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9284725A - 一种降低天窗排序人员损伤率的装置、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降低天窗排序人员损伤率的装置、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9284725A CN119284725A CN202411742958.8A CN202411742958A CN119284725A CN 119284725 A CN119284725 A CN 119284725A CN 202411742958 A CN202411742958 A CN 202411742958A CN 119284725 A CN119284725 A CN 11928472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lamping
- cylinder
- reducing
- assembly
- skyligh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08000027418 Wounds and injury Disease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08000014674 injury Disease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578 rel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5
- 238000012163 sequencing techniqu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856 abnorma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707 wris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08035 Back Pai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8930 Low Back Pai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346 musculoskeletal syste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857 wrist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1/00—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attached to lifting or lowering gear of cranes or adapted for connection therewith for transmitting lifting forces to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 B66C1/10—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attached to lifting or lowering gear of cranes or adapted for connection therewith for transmitting lifting forces to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by mechanical means
- B66C1/42—Gripping members engaging only the external or internal surfaces of the arti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13/00—Othe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 B66C13/18—Control systems or devices
- B66C13/48—Automatic control of crane drives for producing a single or repeated working cycle; Programme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降低天窗排序人员损伤率的装置、方法,降低天窗排序人员损伤率的装置包括:吊装部;夹具部,夹具部与吊装部连接,夹具部具有与待运转器具的开口槽配合的限位件;控制部,控制部与吊装部、至少部分的夹具部电性连接,控制部用于控制夹具部的夹持和释放,以及控制部用于控制吊装部带动夹具部以将待运转器具移动至目标位置,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搬运导致人体受损、效率低下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流运输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降低天窗排序人员损伤率的装置、方法。
背景技术
2022年下半年该岗位员工身体异常平均每4天请假一次,对于生产人员工作安排带来极大影响,生产人员工作安排被影响,增加物流运营成本。通过对2022年6月至12月员工情况统计分析得出员工腰部异常与手腕异常累计占比高达93%,引发员工高频率劳动损伤。员工人工搬运排序动作不符合人机工程,姿势动作弯曲大于60°,单班次作业抬举450次,单个重量15KG,导致人体受损、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天窗排序人员损伤率的装置、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搬运导致人体受损、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降低天窗排序人员损伤率的装置。装置包括:吊装部;夹具部,夹具部与吊装部连接,夹具部具有与待运转器具的开口槽配合的限位件;控制部,控制部与吊装部、至少部分的夹具部电性连接,控制部用于控制夹具部的夹持和释放,以及控制部用于控制吊装部带动夹具部以将待运转器具移动至目标位置。
进一步地,夹具部包括:支撑机构,支撑机构与吊装部连接;多个夹持机构,多个夹持机构设置于支撑机构的底部,且多个夹持机构沿支撑机构的中心轴对称设置,各夹持机构包括限位件,各夹持机构具有夹持待运转器具的夹持位置,以及夹持机构具有释放待运转器具的释放位置。
进一步地,各夹持机构包括:固定组件,固定组件与支撑机构的底部连接;气缸夹持组件,气缸夹持组件与固定组件连接,气缸夹持组件的一端连接有限位件,气缸夹持组件具有带动限位件朝向支撑机构移动的夹持位置,以及气缸夹持组件具有带动限位件远离支撑机构的释放位置。
进一步地,各夹持机构还包括:活动组件,活动组件与固定组件可转动地连接,活动组件设置于限位件的一侧,操作活动组件转动设置,以使活动组件与不同尺寸的待转运器具的侧壁抵接。
进一步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框架,支撑框架的顶部设有多个挂环,挂环供吊装部穿过,支撑框架对应各夹持机构的底部连接有第一定位板,第一定位板的一侧设有吊耳,吊耳上设有通孔。
进一步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块,固定块与第一定位板的底部连接;第二固定板,至少部分的第二固定板的顶部与固定块连接;定位销,定位销穿过通孔与第二固定板连接。
进一步地,气缸夹持组件包括:第三固定板,第三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连接,且第三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垂直设置;气缸,气缸的一端与第三固定板连接,气缸的另一端连接有气缸推头,气缸推头与限位件连接,气缸与控制部电性连接,控制部控制气缸带动气缸推头,以使限位件朝向支撑机构移动,以对待运转器具的开口槽进行夹持。
进一步地,活动组件包括:转动杆,转动杆与第二固定板转动连接;转动块,转动块具有限位凹槽,转动块设置于第二固定板的底部,转动块与转动杆连接,操作转动杆沿部分的第二固定板的周向转动,以带动转动块的限位凹槽匹配不同尺寸的待转运器具。
进一步地,限位件呈L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降低天窗排序人员损伤率的方法,方法采用上述实施例的降低天窗排序人员损伤率的装置进行,方法包括:在待转运器具的对称的两侧边设置开口槽;控制夹具部的限位件移动至开口槽内;控制吊装部将待转运器具移动至目标位置。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夹具部的限位件与泡沫器具开口槽的配合,控制部与吊装部、夹具部的连接,使的该装置能够自动化地完成搬运任务,提高了搬运速度和精准度,避免了人工操作时可能导致的损伤,提升了整体的物流效率,通过吊装部的升降和移动控制,能够快速将泡沫器具放置在目标位置,无需人工频繁调整姿势或位置,节省了工作时间,能够显著减少劳动损伤,提高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降低天窗排序人员损伤率的装置的夹具部的部分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降低天窗排序人员损伤率的装置的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降低天窗排序人员损伤率的装置的夹具部的部分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20、夹具部;
21、支撑机构;
211、支撑框架;
2111、挂环;
212、第一定位板;
213、吊耳;
22、夹持机构;
221、固定组件;
2211、固定块;2212、第二固定板;2213、定位销;
222、气缸夹持组件;
2221、第三固定板;2222、气缸;2223、气缸推头;
223、限位件;
224、活动组件;
2241、转动杆;
2242、转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申请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有可能扩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器件,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天窗排序是指在汽车物流行业中,对汽车天窗这种特定零部件进行的处理过程。在汽车制造厂,天窗通常需要从仓库中取出并按一定的顺序和位置放置在生产线旁的料架或料箱中,以供装配工人在汽车组装过程中使用。这个过程被称为排序,其目的是确保天窗能够按照生产线上车辆的型号和装配需求,正确无误地被供给,从而提高装配效率和生产线的流畅度。
天窗排序的具体操作包括:
识别与分类:首先,需要识别不同类型的天窗,根据它们的尺寸、颜色、型号等特征进行分类。
搬运与存储:将分类后的天窗搬运到特定的存储区域,通常使用物流设备如叉车、搬运机器人或人工搬运。
排序:在生产线上,将天窗按照装配顺序放置在料架或料箱内,确保装配工人能够按照生产流程的需要,依次取出正确的天窗进行安装。
配送:排序完毕后,将载有天窗的料架或料箱配送到生产线上的指定位置,等待装配使用。
天窗排序过程可能需要操作人员频繁地弯腰、抬举和搬运天窗,尤其是在人工操作的情况下,这可能导致肌肉骨骼系统的损伤,如腰痛、腕关节损伤等。因此,设计一种能够降低天窗排序人员损伤率的装置和方法,对于提高物流效率、保障操作人员健康、减少人力成本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使用自动化或半自动化设备,如带有夹具的吊装部,可以显著减少人工搬运的次数,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从而减少劳动损伤。
结合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降低天窗排序人员损伤率的装置。
具体地,如图1所示,一种降低天窗排序人员损伤率的装置,装置包括:吊装部;夹具部20,夹具部20与吊装部连接,夹具部20具有与待运转器具的开口槽配合的限位件223;控制部,控制部与吊装部、至少部分的夹具部20电性连接,控制部用于控制夹具部20的夹持和释放,以及控制部用于控制吊装部带动夹具部20以将待运转器具移动至目标位置。
本实施例中,通过夹具部20的限位件223与泡沫器具开口槽的配合,控制部与吊装部、夹具部20的连接,使的该装置能够自动化地完成搬运任务,提高了搬运速度和精准度,避免了人工操作时可能导致的损伤,提升了整体的物流效率,通过吊装部的升降和移动控制,能够快速将泡沫器具放置在目标位置,无需人工频繁调整姿势或位置,节省了工作时间,能够显著减少劳动损伤,提高作业效率。
进一步地,夹具部20包括:支撑机构21,支撑机构21与吊装部连接;多个夹持机构22,多个夹持机构22设置于支撑机构21的底部,且多个夹持机构22沿支撑机构21的中心轴对称设置,各夹持机构22包括限位件223,各夹持机构22具有夹持待运转器具的夹持位置,以及夹持机构22具有释放待运转器具的释放位置。
多个夹持机构22沿支撑机构21中心轴对称分布,确保了在搬运过程中待运转器具的均衡受力,避免了因局部受力不均导致的倾斜或者损坏。这种均衡分布有助于提高搬运过程中的稳定性,减少了搬运过程中器具掉落的风险。每个夹持机构22都配备有限位件223,这些限位件223与待运转器具的开口槽配合,可以精确地定位和固定器具。限位件的设计使得抓取过程更加精准,提高了搬运的安全性。该夹具部设计可以快速准确地完成夹持和释放动作,减少了搬运过程中的等待时间和调节时间,提高了搬运效率。同时,它能够连续作业,不受人体疲劳度的影响,进一步提升了物流操作的整体速度。
进一步地,各夹持机构22包括:固定组件221,固定组件221与支撑机构21的底部连接;气缸夹持组件222,气缸夹持组件222与固定组件221连接,气缸夹持组件222的一端连接有限位件223,气缸夹持组件222具有带动限位件223朝向支撑机构21移动的夹持位置,以及气缸夹持组件222具有带动限位件223远离支撑机构21的释放位置。
通过气缸夹持组件222控制限位件223的移动,可以实现对待搬运器具的精准夹持和释放。气缸驱动方式能够提供稳定的推力和拉力,确保夹持动作的可靠性。这种设计提高了整个装置的操作灵活性和对不同尺寸器具的适应性。气缸夹持组件222的自动夹持和释放功能减少了人工手动搬运和调整的需要,避免了人员在搬运过程中可能遭受的腰部、手腕等部位的损伤,显著改善了作业人员的劳动条件。气缸驱动方式响应速度快,能够迅速完成夹持和释放动作,相比纯机械或手动操作,显著提高了搬运效率。同时,气缸的使用减少了搬运过程中的机械故障,确保了物流操作的连续性和效率。
进一步地,各夹持机构22还包括:活动组件224,活动组件224与固定组件221可转动地连接,活动组件224设置于限位件223的一侧,操作活动组件224转动设置,以使活动组件224与不同尺寸的待转运器具的侧壁抵接。
活动组件224与固定组件221的可转动连接,允许其根据待转运器具的侧壁形状和尺寸进行自适应调整。这种设计使得装置能够适应不同尺寸和形状的天窗泡沫器具,提高了搬运装置的通用性和作业范围。
如图2所示,支撑机构21包括支撑框架211,支撑框架211的顶部设有多个挂环2111,挂环2111供吊装部穿过,支撑框架211对应各夹持机构22的底部连接有第一定位板212,第一定位板212的一侧设有吊耳213,吊耳213上设有通孔。
支撑框架211顶部的多个挂环2111设计,允许吊装部从多个点进行固定,这不仅分散了载荷,还提高了整体吊装的稳定性,减少因单点吊装可能引起的摇晃或倾斜。第一定位板212与夹持机构22的底部连接,能够确保夹持机构22在搬运器具时的精确位置,避免了因位置不准确导致的夹持失败或损伤。
进一步地,固定组件221包括:固定块2211,固定块2211与第一定位板212的底部连接;第二固定板2212,至少部分的第二固定板2212的顶部与固定块2211连接;定位销2213,定位销2213穿过通孔与第二固定板2212连接。
固定块2211与第一定位板212的底部连接,确保了夹持机构22与支撑机构21之间的稳固连接,提高了整个搬运装置的结构稳定性。这种连接方式能够承受夹持和搬运过程中的动态载荷,减少了连接处松动或损坏的风险。定位销2213穿过吊耳213上的通孔与第二固定板2212连接,这种设计提供了精确的定位,确保了夹持机构22在操作过程中的准确位置,避免了因相对位置偏移而导致夹持不稳或其他操作误差。第二固定板2212与固定块2211的配合,以及定位销2213的连接方式,允许根据作业需求调整固定组件221的位置,增加了装置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搬运场景和器具尺寸。
如图3所示,气缸夹持组件222包括:第三固定板2221,第三固定板2221与第二固定板2212连接,且第三固定板2221与第二固定板2212垂直设置;气缸2222,气缸2222的一端与第三固定板2221连接,气缸2222的另一端连接有气缸推头2223,气缸推头2223与限位件223连接,气缸2222与控制部电性连接,控制部控制气缸2222带动气缸推头2223,以使限位件223朝向支撑机构21移动,以对待运转器具的开口槽进行夹持。
气缸2222与控制部电性连接,允许通过控制部精确控制气缸推头2223的移动,进而控制限位件223的夹持力度和位置。这种动态控制能力可以确保在搬运不同大小和重量的天窗泡沫器具时,提供适当的夹持力,避免因夹持力过大或过小导致的损伤或脱落。气缸2222的使用,可以精确地控制限位件223的位置,实现对待搬运器具开口槽的精确夹持和释放。气缸推头2223的线性运动特性,使得限位件223能够平滑地移动到所需位置,减少了在夹持过程中的冲击和振动,提高了搬运过程的平稳性和安全性。
进一步地,活动组件224包括:转动杆2241,转动杆2241与第二固定板2212转动连接;转动块2242,转动块2242具有限位凹槽,转动块2242设置于第二固定板2212的底部,转动块2242与转动杆2241连接,操作转动杆2241沿部分的第二固定板2212的周向转动,以带动转动块2242的限位凹槽匹配不同尺寸的待转运器具。
通过转动杆2241的周向转动,转动块2242的限位凹槽可以匹配不同尺寸的待转运器具,这意味着活动组件224能够适应多种泡沫器具的夹持,增强了搬运装置的通用性和灵活性,减少了对专用夹具的需求。
进一步地,限位件223呈L结构。
限位件223的一端与待运转器具的开口槽能够配合,L形限位件能够更好地适应具有直角或拐角的泡沫器具,即使器具不是完全规则的形状,L结构也能够提供足够的夹持面积,确保器具在搬运过程中的安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降低天窗排序人员损伤率的方法,方法采用上述实施例的降低天窗排序人员损伤率的装置进行,方法包括:在待转运器具的对称的两侧边设置开口槽;控制夹具部的限位件移动至开口槽内;控制吊装部将待转运器具移动至目标位置。
降低天窗排序人员损伤率的装置包括:吊装部;夹具部20,夹具部20与吊装部连接,夹具部20具有与待运转器具的开口槽配合的限位件223;控制部,控制部与吊装部、至少部分的夹具部20电性连接,控制部用于控制夹具部20的夹持和释放,以及控制部用于控制吊装部带动夹具部20以将待运转器具移动至目标位置。
通过夹具部20的限位件223与泡沫器具开口槽的配合,控制部与吊装部、夹具部20的连接,使的该装置能够自动化地完成搬运任务,提高了搬运速度和精准度,避免了人工操作时可能导致的损伤,提升了整体的物流效率,通过吊装部的升降和移动控制,能够快速将泡沫器具放置在目标位置,无需人工频繁调整姿势或位置,节省了工作时间,能够显著减少劳动损伤,提高作业效率。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用机器人手臂进行搬运,或者采用磁力吸附装置对金属部件进行搬运。然而,这些替代方案可能面临成本更高、需要对现有生产线进行重大改造等问题,而本发明的装置设计在成本和改造难度上相对较低,更加适用于现有物流环境的改进。
通过作业员退或拉钢制结构支撑横梁滑动电葫芦到达需求吊取货物位置上空,操作电动设备由气动驱动4个卡爪同时下降至合适位置,校准卡爪于泡沫凹槽位置,实施夹紧,再操作气动驱动上升夹取器具上升,推或拉至指定位置下降并释放卡爪,放下货物。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吊装部与夹具部的组合:通过吊装部与夹具部的连接,实现器具的自动化搬运,减少了人工搬运的次数,降低了因重复劳动引起的人员损伤和疲劳,提高了物流作业的效率和安全性。
(2)、气缸夹持组件的动态控制:气缸夹持组件通过控制部的电性连接,能够精确地控制限位件的夹持和释放,这种动态控制能力确保了对不同尺寸和形状的器具进行适应性夹持,减少了夹持过程中的损伤,提高了夹持的精度和效率。
(3)、可调节的活动组件:活动组件通过转动杆和转动块的配合,能够灵活适应不同尺寸的器具,增强了装置的通用性和适应性,减少了更换夹具的需要,提高了搬运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
(4)、支撑框架的结构优化:支撑框架顶部的多个挂环为吊装部提供了稳固的连接点,提高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底部的第一定位板通过吊耳上的通孔与固定组件连接,确保了夹具部的精准定位,避免了位置偏差导致的损伤。
(5)、固定组件的安装与定位:固定块与第一定位板的底部连接,第二固定板通过定位销与固定块连接,提供了稳固的安装基础,同时定位销的使用增强了夹持机构与支撑框架之间的定位准确性,减少了搬运过程中的晃动和损伤。
(6)、垂直设置的气缸夹持组件:第三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垂直连接,确保了气缸推头带动限位件移动时的垂直性,这种设计提高了夹持的稳定性和精度,特别是在对待转运器具开口槽进行夹持时,气缸的准确控制减少了对器具的损伤。
(7)、活动组件的匹配能力:转动杆与转动块的配合设计,允许操作者通过简单的转动操作就能匹配不同尺寸的器具,无需复杂的调节程序,提高了操作的简便性和搬运的灵活性,减少了调整夹具所需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8)、L结构限位件的夹持优化:限位件设计为L结构,能够提供两个方向的支撑,增强了对器具的夹持稳定性,减少了搬运过程中因器具晃动或脱落导致的损伤,同时L形设计减少了夹持时对器具的局部压力,避免了器具的损伤。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除上述以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降低天窗排序人员损伤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吊装部;
夹具部(20),所述夹具部(20)与所述吊装部连接,所述夹具部(20)具有与待运转器具的开口槽配合的限位件(223);
控制部,所述控制部与所述吊装部、至少部分的所述夹具部(20)电性连接,所述控制部用于控制所述夹具部(20)的夹持和释放,以及所述控制部用于控制所述吊装部带动所述夹具部(20)以将所述待运转器具移动至目标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天窗排序人员损伤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部(20)包括:
支撑机构(21),所述支撑机构(21)与所述吊装部连接;
多个夹持机构(22),多个所述夹持机构(22)设置于所述支撑机构(21)的底部,且多个所述夹持机构(22)沿所述支撑机构(21)的中心轴对称设置,各所述夹持机构(22)包括所述限位件(223),各所述夹持机构(22)具有夹持所述待运转器具的夹持位置,以及所述夹持机构(22)具有释放所述待运转器具的释放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低天窗排序人员损伤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夹持机构(22)包括:
固定组件(221),所述固定组件(221)与所述支撑机构(21)的底部连接;
气缸夹持组件(222),所述气缸夹持组件(222)与所述固定组件(221)连接,所述气缸夹持组件(222)的一端连接有所述限位件(223),所述气缸夹持组件(222)具有带动所述限位件(223)朝向所述支撑机构(21)移动的所述夹持位置,以及所述气缸夹持组件(222)具有带动所述限位件(223)远离所述支撑机构(21)的所述释放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降低天窗排序人员损伤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夹持机构(22)还包括:
活动组件(224),所述活动组件(224)与所述固定组件(221)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活动组件(224)设置于所述限位件(223)的一侧,操作所述活动组件(224)转动设置,以使所述活动组件(224)与不同尺寸的待转运器具的侧壁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降低天窗排序人员损伤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21)包括支撑框架(211),所述支撑框架(211)的顶部设有多个挂环(2111),所述挂环(2111)供所述吊装部穿过,所述支撑框架(211)对应各所述夹持机构(22)的底部连接有第一定位板(212),所述第一定位板(212)的一侧设有吊耳(213),所述吊耳(213)上设有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降低天窗排序人员损伤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221)包括:
固定块(2211),所述固定块(2211)与所述第一定位板(212)的底部连接;
第二固定板(2212),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二固定板(2212)的顶部与所述固定块(2211)连接;
定位销(2213),所述定位销(2213)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固定板(2212)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降低天窗排序人员损伤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夹持组件(222)包括:
第三固定板(2221),所述第三固定板(2221)与所述第二固定板(2212)连接,且所述第三固定板(2221)与所述第二固定板(2212)垂直设置;
气缸(2222),所述气缸(2222)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固定板(2221)连接,所述气缸(2222)的另一端连接有气缸推头(2223),所述气缸推头(2223)与所述限位件(223)连接,所述气缸(2222)与所述控制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气缸(2222)带动所述气缸推头(2223),以使所述限位件(223)朝向所述支撑机构(21)移动,以对待运转器具的开口槽进行夹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降低天窗排序人员损伤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组件(224)包括:
转动杆(2241),所述转动杆(2241)与所述第二固定板(2212)转动连接;
转动块(2242),所述转动块(2242)具有限位凹槽,所述转动块(2242)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板(2212)的底部,所述转动块(2242)与所述转动杆(2241)连接,操作所述转动杆(2241)沿部分的所述第二固定板(2212)的周向转动,以带动所述转动块(2242)的限位凹槽匹配不同尺寸的待转运器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天窗排序人员损伤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223)呈L结构。
10.一种降低天窗排序人员损伤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降低天窗排序人员损伤率的装置进行,所述方法包括:
在待转运器具的对称的两侧边设置开口槽;
控制夹具部的限位件移动至所述开口槽内;
控制吊装部将所述待转运器具移动至目标位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1742958.8A CN119284725A (zh) | 2024-11-29 | 2024-11-29 | 一种降低天窗排序人员损伤率的装置、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1742958.8A CN119284725A (zh) | 2024-11-29 | 2024-11-29 | 一种降低天窗排序人员损伤率的装置、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9284725A true CN119284725A (zh) | 2025-01-10 |
Family
ID=941616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1742958.8A Pending CN119284725A (zh) | 2024-11-29 | 2024-11-29 | 一种降低天窗排序人员损伤率的装置、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9284725A (zh) |
-
2024
- 2024-11-29 CN CN202411742958.8A patent/CN119284725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854131B2 (ja) | 加工品における製造工程を行なうための装置 | |
WO2021174963A1 (zh) | 自动化生产线及电机转子生产线 | |
US9737967B2 (en) | Universal magnetic table jig assemblies and methods for positioning a workpiece, especially for the fabrication of aircraft structural components | |
JP6602546B2 (ja) | 組立製造の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 |
US9700976B2 (en) | Reconfigurable interface assembly, adaptable assembly line work-piece processor, and method | |
DE112016005253T5 (de) | Herstellungssystem, Verfahren zum Konstruieren des Herstellungssystems, Endeffektor, Roboter und Arbeitsverfahren des Roboters | |
US20160288194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struction of a Workpiece-Related Workpiece Gripping Device for Press Automation | |
CN110712032A (zh) | 翼板组装系统和方法 | |
JP2008512251A (ja) | シート材料を曲げるツールシステム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 |
CN105945940B (zh) | 一种仓库用货物搬运机器人 | |
US20200174443A1 (en) | Automatic screw inspection system | |
JP4903207B2 (ja) | ロボットを用いた車両用パネル調整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セス | |
US11878431B2 (en) | End effector and member mounting method | |
CN108971914A (zh) | 装配系统 | |
CN114872023A (zh) | 一种3d拆垛机器人及其工装夹具 | |
KR20190103260A (ko) | 반송 시스템 및 그 운전 방법 | |
US10618180B2 (en) | Gripping device, and apparatus for loading/unloading slab materials comprising said device | |
JP5365989B2 (ja) | ワーク設置装置を備えた搬送ロボットと設置方法及び持ち上げ方法 | |
CN119284725A (zh) | 一种降低天窗排序人员损伤率的装置、方法 | |
CN208802546U (zh) | 码垛夹具自动上料装置 | |
CN106966181B (zh) | 一种冲压钣金工厂薄平板材分张取码单元 | |
US8057374B2 (en) | Ergonomic tool lifting machine and method | |
US10668580B2 (en) | Cell for inserting components into a workpiece | |
JP2003071647A (ja) | 自動組付設備及び自動組付方法 | |
CN107116550B (zh) | 一种冲压钣金工厂薄平板材分张取码单元的控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