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75276A - 通信装置及峰值功率抑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装置及峰值功率抑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75276A CN1275276A CN 99801346 CN99801346A CN1275276A CN 1275276 A CN1275276 A CN 1275276A CN 99801346 CN99801346 CN 99801346 CN 99801346 A CN99801346 A CN 99801346A CN 1275276 A CN1275276 A CN 127527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hase rotation
- phase
- signal
- channel signal
- signal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1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0000002194 synthes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629 sup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1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1427 coher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6 conven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0169 heat 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6 synthesis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2—Chan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ignal
- H04L5/06—Chan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ignal the signals being represented by different frequ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Abstract
调制电路101至调制电路104调制4个用户的发送信号(使用向发送数据中周期性地插入导频符号的基本时隙)、或者包含导频信号的控制信号和3个用户的发送信号(使用未向发送数据中插入导频符号的基本时隙)。相位旋转电路105至相位旋转电路108按照用户总数对调制电路101至调制电路104的输出信号进行相位旋转。加法电路I 109将相位旋转电路105至相位旋转电路108的输出信号的同相分量相加,加法电路Q110将相位旋转电路105至相位旋转电路108的输出信号的正交分量相加。无线部115将加法电路I 109及加法电路Q110的输出信号调制为射频后进行放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多个用户同时发送各用户的信号的通信装置及其峰值功率抑制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迅速普及的机动车电话、便携电话等无线通信系统采用多个台用同一频带同时进行通信的多址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从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现有通信装置发送的信号的流程。
图9是现有通信装置的结构方框图。在图9中,用户1至用户4的各发送信号分别被送至调制电路901至调制电路904,进行一次调制及二次调制,进而分离为同相分量(I-ch:In-phase channel)和正交分量(Q-ch:Quadrature-phase channel)。
然后,各信号的同相分量及正交分量分别被送至加法电路I 905及加法电路Q 906,按各分量进行加法。加法电路I 905及加法电路Q 906输出的信号分别被送至限带滤波器907及限带滤波器908,进行限带。
限带滤波器907及限带滤波器908输出的信号分别被送至D/A变换器909及D/A变换器910,变换为模拟信号。D/A变换器909及D/A变换器910输出的信号分别被送至无线部911,调制为射频。
这样,现有通信装置对多个用户中的各用户的信号进行调制后相加,将相加过的信号变换为模拟信号后,放大发送功率。
然而,由于上述现有通信装置将具有相同相位的多个信号相加,所以峰值功率与平均功率相比非常高,为了抑制峰值时的失真,必须使用大型、发热量大的放大器。
此外,在“数字方式MCA系统标准规格PCR STD-32”中公开了下述方法:通过对固定符号进行相位旋转并配置在与普通数据不同的位置,来抑制固定符号中的峰值功率;但是即使用该方法也不能抑制数据区间的峰值功率。
发明概述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及峰值功率抑制方法,抑制发送给多个通信对方的发送的合成值中的峰值功率。
该目的是如下实现的:对发送给多个通信对方的信号分别进行相位调制后,用对每个通信对方互不相同的旋转量来旋转相位调制后各信号的相位,从而合成旋转过相位的各信号。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通信装置(基站)的结构方框图;
图2是上述实施例1的通信装置(移动台)的结构方框图;
图3A、图3B、图3C及图3D是将上述实施例1的通信装置(基站)的各用户的信号点配置在IQ轴平面上的配置图;
图4是将上述实施例1的通信装置(基站)的所有用户的信号点配置在IQ轴平面上的配置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通信装置(基站)的结构方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通信装置(基站)的结构方框图;
图7是上述实施例4的通信装置(移动台)的结构方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通信装置(移动台)的结构方框图;
图9是现有通信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在以下的说明中,调制方式使用相位调制方式,具体地说,使用QPSK调制方式。
(实施例1)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通信装置(基站)的结构方框图。图2是实施例1的通信装置(移动台)的结构方框图。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按一定周期向发送数据符号中插入已知符号(导频符号)的基本时隙进行各用户信号的通信。
在图1中,用户1至用户4的各发送信号分别被送至调制电路101至调制电路104。各发送信号通过调制电路101至调制电路104进行一次调制及二次调制,进而分离为同相分量(I-ch:In-phase channel)和正交分量(Q-ch:Quadrature-phase channel)。
调制电路101至调制电路104输出的各信号分别通过相位旋转电路105至相位旋转电路108旋转相位。相位旋转电路105至相位旋转电路108输出的各信号的同相分量及正交分量分别被送至加法电路I 109及加法电路Q110,按各分量相加。
加法电路I 109及加法电路Q 110输出的信号分别被输出到限带滤波器111及限带滤波器112,进行限带。
限带滤波器111及限带滤波器112输出的信号分别被输出到D/A变换器113及D/A变换器114,变换为模拟信号。
D/A变换器113及D/A变换器114输出的信号分别被输出到无线部115,调制为射频。无线部115调制过的信号经未图示的天线发送到移动台。
另一方面,图1所示的实施例1的通信装置(基站)发送的信号通过图2所示的实施例1的通信装置(移动台)接收。即,图1所示的通信装置(基站)发送的信号经天线201通过图2所示的通信装置(移动台)接收。
通过天线201接收到的信号被输出到无线部202,进行放大、变频、及正交检波,成为基带信号。该基带信号被送至A/D变换器203。
在A/D变换器203中,从无线部202送来的基带信号被变换为数字基带信号后,送至个别信道解扩电路204。
在个别信道解扩电路204中,从A/D变换器203送来的数字基带信号进行解扩处理后,被输出到信道估计电路205和同步检波电路206。
在信道估计电路205中,从个别信道解扩电路204送来的信号使用插入到该信号中的导频符号,进行信道估计。该信道估计的结果(信道估计值)被送至同步检波电路206。
在同步检波电路206中,从个别信道解扩电路204送来的信号用从信道估计电路205送来的信道估计值进行校正后,进行同步检波,成为接收信号。
接着,说明图1所示的通信装置(基站)及图2所示的通信装置(移动台)中的各构成要素进行的操作。
首先,在图1所示的通信装置(基站)中,调制电路101通过对发送到用户1的信号进行一次调制来进行映射。此外,调制电路101对进行过一次调制的信号实施二次调制,进而分离为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输出到相位旋转电路105。调制电路102至调制电路104对用户2至用户4的发送信号进行与上述同样的处理。
相位旋转电路105至相位旋转电路108分别对调制过的用户1至用户4的发送信号进行相位旋转。此时,旋转的相位角θn按照用户总数N、表示是哪个用户的发送信号的用户号n、及上述调制时的信号映射中相邻信号点间的相位(以下称为“相邻相位”)来决定。
具体地说,计算相邻相位除以用户总数N所得的值(以下称为“相位变化量的间隔值”),将用户号n减1所得的值乘以相位变化量的间隔值,来计算调制过的第n个用户的信号的相位旋转角θn。
相位旋转电路105至相位旋转电路108对所有信号进行上述计算后,对调制过的第n个用户的信号进行θn的相位旋转。
例如,在QPSK调制方式的情况下,由于相邻相位是π/2(rad),所以θn由如下所示的式(1)表示。
这里,将4代入用户总数N,则θ1=0(rad),θ2=π/8(rad),θ3=π/4(rad),θ4=3π/8(rad)。即,相位旋转电路105将用户1的信号相位旋转0度,相位旋转电路106将用户2的信号相位旋转22.5度,相位旋转电路107将用户3的信号相位旋转45度,相位旋转电路108将用户4的信号相位旋转67.5度。
将如上所述相位旋转过的用户1至用户4的信号点配置在IQ轴平面上的样子示于图3。图3A示出用户1的信号点的配置,是未相位旋转的状态。用户2至用户4的信号点分别被配置在相对于用户1的信号点的配置位置、以原点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相位旋转22.5度、45度、67.5度的位置。图3B、图3C及图3D分别示出用户2、用户3及用户4的信号点的配置。
将所有用户的信号点配置在IQ轴平面上的样子示于图4。如图4所示,在IQ轴平面上,信号点被等间隔配置。
相位旋转电路105至相位旋转电路108进行上述相位旋转处理后,将用户1至用户4的信号的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分别输出到加法电路I 109及加法电路Q 110。
加法电路I 109及加法电路Q 110将相位旋转后的用户1至用户4的信号分别按同相分量及正交分量相加,将相加后的同相分量及正交分量分别输出到限带滤波器111及限带滤波器112。
限带滤波器111及限带滤波器112对加法电路I 109及加法电路Q 110输出的信号实施限带,将其输出到D/A变换器113及D/A变换器114。
D/A变换器113及D/A变换器114将限带滤波器111及限带滤波器112输出的信号变换为模拟信号,将其输出到无线部115。
无线部115将D/A变换器113及D/A变换器114输出的信号调制为射频,进而将其通过内部备有的发送放大器放大后,经未图示的天线发送到移动台。
另一方面,在图2所示的通信装置(移动台)中,无线部202对经天线201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变频、及正交检波,送至A/D变换器203。
A/D变换器203将从无线部202送来的信号变换为数字基带信号,送至个别信道解扩电路204。
个别信道解扩电路204对从A/D变换器203送来的数字基带信号实施解扩处理后,送至信道估计电路205和同步检波电路206。
信道估计电路205参照从个别信道解扩电路204送来的信号中的导频符号进行信道估计,将信道估计值送至同步检波电路206。
同步检波电路206用从信道估计电路205送来的信道估计值对从个别信道解扩电路204送来的信号进行校正后,实施同步检波处理,取出接收信号。以上是图1及图2所示的通信装置中各构成要素的操作。
以下,就峰值功率与平均功率之比来比较现有方式的通信装置和实施例1的通信装置。在以下的计算中设发送功率为1。发送功率在图3中用原点和各信号点的配置位置之间的距离来表现。
在现有方式的通信装置中,所有用户的信号点配置如图3A所示,在所有用户的信号被配置在图3A的a1时等成为峰值。在峰值时,由于各用户的同相分量及正交分量的电压都为0.707,所以各同相分量电压相加并平方过的值、和各正交分量电压相加并平方过的值之和、即峰值功率为16.000。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对所有组合计算功率,算出平均功率为4.000 。因此,现有方式的通信装置中的峰值功率与平均功率之比是4.000。
另一方面,在实施例1的通信装置中,在用户1的信号点被配置在图3A的a1、用户2的信号点被配置在图3B的b1、用户3的信号点被配置在图3C的c1、用户4的信号点被配置在图3D的d1时等成为峰值。在峰值时,由于用户1的同相分量及正交分量的电压分别为0.707、0.707,用户2的同相分量及正交分量的电压分别为0.924、0.383,用户3的同相分量及正交分量的电压分别为1.000、0.000,用户4的同相分量及正交分量的电压分别为0.383、0.924,所以各同相分量电压相加并平方过的值、和各正交分量电压相加并平方过的值之和、即峰值功率为13.137。由于平均功率是4.000,所以实施例1的通信装置中的峰值功率与平均功率之比是3.284。
因此,通过使用实施例1的通信装置,与使用现有方式通信装置的情况相比,能够将峰值功率削减约18%。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在同时发送多个用户的信号时,通过对调制过的信号的信号点进行相位旋转,无线部115内备有的发送放大器由于抑制了放大操作时的动态范围,所以也抑制了此时产生的热。因此,上述发送放大器能够使用比现有方式的通信装置更廉价并且更小型的放大器。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由于按照发送的用户信号的数目对相位调制后的各信号点的配置进行相位旋转,所以不用对装置主体施加变更,就能够根据用途来灵活地增减发送的用户数目。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在通信装置(基站)中,对用户的发送信号的信号点进行相位旋转,但是在通信装置(移动台)中,参照接收到的信号中插入的导频符号进行同步检波处理,所以能够毫无障碍地取出接收信号。
(实施例2)
实施例2是通过预先设定相位旋转候选数、而不是通过总用户数来决定相位旋转角的实施例。由于实施例2的通信装置(基站)的结构与图1所示的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在实施例2中,设第n个用户的识别号为IDn,相位旋转候选数为M,与相邻符号之间的的相位差为δ,则通过如下所示的式子来预先计算第n个用户的信号的相位旋转角θn。式(2)中的“%”是模运算。
然后,将算出的相位旋转角θn存储到各相位旋转电路。相位旋转电路将输入的信号相位旋转存储的相位旋转角θn。
这样,由于通过设定相位旋转候选数并预先计算相位旋转角θn,能够将相位旋转角θnROM化,所以能够削减计算相位旋转电路中的相位旋转角所用的运算量,能够减小电路规模。
此外,为了将相位旋转角θn充分随机化,也可以将用户的识别号IDn用作产生随机数的种源(キ一),通过如下所示的式子来预先计算第n个用户的信号的相位旋转角θn。式(3)中的“rand()”是随机数产生模块。
这样,通过随机化,能够进一步抑制峰值功率。
(实施例3)
实施例3是下述实施例:在新产生用户的情况下,根据过去的发送信号对新用户的信号分配相位旋转量,使得发送功率的峰值最小。这里,作为一例,说明发送用户1至用户3的信号时追加用户4的例子。
图5是实施例3的通信装置(基站)的结构方框图。在图5所示的通信装置中,对与图1所示的通信装置相同的部分附以与图1相同的符号,并且省略其说明。
图5所示的通信装置采用在图1的通信装置上追加开关501、和相位旋转量分配电路502的结构。
调制电路104对新追加的用户4的发送信号进行调制,将其送至开关501。开关501将调制电路104输出的信号送至相位旋转量分配电路502。
相位旋转量分配电路502输入从开关501送来的调制电路104的输出信号、及上次时隙的用户1至用户3的合成结果、即加法电路I 109及加法电路Q 110的输出信号。然后,相位旋转量分配电路502根据上述信号来计算分配给用户4的相位旋转量θ,使得无线部115内的发送放大器消耗的功率达到最小。
具体地说,相位旋转量分配电路502如下所示计算分配给用户4的相位旋转量θ。
首先,通过如下所示的式(4),对所有候选相位旋转量M(0~M-1)计算消耗的功率,进而计算功率达到最小的相位旋转量号m。
在式(4)中,将时隙(k-1)的合成信号vk-1的第1个符号加上新追加的用户的第1个信号s(1)乘以相位旋转量exp(jmδ/M)所得的值,接着,与所有候选相位旋转量M(0~M-1)对应,计算对所有符号L(0~L-1)进行上述计算并取总和所得的值、即功率。进而,计算这样算出的功率中、与最小功率对应的相位旋转量号m。
此后,将用式(4)算出的相位旋转量号m代入如下所示的式(5),来计算分配给用户4的相位旋转量θ。
这里,δ是与相位调制方式的相邻的符号之间的相位差。
相位旋转量分配电路502进行上述计算后,将相位旋转量送至相位旋转电路108。相位旋转电路108以相位旋转量分配电路502输出的相位旋转量对经开关501送来的调制电路104的输出信号进行相位旋转。由于此后的操作与实施例1的通信装置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这样,根据过去的发送信号,计算新用户的信号的相位旋转角,使得无线部115内的发送放大器消耗的功率达到最小,从而即使在新产生用户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峰值功率与平均功率之比。
在实施例3中,是就在发送3个用户的信号时、新追加用户的情况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的,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在追加新用户前,发送的用户数不限于此。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是以用户数为4进行说明的,但是本发明对于用户数没有限制。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例中,调制方式采用QPSK调制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使用BPSK调制方式、π/4偏移(シフト)QPSK调制方式、16值QAM调制方式等相位调制方式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实施例4)
在前述实施例1至实施例3中,发送端使用向发送数据中插入了导频符号的基本时隙进行通信。因此,发送数据和导频符号之间没有相位差,所以接收端能够使用导频符号的信道估计结果进行发送数据的同步检波。
另一方面,实施例4及后述的实施例5在发送端使用分别用不同的信道来进行发送数据和导频信号的通信的方法,来取代将导频符号插入到用户的发送信号中的通信方法。在此情况下,在发送数据和导频信号之间,由于产生相位差,接收端需要校正该相位差,进行发送数据的同步检波。用实施例4及后述的实施例5来说明该相位差的校正方法。
实施例4是发送端向接收端通知相位旋转量(发送数据和导频信号之间的相位差)的情况下的实施例。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通信装置(基站)的结构方框图。这里,就进行通信的用户的总数为3的情况进行以下的说明,用户的总数没有限定。
首先,在本实施例的通信装置(基站)中,用户1至用户3的各发送信号分别被送至调制电路101至调制电路103。此外,包含导频信号的控制信号被送至调制电路104。
用户1至用户3的各发送信号及控制信号分别通过调制电路101至调制电路104进行一次调制及二次调制后,分离为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通过调制电路101至调制电路104调制过的各信号的同相分量及正交分量通过相位旋转电路105至相位旋转电路108进行相位旋转。这里,相位旋转电路105至相位旋转电路108的各相位旋转量在将控制信号看作一个用户、总用户是4个的条件下通过上式(1)来计算。
如上所述通过相位旋转电路105至相位旋转电路108进行过相位旋转的各信号的同相分量被送至加法电路I 109并相加,此外,各信号的正交分量被送至加法电路Q 110并相加。
通过加法电路I 109及加法电路Q 110相加过的信号分别通过限带滤波器111及限带滤波器112进行限带,此外,分别通过D/A变换器113及D/A变换器114变换为模拟信号后,通过无线部115调制为射频。
通过无线部115调制为射频的信号通过无线部115中所设的未图示的发送放大器放大后,经未图示的天线发送到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移动台)。
接着,使用图7来说明实施例4的通信装置(移动台)的结构。图7是实施例4的通信装置(移动台)的结构方框图。
实施例4的通信装置(基站)发送的信号通过天线701接收,送至无线部702。
在无线部702中,通过天线701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变频、及正交检波后,送至A/D变换器703。
在A/D变换器703中,从无线部702送来的信号被变换为数字信号后,送至公共信道解扩电路704和个别信道解扩电路705。
在公共信道解扩电路704中,从A/D变换器703送来的信号用公共信道扩展码进行解扩,取出包含导频信号的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被送至信道估计电路706。此外,从该控制信号中提取表示用户的相位旋转量的信息,用未图示的其他路径送至相位旋转电路707。
在信道估计电路706中,从公共信道解扩电路704送来的控制信号参照该控制信号中包含的导频信号来进行信道估计。该信道估计值被送至相位旋转电路707。
在相位旋转电路707中,从信道估计电路706送来的信道估计值被旋转通过通信装置(基站)通知的相位旋转量。该相位旋转过的信道估计值被送至同步检波电路708。
另一方面,在个别信道解扩电路705中,从A/D变换器703送来的信号通过用个别信道扩展码进行解扩,来取出用户信号,该用户信号被送至同步检波电路708。
在同步检波电路708中,从个别信道解扩电路705送来的用户信号用从相位旋转电路707送来的相位旋转后的信道估计值进行校正后,进行同步检波。此后,进行如前所述的处理。
接着,说明图7所示的通信装置(移动台)的各构成要素进行的操作。
本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移动台)经天线701接收本实施例的通信装置(基站)发送的信号。
无线部702对通过天线101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变频、及正交检波,送至A/D变换器703。
A/D变换器703将从无线部702送来的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送至公共信描解扩电路704和个别信道解扩电路705。
公共信道解扩电路704通过用公共信道扩展码对从A/D变换器703送来的信号进行解扩来取出控制信号,将该控制信号送至信道估计电路706,同时提取该控制信号中包含的相位旋转量信息,用未图示的其他路径送至相位旋转电路706。
信道估计电路706参照从公共信道解扩电路704送来的控制信号中包含的导频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后,将信道估计值送至相位旋转电路707。
相位旋转电路707以从公共信道解扩电路704送来的相位旋转量对从信道估计电路706送来的信道估计值进行相位旋转后,送至同步检波电路708。
个别信道解扩电路705通过用个别信道扩展码对从无线部702送来的信号进行解扩来取出用户信号,将该用户信号送至同步检波电路708。
同步检波电路708用从相位旋转电路707送来的相位旋转后的信道估计值对从个别信道解扩电路705送来的用户信号进行相位校正后,实施同步检波处理。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即使在用其他信道来发送发送数据和导频信号的情况下,对多个用户的发送数据、及发送导频信号的控制信号的相位调制后的各信号点的配置进行相位旋转,从而由于无线部115内设有的发送放大器抑制了放大操作时的动态范围,所以也抑制了此时产生的热。因此,上述发送放大器能够使用比现有方式的通信装置更廉价并且更小型的放大器。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发送端向各用户通知相位旋转量,所以接收端能够知道与信号点配置有关的用户信号和导频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因此,接收端能够对通过发送端发送的用户信号正确地进行同步检波。
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通过个别信道发送的用户信号的同步检波,是就下述情况进行说明的:以从发送端通知的相位旋转量进行相位旋转来得到信道估计值,用该信道估计值对通过个别信道发送的用户信号进行校正后,进行同步检波;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如下进行:首先,以从发送端通知的相位旋转量对通过个别信道发送的用户信号进行相位旋转,进而用信道估计值进行校正后,进行同步检波。
(实施例5)
实施例5是下述实施例:在实施例4中,发送端不向各用户通知相位旋转量,而是接收端估计相位旋转量。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通信装置(移动台)的结构方框图。在实施例5的结构中,对与图7相同的部分附以相同的符号,并且省略其详细说明。
从公共信道解扩电路704送来的控制信号按每个时隙通过信道估计电路801参照该控制信号中包含的导频信号进行信道估计。每个该时隙的信道估计值被送至相位旋转电路804和相位差平均值计算部803。此外,与上述导频符号有关的信息用未图示的路径送至信道估计电路802。
另一方面,从个别信道解扩电路705送来的用户信号被送至同步检波电路708和信道估计电路802。
此外,在信道估计电路802中,从个别信道解扩电路705送来的用户信号按每个时隙参照与从信道估计电路801送来的导频信号有关的信息进行信道估计。每个该时隙的信道估计值被送至相位差平均值计算部803。
在相位差平均值计算部803中,首先,计算当前时隙中的从信道估计电路801送来的控制信号的信道估计值、和从信道估计电路802送来的用户信号的信道估计值之间的相位差。接着,计算所有时隙、即从通信开始时直至当前时隙的时隙中相位差的平均值。由此,计算正确的相位差。该相位差的平均值被送至相位旋转电路804。
在相位旋转电路804中,以从相位差平均值计算部803送来的相位差的平均值对从信道估计电路801送来的控制信号的信道估计值进行相位旋转。该相位旋转后的控制信号的信道估计值被送至同步检波电路708。
在同步检波电路708中,用从相位旋转电路804送来的相位旋转后的控制信号的信道估计值对从个别信道解扩电路705送来的用户信号进行校正后,进行同步检波。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在接收端,相位差平均值计算部803按每个时隙算出包含导频信号的控制信号的信道估计值、和用户信号的信道估计值之间的相位差后,计算所有时隙中的该相位差的平均值,进而,相位旋转电路804按照算出的相位差的平均值,对控制信号的信道估计值进行相位旋转,所以同步检波电路708能够对用户信号正确地进行同步检波。因此,即使在不从发送端通知相位旋转量的情况下,接收端也能够通过估计相位旋转量,正确地对用户信号进行同步检波。
上述实施例中的通信装置可以搭载到移动通信中的基站装置及通信终端装置。
本说明书基于1998年8月28日申请的特愿平10-244163号及、1998年11月13日申请的特愿平10-324112号。其内容包含于此。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适用于向多个用户同时发送各用户的信号的通信装置的领域。
Claims (31)
1、一种通信装置,包括:调制部件,对发送到多个通信对方的信号分别进行相位调制;相位旋转部件,用对上述多个通信对方中的每一个互不相同的旋转量来旋转相位调制过的各信号的相位;以及合成部件,合成旋转过相位的各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发送到上述多个通信对方的信号包含向数据中插入了已知参照信号的多个个别信道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发送到上述多个通信对方的信号包含:包含已知参照信号的公共控制信道信号;以及多个上述个别信道信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装置,包括相位旋转量通知部件,向上述多个通信对方通知各自的相位旋转量。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上述相位旋转部件根据信道信号总数来计算相位旋转角,以计算出的相位旋转角对各个信道信号进行相位旋转。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上述相位旋转部件将调制信号的信号点配置中的相位差除以信道信号总数来计算基本角度,将基本角度乘以信道信号号所得的值作为相位旋转角。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上述相位旋转部件存储预先算出的相位旋转角,以算出的相位旋转角来旋转信号。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上述相位旋转部件将调制信号的信号点配置中的相位差除以常数来计算基本角度,将用上述常数对信道信号号进行模运算并乘基本角度所得的值作为相位旋转角。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上述相位旋转部件将调制信号的信号点配置中的相位差除以常数来计算基本角度,将信道信号号作为种源来产生随机数,将用上述常数对上述随机数进行模运算并乘以基本角度所得的值作为相位旋转角。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装置,包括旋转角分配部件,在新产生信道信号的情况下,根据上次时隙的合成信号来计算新信道信号的相位旋转角,将计算结果输出到相位旋转部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上述旋转角分配部件将常数的整数倍的值设定为候选相位旋转角,将上次时隙的合成信号加上各候选相位旋转角中的调制信号来逐次计算最大功率,将算出的最大功率达到最小的候选相位旋转角作为新用户的相位旋转角。
12、一种通信装置,包括:接收部件,接收分别相位调制、并且分别用规定的相位旋转量进行过相位旋转的公共控制信道信号及个别信道信号;以及相位旋转部件,根据从发送上述信道信号的通信对方通知的上述公共控制信道信号的相位旋转量来旋转上述公共控制信道信号的相位。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上述相位旋转部件包括相位旋转量估计部件,由上述公共控制信道信号和上述个别信道信号间的相位差来估计相位旋转量;根据估计出的相位旋转量来旋转上述公共控制信道信号的相位。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上述相位旋转量估计部件由多个时隙的上述相位差的平均值来估计相位旋转量。
15、一种包括通信装置、并且向多个通信对方同时发送多个信道信号的基站装置,其中,上述通信装置包括:调制部件,对发送到多个通信对方的信号分别进行相位调制;相位旋转部件,用对上述多个通信对方中的每一个互不相同的旋转量来旋转相位调制过的各信号的相位;以及合成部件,合成旋转过相位的各信号。
16、一种包括通信装置、并且与权利要求15所述的基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其中,上述通信装置包括:接收部件,接收分别相位调制、并且分别用规定的相位旋转量进行过相位旋转的公共控制信道信号及个别信道信号;以及相位旋转部件,根据从发送上述信道信号的通信对方通知的上述公共控制信道信号的相位旋转量来旋转上述公共控制信道信号的相位。
17、一种无线通信系统,通过权利要求15所述的基站装置、和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进行无线通信。
18、一种峰值功率抑制方法,对发送到多个通信对方的信号分别进行相位调制;用对上述多个通信对方中的每一个互不相同的旋转量来旋转相位调制过的各信号的相位;合成旋转过相位的各信号。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峰值功率抑制方法,其中,发送到上述多个通信对方的信号包含向数据中插入了已知参照信号的多个个别信道信号。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峰值功率抑制方法,其中,发送到上述多个通信对方的信号包含:包含已知参照信号的公共控制信道信号;以及多个上述个别信道信号。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峰值功率抑制方法,向上述多个通信对方通知各自的相位旋转量。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峰值功率抑制方法,根据信道信号总数来计算相位旋转角,以计算出的相位旋转角对各个信道信号进行相位旋转。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峰值功率抑制方法,将调制信号的信号点配置中的相位差除以信道信号总数来计算基本角度,将基本角度乘以信道信号号所得的值作为相位旋转角。
24、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峰值功率抑制方法,存储预先算出的相位旋转角,以算出的相位旋转角来旋转信号。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峰值功率抑制方法,将调制信号的信号点配置中的相位差除以常数来计算基本角度,将用上述常数对信道信号号进行模运算并乘基本角度所得的值作为相位旋转角。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峰值功率抑制方法,将调制信号的信号点配置中的相位差除以常数来计算基本角度,将信道信号号作为种源来产生随机数,将用上述常数对上述随机数进行模运算并乘以基本角度所得的值作为相位旋转角。
27、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峰值功率抑制方法,在新产生信道信号的情况下,根据上次时隙的合成信号来计算新信道信号的相位旋转角。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峰值功率抑制方法,将常数的整数倍的值设定为候选相位旋转角,将上次时隙的合成信号加上各候选相位旋转角中的调制信号来逐次计算最大功率,将算出的最大功率达到最小的候选相位旋转角作为新用户的相位旋转角。
29、一种通信方法,接收分别相位调制、并且分别用规定的相位旋转量进行过相位旋转的公共控制信道信号及个别信道信号;根据从发送上述信道信号的通信对方通知的上述公共控制信道信号的相位旋转量来旋转上述公共控制信道信号的相位。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通信方法,由上述公共控制信道信号和上述个别信道信号间的相位差来估计相位旋转量;根据估计出的相位旋转量来旋转上述公共控制信道信号的相位。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通信方法,由多个时隙的上述相位差的平均值来估计相位旋转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44163/1998 | 1998-08-28 | ||
JP24416398 | 1998-08-28 | ||
JP324112/1998 | 1998-11-13 | ||
JP32411298A JP3492532B2 (ja) | 1998-08-28 | 1998-11-13 | 通信装置及びピーク電力抑圧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75276A true CN1275276A (zh) | 2000-11-29 |
Family
ID=26536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99801346 Pending CN1275276A (zh) | 1998-08-28 | 1999-08-20 | 通信装置及峰值功率抑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1028553A1 (zh) |
JP (1) | JP3492532B2 (zh) |
CN (1) | CN1275276A (zh) |
AU (1) | AU5301899A (zh) |
WO (1) | WO2000013360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83794B (zh) * | 2007-09-06 | 2010-12-29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降低峰均比的方法及装置 |
CN101359945B (zh) * | 2007-07-30 | 2012-04-18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降低峰均比的方法及装置 |
CN113595640A (zh) * | 2020-04-30 | 2021-11-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544643B2 (ja) * | 2000-07-14 | 2004-07-21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チャネル推定装置及びチャネル推定方法 |
WO2004025861A1 (ja) * | 2002-09-13 | 2004-03-25 |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 Rake受信機 |
WO2007000964A1 (ja) * | 2005-06-27 | 2007-01-04 | Kddi Corporation | マルチチャネル伝送システム、送信装置および送信方法 |
EP2070283B1 (en) * | 2006-09-26 | 2016-08-10 | Koninklijke Philips N.V. | PAPR reduction using generalized constellation rotation |
CN101534274B (zh) * | 2008-03-12 | 2011-07-20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系统中降低信号峰均比的方法及装置 |
JP5221480B2 (ja) * | 2009-09-08 | 2013-06-26 | 株式会社東芝 | 直交変調器、および送信装置 |
JP7216521B2 (ja) * | 2017-12-08 | 2023-02-01 |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 | 送信機、受信機、送信方法、及び、受信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1176221A (ja) * | 1985-01-31 | 1986-08-07 |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 非直線歪補償方式 |
JPH05130191A (ja) * | 1991-10-31 | 1993-05-25 | Nippon Motoroola Kk | マルチサブチヤネル信号の位相制御によるピーク/平均値比率低減方法 |
US5300894A (en) * | 1992-10-20 | 1994-04-05 | At&T Bell Laboratories | Circuitry for minimizing peak power in an amplifier carrying a plurality of signals of differing frequencies |
JPH09298495A (ja) * | 1996-05-07 | 1997-11-18 | N T T Ido Tsushinmo Kk | 信号多重化装置 |
JPH09321721A (ja) * | 1996-05-27 | 1997-12-12 | Sony Corp | 送信方法,送信装置,受信方法及び受信装置 |
JP3093679B2 (ja) * | 1997-06-03 | 2000-10-03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Cdma通信方法およびcdma通信装置 |
-
1998
- 1998-11-13 JP JP32411298A patent/JP3492532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9
- 1999-08-20 EP EP99938533A patent/EP1028553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1999-08-20 WO PCT/JP1999/004465 patent/WO2000013360A1/ja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1999-08-20 CN CN 99801346 patent/CN1275276A/zh active Pending
- 1999-08-20 AU AU53018/99A patent/AU5301899A/en not_active Abandon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59945B (zh) * | 2007-07-30 | 2012-04-18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降低峰均比的方法及装置 |
CN101383794B (zh) * | 2007-09-06 | 2010-12-29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降低峰均比的方法及装置 |
CN113595640A (zh) * | 2020-04-30 | 2021-11-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0138721A (ja) | 2000-05-16 |
EP1028553A1 (en) | 2000-08-16 |
JP3492532B2 (ja) | 2004-02-03 |
WO2000013360A1 (fr) | 2000-03-09 |
AU5301899A (en) | 2000-03-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86892C (zh) | 采用正交波形使多个发射机能够共享单个cdm信道 | |
JP5384552B2 (ja) | 複数の変調スキームを有するフレームを通信する方法 | |
CN1119883C (zh) | 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中消除码间干扰的装置和方法 | |
KR101084390B1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파일럿 전송 | |
US8897119B2 (en) | Mobile station, base st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
CN1065091C (zh) | 码分多址联接的发射机和接收机 | |
US20110069737A1 (en) | Transmission of signaling in an ofdm-based system | |
JP5443317B2 (ja) | 移動端末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CN1613218A (zh) | Ofdm系统中的导频复用方法和ofdm接收方法 | |
CN1310558A (zh) | 数字无线通信系统和数字无线通信方式 | |
US8159931B2 (en) | Orthogonal pilot code construction | |
CN1275276A (zh) | 通信装置及峰值功率抑制方法 | |
CN1358357A (zh) |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 |
JP2008103959A (ja) | Ofdm送信装置、ofdm受信装置、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ofdm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セルサーチ方法 | |
RU2480917C2 (ru) | Радиоприем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радиоперед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 |
CN1505878A (zh) | 正交频分复用发射机及正交频分复用发送方法 | |
CN1231089C (zh) | 基站装置、通信终端装置和通信方法 | |
CN1332916A (zh) | 码分多址通信系统的信道扩展装置和方法 | |
CN1167235C (zh) | 通过检测相位旋转的分量进行信道估计的装置和方法 | |
JPWO2009069177A1 (ja) | 無線送信装置、無線受信装置、無線送受信システム、及びこれらの方法 | |
CN1489843A (zh) |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 |
CN1500245A (zh) | 反复快速傅利叶转换误差更正 | |
CN1161916C (zh) | 多路复用通信系统的信号处理装置及其信号处理方法 | |
JP2008022563A (ja) | 移動局、基地局、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 |
JP2008022562A (ja) | 移動局、基地局、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