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15707C - 取纸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取纸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315707C CN1315707C CNB2004100316655A CN200410031665A CN1315707C CN 1315707 C CN1315707 C CN 1315707C CN B2004100316655 A CNB2004100316655 A CN B2004100316655A CN 200410031665 A CN200410031665 A CN 200410031665A CN 1315707 C CN1315707 C CN 1315707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per
- pickup roller
- feeding box
- positioning cam
- ga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取纸方法,适用于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或或其它打印设备等取纸机构上。本发明的取纸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旋转一取纸滚轮以及一定位凸轮,以使取纸滚轮相对于进纸匣之间的间隙大于一定纸间隙;(2)令进纸匣通过定位凸轮的旋转而移动至第一次取纸位置,其中文件夹持于进纸匣与取纸滚轮之间;以及(3)迫使文件顺着取纸滚轮的旋转方向移动,直到取纸滚轮回复到定纸间隙所在的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取纸方法,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防止文件回弹的取纸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激光打印机、喷墨打印机,在众多的消费性电子产品中脱颖而出,其原因不外乎价格逐渐降低,且具有高品质打印效果,使得个人照片、彩色/黑白文件的影像更接近真实、鲜明的色彩,而且通过高传输速度的接口(如USB传输接口),可使打印机在进行大尺寸以及高分辨率的打印时,其传输速度更快,如此使用者不必等待数据传输所消耗的时间,进而加强了打印机的效率。
无论是激光打印机、喷墨打印机、传真机、兼具有传真、扫描等功能的事务机或其它打印设备,取纸机构的设计是不可或缺的。复杂的取纸机构例如以双马达驱动方式或多齿轮组驱动方式,来带动取纸滚轮及其它进纸或分纸滚轮。尚且不论取纸机构以何种方式来带动,基本上,取纸机构内部主要以一至少一取纸滚轮和至少一定位凸轮与打印设备的一进纸匣之间的相互运动,以传动纸张或可记录媒体沿着一馈纸路径移动。其中,纸张或可记录媒体等打印文件位于馈纸路径中时,取纸滚轮可通过滚动摩擦的方式来迫使上述的打印文件顺着取纸滚轮的旋转方向移动,以完成一次取纸的动作。
图1为公知一种取纸机构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取纸机构100主要包括至少一取纸滚轮110和至少一定位凸轮120。取纸滚轮110与定位凸轮120例如套设于一转轴112上,而转轴112可通过马达(未为)或齿轮组(未为)的带动而旋转。其中,取纸滚轮110例如为D型取纸滚轮,其圆弧表面上覆有一高摩擦系数的橡胶114,以利于带动通过馈纸路径(如虚线所示)的文件10或其它打印文件,其中该文件原置放于进纸匣130。
值得注意的是,公知设置取纸滚轮110的目的,仅是单纯地作为夹持文件10之用,以使文件10通过取纸滚轮110与进纸匣130之间的间隙时,文件10能通过取纸滚轮110的滚动摩擦而沿着馈纸路径移动。因此,公知在设置取纸滚轮110的位置时,并未考量到其它目的,而是单纯地考量文件10是否能通过取纸滚轮110与进纸匣130之间的间隙,若间隙太小则调整大一些,若间隙太大则调整小一些,如此而已。但由于文件10的厚度差异不大(除非是厚纸),且取纸滚轮110的轴心位置不变,因此取纸滚轮110在未进行取纸动作之前,其原始位置与进纸匣130之间保留较大的固定间隙P(例如大于5mm),如图1所示,但也使得文件10处在未受控制的状态,除非再外加一压纸机构(例如一定纸环,未为),来固定压持文件10放置于进纸匣130的位置,但压纸机构的组装与成本均会增加,显然不合成本效益。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取纸方法,在不需外加压纸机构的情况下,即可保持纸张、相片或可记录媒体等文件处于受控制的状态下。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取纸方法,其中取纸滚轮完成取纸动作回到原始位置时,还可保持纸张、相片或可记录媒体等文件于取纸滚轮与进纸匣之间的间隙中。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近一步的了解。
为达成上述之一或部份或全部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取纸方法,适用于一打印设备的取纸机构上,其中该打印设备具有一进纸匣。取纸机构包括至少一取纸滚轮和至少一定位凸轮,其中取纸滚轮与定位凸轮通过一转轴带动而旋转,定义取纸滚轮相对于进纸匣之间具有一定纸间隙。本发明的取纸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旋转取纸滚轮以及定位凸轮,以使取纸滚轮相对于进纸匣之间的间隙大于定纸间隙;(2)令进纸匣通过定位凸轮之旋转而移动至取纸位置,其中文件系夹持于进纸匣与取纸滚轮之间;以及(3)迫使文件顺着取纸滚轮的旋转方向移动,直到取纸滚轮回复到定纸间隙所在的位置。
依照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所述,上述步骤(1)中,取纸滚轮与定位凸轮例如先由定纸位置旋转一第一角度,或由定纸间隙所在的位置旋转一第一角度,以使文件与取纸滚轮呈脱离状态,其中第一角度小于45度。接着,在步骤(2)中,当取纸滚轮与定位凸轮旋转至第一角度的同时,进纸匣移动至取纸位置,或是当取纸滚轮与定位凸轮旋转至第一角度之后,进纸匣才移动至取纸位置。
同样地,依照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所述,上述步骤(3)中,取纸滚轮例如通过滚动摩擦或其它带动方式来迫使文件顺着取纸滚轮的旋转方向移动,以完成取纸动作为止。
本发明采用兼具取纸与定纸功能的取纸机构来达成取纸动作。因此,在不需外加任何压纸机构下,单一个取纸滚轮就可分别达到定纸与取纸的功效,以适当地将所取的文件维持在受控制的状态下。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公知一种取纸机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取纸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图6分别为运用本发明的取纸方法时,取纸滚轮与文件之间的动作示意图。
10、20、22:文件
100:取纸机构
110:取纸滚轮
112:转轴
114:橡胶
120:定位凸轮
130:进纸匣
200:取纸机构
210:取纸滚轮
212:转轴
214:橡胶
216:转角区域
220:定位凸轮
230:进纸匣
232:活动片
P、P1、P2: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2,其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取纸方法的流程示意图,适用于一取纸机构上。图3~图6分别为运用本发明的取纸方法时,取纸滚轮与文件之间的动作示意图。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取纸方法主要包括下列步骤:步骤一S110,旋转取纸滚轮以及定位凸轮,以使取纸滚轮相对于进纸匣之间的间隙大于定纸间隙;步骤二S120,进纸匣移动至一取纸位置,其中文件夹持于进纸匣与取纸滚轮之间;以及步骤三S130,迫使文件顺着取纸滚轮的旋转方向移动,直到取纸滚轮回复到定纸间隙所在的位置。
在步骤一S110中,取纸滚轮210与定位凸轮220例如套设于一转轴212上,而转轴212可通过一马达(未为)或齿轮组(未为)的带动而旋转,如图3所示。值得注意的是,当取纸机构200未进行任何取纸动作(初始状态)时,取纸滚轮210与定位凸轮220分别处在一定纸位置上,其中取纸滚轮210与进纸匣230之间的间隙定义为定纸间隙P1。在本实施例中,例如以一D型取纸滚轮210的转角区域216来形成一较小的间隙P1于取纸滚轮210与进纸匣230之间,特别是此间隙P1较佳范围例如介于1.1mm~0.7mm之间。若大于1.1mm时,文件20容易处于未受控制的状态下,若小于0.7mm则容易影响文件20进纸时的流畅性。
接着,在步骤一S110中,当取纸滚轮210由一初始位置(即文件定纸位置)开始转动时,如图4所示旋转一第一角度θ,此时,取纸滚轮210的转角区域216与进纸匣230之间的间隙P2因取纸滚轮210旋转一角度而变宽。明显发现,图4中取纸滚轮210与进纸匣230之间的间隙P2大于图3中取纸滚轮210与进纸匣230之间的定位间隙P1,故此时的文件20通过取纸滚轮210的带动下移动一距离。
接着,在步骤二S120中,定位凸轮220的目的乃是先顶住进纸匣230的活动片232,以使放置于活动片232上的文件20先处在末取纸的位置上,如图3所示。接着,在图4中,当定位凸轮220与取纸滚轮210同时旋转一第一角度θ时,进纸匣230的活动片232通过定位凸轮220的圆周运动而移动至第一次取纸位置上,以使文件20能靠近于取纸滚轮210的圆弧表面,以利于取纸动作。在本实施例中,取纸滚轮210与定位凸轮220例如先旋转25度~30度,之后进纸匣230的活动片232才移动至图4的第一次取纸位置。另外,取纸滚轮210与定位凸轮220例如旋转25度~30度时,进纸匣230的活动片232也同时移动到图4的第一次取纸位置。当然,本实施例的第一角度θ不限定在25度~30度,最大可到达45度左右。
接着,在步骤三S130中,取纸滚轮210的圆弧表面上例如覆有一高摩擦系数的橡胶214或其它材料,而取纸滚轮210可通过滚动摩擦的方式来带动文件20顺着取纸滚轮210的转动方向移动,以进行第一次取纸的动作,如图5所示,其中在取纸过程中,取纸滚轮210的圆弧表面相对于进纸匣230之间的间隙大体上保持一致,且文件20夹持于取纸滚轮210与进纸匣230之间。接着,在图6中,当取纸滚轮210与定位凸轮220完成第一次取纸动作之后,则回复到定纸位置,即图1所示的定纸间隙P1的位置,故在本实施例中,取纸滚轮210除了可完成取纸动作之外,更可定位文件20于较小间隙P1中,以防止文件20回弹。。因此,重复本发明上述三个步骤的取纸方法,则可连续完成第二次、第三次等文件22取纸动作,且每一次完成取纸动作之后,取纸滚轮210与定位凸轮220回复到图1所示的定纸位置。
由上述的说明可知,本发明的取纸机构不仅能达成一连串的取纸动作,且文件在取纸动作完成之后,可保持于取纸滚轮210与进纸匣230之间的较小间隙P1中。因此,在不需外加任何压纸机构下,单一个取纸滚轮210就可分别达到定纸与取纸的功效,以适当地将所取的文件20或纸张维持在受控制的状态下。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取纸方法,适用于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多功能事务机或其它打印设备等的取纸机构上,其中取纸滚轮不仅兼具有定位与取纸的功效,且构造简单且实用。因此,本发明的取纸方法的优点可归纳为下列三点:
(一)取纸滚轮于取纸动作完成后,其功能可视为一定纸滚轮,以保持文件处于受控制的状态下。
(二)取纸滚轮于取纸动作完成之后,仍可防止文件回弹的功效,因此不会影响文件传输的流畅性。
(三)取纸滚轮兼具有定位与取纸的功效,故不需外加压纸机构来定位文件,进而降低取纸机构的组装与成本。
须说明的是,本发明所称的纸不限定于特定纸张或特定的可供打印的可记录媒体(recordingmedium),任何可供打印设备将文字、图形或图案打印其上的媒体或媒介,皆属于本发明所称的纸,因此本发明所称的进纸匣亦可称为可记录媒体存放盒,取纸滚稐可称为可记录媒体拾取滚轮,取纸机构可称为可记录媒体拾取机构,以此类推;另外,前述所称的文件是包含任何可供打印的可记录媒体或媒介,不论其上是否有文字、图形或图案;此外,本发明所称的打印设备包含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多功能事务机或其它具有含有取纸功能的机器。
Claims (9)
1.一种取纸方法,适用于一打印设备,该打印设备至少具有一取纸机构以及一进纸匣,其中至少一可记录媒体放置于该进纸匣上,该取纸机构包括至少一取纸滚轮以及至少一定位凸轮,其中该取纸滚轮与该定位凸轮通过一转轴带动而旋转,定义该取纸滚轮相对于该进纸匣之间具有一定纸间隙,其特征是,该取纸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旋转该取纸滚轮以及该定位凸轮,以使该取纸滚轮相对于该进纸匣之间的间隙大于该定纸间隙;
令该进纸匣通过该定位凸轮的旋转而移动至一取纸位置,其中该可记录媒体夹持于该进纸匣与该取纸滚轮之间;以及
迫使该可记录媒体顺着该取纸滚轮的旋转方向移动,直到该取纸滚轮回复到该定纸间隙所在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纸方法,其特征是,该取纸滚轮与该定位凸轮先由该定纸间隙所在的位置旋转一第一角度,其中该第一角度小于等于45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纸方法,其特征是,该取纸滚轮与该定位凸轮旋转至该第一角度的同时,该进纸匣移动至该取纸位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纸方法,其特征是,该取纸滚轮与该定位凸轮旋转至该第一角度之后,该进纸匣移动至该取纸位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纸方法,其特征是,该取纸滚轮与该定位凸轮旋转大于该第一角度之后,该取纸滚轮相对于该进纸匣之间的间隙保持一致,直到完成取纸动作为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纸方法,其特征是,该取纸滚轮通过滚动摩擦来迫使该可记录媒体顺着该取纸滚轮的旋转方向移动。
7.一种取纸方法,适用于一打印设备,该打印设备至少具有一取纸机构以及一进纸匣,其中至少一可记录媒体放置于该进纸匣上,该取纸机构包括至少一取纸滚轮以及至少一定位凸轮,其中该取纸滚轮与该定位凸轮通过一转轴带动而旋转,定义该取纸滚轮于第一位置时,相对于该进纸匣之间具有一第一间隙,其特征是,该取纸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旋转该取纸滚轮以及该定位凸轮由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使该可记录媒体与该取纸滚轮实质相接触;
旋转取纸滚轮,使该可记录媒体顺着该取纸滚轮的旋转方向移动,直到该取纸滚轮回复到第一位置,此时可记录媒体受到第一间隙的拘束而在该进纸匣上定位。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取纸方法,其特征是,该第一间隙的范围为0.7至1.1mm。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取纸方法,其特征是,该取纸滚轮通过滚动摩擦来迫使该可记录媒体顺着该取纸滚轮的旋转方向移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4100316655A CN1315707C (zh) | 2004-04-02 | 2004-04-02 | 取纸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4100316655A CN1315707C (zh) | 2004-04-02 | 2004-04-02 | 取纸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76447A CN1676447A (zh) | 2005-10-05 |
CN1315707C true CN1315707C (zh) | 2007-05-16 |
Family
ID=35049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10031665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5707C (zh) | 2004-04-02 | 2004-04-02 | 取纸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315707C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847661B2 (en) | 2017-11-30 | 2023-12-19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Image based counterfeit detection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067340A (ja) * | 1983-09-21 | 1985-04-17 | Konishiroku Photo Ind Co Ltd | 搬送装置 |
US5123583A (en) * | 1989-08-21 | 1992-06-23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Paper feeder for printers |
US5172899A (en) * | 1989-04-28 | 1992-12-22 | Seikosha Co., Ltd. | Paper feeder |
US5222724A (en) * | 1990-08-08 | 1993-06-29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Paper feeder |
CN2334588Y (zh) * | 1998-01-24 | 1999-08-25 | 力捷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进纸装置 |
CN1453992A (zh) * | 2002-04-24 | 2003-11-05 | 力捷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自动进纸装置 |
-
2004
- 2004-04-02 CN CNB2004100316655A patent/CN1315707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067340A (ja) * | 1983-09-21 | 1985-04-17 | Konishiroku Photo Ind Co Ltd | 搬送装置 |
US5172899A (en) * | 1989-04-28 | 1992-12-22 | Seikosha Co., Ltd. | Paper feeder |
US5123583A (en) * | 1989-08-21 | 1992-06-23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Paper feeder for printers |
US5222724A (en) * | 1990-08-08 | 1993-06-29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Paper feeder |
CN2334588Y (zh) * | 1998-01-24 | 1999-08-25 | 力捷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进纸装置 |
CN1453992A (zh) * | 2002-04-24 | 2003-11-05 | 力捷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自动进纸装置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847661B2 (en) | 2017-11-30 | 2023-12-19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Image based counterfeit detection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76447A (zh) | 2005-10-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582039B2 (en) | Combination color inkjet and laser image-printing device with dual paper-picking mechanism and method of implementing same | |
JP2009527143A (ja) | 傾斜可能な文書画像化装置 | |
US10449785B2 (en) | Tray, printing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 |
US9898237B1 (en) | System and method of printing using mixed paper sizes | |
CN102556704A (zh) | 自动原稿搬送装置及其图像形成装置 | |
US7823878B2 (en) | Paper convey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lipping paper | |
US8177317B2 (en) |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 |
CN1315707C (zh) | 取纸方法 | |
CN1301889C (zh) | 进纸方法 | |
US6597889B2 (en) | Dual paper picking mechanism and method for increasing speed and reliability of paper path delivery | |
US7486421B2 (en) | Media transfer mechanism | |
JP2004140474A (ja) | 画像読取装置 | |
TWI243755B (en) | Method of picking up a paper | |
US7905480B2 (en) | Job separator an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 |
CN2693721Y (zh) | 纸张传送机构 | |
US20190144221A1 (en) | Bail arm | |
JP5307945B1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4453563B2 (ja) | 画像記録装置 | |
JP2025017211A (ja) | 記録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WO2023219604A1 (en) | Printing system with dynamic alignment operations | |
JP2007168908A (ja) | シート給送装置 | |
TW200531911A (en) | Method of feeding a paper | |
JP2006016176A (ja) | 給紙装置 | |
JP2004136997A (ja) | 画像読取装置 | |
JP2007161380A (ja) | 自動給紙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