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40561A - 移动通信网内的共用互通功能 - Google Patents
移动通信网内的共用互通功能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40561A CN1240561A CN97180547A CN97180547A CN1240561A CN 1240561 A CN1240561 A CN 1240561A CN 97180547 A CN97180547 A CN 97180547A CN 97180547 A CN97180547 A CN 97180547A CN 1240561 A CN1240561 A CN 124056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 node
- communication
- control data
- networ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6—Gateway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3/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 H04Q3/0016—Arrangements providing connection between exchanges
- H04Q3/0025—Provisions for signal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没有装备必需的硬件/软件装置或模块的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30)与共用互通功能节点(190)通信,为特定移动台(20)提供互通功能(IWF)业务服务。与所请求的IWF业务服务有关的控制数据利用基本和辅助的综合业务数字网用户部分(ISUP)信号从服务MSC(30)传送给SIWF(190)。这样的控制数据封装在所发送的ISUP信号的可选参数内透明地从服务MSC(30)传送给SIWF通信节点(190)。
Description
本发明与移动无线电话系统有关,具体地说,与通信网的共用互通功能(SIWF)内控制数据的通信有关。
通常,典型的移动通信系统包括若干个移动交换中心(MSC),各为处在称为MSC覆盖区的各自所辖地理区域内的移动台提供移动业务服务。每个MSC覆盖区划分为若干个称为分区的较小地理区域。每个分区再划分为若干个小区。
每当处在某个小区内的一个移动台请求移动业务服务时,为这个小区提供移动覆盖的一个适当基站检测到所发送的请求后,将接收到的信号转给所连接的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于是,MSC确定请求移动业务服务的有关移动用户的身份,分析接收到的数据,然后提供所确定的移动用户请求的相应移动业务服务。因此,MSC需要储备和运行适当的应用层模块和其他必需的硬件和软件资源,以为当前正在这个MSC覆盖区域内的移动用户提供所请求的移动业务服务。这种硬件和软件资源包括专用的用户功能模块、通知设备、传真适配器、调制解调器群、速率适配器和其他语音和数据控制装置及它们的驱动器。
由于每个MSC必需独立分析接收到的数据,为有关移动用户提供必需的移动业务服务,因此在一个选定为有关移动用户服务的公众陆地移动网(PLMN)内每一个MSC各自都必需配备同样的软件和硬件模块和资源,以为有关移动用户提供统一的业务服务。这种服务不仅包括语音业务,而且包括数据业务。作为一个例子,为了在移动通信网内开展数据业务,服务PLMN内每个MSC必需配备称为互通功能(IWF)的数据管理功能,以提供调制解调器和传真适配器工具以及配置系统内的速率适配。因此,为了使某个移动用户能通过调制解调器与通过PLMN与某个公众电话交换网(PSTN)连接的计算机终端通信,PLMN内的每一个MSC都必需配备IWF和相应的调制解调器群。要求某个PLMN内的每个MSC都配备这样一些装置和驱动器既不经济,效率也不高,因此在PLMN中的大多数MSC内可能并不经常用到IWF业务。此外,为了维护所配置的这些装置和升级,必需照料每个MSC。
随着移动通信系统不断发展,诸如全球移动系统(GSM)通信标准的推出,业已引入的共用互通功能(SIWF)设想在某种程度上消除了上述的低效和浪费。按照SIWF设想,必需的硬件和软件模块和装置配置在服务PLMN内的一个选定的节点(例如SIWF MSC)。其他节点(如服务MSC)各自也可以支持IWF,但需要通过与装备了SIWP的节点通信获得必要的服务才能为它的移动用户提供IWF业务服务。结果,这种SIWF设想就使得在数据业务量预期不大而本地配置必需的硬件和软件模块或配置足够大容量或特定类型的硬件和软件模块耗费过高的地区提供开展数据业务所需的专用功能成为可能。它还使得在MSC的本地数据业务量过载的情况下能将一些数据呼叫交由另一个通信节点处理。此外,它还能快速引入和开展新的数据业务。
为了获得SIWF节点的服务,为移动用户服务的MSC需要传送的不仅是由用户接收的数据,而且还有指示要使用的装置的类型和需施加的控制参数和装定量之类的控制数据。然而,一个诸如移动电话子系统(MTS)那样的控制MSC提供移动业务服务的系统已经规定好了通信信号和协议。这样,引进新的信号消息、协议和参数传送这种控制数据是不希望的,而且也不经济。引进的任何新的信号消息和协议必需经主管标准化的委员会审批。此外,每个将服务MSC与SIWF MSC连接起来的中间传送节点都必需也加以更新,以便接收和识别这些新的信号。
因此,需要有一种机制使服务MSC能透明地通过连接网络与SIWF节点交流SIWF控制数据而不必引进新的信号协议。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在一个为特定移动台服务的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和一个装备了为移动台提供所请求的互通功能(IWF)业务服务必需的硬件和软件模块的通信节点之间进行IWF控制数据通信的方法和设备。接收到要为移动台提供IWF业务服务的指示后,服务MSC确定与所指示的IWF业务关联的IWF控制数据。然后,服务MSC将确定的IWF控制数据装入综合业务数字网用户部分(ISUP)信号内的一个可选参数。利用为通信节点指定的电话簿号码作为被叫方号码,服务MSC将装有IWF控制数据的ISUP信号发向通信节点。于是,所装的IWF控制数据就能透明地通过连接服务MSC和目的通信节点的这些中间节点传送。
参照以下结合附图所作的详细说明可以对本发明所提出的方法和设备有更全面的了解。在这些附图中:
图1为一个为移动台提供移动业务服务、与其他通信网连接的公众陆地移动网(PLMN)的方框图;
图2为一个为移动台提供数据业务服务的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的方框图;
图3为PLMN的方框图,示出了为移动台提供数据业务服务的两个不同节点之间的共用互通功能;
图4为信号协议图,示出了装载互通功能(IWF)控制数据的综合业务数字网用户部分(ISUP)信号的格式,
图5为PLMN的方框图,示出了按本发明利用ISUP消息在服务MSC和SIWF节点之间进行IWF控制数据通信的情况;
图6为信号顺序图,示出了按本发明利用ISUP消息在服务MSC和SIWF节点之间进行IWF控制数据通信的情况;以及
图7为流程图,示出了按本发明通过SIWF节点为移动台提供数据业务服务所执行的各个步骤。
图1为一个为移动台提供移动业务服务、与其他通信网连接的公众陆地移动网(PLMN)的方框图。与移动台20通信的PLMN10包括若干个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30、归属用户位置寄存器(HLR)40、访问用户位置寄存器(VLR)50和基站控制器(BSC)60。每个BSC60通过通信链路70与相应MSC30连接,对若干个基站(BS,图1中未示出)进行控制。BSC 60利用与它配合的其中一个基站通过无线信道80与移动台20通信。移动台20再例如通过与公众电话交换网(PSTN)的连接90与有线终端(未示出)之类的其他用户通信。HLR40是一个集中数据库,存在所有的“归属”用户以及他们的业务和位置的信息。例如,HLR40存有反映具体用户是否签署了特定的呼叫转移功能,以及如果用户激活了这种功能,那么要转移到哪个号码之类的用户类别信息。
在移动用户首先键入所希望的目的地号码或业务代码再按压发送按钮时就启动了移动用户的呼叫或移动业务。获取了接入信道后,移动用户身份和键入的数码通过BSC 60自动发给MSC 30。利用先从关联的HLR40检索得到的用户信息,MSC 30核实主叫用户是否可以接入系统。还对键入的数码进行分析,确定主叫用户是否可以呼叫这个号码或调用与键入的业务代码或命令相应的业务。如果所有的分析结果都是肯定的,就为移动台20指定一个模拟或数字信道80,提供这项业务服务(例如呼叫连接)。
因此,就是服务MSC 30存储和执行相应的应用层模块和其他必要的硬件和软件资源,为正处在它的覆盖区域内的移动用户提供所请求的移动业务服务。这样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包括专用用户功能模块、通知设备、传真适配器、调制解调器群、速率适配器和其他数据和语音控制装置及它们的驱动器。
下面参照图2说明为移动台20提供移动业务服务的MSC 30(图1)的逻辑体系结构。在MSC 30的最底层,按照开放系统接口(OSI)标准,提供了与在所连接的通信网内其他节点的物理连接100。一种连接是接至若干个各自对多个与服务MSC 30关联、提供特定小区无线覆盖的BS进行控制的BSC 60。另一种连接是接至另一个MSC 40或与服务PLMN或PSTN连接的另一个通信节点。在物理连接层100的顶上,示出了为移动用户提供必需的移动业务服务的硬件装置和模块110。这种硬件装置包括例如在所连接的通信网上传送数据的调制解调器120和传真适配器130。在硬件装置和模块的顶上是与硬件装置和模块110对接、对它们进行控制的操作系统140。例如,操作系统140包括对调制解调器120和传真适配器130进行控制的装置。操作系统140还起着接口的作用,使应用层模块150能接入和利用下面的硬件装置和物理连接为有关移动用户提供所请求的移动业务服务。
如上面对调制解调器120和传真适配器130的说明中所假设的那样,移动用户不再局限于在无线信道上进行语音数据通信。特别是在引进了全球移动系统(GSM)通信和数据通信的诸如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技术的情况下,移动用户可以利用服务MSC内本地配置的调制解调装置与计算机终端连接。移动用户还可以利用配合服务MSC的传真适配器发送和接收传真数据。这样的数据业务称为互通功能(IWF)业务。实现BSC 60载送到连接70上的用户数据到互通数据网上所用的格式之间的适配或互通。例如,IWF可用于所有电路交换数据业务(如在TS GSM 02.02和TS GSM02.03中所定义的),以及GSM阶段2+业务,包括:
用3.1KHz音频模式或在UDI模式(采用V.110速率适配)互通的BS 2X(异步承载业务);
用3.1KHz音频模式或在UDI模式(采用V.110速率适配或X.31标记填充)互通的BS 3X(同步承载业务);
只用3.1KHz音频模式互通的TS 61和62(传真组3通信业务);
BS 4X(PAD接入);
BS 5X(分组接入);
BS 61(语音-数据交替);
BS 81(语音后数据);
非透明数据业务的数据压缩;
高速电路交换数据(HSCSD);以及
其他前景业务,如普通分组无线业务(GPRS)和PDS。
在一个具体的PLMN内有若干个MSC,名为一个相应的有限地理区域提供移动业务服务。因此,为了为在服务PLMN内各处的移动台提供一致的IWF数据业务服务,每一个上述MSC必需都配备所有必要的IWF硬件/软件模块和装置。所配备的IWF硬件/软件模块和装置还必需具有足够的容量,以应付预期的数据业务量。这些要求对于运行、维护移动通信网的业务运营商来说是不经济的,会造成浪费,因为大多数MSC可能并不经常遇到IWF业务,而且为了维护所安装的这些装置和进行升级,必需对每个MSC进行人工维修。
为了清除与IWF数据业务有关的上述不希望有的缺点,业已引进了共用互通功能(SIWF)的设想。下面参照图3说明为移动台20提供IWF业务服务的共用互通功能(SIWF)的设想。按照SIWF设想,运营IWF业务必需的硬件和软件模块110、120和130安装在配合服务PLMN10的一个节点(SIWF节点)190。这样的一个节点可以是一个独立的通信节点190,也可以配置在服务PLMN的一个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510内。它还可以是一个与服务PLMN或PSTN配合的、基于信令系统NO.7(SS7)的通信节点510。服务PLMN10内其他没有装备必需的IWF硬件和/或软件(或所装备的数量不足或类型不全)的MSC 30通过与SIWF通信节点190通信为移动用户20提供所请求的IWF业务服务。
下面以服务MSC 30接收到要为移动台20提供IWF业务服务的指示为例说明SIWF的功能情况。对于一个呼出连接,这样的指示包括在一个无线信道上从移动台20接收到的基于直接传送应用部分(DTAP)的信号。另一方面,对于呼入连接,这样的指示包括在所连接的信令系统NO.7(SS7)通信网上接收到的终接呼叫建立请求。然后,服务MSC 30内的互通功能(IWF)应用模块170确定服务MSC 30的IWF不能提供所请求的IWF服务。例如,服务MSC 30可能没有装备与计算机终端170建立调制解调器连接所需的调制解调器装置。或者,所有所装备的装置或调制解调器可能已被同一服务MSC 30内其他呼叫占用。作出这样的判决后,IWF应用模块170就用为SIWF节点190指定的电话簿号码作为被叫方号码向SIWF节点190发送一个基于综合业务数字网用户部分(ISUP)的呼叫建立信号,如起始地址消息(IAM)。这个IAM信号正确地传送给所规定的SIWF节点后,在服务MSC 30和SIWF节点190之间就建立了一个第一电路呼叫连接200。于是,SIWF通信节点190内的SIWF应用模块180占取适当的硬件和/或软件模块或装置,将所占取的模块或装置与第一电路呼叫连接相链接,使占取的模块或装置能控制和改变通过第一电路呼叫连接200从服务MSC 30接收到的数据。这种改变包括对与移动台20通信的模拟和数字数据进行调制和解调。在接向移动台20的终接呼叫连接的情况下,成功占取资源后,SIWF节点190向服务MSC 30发送另一个基于ISUP的呼叫建立信号,如IAM,在SIWF节点190和服务MSC 30之间建立一个第二电路呼叫连接210。第二电路呼叫连接210用来将经占取的装置改变了的数据从SIWF节点190传回给服务MSC 30。在第二电路呼叫连接210上接收到经改变的数据后,服务MSC 30就将经改变的数据发给移动台20。
另一方面,对于由移动台20始发的呼出连接来说,SIWF节点190不需要将长途呼叫连接再转回服务MSC 30。相反,SIWF节点190直接与所连接的PSTN建立呼叫连接510,将经改变的数据传送给被叫方终端。
然而,为了从SIWF 190得到IWF服务,服务MSC30需要传送的不仅是从移动台接收到的/要发向移动台的数据,而且还有与所请求的IWF服务有关的控制数据。例如对于上述接至与PSTN160连接的计算机终端170的调制解调器连接来说,需要将指示波特率、终端协议类型、奇偶校验数据和其他保证两个终端之间通信所需的同步数据的控制数据传送给SIWF节点190。因此,需要一个独立的通信机制,将这样的控制数据从服务MSC 30传送给SIWF节点190。
引进新的在服务MSC 30和SIWF节点190之间传送这种控制数据的信号协议和/或参数是不希望的和会带来麻烦。任何新的信号协议必需由主管标准化的委员会,如欧洲电信标准(ETU)和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审批。此外,每个连接服务MSC 30和SIWF节点190的中间和传送节点也都必需加以更新,以便接收和识别这些新的信号。同样,利用现有的应用层非连接信号协议也是不希望的。基于移动应用部分(MAP)、事务处理能力应用部分(TCAP)或其他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CCP)的信号可以用来将必要的控制数据从服务MSC 30传送给SIWF节点190。然而,由于这些基于SCCP的信号必需脱离所建立的第一电路呼叫连接200发送,因此进行接收的SIWF节点190需要识别所接收的控制数据,将它与所建立的第一电路呼叫连接200对应起来。此外,由于应用层信号通常在所连接的SS7通信网内以比电路呼叫连接建立信号低的优先权传送,因此SIWF节点190可能在与服务MSC 30建立第一电路呼叫连接200后很长时间才接收到控制数据。不知道是什么装置、参数和装定数据,SIWF就无法占取和链接相应装置。
下面参照图4说明按本发明封装和传送服务MSC和SIWF通信节点之间的IWF控制数据(CD)的ISUP信号格式。消息传送部分(MTP)帧230起着包括ISUP、SCCP、TCAP和MAP在内的所有SS7消息的载体的作用,保证可靠地将这些消息从一个信令点传送到另一个信令点。MTP 230提供了OSI模型中的层1、2和3的所有功能。它包括表明一个信号单的开始和前一个信号单元结束的标志(F)240。它还含有保证正确传输SS7消息的基本差错控制方法所要用到的前向指示比特(FIB)270、后向指示比特(BIB)260、前向序号(FSN)300和后向序号(BSN)250。还用长度指示符(LI)280确定所发送的信号单元的类型。最后,它含有要传送给目的节点的基于ISUP、TCAP或其他MTP的数据的信号信息段(SIF)290。
ISUP信号或消息用来建立和拆除所有在PSTN中数据或语音呼叫所用的电路。因此,有两类ISUP业务,即基本业务和辅助业务。基本业务为建立网络内的电路之间的连接提供支持。这些电路可以是用于语音传输的音频电路,也可以是用于传输任何数字信息(语音或数据)的数字电路。辅助业务都是其他与电路有关的业务,通常在呼叫路径建立后完成消息传送。对于ISUP信号(或消息),在MTP帧230的ISUP SIF段290内有三个基本部分:包括编路标号和电路标识代码(CIC)的头标305,必需为每个ISUP信号规定的强制性参数310,以及含有附加可选数据或参数的可选参数300。在可选参数300内还有诸如兼容性处理指示(PCI)之类的标准化的可选参数330和新的可选参数320。按照本发明,SIWF控制数据与新信令信息的兼容性处理信息一起插在标准化的可选参数300的新可选参数320内。
在一个具体的呼叫连接的前后,利用诸如起始地址消息(IAM)和释放(REL)信号之类的基本业务信号来封装和运送必要的IWF控制数据。但是,在电路呼叫连接期间,利用诸如呼叫进行(CPG)信号之类的辅助业务信号来封装和运送服务MSC和SIWF节点之间的必要IWF控制数据。
下面参照图5和6说明按本发明利用ISUP消息350-360在服务MSC30和SIWF节点190之间传送IWF控制数据(CD)380-390的情况。首先,服务MSC 30内的IWF应用模块170接收到一个请求为移动台20提供IWF业务服务的指示。这样的指示可以是呼出连接的DTAP信号80、呼入连接的终接呼叫建立信号或在已经建立呼叫连接期间指示IWF业务服务请求的业务代码或其他命令。响应这样的指示,IWF应用170确定与请求的IWF业务服务相应的IWF控制数据,利用为SIWF通信节点190指定电路簿号码作为被叫方号码发送一个第一ISUP信号350。所发送的ISUP信号350内的这些可选参数封装有IWF应用模块170标明的IWF控制数据(CD)390,实际上规定了控制数据从一个节点到另一个节点的通信协议。结果,建立了一个从服务MSC 30到SIWF通信节点190的第一电路呼叫连接200。SIWF通信节点190内的SIWF应用模块180提取封装在所接收的ISUP信号350的可选参数内的IWF控制数据390,确定适当的IWF硬件或软件装置。例如,对于一个调制解调器呼叫连接请求,占取具有如所提取的IWF控制数据指示的适当参数和设置的调制解调器120与第一电路呼叫连接200链接370。这样,调制解调器120现在就可以获得通过第一电路呼叫连接传送的模拟或数字数据了。
对于接向移动台20的终接呼叫连接,SIWF应用模块180向服务MSC30回发另一个呼叫建立ISUP信号360,如IAM。同样,所发送的ISUP信号内的可选参数含有IWF控制数据380,指示SIWF应用模块180获取调制解调器的结果。这样,就在服务MSC 30和SIWF通信节点190之间建立一个第二电路呼叫连接210。第二电路呼叫连接210再与第一电路呼叫连接200连接,从而与调制解调器装置连接。电路呼叫连接200和210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交换机500(例如,中间汇接交换机),以便服务MSC 30和SIWF节点190之间交流数据。由于信号在呼叫连接200-210上传送,在第一电路呼叫连接200上的数据经调制解调器改变或控制利用第二电路呼叫连接210回发给服务MSC 30。然而,经改变的数据由服务MSC 30通过无线信道80发送给移动台20。
另一方面,对于一个由移动台20始发的呼出连接,SIWF节点190不需要将经改变的数据回送给服务MSC 30。SIWF节点190可以例如通过与所连接的SS7通信网建立长途呼叫连接直接将经改变的数据传送给被叫方终端。
下面参照图7说明按本发明执行为终接呼叫的移动台提供IWF业务服务的各个步骤。如上所述,在步骤400,服务MSC在所连接的SS7通信网上接收到一个请求为移动台提供IWF业务服务的指示。此外,这样的指示也可以在呼叫连接已建立期间接收到。例如,服务MSC可以在一个现有的呼叫连接上接收到从语音转换为数据的请求。在步骤410,服务MSC内的IWF应用模块确定服务MSC没有装备可为移动台适当提供所请求的IWF业务服务的设施。这样,在步骤420,IWF应用模块确定一个能为移动台提供所请求的IWF业务服务的SIWF节点。于是在步骤430和440,服务MSC向所确定的SIWF通信节点发送一个第一ISUP信号,从而在服务MSC和所确定的SIWF通信节点之间建立一个第一电路呼叫连接。所发送的ISUP信号按本发明还在它的可选参数内装有IWF控制数据。在步骤450,SIWF通信节点从接收到的ISUP信号中提取所封装的IWF控制数据。在步骤460,SIWF通信节点利用接收到的IWF控制数据确定所要占取的相应IWF装置或模块。在步骤470,应用如接收到的控制数据所示的参数和设置,将占取的IWF装置或模块与第一电路呼叫连接链路。占取的IWF装置或模块现在就能截取在第一电路呼叫连接上发送的数据,根据所请求的IWF业务服务改变或变换数据。在步骤480,SIWF通信节点向服务MSC回发另一个ISUP信号,如起始地址消息(IAM),建立一个第二电路呼叫连接。所发送的IAM信号还在它的可选参数内包括了指示装置占取结果的附加控制数据。于是,经改变或变换的数据就在第二电路呼叫连接上回送给服务MSC,而服务MSC适当地将接收到的经改变的数据传送到最终目的地。此后,在呼叫连接已建立期间,每当服务MSC或SIWF通信节点还要传送其他控制数据时,可以将控制数据封装在诸如呼叫进行(GPG)消息之类的辅助ISUP信号内发送。例如,在完成调制解调器连接后的从数据呼叫转回语音呼叫的指令能利用一个CPG消息发出。结果,就释放了服务MSC和SIWF通信节点之间的第一和第二电路呼叫连接,此后由服务MSC独立提供所请求的移动业务服务。
虽然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方法和设备的优选实施例作了说明,但可以理解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揭示的实施例,根据如所附权利要求所述的本发明精神能加以种种调整、修改和替换,所有这些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32)
1.一种为电信网内的移动台提供移动业务服务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在一个第一通信节点接收一个为所述移动台提供通信业务服务的指示;
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不能提供所请求的通信业务服务;
确定一个能提供所请求的通信业务服务的第二通信节点;
利用一个第一综合业务数字网用户部分(ISUP)信号建立一个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到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第一电路呼叫连接,所述第一ISUP信号装有提供所请求的通信业务服务和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通信节点之间进行传送所必需的控制数据;
在所述第二通信节点从所述第一ISUP信号中提取所装的控制数据;以及
按照所提取的控制数据为在所述第一电路呼叫连接上从所述移动台接收到的业务数据提供所请求的业务服务。
2.权利要求1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下列步骤:
利用一个第二ISUP信号建立一个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到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第二电路呼叫连接,所述第二电路呼叫连接还接至所述第一呼叫连接,而所述第二ISUP信号装有指示提供所述第一呼叫连接上的所述通信业务的数据;以及
将在所述第二节点对在所述第一电路呼叫连接上接收到的所述业务数据进行处理所得到的结果在所述第二电路呼叫连接上回发给所述第一节点。
3.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包括一个为所述移动台服务的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
4.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包括一个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配合的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
5.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包括一个能接收和处理所述ISUP信号的基于信令系统NO.7(SS7)的通信节点。
6.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通信业务包括采用调制解调器的非语音的数据通信。
7.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中所述电信业务需要一个传真适配器。
8.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数据包括:
波特率;
奇偶校验数据;以及
终端协议。
9.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指示包括一个由发起呼叫连接的移动台发送的直接传送应用部分(DTAP)。
10.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指示包括一个在所连接的通信网上接收到的接向所述移动台的终接呼叫连接。
11.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ISUP信号包括一个可选参数,而所述控制数据就封装在所述可选参数内。
12.一种将互通功能控制数据在通信网内从一个第一通信节点传送到一个第三通信节点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在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接收为一个特定移动台提供互通功能的指示;
在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确定与所述接收到的指示相应的互通功能控制数据;以及
将一个装有所确定的互通功能控制数据的综合业务数字网用户部分(ISUP)信号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给所述第二通信节点。
13.权利要求12的方法,其中所发送的ISUP信号包括一个装载所述互通功能控制数据的可选参数。
14.权利要求12的方法,其中所装的互通功能控制数据透明地通过一个连接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中间节点传送。
15.权利要求12的方法,其中所述互通功能包括一个调制解调器连接,而所述互通功能控制数据包括与所述调制解调器连接进行连接的设置和参数。
16.一种在一个为一个特定移动台服务的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和一个装备成可提供一种通信业务服务的通信节点之间传送与所述通信业务相应的控制数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确定与需为所述移动台提供的所述通信业务服务相应的控制数据;
将所确定的控制数据封装在一个综合业务数字网用户部分(ISUP)信号内,所述ISUP信号还标明了一个为所述通信节点指定的电话簿号码作为被叫方号码;以及
将所述ISUP信号从所述MSC发送给所述通信节点。
17.权利要求16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数据包括调制解调器呼叫连接的调制解调器的设置和参数。
18.权利要求16的方法,其中所述ISUP信号包括一个装载所述控制数据的可选参数,所述可选参数透明地通过一个连接所述MSC和所述通信节点的中间节点传送。
19.一种在一个为一个特定移动台服务的移动业务交换中心内将通信业务控制数据从所述移动业务交换中心传送给一个装备有提供与所述通信业务控制数据相应的通信业务服务必需的硬件和软件装置的通信节点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一个接收需为所述特定移动台提供所述通信业务服务的指示的接收机;
一个确定与所指示的通信业务服务相应的所述通信业务控制数据的模块,所述模块还将所确定的通信业务控制数据封装在一个综合业务数字网用户部分(ISUP)信号内;以及
一个向所述通信节点发送所述ISUP信号的发射机。
20.权利要求19的系统,其中所述通信业务包括调制解调器连接,而所述通信业务控制数据包括调制解调器的设置和协议数据。
21.权利要求19的系统,其中所述ISUP信号包括一个可选参数,而所述通信业务控制数据就封装在所述可选参数内。
22.一种在一个为一个特定移动台服务的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和一个装备成可提供一种通信业务服务的通信节点之间传送与所述通信业务相应的控制数据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确定与需为所述移动台提供的所述通信业务服务相应的控制数据的装置;
将所确定的控制数据封装在一个综合业务数字网用户部分(ISUP)信号内的装置,所述ISUP信号还标明了一个为所述通信节点指定的电话簿号码作为被叫方号码;以及
将所述ISUP信号从所述MSC发送给所述通信节点的装置。
23.权利要求22的系统,其中所述通信业务是从一个包括下列业务的组中选择的:
用3.1KHz音频模式或在UDI模式互通的BS 2X(异步承载业务);
用3.1KHz音频模式或在UDI模式互通的BS 3X(同步承载业务);
只用3.1KHz音频模式互通的TS 61和62(传真组3通信业务);
BS 4X(PAD接入);
BS 5X(分组接入);
BS 61(语音-数据交替);
BS 81(语音后数据);
非透明数据业务的数据压缩;以及
高速电路交换数据(HSCSD)。
24.权利要求22的系统,其中所述ISUP信号包括一个可选参数,所述控制数据就封装在所述可选参数内。
25.一种在一个连接为一系列用户提供语音和数据服务的蜂窝无线通信网的多个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的数据网内发送数据分组的方法,所述这些MSC由所述数据网连接到一个具备若干处理与所述用户的数据呼叫有关的数据的互通功能的网络节点上,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在每个分组中插入一个含有所述分组的源MSC和目的节点的标识的标记;
在所述分组中插入一个含有一个请求在源MSC和目的节点之间建立一个第一电路呼叫连接的消息的信息段;
在所述源MSC,在所述分组中插入标明一个特定用户请求的互通功能的类型的控制数据和提供这个功能所必需的任何其他参数;以及
将所述分组从所述源MSC发送给所述目的节点。
26.一种如在权利要求25中所提出的在一个数据网内发送数据分组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下列步骤:
在所述目的节点和所述源MSC之间建立一个第一电路呼叫连接;
在所述目的节点内按照所述分组内的控制数据和参数从所述这些互通功能中选出一个互通功能接到所述第一电路呼叫连接上,以处理与所述特定用户的数据呼叫有关的数据;以及
将与所述特定用户的数据呼叫有关的数据从所述源MSC发送给所述目的节点,交由所选出的互通功能处理。
27.一种如在权利要求26中所提出的在一个数据网内发送数据分组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下列步骤:
在所述目的节点产生一个具有一个标记的第二数据分组,所述标记含有一个作为所述分组的源的所述目的节点和作为所述分组的目的地的所述源MSC的标识;
在所述第二数据分组内插入一个含有一个请求在所述目的节点和所述源MSC之间建立一个第二电路呼叫连接的消息的信息段;
在所述第二数据分组内插入控制数据,标明提供在所述目的节点选择的已接到所述第一电路呼叫连接上的互通功能;以及
将所述分组从源MSC发送到所述目的节点。
28.一种如在权利要求27所提出的在一个数据网内发送数据分组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下列步骤:
在所述目的节点用所选定的互通功能对与所述特定用户的数据呼叫有关的数据进行处理;以及
将经处理的数据在所述第二呼叫连接上从所述目的节点发送给所述源MSC。
29.一种如在权利要求25中所提出的在一个数据网内发送数据分组的方法,其中所述数据分组遵从综合业务数字网用户部分(ISUP)协议标准。
30.一种如权利要求29中所提出的在一个数据网内发送数据分组的方法,其中所述标明提供在所述目的节点选择的已接到所述第一电路呼叫连接上的互通功能的控制数据包含在所述ISUP协议数据分组的信息段内作为可选参数之一。
31.在一个在多个分别为处于网内不同地理区域进行语音和数据呼叫的移动用户服务的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之间载运高速数字消息的蜂窝无线电话系统网内,包括下列各组成部分的联合体:
一个包括一个为请求数据呼叫服务的特定移动用户服务的MSC的第一网络节点;
一个提供处理与由所述系统网接至所述第一网络节点的所述用户的数据呼叫有关的数据的多个互通功能的第二网络节点;以及
一个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网络节点之间载运与为所述用户提供移动通信业务服务有关的数字数据消息的信令系统,所述信令系统采用一个通信协议,它包括:
一个第一数据分组标记,它含有一个作为一个源网络节点的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和作为一个目的网络节点的所述第二网络节点的标识;以及
一个第一信息块,它含有:
一个要从所述源网络节点发给所述目的网络节点的请求在它们之间建立一个第一电路呼叫连接的消息;以及
标明在所述源节点的一个特定用户要求在所述目的节点提供的互通功能的类型和提供这个功能所必需的其他参数的第一控制数据。
32.在一个如权利要求31中所提出的蜂窝无线电话系统网内,所述通信协议还包括
一个第二数据分组标记,它含有一个作为源的所述目的网络节点和作为目的地的所述源网络节点的标识;以及
一个第二信息块,它含有:
一个要从所述目的网络节点发给所述源网络节点的请求在它们之间建立一个用来将经所述互通功能处理的数据呼叫发送给为所述用户服务的所述源节点的第二电路呼叫连接的第二消息;以及
标明提供在所述目的节点选择的已接至所述第一电路呼叫连接的互通功能的第二控制数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08/730,812 US5850391A (en) | 1996-10-17 | 1996-10-17 | Shared interworking function within a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
US08/730,812 | 1996-10-1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40561A true CN1240561A (zh) | 2000-01-05 |
CN1104165C CN1104165C (zh) | 2003-03-26 |
Family
ID=249369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718054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4165C (zh) | 1996-10-17 | 1997-10-01 | 提供移动通信网内的共用互通功能的方法、系统和网络 |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5850391A (zh) |
EP (1) | EP0932990B1 (zh) |
JP (1) | JP3983299B2 (zh) |
CN (1) | CN1104165C (zh) |
AU (1) | AU720469B2 (zh) |
BR (1) | BR9712355A (zh) |
CA (1) | CA2268844C (zh) |
DE (1) | DE69737885D1 (zh) |
WO (1) | WO1998017076A1 (zh) |
ZA (1) | ZA97883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920562A (en) | 1996-11-22 | 1999-07-06 |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 L.P.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enhanced services for telecommunication call |
DE19640310C1 (de) * | 1996-09-30 | 1998-04-02 | Siemens Ag | Verfahren und Kommunikationsnetz zur Übertragung von Informationen zwischen Netzeinrichtungen |
US6667982B2 (en) * | 1996-11-22 | 2003-12-23 |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 Broadband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interface |
US6115380A (en) * | 1996-11-22 | 2000-09-05 |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 L.P. | Broadband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
KR100459306B1 (ko) * | 1996-11-22 | 2004-12-03 | 스프린트 커뮤니케이숀스 컴파니 리미티드 파트너쉽 | 원격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호출을 전송하기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
KR19980076546A (ko) * | 1997-04-10 | 1998-11-16 | 송재인 | 이동통신망의 가입자간 데이타 통신을 위한 데이타망 연동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
US6178170B1 (en) | 1997-05-13 | 2001-01-23 |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 P. |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porting a call |
KR19990001580A (ko) * | 1997-06-16 | 1999-01-15 | 양승택 | Cdma 이동통신망을 이용한 g3 팩스 서비스 방법 |
US6021136A (en) * | 1997-07-30 | 2000-02-01 | At&T Corp. |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that reduces tandeming of compressed voice packets |
US6084956A (en) * | 1997-09-19 | 2000-07-04 | Nortel Networks Corporation | SS7 mediation for data network call setup and services interworking |
US6377982B1 (en) * | 1997-10-14 | 2002-04-23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Accounting system in a network |
US6229793B1 (en) * | 1997-11-26 | 2001-05-08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tandem IWF interconnectivity |
US6463055B1 (en) * | 1998-06-01 | 2002-10-08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Integrated radio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and method of interworking an ANSI-41 network and the 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GPRS) |
US6101398A (en) * | 1998-08-26 | 2000-08-08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 System supporting data/fax connection with a dual mode mobile telephone |
US6560216B1 (en) * | 1998-09-17 | 2003-05-06 | Openwave Systems Inc. | Data network computing device call processing |
EP1125420A1 (en) * | 1998-11-06 | 2001-08-22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Layer 2 tunneling for data communications in wireless networks |
KR100294704B1 (ko) * | 1998-12-15 | 2001-07-12 | 서평원 | 데이터통신시스템및데이터통신운용방법 |
KR100379410B1 (ko) * | 1998-12-17 | 2003-05-1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 통신 데이터 시스템의 블록/언블록 정보 교환 방법 |
US6714217B2 (en) | 1998-12-18 | 2004-03-30 | Sprint Communication Company, L.P.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to, for building, and/or for monitoring a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
US7103360B2 (en) * | 1998-12-30 | 2006-09-05 | Telcordia Technologies, Inc. | Switching telephone calls between wireline and cellular telephones |
US6611533B1 (en) * | 1999-01-13 | 2003-08-26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Public telephone network, intelligent network, and internet protocol network services interworking |
US7079530B1 (en) | 1999-02-25 | 2006-07-18 |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ching toll free number information |
KR20000060238A (ko) * | 1999-03-12 | 2000-10-16 | 김영환 | 디지털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의 데이터 호 처리를 위한 스위칭 방법 |
KR100288841B1 (ko) | 1999-03-25 | 2001-04-16 | 박종섭 | 이동통신교환기와 인터워킹 유니트간의 인터페이스장치 |
US7103068B1 (en) | 1999-05-04 | 2006-09-05 | Sprint Communication Company L.P.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figuring bandwidth transmission rates for call connections |
US6895088B1 (en) | 1999-05-21 | 2005-05-17 |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call processing system |
AUPQ141199A0 (en) * | 1999-07-05 | 1999-07-29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Data rate adaptation between mobile stations through transit fixed network |
US6914911B2 (en) * | 1999-07-14 | 2005-07-05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 Combining narrowband applications with broadband transport |
AU6615100A (en) * | 1999-07-31 | 2001-02-19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system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for making a multi-way data call |
KR100398730B1 (ko) * | 1999-09-14 | 2003-09-1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 망의 데이터 서비스 입출 중계 호 처리 방법 |
KR100680072B1 (ko) * | 1999-09-14 | 2007-02-09 | 유티스타콤코리아 유한회사 | 비동기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호 처리 및 핸드오프 처리 방법 |
AU1265000A (en) * | 1999-10-21 | 2001-04-30 | Nokia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network element for establishing a call |
KR100326135B1 (ko) * | 1999-12-02 | 2002-02-27 | 박종섭 | 교환기의 아이더블유에프 정합장치 |
US6704314B1 (en) | 1999-12-15 | 2004-03-09 |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control cell substitution |
KR100398728B1 (ko) * | 1999-12-29 | 2003-09-1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 교환 시스템과 아이 더블유 에프 간 채널 상태 관리방법 |
EP1122960A1 (en) * | 2000-01-31 | 2001-08-08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for data connections in a cellular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
US6798785B1 (en) | 2000-02-07 | 2004-09-28 | Axerra Networks, Ltd. | Frame relay over IP |
US6922468B1 (en) | 2000-06-07 | 2005-07-26 | Cingular Wireless Ii, Llc | System and method of using local number portability (LNP) to redirect terminating calls to a service node |
WO2002007461A2 (en) * | 2000-07-17 | 2002-01-24 | Nokia Corporation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arrying of call control signaling after handover from an ip packet switched network to a circuit switched cellular network and vice versa |
US7263106B2 (en) * | 2000-09-13 | 2007-08-28 | Fortinet, Inc. | System and protocol for frame relay service over the internet |
US6714777B1 (en) | 2000-11-22 | 2004-03-30 | Winphoria Network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of managing supplementary features in the presence of a proxy switch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US6801771B1 (en) | 2000-11-22 | 2004-10-05 | Winphoria Network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of mobility management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having a proxy switch |
US6650909B1 (en) | 2000-11-22 | 2003-11-18 | Winphoria Network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of preserving point codes in a mobile network having a proxy switch |
US6850763B1 (en) | 2000-11-22 | 2005-02-01 | Winphoria Network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of servici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with a proxy switch |
US6625449B1 (en) * | 2000-11-22 | 2003-09-23 | Winphoria Netwrok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of siphoning messages from a mobile network to an alternative network |
US6760602B2 (en) | 2000-12-22 | 2004-07-06 | Motorola, Inc.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improved base station control |
US6633767B2 (en) * | 2001-05-07 | 2003-10-14 | Winphoria Network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of managing interconnection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
KR100417240B1 (ko) * | 2002-04-20 | 2004-02-05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디지털 음성 통신 방법 및 시스템 |
CN1499762A (zh) * | 2002-11-05 | 2004-05-26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为mbms业务建立无线接入承载的方法 |
CN1499765A (zh) * | 2002-11-11 | 2004-05-26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控制无线单元控制器中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上下文的更新方法 |
EP1782640B1 (en) | 2004-07-16 | 2012-04-04 | Bridgeport Networks | Presence detection and handoff for cellular and internet protocol telephony |
US7693523B2 (en) * | 2004-12-07 | 2010-04-06 | Alcatel-Lucent Usa Inc. | Implementation of collaborative telecommunications services |
CN100499696C (zh) * | 2005-04-07 | 2009-06-1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信令与业务分离架构下内外部同抢的解决方法 |
CN100488296C (zh) * | 2005-05-13 | 2009-05-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网络系统中呼叫信令处理和业务处理分离的方法 |
CN100446583C (zh) * | 2005-06-20 | 2008-12-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电路交换域实现数据承载业务的方法 |
CN100461889C (zh) * | 2006-05-29 | 2009-02-11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移动终端业务的封装提供方法 |
US9774695B2 (en) | 2009-06-17 | 2017-09-26 | Counterpath Corporation | Enhanced presence detection for routing decision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396543A (en) * | 1991-11-27 | 1995-03-07 | At&T Corp. | Signaling arrangements in a cellular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witching system |
US5408419A (en) * | 1992-04-14 | 1995-04-18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 Cellular radiotelephone system signalling protocol |
US5325419A (en) * | 1993-01-04 | 1994-06-28 | Ameritech Corporation | Wireless digital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system having voice/data/image two-way calling and intercell hand-off |
FI99187C (fi) * | 1994-11-24 | 1997-10-10 | Tecnomen Oy | Menetelmä ja laite älykkäiden toimintojen lisäämiseksi televerkkoon |
US5664004A (en) * | 1995-01-13 | 1997-09-02 |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 Support of multiplicity of radio interfaces over an interface between a base station system and a mobile switch |
US5629974A (en) * | 1995-11-16 | 1997-05-13 |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 Communication system providing mobility management internetworking between a C-interface radio system and an overlay mobile radio network |
-
1996
- 1996-10-17 US US08/730,812 patent/US5850391A/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7
- 1997-10-01 DE DE69737885T patent/DE69737885D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7-10-01 EP EP97909784A patent/EP0932990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7-10-01 CN CN97180547A patent/CN1104165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7-10-01 WO PCT/SE1997/001654 patent/WO1998017076A1/en active IP Right Grant
- 1997-10-01 JP JP51824998A patent/JP3983299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7-10-01 AU AU47307/97A patent/AU720469B2/en not_active Ceased
- 1997-10-01 CA CA002268844A patent/CA2268844C/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7-10-01 BR BR9712355-2A patent/BR9712355A/pt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1997-10-02 ZA ZA978834A patent/ZA978834B/xx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1998017076A1 (en) | 1998-04-23 |
BR9712355A (pt) | 1999-08-31 |
US5850391A (en) | 1998-12-15 |
EP0932990B1 (en) | 2007-07-04 |
AU4730797A (en) | 1998-05-11 |
CA2268844C (en) | 2007-05-15 |
JP2001502487A (ja) | 2001-02-20 |
AU720469B2 (en) | 2000-06-01 |
DE69737885D1 (de) | 2007-08-16 |
ZA978834B (en) | 1998-09-21 |
CN1104165C (zh) | 2003-03-26 |
JP3983299B2 (ja) | 2007-09-26 |
CA2268844A1 (en) | 1998-04-23 |
EP0932990A1 (en) | 1999-08-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40561A (zh) | 移动通信网内的共用互通功能 | |
US6961328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enabling communications between a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 and a wireless network | |
EP0462726B1 (en) | Mobile communications | |
TW396693B (en) | Private multiplexing cellular network | |
EP0860073B1 (en) | Adapting an interworking function to a fixed network protocol | |
WO1997047146A1 (en) | Converting a routing address within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 |
US7263354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wireless services using an access network and a core network based on different technologies | |
EP1195066A1 (en) | Implementation of call setup procedures with separation of call control and bearer control | |
US6947747B1 (en) | Implementation of basic call setup transporting layer address and logical point in forward direction in cellular networks with separation of call control and bearer control | |
CN1134187C (zh) | 增加带有分离的呼叫控制和载体控制的通信网的灵活性的方法 | |
US6101398A (en) | System supporting data/fax connection with a dual mode mobile telephone | |
CN1185070A (zh) | 经空中接口实现isdn通信的方法 | |
FI107857B (fi) | Signalointi telekommunikaatioverkossa | |
FI104607B (fi) | Kiinteän verkon avulla toteutettu langaton järjestelmä | |
NO326972B1 (no) | Fremgangsmate og system for signaloverforing mellom et digitalt mobilkommunikasjonssystem og et datakommunikasjonssystem | |
MXPA99005576A (en) | Use of isdn to provide wireless office environment connection to the 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0326 Termination date: 20091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