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9425832A - 1ml移液器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1ml移液器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9425832A CN119425832A CN202411799570.1A CN202411799570A CN119425832A CN 119425832 A CN119425832 A CN 119425832A CN 202411799570 A CN202411799570 A CN 202411799570A CN 119425832 A CN119425832 A CN 11942583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ip
- head
- detection
- follower
- tip hea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6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03153 chemical reaction re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752 auxiliary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280 bl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369 bloo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700 uri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1ml移液器及其控制方法,包括有TIP头、驱动控制板、主泵体、气压传感器、用于装载TIP头的TIP适配器、可滑动装设于主泵体内的柱塞单元、用于驱动所述柱塞单元相对于主泵体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TIP适配器上配置有用于检测其是否装载TIP头的TIP头检测机构;所述TIP头检测机构包括有随动件、TIP检测光耦、用于给随动件提供复位弹性力的复位弹性件以及套设于TIP适配器的装载头外围且可相对装载头移动的套接件;其在装载TIP头后即可同时进行检测是否装载TIP,使用更方便,整个控制方法更好地进行吸排液,给使用带来便利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液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1ml移液器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移液器又称为移液枪,是在一定量程范围内,将液体从原容器内移取到另一容器内的一种计量工具,被广泛用于生物、化学等领域,例如在医院的检测化验科进行血液样本或尿液样本检测分析时,通常需要利用移液器来将样本或相应的化学检测助剂吸取至对应的器皿中进行检测。
常规的气动移液器通常由移液器本体以及TIP头(又称为吸头)组成,其中,移液器本体上设置有与TIP头配合使用的枪头,在需要进行移液时先由移液系统的Z轴驱动机构驱动移液器本体运动,使得移液器本体的枪头伸入至TIP头内部完成TIP头的扎取动作后,重复扎取动作使得移液器可以更换TIP头并再进行后续的吸液动作。
现有的移液器本体在装载TIP头后,需要手动或目视进行检测是否装载成功,大大影响后续使用体验感。
因此,本发明专利申请中,申请人精心研究了一种1ml移液器及其控制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不足,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1ml移液器及其控制方法,其在装载TIP头后即可同时进行检测是否装载TIP,使用更方便,整个控制方法更好地进行吸排液,给使用带来便利性。
为实现上述之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1ml移液器,包括有TIP头、驱动控制板、主泵体、气压传感器、用于装载TIP头的TIP适配器、可滑动装设于主泵体内的柱塞单元、用于驱动所述柱塞单元相对于主泵体移动的驱动机构;
所述TIP头与TIP适配器的装载头紧配连接;
所述TIP头具有第一内腔,所述TIP适配器具有第二内腔,所述主泵体具有第三内腔,所述第一内腔通过第二内腔连通第三内腔;
所述气压传感器具有用于连通第三内腔并对第三内腔内的气压进行检测的第一检测口以及用于连通外部环境并进行检测的第二检测口;
所述驱动控制板上设置有主控电路、用于驱动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电路和用于检测柱塞单元是否回到零位的零位检测光耦;
所述主控电路分别连接气压传感器、驱动电路和零位检测光耦;
所述TIP适配器上配置有用于检测其是否装载TIP头的TIP头检测机构;
所述TIP头检测机构包括有随动件、TIP检测光耦、用于给随动件提供复位弹性力的复位弹性件以及套设于TIP适配器的装载头外围且可相对装载头移动的套接件;
所述随动件连接套接件以随套接件移动,所述随动件上设置第一挡片,所述第一挡片与TIP检测光耦的检测端相对应,第一挡片随套接件的移动而离开或者进入TIP检测光耦的检测端;所述驱动机构还可驱动连接随动件以驱动随动件相对于主泵体移动;
所述主控电路连接TIP检测光耦,所述TIP适配器的装载头上形成有限位台阶部,所述套接件位于TIP头和限位台阶部之间;
在TIP适配器的装载头上往内装载TIP头后,套接件靠往内移动直至被夹设在TIP头和限位台阶部之间,此时,TIP头和与TIP适配器之间的紧配力大于复位弹性件所提供给随动件的复位弹性力,第一挡片进入TIP检测光耦的检测端内;
需要卸载TIP头时,驱动机构驱动随动件往外方向移动,套接件跟着随动件也往外方向移动,此时,驱动机构驱动随动件移动的驱动力大于TIP头和与TIP适配器之间的紧配力,TIP头则被挤压往外方向移动,与此同时,在TIP头和与TIP适配器之间的紧配力消失,随动件在复位弹性力的作用下继续往外方向移动复位,第一挡片离开TIP检测光耦的检测端,套接件继续往外方向复位移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有支架;
所述TIP适配器、驱动控制板、主泵体和驱动机构均设置于支架上,所述气压传感器、零位检测光耦和TIP检测光耦均设置于驱动控制板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架为具有上端开口的U型支架,所述驱动控制板遮盖U型支架的上端开口;
所述U型支架包括有底板以及分别连接于底板上端面前、后侧的前侧板、后侧板,所述TIP适配器设置于前侧板上;
所述主泵体设置于底板上且主泵体的前端面抵接于前侧板的后端面上,所述前侧板的后端面往前凹设有锥前小后大的圆台形槽;
前侧板的内部具有倒T型槽,倒T型槽的第一端连通第一检测口,倒T型槽的第二端连通第二内腔,倒T型槽的第三端通过圆台形槽连通第三内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零位检测光耦和TIP检测光耦均设置于驱动控制板的下端面上,所述气压传感器设置于驱动控制板的上端面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控制板的上端面还设置有用于连接上位机或PLC的通讯接口。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复位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随动件和主泵体,所述第一挡片设置于随动件的上端面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TIP适配器的装载头通过固定块连接在前侧板的前端面;
所述固定块具有分别连通倒T型槽和第一内腔的通道。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随动件通过连接杆连接套接件;
所述主泵体的上端面凸设有凸块;所述固定块具有沿其前后向贯通的第一通孔,所述前侧板具有沿其前后向贯通的第二通孔,连接杆的前端依次穿过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和套接件连接,所述随动件设置于连接杆上且位于前侧板的后侧,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伸入凸块内,所述复位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随动件和凸块。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凸块具有沿其前后向贯通的第三通孔,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伸入第三通孔内且伸出凸块外。
一种1ml移液器的控制方法,其基于所述的1ml移液器,控制方法包括有如下步骤:
步骤S1、将1ml移液器通过RS485或CAN的通讯方式与上位机或PLC进行连接,并判断是否需要修改设备ID,若需要修改设备ID,则进行设备ID的修改后再进入步骤S2,否则,直接进入步骤S2;
步骤S2、修改使用参数;
步骤S3、判断在步骤S2中是否已设置新的复位速度,如果是,则按照已设置新的复位速度来控制驱动机构复位,否则,按照默认设置的复位速度来控制驱动机构复位;
步骤S4、判断是否装载TIP头,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5,否则,先装载TIP头,再继续判断是否装载TIP头,直至TIP头装载成功后才进入步骤S5;
步骤S5、判断在步骤S2中是否已设置新的液面探测参数,如果是,则按照已设置新的液面探测参数来进行液面探测,控制驱动机构复位,否则,按照默认设置的复位速度来控制驱动机构复位;
在探测液面成功后才进入步骤S6,否则发出警报提示并结束;
步骤S6、先进行吸液再进行排液,然后判断是否存在吸堵、排堵或者吸排液的精度不够,如果是吸堵或排堵,则会发出警报提示并结束;如果是吸排液的精度不够,则通过微升转脉冲系数来调整吸排液量,再进入步骤S7;如果不存在吸堵、排堵或者吸排液的精度不够,则直接进入步骤S7;
步骤S7,卸载TIP头,结束控制。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其主要是TIP头检测机构,在装载TIP头后即可同时进行检测是否装载TIP,使用更方便,整个控制方法更好地进行吸排液,给使用带来便利性。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第二角度立体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第二角度立体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正视图(未显示保护罩)。
图4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第三角度立体组装结构示意图(未显示保护罩)。
图5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未显示保护罩)。
图6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第一截面结构示意图(未显示保护罩)。
图7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第二截面结构示意图(未显示保护罩)。
图8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大致原理方框图。
附图标号说明:
TIP头10、第一内腔11、保护罩20、支架30、底板31、前侧板32、圆台形槽321、倒T型槽322、第二通孔323、后侧板33、驱动控制板40、气压传感器41、第一检测口411、第二检测口412、主控电路42、RGB指示灯电路43、驱动电路44、零位检测光耦45、通讯接口46、主泵体50、第三内腔51、凸块52、第三通孔521、TIP适配器60、装载头61、限位台阶部611、第二内腔62、固定块63、通道631、第一通孔632、柱塞单元70、驱动机构80、驱动电机81、滑轨82、滑块83、丝杠84、螺纹套85、TIP头检测机构90、随动件91、第一挡片911、TIP检测光耦92、复位弹性件93、套接件94、连接杆9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1ml移液器,包括有TIP头10、保护罩20、支架30、驱动控制板40、主泵体50、气压传感器41、用于装载TIP头10的TIP适配器60、可滑动装设于主泵体50内的柱塞单元70、用于驱动所述柱塞单元70相对于主泵体50移动的驱动机构80。
所述TIP适配器60、驱动控制板40、主泵体50和驱动机构80均设置于支架30上。
所述TIP头10与TIP适配器60的装载头61紧配连接;
所述TIP头10具有第一内腔11,所述TIP适配器60具有第二内腔62,所述主泵体50具有第三内腔51,所述第一内腔11通过第二内腔62连通第三内腔51;
所述气压传感器41具有用于连通第三内腔51并对第三内腔51内的气压进行检测的第一检测口411以及用于连通外部环境并进行检测的第二检测口412;
所述驱动控制板40上设置有主控电路42、RGB指示灯电路43、用于驱动所述驱动机构80的驱动电路44和用于检测柱塞单元70是否回到零位的零位检测光耦45;
所述主控电路42分别连接气压传感器41、RGB指示灯电路43、驱动电路44和零位检测光耦45。
所述驱动机构还可驱动连接随动件以驱动随动件相对于主泵体移动。所述驱动机构80包括有驱动电机81、设置在下述底板31上端面的滑轨82、滑动装设于滑轨82上的滑块83;所述驱动电机81为28mm步进电机,其输出端固定安装有丝杠84,所述丝杠84的延伸端部螺纹安装有螺纹套85,所述螺纹套85与滑块83连接,所述柱塞单元70的一端伸入第三内腔51内并相对于主泵体50移动,所述柱塞单元70的另一端连接螺纹套85。
所述气压传感器41和零位检测光耦45均设置于驱动控制板40上。优选地,所述零位检测光耦45设置于驱动控制板40的下端面上,所述气压传感器41设置于驱动控制板40的上端面上。
所述驱动控制板40的上端面还设置有用于连接上位机或PLC的通讯接口46。所述通讯接口46可以为RS485接口或CAN通讯端口。本实施例支持RS485和CAN两种通信方式,上位机或PLCS将本实施例对应设备ID、控制指令和需要设置的参数组成的指令序列数据帧,通过RS485接口或CAN通讯端口发送给本实施例,本实施例接收到指令后,程序自行解码后执行相应动作。
所述TIP适配器60上配置有用于检测其是否装载TIP头10的TIP头检测机构90;
所述TIP头检测机构90包括有随动件91、TIP检测光耦92、用于给随动件91提供复位弹性力的复位弹性件93以及套设于TIP适配器60的装载头61外围且可相对装载头61移动的套接件94;
所述随动件91连接套接件94以随套接件94移动。优选地,所述随动件91通过连接杆95连接套接件94。
所述随动件91上设置第一挡片911,所述第一挡片911与TIP检测光耦92的检测端相对应,第一挡片911随套接件94的移动而离开或者进入TIP检测光耦92的检测端;
所述主控电路42连接TIP检测光耦92,所述TIP检测光耦92设置于驱动控制板40上。优选地,所述TIP检测光耦92设置于驱动控制板40的下端面上。
所述TIP适配器60的装载头61上形成有限位台阶部611,所述套接件94位于TIP头10和限位台阶部611之间;
在TIP适配器60的装载头61上往内装载TIP头10后,套接件94靠往内移动直至被夹设在TIP头10和限位台阶部611之间,此时,TIP头10和与TIP适配器60之间的紧配力大于复位弹性件93所提供给随动件91的复位弹性力,第一挡片911进入TIP检测光耦92的检测端内;
需要卸载TIP头10时,驱动机构80驱动随动件91往外方向移动,套接件94跟着随动件91也往外方向移动,此时,驱动机构80驱动随动件91移动的驱动力大于TIP头10和与TIP适配器60之间的紧配力,TIP头10则被挤压往外方向移动,与此同时,在TIP头10和与TIP适配器60之间的紧配力消失,随动件91在复位弹性力的作用下继续往外方向移动复位,第一挡片911离开TIP检测光耦92的检测端,套接件94继续往外方向复位移动。
具体地,需要卸载TIP头10时,驱动电机81驱动滑块83朝向柱塞单元70靠近移动直至抵接于连接杆95的另一端上,滑块83推动连接杆95往外方向移动,继而随动件91和套接件94也往外方向移动;
此时,驱动机构80驱动随动件91移动的驱动力相当于套接件对TIP头的挤压力,由于驱动机构80驱动随动件91移动的驱动力大于TIP头10和与TIP适配器60之间的紧配力,TIP头10则被挤压往外方向移动与TIP适配器60分离(即卸载TIP头10),此时,驱动电机81停止运作,随动件91在复位弹性力的作用下继续往外方向移动复位,第一挡片911离开TIP检测光耦92的检测端,套接件94继续往外方向复位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30为具有上端开口的U型支架,所述驱动控制板40遮盖U型支架的上端开口;
所述U型支架包括有底板31以及分别连接于底板31上端面前、后侧的前侧板32、后侧板33。
所述TIP适配器60设置于前侧板32上;优选地,所述TIP适配器60的装载头61通过固定块63连接在前侧板32的前端面。所述固定块63具有分别连通下述倒T型槽322和第一内腔11的通道631。
所述主泵体50设置于底板31上且主泵体50的前端面抵接于前侧板32的后端面上,所述前侧板32的后端面往前凹设有锥前小后大的圆台形槽321;
前侧板32的内部具有倒T型槽322,倒T型槽322的第一端连通第一检测口411,倒T型槽322的第二端连通第二内腔62,倒T型槽322的第三端通过圆台形槽321连通第三内腔51。
所述复位弹性件93的两端分别连接随动件91和主泵体50,所述第一挡片911设置于随动件91的上端面上。
所述主泵体50的上端面凸设有凸块52;所述固定块63具有沿其前后向贯通的第一通孔632,所述前侧板32具有沿其前后向贯通的第二通孔323,连接杆95的前端依次穿过第二通孔323和第一通孔632和套接件94连接,所述随动件91设置于连接杆95上且位于前侧板32的后侧,所述连接杆95的另一端伸入凸块52内,所述复位弹性件93的两端分别连接随动件91和凸块52。
所述凸块52具有沿其前后向贯通的第三通孔521,所述连接杆95的另一端伸入第三通孔521内且伸出凸块52外。
一种1ml移液器的控制方法,其基于所述的1ml移液器,控制方法包括有如下步骤:
步骤S1、将1ml移液器通过RS485或CAN的通讯方式与上位机或PLC进行连接,并判断是否需要修改设备ID,若需要修改设备ID,则进行设备ID的修改后再进入步骤S2,否则,直接进入步骤S2;
步骤S2、修改使用参数;
步骤S3、判断在步骤S2中是否已设置新的复位速度,如果是,则按照已设置新的复位速度来控制驱动机构80复位,否则,按照默认设置的复位速度来控制驱动机构80复位;
步骤S4、判断是否装载TIP头10,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5,否则,先装载TIP头10,再继续判断是否装载TIP头10,直至TIP头10装载成功后才进入步骤S5;
步骤S5、判断在步骤S2中是否已设置新的液面探测参数,如果是,则按照已设置新的液面探测参数来进行液面探测,控制驱动机构80复位,否则,按照默认设置的复位速度来控制驱动机构80复位;
在探测液面成功后才进入步骤S6,否则发出警报提示并结束;
步骤S6、先进行吸液再进行排液,然后判断是否存在吸堵、排堵或者吸排液的精度不够,如果是吸堵或排堵,则会发出警报提示并结束;如果是吸排液的精度不够,则通过微升转脉冲系数来调整吸排液量,再进入步骤S7;如果不存在吸堵、排堵或者吸排液的精度不够,则直接进入步骤S7;
步骤S7,卸载TIP头10,结束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如果固定在一个位置进行试剂的提取,那只能是使用者自己移动试剂容器到本实施例的TIP头10处,才能进行吸、吐液的动作,这样肯定不能满足使用者灵活便捷的吸、吐液需求,所以需要一个Z向驱动装置携带本实施例在垂直方向做上下移动,通过控制这个Z向驱动装置实现本实施例的抬升和下降(本实施例所描述的向前和向后移动则分别变成往下和往上移动),方便实现吸液吐液的动作。
在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5中的液面探测包括气压液面探测和电容液面探测。
对于液面探测的说明如下:
当TIP头10装载在TIP适配器60后,使用者使用Z向驱动装置带动本实施例向下移动到试剂容器内,在还没有接触到容器前,整个气路和外界大气压强是一样的,当驱动控制板40发送气压探测准备,本实施例的驱动电机带动柱塞单元70回退一段距离,之后驱动控制板40再发送气压探测指令,本实施例会按照一定的速度推柱塞单元70向回零位移动,当TIP头10接触到试剂后,液体会进入TIP头10,引起第三内腔51内气压变化,气压传感器41检测到气压值变化后,会有对应的气压值数据传输给主控电路42,驱动控制板40经过计算比较设置的气压探测阈值后进行判断是否达到检测到试剂液面的条件,如果符合就会自动停止驱动柱塞单元70移动,则会判断为探测液面成功。如果柱塞单元70移动到回零位,气压传感器41输出的气压值数据还不具备到达试剂液面的标准,就会判断为检测液面失败,并且输出状态为液面探测失败,并发出警报。
对于液面探测的说明如下:
电容液面探测需要前提条件,试剂具有导电特性,通过具有导电功能的TIP头10,使用同轴线将TIP适配器60与驱动控制板40的电容探测电路的IPX端子插座连接,当本实施例移动到试剂表面后,由于试剂的导电特性会引起TIP头10到电容探测电路之间的电容值变化,电容检测电路会把检测到的电容值输出给主控电路42,主控电路42经过与预先设置的电容探测阈值进行计算比较后,当获取到的电容值大于设置的电容探测阈值,即判断为探测到液面,当获取到的电容值小于预先设置的电容探测阈值,即判断为还未探测到液面,并发出警报。此时,使用者可选择继续进行探测,直到探测到为止或者到试剂余量不足时停止。
在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6中、对于吸堵和排堵两个状态举例进行说明。
定义外界气压值为2980,吸液时的气压值为2965,吐液时的气压值为3000,设置吸堵参数即气压值下限为2950,设置排堵参数即气压值上限为3050)
1)、吸堵问题说明:使用者在实际使用中,试剂样本或者待测溶液可能有凝块或者杂质,当凝块或者杂质颗粒的直径大于TIP头10的吸孔内径时,本实施例在吸液过程中凝块或者杂质就会堵住TIP头10,试剂或者待测溶液就不能被吸入TIP头10,此时本实施例还在做吸液动作,就相当于在第三内腔51内抽真空的动作,气压传感器41就会存在负压,气压传感器41的实际气压值就会小于吸液时的压力值,通过设置一个气压值下限即小于吸液时的气压值,当实际读取的气压值(例如:实际读取的气压值是2935)小于设置的气压下限值(2950),驱动控制板40的软件根据计算自动判断为吸堵塞。
2)、排堵问题说明:使用者在实际使用中,试剂样本或者待测溶液可能有凝块或者杂质,当凝块或者杂质颗粒的直径大于TIP头10的吸孔内径时,但是可能凝块或者杂质在某种角度也可以被吸入TIP头10内了,在本实施例吐液过程中凝块或者杂质翻转后同样可能会在TIP头10内堵住TIP头10,试剂或者待测溶液就不能被吐出TIP头10,此时本实施例还在做吐液动作,就相当于柱塞单元70在挤压第三内腔51内气体的动作,气压传感器41就会存在增大压力,气压传感器41的实际气压值就会小于吐液时的压力值,通过设置一个气压值上限即大于吐液时的气压值,驱动控制板40的软件实时读取腔体内的气压值,当实际读取的气压值(例如:实际读取的气压值是3070)大于设置的气压上限值(3050),驱动控制板40的软件根据计算自动判断为排堵塞。
通过设置吸堵参数即气压值下限和设置排堵参数即气压值上限,驱动控制板40的软件就可以根据这个设置自行计算并判断是否堵塞,之后通过RGB指示灯电路43会显示红色和状态信息提示,终端用户就可以实时知道本实施例的运行状态。
本发明设计要点在于:其主要是TIP头检测机构,在装载TIP头后即可同时进行检测是否装载TIP,使用更方便,整个控制方法更好地进行吸排液,给使用带来便利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1ml移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TIP头、驱动控制板、主泵体、气压传感器、用于装载TIP头的TIP适配器、可滑动装设于主泵体内的柱塞单元、用于驱动所述柱塞单元相对于主泵体移动的驱动机构;
所述TIP头与TIP适配器的装载头紧配连接;
所述TIP头具有第一内腔,所述TIP适配器具有第二内腔,所述主泵体具有第三内腔,所述第一内腔通过第二内腔连通第三内腔;
所述气压传感器具有用于连通第三内腔并对第三内腔内的气压进行检测的第一检测口以及用于连通外部环境并进行检测的第二检测口;
所述驱动控制板上设置有主控电路、用于驱动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电路和用于检测柱塞单元是否回到零位的零位检测光耦;
所述主控电路分别连接气压传感器、驱动电路和零位检测光耦;
所述TIP适配器上配置有用于检测其是否装载TIP头的TIP头检测机构;
所述TIP头检测机构包括有随动件、TIP检测光耦、用于给随动件提供复位弹性力的复位弹性件以及套设于TIP适配器的装载头外围且可相对装载头移动的套接件;
所述随动件连接套接件以随套接件移动,所述随动件上设置第一挡片,所述第一挡片与TIP检测光耦的检测端相对应,第一挡片随套接件的移动而离开或者进入TIP检测光耦的检测端;所述驱动机构还可驱动连接随动件以驱动随动件相对于主泵体移动;
所述主控电路连接TIP检测光耦,所述TIP适配器的装载头上形成有限位台阶部,所述套接件位于TIP头和限位台阶部之间;
在TIP适配器的装载头上往内装载TIP头后,套接件靠往内移动直至被夹设在TIP头和限位台阶部之间,此时,TIP头和与TIP适配器之间的紧配力大于复位弹性件所提供给随动件的复位弹性力,第一挡片进入TIP检测光耦的检测端内;
需要卸载TIP头时,驱动机构驱动随动件往外方向移动,套接件跟着随动件也往外方向移动,此时,驱动机构驱动随动件移动的驱动力大于TIP头和与TIP适配器之间的紧配力,TIP头则被挤压往外方向移动,与此同时,在TIP头和与TIP适配器之间的紧配力消失,随动件在复位弹性力的作用下继续往外方向移动复位,第一挡片离开TIP检测光耦的检测端,套接件继续往外方向复位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ml移液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支架;
所述TIP适配器、驱动控制板、主泵体和驱动机构均设置于支架上,所述气压传感器、零位检测光耦和TIP检测光耦均设置于驱动控制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1ml移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为具有上端开口的U型支架,所述驱动控制板遮盖U型支架的上端开口;
所述U型支架包括有底板以及分别连接于底板上端面前、后侧的前侧板、后侧板,所述TIP适配器设置于前侧板上;
所述主泵体设置于底板上且主泵体的前端面抵接于前侧板的后端面上,所述前侧板的后端面往前凹设有锥前小后大的圆台形槽;
前侧板的内部具有倒T型槽,倒T型槽的第一端连通第一检测口,倒T型槽的第二端连通第二内腔,倒T型槽的第三端通过圆台形槽连通第三内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1ml移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零位检测光耦和TIP检测光耦均设置于驱动控制板的下端面上,所述气压传感器设置于驱动控制板的上端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1ml移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控制板的上端面还设置有用于连接上位机或PLC的通讯接口。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1ml移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随动件和主泵体,所述第一挡片设置于随动件的上端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1ml移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TIP适配器的装载头通过固定块连接在前侧板的前端面;
所述固定块具有分别连通倒T型槽和第一内腔的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1ml移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随动件通过连接杆连接套接件;
所述主泵体的上端面凸设有凸块;所述固定块具有沿其前后向贯通的第一通孔,所述前侧板具有沿其前后向贯通的第二通孔,连接杆的前端依次穿过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和套接件连接,所述随动件设置于连接杆上且位于前侧板的后侧,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伸入凸块内,所述复位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随动件和凸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1ml移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具有沿其前后向贯通的第三通孔,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伸入第三通孔内且伸出凸块外。
10.一种1ml移液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基于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1ml移液器,控制方法包括有如下步骤:
步骤S1、将1ml移液器通过RS485或CAN的通讯方式与上位机或PLC进行连接,并判断是否需要修改设备ID,若需要修改设备ID,则进行设备ID的修改后再进入步骤S2,否则,直接进入步骤S2;
步骤S2、修改使用参数;
步骤S3、判断在步骤S2中是否已设置新的复位速度,如果是,则按照已设置新的复位速度来控制驱动机构复位,否则,按照默认设置的复位速度来控制驱动机构复位;
步骤S4、判断是否装载TIP头,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5,否则,先装载TIP头,再继续判断是否装载TIP头,直至TIP头装载成功后才进入步骤S5;
步骤S5、判断在步骤S2中是否已设置新的液面探测参数,如果是,则按照已设置新的液面探测参数来进行液面探测,控制驱动机构复位,否则,按照默认设置的复位速度来控制驱动机构复位;
在探测液面成功后才进入步骤S6,否则发出警报提示并结束;
步骤S6、先进行吸液再进行排液,然后判断是否存在吸堵、排堵或者吸排液的精度不够,如果是吸堵或排堵,则会发出警报提示并结束;如果是吸排液的精度不够,则通过微升转脉冲系数来调整吸排液量,再进入步骤S7;如果不存在吸堵、排堵或者吸排液的精度不够,则直接进入步骤S7;
步骤S7,卸载TIP头,结束控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1799570.1A CN119425832A (zh) | 2024-12-09 | 2024-12-09 | 1ml移液器及其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1799570.1A CN119425832A (zh) | 2024-12-09 | 2024-12-09 | 1ml移液器及其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9425832A true CN119425832A (zh) | 2025-02-14 |
Family
ID=945234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1799570.1A Pending CN119425832A (zh) | 2024-12-09 | 2024-12-09 | 1ml移液器及其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9425832A (zh) |
-
2024
- 2024-12-09 CN CN202411799570.1A patent/CN119425832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988914B2 (en) | Sample analyzer and its components | |
JPH087222B2 (ja) | 自動分注希釈装置 | |
EP0753750A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spirating and dispensing sample fluids | |
WO2006123771A1 (ja) | 分注量検出方法および吸液モニタ型分注装置 | |
JP3700402B2 (ja) | 吸引流路の詰まりまたは吸引量不足の検出方法、試料液吸引装置、及び分注装置 | |
JPH0217448A (ja) | 空気式検出方式 | |
EP1053477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spirating and dispensing sample fluids | |
JP4677076B2 (ja) | 液面検知装置 | |
CN110753581A (zh) | 集成移液器 | |
JPS63109373A (ja) | サンプリング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
CN119425832A (zh) | 1ml移液器及其控制方法 | |
JPS63109330A (ja) | 液面検出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
JP3886440B2 (ja) | 試料分析装置とそれに用いる液体吸引管 | |
JP2024063200A (ja) | ポイント・オブ・ケアの医療診断分析器、並びに、サンプルの医療診断分析のためのデバイス、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 |
US20100159498A1 (en) | Blood analyzer with a blood cell sedimentation control mechanism and method of use | |
JP2004170152A (ja) | 試料分析装置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気泡検知回路と気泡検知方法 | |
CN115902181A (zh) | 样本分析仪及其吸样控制方法 | |
JPH02243960A (ja) | 分析装置の分注器操作方式 | |
JPH0155417B2 (zh) | ||
JP4073298B2 (ja) | 試料分析装置 | |
CN115248328A (zh) | Poct血细胞分析仪及其使用方法 | |
CN115248326B (zh) | Poct血细胞分析仪及其使用方法 | |
JPH1048220A (ja) | 分注装置 | |
JPH02196964A (ja) | 自動分注装置の液面検出方法 | |
JPS6224151A (ja) | 自動化学分析装置における吸引吐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