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01478C - 用于制作返送邮件的电子邮件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制作返送邮件的电子邮件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301478C CN1301478C CNB031038174A CN03103817A CN1301478C CN 1301478 C CN1301478 C CN 1301478C CN B031038174 A CNB031038174 A CN B031038174A CN 03103817 A CN03103817 A CN 03103817A CN 1301478 C CN1301478 C CN 1301478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ser
- portable
- picture
- addres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7—Computer-aided management of electronic mailing [e-mai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Market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电子邮件处理系统及其方法,在发送的电子邮件的目标地址数中设置有规定的限制的电子邮件处理系统中,当对阅览中的电子邮件指示返送至全员的情况下,判断对上述阅览中的电子邮件进行返送至全员的情况下的目标地址数是否超过上述规定的限制,在判断为超过上述规定的限制的情况下,生成把上述阅览中的电子邮件内的规定的地址作为返送邮件的目标设定的该返送邮件的制作画面,当判断为未超过上述规定的限制的情况下,生成把对上述阅览中的电子邮件的全员地址作为返送邮件目标设定的该返送邮件的制作画面。通过这种构成,例如,在由用户指示“返送至全员”的邮件制作时,可视性和操作性好,进而,还可以增加提供服务的用户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对发送的电子邮件的目标地址数目设置规定的限制的电子邮件处理系统中制作返送邮件时的处理。
背景技术
由于近年因特网的普及,电子邮件作为使用个人计算机和电子邮件专用终端等的信息处理装置的通信工具也得到广泛普及。
另一方面,在用被设置在办公室中的信息处理装置利用电子邮件的情况下,存在在用户外出时,不能操作电子邮件等的问题。
因而,在特开平2000-244556号公报中,提出了向用户的无线便携终端中可以使用的电子邮件地址转送该电子邮件的系统,使得即使在用户外出时也可以利用电子邮件。但是,在上述那样的电子邮件转送系统中,因为根据转送目标的便携终端(移动电话等)在可以转送的电子邮件的大小和字符数等方面有限制,所以当已发送的电子邮件长的情况下,只转送电子邮件的最初部分,或者把电子邮件分成多个邮件转送。
另外,在个人计算机中,不仅通过电子邮件专用应用程序使用电子邮件,而且还提出了使用WWW(万维网)浏览器利用电子邮件的WWW邮件系统。在WWW邮件系统中,用户使用WWW浏览器利用电子邮件。
在此,说明现有的电子邮件系统。
[现有的电子邮件系统]
图2是使用现有的个人计算机的电子邮件系统的构成图。
201是客户机1,是用电子邮件系统和因特网连接的个人计算机。在客户机1中,具备用于读写电子邮件的MUA(Mail User Agent)程序,和用于发布电子邮件的MTA(Message Transfer Agent)程序。
202是客户机2,是用电子邮件系统和因特网连接的个人计算机。在客户机2中,具备作为用于读写电子邮件的邮递程序的MUA程序,用户操作客户机2的MUA程序,制作电子邮件,依靠由电子邮件系统的邮件服务器206操作的MTA程序发布电子邮件。
另外,用户操作客户机2的邮递员(MUA程序),使用POP(PostOffice Protocol)和IMAP协议,访问电子邮件系统,可以取入在电子邮件系统中存在的用户名下的电子邮件阅览。
另外,客户机2,具备以Netscape Navigator(商标)为代表的WWW浏览器,用户通过操作WWW浏览器,可以访问电子邮件系统的WWW服务器,可以进行用户登录处理,以及地址簿处理。
203是利用公众电话网、ISDN、卫星通信网等的通信线路网的网络。
204是电子邮件系统,由WWW服务器,以及邮件服务器,以及数据库服务器,以及收费服务器构筑,对用户提供电子邮件服务。各服务器,用局域网(以后称为“LAN”)连接,可以相互进行数据的存取。
205是WWW服务器,包含认证程序、用户登录程序、地址簿程序,以及帐户生成程序。用户如果操作WWW浏览器,访问WWW服务器,则WWW服务器,生成各种WWW画面发送到WWW浏览器。用户通过阅览/操作该被发送来的WWW画面,可以对WWW服务器提出各种要求。
经由WWW接收到用户的要求的WWW服务器启动各种程序执行处理。
认证程序205a,是在用户操作WWW浏览器访问WWW服务器时,用于进行用户认证的程序。用户,阅览被发送来的认证画面,如果输入认证所需要的用户ID和口令,则认证程序参照用户信息数据库的用户信息数据进行认证。在认证失败时,认证程序显示认证错误画面。当认证成功时,由认证程序生成认证ID,在认证数据库中和用户ID相关联地保存。这时,把认证ID的定时器设定在某一定时间。如果经过设定在该认证ID定时器中的规定时间,则从数据库中删除被保存着的认证ID。
在认证ID生成后,当用户操作WWW浏览器,再次访问WWW服务器时,由认证程序检查生成的认证ID是否在DB中。当认证ID存在的情况下,判断为上次认证有效,不进行用户认证,允许访问。另一方面,当在DB中认证ID不存在的情况下,判断为认证ID无效。为了再次进行用户认证而显示认证画面。
用户登录程序205b,是在用户操作WWW浏览器访问了WWW服务器的用户登录用URL时,生成用户信息登录画面,让用户执行电子邮件系统的利用开始和利用结束的设定,或者,执行用户信息的登录的程序。
用户阅览信息登录画面,进而,如果用户指示电子邮件的利用开始,则发出用于使用电子邮件的用户ID、口令、电子邮件地址,并保存在用户信息数据库中,其后,起动帐户生成程序。
另一方面,用户阅览信息登录画面,进而,如果用户指示电子邮件的使用结束,则在起动帐户生成程序的同时,从用户信息数据库中删除该用户使用的用户ID、口令、电子邮件地址。
另外,用户登录程序,在每次用户进行某些操作时,复位认证ID定时器。
地址簿程序205c,是在用户操作WWW浏览器访问了WWW服务器的地址簿用URL时,生成地址簿画面,让用户执行地址簿的编辑和阅览的程序。
由地址簿程序,把用户指定的某一特定人物的姓名、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的数据相关联地保存在地址簿数据库中。地址簿数据的保存,对每一用户ID相关联地进行,每一用户可以登录的最大地址簿数据数,可以设定为规定的数。
另外,地址簿程序,在用户每次进行某些操作时,复位认证ID定时器。
帐户生成程序205d,是在用户操作WWW浏览器访问WWW服务器的用户登录用URL,由用户指示电子邮件系统的利用开始的情况下,用于在邮件服务器中生成用户的电子邮件帐户的程序。另外,帐户生成程序,在用户操作WWW浏览器访问WWW服务器的用户登录用URL,由用户指示结束电子邮件系统的使用的情况下,用于删除在邮件服务器中的该用户的电子邮件帐户。
如果电子邮件帐户生成结束,则帐户生成程序,起动由收费服务器运行的收费程序。
邮件服务器206,由MTA程序、POP/IMAP程序构成。
MTA程序206a,是对使用电子邮件系统的用户的邮件帐户进行管理,以及,使用电子邮件系统的用户地址的电子邮件进行处理的程序。用MTA程序,接收通过通信线路网发布的给使用电子邮件系统的用户的电子邮件,并保存在被称为邮件缓冲区(mail spool)的邮件服务器上的数据保存区域上。这时,MTA程序,把接收到的电子邮件按不同用户(按电子邮件地址)保存。
邮件缓冲区的邮件保存区域的最大容量,为每个用户设定,当某一用户的保存量达到最大容量时,MTA程序中止给该用户的电子邮件的保存,把电子邮件返送回原处。
206b是POP、IMAP程序。如果用户操作MUA程序,使用POP和IMAP等的协议,访问电子邮件系统,则POP/IMAP程序,把保存在邮件服务器的邮件缓冲区域上的邮件提交给MUA。
另外,当用户操作MUA程序,进行电子邮件的发送处理的情况下,MUA程序,依靠电子邮件系统的MTA程序发布电子邮件。接收到发布请求的MTA程序,用SMTP发布用户制作的电子邮件。
数据库服务器207,由用户信息数据库、地址簿数据库、认证数据库构成。
用户信息数据库207a,保存电子邮件系统使用用户的用户ID、口令、电子邮件地址。
地址簿数据库207b,为电子邮件系统的每一使用用户保存地址簿,在该地址簿中保存登录指定的某一特定人物的姓名、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等的数据。
认证数据库207c,保存由认证程序生成的认证ID。
收费服务器208,由收费程序以及收费数据库构成。
收费程序208a,是在用户使用用户登录程序,指示电子邮件系统的使用开始时,把设定日期时间作为服务器开始日期时间保存在收费DB中。另外,是在用户使用用户登录程序,指示电子邮件系统的使用结束时,把设定日期时间作为服务结束日期时间,保存在收费数据库中的程序。根据收费程序,收费服务器,对每一电子邮件使用用户,从服务开始日期开始计算到服务结束的天数,计算电子邮件系统使用费用。
收费数据库208b,保存电子邮件系统使用用户的服务开始日期时间以及服务结束日期时间。
发明内容
在本申请中,设置成也可以从被内置在移动电话等的便携终端中的浏览器中使用WWW服务器系统。作为移动电话中标准的邮件功能,大多从移动电话的VRAM等的关系出发严格限制电子邮件的字符数等,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使用WWW浏览器实现电子邮件功能,所以可以缓和字符数等的限制从而方便使用。但是,在从移动电话等的便携终端等使用WWW邮件系统的情况下,因在便携终端中显示画面小,所以存在不能一次显示太多的信息的问题。特别是如果在反送邮件地址中设定了多个地址,则用户难以确认设定哪个地址。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邮件处理系统,是在发送的电子邮件的目标地址数上设置有规定的限制的电子邮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判断装置,对阅览中的电子邮件,当指示向全员进行返送的情况下,判断向上述阅览中的电子邮件相关的全员进行返送时的目标地址数是否超过上述规定的限制;生成装置,当判断为超过上述规定的限制的情况下,生成把上述阅览中的电子邮件内的规定的地址作为返送邮件的目标地址设定的该返送邮件的制作画面,当判断为未超过上述规定的限制的情况下,生成把上述阅览中的电子邮件相关的全员的地址作为返送邮件的目标地址设定的该返送邮件的制作画面。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邮件处理方法,是在发送的电子邮件的目标地址数上设置有规定的限制的电子邮件系统中,用于处理电子邮件的电子邮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判断步骤,对阅览中的电子邮件,当指示向全员进行返送的情况下,判断向上述阅览中的电子邮件相关的全员进行返送时的目标地址数是否超过上述规定的限制;生成步骤,当判断为超过上述规定的限制的情况下,生成把上述阅览中的电子邮件内的规定的地址作为返送邮件的目标地址设定的该返送邮件的制作画面,当判断为未超过上述规定的限制的情况下,生成把上述阅览中的电子邮件相关的全员的地址作为返送邮件的目标地址设定的该返送邮件的制作画面。
通过下面参考附图对实施方式的说明可以详细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特点,优点以及特征。
附图说明
图1是展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子邮件系统的构成图。
图2是现有的电子邮件系统构成图。
图3是展示PC的用户登录处理流程的图。
图4是展示便携用户登录处理流程的图。
图5是展示便携用户登录处理流程的图。
图6是展示便携用户登录处理流程的图。
图7是展示便携用户信息数据保存区域的图。
图8是电子邮件接收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电子邮件接收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在移动电话上显示的显示画面。
图11是在移动电话上显示的显示画面。
图12是在移动电话上显示的显示画面。
图13是在移动电话上显示的显示画面。
图14是在移动电话上显示的显示画面。
图15是在移动电话上显示的显示画面。
图16是在移动电话上显示的显示画面。
图17是在移动电话上显示的显示画面。
图18是在移动电话上显示的显示画面。
图19是在移动电话上显示的显示画面。
图20是展示返送全部人员时的邮件制作处理的流程图。
下面将详细地参考附图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子邮件系统。
[使用个人计算机以及移动电话的电子邮件系统]
图1是展示本发明的使用个人计算机以及移动电话的电子邮件系统的实施方式的系统构成图。
描述了在使用本发明的个人计算机以及移动电话的电子邮件系统中,除了可以使用个人计算机的电子邮件系统外,还可以利用移动电话的电子邮件系统(以后称为“移动电话服务)。
在同一图中,101是客户机1,是用电子邮件系统和因特网连接的个人计算机。在客户机1中,具备包含用于读写电子邮件的MUA(MailUser Agent)程序,和用于发布电子邮件的MTA程序。
102是客户机2a,是用电子邮件系统和因特网连接的个人计算机(PC)。在客户机2中,具备作为用于读写电子邮件的邮递员程序的MUA程序,用户操作客户机2a的MUA程序,制作电子邮件,可以委托在电子邮件系统的邮件服务器206中运行的MTA程序发布电子邮件。
103是客户机2b,是具备发送接收由移动电话公司提供的移动电话专用电子邮件的功能,以及用于访问WWW页面的WWW浏览器功能,以及电话功能的移动电话。该移动电话,可以使用由移动电话公司提供的移动电话专用电子邮件地址,通过移动电话公司的邮件服务器使用电子邮件。对该移动电话专用电子邮件地址发送的邮件,被发布给用户的移动电话,用户可以阅览该邮件。因而,该移动电话专用电子邮件的发送接收功能,假设其可以发送接收的字符数被限制在200字左右。
104是利用公众电话网、ISDN、卫星通信网等的通信线路网(在本实施方式中假设是包含无线网络的公众电话网)的网络。
105是电子邮件系统,由WWW服务器、邮件服务器、便携WWW服务器、便携邮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以及收费服务器构筑,向用户提供电子邮件服务。各服务器,由LAN连接,可以相互存取数据。
106是WWW服务器,包含认证程序、用户登录程序、地址簿程序,以及帐户生成程序。如果用户操作WWW浏览器,访问WWW服务器,则WWW服务器生成各种WWW画面,发送到WWW浏览器。用户,通过阅览/操作被发送来的WWW画面,可以对WWW服务器提出各种要求。
106a是认证程序,是在用户操作WWW浏览器访问WWW服务器时,用于进行用户认证的程序,进而,具备访问便携WWW服务器起动各种程序的功能。用户,阅览发送来的认证画面,如果输入认证所需要的用户ID和口令,则认证程序参照用户信息数据库的用户信息数据进行认证。当认证失败时,认证程序,显示认证错误画面。当认证成功时,由认证程序,生成认证ID,在认证数据库中,和用户ID相关联地保存。这时,把认证ID的定时器设置在某一定时间。如果经过设定在该认证ID定时器中的规定的时间,则从数据库中删除被保存的认证ID。
认证ID生成后,当用户操作WWW浏览器,再次访问了WWW服务器时,由认证程序,核对已生成的认证ID是否在DB中。当认证ID不存在的情况下,判断为上次的认证有效,不进行用户认证,允许访问。另一方面,当在DB中不存在认证ID的情况下,判断为认证ID无效,为了再次进行用户认证显示认证画面。
106b是用户登录程序,在用户操作WWW浏览器访问WWW服务器的用户登录用URL时,生成用户信息登录画面,是让用户执行电子邮件系统的利用开始和利用结束的设定,以及用户信息的登录的程序。如果用户阅览信息登录画面,进而,由用户指示电子邮件系统的利用开始,则发出用于利用电子邮件的用户ID、口令、电子邮件地址,并保存在用户信息数据库中,其后,起动帐户生成程序。另一方面,用户阅览信息登录画面,进而如果用户指示电子邮件系统的利用结束,则在起动帐户生成程序的同时,从用户信息数据库中删除该用户利用的用户ID、口令、电子邮件地址。
进而用户登录程序106b,包含让用户设定移动电话服务的利用开始和利用结束的功能,以及在用户设定移动电话服务的利用开始时,起动移动电话帐户生成程序的功能,以及在用户设定移动电话服务的利用开始时,通知用户用于访问便携用户登录程序的URL的功能。
进而,用户登录程序,在用户每次进行某些操作时,使认证定时器复位。
106c是地址簿程序,在用户操作WWW浏览器访问WWW服务器的地址簿用URL时,生成地址簿画面,是用于让用户执行地址簿的编辑和阅览的程序。
通过地址簿程序,把用户指定的某一特定人物的姓名、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的数据相关联地保存在地址簿数据库中。地址簿数据的保存,与每一用户ID相关联地进行,每一用户可以登录的最大地址簿数据,被设定为规定数。
进而,地址簿程序,在用户每次进行某些操作时,复位认证ID定时器。
106d是帐户生成程序,是当用户操作PC的WWW浏览器访问WWW服务器的用户登录用URL,由用户指示电子邮件系统的利用开始时,用于在邮件服务器中生成用户的电子邮件帐户的程序。另外,帐户生成程序,在用户操作WWW浏览器访问WWW服务器的用户登录用URL,由用户指示电子邮件系统的利用结束时,还用于删除邮件服务器中的该用户的电子邮件帐户。
如果电子邮件帐户的生成结束,则帐户生成程序,起动在收费服务器中运行的收费程序。
107是邮件服务器,由MTA程序、POP/IMAP程序构成。
107a是MTA程序,是对电子邮件系统利用用户的邮件进行帐户管理,以及,对电子邮件系统利用用户的电子邮件进行处理的程序。通过MTA程序,接收通过通信线路网发布来的给电子邮件系统利用用户的电子邮件,保存在被称为邮件缓冲区的邮件服务器上的数据保存区域上。此时,MTA程序,按用户(按电子邮件地址)保存接收到的电子邮件。
邮件缓冲区的邮件保存区域的最大容量,为每一用户设定,当某一用户保存量达到最大容量时,MTA程序中止给该用户的电子邮件的保存,把电子邮件返送到发送源。
进而,MTA程序107a具有,当用户设定利用移动电话服务时,把给该用户的电子邮件转送到在移动电话服务器108中的该用户的便携电子邮件地址的功能。用户的便携电子邮件地址由便携帐户生成程序制作。
107b是POP或者IMAP程序。如果用户操作MUA程序,使用POP和IMAP等的协议,访问电子邮件系统,则POP/IMAP程序,把被保存在邮件服务器的邮件缓冲区中的邮件交给MUA。
另外,当用户操作MUA程序,进行电子邮件的发送处理时,MU11的MTA程序,用SMTP发布用户制作的电子邮件。
108是便携邮件服务器,由便携MTA程序,以及,便携POP、IMAP程序构成。
108a是便携MTA程序,进行利用设定了移动电话服务的用户的邮件帐户管理,以及电子邮件处理。
便携MTA程序,接收由邮件服务器107的MTA程序转送来的给用户的电子邮件,保存在被称为邮件缓冲区的邮件服务器上的邮件保存区域上。
这时,便携MTA程序,按用户保存已接收到的电子邮件(按便携电子邮件地址)保存。便携MTA程序,在邮件缓冲区全部的邮件保存区域未满之前,一直保存给用户的电子邮件。另外,便携MTA程序,当邮件缓冲区全部邮件保存区域没有空区域时,中止给用户的电子邮件保存,把电子邮件返送回发送源。
另外,便携MTA程序,在由便携邮件程序委托电子邮件的发布时,用SMTP对已指定的邮件地址发布电子邮件。
108b是便携POP、IMAP程序。便携邮件程序109b如果使用POP和IMAP协议访问,则便携POP、IMAP程序提交被保存在便携邮件服务器的邮件缓冲区上邮件。
109是便携WWW浏览器,包含便携用户登录程序、便携邮件程序、便携地址簿程序、便携帐户生成程序。
如果用户操作移动电话的WWW浏览器,访问移动电话服务用的各种URL,则在由WWW服务器的认证程序进行认证后,在便携WWW服务器中生成各种WWW画面发送到移动电话的WWW服务器。另外,在用户操作PC的WWW浏览器进行便携用户登录时,经由WWW服务器调出便携WWW服务器的便携用户登录程序用URL,经由从该便携WWW服务器发送的WWW画面进行便携用户登录。
用户通过阅览、操作被发送到便携WWW浏览器和PC的WWW浏览器的WWW画面,可以委托便携WWW服务器各种要求。
接收到用户的要求的便携WWW服务器起动各种程序执行处理。进而,便携WWW服务器的各种URL,设置有便携用户登录程序用URL、便携邮件程序用URL、便携地址簿程序用URL等,如果访问该URL,则首先通过WWW服务器的认证程序进行认证,当判断为认证成功的情况下可以访问便携WWW服务器。
109a是便携用户登录程序,是在用户操作PC(客户机2a)的WWW浏览器访问便携用户登录程序用URL时,WWW服务器的认证成功的情况下,由认证程序106a调出的程序。
便携用户登录程序109a,生成便携用户信息登录画面,执行与移动电话服务有关的用户信息的登录。
即,用户阅览便携用户信息登录画面,进而,输入各种用户信息,如果指示信息的登录,则便携用户登录程序,把各种信息保存在用户信息数据库中,其后,把便携邮件程序用URL以及便携地址簿程序用URL通知用户。
另外,便携登录程序,在每次用户进行一些操作时,复位认证ID定时器。
109b是便携邮件程序,是在用户操作移动电话103(客户机2b)的便携WWW浏览器访问便携邮件程序用URL时,当WWW服务器认证成功的情况下由认证程序106a调出的程序。
便携邮件程序109b,生成用于处理电子邮件的移动电话用各种画面,发送到便携WWW浏览器。用户通过操作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阅览各种画面,可以进一步指示各种电子邮件的处理。
另外,便携邮件程序109b,根据从用户发送的指示,执行各种电子邮件的处理。
另外,便携邮件程序,在每次用户进行一些操作时,复位认证ID定时器。
109c是便携地址簿程序,是在用户操作移动电话103(客户机2b)的便携WWW浏览器访问便携地址簿程序用URL时,当WWW浏览器的认证成功时由认证程序106a调出的程序。
便携地址簿程序,生成移动电话用地址簿画面,让用户执行地址簿的编辑,以及阅览。
便携地址簿程序,提供可以多名用户共用的共有地址簿,和只有1名用户可以使用的个人地址簿。
便携地址簿程序,把用户指定的某一特定人物的姓名、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这3个数据与该用户联系起来,保存在地址簿数据库的共用地址簿数据保存区域,或者,个人地址簿数据保存区域上。
地址簿保存数据的保存,与用户联系起来进行,假设每名用户可以登录的最大地址簿数据数被设定在规定数。
另外,便携地址簿程序,在每次用户进行一些操作时,复位认证ID定时器。
109d是便携帐户生成程序,是在用户操作PC的WWW浏览器访问WWW服务器的用户登录用URL,设定移动电话服务的使用开始的情况下,由用户登录程序106b调出的程序。
便携帐户生成程序,生成在便携邮件服务器108中开始利用移动电话服务的用户移动电话服务用电子邮件帐户。
另外,便携帐户生成程序,当用户操作WWW浏览器访问WWW服务器的用户登录用URL,设定移动电话服务的利用结束的情况下,删除便携邮件服务器的用户的移动电话服务用邮件帐户。
如果动作邮件帐户的生成结束,则便携帐户生成程序起动在收费服务器中动作的收费程序。
110是数据库服务器,由用户信息数据库、地址簿数据库、认证数据库构成。
110a是用户信息数据库,保存电子邮件系统使用用户的用户ID、口令、电子邮件地址、移动电话用户用的各种用户信息。
110b是地址簿数据库,具备多个用户共有可以共同使用的共有地址簿数据保持区域,和用户个人可以使用的个人地址簿数据保持区域。
110c是认证数据库,保持由认证程序生成的认证ID。
111是收费服务器,由收费程序以及收费数据库构成。
111a是收费程序,在用户使用用户登录程序,指示电子邮件系统的使用开始的情况下,把设定日期时间作为服务开始日期时间保存在收费DB中。另外,是用于当用户使用用户登录程序,指示电子邮件系统的使用结束的情况下,把设定日期时间作为服务结束日期时间,保存在收费数据库中的程序。通过收费程序,收费服务器为电子邮件系统的每名使用用户,计算从服务开始日期时间到服务结束日期时间的天数,计算电子邮件系统使用费用。
进而,收费程序111a,在用户使用用户登录程序,设定了移动电话服务的使用开始的情况下,把设定日期时间作为服务开始日期时间保存在收费DB中。另外,当用户使用用户登录程序,设定了移动电话服务的使用结束的情况下,把移动电话服务结束日期时间保存在收费数据库中。
111b是收费数据库,在电子邮件系统使用用户的服务开始日期时间和服务结束日期时间,保存移动电话服务使用用户的服务开始日期时间和服务结束日期时间。
进而,被包含在本实施方式的邮件系统中各服务器,假设从存储有上述各程序的存储介质中读出程序代码,通过用计算机(CPU)执行,实现本实施方式。各程序,可以预先存储在各服务器的存储介质中,也可以经由可移动介质和因特网存储在各服务器内的存储介质中。进而,各服务器可以用1个装置构成,也可以由多个机器构成。
<处理顺序的说明>
以下,说明使用个人计算机(PC)以及移动电话的电子邮件系统的处理顺序。
[PC使用用户登录处理的说明]
首先,用图3说明制作可以使用PC的WWW浏览器的邮件地址时的用户登录处理的流程。
在图3中,301用在PC(客户机2a)中工作的WWW浏览器进行的处理,302是在WWW服务器106中工作的认证处理程序的处理,303是在WWW服务器106中工作的用户登录程序的处理,304是在WWW服务器106中工作的帐户生成程序的处理。
某一特定的用户(以后,称为“用户2”)为了利用电子邮件系统,首先,需要进行用户登录处理。
因而,在步骤S301中,用户2操作在客户机2a中工作的WWW浏览器,访问电子邮件系统的WWW服务器106。于是,在步骤302中,由WWW服务器的认证程序106a生成用户认证画面并发送到WWW浏览器。
在步骤S303中,用户2阅览认证画面,进而如果输入认证需要的用户ID和口令,则在步骤S304中认证程序参照用户信息数据库的用户信息数据进行认证。如果认证成功,则认证程序,生成该认证ID,在认证数据库中,与用户ID相关联地保存,把认证ID定时器设置在某一定时间。而后,认证程序,起动用户登录程序。于是,在步骤S305中用户登录程序,生成用户信息登录页发送到WWW浏览器。
以下,在步骤S306中,用户2,阅览用户登录页,进行电子邮件系统的利用开始的设定和用户信息的登录。
在步骤S307中,用户登录程序取得用户输入的信息,把电子邮件服务利用用户的用户ID、口令、电子邮件地址保存在用户信息数据库中,其后,在步骤S308中起动帐户生成程序。
在步骤S309中,帐户生成程序,在邮件服务器中生成用户的电子邮件帐户。而后,在步骤S310中帐户生成程序,起动在收费服务器中工作的收费服务器。这时,收费程序,把设定日期时间作为服务开始日期时间保存在收费DB中。
以下,处理转移到步骤S312,用户登录程序,生成帐户,以及用户登录结束画面并发送到WWW浏览器。
在步骤S313中用户阅览、确认帐户生成,以及用户登录结束画面。
用户使用PC的WWW浏览器,利用如上述那样登录的电子邮件地址可以进行电子邮件的发送接收。在本实施方式中,进一步可以用移动电话阅览已达到该电子邮件地址的邮件,或者从移动电话中制作电子邮件后发送。以下说明用于在移动电话中使用的处理。
[便携用户登录处理的说明]
以下,用图4以及图5说明可以在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中使用的便携用户登录处理流程。
在图4中401是在图1的PC102中(客户机2a)中工作的WWW浏览器,402是在图1中的WWW服务器106中工作的认证程序,403是在图1中的WWW服务器106中工作的用户登录程序,404是在图1中的便携WWW服务器109中工作的便携帐户生成程序。
在图5中501是在图1的PC102中(客户机2a)中工作的WWW浏览器,502是在图1中的WWW服务器106中工作的认证程序,503是在图1中的WWW服务器109中工作的便携用户登录程序。
某一特定的用户(以后,称为“用户2”)为了利用便携服务,首先,需要进行便携用户登录处理。
在步骤S401中,用户2,操作在图1中的客户机2a中工作的WWW浏览器,访问电子邮件系统的WWW服务器106。于是,在步骤402中,由WWW服务器的认证程序106a生成用户认证画面发送到WWW浏览器。
在步骤S403中,用户2阅览认证画面,进而如果输入认证需要的用户ID和口令,则在步骤S404中认证程序参照用户信息数据库的用户信息数据进行认证。如果认证成功,则认证程序,生成该认证ID,在认证数据库中,与用户ID相关联地保存,把认证ID定时器设置在某一定时间。而后,认证程序,起动用户登录程序。
于是,在步骤S405中用户登录程序,生成用户信息登录页发送到WWW浏览器。
以下,在步骤S406中,用户2,阅览用户登录页,进而如果输入移动电话服务的利用开始的设定,则在步骤S407中用户登录程序起动便携帐户生成程序。
于是,在步骤S408中,便携帐户生成程序,在便携邮件服务器中生成用户2的用户帐户。这时,生成用户2的移动电话服务用的电子邮件地址。而后,在步骤S409中,便携帐户生成程序,把便携用户登录程序用URL通知用户。更具体地说,把记载有便携用户登录程序用URL的电子邮件发送到用户的PC用电子邮件地址。
以下在S410中便携帐户生成程序,起动在收费服务器中工作的收费程序。这时,收费程序,把移动电话服务开始日期时间保存在收费DB中。
以下,处理转移到步骤S411,用户登录程序,生成包含帐户的便携用户登录结束画面,发送到WWW浏览器。
在步骤S412中用户2阅览、确认用户登录结束画面。
以下,用户2,使用PC(客户机2a)的WWW浏览器,阅览到达PC用电子邮件地址的,记载有便携用户登录程序用URL的电子邮件。
而后,在步骤S501中,操作在图1中的客户机2a中工作的WWW浏览器,访问电子邮件系统的WWW服务器。于是,在步骤S502中,WWW服务器认证程序106a生成用户认证画面并发送到WWW浏览器。
在步骤S503中,用户2阅览认证画面,进而如果输入在认证中需要的用户ID和口令,则在步骤S504中认证程序参照用户信息数据库的用户信息数据进行认证。如果认证成功,则认证程序,生成认证ID,在认证数据库中,和用户ID相关联地保存,把认证ID定时器设置为一定时间。而后,认证程序,起动便携用户登录程序。
在步骤S505中用户登录程序,生成如图6所示的便携用户信息登录页并发送到PC的WWW浏览器。
在便携用户信息登录页中,准备如下那样的13项的便携用户信息登录用的输入区域。
(1)移动电话电话号码
由用户以半角数字输入移动电话电话号码的区域
(2)便携邮件地址
让用户输入从移动电话公司处得到的邮件地址的区域
(3)便携邮件地址确认用的输入区域
(4)接收通知设定
是让用户进行与接收通知有关的设定的区域,由让用户设定是否把接收通知(2)发送到在(2)中被设定的由移动电话公司付与的邮件地址的区域,和让用户按照时间或者新接收邮件件数设定接收通知的间隔的区域组成。
(5)Bcc设定
自动地指定是否把发送邮件Bcc到自己处的区域。
(6)过滤器设定(发送者)
是根据接收到的邮件的发送者名进行与过滤有关的设定的区域,由设定是否进行发送者的过滤的区域,和设定发送者过滤用字符串(发送者)的区域构成。
(7)过滤器设定(标题)
是根据接收到的邮件的标题进行与过滤有关的设定的区域,由设定是否进行标题的过滤的区域,和设定标题过滤用字符串的区域构成。
(8)过滤器设定(天数)
是根据接收到的邮件的天数进行与过滤有关的设定的区域,由设定是否进行天数的过滤的区域,和设定天数过滤用字符串(天数)的区域构成。
(9)署名设定
是用于让用户进行与署名有关的设定的区域,由设定发送邮件是否署名的区域,和设定说明用字符串的区域构成。
(10)固定格式句子设定
是让用户输入固定格式句子的区域,可以设定10种固定格式句子。
(11)“更新基本信息”按钮
是在用户输入、设定了必要的项目后,更新信息用的按钮。
在步骤S506中,用户2阅览便携用户信息登录页,在输入上述的各便携用户信息后,选择“更新基本信息”按钮。如果检测到由用户指示“更新基本信息”按钮,则把该被输入的各种便携用户信息发送到便携用户登录程序。
在步骤S507中便携用户登录程序取得各种便携用户信息,保存在用户信息数据库的便携用户信息保存区域中。
图7是展示便携用户信息保存区域的详细的图。如图7所示,在便携用户信息保存区域上,为了保存各种便携用户信息,为每名用户准备30个域。
特别是域21~30,是保存10种固定格式句子信息的区域。各固定格式句子信息保存区域,由保存着固定格式句子字符串的固定格式句子字符串区域,以及,保存固定字符格式的使用频度的使用频度区域,以及,保存固定格式句子的最近使用日期时间的最近使用日期时间区域构成。
以下,在步骤S508中,便携用户登录程序,把便携邮件程序用URL以及便携地址簿程序用URL通知用户。更具体地说,把记载着便携邮件程序用URL,以及,便携地址簿程序用URL的电子邮件,发送到由移动电话公司付与的电子邮件地址。
进而,在便携邮件程序用URL,以及,便携地址簿程序用URL中,包含用于识别用户的ID信息,通过点击记载有该电子邮件的URL,自动地起动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可以使用该用户的移动电话服务用电子邮件,在该移动电话服务用电子邮件地址中,因为转送被发送到PC用邮件地址处的电子邮件,所以该用户使用移动电话可以阅览被发送到PC用户邮件地址的电子邮件。
以下,在S509中便携用户登录程序生成便携用户信息登录结束画面并发送到WWW浏览器。在步骤S510中用户2阅览、确认便携用户信息登录结束画面。
[电子邮件接收处理的说明]
以下说明用户1向用户2的PC用电子邮件地址发送邮件,至该邮件被保管在便携邮件服务器的邮件缓冲区中的用户2的邮件保存区域的处理流程。
首先,用户1,操作在图1中的客户机1(101)中工作的MUA程序,制作把用户2的PC用电子邮件地址作为目标的电子邮件后发送。于是客户机1的MTA程序,把发送的邮件用SMTR发布到具有用户2的邮件地址的邮件服务器107处。
邮件服务器107的MTA程序,如果收到该电子邮件,则在保管在邮件缓冲区的用户2的邮件保存区域中后,把该电子邮件转送到用户2的移动电话服务用电子邮件地址处。即,转送到图1中的便携邮件服务器108。
便携邮件服务器108的便携MTA程序,收到该被转送的电子邮件,保管在邮件缓冲区的用户2的邮件保存区域上。而后,调出在便携WWW服务器109中动作的便携邮件程序109b的电子邮件接收处理后,结束处理。
以下,用图8、图9说明便携邮件程序的电子邮件接收处理的流程。
电子邮件接收处理,如果由便携邮件服务器的便携MTA程序调出,则在步骤S801中,校验在该被接收保管着的电子邮件中是否附随有附件。在附件中,假设有图象、文本、文件等。在此,当附随有附件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802,删除被保管的电子邮件的附件。而后,在电子邮件的标题信息中追加用于识别附随有附件的附加文件删除信息后上写保存邮件数据。其后,处理进入步骤S803。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801中没有附随附件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803。
在步骤S803中,核对被保管在图1中的便携邮件服务器108的邮件缓冲区中的用户2的邮件保存区域上的邮件的总数是否超过用户2的最大保管总数。进而,最大保管总数,可以由系统管理者任意设定。
在此,当超过最大保管总数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804,调查包含在被保管在用户2的邮件保存区域上的全部邮件的标题信息中的邮件发送日期,检测出邮件发送日最早的邮件。而后把检测出的最早的邮件转送到由用户2的移动电话公司提供的电子邮件地址处后,从邮件保存区域上删除。进而,因为移动电话公司的邮件服务器把可以接收的字符数限制在200字,所以该被转送的邮件,在移动电话公司的邮件服务器中自动地删除超过200字的部分。其后,处理返回步骤S803。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803中未超过最大保管总数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805。
在步骤S805中,核对被保管在图1中的便携邮件服务器108的邮件缓冲区中的用户2的邮件保存区域中的邮件的总计大小是否超过用户2的虚拟最大保管容量。进而,虚拟最大保管容量,可以由系统管理者任意设定。
在此,当超过虚拟最大保管容量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806,调查包含在被保管在用户2的邮件保存区域上的全部邮件的标题信息中的邮件发送日期,检测出邮件发送日最早的邮件。而后把检测出的最早的邮件转送到由用户2的移动电话公司提供的电子邮件地址处后,从邮件保存区域上删除。其后,处理返回步骤S805。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805中未超过最大保管总数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807。
在步骤S807中,核对被保管在图1中的便携邮件服务器108的邮件缓冲区中的用户2的邮件保存区域中的邮件的总计是否超过用户2的最大保管数的80%。在此,当超过最大保管总数的80%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809,当未超过80%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808。
在步骤S808中,核对被保管在图1中的便携邮件服务器108的邮件缓冲区中的用户2的邮件保存区域中的邮件的总计大小是否超过用户2的虚拟最大保管容量的80%。在此,当超过虚拟最大保管容量的80%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809,当未超过80%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810。
在步骤S809中,把警告邮件保管容量溢出的邮件送到由用户的移动电话公司提供的电子邮件地址。其后,处理进入步骤S810。
在步骤S810中,被保管在图1中的数据库服务器110的用户信息数据库110a中。参照在图7中所示的便携用户信息保存区域的域11的值,核对接收通知功能的设定是否变为ON。在此,当设定变为OFF的情况下,结束电子邮件接收处理。另一方面,当设定变为ON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811。
在步骤S811中,核对便携用户信息保存区域域17的值是否变为0。在此,当域17的值变为0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812,在便携用户信息保存区域的域17中保存接收到的时间(电子邮件接收的时间)。其后,处理进入步骤S813。
另一方面,当域17的值是0以外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813。
在步骤S813中,把便携用户信息保存区域的域18的值增加1。以下,处理进入步骤S814。
在步骤S814中,核对是否经过为了接收通知邮件发送而设定的时间间隔。具体地说,从接收到最新的电子邮件的时间(接收到电子邮件的时间)减去便携用户信息保存区域的域17的值(差分的时间),判别是否比便携用户信息保存区域的域9的值大。当在计算中求得的值比域9的值大的情况下,判断为经过了接收通知邮件发送设定时间间隔,处理进入步骤S816。另一方面,当在计算中求得的值比域19的值小的情况下,判断为未经过接收通知邮件发送设定时间间隔,处理进入步骤S815。
在步骤S815中,核对电子邮件接收数,是否达到为了接收通知邮件接收而设定的存储邮件数。具体地说,从便携用户信息保存区域的域18的值减去域10的值的值,判断是否比0大。当在计算中求得的值比0大的情况下,判断为达到了已设定的存储邮件数,处理进入步骤S816。另一方面,当在计算中求得的值比0小的情况下,判断为未达到已设定的存储邮件数,电子邮件接收处理结束。
在步骤S816中,为了通知用户电子邮件已接收,把记载有在图1中的便携WWW服务器109中动作的便携邮件程序用URL的电子邮件发送到用户的移动电话电子邮件地址。
进而,在便携邮件程序用URL中,包含用于识别用户的ID信息。
以下处理进入步骤S817,把便携用户信息保存区域的域17,以及,域18的值设定为0,其后,电子邮件接收处理结束。
进而,和步骤S814的处理不同,在步骤S812中在域17中设置接收到邮件的时刻,在步骤S813中如果把域18的值设置在1以上,则其后,不需要把域18的值复位为0,当判断为经过了规定的时间间隔(比域9的值大的预先设定的时间)的情况下,发送接收通知邮件,把域17和域18的值复位为0。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把PC用的邮件服务器107接收的电子邮件,复制在便携邮件服务器108中,所以在从便携终端阅览电子邮件时,不需要在PC邮件服务器中留下邮件,即使在PC中取得邮件后,也可以从便携终端阅览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处理的说明]
以下,用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图16、图17说明用户2操作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操作电子邮件时的处理。
[登录处理的说明]
首先,用户2使用由移动电话公司提供的电子邮件地址的收发功能,阅览由便携用户登录程序发送的电子邮件,或者在便携邮件程序的电子邮件接收处理中的电子邮件。在这些电子邮件中,如上所述记载着便携邮件程序用URL。
以下,如果用户2选择被记载在该电子邮件中的便携邮件程序用URL,则起动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开始对便携邮件程序用URL的访问。
如果用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访问便携邮件程序用URL,则起动图1中的WWW服务器106的认证程序106a,生成图10的用户认证画面1001发送到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
如果用户2阅览用户认证画面,输入在认证中需要的口令,则认证程序使用附带在便携邮件程序用URL中的用户识别ID信息和被输入的口令信息,检索用户信息数据库,参照用户信息数据进行认证。
如果认证成功,则认证程序生成认证ID,在认证数据库中与用户ID相关联地保存,把认证ID定时器设置在某一定时间。而后,以下,认证程序,起动图1中的便携WWW服务器109的便携邮件程序109b,把生成、保存的认证ID送到便携邮件程序。
于是,起动后的便携邮件程序,参照被保管在图1中的便携邮件服务器108的邮件缓冲区中的用户2的邮件保存区域中的邮件,检索未读邮件,抽出标题,生成图11的未读邮件一览画面1101发送到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
[未读邮件一览阅览处理的说明]
用户2,在操作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使用便携邮件程序用URL访问的情况下,或者在已读邮件一览画面1202/保存邮件一览画面1203/发送邮件一览画面1301之一中选择[未读一览]按钮的情况下,或者从未读邮件一览中移动到图11中的邮件阅览画面1102后选择“至一览”按钮的情况下,便携邮件程序,参照被保存在便携邮件服务器的邮件缓冲区中的用户2的邮件保存区域上的邮件,根据过滤设定,检索未读邮件,抽出标题,生成图11的未读邮件一览画面1101发送到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
未读邮件阅览画面1101的构成包含:在用户访问前次便携邮件程序用URL阅览邮件注销(切断对话)后发送来的邮件总数的“新接收数显示区域”;用于移动到已读邮件一览画面1202的“已读一览”按钮;用于移动到保存邮件一览画面1203的“保存一览”按钮;用于移动到发送邮件一览画面1301的“发送一览”按钮;以每10件一显示用户未阅览的邮件的标题的“未读邮件一览列表显示区域”,为了移动到邮件制作/发送画面1303的“新制作”按钮;为了把未读邮件一览画面的信息更新为最新信息的“更新画面”的按钮;用于移动到管理画面1701的“管理画面”按钮;用于移动到菜单画面1002的“菜单”按钮。
用户2阅览未读邮件一览画面的“未读邮件一览列表显示区域”,可以确认未读邮件。进而,因为在每1页显示10件未读邮件的标题,所以当未读邮件在10件以上的情况下,即当向后页存在的情况下,如1101a所示那样,变更未读邮件一览画面下部的显示部分,追加“向后”按钮。另外,当存在向前页,以及向后页的情况下,如1101b所示在画面下部上显示“向前”按钮和“向后”按钮。即,用户2操作“向前”按钮、“向后”按钮切换未读邮件一览画面的显示页,可以阅览跨过多页的未读邮件一览列表。
[未读邮件一览生成时的过滤处理的说明]
便携邮件程序,在生成未读邮件一览画面时,核对过滤条件检索/选择适宜的未读邮件,显示在“未读邮件一览列表显示区域”上。
首先,便携邮件程序,参照图1中的用户信息数据库110a的便携用户信息保存区域的域15,核对天数过滤功能是否被设定为ON。当天数过滤功能被设定为ON的情况下,便携邮件程序,参照便携用户信息保存区域的域8取得天数过滤日期,把在该取得的天数过滤日期和现在的日期时间之间被发送来的未读邮件作为列表显示候补检索选择,保存在临时区域。
以下,便携邮件程序,参照图1中的用户数据库110a的便携用户信息保存区域的域14,核对标题过滤功能是否设定在ON。当标题过滤功能设定在ON的情况下,便携邮件程序,参照便携用户信息保存区域的域7取得标题过滤字符串,参照包含在未读邮件的邮件标题信息中的标题,核对是否包含有标题过滤字符串,把未包含的未读邮件作为列表显示候补保存在临时区域上。进而,当天数过滤功能也被设置在ON的情况下,把在天数过滤功能中过滤的作为列表显示候补保存在临时区域上的未读邮件作为对象进行标题的过滤处理。当在包含于邮件标题信息中的标题,找到包含有标题过滤字符串的邮件的情况下,把该邮件从列表显示候补中除去。
以下,便携邮件程序,参照便携用户信息保存区域的域13核对发送者过滤功能是否设定在ON。当发送者过滤功能设定在ON的情况下,便携邮件程序,参照便携用户信息保存区域的域6取得发送者过滤字符串,参照包含在未读邮件的邮件标题信息中的发送者,核对是否包含有发送者过滤字符串,把未包含的未读邮件作为列表显示候补保存在临时区域上。进而,当天数过滤功能或者标题过滤功能的至少一种被设置在ON的情况下,把被过滤后作为列表显示候补保存在临时区域上的未读邮件作为对象进行发送者的过滤处理。当在包含于邮件标题信息中的发送者,找到包含有发送者过滤字符串的邮件的情况下,把该邮件从列表显示候补中除去。
最后,便携邮件程序,把留在列表显示候补上的未读邮件显示在“未读邮件一览列表显示区域”,生成未读邮件一览画面。
[未读邮件阅览处理说明]
如果由用户2从图11中的未读邮件一览画面1101的未读画面一览列表中选择特定的邮件,则便携邮件程序,从用户2的邮件保存区域中读出被选择出的邮件的数据,在该邮件的邮件标题信息中追加表示是已读邮件的已读信息,生成图11的邮件阅览画面1102送到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进而,被选择阅览的邮件,因为成为已读邮件,所以不显示在未读邮件一览画面1101的未读邮件一览上,而被显示在图12的已读邮件一览画面1202的已读邮件一览列表上。
邮件阅览画面1102的构成包含:“邮件的发送者显示区域”;“标题显示区域”;“邮件发送日期时间显示区域”;在1页上显示512个字符的“邮件正文显示区域”;在把被记述在邮件标题信息上的邮件发送者作为目标设定的状态下用于移动到邮件制作/发送画面的“返送”按钮;在把记载在邮件标题上的邮件发送者的地址和被记载在该邮件的to或者co栏中的地址作为目标的状态下用于移动到邮件制作/发送画面的“全员返送”按钮;在邮件正文作为转送信息被设定为正文的状态下用于移动到邮件制作/发送画面的“转送”按钮;当用于移动到邮件一览画面“至一览”按钮(在从未读一览画面移动到邮件阅览画面的情况下用于移动到未读邮件一览画面的按钮,当从已读邮件一览画面移动到邮件阅览画面的情况下用于移动到已读邮件画面的按钮);用于删除阅览中的邮件的“删除”按钮;用于把阅览中的邮件设定成不自动删除的“保存邮件”按钮;用于移动到邮件的详细画面的“详细信息”按钮。
用户2阅览邮件正文显示区域,可以确认邮件的正文。进而,当邮件正文在512字符以上的情况下,即存在向后页的情况下,如1102a所示,更改邮件阅览画面下部的显示部分并追加“向后”按钮。另外,当存在向前页,以及向后页的情况下,如1102b所示在画面下部显示“向前”按钮以及“向后”按钮。另外,在最后页的情况下,如1102c所示,在画面下部追加“向前”按钮。即,用户2通过操作“向前”按钮、“向后”按钮切换页面,可以阅览跨过多页的邮件正文。
[邮件保存处理的说明]
如果用户2在邮件阅览画面上选择“保存邮件”按钮,则便携邮件程序,在在阅览画面上被显示邮件的邮件标题信息中追加用于识别是保存邮件的保存指定信息(把追加有保存指定信息的邮件以下记述为保存邮件),生成图11的保存邮件阅览画面1103发送到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
保存邮件阅览画面1103的构成包含:“邮件的发送者显示区域”;“标题显示区域”;“邮件发送日期时间显示区域”;每1页显示512字符的“邮件正文显示区域”;在把被记载在邮件标题信息中的邮件发送者作为目标设定的状态下用于移动到邮件制作/发送画面的“返送”按钮;在把被记载在邮件标题中的邮件发送者的地址和被记载在该邮件的to或者cc栏中的地址作为目标的状态下用于移动到邮件制作/发送画面的“全员返送”按钮;在邮件正文作为转送信息被设定为正文的状态下用于移动到邮件制作/返送画面的“转送”按钮;用于移动到保存邮件一览画面的“至一览”按钮;用于删除阅览中的邮件的“删除”按钮;用于删除阅览中的邮件的保存指定信息的“解除保存”按钮;用于移动到邮件的详细画面的“详细信息”按钮。
进而,保存邮件,即使在超过了便携邮件服务器的邮件缓冲区中的用户2的邮件保存区域的限制的情况下,在便携邮件程序的电子邮件接收处理(S804、S806)中也不被删除。
另外,被指示保存的邮件,并不显示在图12的已读邮件一览画面1202的已读邮件一览列表中,而显示在图12的保存邮件一览画面1203的保存邮件一览列表中。
[邮件的保存解除处理的说明]
用户2,如果在保存邮件阅览画面上选择“解除保存”按钮;则便携邮件程序;删除在阅览画面中显示邮件的邮件标题信息中的保存指定信息,生成邮件阅览画面1102发送到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
[邮件详细画面阅览处理的说明]
用户2,在邮件阅览画面/保存邮件阅览画面之一中,如果选择详细信息按钮,则便携邮件程序,解析被记载在阅览中邮件的邮件标题信息中的信息;生成图12的邮件详细画面1201发送到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
邮件详细画面1201,由“邮件的发送者显示区域”;“邮件的目标显示区域”;“邮件的CC目标显示区域”;“邮件发送日期时间显示区域”;“标题显示区域”;“附件的有无显示区域”;“保存邮件信息保存区域”构成。用户2通过阅览邮件详细画面,可以阅览邮件标题信息的详细内容。
[已读邮件一览阅览处理的说明]
用户2,当在未读邮件一览画面/保存邮件一览画面/发送邮件一览画面之一中选择了“已读一览”按钮的情况下,或者,在用户2从已读邮件一览移动到邮件阅览画面后选择了“至一览”按钮的情况下,便携邮件程序,参照被保管在便携邮件服务器的邮件缓冲区的用户2的邮件保存区域上邮件的邮件标题信息的已读信息,检索已读邮件,抽出标题,生成图12的已读邮件一览画面1202发送到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
已读邮件一览画面1202的构成包含:表示在用户阅览前次邮件注销后发送来的邮件总数的“新接收件数显示区域”;用于移动到未读邮件一览画面的“未读一览”按钮;用于移动到保存邮件一览画面的“保存一览”按钮;用于移动到发送邮件一览画面的“发送一览”按钮;在每1页上显示10件已读邮件的标题的“已读邮件一览列表显示区域”;用于移动到邮件制作/发送画面的“新制作”按钮;用于把已读邮件一览画面的信息更新为最新信息的“画面更新”按钮;用于移动到管理画面的“管理画面”按钮;用于移动到菜单画面的“菜单”按钮。
用户2可以阅览已读邮件一览画面的“已读邮件一览列表显示区域”,确认已读邮件。进而,因为在每1页上显示10件保存邮件的标题,所以在已读邮件在10件以上的情况下,即,在存在向后页的情况下,如1202a的画面所示变更画面下部的显示部分追加“向后”按钮。另外,当存在向前页,以及,向后页的情况下,如1202b的画面所示在画面下部显示“向前”以及“向后”按钮。另外,在是最后页的情况下,如1202c的画面所示在画面下部追加“向前”按钮。即,用户2通过操作“向前”按钮、“向后”按钮切换已读邮件一览画面的显示页,可以阅览跨越多页的已读邮件一览。
[已读邮件阅览处理的说明]
用户2,如果从已读邮件一览画面1202内的已读邮件一览列表中选择特定的邮件,则便携邮件程序,从用户2的邮件保存区域中读出被选择出的邮件的数据,生成如图11所示的邮件阅览画面1102发送到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
用户2,可以通过阅览邮件阅览画面确认已读邮件的内容。
[保存邮件一览处理的说明]
当用户2在未读邮件一览画面/已读邮件一览画面/发送邮件一览画面之一中选择了“保存一览”按钮的情况下,或者,在用户2从保存邮件一览中移动到保存邮件阅览画面后选择了“至一览“按钮的情况下,便携邮件程序,参照被保管在便携邮件服务器的邮件缓冲区中的用户2的邮件保存区域上邮件的邮件标题信息的已读信息,检索保存邮件,抽出标题,生成如图12所示那样的保存邮件一览画面1203送到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
保存邮件一览画面1203的构成包含:表示在用户阅览前次邮件注销后发送来的邮件总数的“新接收件数显示区域”;用于移动到未读邮件一览画面的“未读一览”按钮;用于移动到已读邮件一览画面的“已读一览”按钮;用于移动到发送邮件一览画面的“发送一览”按钮;以10件显示保存邮件名的“保存邮件一览列表显示区域”;用于移动到邮件制作/发送画面的“新制作”按钮;用于把保存邮件一览画面的信息更新为最新信息的“画面更新”按钮;用于移动到管理画面的“管理画面”按钮;用于移动到菜单画面的“菜单”按钮。
用户2可以阅览保存邮件一览画面的“保存邮件一览列表显示区域”,确认已读邮件。进而,因为在每1页上显示10件已读邮件的标题,所以在已读邮件在10件以上的情况下,即,在存在向后页的情况下,如1203a的画面所示变更画面下部的显示部分追加“向后”按钮。另外,当存在向前页,以及,向后页的情况下,如1203b的画面所示在画面下部显示“向前”以及“向后”按钮。另外,在是最后页的情况下,如1203c的画面所示在画面下部追加“向前”按钮。即,用户2通过操作“向前”按钮、“向后”按钮切换保存邮件一览画面的显示页,可以阅览跨越多页的保存邮件一览列表。
[保存邮件阅览处理的说明]
用户2,如果从保存邮件一览画面1203内的保存邮件一览列表中选择特定的邮件,则便携邮件程序,从用户2的邮件保存区域中读出被选择出的邮件的数据,生成如图11所示的保存邮件阅览画面1103发送到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
用户2,可以通过阅览保存邮件阅览画面确认保存邮件的内容。
[发送邮件一览阅览处理的说明]
当在未读邮件一览画面/已读邮件一览画面/保存邮件一览画面之一中选择了“发送一览”按钮的情况下,或者,在从发送邮件一览画面1302中选择了“至一览”按钮的情况下,或者当在发送邮件制作/发送画面1303中选择了“至一览”按钮的情况下,便携邮件程序,检索被保管在便携邮件服务器的邮件缓冲区中的用户2的邮件保存区域上的已发送邮件,抽出标题,生成如图13所示那样的发送邮件一览画面1301送到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
发送邮件一览画面1301的构成包含:表示在用户阅览前次邮件注销后发送来的邮件总数的“新接收件数显示区域”;用于移动到未读邮件一览画面的“未读一览”按钮;用于移动到已读邮件一览画面的“已读一览”按钮;用于移动到保存邮件一览画面的“保存一览”按钮;以10件显示已发送邮件名的“发送邮件一览列表显示区域”;用于移动到邮件制作/发送画面的“新制作”按钮;用于把发送邮件一览画面的信息更新为最新信息的“画面更新”按钮;用于移动到管理画面的“管理画面”按钮;用于移动到菜单画面的“菜单”按钮。
用户2可以阅览发送邮件一览画面的已发送邮件一览列表,确认发送邮件。进而,因为在每1页上显示10件已读邮件的标题,所以在发送邮件在10件以上的情况下,即,在存在向后页的情况下,如1301a的画面所示变更画面下部的显示部分追加“向后”按钮。另外,当存在向前页以及向后页的情况下,如1301b画面所示在画面下部显示“向前”以及“向后”按钮。另外,在是最后页的情况下,如1301c的画面所示在画面下部追加“向前”按钮。即,用户2通过操作向前按钮、向后按钮切换发送邮件一览画面的显示页,可以阅览跨越多页的已发送邮件一览列表。
[发送邮件阅览处理的说明]
如果用户从发送邮件一览画面1301的已发送邮件一览列表中选择特定的邮件,则便携邮件程序,从用户2的邮件保存区域中读出被选择出的邮件的数据,生成如图13所示的发送邮件阅览画面1302发送到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
发送邮件阅览画面1302的构成包含:“邮件的TO目标显示区域”;“邮件的CC目标显示区域”;“邮件的标题显示区域”;每1页可以显示到512字符的“邮件正文显示区域”;在邮件正文作为转送信息被设定为正文的状态下用于移动到邮件制作/发送画面的“转送”按钮;用于移动到发送邮件一览画面的“至一览”按钮;用于删除阅览中的邮件的“删除”按钮。
用户2,可以通过阅览发送邮件阅览画面确认发送邮件的内容。
[邮件制作/发送处理的说明]
当在未读邮件一览画面/已读邮件一览画面/保存邮件一览画面/发送邮件一览画面之一中由用户2选择了“新制作”按钮的情况下,便携邮件程序,生成如图13那样的邮件制作/发送画面1303发送到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
另外,当在邮件阅览画面/保存邮件阅览画面之一中用户2选择了“返送”按钮的情况下,便携邮件程序,在把记载在邮件标题信息中的邮件发送者作为目标设定的状态下生成邮件制作/发送画面发送到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
另外,当在邮件阅览画面/保存邮件阅览画面之一中用户2选择了“全员返送”按钮的情况下,便携邮件程序,在把被记载在邮件标题中的邮件发送者的地址,以及,被记载在TO、CC中的其它的地址作为目标的状态下生成邮件制作/发送画面,发送到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
另外,当在邮件阅览画面/保存邮件阅览画面之一中用户2选择了“转送”按钮的情况下,便携邮件程序,在阅览中的邮件正文作为转送信息被设定为正文的状态下生成邮件制作/发送画面,发送到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
另外,便携邮件程序,参照在图1的用户信息数据库110a中的便携用户信息保存区域的域16,根据是否已设定署名功能反映在“署名”选择框上,生成邮件制作/发送画面。具体地说,当在域16中署名功能被设定为ON的情况下,在核对“署名”选择框的状态下生成邮件制作/发送画面。
另外,便携邮件程序,参照便携邮件信息保存区域的域12,根据是否已设定BCC功能反映在“BCC到自己”选择框中,制作邮件制作/发送画面。具体地说,当BCC功能被设定为ON的情况下,在核对“BCC到自己”选择框的状态下生成邮件制作/发送画面。
发送邮件制作/发送画面1303的构成包含:用于编辑邮件目的地的“TO”按钮;已被设定的“TO目标显示区域”;用于编辑邮件的CC目标的“CC”按钮;已被设定的“CC目标显示区域”;用于编辑邮件的标题的“标题”按钮;已被设定的“标题显示区域”;用于编辑邮件正文的“正文”按钮;已被设定的“正文的开头字符串显示区域”;用于选择是否在邮件上加署名信息的“署名”选择框;用于选择是否把邮件BCC在用户的PC用电子邮件地址上的“BCC到自己”选择框;用于发送邮件的“发送”按钮;用于保存写中的邮件的“草稿保存”按钮;用于读出被保存的写中邮件的“草稿调出”按钮;用于移动到发送邮件一览画面的“至一览”按钮。
用户2可以操作邮件制作/发送画面制作邮件发送。
[“返送”处理和“返送至全员”处理的详细说明]
在邮件阅览画面1102、保存邮件阅览画面1103上,作为制作与阅览中的邮件相对的返送邮件的按钮,有“返送”按钮以及“返送至全员”按钮。“返送按钮”,是用于对阅览中的邮件的发送者制作返送邮件的按钮。“返送至全员”按钮,是对阅览中的邮件的发送者的地址,和在被TO域以及CC域指定的地址中除接收者自身的邮件地址以外的全部地址制作返送邮件的按钮。
如本实施方式所示,当用移动电话等的便携信息终端利用电子邮件的情况下,移动电话的显示画面非常小,另外,内部存储器的容量也少。在这种显示面积受到限制的便携信息终端中,当不限制显示内容的大小的情况下,为了显示用户需要的内容需要花费时间等,损害了用户的操作性。但是,如果在正文的大小中设置严格的限制,因为产生了不能全部显示传过来的电子邮件的正文等的问题,所以在本实施方式中,假设把一次可以发送的目标的地址数限制在例如20个。通过这样在目标地址数中设置限制,即使用户要确认设定在目标中的地址的情况下,可视性/操作性好,因为减少了一次发送的邮件的目标,所以由于在服务器中一次所需要的存储容量减少,因而可以增加能在服务器中通过服务的用户数。
如果按压了“返送”按钮,则便携邮件程序进行以下的处理。
(1)取得阅览中的邮件的Reply-To域的地址。当在阅览中的邮件中不存在Reply-To域的情况下,取得From域的地址。
(2)取得阅览中的邮件的标题。
(3)把在(1)中取得的地址插入到TO域,制作在标题域中插入在(2)中取得的标题的邮件制作返送画面,把该画面数据发送并显示在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中。图13的1304是被显示在移动电话上的邮件制作发送画面(邮件返送时画面)。在TO域中预先输入并显示在(1)中取得的地址、在标题中预先输入并显示在(2)中取得的标题。
以下,说明按下“返送至全员”按钮时的处理。
(1)取得阅览中的邮件的Reply-To域的地址。当在阅览中的邮件中不存在Reply-To域的情况下,取得From域的地址。
(2)取得在阅览中的邮件中的TO域的地址全部,制作地址列表1。检索在地址列表1内是否存在在(1)中取得的地址,当存在同一地址的情况下,从地址列表1中删除该地址。
(3)取得在阅览中的邮件中的CC域的地址全部,制作地址列表2。检索在地址列表2内是否存在在(1)中取得的地址,当存在同一地址的情况下,从地址列表2中删除该地址。
(4)取得阅览中邮件的标题域的数据。
(5)生成邮件制作发送画面数据,在To域中插入在(1)中取得的地址,把在地址列表1以及地址列表2中选择出的地址插入到CC域中。
(6)以下把在(3)中取得的标题数据插入到标题域。
(7)在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中显示已制作的邮件制作发送画面数据。在图13的1305展示被显示在移动电话上的邮件制作发送画面(邮件全员返送时画面)。在邮件制作发送画面1305中,在TO域上显示在(1)中取得的地址、在CC域中显示在(5)中插入的地址中的一个(即在地址列表1的最上位中选择出的地址)。
如上所述,在“返送”和“返送至全员”中,返送的邮件的TO域以及被插入到CC域中的地址设定方法有所不同。
以下,使用图20详细说明上述的“返送至全员”处理。
当阅览中的邮件的TO域以及被设定在CC域中的邮件地址多的情况下,如果按下“返送至全员”按钮的情况下,有被插入到CC域的地址数膨胀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地址的显示被转移到便携信息机器的画面的多页,明显损害操作性。另外,这些发送目标地址信息,并不是临时被记录在服务器的硬盘上,而作为被存储在该硬盘上的发送邮件的一部分存储。如果接受本实施方式的便携邮件服务的便携信息机器用户数增加,因为用于存储这些发送目标地址服务的存储区域的大小也增加,所以在本实施方式中,把可以一次发送的目标的地址数的上限设置为20,可以使用的存储区域的大小减少。
在图20中,说明从按下“返送至全员”按钮,到插入地址和标题的邮件制作发送画面1305。
如果按下“返送至全员”按钮,则在步骤2001中制作包含阅览中的邮件(原始邮件)的To域中的地址的列表1。接着,在步骤2002中制作包含在阅览中的邮件的CC域中的地址的列表2。在步骤2003中,核对在阅览中的邮件中是否存在Reply-To域,当有Reply-To的情况下,进入步骤2004把Reply-To的地址临时存储在存储缓冲区1中,当没有Reply-To的情况下,进入步骤2005把阅览中邮件的From域的地址临时存储在存储缓冲区1中。
为了避免把两封返送邮件发送给发送者,在步骤2006中,判断在列表1以及列表2中是否包含与临时存储缓冲区1内的地址相同的地址,在包含的情况下在步骤2007中进行从列表1(或者列表2)中删除和该临时存储缓冲区1内的地址一样的地址的处理。
在步骤2008中把阅览中的邮件(原始邮件)的正文,存储到临时存储缓冲区2。
在步骤2009中,把临时存储缓冲区域1的地址设置为“返送至全员邮件”制作发送画面的TO域中。它成为返送目标的地址。接着,在步骤2010中,求出包含在地址列表1和地址列表2中的地址的合计件数N。在步骤2011中,核对合计件数N是否超过件数上限值20。在未超过的情况下,在步骤2012中在“返送至全员邮件”制作发送画面的CC域中设置地址列表1以及地址列表2的地址,在步骤2014中在“返送至全员邮件”制作发送画面的本字符段中把被存储在临时存储缓冲区2内的原始邮件正文作为引用文插入。
当合计件数N的值超过20的情况下(当应该设定在CC域中的地址数超过20的情况下),在CC域中不设定地址,在步骤2013中,在“返送至全员邮件”制作发送画面的本字符段中插入表示不能返送给全员的主旨的信息。进而把被存储在临时存储缓冲区2中的原始邮件正文作为引用文插入。
进而,在图20的说明中,在“返送至全员邮件”的制作画面中,虽然把原始邮件正文作为引用文插入,但考虑移动电话的性能和通信费,也可以不插入引用文。
[在邮件制作时的TO目标的编辑处理的说明]
用户2,当在邮件制作/发送画面1303中选择了“TO”按钮的情况下,便携邮件程序,生成图14的TO目标地址编辑画面1401发送到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
TO目标地址编辑画面1401的构成包含:“已设定的目标一览列表显示区域”;用于移动到便携邮件地址手工编辑画面1403的“目标追加”按钮;用于移动到图15的便携邮件个人地址簿一览画面1501的“地址簿参照”按钮;用于移动到邮件制作/发送画面1303的“发送画面”按钮。
用户2,可以操作TO目标地址编辑画面1401,追加、编辑TO目标地址。
[在邮件制作时的CC目标的编辑处理的说明]
用户2,当在邮件制作/发送画面1303中选择了“TO”按钮的情况下,便携邮件程序,生成图14的CC目标地址编辑画面1402发送到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
CC目标地址编辑画面1402的构成包含:已设定的目标一览列表;用于移动到便携邮件地址手工编辑画面1403的“目标追加”按钮;用于移动便携邮件个人地址簿一览画面1501的“地址簿参照”按钮;用于移动到邮件制作/发送画面的“发送画面”按钮。
用户2,可以操作TO目标地址编辑画面,追加、编辑TO目标地址。
[便携邮件地址手工编辑处理的说明]
如果用户在TO目标地址编辑画面(或者CC目标地址簿编辑画面)上选择被设定在已确定的目标一览列表的最后的空白行,或者“目标追加”按钮,则便携邮件程序,生成图14的便携邮件地址手工编辑画面1403发送到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
便携邮件地址手工编辑画面1403的构成包含:用于输入目标的姓名的“姓名”文本框;用于输入目标的邮件地址的“地址”文本框;可以指定把已输入的姓名和地址的追加目的地只设置为“目标”或者设定为“目标地址簿”的,2个可以排他性设置的单选按钮;用于追加已输入的姓名和地址的“追加”按钮;用于中断作业返回TO目标地址编辑画面(或者CC目标地址编辑画面)的“返回”按钮。
当用户2选择了“返回”按钮的情况下,便携邮件程序,中断处理,生成前1个画面(TO目标地址编辑画面,或者CC目标地址编辑画面)发送到移动电话的WWW浏览器。
当用户2向“姓名”文本框输入目标的姓名,向“地址”文本框中输入目标的邮件地址,选择“目标”单选按钮并选择“追加”按钮时,便携邮件程序,把已设定的目标的姓名以及邮件地址设定为目标,在临时区域上保存数据,在追加在TO目标地址编辑画面(或者CC目标地址编辑画面)的一览目标后,生成TO目标地址编辑画面(或者CC目标地址编辑画面)发送到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
另一方面,如果用户2在“姓名”文本框中输入某一特定人物的姓名,在“地址”文本框中输入目标的邮件地址,选择目标/地址簿”单选按钮并选择“追加”按钮,则便携邮件程序,生成图14的便携邮件地址地址簿追加画面1404,发送到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
[便携邮件地址簿追加画面]
便携邮件地址地址簿追加画面1404,是用于在地址簿中追加某一特定人物的地址信息的画面,其构成包含:用于输入某一特定人物的姓名的“姓名”文本框;用于输入某一特定人物的语音表达的“语音表达”文本框;用于输入某一特定人物的邮件地址的“邮件地址”文本框;用于在个人地址簿中追加已输入的信息的“个人地址簿”选择框;用于在共有地址簿中追加已输入的信息的“共有地址簿”选择框;用于在地址簿中追加已输入的信息的“追加”按钮;用于中断作业的“中止”按钮。
如果用户2在“姓名”文本框中输入某一特定人物的姓名,在“语音表达”文本框中输入某一页定人物的姓名的语音表达,在“邮件地址”文本框中收入某一特定人物的邮件地址,选择“个人地址簿”选择框,并选择“追加”按钮,则便携邮件,把已输入的信息,保存在在地址簿数据库110b中的用户2个人地址簿信息保存区域上,其后,把已输入的目标的姓名以及邮件地址设定为目标保存在临时区域上,在TO目标地址编辑画面(或者CC目标地址编辑画面)的一览列表上追加后,生成TO目标地址编辑画面(或者CC目标地址编辑画面)发送到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
另一方面,如果用户2在“姓名”文本框中输入某一特定人物的姓名,在“语音表达”文本框中输入某一页定人物的姓名的语音表达,在“邮件地址”文本框中输入某一特定人物的邮件地址,选择“共有地址簿”文本框选择,并选择“追加”按钮,则便携邮件,把已输入的信息,保存在在地址簿数据库110b中的共有地址簿信息保存区域上,其后,把已输入的目标的姓名以及邮件地址设定为目标保存在临时区域上,在TO目标地址编辑画面(或者CC目标地址编辑画面)的一览列表上追加后,生成TO目标地址编辑画面(或者CC目标地址编辑画面)发送到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
另一方面,如果用户2选择“中止”画面,则便携邮件程序,中断处理,生成便携邮件地址簿手工编辑画面1403,发送到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
[便携邮件个人地址簿参照处理的说明]
如果用户2在TO目标地址编辑画面(或者CC目标地址簿编辑画面)中选择“地址簿参照”按钮,则便携邮件程序,调出便携地址簿程序109c。
而后,便携地址簿程序,在参照被保存在地址簿数据库110b中的用户2的个人地址簿数据保存区域上的地址数据后,生成图15的便携邮件个人地址簿一览画面1501,发送到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
便携邮件个人地址簿一览画面1501的构成包含:用于移动到便携邮件共有地址簿一览画面1504的“至共有”按钮;个人地址簿的“登录件数显示区域”;用于移动到检索个人地址簿的数据的检索画面的“检索”按钮;为了按50音图检索个人地址簿而移动到便携邮件个人地址簿50音图一览1503的各按钮(用于按50音图的行检索的“あ”按钮/“か”按钮/“さ”按钮/“た”按钮/“な”按钮/“は”按钮/“ま”按钮/“や”按钮/“ら”按钮/“わ”按钮/“A”按钮);用于显示用户2参照的最新的5件地址信息的姓名一览的“最近5个地址一览显示区域”。
用户2,通过操作便携邮件个人地址簿一览画面,检索、参照地址簿,把被登录在个人地址簿上的特定人物的姓名以及电子邮件地址追加在邮件的TO目标(或者CC目标)上。
用户如果选择便携邮件个人地址簿一览画面1501的“あ”按钮/“か”按钮/“さ”按钮/“た”按钮/“な”按钮/“は”按钮/“ま”按钮/“や”按钮/“ら”按钮/“わ”按钮/“A”按钮之一,则便携地址簿程序,按50音图的行(A按钮是以字母开始的姓名)分类检索个人地址簿的数据,生成与被指示的按钮的行有关的便携邮件个人地址簿50音图一览并发送到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
便携邮件个人地址簿50音图一览画面1503的构成是,按50音图行区分姓名,在每1画面上显示20件的分行地址一览列表(例如,当用户2选择了“あ”按钮的情况下,姓名按照50音图的顺序分类以“あ”行开始的地址数据显示),用于移动到向后页的“向后”按钮;用于移动到便携邮件个人地址簿一览画面的“地址簿”按钮。
用户2,通过阅览、操作不同行的地址一览列表,可以确认特定人物的地址。
用户2,当在便携邮件个人地址簿阅览画面中选择了被显示在“最近5个地址一览显示区域”上的姓名之一的情况下,或者,在便携邮件个人地址簿50音图一览画面中选择了被显示在“基于行的地址一览列表显示区域”上的姓名之一的情况下,或者,在作为检索个人地址簿的结果显示的便携邮件地址簿检索一览画面中选择了“检索地址一览显示区域”上的姓名之一的情况下,便携地址簿程序,生成便携邮件个人地址簿阅览画面1502,发送到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
便携邮件个人地址簿阅览画面1502的构成包含:在显示特定人物的地址信息的详细的画面上,用于把特定人物的“姓名显示区域”、特定人物的姓名的“语音表达显示区域”、特定人物所属的“公司名显示区域”、特定人物的“电子邮件地址显示区域”、特定人物的“电话号码显示区域”、特定人物的“FAX号码显示区域”、特定人物的地址信息追加为目标的“目标追加”按钮;用于中断处理移动到向前个画面(便携邮件个人地址簿一览画面,或者便携邮件个人地址簿50音图一览画面,或者便携邮件地址簿检索一览画面)的“返回”按钮。
用户2,如果在确认特定人物的地址信息后,选择“目标追加”按钮时,便携地址簿程序,为了把特定人物的姓名以及电子邮件地址设定为目标通知便携邮件地址,并结束处理。接受通知的便携邮件程序,在把被输入的特定人物的姓名以及电子邮件地址追加在TO目标地址编辑画面(或者CC目标地址编辑画面)的一览列表上后,生成TO目标地址编辑画面(或者CC目标地址编辑画面)发送到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
[便携邮件共有地址簿参照处理的说明]
当用户2在便携邮件个人地址簿一览画面上选择了至“共有”按钮的情况下,便携地址簿程序,在参照被保存在地址簿数据库110b中的共有地址簿数据保存区域上的地址数据后,生成图15的便携邮件共有地址簿一览画面1504发送到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
便携邮件共有地址簿一览画面1504的构成包含:用于移动到便携邮件个人地址簿一览画面1501的“至个人”按钮;共有地址簿的“登录件数显示区域”;用于检索共有地址簿的数据的“检索”按钮;为了按50音图检索共有地址簿而移动到便携邮件共有地址簿50音图一览1506的各按钮(用于检索50音图不同行的“あ”按钮/か”按钮/“さ”按钮/“た”按钮/“な”按钮/“は”按钮/“ま”按钮/“や”按钮/“ら”按钮/“わ”按钮/“A”按钮);用于显示用户2参照的最新的5件地址信息的姓名一览的“最近5个地址一览显示区域”。
用户2,通过操作便携邮件共有地址簿一览画面,检索、参照地址簿,把被登录在共有地址簿上的特定人物的姓名以及电子邮件地址追加在邮件的TO目标,或者,CC目标上。
用户2如果选择便携邮件共有地址簿一览画面的“あ”按钮/“か”按钮/“さ”按钮/“た”按钮/“な”按钮/“は”按钮/“ま”按钮/“や”按钮/“ら”按钮/“わ”按钮/“A”按钮之一,则便携地址簿程序,按50音图的不同行(A按钮是以字母开始的姓名)分类检索共有地址簿的数据,生成与被指示的按钮的行有关的便携邮件共有地址簿50音图一览发送到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
便携邮件共有地址簿50音图一览画面1506的构成是,按50音图行区分姓名,在每1画面上显示20件的“分行地址一览列表”(例如,当用户2选择了“あ”按钮的情况下,姓名按照50音图的顺序分类以“あ”行开始的地址数据显示),用于移动到向后页的至“向后”按钮;用于移动到便携邮件共有地址簿一览画面的“地址簿”按钮。
用户2,通过阅览、操作不同行的地址一览列表,可以确认特定人物的地址。
用户2,当在便携邮件共有地址簿一览画面中选择了被显示在“最近5个地址一览显示区域”上的姓名之一的情况下,或者,在便携邮件共有地址簿50音图一览画面中选择了被显示在“基于行的地址一览列表显示区域”上的姓名之一的情况下,或者,在作为检索共有地址簿的结果显示的便携邮件地址簿检索一览画面中选择了“检索地址一览显示区域”上的姓名之一的情况下,便携地址簿程序,生成便携邮件共有地址簿阅览画面1505,发送到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
便携邮件共有地址簿阅览画面1505的构成包含:在显示特定人物的地址信息的详细的画面上,用于把特定人物的“姓名显示区域”、特定人物的姓名的“语音表达显示区域”、特定人物所属的“公司名显示区域”、特定人物的“电子邮件地址显示区域”、特定人物的“电话号码显示区域”、特定人物的“FAX号码显示区域”、用于把特定人物的地址信息追加为目标的“目标追加”按钮;用于中断处理移动到向前个画面(便携邮件共有地址簿一览画面,或者便携邮件共有地址簿50音图一览画面,或者便携邮件地址簿检索一览画面)的“返回”按钮。
用户2,如果在确认特定人物的地址信息后,选择“目标追加”按钮时,便携地址簿程序,为了把特定人物的姓名以及电子邮件地址设定为目标通知便携邮件程序,并结束处理。接受通知的便携邮件程序,在把被输入的特定人物的姓名以及电子邮件地址设定为目标保存在临时区域上,追加在TO目标地址编辑画面(或者CC目标地址编辑画面)后,生成TO目标地址编辑画面(或者CC目标地址编辑画面)发送到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
[便携邮件地址簿检索处理]
当用户2在便携邮件个人地址簿一览画面上按下“检索”按钮的情况下(或者当在便携邮件共有地址簿一览画面中按下“检索”按钮的情况下),便携邮件程序,生成图15的便携邮件地址簿检索画面1507发送到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
便携邮件地址簿检索画面1507包含:用于输入检索的姓名的“姓名”文本框;用于输入检索的姓名的语音表达的“语音表达”文本框;用于开始检索的“检索”按钮。
用户2在输入检索的“姓名”、检索的姓名的“语音表达”的至少一种后,如果选择“检索”按钮,则便携地址簿程序,参照被保存在地址簿数据库110b中的用户2的个人地址簿数据保存区域(或者共有地址簿数据保存区域)上的地址数据,检索和被输入的“姓名”(姓名的“语音表达”)一致的地址数据,根据其结果生成便携邮件地址簿一览画面1508发送到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
便携邮件地址簿按钮检索一览画面1508,表示经过检索显示地址的姓名的检索地址一览列表。用户2,通过阅览被显示在检索地址一览列表上的地址,可以确认被检索的地址。
[标题编辑处理的说明]
用户2,当在图13的邮件制作/发送画面1303中选择“标题”按钮的情况下,便携邮件程序,生成图16的标题编辑画面1601发送到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
标题编辑画面1601,由用于输入标题的“标题”文本框;用于设定标题的“设定”按钮构成。
用户2,如果在标题编辑画面的“标题”文本框中输入标题,则如果选择“设定”按钮,则便携邮件程序把已输入的标题设定为标题,保存在临时区域上,而后生成图13的邮件制作/发送画面1303发送到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
[正文编辑处理的说明]
用户2,当在图13的邮件制作/发送画面1303中选择“正文”按钮的情况下,便携邮件程序,生成图16的标题编辑画面1602发送到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
正文编辑画面1602的构成包含:可以分别在正文中输入512字符的“页1”文本框以及“页2”文本框;为了插入固定格式句子用于移动到固定格式句子一览画面1606的“固定格式句子”按钮;用于显示被输入的正文的全体的”全体显示”按钮;用于设定已输入的正文的“设定”按钮。
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移动电话的规格,假设可以输入到1个文本框中的字符数是512个。
用户2在输入正文时,最初向“页1”文本框输入正文。当输入字符超过512个字符的情况下,用户2,接着向“页2”文本框输入字符。用户2使用“页1”文本框和“页2”文本框两方可以输入最大1024个字符的正文。
更具体地说,用户2,当在正文编辑画面上选择了“页1”文本框的情况下,移动电话移动到用于输入到文本框中的正文页1编辑画面1603,用户2,当在正文编辑画面上选择了“页2”文本框的情况下,移动电话移动到用于输入文本框的正文页2编辑画面1604,用户2在正文页1编辑画面或者正文页2编辑画面上输入正文文本。用户2,如果在正文页1编辑画面(或者正文页2编辑画面)中点击移动电话的确定按钮等确定输入文,则被输入的正文输入确定为“页1”文本框(或者“页2”文本框),移动到正文编辑画面1602。
[正文编辑时的固定格式句子插入处理的说明]
当在正文输入中插入固定格式句子的情况下,用户2在正文编辑画面1602中选择“固定格式句子”按钮。如果选择“固定格式句子”按钮,则从移动电话向便携邮件程序发送此前输入到“页1”文本框和“页2”文本框的正文,存储在临时区域,便携邮件程序,读出在图1的用户信息数据库110a中的用户2的便携用户信息保存区域的域21~30,生成图16的固定格式句子一览画面1606发送到移动电话的WWW浏览器。
具体地说,读出被保存在便携用户信息保存区域的域21~30上的固定格式句子的字符串,以及,各固定格式句子的使用频度,如按照使用频度高的顺序显示固定格式句子那样生成固定格式句子一览列表,生成固定格式句子一览画面发送到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进而,作为另一实施方式,读出被保存在便携用户信息保存区域的域21~30上的固定格式句子的字符串,以及,各固定格式句子最近使用日期时间,如按照日期时间顺序那样生成固定格式句子一览列表,生成固定格式句子一览画面发送到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
固定格式句子一览画面1606,由可以区别固定格式句子1~10那样显示开头8个字符的“固定格式句子一览列表显示区域”构成。
用户2,阅览固定格式句子一览列表,如果进一步选择在“固定格式句子一览列表显示区域”上显示的固定格式句子之一,则便携邮件程序生成用于显示被选择的固定格式句子的全文的固定格式句子插入画面1607,发送到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
固定格式句子插入画面1607,由被选择的固定格式句子的全文显示区域,和用于插入固定格式句子的“插入到正文”按钮构成。
用户2,如果选择“插入到正文”按钮,则便携邮件程序把已显示的定型内容的正文,追加到被保存在临时区域上的,此前已被输入的正文的最后,在页1文本框和页2文本框中输入追加有该固定格式句子的正文的状态下,制作正文编辑画面1602发送到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
即,在正文编辑画面1602中在只向“页1”文本框输入正文的状态下,如果选择“固定格式句子”按钮,则移动到固定格式句子一览画面1606,其后,在固定格式句子插入画面1607中如果选择“插入到正文”按钮,则在此前被输入到“页1”文本框中的正文的最后插入该被选择出的固定格式句子的状态下,生成正文编辑画面1602发送到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另外,在正文编辑画面1602中,在“页2”文本框中输入正文的状态下,如果选择“固定格式句子”按钮,则移动到固定格式句子一览画面1606,其后,在固定格式句子插入画面1607中如果选择“插入到正文”按钮,则在此前输入到“页2”文本框中的正文的最后插入该被选择出的固定格式句子的状态下,生成正文编辑画面1602发送到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
另外,在正文编辑画面1602中在只向“页1”文本框输入正文的状态下,如果选择“固定格式句子”按钮,则移动到固定格式句子一览画面1606,其后,当在固定格式句子插入画面1607中选择“插入到正文”按钮的情况下,并且,当此前输入的正文+固定格式句子的字符数超过512个的情况下,便携邮件程序分割固定格式句子,在正文中追加(512字符-此前被输入的正文的字符数)前的固定格式句子字符串,设置被输入到“页1”文本框的状态下,进而,设置为把固定格式句子的剩余的字符串输入到“页2”文本框中的状态,生成正文编辑画面1602发送到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通过这样处理,在插入固定格式句子时,可以不中断地输入固定格式句子,输入操作的便利性提高。
另外,在使用固定格式句子时,便携邮件程序在便携用户信息保存区域的域21~30的,被选择的固定格式句子中使相应的域的使用频度区域的值增加1,同时把插入被选择的固定格式句子的日期时间,保存在最近使用日期时间区域。
[正文编辑时的正文全文的阅览处理的说明]
用户2,当在正文编辑画面1602中选择”全体显示”按钮的情况下,把从移动电话输入到“页1”文本框以及“页2”文本框的各字符串发送到便携邮件程序,便携邮件程序,生成连接被输入到“页1”文本框以及“页2”文本框显示的正文全体显示画面1605,发送到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
用户2,通过阅览被显示在正文全体显示区域上的正文,可以一同确认自己输入的正文全体的内容。
[正文编辑时的设定按钮的选择的说明]
用户2,当在正文编辑画面1602中选择了“设定”按钮的情况下,便携邮件程序,连接被输入到“页1”文本框以及“页2”文本框中的字符作为正文设定,在保存在临时区域上后,生成邮件制作/发送画面1303发送到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进而,在邮件制作/发送画面1303中,显示正文的开头部分的字符。
[草稿保存、草稿读取处理的说明]
用户2,在邮件制作/发送画面1303上如果在邮件制作过程中选择“草稿保存”按钮,则便携邮件程序,把被保存在临时区域上的邮件相关信息保存在用户信息数据库110a的邮件保存区域上。
另一方面,用户2,在邮件制作/发送画面1303上如果选择“草稿调出”按钮,则便携邮件程序读出被保存在用户信息数据库110a的邮件保存区域上的邮件关联信息,在各项目中设定,保存在临时区域上后,制作邮件制作/发送画面1303发送到便携邮件WWW浏览器。
[邮件发送处理]
用户2,通过操作邮件制作/发送画面1303如上述那样制作邮件,如果选择“发送”按钮,便携邮件程序,开始邮件发送处理。
即,首先便携邮件程序,调查在“署名”选择框中是否附加有核对,如果附加有核对的情况下,读入用户信息数据库110a的便携用户信息保存区域的域20的署名字符串,追加在邮件的正文的最后。以下,便携邮件程序,调查在“BCC到自己”选择框中是否附加有核对,当附加有核对的情况下,在包含与已制作邮件的邮件标题信息中的BCC目标上追加用户2的PC用的电子邮件地址。
以下便携邮件程序访问便携邮件服务器108的便携MTA程序108a委托电子邮件的发布。被委托发布的MTA程序,用SMTP发布电子邮件。进而,在此时表示被发布的邮件的发送源的From域中,设定PC用的电子邮件地址。由此,可以防止追加到Bcc目标中的被发送到用户2的PC用电子邮件地址的电子邮件被转送到便携邮件服务器。
[管理处理的说明]
用户2,在未读邮件一览画面1101/已读邮件一览画面1202/保存邮件一览画面1203/发送邮件一览画面1301之一中,选择“管理画面”按钮,便携邮件程序生成图17的管理画面1701发送到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
管理画面1701的构成包含:用于移动到接收通知设定画面1702的“接收通知设定”链接字符串;用于移动过滤设定画面1703的“过滤设定”链接字符串;用于移动到署名设定画面1704的“署名设定”链接字符串。
[接收通知设定处理的说明]
用户2如果在管理画面1701上选择“接收通知设定”链接字符串,则便携邮件程序生成接收通知设定画面1702发送到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
接收通知设定画面1702的构成是,当发送上述接收通知邮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情况下,用于设定是否再次发送接收通知邮件的“最短通知间隔”文本框;在上次发送接收通知邮件后接收了一些邮件的情况下用于设定是否再次发送接收通知邮件的“接收邮件数”文本框;用于设定是否发送接收通知邮件的“通知”选择框;用于把用户2输入的值保存在数据库中的“设定”按钮;用于中断处理返回管理画面的“中止”按钮。
用户2在向“最短通知间隔”文本框和“新接收邮件数”文本框输入数值,进行“通知”选择框的设定后,如果选择“设定”按钮,则便携邮件程序,把用户2设定的各值,保存在用户信息数据库110a的便携用户信息保存区域的相应的各域(具体地说,是域9,域10,域11)上。
[过滤设定处理的说明]
用户2如果在管理画面1701上选择“过滤设定”链接字符串,则便携邮件程序生成过滤器设定画面1703发送到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
过滤器设定画面1703的构成包含:设定是否具有发送者过滤功能的“发送者”选择框;用于设定发送者过滤字符串的“发送者”文本框;设定是否具有标题过滤功能的“标题”选择框;用于设定文件过滤字符串的“标题”文本框;设定是否具有天数过滤功能的“天数”选择框;用于设定天数日期的“天数”文本框;用于把用户2输入的值保存在数据库中的“设定”按钮;用于中断处理返回管理画面的“中止”按钮。
用户2设定“发送者”选择框、“发送者”文本框、“标题”选择框、“标题”文本框、“天数”选择框、“天数”文本框,如果选择“设定按钮,则便携邮件把用户2设定的各值,保存在用户信息数据库110a的便携用户信息保存区域的相应的各域(具体地说,域13,域6,域14,域7,域15,域8)上。
[署名设定处理的说明]
用户2如果在管理画面1701上选择“署名设定”链接字符串,则便携邮件程序生成署名设定画面1704发送到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
署名设定画面1704的构成包含:用于设定署名字符串的“署名”文本框;用于把用户2输入的值保存在数据库数据库的“设定”按钮;用于中断处理返回管理画面的“中止”按钮。
用户2在“署名”文本框中输入了字符串后,如果选择“设定”按钮,则便携邮件,把用户2输入的说明字符串,保存在用户信息数据库110a的便携用户信息保存区域的域20上。
[地址簿操作的说明]
以下,用图18、图19说明用户2操作移动电话的WWW浏览器,操作地址簿时的处理。
首先,用户2选择被记载在电子邮件中的便携地址簿程序用URL。于是,移动电话的WWW浏览器起动开始对便携地址簿程序用URL的访问。如果从移动电话的WWW浏览器对便携地址簿程序用URL访问,则WWW服务器106的认证程序106a起动,生成用户认证画面1001发送到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用户2,如果输入认证需要的口令,认证程序,使用附带在便携地址簿程序用URL中的用户识别ID信息,和该被输入的口令信息,检索用户信息数据库,参照用户信息数据进行认证。如果认证成功,则认证程序,生成认证ID,在认证数据库中,与用户ID相关联地保存,把认证ID定时器设置在某一定时间。而后,接着,认证程序,起动便携WWW服务器109的便携地址簿程序109c,把生成/保存的认证ID送到便携地址簿程序。
于是,被起动的便携地址簿程序,参照在图1的地址簿数据库110b中的用户2的个人地址簿数据保存区域,读入地址数据,生成图18的个人地址簿一览画面1801发送到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
进而,个人地址簿一览画面1801,在菜单画面1002中,还表示选择了“地址簿”的情况。
[个人地址簿阅览处理的说明]
个人地址簿一览画面1801的构成包含:用于移动到图19的共有地址簿一览画面1901的“至共有”按钮;个人地址簿的“登录件数显示区域”;用于检索个人地址簿的数据的“检索”按钮;为了按50音图检索个人地址簿而移动到如图18的1804所示的个人地址簿50音图一览的各按钮(“あ”按钮/“か”按钮/“さ”按钮/“た”按钮/“な”按钮/“は”按钮/“ま”按钮/“や”按钮/“ら”按钮/“わ”按钮/“A”按钮);用于显示用户2参照的最新的5件地址信息的姓名一览的“最近5个地址一览显示区域”;用于移动到图10中的菜单画面1003的“菜单”按钮。
[个人地址簿50音图一览阅览处理的说明]
用户2如果选择用于移动到个人地址簿一览画面的各按钮(“あ”按钮/“か”按钮/“さ”按钮/“た”按钮/“な”按钮/“は”按钮/“ま”按钮/“や”按钮/“ら”按钮/“わ”按钮/“A”按钮)之一,则便携地址簿程序,按50音图的不同行分类检索个人地址簿的数据,生成个人地址簿50音图一览发送到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
个人地址簿50音图一览画面1804的构成包含:按50音图行区分姓名,在每1页上显示20件的基于行的地址一览列表(例如,当用户2选择了“あ”按钮的情况下,姓名按照50音图的顺序分类以“あ”行开始的地址数据显示),用于移动到向后页的“向后”按钮;用于移动到向前页的“向前”按钮;用于移动到个人地址簿一览画面的“地址簿”按钮。
用户2,通过阅览、操作不同行的地址一览列表,可以确认特定人物的地址。
[个人地址簿阅览画面]
用户2,当在个人地址簿一览画面中选择了被显示在“最近5个地址一览显示区域”上的地址之一的情况下,或者,在用户2在个人地址簿50音图一览画面中选择了被显示在“基于行的地址一览列表显示区域”上的地址之一的情况下,或者,在用户2在地址簿检索结果一览画面1909上选择了被登录在显示于“检索地址一览显示区域”上的个人地址簿上的地址之一的情况下,便携地址簿程序,生成个人地址簿阅览画面1802,发送到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
个人地址簿阅览画面1802的构成包含:在显示特定人物的地址信息的详细的画面上,特定人物的“姓名显示区域”;特定人物的姓名的“语音表达显示区域”;特定人物所属的“公司名显示区域”;特定人物的“电子邮件地址显示区域”;特定人物的“电话号码显示区域”;特定人物的“FAX号码显示区域”;用于移动到个人地址簿登录编辑画面1805的(编辑)按钮;用于移动到个人地址簿删除画面1803的“删除”按钮。
用户2,阅览个人地址簿阅览画面,如果进一步选择特定人物的电话号码,则移动电话的电话功能开始起动自动地拨打电话号码。
另外,用户2,阅览个人地址簿阅览画面,如果进一步选择特定人物的电子邮件地址,则移动电话的电子邮件功能开始起动,在把该电子邮件作为目标的状态下,显示移动电话的电子邮件发送画面。
[个人地址簿删除处理的说明]
用户2,当在个人地址簿阅览画面上选择了“删除”按钮的情况下,便携地址簿程序生成个人地址簿删除画面1803发送到移动电话的WWW浏览器。个人地址簿删除画面1803的构成包含:成为删除对象的特定人物的“姓名显示区域”;用于中止删除处理的“中止”按钮;用于执行删除处理的“删除”按钮。
用户2如果在个人地址簿删除画面上选择“删除”按钮,则便携地址簿程序,在从地址簿数据库110b的用户2的个人地址簿数据库保存区域中删除被选择的地址数据后,生成个人地址簿一览画面发送到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
[个人地址簿登录编辑处理的说明]
用户2,当在个人地址簿一览画面1801中选择“登录”按钮的情况下,便携地址簿程序,生成个人地址簿编辑画面1805发送到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或者,用户2,当在个人地址簿阅览画面1802中选择“编辑”按钮的情况下,便携地址簿程序,在把选择的地址信息设定在该项目上后,生成个人地址簿登录编辑画面1805发送到移动电话的WWW浏览器。
个人地址簿登录编辑画面1805的构成包含:用于设定特定人物的姓名的“姓名”文本框:用于设定特定人物的姓名的语音表达的“姓名语音表达”文本框;用于设定特定人物所属的公司名的“公司名”文本框;用于设定特定人物所属的公司名语音表达的“公司名语音表达”;用于特定人物的电话号码的“电话号码”文本框;用于设定特定人物的FAX号码的“FAX”文本框;用于设定特定人物的电子邮件地址的“地址”文本框;用于登录指示设定的地址信息的“登录”按钮;用于中止个人地址簿登录编辑处理的“中止”按钮。
在用户2在个人地址簿编辑画面上设定各种地址簿信息后,如果选择“登录”按钮,则便携地址簿程序,把被设定的各种地址信息保存在地址簿数据库110b中的用户2的个人地址簿数据保存区域。
这时,在保存成功的情况下,生成个人地址簿登录结束画面1806发送到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另一方面,当保存失败的情况下,生成个人地址簿登录失败画面1807发送到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
[共用地址簿阅览处理的说明]
如果用户2在个人地址簿一览画面上选择“至共有”按钮,则便携地址簿程序,参照在地址簿数据库110b中的共有地址簿数据保存区域,读入地址数据,生成图19的共有地址簿数据一览画面1901发送到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进而,所谓共有地址簿,是其它的用户也可以阅览的地址簿。
共有地址簿一览画面1901的构成包含:用于移动到个人地址簿一览画面1801的“至个人”按钮;共有地址簿的“登录件数显示区域”;用于检索共有地址簿的数据的“检索”按钮;为了以50音图不同行检索共有地址簿移动到共有地址簿50音图一览1902的各按钮(“あ”按钮/“か”按钮/“さ”按钮/“た”按钮/“な”按钮/“は”按钮/“ま”按钮/“や”按钮/“ら”按钮/“わ”按钮/“A”按钮);用于显示用户2参照的最新的5件的地址信息的姓名一览的“最近5个地址一览显示区域”;用于移动到菜单画面1003的“菜单”按钮。
[共有地址簿50音图一览阅览处理的说明]
用户2如果选择用于从共有地址簿一览画面移动到共有地址簿50音图一览画面的各按钮(“あ”按钮/“か”按钮/“さ”按钮/“た”按钮/“な”按钮/“は”按钮/“ま”按钮/“や”按钮/“ら”按钮/“わ”按钮/“A”)按钮之一,则便携地址簿程序,按50音图的不同行分类、检索共用地址簿的数据,生成共有地址簿50音图一览,发送到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
共有地址簿50音图一览画面1902的构成包含:按50音图不同行区分姓名,在每1页上显示20件的基于行的地址一览列表(例如,当用户2选择了“あ”按钮的情况下,姓名按照50音图的顺序分类以“あ”行开始的地址数据显示),用于移动到向后页的“向后”按钮;用于移动到向前页的“向前”按钮;用于移动到共有地址簿一览画面的“地址簿”按钮。
用户2,通过阅览、操作不同行地址阅览列表,可以确认特定人物的地址。
[共有地址簿阅览画面]
用户2,当在共有地址簿一览画面中选择了被显示在“最近5个地址一览显示区域”上的地址之一的情况下,或者,在用户2在个人地址簿50音图一览画面中选择了被显示在“不同行地址一览列表显示区域”上的地址之一的情况下,或者,在用户2在地址簿检索结果一览画面上选择了被登录在显示于“检索地址一览显示区域”上的共有地址簿上的地址之一的情况下,便携地址簿程序,生成个人地址簿阅览画面1903,发送到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
共有地址簿阅览画面1903的构成包含:在显示特定人物的地址信息的详细的画面上,特定人物的“姓名显示区域”;特定人物的姓名的“语音表达显示区域”;特定人物所属的“公司名显示区域”;特定人物的“电子邮件地址显示区域”;特定人物的“电话号码显示区域”;特定人物的“FAX号码显示区域”;用于移动到共有地址簿登录编辑画面1905的(编辑)按钮;用于移动到个人地址簿删除画面1904的“删除”按钮。
用户2,阅览共有地址簿阅览画面,如果进一步选择特定人物的电话号码,则移动电话的电话功能开始起动自动地拨打电话号码。另外,用户2,阅览共有地址簿阅览画面,如果进一步选择特定人物的电子邮件地址,则移动电话的电子邮件功能开始起动,在把该电子邮件作为目标的状态下,显示移动电话的电子邮件发送画面。
[共有地址簿删除处理的说明]
用户2,当在共有地址簿阅览画面上选择了“删除”按钮的情况下,便携地址簿程序生成共有地址簿删除画面1904发送到移动电话的WWW浏览器。共有地址簿删除画面1904的构成包含:特定人物的“姓名显示区域”;用于中止删除处理的“中止”按钮;用于执行指示删除处理的“删除”按钮。
用户2,当在共有地址簿阅览画面上选择了“删除”按钮时,便携地址簿程序在从地址簿数据库110b中的共有地址簿数据保存区域中删被选择出的地址数据后,生成共有地址簿一览画面发送到移动电话的WWW浏览器。
[共有地址簿登录编辑处理的说明]
用户2如果在共有地址簿一览画面上选择“登录”按钮,则便携地址簿程序,生成共有地址簿登录编辑画面1905发送到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或者,当用户2在共有地址簿阅览画面上选择了“编辑”按钮的情况下,便携地址簿程序,在把现在的地址信息设定在该项目上后生成共有地址簿登录编辑画面1905发送到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
共有地址簿登录编辑画面1905的构成包含:用于设定特定人物的姓名的“姓名”文本框:用于设定特定人物的姓名的语音表达的“姓名语音表达”文本框;用于设定特定人物所属的公司名的“公司名”文本框;用于设定特定人物所属的公司名语音表达的“公司名语音表达”;用于特定人物的电话号码的“电话号码”文本框;用于设定特定人物的FAX号码的“FAX”文本框;用于设定特定人物的电子邮件地址的“地址”文本框;用于登录指示设定的地址信息的“登录”按钮;用于中止共有地址簿登录编辑处理的“中止”按钮。
当用户2在共有地址簿登录编辑画面上输入各种地址簿信息后选择“登录”按钮时,则便携地址簿程序,把被输入的各种地址簿信息保存在地址簿数据库110b中的共有地址簿数据保存区域。
这时,在保存成功的情况下,生成共有地址簿登录结束画面1906,发送到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另一方面,当保存失败的情况下,生成共有地址簿登录失败画面1907发送到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
[地址簿检索处理]
用户2,当在个人地址簿一览画面中按下了“检索”按钮的情况下(或者,在共有地址簿一览画面中按下“检索”按钮的情况下),便携邮件程序,生成地址簿检索画面1908,发送到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
便携邮件地址簿检索画面1908的构成包含:用于输入检索的姓名的“姓名”文本框;用于输入检索的姓名的语音表达的“语音表达”文本框;用于指示检索开始的“检索”按钮。
用户2,如果输入检索的姓名,或者检索的姓名的语音表达的至少一种后选择“检索”按钮,则便携地址簿程序,参照被保存在地址簿数据库110b的用户2的个人地址簿数据保存区域(或者共有地址簿数据保存区域)上的地址数据,检索被输入的姓名或者与姓名的语音表达一致的地址数据,生成地址簿检索结果一览画面1909发送到移动电话的便携WWW浏览器。
便携邮件地址簿检索结果一览画面1909由表示被检索的地址的姓名的检索地址一览列表构成。
用户2,通过阅览被显示在检索地址一览列表的地址,可以确认被检索的地址。
[通话信息保存处理的说明]
便携邮件程序和便携地址簿程序,在生成最初的画面时,生成通话信息,保存在与显示中的画面有关的临时区域上。以下,用户2操作便携WWW浏览器,当要移动到另一画面的情况下,便携邮件程序和便携地址簿程序,在生成新的画面时,生成新画面识别信息,在追加在保存在与最初的画面有关的临时区域上的通话信息后,保存与在新生成的画面有关的临时区域行。
以后,在每次生成新的画面时,便携邮件程序和便携地址簿程序,重复重复处理。即,便携邮件程序和便携地址簿程序,通过参照保存在与现在显示中的画面有关的临时区域上的通话信息,现在显示中的画面,可以识别从哪个画面移动来。
如上所述,如果采用本发明,“返送至全员邮件”制作时的可视性/操作性好。
另外,如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还可以增加可以提供服务的用户总数。
Claims (14)
1.一种电子邮件处理系统,是在发送的电子邮件的目标地址数上设置有规定的限制的电子邮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
判断装置,对阅览中的电子邮件,当指示向全员进行返送的情况下,判断向上述阅览中的电子邮件相关的全员进行返送时的目标地址数是否超过上述规定的限制;
生成装置,当判断为超过上述规定的限制的情况下,生成把上述阅览中的电子邮件内的规定的地址作为返送邮件的目标地址设定的该返送邮件的制作画面,当判断为未超过上述规定的限制的情况下,生成把上述阅览中的电子邮件相关的全员的地址作为返送邮件的目标地址设定的该返送邮件的制作画面。
2.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邮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生成装置中生成的上述返送邮件制作画面,当判断为超过上述规定的限制的情况下,还包含表示不把全员的地址作为返送邮件的目标地址设定的信息。
3.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邮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生成装置中生成的上述返送邮件制作画面,进一步把上述阅览中的电子邮件的正文,作为引用文设定在上述返送邮件的正文。
4.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邮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子邮件处理系统是WWW邮件系统,进一步包含为了在WWW浏览器上显示而发送在上述生成装置中生成的返送邮件制作画面的发送装置。
5.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邮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WWW浏览器是便携终端的WWW浏览器。
6.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邮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生成装置中,当判断为超过上述规定的限制的情况下作为上述返送邮件的目标地址设定的规定地址,是上述阅览中电子邮件的From域的地址或者Replay-to域的地址。
7.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邮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生成装置中,在判断为没有超过上述规定的限制的情况下进行设定使作为上述返送邮件的目标地址设定的地址中没有重复的地址。
8.一种电子邮件处理方法,是在发送的电子邮件的目标地址数上设置有规定的限制的电子邮件系统中,用于处理电子邮件的电子邮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
判断步骤,对阅览中的电子邮件,当指示向全员进行返送的情况下,判断向上述阅览中的电子邮件相关的全员进行返送时的目标地址数是否超过上述规定的限制;
生成步骤,当判断为超过上述规定的限制的情况下,生成把上述阅览中的电子邮件内的规定的地址作为返送邮件的目标地址设定的该返送邮件的制作画面,当判断为未超过上述规定的限制的情况下,生成把上述阅览中的电子邮件相关的全员的地址作为返送邮件的目标地址设定的该返送邮件的制作画面。
9.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邮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生成步骤中生成的上述返送邮件制作画面,当判断为超过上述规定的限制的情况下,还包含表示不把全员的地址作为返送邮件的目标地址设定的信息。
10.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邮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生成步骤中生成的上述返送邮件制作画面,进一步把上述阅览中的电子邮件的正文,作为引用文设定在上述返送邮件的正文。
11.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邮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子邮件处理方法是WWW邮件的处理方法,进一步包含为了在WWW浏览器上显示而发送在上述生成步骤中生成的返送邮件制作画面的发送步骤。
12.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邮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WWW浏览器是便携终端的WWW浏览器。
13.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邮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生成步骤中,当判断为超过上述规定的限制的情况下作为上述返送邮件的目标地址设定的规定地址,是上述阅览中电子邮件的From域的地址或者Replay-to域的地址。
14.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邮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生成步骤中,在判断为没有超过上述规定的限制的情况下进行设定使作为上述返送邮件的目标地址设定的地址中没有重复的地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034007/2002 | 2002-02-12 | ||
JP2002034007A JP3943949B2 (ja) | 2002-02-12 | 2002-02-12 | 電子メール処理システム、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38598A CN1438598A (zh) | 2003-08-27 |
CN1301478C true CN1301478C (zh) | 2007-02-21 |
Family
ID=276549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3103817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01478C (zh) | 2002-02-12 | 2003-02-12 | 用于制作返送邮件的电子邮件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383304B2 (zh) |
JP (1) | JP3943949B2 (zh) |
CN (1) | CN1301478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927834B2 (ja) * | 2002-02-12 | 2007-06-1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サービス提供システム、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
JP2004013398A (ja) * | 2002-06-05 | 2004-01-15 | Nec Corp | 携帯端末装置 |
JP4745752B2 (ja) * | 2004-08-30 | 2011-08-1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送信装置、画像送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US20080263571A1 (en) * | 2005-01-11 | 2008-10-23 | Sms.A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omated user-initiated invitations |
US7536710B2 (en) * | 2005-01-28 | 2009-05-19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Application-backed groups in a common address book |
DE602005025701D1 (de) | 2005-06-21 | 2011-02-10 | Research In Motion Ltd | Automatische Auswahl und Inkludierung einer Nachrichtensignatur |
US20070067726A1 (en) * | 2005-09-16 | 2007-03-22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Content sharing user interface for mobile devices |
US7933632B2 (en) | 2005-09-16 | 2011-04-26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Tile space user interface for mobile devices |
US20070067738A1 (en) * | 2005-09-16 | 2007-03-22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Extensible, filtered lists for mobile device user interface |
ATE482426T1 (de) * | 2005-09-29 | 2010-10-15 | Teamon Systems Inc | Email-server zum verarbeiten einer schwellenanzahl von email-jobs für einen gegebenen benutzer und diesbezügliche verfahren |
US8543161B2 (en) * | 2006-03-30 | 2013-09-24 | Sony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mobile terminal events |
JP4380686B2 (ja) * | 2006-11-02 | 2009-12-09 |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 電子メール送信端末装置、電子メール送信方法、及び電子メール送信プログラム |
US7840537B2 (en) | 2006-12-22 | 2010-11-23 | Commvault System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toring redundant information |
US7761523B2 (en) * | 2007-02-09 | 2010-07-20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Schedulable e-mail filters |
JP4395797B2 (ja) * | 2007-08-22 | 2010-01-13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 宛先リスト管理装置、宛先リスト管理方法及び宛先リスト管理プログラム |
JP5035049B2 (ja) * | 2008-03-17 | 2012-09-26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電子メール中継システム及び電子メール中継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
US9183377B1 (en) * | 2008-06-18 | 2015-11-10 | Symantec Corporation | Unauthorized account monitoring system and method |
US8219524B2 (en) * | 2008-06-24 | 2012-07-10 | Commvault Systems, Inc. | Application-aware and remote single instance data management |
AU2009296695B2 (en) | 2008-09-26 | 2013-08-01 | Commvault Systems,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single instancing data |
US9015181B2 (en) | 2008-09-26 | 2015-04-21 | Commvault Systems,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single instancing data |
US8412677B2 (en) | 2008-11-26 | 2013-04-02 | Commvault Systems,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yte-level or quasi byte-level single instancing |
US8401996B2 (en) | 2009-03-30 | 2013-03-19 | Commvault Systems, Inc. | Storing a variable number of instances of data objects |
US8578120B2 (en) | 2009-05-22 | 2013-11-05 | Commvault Systems, Inc. | Block-level single instancing |
US8897754B1 (en) * | 2010-01-19 | 2014-11-25 |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 Ensuring voicemail delivery |
US8935492B2 (en) | 2010-09-30 | 2015-01-13 | Commvault Systems, Inc. | Archiving data objects using secondary copies |
US9020890B2 (en) | 2012-03-30 | 2015-04-28 | Commvault Systems, Inc. | Smart archiving and data previewing for mobile devices |
US9633022B2 (en) | 2012-12-28 | 2017-04-25 | Commvault Systems, Inc. | Backup and restoration for a deduplicated file system |
US10324897B2 (en) | 2014-01-27 | 2019-06-18 | Commvault Systems, Inc. | Techniques for serving archived electronic mail |
US10530725B2 (en) * | 2015-03-09 | 2020-01-07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Architecture for large data management in communication applications through multiple mailboxes |
US10530724B2 (en) * | 2015-03-09 | 2020-01-07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Large data management in communication applications through multiple mailboxes |
US10324914B2 (en) | 2015-05-20 | 2019-06-18 | Commvalut Systems, Inc. | Handling user queries against production and archive storage systems, such as for enterprise customers having large and/or numerous files |
CN110557324B (zh) * | 2019-08-27 | 2022-05-27 | 贝壳技术有限公司 | 未读im消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14500444B (zh) * | 2022-03-18 | 2024-02-23 |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 邮件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04917A (zh) * | 1997-06-27 | 1999-01-13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用电子邮件系统的同文通信系统及其电子邮件分送方法 |
JP2000244556A (ja) * | 1998-12-25 | 2000-09-08 | Shunnosuke Shimano | メール転送システム |
WO2001074023A2 (en) * | 2000-03-24 | 2001-10-04 | Sun Microsystem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motely managing data via a mobile device |
WO2002011025A2 (en) * | 2000-07-27 | 2002-02-07 | Rpost International,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verifying delivery and integrity of electronic messag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797343B2 (ja) | 1988-10-27 | 1998-09-17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電子メールシステム |
JPH06216935A (ja) | 1993-01-18 | 1994-08-05 | Fujitsu Ltd | 電子メールシステム |
JPH10247937A (ja) | 1997-03-04 | 1998-09-14 |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 電子ダイレクトメール送信先選定方法 |
US6519479B1 (en) * | 1999-03-31 | 2003-02-11 | Qualcomm Inc. | Spoken user interface for speech-enabled devices |
JP2001358750A (ja) * | 2000-06-13 | 2001-12-26 | Nec Corp | メール転送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システム、電話番号転送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システム |
US6965919B1 (en) * | 2000-08-24 | 2005-11-15 | Yahoo! Inc. | Processing of unsolicited bulk electronic mail |
-
2002
- 2002-02-12 JP JP2002034007A patent/JP3943949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
- 2003-02-11 US US10/364,841 patent/US7383304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2-12 CN CNB031038174A patent/CN1301478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04917A (zh) * | 1997-06-27 | 1999-01-13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用电子邮件系统的同文通信系统及其电子邮件分送方法 |
JP2000244556A (ja) * | 1998-12-25 | 2000-09-08 | Shunnosuke Shimano | メール転送システム |
WO2001074023A2 (en) * | 2000-03-24 | 2001-10-04 | Sun Microsystem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motely managing data via a mobile device |
WO2002011025A2 (en) * | 2000-07-27 | 2002-02-07 | Rpost International,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verifying delivery and integrity of electronic messag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3943949B2 (ja) | 2007-07-11 |
US20030151623A1 (en) | 2003-08-14 |
JP2003233559A (ja) | 2003-08-22 |
CN1438598A (zh) | 2003-08-27 |
US7383304B2 (en) | 2008-06-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301478C (zh) | 用于制作返送邮件的电子邮件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 |
CN1301470C (zh) | 服务提供系统和服务提供方法 | |
CN1191695C (zh) | 信息通讯系统 | |
CN1138215C (zh) | 用于归档和访问电子报文的数据处理系统和方法 | |
CN1304952C (zh) | 使数据同步的系统、用于该系统的装置和数据同步方法 | |
CN1223157C (zh) | 接收设备和方法、发送设备和方法及通信系统 | |
CN1163837C (zh) | 网络访问管理系统和方法 | |
CN1271547C (zh) | 图像数据通信系统、服务器系统和控制方法 | |
CN1126053C (zh) | 文件检索方法、文件检索发送方法及装置 | |
CN1231452A (zh) | 字体共享系统和方法及存储实行该方法的程序的记录媒体 | |
CN1379358A (zh) | 信息处理设备和方法、记录媒体及程序 | |
CN1453687A (zh) | 通信装置及系统、插入模块控制方法及记录媒体 | |
CN101068418A (zh) | 信息处理设备、方法、程序和移动终端装置 | |
CN1717670A (zh) | 信息管理系统 | |
CN1551012A (zh) | 编排系统、编排程序和编排方法 | |
CN1969292A (zh) | 用户轮廓管理系统 | |
CN1450483A (zh) | 信息处理装置及信息处理程序 | |
CN1483278A (zh) | 内容的目录服务系统 | |
CN1486416A (zh) | 系统、导航方法、介质和信息装置 | |
CN1530856A (zh) | 布局系统和布局程序以及布局方法 | |
CN1444356A (zh) | 数据通信方法 | |
CN1530855A (zh) | 布局系统和布局程序以及布局方法 | |
CN1377157A (zh) | 信息处理设备和方法、信息交换方法、记录介质和程序 | |
CN1826612A (zh) | 电子化服务指南显示程序、记录了程序的记录介质、电子化服务指南显示控制方法、电子化服务指南显示控制装置、程序传送方法、程序传送装置、程序接收方法、及程序接收装置 | |
CN1604076A (zh) | 文章信息处理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221 Termination date: 20210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