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87994C - 可双面印刷的印刷机 - Google Patents
可双面印刷的印刷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87994C CN1287994C CN03122589.6A CN03122589A CN1287994C CN 1287994 C CN1287994 C CN 1287994C CN 03122589 A CN03122589 A CN 03122589A CN 1287994 C CN1287994 C CN 1287994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per
- impression cylinder
- printing
- image
- for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85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9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10076 repli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00123 pa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81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5284 exci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9000012634 frag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35611 fee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2508 contact lith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2459 clean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3638 chemical reduc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790 scra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5992 thermoplas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41000282472 Canis lupus familiar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599 deter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3414 extrem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087 paperboar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LFQSCWFLJHTTHZ-UHFFFAOYSA-N Ethanol Chemical compound CCO LFQSCWFLJHTTH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361 Polyfl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50 absorb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09 b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628 ero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744 fore-foo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ZZUFCTLCJUWOSV-UHFFFAOYSA-N furosemide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S(=O)(=O)N)=CC(C(O)=O)=C1NCC1=CC=CO1 ZZUFCTLCJUWOS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02 gasoli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6 high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50 keros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0208 low-grade fever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2046 side dish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51 thermal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LENZDBCJOHFCAS-UHFFFAOYSA-N tris Chemical compound OCC(N)(CO)CO LENZDBCJOHFCA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341 volatile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L—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MANIFOLDING, DUPLICATING OR PRINTING FOR OFFICE OR OTHER COMMERCIAL PURPOSES; ADDRESSING MACHINES OR LIKE SERIES-PRINTING MACHINES
- B41L13/00—Stencilling apparatus for office or other commercial use
- B41L13/04—Stencilling apparatus for office or other commercial use with curved or rotary stencil carriers
- B41L13/06—Stencilling apparatus for office or other commercial use with curved or rotary stencil carriers with a single cylinder carrying the stenci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L—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MANIFOLDING, DUPLICATING OR PRINTING FOR OFFICE OR OTHER COMMERCIAL PURPOSES; ADDRESSING MACHINES OR LIKE SERIES-PRINTING MACHINES
- B41L21/00—Devices for conveying sheets or webs of copy material through the apparatus or machines for manifolding, duplicating, or printing
- B41L21/02—Devices for conveying sheets or webs of copy material through the apparatus or machines for manifolding, duplicating, or printing for conveying sheet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Sorting, Adjustment, Or Bending Of Sheets To Be Conveyed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 Conveyance By Endless Belt Conveyors (AREA)
- Registering Or Overturning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有双面印刷能力的印刷机包括一个印刷部。在双面印刷模式下,该印刷部在第一纸张正面上印刷并排形成于一个印版之上的第一和第二图象中的任何一个。一个路径选择器将从该印刷部出来的第一纸张引导向一个辅助盘。该印刷部在该第二纸张正面上印刷第一和第二图象中的任何一个,而再供纸装置将该第一纸张再次馈送到该印刷部,以此在该第一纸张的反面上形成第一和第二图象中的任何一个。该路径选择器将该第一和第二纸张分别引导向一个排纸部和辅助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该发明涉及一种可在单一步骤中双面印刷图像的印刷机。
背景技术
使用模版的数字热敏印刷机作为一种简单、方便的印刷机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且其包括一个设置有微热发生元件阵列的热敏头。当一个热敏模版被传输到与该热敏头接触时,电流按照图象数据以脉冲形式被选择性地馈送到该热发生元件,由此用热在该模版上打孔。当该打孔的模版或印版被一个多孔圆柱印刷鼓包起来之后,一个压印滚筒或类似压力装置经过一纸张被压向该印刷鼓。结果,油墨通过该印版上打的孔,从印刷鼓被转移到了纸张上,在纸张上便印刷成一个图象。
现在,双面印刷,即在一纸张的两面都印刷图像,被广泛传播,因为它减少了纸张的损耗、缩小了存放文件的空间等等。现已习惯进行双面印刷,即通过传送从供纸器传送来的一纸张,使其通过一个印刷部分,由此在该纸张的一面上印刷图象,翻转该纸张,然后重新放置纸张,使其通过该印刷部分从而在纸张另外一面印刷另一图像。然而,用手工再次设置从供纸部取出的纸张或放置连续的其配载有图象的每纸张的过程是很麻烦。
进一步,刚在该正面印刷一个图象之后,便在其反面印刷一个图象,这时,正面的图象还是湿的,其将会变模糊或在包括该压印滚筒的各种辊或者滚筒与之接触时其将被搅乱。由于该原因,反面上的图象的印刷,在许多情况下,应在印刷完正面的图象几个小时才能进行。尤其是,密排图像有时候需要长时间的干燥,需要第二天后才可以进行反面的印刷。。在该方式下,该传统的双面印刷系统,为了干燥在该纸张一面上的图象,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另外,双面印刷时间是单面印刷时间的双倍,因为单面纸张必须两次通过该印刷部分地传送。
关于以上方面,在日本公开特许公报号6-71996和6-13511都公开了一种模版印刷机,它包括一个第一和第二印刷鼓和有选择性地使该两个印刷鼓互相接触或不接触的移动装置。该模版印刷机通过在单一步骤中用该移动装置使该两个印刷鼓互相接触来实现双面印刷。
另外,日本公开特许公报号8-142477和8-90893都公开了一种模版印刷机,其包括一个第一印刷鼓,经过一个纸张路径地面对该第一印刷鼓并可移动地与该印刷鼓接触或不接触的第一压力装置,一个定位在纸张传送的方向上该第一印刷鼓的下游并经过纸张路径面对该第一印刷鼓的第二印刷鼓,和一个经过纸张路径地面对该第二印刷鼓并可移动地接触或不接触该第二印刷鼓的第二压力装置。为了在单一步骤中产生一个双面印刷,该第一印刷鼓、第一压力装置、第二印刷鼓、第二压力装置被按照该次序顺序地互相接触。
而且,日本公开特许公报号8-332768公开了一种模版印刷方法和实现该方法的模版印刷机。该文件中所教导的该模版印刷方法包括了一个第一和一个第二步骤,其通过使用一个在一印刷鼓转动方向上带有并排的第一和第二图象的印版,实现了在单一步骤中进行的双面印刷。在该第一步骤中,一个压印滚筒,直接接触该印刷鼓地转动,其与该第一和第二图象中的任何一个都同步,以至于一个对应于该第一或第二图象的图象,从该印刷鼓被传送到该压印滚筒上。在该第二步骤中,该压印滚筒经一纸张与该印刷鼓接触转动,其随着与当前在压印滚筒上的图象位置匹配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图象中的另一图像转动。结果,在该压印滚筒上的图象被传送到该纸张的第一面,而对应于该第二图象的一个图象从该印刷鼓被传送到该纸张的另外一面。
公开许公报号为6-71996和6-135111的专利有下列问题未解决。该两个上下放置的印刷鼓被配置成有选择地互相接触或脱离接触,而且甚至在单面印刷模式下也这样做。在该单面模式下,一个被打孔或切割的印版和一个没有被打孔的印版必须被分别地包着该两个印刷鼓,结果造成模版损耗浪费。而且,当安装在该两个印刷鼓上的夹持器相互面对的时候,该印刷鼓之间必须被互相释放。这便带来一个问题,即当印刷速度很高时,在该印刷鼓上的区域彼此接触,并因此减小图象区域。如果该每个印刷鼓的外径被增加到能保证一个足够的图象区域,则不仅妨碍该印刷机的尺寸缩小,而且当该两印刷鼓接触时会产生喧吵的噪音。
公开特许公报号8-90893和8-142477也有该问题,即在单面印刷模式下,未打孔的印版必须围着该两个印刷鼓的其中一个而包起来,结果造成模版损耗浪费。另一个问题是,因为该两个印刷鼓被连续地排列,所以对单面印刷来说,该印刷机在尺寸上几乎是模版印刷机两倍大。这从节约空间的观点来讲是不想看到的。
进一步,在公开特许公报号为8-332768中的问题是,纸张的正面和背面图象密度是有区别的,因为该第一和第二图象的其中一个从该印刷鼓直接被传送到一纸张上,而另一个图象通过压印滚筒被传送到该纸张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在单面印刷模式下不会浪费模版进行单面印刷,或能在一个双面印刷模式下进行有吸引力的双面印刷的印刷机,其占用空间最小。
本发明的带有双面印刷功能的印刷机,包括一个印刷部,该印刷部又包括一个由并排的第一和第二图象形成的印版围起来从而被包着的印刷鼓,还包括一个有选择地可移动接触或不接触该印刷鼓的压印滚筒。一个供纸部可逐一地馈送纸张到该印刷部。一个排纸部将从印刷部出来的已被印刷的纸张排放到该印刷机的外部。一个辅助盘暂时停放上述被印刷过的在其正面上带有图象的纸张。一个再供纸装置再次将该暂停在该辅助的盘上的被印刷过的纸张送向该印刷部。一个路径选择器有选择地将从印刷部出来的纸张引导到该辅助盘或排纸部。在一个双面印刷模式中,该印刷部在由供纸部馈送的第一纸张的正面上印刷第一和第二图象中的任何一个。该路径选择器将从印刷部出来的该第一纸张引导到该辅助盘上。该印刷部然后在从供纸部馈送的第二纸张的正面上印刷该第一和第二图象中的任何一个,而该再供纸装置再一次将该第一纸张馈送到该印刷部以便在该第一纸张的反面形成第一和第二图象的任何一个。该路径选择器将该第一纸张引导到该排纸部并引导该第二纸张到该辅助盘。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按照下列附图将描述得更清晰:
图1示出本发明的带有双面印刷功能的印刷机的第一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2示出该第一实施例的在印刷鼓释放位置上的压印滚筒的正视图;
图3与图2相似,示出在该印刷鼓挤压位置上的压印滚筒的一个视图;
图4示出该第一实施例的压印滚筒移动装置;
图5、6展示具体用于第一实施例的印版;
图7展示第一实施例的操作面板的具体结构;
图8展示第一实施例的控制系统的示意性方框图;
图9展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正视图;
图10展示适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再馈送导向部件的改进形式;
图11展示该再馈送导向部件的另一个改进形式;
图12展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正视图;和
图14展示第三实施例中清洁部件的改进形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带有双面印刷功能的印刷机的优选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参照附图1,其展示本发明带有双面印刷功能的用附图标记1标记的印刷机。如图所示,该印刷机1通常由一个印刷部2,一个印版部3、一个供纸部4,一个印版卸载部5,一个排纸部6、一个图象扫描部7、一个再供纸部9和一个路径选择器10组成。
该印刷部2被安排在壳体11中,基本上在其中央,并包括一个印刷鼓12和一个压印滚筒13。该印刷鼓12包括一对法兰,一个多孔支撑盘,一个网屏,其并没有具体地画出来。该法兰可自由地转动地安装在一个中空的轴14上,其同时起着一个油墨馈送管的作用。该多孔支撑盘围着该法兰的周围,而该网屏则围着该多孔支撑盘。印刷鼓驱动装置121促使该印刷鼓12转动(参见图8),该印刷鼓12从该壳体11中整体地可移动。在该实施例中,在一个单面印刷模式下,该印刷鼓12的大小使得能进行达到A3尺寸的印刷。
油墨馈送装置15被安排在印刷鼓12的里面并包括一个油墨辊16和一个刮墨辊(doctor reller)17,以及轴14。该油墨辊16枢轴地安装在该印刷鼓12中的反面盘,并保持该印刷鼓12的内圆周接触。驱动装置,未画出,促使该油墨辊16在与该印刷鼓12相同的方向转动。该刮墨辊17也枢轴地安装在上面盘并被定位,以便其外圆周接合该油墨辊16的外圆周。驱动装置,未画出,使得该刮墨辊17在与该印刷鼓12相反的方向上转动。在中空的轴14上形成很多小孔。在该结构中,馈送到该轴14内的油墨滴入这些孔并在油墨辊16和该刮墨辊17之间的一个楔形空间中形成一个油墨井18。
一个台阶形成在该印刷鼓12的外圆周,并在该印刷鼓12的轴向方向上延伸。一个夹持器19被定位在该台阶上以夹持印版的导向边,这将在后面进一步描述,当该印刷鼓12被转动到一个预选角度位置时,该开供装置,未画出,打开并接着闭合该夹持器19。
该压印滚筒13被定位在该印刷鼓12的下方并在该印刷鼓12的轴线方向上延伸。该压印滚筒13是由金属芯体13a及包裹在芯体13a外的由如橡胶形成的弹性层构成。如图2所示,一对常见的L型臂状物组成压印滚筒支持部件20(只有一个可视),可转动地支持着压印滚筒13的芯体13a的相对末端。该对臂20在其弯曲部分附近由轴21结合在一起。轴21枢轴地安装在壳体11上。在该实施例中,至少该压印滚筒13的表面是由聚四氟乙烯树脂或类似排斥油墨的材料形成。同时被安装在每个臂20上的是一个再供纸导向部件22,一个再供纸送对位辊或部件23,一个再供纸定位部件24,一个再供纸传送部件25,一个清洁辊或部件26,一个导向盘27。
该再馈送导向部件22,连接该压印滚筒13的右边,其由一些辊28、29、30及一个导向盘31组成。该辊28、29、30每一个都被安装在轴28a、29a、30a上并紧压着压印滚筒13挤压。该导向盘31弯曲成促使一纸张P沿着该压印滚筒13周长移动。该轴28a到30a在其相对端枢轴地安装到该臂20并被偏压装置(未画出)稳定地偏压向该芯体13a。该辊28到30延伸至基本上为该压印滚筒13的整个宽度上并被互相隔开一个预选距离。
该导向盘31和该压印滚筒13的圆周隔开一个小于该辊28至30的每一个的半径的预选距离,并被该臂20支持在其末端。该导向盘31有一个曲面,其曲率中心被定位在该芯体13a轴线上,其还形成一些开口,以至于该辊28至30能接触该压印滚筒13。
该再供纸对位辊23被定位在该压印滚筒13的下方并自由地可转动地安装在一个轴23a上,该轴23a被安装在一带角的、有角度可移动臂或再供纸对位支持部件32的一端上。该臂32是有角度可移动地安装在一个轴32a上,其被该臂20支持在它的弯曲部分。该臂32是这样定位的,该再供纸对位辊23基本上被定位在该压印滚筒13轴线方向的中心并且该臂32自身被定位在该辊30之片段辊的中间部分。
一个螺线管33通过一个托架,未画出,安装在一个臂20上,并有一个连接到臂32的另一端的活塞33a。一个拉簧34被锚定在一个臂20一端,其自由端与臂32末端相连,不断地绕轴32a逆时针偏压着臂32,如图2所示。当该螺线管33被激励时,该再供纸对位辊23被带到一个如图2中实线所示的位置,在此处,其被该压印滚筒13以预选压力挤压。当该螺线管33被解除激励,该再供纸对位辊23被带到一个如图2中虚线所示的位置,在此处,其在拉簧34的作用下从该压印滚筒13上离开。该螺线管33和拉簧34共同组成一个再供纸对位移动装置40。
该再供纸定位部件24被定位在该在供纸对位辊23之上并作为一个通常为L型的盘来实施。该再供纸定位部件24和该压印滚筒13有基本上相同宽度并附加到臂20,其末端24a向上延伸。该再供纸定位部件24中形成了一个凹槽,未画出,便于当供纸辊23有角度的移动时不妨碍该供纸对位辊23。
该再供纸传送部件25被定位在该压印滚筒13的下面,在该再供纸定位部件24的左手边。该再供纸传送部件25包括一个盒状框架35,一个驱动辊36,一个从动辊37,一个经过该驱动辊36和从动辊37的环形带38,和一个通风扇39。一个辅助盘8被定位在该再供纸传送部件25上面并且与之整体构成。
框架35其顶部是开着的,并具有比臂20之间的距离稍小的宽度。轴承,未画出,安装在该框架35的在纸张传送方向上的上游和下游边的相反的侧壁上,可转动支持从动轴36a和从动轴37a。该驱动轴36a延伸至该框架35整个侧壁并使其相反端被轴承可转动地支持被被安装在壳体11中(该轴承未画出)。一个驱动齿轮(未画出),安装在驱动轴36a一端并可操作地连接到一个安装在壳体11中的传送器驱动马达122(参见图8)。该从动轴37a未延伸过该框架35的侧壁。沿该供纸方向在的上游一侧,在该框架35的每一个侧壁上形成一个突起35a,它可移动地被接纳在一个狭缝(未画出)里,该突起35a形成于每条臂20中。在该结构中,当压印滚筒移动装置55,其将在后面描述,移动压印滚筒13接触或离开该印刷鼓12时,框架35按照该臂20的移动绕该驱动轴36a有角度地可移动。
安装在该驱动轴36a的驱动辊36具体实施为一些互相隔开一个预选距离的片段辊。类似的,安装在该从动轴37a上的从动辊37被实施为一些互相隔开一个和该驱动辊36之片段辊同样距离的片段辊。带38以预选张力经过该驱动辊36和从动辊37,并具有一些未画出的孔。传送器驱动马达122促使带38经过驱动轴36a在如图2箭头所示方向上移动。
该通风扇39被安装在框架35的底部,而辅助盘8则被安装在该框架35的顶部。该辅助盘8上形成一些开口,未画出,为了使带38,也被实施为片段,面对一纸张传送表面。一个挡纸板8a在该纸张传送方向从该辅助盘8的下游端向上延伸,以接收该纸张P。在该框架35的底部形成一个开口,以便风扇39能在该框架35中产生负压,由此将该纸张P保持在该带38上。该风扇39的抽吸力和该带38的摩擦阻力被如此选择,以使该纸张P的导向边接触该再供纸定位部件24的末端24a时,在该纸张P和该带38之间发生滑动。
该再供纸导向部件22,再供纸对位辊23,再供纸定位部件24和再供纸传送部件25组成该再供纸装置9。
该清洁辊26被定位在该压印滚筒13附近,且在该再供纸传送部件25上方,以便清洁该压印滚筒13的表面。该清洁辊26有基本上和该压印滚筒13相同的宽度并包括一个芯体26a。至少该清洁辊26的表面由日本纸,海绵或类似高吸水材料构成。该芯体26a被接收在形成于臂20内的狭缝中,以使该清洁辊26自由地可转动。偏压装置(未画出),定位在臂20的狭缝中并不断地向着该压印滚筒13偏压该清洁辊26,由此清洁辊26以预选压力紧压住压印滚筒13。清洁辊驱动装置(未画出),被安装在臂20的其中一个上,以促使该清洁辊26以与该压印滚筒13同样方向转动,但其线速度为压印滚筒13转动时压印滚筒13线速度的十分之一。
导向盘27被定位在该清洁辊26的左上边。该导向盘27,附加在臂20的末端,通过该压印滚筒13导向紧压住印刷鼓12的该纸张P,以使该纸张P不必接触该清洁辊26地移向辅助盘8。该导向盘27邻接该压印滚筒13和清洁辊26,如图所示。
一个可转动凸轮从动件41被安装在臂20的远离该压印滚筒13的末端。一个印刷压簧42的一端被锚定在该壳体11而其另一端则被连到临近凸轮从动件41的各个臂20。这种印刷压簧42不断地绕轴21逆时针偏压该臂20,如图2所示。
一个多级凸轮43被定位在每个凸轮从动件41的左手边,并有三个被安装在一个凸轮轴44上的凸轮盘43A、43B、43C,该凸轮轴枢接在壳体11上并可在正交于图2纸面方向自由地移动。该凸轮盘43A至43C按前后顺序被定位并互相隔开一个预选距离。该凸轮盘43A至43C每一个都有一个同轴于该凸轮轴44的圆盘状基部和一个突起;该凸轮盘43A至43C的突起总数都一样。如图4所示,一个驱动齿轮45被安装在该凸轮轴44上而一个传动齿轮47则被安装在一个轴46上,该轴46枢接在壳体11上。该印刷鼓驱动装置121促使该凸轮43如图2所示地经过齿轮45和46顺时针转动。
当该凸轮盘43A至43C中任何一个的突起进行接触凸轮从动件(camfollower)41时,该压印滚筒13从该印刷鼓12被释放出来,如图2所示。当该突起从凸轮从动件41中被释放出来时,在该印刷压簧42的作用下,该压印滚筒13挤压印刷鼓12,如图3所示。该凸轮盘43A至43C都如此配置,当用该压印滚筒13紧压该印刷鼓12时,它的基部没有接触该凸轮从动件41。该凸轮盘43A的突起被配置成促使该压印滚筒13在包括前面区域、中间区域及后面区域的整个范围内与该印刷鼓12接触,如图1所示。该凸轮盘43B的突起被配置成促使该压印滚筒13在该前面区域接触该印刷鼓12。而且,该凸轮盘43C的突起被配置成促使该压印滚筒13接触该印刷鼓12,接触位置在该凸轮盘43C的下游部分,中间区域,及后面区域。该凸轮盘43A至43C互相隔开一个比该每个臂20的厚度足够大的距离。
在图2中,压印滚筒锁定装置(未画出),被定位在该臂20右手边,以防止该压印滚筒13离开该印刷鼓12时,该臂20有角度地移动。更具体地说,该压印滚筒锁定装置包括一个螺线管(未画出),当被激励或解除激励时,相应地选择锁定或松开该臂20。该螺线管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工作的,即,该凸轮从动件41保持与凸轮从动件43A至43C的其中一个的突起接触。
如图4所示,一个通常为L型的臂48和梯状凸轮49被定位在该凸轮轴44之下。臂48在其弯曲部分处被安装在枢接于壳体11的轴48a上。一个辊48b和一个凸轮从动件48c被可转动地分别安装在该臂48的一端和另一端。一个拉簧50的一端被锚定在该壳体11,其另一端位于臂48的一部分,该一部分介于该臂弯曲部分和该凸轮从动件48c之间,不断地绕该轴48a顺时针偏压该臂48,如图4所示。
辊48b被定位在安装于凸轮轴44的中间部分上的是互相隔开的盘44a和44b之间。凸轮从动件48c通过拉簧50的偏压挤压梯状凸轮49。盘44a和44b之间的距离应选择为稍大于辊48b的直径。
该梯状凸轮49在它的圆周上有三个凸轮部分49a,49b和49c其被安装在一个轴51上,该轴51枢接在壳体11上。一个齿轮54被安装在轴51上并保持啮合于齿轮53,该齿轮53安装在一个步进马达52的输出轴上。该步进马达52促使该梯状凸轮49沿如图4箭头所示方向上转动。在该结构中,当该步进马达52转动该梯状凸轮49,该臂48绕该轴48a有角度地移动并促使该辊48b推动盘44a或44b,由此促使该凸轮轴44左右方向移动,如图4所示。
梯状凸轮49的凸轮部分49a至49c被设置成按下列方式下移动凸轮轴44。当该梯状凸轮49的凸轮部分49a接触凸轮从动件48c时,该凸轮盘43B被移动到能接触凸轮从动件41的位置。当该凸轮部分49b接触该凸轮从动件48c时,该凸轮盘43A被移动到能接触凸轮从动件41的位置。进一步,当该凸轮部分49c接触凸轮从动件48c时,该凸轮盘43C被移动到能接触凸轮从动件41的位置。
凸轮从动件41,印刷压簧42,多级凸轮43,压印滚筒锁定装置,臂48和梯状凸轮49构成该压印滚筒移动装置55。该压印滚筒移动装置55选择性地移动压印滚筒13到图2所示的隔开位置,或图3所示的接触位置。
如图1所示,该路径选择器10被设置在该纸张传送路径上,其在印刷鼓12和压印滚筒13接触位置的左手边。该路径选择器10被实施为一个与该印刷鼓12及压印滚筒13具有基本上相同宽度的盘片,并被安装在位于其下游端的一个轴上。该轴枢接在壳体11上。一个螺线管123(参见附图8)选择地将该路径选择器10的上游端定位在图1中用实线标记的第一位置,或在图1中用虚线标记的第二位置。在该第一位置,路径选择器10的上游端连接压印滚筒13,但没有妨碍安装在印刷鼓12上的夹持器19。在该第二位置,路径选择器10的上游端连接印刷鼓12。在第一位置时,路径选择器10引导纸张P从印刷鼓12和压印滚筒13之间的夹缝中出来,将其传送到排纸部6。在第二位置时,路径选择器10引导纸张P,并经过导向盘27和安装在壳体11上的导向盘56之间的路径,将纸张P送向辅助盘8。
制版部3被安排在该壳体11的右上方,并包括一个模版支撑部件57,一个压纸辊58,一个热敏头59,切割装置60,一个印版存放部61,张力辊对62,和转动辊对63。该制版部3在模版64上打孔,在后面有描述,由此而产生一个图5中所示的特定的印版65,或如图6所示的特定印版66。该印版65有第一和第二已打孔图象65A和65B,而印版66有第三已打孔图象66A,该图象66A有一个面积是该第一和第二图象65A和65B的面积总和的区域。当印版65包着印刷鼓12时,形成的第一图象65A对应于印刷鼓12的前面区域,如图1。同样,当印版65包着印刷鼓12时,形成的第二图象65A对应于印刷鼓12的后面区域。
壳体11的相对的侧壁的每个上安装有模版支撑部件57。该模版64由一个热塑性树脂薄片和一个彼此粘贴的多孔支持件制成,并作为绕芯64b转动的卷轴64a。该芯64b是可转动并可移动地被该模版支撑部件57的相对端部支持。
该压纸辊57,定位在该印版支撑部件57的左手边,枢接在壳体11的侧壁上,并由带有步进马达的打孔驱动装置124(参见附图8)引起转动。该热敏头59,定位在压纸辊58之下,有一定数量的热发生元件,并由壳体11的侧壁支撑。偏压装置(未画出),不断地用热敏头59的加热面紧压压纸辊58。该热敏头59通过接触模版64的热塑性树脂薄片,促使它的热发生元件有选择性地发热,由此打孔或切害模版64。
该切割装置60,被定位在该压纸辊58和热敏头59的左手边,其由一个附于壳体11的固定刃60a及一个被该固定刃60a可移动支撑的可移动刃60b组成。该移动刃60b相对于该固定刃60a转动,以便以一个预定的长度切割模版64。
该印版存放部分61,定位在该切割装置60的模版馈送方向的下游,形成一个暂时容纳印版65或66的空间。该印版存放部分61被金属板分成一些腔室。一个通风扇被部署在最深位置处的一个腔室中。通风扇在封闭空间的印版存放部分61内产生负压,以使印版65或66朝最深腔室被引入到该印版存放部分61中。
该张力辊对62,定位在切割装置60和印版存放部分61之间,并由枢接在壳体11侧壁上的驱动辊62a和一个从动辊62b组成。偏压装置(未画出),用从动辊62b对驱动辊62a施压。打孔驱动装置124转动驱动辊62a并因此促使该驱动辊62a和从动辊62b夹着模版64并传送该模版64。驱动辊62a以一个比该压纸辊58稍高一点的线速度转动,并且,在其里面有一个转距限定器,给模版64提供预定的张力。
该转动辊对63,定位在模版馈送方向上印版存放部分61的下游,并由枢接在壳体11侧壁的驱动辊63a和从动辊63b组成。该打孔驱动装置124转动该驱动辊63a并因此促使该驱动辊63a和从动辊63b夹着并传送模版64。驱动辊63a中包括一个单向离合器(未画出)。
一个可移动模版导向盘(未画出),定位在张力辊对62和转动辊对63之间,并有角度地可移动地被一个支持部件(未画出)支持。一个螺线管(未画出),有选择性地移动该可移动模版导向盘到一个盘片的上表面形成传送路径的操作位置,或到一个该盘片没有阻隔印版存放部分61中模版64的入口的非操作位置。
供纸部4,被定位在制版部3的下方,包括一个纸盘67,一个搓纸辊68,一个分离辊69,一个分离垫70,和一个定位辊71。纸盘67载有一堆纸张P并由壳体11以可上下移动方式支持。供纸驱动装置125(参见附图8)促使纸盘67上下移动。纸盘67侧面位置尺寸适合A3尺寸的纸张P堆叠于其上。纸盘67上表面有一对挡纸板(只有一个可见),该挡板板可在正交于该供纸方向的纸张P宽度方向沿着栏杆移动。一些尺寸传感器73被定位在纸盘67的自由端面,以传感测堆叠在纸盘67上的纸张P的尺寸。
该搓纸辊68,定位在纸盘67上方,它的表面为一个有高摩擦阻力的部件。该搓纸辊68枢接在一个可角度移动地支持于壳体11的支架(该支架未画出)上。当抬起装置(未画出)抬起纸盘67时,在纸盘67的最上端的纸张P开始接触搓纸辊68。搓纸辊68被纸驱动装置125驱动。
分离辊69和分离垫70,定位在搓纸辊68的左手边,它们的表面为一个有高摩擦阻力的部件。分离辊69由定时带69A可操作地与搓纸辊68连接,并与搓纸辊68同步同向转动。偏压装置(未画出),用分离垫70挤压分离辊69。
定位辊对71,定位在分离辊69和分离垫70的左手边,并由一个驱动辊71a和一个驱动辊71b组成。鼓驱动装置121的输出转距通过驱动传送装置被传送到驱动辊71a上,该驱动传送装置包括一些齿轮和一个凸轮。驱动辊71a以一个预先选定的与印刷鼓12同步的时间转动,并和驱动辊71b结合以传送纸张P到印刷部2。
该印版卸载部5,定位在印刷部2的左手上方,并包括上下卸载部件74和75,一个废印版盒76,和一个压缩器77。该上卸载部件74包括一个驱动辊78,一个从动辊79,和一个环形带80。印版卸载驱动装置126(参见附图8)顺时针转动驱动辊78,如图1所示,使环形带80沿图1箭头所示方向转动。同样,下卸载部件75包括一个驱动辊81,一个从动辊82,和一个环形带83。印版卸载驱动装置126的驱动通过驱动传送装置被转换到驱动辊81,以使驱动辊81逆时针转动,如图1所示,并促使该带83沿图1箭头所示方向移动。移动装置(未画出),被包括在印版卸载驱动装置126中并有选择地移动下卸载部件75到如图1所示位置,或到跨过从动辊82的带83部分接触印刷鼓12的位置处。
储存废弃的或用过的印版的废印版盒76被可移动地安装到壳体11上。该压缩器77以这样的方式被壳体11支持,即,其可上下移动,并被包括在该印版卸载驱动装置126中的抬起装置(未画出)驱动。该压缩器77压缩该被上下卸载部件74和75传送到废印版盒76中的废弃或用过的印版。
排纸部6,位于印版卸载部5下方,包括一些剥离器机84(仅一个可见),一个传送部件85和一个印刷盘86。剥离器84都被安装在一个被壳体11支撑的可以按规定角度移动的轴上,并在印刷鼓12宽度方向互相隔开。剥离器移动装置(未画出),有选择性地移动剥离器84到一个该剥离器84尖部连接印刷鼓12的位置,或到一个从印刷鼓121缩回以避开该夹持器19。印刷鼓驱动装置12的驱动通过驱动传送装置(未画出)被转移到剥离器移动装置,使该剥离器84与印刷鼓12同步且有角度地移动。
改传送部件85被定位在路径选择器10左手边位于剥离器84的下方,并包括一个驱动辊87,一个从动辊88,一个带89,和一个通风扇90。驱动辊87为安装在一个轴上的一些片段辊,该轴枢接到单元侧壁之上,未示出。该片段辊互相隔开一个预定距离。排纸驱动装置127(参见附图8)促使该片段辊互为一体地转动。从动辊88也被实施为安装在一个轴上的一些片段辊(未画出),该轴枢接在单元侧壁上。该片段辊互相隔开一个与驱动辊87的各片段相同的距离。该带89被作为一些片段带提供,每一个片段带经过一个片段驱动辊87和对应于一个片段从动辊88。在每个片段带89上形成一些孔。通风扇90定位在驱动辊87、从动辊88和带89的下面。当被通风扇90保持在带89上时,纸张P依照驱动辊87转动而沿图1箭头所示方向传送。该传送部件85把从壳体11出来的纸张或印刷品P传送到印刷盘86上。
该印刷盘86包括一个在纸张传送方向上可移动的末端挡纸板91和一对沿纸张P宽度方向可互相相对移动的侧边挡纸板92。
图象扫描部7被定位在壳体11的顶部,并包括一个放置文件的玻璃压盘93。一个覆盖板94是可远离该玻璃压盘93的。反射镜95、96、97和98和一个灯99通过照亮文件而读取图象。图样从该文件反射并被透镜100聚焦到CCD(电荷耦合器)或类似图象传感器101上。一些文件尺寸传感器102感测文件尺寸。表示文件图象的图象数据被写入图象存储器135。扫描驱动装置128(参见图8)实现该扫描操作。
如图1所示,一个轧头133安装在印刷鼓12中法兰的外周边上。一个主位置传感器134安装在壳体11上的印刷鼓12旁边。当印刷鼓12转动到该夹持器19面对着压印滚筒13的位置时,该主位置传感器134感测该轧头133并把它发送输出到控制装置129,其将被在后面描述。
附图7展示安装在壳体11的前顶部的操作面板103的具体结构。如图所示,该操作面板103包括一个打孔开始键104,一个印刷开始键105,一个试印刷键106,一个连续键107,一个清除停止键108,数字键109,一个确认键110,一个程序键111,一个模式清除键112,印刷速度键113,方向键114,纸张尺寸键115,一个纸张厚度键116,一个双面印刷键117,一个单面印刷键118,一个显示器119由部分LED(发光二极管)和一个LCD(液晶显示器)120提供。
操作员按压该打孔开始键104时,印刷机1执行印版卸载操作和图象扫描操作,然后执行印版包裹操作。在这个条件下,该操作员输入各种印刷条件,然后按该印刷开始键105。相应的,该印刷机1执行一次印刷操作。当输入了各种印刷条件的该操作员按该试印刷键106时,印刷机1进行单次试印刷。当操作员在按该打孔开始键104之前按连续键107时,印刷机1依次连续执行印版卸载、图象扫描、印版制作和印刷等操作。
可按下清除/停止键108中断印刷机1的操作,或清除输入的数值。数字键109用于输入数值。确认键110用于设置,例如,在程序键111被用于平常的登录或呼叫操作时设置的时间的数值。该模式清除键112也能清除各种输入模式。印刷速度键113在周边温度低时用于降低印刷速度以增加图象密度,或在周边温度高时增大该印刷速度以减小图象密度。方向键114有一个上键114a,一个下键114b,一个左键114c,和一个右键114d。
纸张尺寸键115用于输入一个想要的纸张尺寸。在纸张尺寸键115上所选择的纸张尺寸优先于纸张尺寸传感器73感测到的纸张尺寸。纸张厚度键116用于输入纸张P的厚度,以用于双面复制模式;在该实施例中,可选择任何一张普通纸、薄纸、厚纸。
当该操作员在按打孔开始键104之前按该双面印刷键117以试图获得一个双面印刷时,一个邻近键117的LED117a亮着以提示操作员双面印刷模式已被设定。在双面印刷模式下,印刷机1使打孔开始键104操作无效直到操作员在纸张厚度键116上输入将用的纸张P的厚度为止。当操作员在按打孔开始键104之前按该单面印刷键118以试图获得一个单面印刷时,一个邻近键118的LED118a亮着以提示操作员单面印刷模式已被设定。当打开该LED118a时,印刷机1最初设定为单面印刷模式。
显示器119主要显示进行印刷的次数和其它数值。LCD120有一个分级显示结构。通过按任何一个定位在该LCD120下方的设定键120a至120d,如图7所示,操作员能选择各种模式,包括一个放大的模式和一个位置调整模式。进一步,LED120显示印刷机1的状态,例如,如图7的信息显示“准备印刷”,及其它信息显示如印版卡住,卡纸,模版,油墨或类似供应指令。
图8展示了该实施例中的控制系统。如图所示,该控制系统包括控制装置129,具体表现为一个传统的微机,包括一个CPU(中央处理器)130,一个ROM(只读存储器)131和一个RAM(随机存储器)132并配置在壳体11里。
该CPU130控制整个印刷机1的操作。更具体地说,该CPU130控制:包含在印刷部2中的驱动装置、制版部3、供纸部4、印版卸载部5、排纸部6,图象扫描部7,和包括在再供纸装置9中的再供纸对位移动装置40和传送装置驱动马达122及分配给路径选择器10的螺线管123(螺线管:solenoid),它们是根据从该操作面板103传来的信号、安装在壳体11上的各种传感器的输出、从ROM131读取的程序进行控制的。ROM131中存储的程序在需要时由CPU130读取。RAM132扮演该CPU130的工作区域的角色。该控制装置129,按照一个从主位置传感器134输出的主位置信息和一个从包括在该印刷鼓驱动装置121中的译码器(未画出)输出的信号,还决定印刷鼓12的位置。
印刷机1的操作,将在后面描述。印刷机1操作员在盘67上堆叠纸张P,打开该覆盖板94,在玻璃压盘93上放置想要的文件,然后关闭该覆盖板94。在操作面板103上设置想要的印刷条件,操作员按双面印刷键117和单面印刷键118中任何一个键,然后按压该打孔开始键104。首先,假设该操作员选择单面印刷键118上的单面印刷模式。
在看到指示为单面印刷模式的该LED118a接通时,操作员按压该打孔开始键104。相应的,该纸张尺寸传感器73和文件尺寸传感器102传送它们的输出到控制装置129。控制装置129比较该纸张尺寸传感器73和文件尺寸传感器102的输出,看纸张尺寸和文件尺寸是否一致。如果该纸张尺寸和文件尺寸是一致的,则控制装置129促使图象扫描操作立即开始。如果该两个尺寸是不一致的,则控制装置129显示给操作员一个不一致的信息。当该纸张尺寸和文件尺寸不同时,该控制装置129能发送一个指令以自动执行放大率改变或图象转动以因此使该两尺寸相匹配。
当操作员按压该打孔开始键104时,图象扫描部7用灯99、反射镜95-98、透镜100、和图象传感器101扫描该文件。一个从该图象传感器101输出的电子信号,被输入到一个置于壳体11里的A/D(模-数)转换器(未画出)中,然后作为一个图象数据被写入图象存储器135。
在该图象读取操作的同时,印版卸载部5执行印版卸载操作,即,去掉包着印刷鼓12的用过的印版。更具体地说,在操作打孔开始键104时,印刷鼓12开始转动。当印刷鼓12到达如图1所示主位置时,主位置传感器134探测轧头133并发送一个主位置信号到控制装置129。相应的,控制装置129开始对编码器脉冲记数。当控制装置129,基于该编码器脉冲,确定在印刷鼓12上的该用过的印版的导向边已到达一个相应于经过驱动辊82的部分环形带83的预定卸载位置时,控制装置129停止印刷鼓驱动装置121的操作。
当该印刷鼓驱动装置121停止操作并在印版卸载位置停止印刷鼓12时,操纵该印刷鼓驱动装置121和印版卸载驱动装置126以转动驱动辊78和81并朝印刷鼓12移动该下方卸载部件75。结果,使经过从动辊82的部分环形带83接触在印刷鼓12上的用过的印版。印刷鼓12的转动和带83的移动结合在一起以抬起该用过的印版远离该印刷鼓12。接着,该下方卸载部件75结合该上方卸载部件74从该印刷鼓12上剥落该用过的印版。如此从该印刷鼓12上移走的该用过的印版被导入废印版盒76里,然后被压缩器77压缩。
即使在移除该用过的印版后,印刷鼓12仍在持续地转动直到它到达一个预选印版等待位置,此处,夹持器19被定位在印刷鼓12的右上部分。当印刷鼓12在该印版等待位置处停止转动时,开/关装置打开远离印刷鼓12的夹持器19。在该条件下,印刷机1等待馈送印版。
在印版卸载操作的同时,该制版部执行印版制作操作。更具体地说,当操作员按压该打孔开始键104时,该压盘辊58,张力辊对62和转动辊对63被转动以从该卷轴64a中拉出该模版64。在此刻,可移动的印版导向盘被定位在它的传送位置。当模版64的图象形成区域被带入一个相应于该热敏头59的热发生元件位置时,该存储在图象存储器135中并被处理的图象数据被读出并被馈送到一个热敏头驱动器(未画出)。该热敏头驱动器促使该热敏头59的热发生元件按照该图象数据有选择地产生热,由此形成在模版64热塑性树脂胶片中的第三打孔图象66A。一旦被如此打孔的模版64的导向边被转动辊对63夹住,则该可移动的印版导向盘缩回而转动辊63停止转动。
压盘辊对58和张力辊对62,甚至在转动辊对63停止转动以后还继续地转动,把该模版64的已打孔部分即该印版66传输进该印版存储部分61。在该转动辊63停止转动时,该印版存储部分61的通风扇,开始有效而平稳地将该印版66吸到该印版存储部分61中。
当印刷机1在完成印版卸载操作后到达该准备就绪状态、而印版制作操作在进行中时,转动辊对63开始转动以朝夹持器19将印版66传出印版存储部分61。当印版66的导向边到达一个预选位置时,该开/关装置闭合该夹持器19并促使它保持在印刷鼓12上的导向边。
随后,印刷鼓12间歇地顺时针转动,如图1所示,以使该印版66缠绕印刷鼓12。此刻,该转动辊对63暂停而驱动辊63a被经过所述单向离合器拉出的印版66转动。一旦图象数据从图象存储器135中结束,则热敏头59停止操作,完成该印版66。此时,压盘辊58、张力辊对62和转动辊对63停止转动,而切割装置60则在切割该印版66。如此切割的印版66由印刷鼓12转动地拉出该制版部3。当印刷鼓12到达它的主位置时,印版制作和馈送步骤结束。
印版馈送操作之后跟随一个印版粘贴操作。具体地说,当印刷鼓12停在主位置时,螺线管123将该路径选择器10移到第一位置。然后,操作压印滚筒锁定装置,同时步进马达52被驱动以转动该梯状凸轮49到凸轮部分49b接触凸轮从动件48c的位置。结果,臂48绕该轴48a有角度地移动以移动该凸轮轴44到凸轮盘43A能够接触凸轮从动件41的位置。然后,该压印滚筒锁定装置停止操作。
在上述条件下,该搓纸辊68,分离辊69,驱动辊87和通风扇90被驱动而印刷鼓12以一个低速顺时针转动,如图1所示。结果,在纸盘67上的顶端的纸张P被送出,直到它的导向边紧挨该对位辊对71的辊隙。此刻,当沿印刷鼓12转动方向的印刷鼓12上的印版66的导向边,到达一个面对压印滚筒12的位置时,该驱动辊71a被驱使以传送纸张P到印刷鼓12和压印滚筒13之间的位置。
在压印滚筒移动装置55中,凸轮轴44和多级凸轮43的驱动和印刷鼓12的转动同时进行,以便能接触该凸轮从动件41的凸轮盘43A被转动,以移动它的突起在上述预定时间远离凸轮从动件41。结果,压印滚筒13在印刷压簧42作用下挤压印刷鼓12,用纸张P挤压印刷鼓12上的印版66。因此,从油墨辊16供给到印刷鼓12的内环圆周的油墨经过印刷鼓12的孔的间隙、形成该印刷鼓12的多孔支撑盘和网屏、以及印版66的多孔支持和孔部被被传送到纸张P,由此将印版66粘附到印刷鼓12上。
相应于第三图象66A的图象被上述粘附操作转移的纸张被路径选择器10引导向纸张传送部件85,同时被剥离器84从印版66上剥离。纸张P然后落到纸张传送部件85上,接着被通风扇90抽吸地由带89排出到印刷盘86。然后,印刷鼓12又转动到主位置并停在那儿,完成该印版粘附操作。在这个条件下,该印刷机1保持在准备就绪状态直到该印刷操作开始。
假设在该印刷机1已经到达准备就绪状态后,操作员在操作面板103中输入想要的印刷条件,并按压试印刷键106。然后,当从该供纸部4馈送纸张P时,印刷鼓12以一个想要的输入印刷速度转动。该纸张P经过该对位辊对71被传送到在该印刷鼓12和该压印滚筒13之间的位置,然后以近乎与印版粘附操作同样方式挤压包着印刷鼓12的印版66。该得到的试印刷纸张P经过路径选择器10、剥离器84和纸张传送部件85,也被驱动到印刷盘86外面。
如果该试印刷的图象的位置,密度等等可接受,则操作员在该数字键109上输入一个想要的印刷数目,并然后按压该印刷开始键105。相应地,该纸张P以与试印刷同样的方式,从该供纸部4连续馈送及被处理。当该想要的印刷数目全部输出时,该印刷鼓12停止在主位置,且印刷机1在该准备就绪位置等待。
假定该操作员按压该双面印刷键177以选择该双面印刷模式。然后,当看到该LED117a亮时,操作员按压纸张厚度键116以选择所用纸张P的厚度。在该双面印刷模式下,在该打孔开始键104的输入是无效的,除非操作员按压了该纸张厚度键116。具体地说,如果操作员按压该打孔开始键104而没有按压该纸张厚度键116,则该控制装置129在该LCD120上显示一个信息,强烈要求该操作员去设定想要的纸张厚度。在该实施例中,当操作员通过该纸张厚度键116上选择一个普通纸张或一个薄的纸张时,在打孔开始键104上的输入就被接受。当然,当操作员选择一个厚纸张时,为了避免卡纸,在打孔开始键104上的输入被拒绝,而此时,一个强烈要求该操作员去选择正确的纸张的信息出现在该LCD120上。此刻,该LCD120扮演第一显示装置的角色。
假定操作员设置在纸盘67上为普通纸或薄纸张P,在该纸张厚度键116上选择相应于该纸张P的纸张厚度,然后按压该打孔开始键104。然后,控制装置129以与单面印刷模式中相同的方式比较该传感器73和102的输出。在该实施例中,适应该印刷鼓12的最大纸张尺寸是A3纸,以使适于双面印刷模式的最大纸张尺寸可以是A4纸。如果该文件尺寸和纸张尺寸是一致的,则该控制装置129立即执行该图象扫描操作。但是,如果该两尺寸是不一致的,则该控制装置129在该LCD120上显示一个警告信息,如前述。在这个时刻,该LCD120扮演第二显示装置的角色。如果该纸张尺寸比A4大,则该控制装置129拒绝该双面印刷模式并在该LCD120上显示一个信息,强烈要求操作员去选择单面模式。
当操作员按压该打孔开始键104时,该图象扫描部7如在单面印模式中一样扫描该第一文件图象。该得到的图象数据被写入图象存储器135作为第一图象数据。然后,该控制装置129在该LCD120上显示一个信息,强烈要求该操作员用该第二文件去更换该第一文件。操作员观察到该信息,开启该覆盖板94,从该玻璃压盘93拿走该第一文件,在该玻璃压盘93上放置第二文件,然后关闭该覆盖板94。当一个传感器(未画出)探测该覆盖板94关闭及一个传感器(未画出)探测该文件在该玻璃压盘93上时,该图象扫描部7扫描第二文件。该得到的图象数据被作为第二图象数据写入该图象存储器135。
在该实施例,操作员在单面和双面印刷模式中都希望通过手工方式打开和关闭该覆盖板94、在该玻璃压盘93上放置一个想要的文件,如上所述。二选一地,一个ADF(自动文件馈送器)能被用于将文件自动传送到该玻璃压盘93。进一步,图象数据可从位于印刷机1外面的主机接收。另外,在双面印刷模式下,一个单独的文件能被翻转并被传送以便从该文件的正反面产生两页图象文件。
在操作图象扫描的同时,该印版卸载部5象单面印刷模式一样卸载用过的印版。在移走该用过的印版之后,印刷鼓12停在印版等待位置,然后该开/关装置开启该夹持器19。在与印版卸载操作的同时,制版部3以与单面印刷模式中同样顺序实施印版制作操作,除了该第一和第二图象65A和65B在模版64的热塑性树脂胶片上被顺序地打孔之外。如图5所示,该第一和第二图象65A和65B互相隔开一个预定的空白部分S。当该印版65缠绕印刷鼓12时,该空白部分S对应于印刷鼓12的中间区域,如图1。带有两个图象65A和65B的印版65暂时储存在该印版存放部分61。当印刷机1在印版卸载操作之后到达准备就绪状态时,印版65被该转动辊对63传送到夹持器19。然后,印刷鼓12象单面印刷模式一样被间歇地驱动,以使该印版65缠绕该印刷鼓12。在该图象数据已从该图象存储器135被全部输出之后,操纵切割装置60切割印版65。然后该印版65通过印刷鼓12的转动从该制版部3中拉出。随后,印刷鼓12停在主位置,完成印版制作和馈送操作。
印版馈送操作跟着就是印版粘附操作。具体地说,当印刷鼓12停在该主位置时,驱动步进马达52以转动梯状凸轮49并操纵压印滚筒锁定装置以促使凸轮部分49a接触凸轮从动件48c。结果,臂48绕轴48a有角度地移动以移动该凸轮轴44到凸轮盘42b能接触凸轮从动件41的位置处。其后,该压印滚筒锁定装置停止操作。
接着,当印刷鼓12低速顺时针转动时,如图1所示,搓纸辊68,分离辊69,驱动辊36、87和通风扇39、90被驱动。同时,该第一纸张P1被释放直到它的导向边已经被对位辊对71夹着。在该夹持器19已经移离相应于夹持器10的位置时,该螺线管123被激励以移动路径选择器10到第二位置。其后,该驱动辊71a以一个预定时间被驱动,在该预定时间,该第一图象65A的导向边在印刷鼓12的转动方向上到达压印滚筒13,由此传送纸张P1到印刷鼓12和压印滚筒13之间的位置。
在上述时间,能接触凸轮从动件41的凸轮盘43B促使它的突起移离凸轮从动件41,结果是压印滚筒13在印刷压簧42的作用下挤压印刷鼓12。接下来,压印滚筒13、纸张P1、第一图象65A和印刷鼓12互相挤压,油墨从印刷鼓12转移到该纸张P1,它们以与同单面印刷模式中相同的方式进行。在该方式下,存在第一图象65A所在的印版65的一部分被粘附到印刷鼓12。
当其从该印版65上被顺序剥离时,该带有一个相应于第一图象65A的图象的纸张P1被一个保持在第二位置上的路径选择器10引导向再供纸装置9。由路径选择器10向下引导的纸张P1邻接辅助盘8的挡纸板8a,经过该在导向盘27和56之间的路径,然后被放置在辅助盘8上。带38在图1箭头所示方向上通过通风扇39抽吸纸张P1传送该放置在辅助盘8上的纸张P1,直到该纸张P1的导向边(印刷第一图象65A期间的牵引边)邻接末端24a。在这个条件下,该纸张P1和带38互相滑动,由此该纸张P1被停在邻接该末端部分24a的导向边。如果需要,可提供相应于纸张P1的导向边的传感器(未画出),以便传感器探测纸张P1的导向边时,中断驱动辊36和通风扇39的操作。
即使在P1被导向到该辅助盘8时,印刷鼓12持续地转动。压印滚筒13,在完成和该印刷鼓12的前区域接触之后,被从该印刷鼓12释放,因为凸轮盘43B的突起接触到凸轮从动件41。凸轮盘43B防止该印刷鼓2的后面区域及压印滚筒13在中间无纸张P时而互相接触,以避免油墨转移到压印滚筒13。在该时刻,压印滚筒锁定装置在释放位置被操作以锁定该压印滚筒13。然后,驱动步进马达52以转动梯状凸轮49直到凸轮部分49b接触凸轮从动件48c。结果,臂48绕轴48a有角度地移动以将凸轮轴44移动到凸轮盘43A能接触凸轮从动件41的位置。
在基本上同如上所述操作的相同的时间里,搓纸辊68和分离辊69朝对位辊对71驱动以馈送该发送纸张P2。该对位辊对71的驱动辊71a在前述预定时间被驱动,以传送该第二纸张P2到在该印刷鼓12和压印滚筒13之间的位置。
另一方面,在压印滚筒移动机械装置55中,当凸轮轴44被转动到凸轮盘43A的突起能接触凸轮从动件41的位置时,压印滚筒锁定装置停止操作。此刻,印刷鼓12,和凸轮轴44同步地转动,在其不同于其前面区域、后面区域和中间区域的无孔区域处面对压印滚筒13。另外,螺线管123在印刷鼓12的前面区域移离压印滚筒13及夹持器19再一次面对路径选择器10之间的时间段内被激励,半路径选择器10从该第二位置切换到第一位置。
在对位辊对71开始传送纸张P2的时间里,凸轮盘34A的突起从凸轮从动件41上被释放,结果是压印滚筒13在印刷压簧42的作用下挤压印刷鼓12。具体地说,压印滚筒13、纸张P2、印版65的第一图象65A和印刷鼓12互相挤压,于是,油墨被转移到纸张P2上,从而在纸张P2上形成一个相应于第一图象65A的图象。
当该带有上述图象的纸张P2被剥离器84从印版65上剥离时,其被该保持在第一位置的路径选择器10引导向纸张传送元件85。这样被剥离的纸张P2掉入纸张传送部件85,并由此被传送到印刷盘86上。
在对位辊对71已传送完纸张P2之后,螺线管33在一个比印刷鼓12转动方向上的印版65的第二图象65B的导向边面对压印滚筒13的时间稍早的预定时间内被激励,促使臂32绕轴32a顺时针移动,如图2所示。同时,该再供纸对位辊23从该释放位置被移动到接触位置并促使邻接端部24a的纸张P1接触该被印刷鼓12转动的压印滚筒13。
接触压印滚筒13的纸张P1,被该压印滚筒13传送到压印滚筒13转动方向的下游。该纸张P1然后以紧密接触该压印滚筒13的状态被导向盘31和辊28-30传送到在该印刷鼓12和该压印滚筒13之间的夹缝中。虽然纸张P1在其正面带着相应于该印版65的第一图象65A的图象,但该再供纸导向部件22保持纸张P1与压印滚筒13紧密接触。由此,防止该接触压印滚筒13的纸张P1偏移,于是避免了包括模糊和粗线等的图象缺陷。在该纸张P2的尾部和中间部分移离相应于压印滚筒13的位置之后,在该后面区域的导向边到达压印滚筒13的同时,纸张P1被带到该印刷鼓12和压印滚筒13之间的夹缝中。
因此,压印滚筒13、纸张P1、印版65的第二图象65B和印刷鼓12互相挤压。在这个条件下,油墨经过该第二图象65B从该印刷鼓12转移到纸张P1,于是该印版65的形成第二图象65B的部分被粘附到该印刷鼓12。
在其正面和反面分别载着相应于第一图象65A和相应于第二图象65B的图象的纸张P1被保持在第一位置的路径选择器10引导向纸张传送部件85。从印版65剥离的纸张P1掉到纸张传送部件85并传送到印刷盘86,完成该印版粘附操作。印刷机1然后等待在准备就绪位置。
在印版65缠绕印刷鼓12时,在该印版65的第一和第二图象65A和65B之间的空白部分S形成该印刷鼓12的中间区域。这样可防止从供纸部4送的纸张P2的尾部和从再供纸装置9再馈送的纸张P1的导向边互相交迭。从再供纸装置9再馈送的纸张P1的图象表面接触该压印滚筒13,促使该油墨再一次从纸张P1转移到压印滚筒13上。然而,因该压印滚筒13的表面是排斥油墨的并且因该清洁辊26清理它,所以,该油墨从纸张P1到压印滚筒13的转移被减少了而加快了从压印滚筒13去除油墨。由此,在连续印刷期间,避免油墨再从压印滚筒13转移到纸张P反面。
假定该操作员在印刷机1准备就绪状态、在该印刷速度键113和其它各种键上输入想要印刷条件,并随后按压试印刷键106。同样,如果操作员选择一厚纸张,则控制装置129通过显示该预先的状态信息、强烈要求该操作员设置正确纸张。
当按压试印刷键106时,在印版粘附操作期间,凸轮轴44移动到凸轮盘43B能接触凸轮从动件41的位置。随后,在印版粘附操作期间,当路径选择器10被切换到该第二位置时,以一个输入印刷速度驱动印刷鼓12。在印刷鼓12的转动开始之后,一纸张P1被从该供纸部4馈送到该对位辊对71。接着该纸张P1在与印版粘附操作相同的时间被对位辊对71传送并由压印滚筒13挤压印版65的第一图象65A。该带有相应于第一图象65A图象的纸张P1被该路径选择器10引导到辅助盘8。然后,通过通风扇39抽吸纸张P1,带38传送纸张P1,于是纸张P1被停在末端24a。
然后,在转动梯状凸轮49以移动凸轮轴44到凸轮盘43A能接触凸轮从动件41的位置的同时,压印滚筒锁定装置在释放位置锁定压印滚筒13。接着该压印滚筒锁定装置被停止。在夹持器19再一次面对路径选择器10之前,该路径选择器10从第二位置转换到第一位置。几乎在同时,第二纸张P2从供纸部4被馈送到对位辊对71,并随后在和第一纸张P1同样的时间,被该辊对71传送向印刷部2。
在该印刷部2中,压印滚筒13用纸张P2挤压该印版65的第一图象65A,以由此在纸张P2正面形成一个相应图象。带有图象的纸张P2被保持在第一位置的路径选择器10引导向纸张传送部件85。纸张P2被剥离器84从印版65剥离并掉进纸张传送装置85。该纸张传送装置85传送该纸张P2到该印刷盘86。
在对位辊对71传送完纸张P2之后,该螺线管33在与印版粘附操作相同时间内被激励,以便将再从纸对位辊23从释放位置移动到该接触位置。结果,该保持在暂停的纸张P1转动地挤压压印滚筒13并被传送。当其通过再供纸导向部件22被保持与压印滚筒13紧密接触时,该纸张被传送向该印刷部2。
压印滚筒13用纸张P1挤压该印版65的第二图象65B,于是,一个相应于第二图象65B的图象被形成在该纸张P1上。正反面都载有该图象的纸张P1被该路径选择器10引导向纸张传送部件85。同时,该纸张P1被剥离器84从该印版65剥离并接着被该纸张传送装置85传送到印刷盘86。试印刷操作这样就结束了。
假定操作员,确认由试印刷所形成的图象的位置、密度等等,在该数字键109上输入一个想要的该印刷的数目,然后按压该印刷开始键105。相应地,该印刷操作开始。再则,如果操作员选择一厚纸张,则控制装置129通过在LCD120上显示预先的状态信息强烈要求操作员设置正确纸张。在该实施例中,假定该想要印刷的数目是N。
当按下印刷开始键105时,象在印版粘附操作和试印刷操作期间一样,凸轮轴44被移动到凸轮盘43B能接触该凸轮从动件41的位置。接着,象在印版粘附操作和试印刷操作期间一样,印刷鼓12以想要的印刷速度被驱动而路径选择器10则被切换到该第二位置。在该印刷鼓12的转动开始后,一纸张P1从该供纸部被馈送到该对位辊对71。该纸张P1接着通过该对位辊对71在与试印刷印刷操作同样的时间被传送并通过压印滚筒13挤压印版65的第一图象65A。该载有一个相应于该第一图象65A的图象的纸张P1被保持在第二位置的路径选择器10引导向辅助盘8。随后,通过抽吸纸张P1的通风扇39,带38传送该纸张P1,以使该纸张P1停在末端24a。
接着,压印滚筒锁定装置将压印滚筒13锁定在释放位置,而该梯状凸轮49被转动以移动轴44到凸轮盘43A能接触凸轮从动件41的位置。然后压印滚筒锁定装置停止操作。几乎同时,第二纸张P2被从该供纸部4馈送,被对位辊对71停止,然后在与第一纸张P1相同时间传送向印刷部2。路径选择器10在夹持器19再一次面对路径选择器10时被切换到第一位置并在其通过夹持器19之后再切换到第二位置。
然后纸张P2被该压印滚筒13紧贴向该版65第一图象65A,以至于在纸张P2的正面形成一个相应图象。该带有这样图象的纸张P2被该保持在第二位置的路径选择器10引导向辅助盘8。在该时刻,螺线管33在与试印刷操作相同时间内被操作并促使呆在辅助盘8上的纸张P1被该印刷辊13传送向印刷部2。在该纸张P2的尾部移离该压印滚筒13和该印刷鼓12之间的夹缝之后,当印刷鼓12的跟随其中间区域的后面区域面对该压印滚筒13时,该纸张P1被传送到上述夹缝。接着该纸张P1被压印滚筒13紧压向该印版65的第二图象65B,于是在纸张P1反面上形成一个相应图象。
在上述操作中,正好在该印刷鼓12中间区域面对该压印滚筒13之前,该螺线管123被激励以将该路径选择器10从该第二位置切换到该第一位置。因此,由路径选择器10导向的该纸张P2的尾部经过一个小的间隙被带进辅助盘8,该小的间隙在该路径选择器10底部10a和压印滚筒13之间。跟随纸张P2的该纸张P1的尾部沿着路径选择器10的顶部10b被导向纸张传送部件85。纸张P1被剥离器84从印版65剥离,然后被该纸张传送部件85传送到印刷盘86。
然后,该第三纸张P3被从该供纸部4从送,被该对位辊对71停止,然后以与纸张P1同样时间传送向该印刷部2。路径选择器10为了避免夹持器19被放置在第一位置并随后放置在该第二位置。在纸张P3的正面印刷一个相应于第一图象65A的图象之后,该纸张P3被该路径选择器10引导向辅助盘8。然后,该螺线管33在预定时间被激励以将呆在辅助盘8上的纸张P2传送到该印刷部2。纸张P2在与纸张P1同样的时间到达在印刷鼓12和压印滚筒13之间夹缝,于是一个相应于该第二图象65B的图象被印刷在该纸张P1的反面。该路径选择器10在上述时间从第二位置被切换到第一位置,以因此经过一个小的间隙将该纸张P3的尾部导向辅助盘8,该小的间隙在路径选择器10的底部10a和压印滚筒13之间。其后,从辅助盘8被传送的纸张P2的导向边沿着该路径选择器10的顶部10b导向纸张传送部件85。该纸张P2然后从该印版65被该剥离器84剥离并被该纸张传送部件85传送到该印刷盘86。
上述描述过程重复至“N-1”次印刷。该第“N”纸张PN从该供纸部4被馈送,在其正面形成带有相应于第一图象65A的图象,然后导向辅助盘8。随后,在该“N-1”纸张P(N-1)反面形成一个相应于第二图象65B的图象并接着被驱动到印刷盘86。其后,压印滚筒锁定装置将压印滚筒13锁定在释放位置而凸轮轴44被移动到凸轮盘43C能接触凸轮从动件41的位置。在此时,该压印滚筒锁定装置停止操作保持在第一位置的路径选择器10。
在一个比第二图象65B的导向边在印刷鼓12转动方向到达压印滚筒13早的第一时间,凸轮盘43C使其突起从凸轮从动件41处释放。结果,压印滚筒13在印刷压簧42作用下紧压向印刷鼓12。然后,在一个比第二图象65B的导向边到达压印滚筒13稍早的第二时间,该螺线管33被激励以绕轴32a顺时针移动臂32,如图2。因此,再供纸对位辊23从释放位置移到接触位置,以使该邻接末端24a的纸张PN紧压向与印刷鼓12接触地转动的压印滚筒13。
纸张PN被传送到印刷鼓12和压印滚筒13间的夹缝处,它与纸张P1的时间相同,于是一个相应于第二图象65B的图象被印刷在该纸张PN的反面。纸张PN然后由路径选择器10的顶部10b导向到纸张传送部件85、被该剥离器84剥离,并被纸张传送部件85传送到印刷盘86。之后,当凸轮盘43C的突起接触凸轮从动件41时,接触印刷鼓12整个反面区域的压印滚筒13从该印刷鼓12上被释放。这防止该印刷鼓12的前面区域和压印滚筒13在中间没有纸张P时互相接触,并由此避免将油墨转移到压印滚筒13。在该时刻,该压印滚筒锁定装置将压印滚筒锁定在释放位置,然后印刷鼓12停在主位置。完成该印刷操作的印刷机1因此再次等待在准备就绪状态位置。
另外,当印版65缠绕印刷鼓12时,印版65的第一和第二图象65A和65B之间的空白部分S形成印刷鼓12的中间区域。这防止供纸部4所馈送的纸张P的尾部和再供纸装置9所再次馈送的纸张P的导向边互相交迭。还有,该路径选择器10必然分别将从供纸部4馈送的纸张P和从该再供纸装置9再馈送的纸张P导向到辅助盘8和印刷盘86。进一步,从该再供纸装置9再馈送的纸张P的图象表面接触压印滚筒3,促使油墨又从纸张P1转移到压印滚筒13。但是,由于压印滚筒13表面是排斥油墨的还由于清洁辊26清理它,使得从纸张P到压印滚筒13的油墨转移减少同时促进了从压印滚筒13除去油墨。由此,在连续印刷期间,避免了油墨从压印滚筒13到该纸张P反面的再转移。
如上所述,在单面印刷模式下,被印版部3制造的印版66缠绕印刷鼓12,而从供纸部4馈送的纸张P被压印滚筒13紧压向印刷鼓12。由此单面印刷模式能以和在传统模版印刷机中一样的方式被实施而不会浪费模版64。在双面印刷模式下,第一和第二图象65A和65B形成的印版65缠绕印刷鼓12,而从供纸部4馈送的第一纸张P1的正面被压印滚筒13紧压向印刷鼓12,并随后将该纸张P1带进辅助盘8。接着,从该供纸部4馈送的第二纸张P2,其正面被压印滚筒13紧压向印刷鼓12,然后被带进辅助盘8。在同时,该第一纸张P1被翻转并被该再供纸装置9再馈送,其反面被压印滚筒13挤压印刷鼓12,然后被驱动到印刷盘86。由此,由压印滚筒13从印刷鼓12转移来的油墨,在该纸张P两面上形成图象,确保一个优质的双面印刷。
印刷部2包括印刷鼓12和一个直径比印刷鼓12小些的压印滚筒13。事实上,辅助盘8被定位在该纸张传送部件85下方,它防止该印刷机1比可操作在单面印刷模式的传统模版印刷机的体积更大,由此节约被该印刷机1占用的空间。
在双面印刷模式,该实施例在模版64中形成相应于两个文件的第一和第二图象65A和65B,然后用最终的印版65进行一单一种类带印版65的双面印刷。二选一地,一个ADF当然能安装在图象扫描部7上并载有三个或更多文件,从而,结合一个连接印刷机1的拣选器,连续地产生一些不同种类的双面印刷品。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堆叠在ADF上的文件的数字是奇数,那么该最后的文件的图象则没有被形成在该模版64上。如果该最后一页在一单面印刷模式下被处理,那么最后的印刷品面朝上地被排出到拣选器,即,带有面朝上的图象表面,以至于一个空白页出现在该最后一页和该倒数第二页之间。为解决该问题,印版65可形成相应于最后文件的第一图象65A和空白的第二图象65B,然后,在先前的模式下被处理。这样允许一些种类的双面印刷品以全部文件页的顺序输出。
在双面印刷模式下,该实施例促使图象扫描部7逐一读取两个文件,并促使该制版部制作出按相应于第一和第二文件的顺序形成有第一和第二图象65A和65B的印版65。可选地,可使用比较装置,该比较装置用于比较穿孔的数量。该穿孔源于该两文件并由储存在图象存储器135中的图象数据决定。一定数量的穿孔能被认为是热敏头59的热发生元件的运行率,也就是说,无论该固体部分是否存在,也不管该固体部分数字多少。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带有少量穿孔的图象和一个带有大量穿孔的图象分别作为第一和二图象65A和65B能被形成在印版65上。对于这种结构,这样是可能的,即,使从印刷鼓12转移到纸张P正面的油墨数量和转移到纸张P反面的油墨数量相同。由此,当再供纸部9从辅助盘8再馈送其正面带有图象的纸张P时,一个最小数量的油墨从纸张P再转移到压印滚筒13。这个不仅确保有优质的印刷品,而且也减轻清洁部件上的负担以延长其寿命。
在该实施例中,安排给压印滚筒13的清洁辊26总是压着压印滚筒13。如果需要,清洁辊26,和再供纸对位辊23一样,可选择地移动接触或离开该压印滚筒13。具体地,在单面印刷模式下,油墨没从该纸张P转移到压印滚筒13,清洁辊26能从该压印滚筒13被释放,以便具有最小的损耗。
在该实施例中以双面印刷模式进行的印版粘附或试印刷操作中,在凸轮轴44已被移动使凸轮盘43B到能接触凸轮从动件41的位置之后,该第一纸张P1从该供纸部4被馈送。然后,在相应于第一图象65A的图象已被印刷在纸张P1的正面之后,纸张P1则被导向辅助盘8。凸轮轴44然后被移动到凸轮盘43A能接触凸轮从动件41的位置,然后,该第二纸张P2从该供纸部4被馈送,在其反面形成一个相应于第二图象65B的图象,然后排出到印刷盘86。用于本发明另一个过程如下。在一张形成有一个相应于第一图象65A的图象的纸张P导向辅助盘8之后,凸轮轴44被移动到凸轮盘43C能接触凸轮从动件41的位置,从而用压印滚筒13挤压印刷鼓。然后,稍前于印版65的第二图象的导向边到达该压印滚筒13,该螺线管33被激励以从该辅助盘8馈送该纸张P,以在其反面印刷一个相应于该第二图象65B的图象。其后,该纸张P被排出到印刷盘86。这样的一个过程在一个单纸张张P上实现印版粘附操作和试印刷操作,并由此节约费用。
第二实施例
按照图9,后面将描述一个第二实施例。如图,该第二实施例除了该压印滚筒13被一个压印滚筒136替换、清洁辊26被清洁辊137替换、该多级凸轮43被一个多级凸轮138替换及另外包括的压印滚筒驱动装置139之外,其他的均和第一实施例一样。
压印滚筒136,类似压印滚筒13,至少它的表面由一个排斥油墨材料构成并且它的芯体136a可转动地被臂20在相反端支持。该芯体136a的后端从该关联的臂20伸出。一个定时皮带轮140和一个清洁辊驱动齿轮141按从前端向后端所定义的顺序被安装在该芯体136a的突出端。
一个定时皮带轮142和压印滚筒驱动齿轮143被安装在该轴21后端,该轴21以从前端向后端所定义的顺序从该后端臂20伸出。一个定时皮带144绕在该定时皮带轮140和142上,其结构相同。一个压印滚筒驱动马达145被安装在壳体11里,邻近该压印滚筒驱动齿轮143。一个小齿轮146被安装在该马达145输出轴145a并保持啮合压印滚筒驱动齿轮143。马达145被控制装置129控制。
定时皮带轮140和142、压印滚筒驱动齿轮143、定时皮带144、压印滚筒驱动马达145和小齿轮146组成该压印滚筒驱动装置139。该压印滚筒驱动装置139促使该压印滚筒136以与印刷鼓12相同的线速度转动。定时皮带轮140和142与定时皮带144组成驱动传送装置150。
该清洁辊137类似清洁辊26,有一个芯体137a,被该臂20可转动支持,其与该清洁辊26的芯体26a的位置相同、方式相同。芯体137a的后端从关联臂20伸出。一个从动齿轮147被安装在该芯体137a的突出端。一个轴148用螺栓连接在该后端臂20外表面,并在该芯体136a和137a之间。一个减速惰性齿轮149通过一个轴承(未画出)被该轴148可转动支持,并包括一个大直径齿轮149a和一个小直径齿轮149b,它们分别地啮合清洁辊驱动齿轮141和从动齿轮147。清洁辊驱动齿轮141、从动齿轮147、大直径齿轮149a和小直径齿轮149b之间的齿轮比率是这样被选择的,该清洁辊137的线速度大约是该压印滚筒136的线速度的十分之一。
多级凸轮138有三个凸轮盘138A、138B、138C并以与凸轮盘34A到34C相同方式、相同顺序地安装在轴44上。凸轮盘138A至138C,类似凸轮盘43A至43C,每个都有一个主体部分和突起部分。凸轮盘138A的突起构成为使压印滚筒13接触印刷鼓12的包括前面区域、中间区域和后面区域的整个范围。凸轮盘138B的突起构成为使该压印滚筒13接触该印刷鼓12的整个前面区域。进一步,该凸轮盘138C的突起构成为使该压印滚筒13接触该印刷鼓12的整个反面区域。
该实施例的操作将在后面描述。该实施例中,除了驱动压印滚筒136转动外,对于图象扫描、印版卸载、制版作、印版馈送、印版粘附、试印刷和印刷操作都和前面的实施例一样。下面将集中描述该实施例独有的双面印刷模式操作。
当操作员选择双面印刷模式时,输入要用的纸张的厚度然后按压打孔开始键104,并同时进行图象扫描部7、印版卸载部5和制版部3等的操作。带有产生于印版操作的第一和第二图象65A、65B的印版65缠绕着印刷鼓12。
为了粘附印版65到印刷鼓12,当带有印版65的印刷鼓12停在其主位置时,操作压印滚筒锁定装置,同时驱动步进马达52转动梯状凸轮49以使凸轮49a接触凸轮从动件48C。结果,凸轮轴44移动到凸轮盘138B能接触凸轮从动件41的位置。然后,压印滚筒锁定装置停止操作。其后,纸张P从纸张盘67馈送到对位辊对71。
在夹持器19已移离相应于路径选择器10的位置之后,该路径选择器10被移动到第二位置。其后,驱动辊71a在一个预定时间被驱动,在该预定时间,在印刷鼓12转动方向的第一图象65A的导向边到达该压印滚筒136,由此传送纸张P到印刷鼓12和压印滚筒136之间的位置。同时,该压印滚筒驱动马达145被驱动以绕其芯体136a逆时针转动该压印滚筒136,如图9。
在上述时间,该凸轮盘43B促使其突起移离凸轮从动件41,结果使该压印滚筒136在该压簧42的作用下,挤压该印刷鼓12。因此,一个相应于第一图象65A的图象被印刷在该纸张P的正面,以使形成有第一图象65A的印版部分被粘贴到印刷鼓12。
该带有上述图象的纸张P被保持在第二位置路径选择器10引导到再供纸装置9,如前述实施例。到达辅助盘8的纸张P被该带38沿图9箭头显示的方向传送,并随后在其导向边靠着末端24a时停止。
接触印刷鼓12的整个前面区域的压印滚筒136,因为凸轮盘138接触凸轮从动件41,所以被移动到释放位置。在这个时刻,停止了操作压印滚筒锁定装置和压印滚筒驱动马达145,以致于压印滚筒136保持暂停在释放位置。然后,该步进马达52被驱动以转动该梯状凸轮49到凸轮部分49C接触凸轮从动件48C的位置。因此,凸轮轴44被移动到凸轮盘138C能接触凸轮从动件41的位置。
在压印滚筒移动装置55中,当凸轮轴44被转动到凸轮盘138C的突起能接触凸轮从动件41的位置时,停止了操作压印滚筒锁定装置。在夹持器19又一次面对路径选择器10之前,路径选择器10从第二位置被切换到第一位置。在一个稍早于印版65的第二图象65B的导向边面对压印滚筒136的预定时间,该压印滚筒驱动马达145和螺线管33被激励。该再供纸对位辊145被因此从释放位置移动到接触位置,以致于该纸张P,其导向边被该末端24a停止,被带进接触压印滚筒136。在此刻,该压印滚筒136与印刷鼓12接触地转动,并与其线速度相同。
当其被再供纸导向部件22紧压向压印滚筒136时,被再供纸对位辊23如此紧压向压印滚筒136的纸张P传送向印刷鼓12。在印刷鼓12后面区域的导向边面对压印滚筒136时,纸张P被传送至印刷鼓12和压印滚筒136之间的夹缝。结果,一个相应于第二图象65B的图象被印刷到纸张P上,使得形成有第二图象65B的印版65的另一部分粘附到印刷鼓12上。在其两面都带有图象的纸张P由此被保持在第一位置的路径选择器10引导到纸张传送部件85,并因此被排出到印刷盘86。
然后,当凸轮盘138C的突起接触凸轮从动件41时,停止操作该压印滚筒锁定装置和压印滚筒驱动马达145,由此将该压印滚筒136平稳地保持在该释放位置。其后,该印刷鼓12被转动到它的主位置并停在此处。印版粘附操作结束。
在上述印版粘附操作期间,从再供纸装置9再馈送的纸张P的图象表面接触压印滚筒136,促使该油墨又一次从纸张P转移到压印滚筒136。然而,由于压印滚筒136表面是排斥油墨的,且由于与压印滚筒136同步转动的清洁辊137清洁它,所以油墨从纸张P到压印滚筒136的转移被减少而油墨从压印滚筒136的去除被增强。因此,在连续印刷期间,避免了油墨从压印滚筒136再转移到纸张P反面。
假定在该印版粘附操作之后,该操作员在该操作面板103上的该印刷速度键113和各种其它键上输入想要的印刷条件,并接着按压该试印刷键106。然后,该凸轮轴44被移动到凸轮盘138B能接触该凸轮从动件41的位置,接着该压印滚筒锁定装置被解除激励。结果,印刷鼓12以想要的印刷速度转动,该路径选择器10被保持在第二位置。当压印滚筒136转动时,纸张P从该供纸部4被馈送。在与印版粘附操作时间相同期间内,该纸张P向印刷部2传送,以致于该印版65的相应于第一图象65A的图象形成在该纸张P的正面。带有图象的纸张P被路径选择器10引导向辅助盘8,并接着随其导向边靠着末端24a而停下来。
然后,当该压印滚筒驱动装置145被解除激励时,该压印滚筒锁定装置将该压印滚筒136锁定在释放位置。在凸轮轴44已被移动到凸轮盘138C能接触凸轮从动件41的位置之后,停止操作该压印滚筒锁定装置。在该夹持器19又一次面对该路径选择器10之前,该路径选择器10从该第二位置被切换到该第一位置。
在与印版粘附操作相同时间内,压印滚筒驱动马达145和螺线管33被激励,并将再供纸对位辊23从释放位置移动到接触位置,并由此用纸张P紧压向压印滚筒136。当其被再供纸导向部件22挤压向压印滚筒136时,该纸张P被该压印滚筒136传送向该印刷部2。该压印滚筒136用纸张P紧压向该印版65的第二图象65B。然后,该在其两面都带有图象的纸张P被该路径选择器10引导到纸张传送部件85,并因此被排出到印刷盘86。
当凸轮盘138C突起开始接触该凸轮从动件41时,该压印滚筒锁定装置被操作而该压印滚筒驱动马达145被解除激励,将该压印滚筒136稳定地保持在该释放位置。其后,该印刷鼓12被转动到它的主位置并停在那儿。试印刷操作结束。
当该操作员,确认由试印刷形成的图象的位置、密度等等,在该数字键109上输入一个想要的印刷数,并接着按压该印刷开始键105,示例性操作与前述实施例一样地执行印刷操作。在该实施例中,假定该想要的印刷数为N。
当该印刷开始键105被按压时,该凸轮轴44被移动到该凸轮盘138B能够接触凸轮从动件41的位置,如同印版粘附操作和试印刷操作期间一样,并接着停止操作该压印滚筒锁定装置。当该路径选择器10被切换到该第二位置时,以一个输入的印刷速度驱动该印刷鼓12。在该该印刷鼓12开始转动之后,当驱动该压印滚筒136转动时,一纸张P1从该供纸部4被馈送。结果,一个相应于该印版65的第一图象65A的图象在该印刷部2被印刷在纸张P1的正面。该带有图象的纸张P1被该路径选择器10引导向辅助盘8,并接着在其导向边邻接末端24a时停了下来。
然后,操作该压印滚筒锁定装置以将该压印滚筒136锁定在该释放位置而压印滚筒驱动马达145被解除激励。该凸轮轴44被移动到该凸轮盘138A能接触凸轮从动件41的位置。然后,该压印滚筒驱动马达145被激励而使压印滚筒锁定装置停止操作。在与该操作基本上相同的时间里,该第二纸张P2从该供纸部4被馈送,被该对位辊对71停下来,然后以与该第一纸张P1同样时间传送向该印刷部2。在该夹持器19又一次面对该路选择器10之前,该路径选择器10被切换到第一位置,并在通过该夹持器19之后再切换到第二位置。
纸张P2然后被压印滚筒136紧压向印版65的第一图象65A,以致于一个相应的图象被印刷在该纸张P2的正面上。带这样图象的纸张P2被保持在第二位置的路径选择器10引导向辅助盘8。在该时刻,该螺线管33以与试印刷操作期间同样的时间被操作并使该呆在该辅助盘8的纸张P1被压印滚筒136传送向印刷部2。在该纸张P2的尾部已移离压印滚筒136和印刷鼓12之间夹缝后,在印刷鼓12的后面区域面对压印滚筒136时,该纸张P1被传送到述夹缝。然后,纸张P1被压印滚筒136紧压向印版65的第二图象65B,以使一个相应的图象被印刷在该纸张P1的反面。
在上述操作中,刚好在该印刷鼓12的中间区域面对压印滚筒136之前,该螺线管123被激励以将路径选择器10从第二位置切换到第一位置。因此,被路径选择器10导向的纸张P2的尾部经过一个小的间隙被带进辅助盘8,该小的间隙在该路径选择器10的底部10a和压印滚筒136之间。跟随纸张P2的纸张P1的尾部沿着该路径选择器10的顶部10b被导向纸张传送部件85。纸张P1被剥离器84从印版65剥落,然后被纸张传送部件85传送到印刷盘86。
然后,从供纸部4馈送来第三纸张P3,被对位辊对71停下来,并接着在与纸张P1相同时间被传送向印刷部2。为了避开夹持器19,该路径选择器10被定位在第一位置并接着定位在第二位置。在一个相应于第一图象65A的图象已印刷在纸张P3的正面之后,该纸张P3被该路径选择器10引导向辅助盘8。然后,螺线管33在该预定时间被激励以将呆在辅助盘8中的纸张P2传送向该印刷部2。在与纸张P1同样的时间,纸张P2到达印刷鼓12和压印滚筒136之间的夹缝,使得一个相应于该第二图象65B的图象被印刷在该纸张P2的反面。该路径选择器10在前述所述时间,从第二位置被切换到第一位置,以因此将该纸张P3的尾部经过一个在该路径选择器的底部10a和压印滚筒136之间的小的间隙导向辅助盘8。其后,该从该辅助盘8传送的纸张P2的导向边沿着该路径选择器10的顶部10b被导向该纸张传送部件85。然后,该纸张P2被该剥离器84从该印版65剥落并被该纸张传送部件85传送到该印刷盘86。
该上述描述的过程被重复直达“N-1”次印刷。该“N”纸张PN从该供纸部4被馈送,在其正面形成带相应于该第一图象65A的图象,并接着被导向该辅助盘8。然后,该“N-1”纸张P(N-1)在它的反面形成带有一个相应于该第二图象65B的图象,并接着被排出到印刷盘86。其后,操作该压印滚筒锁定装置以将该压印滚筒136锁定在该释放位置同时压印滚筒驱动马达145被解除激励。该凸轮轴44由此被移动到凸轮盘138C能接触该凸轮从动件41的位置。其后,当停止操作压印滚筒锁定装置时,该压印滚筒驱动马达145被又一次激励;该路径选择器10保持在第一位置。
在一个稍早于该第二图象65B的导向边沿该印刷鼓转动方向上到达压印滚筒136的时间,螺线管33被激励以使臂32绕该轴32a顺时针移动,如图9所示。结果,再供纸对位辊23从释放位置被移动到接触位置并使稳定地保持了其导向边靠着末端24a的纸张PN紧压向压印滚筒136,其被该压印滚筒驱动马达145驱动。其后,在第二图象65B的导向边到达压印滚筒136的时间里,凸轮盘138C的凸轮突起从凸轮从动件41上释放,使压印滚筒136在印刷压簧42的作用下接触印刷鼓12。因此,一个相应于第二图象65B的图象被印刷在该纸张PN的反面。
在其两面带有图象的纸张PN被该路径选择器10的顶部10b导向纸张传送部件85,被剥离器84剥离,并被纸张传送部件85传送到印刷盘86。随后,该压印滚筒136,接触了该印刷鼓12的整个后面区域,从印刷鼓12上被释放,这是因为该凸轮盘138C突起接触了凸轮从动件41。在该时刻,该压印滚筒锁定装置被操作而该压印滚筒驱动马达145被解除激励,将该压印滚筒136锁定在该释放位置。然后,印刷鼓12被带进停在该主位置。印刷机1因此完成该印刷操作,并再一次等待在准备就绪位置。
如上所述,在该实施例中,该压印滚筒驱动马达145促使该压印滚筒136以与印刷鼓12相同的线速度转动。由此,当该纸张P从该辅助盘8被该再供纸装置9再馈送时,防止了该压印滚筒136的线速度因该压印滚筒136与再供纸对位辊23及辊28至30接触而发生的改变。该印刷鼓12和压印滚筒136因此没有线速度差别,并确保了优质的印刷品。
进一步,当该压印滚筒136有角度地移动时,该驱动传送装置150避免了一个可归于压印滚筒136转动的相位变化,并由此阻止了该压印滚筒136表面被带进接触印刷鼓12时被偏离。这个也确保了没有图象模糊和图象错位的优质图象。当该实施例使用两个定时皮带轮140和142、定时皮带144作为该驱动传送装置150时,该驱动传送装置150可有另一个组合,其包括一些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在该轴21和芯体136a的齿轮、奇数个在这些齿轮之间的惰性齿轮。
在一个对该实施例的改进中,该压印滚筒136具有一个单向离合器并在其紧压向印刷鼓12时经过该单向离合器跟随印刷鼓12转动。在该结构中,当印刷鼓12和压印滚筒136的线速度不同时,一个使压印滚筒驱动马达145失效的负载没有作用在该马达145上。另外,没有负载作用在缠绕印刷鼓12的印版65或66上,以使印版65或66不会存在包括变形和撕开的损坏。
图10展示适合上述描述的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再供纸导向部件的又一个具体结构。如图所示,该再供纸导向部件,标记为151,包括分别安装在轴152a、153a上的两辊152和153,和一个经过辊152和153的带154。该每一个轴152a、153a都被该臂20可转动地支持并被偏压装置(未画出)总是偏压向该芯体13a或136a。该辊152和153的每一个都基本上延伸过该压印滚筒13或136的整个宽度。在该结构中,带154挤压向在辊152和153之间的压印滚筒13或136。
在上述显示和描述的每个实施例中,组成该再供纸导向部件22和该压印滚筒13或136的辊28至30每个都在线相互接触。相反,在该再供纸导向部件151中,该带154在一个坚固的区域接触该压印滚筒13或136并使该纸张P和该压印滚筒13或136紧密地接触。这进一步地减少了该压印滚筒13或136和该纸张P之间的错位。
图11还展示另一个适合于该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再供纸导向部件的具体结构。如图所示,该再供纸导向部件,标记为155,包括一个弯曲的导向盘156和两个压簧157和158。该导向盘156,其宽度基本上和该压印滚筒13或136的相同,具有与该压印滚筒13或136一样的曲率。连接再供纸对位辊23的导向盘156的一端作为入口部分156a,以允许该纸张P光滑地进入导向盘156和压印滚筒13或136之间的夹缝。该每一个压簧157和158一端被锚定在一个安装在一臂20的支架上(未画出),其另一端被锚定在与保持接触压印滚筒13或136表面相对的导向盘156的表面。该再供纸导向部件155和该再供纸送导向部件151具有一样的优势。
第三实施例
参考图12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如图所示,该第三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一致,除了压印滚筒159替代了该压印滚筒136,再供纸导向部件160替代再供纸导向部件22,和一个清洁部件161替代清洁辊137。
该压印滚筒159由一个金属芯体159a和一个缠绕芯体159并用如橡胶形成的弹性层组成。该压印滚筒159沿该印刷鼓12的轴向方向延伸。该芯体159a是被臂20可转动地支持。该压印滚筒159也被该压印滚筒驱动马达145驱动。压印滚筒159的周长比印刷鼓12的前面区域或后面区域的周长都长。至少该压印滚筒159的表面由四氟乙烯树脂或类似排斥油墨材料形成。
该再供纸导向部件160,定位在压印滚筒159的右边,包括有多个都表现为一些片段辊的辊162和163,和一个纸张导向盘164。该辊162和163分别被安装在轴162a和163a上,并压向该压印滚筒159。该纸张导向盘164是如此卷曲的,其沿着该压印滚筒159的表面导向该纸张P。该轴162a、163a的每一个都是被该臂20可转动地支持在其相反端并通过偏压装置(未画出)总是偏压向该芯体159a。该片段辊162和163分别被安装在该轴162a和163a上,在该压印滚筒159轴向上隔开放置。该纸张导向盘164与该压印滚筒159隔开一个比该每个辊162或163的半径稍小的距离,并在相反端附于该臂20。该纸张导向盘164具有一个曲率中心与该芯体159a轴一致的曲率并形成有一些允许该辊162、163及清洁辊165接触该压印滚筒159的开口。
如图13所示,该清洁部件161包括一个清洁辊165、清洁辊移动装置166、一个擦拭辊167、一个卷轴保持装置168、和一卷纸件169。该清洁辊165在该印刷鼓12的轴向延伸过压印滚筒159的相同宽度。如图12所示,该清洁辊65在该再供纸导向部件160和再供纸对位辊23之间。至少清洁辊165的表面由橡胶或类似材料形成,该油墨在辊165被带进接触压印滚筒159时容易沉积于该表面。
该清洁辊移动装置166连接清洁辊165并包括一对臂170(仅显示一只)、一对螺线管171、和一对拉簧172。一个轴170a被定位在该臂20之间且其枢接在20之上。该臂170的每一个都被安装在实际为其中心处的邻近连接臂20的轴170的一端。该清洁辊165的轴165a枢接在该臂170的一端上。每一个螺线管171都被安装在其中一个臂20上,并包括一个连接到一臂170的另一端的活塞171a。该每一个拉簧172一端锚定在一个臂20的一端,另一端则锚定在臂170的另一端。在这个结构中,当该螺线管171被激励时,该清洁辊165从压印滚筒159上被释放到图13虚线所示位置。当该螺线管171被解除激励时,该清洁辊165又在该拉簧172的作用下压向压印滚筒159,如图13实线所示。
一个清洁辊驱动马达(未画出),被安装在其中一个臂170的外表面上。该马达的输出转距经过包括例如齿轮的驱动传送装置而被转移至清洁辊165,使该辊165在与压印滚筒相同的方向转动,如图13箭头所示。选择该清洁辊165线速度大约为该压印滚筒159线速度的十分之一。
该擦拭辊167被定位在该清洁辊165右下边而卷轴保持部件168和卷纸件169被定位在擦拭辊167的右手边。擦拭辊167与该清洁辊165有相同的宽度,其枢接在该臂20上。至少擦拭辊167表面由橡胶或类似有高摩擦阻力材料形成。偏压装置,未画出,总是向该压印滚筒159偏压该轴167a,以致于在该清洁辊165被从该压印滚筒159释放时,该清洁辊165和擦拭辊167在预定压力下互相接触。
卷轴保持部件168附于臂20并可转动地、可移除地支持一被实现为卷轴173a的清洁纸张或卷纸173。清洁纸张173擦去沉积在清洁辊165上的油墨。从卷轴173a送出的清洁纸张173的一条边通过该擦拭辊167的圆周被卷纸件169保持。一个卷纸马达,未画出,位于臂20之间,使该卷纸件169转动并在图13箭头方向卷起该清洁纸张173。
后面将描述该实施例的操作。对于在单面印刷模式下的图象读取、印版卸载、印版馈送、印版粘附、试印刷和印刷操作,该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是同样的,除了当螺线管171被激励时清洁辊165从压印滚筒159上释放。下列描述将集中在双面印刷模式操作上。
当操作员选择双面印刷模式时,输入该将用的纸张厚度,然后按压该打孔开始键104,同时进行该图象扫描部7、印版卸载部5和制版部3的操作。缠绕印刷鼓12的是带有第一与第二图象65A、65B的通过制版操作产生的印版65。为了把该印版65粘附到该印刷鼓12,当带有该印版65的该印刷鼓12被停止在它的主位置时,该凸轮轴44偏移到凸轮盘138B能接触凸轮从动件41的位置。接着,一纸张P从供纸部4被馈送到对位辊对71。当该打孔开始键104被按下时,该螺线管71被激励并将该清洁辊165保持在从该压印滚筒159释放的位置。
当夹持器19已移离相应于路径选择器10的位置之后,该路径选择器10被移动到第二位置。其后,驱动辊71a在一个第一图象65A的导向边在印刷鼓12的转动方向到达该压印滚筒136的预定时间里被驱动,由此传送纸张P到印刷鼓12和压印滚筒136之间的位置。同时,驱动压印滚筒驱动马达145使该压印滚筒159绕其芯体159a逆时针转动,如图12所示。
在上述时间,凸轮盘138B使它的突起移离凸轮从动件41,结果该压印滚筒159在印刷压簧42的作用下压向印刷鼓12。因此,一个相应于第一图象65A的图象被印刷在该纸张P的正面,以致于形成有该第一图象65A的部分印版65被粘附到该印刷鼓12上。该带有上述图象的纸张P被该保持在第二位置的路径选择器10引导到再供纸装置9,和前实施例一样。该到达辅助盘8的纸张P被该带38在图12箭头所示方向上传送并接着随其导向边靠着该末端24a而停下来。
该压印滚筒159,接触该印刷鼓12的整个前面区域,被移动到释放位置,因为该凸轮盘138B的突起接触凸轮从动件41。在该时刻,使压印滚筒锁定装置和压印滚筒驱动马达145都停止操作,以使该压印滚筒159保持暂停在释放位置。接着,该凸轮轴44偏移到凸轮盘138C能接触凸轮从动件41的位置。
在该压印滚筒移动装置55中,当凸轮轴44被转动到凸轮盘138C的突起能接触凸轮从动件41的位置时,该压印滚筒锁定装置被停止操作。在夹持器19再次面对该路径选择器10之前,该路径选择器10从第二位置被切换到第一位置。在一个预定时间,该时间稍早于该印版65的第二图象65B的导向边面对该压印滚筒159的时间,该压印滚筒驱动马达145和螺线管33被激励。该再供纸对位辊145由此从释放位置被移动到接触位置,以使其导向边以末端24a停下来的该纸张P该被带进接触该压印滚筒159。
再供纸对位辊23压向压印滚筒159的纸张P,使得当其被再供纸导向辊22压向压印滚筒159时,被传送向印刷鼓12。当印刷鼓12的后面区域的导向边面对该压印滚筒159时,该纸张P被传送到印刷鼓12和压印滚筒159之间的夹缝。结果,一个相应于该第二图象65B的图象被印刷在该纸张P的反面,以使形成有该第二图象65B的印版65的另外部分被粘附到印刷鼓12。其两面都载有上述图象的纸张P被保持在第一位置上的路径选择器10引导到纸张传送部件85,并因此被排出到印刷盘86。
接着,当凸轮盘138C的突起接触凸轮从动件41时,压印滚筒锁定装置被停止操作,当转动时将该压印滚筒159保持在释放位置。一旦在接通螺线管33之后压印滚筒159完成了一个转动,该螺线管33和螺线管71被关掉。结果,该再供纸辊23被移动到释放位置而清洁辊165被移动到接触位置。在此时,清洁辊驱动马达被激励以转动该清洁辊165。当该压印滚筒159完成一个转动时,该压印滚筒驱动马达145被解除激励,而螺线管171被激励,以移动该清洁辊165到释放位置。接着,该卷纸马达被激励以转动该卷纸件169,结果,当接触该清洁辊165时,该清洁纸张173以一个预定数量在图13箭头方向被馈送。在这个期间,该印刷鼓12被转动到主位置并停在那里。在印刷鼓12、压印滚筒159、清洁辊165和卷纸件169停止之后,印刷机1等待在准备就绪状态。
在上述印版粘附操作中,从再供纸装置9再馈送的纸张P的图象表面接触压印滚筒159,使油墨又从该纸张P转移到压印滚筒159上。然而,因为该压印滚筒159的表面是排斥油墨并且在预定时间移动并转动的清洁辊165清洁该压印滚筒159,所以,从该纸张P到压印滚筒159的油墨转移被减少从而促进了从压印滚筒159去除油墨。因此,在连续印刷期间,避免了该油墨从压印滚筒159再转移到纸张P的反面。进一步,因为该清洁纸张173清洁该清洁辊165的表面,所以,在清洁条件下,该清洁辊165能经常清洁该压印滚筒159。假定在印版粘附操作之后,该操作员在该操作面板103上按下印刷速度键113和各种键,输入想要的印刷条件,然后按压该试印刷键106。然后,凸轮轴44偏移到凸轮盘138B能接触该凸轮从动件41的位置,并且接着使该压印滚筒锁定装置解除激励。结果,路径选择器10被保持在第二位置时,使印刷鼓12以想要的印刷速度转动。当驱动该压印滚筒159转动时,一纸张P从该供纸部4被馈送。该纸张P在与印版粘附操作相同时间里被传送向印刷部2,以使一个相应于该印版65的第一图象65A的图象被印刷在该纸张P正面。该带有图象的纸张P被该路径选择器10引导向辅助盘8,并接着随共导向边靠着该末端24a而停下来。在该期间,螺线管171被继续激励,将该清洁辊165保持在释放位置。
接着,当压印滚筒驱动马达145解除激励时,该压印滚筒锁定装置被操作以锁定该压印滚筒159在释放位置。当凸轮轴44已偏移到凸轮盘138C能接触凸轮从动件41的位置之后,使该压印滚筒锁定装置停止操作。在夹持器19再次面对路径选择器10前,该路径选择器10从第二位置被切换到第一位置。
在与印版粘附操作相同的时间里,该压印滚筒驱动马达145和螺线管33被激励,将再供纸对位辊23从释放位置移动到接触位置,从而使纸张P紧压向该压印滚筒159。当其被再供纸导向部件160压向该压印滚筒159时,该纸张P被压印滚筒159传送至印刷部2。该压印滚筒159用纸张P压向该印版65的第二图象65B。然后,其两面上都带有图象的纸张P被该路径选择器10引导到纸张传送部件85,并因此被驱出到印刷盘86。
当凸轮盘138C的突起被带进接触凸轮从动件41时,该压印滚筒锁定装置被操作以将该转动压印滚筒159保持在释放位置。其后,螺线管33和螺线管171被解除激励,分别将该再供纸对位辊23和清洁辊15移动到释放位置和接触位置。接着,该清洁辊驱动马达被激励以使清洁辊165转动。当该压印滚筒159在清洁辊165开始转动之后完成一个转动时,该压印滚筒驱动马达145被解除激励而螺线管171被激励,以将该清洁辊145移动到释放位置。在此时,当其转动地接触该清洁辊165时,卷纸马达被激励以预定数量及上述提到的方向馈送该清洁纸张173。在该期间,该印刷鼓12被转动到主位置并停在那儿。在该印刷鼓12、压印滚筒159、清洁辊165和卷纸件169已停止之后,该印刷机1又等待在准备就绪状态。
当该操作员,确认了通过试印刷而形成的图象的位置,密度等等,在该数字键109上输入一个想要的印刷数,然后按压该印刷开始键105,本实施例像前述实施例一样执行该印刷操作。在本实施例中,想要印刷数也假定为N。
当该印刷开始键105被按压时,象在印版粘附操作和试印刷操作期间一样,凸轮轴44被移动到凸轮盘138B能接触凸轮从动件41的位置,然后使压印滚筒锁定装置停止操作。该印刷鼓12以该想要印刷速度被驱动而路径选择器10被切换到第二位置。在该印刷鼓12开始转动之后,一纸张P1从该供纸部4被馈送而压印滚筒159被驱动以转动。结果,在印刷部2,该印版65的相应于第一图象65A的图象被印刷在该纸张P1正面。带有该图象的纸张P1被该路径选择器10引导向辅助盘8,然后随其导向边靠着末端24a而停下来。
然后,当该压印滚筒驱动马达145被解除激励,该压印滚筒锁定装置被操作以将该压印滚筒159锁定在释放位置。把凸轮轴44偏移到凸轮盘138A能接触凸轮从动件41的位置。然后该压印滚筒驱动马达145被激励而使压印滚筒锁定装置停止操作。在与该操作基本相同的时间,该第二纸张P2从该供纸部4被馈送,被该对位辊对71停止,并接着传送向印刷部2,其时间同于第一纸张P1。在夹持器再一次19面对路径选择器10之前,该路径选择器10被切换到第一位置,并在通过夹持器19之后又切换到第二位置。
该纸张P2然后被该压印滚筒136压向印版65第一图象65A,以将一个相应图象印刷在该纸张P2的正面。带有这样一个图象的纸张P2被保持在第二位置的路径选择器10引导向辅助盘8。在此时,该螺线管33以与试印刷操作相同时间被操作并促使呆在该辅助盘8的纸张P1被该压印滚筒159传送向该印刷部2。在该纸张P2的尾部移离该压印滚筒159和该印刷鼓12之间的夹缝之后,当印刷鼓12后面区域面对压印滚筒159时,该纸张P1被传送到上述夹缝。该纸张P1然后被压印滚筒159压向印版65的第二图象65B,以将一个相应图象印刷在该纸张P1反面。
在上述操作期间,刚好在印刷鼓12的中间区域面对该压印滚筒136之前,该螺线管123被激励以将该路径选择器10从第二位置切换到第一位置。因此,被该路径选择器10引导的该纸张P2的尾部经过一个路径选择器10的底部10a和压印滚筒159之间的小的间隙带到辅助盘8。跟随纸张P2的该纸张P1的尾部沿着路径选择器10的顶部10b被导向该纸张传送部件85。该纸张P1从印版65被剥离器84剥离并接着被该纸张传送部件85传送到印刷盘86。
当该压印滚筒159在接通螺线管33之后完成一个转动时,该螺线管33和螺线管171被关掉,结果该再供纸对位辊23和清洁辊165分别地被带到释放位置和接触位置。其后,该清洁辊165开始被该清洁辊驱动马达转动之后,压印滚筒159完成一个转动,这时压印滚筒驱动马达145被解除激励而螺线管171被激励,以将该清洁辊165移动到释放位置。此时,该卷纸马达被激励以便以预定数量转动地接触清洁辊165来馈送的清洁纸张172。其后,该清洁辊驱动马达和卷纸马达被解除激励。
接下来,该第三纸张P3从该供纸部4被馈送,被该对位辊对71停下来,并接着在与纸张P1相同的时间被传送向印刷部2。该路径选择器10被定位在第一位置以便避开夹持器19,并接着定位在第二位置。在一个相应于该第一图象65A的图象被印刷在该纸张P3正面之后,该纸张P3被该路径选择器10引导向辅助盘8。接着该螺线管33在预定时间被激励以向该印刷部2传送呆在辅助盘8的纸张P2。该纸张P2在与纸张P1相同的时间里到达印刷鼓12和压印滚筒159之间的夹缝,以使一个相应于该第二图象65B的图象印刷在该纸张P2反面。该路径选择器10在该上述时间从第二位置被切换到第一位置以因此经过该路径选择器底部10a和该压印滚筒159之间的小的间隙地将该纸张P3的尾部导向辅助盘8。其后,从辅助盘8传送的纸张P2的导向边沿着路径选择器10的顶部10b被导向纸张传送部件85。该纸张P2从印版65被剥离器84剥离,并被该纸张传送部件85传送到印刷盘86。
在上述操作期间,该螺线管33和螺线管171在上述时间里都被解除激励,以便把该再供纸对位辊23、清洁辊165分别地被带到释放位置和接触位置。然后,该压印滚筒驱动马达145在上述时间被解除激励,而同时,该螺线管171被激励以使卷纸件169卷起该清洁纸张173。该接下来的过程是同样的,直到卷纸件169的转动结束。
该上述过程重复,直到“N-1”次印刷。该“N”纸张PN从该供纸部4被馈送,在其正面形成带有一个相应于该第一图象65A的图象,然后导向辅助盘8。然后,在该“N-1”纸张P(N-1)反面形成带有一个相应于该第二图象65B的图象并接着被驱出到印刷盘86。其后,该压印滚筒锁定装置被操作以将该压印滚筒159锁定在释放位置而压印滚筒驱动马达145被解除激励。该凸轮轴44由此偏移到凸轮盘138C能接触凸轮从动件41的位置。然后,该压印滚筒驱动马达145再次被激励,而使压印滚筒锁定装置停止操作。将路径选择器10保持在第一位置。
在一个稍早于该第二图象65B的导向边在印刷鼓转动方向到达该压印滚筒159的时间里,该螺线管33被激励以绕轴32a顺时针移动该臂32,如图9所示。结果,该再供纸对位辊23从释放位置移向接触位置并用纸张P压向压印滚筒159,该纸张P随其导向边靠着端部24a而稳定地保持住。该压印滚筒159被该压印滚筒驱动马达145驱动。其后,在第二图象65B的导向边到达压印滚筒159的时间里,凸轮盘138C的突起从凸轮从动件41上被释放,使压印滚筒159在印刷压簧42的作用下接触印刷鼓12。因此,把一个相应于第二图象65B的图象印刷在该纸张PN反面。
其两面都带有图象的上述纸张PN由该路径选择器10的顶部10b导向到纸张传送部件85,被该剥离器84剥落,并被该纸张传送部件85传送到该印刷盘86。然后,接触印刷鼓12的整个后面区域的压印滚筒159从印刷鼓12上被释放,这是因为凸轮盘138C的突起接触凸轮从动件41。此刻,该压印滚筒锁定装置被操作以将压印滚筒159保持在释放位置。基本上同时,该螺线管33和螺线管171被解除激励,结果,再供纸对位辊23和清洁辊165分别被带到释放位置和接触位置。该压印滚筒驱动马达145在上述时间被解除激励而螺线管171被激励。然后,卷纸马达被驱动以使卷纸辊169卷取清洁纸张173。在此期间,该印刷鼓12被转动到主位置并停在此处。在该印刷鼓12,压印滚筒159、清洁辊165和卷纸件169停止之后,该印刷机1等待在准备就绪状态。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该清洁辊165位于再供纸对位辊23和再供纸导向部件160之间,以使清洁部件161在该实施例中有比前述实施例更宽的空间。于是可用一个高清洁能力的清洁部件并由此可更确定地避免油墨从该压印滚筒再转移到该纸张,由此保证优质的印刷品。
在该展示和描述的第二和第三实施例中,该压印滚筒驱动装置145,组成该压印滚筒驱动装置139,使该压印滚筒136或159转动。另外,该印刷鼓驱动装置121的输出转矩能被驱动传送装置,例如使用一些齿轮或一个环形带,转移到压印滚筒136或159。
图14展示该第三实施例的改进的清洁部件174。如图所示,该清洁部件174与该清洁部件161区别在于:一个涂层辊175和一个清洁剂存储部件176代替擦拭辊167、卷轴保持部件168、卷纸件和清洁纸173。
该涂层辊175由一个抵抗因油墨引起的侵蚀及抵抗清洁剂的材料,例如,基于硅树脂的海绵橡胶形成。该涂层辊175和该清洗辊165具有同样宽度。该涂层辊175的轴175a枢接在清洁剂存储部件176上。一个涂层辊驱动马达,未画出,其被安装在其中一个臂20上,并沿图14箭头所示方向驱动该涂层辊175,以使辊175以一个和该清洁辊165基本上相同的线速度转动。
该清洗剂存储部件176是一个在其中存储清洁剂液体177的盒子并被安装在一个支架上(未画出)被支持在该臂20之间。该清洁剂存储部件176被如此定位,以便在该清洁辊165被带到释放位置时,该清洁辊165和涂层辊175以预定压力互相挤压。该清洁剂液体177可为一个中性清洁剂、酒精、挥发油、煤油、汽油或类似石油。
在操作中,该清洁辊移动装置166用清洁辊165压向该涂层辊175。在该条件下,该清洁辊165和涂层辊175相同方向地转动,以使该浸满清洁液体177的涂层辊175清洁该清洁辊165的表面。用该结构,该改进例达到了和该第三
实施例同样的效果。
在该第三实施例和其改进例,该压印滚筒159的周长比该印刷鼓12的前面区域或后面区域的圆周方向长度仅大一点。另外,使用压印滚筒不仅满足上述条件,而且有一个圆周长度,即,其直径与印刷鼓12直径的比是一个整数。这使该压印滚筒和该印刷鼓12的线速度均衡变得简单并允许压印滚筒在同样的位置无失误地接触印刷鼓12。随后,象在该第三实施例中一样,压印滚筒没有必要在该印刷鼓12每转动一次时都被清洁,由此,控制被简化。在这种情况下,该压印滚筒周长必须比该印刷鼓12后面区域的大,以使该压印滚筒与该印刷鼓12直径比优选为1∶2或1∶3。一个比1∶2或1∶3大的比率将过分地增大印刷鼓12直径并将由此阻碍该印刷机尺寸的减小。
在这些实施例和其改进例中,该再供纸对位部件,从辅助盘8再馈送在其一面带有图象的纸张P,被具体实施为可自由地可转动,再供纸对位辊23可移动地接触或离开该压印滚筒13,136或159。另外,该再供纸对位部件可以实施为,例如,一个与该压印滚筒13,136或159曲线互补并与其可移动接触或离开的盘片。
总之,可看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在传统模版印刷机同样的方式下不浪费模版地产生单面印刷的印刷机。进一步,本发明的印刷机,随被压印滚筒从印刷鼓转移来的油墨而在纸张的双面上印刷有图象,保证了优质的印刷。而且,本发明的印刷机的尺寸和由此占有的空间与传统单面印刷机不相上下。
对那些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接受本发明公开的启示之后,可进行各种不脱离其范围的各种改进。
Claims (29)
1、一个能进行双面印刷的印刷机,包括:
一个印刷部,其包括一个用一个并排形成有第一和第二图象的印版缠绕着的印刷鼓,和一个可有选择性地移动以接触或离开所述印刷鼓的压印滚筒;
一个供纸部,以向所述印刷部馈送纸张;
一个排纸部,其将从所述印刷部出来的一已印刷的纸张排到所述印刷机的外面;
一个辅助盘,以暂时停放该在其正面带有一个图象的已印刷纸张;
再供纸装置,其将该暂时停放在所述辅助盘中的已印刷纸张再馈送到所述印刷部;和
一个路径选择器,其可有选择性地将从所述印刷部出来的纸张引导向所述辅助盘或所述排纸部;
其中,在一个双面印刷模式下,所述印刷部在一由所述供纸部馈送的第一纸张的正面上、印刷该第一图象和该第二图象中的任何一个,所述路径选择器将所述从该所述印刷部出来的第一纸张引导向所述辅助盘,所述印刷部在一由所述供纸部馈送的第二纸张正面上印刷所述第一图象和所述第二图象中的任何一个,而所述再供纸装置将所述第一纸张再馈送到所述印刷部,由此在所述第一纸张反面上形成所述第一图象和所述第二图象中的任何一个,并且所述路径选择器将所述第一纸张引导向所述排纸部和将所述第二纸张引导向所述辅助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其中,在单面印刷模式下,一个带有其面积等于该第一图象和第二图象总和的第三图象形成的印版缠绕着所述印刷鼓,所述印刷部在一由所述供纸部馈送的纸张正面上印刷所述第三图象,并且所述路径选择器将由所述印刷部出来的纸张引导向所述排纸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机,其中所述再供纸装置包括:
一再供纸传送部件,其将储存在所述辅助盘的已印正面纸张向所述压印滚筒传送;
一再供纸定位部件,其将被所述再供纸传送部件传送的已印正面的纸张暂时停止于所述压印滚筒之前的规定位置;
一再供纸对位部件,其使得被该再送纸定位部件暂时停止于所述压印滚筒之前规定位置的已印正面的纸张在一个规定的时间接触正在转动的所述压印滚筒;和
一再供纸导向部件,其通过把所述正面打印的纸张压向该印刷鼓来引导该纸张,该纸张正在被所述压印滚筒传送并与该压印滚筒接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机,其中所述辅助盘被定位在所述排纸部之下。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机,进一步包括
一个压印滚筒支持部件,其可转动地支持所述压印滚筒;
一个压印滚筒移动装置,以使所述压印滚筒支持部件有角度地移动使所述压印滚筒有选择地移动以接触或离开所述印刷鼓;
一个再供纸对位支持部件,以支持所述再供纸对位部件;
所述再供纸对位支持部件,其被所述压印滚筒支持部件可有角度地移动支持;和
一个再供纸对位移动机构,以使所述再供纸对位支持部件有选择性地移动所述再供纸对位部件以接触或离开所述压印滚筒。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印刷机,其中所述压印滚筒移动机构,在所述印刷鼓做第一次转动时,从所述印刷鼓释放所述压印滚筒,以此防止该第一图象和第二图象之外的其它图象接触所述压印滚筒,并在所述印刷鼓作最后一个转动时,从所述印刷鼓释放所述压印滚筒,以此防止所述第一图象和所述第二图象中之一接触所述压印滚筒。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机,其中所述再供纸导向部件包括一个被所述压印滚筒支持部件可转动地支持并接触所述压印滚筒的辊。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机,其中所述再供纸导向部件包括两个辊和一个环形带,该环形带通过所述两辊并接触所述压印滚筒,且所述两辊被所述压印滚筒支持部件可转动地支持。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机,其中所述再供纸导向部件包括一个接触所述压印滚筒并被所述压印滚筒支持部件支持的盘片部件。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机,进一步包括一个清洁部件以清洁所述压印滚筒的一个表面。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印刷机,其中所述清洁部件有选择地移动以接触或离开所述压印滚筒的表面。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印刷机,其中所述清洁部件在单面印刷模式下从所述压印滚筒表面被释放。
13、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机,其中所述压印滚筒被压印滚筒驱动装置以一个与所述印刷鼓相同的速度引起转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印刷机,其中所述压印滚筒在接触所述印刷鼓时被所述印刷鼓引起转动。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印刷机,其中所述压印滚筒驱动装置包括驱动传送装置,该驱动传送装置在所述压印滚筒有角度地移动时,防止因所述压印滚筒的转动而产生的相位变化。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印刷机,其中所述压印滚筒有一个直径,该直径是所述印刷鼓的直径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印刷机,进一步包括一个清洁部件以清洁所述压印滚筒的一个表面。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印刷机,其中所述清洁部件有选择地移动以接触或离开所述压印滚筒的表面。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印刷机,其中所述清洁部件在单面印刷模式下从所述压印滚筒的表面被释放。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印刷机,其中所述清洁部件被定位在所述再供纸对位部件和所述再供纸导向部件之间,并在带有已印正面的纸张被所述再供纸对位部件传送时,从所述压印滚筒上被释放。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印刷机,其中所述压印滚筒有一个比第一图象或第二图象的长度长的周长。
22、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机,其中所述压印滚筒的一个表面是排斥油墨的。
23、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机,进一步包括当在所述供纸部设置厚纸张时显示一个警告信息的第一显示装置。
2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机,进一步包括当一个在所述供纸部设置的纸张的尺寸和一个第一图象和第二图象中的每一个的尺寸不一致时显示一个警告信息的第二显示装置。
2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机,进一步包括一个制版部,以有选择地制作带有该第一图象和该第二图象的印版或制作带有该第三图象的印版。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印刷机,其中当制作带有该第一图象和第二图象的印版时,所述制版部在所述第一图象和所述第二图象之间形成一个预选空白部分。
2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印刷机,其中把正反两面印刷的图像进行比较,将图像密排高的图像作为第二图像印刷。
28、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印刷机,其中当在该双面印刷模式下为制作印版而输入的图象数据比第一图象和第二图象中的每一个尺寸都大时,一个警告信息被输出,同时输出一个转动导向显示或所述图象数据减小,以简化操作。
29、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印刷机,其中,在双面印刷模式下用连续输入图象数据重复进行制作带有该第一图象和该第二图象的印版及印刷操作时,产生了一些双面印刷页,且当图象数据是奇数时,以与双面复制模式相同的方式执行印版制作和印刷,把一空白页加到最后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660/2002 | 2002-01-09 | ||
JP2002002660A JP4355123B2 (ja) | 2002-01-09 | 2002-01-09 | 両面印刷装置 |
JP2660/02 | 2002-01-0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43655A CN1443655A (zh) | 2003-09-24 |
CN1287994C true CN1287994C (zh) | 2006-12-06 |
Family
ID=191907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03122589.6A Expired - Lifetime CN1287994C (zh) | 2002-01-09 | 2003-01-09 | 可双面印刷的印刷机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718872B2 (zh) |
JP (1) | JP4355123B2 (zh) |
CN (1) | CN1287994C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80618A (zh) * | 2011-10-31 | 2014-10-01 | 惠普印迪戈股份公司 | 双面区段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134389B2 (en) * | 2002-02-22 | 2006-11-14 | Minami Co., Ltd. | Screen printing apparatus |
US7284479B2 (en) * | 2002-07-26 | 2007-10-23 | Tohoku Ricoh Co., Ltd. | Printer operable in duplex print mode |
JP4499996B2 (ja) * | 2003-02-28 | 2010-07-14 |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進捗表示装置 |
JP2004262124A (ja) * | 2003-03-03 | 2004-09-24 | Tohoku Ricoh Co Ltd | 製版装置・孔版印刷装置 |
JP4410500B2 (ja) | 2003-06-30 | 2010-02-03 | 東北リコー株式会社 | 両面印刷装置 |
JP2005084369A (ja) * | 2003-09-09 | 2005-03-31 | Funai Electric Co Ltd | プリンタ |
JP2005144898A (ja) * | 2003-11-17 | 2005-06-09 | Tohoku Ricoh Co Ltd | 両面印刷装置 |
JP4469161B2 (ja) * | 2003-11-17 | 2010-05-26 | 東北リコー株式会社 | 両面印刷装置 |
JP2005153178A (ja) * | 2003-11-20 | 2005-06-16 | Tohoku Ricoh Co Ltd | 両面印刷装置 |
JP4672977B2 (ja) * | 2003-11-20 | 2011-04-20 | 東北リコー株式会社 | 両面印刷装置 |
JP4430380B2 (ja) * | 2003-11-20 | 2010-03-10 | 東北リコー株式会社 | 両面印刷装置及び両面印刷装置のジャム検出方法 |
JP2005153457A (ja) * | 2003-11-28 | 2005-06-16 | Tohoku Ricoh Co Ltd | 両面印刷装置 |
JP2005169999A (ja) * | 2003-12-15 | 2005-06-30 | Tohoku Ricoh Co Ltd | 両面印刷装置 |
JP4495959B2 (ja) * | 2003-12-15 | 2010-07-07 | 東北リコー株式会社 | 両面印刷装置及び両面印刷方法 |
JP4259325B2 (ja) * | 2004-01-05 | 2009-04-30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 |
JP2005193546A (ja) | 2004-01-07 | 2005-07-21 | Tohoku Ricoh Co Ltd | 両面印刷装置 |
JP2005208105A (ja) * | 2004-01-20 | 2005-08-04 | Oki Data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画像形成方法 |
JP4495980B2 (ja) * | 2004-01-28 | 2010-07-07 | 東北リコー株式会社 | 孔版印刷装置 |
US8432562B2 (en) * | 2004-02-17 | 2013-04-30 | Ricoh Company, Ltd. |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method, program, and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for controlling operation switching and displaying at occurrence of error conditions |
JP4608222B2 (ja) * | 2004-03-03 | 2011-01-12 | 東北リコー株式会社 | 孔版印刷装置 |
JP2005342946A (ja) * | 2004-06-01 | 2005-12-15 | Tohoku Ricoh Co Ltd | 孔版印刷装置 |
JP2006001135A (ja) * | 2004-06-17 | 2006-01-05 | Tohoku Ricoh Co Ltd | 印刷装置 |
USD549275S1 (en) | 2004-12-22 | 2007-08-21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Printer accessory |
US7708262B2 (en) * | 2005-01-25 | 2010-05-04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Media handling system |
JP2006248767A (ja) * | 2005-03-14 | 2006-09-21 | Tohoku Ricoh Co Ltd | 両面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6347033A (ja) | 2005-06-16 | 2006-12-28 | Tohoku Ricoh Co Ltd | 複胴式孔版印刷装置 |
JP5005962B2 (ja) * | 2005-09-21 | 2012-08-22 | 東北リコー株式会社 | 孔版印刷装置 |
JP4842625B2 (ja) * | 2005-11-25 | 2011-12-21 | 東北リコー株式会社 | 孔版印刷装置 |
JP2007203709A (ja) * | 2006-02-06 | 2007-08-16 | Tohoku Ricoh Co Ltd | 両面印刷装置 |
JP2007296788A (ja) * | 2006-05-01 | 2007-11-15 | Tohoku Ricoh Co Ltd | 孔版印刷装置 |
JP5005974B2 (ja) | 2006-07-07 | 2012-08-22 | 東北リコー株式会社 | 両面印刷装置 |
JP5224672B2 (ja) * | 2006-09-26 | 2013-07-03 | リョービ株式会社 | 印刷機における原点位置記憶機構及び原点位置記憶方法 |
JP4796484B2 (ja) | 2006-12-25 | 2011-10-19 | 東北リコー株式会社 | 両面孔版印刷装置 |
JP4943872B2 (ja) | 2007-01-25 | 2012-05-30 | 東北リコー株式会社 | 孔版印刷装置 |
JP5124830B2 (ja) * | 2007-07-02 | 2013-01-23 | 東北リコー株式会社 | 孔版印刷装置 |
JP4943970B2 (ja) * | 2007-08-10 | 2012-05-30 | 東北リコー株式会社 | 両面印刷装置 |
JP5023337B2 (ja) * | 2007-12-12 | 2012-09-12 | 東北リコー株式会社 | 再給紙装置 |
JP5059590B2 (ja) * | 2007-12-27 | 2012-10-24 |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 プリンター装置 |
JP4586853B2 (ja) | 2008-01-29 | 2010-11-24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444621B2 (ja) * | 2008-02-26 | 2014-03-19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孔版印刷装置 |
JP5435214B2 (ja) * | 2009-05-29 | 2014-03-05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媒体送り装置、記録装置 |
US8393266B2 (en) * | 2009-07-20 | 2013-03-12 | Lifestyle Crafts, Llc | Systems and methods applying a design on a medium |
JP4850280B2 (ja) * | 2009-12-10 | 2012-01-11 | デュプロ精工株式会社 | 孔版両面印刷装置 |
JP5300810B2 (ja) * | 2010-02-26 | 2013-09-2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印刷制御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5398584B2 (ja) * | 2010-02-26 | 2014-01-2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印刷制御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US8540441B2 (en) | 2010-03-24 | 2013-09-24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Printing control apparatus and printing control method |
CN109689368B (zh) * | 2016-09-12 | 2021-08-20 |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 介质路径 |
WO2018196961A1 (en) | 2017-04-25 | 2018-11-01 | Hp Indigo B.V. | Duplex printing |
WO2021050032A1 (en) * | 2019-09-09 | 2021-03-18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Manual media sheet insertion at duplex reversal point of duplex printing path |
JP2022127032A (ja) * | 2021-02-19 | 2022-08-3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後処理装置及び印刷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71996A (ja) | 1992-08-31 | 1994-03-15 | Ricoh Co Ltd | 孔版印刷装置 |
JP3318010B2 (ja) | 1992-10-22 | 2002-08-2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印刷装置 |
JP3210808B2 (ja) | 1994-09-22 | 2001-09-25 | 東北リコー株式会社 | 孔版印刷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吸着部材 |
JP3547507B2 (ja) | 1994-11-16 | 2004-07-28 |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 孔版印刷装置 |
JP3311541B2 (ja) | 1995-06-08 | 2002-08-05 | 東北リコー株式会社 | 孔版印刷方法及び孔版印刷装置 |
DE19756796A1 (de) * | 1997-12-19 | 1999-07-22 | Koenig & Bauer Ag | Verfahren zum Bedrucken von Bogen im Schön- und Widerdruck sowie Schöndruck |
-
2002
- 2002-01-09 JP JP2002002660A patent/JP4355123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
- 2003-01-02 US US10/334,988 patent/US6718872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1-09 CN CN03122589.6A patent/CN1287994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80618A (zh) * | 2011-10-31 | 2014-10-01 | 惠普印迪戈股份公司 | 双面区段 |
CN104080618B (zh) * | 2011-10-31 | 2017-02-15 | 惠普印迪戈股份公司 | 双面区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3200645A (ja) | 2003-07-15 |
US20030127001A1 (en) | 2003-07-10 |
JP4355123B2 (ja) | 2009-10-28 |
CN1443655A (zh) | 2003-09-24 |
US6718872B2 (en) | 2004-04-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87994C (zh) | 可双面印刷的印刷机 | |
CN1289311C (zh) | 色带盒 | |
CN1185553C (zh) | 纸页整装机以及与之相关的成像设备 | |
CN1264067C (zh) | 底稿传送装置以及图像读取装置 | |
CN1616229A (zh) | 记录装置 | |
CN1298545C (zh) | 可采用双面印刷方式操作的印刷机 | |
CN1362646A (zh) | 片材折叠装置以及具有该片材折叠装置的成像装置 | |
CN1248862C (zh) | 记录装置 | |
CN1186203C (zh) | 印版收纳物及油墨收纳容器的识别方法和印刷装置 | |
CN2660815Y (zh) | 提供各种操作模式的图像形成装置 | |
JP2002211814A (ja) |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 | |
CN1550921A (zh) | 出纸装置和使用该出纸装置的纸张处理装置 | |
JP2010187321A (ja) | 画像読取装置 | |
CN1448779A (zh) | 图像记录装置 | |
CN1827505A (zh) | 卡片状介质的输送机构 | |
JP6635724B2 (ja) |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 |
JP4375371B2 (ja) | 自動原稿送り装置 | |
CN1689948A (zh) | 纸张处理装置和设有该纸张处理装置的成像装置 | |
JP2008012851A (ja) | 両面印刷装置 | |
CN1229234C (zh) | 印刷装置及印刷方法 | |
CN1205031C (zh) | 模印装置 | |
JP2008302502A (ja) | 製本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JP3764085B2 (ja) | 原稿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4250141A (ja) | 原稿搬送装置 | |
JP4813825B2 (ja) | 両面印刷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SS |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
Owner name: RICOH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TOHOKU RICOH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30820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820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Ricoh Co.,Ltd. Address before: Miyagi Prefecture, Miyagi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Tohoku Ricoh Co.,Ltd.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206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