CN1408148A - Cdma系统的均衡并行干扰消除(epic) - Google Patents
Cdma系统的均衡并行干扰消除(epic)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408148A CN1408148A CN00816732A CN00816732A CN1408148A CN 1408148 A CN1408148 A CN 1408148A CN 00816732 A CN00816732 A CN 00816732A CN 00816732 A CN00816732 A CN 00816732A CN 1408148 A CN1408148 A CN 140814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umerical value
- hard decision
- rake
- epic
- parallel interferen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1/7097—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 H04B1/7103—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the interference being multiple access interference
- H04B1/7107—Subtract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 H04B1/71075—Paralle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Noise Elimin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个新型多用户检测方案EPIC(均衡并行干扰消除)。检测一个耙式接收器输出的耙式接收器信号,其中耙式接收器接收包括多个经过扩展码扩展的用户信号b1,b2,...,bK的扩展频谱复合信号r。首先,在耙式接收器输出的基础上产生第一硬判决数值。接着,在第一硬判决数值的基础上产生第一并行干扰消除数值,并且在第一并行干扰消除数值的基础上产生第二硬判决数值bPIC。此后,组合第一和第二硬判决数值以产生第一组合数值,并且在第一组合数值的基础上产生第二并行干扰消除数值。最终,在第二并行干扰消除数值的基础上产生第三硬判决数值,并且把第三硬判决数值当作初级均衡并行干扰消除数值bEPIC(1)。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第三代宽带码分多址系统(3G WCDMA系统),更具体的,涉及检测扩展频谱复合信号的方法,其中扩展频谱信号包括不同用户的经过特征波形扩展的信号。
背景技术
在用户可以同时在一个信道上进行通信并且每个用户均保持指定的性能等级的情况下,使用CDMA(码分多址)的多用户通信系统对用户数量是有限制的。这种限制主要是由多址干扰造成的。克服这种限制的解决方案通常利用了最优多用户检测或干扰消除方法。
最优多用户检测(MUD)方法(参见:S.Verdu,“异步高斯多址信道的最小差错概率”,IEEE信息理论学报,IT-32,85-96页,1986年1月)能够消除多址干扰(MAI),但其复杂度与用户数量成指数关系,几乎不可能付诸实现。
针对复杂度和性能原则,在1998年由Artech House出版社出版的、T.Ojanpera与L.Prased的“第三代移动通信宽带CDMA”中评价了实际系统中对MUD的最适当选择。已经发现,3级并行干扰消除(PIC)的实现产生了更好的结果。
图1说明了一个L级并行干扰消除方案,其中m是级数。一个复合信号包括一系列来自用户1至用户K的编码信号,其中通过诸如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的常规调制技术,每个编码信号均被用于调制一个RF载波。接收的离散时间信号可以被写成
r=SAb+n,
其中:
S=扩展码矩阵;
A=信道系数矩阵;
B=[b1,b2,...,bk]=用户1至用户K发送的信号;
n=AWGN噪声。
对于各个用户k,并且k等于1至K,在用户发送器中使用一个唯一的编码s(k)扩展信号,其中扩展码矩阵S包括编码s(k)。
耙式接收器的输出zRake:
zRaKe=AHSHr=AHSH(SAb+n),
其中:
()H=共轭转置运算;
SHS=扩展码之间的交叉相关。
因此,耙式接收器输出包括被解扩展和匹配成zRake=[z1Rake,z2Rake,...,zKRake]的信号。例如,信号z1Rake包括从用户1接收的信号b1加上所有用户2至K产生的干扰。对信号zRake进行涉及位极性的临时性硬判决,使得耙式接收器的输出为信号bRake=[b1Rake,b2Rake,...,bKRake],该信号包括z1Rake至zKRake的位极性+1或-1。信号bRake和zRake被用作第一个并行消除级段m=1的输入。每个并行消除级段只需要一位时间,使得各个级段被延迟的时间等于前面级段数量与一位时间间隔的乘积。由诸如硬判决设备的最终判决设备估测最后级段L的输出
图2说明了由在1990年4月在IEEE通信学报的COM-38(4)中,M.K.Varanasi和B.Aazhang在“异步码分多址通信的多级检测”中提出的BPSK(二进制相移键控)调制的第m级常规PIC检测器。根据下面公式计算m级段上的估测信号
其中:
F=AHSHSA-diag([AHSHSA]ii)=非对角交叉相关矩阵。
通过图2中的处理单元和累加点可以计算MAI。例如,通过来自用户2至K并且经过处理和累加的信号来计算用户1的MAI,并且接着从zRake中减去计算的MAI。对相减的结果进行硬判决。可以对第L级输出
进行最终判决以便得到输出信号bPIC。
图3说明了在转让给Divsalar等人的US-A-5 644 592中公开的第m级PPIC(部分并行干扰消除)检测器。根据下面公式计算m级的估测信号
其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以轻微增加复杂度为代价改来进次最优MUD中的系统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通过检测扩展频谱复合信号(r)的方法实现这个目的,所述信号(r)包括多个经过扩展码扩展的用户信号(b1,b2,...,bK),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a)在耙式接收器上接收复合信号(r);
b)得到耙式接收器输出zRake=AHSHr;
c)根据耙式接收器输出zRake,产生第一硬判决数值bRake=sgn(zRake);
d)根据bRake产生第一并行干扰消除数值zRake-FbRake;
e)根据第一并行干扰消除数值,产生第二硬判决数值bPIC=sgn(zRake-FbRake);
根据第二个方面,通过检测扩展频谱复合信号(r)的检测设备实现所述目的,所述信号(r)包括多个经过扩展码扩展的用户信号(b1,b2,...,bK),并且在提供耙式接收器输出zRake=AHSHr的耙式接收器上接收所述复合信号(r),所述检测设备被设置成:
a)根据瑞克接收机的输出zRake,产生第一硬判决数值bRake=sgn(zRake);
b)根据bRake产生第一并行干扰消除数值zRake-FbRake;
c)根据第一并行干扰消除数值,产生第二硬判决数值bPIC=sgn(zRake-FbRake);
d)通过组合硬判决数值bRake和bPIC,产生第一组合数值
f)根据第二并行干扰消除数值,产生第三硬判决数值 ,其中
被看作均衡后的并行干扰消除(EPIC)检测器在第一级段上的输出。
可以组合第m级上的硬判决数值bEPIC(m)(m=2,3,...,L)和第(m-1)级上的均衡并行干扰消除数值的硬判决数值bEPIC(m-1),以产生第m个组合数值
。然后根据第m个组合数值
,产生第(m+1)个并行干扰消除数值,并且根据第(m+1)个并行干扰消除数值,产生第(m+1)级上的硬判决数值bEPIC(m+1)。可以重复这些步骤直到执行了预定次数或达到预定的位差错率。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通过求和分别被(1-ω1)和ω1加权的第一和第二硬判决数值,可以产生第一组合数值。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对于第k个用户,在第一硬判决数值等于第二硬判决数值的情况下,第二硬判决数值被用作第一组合数值,并且在第一硬判决数值不等于第二硬判决数值的情况下,通过用(2ω1-1)加权第二硬判决数值,产生第k个用户的第一组合数值。
根据第一实施例,通过求和分别被(1-ωm)和ωm加权的第(m)和第(m+1)个硬判决数值,可以产生第m个组合数值。
根据第二实施例,针对每个用户,比较EPIC检测器的第m个组合数值和第(m-1)个硬判决数值,其中对于用户k,在第m个硬判决数值等于第(m-1)个硬判决数值的情况下,第m个硬判决数值被用作第m个组合数值,并且在第m个硬判决数值不等于第(m-1)个硬判决数值的情况下,通过用(2ωm-1)加权第m个硬判决数值产生第m个组合数值。
第m个加权系数可以大于第(m-1)个加权系数。
根据本发明,以根据下面公式再生所引入的多址干扰(MAI)的方式产生第一并行干扰消除数值:
MAI1=FbRake
F=AHSHSA-diag([AHSHSA]ii)
其中:
S=扩展码矩阵;
A=信道系数矩阵
()H=共轭转置运算;
F=非对角交叉矩阵。
根据第二实施例,以根据下面公式再生所引入的多址干扰(MAI)的方式产生第二并行干扰消除数值:
MAI2=F[ω1bPIC+(1-ω1)bRake)] =F[(2ω1-1)bPIC] if[bRake]k≠[bPIC]k
=FbPIC if[bRake]k=[bPIC]k.
F=AHSHSA-diag([AHSHSA]ii)
其中:
S=扩展码矩阵;
A=信道系数矩阵;
()H=共轭转置运算;
F=非对角交叉矩阵。
此外,根据第二实施例,以根据下面公式再生所引入的多址干扰(MAI)的方式产生第(m+1)个并行干扰消除数值:MAIm+1=F[(2ωm-1)bEPIC(m-1)]if[bRake]k≠[bPIC]k
=FbEPIC(m-1) if[bRake]k=[bPIC]k.F=AHSHSA-diag([AHSHSA]ii)
其中:
S=扩展码矩阵;
A=信道系数矩阵;
()H=共轭转置运算;
F=非对角交叉矩阵。
在不同的系统中,通过对训练序列进行反复试验模拟可以改变和预先定义各个级段m上的权重或加权系数。此外,通过自适应方法可以优化权重。
此外,权重或加权系数可以被定义成2的幂,这进一步大大降低了本发明的实现复杂度。
可以在诸如基站或含有耙式接收器的终端的装置内实现基于第二个方面的检测设备。
与具有基本相同的复杂度的常规PIC检测器相比,本发明显著改进了系统性能。此外,在严重过载的系统中,基于本发明的EPIC(均衡并行干扰消除)检测明显优于PPIC检测器。
根据本发明,需要额外的K位存储器以存储前一级的硬判决,其中K是用户数量。例如,如果K=31,需要容量为31位或4字节的额外存储器。然而,常规PPIC检测器需要更多的存储器容量以存储前一级的软判决。例如,如果每个软判决使用8个位并且K=31,则PPIC检测器需要31x8位或31字节的存储器容量。
基于本发明的EPIC检测器需要进行MK倍的数字双位比较,其中M是级数并且可以仅通过四个逻辑门安装双位比较器。由于在两个连续级段的硬判决相同的情况下不需要进行额外的乘法,EPIC检测器还需要执行将近MK/4次额外的乘法(浮点数x权重x±1)。然而在8位被用于浮点数并且4位被用于权重的情况下额外的乘法需要5MK/2次运算。此外,在权重可以被定义成2的幂的情况下,权重只需要2位。于是额外的乘法只需要3MK/4次运算并且可以进一步大大降低复杂度。
与此相反,常规PPIC检测器需要2MK次额外乘法(浮点数x权重x浮点数)。这意味着额外需要64MK次运算。
应该注意的是,本发明需要的额外运算与常规PIC检测器相比是微不足道的。此外,与PPIC检测器相比,本发明可以大大降低复杂度。
在类似3G FDD/TDD-WCDMA基站或3G TDD-WCDMA终端的3G产品中可以轻易实现本发明,从而可以显著改进系统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通过参照优选实施例并且结合附图描述本发明。
图1示出了关于含有耙式接收器的现有技术IC系统的并行级段的示意模块图。
图2示出了关于常规PIC检测器的一个级段的示意模块图。
图3示出了关于常规PPIC检测器的一个级段的示意模块图。
图4示出了有关基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2级EPIC检测器的示意模块图。
图5示出了有关基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3级EPIC检测器的流程图。
图6根据一个关于带有21个用户的系统内的信噪比,31位金色码和理想功率控制的函数示出了有关单独一个耙式接收器,具有PIC检测器的耙式接收器,具有PPIC检测器的耙式接收器和具有基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EPIC检测器的耙式接收器的位差错率BER的图例。
图7根据一个关于带有21个用户的系统内的信噪比,31位金色码和范围为[-5,+5]dB的功率控制的函数示出了有关单独一个耙式接收器,具有PIC检测器的耙式接收器,具有PPIC检测器的耙式接收器和具有基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EPIC检测器的耙式接收器的位差错率BER的图例。
图8根据一个关于带有31个用户系统内的信噪比,31位金色码和理想功率控制的函数示出了有关单独一个耙式接收器,具有PIC检测器的耙式接收器,具有PPIC检测器的耙式接收器和具有基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EPIC检测器的耙式接收器的位差错率BER的图例。
图9根据一个关于带有31用户的系统内的信噪比,31位金色码和范围为[-5,+5]dB的功率控制的函数示出了有关单独一个耙式接收器,具有PIC检测器的耙式接收器,具有PPIC检测器的耙式接收器和具有基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EPIC检测器的耙式接收器的位差错率BER的图例。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构思是为了实现更加可靠的数据估测组合和均衡耙式接收器和1级并行干扰消除(PIC)检测器的硬判决输出。
根据示出本发明的模块图和基于第一实施例的加权方法的图4,根据下面公式对耙式接收器输出的信号zRake进行临时性硬判决以获得硬判决数值bRake:
[bRake]k=sgn{[ZRake]k},
其中k=1,2,...,K,k是用户索引。
根据下面公式对硬判决数值bRake进行MAI再生处理,其中包括进行并行干扰消除:
MAI1=FbRake,F=AHSHSA-diag([AHSHSA]ii)
对角交叉矩阵。
从耙式接收器信号zRake中减去图4中示出的第一次MAI再生所输出的数值,并且对结果进行临时性硬判决。根据下式确定临时性硬判决输出的信号bPIC:
bPIC=sgn[zRake-FbRake]
如果[bRake]k=[bPIC]k,则这些判决被认为高度可靠,再生所引入的多址干扰(MAI)并且将其完全从软耙式接收器输出zRake中减去。如果[bRake]k≠[bPIC]k,则对低可靠性判决引入的MAI进行加权并且从zRake中部分减去这个MAI。即,按照以下方式计算图4中示出的第二个MAI再生:
MAI2=F[ω1bPIC+(1-ω1)bRake)]
从zRake中减去第二个MAI再生的输出信号。对相减结果进行临时性硬判决并且按照以下方式得到第一级均衡并行干扰消除输出bEPIC(1):
bEPIC(1)=sgn{zRake-F[ω1bPIC+(1-ω1)bRake]}.
在第二级段,均衡1级PIC的硬判决bPIC和第一级EPIC检测器输出bEPIC(1)。接着在第三级段,根据以下公式均衡第一级段和第二级段的硬判决bEPIC(1)和bEPIC(2):
bEPIC(m)=sgn{zRake-F[ωmbEPIC(m-1)+(1-ωm)bEPIC(m-2)],
其中m=2,3,...,L;并且
bEPIC(0)=bPIC.
下面是覆盖基于本发明的EPIC检测器的第一至第L级段的更通用的公式: 其中:m=2,3,...,L;
重复EPIC过程直到完成涉及收敛速度或目标位差错率(BER)的预定数量的级段。
图5示出了基于本发明EPIC检测器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根据第二和优选实施例,EPIC检测器包括三个级段,并且级段1至3的加权系数被选择成ωm=[0.6;0.7;0.9]。根据以下公式计算bEPIC(m)(m=1,2,3):
在第一级段,仅由4个逻辑门构成的双位比较器针对各个用户比较耙式接收器的硬判决输出bRake和1级PIC检测器的输出bPIC。如果两个信号相等,则
被设置成[bPIC]k。否则
被设置成0.2[bPIC]k。根据权重ω1=0.6并且[bRake]k=-[bPIC]k得到数值0.2=(2ω1-1),其中
在第二级段,双位比较器针对各个用户比较硬判决输出bEPIC(1)和bPIC。如果两个信号相等,则
被设置成[bEPIC(1)]k。否则
被设置成0.4[bEPIC(1)]k。根据权重ω2=0.7并且bPIC=-bEPIC(1)得到数值0.4=(2ω2-1),其中
在第三级段,双位比较器针对各个用户比较硬判决输出bEPIC(1)和bEPIC(2)。如果两个信号相等,则
被设置成[bEPIC(2)]k。否则
被设置成0.8[bEPIC(2)]k。根据权重ω3=0.9并且bEPIC(2)=-bEPIC(1)得到数值0.8=(2ω3-1),其中
也可以根据以下公式确定
由于假定较高的EPIC级段提供可靠性更高的数据估测,所以已经模拟测试过仅具有限制0.5<ω 1<ω2<ω3的加权系数ωm=[0.6;0.7;0.9]。在不同的系统中通过对训练序列的试验模拟可以改变和预定各个级段的权重。此外,通过自适应方法可以优化权重。
图6-9示出了根据一个关于信噪比的函数得到的位差错率(BER)模拟结果,其中通过单独的耙式接收器,常规3级PIC检测器,具有ωm=[0.6;0.7;0.9]的常规3级PPIC检测器和基于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EPIC检测器获得所述位差错率。
图6示出了上行链路方向的相应位差错率和一个理想信道估测,其中路径数量等于1,有21个具有理想功率控制的用户,并且扩展码为31位金色码。
图7示出了上行链路方向的相应位差错率和一个理想信道估测,其中路径数量等于1,有21个具有范围为[-5,+5]dB的功率控制的用户,并且扩展码为31位金色码。
图8示出了上行链路方向的相应位差错率和一个理想信道估测,其中路径数量等于1,有31个具有理想功率控制的用户,并且扩展码为31位金色码。
图9示出了上行链路方向的相应位差错率和一个理想信道估测,其中路径数量等于1,有31个具有范围为[-5,+5]dB的功率控制的用户,并且扩展码为31位金色码。
通过图6-9可以发现,基于优选实施例的EPIC检测器明显优于常规PIC和PPIC检测器。通过基于本发明的EPIC检测器可以显著改进负载过重的系统中的系统性能。
虽然这里参照优选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这种描述只是为了说明本发明,不应被视作对本发明的限定。在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发明宗旨和范围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进行各种修改和应用。
Claims (29)
1.一种检测扩展频谱复合信号(r)的方法,所述复合信号(r)包括多个经过扩展码扩展的用户信号(b1,b2,...,bK),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a)在耙式接收器上接收复合信号(r);
b)得到耙式接收器输出zRake=AHSHr;
c)根据耙式接收器输出zRake,产生第一硬判决数值bRake=sgn(zRake);
d)根据bRake,产生第一并行干扰消除数值zRake-FbRake;
e)根据第一并行干扰消除数值,产生第二硬判决数值bPIC=sgn(zRake-FbRake);
h)根据第二并行干扰消除数值产生,第三硬判决数值 ,其中
被看作均衡后的并行干扰消除(EPIC)检测器在第一级段上的输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重复执行步骤i)至k)直到预定次数。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重复执行步骤i)至k)直到达到预定的位差错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求和分别被(1-ω1)和ω1加权的第一和第二硬判决数值,产生第一组合数值。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对于第k个用户,在第一硬判决数值等于第二硬判决数值的情况下,第二硬判决数值被用作第一组合数值,
并且在第一硬判决数值不等于第二硬判决数值的情况下,通过用(2ω1-1)加权第二硬判决数值,产生第k个用户的第一组合数值。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i)包括步骤:
通过求和分别被(1-ωm)和ωm加权的第(m)和第(m+1)个硬判决数值,产生第m个组合数值。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i)包括步骤:
针对每个用户,比较EPIC检测器的第m个组合数值和第(m-1)个硬判决数值,
其中对于用户k,在第m个硬判决数值等于第(m-1)个硬判决数值的情况下,第m个硬判决数值被用作第m个组合数值,
并且在第m个硬判决数值不等于第(m-1)个硬判决数值的情况下,通过用(2ωm-1)加权第m个硬判决数值,产生第m个组合数值。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第m个加权系数大于第(m-1)个加权系数。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根据下面公式再生所引入的多址干扰(MAI),来产生第一并行干扰消除数值:
MAI1=FbRake
F=AHSHSA-diag([AHSHSA]ii)
其中:
S=扩展码矩阵;
A=信道系数矩阵
()H共轭转置运算;
F=非对角交叉矩阵。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根据下面公式再生所引入的多址干扰(MAI),来产生第二并行干扰消除数值:MAI2=F[ω1bPIC+(1-ω1)bRake)]=F[(2ω1-1)bPIC] if[bRake]k≠[bPIC]k
=FbPIC if[bRake]k=[bPIC]k.
F=AHSHSA-diag([AHSHSA]ii)
其中:
S=扩展码矩阵;
A=信道系数矩阵;
()H=共轭转置运算;
F=非对角交叉矩阵。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根据下面公式再生所引入的多址干扰(MAI),来产生第(m+1)个并行干扰消除数值:
MAIm+1=F[(2ωm-1)bEPIC(m-1)]if[bRake]k≠[bPIC]k
=FbEPIC(m-1) if[bRake]k=[bPIC]k.
F=AHSHSA-diag([AHSHSA]ii)
其中:
S=扩展码矩阵;
A=信道系数矩阵;
()H=共轭转置运算;
F=非对角交叉矩阵。
13.如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方法,其中在不同的系统中通过对训练序列进行反复试验模拟,来改变和预先定义各个级段m上的加权系数,并且通过自适应方法优化所述的加权系数。
14.如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方法,其中加权系数被定义成2的幂。
15.一种检测扩展频谱复合信号(r)的检测设备,所述复合信号(r)包括多个经过扩展码扩展的用户信号(b1,b2,...,bK),并且在提供耙式接收器输出zRake=AHSHr的耙式接收器上接收所述复合信号(r),所述检测设备被设置成:
a)根据瑞克接收机的输出zRake,产生第一硬判决数值bRake=sgn(zRake);
b)根据bRake产生第一并行干扰消除数值zRake-FbRake;
c)根据第一并行干扰消除数值,产生第二硬判决数值bPIC=sgn(zRake-FbRake);
d)通过组合硬判决数值bRake和bPIC,产生第一组合数值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中设备重复执行步骤g)至i)直到预定次数。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中设备重复执行步骤g)至i)直到达到预定的位差错率。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设备,其中通过求和分别被(1-ω1)和ω1加权的第一和第二硬判决数值产生第一组合数值。
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设备,其中对于第k个用户,在第一硬判决数值等于第二硬判决数值的情况下,第二硬判决数值被用作第一组合数值,
并且在第一硬判决数值不等于第二硬判决数值的情况下,通过用(2ω1-1)加权第二硬判决数值产生第k个用户的第一组合数值。
21.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中在执行步骤g)时设备被设置成:
通过求和分别被(1-ωm)和ωm加权的第(m)和第(m+1)个硬判决数值,产生第m个组合数值。
22.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中在执行步骤g)时设备被设置成:
针对每个用户,比较EPIC检测器的第m个组合数值和第(m-1)个硬判决数值,
其中对于用户k,在第m个硬判决数值等于第(m-1)个硬判决数值的情况下,第m个硬判决数值被用作第m个组合数值,
并且在第m个硬判决数值不等于第(m-1)个硬判决数值的情况下,通过用(2ωm-1)加权第m个硬判决数值,产生第m个组合数值。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设备,其中第m个加权系数大于第(m-1)个加权系数。
24.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设备,其中该设备通过根据下面公式再生所引入的多址干扰(MAI),来产生第一并行干扰消除数值:
MAI1=FbRake
F=AHSHSA-diag([AHSHSA]ii)
其中:
S=扩展码矩阵;
A=信道系数矩阵
()H=共轭转置运算;
F=非对角交叉矩阵。
25.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设备,其中该设备通过根据下面公式再生所引入的多址干扰(MAI),来产生第二并行干扰消除数值:
MAI2=F[ω1bPIC+(1-ω1)bRake)] =F[(2ω1-1)bPIC] if[bRake]k≠[bPIC]k
=FbPIC if[bRake]k=[bPIC]k.
F=AHSHSA-diag([AHSHSA]ii)
其中:
S=扩展码矩阵;
A=信道系数矩阵;
()H=共轭转置运算;
F=非对角交叉矩阵。
26.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设备,其中该设备通过根据下面公式再生所引入的多址干扰(MAI),来产生第(m+1)个并行干扰消除数值:
MAIm+1=F[(2ω1-1)bEPIC(m-1)] if[bRake]k≠[bPIC]k
=FbEPIC(m-1) if[bRake]k=[bPIC]k.
F=AHSHSA-diag([AHSHSA]ii)
其中:
S=扩展码矩阵;
A=信道系数矩阵;
()H=共轭转置运算;
F=非对角交叉矩阵。
27.如权利要求19或21所述的设备,其中在不同的系统中通过对训练序列进行反复试验模拟,来改变和预先定义各个级段m上的加权系数,并且通过自适应方法优化所述的加权系数。
28.如权利要求19或21所述的方法,其中加权系数被定义成2的幂。
29.一种包括如权利要求15至28中任何一个所述的耙式接收器和检测设备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EP2000/009825 WO2002029993A1 (en) | 2000-10-06 | 2000-10-06 | Equalized paralle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epic) for cdma systems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08148A true CN1408148A (zh) | 2003-04-02 |
CN100361410C CN100361410C (zh) | 2008-01-09 |
Family
ID=81641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0816732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61410C (zh) | 2000-10-06 | 2000-10-06 | Cdma系统的均衡并行干扰消除(epic)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242708B1 (zh) |
EP (1) | EP1325563B1 (zh) |
JP (1) | JP3763817B2 (zh) |
CN (1) | CN100361410C (zh) |
AU (1) | AU2000279157A1 (zh) |
BR (1) | BR0016165A (zh) |
DE (1) | DE60039637D1 (zh) |
WO (1) | WO2002029993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92584B (zh) * | 2005-12-27 | 2010-11-03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个人网络mc-ss系统中的空码块码发射、接收装置及方法 |
CN103401597A (zh) * | 2005-05-11 | 2013-11-20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使用两根天线或其等效物检测导航信标信号的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382469C (zh) * | 2002-12-05 | 2008-04-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wcdma系统中上行专用物理信道的多用户接收装置 |
TWI240509B (en) * | 2003-05-13 | 2005-09-21 | Benq Corp | A simplified method of partial paralle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
US7437135B2 (en) | 2003-10-30 | 2008-10-14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Joint channel equalizer interference canceller advanced receiver |
US7400692B2 (en) | 2004-01-14 | 2008-07-15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Telescoping window based equalization |
US20060171412A1 (en) * | 2005-01-13 | 2006-08-03 | Emmanuel Kanterakis | Non-linear recep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CN1874189B (zh) * | 2006-06-29 | 2011-12-21 | 上海宣普实业有限公司 | 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系统中并行消除同频干扰的方法和装置 |
TWI382672B (zh) * | 2009-07-16 | 2013-01-11 | Ind Tech Res Inst | 累進平行干擾消除器及其方法與其接收機 |
EP2442458A1 (en) * | 2010-10-18 | 2012-04-18 | Ntt Docomo, Inc. | Method and receiver for recovering a desired signal transmitted in the presence of one or more interference signals |
KR102042198B1 (ko) | 2013-02-20 | 2019-11-0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가상 수신 다이버시티 장치 및 방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305349A (en) | 1993-04-29 | 1994-04-19 | Ericsson Ge Mobile Communications Inc. | Quantized coherent rake receiver |
FI943196L (fi) * | 1994-07-04 | 1996-01-05 |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 Vastaanottomenetelmä |
US5644592A (en) * | 1995-04-24 | 1997-07-01 |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Paralle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for CDMA applications |
EP0776105B1 (en) * | 1995-06-13 | 2004-08-25 | NTT DoCoMo, Inc. | Cdma demodulator |
US5757791A (en) * | 1996-04-18 | 1998-05-26 | American Wireless Technology, Inc. | Multistage linear receiver for DS-CDMA systems |
JP3390900B2 (ja) * | 1996-12-20 | 2003-03-31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干渉キャンセラ及び仮判定方法 |
FI104020B (fi) | 1997-06-23 | 1999-10-29 |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 Vastaanottomenetelmä ja vastaanotin |
DE69832483T2 (de) * | 1998-08-19 | 2006-06-08 | Siemens Ag | Spreizspektrumempfänger zur Verminderung von Nachbarsymbolstörungen |
US6816541B1 (en) * | 1999-05-24 | 2004-11-09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Spread spectrum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
US6529495B1 (en) | 1999-05-24 | 2003-03-04 |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differencing multistage detection in the reverse link of 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100343773B1 (ko) * | 1999-06-28 | 2002-07-19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코드분할다중접속시스템의 부분 병렬 간섭잡음 제거장치 및 방법 |
-
2000
- 2000-10-06 DE DE60039637T patent/DE60039637D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0-10-06 WO PCT/EP2000/009825 patent/WO2002029993A1/en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0-10-06 AU AU2000279157A patent/AU2000279157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0-10-06 EP EP00969445A patent/EP1325563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0-10-06 JP JP2002533492A patent/JP3763817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0-10-06 US US10/148,517 patent/US7242708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0-10-06 CN CNB00816732XA patent/CN100361410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0-10-06 BR BR0016165-9A patent/BR0016165A/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01597A (zh) * | 2005-05-11 | 2013-11-20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使用两根天线或其等效物检测导航信标信号的方法 |
CN103401597B (zh) * | 2005-05-11 | 2015-11-18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使用两根天线或其等效物检测导航信标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
CN1992584B (zh) * | 2005-12-27 | 2010-11-03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个人网络mc-ss系统中的空码块码发射、接收装置及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02029993A1 (en) | 2002-04-11 |
US7242708B1 (en) | 2007-07-10 |
EP1325563B1 (en) | 2008-07-23 |
BR0016165A (pt) | 2002-08-13 |
EP1325563A1 (en) | 2003-07-09 |
CN100361410C (zh) | 2008-01-09 |
JP2004511169A (ja) | 2004-04-08 |
JP3763817B2 (ja) | 2006-04-05 |
AU2000279157A1 (en) | 2002-04-15 |
DE60039637D1 (de) | 2008-09-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4274C (zh) | 通信系统中信噪比测量装置和方法以及发射功率控制方法 | |
CN1183699C (zh) | 多步骤rake组合方法和设备 | |
CN1097358C (zh) | 通信系统中利用相干解调和判决引导信道估计的方法和设备 | |
CN1190016C (zh) | 用于获得伪噪声码的装置以及直接序列码分多址接收机 | |
CN1093341C (zh) | 多级干扰消除器及该干扰消除器中的实验判定方法 | |
CN1274093C (zh) | 提供盲自适应估算和接收的方法与设备 | |
CN1411634A (zh) | Cdma信号多用户检测接收器 | |
CN1310888A (zh) | 码分多址通信系统的反向链路的差值多级检测的方法和装置 | |
CN1343402A (zh) | 无线基站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 |
CN1138808A (zh) | Cdma多用户接收机和方法 | |
CN1408148A (zh) | Cdma系统的均衡并行干扰消除(epic) | |
CN1822516A (zh) | 码分多址系统中导频和不必要业务信号的消除 | |
CN1232330A (zh) | 并行跳变混合直接序列/慢跳频码分多址系统 | |
EP1889376A2 (en) | System,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utilizing block blast with ppic in a mimo multicode mc-cdma system | |
CN1198405C (zh) | 无线接收装置和无线接收方法 | |
CN1411189A (zh) | 双层加权并行干扰对消算法的简化算法 | |
CN100342662C (zh) | 码分多址接收设备和路径保护方法 | |
CN1149753C (zh) | 接收装置及复本信号生成方法 | |
CN1358373A (zh) | 无线基站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 |
CN1505294A (zh) | 一种wcdma系统中上行专用物理信道的多用户接收装置 | |
CN1154272C (zh) | 一种基于干扰消除的接收方法 | |
CN1423863A (zh) | 码分多址接收机中的干扰对消系统及干扰对消方法 | |
CN1795619A (zh) | 接收装置及接收方法 | |
CN1155180C (zh) | 双层加权并行干扰对消方法 | |
CN1155188C (zh) | 一种基于干扰消除的多用户检测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109 Termination date: 20101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