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76655A - 具有基于工作类别的宏分集模式的宏分集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具有基于工作类别的宏分集模式的宏分集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76655A CN1276655A CN00108785A CN00108785A CN1276655A CN 1276655 A CN1276655 A CN 1276655A CN 00108785 A CN00108785 A CN 00108785A CN 00108785 A CN00108785 A CN 00108785A CN 1276655 A CN1276655 A CN 127665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reless device
- base station
- limited
- macro diversity
- described wireles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91—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ectors, i.e. sector divers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W36/18—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allowing seamless reselection, e.g. soft resel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4—WLL [Wireless Local Loop]; RLL [Radio Local Loo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宏分集控制系统,该宏分集控制系统向无线设备提供宏分集模式,该宏分集模式依赖于无线设备的工作类别,并且所述工作类别与所述无线设备的移动性相关。例如,无线通信系统可以使无线设备工作在与无线设备的移动性相关的类别,诸如固定、有限固定(初始蜂窝区内的移动性)和/或完全移动。对于无线设备来说,无线设备的宏分集模式可以根据用于该无线设备的工作类别来建立。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不同工作类别的无线设备的蜂窝通信系统。
图1描述了一般的无线通信系统部分10的示意图,该系统向位于地区性区域内的多个无线或移动设备12a-c提供无线通信业务。由无线通信系统所服务的地区性区域被分成称为“蜂窝区”的多个空间上不同的区域。每个蜂窝区由一个蜂房形状的六边形示意性地代表。然而在实际中,每个蜂窝区具有不规则的形状,该形状取决于围绕该蜂窝区地形的外形以及其他的因素。常规的蜂窝电话系统包括多个蜂窝基站或基站14a-d,这些基站被地区性地分布,以支持从蜂窝电话往复的以语音为基础的通信信号的传输和接收,前述蜂窝电话通常被称为移动设备或无线设备。每个蜂窝基站处理蜂窝区上的语音通信,并且蜂窝电话系统的总覆盖区由所有蜂窝基站的蜂窝区之和所定义,其中相邻蜂窝基站的覆盖区有一定程度的重叠,以保证(如果可能的话)系统覆盖区的外部边界内的邻接通信覆盖。一个蜂窝区有时可以向多个扇区提供覆盖。在本说明书中,蜂窝区和扇区可以互换。
基站14a-d包括无线电设备和天线,这些无线电设备和天线被基站用来与蜂窝区中的移动设备通信,并且基站也包括传输设备,基站利用该传输设备与移动交换中心(MSC)16进行通信。除此之外,移动交换中心16负责建立和保持移动设备之间的呼叫以及无线设备与有线设备(例如有线设备18)之间的呼叫,有线设备18经过公共电话交换网(PSTN)20被连接到移动交换中心(MSC)16。移动交换中心16被连接到多个诸如基站14a-d的基站,这些基站被分散到由MSC16所服务的整个地区性范围,并且该移动交换中心被连接到PSTN 20和/或诸如互联网的分组数据网络(PDN)22。MSC 16被连接到包括原籍位置寄存器(HLR)24的多个数据库。HLR 24包括位于MSC 16的地区性范围的所有无线设备的用户信息和位置信息。一般地,对于每个移动设备来说,HLR 24存储移动识别号码(MIN)或者国际移动用户识别号码(IMSI)、移动号码簿或电话号码(MDN)和/或电子串号(ESN)。
当工作时,移动设备从(至少)一个蜂窝基站或基站接收前向链路信号,并且向(至少)一个蜂窝基站或基站传送反向链路信号。每个工作的移动设备被指定一个前向链路,移动站在该前向链路上接收至少一个前向链路信道上的前向链路信号,并且被指定一个反向链路,移动站在该反向链路上传送至少一个反向链路的信道上的反向链路信号。有多种不同的方案来定义用于蜂窝电话系统的前向和反向链路信道,包括TDMA(时分多址)、FDMA(频分多址)和CDMA(码分多址)方案。在CDMA通信中,不同的信道是由不同的扩展序列来区分,这些扩展序列被用于编码不同的基于语音的流,前述基于语音的流可以在一个或多个不同的载频上调制,以用于同时传输。接收机可以利用适当的扩展序列,从接收到的信号中恢复特定的基于语音的流,以解码接收的信号。
在CDMA系统中,为了避免传送到移动设备与来自移动设备的信号之间的干扰,特定蜂窝区内的所有工作移动设备被指定了不同的扩展序列。由于蜂窝电话系统是动态的系统,在这些系统中,移动设备在不同(并且可能是随机的)时间变成工作或待用,并且由于移动设备可以从一个蜂窝区移动到另一个蜂窝区,对各个移动设备分配信道是由蜂窝系统实时地实现。为了向移动设备分配带宽资源,以便避免相邻蜂窝区中移动设备之间的干扰,相邻蜂窝基站的资源分配活动是协调的。
在移动设备可以接入无线通信系统以建立或接收呼叫之前,活动的详细顺序一般如下所述。如现有技术所知的,CDMA移动设备与基站之间的呼叫一般使用多种信道。首先,使用导频信道以连续地广播某种系统同步及定时信息到该区域中的所有移动设备。在移动设备中实现初始同步以后,同步信道被用于在移动设备中建立多个专用的时间和帧同步。同步信道消息也提供关于另一类信道,即寻呼信道的信息。寻呼信道被用来广播多种控制信息,这些控制信息诸如包含于接入参数消息中的接入信道信息。这种接入参数消息包含与移动设备试图接入基站有关的参数以及其他信息。其他开销消息被在移动设备与基站之间发送,以便于在移动设备与基站之间的前向和反向链路业务信道上通信,以及语音和/或数据信息在前述前向和反向链路业务信道上传送。
被研制的常规CDMA系统利用宏分集来改进接收的性能或质量。用于CDMA中的宏分集概念涉及来自两个或多个基站的两个或多个同时的链路。移动设备和蜂窝区接收机使用多个并行相关器。利用并行相关器的接收机(有时被称为RAKE接收机)允许各个路径的到达被独立地跟踪,并且它们接收到的信号强度之和被用于解调该信号。当在每次到达上有衰落时,衰落是独立的。基于信号之和的解调更加可靠。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利用蜂窝基站的多种资源/设备。而且,也期望相当高百分比的蜂窝区使用宏分集。
一旦系统被设计,收发信机单元的数量就是固定的,并且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宏分集将用完无线资源。对于宏分集的操作来说,移动设备寻找候选列表上的基站的导频信号,该候选列表当前并不服务该无线设备。无线设备测量信号的强度,例如利用导频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RSSI)。当无线设备探测到足够强度的导频时,该导频与没有被指定给该无线设备的基站相关,包含导频信号测量结果的导频测量消息被提供给MSC 16。利用该导频信号测量结果,MSC 16确定将来自另一基站的业务信道分配给该无线设备。如果无线设备被分配来自多于一个基站的业务信道,则该无线设备被认为是处于宏分集状态。在地区性范围之内,当移动设备在蜂窝区之间移动时,MSC16实时地将来自一个基站的呼叫交换到另一个,这被称为越区切换。
所有连接到给定无线设备的基站定义了该移动站的活动组,并且活动组更新功能控制,即估算和更新基于导频强度测量结果的活动组。在无线设备中,由测量过程探测和测量最强的导频。导频强度值被集中到导频测量报告中,该报告被送到MSC 16。当活动组更新功能被调用时,活动组内的从最强和最弱导频接收到的基站被识别。如果该差值大于系统所需要的值(在下文中称作活动组窗口),则最弱的基站将被从活动组中去除。如果基站接收到的导频信号强度是在活动组门限值上的窗口之内,只要没有超出活动组的大小(接收机中RAKE指状元件的数量),则基站就被加到活动组窗口中。如果活动组的大小被充满,且如果对应的导频信号强度高于最弱的基站,则活动组中的最弱基站将被新的基站所取代。
有些无线蜂窝通信系统包括固定无线设备。在地形非常困难且基础设施的费用太高而难于实现的地方,固定蜂窝概念正被广泛地注意,并且用于替代公共电话交换网(PSTN)。在无线设备的移动性在初始蜂窝区中被限制(有限的或者根本没有移动性)的地方,固定蜂窝概念涉及这样的无线设备。宏分集通常不被使用且在基站之间不允许越区切换。
用于CDMA系统中的宏分集具有这样的优点,即它改进了蜂窝或PCS系统的接收质量,但是如果该蜂窝基站被充分加载(所有的收发信机都被用完),则系统的容量受到损害。因而,宏分集需要被协调,尤其是在既使用固定设备又使用移动设备的系统中,以更有效地利用无线通信系统的资源。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宏分集控制系统,该宏分集控制系统提供利用宏分集模式的无线设备,该宏分集模式取决于无线设备的工作类别。例如,无线通信系统可以具有工作于与无线设备的移动性有关的类别的无线设备,前述无线设备诸如固定、有限的固定(初始蜂窝区内的移动性)和/或完全移动的无线设备。
对于无线设备来说,无线设备的宏分集模式可以根据用于无线设备的工作类别来建立。在无线设备被固定且具有来自初始移动站的好的接收的地方,尤其是在靠近初始基站的区域,用于无线设备的宏分集可以被限制。因为无线设备的移动性被限制在固定(或有限的固定)模式,初始移动站与无线设备之间的信号衰落不应很严重,从而失能宏分集。在接收不良的地方,尤其是在靠近蜂窝区边缘的区域,用于固定的(或有限固定的)无线设备被使能。蜂窝区边缘的固定的(或有限固定的)无线设备可以得益于宏分集,但是因为无线设备是固定的(或有限固定的),固定的(或有限固定的)无线设备不能越区切换到另一个基站(或仅可以越区切换到有限的基站组)。
本发明的其他方面以及优点通过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并参照附图而变得明显,其中:
图1示出了蜂窝通信系统的总体示意图,根据本发明原理的无线通信系统可以被用于该蜂窝通信系统中;
图2示出了利用本发明原理的蜂窝系统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原理的宏分集控制系统实施例的流程图。
宏分集/越区切换控制系统(“宏分集控制系统”)的示意性实施例根据无线设备的蜂窝系统来描述,该无线设备具有不同工作类别。该无线设备诸如固定(没有移动性)、有限的固定(在初始蜂窝区内的有限固定的移动性)和/或完全移动的无线设备。在某些实施例中,无线设备可以在固定、有限固定和/或移动类别之间切换。图2示出了用于蜂窝区32的基站30。为了示意性起见,图2示出了蜂窝区32,蜂窝区32带有宏分集区域34以及用于固定类别中的无线设备的非宏分集区域36。在固定工作类别中,无线设备可以被快速地固定,前述无线设备诸如带有在指向基站的屋顶天线的无线设备40。在这种情况下,天线具有相当高的高度增益,并且方向性天线有助于接收。由于已知天线的位置,无线设备的宏分集/越区切换模式或操作可以在安装/RF优化期间,通过调整天线的位置或方向来建立和设置。
在某些实施例中,在移动性被限制的地方(例如,有限固定的无线设备可能被限制到步行速度,因为该无线设备是在家中或室内),有限固定的工作类别可以被建立,这样衰落的情况不象完全移动的无线设备那样严重。对于有限固定的类别来说,无线设备可以利用不同的宏分集模式或操作来工作,而不是利用固定无线设备所用的模式来工作。例如,虚线37可以指明一个在宏分集和非宏分集区域之间的用于有限固定类别的边界。不同的宏分集区域可以通过宏分集触发值与信号质量测量结果相比较来定义,以确定用于该无线设备的宏分集模式。前述宏分集触发值由宏分集控制系统所使用,前述信号质量测量结果诸如前向和/或反向业务信道或导频信道的信号质量测量结果。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用于特定无线设备的宏分集/越区切换操作通过用于特定无线设备的各个宏分集触发值和/或越区切换门限值来确定。用于该无线设备的工作类别可以是建立用于该无线设备的宏分集/越区切换操作的基础。
用于无线设备的宏分集模式在预约或安装/RF优化时建立并且保持,或者在某些实施例中,无线设备的宏分集/越区切换模式可以被改变,例如根据工作类别中的变化或者系统的变化,在该系统中,用于特定工作类别、特定移动设备、特定蜂窝区或系统的宏分集模式被定义。此外,无线设备的宏分集模式可以利用某些工作参数来确定,这些工作参数诸如从基站往复的信号的信号质量结果和/或蜂窝区和/或周围蜂窝区的业务负荷。用于无线设备的先验业务量分布情况和/或先验越区切换或宏分集的特性,也可以被用于确定用于该无线设备的宏分集操作。例如,无线设备可以夏季时处于宏分集区域,冬季时处于非宏分级区域。根据本实施例,边界37可以改变。
在宏分集区域34中,固定无线设备38使能宏分集,因为从基站30的接收不良,例如低于固定宏分集触发值,该宏分集触发值诸如由信号强度所测量到、信噪比(诸如Ec/Io)、误码率(BER)和/或误帧率(FER)的信号质量值。宏分集区域34一般在蜂窝区32的边缘或者在越区切换区域,但是对于带有不良接收的无线设备来说,由于位置或者其他干扰情况(尽管实际上靠近诸如区域39的基站30),该宏分集区域可以扩展。当使能宏分集时,无线设备38可以接收来自其他蜂窝区的基站的信号以改进接收,但是当处于固定工作类别时,无线设备不能越区切换到其他蜂窝区。在某些实施例中,固定无线设备38可以通过阻塞或旁路越区切换程序,例如通过阻塞在一般系统中用以启动越区切换的越区切换参数测量请求消息,和/或用于固定无线设备38的越区切换方向消息,来使用宏分集,而不用被越区切换到另一个蜂窝区。
另一种方法时,与从服务基站和/或其他基站接收的信号的信号质量测量结果相比,用于启动越区切换程序的越区切换参数值或者门限可以被以每个无线设备为基础来设置,以防止无线设备被越区切换和/或仅在有限的情况下被越区切换,诸如当无线设备处于有限固定模式并且接收信号低于一个门限值时,该门限值不同于确定用于移动无线设备的越区切换的门限值。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检验候选基站的受限列表中是否有宏分集和/或越区切换,并且当与完全移动的无线设备相比时,活动组可以被限制。另一个确定固定的(或有限固定的)无线设备是否可以使能宏分集和/或越区切换的参数是蜂窝区32上和/或周围蜂窝区的负荷。例如,当业务负荷低于门限时,宏分集和/或越区切换可以通过设置活动组门限值和/或与越区切换相关的参数来使能,以使能宏分集和/或越区切换。
固定的(或有限固定的)无线设备40或42在非宏分集区域36中失能宏分集,在非宏分集区域36中,来自服务基站30的接收非常良好,例如高于固定的(或者有限固定的)宏分集门限值,前述宏分集门限值诸如来自服务基站30的信号的信号强度测量值,该信号强度测量值诸如信号强度、误帧率(FER)或误码率(BER)的测量结果值。这个非宏分集区域36一般靠近基站30,但是可以扩展到诸如区域43的区域,在该区域中,无线设备尽管位于靠近蜂窝区边缘的区域,但具有良好的接收。通过适当地协调宏分集区域(其中允许不同蜂窝区和蜂窝基站之间的宏分集,如图2所示),无线资源可以被更有效地使用。将无线设备40或42确立成固定无线设备并且用失能的宏分集操作,可以节省无线系统的资源,该资源诸如将被用作宏分集的业务信道,以及登记与其他基站一起的无线设备时所需要的资源。此外,由于避免了多个基站传送同一信息,无线系统中的干扰被减少。虽然宏分集被使能,活动组的门限值、受限的和/或有限的活动组和/或其他宏分集/越区切换参数也可以被用于宏分集,而越区切换被禁止(或受到限制)。
在某些实施例中,无线设备40或42可以被指定为固定并且分配一个初始蜂窝区,呼叫在该初始蜂窝区中被始发。当无线设备40或42尝试接入该无线设备时,宏分集控制系统可以取回对应于无线设备40或42的初始蜂窝区标识。初始蜂窝区标识可以被从MSC 16(图1)的原籍位置寄存器24(图1)和/或无线设备中取回。如果在一些其他的基站30中,接入是由无线设备40或42尝试的,则系统可以用定向重试消息响应。基站30可以发出一个定向重试消息,以指示该无线设备,即业务在该接入被尝试的蜂窝区中没有被支持,并且在其他地方或者利用不同的工作类别或参数试图接入。该系统可以仅拒绝接入无线设备,或者无线设备工作类别从固定或有限固定改变为移动。
在带有固定(根本没有移动性)、有限固定的(在初始蜂窝区内的移动性)以及完全移动的设备的无线系统中,无线设备可以在预约时被指定为初始蜂窝区内的固定或有限固定。这样,固定或有限固定的无线设备将不必用基站30来登记。登记是一个过程,利用该过程,无线设备通知基站它的位置以及标识,以便当建立无线终接的呼叫时,该基站可以寻呼基站。例如,在1995年3月24目的题目是“用于1.8到2.0GHz的码分多址(CDMA)个人通信系统的个人电台-基站的兼容性要求(ANSI J-STD-008”)的美国国家标准(ANSI)J-STD-008中,公开了各种形式的登记。固定(或有限固定)的无线设备总是用同一初始蜂窝区来登记,从而解除无线设备的与登记相关的处理,该处理在蜂窝环境中非常有意义。对于指定为完全移动的无线设备来说,登记应该被控制和处理,如诸如ANSI J-STD-008的当前标准中所描述的。
这样,固定(或者有限的固定)的无线设备可以以折扣率来计费,因为固定设备将需要比移动无线设备少的系统容量和资源。在呼叫始发端,利用无线设备的寻呼响应或登记,系统可以确定该无线设备(固定、有限固定或移动无线设备)的工作类别或宏分集模式。宏分集控制系统可以通过从无线设备接收工作类别,和/或通过从可以接入宏分集控制系统的数据库中取回用于该无线系统的工作类别和/或宏分集模式,来确定用于该无线设备的模式。例如,当前的工作类别和/或宏分集模式是由宏分集触发值、活动组的门限值、有限或受限的活动组、有限或受限的候选组和/或越区切换门限或参数来确定或定义的,当前的工作类别和/或宏分集模式可以被存储在诸如HLR 24(图1)的数据库中,该数据库可以接入集站30的MSC 16。其中的无线设备的工作类别和/或宏分集模式或参数可以被存储在其他的数据库中,前述数据库诸如独立HLR(SHLR)。与无线设备相关、与工作类别相关和/或与初始蜂窝区标识相关的工作类别和/或宏分集模式以及其中的参数可以被存储。与无线设备相关的初始蜂窝区标识和/或工作类别可以被存储,其中的与工作类别和/或初始蜂窝区标识相关的对应宏分集模式和参数也可以被存储。
在某些实施例中,无线设备的能力在预约或安装/RF优化时被建立并且被保持。在其他实施例中,无线设备可以在固定、有限固定和/或移动模式之间切换。例如,无线设备可以插入对接站,该对接站包括一个无线网络接口装置(NIU),该单元中包括放大电路,并且该对接站连接到诸如屋顶天线的天线。当与对接站接合时,无线设备可以利用固定宏分集模式来处于固定工作类别,前述固定宏分集模式通过固定宏分集触发值、活动组门限、活动组或候选组或者其他的参数来定义,和/或通过用于蜂窝区中的特定固定无线设备配置或者用于固定无线设备的越区切换是否被禁止来定义。当与对接站接合时,无线设备中的放大电路及天线电路可以由连接到对接站的网络接口装置(NIU)电路来旁路。当无线设备被从对接站脱离时,无线设备可以利用放大电路以及与无线设备集成在一起的天线,并且通过向基站发送消息来切换到有限固定的工作类别。另一种方法是,无线设备上的开关可以改变用于该无线设备的工作类别。根据本实施例,宏分集控制系统可以能够将无线设备40的工作类别从固定(或有限固定)改变为移动,从而无线设备40可以在基站之间越区切换。
另一种方法是,在系统接入时,无线设备可以在消息中向基站发送用于该无线设备的初始蜂窝区标识和/或工作类别。如果请求该初始蜂窝区标识与接入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站相互匹配,那么该无线设备保持在固定(或有限固定)工作类别。否则,根据本实施例,基站可以改变用于无线设备的工作类别,或者如果存储在无线设备或HLR 15中的初始蜂窝区不匹配正尝试接入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站的初始蜂窝区,该无线设备请求类别的改变。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宏分集控制系统或其中的部分在无线设备中接收基站的初始蜂窝区,以与存储在无线设备中的初始蜂窝区向比较。在ANSI J-STD-008中,接入参数消息(APM)在接入信道上从基站发送到无线设备,该接入参数消息可以被修改以包括被称为初始蜂窝区ID的字段。在其他实施例中,无线设备仅识别它自己(宏分集控制系统从该无线设备中得到该无线设备的初始蜂窝区标识)或者向基站提供它的初始蜂窝区标识,并且将和无线设备相关的初始蜂窝区标识与无线设备正尝试接入的基站的初始蜂窝区标识相比较。如果与该无线设备相关的初始蜂窝区标识匹配被接入的基站的初始蜂窝区标识,则工作类别可以保持为固定(或有限固定)。如果不匹配,用于无线设备的工作类被可以被改变为完全移动。
根据工作类别中的任何改变,用于给无线设备的宏分集模式可以改变。因此,根据本实施例,基站可以发送相应的宏分集触发值、活动组门限、有限、固定或受限的候选列表、有限、固定或受限的活动组和/或其他的宏分集和越区切换参数或门限。一旦模式被改变,可以使用不同的宏分集和/或越区切换门限。另一种方法是,如果无线系统不允许模式的改变,则呼叫可以被引下。在本文描述的蜂窝系统中,当工作在固定(没有移动性)模式或者有限固定(在初始蜂窝区内受限的移动性)模式时,对无线设备40的计费要比工作在移动模式时便宜。依赖于工作类别,以及相应的参数、参数、门限、候选列表、程序、数值和/或其他信息或者宏分集/越区切换过程的宏分集模式的使用,可以在无线设备的基础上、在宽蜂窝区的基础上或者在宽的系统的基础上被使用。
因而,固定无线通信系统通过更有效地利用用于无线系统的无线资源,能够实现固定、有限固定和/或移动设备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容量的增加。固定无线系统可以被用于改进独立的固定无线系统或者固定无线系统的性能,前述独立的固定无线系统或者固定无线系统具有固定(或有限固定)的无线设备以及移动的无线设备。
图3示出了根据用于无线设备的固定、有限固定或移动工作类别的宏分集控制系统实施例的流程图。用于或多或少的无线设备的工作类别是可能的。在框50,宏分集控制系统确定用于该无线设备的工作类别。用于该无线设备的工作类别可以在预约或安装时建立,并且存储在无线设备中和/或在与无线设备的用户信息相关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前述无线设备的用户信息诸如电子串号、移动识别号码(MIN或IMSI)以及号码簿或电话号码(DN)。此外,初始蜂窝区标识可以被存储在HLR 24(图1)中和/或在无线设备中。根据本实施例,宏分集控制系统及其中的部分可以在无线设备和/或诸如基站和/或MSC 16(图1)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实现。
宏分集控制系统可以被通知用于无线设备(固定、有限固定或移动)的工作类别,例如在到基站的消息中和/或从基站到无线设备的消息中。用于无线设备的工作类别(以及对应的宏分集/越区切换模式参数)可以被存储在无线设备中和/或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例如在基站或HLR 24中。根据本实施例,工作类别和/或宏分集/越区切换模式可以被保持,直到在预约中发生改变。此外,在某些实施例中,工作类被和/或宏分集/越区切换模式以及其中的参数可以被周期性、动态地更新,或者根据其他工作参数来更新,前述其他工作参数诸如反向和/或前向链路上信道的接收信号强度。这样,宏分集控制系统可以在每次无线设备尝试接入无线系统时或者被建立并保持的,确定用于无线设备的工作类别和/或宏分集模式。也可能有其他的实施例。
在框52,宏分集控制系统确定无线设备是否处于固定工作类别中。如果该无线设备起固定设备的作用,则宏分集控制系统确定用于起固定作用的无线设备或者用于特定无线设备的宏分集触发值,如框54所示。宏分集触发值对于每个无线设备或对于每个工作类别可以不同。根据宏分集模式,和/或与初始蜂窝区和/或无线设备相关的参数,以及其他的参数,宏分集控制系统可以设置宏分集触发电平,前述与初始蜂窝区相关的参数诸如蜂窝区或周围的蜂窝区的业务负荷,前述与无线设备相关的参数诸如无线设备的信号质量和速度。在确定宏分集触发值之后,宏分集控制系统建立用于该无线设备的宏分集模式。
在图3的实施例中,宏分集/越区切换控制系统在无线设备中利用例如为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RSSI),来执行信号质量测量。如果在框56中,宏分集触发值小于信号强度测量结果,则用于该无线设备的宏分集被失能,如框58所示。根据本实施例,从系统方向到特定无线设备的传输可以被限制到服务基站。宏分集可以通过将活动组限制在服务基站,例如通过设置活动组的门限值或者在RF优化时与初始基站相关的其他参数来失能。这样,无线设备可以仅与初始基站通信。如果在框56中,宏分集触发值大于信号强度测量结果,则宏分集被使能。如框60中所示,用于无线设备的活动组门限值和/或受限或有限的候选基站组,可以被建立以用于该无线设备,前述受限或有限的候选基站组例如是临近初始蜂窝区的某些蜂窝区的。利用使能的宏分集,无线设备可以从基站接收活动组上的信号,但是将不会被从初始基站越区切换。这样,越区切换被失能。宏分集/越区切换控制系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完成它,例如通过防止无线设备请求越区切换、忽略越区切换请求和/或设置越区切换参数以实现所需要的操作来完成。根据本实施例,触发值、活动组的门限值和/或越区切换参数可以相同和/或不同。
除了固定工作类别之外,宏分集控制系统可以包括附加的工作类别,前述附加工作类别诸如有限固定的、完全移动的以及其他例如基于速度的类别。如前所述,工作类别可以在预约或安装时建立,并且被保持或改变,例如通过从固定对接站中去除该无线设备,或者通过利用无线设备上的开关以在工作类别之间切换,来从固定类别改变为有限固定类别。
在任何情况下,如果在框52,宏分集控制系统确定无线设备的工作类别不是固定的,则宏分集控制系统在框62确定该无线设备的工作类别是否是有限固定的。如果不是,则该无线设备起完全移动无线设备的作用,该无线设备工作在例如如上所述的ANSI J-STD-008,且带有使能的越区切换和宏分集,如框64中所述。否则,如果宏分集控制系统确定该无线设备起有限固定的作用,则该控制系统在框66确定用于该无线设备的宏分集触发值。根据本实施例,用于有限固定设备的宏分集触发值可以相同,或者不同于固定无线设备或有限固定无线设备的宏分集触发值。
在框68,控制系统利用例如是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RSSI),将有限固定的宏分集触发值与信号质量测量结果相比较。如果该无线设备中(或者根据本实施例,在基站中)的信号质量测量结果大于宏分集触发值,那么该控制系统失能该宏分集,从而在框70失能越区切换。否则,宏分集在框72被使能。此外,用于无线设备和/或受限或有限候选基站组的活动组门限值可以被建立,以用于该无线设备,前述受限或有限候选基站组例如是临近初始蜂窝区的某些蜂窝区的。利用使能的宏分集,无线设备可以从基站接收活动组上的信号,但是将不会被从初始基站越区切换。这样,越区切换被失能。宏分集控制系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完成它,例如通过防止无线设备请求越区切换、忽略越区切换请求和/或设置越区切换参数。
而且,根据用于该无线设备的宏分集模式,无线系统可以使能/失能越区切换或者将越区切换参数设置为不同的电平。例如,固定无线设备可以不具有越区切换能力或者不具有宏分集能力;有限固定的无线设备可以不具有或具有有限的越区切换能力,或者不具有有限或完全的宏分集能力;移动无线设备可以具有完全的越区切换能力以及完全的宏分集能力。根据工作模式和/或参数(该参数诸如信号质量测量结果、蜂窝区32和/或周围蜂窝区的移动速度和/或业务负荷),定义宏分集模式的宏分集和/或越区切换参数可以在每个无线设备的基础上建立,或者在按呼叫顺序的基础上建立。例如,当业务负荷很小时,有限固定的无线设备可以具有有限的越区切换能力,当负荷较大时,该有限的越区切换能力随后被切换为没有或更受限的越区切换能力。而且,在某些实施例中,对于工作在不同模式的无线设备来说,登记程序也不相同。例如,在固定(或有限固定)的无线设备不具有越区切换能力的地方,用于这些无线设备的登记程序可以被去除。
除了上述的实施例之外,带有根据本发明原理的固定模式的无线通信系统可以与不同的蜂窝系统及配置一起使用,前述不同的蜂窝系统及配置忽略和/或增加了元件和/或利用所述系统的变化或部分。例如,宏分集控制系统被特别参照利用ANSI J-STD-008的蜂窝网络结构进行描述,但是利用诸如TDMA的不同多路接入技术的其他无线系统也可以被使用,并且该系统用于发送数据和/或语音。应该理解的是,各个结构方框的不同符号、标记和表征可以被使用。例如,使用固定、有限固定和/或移动模式的无线系统已经利用一个特定的无线系统进行描述,但是应该理解的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借助于公开的内容将理解的,系统和其中的部分以及被描述结构的部分可以在不同的位置上实现,前述位置诸如无线设备、基站和/或MSC,或者在专用集成电路、软件驱动的处理电路、固件或其他分离元件的装置中实现。本文所公开的只是本发明原理的示意性应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以对本发明作出这些和各种其他的修改、装置和方法,而不必严格遵守这里所描述和说明的示意性应用,且都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在包括基站和无线设备的无线通信系统内通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使所述无线设备工作于宏分集模式,该宏分集模式依赖于用于所述无线设备的工作类别,并且所述工作类别与所述无线设备的移动性相关。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工作步骤包括:使所述无线设备工作于所述宏分集模式,该宏分集模式依赖于起固定无线设备作用的所述无线设备,并且依赖于来自所述基站的接收的质量。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工作步骤包括:如果来自所述基站的接收的质量高于门限,则失能用于所述无线设备的宏分集。
4.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工作步骤包括:如果来自所述基站的接收的质量低于门限,则使能用于所述无线设备的宏分集。
5.根据权利要求4的方法,还包括失能用于所述无线设备的越区切换。
6.根据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中所述失能步骤还包括设置用于所述无线设备的越区切换参数。
7.根据权利要求5的方法,还包括阻塞用于所述无线设备的越区切换消息。
8.根据权利要求5的方法,还包括将所述无线设备从所述固定类别切换到有限固定类别;并且使所述无线设备工作于有限固定的宏分集模式,该有限固定的宏分集模式用于所述无线设备。
9.根据权利要求5的方法,还包括将所述无线设备从所述固定类别切换到移动类别;并且使所述无线设备工作于移动宏分集模式,该移动宏分集模式用于所述无线设备。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方法,还包括使能用于所述无线设备的越区切换。
11.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还包括存储与所述无线设备的初始基站相关的初始蜂窝区标识;并且在接入所述无线通信系统时,使用所述初始蜂窝区标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09/324,177 | 1999-06-03 | ||
US09/324,177 US6434390B2 (en) | 1999-06-03 | 1999-06-03 | Macrodiversity control system having macrodiversity mode based on operating category of wireless unit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76655A true CN1276655A (zh) | 2000-12-13 |
Family
ID=232624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00108785A Pending CN1276655A (zh) | 1999-06-03 | 2000-06-02 | 具有基于工作类别的宏分集模式的宏分集控制系统 |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434390B2 (zh) |
EP (1) | EP1058408B1 (zh) |
JP (1) | JP3954284B2 (zh) |
KR (1) | KR100696899B1 (zh) |
CN (1) | CN1276655A (zh) |
AU (1) | AU3779400A (zh) |
BR (1) | BR0003100A (zh) |
CA (1) | CA2309467A1 (zh) |
DE (1) | DE60045019D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97695B (zh) * | 2008-10-24 | 2014-04-09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热点载波的活动组管理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041850A1 (en) * | 1999-04-01 | 2000-10-04 | Nortel Matra Cellular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ging radio link configurations in a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with soft handover |
US6434390B2 (en) * | 1999-06-03 | 2002-08-13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Macrodiversity control system having macrodiversity mode based on operating category of wireless unit |
GB2352586B (en) | 1999-06-07 | 2004-03-10 | Nec Corp | Handover between mobile networks |
US7664492B1 (en) * | 1999-07-27 | 2010-02-16 | Cellco Partnership | Network engineering in a wireless network |
JP3293599B2 (ja) * | 1999-07-28 | 2002-06-17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Cdma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システム間ハンドオフ制御方法 |
JP3525828B2 (ja) * | 1999-11-01 | 2004-05-10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位置登録制御方法とそれを用いた移動局装置 |
KR100401185B1 (ko) * | 1999-11-26 | 2003-10-1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시스템의 사이트 선택 다이버시티 방법 |
US6701150B1 (en) * | 2000-10-13 | 2004-03-02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Network driven cell switching and handoff with load balancing for wireless systems |
US7346347B2 (en) * | 2001-01-19 | 2008-03-18 | Raze Technologies, Inc. | Apparatus, and an associated method, for providing WLAN service in a fixed wireless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20090111457A1 (en) | 2007-10-31 | 2009-04-30 | Raze Technologies, Inc.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for coupling a base station and mobile stations |
US8670390B2 (en) | 2000-11-22 | 2014-03-11 | Genghiscomm Holdings, LLC | Cooperative beam-form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
SE0004326D0 (sv) * | 2000-11-24 | 2000-11-24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Base station identification |
US6853840B2 (en) * | 2001-03-02 | 2005-02-08 | Csi Wireless Ll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abling and disabling devices based on RSSI analysis |
US9819449B2 (en) | 2002-05-14 | 2017-11-14 | Genghiscomm Holdings, LLC | Cooperative subspace demultiplexing in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s |
US10355720B2 (en) | 2001-04-26 | 2019-07-16 | Genghiscomm Holdings, LLC | Distributed software-defined radio |
US10931338B2 (en) | 2001-04-26 | 2021-02-23 | Genghiscomm Holdings, LLC | Coordinated multipoint systems |
US6731936B2 (en) * | 2001-08-20 | 2004-05-0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handoff in a broadcast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6980820B2 (en) * | 2001-08-20 | 2005-12-27 | Qualcomm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signaling in broadcast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4604432B2 (ja) * | 2001-08-29 | 2011-01-05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それに用いられる移動機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
US20030142647A1 (en) * | 2002-01-31 | 2003-07-31 | Prathima Agrawal | Discrete soft handoff in CDMA wireless networks |
US10142082B1 (en) | 2002-05-14 | 2018-11-27 | Genghiscomm Holdings, LLC | Pre-coding in OFDM |
US10644916B1 (en) | 2002-05-14 | 2020-05-05 | Genghiscomm Holdings, LLC | Spreading and precoding in OFDM |
US9628231B2 (en) | 2002-05-14 | 2017-04-18 | Genghiscomm Holdings, LLC | Spreading and precoding in OFDM |
US9136931B2 (en) * | 2002-05-14 | 2015-09-15 | Genghiscomm Holdings, LLC | Cooperative wireless networks |
PT1365612E (pt) * | 2002-05-22 | 2006-12-29 | Siemens Ag | Processo e dispositivo para o controlo da mobilidade num sistema de comunicações |
US7940724B2 (en) * | 2002-11-18 | 2011-05-10 | Motorola Mobility, Inc. | Network assisted cell reselec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and methods |
US7656846B2 (en) * | 2002-11-18 | 2010-02-02 | Ge Fanuc Automation North America, Inc. | PLC 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US20040097233A1 (en) * | 2002-11-18 | 2004-05-20 | Pecen Mark E.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dicting a cell change |
US7167504B1 (en) * | 2003-01-27 | 2007-01-23 | L-3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fast data rate discovery from PN codes |
WO2004073322A2 (en) * | 2003-02-05 | 2004-08-26 | Motorola Inc. | Network assisted cell reselec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and methods |
US8099095B2 (en) * | 2003-02-25 | 2012-01-1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operation of an access terminal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7912485B2 (en) * | 2003-09-11 | 2011-03-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signaling in broadcast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11552737B1 (en) | 2004-08-02 | 2023-01-10 | Genghiscomm Holdings, LLC | Cooperative MIMO |
US11431386B1 (en) | 2004-08-02 | 2022-08-30 | Genghiscomm Holdings, LLC | Transmit pre-coding |
US11184037B1 (en) | 2004-08-02 | 2021-11-23 | Genghiscomm Holdings, LLC | Demodulating and decoding carrier interferometry signals |
US8570880B2 (en) * | 2004-08-05 | 2013-10-2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in a wireless multiple-acc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
US7239886B2 (en) * | 2004-08-27 | 2007-07-03 | Motorola, Inc. | Adaptive power control method for cellular systems |
US20060098676A1 (en) * | 2004-11-08 | 2006-05-11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facilitate macrodiversity reception |
EP2252105B1 (en) | 2005-03-28 | 2020-01-15 | Sony Corporation |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handover controlling method,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 and mobile terminal |
EP1761091B1 (en) * | 2005-08-30 | 2012-11-07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performing admission control in a cellular network |
US8219042B2 (en) * | 2005-09-26 | 2012-07-10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device, mobile station device, and macrodiversity selection method |
WO2007066399A1 (ja) * | 2005-12-08 | 2007-06-14 | Fujitsu Limited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無線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JP2007324646A (ja) * | 2006-05-30 | 2007-12-13 | Kyocera Corp |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データ処理方法 |
KR100820928B1 (ko) * | 2006-12-07 | 2008-04-11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무선 인터넷 시스템의 자원 선 예약 방법 |
ES2393767T3 (es) * | 2007-01-31 | 2012-12-27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Intercambio de una tabla de interfaz entre estaciones base |
EP1993309B1 (en) * | 2007-05-16 | 2012-07-04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Mobility Policy in a WiMAX communications system |
KR20090055786A (ko) * | 2007-11-29 | 2009-06-0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채널 특성을 적용하여 핸드오버를 수행하는 단말기 및 그제어방법 |
GB0725051D0 (en) * | 2007-12-21 | 2008-01-30 | Fujitsu Lab Of Europ Ltd | Communications system |
GB0725049D0 (en) * | 2007-12-21 | 2008-01-30 | Fujitsu Lab Of Europ Ltd | Communiactions systems |
US8923125B2 (en) | 2008-10-24 | 2014-12-3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Wireless network resource adaptation |
EP2439993B1 (en) | 2009-06-05 | 2016-03-16 | Fujitsu Limited | Base station device, terminal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101565619B1 (ko) * | 2009-07-22 | 2015-11-0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이동 단말의 세션 전환 방법 및 장치 |
US9008647B2 (en) | 2010-05-03 | 2015-04-14 |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network device,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transmission/reception of control information |
US8340680B2 (en) * | 2010-12-02 | 2012-12-25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lanning mobile switching centers in a wireless network |
US20140045501A1 (en) * | 2012-08-08 | 2014-02-13 | Benjamin Cheung | Manifold network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12224860B1 (en) | 2014-01-30 | 2025-02-11 | Genghiscomm Holdings, LLC | Linear coding in decentralized networks |
US9794840B1 (en) * | 2014-05-27 | 2017-10-17 | Sprint Sprectrum LP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access node candidates for handover of wireless devices |
US10243773B1 (en) | 2017-06-30 | 2019-03-26 | Genghiscomm Holdings, LLC | Efficient peak-to-average-power reduction for OFDM and MIMO-OFDM |
US10637705B1 (en) | 2017-05-25 | 2020-04-28 | Genghiscomm Holdings, LLC | Peak-to-average-power reduction for OFDM multiple access |
US11343823B2 (en) | 2020-08-16 | 2022-05-24 | Tybalt, Llc | 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and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
US11917604B2 (en) | 2019-01-25 | 2024-02-27 | Tybalt, Llc | 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and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
US12206535B1 (en) | 2018-06-17 | 2025-01-21 | Tybalt, Llc |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CN113454964A (zh) | 2019-01-25 | 2021-09-28 | 珍吉斯科姆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 正交多址和非正交多址 |
WO2020242898A1 (en) | 2019-05-26 | 2020-12-03 | Genghiscomm Holdings, LLC |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I106824B (fi) * | 1993-07-05 | 2001-04-12 | Nokia Networks Oy | Tukiasema |
GB2282731C (en) * | 1993-10-08 | 2006-09-06 |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 Dual mode subscriber terminal and a handover procedure of the dual mode subscriber terminal in a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
US5701585A (en) * | 1994-12-12 | 1997-12-23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 Mobile assisted handoff |
US5737702A (en) * | 1995-03-08 | 1998-04-07 | Northern Telecom Limited | Cellular radio communications system |
WO1996034500A1 (en) | 1995-04-28 | 1996-10-3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stricting mobility of subscribers assigned to fixed subscription areas in a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
US6073010A (en) * | 1995-04-28 | 2000-06-06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stricting mobility of subscribers assigned to fixed subscription areas in a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
MX9800265A (es) * | 1995-07-12 | 1998-04-30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Metodo y aparato para proporcionar una funcionalidad celular fija. |
US5913166A (en) * | 1995-12-29 | 1999-06-15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Arrangement for providing a call hand-off for a mobile station from a land-line supported private base station to a cellular base station operating in a cellular system |
US5765103A (en) * | 1996-08-16 | 1998-06-09 | Northern Telecom Limited | Spatially-oriented subscriber configuration in a fixed wireless system |
US5920808A (en) * | 1996-12-12 | 1999-07-06 | Glenayre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key-up distortion by pre-heating transistors |
US6078817A (en) * | 1997-04-24 | 2000-06-20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 System and method of dynamically increasing the capacity of 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radio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
FI972396L (fi) | 1997-06-05 | 1998-12-06 |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 Kanavanvaihto matkaviestinjärjestelmässä |
US6434390B2 (en) * | 1999-06-03 | 2002-08-13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Macrodiversity control system having macrodiversity mode based on operating category of wireless unit |
KR100329111B1 (ko) * | 2000-01-28 | 2002-03-18 | 오길록 | 셀룰러 환경에서 다중반송파 코드분할다중접속시스템의다이버시티 제어방법 |
-
1999
- 1999-06-03 US US09/324,177 patent/US6434390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0
- 2000-05-23 DE DE60045019T patent/DE60045019D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0-05-23 EP EP00304338A patent/EP1058408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0-05-24 BR BR0003100-3A patent/BR0003100A/pt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0-05-25 CA CA002309467A patent/CA2309467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0-05-30 AU AU37794/00A patent/AU3779400A/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0-06-02 CN CN00108785A patent/CN1276655A/zh active Pending
- 2000-06-02 JP JP2000166159A patent/JP3954284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0-06-02 KR KR1020000030388A patent/KR100696899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97695B (zh) * | 2008-10-24 | 2014-04-09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热点载波的活动组管理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A2309467A1 (en) | 2000-12-03 |
DE60045019D1 (de) | 2010-11-11 |
US6434390B2 (en) | 2002-08-13 |
EP1058408A1 (en) | 2000-12-06 |
BR0003100A (pt) | 2001-01-30 |
KR20010007207A (ko) | 2001-01-26 |
KR100696899B1 (ko) | 2007-03-21 |
AU3779400A (en) | 2000-12-07 |
US20010041569A1 (en) | 2001-11-15 |
EP1058408B1 (en) | 2010-09-29 |
JP3954284B2 (ja) | 2007-08-08 |
JP2001016633A (ja) | 2001-01-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76655A (zh) | 具有基于工作类别的宏分集模式的宏分集控制系统 | |
US6400952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dle handoff in a cellular system | |
CN1117504C (zh) | 确定频率间硬切换的执行时间和建立硬切换环境的方法 | |
EP1179961B1 (en) | A method for optimizing a number of communication links | |
US7680497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timizing system-access and soft-handoff parameters based on location information | |
US6539227B1 (en)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ntrolling hard and soft handoffs in radio communications systems | |
CN101061741B (zh) | 用于umts的增强的专用信道报告 | |
US20020102976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inter-layer handoff in a hierarchical cellular system | |
US20030040314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cation area updating in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 |
CN1372778A (zh) | 系统间切换 | |
MXPA02003804A (es) | Metodo para ejecutar actualizaciones de celda y ura en una red de acceso de radio. | |
CN1838826A (zh) | 一种用于执行切换的方法 | |
KR20000019105A (ko) | 코드분할다중접속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에프에이간의 하드 핸드오프 구현 방법 | |
FI105139B (fi) | Puhelunmuodostuksen ohjattu uudelleenyritys | |
US20060099943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improved roaming service in a mobile terminal | |
US7693521B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mobile station handoff | |
EP2268079B1 (en) | Identifying a base station from a set of handover candidate base stations that use the same primary scrambling code | |
EP2249603A1 (en) | Obtaining information of a neighbouring base station | |
EP1153523A1 (en)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ntrolling hard and soft handoffs i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 |
KR100236928B1 (ko) | 주파수 할당(에프에이)간의 하드 핸드오프 방법 | |
AU725452B2 (en) | A method for setting up a call in a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in a cellular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
KR100266863B1 (ko) | 씨디엠에이-에이엠피에스 및 씨디엠에이-씨디엠에이 하드 핸드오프 방법 | |
EP1118233B1 (en) | Method of determining home area for subscriber terminal, an associated radio system and a subscriber network element | |
US20050221831A1 (en) | Routing area selection for a communication device accessing a network through a secondary communication network | |
KR100400923B1 (ko) | 통신 시스템의 핸드오프 장치 및 그 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