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07490C - 显影剂提供装置的翻新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影剂提供装置的翻新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307490C CN1307490C CNB031349498A CN03134949A CN1307490C CN 1307490 C CN1307490 C CN 1307490C CN B031349498 A CNB031349498 A CN B031349498A CN 03134949 A CN03134949 A CN 03134949A CN 1307490 C CN1307490 C CN 1307490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ner
- developer
- supply container
- toner supply
- imaging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8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18 renov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513 implant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6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0023 transfer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4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9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809 Tefl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6362 Tefl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67 bo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16 dilat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746 feathe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29 fi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9719 polyimide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858 resilien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90 scra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4000025254 Cannabis sativ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196324 Embryophy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033 PVDF bin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96 Poly ether ether keto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21 Polyphenylene 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10076504 Protein Sorting Signal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NINIDFKCEFEMDL-UHFFFAOYSA-N Sulfur Chemical compound [S] NINIDFKCEFEMD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864 Sulphu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53 ac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654 addit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96 add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7 de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44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148 ester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45 fill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45 la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459 lith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15 magnet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XZWYZXLIPXDOLR-UHFFFAOYSA-N metformin Chemical compound CN(C)C(=N)NC(N)=N XZWYZXLIPXDOL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59 micro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719 pollutant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668 polycarbonate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31 polycarbonate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570 polyeth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530 polyetherether keto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981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7 uniform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94—Reconditioning of the developer unit, i.e. reusing or recycling parts of the unit, e.g. resealing of the unit before refilling with toner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987—Remanufacturing, i.e. reusing or recycling parts of th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8—Details of powder developing device not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directly
- G03G2215/0802—Arrangements for agitat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material
- G03G2215/0816—Agitator type
- G03G2215/0827—Aug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leaning In Electr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显影剂供应单元的再生方法,该单元用于向显影部件提供显影剂,对电子照相感光元件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该单元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主体中,并包括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部分、向显影部件提供显影剂的显影剂供应口、及从显影剂容纳部分向显影剂供应口输送显影剂的输送部件,输送部件沿预定旋转方向旋转,以在将显影剂从显影剂容纳部分向显影剂供应口输送时将显影剂沿输送部件的轴向输送,该方法包括:注入步骤,通过显影剂供应口注入显影剂;驱动步骤,沿从显影剂供应口向显影剂容纳部分输送显影剂的方向驱动输送部件,由此从显影剂供应口输送显影剂,以用显影剂填充显影剂容纳部分,在该步骤中,输送部件沿与预定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翻新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体中的显影剂提供单元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这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指的是一种采用电子照相成像方法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设备。它包括例如各种电子照相复印机、电子照相打印机(激光束打印机、LED打印机等)、传真机、文字处理机等。
显影剂提供单元指的是用于给显影部件提供显影剂并且可拆卸地安装在子相成像设备的主体中的单元。
长时间以来一直使用调色剂作为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例如电子照相复印机、打印机等的显影剂。它被保存在具有调色剂存储部分和调色剂出口部分的调色剂供应容器(显影剂提供设备)中。用户通过将调色剂供应容器安装进电子照相成像设备来使用它。
当调色剂供应容器中的调色剂量由于消耗已经下降至临界水平时,可以用翻新的调色剂供应容器,即重新装满有调色剂的旧调色剂供应容器或者全新的调色剂供应容器来替换该调色剂供应容器,由此简化了调色剂供应操作。
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中还长期采用了一种处理盒系统,在该系统中,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和充电部件、显影部件、清洁部件等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处理部件一体地设置在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主体中的盒内。
处理盒系统使用户自己能够进行成像设备维护,而无需依靠维修人员,从而大大提高了成像设备的可操作性。因此,处理盒系统已经广泛应用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领域中。
另外,过去通常将处理盒和调色剂供应容器彼此分开,从而必要时可以单独地更换它们。
调色剂供应容器有几种设计。根据众所周知的一种调色剂供应容器设计,调色剂供应容器设有一调色剂出口,它具有一连接部分,调色剂供应容器通过该连接部分与例如显影部件或调色剂缓冲器连接,并且该供应容器还设有用于覆盖调色剂出口的可动盖子。因此,在将调色剂供应容器插入到成像设备主体中时,移动该盖子以暴露出调色剂出口,从而使得调色剂能够被提供给显影部件、调色剂缓冲器等。
对于上述调色剂供应容器的填充而言,该调色剂供应容器还设有一调色剂入口,它与上述调色剂出口不同。因此,通过调色剂入口将调色剂填充进调色剂供应容器。在调色剂供应容器充满之后,用调色剂盖子将调色剂入口塞住以防止调色剂泄漏。
近年来,环境问题已经逐渐受到重视,从而增加了再循环的需要。在这种社会气候中,对使用过的调色剂供应容器进行再利用已经变得非常重要。
因此,人们提出了各种方法来翻新用过的调色剂供应容器、用过的处理盒等(参见日本专利公报特开平9-081013、特开2000-147878、特开2001-125460、特开2001-125466、特开2001-125467、特开2001-125469、特开2002-189399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单可靠的显影剂供应单元翻新方法,该方法能够通过用调色剂重新填充显影剂供应单元来翻新显影剂供应单元。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影剂供应单元翻新方法,该方法能够通过用调色剂重新填充显影剂供应单元来翻新显影剂供应单元,而不会损坏显影剂供应单元。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影剂供应单元翻新方法,该方法能够通过用调色剂重新填充显影剂供应单元来翻新显影剂供应单元,而不用从显影剂供应单元中除去这些部件。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影剂供应单元翻新方法,该方法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用调色剂重新填充显影剂供应单元来翻新显影剂供应单元。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影剂供应单元翻新方法,该单元用来提供一种用于使在电子照相感光部件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部件,它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体中,并且包括用于存储显影剂的显影剂存储部分、用于给显影部件提供显影剂的显影剂出口和用于将显影剂从显影剂存储部分输送给显影剂出口的输送部件,所述输送部件沿着预定旋转方向旋转,从而在要将显影剂从显影剂容纳部分向显影剂供应口输送时,将所述显影剂沿着所述输送部件的轴向输送;其中,该方法包括其中将调色剂注入到显影剂出口的调色剂注入过程和其中沿着从显影剂出口将注入的调色剂输送给显影剂存储部分的方向驱动输送部件的驱动过程,并且将显影剂通过从显影剂出口输送给显影剂存储部分而用显影剂填充显影剂供应单元,并且在所述驱动步骤中,所述输送部件沿着与该预定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的如下说明,将更加了解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在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中电子照相彩色成像设备的主体的垂直剖视图;
图2为在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中的处理盒和调色剂供应容器的垂直剖视图;
图3为在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中的成像设备的透视图,其中其前门是打开的;
图4为在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中的处理盒的水平纵向剖视图;
图5为在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中的调色剂供应容器和处理盒的垂直纵向剖视图;
图6在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中的调色剂供应容器的透视图,其调色剂出口盖是关闭的;
图7为调色剂供应容器的透视图,该容器正在被插入到设备主体中;
图8为从与调色剂供应容器的纵向垂直的方向看到的在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中的调色剂供应容器的侧视图,用来显示调色剂出口盖的移动;
图9为在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中的调色剂供应容器的调色剂出口部分及其附近部分的放大透视图;
图10为在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中的处理盒的透视图;
图11为用来显示在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中的调色剂供应容器的调色剂出口闸门的移动的示意图;
图12为在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中的调色剂供应容器的调色剂出口部分的放大透视图,其调色剂出口盖是关闭的;
图13为在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中的调色剂供应容器的调色剂出口部分的放大透视图,其调色剂出口盖是打开的;
图14为在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中的调色剂供应容器的调色剂出口部分及其附近部分的垂直剖视图;
图15为在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中的调色剂供应容器的闸门保持部件的透视图;
图16为在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中的调色剂供应容器的在与该调色剂供应容器的纵向平行的方向上的垂直剖视图,用于显示用调色剂通过调色剂出口填充调色剂供应容器的方法;
图17为在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中的调色剂供应容器的在与该调色剂供应容器的纵向平行的方向上的垂直剖视图,显示用调色剂通过调色剂出口利用驱动力产生设备来填充调色剂供应容器的方法;
图18为在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中的调色剂供应容器的在与该调色剂供应容器的纵向平行的方向上的垂直剖视图,显示用调色剂通过调色剂出口利用手动转动的转动力传递部件填充调色剂供应容器地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这些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在下面的说明中,除非特别指明,在这些实施方案中的结构部件的尺寸、材料和形状以及它们的位置关系等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下面将参照图1-16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说明。
首先,将参照这些附图对在本发明的该实施方案中的电子照相彩色成像设备进行说明。在这些实施方案的以下说明中,纵向指的是与电子照相感光鼓(该部件在下面将被称为感光鼓2)的轴线平行的方向。另外,针对将处理盒插入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中的方向,处理盒插入方向的下游侧被当作背面,而将处理盒拖出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方向的下游侧即处理盒插入方向的上游侧被当作前面。处理盒的顶侧和底侧指的是正确设置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体中的处理盒的顶侧和底侧。
[成像设备的总体结构的说明]
首先,将参照图1描述典型电子照相彩色成像设备的总体结构。图1为用于说明作为电子照相彩色成像设备的一种形式的彩色激光束打印机(下面被简称为成像设备)的总体结构的视图。
在该实施方案中的这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100的成像部分采用了四个处理盒1(分别与黄、品红、青和黑色成分相对应的1Y、1M、1C和1K)。该成像部分还具有四个曝光部件(激光束光学扫描系统)51(51Y、51M、51C和51K),它们并排设置并且沿着水平方向对齐。这四个曝光部件51位于处理盒1(1Y、1M、1C和1K)上方,大致与这四个处理盒1一对一地垂直对齐。
设在上述成像部分下面的是用于将记录介质52输送进主体的输送部件和一中间转印单元54,它具有其上转印有在感光鼓2上形成的显影剂图像的中间转印带54a和用于将转印带54a上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4a上的记录介质52上的第二转印辊54d。
该成像设备还设有用于将已经被转印到记录介质52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的定影部件56和用于将记录介质52排出成像设备主体并且将其积累的排放辊3h和3j。
记录介质52例如是一张记录纸、OHP片、织物等。
在该实施方案中的成像设备100是一种无清洁器的设备。因此,转印残余调色剂,即在转印之后留在感光鼓2上的调色剂由显影部件接收。因此,该处理盒1没有设置专门用于回收和存储转印残余调色剂的清洁器。
接下来,将按照逻辑顺页序对成像设备100的各个部分的结构进行说明。
[输送部分]
输送部分是用于将记录介质52输送给成像部分的部分。它基本上包括:一输送盒53a,它保存着多张记录介质52;一送纸辊53b;一对阻滞辊53c,用落千丈于防止同时送入两张以上的记录介质52;一导向件53d;以及一对对准辊53g。
记录介质2在由导向件3d引导的同时由输送辊3e和3f输送给对准辊53g。
送纸辊53b与成像操作同步地旋转驱动,从而从送纸盒53a中实际上一张张地取出记录介质52并且将它们送入到设备主体中。
在将记录介质52送入到设备主体中时,通过阻滞辊53c防止它们同时被送入。然后,这些输送介质52通过输送辊53e和53f被输送给对准辊53g,同时由输送导向件53d引导。
在成像操作期间,对准辊53g重复以下顺序步骤:保持静止以便使记录介质52保持待机;然后转动以便朝着中间转印带54a输送记录介质52,从而在随后的转印过程中使调色剂图像与记录介质52对准。
在记录介质52刚刚被松开之后,停止对准辊53g的转动,并且再次使对准辊53g保持静止。然后,后面的记录介质52撞击在两个对准辊53g之间的间隙部分,从而不会倾斜。
[处理盒]
处理盒意味着其中充电部件和显影部件或清洁部件与电子照相感光鼓一体地设置的盒子,并且该盒子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体中,或者指的是这样一种盒子,即在充电部件、显影部件和清洁部件中的至少一个部件与电子照相感光鼓一体地设置,并且该盒子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体中。它还指这样一种盒子,即最小的显影设备与电子照相感光鼓一体地设置,并且该盒子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体中。在该实施方案中,该成像设备100为无清洁器型,这将在下面进行说明。因此,用于这种成像设备的处理盒1Y、1M、1C和1K是这样一些处理盒,即充电部件和显影部件与电子照相感光鼓一体地设置,并且这些盒子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100的主体中。
在处理盒1Y、1M、1C和1B中的每一个中,充电部件和显影部件一体地设置在感光鼓2的外表面周围。这些处理盒1可以很容易地从成像设备100中拆除,并且在感光鼓2的使用期限结束时进行更换。
关于确定处理盒1的使用期限是否已经达到最后的方法,可以计下感光鼓2的转数,并且在累积转数超过预定数值时,警告用户该处理盒1的使用期限已经到达其最后。
在该实施方案中的感光鼓2是一种有机感光部件,其固有极性为负。它包括直径大约为30mm的一中空铝辊作为基底部件2h、涂覆在该基底部件2h的外表面上的一层普通感光物质以及作为涂覆在感光层上的最外层的电荷注入层。它以预定的处理速度被转动驱动,该速度在该实施方案中大约为117mm/秒。
该电荷注入层为由作为粘合剂的绝缘树脂和分散在该粘合剂中的导电物质微颗粒例如SiO2的混合物形成的涂层。
参照图4,该感光鼓2设有:一感光鼓凸缘2b,它就感光鼓2的纵向而言牢固地连接在感光鼓2的基底鼓2h的后端(在图4中的右端)上;以及一感光鼓凸缘2d,它牢固地连接在感光鼓2的没有受到驱动的基底鼓2h的前端(在图4中的左端)上。该感光鼓2还设有一感光鼓轴2a,它穿过感光鼓凸缘2b和2d的中心。该感光鼓轴2a以与凸缘2d、即在感光鼓2的没有受到驱动的侧面上的凸缘一起转动的方式连接在凸缘2d上,该凸缘在下面将被称为非驱动凸缘2d。基底鼓2h、感光鼓轴2a、感光鼓凸缘2b和非驱动凸缘2d一起转动。换句话说,感光鼓2绕着感光鼓轴2a的轴线转动。
感光鼓轴2a的前端部分由轴承2e转动支撑,该轴承牢固地安装在壳体2c上,该壳体牢固地安装在处理盒1的框架1a上。
[充电部件]
参照图2,在该实施方案中的充电部件采用接触型充电方法中的一种。它采用了充电辊3a作为充电部件。该充电辊3a在其金属芯部3b的纵向端部处由一对轴承(未显示)可转动地支撑。它通过一对压缩弹簧3d保持被压向感光鼓2的状态;它保持与感光鼓2的外表面接触,从而在感光鼓2和充电辊3a之间保持预定量的接触压力。它通过感光鼓2的转动而转动。
参考标号3c表示的是用于清洁充电辊3a的清洁部件。在该实施方案中的充电辊清洁部件3c具有柔性清洁薄片3e,它与充电辊3a平行地沿着充电辊3a的纵向延伸。清洁薄片3e通过其长边中的一个牢固地安装在沿着充电辊3a的纵向来回移动预定距离的支撑部件3f上。清洁薄片3e以其自由长边部分形成压靠在充电辊3a的外表面上的接触间隙的方式设置。因此,当支撑部件3f在外部驱动部件的作用下来回移动时,充电辊3a的外表面受到清洁薄片3e的摩擦。因此,将附着在充电辊3a的外表面上的污染物(调色剂、外部添加剂等的微小颗粒)除去。
顺便说一下,在该实施方案中的成像设备100为无清洁器类型。接下来,将对该无清洁器系统进行说明。
[无清洁器系统]
下面将参照图2对在该实施方案中成像设备100的无清洁器系统的概要进行说明。转印残余调色剂,即在上述调色剂图像转印之后留在感光鼓2上的调色剂通过感光鼓2的继续转动而被进一步输送穿过充电部分a和曝光部分b,并且进入显影部分c,在该显影部分c中,在通过显影部件将感光鼓2上的潜像显影的同时,由该显影部件回收该转印残余调色剂(清洁感光鼓)。
由于感光鼓2的外表面上的转印残余调色剂移动经过曝光部分b,所以该感光鼓2的外表面通过其上的转印残余调色剂而被曝光。但是,转印残余调色剂数量非常少,从而不会显著影响曝光过程。
顺便说一下,就极性而言,转印残余调色剂是正常充电调色剂颗粒和反向充电调色剂颗粒(极性相反的调色剂颗粒)的混合物,并且在电荷量上,它是完全充电调色剂颗粒和不完全充电调色剂颗粒的混合物。这些反向充电调色剂颗粒和不完全充电调色剂颗粒可能会附着在充电辊3a上,从而污染该充电辊3a至超过可接受的程度,即严重到足以使感光鼓不能被充分充电。
为了确保在显影装置对感光鼓2外表面上的潜像进行显影的同时由该显影装置令人满意地除去感光鼓2外表面上的转印残余调色剂,要求将被输送到显影部分C的位于感光鼓2外表面上的转印残余调色剂的极性必须是正的,并且转印残余调色剂的电荷量必须等于可以由显影装置对感光鼓2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值。因此反向充电的调色剂颗粒以及不完全充电的调色剂颗粒不能由显影部件从感光鼓2外表面上除去,并因此不能被回收,从而导致形成质量不好的图像。
近年来,用户的需要变得多样化。其中之一是以较高的印像比例来印一个图像,例如是印一个摄影图像,这需要一个持续的长的印像作业,会一次产生极大量的转印残余调色剂,从而加剧了上述问题。
因此在该实施方案中,就感光鼓2的旋转方向而言,在转印部分d的下游侧上设置用于将转印残余调色剂颗粒均匀分配在感光鼓2上的转印残余调色剂分配部件3g(用于擦去残余显影剂图像的部件)。另外,为了使得所有的转印残余调色剂颗粒被正常的充电,也就是充负电,就感光鼓2的旋转方向而言,在转印残余调色剂分配部件3g的下游侧和充电部分a的上游侧之间,设置用于将反向充电的调色剂颗粒改为负极性的调色剂电荷控制部件3h。
通过提供转印残余调色剂分配部件3g,按照一定图案残留在感光鼓2上的转印残余调色剂颗粒从转印部分d输送至调色剂电荷控制部件3h,并均匀分配在感光鼓2的整个外表面上,因此即使它们的量相当大,也会失去它们曾经附着在感光鼓2的外表面上的图案。因此避免了调色剂颗粒集中在调色剂电荷控制部件3h的某一部分上的问题,由此确保反向充电的残余调色剂颗粒被调色剂电荷控制部件3h正常充电,从而所有的转印残余调色剂颗粒变为正常的极性。因此,有效的防止转印残余调色剂附着在充电辊3a上,并防止产生反映出转印残余调色剂颗粒残留在感光鼓2上的图案的重影。
在该实施方案中,转印残余调色剂分配部件3g和调色剂电荷控制部件3h是带有适当导电程度的刷的形式,并设置成与感光鼓2相接触,其刷部与感光鼓2的外表面相接触。
这些部件3g和3h被构成为使得他们通过未显示的驱动力源而沿着感光鼓2的纵向(往复)移动。通过提供上述结构,转印残余调色剂分配部件3g和调色剂电荷控制部件3h不会保持为与感光鼓2外表面的同样范围相接触。因此,不会发生感光鼓2的外表面的一个给定部分始终由调色剂电荷控制部件3h的同样部分来接触的问题。因此即使整个调色剂电荷控制部件3h的电阻不均匀而使得该调色剂电荷控制部件3h的某些部分充电过度而其它部分充电不足,也可以防止或减轻过度充电的转印残余调色剂颗粒附着在感光鼓2外表面上的一定区域的问题,和/或充电不足的转印残余调色剂颗粒附着在充电辊3a外表面上的一定区域内的问题。
[曝光部件]
在该实施方案中,前述感光鼓2由激光曝光部件来曝光。更具体的说,当从成像设备100向曝光部件提供成像信号时,按照对感光鼓2外表面的均匀充电部分进行扫描的方式,从曝光部件将激光束L投射在感光鼓2上,同时用成像信号调制该激光束,选择性曝光感光鼓2外表面上均匀充电部分上的多个点。结果在感光鼓2外表面上形成与成像信息相一致的静电潜像。
参考图1,激光束曝光部件包括:固体激光器元件(未显示)、多角镜51a、聚焦透镜51b、反射镜51c等。
在操作中,通过光学信号产生设备(未显示)响应输入的成像信号而打开和关闭固体激光器元件。从该固体激光器元件发出的激光束L由准直透镜系统(未显示)转变为实际上平行的光束,并投射在多角镜51a上,该多角镜51a以高的圆周速度旋转。结果,该平行光束按照扫描方式摆动。然后,通过聚焦透镜51b和反射镜51c进一步投射该光束,在感光鼓2外表面上形成摆动光斑。
因此当光斑摆动时,感光鼓2外表面被沿着主扫描方向曝光,并且当感光鼓2旋转时,它被沿着副扫描方向曝光。结果,按照曝光点和未曝光点的分布反映成像信号序列的方式,将感光鼓2外表面上的多个点曝光或者保持为不曝光。换句话说,产生了具有降低电平的点(曝光点)和具有正常电平的点(未曝光点),它们之间的对比度就形成了与成像信息相一致的静电潜像。
[显影装置]
显影装置4是接触型显影装置,它采用双组分显影剂(双组分磁性刷类型的显影装置)。参考图2,显影装置4包括作为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显影套筒4a,以及设置在显影套筒4a中空部内的磁性辊4b。显影套筒4a在其外表面上保持显影剂层,该显影剂是载体和调色剂的混合物。该显影套筒4a是实际上的显影部件。该显影装置4也包括调整刮片4c,它设置在显影套筒4a外表面附近,与显影套筒4a之间有预定的距离。当显影套筒4a沿着箭头所示方向旋转时,在显影套筒外表面上形成显影剂薄层。
顺便提一句,该实施方案中的显影装置4是双组分磁性刷类型的显影装置。但是该显影装置不必必须是双组分磁性刷类型。
参考图4,显影套筒4a设有一对环形隔板4k,它们分别可旋转的装配在轴颈部分4a1周围,也就是显影套筒4a的纵向端部周围,它们的直径小于显影套筒4a的显影剂携带部分。通过提供隔板4k,在显影套筒4a和感光鼓2之间保持预定的间隙,从而在显影操作过程中,只有显影套筒4a外表面上形成的显影剂层接触该感光鼓2。参考图2,显影套筒4a沿着箭头所示逆时针方向按照预定的圆周速度被旋转驱动,从而在显影部分c中,显影套筒4a的外表面沿着与感光鼓2外表面的移动方向的相反方向移动。
该实施方案中的调色剂是固有极性为负性的调色剂,平均颗粒直径为6μm。该实施方案中的磁性载体饱和磁化强度为205emu/cm3,平均颗粒直径为35μm。显影剂中调色剂和载体之间的重量比为6∶94。但是显影剂的选择不需要限于调色剂和磁性载体的混合物。例如可以使用磁性生调色剂。
参考图2,其中循环有显影剂的显影剂存储部分4h具有由分隔壁4d分开的两个腔室,其中该分隔壁沿着纵向延伸。显影剂存储部分4h具有搅拌螺杆4eA和4eB,它们分别设置在分隔壁4d的两侧。
参考图4,当调色剂从显影剂供应容器(显影剂供应装置)提供给显影剂存储部分4h时,调色剂落入到搅拌螺杆4eB的后端部分(图4中的右端部分),并在搅拌的同时就纵向而言向着设备的前方(图4中左端部分)输送。然后它移动穿过显影剂存储部分4h的前壁和分隔壁4d之间的间隙,然后由搅拌螺杆4eA就纵向而言向显影剂存储部分4h的后方(图4中右侧)输送。然后,它移动穿过显影剂存储部分4h的后壁和分隔壁4d之间的间隙。换句话说,显影剂由搅拌螺杆4eA和4eB在显影剂存储部分4h中反复地循环。
同时,参考图2,描述利用显影装置4将感光鼓2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为可见图像的过程以及显影剂循环系统,其中该显影装置采用双组分磁性刷显影方法。
当显影套筒4a旋转时,显影剂存储部分4h中的显影剂由磁性辊4b的提取磁极提取,并保持在显影套筒4a的外表面上,然后进一步输送。
当显影剂在保持在显影套筒4a的外表面之后进行输送的时候,通过设置成与显影套筒4a外表面垂直的显影刮片4c来调整显影剂体的厚度。结果,在显影套筒4a的外表面上形成显影剂薄层。
当显影剂薄层到达显影部分c(该显影部分c与磁性辊4b的显影磁极的位置相对应)时,通过磁性作用力而使得显影剂层到达顶部。因此,通过在显影剂层顶部中的调色剂将感光鼓2外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为可视图像。顺便提一句,在该实施方案中,静电潜像反转显影。
在显影剂薄层输送和经过显影部分c之后,因为显影套筒4a的继续旋转,显影套筒4a外表面上的显影剂薄层进入显影剂存储部分4h。在显影剂存储部分4h中,通过输送磁极的排斥性磁场,使显影剂层与显影套筒4a外表面分开,并落入到显影剂存储部分4h中。换句话说,它返回到显影剂存储部分4h。
从未显示的电源,向显影套筒4a施加由直流电压和交流电压构成的结合。在该实施方案中,施加-500V的直流电压和频率为2000Hz并且峰峰电压为1500V的交流电压的结合,以仅将感光鼓2外表面上的曝光点显影。
通常,在双组分显影方法中,施加交流电压提高显影效率,使其可以形成更高质量的图像。另一方面,施加交流电压容易导致雾化图像。因此,通常的做法是在施加给显影套筒4a的直流电压的电平和感光鼓2外表面的电平之间产生一定量的电平差,从而防止形成雾化图像。更具体的说,施加其电平落入在感光鼓2外表面上曝光点的电平和感光鼓2外表面上未曝光点的电平之间的偏压(交流电压)。
当通过显影静电潜像而消耗调色剂时,显影剂中调色剂的量下降。在该实施方案中,在显影剂搅拌螺杆4eB外表面的附近设置用于检测调色剂含量的传感器4g,如图2所示。当传感器4g检测到显影剂中调色剂的含量下降到预定水平之下时,发出给显影装置4的显影剂存储部分4h提供来自调色剂供应容器5的调色剂的指令,以启动调色剂供应操作,这样将显影装置中显影剂内的调色剂含量保持在一个预定水平上。
[调色剂供应容器]
调色剂供应容器5Y、5M、5C和5K分别并排设置在处理盒1Y、1M、1C和1K之上,并从设备100的前侧安装在成像设备100内。
参考图2,调色剂供应容器5具有作为调色剂存储部分(显影剂存储部分)的框架5g,其中存储着调色剂或者调色剂与磁性载体的混合物。在调色剂供应容器5中设有牢固地固定在搅拌轴5c上的搅拌板5b和螺杆5a(输送部件)。调色剂供应容器5的底壁设置有带显影剂释放孔的调色剂出口5f,调色剂通过该孔排放到处理盒中。
参考图5,螺杆5a和搅拌轴5c由轴承5d在它们的纵向端部进行可旋转的支撑。螺杆5a设有驱动连接件(凹连接件)5e,它连接至螺杆5a的后端(图5中的右端),搅拌轴5c也设有驱动连接件(凹连接件)5e,它连接至后端(图5中的右端)。这些驱动连接件(凹连接件)5e分别接受通过成像设备100的驱动连接件(凸连接件)62b传递的驱动力,由此被旋转驱动。
螺杆5a包括位于调色剂出口5f的一例和另一例上的两片旋脊,它们沿着相反的方向扭转。通过旋转驱动连接件62b而将螺杆5a沿着预定方向旋转。
结果,将调色剂朝着调色剂出口5f输送,并穿过调色剂出口5f的第一调色剂释放口自由落在处理盒1中;换句话说,给处理盒1提供调色剂。
就显影剂送出部件5b的旋转半径而言,搅拌板5b每个部分的外周边缘、也就是最外的边缘相对于搅拌轴5c具有角度。因此,当搅拌板5b的每个部分摩擦调色剂供应容器5的内表面时,它的外周边缘部分相对于其基部具有一定的角度。更具体地说,搅拌板5b的每个部分的外周边缘部分螺旋形扭曲。因此当搅拌轴5c旋转时,调色剂供应容器5中的调色剂开始与搅拌轴5c的螺旋形扭曲的边缘部分相接触,由此沿着搅拌轴5c的纵向输送。
该实施方案中的调色剂供应容器不仅可以向采用双组分显影方法的处理盒或者显影盒提供调色剂,而且可以向采用单组分显影方法的处理盒或者显影盒提供调色剂。另外,无需说明,调色剂供应容器中存储的粉末不限于调色剂。例如可以是所谓调色剂和磁性载体的混合物的显影剂。
参考图6,它是从调色剂供应容器后端之下看的调色剂供应容器5的透视图,调色剂供应容器5设有一对引导部分5g1,它们分别位于作为调色剂供应容器5的调色剂存储部分的框架5g的纵向侧壁上,并且当调色剂供应容器插入到成像设备100中时作为引导件。
引导部分5g1其横截面是矩形的,并在调色剂供应容器5的相应纵向侧壁上沿着纵向直线状延伸。关于调色剂供应容器的竖直方向,引导部分5g1的底表面是平的。当调色剂供应容器5安装在成像设备100中,调色剂供应容器5跨在成像设备100的一对导轨61上,调色剂供应容器的每个引导部分的底表面保持为与成像设备100的相应导轨61的顶表面相接触,由此将调色剂供应容器5相对于成像设备100就竖直方向而言进行准确的定位(图2)。
调色剂供应容器5也设有调色剂出口盖子5f1,用于盖住位于调色剂供应容器5底部的调色剂出口5f的开口。调色剂出口盖子5f1可以沿着调色剂供应容器5的纵向移动。
参考图8(a),在将调色剂供应容器5插入到成像设备100中之前,该调色剂出口盖子5f1位于覆盖调色剂出口5f的第一位置上。在该位置上,调色剂出口盖子5f1的端部5f1a’与轨道5h’的右端相接触,防止该调色剂出口盖子5f1向右移动。
当调色剂供应容器5插入到成像设备100中时,成像设备100的导轨61支撑着调色剂供应容器5,其支撑方式使得调色剂供应容器5的引导部分5g在导轨61上滑动。在该调色剂供应容器5插入过程中,调色刑出口盖子5f1就调色剂供应容器插入方向而言的引导端开始与成像设备100的凸起68相接触,如图7所示。
参考图8(b),当调色剂供应容器5从调色剂出口盖子5f1与凸起68之间的接触点处进一步插入时,即使调色剂供应容器5的其它部分进一步插入,该调色剂出口盖子5f1也由凸起68保持静止。换句话说,就调色剂供应容器插入方向而言,调色剂出口盖子5f1相对于调色剂供应容器5向后移动,同时拉伸张力卷簧67。
以下参考图8(c),就调色剂出口盖子5f1相对于调色剂供应容器5的主体的位置而言,调色剂出口盖子5f1沿着轨道5h和5h’滑动,直到它滑动进入第二位置,在该第二位置,暴露出将调色剂供应容器5连接至处理盒1的保持部件5f2。
然后参考图8详细描述该调色剂出口盖子5f1的移动。图8是从与该调色剂供应容器5纵向相垂直的方向看的调色剂供应容器5的侧视图,用于顺序显示调色剂供应容器5插入到成像设备100中时该调色剂供应容器5的状态。该插入是从图8(a)所示的调色剂供应容器5的状态发展到图8(c)所示的状态的。
如上所述,在与成像设备100的凸起68相接触之后,调色剂出口盖子5f1相对于调色剂供应容器5沿着实际上水平的方向分别沿着轨道5h和5h’的第一部分5h1和5h1’移动,也就是沿着实际上与调色剂供应容器插入方向的平行方向移动。然后它分别沿着轨道5h和5h’的第二部分5h2和5h2’移动,由此沿着向上的方向移动,也就是沿着移动离开具有显影部件的处理盒1的方向移动。结果暴露出保持部件5f2。
实际上,在调色剂供应容器5插入到成像设备100的过程中,调色剂出口盖子5f1不会沿着大致水平的方向移动。实际上,它因为轨道5h和5h’的第二部分5h2和5h2’的引导而简单的向上回缩。
调色剂出口盖子5f1设有两个闩锁部分5f1a和5f1a’,这两个部分分别位于调色剂出口盖子5f1的每个侧壁上,并且它们之间的距离与调色剂供应容器5每个侧壁的轨道5h和5h’的两个第二部分5h2和5h2’之间的距离分别相等。因此,调色剂出口盖子5f1向上回缩到第二位置中,它的姿势实际上保持为与处在第一位置时的一样。
通过提供上述结构,当调色剂供应容器5插入到成像设备100中时,调色剂出口盖子5f1沿着移动离开作为处理部件的处理盒1的方向(图8中的向上方向)回缩。因此当调色剂供应容器5插入到成像设备100中时,调色剂出口盖子5f1要回缩的位置对处理盒1的定位没有影响,有助于有效地利用空间。
顺便提一句,在该实施方案中,处理盒1和调色剂供应容器5可以随机安装在成像设备100中或者从其中拆去。换句话说,在安装处理盒1之前,调色剂供应容器5可以位于成像设备100中。
在这种情况下,会发生调色剂出口盖子5f1从第一位置的简单水平回缩将使得该调色剂出口盖子5f1与处理盒的调色剂入口1b相接触的问题。
为了通过对处理盒侧进行结构改进而防止上述问题,必须将处理盒1构造成为使得该调色剂入口1b可以回缩的结构。这种结构将使得调色剂入口1b结构极为复杂。相比较而言,本实施方案中的结构使得调色剂供应容器5的调色剂出口盖子5f1沿着移动离开处理盒1的方向回缩,因此解决了上述问题。
当调色剂供应容器5从成像设备100中除去时,按照在其安装时的步骤的相反步骤,其因为未显示的张力卷簧的弹性而移动回到第一位置。
另外,调色剂供应容器5设有调色剂出口闸门5f3,该闸门按照如下方式设置:当调色剂供应容器5安装在成像设备100中时,在调色剂出口闸门5f3从关闭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之前,该调色剂出口盖子5f1就能移动到第二位置(打开位置);并且在从成像设备100中拆卸该调色剂供应容器5时,在调色剂出口闸门5f3从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之后,该调色剂出口盖子5f1可以从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
以下描述用于防止调色剂供应容器5的调色剂泄漏的结构。参考图2和5,调色剂供应容器5设有调色剂出口5f,它连接至调色剂供应容器5的框架5g的底壁,调色剂供应容器5中的调色剂穿过该出口而排放到处理盒1中。调色剂供应容器5的框架5g底壁设有作为调色剂出口5f的第一孔5f5的孔,该孔位于调色剂出口5f的中央。
调色剂出口5f具有密封部件5f6,它按照环绕第一孔5f5的顶边缘的方式粘在调色剂供应容器5的框架5g的底壁上。
在该实施方案中,在向调色剂供应容器5传递驱动力的一侧上,也就是就调色剂供应容器插入方向而言的背面上(图5中的右侧),调色剂出口5f位置靠近调色剂供应容器5的纵向端部的位置上。
此时,参考图14,详细描述第一孔5f5附近的结构。图14是在垂直于调色剂供应容器5的纵向并且包括调色剂出口5f的第一孔5f5的轴的平面上的该调色剂供应容器5的竖直截面图。第一孔5f5是一个通孔,它直接位于螺杆5a之下,并且第一密封部件5f6环绕着该第一孔5f5的底边缘而连接至调色剂供应容器5的框架5g的底壁上。
第一密封部件5f6设置用于防止调色剂从该调色剂供应容器5和调色剂出口5f之间的接口处泄漏。它是具有一定厚度的弹性部件,并且具有一个孔,该孔的截面和尺寸与第一孔5f5相同。它通过以其顶表面粘在第一孔5f5的底边缘部分上的方式而保持在调色剂供应容器5上。该实施方案中作为第一密封部件5f6的材料是发泡聚氨酯。但是不必限于发泡聚氨酯,可以是任何弹性材料。
在第一密封部件5f6的底侧上具有密封板5f7。更具体地说,密封板5f7以其顶表面粘在第一密封部件5f6的底表面上,由此保持在第一密封部件5f6上。因此,当第一密封部件5f6压缩或者解压缩时,该密封板5f7可以竖直地和/或倾斜地移动。密封板5f7设有孔,也就是调色剂出口5f的第三孔5f7a,它是一个通孔,并且与第一孔5f5相对准。因此,调色剂供应容器5中的调色剂按照第一孔5f5、第一密封部件5f6的孔、以及密封板5f7的第三孔5f7a这种顺序穿过这些孔落下。
调色剂供应容器5也设有调色剂出口闸门5f3,用于对第一孔5f5进行密封或者开封。调色剂出口闸门5f3连接至调色刑供应容器5的框架5g的底壁上。另外,调色剂供应容器5设有保持部件5f2,它用于防止调色剂出口闸门5f3落下,并且用于将调色剂供应容器5的调色剂出口5f连接至处理盒1的调色剂入口1b,该保持部件5f2连接至调色剂供应容器5的底部。
参考图14,调色剂出口闸门5f3位于密封板5f7之下,其中在调色剂出口闸门5f3和密封板5f7之间夹着第二密封部件5f8。
第二密封部件5f8用于防止调色剂从调色剂出口闸门5f3的孔(调色剂出口的第二孔5f3b)和密封板5f7的孔(调色剂出口的孔)之间的接头处泄漏。该部件是一个弹性部件,它具有一个与第二孔5f3b对准的孔。它以其底表面牢固地粘在调色剂出口闸门5f3上。但是第二密封部件5f8的顶表面没有牢固地连接至密封板5f7的底表面,从而使得第二密封部件5f8可以在密封板5f7的底表面上滑动。关于第二密封部件5f8的材料,优选是与密封板5f7之间摩擦力低的弹性物质。例如可以使用发泡聚氨酯、一片发泡聚氨酯和粘在该发泡聚氨酯表面上的低摩擦片的结合等等。
图9是调色剂供应容器5底部后端例的放大透视图,其中调色剂出口盖子5f1和调色剂出口闸门5f3处于打开位置。在图中,就调色剂供应容器插入方向从调色剂供应容器5的拖动侧看,调色剂出口盖子5f1的右半部分已经被除去,以更容易地理解调色剂出口和其附近的结构。从图9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调色剂出口闸门5f3设有中央孔5f3a,调色剂出口闸门5f3关于该孔的轴线旋转。调色剂出口闸门5f3还设有关于中央孔5f3a的轴线对称设置的两个孔(调色剂出口的第二孔5f3b),以及四个狭缝,它们就调色剂出口闸门5f3的旋转相位而言与相邻的第二孔5f3b偏离45°,并且狭缝中装配处理盒1的凸起以旋转该调色剂出口闸门5f3。
以下参考图15描述保持部件5f2。图15是已经从调色剂供应容器5上除去的保持部件5f2的透视图。该保持部件5f2设有:销5f2a,保持部件5f2利用该销可旋转地支撑着调色剂出口闸门5f3,从而调色剂出口闸门5f3关于销5f2a旋转;通孔5f2b,通过该孔提供调色剂;以及长条形孔5f2c,它实际上沿着保持部件5f2的纵向直线状延伸。
销5f2a垂直于保持部件5f2的底壁5f2h。当调色剂出口闸门5f3放置在保持部件5f2中而使得销5f2a装配在调色剂出口闸门5f3的中央孔5f3a中时,调色剂出口闸门5f3由保持部件5f2可旋转地支撑。
保持部件5f2设有四个钩5f2d,它们从保持部件5f2的四个边角部分向上突出。参考图14,当保持部件5f2压在调色剂供应容器5的框架5g的底壁5i上、并且保持部件5f2的四个钩5f2d分别与底壁5i的四个孔5i1相对准的时候,该四个钩5f2d装配在相应的孔5i1中,每个钩5f2d的爪5f2e闩锁在底壁5i上,将保持部件5f2保持在调色剂供应容器5上,如同该保持部件5f2从调色剂供应容器5的底壁5i上悬出一样。
每个钩5f2d的茎部比要将保持部件5f2连接至调色剂供应容器5所必须的确切长度略长。因此,每个钩5f2d的爪5f2e由第一密封部件5f6的弹性而保持为向下压在底壁5i上,由此保持保持部件5f2,就如同该保持部件5f2从底壁5i上悬出一样。另外,每个钩5f2d装配在相应的孔5i1中,在钩5f2d和孔5i1的壁之间就水平方向而言存在着间隙,使得保持部件5f2可以相对于底壁5i向左或向右或者倾斜移动。
换句话说,保持部件5f保持在调色剂供应容器5的底壁5i上,并且存在着少量的空隙,从而保持部件5f6可以相对于框架5g而上下或者倾斜移动(图14)。保持部件5f6的这种倾斜不限于向左或者向右,如箭头所示;该保持部件5f2b以可以向后或者向前倾斜。
应当指出,调色剂出口闸门5f3以及密封板5f7可以相对于框架5g一同向上向下、向左向右或者倾斜移动。
调色剂出口盖子5f1通过调色剂供应容器5的轨道5h和5h’而保持在调色剂供应容器5上,覆盖保持部件5f2,从而调色剂出口闸门5f3可以朝着就调色剂供应容器插入方向而言的拖动侧相对于处理盒1移动,并且然后向上回缩。
在将调色剂供应容器5安装在成像设备100中之前,调色剂出口闸门5f3的孔(第二孔5f3b)处于第一位置,该第一位置在旋转相位上与调色剂出口的第一孔5f5偏离90°。因此第一孔5f5由调色剂出口闸门5f3所阻挡。
保持部件5f2设有另一个钩子5f2g,用于将张力弹簧67的一端锚固在保持部件5f2上,从而调色剂出口盖子5f1保持在第一位置中,在该位置上,调色剂出口盖子因为张力弹簧67而覆盖保持部件5f2(图6),同时保持处于张力弹簧67的压力之下。
以下,描述当调色剂供应容器5插入到成像设备100中或从其中抽出的顺序。
如前参考图8所述,成像设备100设有凸起68,它在调色剂供应容器插入路径上凸起。因此当调色剂供应容器5插入到成像设备100中时,调色剂出口盖子5f1的引导端开始与该凸起68相接触。然后当调色剂供应容器5克服张力卷簧67弹性而插入得更深时,调色剂出口盖子5f1因为凸起68而保持静止,而表现为好像对于调色剂供应容器5的主体沿着调色剂供应容器5的轨道5h和5h’向后动一样。然后,当调色剂供应容器5又更深地插入时,调色剂出口盖子5f1因为轨道5h和5h’的引导而向上回缩。
图10是该实施方案中从顶非曲直部前侧看到的处理盒1的透视图。调色剂入口1b设有调色剂进入孔1b1,其中调色剂穿过该调色剂入口1b而从调色剂供应容器5提供到处理盒1中。
调色剂进入孔1b1是一个通孔,作为来自调色剂供应容器5的调色剂穿过其中而自由落下的通道。调色剂入口1b设有密封部件1e3,用于防止调色剂从处理盒1的调色剂进入孔1b1和调色剂供应容器5的调色剂出口5f的孔之间的接头处泄漏。密封部件1e3由弹性材料形成,具有一个其截面和尺寸与调色剂进入孔1b1相同的孔。
处理盒1还设有一对导销1e4,用于旋转调色剂供应容器5的调色剂出口闸门5f3。这对导销1e4位于密封部件1e3的紧后面,沿着与处理盒1的纵向平行的方向对准。
调色剂进入孔1b1是一个大致平行六面体的通孔,其两对相对的边缘中的一对与处理盒1的纵向平行。前述密封部件1e3按照环绕调色剂进入孔1b1的方式设置。
密封部件1e3用于保持调色剂供应容器5的保持部件5f2和处理盒1的调色剂入口1b之间的接口(接头)的密封。密封部件1e3不仅需要具有弹性,而且希望其擦去调色剂的效率高而且摩擦力低。因此例如可以使用通过静电织造制成的Teflon(注册商品名)毡、Teflon绒、发泡聚氨酯等可以作为密封部件1e3的材料。
图11是表示调色剂出口闸门5f3的移动的视图。图11(a)-11(c)表示在处理盒1插入到已经有调色剂供应容器5的成像设备100中时调色剂出口闸门5f3的移动。图11(d)-11(f)表示在调色剂供应容器5插入到已经有处理盒1的成像设备100中时调色剂出口闸门5f3的移动。
参考图11(d)-11(f),当在调色剂供应容器5插入到已经有处理盒1的成像设备100中时,导销1e4没有移动。
当调色剂供应容器5沿着箭头所示方向移动时,在成像设备100的前侧上,处理盒1的导销1e4装配到调色剂出口闸门5f3的狭缝5f3c中(图11(c))。在这种状态下,第一孔5f5由调色剂出口闸门5f3保持为关闭,因为第二孔5f3b就旋转方向而言与第一孔5f5分开90°。
当调色剂供应容器5更深地插入时,调色剂出口闸门5f3开始关于该调色剂出口闸门5f3的中央孔5f3a的轴线沿着箭头β所示方向旋转(图11(e)),并持续地旋转,直至将调色剂供应容器5完全插入。因此调色剂出口闸门5f3旋转到图11(f)所示的位置,在该位置,第一孔5f5,也就是调色剂供应容器5的框架5g的底壁5i的孔与第二孔5f3b对准,该第二孔就是调色剂出口闸门5f3的孔,从而可以排出调色剂。
以下,参考图11(a)-11(c),当将处理盒1插入到其中已经有调色剂供应容器5的成像设备100中时,调色剂出口闸门5f3在不改变其相对于成像设备100的位置的情况下转动。
当沿着由箭头所示方向插入处理盒1时,导销1e4在成像设备100的背面上装配进调色剂出口闸门5f3的狭缝5f3c(图11(a))。在这个状态中,第一孔5f5保持由出口闸门5f3关闭,因为第二孔5f3b在旋转方向上与第一孔5f5间隔90°。
随着处理盒1进一步插入,调色剂出口闸门5f3开始沿着箭头α绕着调色剂出口闸门5f3的中心孔5f3a的轴线转动(图11(b)),并且继续转动直到将处理盒1完全插入。因此,调色剂出口闸门5f3旋转进入在图11(c)中所示的位置,其中第一孔5f5,即调色剂供应容器5的框架5g的底壁5i的孔与第二孔5f3b,即调色剂出口闸门5f3的孔对准,从而使得调色剂能够排出。
顺便说一下,无需说明,当调色剂出口闸门5f3处于在图11(c)和11(f)的状态中时,第一孔5f5,即调色剂供应容器5的框架5g的底壁的孔与处理盒的调色剂进入孔1b1对准。
如上所述,保持部件5f2连接在调色剂供应容器5的框架5g的底壁5i上,从而使得该保持部件5f2能够相对于底壁5i稍微向上或向下运动或者稍微倾斜。因此,随着将调色剂供应容器5或处理盒1插入到成像设备100中,该保持部件5f2与处理盒1的密封部件1e3的形状一致(图10),从而与密封部件1e3保持气密接触。因此,当将调色剂供应容器5或处理盒1插入到成像设备100中时,调色剂不会从容器中扩散出。
如果调色剂出口闸门5f3单独被构成为能够防止调色剂从调色剂出口5f中泄漏出,则不可能完全防止调色剂泄漏;实际上不可能完全防止附着到第二孔5f3b即调色剂出口闸门5f3的孔的内表面上的调色剂泄漏。另一方面,如果调色剂出口盖5f1单独构成为能够防止调色剂泄漏,则调色剂可能会泄漏,因为用户可能会不小心使该调色剂出口盖子5f1移动到打开位置中。
但是,在该实施方案中,如上所述调色剂出口闸门5f3和调色剂出口盖子5f1设有防止调色剂泄漏结构。换句话说,调色剂泄漏防止部件是双重的,从而确保调色剂不会泄漏;通过调色剂出口盖子5f1来防止附着在第二孔5f3b的内表面上的调色剂泄漏出。另外,用于旋转驱动调色剂出口闸门5f3的调色剂出口闸门5f3的狭缝5f3c保持由调色剂出口盖子5f1覆盖,从而消除了会不小心暴露出调色剂出口5f的可能性。
图12为在该实施方案中的全新调色剂供应容器5的后端部的放大透视图,其调色剂出口闸门5f3和调色剂出口盖子5f1从容器5的后底端看是关闭的,并且图13为在该实施方案中的全新调色剂供应容器5的后端部的放大透视图,其调色剂出口闸门5f3和调色剂出口盖子5f1是打开的。在这两个附图中,在调色剂供应容器插入方向上从调色剂供应容器5的后侧看,调色剂出口盖子5f1、保持部件5f2和调色剂出口闸门5f3的右半部已经被除去,以便更容易理解它们的结构。
参考图12,当调色剂供应容器5是全新的时,调色剂出口盖子5f1和调色剂出口闸门5f3是关闭的,并且第一孔5f5即调色剂供应容器5的框架5g的底壁5i的孔由密封部件5f6环绕,而该密封部件由胶粘在该密封部件5f6上的密封板5f7覆盖。
密封部件5f7的孔即第三孔5f7a由柔性且可剥离的条带5f4密封。
该条带5f4设置在密封板5f7和密封部件5f8(图14)之间。它按照以下方式连接在调色剂供应容器5上:将该条带5f4的一个端部5f4a固定在调色剂供应容器5的框架5g底壁5i上;使该条带朝着调色剂供应容器5延伸足够远从而覆盖第三孔5f7a;将该条带可剥离地胶粘或焊接在第三孔5f7a的边缘上,从而密封着该第三孔5f7a;在折叠线5f4b处将该条带折回去;在条带5f4的密封着第三孔5f7a的部分上将该条带折回;并且将该条带的另一个端部5f4c固定在调色剂出口盖子5f1上。
如上所述,随着将调色剂供应容器5插入到成像设备100中,调色剂出口盖子5f1沿着使调色剂出口5f暴露出的方向沿着轨道5h和5h′相对于调色剂供应容器5移动。因此,从折叠线5f4开始从底壁5i中将条带5f4剥离,从而暴露出第三孔5f7a。顺便说一下,一旦将条带5f4剥离,则即使调色剂出口盖子5f1返回至关闭位置,该条带也不会返回到密封板5f7和密封部件5f8之间的接口中。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布置,第三孔5f7a从生产完成该调色剂供应容器5起保持由条带5f4密封,直到用户在通过分配销售网络获得该调色剂供应容器5之后由用户或者服务人员将它插入到成像设备100中。因此,即使在调色剂供应容器5受到冲击或过大振动,该调色剂也不会泄漏出。
在这种结构布置中,通过将调色剂供应容器5自身插入到成像设备100中而自动地剥离条带5f4。因此,采用条带5f4不会对调色剂供应容器5的可操作性造成负面影响。另外,调色剂出口盖子5f1的运动由轨道5h和5h′调节。因此,不会出现在调色剂出口盖子5f1相对于调色剂供应容器5移动时条带5f4被沿着不期望的方向拖拉的问题。因此,不会出现由于沿着不期望的方向拖拉该条带5f4而使调色剂供应容器5在条带5f4附近中的部分受到损坏的问题,和/或由于沿着不期望的方向拖拉该条带5f4而增加剥离该条带5f4所需要的力的问题。
在调色剂供应容器5的制造期间,如在图5中所示那样,通过调色剂供应容器5的调色剂进入孔5k将调色剂注入到调色剂供应容器5中。在用调色剂装满调色剂供应容器5之后,用调色剂入口盖80塞住调色剂进入孔5k以防止装入的调色剂泄漏。
还有在该实施方案中,调色剂供应容器5设有一把手81,该把手按照覆盖调色剂入口盖80的方式连接在调色剂供应容器5上。因此,用户通过把手81的抓持部分81a来操纵该调色剂供应容器5。
[转印部件]
作为转印部件的中间转印单元54在图1中是这样一种单元,用于将已经从感光鼓2分层顺序转印到中间转印单元54上的多个调色剂图像一次性转印(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52上。
该中间转印单元54设有一中间转印带54a,该转印带沿着由箭头所示的方向以与沿着由另一个箭头所示顺时针方向转动的感光鼓2实际上相同的圆周速度运转。该中间转印带54a是周长大约为970mm的环形带,并且悬挂在三个辊上:驱动辊54b、转印带支撑转印辊54g以及随动辊54c。
在中间转印带54a的环路内,转印充电辊54fY、54fM、54fC和54fK可旋转地设置成与相应的感光鼓2相对,并且中间转印带54a位于转印充电辊54fY、54fM、54fC和54fK以及相应的感光鼓1之间。每个转印充电辊保持压向相应感光鼓2的中心。
这些转印充电辊54fY、54fM、54fC和54fK由未显示的高压电源供电,并且从中间转印带54a的环路内侧给中间转印带54a充上极性与调色剂相反的电荷,以便将感光鼓2上的调色剂图像顺序转印(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4a的外表面上。
在转印期间,作为转印部件的二次转印辊54d保持压在中间转印带54a上,从而相对着转印带支撑转印辊54g,并且该中间转印带54a位于二次转印辊54d和转印带支撑转印辊54g之间。二次转印辊54d可以沿着在图1中的垂直方向移动,并且可以转动。直到将预定数量的图像顺序分层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4a上以完成一彩色图像,二次转印辊54d保持与中间转印带54a分开以便不会干扰在中间转印带54a上的图像。
中间转印带54a和二次转印辊54d单独地被驱动。随着记录介质52进入二次转印部分,将预定的偏压施加在二次转印辊54d上。因此,将中间转印带54a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52上。
在转印过程中,记录介质52在保持夹在二次转印辊54d和中间转印带54a之间的同时以预定的速度朝着图1的左边被输送至进行下一个过程的定影装置56上。
该成像设备100设有一清洁单元55,该单元可以设置成接触或者移动离开中间转印带54a的表面,并且该单元在转印期间输送记录介质的方向上处于中间转印带54a的下游端附近的预定位置处。该清洁单元用来清除二次转印残余调色剂即在二次转印之后留在中间转印带54a上的调色剂。
再次参考图1,在清洁单元55内,设有用于清除二次转印残余调色剂的清洁刮片55a。该清洁单元55连接在成像设备100的主体上,从而它可以绕着未显示的旋转轴线转动。该清洁刮片55a在中间转印带54a的运动方向上位于相对于清洁刮片55a的底部的上游侧上。在被带进清洁单元55之后,二次转印残余调色剂由螺杆55b输送给除去的调色剂存储箱(未显示)并且存储在其中。
对于中间转印带54a的材料,可以采用聚酰亚胺树脂。但是,用于中间转印带54a的材料不必限于聚酰亚胺树脂。例如,可以使用这些塑料例如聚碳酸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聚偏氟乙烯树脂、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聚醚醚酮树脂和聚醚磺酸酯树脂或氟化或硅化橡胶来得到优选的结果。
[定影部分]
如上所述,通过中间转印带54a将由显影部件形成在感光鼓2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52上。该定影装置56使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即刚才已经转印到记录介质52上的图像热定影。
还有参考图1,定影装置56设有用于向记录介质52施加热量的定影辊56a和用于将记录介质52压靠在定影辊56a上的加压辊56b。这两个辊56a和56b是中空的。每个辊在其中空部分中包含有加热器(未显示)。它们在受到旋转驱动时一起输送记录介质52。
换句话说,在承载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52由定影辊56a和加压辊56b输送期间,通过这些辊向记录介质52和调色剂影响施加热量和压力。因此,使调色剂图像固定在记录介质52上。
在定影之后,记录介质52通过两对排纸辊对53h和53j从成像设备100的主体被排出到位于成像设备100顶部上的输送盘57中,并且累积在其中。
[处理盒和调色剂供应容器的安装]
接下来,将参考图2-5对用于将处理盒1和调色剂供应容器5安装进成像设备100的过程进行说明。参考图3,该图为成像设备100的示意性外部透视图,该成像设备100设有一门(前门)58,该门位于成像设备100的前面板中并且可以自由地打开或关闭。随着操作人员向前打开门58,处理盒1Y-1K和调色剂供应容器5Y-5K从中插入的开口被暴露出。
从中插入处理盒1的开口设有感光鼓轴定位板59,它可转动地受到支撑。因此,当插入或拆除处理盒1时,必须打开和关闭该感光鼓轴定位板59。参考图2,在成像设备100中,设有用于在安装处理盒1时引导处理盒1的四对导轨60和用于在安装调色剂供应容器5时引导调色剂供应容器5的四对导轨61。
将处理盒1和调色剂供应容器5安装进成像设备100所沿着的方向平行于感光鼓2的轴线,导轨60和61延伸的方向也如此。处理盒1和调色剂供应容器5从成像设备100的前侧插入该成像设备100中,然后沿着导轨60和61进一步滑进该成像设备100中。
参考图4,随着处理盒1到达成像设备100的最深端部,成像设备100的感光鼓定位轴66进入感光鼓凸缘2b的中心孔2f。因此,使感光鼓2的后端的旋转轴线相对于成像设备100精确定位。
同时,感光鼓凸缘2b的驱动力传递部分2g与成像设备100的驱动连接件(凹连接件)62a接合,从而使得感光鼓2能够被旋转驱动。在该实施方案中的驱动力传递部分2g为扭转的三角柱形式。因此,随着从成像设备100将驱动力传递驱动力传递部分2g,该驱动力传递部分2g不仅将驱动力传递给感光鼓2,而且还产生出这样一个力,该力朝着成像设备100的后端拖拉感光鼓2。
还有参考图4,成像设备100的后壁65设有四个用于一对一地使处理盒精确定位的处理盒支撑销63。每个处理盒支撑部分63进入嵌入的处理盒1的框架1a中,由此使处理盒1的框架1a精确地固定在其相对于成像设备100的位置上。
再次参考图4,在成像设备100的前例(在图4中的左侧)上,设有可旋转打开或关闭的感光鼓轴定位板59,并且处理盒1的轴承箱2c与之牢固地接合。通过上述处理盒插入顺序,使感光鼓2和处理盒1相对于成像设备100精确定位。
相反,参考图5,在将调色剂供应容器5插入到最深端时,与处理盒1由支撑销64保持一样,它由从成像设备100的后壁65中凸出的支撑销64保持。同时,驱动力接收连接件(凹)5e与驱动力传递连接件(凸)62b接合,从而使得能够旋转驱动螺杆5a和搅拌轴5c。
从成像设备100中抽出处理盒1或调色剂供应容器5所需要做的所有事情是反向进行上述过程。在该实施方案中,处理盒1和调色剂供应容器5可以按照随机的顺序安装进成像设备100中或者从中拆除。
换句话说,可以在将处理盒1安装进成像设备100中之后将调色剂供应容器5安装进成像设备100中,或者在将调色剂供应容器5安装进成像设备100中之后将处理盒1安装进成像设备100中。
另外,可以在从成像设备100中抽出处理盒1之后从该成像设备100中将调色剂供应容器5抽出,或者在从成像设备100中抽出调色剂供应容器1之后从该成像设备100中将处理盒1抽出。
[用调色剂重新填充调色剂供应容器的方法]
图16显示出用调色剂重新填充调色剂供应容器的方法,即通过用调色剂重新填充用过的调色剂供应容器5来将它翻新的方法。
首先,使调色剂出口盖子5f1滑动。然后,使调色剂供应容器5的调色剂出口闸门5f3转动以暴露出调色剂出口5f的开口,通过该开口将调色剂排出(调色剂出口暴露过程)。
接下来,使调色剂供应容器5固定,从而该调色剂供应容器5的调色剂出口5f面向上。然后,通过插入作为用于如由在图16中的箭头A所示那样将调色剂引导至第一孔5f5的部件的调色剂重新填充夹具200,通过调色剂出口5f将调色剂填充进调色剂供应容器5(填充过程)。
在调色剂的这个填充期间,沿着与螺杆5a转动以将调色剂输送给显影设备4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作为调色剂输送部件的螺杆5a,从而如由箭头B、C和D所示那样将填充的调色剂进一步送入到调色剂供应容器5中。换句话说,驱动螺杆5a以从调色剂出口5f将调色剂输送给调色剂存储部分5j。该调色剂首先沿着由箭头符号C所示的与螺杆5a的轴向方向平行的方向输送,然后沿着由箭头D所示的方向输送。
顺便说一下,填充过程或驱动过程哪个过程首先开始并不重要。换句话说,可以在通过孔5f5将调色剂注入到调色剂供应容器5之后将驱动力传递给螺杆5a,或者可以在开始将驱动力传递给螺杆5a之后通过孔5f5将调色剂注入到调色剂供应容器5中。另外,将驱动力传递给螺杆5a可以与开始将调色剂注入到孔5f5中同时开始。
通过将驱动力传递给驱动力接收连接件5e来驱动螺杆5a。给螺杆5a提供驱动力存在两种方法:采用在图17中所示的驱动力产生设备510的方法;以及采用在图18中所示的旋转力传递部件520的手动方法。
在采用驱动力产生设备510来给螺杆5a提供驱动力的方法中,驱动力产生设备510的连接件510a如在图17中所示那样与驱动力接收连接件5e连接,并且从驱动力产生设备510将驱动力传递给驱动力接收连接件5e,从而该螺杆5a将沿着由箭头C所示的方向输送调色剂。换句话说,驱动力接收连接件5e沿着与它在将调色剂提供给处理盒1时转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
在采用旋转力传递部件520的方法中,旋转力传递部件520的连接件520a如在图18中所示那样与驱动力接收连接件5e连接,通过旋钮10b手动地转动旋转力传递部件520以将驱动力传递给连接件5e,从而该螺杆5a沿着由箭头C所示的方向输送调色剂。
如上所述,可以简单地通过沿着与当调色剂供应容器5正在使用时排出调色剂的方向相反的方向通过调色剂出口5f给调色剂供应容器5填充调色剂。因此,可以简单地翻新该调色剂供应容器5。
还有如上所述,调色剂供应容器5的调色剂出口5f设有用来覆盖调色剂出口5f的可动调色剂出口盖子5f1。因此,可以通过打开这个调色剂出口盖子5f1来给该调色剂供应容器5填充调色剂,并且可以通过在填充之后关闭调色剂出口盖子5f1(调色剂出口关闭过程)来防止填充的调色剂泄漏。因此,可以填充该调色剂供应容器5相当多次。
顺便说一下,在其中除去调色剂盖80以通过调色剂填充孔5k来给调色剂供应容器5填充调色剂的调色剂供应容器填充方法中,调色剂盖80可能会在被除去时遭到损坏。显然,损坏的调色剂盖80是不能重新使用的。相反,在这个实施方案中,当给调色剂供应容器5填充调色剂时没有除去调色剂盖80。因此,确保了调色剂盖80可以重新使用;换句话说,可以重新使用整个调色剂供应容器5,而不会对其部件造成任何损坏。
如上所述,在该实施方案中,调色剂供应容器5如此构成,从而可以简单地通过沿着与调色剂在使用时流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通过调色剂出口注入调色剂来给它填充调色剂。因此,实际上可以重新使用整个调色剂供应容器5。另外,部件除去是不必要的,从而消除部件损坏,从而确保了可以重新使用所有部件。换句话说,根据本发明的调色剂供应容器5可以整个被重新使用以便进行翻新。
虽然已经参考在这里所披露的结构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所提到的细节,并且本申请意欲覆盖落入在下面权利要求的范围或改进目的范围内的这些改进或变化。
Claims (10)
1.一种显影剂供应单元的再生方法,该显影剂供应单元用于向显影部件提供显影剂,用来对电子照相感光部件上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其中所述显影剂供应单元可以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主体中,并且包括用于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部分、用于向所述显影部件提供显影剂的显影剂供应口、以及从显影剂容纳部分向显影剂供应口输送显影剂的输送部件,所述输送部件沿着预定旋转方向旋转,从而在要将显影剂从显影剂容纳部分向显影剂供应口输送时,将所述显影剂沿着所述输送部件的轴向输送,所述方法包括:
注入步骤,用于通过显影剂供应口注入显影剂;以及
驱动步骤,用于沿着从显影剂供应口向显影剂容纳部分输送显影剂的方向驱动输送部件,
通过上述步骤,从显影剂供应口输送显影剂,以用显影剂填充该显影剂容纳部分,并且在所述驱动步骤中,所述输送部件沿着与该预定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注入步骤和所述驱动步骤同时开始进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注入步骤在所述驱动步骤开始之后开始进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注入步骤中,在所述显影剂供应单元的取向使得所述显影剂供应口的方向基本向上的情况下,利用所述显影剂供应口注入显影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显影剂供应单元具有连接件部分,用于与设置在成像设备主体中的主体连接件部分相配合,以在显影剂供应单元安装在该成像设备主体中时,向输送部件传递驱动力,其中在所述驱动步骤中,从连接件部分向输送部件传递旋转驱动力。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驱动步骤包括将用于产生驱动力的驱动力产生装置与连接件部分连接,以从驱动力产生装置向输送部件提供旋转驱动力。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驱动步骤包括将连接件部分与旋转驱动传递部件连接,其中手动旋转该旋转驱动传递部件以驱动输送部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显影剂供应单元包括供应口盖子,该盖子可以在打开显影剂供应口的打开位置和关闭该显影剂供应口的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其中该供应口盖子与设备的主体相配合,并且在显影剂供应单元安装在设备的主体中时,该盖子被从关闭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
所述方法还包括供应口打开步骤,用于将供应口盖子移动到打开位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供应口关闭步骤,用于在所述注入步骤之后将供应口盖子从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注入步骤包括引导部件插入步骤,用于将引导部件穿过显影剂供应口插入,其中显影剂通过该引导部件注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2285469 | 2002-09-30 | ||
JP285469/2002 | 2002-09-30 | ||
JP2003334758A JP4040561B2 (ja) | 2002-09-30 | 2003-09-26 | 現像剤再充填方法 |
JP334758/2003 | 2003-09-2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97385A CN1497385A (zh) | 2004-05-19 |
CN1307490C true CN1307490C (zh) | 2007-03-28 |
Family
ID=319806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3134949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07490C (zh) | 2002-09-30 | 2003-09-30 | 显影剂提供装置的翻新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980755B2 (zh) |
EP (1) | EP1403736B1 (zh) |
JP (1) | JP4040561B2 (zh) |
KR (1) | KR100523775B1 (zh) |
CN (1) | CN1307490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222035A (ja) * | 2004-01-09 | 2005-08-18 | Canon Inc |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3885062B2 (ja) * | 2004-03-30 | 2007-02-2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ドラム、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US7158749B2 (en) * | 2004-04-26 | 2007-01-0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Clean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cleaning member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3840232B2 (ja) * | 2004-05-06 | 2006-11-0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US7822370B2 (en) * | 2006-01-13 | 2010-10-26 | Himes William D | Toner cartridge |
KR100738948B1 (ko) | 2006-02-20 | 2007-07-18 | 주식회사 에이아이티 | 토너 리필장치 |
USD581973S1 (en) * | 2006-03-17 | 2008-12-02 |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 Photoconductor cartridge |
JP4565667B2 (ja) * | 2008-09-29 | 2010-10-2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カラー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4384251B1 (ja) * | 2009-03-11 | 2009-12-1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5482138B2 (ja) * | 2009-11-19 | 2014-04-23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トナー収容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541685B2 (ja) * | 2010-02-12 | 2014-07-0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US9207574B2 (en) * | 2011-03-31 | 2015-12-08 | Ricoh Company, Ltd. | Powder material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therewith, and powder material replenishing method |
JP5771797B2 (ja) | 2011-11-29 | 2015-09-0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6418896B2 (ja) | 2014-10-27 | 2018-11-0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の再生産方法 |
JP6584062B2 (ja) | 2014-10-27 | 2019-10-0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再生産方法 |
JP6410564B2 (ja) | 2014-10-27 | 2018-10-2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の再生産方法 |
JP1536824S (zh) * | 2015-05-27 | 2015-11-02 | ||
JP1536825S (zh) * | 2015-05-27 | 2015-11-02 | ||
JP6590534B2 (ja) | 2015-05-29 | 2019-10-1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598572B2 (ja) * | 2015-08-12 | 2019-10-30 | 株式会社東芝 | 現像剤供給容器 |
JP2024087141A (ja) * | 2022-12-19 | 2024-07-0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容器および現像剤補給容器の再利用方法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147878A (ja) * | 1998-11-04 | 2000-05-26 | Canon Inc | トナー補給容器の再生方法 |
EP1096330A2 (en) * | 1999-10-27 | 2001-05-0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Developer stirring member and recycling method for the same |
JP2001125467A (ja) * | 1999-10-29 | 2001-05-11 | Canon Inc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産方法 |
US6324370B1 (en) * | 1999-03-29 | 2001-11-27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detachably mounting a developer replenishing container or in which a plurality of cartridges and developer replenishing containers are attachably and detachably positioned |
EP1184742A2 (en) * | 2000-09-01 | 2002-03-06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developer supply container removably mountable i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2002189399A (ja) * | 2000-12-20 | 2002-07-05 | Canon Inc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産方法 |
CN1365030A (zh) * | 2000-12-25 | 2002-08-21 | 株式会社理光 | 调色剂补充装置及其成像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41788A (en) * | 1873-08-12 | Improvement in signs | ||
US106213A (en) * | 1870-08-09 | Improved liquid for raising paste or dough | ||
JP3200141B2 (ja) | 1991-04-08 | 2001-08-2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に着脱自在な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US5585895A (en) | 1991-12-19 | 1996-12-17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Developing device and process cartridge with it |
US5283616A (en) | 1991-12-19 | 1994-02-01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Developing device having bearing for supporting a developing roller |
DE69308966T2 (de) | 1992-09-04 | 1997-08-07 | Canon Kk | Elektrophotographische Arbeitseinheit und Bilderzeugungsgerät mit einer solchen Arbeitseinheit |
US5966566A (en) | 1993-03-24 | 1999-10-1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Recycle method for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3236124B2 (ja) | 1993-04-28 | 2001-12-1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トナーテープ取り付け方法 |
JP3320144B2 (ja) | 1993-04-28 | 2002-09-0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JP3347549B2 (ja) | 1995-09-12 | 2002-11-2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JP3372747B2 (ja) | 1996-02-09 | 2003-02-0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 |
JP3397590B2 (ja) | 1996-07-04 | 2003-04-1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組立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3382465B2 (ja) | 1996-07-04 | 2003-03-0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US6246848B1 (en) | 1996-09-11 | 2001-06-1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Toner Container cap, toner container, and process cartridge |
JPH10171233A (ja) | 1996-10-07 | 1998-06-26 | Canon Inc |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3545919B2 (ja) * | 1996-10-22 | 2004-07-2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トナー補給容器、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トナー補給容器を構成する部品のリサイクル使用方法 |
JP3352370B2 (ja) | 1996-11-14 | 2002-12-0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3327801B2 (ja) | 1996-12-25 | 2002-09-2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組み立て方法及びトナー容器の組み立て方法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3437424B2 (ja) | 1997-10-27 | 2003-08-1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H11143226A (ja) | 1997-11-11 | 1999-05-28 | Canon Inc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現像装置 |
JP3604919B2 (ja) | 1998-08-31 | 2004-12-2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カラー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
JP2000194248A (ja) | 1998-12-28 | 2000-07-14 | Canon Inc | プロセスカ―トリッジ及び帯電ユニット及び現像ユニット |
JP3126966B1 (ja) | 1999-10-29 | 2001-01-2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産方法 |
JP3103548B1 (ja) | 1999-10-29 | 2000-10-3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産方法 |
JP3126968B1 (ja) | 1999-10-29 | 2001-01-2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産方法 |
JP3478797B2 (ja) | 1999-12-28 | 2003-12-1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4250294B2 (ja) | 2000-02-16 | 2009-04-0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カラー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DE60142671D1 (de) | 2000-09-01 | 2010-09-09 | Canon Kk | Einheit mit Entwicklerzufuhröffnung und damit versehenes Bilderzeugungsgerät |
JP4672893B2 (ja) | 2001-03-30 | 2011-04-2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2003
- 2003-09-25 US US10/669,505 patent/US6980755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9-26 JP JP2003334758A patent/JP4040561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9-29 KR KR10-2003-0067250A patent/KR100523775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3-09-29 EP EP03021950.5A patent/EP1403736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9-30 CN CNB031349498A patent/CN1307490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147878A (ja) * | 1998-11-04 | 2000-05-26 | Canon Inc | トナー補給容器の再生方法 |
US6324370B1 (en) * | 1999-03-29 | 2001-11-27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detachably mounting a developer replenishing container or in which a plurality of cartridges and developer replenishing containers are attachably and detachably positioned |
EP1096330A2 (en) * | 1999-10-27 | 2001-05-0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Developer stirring member and recycling method for the same |
JP2001125467A (ja) * | 1999-10-29 | 2001-05-11 | Canon Inc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産方法 |
EP1184742A2 (en) * | 2000-09-01 | 2002-03-06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developer supply container removably mountable i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2002189399A (ja) * | 2000-12-20 | 2002-07-05 | Canon Inc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産方法 |
CN1365030A (zh) * | 2000-12-25 | 2002-08-21 | 株式会社理光 | 调色剂补充装置及其成像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1403736A1 (en) | 2004-03-31 |
JP2004145312A (ja) | 2004-05-20 |
US20040126131A1 (en) | 2004-07-01 |
JP4040561B2 (ja) | 2008-01-30 |
KR100523775B1 (ko) | 2005-10-26 |
CN1497385A (zh) | 2004-05-19 |
KR20040028552A (ko) | 2004-04-03 |
US6980755B2 (en) | 2005-12-27 |
EP1403736B1 (en) | 2013-05-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307490C (zh) | 显影剂提供装置的翻新方法 | |
CN100454161C (zh) | 成像装置及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装置中的显影剂供应盒 | |
CN100498591C (zh) | 处理盒的再生方法 | |
US5495323A (en) | Clean spiral toner cartridge | |
US8023855B2 (en) | Development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4672893B2 (ja) | 現像剤補給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6860281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3215917A (ja) |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S62169184A (ja) | 複写/プリント機 | |
KR100864103B1 (ko) | 화상 형성 장치 | |
US8989633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2004126018A (ja) |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KR20010050553A (ko) | 저 마찰 닥터 블레이드 | |
JP4585670B2 (ja) |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
US6363232B1 (en) | Developer material cartridge having a robust multiple function seal | |
WO1998021628A1 (fr) | Dispositif de developpement et dispositif electrophotographique | |
JP2009042717A (ja) |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とその再生方法、並びに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と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2072652A (ja) | 現像剤補給容器 | |
US20100239310A1 (en) | Replacement unit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 |
JP2000321872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4126019A (ja) | シール部材及びシール部材を備えたカートリッジ | |
JP2022080195A (ja) |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4032377A (ja) | 現像剤補給装置、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S62296158A (ja) | 画像生成機 | |
JPH05134531A (ja) | 現像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328 Termination date: 20170930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