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43425A - 通信网络 - Google Patents
通信网络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343425A CN1343425A CN00804772A CN00804772A CN1343425A CN 1343425 A CN1343425 A CN 1343425A CN 00804772 A CN00804772 A CN 00804772A CN 00804772 A CN00804772 A CN 00804772A CN 1343425 A CN1343425 A CN 134342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terposition
- ssf
- call
- communication network
- sdf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3/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 H04Q3/0016—Arrangements providing connection between exchanges
- H04Q3/0029—Provisions for intelligent network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3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supporting lawful interception, monitoring or retaining of communications or communication related information
- H04L63/306—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supporting lawful interception, monitoring or retaining of communications or communication related information intercepting packet switched data communications, e.g. Web, Internet or IMS commun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3/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 H04Q3/72—Finding out and indicating number of calling subscriber
- H04Q3/74—Identification of subscriber calling from a party-lin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22—Arrangements for supervision, monitoring or testing
- H04M3/2281—Call monitoring, e.g. for law enforcement purposes; Call tracing; Detection or prevention of malicious ca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Technology Law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 Silicon Compound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用于传送呼叫的一种通信网络,其中业务提供装置将用户识别信息附加到利用非拨号虚拟预约建立的呼叫的呼叫数据上,以便可以在网络交换层上识别利用非拨号虚拟预约建立的呼叫后面的用户,这增加网络的可管理性并且特别提供呼叫截接的优点。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用于传送呼叫的通信网络并且涉及安排通信网络的相应方法。
目前,电话网络已进入使用,提供所谓的智能网络(IN)功能。一个这样的智能网络功能是所谓的虚拟预约的可能性,这将结合图3进行解释。图3示意地表示对应于用户的网络1和物理或真实预约2。物理或真实预约使得物理或逻辑线路与网络相关联。换句话说,物理或真实预约将使得在PSTN中是物理线路或在移动电话系统中是逻辑接入点的预定接入点与网络相关。如已经提到的,每个这样的基于接入的预约直接与用户相关。
除了由物理预约和用于在这些物理预约之间为呼叫选择路由的网络构成的这种公知的安排之外,智能网络功能提供诸如虚拟预约的新的可能性,其中用户具有与接入不相关的预约,但所述预约对于其他预约来说却似乎是物理或真实预约。
这通过在对呼叫中的特定触发方法作出反应的网络的交换节点中提供处理装置来实现。这样的触发方法可以使用放置在常规呼叫号码前面的即类似于区域码形式的号码。在一个负责识别特定触发号码的交换节点中的组成部分检测到这样的号码时,就会启动预定处理,例如,去联络处理网络中的业务功能的特定实体。此特定实体随后可以调用对应于被检测的触发号码的业务并执行相应的操作。其他的触发方法可以使用呼叫方号码或此呼叫至交换机所采用的输入路由。
至于上述虚拟预约,可以区分为可拨号与非可拨号预约,如图4a与4b所示。图4a示意地表示非拨号虚拟预约,这意味着此预约设计用于输出呼叫,即,只能发出呼叫。换句话说,签定此非拨号虚拟预约的用户只可以发出呼叫,而没人能从此网络呼叫此预约。
图4b表示可拨号虚拟预约的示意表示,这意味着此预约只设计用于输入呼叫,即,签定此预约的用户只可以利用公众号码规划中已知的号码来接收呼叫。
非可拨号预约的一个示例是记帐呼叫卡或信用卡呼叫业务,其中用户拨打特定接入号码(此动作调用此业务),并随后此由业务本身去收集记帐号码和PIN(个人识别号码)以鉴别此虚拟用户,此后此业务有助于此用户进行呼叫并执行相应的记帐操作。如所能明白的那样,用户只能利用此业务来发出呼叫,而不能从此网络的其他用户接收呼叫。用于可拨号预约的示例是免费电话或优惠率业务。应注意:也可能存在是一种可拨号与非可拨号预约组合的业务,诸如所谓的通用个人电信(UPT),其中签定此业务的用户可以通过虚拟预约发出和接收呼叫。
智能网络功能的可能性不限于虚拟预约,即,与用户相关的业务,而且也扩展到由网络操作者和为网络操作者实施的操作。这样的示例是把特定呼叫号码或呼叫中的其他信息用来为了网络操作者的利益而收集统计信息。例如,在一天之中的特定时间周期期间可以利用特定区域码来触发智能网络操作,以使网络操作者可以评估在那个给定的时间周期期间有多少呼叫朝向那个区域发送。
虽然上述的智能网络业务与可能性极大增加网络的性能,但这也使管理更复杂,这是因为网络中的可能情形的数量会极大地增加。
伴随网络管理的一个方面是合法呼叫截接方面。许多国家的法律要求在网络中包括呼叫截接(interception)功能,以使诸如警察局的国家机构在预定条件下能合法截接网络中的呼叫。典型的呼叫截接方法基于接入,即,通过监视那个用户的网络接入点处的交换节点来截接特定用户的呼叫。另一截接方法基于号码,即,特定号码会触发具有截接功能的给定交换节点中的截接程序。涉及IN的另一方法包括:由一种业务控制功能(参见后面图1的描述)发送应进行监视的指示给业务交换功能。这样的截接方法例如描述在WO 98/36548与WO 97/41678中。WO 98/36548描述在网络组成部分中提供数据库,在此数据库中存储有关要进行监视的用户的相关电信数据并且能将此数据发送给一个或多个监视机构,也提到提供监视用户简况(profile)。WO 97/41678描述用于监视通信线路的程序,其中要进行监视的用户的呼叫号码的特征在于一个被提供给授权去监视呼叫的机构的指示,以及建立一个涉及要监视的用户、第二方呼叫或被叫方、和授权去监视呼叫的机构的三方会议电话呼叫。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改善传送呼叫的通信网络的可管理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这可以利用一个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通信网络和一种利用具有权利要求26的特征的方法来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此第一方面,此通信网络包括多个交换节点和一个业务提供装置,其中所述业务提供装置在此通信网络中提供预定业务。在多个交换节点之中的至少一个交换节点中提供所述业务提供装置的一部分。而且,此业务提供装置安排为提供至少一个这样的业务,此业务提供装置可以根据该业务在包含一部分业务提供装置的交换节点中建立呼叫。换句话说,提供非拨号虚拟预约。根据本发明,业务提供装置将用户识别信息附加到所建立的呼叫的呼叫数据上,其中用户识别信息识别请求建立呼叫的用户。
术语“呼叫数据”指涉及呼叫的交换机中的所有数据,并且最好将用户识别信息附加到从业务控制功能至业务交换功能的合适的信令信息上。用户识别信息可以或可以不是连接数据的一部分。连接数据是交换机用于建立至下一交换机或直接目的地的呼叫的数据。
以这种方式,即使用户在使用非拨号虚拟预约,也有可能识别此用户。这增加网络可管理性,因为有可能在交换层上识别使用此网络的所有用户。更具体地,利用其特定呼叫号码已经识别物理或真实用户,一般也利用拨打的号码来识别签定可拨号虚拟预约的用户,并且根据本发明,智能网络中签定非可拨号预约的用户在网络交换层上也是可识别的。
结合对电话呼叫的合法截接或监视是特别有益的。如以前已经提到的,时常需要提供对网络用户的监视。然而,以前不可能在呼叫连接之前(即,在两个或多个用户之间的带内通信之前的阶段期间)利用非拨号虚拟预约截接监视目标。而且,对用于虚拟预约呼叫的带内授权程序进行这样的“监听”处理是复杂的并产生大量的开销。利用常规的非拨号虚拟预约建立的呼叫不包含有关此呼叫后面的用户的任何信息。连接信息一般包含有关使用的终端的数据,这是因为对于通信来说,传送的信息是基于物理预约(例如,所使用的实际电话机的呼叫号码)的。然而,此信息通常无助于识别实际用户,这是因为一般是从与诸如例如饭店电话机的用户非固定地相关的终端预定非拨号业务。本发明与之相比非常有益,这是因为用于识别非拨号虚拟预约后面的用户的信息被包含在通过IN业务发送给交换机的呼叫数据中,以便可以通过以公知方式监视呼叫建立数据来执行截接。
具有多种可以将上述用户识别数据附加到呼叫数据上的方式,例如,通过附加一个可以识别用户识别信息的新的特定字段以变更用于呼叫数据的协议、或通过在公知的呼叫协议中开发一些未使用字段,从而来附加用户识别数据。在已建立协议中对未使用字段的开发具有不必生成新标准并保持与现有系统完全兼容的重要优点。也能以任何一种合适的方式(例如,利用号码方案、利用其他识别符、或通过附加一个可以唯一地识别用户的完全新的特定消息)来完成用户识别信息的编码。
根据权利要求27中所述的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可以提供一种能力,根据此能力,在预定条件下将虚拟预约的用户数据的变更传送给监视机构,这使网络的监视能力更有效,这是因为能检测用户简况的变更。
可以优选地将上述的第一与第二方面组合起来。
从下面结合附图的具体描述中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特征与优点。
图1表示通信网络部分的示意表示;
图2a与2b表示业务交换功能与业务控制功能之间的通信;
图3是包含物理与虚拟预约的网络的示意表示;和
图4a与4b表示非拨号与可拨号虚拟预约的概念。
在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在本发明的公开内容中结合了本申请的引言部分。
图1表示包含呼叫控制功能(CCF)31与33的交换节点3。呼叫控制功能是用于呼叫控制与交换节点的基本功能,例如,路由选择、计费等。而且,在交换节点3中提供业务交换功能(SSF)35。业务交换功能35是用于智能网络业务的业务提供装置的一部分。此业务提供装置还包括业务控制功能(SCF)72、业务数据功能(SDF)71和业务管理功能(SMF)8。在图1的示例中,在业务控制点7上提供业务数据功能71与业务控制功能72。
应注意:图1所示的各个功能是逻辑实体,这些实体可以对应于物理实体,但这并不是必要的。换句话说,各个功能可以包含在各个物理组成部分中,但也可以以任何希望的方式一起实施这些功能。在这方面,被描述为图1的实体的某些功能实际上可以在物理上在独立的物理单元范围内扩展。例如,业务交换功能35有可能分布在多个交换节点上,并且业务控制功能72可以服务于多个业务交换点。
由业务提供装置提供的智能网络操作被业务交换功能35所调用,以便能检测在呼叫的连接数据中的预定的业务触发信息。为此,业务交换功能35一般将具有包含例如特定呼叫号码或号码组合的触发信息的相关存储装置(未示出)。触发信息的一个示例是类似于区域码定位的特定号码组,例如,在德国用于长途免费呼叫的0130。一旦业务交换功能35检测到存储的触发号码之一,就实施业务调用操作。在此操作过程中,业务交换功能35联络业务控制功能72。根据所谓的智能网络应用协议(INAP)来实施业务交换功能35与业务控制功能72之间的通信。此协议构成一个接口并且包含描述所涉及实体(例如,SSF与SCF)的状态与行为的一组模块(例如,最后状态机FSM)和允许业务控制功能72发送指令给业务交换功能并允许业务交换功能35将事件的出现报告给业务控制功能72的一组操作。
业务控制点7一般独立于交换节点,并且多个节点中的多个业务交换功能将连接到集中业务控制点7。图1为简化起见仅表示一个业务交换功能。
业务控制功能72控制由于业务交换功能35的触发而调用的动作。业务控制功能一般也包括业务与用户数据简况,这将结合图2a与2b更具体地进行解释。
业务数据功能71存储有关由业务提供装置提供的业务的相关数据以及与之相关的用户数据。换句话说,业务数据功能71可以给业务控制功能提供数据。
在图2a中,业务交换功能在利用交换节点3选择路由的呼叫的呼叫连接数据中检测到预定触发信息之后,发送触发号码和例如业务密钥的其他参数给业务控制功能72。业务控制功能合适地处理此数据并确定哪一种业务被调用以及将如何处理此呼叫。在图2a的示例中,所调用的业务涉及呼叫的路由选择,以使业务控制功能72提供一个连接指令给包含目的路由选择地址的业务交换功能35。这样的业务的示例是拨打一个不对应于物理线路或目的地的长途免费号码。更进一步地,业务控制功能必须给交换节点3提供用于为呼叫选择路由至合适的物理目的地的路由选择信息。
如前面已经提到的,同样有可能的是,触发信息或触发号码只对应于业务控制功能72中信息的登记,如图2b的示例所示。在图2b的示例中,只在图2a的情况中触发业务交换功能,但业务控制功能72通过仅需发送一个连续操作指令来对此进行响应,从而使交换节点3中的业务交换功能35为此呼叫选择路由至此呼叫中原始表示的目的地。图2b所示的操作的一个示例是网络提供者是否希望获得有关特定呼叫信息(例如,有关一天之中某些时间期间的被叫号码、有关某些呼叫方号码等)的统计数据。
业务提供装置也包括业务管理功能8。此业务管理功能控制业务控制功能72与业务数据功能71中数据的更新和业务控制功能72的控制程序的更新。
根据本发明,在利用呼叫中的触发信息调用的业务是非拨号虚拟预约时,业务控制功能72自动地将用户识别信息附加到触发那个业务的那个呼叫上。换句话说,在类似于图2a与2b的底部所示的指令的合适指令中从业务控制功能72中发送用户识别信息。
用户识别信息能具有任何希望的形式。换句话说,有可能用户识别信息只是与此用户相关的号码,但此信息也能更复杂。例如,有可能用户的家庭电话号码被用作为用户识别号码,但同样也有可能给每个业务用户分配一个同时也识别此业务的唯一号码。换句话说,根据优选实施例,业务控制功能72不仅发送将附加到此呼叫上的用户识别信息、而且也发送将利用业务交换功能35附加到此呼叫上的业务识别信息。用户识别信息与业务识别信息可以是一段数据(即,一个数字)或两段独立的数据。
利用上述的智能网络应用协议(INAP)可将用户识别信息或业务识别信息从业务控制功能72传送给业务交换功能。换句话说,INAP将指定用于此用户识别信息与业务识别信息的特定格式与字段。
业务交换功能35随后将此信息附加到已调用上述智能网络操作的呼叫的连接数据上,这能以许多种方式来完成。作为一个预先的说明,应提到:要利用此网络特定的一个合适的呼叫连接协议来指定呼叫连接数据。此协议将指定用于诸如被叫方号码(CdBN)、呼叫方号码(CPN)、原始被叫方号码(OCN)、改发号码(RDN)等的呼叫连接信息的格式与字段。例如,将在帧中发送这样的信息,在这些帧中此呼叫连接协议指定了一个用于在该帧的标题中传送的数据类型的识别符,以使网络中的任何组成部分能识别哪种类型的数据被包含在此帧中,并且此协议也将指定如何编码此数据,以便使此组成部分也能确定此数据。
一般地,呼叫连接协议也将指定所述呼叫连接协议未使用的那些帧中这样的地址或字段。虽然利用此协议保留的字段只可以利用此协议来指定使用,但未保留的字段可以由各个应用以各种方式进行使用而不与此协议引起冲突。
将用户识别信息或业务识别信息附加到呼叫连接数据上的第一可能性是:定义用于所述信息的特定标题识别符和字段或地址。换句话说,这意味着变更呼叫连接协议的标准。
另一可能性通过只将标准协议未使用的字段用于传送用户识别信息与业务识别信息的方式来改变呼叫连接协议的实施。此概念具有不必改变用于呼叫控制的标准并保留与现有标准完全兼容的优点。
附加此信息的另一可能性是控制已有呼叫连接数据。换句话说,将有可能改变所使用的呼叫连接号码之一,诸如呼叫方号码(CPN)或呼叫中其他合适的数据。然而,控制触发智能网络操作的呼叫的呼叫连接数据的可能性一般受到电信规则的限制,以致此概念具有不能提供无限程度的变化的缺点,但却具有实施起来相当简单的优点。
由于可附加上用户识别信息以及还有可能附加上业务识别信息,本发明的通信网络增加了网络交换层上网络的可管理性。这将结合在网络交换层上执行呼叫截接操作的优选实施例具体进行解释。
非常具体地,图1表示合法截接功能(LIF)32、34、42与52。这些合法截接功能分别与相应的呼叫控制功能31、33、41、51相关。这些合法截接功能将包含一个其中存储有截接触发信息的存储装置,从而当利用呼叫连接功能选择路由的呼叫的呼叫连接数据中发现这样的操作截接触发信息时,此合法截接功能将启动截接操作。优选地,此合法截接功能实施为呼叫控制功能的一部分。
交换层上截接功能的安排(即,结合呼叫控制功能和不结合智能网络功能)具有增加安全性的优点。更具体地,具有多种INAP标准和业务控制点7的多种变型。许多这些变型是基于通用计算机的。也具有在不同用途的许多类型的节点中分布业务控制功能的趋势。从数据安全的观点来看,根据截接功能所要求的严格规则,通用计算机更难保护。这里,在网络交换层上截接功能的实施具有优点。
将各种合法截接功能全部安排为与截接管理系统(IMS)6通信,其中所述截接管理系统6包含用于存储利用此合法截接功能收集的数据(即,截接呼叫的呼叫数据)的数据库,并且此截接管理系统控制和更新这些合法截接功能的内容,以便给这些合法截接功能提供其操作所需要的截接触发数据。而且,可以利用截接管理系统6更新合法截接功能的操作程序。利用图1中的虚线表示截接管理系统6与合法截接功能之间的通信,这表示利用IMS将此信息提供给一个或多个LIF。
如能图1中看出的,优选地使合法截接功能与每个呼叫控制功能相关。然而,这意味着可以利用单个呼叫多次调用截接操作。为了适应这种情况,合法截接功能以年代顺序输出呼叫数据,并且所述呼叫数据利用相关号码进行链接,以使截接管理系统能相应地动作。利用合法截接功能执行的呼叫截接操作可以由许多动作构成。一种典型的可能性是将在二方(即与用于那个特定呼叫的触发信息相关识别的呼叫方、被叫方和监视机构)之间建立三方会议电话呼叫,其中很自然地以呼叫方或被叫方都不知道的方式来安排该三方会议电话呼叫。为了保证对于一个给定呼叫只安排一个三方会议电话呼叫,截接操作能抑制连续的不必要的会议电话呼叫。
能利用任何合适的截接触发信息来触发截接操作。换句话说,例如,这能是被叫方号码、呼叫方号码或根据本发明所附加的用户识别信息(以及可能的业务识别信息)。以这种方式,可以监视任何用户或使用者,甚至监视非拨号虚拟预约的用户。更具体地,那些不使用任何智能网络可能性的网络的标准用户可以利用诸如被叫方号码、呼叫方号码的常用呼叫连接数据或接入线路监视来对其进行截接。同样地,那些可拨号虚拟预约的用户能利用一般识别此用户的所述虚拟预约的号码来对其进行截接。根据本发明,也有可能利用非拨号虚拟预约在用户的客户控制阶段期间去截接呼叫,这是因为业务提供装置将用户识别信息附加到根据非拨号虚拟预约建立的呼叫上。只需要给合法截接功能提供用户识别信息作为截接触发信息,以使此合法截接功能能截接是一个作为监视目标的用户根据非拨号虚拟预约进行的那些的呼叫。
如前面已经提到的,包括业务交换功能、业务控制功能、业务数据功能和业务管理功能的业务提供装置一般在业务控制点72与业务数据功能71中存储业务与用户相关数据。通常,提供一种方法,以使用户可以变更利用其存储在业务控制功能72中的用户数据定义的其用户简况。可以以许多种方式来提供对用户数据的存取,例如,通过通信网络(即,业务交换功能35、INAP与业务控制功能72)或通过业务管理功能8来提供对用户数据的存取。可以注意到:例如,可以通过互联网提供至业务管理功能的接入,也有可能业务提供者利用业务管理功能8修改用户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以使监视机构能逐渐得知用户数据与业务数据的变更。这样做的最简单的可能性是允许监视机构例如利用桌上一体化设备控制直接和无限制地接入业务管理功能81,其中监视机构可以查看网络操作者也用于管理用户简况的实际形式。在可选择的实施例中,如果出现用户和/或业务数据的变更,利用业务管理功能81去通知监视机构。优选地,通知消息将包含有关其数据已变更的用户和哪个数据已变更的信息。可选择地,业务管理功能也可包括将要监视的用户的一个列表,并且仅在此表中监视的用户的数据变更时,它才通知监视机构。
有选择地使监视机构得知用户与业务数据的变更的另一可能性是采用活动指示符,当用户数据的任何变化发生在业务数据功能71中时,通过INAP将此指示符从相关的智能网络单元(即,业务控制点7)发送给交换网络。监视目标的列表以截接触发数据的形式存储在合法截接功能中,并且将所述合法截接功能安排为通过查明活动指示符中所示的用户是否对应于利用截接触发信息识别的监视目标来对所述活动指示符进行应答。如果其数据已变更的用户是监视目标,则能利用合法截接功能来发送用于识别所述用户(并且有可能识别这些变化)的合适消息给监视机构。
根据另一实施例,可以一个通过其中已存储监视目标的列表的截接监视系统6从相关的智能网络单元中发送上述的活动指示符。截接监视系统6随后确定是否应发送合适的消息给监视机构。而且,与前面的情况一样,也可以发送哪个数据已变更的指示给监视机构。
作为其中发送有关变更的信息给监视机构的所有上述实施例的一种选择方案,同样也有可能在发送关于用于特定用户的数据已经变更的消息给监视机构时,允许监视机构完全存取业务数据功能71中的所述用户数据。
虽然上面根据具体示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此具体示例的描述用于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理解本发明,并且不打算限制其范畴。相反地,本发明的范畴利用从属权利要求来定义。权利要求书中的标号用于增加易懂性而并不限制发现范畴。
Claims (34)
1.用于传送呼叫的一种通信网络,包括:
多个交换节点,每个交换节点包含用于通过所述通信网络为呼叫选择路由的路由选择装置(CCF);
业务提供装置(SSF,SCF,SDF,SMF),用于在所述通信网络中提供预定业务,其中在所述多个交换节点之中的至少一个交换节点中提供所述业务提供装置(SSF,SCF,SDF,SMF)的至少一部分(SSF),所述业务提供装置(SSF,SCF,SDF,SMF)安排为提供至少一个业务,所述业务提供装置(SSF,SCF,SDF,SMF)根据此业务能在所述至少一个交换节点中建立呼叫,以响应所述至少一个业务的用户的请求,并且所述业务提供装置(SSF,SCF,SDF,SMF)安排为将用户识别信息附加到由所述业务提供装置(SSF,SCF,SDF,SMF)建立的呼叫的呼叫数据上,所述用户识别信息识别请求建立呼叫的所述业务的所述用户。
2.根据权利要求1的通信网络,还包括呼叫截接装置(LIF),用于在所述通信网络中对呼叫执行呼叫截接操作,以响应在呼叫的呼叫数据中检测到预定截接触发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的通信网络,其中所述呼叫截接装置(LIF)安排为能将所述用户识别信息检测为所述截接触发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的通信网络,其中与所述多个交换节点之中的每一个交换节点中的每个路由选择装置(CCF)相关地提供相应的呼叫截接装置(LIF)。
5.根据权利要求4的通信网络,其中提供所述呼叫截接装置(LIF)作为所述路由选择装置(CCF)的一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2-5之中任何一个权利要求的通信网络,其中所述呼叫截接装置(LIF)包含用于存储所述截接触发信息的存储装置,并且安排为与截接管理装置(IMS)通信,以便所述截接管理装置(IMS)给所述呼叫截接装置提供截接触发信息并控制所述存储装置的内容。
7.根据权利要求6的通信网络,其中安排所述呼叫截接装置(LIF),以使所述呼叫截接操作包括发送源于截接呼叫的数据给所述截接管理装置(IMS)。
8.根据权利要求2-7之中任何一个权利要求的通信网络,其中安排所述呼叫截接装置(LIF),以使所述呼叫截接操作包括对于截接呼叫建立三方会议电话呼叫,其中一个目的地是此呼叫的始发地,一个目的地是在此呼叫中指定的一个或多个物理目的地,并且一个目的地是监视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1-8之中任何一个权利要求的通信网络,其中所述业务提供装置(SSF,SCF,SDF,SMF)包括:
在所述网络的交换节点中提供的业务交换装置(SSF),用于检测呼叫中的业务触发信息,
业务控制装置(SCF),安排为与所述业务交换装置(SSF)通信,以使所述业务交换装置(SSF)在呼叫中检测到业务触发信息时通知所述业务控制装置,而且所述业务控制装置(SCF)指示所述业务交换装置(SSF)如何继续进行包含所述业务触发信息的所述呼叫并给所述业务交换装置(SSF)提供所述用户识别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通信网络,还包括:
业务数据装置(SDF),用于存储有关提供业务的数据和有关签定特定业务的用户的数据,和
业务管理装置(SMF),用于管理提供哪些业务并用于控制将数据写入所述业务数据装置(SDF)。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之中任何一个权利要求的通信网络,其中所述业务提供装置(SSF,SCF,SDF,SMF)还安排为将业务识别信息附加到利用所述业务提供装置(SSF,SCF,SDF,SMF)建立的呼叫的呼叫数据上,所述业务识别信息识别请求建立呼叫的所述用户调用的业务。
12.根据权利要求1-8之中任何一个权利要求的通信网络,其中所述业务提供装置(SSF,SCF,SDF,SMF)包括业务数据装置(SDF),在此业务数据装置(SDF)中存储与提供业务的用户相关的用户数据和与提供业务相关的业务数据,安排所述业务提供装置(SSF,SCF,SDF,SMF),以使用户存取与他相关的至少一部分用户数据并且可以改变他存取的所述用户数据。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通信网络,其中所述业务提供装置(SSF,SCF,SDF,SMF)还包括:在所述网络的交换节点中提供的业务交换装置(SSF),用于检测呼叫中的业务触发信息;和业务控制装置(SCF),安排为与所述业务交换装置(SSF)和所述业务数据装置(SDF)通信,其中所述业务交换装置(SSF)在检测到呼叫中的业务触发信息时通知所述业务控制装置,而且所述业务控制装置(SCF)指示所述业务交换装置(SSF)如何继续进行包含所述业务触发信息的所述呼叫并给所述业务交换装置(SSF)提供所述用户识别信息,和其中所述用户通过所述通信网络与所述业务交换装置(SSF)存取所述至少一部分他的用户数据。
14.根据权利要求12的通信网络,其中所述业务提供装置(SSF,SCF,SDF,SMF)安排为与计算机网络通信,和其中所述用户通过所述计算机网络存取所述至少一部分他的用户数据。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通信网络,其中所述计算机网络是互联网。
16.根据权利要求12-15之中任何一个权利要求的通信网络,其中所述业务提供装置(SSF,SCF,SDF,SMF)安排为给监视机构提供对选择用户的用户数据的连续存取。
17.根据权利要求12-15之中任何一个权利要求的通信网络,其中所述业务提供装置(SSF,SCF,SDF,SMF)安排为执行用户数据变更截接操作,以响应用户变更他的用户数据。
18.根据权利要求1的通信网络,
所述通信网络包括呼叫截接装置(LIF),用于在所述通信网络中对呼叫执行呼叫截接操作,以响应在所述呼叫的呼叫数据中检测到预定截接触发信息,所述呼叫截接装置(LIF)安排为能将所述用户识别信息检测为所述截接触发信息并具有用于存储所述截接触发信息的存储装置,
所述业务提供装置(SSF,SCF,SDF,SMF)包括业务数据装置(SDF),在此业务数据装置(SDF)中存储与提供业务的用户相关的用户数据和与提供业务相关的业务数据,安排所述业务提供装置(SSF,SCF,SDF,SMF),以使用户存取与他相关的至少一部分用户数据并且可以变更他存取的与他相关的所述用户数据,而且所述业务提供装置(SSF,SCF,SDF,SMF)安排为执行用户数据变更截接操作,以响应用户变更他的用户数据,
其中所述用户数据变更截接操作包括发送与变更他的用户数据的用户相关的用户识别信息给呼叫截接装置(LIF),而且所述呼叫截接装置(LIF)安排为将所述用户识别信息与存储在所述存储装置中的截接触发信息进行比较,并在所述用户识别信息与存储在所述存储装置中的一段截接触发信息一致时发送用户数据变更消息给监视机构。
19.根据权利要求18的通信网络,其中所述用户数据变更消息包含有关变更他的用户数据的用户的信息与至少有关执行的变更的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的通信网络,
所述通信网络包括呼叫截接装置(LIF),用于在所述通信网络中对呼叫执行呼叫截接操作,以响应在所述呼叫的呼叫数据中检测到预定截接触发信息,所述呼叫截接装置(LIF)安排为能将所述用户识别信息检测为所述截接触发信息,并具有用于存储所述截接触发信息的存储装置,而且安排为与截接管理装置(IMS)通信,以使所述截接管理装置(IMS)给所述呼叫截接装置(LIF)提供此截接触发信息并控制所述存储装置的内容,
所述业务提供装置(SSF,SCF,SDF,SMF)包括业务数据装置(SDF),在此业务数据装置(SDF)中存储与提供业务的用户相关的用户数据和与提供业务相关的业务数据,安排所述业务提供装置(SSF,SCF,SDF,SMF),以使用户存取与他相关的至少一部分用户数据并且可以变更他存取的与他相关的所述用户数据,而且所述业务提供装置(SSF,SCF,SDF,SMF)安排为执行用户数据变更截接操作,以响应用户变更他的用户数据,
其中所述用户数据变更截接操作包括发送与变更他的用户数据的用户相关的用户识别信息给截接管理装置(IMS),而且所述截接管理装置(IMS)安排为将所述用户识别信息与存储在所述截接管理装置(IMS)中的截接触发信息进行比较并在所述用户识别信息与存储在所述截接管理装置(IMS)中的一段截接触发信息一致时发送用户数据变更消息给监视机构。
21.根据权利要求20的通信网络,其中所述用户数据变更消息包含有关变更他的用户数据的用户的信息和至少有关执行的变更的信息。
22.根据权利要求1-21之中任何一个权利要求的通信网络,其中利用预定的呼叫数据协议指定通过所述通信网络传送的呼叫的呼叫数据的格式,并且所述呼叫数据协议指定用于预定类型的呼叫数据的字段和所述呼叫数据协议未使用的字段。
23.根据权利要求22的通信网络,
其中所述业务提供装置(SSF,SCF,SDF,SMF)通过控制指定用于预定类型的呼叫数据的字段中的数据将所述用户识别信息附加到所述呼叫数据上。
24.根据权利要求23的通信网络,
其中所述呼叫数据协议指定用于用户识别信息的格式与字段。
25.根据权利要求22的通信网络,
其中所述业务提供装置(SSF,SCF,SDF,SMF)通过控制所述呼叫数据协议未使用的字段中的数据将所述用户识别信息附加到所述呼叫数据上。
26.安排业务提供装置(SSF,SCF,SDF,SMF)在通信网络中去提供预定业务以便传送呼叫的一种方法,所述通信网络具有多个交换节点,每个交换节点包含用于通过所述通信网络为呼叫选择路由的路由选择装置(CCF),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多个交换节点之中的至少一个交换节点中提供所述业务提供装置(SSF,SCF,SDF,SMF)的至少一部分(SSF),
安排所述业务提供装置(SSF,SCF,SDF,SMF)提供至少一个业务,根据此至少一个业务所述业务提供装置(SSF,SCF,SDF,SMF)能在所述至少一个交换节点中建立呼叫,以响应所述至少一个业务的用户的请求,和
安排所述业务提供装置(SSF,SCF,SDF,SMF)去将用户识别信息附加到利用所述业务提供装置(SSF,SCF,SDF,SMF)建立的呼叫的呼叫数据上,所述用户识别信息识别请求建立呼叫的所述业务的所述用户。
27.用于传送呼叫的一种通信网络,包括:
多个交换节点,每个交换节点包含用于通过所述通信网络为呼叫选择路由的路由选择装置(CCF);
业务提供装置(SSF,SCF,SDF,SMF),用于在所述通信网络中提供预定业务,所述业务提供装置(SSF,SCF,SDF,SMF)包括其中存储与提供业务的用户相关的用户数据和与提供业务相关的业务数据的业务数据装置(SDF),安排所述业务提供装置(SSF,SCF,SDF,SMF),以使用户存取与他相关的至少一部分用户数据并且可以变更他存取的所述用户数据,其中所述业务提供装置(SSF,SCF,SDF,SMF)安排为
给监视机构提供对选择用户的用户数据的连续存取,或
执行用户数据变更截接操作,以响应用户变更他的用户数据。
28.根据权利要求27的通信网络,其中所述业务提供装置(SSF,SCF,SDF,SMF)还包括:在所述网络的交换节点中提供的业务交换装置(SSF),用于检测呼叫中的业务触发信息;和业务控制装置(SCF),安排为与所述业务交换装置(SSF)和所述业务数据装置(SDF)通信,其中所述业务交换装置(SSF)在呼叫中检测到业务触发信息时通知所述业务控制装置,而且所述业务控制装置(SCF)指示所述业务交换装置(SSF)如何继续进行包含所述业务触发信息的所述呼叫并给所述业务交换装置(SSF)提供所述用户识别信息,和其中所述用户通过所述通信网络与所述业务交换装置(SSF)存取所述至少一部分他的用户数据。
29.根据权利要求27的通信网络,其中所述业务提供装置(SSF,SCF,SDF,SMF)安排为与计算机网络通信,和其中所述用户通过所述计算机网络存取所述至少一部分他的用户数据。
30.根据权利要求29的通信网络,其中所述计算机网络是互联网。
31.根据权利要求27的通信网络,
所述通信网络包括呼叫截接装置(LIF),用于在所述通信网络中对呼叫执行呼叫截接操作,以响应在所述呼叫的呼叫数据中检测到预定截接触发信息,所述呼叫截接装置(LIF)安排为能将识别利用所述业务提供装置(SSF,SCF,SDF,SMF)提供的业务的用户的用户识别信息检测为所述截接触发信息并具有用于存储所述截接触发信息的存储装置,
其中所述用户数据变更截接操作包括发送与变更他的用户数据的用户相关的用户识别信息给呼叫截接装置(LIF),而且所述呼叫截接装置(LIF)安排为将所述用户识别信息与存储在所述存储装置中的截接触发信息进行比较并在所述用户识别信息与存储在所述存储装置中的一段截接触发信息一致时发送用户数据变更消息给监视机构。
32.根据权利要求31的通信网络,
其中所述用户数据变更消息包含有关变更其用户数据的用户的信息和至少有关执行的变更的信息。
33.根据权利要求27的通信网络,
所述通信网络包括呼叫截接装置(LIF),用于在所述通信网络中对呼叫执行呼叫截接操作,以响应在所述呼叫的呼叫数据中检测到预定截接触发信息,所述呼叫截接装置(LIF)安排为能将识别利用所述业务提供装置(SSF,SCF,SDF,SMF)提供的业务的用户的识别信息检测为所述截接触发信息,并具有用于存储所述截接触发信息的存储装置,而且安排为与截接管理装置(IMS)通信,以使所述截接管理装置(IMS)给所述呼叫截接装置(LIF)提供此截接触发信息并控制所述存储装置的内容,
其中所述用户数据变更截接操作包括发送与变更其用户数据的用户相关的用户识别信息给截接管理装置(IMS),而且所述截接管理装置(IMS)安排为将所述用户识别信息与存储在所述截接管理装置(IMS)中的截接触发信息进行比较并在所述用户识别信息与存储在所述截接管理装置(IMS)中的一段截接触发信息一致时发送用户数据变更消息给监视机构。
34.根据权利要求33的通信网络,
其中所述用户数据变更消息包含有关变更其用户数据的用户的信息和至少有关执行的变更的信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EP99100273.4 | 1999-01-08 | ||
EP99100273A EP1018844A1 (en) | 1999-01-08 | 1999-01-08 | Communication network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43425A true CN1343425A (zh) | 2002-04-03 |
CN1158878C CN1158878C (zh) | 2004-07-21 |
Family
ID=82373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08047723A Expired - Lifetime CN1158878C (zh) | 1999-01-08 | 2000-01-05 | 通信网络 |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116772B2 (zh) |
EP (2) | EP1018844A1 (zh) |
JP (1) | JP4531987B2 (zh) |
CN (1) | CN1158878C (zh) |
AT (1) | ATE377328T1 (zh) |
AU (1) | AU2105900A (zh) |
CA (1) | CA2357741C (zh) |
DE (1) | DE60036916T2 (zh) |
WO (1) | WO2000041405A1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29929B (zh) * | 2008-10-15 | 2012-05-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网业务库存取海量数据的系统、装置及方法 |
CN103703693A (zh) * | 2011-05-31 | 2014-04-02 | 世界紧急网络-内华达公司 | 作为通过蜂窝网络的单向记录的发射器的移动电话 |
US9270814B2 (en) | 2011-06-30 | 2016-02-23 | World Emergency Network—Nevada, Ltd. | Attaching multiple phone lines to a single mobile or landline phone |
US9998603B2 (en) | 2011-06-30 | 2018-06-12 | World Emergency Network—Nevada, Ltd. | Attaching multiple phone lines to a single mobile or landline phone |
US10375233B2 (en) | 2011-10-12 | 2019-08-06 | World Emergency Network—Nevada, Ltd. | Controlled recorded 3-way calling |
US10447837B2 (en) | 2015-04-15 | 2019-10-15 | World Emergency Network—Nevada, Ltd. | International one-way recorded transmitter over a cellular network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I109501B (fi) * | 2000-01-24 | 2002-08-15 | Elisa Comm Oyj | Menetelmä päättyvän liikenteen liipaisuehdoilla varustetun älyverkkoliikenteen käsittelemiseksi |
EP1244314A1 (de) * | 2001-03-21 | 2002-09-25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Verfahren zur Verwaltung von Überwachungsdaten |
JP2004527051A (ja) * | 2001-04-27 | 2004-09-02 | マサチューセッツ・インスティテュート・オブ・テクノロジー | マイクロペイメント・トランザクション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
WO2006004794A2 (en) * | 2004-06-25 | 2006-01-12 | Peppercoin, Inc. | Payment processing method and system |
US8024785B2 (en) * | 2006-01-16 | 2011-09-20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data processing system for intercept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client and a service |
DE102006014921A1 (de) * | 2006-03-30 | 2007-10-18 | Siemens Ag | Verfahren für Lawful Interception bei Anrufweiterschaltung in einem paketorientierten Telekommunikationsnetz |
US20080040261A1 (en) * | 2006-04-24 | 2008-02-14 | Robert Nix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lementing financial transactions |
US20070267479A1 (en) * | 2006-05-16 | 2007-11-22 | Chockstone,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lementing parking transactions and other financial transactions |
CN101212521B (zh) * | 2006-12-29 | 2012-05-23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Ip多媒体子系统中热线业务的实现方法 |
US8260258B1 (en) * | 2008-05-13 | 2012-09-04 | Cellco Partnership | Method of target provisioning for lawful intercept in IP multi-media service networks |
US8606190B2 (en) * | 2008-10-28 | 2013-12-10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User and traffic data retention in lawful interception |
US8756339B2 (en) * | 2010-06-18 | 2014-06-17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IP traffic redirection for purposes of lawful intercept |
EP2716096B1 (en) * | 2011-05-23 | 2018-12-05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lawful interception through a subscription manager |
CN110661922B (zh) * | 2018-06-29 | 2021-05-25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一种通话控制方法、网络设备及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125346A (ja) * | 1992-10-13 | 1994-05-06 | Nissin Electric Co Ltd | ローカルエリアネットワーク(lan)間接続装置 |
JPH08506710A (ja) * | 1993-06-11 | 1996-07-16 | ノーザン・テレコム・リミテッド | ユーザ制御呼管理サービス方法および装置 |
US5467388A (en) * | 1994-01-31 | 1995-11-14 | Bell Atlantic Network Service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vely blocking incoming telephone calls |
JPH08110878A (ja) * | 1994-10-11 | 1996-04-30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
JP3608246B2 (ja) * | 1995-05-08 | 2005-01-05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呼量分析処理装置 |
JPH08316958A (ja) * | 1995-05-22 | 1996-11-29 |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 ネットワーク管理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
US6253074B1 (en) * | 1996-01-10 | 2001-06-26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s having selectively associatable usage parameters |
EP0792074A3 (en) * | 1996-02-20 | 1998-11-11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A method of providing a service in a switched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a message interceptor suitable for use in such method |
WO1997041678A2 (de) | 1996-04-30 | 1997-11-06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Verfahren zum abhören einer kommunikationsverbindung |
US5974309A (en) * | 1996-05-03 | 1999-10-26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law enforcement agency monitoring of cellular telephone calls |
JP3409295B2 (ja) * | 1996-05-10 | 2003-05-26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サービス制御ノード内動作制御方法 |
US5864612A (en) * | 1996-10-01 | 1999-01-26 | Bell Atlantic Network Services, Inc. | Caller selective identification for telephone calls |
CN1269939A (zh) | 1997-02-13 | 2000-10-11 | 西门子公司 | 控制远距通信的合法监控方法 |
JPH10289171A (ja) * | 1997-02-14 | 1998-10-27 | Fujitsu Ltd | プログラム間連携システム |
US6501740B1 (en) * | 1997-03-07 | 2002-12-31 | At&T Corp. | System and method for teleconferencing on an internetwork comprising connection-oriented and connectionless networks |
US5923744A (en) * | 1997-04-24 | 1999-07-13 | Ericsson Inc. | Intercepting call communications within an intelligent network |
JPH10308751A (ja) * | 1997-05-09 | 1998-11-17 | Fujitsu Ltd | 情報提供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通信端末,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及び端末識別情報設定方法並びに情報提供システム並びに情報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固定長セル送受信装置 |
US6370241B1 (en) * | 1997-12-23 | 2002-04-09 | Quest Communications Int'l., Inc. | Telephony system for calling card calls |
US6233313B1 (en) * | 1998-03-26 | 2001-05-15 | Bell Atlantic Network Services | Call detail reporting for lawful surveillance |
US6498843B1 (en) * | 1998-04-22 | 2002-12-24 | General Dynamics Government Systems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tercepting and monitoring signals in a network |
US6078648A (en) * | 1998-07-09 | 2000-06-20 | Bell Atlantic Network Services, Inc. | Advanced intelligent network (AIN) functionality for electronic surveillance |
US6665376B1 (en) * | 1998-10-23 | 2003-12-16 | T-Netix, Inc. | Selectively activated integrated real-time recording of telephone conversations with automated documentation of consent to call recording |
US6549613B1 (en) * | 1998-11-05 | 2003-04-15 | Ulysses Holding Ll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cept of wireline communications |
-
1999
- 1999-01-08 EP EP99100273A patent/EP1018844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0
- 2000-01-05 CA CA002357741A patent/CA2357741C/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0-01-05 EP EP00901064A patent/EP1142349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0-01-05 DE DE60036916T patent/DE60036916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0-01-05 AT AT00901064T patent/ATE377328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0-01-05 AU AU21059/00A patent/AU2105900A/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0-01-05 WO PCT/EP2000/000048 patent/WO2000041405A1/en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0-01-05 CN CNB008047723A patent/CN1158878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0-01-05 JP JP2000593033A patent/JP4531987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1
- 2001-07-05 US US09/897,896 patent/US7116772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29929B (zh) * | 2008-10-15 | 2012-05-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网业务库存取海量数据的系统、装置及方法 |
CN103703693A (zh) * | 2011-05-31 | 2014-04-02 | 世界紧急网络-内华达公司 | 作为通过蜂窝网络的单向记录的发射器的移动电话 |
US9313323B2 (en) | 2011-05-31 | 2016-04-12 | World Emergency Network—Nevada, Ltd. | Mobile phone as a one-way recorded transmitter over a cellular network |
US9674339B2 (en) | 2011-05-31 | 2017-06-06 | World Emergency Network—Nevada, Ltd. | Mobile phone as a one-way recorded transmitter over a cellular network |
US10187518B2 (en) | 2011-05-31 | 2019-01-22 | World Emergency Network—Nevada, Ltd. | Mobile phone as a one-way recorded transmitter over a cellular network |
US10944860B2 (en) | 2011-05-31 | 2021-03-09 | World Emergency Network-Nevada, Ltd. | Mobile phone as a one-way recorded transmitter over a cellular network |
US10887456B2 (en) | 2011-06-30 | 2021-01-05 | World Emergency Network—Nevada, Ltd. | Attaching multiple phone lines to a single mobile or landline phone |
US9270814B2 (en) | 2011-06-30 | 2016-02-23 | World Emergency Network—Nevada, Ltd. | Attaching multiple phone lines to a single mobile or landline phone |
US9998603B2 (en) | 2011-06-30 | 2018-06-12 | World Emergency Network—Nevada, Ltd. | Attaching multiple phone lines to a single mobile or landline phone |
US10218838B2 (en) | 2011-06-30 | 2019-02-26 | World Emergency Network—Nevada, Ltd. | Attaching multiple phone lines to a single mobile or landline phone |
US10547740B2 (en) | 2011-06-30 | 2020-01-28 | World Emergency Network—Nevada, Ltd. | Attaching multiple phone lines to a single mobile or landline phone |
US10375233B2 (en) | 2011-10-12 | 2019-08-06 | World Emergency Network—Nevada, Ltd. | Controlled recorded 3-way calling |
US10547737B2 (en) | 2011-10-12 | 2020-01-28 | World Emergency Network—Nevada, Ltd. | Controlled recorded 3-way calling |
US10999735B2 (en) | 2011-10-12 | 2021-05-04 | Callyo 2009 Corp | Controlled recorded 3-way calling |
US10728375B2 (en) | 2015-04-15 | 2020-07-28 | World Emergency Network—Nevada, Ltd. | International one-way recorded transmitter over a cellular network |
US10447837B2 (en) | 2015-04-15 | 2019-10-15 | World Emergency Network—Nevada, Ltd. | International one-way recorded transmitter over a cellular network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1142349A1 (en) | 2001-10-10 |
CA2357741A1 (en) | 2000-07-13 |
DE60036916T2 (de) | 2008-08-21 |
EP1142349B1 (en) | 2007-10-31 |
JP4531987B2 (ja) | 2010-08-25 |
WO2000041405A1 (en) | 2000-07-13 |
US7116772B2 (en) | 2006-10-03 |
US20020159578A1 (en) | 2002-10-31 |
CA2357741C (en) | 2009-04-07 |
EP1018844A1 (en) | 2000-07-12 |
DE60036916D1 (de) | 2007-12-13 |
JP2002534924A (ja) | 2002-10-15 |
AU2105900A (en) | 2000-07-24 |
CN1158878C (zh) | 2004-07-21 |
ATE377328T1 (de) | 2007-11-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343425A (zh) | 通信网络 | |
JP3301231B2 (ja) | インテリジェントネットワークに於ける情報提供のための通信方法と装置 | |
US6662006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calling number identification alias in communications system | |
KR100275522B1 (ko) | 지능망을 이용한 콜센터로의 개인정보 제공방법 | |
CA2258616C (en) | Telephone polling method | |
CN101146266B (zh) | 为用户增加特殊用途号码的方法及系统 | |
US7035619B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grating call detail records for a multiple network environment | |
US5844978A (en) | Multi-user telephone line | |
MXPA99011832A (es) | Arquitectura hlr de programatica. | |
US6574326B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minimizing transmission of optional parameters in an intelligent network environment | |
US8009809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all proceeding in an intelligent network system | |
CN101014143A (zh) | 基于智能网信令监控的开机提醒业务系统装置及其应用 | |
US20070116187A1 (en) | Method for NPA split processing | |
KR100776091B1 (ko) | 지적 네트워크형 원격 통신 시스템 및 중복 요금 청구회피 방법 | |
JP2001211258A (ja) | No.7関門局信号網の翻訳類型マッピング方法 | |
WO2011060630A1 (zh) | 一种多智能业务方法、系统及智能网关 | |
WO2007068210A1 (en) | A calling processing method, and an apparatus and system thereof | |
CN101170712B (zh) | 一种实现智能网业务监听的方法及系统 | |
JPH08289019A (ja) | 電気通信接続の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
CN1204438A (zh) | 一个通信寻址网络及其终端 | |
JP3514632B2 (ja) | インテリジェントネットワークとそれに具備されるサービスマネジメントシステム | |
US20070190972A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wireless intelligent services | |
CN101056314B (zh) | 智能网络系统、业务开发方法、实现业务与协议分离的方法 | |
EP1075133B1 (en) | Billing system | |
US7356038B2 (en) | Systems and method for a communications broke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