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217239C - 彩色图像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彩色图像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17239C
CN1217239C CN001324136A CN00132413A CN1217239C CN 1217239 C CN1217239 C CN 1217239C CN 001324136 A CN001324136 A CN 001324136A CN 00132413 A CN00132413 A CN 00132413A CN 1217239 C CN1217239 C CN 121723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developer
sub
mentioned
t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013241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06227A (zh
Inventor
田口哲也
饭塚章洋
吉原宏太郎
吉野进
石田晴英
片冈理惠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062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062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1723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1723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3/00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3/01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3/013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multicoloured cop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veloping step, e.g. the properties of the colour develop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21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arameters
    • G03G9/0823Electric parame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6Developing structures, details
    • G03G2215/0602Developer
    • G03G2215/0604Developer solid type
    • G03G2215/0607Developer solid type two-component
    • G03G2215/0609Developer solid type two-component magnetic brush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Discharging, Photosensitive Material Shape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方法,其可抑制全图像后端丢失、白斑等的图像缺陷,显像域中维持优良的显像性,可以长期稳定地输出图像浓度无色斑的高质量图像。在与潜像保持体相对而配置的显像剂载持体上连续地供给双组份的显像剂,形成双组份显像剂的薄层,使薄层与潜像保持体上面接触,将输入到潜像保持体上的潜像显像出,并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显像工序的图像形成方法。

Description

彩色图像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电印相法、静电记录法的图像形成方法。更详细地说,涉及使用彩色调色剂和载体构成的双组份显像剂,输出彩色图像,特别是全彩色图像的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的彩色图像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在电印相法中,显示潜像保持体上形成的潜像的方法,其主要是包括单组份显像方法和双组份显像方法。上述的单组份显像方法,是将在显像剂载持体上载持的薄层调色剂与潜像保持体对置后进行显像调色剂的方法。上述的双组份显像方法,是在内包磁铁的显像剂载持体上载持由调色剂和磁性载体构成的显像剂,形成磁刷,与潜像保持体对置后进行显像调色剂的方法。
单组份显像方法与双组份显像方法比较,其优点是装置易于小型化和轻量化,但是要稳定地保持其反面显像剂载持体上的调色剂的输送量是困难的,调色剂的带电量的调节与双组份显像剂相比也是困难的。另一方面,双组份显像剂,显像剂的输送由于通过磁力进行,所以输送量稳定,进而通过搅拌调色剂和载体使得调色剂和载体磨擦带电,所以通过选择载体的特性、搅拌条件、显像剂中的调色剂浓度,可以相当程度地控制调色剂的磨擦带电量,可以缓和由于环境和经时的带电量的波动,提高图像质量的可靠性。
形成彩色图像时,为了实现所要求的显色,所以需要精密地控制显像量,因此大多使用容易进行带电量控制的双组份显像方法。
双组份显像方法中,显像剂的电阻对画面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双组份显像方法中,为了在显像领域充分地供给显像剂,一般是将显像剂载持体的圆周速度设定的比潜像保持体快,但是显像剂电阻高时,就容易发生由于显像剂载持体和潜像保持体的速度差而引起的画面质量的缺陷。显像剂载持体和潜像保持体间存在圆周速度差时,实际上进行显像的磁刷在到达接触潜像保持体的领域(以后称为显像夹面部)前,接受与潜像保持体上所显像的潜像不同的潜像电场的影响,显像剂的带电量发生部分的变化,显像量则不能忠实地再现潜像。其结果,潜像构造中变化大的部分,例如,非图像部分的全图像后端变薄,当半色调图像和全图像混在时,则全图像的前端和半色调图像的后端丢失(以下称为全图像后端丢失)等的缺陷显著。
彩色图像中,显像量的变化是通过颜色的偏移而被确认的,所以对于黑白图像以上的全图像后端和半色调图像后端缺失等缺陷的改善要求越来越大。
为了改善这些图像的缺陷,在日本专利公告公报第31422/1995号中提出了为改善全图像后端丢失,将载体的电阻控制在低阻值的方案。通过将载体的电阻控制在低阻值可以改善全图像后端缺陷,但是在含有为提高定像性的蜡的小粒径调色剂和小粒径的载体时,存在显像时,载体与调色剂一起显像在潜像保持体上的问题。潜像体保持体上付着载体时,由于调色剂和载体的粒径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将潜像保持体上的显像剂复制到记录介质或者中间复制体上时,在载体的周围不能形成适当的夹面。其结果,在载体的周围部引起复制不良,发生复制丢失。复制丢失时,对于单色的图像成为白斑,在进行多层显像多层复制时,产生色斑(以下称为白斑),造成图像缺陷的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以往所存在的问题,为达到以下的目的作为其课题。即,本发明提供了图像形成方法,该方法可以抑制全图像后端丢失、白斑等的图像缺陷,显像域中维持优良的显像性,进而抑制潜像保持体的劣化,可以长期稳定地输出图像浓度无色斑的高质量图像。
通过以下的手段解决了上述的课题。即,本发明是一种彩色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是,
(1)在与潜像保持体相对而配置的显像剂载持体上连续地供给双组份的显像剂,形成双组份显像剂的薄层,使薄层与潜像保持体上面接触,将输入到潜像保持体上的潜像显像出,在潜像保持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显像工序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该显像剂载持体的直径是20mm以下的圆筒状,该双组份显像剂的显像剂电阻,在2V/μm的电场下时是1013Ω以上。
一种彩色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是,
(2)在与潜像保持体相对而配置的显像剂载持体上连续地供给双组份的显像剂,形成双组份显像剂的薄层,使薄层与潜像保持体上面接触,将输入到潜像保持体上的潜像显像出,在潜像保持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显像工序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该潜像保持体的直径是40mm以下的圆筒状,该双组份显像剂的显像剂电阻,在2V/μm的电场下时是1013Ω以上。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通过将双组份显像剂的显像剂电阻设定在2V/μm的电场下时是1013Ω以上的高值,可以抑制白斑的同时,由于显像剂载持体的直径是20mm以下或者潜像保持体的直径是40mm以下的小直径,可以抑制全图像后端丢失。进而,通过适宜地组合设定双组份显像剂的显像剂电阻和显像剂载持体的直径或者潜像保持体的直径,可以抑制潜像保持体的劣化。为此,在显像域可以维持优良的显像性,长期稳定地输出图像浓度无色斑的高质量图像。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具有在与潜像保持体相对而配置的显像剂载持体上连续地供给双组份的显像剂,形成双组份显像剂的薄层,使薄层与潜像保持体上面接触,将输入到潜像保持体上的潜像显像出,在潜像保持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工序。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是通过将后述的显像剂电阻设定在高值,可以抑制白斑,通过将显像剂载持体直径或潜像保持体直径作成小直径,不仅可以抑制全图像后端丢失,而且通过组合、设定显像剂电阻和显像剂载持体直径或潜像保持体直径,可以抑制潜像保持体的劣化。其理由是如下考虑的。通常,在显像工序中,潜像保持体和显像剂载持体的距离是重要的。潜像保持体和显像剂载持体的距离过宽时,则显像性下降,另一方面过窄时,显像性虽然可以提高,但是显像剂的薄膜(磁刷层)与潜像保持体的接触面积加大,则显像剂的薄膜(磁刷层)对潜像保持体的磨损和伤痕增多。所以为了将与显像剂的薄膜(磁刷层)上的潜像保持体的接触面积作小的同时,潜像保持体和显像剂载持体的距离作小,将显像剂载持体径或潜像保持体径作小是有效的。可是,这样地将显像剂载持体径或潜像保持体径作小时,由于显像剂载持体上的显像剂薄膜(磁刷层)的密度变小,所以加在每一个显像剂薄膜(磁刷层)上的电流变大,其结果,容易发生从显像剂载持体向潜像保持体泄漏电流。当发生从显像剂载持体向潜像保持体泄漏电流时,潜像保持体表面变质,不能正常地形成静电潜像,所以成为色点和白斑等缺陷的原因。为此,如后述,将显像剂电阻设定成高值,而且将显像剂载持体径和潜像保持体径作小,可以抑制潜像保持体的磨损和伤痕的发生,进而还可以防止从显像剂载持体向潜像保持体泄漏电流,防止潜像保持体表面的变质。因此可以抑制潜像保持体的劣化。
显像剂载持体
上述的显像剂载持体是直径20mm以下的圆筒状的显像套管。设定成这样的小直径可以抑制全图像后端丢失。其理由如下。全图像后端丢失的原因之一是显像夹面前的薄层(磁刷层)接受潜像保持体上的潜像电场的影响带电发生变化。因此,使用小直径的显像剂载持体,则显像剂载持体的曲率变大,潜像保持体表面和显像夹面前的薄层(磁刷层)的距离变大。其结果,显像夹面前的薄层(磁刷层)难以接受潜像保持体上潜像的电场的影响,以稳定的带电状态达到显像领域。因此,显像是稳定的,可以抑制全图像后端丢失的画面缺陷。
显像剂载持体作成直径10mm~19mm的圆筒状,从显像效率及抑制调色剂熔融方面看是理想的。此直径过于细时就不能得到充分的磁力而有时处于困难的状态。
显像剂载持体的套筒内部含有磁铁类的磁场发生装置。此磁铁的磁力优选的是0.1T(1000高斯)以上,更优选为是0.12T(1200高斯)以上。此磁力过小时,不仅容易发生白斑,而且显像剂的输送力下降,成为形成磁刷斑点和显像剂溢出的原因。
上述显像剂载持体的套筒材质可以使用公知的材料。例如可举出,铝、不锈钢、镍类的金属;在该金属上涂敷碳、树脂弹性体等材料;天然橡胶、硅橡胶、聚氨酯橡胶、丁二烯橡胶、氯丁二烯橡胶类的弹性体加工成无发泡体、发泡体或者海绵形态的材料或在其上涂敷碳、树脂弹性体的材料。
为了提高显像剂的输送力,上述的显像剂载持体的套筒表面最好作成粗糙面,表面粗糙化的方法有,喷砂法、喷玻璃珠方法、磨砂的方法、涂敷树脂后部分地除去的方法等,但是不受这些方法的限制。
当后述的潜像保持体的直径是40mm以下的圆筒状时,上述显像剂载持体的直径就没有必要作成20mm以下。潜像保持体的直径是40mm以下的圆筒状时,显像载持体的直径是10mm~35mm,更优选的是15mm~27mm,此时,显像效率及抑制调色剂熔融上都是理想的。
潜像保持体
上述潜像保持体是直径40mm以下的圆筒状。设定成这样的小直径可以抑制全图像后端丢失。其理由如上述的将显像剂载持体作成小直径的理由相同。
上述潜像保持体是直径18mm~40mm的圆筒状,对画面的稳定性是理想的。此直径过于细时,则反复使用的频度加大,容易产生磨耗及伤痕,加速画面质量的下降。
作为上述的潜像保持体,可以举出有机感光体、非结晶硅感光体、硒感光体等公知的。上述潜像保持体是有机感光体时,感光层无论是单层、还是叠层都可以。作为单层结构可以举出色素增感了的ZnO感光层、ZdS感光层、或者将产生电荷材料等分散在电荷输送材料的感光层。另外,叠层构造时,可以举出功能分离成电荷发生层和电荷输送层的。
上述电荷发生层;根据需要可将电荷发生材料分散在粘结树脂中而形成的。作为电荷发生材料可以举出分光增感后的硒及硒合金;CdS、CdSe、CdSSe、ZnO及ZnS等的分光增感了的无机光导体;金属或无金属酞菁颜料;双偶氮颜料;三偶氮颜料等的偶氮颜料;角鲨类化合物;薁噁化合物;苝系颜料;靛蓝颜料;喹吖酮颜料;多环苯醌颜料;花菁苷色素;呫吨染料;聚-N-乙烯基卡唑和三硝基芴酮等构成的电荷移动络合物;吡喃噁盐染料和聚碳酸酯树脂构成的共结晶络合物等。作为电荷发生层的粘结树脂,可以举出聚碳酸酯、聚乙烯、聚乙烯丁缩醛、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或共聚物、醋酸乙烯聚合物或共聚物、纤维素酯或醚、聚丁二烯、聚氨酯、环氧树脂等。
上述电荷输送层是以电荷输送材料为主成份而构成的。作为电荷输送材料,对于可视光是透明的,而且只要具有电荷输送能力,就没有特殊的限制。具体的可以举出咪唑、吡唑啉、噻唑、噁二唑、噁唑、腙、酮连氮、吖嗪、卡唑、聚乙烯基卡唑等及其衍生物、三苯基胺衍生物、芪衍生物、联苯胺衍生物等。另外必要时也可以并用聚碳酸酯、聚丙烯酸酯、聚酯、聚苯乙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聚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的粘结树脂。
上述显像剂载持体是直径20mm以下的圆筒状时,则上述潜像保持体不需要作成直径40mm以下的圆筒状。此时上述潜像保持体是圆筒状或板状的都可以。
双组份显像剂
上述双组份显像剂,在2V/μm的电场下其显像剂电阻是1013Ω以上。通过将显像剂电阻设定在2V/μm的电场下是1013Ω以上,可以抑制载体显像的白斑的发生。此外,显像剂的电阻是显像剂载持体每纵向单位的电阻。即实际的显像夹面(nip)的电阻,在显像剂载持体上形成双组份显像剂构成的薄层(磁刷),将与潜像保持体相同大小的铝管与实际的显像夹面相同地对置地配置后,在显像剂保持体及铝管上加以直流电压,用显像剂夹面的长度除以此时的电流值求出的值。另外电场是显像剂载持体和铝管的距离除以此时的施加的电压。
上述双组份显像剂,其显像剂电阻,在2V/μm的电场下时是1013~1016Ω,从画面质量和显像性观点看是理想的。此显像剂电阻过高时会发生全图像后端显著丢失现象。
上述双组份显像剂最好含有彩色调色剂(以下称为“调色剂”)和载体。其在双组份显像剂中的浓度是3~16wt%,载体的调色剂覆盖范围是13~70%时,可以得到适当的显像量。
上述的调色剂至少要含有粘结树脂、无机微粒子、蜡、着色剂。上述调色剂优选地是同时含有蜡和无机微粒子,其理由如下。
一般,为了得到彩色图像、特别是无油彩色图像时,要将辅助定像的脱模剂加在调色剂中,或使用粘度高的粘结树脂以便在定像熔融时调色剂难以移动到定像部件中。使用熔融粘度高的树脂时,由于定像表面不平滑,往往出现光泽少不鲜明的图像。另外对于黑白图像不希望出现文字闪烁的图像,所以使用熔融粘度高的粘结树脂。
可是,在彩色图像中,由于显色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使定像表面平滑和颜色不同的调色剂充分溶解混合得到鲜明的二次色,所以使用熔融粘度低的粘结树脂。熔融粘度低的粘结树脂,熔融时的分子间的结合力弱,易于从记录介质移动到定像部件上,再从定像部件移动到不同记录介质的部分上,这样图像产生大的混乱。另一方面,通过使用低熔点的蜡可以抑制图像的混乱,可是低熔点的蜡的使用会使得调色剂的保存性、流动性、制造性变差。
即,调色剂在添加流动性付与剂后可以在市场和工厂保存,在添加前也可以长期地在工厂内保存。对于使用低熔点的蜡的调色剂,存在着露出在调色剂表面的蜡及从调色剂内部由于热和压力等而渗出到表面的蜡。露出在调色剂表面的蜡,其附着性强,与调色剂粒子凝聚在一起。使用流动化付与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调色剂粒子间的凝聚,但是流动化付与剂会埋入调色剂内部或从调色剂的表面脱离,其效果不能持续地进行。另外,在工厂内的保管,通过环境和期间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调色剂的凝聚,但是考虑到市场上的使用时,调色剂的凝聚的抑制就是重要的问题。通过增加流动化剂可以提高初期的保存性,但是如上所述,流动化付与剂会埋入调色剂内部或从调色剂的表面脱离,其效果不能长期持续地进行。另外,过剩的流动化剂移动到潜像保持体或载体表面上会成为图像缺陷和带电的原因。
另一方面,调色剂的制造性下降可从以下考虑。即在用于通常调色剂的制造的混练粉碎法中,是通过加热多种原料或给予强烈的剪切,以磨擦发热的状态下进行混合的。此时,原料若不能充分地剪切的话,得到的混练物则不均匀,特别是使用低熔点蜡和熔融粘度低的粘结树脂时,由于蜡的滑动性和粘结树脂的熔融,混练时不能充分地剪切往往蜡的分散过大或者蜡和粘结树脂不能均匀地混合。
为此,通过与蜡一起,添加无机粒子混练,在粘结树脂的熔融时,无机粒子起着填料的作用,使得剪切容易,提高了蜡的分散性。蜡的分散细时,就减少了露出调色剂表面的蜡,提高了调色剂的保存性和流动性。进而,通过在调色剂表面露出一部分无机微粒子,可以得到与流动化剂不脱离地进行附着的相同效果。通过使用无机微粒子不仅可以改善调色剂的保管性、流动性、制造性,而且还可以得到抑制图像缺陷的效果。由于在调色剂的表面抑制了蜡的露出及露出无机微粒子,可以减少调色剂的附着力,在调色剂显像时,可以抑制附着在载体上后载体也移动到潜像保持体后所发生的白斑现象。
通过以上,可以看出上述的调色剂优选的是至少含有粘结树脂和无机微粒子和蜡。
作为上述的粘结树脂可以举出,苯乙烯、氯苯乙烯等的苯乙烯类,乙烯、丙烯、丁烯、异丁烯等的单烯烃,醋酸乙烯、丙酸乙烯、苯甲酸乙烯酯、醋酸乙烯等的乙烯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十二烷基酯、丙烯酸辛酯、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等的α-亚甲基脂肪酸单羧酸酯,乙烯基甲基醚、乙烯基乙基醚、乙烯基丁基醚等的乙烯基醚,乙烯基甲基酮、乙烯基己基酮、乙烯基丙烯基酮等的乙烯基酮等的均聚物或共聚物。作为特别代表的粘结树脂可以举出聚苯乙烯、苯乙烯-丙烯酸烷基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烷基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聚乙烯、聚丙烯,进而,可以举出聚酯、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硅树脂、聚酰胺、改性松脂、烷烃、石蜡类。其中聚酯是特别优选的。
作为上述的聚酯最好是多元醇成份和多元羧酸成份缩聚而合成的(例如,双酚A和多元芳香族羧酸作为主单体成份缩聚物构成的线性聚酯)。作为多元醇成份可以举出乙二醇、丙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2,3-丁二醇、二甘醇、三甘醇、1,5-丁二醇、1,6-己二醇、新戊二醇、环己烷二甲醇、加氢双酚A、双酚A环氧乙烷加成物、双酚A环氧丙烷加成物等。作为羧酸成份可以举出马来酸、富马酸、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琥珀酸、十二碳烯基琥珀酸、偏苯三酸、均苯三酸、环己烷三酸、2,5,7-萘三酸、1,2,4-萘三酸、1,2,5-己烷三羧酸、1,3-二羧基-2-亚甲基羧基丙烷四亚甲基羧酸及这些的酸酐。
作为上述的聚酯最好是具有软化点90~150℃、玻璃化温度55~75℃、数均分子量2000~6000、重均分子量8000~150000、酸值5~30、碱值5~40的聚酯。
作为聚酯,优选的可举出在双酚的两末端以两末端的总计具有2~7和在双酚的两末端以两末端的总计具有2~7的环氧丙烷基的化合物和至少丙三醇的三成份作为构成成份,数均分子量2500~4500、重均分子量7000~40000、软化温度95~120℃、玻璃化温度60~80、不含氯仿不溶成份的聚酯。
作为无机微粒子,例如可举出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钛等公知的无机化合物微粒子,但是不受这些限制。其中折射率比粘结树脂小的氧化硅微粒子,从OHP透明性的观点看,是优选的。作为微粒子,除了无水氧化硅之外,也可以是含有硅酸铝、硅酸钠、硅酸钾等的,但优选的是折射率在1.5以下的组成。
作为上述无机微粒子,也可使用用各种方法进行表面处理的。具体地,例如优选的是用硅烷系偶合剂、钛系偶合剂、硅油等进行表面处理的无机微粒子。
上述无机微粒子的添加量,对于粘结树脂,优选的是1~10重量份、更优选的是3~7重量份。在该添加量小于1重量份时,有时得不到充分的效果,若大于10重量份时,往往使定像图像表面不平滑、成为显色差的画质,制造时原料不能从进料器正常地输送造成供应不良的现象。另外,上述无机微粒子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二种以上混合使用。
作为上述蜡,例如可举出酯化合物、酰胺化合物、醇、脂肪酸、酮、硬化蓖麻油、植物系蜡、动物系蜡、矿物系蜡、石蜡油及这些改性体等。另外,也可举出烷烃蜡及其衍生物、聚烯烃蜡及其衍生物、褐煤蜡及其衍生物、微结晶蜡及其衍生物、费-托合成蜡及其衍生物、聚烯烃蜡及其衍生物。另外,所说的衍生物是包括氧化物、与乙烯单体的聚合物、接枝改性物。
上述蜡,优选的是80~120℃的熔融温度、在120℃下为3×10-4m2/s(300cSt)以下的熔融流动粘度的。另外,该熔融流动粘度,优选的是在120℃下为1×10-5~2×10-4m2/s(10~200cSt)。上述蜡在进行无油定像时,为了得到适应性,特别优选的如上所述的适宜熔融温度和熔融流动粘度。在熔融温度小于80℃时,有时蜡的变化温度过低、耐结块性差、在复印机内温度高时显像性差。另一方面,熔融温度大于120℃时,蜡的变化温度过高,虽然可以在高温下进行定像,但在节能的观点上是不理想的。另外,若熔融流动粘度大于3×10-4m2/s(300cSt)时,有时从调色剂的洗脱性变差、定像剥离性不充分。
上述的蜡,用示差扫描热量计测定的DSC曲线吸热初始温度,优选的是40℃以上。更优选的是50℃以上。若吸热初始温度小于40℃时,有时在复印机或调色瓶中发生调色剂的凝聚。吸热初始温度在构成蜡的分子量的分子量分布中,是由低分子量的或具有其结构的极性基的种类、其量来决定。通常,只要高分子量化,熔点和吸热初始温度同时升高,但这种作法有时损失蜡的原来的低熔融温度和低粘度。因此,在蜡的分子量分布中,只选择这些低分子量的是有效的,但作为此方法,有分子蒸馏、溶剂分离、气相色谱分离等方法。
上述蜡的添加量,对于调色剂,优选的是1~15重量%,更优选的是3~10重量%。若蜡小于1重量%时,有时不能选择充分的定像曝光范围(在调色剂不透印下可以定像的定像辊温度范围),若大于15重量%时,从调色剂脱离游离的蜡量增加,容易对显像剂载持体严生污染。另外,往往使调色剂的粉末流动性变差,另外,在形成潜像的潜像保持体的表面附着游离的石蜡后,有时不能正确地形成潜像。由于石蜡与粘结性树脂相比其透明性差,所以OHP等的图像透明性低下,往往成为不鲜明的投影像。
作为上述的着色剂可以举出碳黑、苯胺黑、苯胺兰、卡尔兰、铬黄、群青兰、杜邦油红、喹啉黄、亚甲兰氯化物、酞青兰、孔雀石绿、草酸酯、灯黑、孟加拉红、C.I.颜料红48:1、C.I.颜料红122、C.I.颜料红57:1、C.I.颜料黄97、C.I.颜料黄12、C.I.颜料兰15:1、C.I.颜料兰15:3等。
上述的调色剂除了粘结树脂和无机微粒子和蜡和着色剂以外,作为内部添加剂也可以含有一种以上的调节带电的带电控制剂。另外为了满足调色剂的粉碎性和热保存性,也可以含有石油系树脂。所说的石油系树脂是指从通过石油蒸汽裂解制造乙烯、丙烯等的乙烯装置得到的含在副产物分解油中馏分中的二烯烃及一烯烃为原料而合成的。进而,为了提高调色剂长期的保存性、流动性、显像性、复制性,在调色剂的表面也可以单独地或并用地添加无机粉、树脂粉。作为无机粉可以举出碳黑、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钛、氧化锌。作为树脂粉,可以举出PMMA、耐龙、蜜胺、苯并胍胺、氟系等的球状粒子、以及偏氯乙烯、脂肪酸金属盐等的不定形粉末。这些无机粉、树脂粉的添加量分别是0.2~4重量%,优选的是0.5~3重量%。
上述的调色剂可以用公知的任何方法制造。作为制造方法可以举出混练粉碎法、悬浮聚合法、乳化聚合凝聚法、液中干燥法等公知的方法,但是不受此限制。
上述的载体,最好是能够将涂敷剂涂敷在磁性芯上的材料。
上述的磁性芯可以举出铁淦氧磁芯等,但是不受此限制。具体的可以举出,将含有从Li、Mg、Ca、Mn、Ni、Cu、Zn、Sr选出的一种以上元素的氧化物和Fe2O3。作为主成份进行造粒、烧结后所形成的粒子。
作为上述涂敷剂树脂最好使用可以抑制由于蜡的污染和调色剂的附着,而且机械强度优良耐磨损和破损的树脂。具体的可以举出聚烯烃系树脂、聚乙烯及聚偏乙烯系树脂、丙烯酸树脂、聚丙烯腈、聚乙烯缩醛、聚乙烯醇、聚乙烯丁缩醛、聚氯乙烯、聚乙烯基卡唑、聚乙烯基酮、聚酯、聚氨酯、聚碳酸酯、氨基树脂、环氧树脂、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由有机硅烷键构成的硅树脂及其改性体、氟树脂等(例如全氟辛基乙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聚四氯乙烯、聚氟化乙烯酯、聚偏氟乙烯酯、聚氯三氟乙烯等)的低表面能的树脂。
上述的载体优选的是平均粒径是25~45μm,更优选的是30~40μm。通过将平均粒径作成25~45μm,可以将显像剂构成的薄层(磁刷)作成更均匀状态,进而提高图像质量,而且可以防止由于过度的小粒径使磁力变小,而移动到潜像保持体上。
上述载体的载体电阻,在1V/μm的电场下是1015Ω以上,在2V/μm的电场下是1012Ω以下时,可以得到适宜显像量,从提高层次性的观点看是优选的。使用这样的依赖电场的载体,经常可以得到适宜的显像量,可以提高层次性。此外,载体的电阻是指在显像剂载持体上形成载体单体薄层时的、显像剂载持体纵向每单位的电阻。另外,载体的电阻是用与上述显像剂电阻同样方法测定得到的值。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中,可以得到以下的效果,也就是,即使把上述潜像保持体和上述显像剂载持体的距离作大,显像夹面前的磁刷也难以受到潜像保持体上的电场影响。可是,把上述潜像保持体和上述显像剂载持体的距离作大时,实际进行显像的显像夹面部变窄,在极端时,有时造成磁刷不能与潜像保持体接触,显像性大幅度下降。为此,为了把上述潜像保持体和上述显像剂载持体的距离作大,而且充分确保显像夹面,可以提高显像剂载持体上的显像剂密度来达到的,但是显像剂载持体上的密度大时,显像剂易于从显像机上溢出来,当显像剂中的调色剂浓度变动时容易发生显像剂输送不良等的问题。因此,潜像保持体和显像剂载持体的距离优选的是200μm~900μm,更优选的是300μm~600μm。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中上述的显像工序,在显像剂载持体和潜像保持体之间施加含有频率f6000Hz以下,优选的是3000~5000Hz的交变成份的偏置电压,对形成调色剂图像是适宜的。通过施加频率f6000Hz以下交变电场作为偏置电压,可以提高调色剂的显像性,抑制载体的振动可进一步地提高图像质量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中,在上述的显像工序中,可以显示出输入到潜像保持体上的线数为350pixel/inch以下,优选的是200~300pixel/inch为数字潜像,对形成调色剂图像是理想的。潜像的输入是350pixel/inch以下,由于不是过于细分,可以抑制潜像自身的混乱,可得到高质量的调色剂图像。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中,除了上述的显像工序外,根据需要,也可以进行以下的工序。即将潜像保持体表面均匀带电的带电工序和、曝光潜像保持体表面,形成潜像的曝光工序和、将潜像保持体上的调色剂图像复制到记录介质上的复制工序和、将复制到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定像的定像工序和、除去残留在潜像保持体表面的潜像带电除电工序和、除去在上述复制工序中残留在潜像保持体表面的调色剂或附着的纸粉、异物等的清洗工序。此外,上述的显像工序,除了上述的构成或条件以外,可以使用公知的装置进行。
作为上述带电工序,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使用导电性或半导电性的辊、电刷、薄膜、橡胶片等的接触型带电器、利用电晕放电的斯克特伦带电器或克特伦带电器等公知的带电器等进行。
作为上述曝光工序,没有特别的限制,但例如可以使用,通过多棱镜在上述电子照片感光体表面上将半导体激光、LED光、液晶光等光源曝光成所希望的图像的光学系仪器。
作为上述复印工序,没有特别的限制,使用例如压接复印辊、复印带等,将调色剂图像复印在记录介质上的接触型复印器、克特伦等,复印在记录介质的非接触型器等而进行的。
上述复印工序具有第1复印工序和第2复印工序,但从可复印在记录介质上的观点看,优选的是防止多色图像偏差。此时,通过第1复印工序复印在中间复印体上(以下,称为“第1复印”。)、通过第2复印工序从中间复印体复印在记录介质上(以下,称为“第2复印”。)。可从各潜像保持体将各色的调色剂图像复印在中间复印体上,在记录介质和潜像保持体之间不滑动,简单地防止色偏差等图像缺陷,进而简化记录介质的输送系统同时,扩大记录介质的选择的自由度。
作为上述第1复印工序,没有特别的限制,但例如可使用利用带、辊、薄膜、橡胶板等的接触型复印带电器、采用电晕放电的斯克特伦复制带电器和克特伦复印带电器或等的自身公知的复印带电器而进行。在其中,在复印带电补偿能力优良的观点上,是使用接触型复印带电器。另外,除了上述复印带电器之外,也可并用剥离带电器等。
上述第2复印工序,没有特别的限制,但使用作为上述第1复印工序示例的复印辊等的接触型复印带电器、斯克特伦复印带电器、克特伦复印带电器等而进行。其中,优选的是与上述第1复印工序相同地使用接触型复印带电器。若更压紧在复印辊等的接触型复印带电器上时,可将图像的复印状态保持在良好的状态。若在导向中间复印体的辊的位置压住复印辊等的接触性复印带电器时,可从中间复印体对于记录介质使转移图像的作用处于良好状态下进行。
作为上述中间复印体的结构,有单层结构和多层结构的。在多层结构时,例如在导电性支承体上具有设置由橡胶、弹性体、树脂等形成的弹性层和至少1层的被覆层的结构。作为上述中间复印体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制,可根据目的适宜地选择。例如,辊状、带状等。在本发明中,其中,从在图像重叠时的色偏差、反复使用的耐久性、其他的附属系统配置的自由度等上看,优选的是无缝带形状的。无缝带形状的中间复印体,可采取离心成型、喷涂被覆法、浸渍成模法等方式形成。也可将板形状的导电性薄膜形成接缝后形成带。
作为上述中间复印体的材料,例如在聚氨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聚丁二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氯乙烯系树脂、聚乙烯系树脂、氟系树脂等中,加入导电性的碳粒子、氧化锡、氧化铟、钛酸黑等的金属粉末、导电性聚合物等分散而混合的。其中,优选的是在聚酰亚胺系树脂中分散碳粒子的。
作为上述中间复印体的表面体积电阻值,例如优选的是108~1016Ωcm。若上述表面体积电阻值小于108Ωcm时,在图像上产生渗透和加粗,若大于1016Ωcm时,发生图像飞散和中间复印体板需要去电,任何一种都是不理想的。作为上述中间复印体的厚度,例如优选的是50~200μm左右。
作为上述定像工序,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使用其自身公知的定像器,例如热辊定像器、烘烤定像器等进行。上述定像工序,在显影剂的调色剂中含有蜡的构成时,由于显示充分的定像曝光范围,可不加定像油而进行(所谓无油定像)。通常,定像工序是边供给脱模性液体边进行的,对于定像曝光范围是有效的,但由于转移到定像的记录介质上,存在着发生粘着性、另外,不能贴上胶带、不能用彩笔重写出文字等问题。这对于OHP是显著的。另外,脱模性液体不能将定像表面的粗造度作成光滑,所以也成为OHP透明性降低的原因。从这个观点看,进行无油定像是有利的。
上述定像工序的上述热辊定像器,在定像行程中为防止辊的最表面的调色剂转移到定像辊上,必需用低表面能的物质构成其辊的最表面。另外,从难以被污染的观点上,优选的是使用被称为PFA(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醚共聚物)和PTFE(聚四氟乙烯)的氟系树脂和硅橡胶。为了提高辊的耐磨损性和强度,也可添加金属氧化物等。另外,若辊是弹性体,由于加热定像辊随着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变形,所以热的传导面广,另外,由于在未定像调色剂图像面上均匀传热,所以可有效地进行加热定像。
作为上述光除电工序,没有特别的限制,但例如可举出钨灯、LED等,作为该光除电工序所使用的光质,例如使用钨灯等的白色光、LED光等的红色光等进行。作为该光除电工序的照射光强度,通常设定在表示电印相感光体的半衰曝光感度的光量的数倍乃至30倍左右。
作为上述清净工序,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使用以往公知的装置进行。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将双组份显像剂的显像剂电阻设定到高值,可以抑制白斑的同时,将显像剂载持体的直径作成20mm以下或将潜像保持体的直径作成40mm以下的小直径,可抑制全图像后端丢失。进而,通过,在2V/μm的电场下,将表示1013Ω以上的显像剂电阻的双组份显像剂和直径20mm以下的显像剂载持体或直径40mm以下的潜像保持体组合使用,可以抑制潜像保持体的劣化。另外,若将直径20mm以下的显像剂载持体和直径40mm以下的潜像保持体组合使用,可更有效地抑制全图像后端丢失、白斑等的图像缺陷。
实施例
以下,用本发明的实施例加以说明。实施例中所说的份是全部表示为重量份。本实施例只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本发明不受本实施例限制。
各测定按如下所示进行。
显像剂电阻及载体电阻
显像剂电阻及载体电阻,分别用上述方法进行测定。
蜡熔融流动粘度
蜡熔融流动粘度是使用动粘度计加能-费能斯粘度计(柴田科学机械工业制)测定的。粘度计选择流出时间为200秒以上的,加入熔融的蜡后放入保持120℃的恒温槽中。放置10分钟以上使蜡和粘度计稳定在120℃后,吸起脱模性树脂使其流下,测定流下时间,算出熔融流动粘度。
载体粒径
载体粒径是将载体分散在分散稳定剂水溶液中,用科尔特·玛其萨(株式会社日科机制)进行测定。
图像浓度
图像浓度是使用X-Rite938(X-Rite社制),测定输出到全彩色用纸J纸(富士施乐社制)的图像。
图像后端丢失
图像后端丢失是输出非图像中的全图像和半色调中的全图像的半色调图像,用目视评价图像结构变化部分的后端。评价阶段如以下所示。
◎:非常优良
○:可看到若干画质缺陷,但在实际上没有问题
×:画质缺陷多,不适宜使用的
白斑
白斑是将一面的全图像输出到A3大小的纸上,计算白斑的个数。评价阶段如以下所示。
◎:3个以下
○:4~19个
×:20个以上
层次性ΔID
层次性ΔID是在将图像密度100%输出到全彩色用纸J纸(富士施乐社制)时,在调整浓度达到ID1.6附近的基础上,比较图像密度20%的浓度和图像密度100%的浓度,算出ΔID。
定像在OHP板的调色剂图像的光透过性PE值
在OHP板定像的调色剂图像的光透过性是使用MATCH-SCANII(MILTONROY社制)进行测定,作为PE(Projection Effi-ciency)值而求出。
载体1的制作
作为涂敷剂树脂溶液,在甲苯200份中混合全氟辛基乙基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共聚物(单体比15∶85、重均分子量50000、数均分子量25000)30份、碳黑(“Vulcan XC72”加普特社制)2.7份,进而,用砂磨搅拌分散20分钟。将该涂敷剂树脂溶液和平均粒径36μm的Cu-Zn铁素体1000份放入真空脱气型捏合机中,边加热到80℃边密封,搅拌10分钟,进而,边减压边搅拌除去溶剂。除去溶解后,以105μm目进行筛分除去凝聚物制成载体1。
载体2的制作
除了使用1000份平均粒径27μm的铁素体之外,其他与载体1相同地制作载体2。
载体3的制作
除了使用1000份平均粒径44μm的铁素体之外,其他与载体1相同地制作载体3。
载体4的制作
除了使用4份碳黑之外,其他与载体1相同地制作载体4。
载体5的制作
除了使用5份碳黑之外,其他与载体1相同地制作碳黑。
载体6的制作
除了使用35份全氟辛基乙基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共聚物、1.5份碳黑之外,其他与载体1相同地制作载体6。
载体7的制作
作为涂敷剂树脂溶液,在甲苯150份中混合全氟辛基乙基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共聚物(单体比15∶85、重均分子量50000、数均分子量25000)25份、碳黑(“Vulcan XC72”加普特社制)2份,进而,用砂磨搅拌分散20分钟。将该涂敷剂树脂溶液和平均粒径38μm的Cu-Zn铁素体1000份放入真空脱气型捏合机中,边加热到80℃边密闭,搅拌10分钟,进而,边减压边搅拌除去溶剂。除去溶剂后,以105μm目进行筛分除去凝聚物制成载体7。
载体8的制作
除了使用1000份平均粒径29μm的铁素体之外,其他与载体7相同地制作载体8。
载体9的制作
除了使用1000份平均粒径43μm的铁素体之外,其他与载体7相同地制作载体9。
载体10的制作
除了使用3份碳黑之外,其他与载体7相同地制作载体10。
载体11的制作
除了使用4份碳黑之外,其他与载体7相同地制作载体11。
调色剂1的制作
组成
*聚酯(由对苯二甲酸、双酚A·环氧乙烷加成物、丙三醇得到的线性聚酯:Tg=73℃、Mn=3200、Mw=28000、酸值=13、碱值=28、无氯仿不溶物、在100℃下的熔融粘度=1.9×105PaS)...85份
*C.I.颜料蓝.15:3...3份
*巴西棕榈蜡
(熔融温度81℃、熔融流动粘度5×10-5m2/s(50cSt))...7份
*煅制二氧化硅
(粒径12nm、六亚甲基二硅氨烷处理)...5份
将上述组成预混合后,用挤压机混练,将得到的板坯压延、冷却、破碎后,用喷射磨粉碎。进而,除去用风力式分级机分级的粗粉和微粉,得到体积平均粒径7.3μm的分级品。在该分级品100份中,加入硅烷偶合剂处理的金红石型氧化钛(平均1次粒径20nm)∶1份和硅油处理的氧化硅(平均1次粒径42nm)∶1份,以45μm的目筛分用变壳混合机搅拌混合后的物质,除去粗大成份,制作调色剂1。
调色剂2的制作
除了使用线性聚酯90份、C.I.颜料兰15:3的3份、巴西棕榈蜡7份之外,其他与调色剂1相同地制作体积平均粒径7.6μm的调色剂2。
调色剂3的制作
组成
*聚酯(由对苯二甲酸、双酚A·环氧乙烷加成物、丙三醇得到的线性聚酯:Tg=71℃、Mn=3000、Mw=25000、酸值=12、碱值=30、无氯仿不溶物、在100℃下的熔融粘度=1.7×105PaS)...92份
C.I.颜料兰15:3...3份
*巴西棕榈蜡
(熔融温度81℃、熔融流动粘度5×10-5m2/s(50cSt))5份
将上述组成预混合后,用挤压机混练,将得到的板坯压延、冷却、破碎后,用喷射磨粉碎。进而,除去用风力式分级机分级的粗粉和微粉,得到体积平均粒径7.8μm的分级品。在该分级品100份中,加入硅烷偶合剂处理的金红石型氧化钛(平均1次粒径12mm)∶0.7份和硅油处理的氧化硅(平均1次粒径42nm)∶1份,以45μm的目筛分用变壳混合机搅拌混合的物质,除去粗大成份,制作调色剂3。
调色剂4的制作
除了将体积平均粒径作成5.8μm之外,其他与调色剂3相同地制作调色剂4。
调色剂5的制作
除了将蜡作成聚乙烯蜡(熔融温度120℃、熔融流动粘度3.8×10-4m2/s(380cSt))之外,其他与调色剂3相同地制作调色剂5。
显像剂载持体1的制作
在使用风动喷射机(不二制作所制),用球形玻璃珠将直径18mm的不锈钢管的表面喷砂处理的表面,放入磁极数5、1220高斯、直径14mm的圆筒形磁铁,制作显像剂载持体1。
显像剂载持体2的制作
在使用风动喷射机(不二制作所制),用球形玻璃珠将直径15mm的不锈钢管的表面喷砂处理的表面,放入磁极数5、1990高斯、直径12mm的圆筒形磁铁,制作显像剂载持体2。
显像剂载持体3的制作
在使用风动喷射机(不二制作所制),用球形玻璃珠将直径25mm的不锈钢管的表面喷砂处理的表面,放入磁极数5、1270高斯、直径21mm的圆筒形磁铁,制作显像剂载持体3。
潜像保持体1的制作
组成
*乙酰丙酮锆丁氧化物
(“欧尔其可斯ZC540”松本交商社制)...22份
*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甲硅烷
(“A1100”日本优尼卡社制)...3份
*聚乙烯丁缩醛树脂
(“埃斯莱科BM-S”积水化学社制)...1.8份
*正丁醇...80份
将由上述组成构成的溶液浸渍在直径30mm的铝管上后,在150℃下干燥15分钟,形成膜厚0.8μm的打底层。
组成
*X型无金属酞菁...4.5份
*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VMCH”联合电石社制)...6份
*醋酸正丁酯...200份
接着,使用直径1mm的玻璃珠的砂磨将由上述组成构成的溶液分散1小时得到的分散液浸渍涂敷在上述打底层上,在120℃下干燥10分钟,形成膜厚0.3μm的电荷发生层。
组成
*三芳基铵化合物(氧电位Eox=0.78)...1份
*聚碳酸酯...1份
*一氯苯...6份
进而,将由上述组成构成的溶液浸渍涂敷在上述电荷发生层上后,在135℃下干燥1小时,形成膜厚20μm的电荷输送层。
按照以上的方法可以制作潜像保持体1。
潜像保持体2的制作
除了使用直径38mm的铝管外,与潜像保持体1相同地制作潜像保持体2。
潜像保持体3的制作
除了使用直径50mm的铝管外,与潜像保持体1相同地制作潜像保持体3。
实施例1~7、比较例1~2
如表1所述,将载体、调色剂、及显像剂载持体用在改造了的富士施乐社制Acolor 635(潜像保持体的直径48mm)上进行试验评价图像质量。
改造是将定像辊改变成PFA管系硅胶辊,卸下定像油供给机。进而,改造显像机,使不锈钢管能够旋转地将内部磁铁固定安装,调节限制磁刷量的部件,以便加入显像剂时显像剂输送量分别达到400±50g/m2。另外将潜像保持体和显像剂载持体的距离调节成0.4mm、对比度电位调节成-250V、偏压的交变电场调节为1.6kvpp,频率调节为6500Hz、偏压的duty调节为55%,同时将工艺速度设定在120mm/秒,显像剂载持体和潜像保持体的周速比设定为2,进行试验。
图像质量的评价,是对全图像后端丢失、白斑、层次性ΔID进行评价。其结果表示在表1中。
                                                    表1
载体 调色剂 显像剂载持体   显像剂电阻(2V/μm)   载体电阻(1V/μm)    载体电阻(2V/μm)  全图像后端丢失 白斑 ΔID
实施例1 载体1 调色剂1 显像剂载持体1   1015.1Ω   1015.5Ω   1011.1Ω     ◎   ◎   1.3
实施例2 载体2 调色剂1 显像剂载持体1   1015.7Ω   1016Ω   1011.8Ω     ◎   ◎   1.2
实施例3 载体3 调色剂1 显像剂载持体1   1014.8Ω   1015.2Ω   1010.9Ω     ◎   ◎   1.2
实施例4 载体4 调色剂1 显像剂载持体1   1013.9Ω   1013.1Ω   1010.2Ω     ◎   ○   0.9
实施例5 载体6 调色剂1 显像剂载持体1   1016.3Ω   1016.8Ω   1014.7Ω     ○   ◎   0.7
实施例6 载体1 调色剂1 显像剂载持体2   1015.3Ω   1015.6Ω   1011.1Ω     ◎   ◎   1.3
实施例7 载体1 调色剂2 显像剂载持体1   1014.9Ω   1015.5Ω   1011.1Ω     ◎   ○   1.2
比较例1 载体5 调色剂1 显像剂载持体1   1011.0Ω   1012.1Ω   109.1Ω     ◎   ×   1.1
比较例2 载体1 调色剂1 显像剂载持体3   1014.8Ω   1015.2Ω   1010.9Ω     ×   ○   1.2
实施例1、2、3、6没有全图像后端丢失、白斑,层次性好。实施例5虽然看到有若干的图像后端丢失,但是程度轻,在实用上完全没有问题。另外,成为若干层次性弱、平坦的图像。虽然实施例4,7有若干的白斑,但是在实际应用上是没有问题的。另外实施例7在制作调色剂时,熔融的蜡少量的从挤压器喷出,污染装置。在粉碎装置内部附着增加,在分级时也存在着调色剂的凝聚状态,所以回收到粗粉侧的量增加。比较例1,白斑非常多,比较例2图像后端丢失显著,图像质量是低品位的。
实施例8~14、比较例3~4
如表2所示,将载体、调色剂、及潜像保持体用于改造的富士施乐社制Acolor635(显像剂载持体的直径30mm)上进行试验评价图像质量。
改造是将定像辊改变成PFA管系硅胶辊,卸下定像油供给机。进而,改造潜像保持体的安装部分,也可以安装直径不同的潜像保持体。此时,将潜像保持体和显像剂载持体的距离和显像机的角度作成不受潜像保持体直径的影响的状态。显像剂载持体上的显像剂磁刷密度调节40mg/cm2,将潜像保持体和显像剂载持体的距离调节成0.4mm、对比度电位调节成-300V、偏压的交变电场调节为1.4kvpp,频率调节为5500Hz、偏压的duty调节为50%,同时潜像保持体上输入线数300pixel/inch的数字潜像,将工艺速度设定在100mm/秒,显像剂载持体和潜像保持体的周速比设定为1.8,进行试验。
图像质量的评价,是对全图像后端丢失、白斑、层次性PE值进行评价。其结果表示在表2。
                                                 表2
载体 调色剂 潜像保持体   显像剂电阻(2V/μm)  图像后端丢失 白斑 PE值
实施例8 载体7 调色剂3 潜像保持体1     1015.1     ◎   ◎   84
实施例9 载体8 调色剂3 潜像保持体1     1014.3     ○   ◎   83
实施例10 载体9 调色剂3 潜像保持体1     1015.8     ○   ◎   85
实施例11 载体10 调色剂3 潜像保持体1     1013.2     ◎   ◎   84
实施例12 载体7 调色剂4 潜像保持体1     1015.3     ◎   ○   82
实施例13 载体7 调色剂5 潜像保持体1     1014.9     ◎   ◎   77
实施例14 载体7 调色剂3 潜像保持体2     1015.1     ◎   ◎   84
比较例3 载体11 调色剂3 潜像保持体1     1011.9     ◎   ×   81
比较例4 载体7 调色剂3 潜像保持体3     1015.2     ×   ◎   83
实施例8、11、14没有全图像后端丢失、白斑,OHP的透明性好。实施例9、10虽然看到有若干的图像后端丢失,但是程度轻,在实用上完全没有问题。实施例12有若干的白斑,但是与其他的实施例比较图像质量稍微差一些。实施例13虽然没有图像后端丢失、白斑问题,但是显色不好成为不鲜明的颜色,OHP透明性也稍差。比较例3白斑多,比较例4图像后端丢失显著,图像质量是低品位的。
实施例15
如表3所示,使用载体、调色剂、显像剂载持体和潜像保持体,与实施例1相同地进行试验评价图像质量,其结果表示在表3中。
                             表3
载体 调色剂  显像剂载持体   潜像保持体    显像剂电阻(2V/μm)   载体电阻(1V/μm)  载体电阻(2V/μm)  全图像后端丢失  白斑 ΔID
实施例15 载体1 调色剂1  显像剂载持体1 潜像保持体1 1015.1Ω 1015.5Ω 1011.1Ω 1.3
实施例15,完全看不到全图像后端丢失,白斑现象,是非常优良的图像。另外层次性也很好,可以得到高品质的图像。
从以上可以看出,通过本发明提供的图像形成方法,其可以抑制全图像后端丢失、白斑等的图像缺陷,可以维持显像域中的优良显像性,进而可以抑制潜像保持体的劣化可以长期地输出图像浓度无斑的高品位图像。

Claims (20)

1.彩色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是具有在潜像保持体上形成潜像工序、通过与潜像保持体相对配置的显像剂载持体上双组份的显像剂,显像出潜像保持体上潜像的显像工序,将潜像保持体上的调色剂图像复制在复制体上的工序,其中该显像剂载持体为直径20mm以下的圆筒状,该双组份显像剂是由载体和调色剂构成,显像剂电阻在2V/μm的电场下时是1013Ω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方法,其中上述显像剂载持体的直径是10mm~20mm的圆筒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方法,其中上述显像剂载持体内部包含磁场发生装置,该磁力是0.1T(1000高斯)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方法,其中双组份的显像剂的上述显像剂电阻在2V/μm的电场下时是1013Ω~1016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方法,其中双组份的显像剂中载体的调色剂覆盖范围是13~7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方法,其中上述调色剂含有粘结树脂和蜡和着色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方法,其中上述的蜡在120℃下具有3×10-4m2/s(300cSt)以下的熔融流动粘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方法,其中上述载体平均粒径是25~45μ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方法,其中上述载体的载体电阻在1V/μm的电场下时是1015Ω以上,在2V/μm的电场下时是1012Ω以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方法,其中的上述复制工序具有复制在中间复制体上的第1复制工序和从中间复制体复制到图像保持体上的第2复制工序,上述中间复制体的表面体积电阻值是108~1016Ωcm。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方法,其中上述的潜像保持体的直径是40mm以下的圆筒状。
12.彩色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是具有在潜像保持体上形成潜像工序、通过与潜像保持体相对配置的显像剂载持体上双组份的显像剂,显像出潜像保持体上潜像的显像工序,将潜像保持体上的调色剂图像复制在复制体上的工序,其中该潜像保持体为直径40mm以下的圆筒状,该双组份显像剂是由载体和调色剂构成,显像剂电阻在2V/μm的电场下时是1013Ω以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方法,其中上述潜像保持体的直径是18~40mm的圆筒状。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方法,其中上述显像剂载持体的直径是10mm~35mm的圆筒状。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方法,其中双组份的显像剂的其显像剂电阻在2V/μm的电场下时是1013Ω~1016Ω。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方法,其中双组份的显像剂中载体的调色剂覆盖范围是13~70%。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方法,其中上述调色剂含有粘结树脂和蜡和着色剂。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方法,其中上述调色剂内部进而含有无机微粒子。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方法,其中上述的蜡在120℃下具有3×10-4m2/s(300cSt)以下的熔融流动粘度。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方法,其中上述载体的载体电阻在1V/μm的电场下时是1015以上,在2V/μm的电场下时是1012Ω以下。
CN001324136A 2000-01-14 2000-11-20 彩色图像形成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1723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0006957A JP2001194893A (ja) 2000-01-14 2000-01-14 カラー画像形成方法
JP006957/2000 2000-01-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06227A CN1306227A (zh) 2001-08-01
CN1217239C true CN1217239C (zh) 2005-08-31

Family

ID=18535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0132413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17239C (zh) 2000-01-14 2000-11-20 彩色图像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379857B1 (zh)
JP (1) JP2001194893A (zh)
KR (1) KR100383840B1 (zh)
CN (1) CN1217239C (zh)
TW (1) TW5071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03624A (ja) * 2007-02-21 2008-09-04 Fuji Xerox Co Ltd 静電荷像現像剤、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5467787A (zh) * 2015-12-04 2016-04-06 北海创思电子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打印机用墨粉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9124596T2 (de) 1991-04-22 1997-08-21 Ibm Kollisionsfreies Einfügen und Entfernen von durchschaltevermittelten Kanälen in einer paketvermittelnden Übertragungsstruktur
JPH0540309A (ja) 1991-08-06 1993-02-19 Sony Corp プロジエクタ光学系調整機構
JPH063870A (ja) * 1992-06-17 1994-01-14 Hitachi Metals Ltd 現像方法
JPH0611916A (ja) * 1992-06-26 1994-01-21 Hitachi Metals Ltd 電子写真プリンタ
JPH0611951A (ja) * 1992-06-26 1994-01-21 Hitachi Metals Ltd 電子写真プリンタ
JPH0635249A (ja) * 1992-07-15 1994-02-10 Hitachi Metals Ltd 電子写真プリンタ
JPH0731422A (ja) 1993-07-14 1995-02-03 Satoru Nakajima 鮭の中骨を利用した骨粉及びペースト及び耐湯 パック詰めの製法
JPH07120086A (ja) 1993-10-21 1995-05-12 Kobe Steel Ltd ヒートポンプ
JPH0990766A (ja) * 1995-09-26 1997-04-04 Hitachi Metals Ltd 現像方法
JPH0990760A (ja) * 1995-09-26 1997-04-04 Hitachi Metals Ltd 現像ロール
JP3584639B2 (ja) * 1996-10-29 2004-11-04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静電潜像現像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6379857B1 (en) 2002-04-30
KR100383840B1 (ko) 2003-05-14
CN1306227A (zh) 2001-08-01
JP2001194893A (ja) 2001-07-19
TW507119B (en) 2002-10-21
KR20010076226A (ko) 2001-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631C (zh) 静电图像显影用的色调剂以及成像方法
CN1291282C (zh) 调色剂及使用它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324408C (zh) 调色剂
CN1289973C (zh) 调色剂
CN1246659A (zh) 调色剂及其制造方法
JP3754802B2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CN1487372A (zh) 用于显影静电图象的调色剂、显影剂、形成图象的方法和成象装置
CN1667517A (zh) 调色剂用粘合树脂、调色剂和电子照相装置
CN1456942A (zh) 电子照相调色剂、其外部添加剂、电子照相显影剂及成像设备
CN1232996A (zh) 用于显影静电图像的墨粉和成像方法
CN1337604A (zh) 成像方法及设备和成像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527142A (zh) 色粉、显影剂及成像装置
CN1083998C (zh) 能同时进行显影和清洁的成象设备
CN1550918A (zh) 载体、显影剂、成像设备和处理模块
CN1029163C (zh) 显影装置及其所用的载有显影剂的部件
JP2012083715A (ja) 二成分現像剤用キャリア、それを用いた静電潜像現像剤、カラートナー現像剤、補給用現像剤、画像形成方法、静電潜像現像剤を備え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84889C (zh) 静电影像显影用的调色剂
CN1673878A (zh) 调色剂、使用其的显影设备
CN1885194A (zh) 图像形成方法和图像形成设备
JP4752604B2 (ja) 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
CN1217243C (zh) 成像装置的显影方法和利用这种方法的显影机构
CN1233787A (zh) 使用单组分调色剂的显影装置
CN1869824A (zh) 有机感光体、处理盒、图像形成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217239C (zh) 彩色图像形成方法
JP4260803B2 (ja) 非磁性トナー、2成分現像剤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831

Termination date: 2017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