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90427A - 移动通信系统及其通信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通信系统及其通信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390427A CN1390427A CN00815500A CN00815500A CN1390427A CN 1390427 A CN1390427 A CN 1390427A CN 00815500 A CN00815500 A CN 00815500A CN 00815500 A CN00815500 A CN 00815500A CN 1390427 A CN1390427 A CN 139042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base station
- electric field
- field strength
- pilot sig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9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8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31481 Pathologic Constric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20317 Ros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151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7804 stenos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262 stenosi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04W36/30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due to low signal streng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移动通信系统具备输出第1导频信号的第1基站10,输出第2导频信号的第2基站20,置于第1基站10的小区区域与第2基站20的小区区域的重叠区域的测定第1导频信号的电场强度和第2导频信号的电场强度并报告给第1基站10的状态监视装置30。第1基站10根据所报告的第1及第2导频信号的电场强度设定越区切换参数并通知给移动站40。移动站40在从第1基站10的小区区域通过重叠区域向第2基站20的小区区域移动之际,测定第1导频信号的电场强度和第2导频信号的电场强度,并根据所通知的越区切换参数和所测定的第1及第2导频信号的电场强度从第1基站10向第2基站20执行越区切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系统及通信控制方法,特别是涉及与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方式相关的可以提高通话质量和通信线路容量的移动通信系统及其通信控制方法。
现有技术
近几年,作为移动通信系统,广泛采用了CDMA蜂窝系统。
在CDMA蜂窝系统中,移动电话终端机(移动站:mobilestation)和基站(base station)的通信所用的频率在所有的基站都相同,其与按各基站使用不同频率的TDMA系统在通信方法上不同。因此,基站与本移动站的通信所用信号对于基站与其他移动站的通信将成为干涉波。该干涉波的强度是左右CDMA蜂窝系统通信质量的原因之一。
另外,在CDMA蜂窝系统中,例如在凭借移动电话终端机的移动站实行越区切换时,移动站除了与将要越区切换之前进行信号交换的基站(或扇区)之外,还要与越区切换目标基站(或扇区)进行信号交换。这时,越区切换目标基站(或扇区)所发出的电波对于欲实行越区切换的移动站以外的移动站来说则为干涉波。
在此,将得出表示移动站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导频信号时的该导频信号的接收强度(Ec)与该移动站接收到的干涉波的强度(Io)之比的导频信号的Ec/Io。
即,在CDMA蜂窝系统中,作为移动站与越区切换目标基站(或扇区)的信号交换开始条件以及移动站与信号交换中基站的信号交换结束条件,规定了由导频信号Ec/Io所定义的越区切换参数。另外,越区切换参数中包含移动站与越区切换目标基站信号交换开始时所用的T_ADD以及移动站与信号交换中基站信号交换结束时所用的T_DROP等。具体地说,在移动站所接收的从越区切换目标基站发射的导频信号Ec/Io超过T_ADD时,移动站与该越区切换目标基站开始信号交换。另外,在移动站所接收的从信号交换中基站发射的导频信号Ec/Io未达T_DROP时,移动站结束与该信号交换中基站的信号交换。
在CDMA蜂窝系统的情形,与基站连接的移动站数经常变动。移动站数增加则干涉波的强度(Io)增加。反之移动站数减少则干涉波的强度减少。因而,随着与基站连接的移动站数的变动,干涉波的强度也变动。因此,在同一地点的导频信号的Ec/Io值由于Io值经常变动而非规定为唯一。由于越区切换参数T_ADD及T_DROP是以导频信号的Ec/Io定义的,所以若不能控制T_ADD及T_DROP为适当值时则不能使移动站的越区切换地点保持一定。
目前,越区切换参数是根据由系统维护者实地测定导频信号的Ec/Io的结果而得出的固定值。因此,在蜂窝系统中为使移动站的越区切换地点保持一定,能对应经常变化的系统负载状态而迅速且适当地设定越区切换参数是理想的。
因而,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可以提高通话质量、增多可以通话的移动站数(容量)的移动通信系统及其越区切换方法。
另外,本发明的其他目的是提供可使越区切换地点保持一定并能减轻对于越区切换中的移动站以外的移动站来说是成为干涉波的、来自越区切换目标基站的电波的移动通信系统及其越区切换方法。
再有,还将提供可取得越区切换地点的导频信号的Ec/Io的状态并根据所取得的导频信号的Ec/Io的状态来确定移动站的越区切换地点的、而且能轻易取得越区切换地点的导频信号的Ec/Io状态的、并能减轻加于整个系统的负载的移动通信系统及其越区切换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用于如CDMA方式这样的、移动站与基站的通信所用的频率在所有基站都相同的方式,具备输出第1导频信号的第1基站;输出第2导频信号的第2基站;状态监视装置,并且具有所述第1基站具有的小区区域和所述第2基站具有的小区区域相重叠的重叠区域。
依据本发明的状态监视装置,其设于所述重叠区域,测定第1导频信号具有的第1电场强度和第2导频信号具有的第2电场强度并通知给第1基站。第1基站根据从状态监视装置所通知的第1及第2电场强度设定越区切换参数,并将此越区切换参数通知给移动站。另外,移动站,在从第1基站具有的小区区域通过重叠区域向第2基站具有的小区区域移动时,测定第1导频信号具有的第3电场强度和第2导频信号具有的第4电场强度,并根据从第1基站所通知的越区切换参数和第3及第4电场强度从第1基站向第2基站实行越区切换。
在所述移动通信系统中,越区切换参数包含第1参数,当第2导频信号具有的第4电场强度在第1参数之上时,移动站可以确立与第2基站的信号交换。另外,可以根据从状态监视装置所通知的第2电场强度动态设定第1参数以便使第2基站的小区区域在实质上为一定。
在所述移动通信系统中,越区切换参数包含第2参数,当第1导频信号具有的第3电场强度未达到第2参数时,移动站可以结束与第1基站的信号交换。另外,可以根据从状态监视装置所通知的第1电场强度动态设定第2参数以便使第1基站的小区区域在实质上为一定。
在所述移动通信系统中,第1基站与第2基站相邻设置,状态监视装置也可设在移动站的越区切换地点。另外,第1电场强度与第3电场强度由第1导频信号的电场强度与干涉波的电场强度的强度比形成,第2电场强度与第4电场强度由第2导频信号的电场强度与干涉波的电场强度的强度比形成,越区切换参数也可以用导频信号的电场强度与干涉波的电场强度的强度比表示。
在所述移动通信系统中,状态监视装置也可将第1电场强度和第2电场强度周期性地通知给第1基站。另外,状态监视装置也可以响应来自第1基站的通知要求,将第1电场强度和第2电场强度通知给第1基站。再有,状态监视装置也可由移动站替代。
另外,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的通信控制方法,该移动通信系统用于如CDMA方式这样的、移动站与基站的通信所用的频率在所有基站都相同的方式,由第1基站、第2基站、在此第1基站的小区区域与第2基站的小区区域重叠,在小区区域重叠的区域所设的状态监视装置、与第1基站进行信号交换中的移动站构成,包含(a)第1基站输出第1导频信号;(b)第2基站输出第2导频信号;(c)状态监视装置测定第1导频信号的第1电场强度和第2导频信号的第2电场强度并通知给第1基站;(d)第1基站根据从状态监视装置所通知的第1及第2电场强度设定越区切换参数;(e)第1基站将越区切换参数通知给移动站;(f)移动站测定第1导频信号的第3电场强度和第2导频信号的第4电场强度;(g)移动站根据从第1基站所通知的越区切换参数和第3及第4电场强度从第1基站向第2基站实行越区切换。
在所述通信控制方法中,越区切换参数包含第1参数;在所述(g),当第2导频信号具有的第4电场强度在第1参数之上时,移动站可以确立与第2基站的信号交换。另外,可以根据从状态监视装置所通知的第2电场强度来动态设定第1参数以便使第2基站的小区区域实质上为一定。
越区切换参数包含第2参数,在所述(g),当第1导频信号具有的第3电场强度未达到第2参数时,移动站可以结束与第1基站的信号交换。另外,可以根据从状态监视装置所通知的第1电场强度来动态设定第2参数以便使第1基站的小区区域实质上为一定。
另外,在所述(c),状态监视装置可以将第1电场强度和第2电场强度周期性地通知给第1基站。另外,在所述(c),状态监视装置也可以响应来自第1基站的通知要求,向第1基站通知第1电场强度和第2电场强度。
另外,在所述通信控制方法中,只要无特别记载,从(a)到(g)的执行顺序是不同的。
所述的依据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在多个基站的小区区域重叠的区域,可以通过适当设定移动站实行越区切换的越区切换地点并减轻干涉波来提高CDMA蜂窝系统的通话质量。
另外,通过设定与同一地点的导频信号的Ec/Io的值对应的越区切换参数,可以使移动站的越区切换的地点保持一定。因此,通过适当设定该越区切换参数的值可以恰当设定越区切换地点。
另外,可以自动控制越区切换参数总是为恰当值。为此,可以使越区切换地点保持一致。从而对越区切换中的移动站以外的移动站可以减轻成为干涉波的、来自越区切换目标基站的电波。其结果,依据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可以提高通话质量。
附图说明
图1A所示为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整体结构图;
图1B所示为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状态监视装置的结构图;
图2A所示为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站的结构框图;
图2B所示为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站的结构框图;
图3A为用以说明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的越区切换的状态图;
图3B为用以说明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的越区切换的与图3A接续的状态图;
图4A为用以说明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的越区切换的与图3B接续的状态图;
图4B为用以说明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的越区切换的与图4A接续的状态图;
图5为用以说明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的越区切换的与图4B接续的状态图;
图6所示为在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的越区切换动作中,基站与移动站开始信号交换动作的流程图;
图7所示为在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的越区切换动作中,基站与移动站开始信号交换动作的与图6接续的流程图;
图8所示为在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的越区切换动作中,基站与移动站结束信号交换动作的流程图;
图9所示为在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的越区切换动作中,基站与移动站开始信号交换动作的与图8接续的流程图;
图10所示为相邻2基站的小区区域;
图11为依据现有例的对应于图10的A-A线上导频信号的Ec/Io的越区切换区域的说明图;
图12为依据本发明的对应于图10的A-A线上导频信号的Ec/Io的越区切换区域的说明图。
实施方式
为了更详细地阐述本发明,依照附图加以说明。
图1A所示为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的一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
参照图1A,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由相邻而设的基站10、20、状态监视装置30、可与基站10、20无线连接的移动站40以及与基站10、20用有线线路连接并控制基站10、20的动作的上位装置50构成。
基站10、20的设置实现二者小区区域重叠。
状态监视装置30在基站10、20之间并设置于基站10、20的小区区域的重叠区域。特别是在移动站40从基站10向基站20实行越区切换的地点上设置状态监视装置30是理想的。
本实施方式中,移动站40从基站10的小区区域穿过2基站的小区区域重叠的区域向基站20的小区区域移动。
基站10、20有周期性输出导频信号的功能。另外,基站10、20具有根据从状态监视装置30所通知的导频信号的Ec/Io而随时变更越区切换参数的功能。再有,基站10、20具有将其所变更的越区切换参数通知给移动站40的功能。
状态监视装置30具有随时测定导频信号的Ec/Io并周期性或响应基站10、20的要求将该导频信号的Ec/Io通知给基站10、20的功能。
移动站40具有随时测定导频信号的Ec/Io并根据从基站所通知的越区切换参数实行越区切换的功能。
下面就构成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各装置的结构及功能进行说明。
首先就状态监视装置30的结构及功能进行说明。
参照图1B,状态监视装置具有天线部301、无线部(TRX)302、信号处理部303及控制部304。
无线部302与天线部301、信号处理部303及控制部304相连接。信号处理部303与无线部302及控制部304相连接。控制部304与无线部302、信号处理部303及存储部305相连接。
天线部301由天线及同轴电缆等组成。无线部302具有收发无线信号的功能。信号处理部303具有从无线信号向原信号及从原信号向无线信号转换的数字信号处理功能。控制部304具有控制无线部302及信号处理部303的功能。存储部305具有用以存放数据的存储器。
在接收无线信号时,无线部302通过天线部301接收无线信号并将该无线信号发送给信号处理部303。信号处理部303将从无线部302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进行数字信号处理并取出原信号。另外,此时信号处理部303根据接收信号测定基站10、20发射的各导频信号的Ec/Io。
在发送无线信号时,信号处理部303将包含表示在接收到无线信号之际测定的导频信号的Ec/Io的数据的原信号进行数字信号处理并发送给无线部302;无线部302通过天线部301将从信号处理部303接收到的信号发送给基站10、20。
控制部304控制无线部302和信号控制部303,并测定导频信号的Ec/Io。另外,控制部304周期性或/且响应从基站10、20接受的导频信号的Ec/Io的通知要求而控制无线部302和信号控制部303,将导频信号的Ec/Io通知给基站10、20。
其次,就基站10及基站20的结构及功能进行说明。
参照图2A,基站10或基站20具有天线部101、无线部(TRX)102、信号处理部103、控制部104及上位装置接口部106。
无线部102与天线部101、信号处理部103及控制部104连接。信号处理部103与无线部102、控制部104及上位装置接口部106连接。控制部104与无线部102、信号处理部103、存储部105及上位装置接口部106连接。上位装置接口部106与信号处理部103及控制部104连接。
天线部101由天线及同轴电缆等组成。无线部102具有收发无线信号的功能。信号处理部103具有从无线信号向原信号及从原信号向无线信号转换的数字信号处理功能。控制部104具有控制无线部102、信号处理部103及上位装置接口部106的功能。另外,控制部104具有从状态监视装置30所通知的导频信号的Ec/Io决定越区切换参数的功能。存储部105具有用以存放数据的存储器。上位装置接口部106用有线线路与上位装置50连接。
在接收无线信号时,无线部102通过天线部101接收无线信号并向信号处理部103发送该无线信号。信号处理部103将从无线部102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进行数字信号处理并取出原信号。在此,被取出的原信号包含表示状态监视装置30所通知的导频信号的Ec/Io的数据及表示移动站40所通知的导频信号的Ec/Io的数据。控制部104从在信号处理部103取出的、表示状态监视装置30所通知的导频信号的Ec/Io的数据决定越区切换参数。其所决定的越区切换参数被暂时存放于存储部105。另外,信号处理部103通过上位装置接口部106将表示移动站40所通知的导频信号的Ec/Io的数据通知给上位装置50。
在发送无线信号时,信号处理部103对原信号进行数字信号处理并发送给无线部102。无线部102通过天线部101将从信号处理部103接收到的信号发送给移动站40。该原信号中包含本基站发送的导频信号、表示所述从控制部104所决定的越区切换参数的数据及用以要求状态监视装置30通知导频信号的Ec/Io的数据等。
控制部104在所述接收无线信号时及发送无线信号时,控制无线部102、信号控制部103及上位装置接口部106。特别是每当所述越区切换参数的值被变更时,控制部104控制无线部102及信号控制部103向信号交换中的移动站40发送用以通知该越区切换参数值的无线信号。据此,状态监视装置30所测定的基站的导频信号的Ec/Io将被设定于移动站40的越区切换参数实时反映。
下面就移动站40的结构及功能进行说明。
参照图2B,移动站40具有天线部401、无线部(TRX)402、信号处理部403、控制部404及终端接口部406。
无线部402与天线部401、信号处理部403及控制部404连接。信号处理部403与无线部402、控制部404及终端接口部406连接。控制部404与无线部402、信号处理部403、存储部405及终端接口部406连接。在此,存储器405中存放越区切换参数。
天线部401由天线及同轴电缆等组成。无线部402具有收发无线信号的功能。信号处理部403具有从无线信号向原信号及从原信号向无线信号转换的数字信号处理功能。控制部404具有控制无线部402、信号处理部403及终端接口部406的功能。存储部405具有用以存放数据的存储器。终端接口部406为与用户的接口,由设于移动站40的KEY及显示屏等组成。
在接收无线信号时,无线部402通过天线部401接收无线信号并向信号处理部403发送该无线信号。信号处理部403将从无线部402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进行数字信号处理并取出原信号。另外,此时信号处理部403根据接收信号测定基站10、20发射的各导频信号的Ec/Io。在此,当被取出的原信号所含数据中包含从基站10、20所通知的越区切换参数时,信号处理部403将该越区切换参数通知给控制部404。控制部404将所通知的越区切换参数存放于存储部405。另外,所取出的原信号包含的数据中应该显示给用户的信息将被发送到终端接口部406。
在发送无线信号时,信号处理部403对原信号进行数字信号处理并发送给无线部402。无线部402通过天线部401将从信号处理部403接收到的信号发送给基站10、20。在该原信号中包含从终端接口部406所输入的数据及表示测定的导频信号的Ec/Io的数据。
控制部404在所述收发无线信号时控制无线部402和信号控制部403。特别是控制部404将根据信号处理部403所测定的导频信号的Ec/Io与存储部405所存放的越区切换参数的比较结果来控制与越区切换目标基站的信号交换开始或与信号交换中基站的信号交换结束。
在此,作为越区切换功能,移动站40具有总是测定从基站10、20所发送的导频信号的Ec/Io并在该值超过T_ADD电平或低于T_DROP时,将该测定的导频信号的Ec/Io通知给信号交换中基站10的功能。因此,移动站40在附加于控制部404以下功能时可以作为状态监视装置30使用。控制部404控制无线部402及信号控制部403得以周期性或/且响应从基站10、20接受的导频信号的Ec/Io的通知要求将导频信号的Ec/Io通知给基站10、20。
其次,上位装置50具有控制基站10、20的动作的功能。在经由基站10从移动站40得到来自基站20的导频信号的Ec/Io超过T_ADD的通知时,上位装置50指示基站20开始与移动站40的信号交换。另外,在经由基站10或基站20从移动站40得到来自基站10的导频信号的Ec/Io低于T_DROP的通知时,上位装置50指示基站10结束与移动站40的信号交换。
下面,就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的越区切换功能参照附图进行说明。
图3A、图3B、图4A、图4B及图5为用以说明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的越区切换的状态图。
参照这些附图就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的越区切换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在图3A所示状态,移动站40位于基站10的小区区域。在该状态,状态监视装置30接收来自基站10的导频信号11和来自基站20的导频信号21,并取得接收的导频信号11的Ec/Io(Ec(A)/Io)和接收的导频信号21的Ec/Io(Ec(B)/Io)。
其次,在图3B所示状态,移动站40位于基站10的小区区域,并处于与基站10的信号交换状态41。另外,状态监视装置30已取得Ec(A)/Io和Ec(B)/Io。在该状态下,状态监视装置30将Ec(A)/Io和Ec(B)/Io通知31给基站10。基站10接受该通知31并根据所通知的Ec(B)/Io的值设定T_ADD(B)。在此,T_ADD(B)表示基站20的T_ADD。另外,不局限于图3B所示状态,状态监视装置30将Ec(A)/Io和Ec(B)/Io通知给基站10。
状态监视装置30进行的对基站10的Ec(A)/Io和Ec(B)/Io的通知动作为周期性进行。另外,该通知动作也可响应来自基站10的要求而进行。此外,该通知动作也可响应通过基站10所通知的来自移动站40的要求而进行。
接下来,在图4A所示状态,移动站40向基站10与基站20小区重叠区域移动。在此,设向小区重叠区域移动的移动站40为移动站40a。移动站40a处于与基站10的信号交换状态41。另外,移动站40a与基站20开始信号交换。
以下就上述移动站40a与基站20的信号交换开始的动作进行说明。
基站10向移动站40进行所设定的T_ADD(B)的通知12。移动站40记忆基站10所通知的T_ADD(B)的值。
对应从状态监视装置30向基站10的通知动作而进行所述从基站10向移动站40的通知动作。另外,移动站40对应从该基站10向移动站40的通知动作,将上次记忆的T_ADD(B)的值更新为本次所通知的T_ADD(B)的值并进行记忆。
由移动至小区重叠区域的移动站40a所测定的导频信号21的Ec(B)/Io的值在T_ADD(B)的值以上。这时,移动站40a将该Ec(B)/Io通知给基站10。基站10将该Ec(B)/Io通知给上位装置50。上位装置50接受该Ec(B)/Io的通知,并要求基站20准备开始与移动站40a的信号交换。另一方面,移动站40a接受经由基站10的来自上位装置50的信号交换开始指示并确立与基站20的信号交换,并过渡到信号交换状态42。
在此,由于T_ADD(B)是根据状态监视装置30所测定的导频信号21的Ec(B)/Io而规定的,所以移动站40a与基站20进行信号交换开始动作时的移动站40a的位置大致一定。因此,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与移动站40和基站20进行信号交换开始动作时的移动站40的位置因加于基站10或基站20的负载而变动的现有的移动通信系统是不同的。
接下来,在图4B所示状态,移动站40a位于基站10与基站20的小区重叠区域。移动站40a处于与基站10的信号交换状态41。另外,移动站40a也处于与基站20信号交换状态42。在该状态,基站10向移动站40a进行T_DROP(A)的通知13。移动站40a记忆T_DROP(A)。在此,T_DROP(A)表示基站10的T_DROP(A)。该T_DROP(A)根据状态监视装置30所测定的导频信号11的Ec(A)/Io而定。
接下来,在图5所示状态,移动站40a从基站10与基站20的小区重叠区域向基站20的单独小区区域移动。设移动至基站20的单独小区区域的状态的移动站为移动站40b。当移动站40b测定的、来自基站10的导频信号11的Ec(A)/Io值在T_DROP(A)的值以下时,移动站40b与基站10进行信号交换结束动作,移动站40b结束与基站10的信号交换。
图6及图7为在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的越区切换动作中,表示图1A的基站20与移动站40的信号交换开始动作的流程图。
该信号交换动作在移动站40与基站10进行信号交换、与基站20未进行信号交换时,移动站40从基站10向基站20实行越区切换时的动作的一部分。
以下将图6及图7与图1合并参照,说明基站20与移动站40的信号交换开始动作。
首先,移动站40,状态监视装置30测定(步骤S101)从基站10和基站20发送的导频信号的Ec/Io(Ec(A)/Io及Ec(B)/Io)。该测定周期性或根据来自基站10的要求而进行。接下来,移动站40将测定的导频信号的Ec/Io报告(步骤S102)给基站10。
基站10从移动站40接收(步骤S103)测定结果,在该测定结果中,根据从基站20所发送的导频信号的Ec(B)/Io决定(步骤S104)T_ADD(B)。接着,基站10将设定的T_ADD(B)通知(步骤S105)给移动站40。
移动站40接收从基站10所通知的T_ADD(B)(步骤S106),并保存该T_ADD(B)(步骤S107)。接下来,移动站40测定从基站20所发送的导频信号的Ec(B)/Io(步骤S108)。
移动站40对所述步骤S108测定的从基站20所发送的导频信号的Ec(B)/Io与保存的T_ADD(B)进行比较(步骤S109)。其比较结果,当该Ec(B)/Io大于T_ADD(B)“Y:是”时,移动站40前行执行下一步骤S110。当该Ec(B)/Io小于T_ADD(B)“N:否”时,移动站40返回所述步骤S108并反复执行步骤。
所述步骤S109为“Y:是”时,移动站40通过基站10将其测定的来自基站20的导频信号的Ec(B)/Io通知(步骤S110、S111)给上位装置50。
上位装置50从基站10接受移动站40所测定的基站20的导频信号的Ec(B)/Io的通知(步骤S112),并通过基站10将指示移动站40与基站20开始信号交换的指示信息通知给移动站40(步骤S113、S114)。
移动站40接受该指示信息(步骤S115),并执行用以与基站20开始信号交换的信号交换动作(步骤S116)。
另一方面,上位装置50接续所述步骤S113向基站20指示与移动站40开始信号交换(步骤S117)。
基站20接受来自上位装置50的与移动站40开始信号交换的指示(步骤S118),并执行用以与移动站40开始信号交换的信号交换动作(步骤S119)。
依据上述步骤,移动站40与基站20的信号交换开始。
图8及图9为在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的越区切换动作中,表示图1的基站10与移动站40的信号交换结束动作的流程图。
该信号交换结束动作为从移动站40与基站10进行信号交换、与基站20未进行信号交换的状态,移动站40从基站10向基站20实行越区切换时的动作的一部分。
以下将图8及图9与图1A合并参照,说明基站10与移动站40的信号交换结束动作。
首先,状态监视装置30测定从基站10所发送的导频信号的Ec(A)/Io(步骤S201)。该测定周期性或根据来自基站10的要求进行。接着,状态监视装置30将测定的Ec(A)/Io报告给基站10(步骤S202)。
基站10接收测定结果(步骤S203),并根据该测定结果决定T_DROP(A)(步骤S204)。接着,基站10将所设定的T_DROP(A)通知给移动站40(步骤S205)。
移动站40接收从基站10所通知的T_DROP(A)(步骤S206),并保存该T_DROP(A)(步骤S207)。接着,移动站40测定从基站10所发送的导频信号的Ec(A)/Io电平(步骤S208)。
移动站40对其测定的基站10的Ec(A)/Io与T_DROP(A)进行比较(步骤209)。其比较结果,当该Ec(A)/Io小于T_DROP(A)“Y:是”时,移动站40前行执行下一步骤S210。另一方面,当该Ec(A)/Io大于“N:否”T_DROP(A)时,移动站40返回所述步骤S208并反复执行步骤。
在所述步骤S209为“Y:是”时,移动站40通过基站10将其测定的来自基站10的导频信号的Ec(A)/Io通知给上位装置50(步骤S210、S211)。在此,在基站10所执行的步骤S211即从移动站40向上位装置50的该信息的通知也可以通过其他连接中的基站(例如基站20)进行。
上位装置50从基站10接受移动站40所测定的来自基站10的导频信号的Ec(A)/Io的通知(步骤S212),并通过基站10将指示移动站40与基站10结束信号交换的指示信息通知给移动站40(步骤S213、S214)。在此,在基站10所执行的步骤S213、S214即从上位装置50向移动站40的该信息的通知也可以通过其他连接中的基站(例如基站20)进行。
移动站40接受该指示信息(步骤S215),并执行用以与基站10结束信号交换的信号交换结束(越区切换结束)动作(步骤S216)。
另一方面,上位装置50接续所述步骤S213,向基站10指示与移动站40的信号交换结束(步骤S217)。
基站10接受来自上位装置50的与移动站40信号交换结束的指示(步骤S218),并执行用以与移动站40结束信号交换的信号交换结束动作(步骤S219)。
依据上述步骤,移动站40与基站10的信号交换动作结束。
在此,当为具有三个以上的基站的移动通信系统时,在该三个以上的基站中,关于移动站在相邻的2基站之间的越区切换动作,通过如上述对越区切换参数的T_ADD及T_DROP的设定,使本发明的应用成为可能。
在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第1变化例中,仅在基站20与移动站40的信号交换开始动作采用如上述用状态监视装置30决定的T_ADD。在该第1变化例中,只有越区切换参数中的T_ADD对应加于系统的负载而变动。越区切换参数中的T_DROP则按历行方法决定。
在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第2变化中,仅在基站10与移动站40的信号交换结束动作采用如上述用状态监视装置30决定的T_DROP。在该第2变化例中,只要越区切换参数中的T_DROP对应加于系统的负载而变动。越区切换参数中的T_ADD则按历行方法决定。
依据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可使各基站的小区区域或扇区区域大致保持一定。另外,由于可使移动通信系统的越区切换地点保持一定,所以能够提高通话质量。
再有,由于具有监视导频信号的Ec/Io状态的状态监视装置,所以能够经常监视在欲越区切换地点经常变动的导频信号的Ec/Io。加之通过经常监视在欲越区切换地点的导频信号的Ec/Io,可以总是对该地点的越区切换参数进行自动控制。
另外,状态监视装置可以使用加以简单的软件变更的普通的移动站。此外,状态监视装置可借用普通的移动站,因而便于设置,并能使成本抑于廉价。
下面将本发明的特征与现有技术比较说明。
图10为表示相邻2基站10、20的小区区域的图。
图11为依据现有例的,与图10的A-A线上的导频信号的Ec/Io对应的越区切换区域的说明图。
在图11中,纵轴表示导频信号的Ec/Io的值,横轴表示A-A线上的距离。另外,来自基站10的导频信号的Ec/Io以Ec(A)/Io表示,来自基站20的导频信号的Ec/Io以Ec(B)/Io表示。
以实线表示的Ec(A)/Io的曲线表示基站10与规定数的移动站进行信号交换中时在A-A线上的Ec(A)/Io的值。以虚线表示的Ec(A)/Io的曲线表示基站10与少于所述规定数的移动站进行信号交换中时即加于基站10的负载减轻时在A-A线上的Ec(A)/Io的值。
以实线表示的Ec(B)/Io的曲线表示基站20与规定数的移动站(图示省略)进行信号交换中时在A-A线上的Ec(B)/Io的值。以虚线表示的Ec(B)/Io的曲线表示基站20与少于所述规定数的移动站进行信号交换中时即加于基站20的负载减轻时在A-A线上的Ec(B)/Io的值。
另外,T_ADD、T_DROP为存放于移动站的越区切换参数,其值固定。
在Ec(A)/Io的值为虚线所示曲线时,移动站与基站10进行信号交换结束动作的地点与Ec(A)/Io的值为实线所示曲线时相比要远离基站10。同样,Ec(B)/Io的值为虚线所示曲线时,移动站40与基站20进行信号交换开始动作的地点与Ec(B)/Io的值为实线所示曲线时相比要向基站10趋进。由此,加于基站10、20的负载减轻时,2基站10、20的小区重叠区域将扩大。
另外,当加于基站10、20的负载增加即与各基站10、20信号交换的移动站数增加时,干涉波(To)的强度增加。其结果与上述加于基站10、20的负载减轻的情形相反。因此,移动站与基站10进行信号交换结束动作的地点将靠近基站10。另一方面,移动站与基站20进行信号交换开始动作的地点将远离基站10。其结果,2基站10、20的小区重叠区域将变狭小。结果,在现有技术中,越区切换区域将按照加于基站10、20的负载而变动。
图12为依据本发明的,与图10的A-A线上的导频信号的Ec/Io对应的越区切换区域的说明图。
在图12中,纵轴表示导频信号的Ec/Io的值,横轴表示A-A线上的距离。图12中的实线与虚线表示的Ec(A)/Io及Ec(B)/Io的曲线与图11所表示的相同。
另外,T_ADD、T_ADDB、T_DROP及T_DROPA为移动站(图示省略)所存放的越区切换参数。这些越区切换参数由基站10根据状态监视装置30所测定的来自基站10、20的导频信号的Ec/Io而决定,并从该基站10通知给移动站。
参照图12,在Ec/Io的值为实线所示曲线时,移动站所存放的越区切换参数为基站10所通知的T_ADD及T_DROP。
加于基站10、20的负载减轻则干涉波(Io)的强度减少。在Ec(A)/Io的值为虚线所示曲线时,由状态监视装置30所测定的从基站10、20接受的导频信号的Ec/Io的值上升。状态监视装置30将该上升的所述导频信号的Ec/Io通知给基站10。基站10根据所通知的所述导频信号的Ec/Io将越区切换参数从T_ADD变更为T_ADDB,从T_DROP变更为T_DROPA并通知给移动站。
其结果,移动站的越区切换参数成为基站10所通知的T_ADDB及T_DROPA。由此,移动站与基站10实行越区切换的地点与加于基站10、20的负载无关而大致一定。
另外,在加于基站10、20的负载增大时,干涉波(Io)的强度增加。这时,移动站的越区切换参数对应该增大的负载而被设定。移动站使用该越区切换参数实行越区切换,所以在这时,移动站的越区切换地点也大致保持一定。根据上述结果,在本实施方式中越区切换区域与加于基站10、20的负载无关而大致一定。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移动通信系统及其通信控制方法适用于如CDMA方式这样,移动站和基站的通信所用频率在所有基站都相同的系统。
Claims (19)
1.一种用于移动站与基站的通信所用的频率在所有基站都相同的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为:
具备输出第1导频信号的第1基站;输出第2导频信号的第2基站;状态监视装置,并且具有所述第1基站具有的小区区域和所述第2基站具有的小区区域相重叠的重叠区域,
上述状态监视装置,其设于上述重叠区域,测定上述第1导频信号具有的第1电场强度和上述第2导频信号具有的第2电场强度并通知给上述第1基站,
上述第1基站根据从状态监视装置所通知的第1及第2电场强度来设定越区切换参数,并将该越区切换参数通知给上述移动站,并且,
上述移动站,在从第1基站具有的小区区域通过上述重叠区域向上述第2基站具有的小区区域移动之际,测定上述第1导频信号具有的第3电场强度和上述第2导频信号具有的第4电场强度,并根据从上述第1基站所通知的越区切换参数和上述第3及第4电场强度执行从上述第1基站向上述第2基站的越区切换。
2.权利要求1记载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为:
上述越区切换参数包含第1参数,
上述移动站,在上述第2导频信号的第4电场强度至少与上述第1参数相同时确立与上述第2基站的信号交换。
3.权利要求2记载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为:
根据从上述状态监视装置所通知的上述第2电场强度来动态设定上述第1参数,使上述第2基站具有的小区区域在实质上为一定。
4.权利要求1记载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为:
上述越区切换参数包含第2参数,
上述移动站,在上述第1导频信号具有的第3电场强度小于上述第2参数时结束与上述第1基站的信号交换。
5.权利要求4记载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为:
根据从上述状态监视装置所通知的上述第1电场强度来动态设定上述第2参数,使上述第1基站具有的小区区域在实质上为一定。
6.权利要求1记载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为:
上述第1基站与上述第2基站相邻配置,
上述状态监视装置设于上述移动站的越区切换的地点。
7.权利要求1记载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为:
上述第1电场强度和上述第3电场强度由上述第1导频信号的电场强度与干涉波的电场强度的强度比来形成,
上述第2电场强度和上述第4电场强度由上述第2导频信号的电场强度与上述干涉波的电场强度的强度比来形成,
上述越区切换参数以上述导频信号的电场强度与上述干涉波的电场强度的强度比来表示。
8.权利要求1记载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为:
上述状态监视装置,将上述第1电场强度和上述第2电场强度周期性地通知给上述第1基站。
9、权利要求1记载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为:
上述状态监视装置,响应来自上述第1基站的通知要求,将上述第1电场强度和上述第2电场强度通知给上述第1基站。
10.权利要求1记载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为:
上述状态监视装置以上述移动站代用。
11.一种移动通信系统的通信控制方法,该移动通信系统用于移动站与基站的通信所用的频率在所有基站都相同的方式,其特征为:
具备第1基站、第2基站和状态监视装置,具有分别相邻的上述第1基站及上述第2基站各自具有的小区区域重叠的重叠区域,上述状态监视装置设于上述重叠区域,在上述移动站与上述第1基站进行信号交换的状况下,由下述内容构成,
(a)上述第1基站输出第1导频信号;
(b)上述第2基站输出第2导频信号;
(c)上述状态监视装置,测定上述第1导频信号具有的第1电场强度和上述第2导频信号具有的第2电场强度并通知给上述第1基站;
(d)上述第1基站根据从上述状态监视装置所通知的上述第1及第2电场强度来设定越区切换参数;
(e)上述第1基站将上述越区切换参数通知给上述移动站;
(f)上述移动站,测定上述第1导频信号的第3电场强度和上述第2导频信号具有的第4电场强度;以及,
(g)上述移动站,根据从上述第1基站所通知的上述越区切换参数和上述第3及第4电场强度从上述第1基站向上述第2基站执行越区切换。
12.权利要求11记载的移动通信系统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为:
上述越区切换参数包含第1参数,
在上述(g),当上述第2导频信号具有的第4电场强度至少与上述第一参数相同时,上述移动站确立与上述第2基站的信号交换。
13.权利要求12记载的移动通信系统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为:
根据从上述状态监视装置所通知的上述第2电场强度来动态设定上述第1参数,使上述第2基站的小区区域在实质上为一定。
14.权利要求11记载的移动通信系统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为:
上述越区切换参数包含第2参数,
在上述(g),当第1导频信号具有的第3电场强度小于上述第2参数时,上述移动站结束与上述第1基站的信号交换。
15.权利要求14记载的移动通信系统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为:
根据从上述状态监视装置所通知的上述第1电场强度来动态设定上述第2参数,使上述第1基站的小区区域在实质上为一定。
16.权利要求11记载的移动通信系统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为:
上述第1基站与上述第2基站相邻配置,
上述状态监视装置设于上述移动站的越区切换地点。
17.权利要求11记载的移动通信系统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为:
上述第1电场强度和上述第3电场强度由上述第1导频信号的电场强度与干涉波的电场强度的强度比来构成,
上述第2电场强度和上述第4电场强度由上述第2导频信号的电场强度与上述干涉波的电场强度的强度比来构成,
上述越区切换参数以上述导频信号的电场强度与上述干涉波的电场强度的强度比来表示。
18.权利要求11记载的移动通信系统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为:
在上述(c),上述状态监视装置将上述第1电场强度和上述第2电场强度周期性地通知给上述第1基站。
19.权利要求11记载的移动通信系统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为:
在上述(c),上述状态监视装置响应来自上述第1基站的通知要求将上述第1电场强度和上述第2电场强度通知给上述第1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31951799A JP3506072B2 (ja) | 1999-11-10 | 1999-11-10 | Cdma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と通信制御方法 |
JP319517/99 | 1999-11-10 | ||
JP319517/1999 | 1999-11-1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90427A true CN1390427A (zh) | 2003-01-08 |
CN1179598C CN1179598C (zh) | 2004-12-08 |
Family
ID=18111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0815500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79598C (zh) | 1999-11-10 | 2000-11-10 | 移动通信系统及其通信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1233637A4 (zh) |
JP (1) | JP3506072B2 (zh) |
KR (1) | KR100449536B1 (zh) |
CN (1) | CN1179598C (zh) |
AU (1) | AU1306101A (zh) |
WO (1) | WO2001035688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90293B (zh) * | 2007-04-27 | 2012-08-22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基于指定基站的区域形成方法、移动台以及基站 |
CN103460758A (zh) * | 2011-04-04 | 2013-12-18 | 京瓷株式会社 | 移动通信方法、基站、无线终端及低功率基站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717798B2 (ja) * | 2001-03-26 | 2005-11-16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ハンドオーバ制御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
JP4059088B2 (ja) | 2003-01-28 | 2008-03-12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移動体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無線パラメータ制御方法 |
US7218948B2 (en) | 2003-02-24 | 2007-05-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of transmitting pilot tones in a multi-sector cell, including null pilot tones, for generatin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s |
US9661519B2 (en) | 2003-02-24 | 2017-05-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Efficient reporting of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8811348B2 (en) | 2003-02-24 | 2014-08-1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communicating, and/or using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self-noise |
US9544860B2 (en) | 2003-02-24 | 2017-01-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ilot signals for use in multi-sector cells |
EP1810409A4 (en) | 2004-10-14 | 2012-07-04 | Qualcomm Inc | METHOD AND DEVICES FOR DETERMINING, TRANSMITTING AND USING INFORMATION THAT MAY BE USED FOR TROUBLESHOOTING PURPOSES |
US8503938B2 (en) | 2004-10-14 | 2013-08-0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communicating and using information including loading factors which can be used for interference control purposes |
JP4569768B2 (ja) * | 2005-06-17 | 2010-10-27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移動端末及び移動端末送信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 |
US8989084B2 (en) | 2005-10-14 | 2015-03-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broadcasting loading information corresponding to neighboring base stations |
US9191840B2 (en) | 2005-10-14 | 2015-11-1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communicating and using information which can be used for interference control |
US8437251B2 (en) | 2005-12-22 | 2013-05-0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transmission backlog information |
US20070149132A1 (en) | 2005-12-22 | 2007-06-28 | Junyl Li | Methods and apparatus related to selecting control channel reporting formats |
US9473265B2 (en) | 2005-12-22 | 2016-10-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information utilizing a plurality of dictionaries |
US9137072B2 (en) | 2005-12-22 | 2015-09-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
US9119220B2 (en) | 2005-12-22 | 2015-08-2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backlog related information |
US9451491B2 (en) | 2005-12-22 | 2016-09-2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relating to generating and transmitting initial and additional control information report sets in a wireless system |
US9572179B2 (en) | 2005-12-22 | 2017-02-1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transmission backlog information |
US20070249287A1 (en) | 2005-12-22 | 2007-10-25 | Arnab Das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between a plurality of dictionaries |
US9148795B2 (en) | 2005-12-22 | 2015-09-2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flexible reporting of control information |
US9125092B2 (en) | 2005-12-22 | 2015-09-0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and/or using control information |
US8514771B2 (en) | 2005-12-22 | 2013-08-2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and/or using transmission power information |
US9125093B2 (en) | 2005-12-22 | 2015-09-0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related to custom control channel reporting formats |
US9338767B2 (en) | 2005-12-22 | 2016-05-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of implementing and/or using a dedicated control channel |
US20070243882A1 (en) | 2006-04-12 | 2007-10-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cating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associated with a 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 |
US8744450B2 (en) | 2011-04-04 | 2014-06-03 | Kyocera Corporation |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 |
US10091699B2 (en) * | 2013-02-13 | 2018-10-0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Handover decisions based on absolute channel quality of serving cell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596175B2 (ja) * | 1990-05-14 | 1997-04-02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移動無線電話のチャネル切替方法 |
JPH0496497A (ja) * | 1990-08-10 | 1992-03-27 | Fujitsu General Ltd | コードレス電話システム |
KR0170190B1 (ko) * | 1995-12-06 | 1999-03-30 | 정선종 | 씨디엠에이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트래픽 부하 제어방법 |
JP2803716B2 (ja) * | 1996-03-11 | 1998-09-24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Cdmaセルラー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無線回線制御装置 |
US5926470A (en) * | 1996-05-22 | 1999-07-2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diversity in hard handoff for a CDMA system |
-
1999
- 1999-11-10 JP JP31951799A patent/JP3506072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0
- 2000-11-10 KR KR10-2002-7005924A patent/KR100449536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0-11-10 WO PCT/JP2000/007931 patent/WO2001035688A1/ja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0-11-10 AU AU13061/01A patent/AU1306101A/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0-11-10 EP EP00974905A patent/EP1233637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0-11-10 CN CNB008155003A patent/CN1179598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90293B (zh) * | 2007-04-27 | 2012-08-22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基于指定基站的区域形成方法、移动台以及基站 |
CN103460758A (zh) * | 2011-04-04 | 2013-12-18 | 京瓷株式会社 | 移动通信方法、基站、无线终端及低功率基站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AU1306101A (en) | 2001-06-06 |
EP1233637A4 (en) | 2003-01-22 |
CN1179598C (zh) | 2004-12-08 |
JP2001136558A (ja) | 2001-05-18 |
KR100449536B1 (ko) | 2004-09-22 |
WO2001035688A1 (fr) | 2001-05-17 |
JP3506072B2 (ja) | 2004-03-15 |
KR20020058001A (ko) | 2002-07-12 |
EP1233637A1 (en) | 2002-08-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79598C (zh) | 移动通信系统及其通信控制方法 | |
CN1628438A (zh) |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负载均衡 | |
CN1535045A (zh) | 通信终端、基站、服务器、网络系统和切换方法 | |
CN1109470C (zh) | 码分多址网络中优化移动交换中心间硬切换的方法 | |
CN1822700A (zh) | 无线电网络控制器、移动通信系统和邻居小区列表过滤 | |
CN101039522A (zh) | 移动性管理控制技术和移动通信系统 | |
CN1802862A (zh) | 切换方法以及基站控制装置 | |
CN1430432A (zh) | 区域构成方法、通信系统、基站以及管理服务器 | |
CN1684441A (zh) | 基于发射功率控制的无线局域网系统和控制发射功率的方法 | |
CN1914830A (zh) | 多址通信网络中多模式多频带移动通信终端的转换方法 | |
CN1360795A (zh) | 通信系统 | |
CN101061741A (zh) | 用于umts的增强的专用信道报告 | |
CN101043714A (zh) | 实现用户设备的移动性管理的方法及系统 | |
CN1423912A (zh) |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不同节点之间切换的方法 | |
CN101064899A (zh) | 一种测量邻小区的方法和用户终端 | |
CN1832621A (zh) | 多频点系统中的切换控制方法 | |
CN1568028A (zh) |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越区切换控制方法 | |
CN1250272A (zh) | 基站控制器之间实现软切换的移动通信系统 | |
CN1137590C (zh) | 移动通信系统、移动台和控制分集切换的方法 | |
CN101076179A (zh) | 一种移动宽带无线接入系统中提高系统性能的方法 | |
CN1956417A (zh) | 通信系统,通信终端,路由控制方法和路由器 | |
CN1889768A (zh) | 一种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切换的方法和系统 | |
CN1099815C (zh) | 码分多址软越区切换的控制方法 | |
CN101031146A (zh) | 网络切换的实现方法及设备及系统 | |
CN1677896A (zh) |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系统以及通信定时调停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1208 Termination date: 20141110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