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01570C - 配线器具 - Google Patents
配线器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301570C CN1301570C CNB2004100786491A CN200410078649A CN1301570C CN 1301570 C CN1301570 C CN 1301570C CN B2004100786491 A CNB2004100786491 A CN B2004100786491A CN 200410078649 A CN200410078649 A CN 200410078649A CN 1301570 C CN1301570 C CN 1301570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play member
- electric wire
- display
- apparatus body
- termi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12769 display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3578 rel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707 wris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旨在求能以简单方式确认电线和端子部是否连接。为达成前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配线器具,在配线器具内设置以快速连接方式连接通过电线插入孔而插入的电线的端子部。又,具备显示构件,在配线器具内将显示部收藏成在突出于器具本体外的非连接位置和未突出于器具本体外的连接位置之间自由移动,利用和端子部连接的电线驱动,自突出于器具本体外的非连接位置移至未突出于器具本体外的连接位置。即,若将电线插入至电线插入孔而和端子部连接,则因显示构件自突出位置移至非突出位置而显示部未突出于器具本体外,故无需如现有实例一般观察确认窗也可依据显示构件(显示部)是否突出于器具本体外可简单地确认电线和端子部是否连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如开关或插座的配线器具,特别是涉及具有快速连接方式的端子部的配线器具。
背景技术
以往,在如开关或插座的配线器具,主要目的在于简化配线作业,在连接电线的端子部采用快速连接方式的端子构造(所谓的无螺丝端子)。在这种端子构造,只是将电线插入在器具本体的背面所设置的电线插入孔,防止电线的连接脱落,但是电线对电线插入孔的插入量不足够时,可能发生接触不良等问题。
而,不仅如开关或插座的配线器具,在例如断路器等别的电器也采用上述的快速连接方式的端子构造(参照专利文献1)。在此,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断路器,具备显示是否电线对电线插入孔的插入量足够而和端子部正确的连接的显示构件。本显示构件在断路器的器体内设置成自由移动,在电线对电线插入孔的插入量满足规定量的情况移至和在器体所设置的显示窗相向的显示位置,自器体的外经由显示窗可看到。
[专利文献1]特开2000-21592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可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连接完了显示机构必须自在器体所设置的显示窗确认显示构件的位置,有确认作业繁琐的问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线器具,可简单的确认电线和端子部是否连接。
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为具备器具本体,由绝缘材料构成,设有电线插入孔;端子部,设置于配线器具内,以快速连接方式连接通过电线插入孔后所插入的电线;以及显示构件,在配线器具内收藏成一部分在向器具本体的外突出的非连接位置和未向器具本体的外突出的连接位置之间自由移动,利用和端子部连接的电线驱动,自非连接位置移至连接位置;以及鸣音装置,其被收藏在器具本体内,与显示构件一体形成,在显示构件自非连接位置移至连接位置时产生声音。
若依据本发明,不像现有的实例一般看确认窗也可依据显示构件是否向器具本体的外突出可简单的确认电线和端子部是否连接。且依据本发明,不仅视觉,而且利用听觉也确认电线和端子板是否连接。
依据上述特征,本发明在配线器具内设置多个端子部,而且在器具本体内收藏利用和端子部连接的电线驱动的多个显示构件,将多个显示构件一体形成。
若依据本发明,减少零件数,组装作业可省力化或降低费用。
依据上述特征,本发明在器具本体设有导引装置,导引显示构件,令自非连接位置向连接位置直线移动。
若依据本发明,因显示构件直线移动,改善易看性和外观。
依据上述特征,本发明中的该显示构件包括:带板状的主部;长方形板状的显示部,设于该主部的纵向一端侧;复原弹簧部,连接至该主部的纵向另一端侧;以及支撑部,在平面图上近似コ字形,其两端部分别连接到该显示构件的复原弹簧部的另一端,其中,所述鸣音装置由形成于该显示部的主部的相向面,且以宽细的带状向斜前方延伸的弹簧构件形成
依据上述特征,本发明在器具本体内设置多个端子部,而且在器具本体内收藏利用和端子部连接的电线驱动的多个显示构件及在各显示构件自非连接位置移至连接位置时产生声音的多个鸣音装置,将多个显示构件及鸣音装置一体形成。
若依据本发明,因显示构件直线移动,改善易看性和外观。
依据上述特征,本发明的鸣音装置由在显示构件自非连接位置移至连接位置的过程抵接在器具本体内所设置的被抵接部而挠曲后利用弹力复原后在和被抵接部之间产生碰撞声音的弹簧构件构成,在被抵接部设置在显示构件自非连接位置移至连接位置时在移动方向导引弹簧构件的导引面。
若依据本发明,在令显示构件自连接位置移至非连接位置时借着用被抵接部的导引面导引,可令弹簧构件顺利的复原。
依据上述其中一特征,本发明的端子部具有端子板;限制装置,利用弹力在和端子板之间夹持电线而且限制电线往反插入方向的移动;以及解除装置,和显示构件设置成一体,解除限制装置的限制;解除装置具备当自连接位置再朝进入器具本体内的方向压入显示构件时解除限制装置的限制的限制解除部。
若依据本发明,借着显示构件兼具解除装置,减少零件数,组装作业可省力化或降低费用。
依据上述特征,本发明具备复原弹簧,一端部和显示构件连接,另一端部受到端子板抵接支撑,自连接位置向非连接位置方向将显示构件弹性偏压。
若依据本发明,解除端子部和电线的连接时用复原弹簧弹性偏压的显示构件80自连接位置移至非连接位置,省去用手动令移动的人力,而且因复原弹簧的另一端部受到端子板抵接支撑,缓和显示构件自非连接位置移至连接位置而挠曲时的复原弹簧的应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分解立体图;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正视图,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右侧视图,图2c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后视图,图2d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底视图;
图3为电线和该端子板连接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解除扣的正视图,图4b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解除扣的上视图,图4c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解除扣的右侧视图。
图5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显示方块的正视图,图5b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显示方块的底视图,图5c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显示方块的右侧视图;
图6a、图6b以及图6c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显示构件的动作说明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分解立体图;
图8a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显示方块的正视图,图8b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显示方块的上视图,图8c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显示方块的右侧视图,图8d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显示方块的后视图;
图9a、图9b以及图9c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显示构件的动作说明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分解立体图;
图11a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正视图,图11b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右侧视图,图11c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后视图,图11d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底视图;
图12a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显示构件的正视图,图12b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显示构件的左侧视图,图12c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显示构件的右侧视图,图12d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显示构件的上视图,图12e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显示构件的底视图;
图13a、图13b以及图13c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显示构件的动作说明图。
组件符号说明
1 器具本体
2 本体
3 突台部
3 盖
3a 固定凹处
3b 锥面
4 凹处
5 插穿槽
6、7 嵌合部
8 凹槽
10 本体
11 电线插入孔
12、12b 间隔壁
12a 缝隙
13a、13b、13c 收藏室
14 承轴座
15 纵槽
16 被抵接部
16a、16b 斜面
20 盖
21 插穿槽
241、242 插入部
25a、25c、25d 平型栓刀插入口
25b 针型栓刀插入口
251 插入口
30A、30B、30C 栓刀承受块
31A、31B、31C 栓刀承受部
32、33 栓刀承受弹簧
34 连接片
35 脚片
36 结合片
36a、36a’ 敛缝用突起
40 端子部
41、41’ 端子板
41a 插穿部
41b 缺口
42 主片
42a 敛缝用孔
43 接触片
43a 接触部
43b、43c 按压部
44 链锁片
44a 链锁部
44b 弯曲部
44c 承部
50 组装构件
51 嵌合孔
52 卡止突片
52a 卡止爪
53 安装爪
60 解除扣
61 操作部
62 本体部
62a 轴部
63 推动部
64 连接部
65 支撑部
70 显示方块
80 显示构件
81 主部
82 显示部(显示操作部)
83 驱动部
83a 倾斜面
84 复原弹簧部
85 支撑部
86 弹簧构件
86a 突部
87 解除片
101 电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详细说明将本发明应用于插座的实施例。但,本发明的配线器具未限定为插座,例如,本发明的技术构想当然也可应用于开关等插座以外的配线器具。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插座如图1及图2a、图2b、图2c及图2d所示,具备器具本体1,该器具本体1由以下的构件结合而成,本体10,使用耐Tracking性优异的热硬化合成树脂形成为前面开放的长方体;及盖20,一样使用耐Tracking性优异的热硬化合成树脂形成为后面开放的长方体。
本体10利用沿着纵向所设置的多个间隔壁12将内部空间分成三部分。又,在盖20内也形成间隔壁(图上未示),将本体10和盖20结合后,用本体10及盖之间隔壁12将器具本体1的内部空间分割成独立的三室(收藏室13a、13b、13c)。又,两端的收藏室13a、13b利用具有缝隙12a的一对间隔壁12b沿着本体10的纵向再分割成3室。
在盖20的前壁并设所谓的泛用型式的插入部241,可连接具有平行平型栓刃的所谓的A型式的Plug和具有平行针型栓刃的所谓的BS型式的Plug的双方;及插入部242,可连接所谓的O型式的Plug。泛用型式的插入部241由形成为令插入平板形的平型栓刃的平型栓刃插入口25a和插入圆针形的针型栓刃的针型栓刃插入口25b连通的形状的一对插入口251构成。即,平型栓刃插入口25a系矩形,成为圆形的针型栓刃插入口25b和其纵向的中间部的一侧边连通的形状。又,针型栓刃插入口25b的中心间的距离比平型栓刃插入口25a的中心间的距离宽。O型式的插入部242具有插入包括接地极的三个平型栓刃的三个平型栓刃插入口25c、25c、25d,在插入接地极的平型栓刃的平型栓刃插入口25d的两侧将剩下(电压极)的平型栓刃插入口25c、25c配置成倒八字形而成。
又,在本体10内在两端的收藏室13c、13a各自收藏二个栓刃承受块30A、30B,该栓刃承受块30A、30B在端子板41的两侧设置接受在泛用型式的插入部241所插入的平型栓刃或针型栓刃的泛用型式的栓刃承受部31A和接受在O型式的插入部242所插入的电压极的平型栓刃的O型式的栓刃承受部31B。但,因在一方的收藏室13c收藏的栓刃承受块30A和另一方的收藏室13a收藏的栓刃承受块30B具有镜像关系,只说明一方的栓刃承受块30A。
泛用型式的栓刃承受部31A具备一对栓刃承受弹簧32,在相向的前端部夹持针型栓刃;コ(或ㄇ)字形的连接片34,将两栓刃承受弹簧32的一方的侧面之间结合成连续一体;以及栓刃承受弹簧33,自连接片34突出,和两栓刃承受弹簧32的该侧面相向。O型式的栓刃承受部31B具备一对栓刃承受弹簧32,在相向的前端部夹持平型栓刃;及コ(或ㄇ)字形的连接片34,将两栓刃承受弹簧32的一方的侧面之间结合成连续一体。
端子板41如图1及图3所示,具有近似T字形的主片42;一对接触片43,自在主片42的宽细的一端侧的两侧边向后方垂下;以及近似J字形的一对链锁片44,自在主片42的宽粗的另一端侧的两侧边向后方垂下;加工具有弹性的带状金属板,将其弯折使得接触片43的前端部和链锁片44之前端部各自交叉,而一体形成。在接触片43设置接触部43a,具有大致平坦的面,和电线弹接;一对按压部43b、43c,沿着电线的插入方向在接触部43a的两侧按压电线;在按压部43c和主片42之间和后述的电线插入孔11相向的形成插穿电线的插穿部41a。又,在对于接触片43位于内侧的链锁片44,在前端并设链锁部44a,向接触部43a的侧按压电线而且咬入电线的一部分
止脱落;及承部44c,朝比链锁部44a接近接触片43的方向突出;在比链锁部44a后方的部位设置朝离开电线(接触片43)的方向变凸的弯曲部44b。此外,将接触片43的宽度尺寸设为链锁片44的宽度尺寸之约一半,使得链锁部44a和接触片43相向,而且承部44c和接触片43不相向。如上述所示构成的电压极用的栓刃承受块30A、30B在纵向两端的区域各自收藏各栓刃承受部31A、31B,收藏于本体10两端的收藏室13c、13a,使得将端子板41收藏于纵向中央的区域。
而,在本体10内在中央的收藏室13b收藏O型式的接地极用的栓刃承受块30C。接地极用的栓刃承受块30C将和O型式的插入部242对应的接地极的栓刃承受部31C和端子板41’结合而成。O型式的接地极用的栓刃承受部31C具备一对栓刃承受弹簧32,在相向的前端部夹持栓刃;连接片34,将两栓刃承受弹簧32的后端边结合成连续一体;带状的脚片35,由连接片34的侧缘延伸设置,且被弯折成近似钩形;以及结合片36,设于脚片35的前端,且列设有敛缝用突起36a,。
端子板41’形成为和电压极用的端子板41大致相同的形状,具备主片42、接触片43以及链锁片44。在接触片43设置接触部43a和一对按压部43b、43c,而且在链锁片44设置链锁部44a和弯曲部44b。又,在主片42贯设插穿在栓刃承受部31C的结合片36所设置的敛缝用突起36a的敛缝用孔42a。因此,借着将在栓刃承受部31C的结合片36突设的敛缝用突起36a插穿在主片42所贯设的敛缝用孔42a,结合端子板41’的主片42和栓刃承受部31C的结合片36,构成栓刃承受块30C。
如图2c所示,在本体10的底壁的纵向约中央各自和3个收藏室13a、13b、13c连通的各一对电线插入孔11。而,如图3所示,穿过电线插入孔11在接触片43和链锁片44之间插入电线101时,借着链锁片44的链锁部44a咬入电线101防止电线101脱落,而且利用链锁片44的弹力使电线101和接触片43的接触部43a弹接,此外,利用一对按压部43b、43c向链锁片44侧按压电线101,链锁部44a和一对按压部43b、43c的按压力平衡,夹持电线101。但,将接近主片42侧的按压部43c的抵接电线101的面切角,以增加接触面积。
而,将构成端子部40的解除扣60和端子板41、41’一起配设于各收藏室13。解除扣60由合成树脂成形品构成,如图4所示,将棒状的操作部61、具有半圆板形的轴部62a的本体部62、自操作部61的中央出后和本体部62连接的连接部64、自本体部62向和轴部62a反侧突出的近似扇形的支撑部65以及自本体部62的两侧面突出的近似三角柱形的推动部63、63一体形成。而,如图6a所示,将轴部62a放置于在本体10所设置的轴承座14,借着支撑部65抵接在收藏室13所藏的端子板41的主片42,将轴部62a支撑成自由转动。
而,在本体10的纵向中央之两侧面设置和各收藏室13a、13c相通的纵槽15,解除扣60通过纵槽15,连接部64及操作部61露出本体10的外部,一对推动部63、63和在端子板41的链锁片44的承部44c相向,借着将轴部62a放置于在收藏室13a、13c所设置的轴承座14,在各收藏室13a、13c配设成以轴部62a为支点沿着器具本体1的前后方向(在图1的上下方向)自由转动。
又,如图2c所示,在本体10底面的约中央设置向后方突出的突台部3,在本中央的突台部3设置向本体10内的收藏室13b贯穿的电线插入孔11,在本体10底面的中央的突台部3的附近设置向本体10的内侧凹陷的凹处4,自面临突台部3的凹处4的侧面到凹处4的底面形成和收藏室13b相通的一对插穿槽5。而,在本体10内的收藏室13b和端子板41’相向的收藏解除扣60,使得在这些插穿槽5插穿连接部64及操作部61。
而,要拔出和端子部40连接的电线时,用手指操作成将通过纵槽15或插穿槽5在器具本体1的侧面露出之操作部61向上推即可,即,若操作成将操作部61向前方(在图1的上方)推起,解除扣60以轴部62a为支点转动,借着用推动部63、63推压各自相向的端子板41、41’的承部44c,令链锁片44弯曲,使得咬入电线的链锁部44a离开电线,可拔出电线。
而在本实施例的器具本体1借着将组装构件50和在本体10及盖20的双方所设置的嵌合部6、7凹凸嵌合,结合本体10和盖20而组装。
在和本体10的宽度方向相向的两侧面,在隔着设有纵槽15的中央部的两侧各自突设矩形的嵌合部6,还在各嵌合部6的前方(在图1的上方)各自形成凹槽8。而,在盖2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面,各自突设形状及尺寸向本体10的嵌合部6相同的嵌合部7。而,在使盖20和本体10的开口面面对面的状态,各自的嵌合部6、7隔着凹槽8配置成一列。
组装构件50由具有弹性的合成树脂成形品构成,和嵌合部6、7嵌合的一对嵌合孔51形成为在器具本体1的前后方向(在图1的上下方向)并设的长方形,在和器具本体1相向的背面侧自嵌合孔51所夹的约中央部向后方突设在前端具有卡止爪52a的卡止突片52,而且向外突设,使得和图上未示的安装框或板的卡合孔卡合的安装爪53和嵌合孔51排成一列。
而,在盖20,在和宽度方向相向的两侧壁形成自本体10的凹槽8插入的组装构件50的具有卡止突片52的卡止爪52a卡止的被卡止部(图上未示)。此外,在盖20的两侧壁的内侧的嵌合部7附近形成导引面,随着往内侧向后方倾斜的将卡止爪52a导向被卡止部。
而,在结合本体10和盖20而组装器具本体1时,若使本体10和盖20在开口面侧面对面的状态将组装构件50压向器具本体1的宽度方向两侧面,使得在凹槽8插入卡止突片52,本体10及盖20的嵌合部6、7各自和组装构件50的各嵌合孔51嵌合,本体10和盖20结合,同时,卡止突片52向后方(本体10侧)弯曲,使得在卡止突片52的前端所设置的卡止爪52a沿盖20的导引面,不久借着卡止爪52a和盖20的被卡止部卡止,可防止组装构件50自嵌合部6、7脱落。
其次,说明本发明的主旨的表示端子部40和电线的连接状态的显示构件80。
在本实施例,在器具本体1内收藏以合成树脂成形品将彼此具有镜像关系的两个显示构件80、80一体形成的显示方块70。显示构件80如图1及图5a、图5b以及图5c所示,具备带板状的主部81;长方形板状的显示部82,设于主部81的纵向一端侧;驱动部83,自在主部81的纵向另一端侧的一方的侧端向侧向突出;近似钩形的复原弹簧部84,是宽细的带状,一端和驱动部83连接;以及支撑部85,在平面图上近似T字形,在两腕部分各自和显示构件80、80的复原弹簧部84的另一端连接。在驱动部83设置自前方向后方朝远离显示部82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83a。
如上述所示构成的显示方块70如图1及图6a所示,在沿着器具本体1的纵向的两侧面中央部间隔着并设的两个插穿槽21插穿各显示构件80的显示部82,使驱动部83的倾斜面83a通过端子板41的插穿部41a后令和本体10的电线插入孔11相向,在盖3所设置的固定凹处3a内插入支撑部85,收藏于器具本体1内。此外,在固定凹处3a形成用以导引支撑部85的插入的锥面3b,使得可容易的将显示方块70装在盖3。在器具本体1内所收藏的显示构件80,通过插穿槽21后显示部82在自器具本体1的侧面朝自由进退的突出的方向自由移动,在驱动部83未进行压在电线的状态,如图6a所示,显示部82位于自插穿槽21突出于器具本体1之外的位置(非连接位置)。
而,在电线插入孔11所插入的电线101被链锁部44a和一对按压部43b、43c夹持,和端子板41连接,但是如图6b所示,借着在电线插入孔11插入电线101,电线101的前端插穿端子板41的插穿部41a后,和显示构件80的驱动部83的倾斜面83a滑接,驱动部83在远离电线101的方向受力,复原弹簧部84因该力而弯曲,显示构件80就朝显示部82进入器具本体1内的方向移动。然后,如图6c所示,因在电线101和端子板41连接的状态显示构件80自插穿槽21移至显示部82不突出于器具本体1之外的位置(连接位置)为止,显示部82不向器具本体1的侧面突出可显示电线101和端子板41连接。此外,在电线101和端子板41连接之间因驱动部83和电线101的前端部分干涉,抵抗复原弹簧部84的弹力,显示构件80止于连接位置,电线101的连接完了显示继续。然后,操作解除扣60,解除和端子板41的连接,若自电线插入孔11拔出电线101,显示构件80的移动不受限制,显示构件80利用复原弹簧部84的弹力自连接位置回到非连接位置。
在此,如图6a所示,将在器具本体1(本体2及盖3)所设置的插穿槽21形成为和器具本体1的前面(在图6的上面)大致平行,使得用构成插穿槽21的本体2及盖3的内壁导引显示部82后令显示构件80自非连接位置往连接位置直线移动。即,在无这种导引装置(构成插穿槽21的本体2及盖3的内壁)的情况,因在和显示构件80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分力作用于驱动部83的倾斜面83a,显示部82也在该分力的方向移动,显示部82的动作复杂而看不清楚而且外观也差。而,如上述所示,若使得用构成插穿槽21的本体2及盖3的内壁导引显示部82后令显示构件80自非连接位置往连接位置直线移动,因显示构件80直线移动,易看且外观变佳。
如上述所示,在本实施例,因备利用和端子部40(端子板41)连接的电线101驱动而自非连接位置(突出于器具本体1之外的位置)移至连接位置(未突出于器具本体1之外的位置)的显示构件80,不如现有的实例一般看确认窗也可依据显示构件80(显示部82)是否突出于器具本体1之外可简单的确认电线101和端子部40是否连接。又,因对于未具有电线连接完了显示机构的配线器具只追加显示构件80就可应付,可将零件费或组装费的追加抑制至最低限,而且因端子部40的构造完全不变,具有可容易地将未具有电线连接完了显示机构的配线器具升级为具有电线连接完了显示机构的配线器具。而且,在本实施例将两个显示构件80一体形成,作为显示方块70,和将两个显示构件80分开的情况相比,具有组装作业的省力化或降低费用的优点。
实施例二
在图7表示本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但是,因本实施例的基本构造和实施例一共同,对至少功能上共同的构成组件赋与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例在显示构件80具备自非连接位置移至连接位置时发出声音的鸣音装置上具有特征。此外,在本实施例的鸣音装置和显示构件80设成一体。又,和实施例一一样,将彼此具有镜像关系的两个显示构件80、80一体形成,作为显示方块70,收藏于器具本体1内。
在本实施例的显示构件80如图8a、图8b、图8c以及图8d所示,具备带板状的主部81;长方形板状的显示部82,设于主部81的纵向一端侧;驱动部83,自在主部81的纵向另一端侧的一方的侧端向侧向突出;复原弹簧部84,是宽细的带状,一端和驱动部83连接;以及支撑部85,在平面图上近似コ字形,在两端部各自和显示构件80、80的复原弹簧部84的另一端连接。此外,在和显示部82的主部81的相向面将宽细的带状的向斜前方(在图8a的上方)延伸的弹簧构件86一体形成。本弹簧构件86是鸣音装置,在其前端部分设置向前方突出的山形的突部86a。
如上述所示构成的显示方块70如图9a所示,在器具本体1的两个插穿槽21插穿各显示构件80的显示部82,使驱动部83的倾斜面83a通过端子板41的插穿部41a后令和本体10的电线插入孔11相向,在盖3所设置的固定凹处3a内插入支撑部85,收藏于器具本体1内。在此,在盖3的内部,如后述所示,在和弹簧构件86之间设置发出碰撞声的被抵接部16。本被抵接部16如图9a所示,自盖3前侧向本体2侧突设成山形。而,当显示构件80位于非连接位置时,如图9a所示,弹簧构件86的突部86a抵接被抵接部16的外侧的斜面16a。
而,如图9b所示,借着在电线插入孔11插入电线101,电线101的前端插穿端子板41的插穿部41a后,和显示构件80的驱动部83的倾斜面83a滑接,驱动部83在远离电线101的方向受力,复原弹簧部84因该力而弯曲,显示构件80就朝显示部82进入器具本体1内的方向移动,但是此时,弹簧构件86边和被抵接部16的倾斜面83a滑接边弯曲。然后,如图9c所示,在电线101和端子板41连接的状态显示构件80移至连接位置为止,弯曲的弹簧构件86在突部86a越过被抵接部16的顶点后,利用弹力复原,突部86a碰撞被抵接部16的内侧的斜面16b,产生碰撞声。即,在本实施例中,在显示部82视觉上显示电线101和端子板41连接,同时借着鸣音装置的弹簧构件86产生声音(碰撞声),不仅视觉,而且利用听觉也确认电线101和端子板41是否连接。然后,操作解除扣60,解除和端子板41的连接,若自电线插入孔11拔出电线101,显示构件80的移动不受限制,显示构件80利用复原弹簧部84的弹力自连接位置回到非连接位置。此时,利用在连接位置突部86a抵接的被抵接部16的内侧的斜面16b,因在自显示构件80的连接位置往非连接位置的移动方向导引弹簧构件86,可令弹簧构件86顺利的复原。
实施例三
图10表示本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11a、图11b、图11c以及图11d各自表示四面图。但是,因本实施例的基本构造和实施例一及实施例二共同,对至少功能上共同的构成组件赋与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例在使用显示构件80替代解除扣60解除电线和端子板41的连接状态上具有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显示构件80如图12a、图12b、图12c、图12d以及图12e所示,具备带板状的主部81;长方形板状的显示操作部82,设于主部81的纵向一端侧;驱动部83,自在主部81的纵向另一端侧的一方的侧端向侧向突出;复原弹簧部84,是宽细的近似U形状,一端和驱动部83连接;弹簧构件86,自和显示部82的主部81的相向面向斜前方延伸;以及矩形薄板状的解除片87,自显示部82的内侧面向和主部81大致平行的突出。
而,在沿着本体2的纵向的两侧面中央部和面临在本体2的背面中央所设置的突台部3的凹处4的侧面设置排列两个显示构件80的显示操作部82后插穿的插穿槽21。而,如图11b所示,在器具本体1的两个插穿槽21插穿各显示构件80的显示操作部82,使驱动部83的倾斜面83a通过端子板41的插穿部41a后令和本体10的电线插入孔11相向,在盖3所设置的固定凹处3a内插入支撑部85,将显示构件80收藏于器具本体1内。此时,未和复原弹簧部84的驱动部83连接的另一端部(自由端部)通过在端子板41的主片42所设置的缺口41b,插入内侧,在端子板41的内侧受到链锁片44抵接支撑(参照图13a)。
而,如图13b所示,借着在电线插入孔11插入电线101,电线101的前端插穿端子板41的插穿部41a后,和显示构件80的驱动部83的倾斜面83a滑接,驱动部83在远离电线101的方向受力,复原弹簧部84因该力而弯曲,显示构件80就朝显示操作部82进入器具本体1内的方向移动,在电线101和端子板41连接的状态,如图13c所示,显示构件80移至连接位置为止,借着显示操作部82自插穿槽21不突出于器具本体1之外在视觉上显示,而且借着弹簧构件86的突部86a碰撞被抵接部16的内侧的斜面16b而产生碰撞声,可确认电线101和端子板41连接。然后,若用手指压入进入插穿槽21内的显示部82,借着在显示操作部82所设置的解除片87按压端子板41的承部44c,令链锁片44弯曲,使得咬入电线101的链锁部44a离开电线101,可拔出电线101。
如上述所示,在本实施例,借着显示构件80兼具解除扣,减少零件数,具有组装作业的省力化或降低费用确优点。又,因令端子板41的链锁片44抵接支撑复原弹簧部84的自由端部,和完全固定的情况相比,复原弹簧部84的动作的自由度变高,缓和显示构件80自非连接位置移至连接位置而弯曲时的应力,可减少复原弹簧部84的疲乏。
若依据本发明,具有不像现有技术实例一般看确认窗也可依据显示构件是否向器具本体的外突出也可简单的确认电线是否和端子部连接的效果。
Claims (10)
1.一种配线器具,其特征为具备:器具本体,由绝缘材料构成,设有电线插入孔;端子部,设置于配线器具内,以快速连接方式连接通过电线插入孔而插入的电线;及显示构件,以可在一部分突出于器具本体外的非连接位置和未突出于器具本体外的连接位置之间自由移动的方式,被收藏于配线器具内,由和端子部连接的电线所驱动而自非连接位置移至连接位置;以及鸣音装置,其被收藏在器具本体内,与显示构件一体形成,在显示构件自非连接位置移至连接位置时产生声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线器具,其中,在配线器具内设有多个端子部,且在器具本体内收藏由和端子部连接的电线所驱动的多个显示构件,将多个显示构件一体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线器具,其中,在器具本体设有导引装置,用以导引显示构件,使其由非连接位置向连接位置直线移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线器具,其中,该显示构件包括:
带板状的主部;
长方形板状的显示部,设于该主部的纵向一端侧;
复原弹簧部,连接至该主部的纵向另一端侧;以及
支撑部,在平面图上近似コ字形,其两端部分别连接到该显示构件的复原弹簧部的另一端,
其中,所述鸣音装置由形成于该显示部的主部的相向面,且以宽细的带状向斜前方延伸的弹簧构件形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线器具,其中,在器具本体内设置多个端子部,而且在器具本体内收藏由和端子部连接的电线所驱动的多个显示构件及在各显示构件自非连接位置移至连接位置时产生声音的多个鸣音装置,将多个显示构件及鸣音装置一体形成。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线器具,其中,该弹簧构件在显示构件自非连接位置移至连接位置的过程中抵接于器具本体内所设置的被抵接部而挠曲后,利用弹力复原后在和被抵接部之间产生碰撞声音;在被抵接部设置在显示构件自非连接位置移至连接位置时沿移动方向导引弹簧构件的导引面。
7.如权利要求1至3中所述任一项的配线器具,其中,端子部具有:端子板;限制装置,利用弹力在和端子板之间夹持电线而且限制电线往反插入方向的移动;以及解除装置,和显示构件设置成一体,解除限制装置的限制;解除装置具备限制解除部,在由连接位置再朝进入器具本体内的方向压入显示构件时用以解除限制装置的限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配线器具,其中,具备复原弹簧,其一端部和显示构件连接,而其另一端部受到端子板所抵接支撑,用以由连接位置朝向非连接位置方向将显示构件施以弹性偏压。
9.如权利要求4至6中所述任一项的配线器具,其中,端子部具有:端子板;限制装置,利用弹力在和端子板之间夹持电线而且限制电线往反插入方向的移动;以及解除装置,和显示构件设置成一体,解除限制装置的限制;解除装置具备限制解除部,在由连接位置再朝进入器具本体内的方向压入显示构件时用以解除限制装置的限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配线器具,其中,所述复原弹簧部的一端部和显示构件连接,而其另一端部受到端子板所抵接支撑,用以由连接位置朝向非连接位置方向将显示构件施以弹性偏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334246/2003 | 2003-09-25 | ||
JP334246/03 | 2003-09-25 | ||
JP2003334246A JP4093163B2 (ja) | 2003-09-25 | 2003-09-25 | 配線器具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01810A CN1601810A (zh) | 2005-03-30 |
CN1301570C true CN1301570C (zh) | 2007-02-21 |
Family
ID=34462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10078649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01570C (zh) | 2003-09-25 | 2004-09-14 | 配线器具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4093163B2 (zh) |
CN (1) | CN1301570C (zh) |
TW (1) | TWI24989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770697B2 (ja) * | 2006-10-26 | 2011-09-14 |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 速結端子装置 |
JP4816428B2 (ja) * | 2006-11-27 | 2011-11-16 |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 速結端子装置 |
US7906957B2 (en) * | 2008-11-20 | 2011-03-15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High voltage connector and method having integrated voltage measurement probe points |
DE202016106294U1 (de) * | 2016-11-10 | 2018-02-14 | Weidmüller Interface GmbH & Co. KG | Anschlussvorrichtung mit einer Anschlussklemme für ein Leiterende |
CN109361078B (zh) * | 2018-10-10 | 2021-02-09 | 宁波公牛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接线结构及开关插座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264217A (ja) * | 1995-03-24 | 1996-10-11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結線確認表示機構付の端子台 |
-
2003
- 2003-09-25 JP JP2003334246A patent/JP4093163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
- 2004-09-14 TW TW93127765A patent/TWI249894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4-09-14 CN CNB2004100786491A patent/CN1301570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264217A (ja) * | 1995-03-24 | 1996-10-11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結線確認表示機構付の端子台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4093163B2 (ja) | 2008-06-04 |
JP2005100859A (ja) | 2005-04-14 |
CN1601810A (zh) | 2005-03-30 |
TWI249894B (en) | 2006-02-21 |
TW200512987A (en) | 2005-04-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74062C (zh) | 用于电子存储卡或智能卡的电连接器 | |
CN1302582C (zh) | 挠性连接器盖罩组件装配装置 | |
CN1246798C (zh) | 插接智能卡的整体电气插座 | |
CN1203587C (zh) | 卡用连接装置 | |
CN1515051A (zh) | 具有集成电力触点的矩阵式连接器 | |
CN1713453A (zh) | 快速连接端子设备 | |
CN1223924C (zh) | 连接部件 | |
CN1905282A (zh) | 卡片盘 | |
CN1496534A (zh) | 高容量存储卡的电连接器 | |
CN1278631A (zh) | 卡片连接用适配器 | |
CN1918753A (zh) | 卡连接器 | |
CN1539187A (zh) | 电源插头 | |
CN1672294A (zh) | 柔性电路的连接装置 | |
CN1955833A (zh) | 照相机模块及电子设备 | |
CN1301570C (zh) | 配线器具 | |
CN1231691C (zh) | 夹子 | |
CN1132952A (zh) | 电线装配装置及装配电线的方法 | |
CN1819348A (zh) | 连接器 | |
CN1677753A (zh) | 柔性板连接器以及电路板和柔性板之间的连接结构 | |
CN1259681C (zh) | 开关 | |
CN1236460A (zh) | 电子卡 | |
CN1819347A (zh) | 连接器 | |
CN1211891C (zh) | 卡片端连接器 | |
CN1741320A (zh) | 多极连接器 | |
CN1176467C (zh) | 卡型电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221 Termination date: 20170914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