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84637C - 废光盘片回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废光盘片回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84637C CN1284637C CN 200310110396 CN200310110396A CN1284637C CN 1284637 C CN1284637 C CN 1284637C CN 200310110396 CN200310110396 CN 200310110396 CN 200310110396 A CN200310110396 A CN 200310110396A CN 1284637 C CN1284637 C CN 1284637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et
- useless
- solution
- recovery method
- col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 Separation, Recovery Or Treatment Of Waste Materials Containing Plast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废光盘片回收方法,其包括粉碎光盘片步骤、冷热交互冲击处理步骤、加入溶液步骤,以及分离回收步骤。其中,粉碎光盘片步骤是将光盘片以机械方式粉碎;冷热交互冲击处理步骤,是将粉碎后的该光盘片,交互进行冷冲击及热冲击;加入溶液步骤,是加入一种溶液使光盘片的成分因比重不同而分离;分离回收步骤,是分别回收溶液中的光盘片成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光盘片回收方法,尤其是一种具有冷热交互冲击处理的废光盘片回收方法。
背景技术
光盘片(Optical Compact Discs,CD)由于其容量大,画质、音质稳定且可以保存得较久,已渐渐成为取代磁带式的录音带及录像带,而成为极普遍的记录媒体。而光记录媒体依记录原理不同,又分成只读型光盘片(CD-ROM)、可记录型(仅可写一次型)光盘片(CD-R)、可重复读写型光盘片(CD-RW)。
近几年来,由于光盘片具有价格便宜、烧写速度快、携带方便及与个人计算机(PC)兼容性高等优点而成为记录媒体中的宠儿。又由于大量信息的流通,因此需要储存密度更高、体积更小、制作成本更低的光记录媒体,而高密度光记录媒体,例如:DVD(Digital Video Disc)及HD-DVD(High-Density DVD),正是研究开发的主要目标。
如图1所示,一片CD-R/RW光盘片的主要结构为基板11、记录层12、金属反射层13(Metal Reflection Layer)以及保护层14(ProtectiveLayer)。跟只读型光盘片(CD-ROM)最大不同处,在于CD-R/RW光盘片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光盘烧录机记录数据,所以在盘片结构上比CD-ROM多了一层有机染料构成的记录层12,材料包含了Ge-Sb-Te、Ag-In-Te-Sb等金属,有机染料材质的差异则可形成不同颜色的盘片,如金片、蓝片以及绿片等。而DVD光盘片的结构大致也雷同,在记录层上下各有一层几乎完全不吸收光的介电层,其上方则是一层金属反射膜,在最上面再涂布一高分子保护层。最后,再贴合上一片基板,成为单面记录的DVD光盘片。
而在光盘片中,基板11最常使用的材料是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及压克力(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其特点是便宜且制作射出成本低廉。其中,又以聚碳酸酯(PC)的单价较高,常为回收的目标。
而金属反射层13的材料则包括铝合金、金、银等等,金属片经过模具压制,所以上头充满了许多小坑洞,所有的光盘数据就是透过激光束照射在金属片上的平坦面与小坑洞所造成的反射差异而记录形成。保护层则一般使用UV胶作为保护层材料,目的在防止金属反射层13腐蚀及避免水气的渗入。
虽然光盘片可以保存的时间极久,但是不可讳言的,若金属层稍有刮伤时,即会破坏其记忆区,而使得数据缺损而不完整。故通常有刮伤的光盘片无法使用而需要加以丢弃。另一方面,制造光盘片的工厂,亦因质量管理而筛检出许多不良的光盘片,也必需加以丢弃。
目前,大多数处理废光盘片的方式,皆是将光盘片碾碎后直接丢弃,但如此一来,光盘片中的金属不但会造成土壤及水源的污染,亦使得光盘片中可用的再生物质(例如贵金属及塑料),平白地浪费掉。
故,如何在现今强调减少环境污染及资源回收的时代,将废光盘片经过回收处理,将可利用的资源取回再使用,并可同时减少废弃物的数量,是一项很值得业者思量的问题。
有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人提出一种可以解决废光盘片直接丢弃而造成污染及资源浪费等问题的废光盘片回收方法。
发明内容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避免光盘片直接丢弃,而造成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的废光盘片回收方法。
为达上述目的,依本发明的废光盘片回收方法,其包括一粉碎光盘片步骤、一冷热交互冲击处理步骤、一加入溶液步骤,以及一分离回收步骤。其中,粉碎光盘片步骤是将一光盘片以机械方式粉碎;冷热交互冲击处理步骤,是将粉碎后的光盘片,交互进行冷冲击及热冲击;加入溶液步骤,是加入一溶液使光盘片的塑料和金属因比重不同而分离;分离回收步骤,是分别回收该溶液中的光盘片塑料和金属。
故,依本发明的废光盘片回收方法,尤其是一种具有冷热交互冲击处理的废光盘片回收方法。能使得光盘片在经过冷热交互冲击处理步骤后,金属层及塑料层之间产生剥离的现象。然后再利用比重介于金属及塑料之间的溶液,加速二者分层,以利后续的分离回收步骤。因此能将光盘片中可利用的资源回收再使用,避免资源的浪费,并且可以减少废弃物的数量,进而能达到对环境的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已知的CD-R/RW光盘片的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废光盘片回收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另一废光盘片回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说明依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废光盘片回收方法。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废光盘片回收方法,包括一粉碎光盘片步骤S10、一冷热交互冲击处理步骤S20、一加入溶液步骤S30,以及一分离回收步骤S40。其中,粉碎光盘片步骤S10是将一光盘片以机械方式粉碎;冷热交互冲击处理步骤S20,是将粉碎后的光盘片,交互进行冷冲击及热冲击;加入溶液步骤S30,是加入一溶液使光盘片的成分因比重不同而分离;分离回收步骤S40,是分别回收该溶液中的光盘片成分。
本发明的废光盘片回收方法,其中光盘片是指只读型光盘片(CD-ROM)、可记录型光盘片(CD-R)、可重复读写型光盘片(CD-RW)及/或数字激光视盘片(DVD)。
粉碎光盘片步骤S10中,是将光盘片以机械方式粉碎,而机械可为颚碎机(JAW CRUSHER)、粉碎机、磨碎机以及冲碎机,当然也可以是其它可以将光盘片破碎的其它装置。碎裂之后的光盘,与外界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方便后续步骤的进行。
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冷热交互冲击处理步骤S20,是将粉碎后的光盘片,交互进行冷冲击及热冲击。此步骤是在一密闭且干燥的空间(相对湿度40%)中,进行冷热交互冲击,以避免水气凝结的干扰。其中,冷冲击处理可采用干冷处理,例如利用沸点低(-195℃)又便宜的液态氮来进行干冷处理10分钟。冷冲击处理后,马上紧接着热冲击处理,可采用80℃的干热蒸气,加热10分钟。然后再紧接着再一次的冷冲击处理,而冷热交互冲击处理可视光盘片的量,以及实际操作的情形,反复进行三次以上。经过冷热交互冲击处理步骤S20后,粉碎的光盘上,由于不同材质的热膨胀系数不同,故会产生剥离的现象,使得金属层与塑料层分开。
接着,为加入溶液步骤S30,是加入一溶液使该光盘片的成分因比重不同而分离。其中,溶液的比重介于金属与塑料之间,例如比重为1.1~1.3,可使金属(比重大多大于4)为及塑料(比重大多小于1)迅速分层。
如图3所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废光盘片回收方法,更可包括一慢速搅拌后静置步骤S31,可使经过冷热交互冲击步骤的光盘,在加入了比重为1.1~1.3的溶液后,通过搅拌静置步骤,以加速金属与塑料于溶液中分层,以节省回收过程的时间。
再请参考图3,最后为分离回收步骤S40,以分别回收该溶液中的光盘片成分。其中,分离回收步骤中,更包括一分层过滤步骤S41。待光盘中金属与塑料成分于溶液中分层后,即可分别过滤取出上下层所包含的物质。在上层溶液中可以过滤取出塑料;而在下层溶液中,则可以过滤取出金属。之后,则可视需要再分别进行塑料金属纯化步骤。例如,可将金属利用电解方式使金属吸附于电解槽的负电极,而后再将负电极中吸附的金属集中熔融成块状,获得纯度较高的金属成分;而塑料成分则再经过水洗、捞起以及干燥之后,即可造粒成为颗粒状的塑料原料。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废光盘片回收方法,能使得粉碎的光盘片在经过冷热交互冲击处理步骤后,金属层及塑料层之间产生剥离的现象。然后再利用比重介于金属及塑料之间的溶液,加速二者于溶液中分层,以利后续的分离回收步骤。因此能将光盘片中可利用的资源回收再使用,避免资源的浪费,并且可以减少废弃物的数量,进而能达到对环境的保护。
以上所述仅为举例性,而非为限制性者。任何未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于后附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Claims (8)
1.一种废光盘片回收方法,依序包括:
粉碎光盘片的步骤一,是将一光盘片以机械方式粉碎;
冷热交互冲击处理的步骤二,是将粉碎后的该光盘片,交互进行冷冲击及热冲击;
加入溶液的步骤三,是加入一溶液使该光盘片的塑料和金属因比重不同而分离;以及
分离回收的步骤四,是分别回收该溶液中的光盘片塑料和金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光盘片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加入溶液的步骤与分离回收的步骤之间设置一慢速搅拌后静置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光盘片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光盘片是指只读型光盘片CD-ROM、可记录型光盘片CD-R、可重复读写型光盘片CD-RW及/或数字激光视盘片DVD。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光盘片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粉碎光盘片步骤,是利用一颚碎机、一粉碎机、一磨碎机或一冲碎机,以进行该粉碎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光盘片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冷热冲击处理中的冷处理是采用干冷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光盘片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冷热冲击处理中的热处理是采用干热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光盘片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溶液的比重介于1.1~1.3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光盘片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分离回收进一步包括一个分层过滤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310110396 CN1284637C (zh) | 2003-12-29 | 2003-12-29 | 废光盘片回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310110396 CN1284637C (zh) | 2003-12-29 | 2003-12-29 | 废光盘片回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34671A CN1634671A (zh) | 2005-07-06 |
CN1284637C true CN1284637C (zh) | 2006-11-15 |
Family
ID=348432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310110396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84637C (zh) | 2003-12-29 | 2003-12-29 | 废光盘片回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284637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16400A (zh) * | 2011-10-10 | 2012-04-18 | 南昌航空大学 | 废旧光盘处理装置 |
-
2003
- 2003-12-29 CN CN 200310110396 patent/CN1284637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34671A (zh) | 2005-07-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84637C (zh) | 废光盘片回收方法 | |
CN1108304C (zh) | 蓝光dvd-r用光信息存贮材料 | |
CN1164376C (zh) | 光盘片环保回收方法 | |
US6500511B1 (en) | Optical disc recycling method and recycled optical disc | |
Jasuja et al. | Development of latent fingerprints on compact disc and its effect on subsequent data recovery | |
CN101318361A (zh) | 废弃光盘中的基片回收方法 | |
JP4026484B2 (ja) | 熱可塑性樹脂の回収方法及び熱可塑性樹脂の回収装置 | |
JP2003217169A (ja) | 複合型光ディスク | |
JP2000280247A (ja) | 光ディスクの基板回収装置 | |
CN100342439C (zh) | 光信息储存媒体的制造方法以及模板分离条件决定方法 | |
JPS6190345A (ja) | 光学式デイスク | |
US20030234249A1 (en) | Method of destroying data on CD media | |
CN201629148U (zh) | 制造单面双层蓝光光盘的生产系统 | |
CN201629146U (zh) | 单面单层蓝光光盘生产系统 | |
CN100449623C (zh) | 光盘片基板、光盘片及其制造方法 | |
TWI331078B (zh) | ||
Schweikert | An Optical Media Preservation Strategy for New York University’s Fales Library & Special Collections | |
CN1292414C (zh) | 一种信息的记录方法 | |
CN1753093A (zh) | 光信息储存媒体 | |
Fujita et al. | Erasing Data and Recycling of Optical Disks | |
CN2701018Y (zh) | 一种表面可擦写的dvd光碟片 | |
JP2005096356A (ja) | 光記録媒体基板とその薄膜材料の解離方法 | |
CN1535770A (zh) | 破坏光碟记录的方法 | |
JP2001014828A (ja) | 情報記録媒体及び情報記録媒体再生装置 | |
WO2004009316A1 (ja) | 光ディスクのリサイクル方法およびリ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115 Termination date: 20100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