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9554446A - 歧管组件和多通阀 - Google Patents

歧管组件和多通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9554446A
CN119554446A CN202311133434.4A CN202311133434A CN119554446A CN 119554446 A CN119554446 A CN 119554446A CN 202311133434 A CN202311133434 A CN 202311133434A CN 119554446 A CN119554446 A CN 1195544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valve
port
communicated
mounting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3343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文锋
孙禄洋
万轩臣
蒋云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aleo Automotive Air Conditioning Hube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aleo Automotive Air Conditioning Hube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aleo Automotive Air Conditioning Hubei Co Ltd filed Critical Valeo Automotive Air Conditioning Hube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13343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9554446A/zh
Publication of CN1195544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95544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Valve Housing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歧管组件和多通阀。所述歧管组件包括:流道板;阀元件;以及连接块,设置于所述流道板的一侧,并且与所述流道板连通;其中,所述连接块具有安装面;其中,所述阀元件安装于所述安装面,并且通过所述连接块与所述流道板连通。所述多通阀包括阀元件和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具有安装面;所述阀元件安装于所述安装面;所述连接块还具有接口面;所述接口面上设置有接口。

Description

歧管组件和多通阀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歧管组件和多通阀。
背景技术
车辆热管理系统通常包括制冷剂回路和冷却液回路,制冷剂回路主要由压缩机、换热器、节流装置等元件通过管路连接形成。为了实现车辆热管理模式(例如制冷模式、热泵模式等)的切换,通常需要在制冷剂回路上设置多种阀,例如,多个截止阀和/或多通阀。这样的系统配置不仅造成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成本较高,且控制策略较为复杂。
电动汽车对热管理的需求较多,而能够提供给车辆热管理系统的布置空间有限,因此,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正朝着集成化的方向发展。目前,为了实现车辆热管理系统的集成化,通常采用基本上呈板状的歧管组件来直接连接并连通车辆热管理系统中的部分元件,上述部分元件可以直接设置于板状的歧管组件上。为了便于歧管组件内的流体切换,通常将多通阀安装在歧管组件上,并使得多通阀的阀口直接与歧管组件上的流道连通。基于这样的连通方式,歧管组件上需要对应设置多个与多通阀阀口配合使用的接口。由于歧管组件上各接口的相对位置由多通阀各阀口的相对位置决定,无法根据需要调整各接口的相对位置,导致歧管组件上流道的设计不够灵活。
发明内容
因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歧管组件和多通阀,所述歧管组件和多通阀的集成度高,设计灵活,结构简单,在实现了不同的车辆热管理模式切换的同时简化了车辆热管理系统的结构和控制。
通过下文所述的歧管组件和多通阀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歧管组件,所述歧管组件包括:流道板;阀元件;以及连接块,设置于所述流道板的一侧,并且与所述流道板连通;其中,所述连接块具有安装面;其中,所述阀元件安装于所述安装面,并且通过所述连接块与所述流道板连通。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面垂直于所述流道板。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块具有接口面;所述接口面上设置有接口。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口面邻接所述安装面。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口面与两个所述安装面分别邻接。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口面平行于所述流道板。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阀元件包括第一阀元件和/或第二阀元件;所述安装面包括第一安装面和/或第二安装面;其中,所述第一阀元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面;和/或所述第二阀元件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面。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块与所述流道板一体成型。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安装面邻接所述第二安装面。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安装面与所述第二安装面相对设置在所述连接块的两侧。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安装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阀元件分别连通的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第三阀口、第四阀口和第五阀口;所述接口包括第一主接口和第二主接口;所述连接块内设置有三通元件;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流道板的第一通道连通;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第一主接口连通;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三通元件的第一端口连通;所述三通元件的第二端口与所述流道板的第二通道连通;所述三通元件的第三端口与所述第二主接口连通;所述第四阀口与所述流道板的第三通道连通;所述第五阀口与所述流道板的第四通道连通。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阀元件设置在所述流道板的第二通道和所述三通元件的第二端口之间。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口还包括第一副接口、第二副接口、第三副接口和第四副接口;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一副接口连通,所述第一副接口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三副接口连通,所述第三副接口与所述流道板的第二通道连通;所述第四阀口与所述第二副接口连通,所述第二副接口与所述第三通道连通;所述第五阀口与所述第四副接口连通,所述第四副接口与所述第四通道连通。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口面包括主接口面和副接口面;所述第一主接口和所述第二主接口分别设置于所述主接口面;所述第一副接口、所述第二副接口、所述第三副接口和所述第四副接口分别设置于所述副接口面;其中,所述副接口面用于与所述流道板对接。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主接口面和所述副接口面相对设置在所述连接块的两侧。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阀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三副接口和所述三通元件的第二端口之间。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多通阀,所述多通阀包括阀元件和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具有安装面;所述阀元件安装于所述安装面;所述连接块还具有接口面;所述接口面上设置有接口。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阀元件包括第一阀元件和/或第二阀元件;所述安装面包括第一安装面和/或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一阀元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面;和/或所述第二阀元件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面。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安装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阀元件分别连通的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第三阀口、第四阀口和第五阀口;所述接口包括第一主接口和第二主接口;所述接口还包括第一副接口、第二副接口、第三副接口和第四副接口;所述连接块内设置有三通元件;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一副接口连通;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第一主接口连通;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三通元件的第一端口连通;所述三通元件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三副接口连通;所述三通元件的第三端口与所述第二主接口连通;所述第四阀口与所述第二副接口连通;所述第五阀口与所述第四副接口连通。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口面包括主接口面和副接口面;所述第一主接口和所述第二主接口分别设置于所述主接口面;所述第一副接口、所述第二副接口、所述第三副接口和所述第四副接口分别设置于所述副接口面。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主接口面和所述副接口面相对设置在所述连接块的两侧。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阀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三副接口和所述三通元件的第二端口之间。
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优势如下文所述。本公开通过连接块可以将多个阀元件组装为集成式多通阀,并且可以灵活应用于流道板上以实现集成的热管理模块;通过控制不同阀元件的连通状态,可以辅助实现热管理系统的多种模式切换,简化系统结构和控制,从而降低成本。本公开通过设置在阀元件与流道板之间设置连接块,将流道板上的外部接口位置转移到连接块上,使得流道板上外部接口位置不受限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简化了流道布置,提高了流道板上流道设计的灵活性;通过将与外部元件连通的主接口设置连接块的接口面上,避免因歧管组件上安装有部分热管理元件,而限制主接口与外部元件连通用的流体管路连接时的操作空间,导致安装不够方便的技术问题;同时,可以简化流道板上的流道设计,进一步提高了流道板中流道设计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从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的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本公开的优点和目的可以得到更好地理解。为了在附图中更好地显示各部件的关系,附图并非按比例绘制。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多通阀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多通阀的阀块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多通阀的阀块的部分截面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多通阀的阀块的部分截面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多通阀的阀块的部分截面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歧管组件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歧管组件的部分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歧管组件的部分的示意图;以及
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歧管组件的流道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公开的技术方案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文中将结合本公开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的部件。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必然表示数量限制。“包括”、“包含”或者“具有”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连通”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附图中所示的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或连通,而是可以包括与其等效的连接或连通,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下面,参见图1至图9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公开的多通阀100包括阀元件和连接块7。所述连接块7也称为阀块,具有安装面1。阀元件安装于安装面1上。安装面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阀元件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具体根据需要来确定。所述连接块7还具有接口面10,所述接口面10上设置有接口17。接口17可以用于与车辆的热管理系统中的元件连通,例如与水冷凝器、蒸发器冷凝器、内部换热器等连通。如图1所示,接口面10可以邻接安装面1。更具体地,接口面10可以与两个安装面1分别邻接。
再次参见图1,阀元件包括第一阀元件2和第二阀元件3;安装面1包括第一安装面8和第二安装面9。第一阀元件2安装于第一安装面8;和第二阀元件3安装于第二安装面9。具体来说,第一阀元件可以为五通阀,第二阀元件可以为膨胀阀。图1示出了两个阀元件的示例,在其他示例中,也可以仅设置一个阀元件,当然,更多阀元件也是可能的,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例如,阀元件可以仅包括安装于第一安装面8上的第一阀元件2或安装于第二安装面9上的第二阀元件3。如图1至3所示,第一安装面8与第二安装面9彼此相对,可以位于连接块7的相对两侧,也可以说位于连接块7的相对两端,为两个端面。此外,第一安装面8与第二安装面9为平坦表面,以便于安装阀元件。
如图2所示,第一安装面8上设置有与第一阀元件2分别连通的第一阀口V1、第二阀口V2、第三阀口V3、第四阀口V4和第五阀口V5。如图2至5所示,所述接口17包括第一主接口P4和第二主接口P5;所述接口17还包括第一副接口P1、第二副接口P2、第三副接口P3和第四副接口P6。如图3所示,所述连接块7内还可以设置有三通元件4。
如图3至5所示,第一阀口V1与第一副接口P1连通;第二阀口V2与第一主接口P4连通;第三阀口V3与三通元件4的第一端口A1连通;三通元件4的第二端口A2与第三副接口P3连通;三通元件4的第三端口A3与第二主接口P5连通;第四阀口V4与第二副接口P2连通;第五阀口V5与第四副接口P6连通。上述连通通过连接块7内部设置的流道或通道实现,上述流道可以为笔直的或弯折的或弯曲的,这取决于具体应用。应注意的是,流道的设计应尽可能减小连接块的体积,以使结构更紧凑。
如图2和3所示,所述接口面10包括主接口面12和副接口面11。第一主接口P4和第二主接口P5分别设置于主接口面12,可以用于连通外部的热管理元件,例如通过管路连接。第一副接口P1、第二副接口P2、第三副接口P3和第四副接口P6分别设置于副接口面11,可以用于与下文所述的流道板对接连通,进而实现与流道板上安装的热管理元件的连通,以实现集成式的热管理模块。此外,主接口面12和副接口面11相对设置在连接块7的两侧。例如,主接口面12和副接口面11可以彼此平行且为平坦表面,以便于安装至下文所述的流道板上。
上文所述的第一安装面、第二安装面以及主接口面、副接口面相邻设置,使得多通阀组件的结构更紧凑。
如图1、3和4所示,第一副接口P1和第三副接口P3处设置有凸出接头20。凸出接头20可以突出于连接块7,因此可以插入下文所述的流道板的对应端口内,实现与流道板的径向密封。与此不同,第二副接口P2和第四副接口P6可以实现与流道板的端面连接和端面密封。
再次参见图2和3,第二阀元件3设置在第三副接口P3和三通元件4的第二端口A2之间。换言之,流体在第三副接口P3与三通元件4的第二端口A2之间流过第二阀元件3或第二阀元件3的阀腔。
例如,第一主接口P4和第二主接口P5可以分别与热管理系统中的蒸发器-冷凝器连通,第一副接口P1可以与热管理系统中的水冷凝器连通,第三副接口P3可以与热管理系统中的电池制冷机连通,第二副接口P2可以与热管理系统中的热管理系统中的内部换热器连通,第四副接口P6可以与热管理系统中的内部换热器连通。其他连接或连通方式也是可能的。
当本公开的多通阀100包括为五通阀的第一阀元件和为膨胀阀的第二阀元件时,多通阀100整体构成集成式的六通阀组件,其总共具有六个接口,即上文所述的两个主接口和四个副接口。通过控制第一阀元件2和第二阀元件3的连通状态,可以调节六通阀组件的六个接口的连通状态,从而辅助实现热管理系统的模式切换,简化系统结构和控制。此外,通过设置连接块,不仅可以实现集成式多通阀,而且可以灵活应用于如下文所述的流道板上以实现集成的歧管组件或集成的热管理模块。
第一阀元件2可以具有第一致动器、第一阀芯和第一阀体。第一阀体具有第一阀腔和与第一阀腔连通且分别与上述五个阀口连通的五个开口。如图2所示,第一阀元件2的第一阀腔V0为连接块7在第一安装面8处的凹陷部。换言之,连接块7的部分形成第一阀元件2的第一阀腔V0,第一阀元件2与连接块7的接合面为第一安装面8。第一阀芯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阀腔内,第一致动器用于驱动第一阀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当第一阀芯位于第一位置时,上述五个阀口中的第一阀口V1和第二阀口V2导通,第三阀口V3和第五阀口V5导通,第四阀口V4不导通。当第一阀芯位于第二位置时,上述五个阀口中的第一阀口V1和第五阀口V5导通,第二阀口V2和第四阀口V4导通,第三阀口V3不导通。由于第一阀元件的第一阀体和第一阀腔至少部分地形成于连接块上,不仅节省制造材料,而且使得多通阀的结构更加紧凑、密封效果更好、装配更简单。
第二阀元件3可以具有第二致动器、第二阀芯和第二阀体。第二阀体具有第二阀腔B0以及与上述第三副接口P3和三通元件4的第二端口A2分别连通的开口B1和B2,如图3所示,第二阀腔B0为在第二安装面9处的凹陷部。换言之,连接块7的部分形成第二阀元件3的第二阀腔B0,第二阀元件3与连接块7的接合面位于连接块7内。第二阀芯设置在第二阀腔内,第二致动器与第二阀芯传动连接,用于驱动第二阀芯移动,使得作为第二阀元件的膨胀阀至少具有关闭和节流两种状态。膨胀阀可以为针阀或者球阀。膨胀阀的具体结构为已知的,不在此赘述。由于第二阀元件的第二阀体和第二阀腔至少部分地形成于连接块上,不仅节省制造材料,而且使得多通阀的结构更加紧凑、密封效果更好、装配更简单。
如图6所示,本公开的歧管组件200包括:流道板5、阀元件和连接块7。连接块7设置于流道板5的一侧,并且与流道板5连通。连接块7具有安装面1,安装面1上可以按需要安装车辆热管理系统的各种元件。例如,安装面1可以垂直于流道板5。安装面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阀元件安装于安装面1,并且通过连接块7与流道板5连通。阀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具体根据需要来确定。此外,如图7所示,连接块7具有接口面10。接口面10上设置有接口17。接口17可以用于与车辆热管理系统中的元件或热管理集成模块的外部元件连通,例如与蒸发器冷凝器连通。如图6至8所示,接口面10可以邻接安装面1。接口面10可以与两个安装面1分别邻接。例如,接口面10平行于流道板5。
例如,阀元件可以包括第一阀元件2和/或第二阀元件3。具体来说,安装面1可以包括第一安装面8和/或第二安装面9。第一阀元件2安装于第一安装面8;和/或第二阀元件3安装于第二安装面9。图6至8中示出了歧管组件200包括两个阀元件的情形,并且连接块7具有两个彼此邻接的安装面8和9。换言之,第一安装面8邻接第二安装面9。此外,第一安装面8与第二安装面9可以相互垂直。为五通阀的第一阀元件2安装在第一安装面8上,为膨胀阀的第二阀元件3安装在第二安装面9上。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面8与第二安装面9可以相对设置在连接块7的两侧,如上文参考图1至5所述。
如图8所示,连接块7可以与流道板5一体成型。以此方式,可以提高歧管组件的集成度。
此外,如图6至9所示,流道板5上设置有多条流道或通道6,具体来说,包括第一通道C1、第二通道C2、第三通道C3、第四通道C4。上述通道可以与流道板5一体成型,以进一步提高集成度。所述通道的一端与连接块7连通,另一端与设置于车辆热管理系统的热管理元件连通,这些元件可以设置在流道板上。例如,第一通道C1的另一端可以与热管理系统中的水冷凝器连通,第二通道C2的另一端可以与热管理系统中的电池制冷机连通,第三通道C3的另一端可以与热管理系统中的热管理系统中的内部换热器连通,第四通道C4的另一端可以与热管理系统中的内部换热器连通。
如图8所示,连接块7的第一安装面8上设置有与第一阀元件2分别连通的第一阀口V1、第二阀口V2、第三阀口V3、第四阀口V4和第五阀口V5。连接块7的第二安装面9上设置有与第二阀元件3连通的安装口16。连接块7的接口面10上的接口17包括第一主接口P4和第二主接口P5。第一主接口P4和第二主接口P5用于通过管路与热管理集成模块外部的热管理元件连通。此外,连接块7内设置有三通元件4(此处未示出),具体内容参见上文针对图1至5、尤其是图3所描述的。
在连接块7与流道板5一体成型的实施例中,第一阀口V1与流道板5的第一通道C1连通;第二阀口V2与第一主接口P4连通;第三阀口V3与三通元件4的第一端口A1连通;三通元件4的第二端口A2与流道板5的第二通道C2连通;三通元件4的第三端口A3与第二主接口P5连通;第四阀口V4与流道板5的第三通道C3连通;第五阀口V5与流道板5的第四通道C4连通。第二阀元件3设置在流道板5的第二通道C2和三通元件4的第二端口A2之间。
在连接块7不与流道板5一体成型的实施例中,连接块7还包括面向流道板5的接口面10,其上也设置有接口17。连接块7的面向流道板5的接口面10上的接口17包括第一副接口P1、第二副接口P2、第三副接口P3和第四副接口P6,如上文结合图1至5的多通阀100的连接块7所描述。第一阀口V1与第一副接口P1连通,第一副接口P1与第一通道C1连通;第二端口A2与第三副接口P3连通,第三副接口P3与流道板5的第二通道C2连通;第四阀口V4与第二副接口P2连通,第二副接口P2与第三通道C3连通;第五阀口V5与第四副接口P6连通,第四副接口P6与第四通道C4连通。
结合图1至5中所示,接口面10包括主接口面12和副接口面11。上文所述的第一主接口P4和第二主接口P5分别设置于主接口面12;第一副接口P1、第二副接口P2、第三副接口P3和第四副接口P6分别设置于副接口面11。所述副接口面11用于与流道板5对接。结合图1至5所示,上文所述的主接口面12和副接口面11相对设置在连接块7的两侧,且为彼此平行的平坦表面。
结合图1至5、特别是图3所示,第二阀元件3可以设置在第三副接口P3和三通元件4的第二端口A2之间。
本公开通过设置在阀元件与流道板之间设置连接块,将流道板上的外部接口位置转移到连接块上,使得流道板上外部接口位置不受限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简化了流道布置,提高了流道板上流道设计的灵活性。通过将与外部元件连通的主接口设置连接块的接口面上,避免因歧管组件上安装有部分热管理元件,而限制主接口与外部元件连通用的流体管路连接时的操作空间,导致安装不够方便的技术问题;同时,可以简化流道板上的流道设计,进一步提高了流道板中流道设计的灵活性。
此外,上述披露的各技术特征并不限于已披露的与其它特征的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根据公开目的进行各技术特征之间的其它组合,以实现本公开之目的为准。

Claims (22)

1.一种歧管组件(200),其特征在于,所述歧管组件包括:
流道板(5);
阀元件;以及
连接块(7),设置于所述流道板(5)的一侧,并且与所述流道板(5)连通;其中,所述连接块(7)具有安装面(1);
其中,所述阀元件安装于所述安装面(1),并且通过所述连接块(7)与所述流道板(5)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歧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面(1)垂直于所述流道板(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歧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7)具有接口面(10);所述接口面(10)上设置有接口(1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歧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面(10)邻接所述安装面(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歧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面(10)与两个所述安装面(1)分别邻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歧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面(10)平行于所述流道板(5)。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歧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元件包括第一阀元件(2)和/或第二阀元件(3);所述安装面(1)包括第一安装面(8)和/或第二安装面(9);
其中,所述第一阀元件(2)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面(8);和/或所述第二阀元件(3)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面(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歧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7)与所述流道板(5)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歧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面(8)邻接所述第二安装面(9)。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歧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面(8)与所述第二安装面(9)相对设置在所述连接块(7)的两侧。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歧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面(8)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阀元件(2)分别连通的第一阀口(V1)、第二阀口(V2)、第三阀口(V3)、第四阀口(V4)和第五阀口(V5);所述接口(17)包括第一主接口(P4)和第二主接口(P5);所述连接块(7)内设置有三通元件(4);
所述第一阀口(V1)与所述流道板(5)的第一通道(C1)连通;
所述第二阀口(V2)与所述第一主接口(P4)连通;
所述第三阀口(V3)与所述三通元件(4)的第一端口(A1)连通;所述三通元件(4)的第二端口(A2)与所述流道板(5)的第二通道(C2)连通;所述三通元件(4)的第三端口(A3)与所述第二主接口(P5)连通;
所述第四阀口(V4)与所述流道板(5)的第三通道(C3)连通;
所述第五阀口(V5)与所述流道板(5)的第四通道(C4)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歧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元件(3)设置在所述流道板(5)的第二通道(C2)和所述三通元件(4)的第二端口(A2)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歧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17)还包括第一副接口(P1)、第二副接口(P2)、第三副接口(P3)和第四副接口(P6);
所述第一阀口(V1)与所述第一副接口(P1)连通,所述第一副接口(P1)与所述第一通道(C1)连通;
所述第二端口(A2)与所述第三副接口(P3)连通,所述第三副接口(P3)与所述流道板(5)的第二通道(C2)连通;
所述第四阀口(V4)与所述第二副接口(P2)连通,所述第二副接口(P2)与所述第三通道(C3)连通;
所述第五阀口(V5)与所述第四副接口(P6)连通,所述第四副接口(P6)与所述第四通道(C4)连通。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歧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面(10)包括主接口面(12)和副接口面(11);所述第一主接口(P4)和所述第二主接口(P5)分别设置于所述主接口面(12);所述第一副接口(P1)、所述第二副接口(P2)、所述第三副接口(P3)和所述第四副接口(P6)分别设置于所述副接口面(11);其中,所述副接口面(11)用于与所述流道板(5)对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歧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接口面(12)和所述副接口面(11)相对设置在所述连接块(7)的两侧。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歧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元件(3)设置在所述第三副接口(P3)和所述三通元件(4)的第二端口(A2)之间。
17.一种多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通阀包括阀元件和连接块(7);所述连接块(7)具有安装面(1);所述阀元件安装于所述安装面(1);
所述连接块(7)还具有接口面(10);所述接口面(10)上设置有接口(17)。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多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元件包括第一阀元件(2)和/或第二阀元件(3);所述安装面(1)包括第一安装面(8)和/或第二安装面(9);
所述第一阀元件(2)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面(8);和/或所述第二阀元件(3)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面(9)。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多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面(8)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阀元件(2)分别连通的第一阀口(V1)、第二阀口(V2)、第三阀口(V3)、第四阀口(V4)和第五阀口(V5);所述接口(17)包括第一主接口(P4)和第二主接口(P5);所述接口(17)还包括第一副接口(P1)、第二副接口(P2)、第三副接口(P3)和第四副接口(P6);所述连接块(7)内设置有三通元件(4);
所述第一阀口(V1)与所述第一副接口(P1)连通;
所述第二阀口(V2)与所述第一主接口(P4)连通;
所述第三阀口(V3)与所述三通元件(4)的第一端口(A1)连通;所述三通元件(4)的第二端口(A2)与所述第三副接口(P3)连通;所述三通元件(4)的第三端口(A3)与所述第二主接口(P5)连通;
所述第四阀口(V4)与所述第二副接口(P2)连通;
所述第五阀口(V5)与所述第四副接口(P6)连通。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多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面(10)包括主接口面(12)和副接口面(11);所述第一主接口(P4)和所述第二主接口(P5)分别设置于所述主接口面(12);所述第一副接口(P1)、所述第二副接口(P2)、所述第三副接口(P3)和所述第四副接口(P6)分别设置于所述副接口面(11)。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多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接口面(12)和所述副接口面(11)相对设置在所述连接块(7)的两侧。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多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元件(3)设置在所述第三副接口(P3)和所述三通元件(4)的第二端口(A2)之间。
CN202311133434.4A 2023-09-04 2023-09-04 歧管组件和多通阀 Pending CN11955444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33434.4A CN119554446A (zh) 2023-09-04 2023-09-04 歧管组件和多通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33434.4A CN119554446A (zh) 2023-09-04 2023-09-04 歧管组件和多通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9554446A true CN119554446A (zh) 2025-03-04

Family

ID=947407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33434.4A Pending CN119554446A (zh) 2023-09-04 2023-09-04 歧管组件和多通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955444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276255B1 (ko) 차량 통합 열관리 멀티포트 밸브
CN113650528B (zh) 热管理模块、热管理系统及汽车
CN119554446A (zh) 歧管组件和多通阀
CN221172637U (zh) 热管理模块、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CN115195385A (zh) 一种流体控制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车辆热管理系统
US20250003699A1 (en) Fluid management apparatus and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CN114056034A (zh) 一种换热组件及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
CN113970268A (zh) 一种换热组件及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
CN113970264A (zh) 一种换热组件
CN115264127A (zh) 流体管理装置及热管理系统
CN216716649U (zh) 膨胀阀、温控装置和电池包
CN115674992A (zh) 流体控制组件以及热管理系统
EP4235075A1 (en) Heat exchanger, heat exchange assembly, and heat management system
CN221221528U (zh) 一种多通阀、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117628239A (zh) 热管理系统
CN115674991A (zh) 热管理系统
CN218267383U (zh) 一种整体式冷媒控制部件及热管理组件
CN218670750U (zh) 六通换向阀及空调装置
CN221937979U (zh) 集成模块、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221937983U (zh) 集成流道模块、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115200241A (zh) 一种流体控制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车辆热管理系统
CN217259487U (zh) 一种流体控制组件
US20250060043A1 (en) Multi-Port Valve, Water-Side Component, Thermal Management Integrated System, and Vehicle
US20240084902A1 (en) Fluid control assembly and fluid control device
WO2024164209A1 (zh) 多通阀及车辆的热管理系统、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