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79291A - 双组分显影剂、成像设备和成像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双组分显影剂、成像设备和成像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379291A CN1379291A CN02107847A CN02107847A CN1379291A CN 1379291 A CN1379291 A CN 1379291A CN 02107847 A CN02107847 A CN 02107847A CN 02107847 A CN02107847 A CN 02107847A CN 1379291 A CN1379291 A CN 137929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gnetic
- developing agent
- component developing
- particle
- ton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3—Magnetic toner particle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19—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mensions of the partic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双组分显影剂,包含:含有粘合剂树脂和磁性粒子的磁性调色剂,和含有磁性粒子的磁性载体;其中所述磁性调色剂的平均粒径为4.0-10.0μm,且含有5-80数量%的粒径为5μm或更小的调色剂粒子,并且在5千奥斯特的磁场中的磁化强度为10-25emu/g。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可用于复印机、打印机和传真机等的静电复印方法或静电打印方法等的成像方法、一种成像设备、和一种可用于成像设备的双组分显影剂。
背景技术
通常,在本领域中将静电复印方法看作是利用光电导物质的过程。在所述静电复印方法中,静电潜像是通过各种方法在例如光电导体的静电潜像载体上形成的。然后将所述静电潜像用调色剂显影,根据需要然后将所述调色剂转移到纸或类似物上,通过加热或溶剂蒸汽定影,从而获得复印图像或打印图像。
作为在静电潜像载体上形成的静电潜像的显影所用的方式,作为例子可以提到的有湿显影法和干显影法。
湿显影法是使用液体显影剂的方法。就干显影法而言,其例子包括使用含着色剂的调色剂作为分散于粘合剂树脂中的单组分显影剂的方法、或者使用含调色剂和载体的混合物的双组分显影剂的方法。
尽管这些显影静电潜像用的不同方式各自具有不同的优点和缺点,但是与利用单组分显影剂的方法相比,在高速、较长寿命要求方面,利用双组分显影剂的方法相对地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因此,利用双组分显影剂的干显影法是目前经常使用的,并且主要广泛地用于中速至高速的复印机和打印机中。
最近,强烈需要较高清晰度和较高分辨率的复印或打印图像。为了获得这些具有高清晰度和高分辨率的图像,日本专利公布号平6-82227/1994(已公开)、日本专利公布号平7-60273/1995(已公开)、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号平2-877/1990(已公开)、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号平1-112253/1989(已公开)、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号平2-284158/1990(已公开)和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号平7-295283/1995(已公开)提出了具有小平均粒径的显影剂,所述平均粒径是用所含的平均粒径为5μm或更小的调色剂粒子及其分布来定义的。
在这些出版物中,公开了直径为5μm或更小的调色剂粒子是形成高清晰度、高分辨率图像的强制性组分,并且含有小调色剂粒子的这些调色剂,当在清晰显影过程中平滑地涂布时,有利于产生潜像的可靠图像,即,产生具有不突出潜像轮廓的显著再现性的图像。另一方面,存在的问题是边缘效应现象,即,与图像的边缘部分(即,边角)相比,图像中心附近的密度低。当调色剂粒子较小,例如5μm或更小时,这种现象更显著。然而,还公开了这种现象可以通过限定具有中等粒子直径为5μm或更大的调色剂粒子的百分数来抑制。
而且,随着粒子的直径越来越小,更有利地形成高清晰度和高分辨率的图像,即使直径为5μm或更小的调色剂粒子在整个调色剂中的含量为17数量%,当以体积百分数计时该含量相当于不大于仅3体积%。在这种含量下,很难选择性地将粒径为5μm或更小的小调色剂放置在潜像的周围部分中。而且,这些调色剂粒子为磁性调色剂粒子,相当于粘合剂树脂含有50质量份或更多的磁体。为此,在1千奥斯特(1ke=约79.6kA.m)的磁场中的磁化强度变大,超过20emu/g。因此,所述调色剂因磁偏差效应而变得难以显影,尤其是当调色剂粒子直径为5μm或更低的调色剂的含量大至60数量%时,调色剂过度充电,并且显影能力进一步降低。因此,图像密度急剧下降,这已构成一问题。而且,当调色剂难以显影时,调色剂聚集在载体表面上,产生所谓的浪费现象,并且显影剂的使用寿命急剧降低,这也构成了问题。
为了防止浪费现象,按常规,提出了用各种树脂涂布载体表面的方法。然而,尽管以这种方式涂布的载体呈现出优异的电荷特性,但是其表面上的阈值表面张力相对较高,为此,作为显影剂的使用寿命不总是长,这样已成为一个问题。
已知有一种用四氟乙烯共聚物涂布的载体。然而,就此载体而言,尽管因表面张力低而不易发生调色剂浪费的问题,但是由于四氟乙烯共聚物位于摩擦电荷顺序的最负端,因此当试图使调色剂带电至负极性时,所述载体不能使用,这样已构成一问题。
还已提出用涂布有含聚硅氧烷树脂的涂布层的低表面张力的载体作为载体。例子包括其表面涂布有混合于苯乙烯-丙烯酸树脂中的不饱和聚硅氧烷树脂和有机聚硅氧烷或硅烷醇等的载体(US3562533,说明书)、其表面涂布有聚亚苯基树脂和有机聚硅氧烷三聚物树脂的载体(US 3847127,说明书)、其表面涂布有苯乙烯-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树脂和有机硅烷、硅烷醇或硅氧烷等的载体(US3627522,说明书)、其表面涂布有聚硅氧烷树脂的载体(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号昭55-127567/1980(已公开)、和其表面涂布有树脂变性的聚硅氧烷树脂的载体(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号昭55-157751/1980(已公开)。因此,通过使用其表面涂布有聚硅氧烷树脂的载体,浪费抗性得到提高,但是,当粒径为5μm或更小的调色剂的量增大时,不能满足使用寿命长的最近要求,这样已构成一问题。
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号平4-124682/1992(已公开)和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号平10-91000/1998(已公开)中,已提出了对直径为5μm或更小的少量调色剂粒子加以限定且用于单组分显影方案的技术。然而,没有提供决定图像质量的大多数调色剂粒子的粒径分布范围,并且这种技术的有效性局限在使用单组分显影剂的单组分显影方案。
就上述的单组分显影剂方案而言,没有使用在使用双组分显影剂的双组分显影剂方案中载体粒子与调色剂粒子混合的显影剂,但是调色剂或者通过调色剂和显影套管中间的摩擦产生的电力,或者通过具有内置磁体的显影套管和含有磁性粒子的调色剂中间的磁力而留在显影套管上。由此,当试图靠近静电潜像时,在静电潜像方向经静电潜像形成的电场所产生的对调色剂粒子的拉力克服了调色剂粒子与显影套管之间的粘合力,其中所述调色剂粒子被拉到静电潜像并与其粘合并使静电潜像可见。因此,就单组分显影剂方案而言,由于不需要控制调色剂密度而获得使显影设备变小的优点,但是,由于与双组分显影剂方案相比调色剂粒子在显影区域的数量少,因此调色剂朝光电导体的显影量不足,这使其很难用高速复印机复印,这样已构成一个问题。
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种方法,已发明了不需要控制调色剂密度的双组分显影剂方案,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号平5-67233/1993(已公开)中所述的。在这种双组分显影剂方案中,显影套管附近的显影剂将调色剂将调色剂吸到调色剂供应部分的显影剂中,并且用层厚控制元件控制显影剂之后使调色剂充电,由此获得不需要补充调色剂的补充机构或不需要检测调色剂密度的传感器的优点。
然而,由于显影剂的量不能象常规双组分显影剂方案中的大,当为显影套管的线性速度高的高速机器的情况下,调色剂不能充分充电,并且产生基础灰雾(ground fogging)已成为一个问题。同样,当试图使调色剂充分充电时,必需使层厚控制元件的控制应力更强,并且由于显影剂粒子互相碰撞产生热量,因此在载体表面上形成显影剂薄膜跟着发生所谓的浪费现象,随着使用时间延长载体电荷特性降低,并且发生调色剂分散和基础灰雾,这已成为一个问题。
同样,正如前面所述的,就用于微型化显影设备的显影剂而言,由于必需在短时间内向施加的调色剂充电,因此已将大量的流动增强子添加到所述调色剂中,以便所施加的调色剂会快速地混合到显影剂中。然而,当重复使用加入了大量流动增强子的显影剂时,调色剂中过量的流动增强子牢固地粘附到静电潜像载体上,导致其中产生有条纹的异常图像的问题。而且,当显影剂上的搅拌应力增大时,除了前面所述的浪费现象之外,调色剂中的充电量将比所需的大,导致所谓的充高现象,这也是一个问题。
而且,就上面提到的微型化显影设备而言,显影剂的体积小,并且显影剂所持有的调色剂的体积小。因此,当重复复印具有许多图像面积的原始文件时,调色剂浪费过多,并且显影剂中的调色剂浓度变化极大,以致图像密度降低,这也是一个问题。
而且,就上面提到的微型化显影设备而言,在显影剂作用剧烈的地方和显影剂作用不剧烈的地方之间,以及在有大量显影剂的地方和有少量显影剂的地方之间,调色剂的吸入量不同。因此调色剂密度在各地方不稳定,并且易于出现图像密度不规则或灰雾,这也是一个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号昭63-4282/1988(已公开)中公开了在调色剂漏斗中放置两个调色剂供应元件的技术,并且使显影剂沿由这些调色剂供应元件形成的路径通过,由此解决了在设备的长方向的密度不规则和灰雾的问题。然而,就该出版物所公开的技术而言,由于使用了两个调色剂供应元件,显影装置的尺寸大且成本增加,这是问题。而且,在本领域中,调色剂粒径和粒径分布是关键。更具体地说,当粒径为5μm或更小的粒子的数量增大时,调色剂流动性降低,并且发生调色剂吸入不稳定的问题。而且,当调色剂中存在许多大的粗粒时,实际调色剂吸入量降低,尤其在输出耗费大量调色剂的图像时,图像密度降低,这也是一个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许多方法以限定流动增强子的平均粒径和加入量。例如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号平2-43654/1990中,提出了一种方法,它是加入平均粒径为0.05μm或更小的细二氧化硅粉末和平均粒径为0.1μm或更小的氧化钛粒子。然而,尽管加入氧化钛粒子在环境稳定性和图像密度稳定化方面是有效的,但是调色剂在显影机中分离,并且它导致因调色剂流动性降低和对图像质量有害的其它因素所致的基础灰雾,因此这已成为一个问题。
发明概述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前面所述的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并实现以下目的。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双组分显影剂,其中对调色剂进行适当充电并且可以获得没有调色剂分散或质地模糊现象的良好图像;一种使用所述双组分显影剂的有效成像方法;和一种载有所述双组分显影剂并能够获得没有调色剂分散或质地模糊现象的良好图像的成像设备。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双组分显影剂,其中可以获得细线及中间色调的再现性优良的良好图像;一种使用所述双组分显影剂的有效成像方法;和一种载有所述双组分显影剂并能够获得没有调色剂分散或质地模糊现象的良好图像的成像设备。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双组分显影剂,它在环境稳定性方面优异,并且在长时间使用的时间内稳定;一种使用所述双组分显影剂的有效成像方法;和一种载有所述双组分显影剂并且在环境稳定性方面优异且在长时间使用的时间内稳定的成像设备。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像方法和尺寸小且廉价的成像设备,它不需要调色剂补充机构或调色剂密度传感器;以及一种装载在所述成像设备中的双组分显影剂。
附图简述
图1是成像设备中显影设备的示意图,用于描述本发明成像设备和成像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
图2是用于描述本发明成像设备和成像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双组分显影剂的行为的示意图;
图3是用于描述本发明成像设备和成像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双组分显影剂的行为的示意图;和
图4是用于描述本发明成像设备和成像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双组分显影剂的行为的示意图。
优选实施方式的说明(双组分显影剂)
本发明的双组分显影剂含有磁性调色剂和磁性载体,所述磁性调色剂包含粘合树脂和磁性粒子,所述磁性载体包含磁性粒子。所述双组分显影剂的磁性调色剂含有5-80数量%的重均粒径为4.0-10.0μm且粒径为5μm或更小的调色剂粒子,并且在5千奥斯特的磁场中的磁化强度为10-25emu/g。
就本发明的双组分显影剂而言,可以优选下面所述的第一至第三方面。
第一方面中的本发明双组分显影剂含有磁性调色剂和磁性载体,所述磁性调色剂包含粘合树脂和磁性粒子,所述磁性载体包含磁性粒子。所述双组分显影剂的磁性调色剂含有40-80数量%的重均粒径为6.0-8.0μm且粒径为5μm或更小的调色剂粒子,在5千奥斯特的磁场中的磁化强度为10-25emu/g,并且在1千奥斯特的磁场中的磁化强度为7-20emu/g。
第二方面中的本发明双组分显影剂含有磁性调色剂和磁性载体,所述磁性调色剂包含粘合树脂和磁性粒子,所述磁性载体包含磁性粒子。所述双组分显影剂的磁性调色剂含有5-60数量%的重均粒径为6.0-10.0μm且粒径为5μm或更小的调色剂粒子,含有2体积%或更多的粒径为12.7μm或更大的磁性调色剂粒子,并在5千奥斯特的磁场中的磁化强度为10-25emu/g。
第三方面中的本发明双组分显影剂含有磁性调色剂和磁性载体,所述磁性调色剂包含粘合树脂和磁性粒子,所述磁性载体包含磁性粒子。所述双组分显影剂的磁性调色剂的重均粒径为4.0-10.0μm,含有5体积%或更低的粒径为所述重均粒径的两倍或更多的调色剂粒子,其中数均粒径(D25)与数均粒径(D75)之比,用D25/D75表示,为0.60或更大,还含有5-60单位%的粒径为4μm或更小的调色剂粒子,并且在5千奥斯特的磁场中的磁化强度为10-25emu/g。<磁性调色剂>
--磁性调色剂的物理性能--
在上述的第一方面中,为了获得高清晰度和高分辨率,以总调色剂为基础计,优选磁性调色剂含有40-80数量%并且更优选40-60数量%的粒径为5μm或更小的调色剂粒子。
在第一方面中,当粒径为5μm或更小的调色剂粒子的含量低于40数量%时,正确再现静电潜像的微小粒子减少,尤其是当输出高分辨率的图像时,有时产生破坏再现性的问题。而且,当大且粗的粒子多时,实际调色剂的吸入量减少,并且尤其是输出耗费大量调色剂的图像时,图像密度有时降低,这是一个问题。
另一方面,当直径为5μm或更小的调色剂粒子的含量超过80数量%时,调色剂的流动性受到破坏,不能平滑地进行调色剂吸入,以致有时易于发生因调色剂密度不规则引起的图像密度不规则。
在第二方面中,为了防止所得图像中因调色剂流动性和显影剂作用导致的调色剂吸入稳定性引起的密度不规则,以总调色剂为基础计,可以优选磁性调色剂含有5-60数量%,更优选15-40数量%的直径为5μm或更小的调色剂粒子。
在第二方面中,当直径为5μm或更小的调色剂粒子的含量低于5数量%时,正确再现静电潜像的微小粒子的量减少,并且尤其是当输出高分辨率的图像时,有时产生破坏再现性的问题。另一方面,当其量超过60数量%时,调色剂的流动性降低,并且不能平滑地进行调色剂的吸入,以致有时易于发生因调色剂密度不规则引起的图像密度不规则。
在第三方面中,为了防止所得图像中因调色剂流动性和显影剂作用导致的调色剂吸入稳定性引起的密度不规则,以总调色剂为基础计,可以优选磁性调色剂含有5-60数量%,更优选15-40数量%的直径为4μm或更小的调色剂粒子。
在第三方面中,当直径为4μm或更小的调色剂粒子的含量低于5数量%时,正确再现静电潜像的微小粒子的量减少,尤其是当输出高分辨率的图像时,有时产生破坏再现性的问题。另一方面,当其量超过60数量%时,调色剂的流动性降低,并且不能平滑地进行调色剂的吸入,以致有时易于发生因调色剂密度不规则引起的图像密度不规则。
在第一方面中,磁性调色剂的重均粒径应为6.0-8.0μm,并且优选7.0-8.0μm。
在第一方面中,当重均粒径小于6.0μm时,当其长时间使用时调色剂上的电荷高,并且图像密度降低,有时易于产生例如图像密度降低的问题,特别是在低湿度环境中。另一方面,当重均粒径超过8.0μm时,1200dpi下微小点的分辨率不充分,还存在大量向非图像部分散播的现象,并且有时图像质量降低。
在第二方面中,磁性调色剂的重均粒径应为6.0-10.0μm,并且优选8.0-10.0μm。
在第二方面中,当重均粒径小于6.0μm时,当其长时间使用时调色剂上的电荷高,并且图像密度降低,有时易于产生例如图像密度降低的问题,特别是在低湿度环境中。另一方面,当重均粒径超过10.0μm时,测定为100μm或更小的微小点的分辨率不充分,存在大量向非图像部分散播的现象,并且有时图像质量降低。
在第三方面中,磁性调色剂的重均粒径应为4.0-10.0μm,并且优选5.0-8.0μm。
在第三方面中,当重均粒径小于4.0μm时,当其长时间使用时调色剂上的电荷高,并且图像密度降低,有时易于产生例如图像密度降低的问题,特别是在低湿度环境中。另一方面,当重均粒径超过10.0μm时,测定为100μm或更小的微小点的分辨率不充分,存在大量向非图像部分散播的现象,并且有时图像质量降低。
而且,在第三方面中,磁性调色剂应含有5体积%或更少,并且优选3体积%或更少的粒径是上述重均粒径的两倍或更多的调色剂粒子。
当粒径是重均粒径的两倍或更多的调色剂粒子(大且粗的粒子)的含量超过5体积%时,调色剂的实际吸入量降低,细线再现性降低,并且图像密度有时降低,尤其是当输出耗费大量调色剂的图像时。
而且,在第三个方面中,在磁性调色剂中,数均粒径(D25)与数均粒径(D75)之比,以D25/D75表示,应为0.60或更大,并优选0.70或更大。
当该比例(D25/D75)小于0.60时,粒径分布宽,并且调色剂粒子的行为不均匀,吸入到双组分显影剂中的磁性调色剂也不均匀,并且有时产生粒子图像密度不规则。
而且,在本发明中,磁性调色剂的粒子分布可以通过各种公知任意方法测定,但是,在本发明中,是使用Coulter计数器如下所述进行测定的。
--测定--
使用TA-II型Coulter计数器(由Coulter Co.生产)作为测定设备,将PC 9801个人计算机(由NEC生产)和输出数值和体积分布的界面(由Nikkaki[-Bios]Co.生产)连接起来,并使用一级氯化钠作为电解质,制备1%NaCl水溶液。
就测定方法而言,向10-15ml的上述电解质水溶液中加入0.1-5ml作为分散剂的表面活性剂(优选烷基苯磺酸盐),向其中加入2-20mg测定样品,并在一超声波分散机中使其经过一约1-3分钟的分散过程,从而获得一样品分散液。然后,将100-200ml所述电解质水溶液放置于分离烧杯中,并向其中加入样品分散液至预定浓度,得到一样品液。以粒子的数量为基础计,使用上述的测定设备(即,TA-II型Coulter计数器)对该样品液进行测定,使用100μm的孔测定直径为2-40μm的粒子的粒径分布。计算直径为2-40μm的体积分布和数值分布,并发现从体积分布中发现的重量基位的重均粒径(D4:以通道的中心值作为代表性通道值)。
在第一方面中,磁性调色剂在5千奥斯特的磁场中的磁化强度为10-25emu/g,并优选15-20emu/g。同样,磁性调色剂在1千奥斯特的磁场中的磁化强度为7-20emu/g,并优选10-17emu/g。
通过将磁性调色剂的磁化强度调整至上述数值范围内,尤其是当使用小尺寸显影设备时,磁性调色剂的流动性良好,并且可以通过显影剂的作用有效且稳定地影响调色剂吸入。因此,即使重复复印耗费大量调色剂的图像时,适当地防止了图像密度降低和图像密度不规则性。同样,有效地防止了与显影剂载体的旋转有关的质地部分调色剂的散播和调色剂显影,所述显影剂载体的旋转是由于调色剂本身的磁化所致的朝向显影剂载体的磁通力引起的。还防止了显影剂与显影套管分离以及与光电导体的粘合。而且,通过降低构成有利于显影的显影剂的载体的粒径,可以使调色剂的保持率提高,其中即使在高速复印机中也可以获得足够的图像密度和细线再现性。
在第二方面和第三方面中,磁性调色剂在5千奥斯特的磁场中呈现10-25emu/g,并优选15-20emu/g的磁化强度。而且,在第三方面中,磁性调色剂在1千奥斯特的磁场中应呈现10-80emu/g,并优选25-60emu/g的磁化强度。
通过将磁性调色剂中的磁化强度控制在上述数值范围内,当吸入调色剂时,显影剂能够功效良好地吸收调色剂。因此,即使重复复印耗费大量调色剂的图像时,能够合适地防止图像密度降低和图像密度不规则性。同样,有效地防止了与显影剂载体的旋转有关的质地部分的调色剂散播和调色剂显影,所述显影剂载体的旋转是由于调色剂本身的磁化所致的朝向显影剂载体的磁通力引起的。还防止了显影剂与显影套管分离以及与光电导体的粘合。而且,通过降低构成有利于显影的显影剂的载体的粒径,可以使调色剂的保持率提高,其中即使在高速复印机中也可以获得足够的图像密度和细线再现性。
在第二方面中,为了获得细线和中间色调再现性优异的良好图像,磁性调色剂应含有2体积%或更多的粒径为12.7μm或更大的磁性调色剂粒子。
--磁性调色剂的分级方法--
对磁性调色剂的分级方法没有特定限制,但是可以提到的方法是一种通过调色剂粒子在以Coanda效应为基础的曲线气流的气流和/或离心力中的惯性至少将调色剂粉末原料分成粗粉区、中间粉末区和细粉区的。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获得具有前面所述粒径分布的磁性调色剂。
--磁性调色剂组合物--
磁性调色剂,如上所述,含有粘合树脂和磁性粒子,并且根据需要可以具有适当的其它组分。
--粘合树脂--
对粘合树脂没有特别限制,并且通常广泛地使用公知的树脂。这些粘合树脂的例子包括苯乙烯及其取代物的单聚物如聚苯乙烯、聚对氯苯乙烯和聚乙烯基甲苯;苯乙烯基共聚物如苯乙烯-对氯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甲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萘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甲基醚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乙基醚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甲基酮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异戊烯共聚物、和苯乙烯-丙烯腈-茚共聚物;和丙烯酸树脂类、甲基丙烯酸树脂类、聚氯乙烯类、聚乙酸乙烯酯类、聚乙烯类、聚丙烯类、聚酯树脂类、聚乙烯醇缩丁醛类、聚丙烯酸树脂类、松香类、变性松香类、萜烯树脂类、苯酚树脂类、天然树脂变性的苯酚树脂类、天然树脂变性的马来酸树脂类、聚氨酯类、聚酰胺树脂类、呋喃树脂类、环氧树脂类、香豆酮-茚树脂类、硅树脂类、脂肪烃或脂环烃树脂类、和芳族石油树脂类。可以单独使用这些树脂中的一种,或者可以将两种或多种一起使用。其中,为了显影特征和定影特征等,优选苯乙烯共聚物类和聚酯树脂类。
在粘合树脂中,苯乙烯共聚物中与苯乙烯单体共聚的共聚单体的例子包括单羧酸或其具有双键的取代物,例如丙烯酸、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十二烷酯、丙烯酸辛酯、乙基己基-2-丙烯酸酯、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辛酯、丙烯腈、甲基丙烯腈和丙烯酰胺;二羧酸及其具有双键的取代物,例如马来酸、马来酸丁酯、马来酸甲酯和马来酸二甲酯;如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和苯甲酸乙烯酯的乙烯酯类;如乙烯、丙烯和丁烯的乙烯烯烃类;如乙烯基甲基酮和乙烯基己基酮的乙烯基酮类;和例如乙烯基乙基醚和乙烯基异丁基醚的乙烯基醚类。可以单独使用这些单体中的一种,或者可以将两种或多种一起使用。
在这些粘合树脂中,可以使用醇组分和酸组分通过公知的合成方法生产上述的聚酯树脂。
醇组分的例子包括如下的二醇:聚乙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4-丙二醇、新戊二醇和1,4-丁二醇;如下的醚化双酚类:1,4-二(羟甲基)环己烷、双酚A、加氢双酚A、聚氧乙烯化双酚A和聚氧丙烯化双酚A;用具有3-22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取代的二价醇;以及用饱和或不饱和烃基取代的简单二价醇;其它简单的二价醇;和效价为3或更大的多价醇单体,例如山梨醇、1,2,3,6-己四醇、1,4-脱水山梨醇、季戊四醇、二季戊四醇、三季戊四醇、蔗糖、1,2,4-丁三醇、1,2,5-戊三醇、甘油、2-甲基丙三醇、2-甲基-1,2,4-丁三醇、三羟甲基乙烷、三羟甲基丙烷、和1,3,5-三羟甲基苯。可以单独使用这些醇组分中的一种,或者可以将两种或多种一起使用。
酸组分的例子包括如下的单羧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以及马来酸、富马酸、中康酸、柠康酸、衣康酸、戊烯二酸、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环己二羧酸、琥珀酸、己二酸、癸二酸、丙二酸、用具有3-22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取代的二价有机酸单体、这些酸的酸酐、低级烷基酯三油酸的二聚物、其它二价有机酸单体、1,2,4-苯三羧酸、1,2,5-苯三羧酸、1,2,4-环己三羧酸、2,5,7-萘三羧酸、1,2,4-萘三羧酸、1,2,4-丁三羧酸、1,2,5-己三羧酸、1,3-二羧基-2-甲基-2-亚甲基羧基丙烷、四(亚甲基羧基)甲烷、1,2,7,8-辛四羧酸enbol三聚物酸、和这些酸组分的酸酐或者效价为3或更大的其它多价羧酸单体,等等。可以单独使用这些酸组分中的一种,或者可以将两种或多种一起使用。
--磁性粒子--
就磁性调色剂中所含的磁体而言,例子包括氧化铁类如磁铁矿、赤铁矿和铁氧体,金属类如铁、钴和镍,以及这些金属与如下金属的合金或混合物:钴、铁、铅、镁、锡、锌、锑、铍、铋、镉、钙、锰、硒、钛、钨和钒。可以单独使用这些材料中的一种,或者可以将两种或多种一起使用。其中,尤其优选磁铁矿。
对这些磁铁矿的生产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制,并且可以通过公知的生产方法进行生产。例如,可以将硫酸铁的水溶液用碱性水溶液中和获得氢氧化铁。然后将pH调整至10或更高的氢氧化铁的液体悬液用含氧气的气体氧化获得磁铁矿浆液。所述浆液然后用水洗涤,过滤,干燥并粉碎。由此可以生产磁铁矿粒子。
就重均粒径而言,磁性粒子的平均粒径应为0.01-1μm,优选0.1-0.5μm。磁性调色剂中所含的这些磁性粒子的量应为5-80质量%,优选10-60质量%。
磁性粒子中的FeO含量应为5-50质量%,优选10-30质量%。磁性粒子的比表面积应为1-60m2/g,优选3-20m2/g。
--其它组分--
可以混合到磁性调色剂中的其它组分的例子包括例如颜料或染料的着色剂、模具释放剂、电荷控制剂、极性控制剂、流动性赋予剂和疏水处理剂。
颜料的例子包括以下。
可以提到的有如下的黑色颜料:炭黑、油炉黑、槽法炭黑、灯黑、乙炔黑、苯胺黑和其它吖嗪着色剂、金属盐偶氮染料、金属氧化物、和络合金属氧化物。
可以提到的黄色颜料的例子包括镉黄、矿物耐晒黄、镍钛黄、锑酸铅、萘酚黄-S、汉萨黄-G、汉萨黄-10G、联苯胺黄-GR、喹啉黄色淀、永久黄-NCG和酒石黄色淀。
可以提到的橙色颜料的例子包括钼橙、永久橙GTR、吡唑啉酮橙、火神橙、阴丹士林亮橙RK、联苯胺橙G和阴丹士林亮橙GK等。
可以提到的红色颜料的例子包括氧化铁红、镉红、永久红4R、立索红、吡唑啉酮红、watching red cadmium salts、色淀红D、亮胭脂红6B、曙红色淀、碱性蕊香红色淀B、茜素色淀和亮胭脂红3B。
可以提到的紫色颜料的例子包括牢固紫B和甲基紫色淀。
可以提到的蓝色颜料的例子包括钴蓝、碱性蓝、维多利亚蓝色淀、酞菁染料蓝、非金属酞菁染料蓝、部分氯化酞菁染料蓝、牢固天蓝和阴丹士林蓝BC。
可以提到的绿色颜料的例子包括铬绿、氧化铬、颜料绿B和孔雀石绿色淀。
对染料没有特别的限制,用于普通显影剂的所有公知的染料都适用,例如含铬偶氮染料。
可以单独使用这些着色剂中的一种,或可以将两种或多种一起使用。
定影时为了防止错位,可以适当地将上述的模具释放剂从内部加入到磁性调色剂中。
这些模具释放剂的例子包括如下的天然蜡:小烛树蜡、巴西棕榈蜡和米蜡,还包括褐煤蜡、石蜡、SASOL蜡、低分子量聚乙烯类、低分子量聚丙烯类、和链烯酸酯等。这些可以根据粘合树脂和定影辊表面材料等进行适当的选择。
模具释放剂的熔点应为65-90℃。
当其熔点低于65℃时,当磁性调色剂贮藏时有时易于发生结块。另一方面,当超过90℃时,在定影辊的低温区有时易于发生错位。
前面提到的电荷控制剂可用于内部地加入到磁性调色剂中,或者外部地加入其中。通过使用这种电荷控制剂,可以根据显影体系进行最佳电荷量的控制。这在采用不控制调色剂密度的显影方案时特别有效。
对前面提到的极性控制剂没有特别的限制,并且可以合适地使用所有常规已知的阳极性控制剂和阴极性控制剂。
这些阳极性控制剂的例子包括由苯胺黑和脂肪酸金属盐等制成的变性物;季铵盐,例如1-羟基-4-萘磺酸三丁基苯基铵和四氟硼酸四丁铵;氧化二有机锡,例如氧化二丁锡、氧化二辛锡和氧化二环己锡;和硼酸二有机硒,例如硼酸二丁锡、硼酸二辛锡和硼酸二环己锡。可以单独地使用这些试剂中的一种,或者可以将两种或多种一起使用。其中,特别优选例如苯胺黑化合物和有机季铵盐等的极性控制剂。
可以提到的阴极性控制剂的例子包括有机金属化合物和螯合化合物等。其例子包括乙酰乙酸铝、乙酰乙酸铁(II)和水杨酸3,5-二叔丁基铬。其中,优选乙酰基丙酮金属络合物、单偶氮金属络合物、萘甲酸或者水杨酸基金属络合物和盐等,但是特别优选水杨酸基金属络合物、单偶氮金属络合物和水杨酸基金属盐。
优选将极性控制剂以细粒形式使用,其中特别优选细粉的数均粒径为3μm或更小。
混入的极性控制剂的量是根据例如粘合树脂的类型、是否根据需要使用添加剂、和包括分散法的调色剂生产方法的因素决定的,因此不能单一地确定。无论如何,相对100质量份的粘合树脂,其量应为0.1-20质量份,优选0.2-10质量份。
当混入量低于0.1质量份时,调色剂充电量不充分,以致不可行,然而,当超过20质量份时,调色剂充电量太大,与载体的静电拉力增加,有时导致显影剂流动性降低和/或图像密度降低。
可以提到的流动性赋予剂的例子包括Si、Ti、Al、Mg、Ca、Sr、Ba、In、Ga、Ni、Mn、W、Fe、Co、Zn、Cr、Mo、Cu、Ag、V和Zr的氧化物或络合氧化物。可以单独地使用这些试剂中的一种,或者可以将两种或多种一起使用。其中,优选二氧化硅(硅石)、二氧化钛(二氧化钛)和氧化铝细粉。而且,其中优选主要粒径为0.1μm或更小的那些。这些流动性赋予剂中,如果将测定为0.05μm或更小的疏水硅细粒和测定为0.05μm或更小的疏水氧化钛细粒一起使用,那么提供的双组分显影剂显示出极其显著的环境稳定性和图像密度稳定性。
相对磁性调色剂,这些流动性赋予剂的混入量应为0.1-2质量%。
当混入量低于0.1质量%时,对调色剂凝集的校正效果有时弱,而当超过2质量%时,易于出现例如细线之间调色剂散播、污染机器内部以及光电导体擦伤或磨损的问题。
而且,在本发明的双组分显影剂中,即使流动性赋予剂的加入量小,也可以达到例如保证所述流动性的效果,并且即使长时间地复印或打印许多张时,也能保持高分辨率图像质量。本发明的效果显然比使用大量粒径为5μm或更小的调色剂并加入大量流动性赋予剂的显影剂时的更好。
前面提到的疏水处理剂能有效地用于表面改善处理。这些疏水处理剂的例子包括二甲基二氯甲硅烷、三甲基氯甲硅烷、甲基三氯甲硅烷、烯丙基二甲基二氯甲硅烷、ariruphenyldichlorosilane、α-氯乙基三氯甲硅烷、对氯乙基三氯甲硅烷、氯甲基二甲基氯甲硅烷、氯甲基三氯甲硅烷、对氯苯基三氯甲硅烷、3-氯丙基三氯甲硅烷、3-氯丙基三甲氧基甲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甲硅烷、乙烯基甲氧基甲硅烷、乙烯基-三(β-甲氧基乙氧基)甲硅烷、γ-甲基丙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甲硅烷、乙烯基三乙酰氧基甲硅烷、二乙烯基二氯甲硅烷、二甲基乙烯基氯甲硅烷、辛基-三氯甲硅烷、癸基-三氯甲硅烷、壬基-三氯甲硅烷、(4-叔丙基苯基)-三氯甲硅烷、(4-叔丁基苯基)-三氯甲硅烷、二苯基-二氯甲硅烷、二己基-二氯甲硅烷、二辛基-二氯甲硅烷、二壬基-二氯甲硅烷、二癸基-二氯甲硅烷、双十二烷基-二氯甲硅烷、双十六烷基-二氯甲硅烷、(4-叔丁基苯基)-辛基-二氯甲硅烷、二辛基-二氯甲硅烷、二癸炔基-二氯甲硅烷、二壬烯基-二氯甲硅烷、二-2-乙基己基-二氯甲硅烷、二-3,3-二甲基戊基-二氯甲硅烷、三己基-氯甲硅烷、三辛基-氯甲硅烷、三癸基-氯甲硅烷、二辛基-甲基-氯甲硅烷、辛基-甲基-氯甲硅烷、(4-叔丙基苯基)-二乙基-氯甲硅烷、辛基三甲氧基甲硅烷、六甲基二硅氮烷、六乙基二硅氮烷、二乙基四甲基二硅氮烷、六苯基二硅氮烷和六甲苯基二硅氮烷。除此之外,钛酸盐基偶联剂和铝基偶联剂等也可用作疏水处理剂。<磁性载体>
对前面提到的磁性载体没有特别的限制,并且可以使用常规已知的物质,其例子包括例如铁粉、铁酸盐粉末、镍粉和磁铁矿粉的磁性粒子、例如表面用树脂处理过的磁性粒子、和磁性粒子分散于树脂中的磁性粒子分散树脂粒子。
就磁性载体而言,优选具有由各种物质形成的涂布层的那些。形成这种涂布层的物质的例子包括例如聚乙烯类、聚丙烯类、聚氯乙烯类和磺化聚乙烯类的聚烯烃树脂;聚乙烯基和聚亚乙烯基树脂类如聚苯乙烯类、丙烯酸酯类(例如聚甲基丙烯酸聚酯类)、聚丙烯腈类、聚乙酸乙烯酯类、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缩丁醛类、聚氯乙烯类、聚乙烯咔唑类、聚乙烯基醚类和聚乙烯基酮类;氟基树脂如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四氟乙烯类、聚氟乙烯类、聚偏二氟乙烯类和聚氯三氟乙烯类;聚酰胺类;聚酯类;聚氨酯类;聚碳酸酯类;例如脲-甲醛树脂的氨基树脂类;环氧树脂类;和硅树脂类。
这些物质中,优选硅树脂、或含炭黑的硅树脂,这是由于它们在对抗浪费现象方面最显著。
对这些硅树脂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合适地使用任意常规已知的硅树脂。例子包括仅由有机硅氧烷键形成的直链聚硅氧烷,如下面通式1和2所示,和已用醇酸树脂、聚酯、环氧、或尿烷等变性的硅树脂。
在通式1中,R1为H、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基或苯基,R2和R3分别为下列基团之一:H、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氧基、苯基、苯氧基、具有2-4个碳原子的链烯基、具有2-4个碳原子的链烯氧基、羟基、羧基、氧化乙烯基、缩水甘油基、或下式所表示的基团。R5为下列基团之一:H、羧基、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具有2-4个碳原子的链烯基、具有2-4个碳原子的链烯氧基、苯基或苯氧基。符号k、l、m、n、o和p代表1或更大的整数。通式2
在通式2中,R5与通式1中的R4相同。
在通式1和2中,除了没有取代的那些之外,取代基R1-R5可以具有如下的取代基:氨基、羟基、羧基、巯基、烷基、苯基、氧化乙烯基、缩水甘油基和卤素基团。
而且,通过将炭黑混入磁性载体的涂布层中,可以适当地获得所需的载体电阻。
就本文所提到的炭黑而言,可以使用任意炭黑,例如炉黑、乙炔黑或槽法炭黑。其中,通过使用炉黑和乙炔黑的混合物,用少量的添加剂尤其可以有效地调节导电性,并且获得在涂布层中呈现显著耐磨性的载体。
炭黑的粒径应为0.01-10μm左右。还优选将2-30质量份的这些炭黑加入到100质量份用于涂布层的材料(树脂等)中,其中更优选加入量为5-20质量份。
为了增强与核素粒子的粘性或增强导电性赋予剂的分散特性,可以将例如硅烷偶联剂或钛偶联剂的偶联剂加入到涂布层中。这些硅烷偶联剂的例子是下面通式所代表的化合物。
通式
YRSiX3
在上面的通式中,X是硅原子键合的可水解基团,为氯基团、烷氧基、乙酰氧基、烷氨基和丙氧基等。Y是与有机基质反应的有机官能团,为乙烯基、甲基丙烯基、环氧基、缩水甘油氧基、氨基和巯基等。R是具有1-20个碳原子的亚烷基或烷基。
在这些硅烷偶联剂中,为了获得具有带负电性能的显影剂,优选上面通式Y具有氨基的氨基硅烷偶联剂,而为了获得具有带正电性能的显影剂,优选Y具有环氧基团的环氧硅烷偶联剂。
对形成涂布层的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制,并且可以合适地使用任意常规方法。可以提到的例子是通过喷雾方法、浸渍方法或其它涂布方法将涂布层形成液涂敷到载体核素粒子表面上的方法。
涂布层的厚度应为0.1-20μm。
磁性载体的平均粒径应为35-80μm。磁性载体的平均粒径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测定,但是在本发明中,可以使用例如以下方法:以普通筛选为基础,或者以通过图像处理和分析设备分析随机从通过光学显微镜获得的图像中提取的200-400个粒子为基础。
当将本发明的双组分显影剂用作彩色显影剂时,应将前面所述的磁性调色剂与涂布层含有硅树脂且平均粒径为35-80μm的磁性载体混合。通过例如这种混合,可以显著地提高显影剂的使用寿命。<双组分显影剂中所含的其它组分>
在本发明的双组分显影剂中,也可以使用少量的润滑剂如Teflon粉末、硬脂酸锌粉末、或多氟化亚乙烯粉末;抛光剂如氧化硒粉末、碳化硅粉末或钛酸锶粉末;导电性赋予剂如炭黑粉末、氧化锌粉末和氧化锡粉末;以及反极性细白粒子和细黑粒子等,在用以增强显影特征的范围内,这些试剂不会有本质上的副作用。<双组分显影剂生产方法等>
对本发明的双组分显影剂的生产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制,并且可以合适地使用任意常规已知的方法,例如包括下面所述的方法。
首先,使用例如Henschel混合器的混合器将粘合树脂、用作着色剂的颜料或染料、电荷控制剂、润滑剂和前面所述的其它类型的添加剂等充分混合。混合之后,使用如下机器将这些成型材料充分捏合:间歇式双辊混合器,Banbury混合器,或者连续式双轴挤出机(例如由Kobe Steel,Ltd.生产的KTK型双轴挤出机、由Toshiba MachineCo.,Ltd.生产的TEM型双轴挤出机由KCK生产的双轴挤出机、由Ikegai Corporation生产的PCM型双轴挤出机、或者由Kurimoto,Ltd.生产的KEX型双轴挤出机),或者例如连续单轴挤出机的热捏合机(例如由Buss生产的Ko-Kneader)。接着将材料冷却,然后使用锤磨机将其粗碎获得粗碎材料。这里,当使用彩色调色剂时,为了增强颜料的分散特性,常规经验是使用着色剂用的母炼胶,它是通过溶解并捏合前面的一些粘合树脂和颜料获得的。
接下来,使用利用喷射气流的细碎机和/或机械细碎磨,即或者使用其中一种或者两者都使用,将如此获得的粗碎物料细碎,从而获得细碎粒子。然后使用旋转分级机或利用Coanda效应的分级机将如此获得的细碎粒子分成预定的颗粒性,从而获得分级的物料。本文中,为了获得具有前述粒径分布的磁性调色剂,在这些分级机中,优选使用利用Coanda效应的分级机。使用Henschel混合器等将如此获得的分级材料与流动性赋予剂充分混合,然后通过一250目或更大的筛网,由此除去大且粗的粒子和凝集粒子并获得本发明的双组分显影剂。(成像设备和成像方法)
本发明的成像设备包含潜像载体、对所述潜像载体充电的充电装置、使所述充电装置充电的潜像载体图像样地曝光并形成静电潜像的曝光装置、使用本发明的双组分显影剂显影所述静电潜像并使所述静电潜像可见和形成显影图像的显影装置、和将所述显影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转印装置。
所述显影装置构成包含下列元件的成像设备:能够将所述双组分显影剂装载在其表面上且其内部具有磁场产生装置的显影剂载体,和均匀地控制装载在显影剂载体上的双组分显影剂厚度的层厚控制元件。
本发明的成像方法是在本发明的成像设备中载有双组分显影剂并形成图像的成像方法,所述成像方法包括:使潜像载体带电,以图像图案进行曝光并形成静电潜像,从包含下列元件的显影设备将双组分显影剂供应到静电潜像:能够将所述双组分显影剂装载在其表面上且其内部具有磁场产生装置的显影剂载体和均匀地控制装载在显影剂载体上的双组分显影剂厚度的层厚控制元件,使静电潜像可见并形成显影图像,和将所述显影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
图1是成像设备中显影设备的示意图,用于描述本发明成像设备和成像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
配置在为潜像载体的光导鼓1侧面的显影设备13具有支持外壳14、显影剂载体用的显影套管15、显影剂容纳元件16和作为第一个层厚控制元件的第一刮刀17,等等。
所述支持外壳14,在光导鼓1侧面具有一开口,形成调色剂漏斗19作为在其内部容纳磁性调色剂18的调色剂容纳装置。所述调色剂漏斗19,与显影剂容纳元件16相邻,是将磁性调色剂18供应到显影套管15的装置。在靠近显影剂容纳元件16的光导鼓1的侧面上,形成容纳含有磁性调色剂18和磁性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22的显影剂容纳装置16a的显影剂容纳元件16与支持外壳14成为一个整体。而且,在位于显影剂容纳元件16下面的支持外壳14中,形成具有相对表面14b的投影14a,并且通过显影剂容纳元件16的下面部分与相对表面14b之间的空隙,形成供应磁性调色剂18的调色剂供应开口20。
在调色剂漏斗19内部,配置有作为调色剂供应装置的调色剂搅拌器21,所述调色剂搅拌器21通过驱动装置(未显示)转动。在搅拌下,调色剂搅拌器21将调色剂漏斗19中的磁性调色剂18送到调色剂供应开口20。在与光导鼓1相对的调色剂漏斗19的面的相对面的侧面配置有检测仅少量磁性调色剂18留在调色剂漏斗19中的调色剂消耗检测装置14c。
显影套管15放置在光导鼓1与调色剂漏斗19之间的空隙中。显影套管15受驱动装置(未显示)的驱动并以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转动,能够将双组分显影剂22加载到其表面上,并且其内部放置有作为磁场产生装置的磁体(未显示),内部放置以便使磁体相对于显影装置13的位置不改变。
在显影剂容纳元件16与支持外壳14相连的面相对的侧面整体地连有第一刮刀17。所述第一刮刀17的放置以便显影套管15的上部和外面周围表面之间保持恒定间隙,将显影套管15上载有的双组分显影剂22的厚度限定在预定值。显影剂容纳元件16容纳有过量的双组分显影剂22,这些显影剂是通过第一刮刀17施加的层厚限制机制刮掉的。
在显影剂容纳元件16中,在位于调色剂供应开口20附近的位置,放置有作为第二个层厚控制元件的第二刮刀23。第二刮刀23将显影套管15上载有的双组分显影剂22的厚度限定在一预定值。其底端与显影剂容纳元件16整体地相连以便其自由端以阻止在显影套管15的表面上形成的双组分显影剂22层流动的方向取向,即,以便其自由端朝向显影套管15的中心取向,以便其自由端与显影套管15的外部周围表面保持恒定间隙。显影剂容纳装置16a的装配是为了具有足够的空间使双组分显影剂22移动,以便显影剂22在显影套管15的磁力影响范围内循环。
将相对表面14b形成预定长度,其从调色剂漏斗19朝向显影套管15的反向向下倾斜。由此,当发生振动时,或者放置在显影套管15内的磁体(未显示)的磁力分布出现不规则时,或者双组分显影剂22中部分调色剂浓度上升时,等等,即使载体从第二刮刀23和显影套管15的周围表面之间掉出显影剂容纳装置16a,掉下的载体将被相对表面14b接收并移到显影套管15面上,通过磁力磁性地附着在显影套管15上,并再次供应到显影剂容纳装置16a内。因此能够防止显影剂容纳装置16a内的载体量降低,并且能够防止成像时在显影套管15的轴向方向出现不规则的图像密度。相对表面14b的倾斜角度α应为5°左右,同时预定长度p应为2-20mm,优选3-10mm左右。
以上述构型为基础,通过调色剂搅拌器21从调色剂漏斗19的内部送出的磁性调色剂18通过调色剂供应开口20供应到显影套管15上载有的双组分显影剂22上,并运输到显影剂容纳装置16a。显影剂容纳装置16a内的双组分显影剂22通过显影套管15运载,并运送到相对光导鼓1的外面周围表面的位置,并通过仅静电地与光导鼓1上形成的静电潜像粘附的磁性调色剂18在光导鼓1上形成显影图像。
这里描述双组分显影剂22在形成显影图像期间的行为。如图2所示(还公开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号平9-197833/1997(已公开)中),当在显影设备13中安装有仅由磁性载体22a组成的启动器时,所述磁性载体22a被分成磁性地附着在显影套管15的表面的部分,以及进入显影剂容纳装置16a的部分。由于显影套管15内的磁力,结合显影套管15在箭头a所示的方向的旋转,容纳在显影剂容纳装置16a内的磁性载体22a以循环方式和1mm/s或更大的移动速度朝箭头b所示的方向移动。同样,在与显影套管15的表面磁性地吸附的磁性载体22a的表面和在显影剂容纳装置16a内部移动的磁性载体22a的表面之间的界面上形成界面X。
接下来,当在调色剂漏斗19中安装磁性调色剂18时,将磁性调色剂18从调色剂供应开口20供应到载有显影套管15的磁性载体22a上。因此,显影套管15将运载为磁性调色剂18和磁性载体22a的混合物的双组分显影剂22。
在显影剂容纳装置16a内,由于在其中容纳有双组分显影剂22,一力作用使通过显影套管15运输的双组分显影剂22的运输停止。同样,当存在于显影套管15所载有的双组分显影剂22的表面上的磁性调色剂18运送到界面X时,界面X附近的双组分显影剂22粒子之间的摩擦力降低,界面X附近的双组分显影剂22上的运送力降低,因此界面X附近运送的双组分显影剂22的量减少。
同样,以显影套管15的旋转方向为基准,在合流点Y上游的双组分显影剂22上,没有作用力使通过显影套管15运送的双组分显影剂22的运送停止,与前面所述的显影剂容纳装置16a内部一样,如图3所示,运输到合流点Y的双组分显影剂22的量与界面X上运送的双组分显影剂22之间的平衡将破坏,双组分显影剂22中的台球条件提高,合流点Y的位置上升,并且包含界面X的双组分显影剂22的层厚增加。通过第一刮刀17的双组分显影剂22的层厚也逐渐增加,并且双组分显影剂22的增加部分将被第二刮刀23刮掉。
当通过第一刮刀17的双组分显影剂22达到预定调色剂密度时,如图4所示,被第二刮刀23刮掉并变成层形的增加部分的双组分显影剂22阻塞调色剂供应开口20,并且在这种条件下磁性调色剂18的吸入也停止。此时,由于显影剂容纳装置16a内的调色剂密度较高,因此双组分显影剂22的体积增加,因此显影剂容纳装置16a内的空间较窄,结果沿图中箭头b所示的方向循环的双组分显影剂22的移动速度降低。
在形成阻塞调色剂供应开口20的双组分显影剂22的层中,被第二刮刀23刮掉的双组分显影剂22,如图4中箭头c所示,以速度为1mm/s或更大的移动速度移动并被相对表面14b接收。然而,由于相对表面14b以朝向显影套管15面的角度α向下倾斜并具有预定长度p,因此双组分显影剂22通过双组分显影剂22层的移动向调色剂漏斗19的掉下可以得到防止,并且可以将双组分显影剂22的量总是保持恒定,由此调色剂供应可以总是以恒定速度自行控制。
现在通过具体实施例详细地描述本发明,但是无论如何本发明并不限制于这些实施例中。(根据第一方面的实施方式和对比实施例)(实施方式A-1)
--组成配方--
.聚酯树脂............100质量份
.含铬的偶氮染料......3质量份
.磁铁矿细粒..........23质量份
.聚丙烯..............5质量份
将按照上面组成配方制备的混合物通过Henschel混合器混合,然后用设定在180℃的捏合挤出机捏合,冷却并固化,在键槽铣床中粗碎,并通过机械粉碎机细碎获得细碎物料。将获得的细碎物料使用利用Coanda效应的多级分级机分级,并得到重均粒径为7.24μm且51.4数量%的粒子的粒径等于5μm或更小的母粒。向100质量份的这种母粒中加入0.6质量份平均粒径为0.3μm的疏水二氧化硅,并用Henschel混合器混合获得磁性调色剂。
所得磁性调色剂在1千奥斯特和5千奥斯特的磁场下的测定读数分别为12.8emu/g和17.1emu/g。
--组成配方--
.硅树脂(有机直链聚硅氧烷)................100质量份
.甲苯....................................100质量份
.γ-(2-氨基乙基)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甲硅烷...5质量份
.炭黑....................................10质量份
接下来,将按照上面组成配方制备的混合物在Homomixer中分散20分钟制得涂布层形成液。使用流化床涂布设备将涂布层形成液涂布到1000质量份的粒径为50μm的球形磁铁矿的表面上,并获得磁性载体A。
将90质量份的所得载体A和10质量份前述的磁性调色剂通过一湍流振动混合器(Turbula shaker mixer)混合得到双组分显影剂。所得双组分显影剂的物理性质示于表1。
接下来,将图1所示的显影设备与imagio MF200(由Ricoh Co.,Ltd.生产)组合,如下测定开始复印时的图像和复印100,000张之后的图像的图像密度、密度不规则性(质地模糊等)、分辨率和图像密度可控制性,并评价耐用性。结果示于表2。<测定>(图像密度)
从总共9个位置,即,其上、中和下位置中各3个位置,用Macbeth反射光密度计测定由产生的图像获得的图像密度。(密度不规则性)
从总共9个位置,即,其上、中和下位置中各3个位置,用Macbeth反射光密度计测定由产生的图像获得的图像密度,并将其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定义为密度不规则性。采用的评价标准如下。
--评价标准--
.θ:图像密度的差值<0.1
.○:图像密度的差值≥0.1,<0.2
.△:图像密度的差值≥0.2,<0.5
.×:图像密度的差值≥0.5(分辨率)
复印以如下间隔具有均匀间隔的垂直和水平线的直线图像:每1mm中有2.0、2.2、2.5、2.8、3.2、3.6、4.0、4.5、5.0、5.6、6.3和7.1条线,并且评价复印图像的直线图像中直线间隔的再现性。(图像密度可控制性)
将最初密度为1.6的100%固体图像连续复印20张,并评价复印这20张期间图像密度的变化。采用的评价标准如下。
--评价标准--
.θ:图像密度的差值<0.1
.○:图像密度的差值≥0.1,<0.2
.△:图像密度的差值≥0.2,<0.5
.×:图像密度的差值≥0.5(实施方式A-2)
向实施方式A-1中获得的母粒中加入0.6质量份平均粒径为0.3μm的疏水二氧化硅和0.3质量份的疏水氧化钛并用Henschel混合器混合得到磁性调色剂。
所得磁性调色剂在1千奥斯特和5千奥斯特的磁场下的测定读数分别为12.1emu/g和17.6emu/g。
接下来,将90质量份实施方式A-1中获得的载体A和10质量份的所述磁性调色剂通过一湍流振动混合器混合得到双组分显影剂。将由此获得的双组分显影剂的物理性质示于表1。<测定>
进行与实施方式A-1相同的各种评价。(实施方式A-3)
除了改变分级条件获得重均粒径为7.84μm且41.2数量%的粒子的粒径等于5μm或更小的母粒之外,如实施方式A-2制备磁性调色剂和双组分显影剂,并如实施方式A-2进行评价。
所得双组分显影剂的物理性质和评价结果示于表1和2。(实施方式A-4)
除了改变分级条件获得重均粒径为6.54μm且62.1数量%的粒子的粒径等于5μm或更小的母粒之外,如实施方式A-2制备磁性调色剂和双组分显影剂,并如实施方式A-2进行评价。
所得双组分显影剂的物理性质和评价结果示于表1和2。(实施方式A-5)
除了改变分级条件获得重均粒径为6.03μm且75.6数量%的粒子的粒径等于5μm或更小的母粒之外,如实施方式A-2制备磁性调色剂和双组分显影剂,并如实施方式A-2进行评价。
所得双组分显影剂的物理性质和评价结果示于表1和2。(实施方式A-6)
--组成配方--
.聚酯树脂............100质量份
.含铬的偶氮染料......3质量份
.磁铁矿细粒..........30质量份
.聚丙烯..............5质量份
将按照上面组成配方制备的混合物通过Henschel混合器混合,然后用设定在180℃的捏合挤出机捏合,冷却并固化,在键槽铣床中粗碎,并通过机械粉碎机细碎获得细碎物料。将获得的细碎物料使用采用旋风驱动的分级机分级,并得到重均粒径为7.55μm且55.7数量%的粒子的粒径等于5μm或更小的母粒。向100质量份的这种母粒中加入0.5质量份平均粒径为0.3μm的疏水二氧化硅和0.3质量份的疏水氧化钛,并用Henschel混合器混合获得磁性调色剂。
使用由此获得的磁性调色剂,并使用与实施方式A-1中相同的载体A,制备双组分显影剂,并如实施方式A-1进行各种测定和评价。结果示于表1和2。(对比实施例A-1)
--组成配方--
.聚酯树脂...........100质量份
.含铬的偶氮染料.....3质量份
.磁铁矿细粒.........50质量份
.聚丙烯.............5质量份
将按照上面组成配方制备的混合物通过Henschel混合器混合,然后用设定在180℃的捏合挤出机捏合,冷却并固化,在键槽铣床中粗碎,并通过机械粉碎机细碎获得细碎物料。将获得的细碎物料使用采用旋风驱动的分级机分级,并得到重均粒径为8.53μm且32.3数量%的粒子的粒径等于5μm或更小的母粒。向100质量份的这种母粒中加入0.5质量份平均粒径为0.3μm的疏水二氧化硅和0.3质量的疏水氧化钛,并用Henschel混合器混合获得磁性调色剂。
使用由此获得的磁性调色剂,并使用与实施方式A-1中相同的载体A,制备双组分显影剂,并如实施方式A-1进行各种测定和评价。结果示于表1和2。(对比实施例A-2)
--组成配方--
.聚酯树脂..........100质量份
.含铬的偶氮染料....3质量份
.聚丙烯............5质量份
将按照上面组成配方制备的混合物通过Henschel混合器混合,然后用设定在180℃的捏合挤出机捏合,冷却并固化,在键槽铣床中粗碎,并通过机械粉碎机细碎获得细碎物料。将获得的细碎物料使用采用旋风驱动的分级机分级,并得到重均粒径为5.91μm且83.1数量%的粒子的粒径等于5μm或更小的母粒。向100质量份的这种母粒中加入0.5质量份平均粒径为0.3μm的疏水二氧化硅和0.3质量份的疏水氧化钛,并用Henschel混合器混合获得磁性调色剂。
使用由此获得的磁性调色剂,并使用与实施方式A-1中相同的载体A,制备双组分显影剂,并如实施方式A-1进行各种测定和评价。结果示于表1和2。
[表1]
重均粒径 | *1 | 调色剂磁化强度(1ke) | 调色剂磁化强度(5ke) | 载体涂布层的组成 | 流动性赋予剂 | |
实施方式A-1 | 7.24 | 51.4 | 12.8 | 17.1 | *3 | 疏水二氧化硅 |
实施方式A-2 | 7.24 | 51.4 | 12.1 | 17.6 | *3 | *2 |
实施方式A-3 | 7.84 | 41.2 | 13.4 | 18.1 | *3 | *2 |
实施方式A-4 | 6.54 | 62.1 | 12.2 | 17.3 | *3 | *2 |
实施方式A-5 | 6.03 | 75.6 | 11.9 | 16.9 | *3 | *2 |
实施方式A-6 | 7.55 | 55.7 | 18.7 | 24.1 | *3 | *2 |
对比实施例A-1 | 8.53 | 32.3 | 28.9 | 37.6 | *3 | *2 |
对比实施例A-2 | 5.91 | 83.1 | 0.1 | 0.1 | *3 | *2 |
*1:直径为5μm或更小的粒子的数均百分数
*2:疏水二氧化硅和疏水氧化钛
*3:树脂和炭黑
[表2]
(第二方面的实施方式和对比实施例)(实施方式B-1)
最初 | 复印100,000张之后 | |||||||
图像密度 | 图像不规则性 | 分辨率 | 图像密度可控制性 | 图像密度 | 图像不规则性 | 分辨率 | 图像密度可控制性 | |
实施方式A-1 | 1.44 | θ | 7.1 | θ | 1.41 | θ | 6.30 | ○ |
实施方式A-2 | 1.41 | θ | 7.1 | θ | 1.40 | θ | 7.10 | θ |
实施方式A-3 | 1.44 | θ | 6.3 | θ | 1.41 | θ | 5.60 | θ |
实施方式A-4 | 1.36 | ○ | 7.1 | ○ | 1.31 | ○ | 7.10 | ○ |
实施方式A-5 | 1.32 | ○ | 7.1 | ○ | 1.33 | △ | 7.10 | ○ |
实施方式A-6 | 1.28 | ○ | 7.1 | ○ | 1.25 | ○ | 7.10 | ○ |
对比实施例A-1 | 1.06 | θ | 5.6 | θ | 0.98 | △ | 5.60 | ○ |
对比实施例A-2 | 1.30 | × | 7.1 | × |
--组成配方--
.聚酯树脂..........100质量份
.含铬的偶氮染料....3质量份
.磁铁矿细粒........25质量份
.聚丙烯............5质量份
将按照上面组成配方制备的混合物通过Henschel混合器混合,然后用设定在180℃的捏合挤出机捏合,冷却并固化,在键槽铣床中粗碎,并通过机械粉碎机细碎获得细碎物料。将获得的细碎物料使用利用Coanda效应的多级分级机分级,并得到重均粒径为9.98μm、5.2数量%的粒子的粒径为5μm或更小、4.8体积%的粒子的粒径为12.7μm或更大的母粒。向100质量份的这种母粒中加入0.5质量份平均粒径为0.3μm的疏水二氧化硅,并用Henschel混合器混合获得磁性调色剂。
--组成配方--
.硅树脂(有机直链聚硅氧烷).................100质量份
.甲苯.....................................100质量份
.γ-(2-氨基乙基)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甲硅烷....5质量份
.炭黑.....................................10质量份
将按照上面配方制备的混合物在Homomixer中分散20分钟制得涂布层形成液。使用流化床涂布设备将由此获得的涂布层形成液涂布到1000质量份的粒径为50μm的球形磁铁矿的表面上,获得磁性载体A。
使用一湍流振动混合器将90质量份的所得载体A和10质量份的磁性调色剂混合得到双组分显影剂。所得双组分显影剂的物理性质示于表3。<测定>
使用所得双组分显影剂,进行与实施方式A-1相同的各种评价。评价结果示于表4。(实施方式B-2)
向实施方式B-1中获得的母粒中加入0.5质量份平均粒径为0.3μm的疏水二氧化硅和0.3质量份的疏水氧化钛,并用Henschel混合器混合得到磁性调色剂。
使用一湍流振动混合器将90质量份的载体A和10质量份的磁性调色剂混合得到双组分显影剂。将所得双组分显影剂的物理性质示于表3。<测定>
进行与实施方式A-1相同的各种评价。评价结果示于表4。(实施方式B-3)
除了改变分级条件获得重均粒径为9.74μm且15.2数量%的粒子的粒径等于5μm或更小和4.3体积%的粒子的粒径等于12.7μm或更大的母粒之外,如实施方式B-2制备磁性调色剂和双组分显影剂,并如实施方式B-2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3和4。(实施方式B-4)
除了改变分级条件获得重均粒径为8.67μm且34.6数量%的粒子的粒径等于5μm或更小和3.3体积%的粒子的粒径等于12.7μm或更大的母粒之外,如实施方式B-2制备磁性调色剂和双组分显影剂,并如实施方式B-2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3和4。(实施方式B-5)
除了改变分级条件获得重均粒径为6.79μm且58.2数量%的粒子的粒径等于5μm或更小和2.0体积%的粒子的粒径等于12.7μm或更大的母粒之外,如实施方式B-2制备磁性调色剂和双组分显影剂,并如实施方式B-2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3和4。(实施方式B-6)
除了改变分级条件获得重均粒径为9.31μm且20.1数量%的粒子的粒径等于5μm或更小和2.7体积%的粒子的粒径等于12.7μm或更大的母粒之外,如实施方式B-2制备磁性调色剂和双组分显影剂,并如实施方式B-2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3和4。(实施方式B-7)
--组成配方--
.聚酯树脂..........100质量份
.含铬的偶氮染料....3质量份
.磁铁矿细粒........30质量份
.聚丙烯............5质量份
将按照上面组成配方制备的混合物通过Henschel混合器混合,然后用设定在180℃的捏合挤出机捏合,冷却并固化,在键槽铣床中粗碎,并通过机械粉碎机细碎获得细碎物料。将获得的细碎物料使用采用旋风驱动的分级机分级,并得到重均粒径为8.38μm且35.4数量%的粒子的粒径等于5μm或更小、和2.3体积%的粒子的粒径等于12.7μm或更大的母粒。向100质量份的这种母粒中加入0.5质量份平均粒径为0.3μm的疏水二氧化硅和0.3质量的疏水氧化钛,并用Henschel混合器混合获得磁性调色剂。
使用由此获得的磁性调色剂,制备双组分显影剂,并如实施方式B-1进行各种测定和评价。结果示于表3和4。(对比实施例B-1)
--组成配方--
.聚酯树脂..........100质量份
.含铬的偶氮染料....3质量份
.磁铁矿细粒........50质量份
.聚丙烯............5质量份
将按照上面组成配方制备的混合物通过Henschel混合器混合,然后用设定在180℃的捏合挤出机捏合,冷却并固化,在键槽铣床中粗碎,并通过机械粉碎机细碎获得细碎物料。将获得的细碎物料使用采用旋风驱动的分级机分级,并得到重均粒径为8.18μm且32.3数量%的粒子的粒径等于5μm或更小、和1.9体积%的粒子的粒径等于12.7μm或更大的母粒。向100质量份的这种母粒中加入0.5质量份平均粒径为0.3μm的疏水二氧化硅和0.3质量的疏水氧化钛,并用Henschel混合器混合获得磁性调色剂。使用由此获得的磁性调色剂,制备双组分显影剂,并如实施方式B-1进行各种测定和评价。结果示于表3和4。(对比实施例B-2)
--组成配方--
.聚酯树脂..........100质量份
.含铬的偶氮染料....3质量份
.聚丙烯............5质量份
将按照上面组成配方制备的混合物通过Henschel混合器混合,然后用设定在180℃的捏合挤出机捏合,冷却并固化,在键槽铣床中粗碎,并通过机械粉碎机细碎获得细碎物料。将获得的细碎物料使用采用旋风驱动的分级机分级,并得到重均粒径为6.21μm且63.2数量%的粒子的粒径等于5μm或更小、和0.0体积%的粒子的粒径等于12.7μm或更大的母粒。向100质量份的这种母粒中加入0.5质量份平均粒径为0.3μm的疏水二氧化硅和0.3质量的疏水氧化钛,并用Henschel混合器混合获得磁性调色剂。使用由此获得的磁性调色剂,制备双组分显影剂,并如实施方式B-1进行各种测定和评价。结果示于表3和4。
[表3]
重均粒径 | *1 | 5μm或更小的颗粒的数量百分数 | 调色剂磁化强度(5ke) | 载体涂布层的组成 | 流动性赋予剂 | |
实施方式B-1 | 9.98 | 4.8 | 5.2 | 18.1 | *3 | 疏水二氧化硅 |
实施方式B-2 | 9.98 | 4.8 | 6.1 | 17.7 | *3 | *2 |
实施方式B-3 | 9.74 | 4.3 | 15.2 | 17.5 | *3 | *2 |
实施方式B-4 | 8.67 | 3.3 | 34.6 | 19.3 | *3 | *2 |
实施方式B-5 | 6.79 | 2.0 | 58.2 | 17.6 | *3 | *2 |
实施方式B-6 | 9.31 | 2.7 | 20.1 | 18.8 | *3 | *2 |
实施方式B-7 | 8.38 | 2.3 | 35.4 | 24.3 | *3 | *2 |
对比实施例B-1 | 8.18 | 1.9 | 32.3 | 37.6 | *3 | *2 |
对比实施例B-2 | 6.21 | 0.0 | 63.2 | *3 | *2 |
*1:直径为12.7μm或更小的粒子的体积百分数
*2:疏水二氧化硅和疏水氧化钛
*3:树脂和炭黑
[表4]
(第三方面的实施方式和对比实施例)(实施方式C-1)
最初 | 复印100,000张之后 | |||||||
图像密度 | 图像不规则性 | 分辨率 | 图像密度可控制性 | 图像密度 | 图像不规则性 | 分辨率 | 图像密度可控制性 | |
实施方式B-1 | 1.42 | θ | 5.6 | θ | 1.39 | θ | 5.6 | ○ |
实施方式B-2 | 1.41 | θ | 6.3 | θ | 1.33 | θ | 5.6 | ○ |
实施方式B-3 | 1.40 | ○ | 7.1 | ○ | 1.37 | ○ | 6.3 | ○ |
实施方式B-4 | 1.36 | ○ | 7.1 | ○ | 1.31 | ○ | 7.1 | ○ |
实施方式B-5 | 1.32 | ○ | 7.1 | ○ | 1.33 | △ | 7.1 | ○ |
实施方式B-6 | 1.44 | θ | 7.1 | θ | 1.32 | θ | 7.1 | ○ |
实施方式B-7 | 1.34 | ○ | 7.1 | ○ | 1.31 | ○ | 7.1 | ○ |
对比实施例B-1 | 1.12 | θ | 6.3 | θ | 1.01 | △ | 5.6 | |
对比实施例B-2 | 1.30 | × | 7.1 | × |
--组成配方--
.苯乙烯丙烯酸树脂.........100质量份
.含铬偶氮染料.............3质量份
.磁铁矿细粒...............30质量份
.聚丙烯...................5质量份
将按照上面组成配方制备的混合物通过Henschel混合器混合,然后用设定在180℃的捏合挤出机捏合,冷却并固化,在键槽铣床中粗碎,并通过机械粉碎机细碎获得细碎物料。将获得的细碎物料使用利用Coanda效应的多级分级机分级,并得到重均粒径为9.98μm、5.2数量%的粒子的粒径为4μm或更小、以D25/D75表示的数均粒径(D25)与数均粒径(D75)之比为0.71、且4.3体积%的粒子的直径是所述重均粒径的两倍或更大的母粒。向100质量份的这种母粒中加入0.5质量份平均粒径为0.3μm的疏水二氧化硅,并用Henschel混合器混合获得磁性调色剂。
--组成配方--
.硅树脂(有机直链聚硅氧烷).................100质量份
.甲苯.....................................100质量份
.炭黑.....................................10质量份
接下来,将按照上面配方制备的混合物在Homomixer中分散20分钟制得涂布层形成液。使用流化床涂布设备将所述涂布层形成液涂布到1000质量份的粒径为50μm的球形磁铁矿的表面上,获得磁性载体B。
在一湍流振动混合器将80质量份的所得载体B和20质量份的磁性调色剂混合得到双组分显影剂。所得双组分显影剂的物理性质示于表5。<测定>
使用所得双组分显影剂,将图1所示的显影设备与Spirio 3500(由Ricoh Co.,Ltd.生产)组合,并如实施方式A-1中的<测定>所示测定开始复印时的图像和复印500,000张之后的图像的图像密度、密度不规则性(质地模糊等)、分辨率和图像密度可控制性,并进行各种评价。结果示于表6。(实施方式C-2)
--组成配方--
.苯乙烯丙烯酸树脂.........100质量份
.含铬的偶氮染料...........3质量份
.磁铁矿细粒...............20质量份
.聚丙烯...................5质量份
将按照上面组成配方制备的混合物通过Henschel混合器混合,然后用设定在180℃的捏合挤出机捏合,冷却并固化,在键槽铣床中粗碎,并通过机械粉碎机细碎获得细碎物料。将获得的细碎物料使用利用Coanda效应的多级分级机分级,并得到重均粒径为9.98μm、6.2数量%的粒子的粒径为4μm或更小、以D25/D75表示的数均粒径(D25)与数均粒径(D75)之比为0.73、且3.6体积%的粒子的直径是所述重均粒径的两倍或更大的母粒。向100质量份的这种母粒中加入0.5质量份平均粒径为0.3μm的疏水二氧化硅,并用Henschel混合器混合获得磁性调色剂。
--组成配方--
.硅树脂(有机直链聚硅氧烷).................100质量份
.甲苯.....................................100质量份
.γ-(2-氨基乙基)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甲硅烷....5质量份
.炭黑.....................................10质量份
接下来,将按照上面配方制备的混合物在Homomixer中分散20分钟制得涂布层形成液。使用流化床涂布设备将所述涂布层形成液涂布到1000质量份的粒径为50μm的球形磁铁矿的表面上,获得磁性载体A。
在一湍流振动混合器中将80质量份的所得载体A和20质量份的磁性调色剂混合得到双组分显影剂。所得双组分显影剂的物理性质示于表5。<测定>
使用所得双组分显影剂,将图1所示的显影设备与imagio DA 350(由Ricoh Co.,Ltd.生产)组合,并如实施方式A-1中的<测定>所示测定开始复印时的图像和复印500,000张之后的图像的图像密度、密度不规则性(质地模糊等)、分辨率和图像密度可控制性,并进行各种评价。结果示于表6。(实施方式C-3)
除了改变分级条件获得重均粒径为9.74μm且17.1数量%的粒子的粒径等于4μm或更小、以D25/D75表示的数均粒径(D25)与数均粒径(D75)之比为0.68、且3.1体积%的粒子的直径是所述重均粒径的两倍或更大的母粒之外,如实施方式C-2制备磁性调色剂和双组分显影剂,并如实施方式C-2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5和6。(实施方式C-4)
除了改变分级条件获得重均粒径为8.67μm且34.6数量%的粒子的粒径等于4μm或更小、以D25/D75表示的数均粒径(D25)与数均粒径(D75)之比为0.63、且3.7体积%的粒子的直径是所述重均粒径的两倍或更大的母粒之外,如实施方式C-2制备磁性调色剂和双组分显影剂,并如实施方式C-2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5和6。(实施方式C-5)
除了改变分级条件获得重均粒径为6.79μm且58.2数量%的粒子的粒径等于4μm或更小、以D25/D75表示的数均粒径(D25)与数均粒径(D75)之比为0.61、且2.1体积%的粒子的直径是所述重均粒径的两倍或更大的母粒之外,如实施方式C-2制备磁性调色剂和双组分显影剂,并如实施方式C-2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5和6。(实施方式C-6)
除了改变分级条件获得重均粒径为9.31μm且20.1数量%的粒子的粒径等于4μm或更小、以D25/D75表示的数均粒径(D25)与数均粒径(D75)之比为0.72、且3.2体积%的粒子的直径是所述重均粒径的两倍或更大的母粒之外,如实施方式C-2制备磁性调色剂和双组分显影剂,并如实施方式C-2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5和6。(对比实施例C-1)
组成配方
苯乙烯丙烯酸树酯...............100质量份
含铬偶氮染料...................3质量份
聚丙烯.........................5质量份
将按照上面组成配方制备的混合物通过Henschel混合器混合,然后用设定在180℃的捏合挤出机捏合,冷却并固化,在键槽铣床中粗碎,并通过机械粉碎机细碎获得细碎物料。将获得的细碎物料使用利用Coanda效应的多级分级机分级,并得到重均粒径为8.18μm、63.2数量%的粒子的粒径为4μm或更小、以D25/D75表示的数均粒径(D25)与数均粒径(D75)之比为0.57、且7.1体积%的粒子的直径是所述重均粒径的两倍或更大的母粒。调色剂和双组分显影剂的制备同实施方式C-2,并如实施方式C-2进行评价。结果列于表5和6。(实施方式C-7)
除了使用旋风驱动的分级机作为分级设备并获得重均粒径为8.38μm且18.4数量%的粒子的粒径等于4μm或更小、以D25/D75表示的数均粒径(D25)与数均粒径(D75)之比为0.66、且3.7体积%的粒子的直径是所述重均粒径的两倍或更大的母粒之外,如实施方式C-2制备磁性调色剂和双组分显影剂,并如实施方式C-2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5和6。(实施方式C-8)
--组成配方--
.苯乙烯-丙烯酸丁酯树脂...............100质量份
.甲苯................................100质量份
.炭黑................................10质量份
接下来,将按照上面配方制备的混合物在Homomixer中分散20分钟制得涂布层形成液。使用流化床涂布设备将所述涂布层形成液涂布到1000质量份的粒径为50μm的球形磁铁矿的表面上,获得磁性载体C。
除了将实施方式C-2的载体A替换为载体C之外,如实施方式C-2获得磁性调色剂和双组分显影剂,并如实施方式C-2进行各种评价。结果示于表5和6。
[表5]
*1 | 调色剂磁化强度(5ke) | D25/D75 | *2 | 载体涂布层的组成 | 流动性赋予剂 | |
实施方式C-1 | 5.2 | 24.0emu/g | 0.71 | 4.3 | *3 | 疏水二氧化硅 |
实施方式C-2 | 6.1 | 16.9 | 0.73 | 3.6 | *3 | *4 |
实施方式C-3 | 15.2 | 16.8 | 0.68 | 3.1 | *3 | *4 |
实施方式C-4 | 34.6 | 16.5 | 0.63 | 3.7 | *3 | *4 |
实施方式C-5 | 58.2 | 16.1 | 0.61 | 2.1 | *3 | *4 |
实施方式C-6 | 20.1 | 16.8 | 0.72 | 3.2 | *3 | *4 |
实施方式C-7 | 18.4 | 16.7 | 0.66 | 3.7 | *3 | *4 |
实施方式C-8 | 6.1 | 16.9 | 0.73 | 3.6 | *3 | *4 |
对比实施例C-1 | 63.2 | 0.1 | 0.57 | 7.1 | *3 | *4 |
*1:直径为4μm或更小的粒子的数均百分数
*2:直径为所示重均粒径的两倍或更大的调色剂的体积百分数
*3:硅树脂和炭黑
*4:疏水二氧化硅和疏水氧化钛
[表6]
最初 | 复印500,000张之后 | |||||||
图像密度 | 图像不规则性 | 分辨率 | 图像密度可控制性 | 图像密度 | 图像不规则性 | 分辨率 | 图像密度可控制性 | |
实施方式C-1 | 1.45 | θ | 5.6 | θ | 1.38 | θ | 5.6 | ○ |
实施方式C-2 | 1.42 | θ | 6.3 | θ | 1.35 | θ | 5.6 | ○ |
实施方式C-3 | 1.39 | ○ | 7.1 | ○ | 1.37 | ○ | 6.3 | ○ |
实施方式C-4 | 1.34 | ○ | 7.1 | ○ | 1.35 | ○ | 7.1 | ○ |
实施方式C-5 | 1.31 | ○ | 7.1 | ○ | 1.33 | △ | 7.1 | ○ |
实施方式C-6 | 1.37 | θ | 7.1 | θ | 1.32 | θ | 7.1 | ○ |
实施方式C-7 | 1.35 | ○ | 7.1 | ○ | 1.31 | ○ | 7.1 | ○ |
实施方式C-8 | 1.39 | θ | 6.3 | θ | 1.21 | △ | 5.6 | |
对比实施例C-1 | 1.30 | × | 7.1 | × |
Claims (16)
1.一种双组分显影剂,包含:
a)含有粘合剂树脂和磁性粒子的磁性调色剂;和
b)含有磁性粒子的磁性载体;
其中所述磁性调色剂的平均粒径为4.0-10.0μm,且含有5-80数量%的粒径为5μm或更小的调色剂粒子,并且在5千奥斯特的磁场中的磁化强度为10-25emu/g。
2.如权利要求1的双组分显影剂,其中所述磁性调色剂的平均粒径为6.0-8.0μm,且含有40-80数量%的粒径为5μm或更小的调色剂粒子,并且在1千奥斯特的磁场中的磁化强度为7-20emu/g。
3.如权利要求1的双组分显影剂,其中所述磁性调色剂的平均粒径为6.0-10.0μm,且含有5-60数量%的粒径为5μm或更小的调色剂粒子,并且含有2体积%或更多的直径为12.7μm或更大的磁性粒子。
4.如权利要求1的双组分显影剂,其中所述磁性调色剂含有5体积%或更低的粒径为所述重均粒径的两倍或更多的调色剂粒子,还含有5-60数量%的粒径为4μm或更小的磁性调色剂粒子,并且以D25/D75表示的数均粒径(D25)与数均粒径(D75)之比为0.60或更大。
5.如权利要求1的双组分显影剂,其中所述磁性调色剂是通过分级机将这些粒子分级成至少粗粉区、中间粉末区和细粉区获得的。
6.如权利要求1的双组分显影剂,其中所述磁性调色剂含有混入其中的流动性赋予剂。
7.如权利要求6的双组分显影剂,其中所述流动性赋予剂含有疏水氧化硅细粒和疏水氧化钛细粒中的至少一种。
8.如权利要求1的双组分显影剂,其中所述磁性载体具有涂布层。
9.如权利要求8的双组分显影剂,其中所述涂布层含有硅树脂。
10.如权利要求8的双组分显影剂,其中所述涂布层含有炭黑。
11.如权利要求8的双组分显影剂,其中所述涂布层含有偶联剂。
12.如权利要求8的双组分显影剂,其中所述涂布层的厚度为0.1-20μm。
13.一种成像设备,包含:
a)潜像载体;
b)潜像载体充电用的充电装置;
c)图像样地使所述潜像载体曝光以在其上形成静电潜像的曝光装置;
d)使用双组分显影剂将所述静电潜像显影成显影图像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双组分显影剂包含磁性调色剂和磁性载体,所述磁性调色剂含有粘合剂树脂和磁性粒子,所述磁性载体含有磁性粒子,并且所述磁性调色剂的平均粒径为4.0-10.0μm,且含有5-80数量%的粒径为5μm或更小的调色剂粒子,并且在5千奥斯特的磁场中的磁化强度为10-25emu/g;和
e)将所述显影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转印装置;
其中所述显影装置包含:
其内部具有磁场产生装置且在其表面上载有双组分显影剂的显影剂载体;和
将显影剂载体上载有的双组分显影剂的厚度控制在均匀厚度的层厚控制元件。
14.如权利要求13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显影剂载体能够旋转,并且所述层厚控制元件包含:将显影剂载体上载有的双组分显影剂的厚度控制在预定值的第二个层厚控制元件;和进一步将第二个层厚控制元件控制的双组分显影剂的厚度控制在预定值且将过量的双组分显影剂容纳在显影剂容纳装置中的第一个层厚控制元件。
15.一种成像方法,包含:
对潜像载体充电的步骤;
图像样地使所述潜像载体曝光以在其上形成静电潜像的步骤;
通过施加显影剂载体上载有的双组分调色剂显影剂使所述静电潜像显影形成可见的显影图像的步骤;
将所述显影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步骤;
其中所述双组分调色剂显影剂包含磁性调色剂和磁性载体,所述磁性调色剂含有粘合剂树脂和磁性粒子,所述磁性载体含有磁性粒子,所述磁性调色剂的平均粒径为4.0-10.0μm,且含有5-80数量%的粒径为5μm或更小的调色剂粒子,并且在5千奥斯特的磁场中的磁化强度为10-25emu/g。
16.如权利要求15的成像方法,其中所述显影剂载体上载有的双组分显影剂的厚度是通过第二个层厚控制元件控制的,并且进一步由第一个层厚控制元件将其控制为均匀厚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83232/2001 | 2001-03-22 | ||
JP2001083232A JP3884918B2 (ja) | 2001-03-22 | 2001-03-22 | 二成分系現像剤とその製造方法 |
JP84458/2001 | 2001-03-23 | ||
JP2001084849A JP4030725B2 (ja) | 2001-03-23 | 2001-03-23 | 二成分現像剤、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JP2001084458A JP3986044B2 (ja) | 2001-03-23 | 2001-03-23 | 二成分現像剤、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JP84849/2001 | 2001-03-23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79291A true CN1379291A (zh) | 2002-11-13 |
CN100392521C CN100392521C (zh) | 2008-06-04 |
Family
ID=273463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21078475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392521C (zh) | 2001-03-22 | 2002-03-22 | 双组分显影剂、成像设备和成像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790575B2 (zh) |
CN (1) | CN100392521C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32665B (zh) * | 2006-03-07 | 2011-12-21 | 株式会社理光 | 载体、显影剂、成像方法和处理盒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608537B2 (ja) * | 2001-08-17 | 2005-01-12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皮膚外用組成物用樹脂粉体、これを用いた皮膚洗浄料及び化粧料並びに皮膚外用組成物用樹脂粉体の製造方法 |
JP4079257B2 (ja) * | 2002-10-01 | 2008-04-23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
AU2003266697A1 (en) * | 2002-10-02 | 2004-04-23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Carrier for electrophotography |
EP1591838B1 (en) * | 2003-01-20 | 2013-03-13 | Ricoh Company, Ltd. | Toner, developing agent,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cess cartridge and method of image formation |
JP4037329B2 (ja) * | 2003-06-25 | 2008-01-23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現像剤、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US7162187B2 (en) * | 2003-06-30 | 2007-01-09 | Ricoh Company, Ltd.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
KR100734343B1 (ko) * | 2003-10-08 | 2007-07-03 | 가부시키가이샤 리코 | 토너 및 현상제, 상기 현상제를 이용한 화상 형성 방법 및상기 현상제를 포함한 프로세스 카트리지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
JP4386339B2 (ja) * | 2003-10-10 | 2009-12-1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
US7642032B2 (en) * | 2003-10-22 | 2010-01-05 | Ricoh Company, Limited | Toner, develope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
JP4335055B2 (ja) * | 2003-12-09 | 2009-09-30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方法 |
US7315722B2 (en) * | 2003-12-25 | 2008-01-01 | Ricoh Company, Ltd.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
JP4319553B2 (ja) * | 2004-01-08 | 2009-08-2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電子写真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JP2006078817A (ja) * | 2004-09-10 | 2006-03-23 | Ricoh Co Ltd |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451256B2 (ja) | 2004-09-13 | 2010-04-14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364759B2 (ja) * | 2004-09-17 | 2009-11-1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トナー、トナー収納容器、トナー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566688B2 (ja) * | 2004-10-15 | 2010-10-20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3987065B2 (ja) * | 2004-10-19 | 2007-10-03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2成分現像剤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
US20060240350A1 (en) * | 2005-04-22 | 2006-10-26 | Hyo Shu | Develop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using the developer |
EP1744222B1 (en) * | 2005-07-15 | 2011-02-02 | Ricoh Company, Ltd. | Toner, developer,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toner container |
JP4765544B2 (ja) * | 2005-10-21 | 2011-09-07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749925B2 (ja) * | 2006-04-21 | 2011-08-1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US8034526B2 (en) | 2006-09-07 | 2011-10-11 | Ricoh Company Limited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oner and toner |
JP2008070570A (ja) | 2006-09-13 | 2008-03-27 | Ricoh Co Ltd |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
US10068421B2 (en) * | 2006-11-16 | 2018-09-04 | Cfph, Llc | Using a first device to verify whether a second device is communicating with a server |
US20080166156A1 (en) * | 2007-01-09 | 2008-07-10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Ton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o-component developer, develop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5084034B2 (ja) * | 2007-03-16 | 2012-11-2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方法 |
KR20080106693A (ko) * | 2007-06-04 | 2008-12-0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현상장치 및 이를 갖춘 화상형성장치 |
US7901861B2 (en) * | 2007-12-04 | 2011-03-08 | Ricoh Company Limited |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method |
US8012659B2 (en) * | 2007-12-14 | 2011-09-06 | Ricoh Company Limited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oner, and process cartridge |
JP2012022264A (ja) | 2010-07-16 | 2012-02-02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JP5724449B2 (ja) | 2011-02-23 | 2015-05-2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
US10324388B2 (en) | 2016-03-18 | 2019-06-18 | Ricoh Company, Ltd. | Toner, toner stored unit,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
JP2023105448A (ja) | 2022-01-19 | 2023-07-3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526533A (en) | 1966-08-10 | 1970-09-01 | Xerox Corp | Coated carrier particles |
US3562533A (en) | 1968-05-23 | 1971-02-09 | Philco Ford Corp | Variable polarization optical heterodyne transceiver |
DE2259428C3 (de) | 1972-12-05 | 1978-08-03 | Robert Bosch Gmbh, 7000 Stuttgart | Fliehkraftdrehzahlregler für Einspritzbrennkraftmaschinen |
JPS55127565A (en) | 1979-03-24 | 1980-10-02 | Canon Inc | Electrophotographic receptor |
JPS55127567A (en) | 1979-03-27 | 1980-10-02 | Ricoh Co Ltd | Compound photoreceptor for electrophotography |
JPS598827B2 (ja) | 1979-05-29 | 1984-02-27 | コニカ株式会社 | 静電荷像現像用キヤリア |
JPS634278A (ja) | 1986-06-24 | 1988-01-09 | Canon Inc | 乾式現像装置 |
JPH083684B2 (ja) | 1986-06-24 | 1996-01-1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 |
JPH0760273B2 (ja) | 1987-10-26 | 1995-06-2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磁性現像剤 |
JP2763318B2 (ja) | 1988-02-24 | 1998-06-1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非磁性トナー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JPH0243654A (ja) | 1988-08-04 | 1990-02-14 | Fujitsu Ltd | データ量制御装置 |
US4980258A (en) | 1988-11-17 | 1990-12-25 | Ricoh Company, Ltd. | Dry type developer for electrophotography |
JPH0682227B2 (ja) | 1989-04-26 | 1994-10-1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磁性現像剤 |
JP3100392B2 (ja) | 1989-10-18 | 2000-10-1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の製造方法及び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 |
JPH04124682A (ja) | 1990-09-17 | 1992-04-24 | Fuji Xerox Co Ltd | 磁性トナー |
US5225303A (en) | 1990-10-05 | 1993-07-06 | Ricoh Company, Ltd. | Dry-type toner including waxes release agent for electrophotography |
JP3421751B2 (ja) | 1991-12-06 | 2003-06-30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
JP2862436B2 (ja) * | 1992-05-13 | 1999-03-0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H0682227A (ja) | 1992-09-02 | 1994-03-22 | Shinkawa Ltd | 電子部品の外観検査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US5403690A (en) | 1993-03-31 | 1995-04-04 | Ricoh Company, Ltd. | Developer for developing latent electrostatic images |
JPH0760273A (ja) | 1993-08-30 | 1995-03-07 | Kurita Water Ind Ltd | 流動床式生物処理装置 |
JP3174987B2 (ja) | 1994-04-22 | 2001-06-1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二成分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JPH09106105A (ja) | 1995-08-08 | 1997-04-22 | Ricoh Co Ltd | カラートナー |
JP3521164B2 (ja) * | 1995-10-02 | 2004-04-19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排気装置 |
JPH1091000A (ja) | 1997-10-06 | 1998-04-10 | Seiko Epson Corp | 一成分現像装置 |
GB2337607B (en) | 1998-05-21 | 2002-10-23 | Ricoh Kk |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dry toner therefor |
US6228550B1 (en) | 1998-06-16 | 2001-05-08 | Ricoh Company, Ltd. | Two-component developer |
DE69938410T2 (de) | 1998-10-06 | 2009-04-16 | Ricoh Co., Ltd. | Elektrostatisches Bildherstellungsverfahren |
US6060201A (en) | 1998-10-21 | 2000-05-09 | Ricoh Company, Ltd. | Image forming method using color developers |
US6183926B1 (en) | 1998-10-26 | 2001-02-06 | Ricoh Company, Ltd. | Toner and two-component developer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 and image formation method and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using the toner |
ES2223399T3 (es) | 1999-01-29 | 2005-03-01 | Ricoh Company, Ltd. | Toner electrografico y metodo de formacion de imagen usando el toner. |
JP3767846B2 (ja) | 1999-05-28 | 2006-04-19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JP4315263B2 (ja) | 1999-05-28 | 2009-08-19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二成分現像剤 |
FR2795190B1 (fr) | 1999-06-17 | 2002-03-15 | Ricoh Kk | Developpateur, recipient de developpateur, et procede et appareil de formation d'images |
US6432589B1 (en) | 1999-08-10 | 2002-08-13 | Ricoh Company, Ltd. | Image formation method, electrophotographic toners, and printed matter |
US6447973B1 (en) | 1999-08-24 | 2002-09-10 | Ricoh Company, Ltd. | Liquid develop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image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
US6403275B1 (en) | 1999-08-31 | 2002-06-11 | Ricoh Company, Ltd. | Electrophotographic toner,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the toner |
JP3942139B2 (ja) | 1999-10-20 | 2007-07-1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電子写真用現像剤 |
US6363229B1 (en) | 1999-11-17 | 2002-03-26 | Ricoh Company, Ltd. | Full-color toner image fix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US6360068B1 (en) | 1999-11-19 | 2002-03-19 | Fujitsu Limited |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ation process and apparatus |
US6395443B2 (en) | 1999-11-29 | 2002-05-28 | Ricoh Company, Ltd. |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image and process of preparing same |
US6503681B2 (en) | 1999-12-21 | 2003-01-07 | Ricoh Company, Ltd. |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image |
JP3916826B2 (ja) | 2000-01-21 | 2007-05-23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
DE60120556T2 (de) * | 2000-05-23 | 2007-06-06 | Ricoh Co., Ltd. | Zwei-Komponenten-Entwickler, ein mit diesem Entwickler gefüllter Behälter, und Bilderzeugungsvorrichtung |
-
2002
- 2002-03-21 US US10/101,756 patent/US6790575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2-03-22 CN CNB021078475A patent/CN100392521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32665B (zh) * | 2006-03-07 | 2011-12-21 | 株式会社理光 | 载体、显影剂、成像方法和处理盒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6790575B2 (en) | 2004-09-14 |
US20030073021A1 (en) | 2003-04-17 |
CN100392521C (zh) | 2008-06-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379291A (zh) | 双组分显影剂、成像设备和成像方法 | |
CN1315008C (zh) | 磁性调色剂 | |
CN100335975C (zh) | 色调剂和成像方法 | |
CN1086233C (zh) | 磁性调色剂、磁性显影剂、设备装置、影象形成设备和传真设备 | |
CN1217240C (zh) | 图像形成方法,补给用墨粉及其制造方法,含载体墨粉匣 | |
CN1107886C (zh) | 用于静电影像显影的调色剂 | |
CN1117294C (zh) | 电子照相用载体,双组份型显影剂和成像方法 | |
CN1550919A (zh) | 磁性载体及双组分显影剂 | |
CN1227570C (zh) | 干调色剂,成像方法及操作盒 | |
CN1384401A (zh) | 补充显影剂和显影方法 | |
CN1834794A (zh) | 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其制备方法、静电潜像显影剂和成像方法 | |
CN1347014A (zh) | 图像形成用墨粉、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 | |
CN1652033A (zh) | 用于静电潜像显影的调色剂、其生产方法和使用其的静电潜像显影剂 | |
CN1456942A (zh) | 电子照相调色剂、其外部添加剂、电子照相显影剂及成像设备 | |
CN101038454A (zh) | 墨粉、显影设备、图像形成装置以及使用所述墨粉的图像形成方法 | |
CN1580962A (zh) | 调色剂 | |
CN1831665A (zh) | 显影装置和配有其的操作盒 | |
CN1158573C (zh) | 磁性色粉、设备装置和成像方法 | |
CN1658079A (zh) | 调色剂制造方法及调色剂 | |
CN1894634A (zh) | 磁性调色剂 | |
CN1210992A (zh) | 可充正电荷的色调剂、成像方法及装置 | |
CN1734357A (zh) | 彩色调色剂 | |
CN1595304A (zh) | 调色剂及图像形成方法 | |
CN101069132A (zh) | 黑色调色剂 | |
CN1184538C (zh) | 具有负性摩擦生电能力的色调剂和显影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6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