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25589A - 图象读写兼用头、备有此读写头的图象处理装置、图象读写头及打印头 - Google Patents
图象读写兼用头、备有此读写头的图象处理装置、图象读写头及打印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325589A CN1325589A CN99813082A CN99813082A CN1325589A CN 1325589 A CN1325589 A CN 1325589A CN 99813082 A CN99813082 A CN 99813082A CN 99813082 A CN99813082 A CN 99813082A CN 1325589 A CN1325589 A CN 132558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original copy
- shell
- light receiving
- ligh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H04N1/00684—Object of the detection
- H04N1/00687—Presence or absence
- H04N1/00689—Presenc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H04N1/00763—Action taken as a result of detection
- H04N1/00774—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 H04N1/00782—Initiating oper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24—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24—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 H04N1/02418—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 up and reproduction
- H04N1/02427—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 up and reproduction in different plan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24—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 H04N1/02418—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 up and reproduction
- H04N1/02463—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 up and reproduction using heads mounted on the same support or substrat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2—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the sheet-feed movement or the medium-advance or the drum-rotation movement as the slow scanning component, e.g. arrangements for the main-scanning
- H04N1/121—Feeding arrangements
- H04N1/1215—Feeding using one or more cylindrical platens or rollers in the immediate vicinity of the main scanning lin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9—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multi-element arrays
- H04N1/191—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multi-element arrays the array comprising a one-dimensional array, or a combination of one-dimensional arrays, or a substantially one-dimensional array, e.g. an array of staggered elements
- H04N1/192—Simultaneously or substantially simultaneously scanning picture elements on one main scanning line
- H04N1/193—Simultaneously or substantially simultaneously scanning picture elements on one main scanning line using electrically scanned linear arrays, e.g. linear CCD array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 H04N2201/0402—Arrangements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one of the scanning methods covered by groups H04N1/04 - H04N1/207
- H04N2201/0446—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mounting of scanning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acsimile Heads (AREA)
Abstract
图象读写兼用头(A)具有可支撑一对压纸滚子(P1、P2)中至少一方的支撑机构(7)、可检测原稿(D)及记录纸(K)之中至少一方的检测机构(2)。因此,对具备有图象读写兼用头(A)的图象处理装置的制作变得容易。还有,图象读写兼用头(A)还具备有把多个光接收元件(3)和多个驱动IC芯片(80)的周围一起围住的防止光反射构件(6)。由此可以简单地实现多个光接收元件(3)不接收漫射光和干扰光。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兼有图象读取功能和图象打印功能的图象读写兼用头、备有此读写头的图象处理装置、带有图象读取功能的图象读写头及带有图象打印功能的打印头。
传真装置可以作为图象处理装置的具体例子。此传真装置必须兼有图象读取功能和图象打印功能,而且,希望尽可能小型化。
于是,以往有如图15所示那样的的图象读写兼用头H。此图象读写兼用头H带有在上部装有透明盖19e的外壳1e。在此外壳1e的内部设有用于照亮透明盖19e的表面上的图象读取区Se的光源30e及透镜5e。在此外壳1e的底面部装有基板4e。在此基板4e的表面40及底面41上,在该基板4的长度方向成一列排列分别装有多个光接收元件3e及多个发热元件8e。在基板4e的底面41上还装有多个驱动IC芯片80e,内含用于对多个发热元件8e进行驱动控制的驱动电路。
在此图象读写兼用头H中,原稿D借助于压纸滚子P1紧贴着透明盖19e的表面被传送。在此过程中,原稿D的表面被光源30e照亮。然后,被原稿D的表面反射的光被透镜5e聚光,原稿D的图象在各光接收元件3e上成像,读取图象数据从各光接收元件3e被输出。另一方面,热敏型记录纸K借助于压纸滚子P2紧贴着上述各发热元件8e被传送。在此过程中,多个驱动IC芯片80e的驱动电路有选择地发热驱动多个发热元件8e。由此,图象被打印在记录纸K上。如果采用此图象读写兼用头H,则与分别使用图象读写头和打印头的情形相比,可以使传真装置整体更加薄型化。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技术中有如下问题。
第1,如上所述,在图象读写兼用头H被实际使用的情况下,原稿和记录纸用的一对压纸滚子P1、P2被结合使用。因此,作为图象读写兼用头H,希望在构造上可以容易地对压纸滚子P1、P2进行装配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滚子的相对位置进行调节。但是,在上述以往技术的图象读写兼用头H中丝毫没设有可以满足那样的要求的机构,不方便。
第2,压纸滚子P1、P2被配置成夹着图象读写兼用头H。由此所产生的问题是压纸滚子P1、P2和图象读写兼用头H组合而成的整体构造在图象读写兼用头H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大。
第3,在制作图象读写兼用头H的情况下,必须在把多个光接收元件3e装载到基板4的表面40上之后把基板4正反面反转,再在基板4的背面41上装载多个发热元件8和多个驱动IC芯片80。还有,对于与其相关的布线模样,必须在基板4的表面40及背面41分别设置。由此导致图象读写兼用头H的生产率降低。
第4,成为产生噪声的原因的光有可能不适当地入射到多个光接收元件3e上。具体来说,在上述以往的技术中,例如,透过了透镜5e的光被多个光接收元件3e的周围的壁面漫反射,此散射光有可能被各光接收元件3e接收。还有,外壳1e的外部的光有可能从比如外壳1e和基板4e之间的微小间隙射入外壳1e内,然后,此光被光接收元件3e接收。
第5,在上述以往的技术的图象读写兼用头H中,比如无法判断实际上原稿D是否被供给透明盖19e,同样也无法判断实际上记录纸K是否被供给多个发热元件8。因此,如图14的虚线所示,在上述以往的技术中,必须与图象读写兼用头H分开另设用于检测有无原稿D和记录纸K的传感器99a、99b。但是,在制作图象处理装置的情况下,设成这样的构成必须把传感器99a、99b和图象读写兼用头H分别独立地装配在规定的位置上,其操作变得繁杂。还有,在借助于比如传感器99a检测到原稿D的末端并由此进行控制使得从检测到该末端的时刻开始到原稿D被输送了一定的尺寸的时刻就中止对原稿图象的读取动作的情况下,需要把传感器99a和图象读写兼用头H的图象读取区Se之间的距离设定为规定的正确距离。因此,这样的距离设定也麻烦。
本发明的课题是就为了消除或减少上述以往技术的问题。
由本发明的第1方面所提供的图象读写兼用头,具有装载多个光接收元件、多个打印用元件及含有用于驱动控制这些多个打印用元件的驱动电路的多个驱动IC芯片的基板、避开上述多个打印用元件并被装在上述外壳上使之围住上述多个光接收元件的外壳、装在上述外壳上并用于接触输送原稿的透明盖、配设在上述外壳内并用于照亮上述原稿的光源、配设在上述外壳内并用于使被上述光源照亮的原稿的图象在上述光接收元件上成像的多个透镜,其特征在于具备有可把相向配设的压纸滚子支撑在上述透明盖及上述多个打印用元件的至少一方上的支撑机构。
在具有这样构成的图象读写兼用头中,通过使上述压纸滚子支撑在上述支撑机构上可以容易并正确地对上述压纸滚子相对于图象读写兼用头进行定位。而且,还可以使上述压纸滚子的装配操作变得容易。
上述外壳和上述支撑机构最好被一体化地由树脂成形。
根据这样的构成,可以防止增加图象读写兼用头整体的部件数,并可以避免降低生产率。
上述各打印用元件最好是发热元件,同时,散热板被装配成与上述基板接触,而且,该散热板的一部分被构成为上述支撑机构。
根据这样的构成,可以使发自上述发热元件的热通过上述散热板散到外部,因此,可以防止上述发热元件的过热并可以提高打印图象的质量。上述支撑机构是利用上述散热板构成的,因此,不必使用用于形成上述支撑机构的专用部件,可以抑制部件数的增加。
上述多个光接收元件、上述多个打印用元件及上述多个驱动IC芯片最好被装在上述基板的同一面上。
根据这样的构成,与上述以往技术不同,在上述基板上装载上述多个光接收元件、上述多个打印用元件及上述多个驱动IC芯片的个元件的操作不用反转上述基板的正反面就可进行。与上述各元件和上述各驱动IC芯片相关的布线模样也可以在上述基板的同一面上形成。因此,可以提高图象读写兼用头的生产率。还有,可以不让原稿用及记录纸用的一对压纸滚子在厚度方向夹着图象读写兼用头。因此,可以使结合了图象读写兼用头和一对压纸滚子的整体构造达到薄型化。
上述光接收元件最好被一体化地做在上述各驱动IC芯片中。
根据这样的构成,可以减少装载在上述基板上的部件数,进一步提高图象读写兼用头的生产率。
由本发明的第2方面所提供的图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图象读写兼用头和原稿用及记录纸用的一对压纸滚子,而且,上述图象读写兼用头具有装载多个光接收元件、多个打印用元件及含有用于驱动控制这些多个打印用元件的驱动电路的多个驱动IC芯片的基板、避开上述多个打印用元件并被装在上述外壳上使之围住上述多个光接收元件的外壳、装在上述外壳上并用于接触输送原稿的透明盖、配设在上述外壳内并用于照亮上述原稿的光源、配设在上述外壳内并用于使被上述光源照亮的原稿的图象在上述光接收元件上成像的多个透镜,上述图象读写兼用头具备有可支撑上述一对压纸滚子的至少一方上的支撑机构。
在具有这样构成的的图象处理装置中,可以期待得到与由本发明的第1方面所得到的同样的效果。
上述各压纸滚子最好被保持在和图象读写兼用头分开的构件上,同时,上述支撑机构以使上述图象读写兼用头可以围绕上述记录纸用的压纸滚子的轴部旋转的方式与上述轴部嵌合,而且,上述图象读写兼用头借助于弹性构件趋向一定的旋转方向使上述透明盖被压到上述原稿用的压纸滚子上。
根据这样的构成,可以实现对上述记录纸用的压纸滚子和图象读写兼用头进行相对定位,可以容易并正确地把上述记录纸用的压纸滚子依照与上述多个打印用元件之间的关系配设到适当的位置上。还有,通过利用由上述弹性构件产生的趋向力可以使原稿用的压纸滚子以适度的力碰接在上述透明盖上。因此,借助于上述原稿用的压纸滚子可以很好地把原稿压在上述透明盖上输送。
由本发明的第3方面所提供的图象读写兼用头,具有装载多个光接收元件、多个打印用元件及含有用于驱动控制这些多个打印用元件的驱动电路的多个驱动IC芯片的基板、避开上述多个打印用元件并被装在上述外壳上使之围住上述多个光接收元件的外壳、装在上述外壳上并用于接触输送原稿的透明盖、配设在上述外壳内并用于照亮上述原稿的光源、配设在上述外壳内并用于使被上述光源照亮的原稿的图象在上述光接收元件上成像的多个透镜,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光接收元件、上述多个打印用元件及上述多个驱动IC芯片被装在上述基板的同一面上,具备有独立于上述外壳而形成的整体包围上述多个光接收元件和上述多个驱动IC芯片的周围的防止光反射构件。
在具有这样构成的图象读写兼用头中可得到如下效果。
第1,上述多个光接收元件的周围被上述防止光反射构件所包围,因此,可以使从上述原稿向上述多个光接收元件行进而来的光不在上述多个光接收元件的周围漫反射。还有,借助于上述防止光反射构件还可以屏蔽外部的光,可以防止上述多个光接收元件接受外部的光。因此,可以得到噪声小、图象质量好的读取图象。特别是在本发明中,独立于上述外壳形成上述防止光反射构件,因此,可以选定上述防止光反射构件的形状、大小、材质及色彩,使之最适于发挥防止光的漫反射功能和屏蔽光的功能。
第2,上述防止光反射构件整体包围上述多个光接收元件和上述多个驱动IC芯片的周围,因此,可以使上述防止光反射构件的装配操作性变好。也就是说,如果借助于上述防止光反射构件独立于上述多个驱动IC而包围上述多个光接收元件,则必须减小防止光反射构件的尺寸,使该处理变难,还有,防止光反射构件容易接触到上述多个驱动IC芯片和上述多个光接收元件,在导线被焊接到这些驱动IC芯片和光接收元件上的情况下,防止光反射构件接触到这些导线并使之破损的危险性增大。这样的缺点在要使图象读写兼用头小型化而使各驱动IC芯片和各光接收元件相互接近的情况下尤为显著。但是,在本发明中,借助于上述防止光反射构件整体包围上述多个光接收元件和上述多个驱动IC芯片,由此可以减少上述那样的危险性。
第3,上述多个光接收元件、上述多个打印用元件及上述多个驱动IC芯片被装在上述基板的同一面上,由此可以得到与由本发明的第1方面所提供的图象读写兼用头的理想实施例所得到的同样的效果。也就是说,把上述各元件和上述各驱动IC芯片装载在上述基板上的操作和相应的布线模样形成操作变得容易,可以提高图象读写兼用头的生产率。还有,可以实现使结合了图象读写兼用头和一对压纸滚子的整体构造薄型化。
上述防止光反射构件最好为黑色。
根据这样的构成,到达上述防止光反射构件的光可以被此防止光反射构件吸收,可以更好地防止光的漫反射。
在上述防止光反射构件上最好设有用于把此防止光反射构件定位并装配在上述外壳上的装配机构。
根据这样的构成,可以实现对图象读写兼用头的装配操作的简易化。
上述防止光反射构件具备有在上述基板的厚度方向相对于上述多个光接收元件及上述多个驱动IC芯片隔开间隔并与其对面且带有用于使透过了上述多个透镜的光到达上述多个光接收元件的狭缝的上壁部、和从上述上壁部向上述基板凸出并接触到上述基板的可弹性形变的多个侧壁部。
根据这样的构成,可以用上述上壁部和上述多个侧壁部恰当地包围上述多个光接收元件和上述多个驱动IC芯片。特别是通过使上述多个侧壁部接触到上述基板并使之弹性形变可以使得在这些侧壁部和基板之间难以产生间隙。因此,可以更好地防止来自外部的光进入到由上述防止光反射构件所包围的区域内。
上述基板之中至少与上述多个侧壁部接触的部分最好为黑色。
根据这样的构成,即便假设在上述基板和上述防止光反射构件之间产生间隙,试图通过该间隙的光也多数被上述基板的黑色部分所吸收。因此,可以更加彻底地防止来自外部的光进入到由上述防止光反射构件所包围的区域内。
上述光源最好被装载在上述基板的装载上述多个光接收元件的面上,使之位于上述多个光接收元件的一侧,而且,上述防止光反射构件具有分割上述光源和上述多个光接收元件的的侧壁部。
根据这样的构成,只要把上述多个光接收元件、上述多个打印用元件、上述多个驱动IC及上述光源都装在上述基板的同一面上即可,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图象读写兼用头的生产率。可以用上述防止光反射构件恰当地防止发自上述光源的光直接被上述多个光接收元件所接收。
由本发明的第4方面所提供的图象读写兼用头,具有装载多个光接收元件、多个打印用元件及含有用于驱动控制这些多个打印用元件的驱动电路的多个驱动IC芯片的基板、避开上述多个打印用元件并被装在上述外壳上使之围住上述多个光接收元件的外壳、装在上述外壳上并用于接触输送原稿的透明盖、配设在上述外壳内并用于照亮上述原稿的光源、配设在上述外壳内并用于使被上述光源照亮的原稿的图象在上述光接收元件上成像的多个透镜,其特征在于具备有至少可以检测到被供给上述透明盖上的原稿及被供给与上述多个打印用元件相向的位置上的记录纸中的一方的检测机构。
在具有这样构成的图象读写兼用头中,此图象读写兼用头本身具备有上述检测机构,因此,无需独立于此图象读写兼用头而另外设置用于检测原稿或记录纸的机构,或者可以减少部件数。还有,可以容易并正确地对此图象读写兼用头的各部和上述检测机构进行定位。因此,在使用图象读写兼用头制作图象处理装置的情况下,可以降低其成本。
上述检测机构最好被构成为具备带有用于在上述原稿的输送路线上与上述原稿接触的一端部和与上述光源相向的另一端部的可动构件,而且,该可动构件被设成为在上述一端部没与上述原稿接触时上述另一端部挡住从上述光源向上述透明盖行进的光,另一方面,在上述一端部与上述原稿接触时上述另一端部退避到不挡住上述光的位置。
根据这样的构成,利用图象读写兼用头所具备的光源和多个光接收元件可以判断有无原稿。也就是说,当原稿还未被供给上述透明盖、原稿还未接触到上述可动构件的一端部时,从上述光源向上述透明盖行进的光被上述可动构件的另一端部挡住。因此,在此情况下,上述多个光接收元件没有接收发自上述光源的光。与此相对,当原稿被供给比如上述透明盖并接触到上述可动构件的一端部时,上述可动构件的另一端部退避到不挡住发自上述光源的光的位置。因此,在此情况下,发自上述光源的光在被位于上述透明盖上的原稿反射后被上述多个光接收元件接收。这样,根据上述多个光接收元件是否接收到光可以判断有无原稿。在上述构成中,由于有效利用图象读写兼用头原本所具备的部件进行有无原稿的判断,因此,构成合理,可以使上述检测机构的制作成本降低。
上述检测机构最好被构成为具备带有用于在上述原稿的输送路线上与上述原稿接触的一端部和用于配设在从上述透明盖到上述多个光接收元件的光路上的另一端部的可动构件,而且,该可动构件被设成为在上述一端部没与上述原稿接触时上述另一端部挡住从上述透明盖向上述多个光接收元件行进的光,另一方面,在上述一端部与上述原稿接触时上述另一端部退避到不挡住上述光的位置。
根据这样的构成,当原稿还未被供给上述透明盖、原稿还未接触到上述可动构件的一端部时,上述可动构件的另一端部挡住从上述透明盖到上述多个光接收元件的光路。因此,在此情况下,上述多个光接收元件没有接收发自上述光源的光。与此相对,当原稿被供给到上述透明盖并接触到上述可动构件的一端部时,上述可动构件的另一端部退避到不挡住发自光源并被原稿的表面反射的光的位置。因此,该光被上述多个光接收元件接收。这样,根据此构成,也可以有效利用图象读写兼用头原本所具备的部件判断有无原稿。
上述检测机构最好被构成为具备带有用于在上述记录纸的输送路线上与上述记录纸接触的一端部和用于配设在从上述透明盖到上述多个光接收元件的光路上的另一端部的可动构件,而且,该可动构件被设成为根据上述一端部是否接触到记录纸而决定上述另一端部移动到挡住或不挡住从上述透明盖向上述多个光接收元件行进的光的位置。
根据这样的构成,上述多个光接收元件可以根据在规定位置是否有记录纸切换接收和不接收来自上述透明盖的光的状态。可以根据上述多个光接收元件是否处于接收光的状态判断在规定位置是否有记录纸。根据上述构成,也可以有效利用图象读写兼用头原本所具备的部件合理地判断有无记录纸。
由本发明的第5方面所提供的图象读写兼用头,具有装载多个光接收元件、多个打印用元件及含有用于驱动控制这些多个打印用元件的驱动电路的多个驱动IC芯片的基板、避开上述多个打印用元件并被装在上述外壳上使之围住上述多个光接收元件的外壳、装在上述外壳上并用于接触输送原稿的透明盖、配设在上述外壳内并用于照亮上述原稿的光源、配设在上述外壳内并用于使被上述光源照亮的原稿的图象在上述光接收元件上成像的多个透镜,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光接收元件、上述多个打印用元件及上述多个驱动IC芯片被装在上述基板的同一面上,具备有可把相向配设的压纸滚子支撑在上述透明盖及上述多个打印用元件的至少一方上的支撑机构、独立于上述外壳而形成并整体包围上述多个光接收元件和上述多个驱动IC芯片的周围的防止光反射构件和至少可以检测到被供给上述透明盖上的原稿及被供给与上述多个打印用元件相向的位置上的记录纸中的一方的检测机构。
在具有这样构成的图象读写兼用头中,可以得到与由本发明的第1方面、第3方面及第4方面所提供的图象读写兼用头同样的效果。
由本发明的第6方面所提供的图象读取头,具有装载多个光接收元件的基板、被装在上述外壳上使之围住上述多个光接收元件的外壳、装在上述外壳上并用于接触输送原稿的透明盖、配设在上述外壳内并用于照亮上述原稿的光源、配设在上述外壳内并用于使被上述光源照亮的原稿的图象在上述光接收元件上成像的多个透镜,其特征在于具备有可以检测到被供给上述透明盖上的原稿的检测机构。
在具有这样构成的图象读取头中,可以不必另设或减少用于检测原稿的机构。还有,可以容易并正确地对图象读取头的各部和上述检测机构进行定位。因此,在使用图象读取头制作图象处理装置的情况下,可以降低其成本。
由本发明的第7方面所提供的打印头,是一种具有装载了多个打印用元件的基板的打印头,其特征在于具备有被供给与上述多个打印用元件相向的位置上的记录纸的检测机构。
在具有这样构成的打印头中,以不必另设或减少用于检测记录纸的机构。还有,可以容易并正确地对打印头的各部和上述检测机构进行定位。因此,在使用打印头制作打印机的情况下,可以降低其成本。
从下面对发明的实施例的说明将会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及优点。
下面对附图进行简单说明。
图1为表示与本发明相关的一例图象读写兼用头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图象读写兼用头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为图1的Ⅲ-Ⅲ剖面图。
图4为图1的Ⅳ-Ⅳ关键部分剖面图。
图5为图4的Ⅴ-Ⅴ剖面图。
图6为表示用图1所示的图象读写兼用头构成的一例图象处理装置的简要构成说明图。
图7为表示与本发明相关的另一例图象读写兼用头的立体图。
图8为表示与本发明相关的另一例图象读写兼用头的关键部分立体图。
图9为表示与本发明相关的另一例图象读写兼用头的剖视图。
图10为表示与本发明相关的另一例图象读写兼用头的剖视图。
图11为表示与本发明相关的另一例图象读写兼用头的剖视图。
图12为表示与本发明相关的一例图象读取头的剖视图。
图13为表示与本发明相关的一例打印头的剖视图。
图14为表示被装载在与本发明相关的图象读写兼用头的基板上的另一例部件的立体图。
图15为表示以往技术的剖视图。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
图1~图5表示与本发明相关的一例图象读写兼用头。
如图1~图3所充分表示,本实施例的图象读写兼用头A被构成为具备外壳1、多个原稿检测用的传感器2A、多个记录纸检测用的传感器2B、透明盖19、透镜阵列5、防止光反射构件6、基板4、散热板47及其他后述的各部件。
基板4为比如陶瓷制的,是长矩形板状的基板。在此基板4的表面4a(上表面)上装载有多个光源30、多个光接收元件3、多个驱动IC芯片80及多个发热元件8。
多个光源30用比如LED芯片构成,隔着适当的间隔在基板4的长度方向上被装成行状。多个光接收元件3为具有光电转换功能的元件,被一体化地做在作为矩形状的半导体芯片的多个传感器IC芯片3A上。这些多个传感器IC芯片3A被排成行状装载在基板4上,由此,多个光接收元件3被排成与多个光源30的行大致平行的行状。多个发热元件8为相当于本发明中所说的打印用元件的一例。其构成与用于热打印头中的发热元件一样。具体来说,多个发热元件8是通过这样被制成的,即通过印刷/烘烤以比如氧化钌等为导体成分的厚膜电阻糊在基板4的长度方向上形成为连续延伸的线状并形成把此导体部分沿其长度方向以一定间隔导电性地切断的布线模样。用于控制上述多个发热元件8的发热驱动的驱动电路被做在多个驱动IC芯片80的内部,多个驱动IC芯片80与多个光源30一样在基板4的长度方向上以适当的间隔被排成行状。
发热元件8的行被配设在沿基板4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一侧端部4c或其附近。与此相对,驱动IC芯片80、光接收元件3及光源30的各行被配设在比发热元件8的行更靠近基板4的另一侧端部4d的区域上。在基板4的表面4a上形成有与装载在此表面4a上的上述各部件关联的布线模样(未图示)。在基板4的适当之处设有与上述各布线模样导通的1个或多个接头(未图示),通过在此接头上进行布线连接可以进行从外部机器到上述各部件的供电和各种信号的输入输出。
散热板47是用于使发自多个发热元件8的热散发到外部的,是由导热系数高的金属制成的。此散热板47为有着与基板4大致相同的形状及大小的平板状散热板,通过双面胶带或粘接剂被粘接在基板4的背面4b上。
外壳1是白色的合成树脂制的,具有沿一定方向延伸的形状。在上述外壳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上整体地形成有用于支撑记录纸用的压纸滚子P2的一对支撑部7。各支撑部7具有从外壳1的外侧面1a向其侧向凸出的形态,在其上部形成有用于使压纸滚子P2的后述的轴部嵌入的上部开口状的凹部70。
外壳1被装配在基板4及散热板47上,使之避开多个发热元件8的装载区及其附近的区域并覆盖基板4的除了表面4a之外的其余部分。基板4的多个发热元件8的装载区伸到外壳1的一侧部之外,各支撑部7的凹部70位于多个发热元件8的行的延长线上。在各支撑部7的下部设有凸部71,散热板47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被放置在一对凸部71上。由此,外壳1、基板4及散热板47各自相互稳定地被装配。
透明盖19为用于导引原稿D的,是由比如透明度高的玻璃制或合成树脂制成的。此透明盖19通过被嵌合在外壳1的上表面部的凹部13上而被装在上述外壳1上,使之与基板4的表面4a隔着间隔相向。外壳1的上表面部及凹部13倾斜着,由此导致透明盖19也倾斜着。更具体地说,透明盖19是这样倾斜着,越远离基板4的的一侧端部4c其高度越低。还有,外壳1的外侧面1a以其上部远离基板4的的一侧端部4c的方式倾斜着。
透镜阵列5是把多个透镜51排成行状并固定在细长的合成树脂制的透镜支架50上的。把比如可使原稿D的图象正像同倍地成像的自聚焦透镜用作各透镜51。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除此以外的透镜。透镜阵列5通过被嵌入设在透明盖19的下方并与透明盖19相向的凹槽12内而被装配到外壳1内。在透明盖19的表面中与各透镜51相向的区域为图象读取对象区S。
在外壳1的内部设有用于导引发自光源30的光的第1光路14a和第2光路14b。第1光路14a为把发自多个光源30的光导引到图象读取对象区S的光路,是在外壳1的上下厚度方向上贯穿形成的。第2光路14b为把被位于于上述图象读取对象区S的原稿表面反射的光通过多个透镜51导向上述多个光接收元件3的光路,该光路包含凹槽12。如上所述,外壳1是白色的合成树脂制的,因此,可以使发自多个光源30的光在借助于第1光路14a的白色的内壁面以高反射率反射并被导引到图象读取对象区S上,这样可以提高光对图象读取对象区S的照射效率。
防止光反射构件6是由比如含有黑色颜料和玻璃粉末的聚碳酸酯或ABS树脂制成的,其各处的表面被做成光吸收率高的黑色。此防止光反射构件6被装配在设在外壳1的底部的凹部11内,使之可以一并围住包含多个光接收元件3的多个传感器IC芯片3A和多个驱动IC芯片80的周围。更具体来说,此防止光反射构件6位于多个传感器IC芯片3A和多个驱动IC芯片80的上方,而且具有沿上述外壳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上壁部60、由此上壁部6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边缘向下凸出的2个侧壁部61a及61b和如图2所示那样从上壁部6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向下凸出的2个侧壁部61c及61d。这些侧壁部61a~61d围住多个光接收元件3及多个驱动IC80的四周。防止光反射构件6原本被形成为其整体厚度比凹部11的高度稍微大一点,但以在其厚度方向被压缩的状态被嵌入到凹部11内。因此,4个侧壁部61a~61d以适度弹性形变了的状态使其前端接触在基板4的表面4a上。在上壁部60上设有不致使第2光路14b堵塞的狭缝63。
在基板4的表面4a之中与防止光反射构件6的侧壁部61a~61d的前端接触的部分(图3中以符号N1表示的部分)被作成黑色涂抹区。此黑色涂抹区为通过在涂抹比如含有黑色颜料的玻璃糊后对此进行烘烤而形成黑色玻璃层的区域。还有,也可以用如下方法取而代之,即通过涂抹含有比如光屏蔽性高的Fe-Cr-Co类和Cu-Cr类的黑色颜料或除此以外的成分的黑色颜料的涂料构成上述黑色涂抹区。在本发明中,不仅在上述部分进行黑色涂抹,还可以在比如基板4的表面4a之中被防止光反射构件6围住的整个区域或超出该区域的区域上进行黑色涂抹。
如图4所示,防止光反射构件6通过把设在其上壁部60上的多个凸起部64嵌入设在外壳1上的多个凹部15内而被装配在外壳1上的。在防止光反射构件6的宽度方向的一侧边部上外凸地设有带槽部65a的多个卡接用的凸起65。如图5所表示,各卡接用的凸起65在其厚度方向以适当的弹力卡住设在第1光路14a上的外壳1的肋条16。防止光反射构件6借助于象这样的卡接用的凸起65的卡接作用实现往外壳1的装配,使之相对于外壳1在其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不错位。从确保外壳1的刚性等的观点来看,肋条16以适当的间隔被设在第1光路14a的长度方向上的多个位置上。
如图3所示,各传感器2A通过被嵌入多个设在外壳1的上表面部的凹部17a而被装配在透明盖19的附近。各传感器2A被构成为在平时(原稿没被供给透明盖19时)具有从外壳1的上表面向上凸起的活动杠20a,当此活动杠20a通过与原稿D接触被压向下方时,在该时刻输出规定的检测信号。孔部17a’被形成为连接在各凹部17a的下方,各传感器2A的连接导线21a通过孔部17a’被引向外壳1的下方。如图1或图2所示,多个传感器2A隔着规定的间隔被分散设置在外壳1的长度方向上。这是用于判断向透明盖19所供给的原稿D的宽度的。
各传感器2B是通过被嵌入设在外壳1的外侧面1a上的多个凹部17b而被装配在外壳1上的。各传感器2B具有向外侧面1a的侧向凸出的趋势的活动杠20b,此活动杠20b根据是否与记录纸K接触而出现在外侧面1a的内外侧。传感器2B被构成为当活动杠20b处于没被记录纸K压迫的凸出状态时就输出用于报知记录纸K用完的规定的检测信号。沿外壳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17b’被形成为连接在多个凹部17b的下方,各传感器2B的连接导线21b受防止光反射构件6所支撑并穿过凹槽17b’内部,由此被引出到外壳1的长度方向端部的侧部(未图示)。传感器2B的总数比如为2个,这2个传感器2B在外壳1的长度方向上隔着规定的间隔。这是因为在把从卷筒放出的长条状类型的纸用作记录纸的情况下记录纸的宽度总是一定的,与原稿的情形不同,不需要考虑其宽度的变化。因此,从这样的观点看,也可以构成为只设一个用于检测记录纸的传感器2B。当然,对于检测原稿的传感器2A,在不需要判断原稿的宽度的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只设1个。
图6表示具备上述图象读写兼用头A构成的图象处理装置B。
此图象处理装置B具有这样的构成,即在合成树脂制的框体9内装有图象读写兼用头A和原稿用及记录纸用的一对压纸滚子P1及P2。
压纸滚子P1在其长度方向两端具有轴部90a,此轴部90a由装配在框体9上的托架片91a所支撑,由此,压纸滚子P1的滚子主体部分被配设在与透明盖19的表面相向的位置上。压纸滚子P1可自由驱动旋转,使得从设在框体9上的插入口92a进入到此压纸滚子P1和透明盖19之间的原稿D可以紧贴着透明盖19的表面输送到框体9的排出口92b。在原稿D被供给透明盖19之时,此原稿D要通过传感器2A。
压纸滚子P2在其长度方向两端具有轴部90b,此轴部90b嵌入各支撑部7的凹部70。由此,压纸滚子P2的滚子主体部分与多个发热元件8相向。但是,轴部90b由另设在框体9内的托架片91b所支撑。卷有热敏型的长条状的记录纸K的卷筒R被放置在框体9内。压纸滚子P2可自由驱动旋转,使得从卷筒R放出并进入到此压纸滚子P2和多个发热元件8之间的记录纸K输送到排出口92b。但是,在记录纸K到达排出口92b之前,此记录纸K要通过外壳1的外侧面1a的传感器2B。
图象读写兼用头A可以以压纸滚子P2的轴部90b为中心沿箭号Na所示的上下方向旋转。也就是说,压纸滚子P2的轴部90b借助于托架片91b被固定在一定位置上。与此相对,图象读写兼用头A的各支撑部7相嵌着,使之可以相对于轴部90b沿其圆周方向滑动,可以把轴部90b用作图象读写兼用头A的旋转支点。在散热板47的下方设有与此散热板47碰接并用于把图象读写兼用头A压向上方的弹簧94。此弹簧94被配设在基板4或散热板47的宽度方向上从轴部90b的中心朝靠近透明盖19的方向偏离适当的距离L的位置上。借助于此弹簧94的压迫力F,图象读写兼用头A被趋向向上的旋转方向,使得透明盖19的表面压到压纸滚子P1上。
在此图象处理装置B中还设有具备各种存储器和CPU等构成的主控制部93。此主控制部93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步骤和设在此此图象处理装置B上的操作开关(未图示)的操作内容执行对一对压纸滚子P1及P2的旋转动作的控制、对由图象读写兼用头A得到的读取图象信号的处理、把用于输入到各驱动IC芯片80的打印图象数据发送到图象读写兼用头A的处理以及其他各种动作控制和数据处理。从各传感器2A、2B输出的信号也要被发送到此主控制部93。
下面对上述图象读写兼用头A及图象处理装置B的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在对原稿D进行图象读取处理的情况下,当从插入口92a被插入到框体9内的原稿D被导引到外壳1的上表面部来的时候,传感器2A的活动杠20a被原稿D推动。因此,表示检测到原稿的信号从传感器2A被输出,且此信号被发送到主控制部93。因此,通过对此主控制部93的控制可以启动对压纸滚子P1、多个光源30及多个光接收元件3的驱动。当一张原稿D的读取快要结束且原稿D的后端通过活动杠20a时,此活动杠20a恢复到从外壳1的上表面部向上方凸出的原来的姿态。因此,在该时刻,来自传感器2A的信号输出被中断,当从该信号输出的停止时刻开始只经过一定的时间对原稿D进行图象读取处理时,如果未设置下一新原稿D,只要使基于图象读写兼用头A的图象读取处理结束即可。
原稿D的图象读取处理就是当发自多个光源30的光被原稿D的表面反射后该反射光通过多个透镜51被多个光接收元件3所接收。多个光接收元件3的周围被光吸收率高的黑色的防止光反射构件6所围住,因此,可以使由原稿D向多个光接收元件3行进的光不在那些多个光接收元件3的周围漫反射。
防止光反射构件6阻止来自外壳1的外部的光进入各光接收元件3的装载区,还可阻止发自多个光源30的光直接向多个光接收元件3行进。特别是防止光反射构件6的多个侧壁部61a~61d是以压缩变形的状态接触在基板4的表面4a上的,因此,可以使得在其间难以产生成为光的进入通路的间隙。还有,侧壁部61a~61d的各前端部与基板4上的被涂黑了的部分接触,因此,即便假设在这些接触部分上产生间隙,大多数行进到此间隙内的光被上述涂黑部分所吸收,因此,可以更加可靠地防止来自外壳1的外部的光或从光源3往光接收元件2的方向行进的光不正常地进入由防止光反射构件6围住的区域内。其结果可以使多个光接收元件3不接收成为噪声的原因的不正常的光,由此可以得到图象质量高的读取图象。
接着把图象打印在记录纸K上的处理就是通过把打印图象数据从主控制部93发送到多个驱动IC80且这些多个驱动IC80有选择地使多个发热元件8发热的。在记录纸K被设置好的情况下,传感器2B的活动杠20b可被此记录纸K推动。与此相对,当记录纸K处于用完了的状态下,活动杠20b处于从外壳1的外侧面1a向外部凸出的状态,报知无纸之意的信号从传感器2B被输出。因此,在此情况下,图象的打印处理被中断,可以把比如记录纸未设置好之意的信息显示在设在图象处理装置B上的显示部(图示略)画面上。
在图象读写兼用头A中具备有原稿检测用及记录纸检测用的传感器2A、2B,在组装制作图象处理装置B时,不必与图象读写兼用头A分开另外在框体9内组装这些传感器2A、2B。还有,在框体9内组装图象读写兼用头A时,图象读写兼用头A的规定位置与传感器2A、2B之间已经定位好,不必对各传感器2A、2B进行烦琐的定位操作。因此,可以使图象处理装置B的组装操作变得容易。
压纸滚子P2和图象读写兼用头A通过轴部90b和各支撑部7之间的相嵌作用实现互相定位。因此,把图象读写兼用头A和压纸滚子P2定位并装入框体9内的操作被容易化。另一方面,图象读写兼用头A以轴部90b为中心旋转,其透明盖19借助于弹簧94的弹性力F被压向压纸滚子P1,因此,此压纸滚子P1和图象读写兼用头A之间的定位可以简单地进行。还有,图象读写兼用头A以轴部90b为中心旋转,因此,压纸滚子P1和透明盖19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原稿D的厚度而改变。因此,可以使各种厚度的原稿紧贴着透明盖19的表面平稳地输送,不易产生卡原稿现象。
此图象处理装置B被构造为一对压纸滚子P1、P2都可以被配设在图象读写兼用头A的透明盖19或基板4的上方。因此,这一对压纸滚子P1、P2和图象读写兼用头A这3者在图象处理装置B的高度方向可以不至于过厚,可以实现图象处理装置B的薄型化。
在图象读写兼用头A中,具备了多个光源30和多个光接收元件3的传感器IC芯片3A、多个驱动IC芯片80及多个发热元件8都被装载在基板4的表面4a上。与那些部件相关的布线模样也被形成于基板4的表面40a上。因此,在进行上述各部件的安装操作和布线模样的制作时,不必使基板4正反面反转,可以提高其生产率。
防止光反射构件6一并围住备有多个光接收元件3的多个传感器IC芯片3A和多个驱动IC芯片80。也就是说,防止光反射构件6不取分隔多个传感器IC芯片3A和多个驱动IC芯片80的构造。因此,即便在这些IC芯片3A及80之间的间隔微小的情况下,在制作图象读写兼用头A时,可以减少此防止光反射构件6与这些IC芯片3A及80或连接到这些芯片的导线不正常地接触的可能性。因此,图象读写兼用头A的制作效率进一步提高。
在此图象处理装置B中,可能有同时进行对原稿D的图象读取和往记录纸K的图象打印处理。与此相对,外壳1的外侧面1a倾斜着,越朝上离压纸滚子P2越远,因此,可以配设透明盖19,使之远离压纸滚子P2。还有,透明盖19以其表面和压纸滚子P2反向的方式倾斜着,因此,对于与此透明盖19相向的压纸滚子P1,可以配置成远离压纸滚子P2。结果,在抑制图象读写兼用头A的大型化的同时还可以使一对压纸滚子P1、P2间的中心距离变得较长。这对于使基于一对压纸滚子P1、P2的原稿输送和记录纸输送互不干扰是有利的。
图7~图14表示本发明的其他例。在这些图中,对于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类似的要素附上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符号。
在图7所示的图象读写兼用头Aa中,利用散热板47A设有用于支撑压纸滚子P2的一对支撑部7A。更具体来说,一对支撑部7A是通过使重叠在基板4的背面上的金属板材制的散热板47A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在基板4的长度方向两端部的侧部立起来而被形成的。与上述实施例的各支撑部7一样,各支撑部7A具有可嵌入压纸滚子P2的各轴部90b的凹部70。
与上述实施例的图象读写兼用头A一样,在此图象读写兼用头Aa中可以利用各支撑部7A支撑压纸滚子P2。可以正确且简单地对压纸滚子P2和多个发热元件8进行对位。
在此图象读写兼用头Aa中,在散热板47A的长度方向两端部上一体化地形成有一对卡接固定用的凸起74,这一对卡接固定用的凸起74卡入被设在外壳1的长度方向两端部上的一对凹部18中。根据这样的构成,外壳1对散热板47A及基板4的装配变得容易。但是,入图8所示,也可以把卡接固定在散热板47A的背面一侧上的卡接固定用的凸起74a一体化地设在外壳1上的机构用作使外壳1的装配变得容易的其他机构。
由图7所示的构成可知,在本发明中,可支撑压纸滚子的支撑机构不仅可以设在外壳上,还可以设在散热板上,还有,也可以设在构成图象读写兼用头的基板及其他构件上。还有,上述支撑机构也可以是支撑原稿用的压纸滚子的机构,以取代支撑记录纸用的压纸滚子的机构。作为与本发明相关的图象读写兼用头也可以取具备有分别支撑记录纸用及原稿用的一对压纸滚子的2个支撑机构的构成。
可以考虑各种各样的方式作为把压纸滚子支撑在本发明中所说的支撑机构上的方式,本发明并不特别限定其具体的方式。在本发明中,在支撑比如压纸滚子P2的情况下,可以不用图6所示的托架片91b而只通过支撑部7支撑压纸滚子P2。也可以用其他形状的凹部或压纸滚子可插穿的非切损性孔部取代比如大致半圆弧状的凹部70作为本发明中的支撑机构。
在图9所示的图象读写兼用头Ab中,在设于外壳1A上的空隙部23a内设有可动构件24。此可动构件24其截面大致位L字状,其中部被支撑为可借助于轴25a旋转。可动构件24的一端部24a可以出没于成为原稿D的输送通路的外壳1A的上表面内外。可动构件24平时借助于弹性构件(图示略)趋向一定方向,使其一端部24a向上述上表面的上方凸出。当原稿被供给外壳1A的上表面时,一端部24a如该图实线所示那样被推向下方,可动构件24的整体会以轴25a为中心旋转。可动构件24的另一端部24b的一部分被配设在第1光路14a内,当一端部24a向外壳1A的上表面的上方凸出时,另一端部24b如图9的虚线所示那样位于遮住发自多个光源30的光的位置上,与此相对,当一端部24a如该图实线所示那样被原稿D推向下方时,另一端部24b就会往不遮住发自多个光源30的光的位置移动。
在这样构成的图象读写兼用头Ab中,当原稿D没被装在外壳1A的上表面上时,发自多个光源30的光被可动构件24的另一端部24b遮住。因此,发自多个光源30的光不会到达透明盖19,从而不会被多个光接收元件3所接收。与此相对,当原稿D被装在外壳1A的上表面及透明盖19的表面上时,可动构件24的一端部24a被原稿D推向下方,另一端部24b移动到不遮住发自多个光源30的光的位置。因此,发自多个光源30的光在到达透明盖19的表面上的原稿表面后被反射,该反射光被多个光接收元件3所接收。因此,根据多个光接收元件3是否处于接收光的状态可以正确判断原稿D是否被设好在透明盖19之上。这样的原稿用的检测机构是有效地利用图象读写兼用头所具备的多个光接收元件3和光源30而构成的,因此,可以降低其制造成本。
在上述构成的图象读写兼用头Ab中判断有无原稿的情况下,不需要利用多个光接收元件3和光源30的全部。只利用其中一部分的光接收元件及一部分的光源就可以判断有无原稿。这样,可动构件24的另一端部24b只要被构成为可以遮住发自多个光源30的之中的规定部分的光即可,因此,具有可以减小可动构件24的尺寸的优点。这对与后述的图象读写兼用头Ac、Ad也一样。
在图10所示的图象读写兼用头Ac中,在形成于外壳1B的上部的空隙部23b内设有可动构件26。此可动构件26其截面大致位L字状,其中部被支撑为可借助于轴25b旋转。可动构件26的一端部26a可以出没于成为原稿D的输送通路的外壳1B的上表面内外,可动构件26平时借助于弹性构件(图示略)趋向一定方向,使其一端部26a向上述上表面的上方凸出。当在外壳1B的上表面上存在原稿D时,一端部26a如该图实线所示那样被原稿压迫,可动构件26的整体会以轴25b为中心旋转。可动构件26的另一端部26b的一部分被配设在第2光路14b内,当一端部26a向外壳1B的上表面部的上方凸出时,该端部与各透镜51相向,阻止光往各透镜51入射。与此相对,当一端部26a被原稿推动时,另一端部26b移动到不与各透镜51相向的位置上,光可以从图象读取对象区S入射到各透镜51。
在这样构成的图象读写兼用头Ac中,当原稿D不存在于外壳1A的上表面上、可动构件26的一端部26a没被原稿D压迫时,各透镜51被另一端部26b所覆盖。因此,多个光接收元件3不会处于接收光的状态。与此相对,当原稿D存在于外壳1A的上表面及透明盖19的表面上、可动构件26的一端部26a被原稿D压迫时,另一端部26b移动到不覆盖各透镜51的位置上。因此,发自多个光源30并被原稿D的表面反射的光通过各透镜51被多个光接收元件3所接收。因此,与上述的图象读写兼用头Ab一样,在此图象读写兼用头Ac中,根据多个光接收元件3是否处于接收光的状态判断在规定位置上是否有原稿D,由此可以把多个光接收元件3和光源30有效地用于原稿检测的用途。
在图11所示的图象读写兼用头Ad中,在外壳1C上形成有从其外侧面1a到第2光路14b的狭缝状空隙部23c,同时,在此空隙部23c内设有可动构件27。此可动构件27在空隙部23c内可在该图的箭号Nd方向上滑动,其一端部27a可以出没于成为记录纸K的输送通路的外壳1C的外侧面1a的内外。可动构件27带有平时发挥用于使其一端部27a向外侧面1a的外部凸出的弹性力的弹簧部27c。当有记录纸K与外侧面1a接触时,可动构件27抵抗弹簧部27c的弹性力移动,使其一端部27a没入外壳1C内。可动构件27的另一端部27b在一端部27a凸出到外侧面1a的外部时没入空隙部23c内,使之在各透镜51的下方不遮断第2光路14b,另一方面,当一端部27a没入外壳1C内之时从空隙部23c向第2光路14b内凸出。
在这样构成的图象读写兼用头Ad中,根据沿外壳1C的外侧面1a是否存在记录纸K可以切换第2光路14b被可动构件27的另一端部27b遮断的状态和没被遮断的状态。因此,根据多个光接收元件3是否在接收发自光源30并被原稿D或压纸滚子P1所反射的光可以判断在规定位置上是否有记录纸K。但是,在上述的构成中,当第2光路14b被另一端部27b遮断时,无法进行原稿图象的读取动作。因此,此图象读写兼用头Ad最好不要同时用于原稿图象的读取和往记录纸的打印。还有,当记录纸K压迫可动构件27的一端部27a时也无法进行图象的读取动作,因此,在此图象读写兼用头Ad中,希望把单张状的记录纸用作记录纸,使得可动构件27的一端部27a在平时不被压迫。
与本发明相关的原稿和记录纸的检测机构的具体构成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中,通过使用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构成的传感器和开关也可以检测原稿和记录纸。通过把反射型的光电遮断器和其他的光学传感器用作检测机构也可以以非接触的方式检测原稿和记录纸。检测机构的具体位置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
上述实施例都是以图象读写兼用头为具体例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本发明可以适用于如图12所示那样带有外壳1D、透明盖19、透镜阵列5、多个光接收元件3及多个光源30而不带有打印用元件的图象读取头。在此图象读取头中,在外壳1D上设有原稿用的检测机构2D。根据这样的构成,与和图象读取头分开另设原稿用的检测机构的情形相比,检测机构的装配变得更容易。
还有,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只有往记录纸上打印的功能的打印头。具体来说,图13所示的打印头在基板4A上装载有多个发热元件8和用于对这些多个发热元件8进行驱动控制的多个驱动IC芯片80。在基板4A上设有凹部48,在此凹部48内设有记录纸检测用的传感器2E。这样构成的打印头也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图14表示被装载在图象读写兼用头的基板4上的部件。在图示的构成中,多个光接收元件3被一体化地做在多个驱动IC芯片80A中。根据这样的构成,与分开使用多个带有光接收元件3的传感器IC芯片3A和驱动IC芯片80的情形相比,可以减少装载在基板4上的部件数,可以进一步提高图象读写兼用头的生产率。
本发明的具体内容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可以自由地进行种种设计改变。例如,也可以使用冷阴极管作为图象读写兼用头的光源取代LED光源。
Claims (20)
1.一种图象读写兼用头,具有装载多个光接收元件、多个打印用元件及含有用于驱动控制这些多个打印用元件的驱动电路的多个驱动IC芯片的基板,避开上述多个打印用元件并被装在上述外壳上使之围住上述多个光接收元件的外壳,装在上述外壳上并用于接触输送原稿的透明盖,配设在上述外壳内并用于照亮上述原稿的光源,和配设在上述外壳内并用于使被上述光源照亮的原稿的图象在上述光接收元件上成像的多个透镜,其特征在于具备有可把相向配设的压纸滚子支撑在上述透明盖及上述多个打印用元件的至少一方上的支撑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象读写兼用头,其特征在于上述外壳和上述支撑机构被一体化地树脂成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象读写兼用头,其特征在于上述各打印用元件是发热元件,同时,散热板被装配成与上述基板接触,而且,此散热板的一部分被构成为上述支撑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象读写兼用头,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光接收元件、上述多个打印用元件及上述多个驱动IC芯片被装在上述基板的同一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象读写兼用头,其特征在于上述光接收元件被一体化地做在上述各驱动IC芯片中。
6.一种图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图象读写兼用头和原稿用及记录纸用的一对压纸滚子,而且,上述图象读写兼用头具有装载多个光接收元件,多个打印用元件及含有用于驱动控制这些多个打印用元件的驱动电路的多个驱动IC芯片的基板,避开上述多个打印用元件并被装在上述外壳上使之围住上述多个光接收元件的外壳,装在上述外壳上并用于接触输送原稿的透明盖,配设在上述外壳内并用于照亮上述原稿的光源,和配设在上述外壳内并用于使被上述光源照亮的原稿的图象在上述光接收元件上成像的多个透镜;上述图象读写兼用头具备有可支撑上述一对压纸滚子的至少一方上的支撑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各压纸滚子被保持在和图象读写兼用头分开的构件上,同时,上述支撑机构以使上述图象读写兼用头可以围绕上述记录纸用的压纸滚子的轴部旋转的方式与上述轴部嵌合,而且,上述图象读写兼用头借助于弹性构件趋向一定的旋转方向使上述透明盖被压到上述原稿用的压纸滚子上。
8.一种图象读写兼用头,具有装载多个光接收元件、多个打印用元件及含有用于驱动控制这些多个打印用元件的驱动电路的多个驱动IC芯片的基板,避开上述多个打印用元件并被装在上述外壳上使之围住上述多个光接收元件的外壳,装在上述外壳上并用于接触输送原稿的透明盖,配设在上述外壳内并用于照亮上述原稿的光源,和配设在上述外壳内并用于使被上述光源照亮的原稿的图象在上述光接收元件上成像的多个透镜,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光接收元件、上述多个打印用元件及上述多个驱动IC芯片被装在上述基板的同一面上,具备有独立于上述外壳而形成的整体包围上述多个光接收元件和上述多个驱动IC芯片的周围的防止光反射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象读写兼用头,其特征在于上述防止光反射构件为黑色。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象读写兼用头,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防止光反射构件上设有用于把此防止光反射构件定位并装配在上述外壳上的装配机构。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象读写兼用头,其特征在于上述防止光反射构件具备有在上述基板的厚度方向相对于上述多个光接收元件及上述多个驱动IC芯片隔开间隔并与其对面且带有用于使透过了上述多个透镜的光到达上述多个光接收元件的狭缝的上壁部和从上述上壁部向上述基板凸出并接触到上述基板的可弹性形变的多个侧壁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象读写兼用头,其特征在于上述基板之中至少与上述多个侧壁部接触的部分为黑色。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象读写兼用头,其特征在于上述光源被装载在上述基板的装载上述多个光接收元件的面上,使之位于上述多个光接收元件的一侧,而且,上述防止光反射构件具有分割上述光源和上述多个光接收元件的的侧壁部。
14.一种图象读写兼用头,具有装载多个光接收元件、多个打印用元件及含有用于驱动控制这些多个打印用元件的驱动电路的多个驱动IC芯片的基板,避开上述多个打印用元件并被装在上述外壳上使之围住上述多个光接收元件的外壳,装在上述外壳上并用于接触输送原稿的透明盖,配设在上述外壳内并用于照亮上述原稿的光源,和配设在上述外壳内并用于使被上述光源照亮的原稿的图象在上述光接收元件上成像的多个透镜,其特征在于具备有至少可以检测到被供给上述透明盖上的原稿及被供给与上述多个打印用元件相向的位置上的记录纸中的一方的检测机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象读写兼用头,其特征在于上述检测机构被构成为具备带有用于在上述原稿的输送路线上与上述原稿接触的一端部和与上述光源相向的另一端部的可动构件,而且,此可动构件被设成为在上述一端部没与上述原稿接触时上述另一端部挡住从上述光源向上述透明盖行进的光,另一方面,在上述一端部与上述原稿接触时上述另一端部退避到不挡住上述光的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象读写兼用头,其特征在于上述检测机构被构成为具备带有用于在上述原稿的输送路线上与上述原稿接触的一端部和用于配设在从上述透明盖到上述多个光接收元件的光路上的另一端部的可动构件,而且,此可动构件被设成为在上述一端部没与上述原稿接触时上述另一端部挡住从上述透明盖向上述多个光接收元件行进的光,另一方面,在上述一端部与上述原稿接触时上述另一端部退避到不挡住上述光的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象读写兼用头,其特征在于上述检测机构被构成为具备带有用于在上述记录纸的输送路线上与上述记录纸接触的一端部和用于配设在从上述透明盖到上述多个光接收元件的光路上的另一端部的可动构件,而且,此可动构件被设成为根据上述一端部是否接触到记录纸而决定上述另一端部移动到挡住或不挡住从上述透明盖向上述多个光接收元件行进的光的位置。
18.一种图象读写兼用头,具有装载多个光接收元件、多个打印用元件及含有用于驱动控制这些多个打印用元件的驱动电路的多个驱动IC芯片的基板,避开上述多个打印用元件并被装在上述外壳上使之围住上述多个光接收元件的外壳,装在上述外壳上并用于接触输送原稿的透明盖,配设在上述外壳内并用于照亮上述原稿的光源、,和配设在上述外壳内并用于使被上述光源照亮的原稿的图象在上述光接收元件上成像的多个透镜,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光接收元件、上述多个打印用元件及上述多个驱动IC芯片被装在上述基板的同一面上,并且具备有可把相向配设的压纸滚子支撑在上述透明盖及上述多个打印用元件的至少一方上的支撑机构、独立于上述外壳而形成并整体包围上述多个光接收元件和上述多个驱动IC芯片的周围的防止光反射构件和至少可以检测到被供给上述透明盖上的原稿及被供给与上述多个打印用元件相向的位置上的记录纸中的一方的检测机构。
19.一种图象读取头,具有装载多个光接收元件的基板、被装在上述外壳上使之围住上述多个光接收元件的外壳、装在上述外壳上并用于接触输送原稿的透明盖、配设在上述外壳内并用于照亮上述原稿的光源、和配设在上述外壳内并用于使被上述光源照亮的原稿的图象在上述光接收元件上成像的多个透镜,其特征在于具备有可以检测到被供给上述透明盖上的原稿的检测机构。
20.一种打印头,具有装载了多个打印用元件的基板,其特征在于具备有被供给与上述多个打印用元件相向的位置上的记录纸的检测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31753398A JP3857441B2 (ja) | 1998-11-09 | 1998-11-09 | 画像読み書き一体ヘッド、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処理装置 |
JP317533/1998 | 1998-11-09 | ||
JP33918098A JP3734970B2 (ja) | 1998-11-30 | 1998-11-30 | 画像読み書き一体ヘッド、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処理装置 |
JP339180/1998 | 1998-11-30 | ||
JP34520698A JP3802252B2 (ja) | 1998-12-04 | 1998-12-04 | 画像読み取りヘッド、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
JP345206/1998 | 1998-12-0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25589A true CN1325589A (zh) | 2001-12-05 |
CN1160936C CN1160936C (zh) | 2004-08-04 |
Family
ID=273396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99813082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60936C (zh) | 1998-11-09 | 1999-11-08 | 图象读写兼用头及备有此读写头的图象处理装置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947184B1 (zh) |
EP (1) | EP1133146B1 (zh) |
KR (1) | KR100367311B1 (zh) |
CN (1) | CN1160936C (zh) |
DE (1) | DE69936314T2 (zh) |
TW (1) | TW444493B (zh) |
WO (1) | WO2000028727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79314A (zh) * | 2011-12-22 | 2013-06-26 | 佳能元件股份有限公司 | 图像传感器单元、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092267A (ja) * | 1998-07-13 | 2000-03-31 | Rohm Co Ltd | 壁掛け用画像処理装置 |
JP2003043572A (ja) * | 2001-07-31 | 2003-02-13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プリンタ内蔵デジタルカメラ |
JP2004193773A (ja) * | 2002-12-09 | 2004-07-08 | Rohm Co Ltd |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およ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ユニット |
JP2007171615A (ja) * | 2005-12-22 | 2007-07-05 | Kyocera Mita Corp | 画像読取装置 |
TWI307239B (en) * | 2006-03-31 | 2009-03-01 | Primax Electronics Ltd | Optical scanner |
US20120099166A1 (en) * | 2010-10-21 | 2012-04-26 |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image reading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EP3566876B1 (en) * | 2018-05-08 | 2020-08-26 | APS Trading OOD | Compact thermal printing mechanis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3269826D1 (en) * | 1981-08-17 | 1986-04-17 | Xerox Corp | Imaging device |
US5227810A (en) * | 1989-05-16 | 1993-07-13 | Casio Computer Co., Ltd. | Image reader/recorder device for reading out and recording images on a recording material |
JPH04223666A (ja) | 1990-12-25 | 1992-08-13 | Canon Inc | 読取装置 |
JP3021120B2 (ja) | 1991-09-27 | 2000-03-15 | ローム株式会社 | イメージセンサ |
JPH05219304A (ja) | 1992-02-03 | 1993-08-27 | Hitachi Ltd |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
JPH0646227A (ja) | 1992-07-22 | 1994-02-18 | Ricoh Co Ltd | 画像記録装置 |
JPH0691960A (ja) | 1992-09-16 | 1994-04-05 | Toshiba Corp | 記録装置 |
JP2968662B2 (ja) | 1993-05-07 | 1999-10-25 | ローム株式会社 | 読取・プリント兼用ヘッド |
JPH1051587A (ja) | 1996-07-30 | 1998-02-20 | Rohm Co Ltd | 画像読み書きヘッド |
TW417380B (en) * | 1998-05-29 | 2001-01-01 | Rohm Co Ltd | Unified pick-up head for image reading and writing and the image processor comprising the same |
KR100388678B1 (ko) * | 1998-07-13 | 2003-06-25 | 로무 가부시키가이샤 | 화상판독/기록 일체헤드, 및 이를 구비한 화상처리장치 |
-
1999
- 1999-11-08 WO PCT/JP1999/006218 patent/WO2000028727A1/ja active IP Right Grant
- 1999-11-08 CN CNB998130826A patent/CN1160936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9-11-08 US US09/831,165 patent/US6947184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9-11-08 EP EP99954440A patent/EP1133146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9-11-08 DE DE69936314T patent/DE69936314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9-11-08 KR KR10-2001-7005322A patent/KR100367311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9-11-09 TW TW088119546A patent/TW444493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79314A (zh) * | 2011-12-22 | 2013-06-26 | 佳能元件股份有限公司 | 图像传感器单元、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CN103179314B (zh) * | 2011-12-22 | 2016-05-18 | 佳能元件股份有限公司 | 图像传感器单元、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1133146B1 (en) | 2007-06-13 |
TW444493B (en) | 2001-07-01 |
DE69936314D1 (de) | 2007-07-26 |
CN1160936C (zh) | 2004-08-04 |
DE69936314T2 (de) | 2008-02-21 |
KR100367311B1 (ko) | 2003-01-10 |
EP1133146A4 (en) | 2002-05-15 |
WO2000028727A1 (fr) | 2000-05-18 |
US6947184B1 (en) | 2005-09-20 |
KR20010082266A (ko) | 2001-08-29 |
EP1133146A1 (en) | 2001-09-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92286C (zh) | 图象传感器和图象读取装置 | |
TW384623B (en) |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 |
US20090294630A1 (en) | Image sensor, image reading device and production method of image sensor | |
JP5815782B2 (ja) | イメージセンサユニット、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CN110989307B (zh) | 使用透镜阵列的光学装置、图像形成装置 | |
EP2538653B1 (en) | Image sensor unit, image read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CN1160936C (zh) | 图象读写兼用头及备有此读写头的图象处理装置 | |
CN1155217C (zh) | 图象读写兼用头以及备有此读写头的图象处理装置 | |
JPH06197194A (ja) | 画像読取用光電変換装置及び該装置を有する画像処理装置 | |
CN103685832B (zh) | 图像读取装置和具有该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
JP7470220B2 (ja) |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CN1642212A (zh) | 图像读取装置 | |
US8649074B2 (en) | Image capture apparatus and maltifunction apparatus | |
US8934149B2 (en) | Image reader | |
JP6917174B2 (ja) | 照明装置、センサユニット、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CN1578419A (zh) | 摄像元件及制造、安装方法、摄像装置及图像读取单元 | |
JP2010191184A (ja) | 原稿照明装置、走査光学ユニット、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6384104B2 (ja) | 一体型走査光学ユニット、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送受信装置 | |
JP2011087122A (ja) | 原稿照明装置、走査光学ユニット、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6212916B2 (ja) | 原稿照明装置、走査光学ユニット、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6232441A (ja) | 原稿読取装置 | |
JP2021125856A (ja)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5033739A (ja) | ドキュメントフィーダ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読取装置 | |
JP2001077972A (ja) | 画像読み書き一体ヘッド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処理装置 | |
US20040042052A1 (en) | Document scanner with light focusing devi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804 Termination date: 20101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