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9300293B - 防水盒及闸机 - Google Patents

防水盒及闸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9300293B
CN119300293B CN202411795788.XA CN202411795788A CN119300293B CN 119300293 B CN119300293 B CN 119300293B CN 202411795788 A CN202411795788 A CN 202411795788A CN 119300293 B CN119300293 B CN 1193002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proof
groove
box
water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179578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9300293A (zh
Inventor
廖振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179578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9300293B/zh
Publication of CN1193002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93002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93002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93002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防水盒及闸机。所述防水盒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构成装配间隙,所述防水盒包括利用自身结构构成的防水槽。在防水盒竖直放置时,从装配间隙进入的水从防水槽排出至防水盒的外部,在防水盒水平放置时,防水槽的槽壁(防水沿)能阻挡水,从而,防水盒在装配好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后,仅通过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应的槽壁(也即防水沿)实现防水,防水盒的结构简单,维护方便,无密封垫或者防水胶等密封结构,也无局部封堵缝隙与高防水沿相结合的结构,即使多次拆装后,防水性能也不会降低。

Description

防水盒及闸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防水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防水盒及闸机。
背景技术
当前,室外的闸机均需考虑防水问题(包括凝露引起的水滴),行业中为解决该问题,通常的闸机包括闸机主体和防水盒。防水盒内包括一些部件(比如开关或者连接器),防水盒组装于闸机主体上。针对不同设备的不同防水等级需求采用了不同方式进行防水措施,主要可概括为如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设置密封垫或者密封胶之类的密封结构来防水,这种密封方式可以参考室外红绿灯监控摄像头,汽车发动机等的密封方式。第一种方式的缺点是:对密封垫或密封胶稳定性要求高,一旦安装完成,重新拆卸后,二次安装的难度大,密封或局部密封的检查手段繁琐且检测设备要求高。
第二种方式:柔性材料(泡棉或柔性胶)填堵缝隙后配合高防水沿来防水,可以参考室外的配电箱柜,居家门窗等的防水方式。柔性材料填堵缝隙配合高防水沿,结构较简单且成本较低,但是四周防水沿的高度和宽度至少需约10mm以上。否则,导水储水空间过小,水滴进入后形成小管道,容易水滴飞溅而造成防水失效。当前闸机外观潮流是做窄做细,因此,第二种方式也无法适用于闸机。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防水盒及闸机。
第一方面,本申请公开一种防水盒。所述防水盒能竖直放置或者水平放置;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盖合构成装配间隙,以所述防水盒竖直放置为参考,所述防水盒包括防水盒顶部、防水盒侧部和防水盒底部;所述装配间隙包括位于防水盒顶部的第一装配间隙、位于所述防水盒侧部的第二装配间隙以及位于所述防水盒底部的第三装配间隙。所述防水盒还包括位于所述防水盒内的第一防水槽和第二防水槽;所述第一防水槽与所述第一装配间隙均位于所述防水盒顶部,所述第一防水槽与所述第一装配间隙连通,还朝所述第二防水槽降低并与所述第二防水槽的顶端连接;所述第二防水槽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和所述的第二壳体的侧壁之间并延伸至所述防水盒底部,与所述第二装配间隙连通;所述第二防水槽包括第二防水槽壁,在所述防水盒水平放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防水槽壁高于所述第二装配间隙;所述防水盒底部设置有防水结构,所述防水结构阻挡从所述第三装配间隙的水进入所述防水盒的内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壳体配合面,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壳体配合面,所述第一壳体配合面和所述第二壳体配合面相贴合构成所述第一装配间隙;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所述第一防水槽,所述第一防水槽包括第一防水槽侧面,所述第一防水槽侧面与所述第一壳体配合面连接为一个平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水盒包括背部出水孔,所述背部出水孔连通所述第一防水槽和所述防水盒的外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背部出水孔和所述第二防水槽之间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的高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防水槽的深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水盒包括与所述第一防水槽连通的接水槽,所述接水槽位于所述防水盒的内部;以所述防水盒竖直放置为参考,所述接水槽的底面相对于所述第一防水槽的底面逐渐升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接水槽与所述第一防水槽通过连接通道连通;所述连接通道包括拐弯,且所述连接通道的底面自所述第一防水槽的底面逐渐升高,且低于所述接水槽的底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接水槽和所述第一防水槽包括共用的第一防水槽壁,所述第二壳体包括装配板和连接板,所述装配板用于与所述第一壳体构成所述第一装配间隙;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装配板连接;以所述防水盒竖直放置为参考,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一防水槽和所述接水槽的上方;所述第一防水槽的上方和所述接水槽的上方中至少一者设置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与所述连接板连接,且所述挡水板的底端面低于所述第一装配间隙。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水盒包括第三防水槽,所述第三防水槽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与所述第二壳体的侧壁之间,以所述防水盒竖直放置为参考,所述第三防水槽的顶端连通所述的第二防水槽的顶端,并延伸至所述防水盒底部;所述第三防水槽和所述第二防水槽包括共用的第二防水槽壁,所述第三防水槽包括面向所述第二防水槽壁的第三防水槽壁;在所述防水盒水平放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三防水槽壁高于所述第二防水槽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水盒包括第四防水槽。所述第四防水槽与所述第三防水槽共用所述第三防水槽壁;所述第四防水槽的顶端与所述第三防水槽的顶端连通,还延伸至所述防水盒底部,并与所述防水盒的外部连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以所述防水盒竖直放置为参考,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壳体前部,所述第二壳体前部与所述防水盒顶部构成拐角;所述第二壳体前部包括前部首端,所述前部首端与所述防水盒顶部相邻。所述防水盒包括电子器件,所述电子器件从所述前部首端露出;所述防水盒顶部裸露有顶部隔水槽;所述顶部隔水槽连通所述防水盒的外部;所述顶部隔水槽包括第一隔水槽侧面和第二隔水槽侧面,所述第二隔水槽侧面比所述第一隔水槽侧面靠近所述拐角。所述防水盒包括首端遮挡盖,所述首端遮挡盖包括第一首端遮挡盖和第二首端遮挡盖,所述第一首端遮挡盖遮盖所述电子器件,所述第二首端遮挡盖的端面超过所述第二隔水槽侧面,或者与所述第二隔水槽侧面平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水盒包括如下特征至少之一:
a)以所述防水盒竖直放置为参考,所述第二首端遮挡盖自所述第一首端遮挡盖向上倾斜;
b)所述第二隔水槽侧面包括连接面和倾斜面,所述连接面与所述倾斜面和所述顶部隔水槽的底面连接;所述倾斜面自所述连接面向所述顶部隔水槽的外侧倾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顶部隔水槽包括第一首端防水沿,所述第一首端防水沿具有所述第二隔水槽侧面;所述前部首端设置有第二首端防水沿,所述第二首端防水沿相背于所述顶部隔水槽,与所述第一首端防水沿围成第一防水通道;所述第一防水通道被所述第二首端遮挡盖遮盖,还连通所述防水盒的外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首端防水沿包括第二首端防水沿侧面;所述第二首端防水沿侧面相对于水平面呈锐角。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前部首端设置有第三首端防水沿,以所述防水盒竖直放置为参考,所述第三首端防水沿位于所述第二首端防水沿的下方,以围成第二防水通道;所述第二防水通道被所述第一首端遮挡盖遮盖,还连通所述防水盒的外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首端遮挡盖包括与所述第一首端遮挡盖连接的首端遮挡盖防水沿,所述首端遮挡盖防水沿与所述前部首端接触;以所述防水盒竖直放置为参考,所述首端遮挡盖防水沿位于所述第二首端防水沿和所述第三首端防水沿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以所述防水盒竖直放置为参考,所述防水盒包括与所述防水盒顶部相连的第二壳体前部,所述第二壳体前部包括沿竖直方向相对的前部首端和前部尾端;所述前部尾端包括第一尾端防水沿,所述第一尾端防水沿沿所述前部尾端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防水盒包括设置于所述前部尾端的连接器以及尾端遮挡盖;所述尾端遮挡盖包括第一尾端遮挡盖和第二尾端遮挡盖,所述第一尾端遮挡盖遮盖所述连接器,所述第二尾端遮挡盖朝所述前部首端的方向超过所述第一尾端防水沿,所述第二尾端遮挡盖朝所述前部首端上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前部尾端设置有第二尾端防水沿;所述第二尾端防水沿呈拱形,且所述第二尾端防水沿的拱形区域内躲有所述连接器;所述第一尾端遮挡盖包括第一尾端遮挡板,所述第一尾端遮挡板搭接于所述第二尾端防水沿相对于所述第二尾端遮挡盖的表面,遮盖所述连接器,还并与所述第一尾端防水沿以及所述第二尾端遮挡盖构成尾端防水空间,所述尾端防水空间沿所述前部尾端的宽度方向与所述防水盒的外部相通;以所述防水盒竖直放置为参考,所述第一尾端遮挡板与所述第二防水沿的搭接处高于所述尾端防水空间的底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前部尾端设置有相对的第三尾端防水沿,所述第三尾端防水沿沿所述前部首端向所述前部尾端的方向设置,包括第三尾端防水沿外侧面;所述第三尾端防水沿外侧面相对于水平面朝所述防水盒的内部倾斜;所述第一尾端遮挡盖包括遮盖所述连接器的第一尾端遮挡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尾端遮挡板的侧部的尾端遮挡盖侧板;在所述防水盒水平放置的情况下,所述尾端遮挡盖侧板远离所述第一尾端遮挡板的端部位于所述第三尾端防水沿外侧面的上方。
本申请还公开一种闸机。所述闸机包括闸机主体和前述任何一种所述的防水盒,所述防水盒组装于所述闸机主体。
对于所述防水盒和闸机,在防水盒竖直放置的情况下,经过第一装配间隙进入的水能够从第一防水槽经由第二防水槽排出至防水盒外部,不会进入防水盒的内部。在防水盒水平放置的情况下,从第一装配间隙进入的水能够进入第一防水槽内以及被第一防水槽的第一防水槽壁阻挡,从而,从第一装配间隙进入的水不容易进入防水盒内部。从第二装配间隙进入的水能够被所述第二防水槽侧壁阻挡。从第三装配间隙进入的水能够被所述防水结构阻挡。
综上所述,上述防水盒无论是竖直放置还是水平放置,水都不容易进入防水盒的内部,防水效果好。上述防水盒仅通过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应的槽壁(也即防水沿)实现,装配好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后即构成前述第一防水槽和第二防水槽等结构,所述防水盒可以做到较简单的结构,维护方便,无密封垫或者防水胶等密封结构,也无柔性材料局部封堵缝隙与高防水沿相结合的结构,因此,即使多次拆装后,防水性能也不会降低。
此外,第一防水槽和第二防水槽等结构都由防水盒自身的长和宽决定,因此,防水盒的设计不会受限于所述第一防水槽和第二防水槽等结构,防水盒在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可以做的更小,而在厚度方向,因为存在如所述第二防水槽壁等结构,不容易降低,而这正好符合闸机等设备的防水盒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一种防水盒于竖直放置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2是本申请的一种防水盒于水平放置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一种防水盒的分解图;
图4是本申请的一种防水盒去掉首端遮挡盖和尾端遮挡盖的示意图;
图5是沿图4的A-A线截掉后剩下部分的示意图;
图6是沿图3中B-B线截掉后剩余部分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的一种防水盒的第二壳体的立体图;
图8是沿图7中C-C线截掉后剩余部分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的一种防水盒于竖直放置状态下的主视图;
图10是沿图9中D-D线的剖视图;
图11是图10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12是图10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13是图10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14是沿图9中E-E线的剖视图;
图15是沿图9中F-F线的剖视图;
图16是沿图9中G-G线的剖视图;
图17是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前端遮挡盖的立体图;
图18是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尾端遮挡盖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或称“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
若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或者位置关系的术语(例如上、下、左、右、前、后、内、外、顶、底、中心、竖直、水平、纵向、横向、长度、宽度、逆时针、顺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则此类术语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或者位置关系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术语,仅用于描述方便之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参见图1至图5、图10、图14、图15和图16,本申请公开一种防水盒。所述防水盒能竖直放置或者水平放置。竖直放置的状态参见图1、图9和图10,水平放置的状态参见图2。当然,根据承载所述防水盒的主体(比如,本申请所述的闸机主体)的形状,所述防水盒也可以有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状态。所述防水盒包括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结合图9和图3,所述第一壳体1也称之为后壳或者基座;所述第二壳体2也称之为前壳或者遮罩。所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相盖合构成装配间隙。参见图10、图2和图4,以所述防水盒竖直放置为参考,所述防水盒包括防水盒顶部191、防水盒侧部192和防水盒底部193。图1、图2、图4、图14、图15和图16,所述装配间隙包括位于防水盒顶部191的第一装配间隙101、位于防水盒侧部192的第二装配间隙102以及位于所述防水盒底部193的第三装配间隙103。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一种,所述装配间隙可以是面面贴合构成的装配间隙,比如,对于第一装配间隙101而言,参见图3、图6至图8,所述第一壳体1包括第一壳体配合面1011,第二壳体2包括第二壳体配合面1012。参见图10,在所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盖合后,第一壳体配合面1011和第二壳体配合面1012相贴而构成所述第一装配间隙101。虽然装配间隙(比如面面贴合产生的间隙)很小,理论上为零间隙,但是,因为装配误差,零件变形等原因,实际达不到零间隙,少量的水还是会通过所述装配间隙进入防水盒的内部,因此,需要设计一些防水结构,避免从装配间隙进入的水进入防水盒内部,比如,第一壳体1的功能区1013中。
参见图3、图6和图10,所述防水盒还包括位于所述防水盒内的第一防水槽12和第二防水槽13。以防水盒竖直放置为参考,所述第一防水槽12与所述第一装配间隙101均位于所述防水盒顶部191。所述第一防水槽12与所述第一装配间隙101连通,还朝所述第二防水槽13降低并与所述第二防水槽13的顶端连接,这样,从第一装配间隙101进入的水会从第一防水槽12流向第二防水槽13,从第二防水槽13流向所述防水盒底部193,并从防水盒底部193排出。所述第一防水槽12在图3和图6示意出两条,每条第一防水槽12朝对应的第二防水槽13降低。当然,第一防水槽12也可以是一条,呈倒V形。所述第二防水槽13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的侧壁和所述的第二壳体2的侧壁之间并延伸至所述防水盒底部193,所述第二防水槽13还与所述第二装配间隙102连通。所述第二防水槽13包括第二防水槽壁131。图3、图14、图15和图16,所述第二防水槽13包括所述第二防水槽壁131以及第一壳体装配板1311的一部分等,第二壳体2抵接在所述第一壳体装配板1311上形成所述的第二装配间隙102,这样,第二防水槽13与第二装配间隙102连通。在所述防水盒水平放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防水槽壁131高于所述第二装配间隙102。
以所述防水盒竖直放置为参考,所述防水盒底部193设置有防水结构,所述防水结构阻挡从所述第三装配间隙103的水进入所述防水盒的内部。在所述防水盒竖直放置的情况下,防水盒顶部191是主要积水的部位,水向下流,防水盒底部193内的部件也不容易受水的影响,所述防水结构的一个作用是在防水盒水平放置的情况下,防止水进入防水盒内部,其结构不限,比如,参见图3、图7和图10,所述第一壳体1包括第一壳体底壁1091,所述第二壳体2包括第二壳体底壁1092,第一壳体底壁1091和第二壳体底壁1092贴合构成底部间隙1093。在防水盒水平放置的情况下,底部间隙1093垂直于第三装配间隙103,这样,因为第一壳体底壁1091阻挡,水不容易进入防水盒内部,因为,如果要进入防水盒的内部,水需要经过所述底部间隙1093越过第一壳体底壁1091。
如上述设置,在防水盒竖直放置的情况下,参见图6、图11和图14的虚线箭头所示,经过第一装配间隙101进入的水能够从第一防水槽12经由第二防水槽13排出至防水盒外部,不会进入防水盒的内部。参见图14、图15和图16的虚线箭头所示,在防水盒水平放置的情况下,从第一装配间隙101进入的水能够进入第一防水槽12内以及被第一防水槽壁121阻挡(第一防水槽壁121高于第一装配间隙101),从而,从第一装配间隙101进入的水不容易进入防水盒内部。如图14、图15和图16右侧的虚线箭头所示,从第二装配间隙102进入的水能够被所述第二防水槽侧壁131阻挡。从第三装配间隙103进入的水能够被所述防水结构阻挡,综上所述,上述防水盒无论是竖直放置还是水平放置,水都不容易进入防水盒的内部,防水效果好。上述防水盒在装配好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后,相应的结构即构成前述第一防水槽12和第二防水槽13等结构,所述防水盒可以做到较简单的结构,维护方便,无密封垫或者防水胶等密封结构,也无柔性材料局部封堵缝隙与高防水沿相结合的结构,因此,即使多次拆装后,防水性能也不会降低。此外,第一防水槽12和第二防水槽13等结构都由防水盒自身的长和宽决定,因此,防水盒的设计不会受限于所述第一防水槽12和第二防水槽13等结构,防水盒在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可以做的更小,而在厚度方向,因为存在如所述第二防水槽壁131等结构,不容易降低,而这正好符合闸机等设备的防水盒的需求。
参见图11,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通过配合面(比如前面叙述的第一壳体配合面1011和第二壳体配合面1012相贴合构成所述第一装配间隙101。参见图11和图13,所述第一防水槽12包括第一防水槽侧面120,所述第一防水槽侧面120与所述第一壳体配合面1011连接为一个平面。
如上述设置,由于所述第一防水槽侧面120与所述第一壳体配合面1011连接为一个平面,在所述防水盒竖直放置的情况下,水在所述第一装配间隙101内无遮挡,而便于流入所述第一防水槽12内,从第二防水槽13排出,对于防水盒整体而言,水不会长时间的积在第一装配间隙101内。
参见图3、图6和图11,所述防水盒包括背部出水孔17,所述背部出水孔17连通所述第一防水槽12和所述防水盒的外部。
如上述设置,不论是防水盒竖直放置,还是水平放置,进入所述第一防水槽12内的水还能从背部出水孔17排出至防水盒的外部,进一步提高所述防水盒的防水性能。
参见图3、图6和图14,所述背部出水孔17和所述第二防水槽13之间设置有挡板171,所述挡板171的高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防水槽的深度。
如上述设置,由于设置有挡板171且所述挡板171的高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防水槽12的深度,所述挡板171能将水阻挡,使得水在第一壳体配合面1011、挡板171和所述第一防水槽壁121围成的区域内,水更容易从背部出水孔17排出,防水效果更好。当然,水太多的情况下,也有水漫过挡板171从第二防水槽13排出。
参见图3、图6、图11和图14,所述防水盒包括与所述第一防水槽12连通的接水槽18,所述接水槽18位于所述防水盒的内部。参见图11,以所述防水盒竖直放置为参考,所述接水槽18的底面相对于所述第一防水槽12的底面逐渐升高。
如上述设置,所述接水槽18能暂存第一防水槽12来不及排出的水,而接水槽18的底面相对于第一防水槽12的底面逐渐升高,这样,也使得水不容易流入接水槽18而主要从第一防水槽12和第二防水槽13或者背部出水孔17排出,也便于在接水槽18内有水的情况下,水回流至所述第一防水槽12内,再从所述第二防水槽13和/或所述背部出水孔17排出。
参见图6和图14,所述接水槽18与所述第一防水槽12通过连接通道19连通,所述连接通道19包括拐弯。所述连接通道19的底面自所述第一防水槽12的底面逐渐升高,且低于所述接水槽18的底面。
如上述设置,由于所述连接通道19的底面自所述第一防水槽12的底面逐渐升高,且低于所述接水槽18的底面,相当于所述连接通道19为单向通道,一方面,有利于接水槽18内的水回流至所述第一防水槽12内,然后从第二防水槽13和/或背部出水孔17排出,另一方面,使得水不容易流入接水槽18内而主要从第二防水槽13和/或背部出水孔17排出。
参见图3、图6和图14,所述接水槽18和所述第一防水槽12包括共用的第一防水槽壁121。所述第二壳体2包括装配板201和连接板202。所述装配板201用于与所述第一壳体1构成所述第一装配间隙101,也即,所述装配板201包括所述第二壳体配合面1012。所述连接板202与所述装配板201连接。参见图10和图11,以所述防水盒竖直放置为参考,所述连接板202位于所述第一防水槽12和所述接水槽18的上方。所述连接板202设置有第一挡水板22和第二挡水板23。所述第一挡水板22位于所述第一防水槽的上方,所述第二挡水板23位于所述接水槽18的上方。所述第一挡水板22的底端面低于所述第一装配间隙101,所述第二挡水板23的底端面也低于所述第一装配间隙10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只设置第一挡水板22或者第二挡水板23。总之,所述第一防水槽12的上方和所述接水槽18的上方中至少一者设置有挡水板。当然,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第一防水槽的上方和所述接水槽的上方中至少一者设置有挡水板也包括所述第一防水槽壁121的正上方设置挡水板。
如上述设置,通过设置所述挡水板(第一挡水板22和/或第二挡水板23),且所述挡水板连接于连接板202,连接板202与用于构成所述第一装配间隙101的装配板201连接,一方面,挡水板能够阻挡沿所述第一装配间隙101以及所述连接板流动的水,另一方面,挡水板对水阻挡作用,减小水的动能,最终,上述两方面使得水被挡水板阻挡而下落(当第一防水槽12上方设置有所述第一挡水板22的情况下,水落入所述第一防水槽12,在接水槽18上方设置所述第二挡水板23的情况下,水落入所述接水槽18),进一步使得所述防水盒的防水性能好。
参见图14、图15、图16、图6和图3,所述防水盒包括第三防水槽14,所述第三防水槽14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的侧壁与所述第二壳体2的侧壁之间。为了更直观的理解第三防水槽14的结构,在图6和图3中,将第三防水槽14的一部分也标记为14。以所述防水盒竖直放置为参考,所述第三防水槽14的顶端连通所述的第二防水槽13的顶端,并延伸至所述防水盒底部193。所述第三防水槽14和所述第二防水槽13包括共用的第二防水槽壁131,所述第三防水槽14包括面向所述第二防水槽壁131的第三防水槽壁141。这样,在所述防水盒水平放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三防水槽壁141高于所述第二防水槽壁131。
如上述设置,通过设置所述第三防水槽14,在防水盒竖直放置的情况下,第二防水槽13来不及排出的水能够进入所述第三防水槽14而被排出至所述防水盒的外部。在防水盒水平放置的情况下,第三防水槽14比第二防水槽13高,也进一步阻止水向上流动。因此,第三防水槽14与第二防水槽13结合,采用层层阻隔的方式,防水效果更好。
参见图14、图15、图16、图6和图3,所述防水盒包括第四防水槽15,所述第四防水槽15与所述第三防水槽14共用所述第三防水槽壁141。所述第四防水槽15的顶端与所述第三防水槽14的顶端连通,还延伸至所述防水盒底部并与防水盒的外部连通。第四防水槽15的结构不限,参见图7、图14和图15,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壳体2包括侧壁和相对于侧壁的第二壳体防水沿21,所述第四防水槽15包括所述侧壁、所述第二壳体防水沿21以及第一壳体1的相应部分。
如上述设置,通过设置第四防水槽15,在防水盒竖直放置的情况下,第三防水槽14来不及排出的水能够进入所述第四防水槽15而被排出至所述防水盒的外部。在防水盒水平放置的情况下,第四防水槽15比第三防水槽14高,也进一步阻止水向上流动。因此,第四防水槽15与前述第三防水槽14和第二防水槽13相结合,采用层层阻隔的方式,防水效果更好。
参见图3、图4、图10和图12,以所述防水盒竖直放置为参考,所述第二壳体2包括第二壳体前部194。所述第二壳体前部194是在没有首端遮挡盖3的情况下,面向使用者的部分。所述第二壳体前部194包括前部首端1941,所述前部首端1941与所述防水盒顶部191构成拐角。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所述防水盒顶部191为所述第二壳体2的顶部。所述防水盒包括电子器件1940以及首端遮挡盖3。首端遮挡盖3如何组装于前部首端1941不限,比如,首端遮挡盖3通过转轴35与转轴孔27的配合实现组装,这样,首端遮挡盖3可以翻转,翻转后,通过图17所示的卡扣34与图4所示的卡孔218相扣。所述防水盒包括电子器件1940,所述电子器件1940从所述前部首端1941露出。电子器件1940是有露出需求的部件,比如,开关。
参见图3、图4、图10、图12和图1,所述防水盒顶部191裸露有顶部隔水槽219。所述顶部隔水槽219连通所述防水盒的外部,比如,参见图10和图9,所述顶部隔水槽219沿着所述防水盒的宽度方向(即E-E线或者F-F线)贯通所述防水盒。参见图12,所述顶部隔水槽219包括第一隔水槽侧面2191和第二隔水槽侧面2192,所述第二隔水槽侧面2192比所述第一隔水槽侧面2191靠近所述拐角。所述首端遮挡盖3包括第一首端遮挡盖30和第二首端遮挡盖31。所述第一首端遮挡盖30遮盖所述电子器件1940。所述第二首端遮挡盖31的端面311超过所述第二隔水槽侧面2192,或者与所述第二隔水槽侧面2192平齐。
如上述设置,由于设置所述顶部隔水槽219,以及所述第二首端遮挡盖31的端面311超过所述第二隔水槽侧面2192,或者与所述第二隔水槽侧面2192平齐。参见图12所示意的竖直方向的水流状态,在防水盒竖直放置的情况下,一些水直接流入顶部隔水槽219,从顶部隔水槽219流走;一些水从第二首端遮挡盖31流入顶部隔水槽219或者从第二首端遮挡盖31相背于顶部隔水槽219的一侧流走,防水效果好。在所述防水盒水平放置的情况下,来自第一首端遮挡盖30的水从第二首端遮挡盖31流走而不会流入前部首端1941的内部,不会损坏电子器件1940。基于上述第二隔水槽侧面2192的作用,也可以认为所述顶部隔水槽2198包括第一首端防水沿24,所述第一首端防水沿24具有所述第二隔水槽侧面2192。
参见图12,所述防水盒包括如下特征至少之一:
a)以所述防水盒竖直放置为参考,所述第二首端遮挡盖31自所述第一首端遮挡盖30向上倾斜;如上述设置,在所述防水盒竖直放置的情况下,水往低处流,更容易沿着图12所示的箭头下落;在所述防水盒水平放置的情况下,相当于第二首端遮挡盖31向外扩,有利于水向远离电子器件1940的方向流出。
b)所述第二隔水槽侧面2192包括连接面242和倾斜面241,所述连接面242与所述倾斜面241和所述顶部隔水槽219的底面连接。所述倾斜面241自所述连接面242向所述顶部隔水槽219的外侧倾斜。如上述设置,由于所述倾斜面241自所述连接面242向所述顶部隔水槽219的外侧倾斜,在防水盒竖直放置的情况下,从第二首端遮挡盖31落下的水更容易沿着所述倾斜面241落入顶部隔水槽219内,避免水进入防水盒的内部。在防水盒水平放置的情况下,相当于倾斜面241躲在第二首端遮挡盖31内,水更不容易越过倾斜面241进入防水盒的内部。
参见图12,所述顶部隔水槽219包括第一首端防水沿24,所述第一首端防水沿24具有所述第二隔水槽侧面2192。所述前部首端1941设置有第二首端防水沿25。所述第二首端防水沿25相背于所述顶部隔水槽219,与所述第一首端防水沿24围成第一防水通道252。所述围成第一防水通道252包括:1)只有所述第一首端防水沿24和所述第二首端防水沿25围成所述第一防水通道252;2)第一首端防水沿24、第二首端防水沿25以及前部首端1941位于所述第一首端防水沿24和第二首端防水沿25之间的部分围成所述第一防水通道252。所述第一防水通道252被所述第二首端遮挡盖31遮盖,还连通所述防水盒的外部,比如,所述第一防水通道252沿所述防水盒的宽度方向延伸(如图9的E-E方向延伸)而连通防水盒的外部。
虽然通过所述第一首端防水沿24能够起到防水的作用,但是,在水更大的情况下,水可能漫过所述第一首端防水沿24。通过设置所述第二首端防水沿25,且第二首端防水沿25与所述第一首端防水沿24形成所述第一防水通道252,这样,在所述防水盒竖直放置的情况下,漫过所述第一首端防水沿24进入所述第一防水通道252的水能够从所述第一防水通道252排出,同时第二首端防水沿侧面251也能阻止水进一步向上流动,起到好的防水效果。在所述防水盒水平放置的情况下,第一防水通道252被所述第二首端遮挡盖31遮盖,以及,第一首端防水沿24的阻挡,因此,不会有会进入所述防水盒的内部。因此,通过设置所述第二首端防水沿25,并与所述第一首端防水沿24相结合,采用层层阻隔的方式,进一步提高防水盒的防水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首端防水沿25包括第二首端防水沿侧面251,所述第二首端防水沿侧面251相对于水平面呈锐角。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首端防水沿24包括相背于所述顶部隔水槽219的第一首端防水沿侧面243,所述第二首端防水沿侧面251与所述第一首端防水沿侧面243围成所述第一防水通道252。
如上述设置,在所述防水盒竖直放置的情况下,由于所述第二首端防水沿侧面251相对于水平面呈锐角,水不容易向上流动而漫过所述第二首端防水沿25,使得水更容易从第一防水通道252排出。在所述防水盒水平放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首端防水沿侧面251也是倾斜于水平面的,也能防止水漫过第二首端防水沿25,因此,第二首端防水沿侧面251能使得所述防水盒具有更好的防水效果。
参见图12和图4,所述前部首端1941设置有第三首端防水沿26。以所述防水盒竖直放置为参考,所述第三首端防水沿26位于所述第二首端防水沿25的下方。所述第三首端防水沿26与所述第二首端防水沿25围成第二防水通道261。所述第二防水通道261被所述第一首端遮挡盖30遮盖,还连通所述防水盒的外部。如何连通防水盒的外部不限,比如,沿所述E-E线延伸而连通防水盒的外部。所述第三首端防水沿26的结构不限,能围成所述第二防水通道261即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首端防水沿26包括向所述防水盒的外部伸出的连接部262以及与所述连接部262相连的挡水部263,所述挡水部263与所述连接部262呈L状,由此,挡水部263与所述前部首端1941相对,围成所述第二防水通道261。
如上述设置,通过设置所述第三首端防水沿26,并与前部首端1941构成所述第二防水通道261,在所述防水盒竖直放置的情况下,更大的水漫过第二首端防水沿25后进入所述第二防水通道261,如图12虚线箭头所示,随后,能够从第二防水通道261排至防水盒的外部,避免水进入防水盒的内部。在防水盒水平放置的情况下,第二防水通道261被所述第一首端遮挡盖30遮挡,水先落在第一首端遮挡盖30上而流走,不会进入防水盒的内部。因此,设置所述第三首端防水沿26,并与所述第一首端防水沿24和第二首端防水沿25相结合,采用层层阻隔的方式,进一步提高防水盒的防水性能。
参见图12和图17,所述首端遮挡盖3包括与所述第一首端遮挡盖30连接的首端遮挡盖防水沿32。所述首端遮挡盖防水沿32与所述前部首端1941接触,以便围成第三防水通道321。以所述防水盒竖直放置为参考,所述首端遮挡盖防水沿32位于所述第二首端防水沿25和所述第三首端防水沿26之间。
如上述设置,通过设置所述首端遮挡盖防水沿32,并形成所述第三防水通道321,在所述防水盒竖直放置的情况下,参见图12,漫过所述第二首端防水沿25的水先进入所述第三防水通道321,从第三防水通道321排出,如果水特别大,能进入第三防水通道321,还从第二防水通道261排出,因此,具有好的防水效果,能很好的防止水进入防水盒的内部。因为首端遮挡盖防水沿32与所述第一首端遮挡盖30连接,在所述防水盒水平放置的情况下,会被第一首端遮挡盖30遮挡,水不会流入,同时,水也不容易漫过第一首端防水沿24、第二首端防水沿25而进入所述第三防水通道321,从而,避免进入防水盒的内部。综上所述,通过设置首端遮挡盖防水沿32,并与所述第一首端防水沿24和第二首端防水沿25相结合,采用层层阻隔的方式,防水盒的防水效果好。
参见图4和图15,所述电子器件1940的相对侧中,每侧设置有第一前端防水沿28和第二前端防水沿29,所述第一前端防水沿28比所述第二前端防水沿29更靠近所述前部首端1941的边缘,所述第一前端防水沿28和所述第二前端防水沿29均与所述第三首端防水沿26连接,且均被所述第一首端遮挡盖30遮盖。
如上述设置,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前端防水沿28和第二前端防水沿29,可以避免可能的情况下,水从防水盒的侧向(如图4的虚线箭头方向)的水流入所述防水盒的内部,损坏电子器件1940。
参见图4、图5、图9、图13和图18,以所述防水盒竖直放置为参考,所述第二壳体2包括与所述防水盒顶部191相连的第二壳体前部194,所述第二壳体前部194包括沿竖直方向相对的前部首端1941和前部尾端1942。所述前部尾端1942包括第一尾端防水沿211,所述第一尾端防水沿211沿所述前部尾端1942的宽度方向设置,如何设置不限,只要水不进入防水盒的内部即可。所述防水盒包括设置于所述前部尾端1942的连接器1943以及尾端遮挡盖4。尾端遮挡盖4也可以通过转轴与转轴孔的配合与前部尾端1942组装,可以翻转。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组装。所述尾端遮挡盖4包括第一尾端遮挡盖40和第二尾端遮挡盖42。所述连接器1943不限,比如,外接插座。所述第一尾端遮挡盖40遮盖所述连接器1943,所述第二尾端遮挡盖42朝所述前部首端1941的方向超过所述第一尾端防水沿211,所述第二尾端遮挡盖42朝所述前部首端1941上翘。
如上述设置,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尾端防水沿211且所述的第一尾端防水沿211沿所述防水盒的宽度延伸,这样,参见图13,在所述防水盒竖直放置的情况下,被所述的第一尾端防水沿211阻挡的水能向第一尾端防水沿211的两侧排出至防水盒的外部;在所述防水盒水平放置的情况下,因为所述第二尾端遮挡盖42朝所述前部首端1941上翘且超过所述第一尾端防水沿211,此时,第二尾端遮挡盖42将沿前部首端1941向前部尾端1942的方向将低,这样,便于水流走而不会损害连接器1943等等。
参见图4、图5、图13和图16,所述前部尾端1942设置有第二尾端防水沿212;所述第二尾端防水沿212呈拱形,且所述第二尾端防水沿212的拱形区域内躲有所述连接器1943。所述第一尾端遮挡盖40包括第一尾端遮挡板41,所述第一尾端遮挡板41搭接于所述第二尾端防水沿211相对于所述第二尾端遮挡盖42的表面,遮盖所述连接器1943,还并与所述第一尾端防水沿211以及所述第二尾端遮挡盖42构成尾端防水空间401,所述尾端防水空间401沿所述前部尾端1942的宽度方向(如图9中G-G线的方向)与所述防水盒的外部相通。
如上述设置,在所述防水盒竖直放置的情况下,如果水较大,一些水被第一尾端防水沿211阻挡而排出至防水盒外部,另一些水会漫过第一尾端防水沿211进入所述尾端防水空间401,而因为第一尾端遮挡板41与第二尾端防水沿212搭接,搭接处高于所述尾端防水空间401的底部,这样,水也不会漫出所述尾端防水空间401经过所述搭接处进入防水盒的内部,不会损坏连接器1943等等。在所述防水盒水平放置的情况下,水从所述第二尾端遮挡盖42排出,也不会损坏连接器1943等等。
参见图3、图4、图5和图16,所述前部尾端1942设置有相对的第三尾端防水沿214。所述第三尾端防水沿214沿所述前部首端1941向所述前部尾端1942的方向设置,包括第三尾端防水沿外侧面2141。所述第三尾端防水沿外侧面2141相对于水平面朝所述防水盒的内部倾斜。所述第一尾端遮挡盖40包括遮盖所述连接器的第一尾端遮挡板41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尾端遮挡板41的侧部的尾端遮挡盖侧板43。参见图16,在所述防水盒水平放置的情况下,所述尾端遮挡盖侧板43远离所述第一尾端遮挡板41的端部431位于所述第三尾端防水沿外侧面2141的上方。也就是说,在沿所述防水盒的厚度方向的投影上,所述端部431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三尾端防水沿外侧面2141的投影内。
如上述设置,参见图16,由于在所述防水盒水平放置的情况下,所述尾端遮挡盖侧板43远离所述第一尾端遮挡板41的端部431位于所述第三尾端防水沿外侧面2141的上方,水经过尾端遮挡盖侧板43下流,从所述端部431落到第三尾端防水沿外侧面2141上,因为第三尾端防水沿外侧面2141向防水盒的内部倾斜,这样,水会沿着第三尾端防水沿外侧面2141向防水盒的外侧流向防水盒的外部,确保连接器1943等不会被损坏。
参见图4和图5,所述前部尾端1942还设置有第四尾端防水沿213,所述第四尾端防水沿213自所述前部尾端1942凸出,所述连接器1943位于所述第四尾端防水沿213上。
如上述设置,由于连接器1943位于所述第四尾端防水沿213上,而第四尾端防水沿213自所述前部尾端1942凸出,这样,在防水盒水平放置的情况下,所述连接器1943相对于前部尾端有一定的高度,可以进一步防水损坏连接器1943。
参见图4和图5,所述防水盒底部193还设置有通风口1945。所述通风口1945的顶壁作为第五尾端防水沿215,所述第五尾端防水沿215包括倾斜于水平面的第五尾端防水沿斜面2151。所述通风口1945的底壁作为第六尾端防水沿216。所述第六尾端防水沿216包括第六尾端防水沿斜面2161。第六尾端防水沿斜面倾斜于水平面。
如上述设置,因为所述第五尾端防水沿斜面2151和第六尾端防水沿斜面2161分别倾斜于水平面,这样,在所述防水盒水平放置的情况下,水沿着斜面流动而排出防水盒外,防水效果好。
本申请的防水盒还包括金属背板5。金属背板5可以通过接地固定螺母柱延伸到防水盒的内部,与防水盒的内部需要接地的电子器件连接。
本申请还公开一种闸机。所述闸机包括闸机主体和前述任何一种防水盒,所述防水盒组装于所述闸机主体。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或技术特征,在不产生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组合或补充。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所描述的以及在附图中所示出的精确结构;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防水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盒能竖直放置或者水平放置,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盖合构成装配间隙,以所述防水盒竖直放置为参考,所述防水盒包括防水盒顶部、防水盒侧部和防水盒底部;所述装配间隙包括位于防水盒顶部的第一装配间隙、位于所述防水盒侧部的第二装配间隙以及位于所述防水盒底部的第三装配间隙;
所述防水盒还包括位于所述防水盒内的第一防水槽和第二防水槽;所述第一防水槽与所述第一装配间隙均位于所述防水盒顶部,所述第一防水槽与所述第一装配间隙连通,还朝所述第二防水槽降低并与所述第二防水槽的顶端连接;
所述第二防水槽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和所述的第二壳体的侧壁之间并延伸至所述防水盒底部,还与所述第二装配间隙连通;所述第二防水槽包括第二防水槽壁,在所述防水盒水平放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防水槽壁高于所述第二装配间隙;
所述防水盒底部设置有防水结构,所述防水结构阻挡从所述第三装配间隙的水进入所述防水盒的内部;
所述防水盒包括与所述第一防水槽连通的接水槽,所述接水槽位于所述防水盒的内部;以所述防水盒竖直放置为参考,所述接水槽的底面相对于所述第一防水槽的底面逐渐升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壳体配合面,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壳体配合面,所述第一壳体配合面和所述第二壳体配合面相贴合构成所述第一装配间隙;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所述第一防水槽,所述第一防水槽包括第一防水槽侧面,所述第一防水槽侧面与所述第一壳体配合面连接为一个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盒包括背部出水孔,所述背部出水孔连通所述第一防水槽和所述防水盒的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水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出水孔和所述第二防水槽之间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的高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防水槽的深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槽与所述第一防水槽通过连接通道连通;所述连接通道包括拐弯,且所述连接通道的底面自所述第一防水槽的底面逐渐升高,且低于所述接水槽的底面;
和/或,所述接水槽和所述第一防水槽包括共用的第一防水槽壁,所述第二壳体包括装配板和连接板,所述装配板用于与所述第一壳体构成所述第一装配间隙;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装配板连接;以所述防水盒竖直放置为参考,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一防水槽和所述接水槽的上方;所述第一防水槽的上方和所述接水槽的上方中至少一者设置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与所述连接板连接,且所述挡水板的底端面低于所述第一装配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盒包括第三防水槽,所述第三防水槽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与所述第二壳体的侧壁之间,以所述防水盒竖直放置为参考,所述第三防水槽的顶端连通所述的第二防水槽的顶端,并延伸至所述防水盒底部;
所述第三防水槽和所述第二防水槽包括共用的所述第二防水槽壁,所述第三防水槽包括面向所述第二防水槽壁的第三防水槽壁;在所述防水盒水平放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三防水槽壁高于所述第二防水槽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水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盒包括第四防水槽,所述第四防水槽与所述第三防水槽共用所述第三防水槽壁;所述第四防水槽的顶端与所述第三防水槽的顶端连通,还延伸至所述防水盒底部,并与所述防水盒的外部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盒,其特征在于,以所述防水盒竖直放置为参考,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壳体前部,所述第二壳体前部与所述防水盒顶部构成拐角;所述第二壳体前部包括前部首端,所述前部首端与所述防水盒顶部相邻,所述防水盒包括电子器件,所述电子器件从所述前部首端露出;
所述防水盒顶部裸露有顶部隔水槽;所述顶部隔水槽连通所述防水盒的外部;所述顶部隔水槽包括第一隔水槽侧面和第二隔水槽侧面,所述第二隔水槽侧面比所述第一隔水槽侧面靠近所述拐角;
所述防水盒包括首端遮挡盖,所述首端遮挡盖包括第一首端遮挡盖和第二首端遮挡盖,所述第一首端遮挡盖遮盖所述电子器件,所述第二首端遮挡盖的端面超过所述第二隔水槽侧面,或者与所述第二隔水槽侧面平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水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盒包括如下特征至少之一:
a)以所述防水盒竖直放置为参考,所述第二首端遮挡盖自所述第一首端遮挡盖向上倾斜;
b)所述第二隔水槽侧面包括连接面和倾斜面,所述连接面与所述倾斜面和所述顶部隔水槽的底面连接;所述倾斜面自所述连接面向所述顶部隔水槽的外侧倾斜。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水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隔水槽包括第一首端防水沿,所述第一首端防水沿具有所述第二隔水槽侧面;
所述前部首端设置有第二首端防水沿,所述第二首端防水沿相背于所述顶部隔水槽,与所述第一首端防水沿围成第一防水通道;所述第一防水通道被所述第二首端遮挡盖遮盖,还连通所述防水盒的外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防水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首端防水沿包括第二首端防水沿侧面;所述第二首端防水沿侧面相对于水平面呈锐角;
和/或,所述前部首端设置有第三首端防水沿,以所述防水盒竖直放置为参考,所述第三首端防水沿位于所述第二首端防水沿的下方,以围成第二防水通道;所述第二防水通道被所述第一首端遮挡盖遮盖,还连通所述防水盒的外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防水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首端遮挡盖包括与所述第一首端遮挡盖连接的首端遮挡盖防水沿,所述首端遮挡盖防水沿与所述前部首端接触;以所述防水盒竖直放置为参考,所述首端遮挡盖防水沿位于所述第二首端防水沿和所述第三首端防水沿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盒,其特征在于,以所述防水盒竖直放置为参考,所述防水盒包括与所述防水盒顶部相连的第二壳体前部,所述第二壳体前部包括沿竖直方向相对的前部首端和前部尾端;所述前部尾端包括第一尾端防水沿,所述第一尾端防水沿沿所述前部尾端的宽度设置;
所述防水盒包括设置于所述前部尾端的连接器以及尾端遮挡盖;所述尾端遮挡盖包括第一尾端遮挡盖和第二尾端遮挡盖,所述第一尾端遮挡盖遮盖所述连接器,所述第二尾端遮挡盖朝所述前部首端的方向超过所述第一尾端防水沿,所述第二尾端遮挡盖朝所述前部首端上翘。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防水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尾端设置有第二尾端防水沿;所述第二尾端防水沿呈拱形,且所述第二尾端防水沿的拱形区域内躲有所述连接器;
所述第一尾端遮挡盖包括第一尾端遮挡板,所述第一尾端遮挡板搭接于所述第二尾端防水沿相对于所述第二尾端遮挡盖的表面,遮盖所述连接器,还并与所述第一尾端防水沿以及所述第二尾端遮挡盖构成尾端防水空间,所述尾端防水空间沿所述前部尾端的宽度方向与所述防水盒的外部相通;
以所述防水盒竖直放置为参考,所述第一尾端遮挡板与所述第二尾端防水沿的搭接处高于所述尾端防水空间的底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防水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尾端设置有相对的第三尾端防水沿,所述第三尾端防水沿沿所述前部首端向所述前部尾端的方向设置,包括第三尾端防水沿外侧面;所述第三尾端防水沿外侧面相对于水平面朝所述防水盒的内部倾斜;
所述第一尾端遮挡盖包括遮盖所述连接器的第一尾端遮挡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尾端遮挡板的侧部的尾端遮挡盖侧板;
在所述防水盒水平放置的情况下,所述尾端遮挡盖侧板远离所述第一尾端遮挡板的端部位于所述第三尾端防水沿外侧面的上方。
16.一种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闸机包括闸机主体和权利要求1至15任何一项所述的防水盒,所述防水盒组装于所述闸机主体。
CN202411795788.XA 2024-12-06 2024-12-06 防水盒及闸机 Active CN1193002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1795788.XA CN119300293B (zh) 2024-12-06 2024-12-06 防水盒及闸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1795788.XA CN119300293B (zh) 2024-12-06 2024-12-06 防水盒及闸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9300293A CN119300293A (zh) 2025-01-10
CN119300293B true CN119300293B (zh) 2025-03-25

Family

ID=941687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1795788.XA Active CN119300293B (zh) 2024-12-06 2024-12-06 防水盒及闸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9300293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6557636U (zh) * 2021-10-08 2022-05-17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尔热水器有限公司 防水外壳及热水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76005B2 (ja) * 2003-12-22 2008-11-0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の防水構造
CN206629361U (zh) * 2017-03-12 2017-11-10 美嘉科技(镇江)有限公司 一种密封防水盒
CN113015367A (zh) * 2021-02-24 2021-06-22 安徽天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防水盒
CN219042259U (zh) * 2022-12-28 2023-05-16 微创外科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壳体结构及医疗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6557636U (zh) * 2021-10-08 2022-05-17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尔热水器有限公司 防水外壳及热水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9300293A (zh) 2025-0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04562B2 (en)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US767127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box
US9374916B2 (en)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US8785775B2 (en) Waterproof box
JP5656071B2 (ja) 電動車両
JP4560477B2 (ja) 電子制御装置および防水ケース
JP4858186B2 (ja) 基板用コネクタ及びその組付方法
US9391437B2 (en)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RU2186181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хлаждения компактного блока насоса и фильтра для бассейнов
JP2019220538A (ja) 筐体、電気接続箱、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CN119300293B (zh) 防水盒及闸机
JPH09216648A (ja) 防水ケース
JP2545482Y2 (ja) 電気接続箱
JP2010272723A (ja) キャビネットの防塵及び防水構造
CN105822190B (zh) 舱门及使用该舱门的车辆
CN219042259U (zh) 壳体结构及医疗设备
US20140246215A1 (en)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CN212851298U (zh) 一种高效防水楼宇对讲装置
CN211456095U (zh) 一种防水插座密闭结构及防水插座
CN108703542B (zh) 自提柜体及自提柜
CN108720369B (zh) 快递用柜体及快递柜
JP2022013151A (ja) 電気接続箱の筐体
JP7056795B1 (ja) バッテリーケースおよび蓄電池システム
CN213514160U (zh) 底盘及移动空调
JP2008106593A (ja) 自動水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