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9223849A - 血液分析仪、血液分析方法及细胞分析试剂和用途 - Google Patents

血液分析仪、血液分析方法及细胞分析试剂和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9223849A
CN119223849A CN202410714879.XA CN202410714879A CN119223849A CN 119223849 A CN119223849 A CN 119223849A CN 202410714879 A CN202410714879 A CN 202410714879A CN 119223849 A CN119223849 A CN 1192238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attered light
light intensity
intensity distribution
sample
lysosom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71487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宗俊
陈庚文
高飞
阮楚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92238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92238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10Investigating individual particles
    • G01N15/14Optical investigation techniques, e.g. flow cytometry
    • G01N15/1434Optical arrangements
    • G01N15/1436Optical arrangements the optical arrangement forming an integrated apparatus with the sample container, e.g. a flow cell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28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including physical details of (bio-)chemical methods covered elsewhere, e.g. G01N33/50, C12Q
    • G01N1/30Staining; Impregnating ; Fixation; Dehydration; Multistep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samples of tissue, cell or nucleic acid material and the like for analysis
    • G01N1/31Apparatus therefo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10Investigating individual particles
    • G01N15/14Optical investigation techniques, e.g. flow cytometry
    • G01N15/1429Signal process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28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including physical details of (bio-)chemical methods covered elsewhere, e.g. G01N33/50, C12Q
    • G01N1/30Staining; Impregnating ; Fixation; Dehydration; Multistep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samples of tissue, cell or nucleic acid material and the like for analysis
    • G01N2001/302Stain composition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ath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血液分析仪、血液分析方法及细胞分析试剂和用途。所述血液分析仪包括:用于吸取待测血液样本的吸样装置;用于制备第一试样的样本制备装置,包括用于将待测血液样本的至少一部分和包括第一溶血剂和含有溶酶体染料的溶酶体染色剂的第一试剂混合的反应池;用于检测第一试样以获得第一光信号的光学检测器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下步骤:处理所述第一光信号获得第一白细胞信息;提取所述第一白细胞信息的至少一个第一白细胞参数;基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白细胞参数获得感染标志参数。

Description

血液分析仪、血液分析方法及细胞分析试剂和用途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体外诊断领域,特别涉及用于受试者感染相关的一种血液分析仪,血液分析方法以及细胞分析试剂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感染性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中,脓毒症(Sepsis)属于严重的感染性疾病。脓毒症发生率高,全球每年有超过1800万严重脓毒症病例。并且脓毒症的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全球每天约14,000人死于其并发症。据国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脓毒症的病死率已经超过心肌梗死,成为重症监护病房内非心脏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尽管抗感染治疗和器官功能支持技术取得了进步,但脓毒症的病死率仍高达30%~70%。脓毒症治疗花费高,医疗资源消耗大,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已经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
针对感染性疾病的快速鉴别,业界现有解决方案包括:微生物培养,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amyloid A,SAA)等炎症标志物的检查,血清抗原抗体检测和血常规检测。
微生物培养被认为是最可靠的金标准,。但该方法报告周期长、标本易受污染且假阴性率高,不能很好的满足临床快速准确出结果的要求。
炎症因子如CRP、PCT和SAA等的检查有较好的灵敏度,被广泛应用。但这些检测对感染性疾病的特异性较弱,通常需要进行CRP、PCT和SAA这三项的联合检测,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并且CRP和PCT受特定疾病干扰,因而有时不能正确反映患者的感染状态。例如,CRP生成于肝脏,肝损伤的感染患者CRP水平正常,会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出现假阴性结果。
血清抗原抗体检测能确认特定的病毒类型,但对病原体种类不明确的情境下,作用有限,且检测费用高,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血常规检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示感染发生和感染类型。但血常规结果中的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占比容易受其他非感染性炎症反应、机体正常生理波动等影响
目前常采用染色剂对血细胞进行荧光染色,然后利用血液分析仪根据荧光强度的差异对不同血细胞进行区分。常用的荧光染料为核酸染料,它们能与细胞内DNA和RNA的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改变染料的荧光强度。利用核酸染料进行血液分析灵敏度高、响应快,因而被广泛采用。
但多数基于对核酸物质染色的分析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例如,许多血液异常细胞会发生细胞器状态的改变,而核酸染料难以识别这种变化。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液分析仪。所述血液分析仪利用感染,尤其是重度感染造成血液细胞中溶酶体的改变,用含有溶酶体染料的试剂处理样本,能够快速获得受试者感染相关的参数,进而能够对受试者的感染状态进行快速评估。本公开还提供血液分析方法、含有溶酶体染料的细胞分析试剂的用途和所述细胞分析试剂。
为此,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血液分析仪,包括吸样装置、样本制备装置、光源、流动室、光学检测器、处理器和编程有计算机应用程序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
所述吸样装置配置为吸取待测血液样本的至少一部分并输送至所述样本制备装置;
所述样本制备装置包括试剂供应部和至少一个反应池,其中所述试剂供应部配置为提供第一试剂到第一反应池,所述第一反应池配置为使所述第一试剂与所述待测血液样本的至少一部分在其中混合以制备第一试样,并将所述第一试样输送到所述流动室,其中所述第一试剂包括第一溶血剂和含有溶酶体染料的溶酶体染色剂,所述溶酶体染料对所述待测血液样本中细胞的溶酶体进行荧光染色;
所述光源配置为将光束对准与所述反应池相连通的所述流动室的检测孔;
所述流动室配置为使所述第一试样中的粒子逐个通过所述流动室;
所述光学检测器被装配于所述流动室周围,并配置为检测通过所述流动室的检测孔的所述第一试样中的粒子的第一光信号;
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光学检测器可操作地连接,当所述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计算机应用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下步骤:
处理所述第一光信号获得第一白细胞信息;
提取所述第一白细胞信息的至少一个第一白细胞参数;
基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白细胞参数获得感染标志参数。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血液分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受试者的待测血液样本;
制备第一试样,所述第一试样含有所述待测血液样本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一试剂,其中所述第一试剂包括第一溶血剂和含有溶酶体染料的溶酶体染色剂,所述溶酶体染料对所述待测血液样本中细胞的溶酶体进行荧光染色;
使所述第一试样中的粒子逐个通过被光照射的光学检测区以获得所述第一试样中的粒子在被光照射后产生的第一光信号;
处理所述第一光信号获得第一白细胞信息;
提取所述第一白细胞信息的至少一个第一白细胞参数;
基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白细胞参数获得感染标志参数。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细胞分析试剂在分析来自受试者的血液样本的感染标志参数中的用途,其中,所述细胞分析试剂包括溶血剂和溶酶体染色剂,其中所述溶酶体染色剂包括靶向细胞溶酶体的溶酶体染料。
第四方面提供还一种细胞分析试剂。
所述细胞分析试剂与上述第一试剂相同。
根据本公开的各实施方式,所述血液分析仪利用感染,特别是诸如脓毒症等重度感染,造成血细胞中溶酶体的改变,用溶酶体染料对细胞溶酶体染色并进行检测,从而获得相对于正常受试者的血液样本中的血细胞改变的细胞光学参数,并由此获得感染标志参数,从而能够快速、准确地对受试者的感染状态进行评估。此外,所述血液分析仪可对同一样本利用传统核酸染料进行处理并检测,将获得的光学参数与利用溶酶体染料处理样本后进行检测所获得的细胞光学参数相结合,并由此获得可靠性和灵敏度进一步提升的感染标志参数,从而对感染状态进行更准确的评估。所述血液分析仪在获取感染标志参数的同时,并不影响血常规检测中传统的血液分析项目的检测,节约了检测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血液分析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光学检测器的结构框图;
图3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血液分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根据另一种实施方式的血液分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根据实施例1的经化合物1和商购溶酶体染料染色的细胞的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照片及它们的重合对比图;
图6为根据实施例2获得的SS-FL散点图,其中左图为健康受试者血液样本的检测结果,右图为脓毒症患者血液样本的检测结果;
图7为根据实施例3获得的SS-FL散点图,其中左图为健康受试者血液样本的检测结果,右图为脓毒症患者血液样本的检测结果;
图8为根据实施例4获得的SS-FL散点图,其中从左到右各图分别对应使用试剂A1、A2和A3对脓毒症患者血液样本进行处理的检测结果;
图9为根据实施例5获得的SS-FL散点图,其中左图为健康受试者血液样本的检测结果,右图为脓毒症患者血液样本的检测结果;
图10为根据实施例6获得的感染标志参数相关性曲线(ROC图);
图11为根据实施例7获得的SS-FL散点图,其中左图为健康受试者血液样本的检测结果,右图为含有有核红细胞的异常血液样本的检测结果;和
图12为根据实施例8获得的SS-FL散点图,其中左图为健康受试者血液样本的检测结果,右图为含有有核红细胞的异常血液样本的检测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在整个说明书中,除非另有特别说明,本文使用的术语应理解为如本领域中通常所使用的含义。因此,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含义。若存在矛盾,本说明书优先。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溶酶体染料”指能够靶向结合到细胞溶酶体的一类荧光染料,所述染料与溶酶体结合后受不同类型(如不同的白细胞亚群)和/或状态(如是否遭受感染)的细胞的溶酶体内部环境的变化产生不同的荧光强度。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散点图”是由血液细胞分析仪生成的一种二维或三维图,其上分布有多个粒子的二维或三维特征信息。散点图的X坐标轴、Y坐标轴和Z坐标轴均表征每个粒子的一种特性。例如在一个例示的散点图中,X坐标轴表征前向散射光强度,Y坐标轴表征荧光强度,Z轴坐标轴表征侧向散射光强度。术语“散点图”不仅指至少两组数据以数据点的形式在直角坐标系中的分布图,也包括数据阵列,即不受其图形呈现形式的局限。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粒子团”或“细胞团”是分布在散点图的某一区域,由具有相同细胞特征的多个粒子形成的粒子群体,例如白细胞粒子团指包括所有类型的白细胞群体,白细胞分群粒子团指包括中性粒细胞粒子团、淋巴细胞粒子团、单核细胞粒子团、嗜酸性粒细胞粒子团或嗜碱性粒细胞粒子团中至少一个白细胞亚群的群体。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ROC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是一种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是根据一系列不同的二分类方式(分界阈值),以真阳性率为纵坐标,假阳性率为横坐标绘制的曲线,ROC_AUC(area under the curve)代表ROC曲线与水平坐标轴围成的面积。
ROC曲线的制作原理是将连续变量设定出多个不同的临界值,在每个临界值处计算出相应的灵敏度(sensitivity)和特异度(specificity),再以灵敏度为纵坐标,以1-特异度为横坐标绘制成曲线。
由于ROC曲线是由多个代表各自灵敏度和特异度的临界值构成的,可以借助ROC曲线选择出某一诊断方法最佳的诊断界限值。ROC曲线越是靠近左上角,试验灵敏度越高,误判率越低,则诊断方法的性能越好。可知ROC曲线上最靠近左上角的ROC曲线上的点,其灵敏度和特异度之和最大,这个点或是其邻近点对应的值常被用作诊断参考值(也称为诊断阈值或判断阈值或预设条件或预设范围)。
传统的血常规检测所用的血液分析方法一般用溶血剂和核酸染料处理血液样本,使红细胞破碎,而其他血细胞,如白细胞仍维持细胞形态,其中的核酸物质被核酸染料所染色,通过血液分析仪的DIFF通道和/或WNB通道对诸如白细胞等血细胞进行计数和分类。通过DIFF通道可对白细胞进行白细胞四分类(淋巴细胞(Lym)、单核细胞(Mon)、中性粒细胞(Neu)、嗜酸性粒细胞(Eos))的识别和计数。通过WNB通道能够得到白细胞计数和嗜碱性粒细胞计数,还能识别有核红细胞并计数。
已知溶酶体与许多疾病如代谢性疾病、炎症等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受试者出现炎症和被感染时溶酶体中的酶、杀菌物质和溶酶体膜蛋白上调。本发明人发现基于溶酶体染色能够区分血细胞,并且在溶血剂作用下,采用溶酶体染色剂对血细胞的溶酶体进行荧光染色,能够实现对感染的快速检测。
由此,提供一种血液分析仪。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血液分析仪包括吸样装置、样本制备装置、光源、流动室、光学检测器、处理器和编程有计算机应用程序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所述吸样装置配置为吸取待测血液样本的至少一部分并输送至所述样本制备装置。
所述样本制备装置包括试剂供应部和至少一个反应池,其中所述试剂供应部配置为提供第一试剂到第一反应池,所述第一反应池配置为使所述第一试剂与所述待测血液样本的至少一部分在其中混合以制备第一试样,并将所述第一试样输送到所述流动室,其中所述第一试剂包括第一溶血剂和含有溶酶体染料的溶酶体染色剂,所述溶酶体染料对所述待测血液样本中细胞的溶酶体进行荧光染色。
所述光源配置为将光束对准与所述反应池相连通的所述流动室的检测孔。
所述流动室配置为使所述第一试样中的粒子逐个通过所述流动室。
所述光学检测器被装配于所述流动室周围,并配置为检测通过所述流动室的检测孔的所述第一试样中的粒子的第一光信号。
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光学检测器可操作地连接,当所述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计算机应用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下步骤:处理所述第一光信号获得第一白细胞信息;提取所述第一白细胞信息的至少一个第一白细胞参数;和基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白细胞参数获得感染标志参数。
以下结合图1和图2详细说明所述血液分析仪。图1是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血液分析仪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血液分析仪中光学检测器的结构框图。
如图1所示,所述血液分析仪包括吸样装置10、样本制备装置30、光源(未示出)、流动室(未示出)和光学检测器50、处理器70和编程有计算机应用程序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未示出)。
吸样装置10配置为吸取待测样本的至少一部分并输送至所述样本制备装置。可以根据需要吸取部分或全部待测血液样本用于检测。吸样装置10可以多次吸取部分待测样本,分别用于包括上述血液分析方法中的检测以获取感染标志参数和白细胞、网织红细胞等检测结果,以及其他检测项目,如血小板检测、血红蛋白检测等,但不限于此。吸样装置也可以一次性吸取一定量的样本,分为若干子样本,分别进行不同样本的处理和检测。
样本制备装置30包括试剂供应部和反应池。吸样装置10和试剂供应部分别与反应池通过管路连接。根据需要,试剂供应部可将特定的试剂输送到特定的反应池,以与吸样装置提供的待测血液样本混合以制备用于预定检测目的的试样。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试剂供应部配置为提供第一试剂到第一反应池。所述第一试剂如下文所详述,包括第一溶血剂和含有溶酶体染料的溶酶体染色剂,所述溶酶体染料对所述待测血液样本中细胞的溶酶体进行荧光染色。试剂供应部包括多个试剂贮存容器,第一试剂中的第一溶血剂、溶酶体染色剂可分别贮存在不同的贮存容器中;或者第一溶血剂和溶酶体染色剂以混合形式贮存在一个贮存容器中。
所述反应池配置为使第一试剂与待测血液样本的至少一部分在其中混合得到第一试样,并将所述第一试样输送到流动室。反应池可被加热至适宜的反应温度(如42℃),以便使样本获得最佳的处理效果。
在反应池中待测血液样本经第一试剂处理后制备得到第一试样,第一试样通过管路组件输送到光学检测器50进行检测,以获得第一试样中各粒子的第一光信号。
光学检测器50包括光源、流动室和至少一个(通常为多个)光学检测器。光源配置为将光束对准与反应池相连通的流动室的检测孔。流动室配置为使第一试样中的粒子逐个通过所述流动室。光学检测器被装配于所述流动室周围用于检测通过所述流动室的检测孔的多少第一试样中粒子的第一光信号。
进一步参见图6,其中示出了多个光学检测器的示意性结构框图。如图6所示,光学系统1和流动室2设置在光轴上,光学系统1包括光源和透镜组,用于将光源发出的光对准流动室2上的检测孔。光学检测器为多个,设置在流动室2四周,用于检测逐一通过检测孔的粒子的光散射信号和荧光信号。光学检测器通常包括第一检测器3,第二检测器4和荧光检测器5。其中,光散射信号包括由设置在光轴上的第一检测器3收集从光学系统1发出并透过流动室2的前向光散射强度信号,和由设置在光轴侧边的第二检测器4收集的由流动室2发出的侧向光散射强度信号。此外,光学检测器还包括设置在光轴侧边的荧光检测器5用于收集由流动室2发出的荧光强度信号。应理解的是,图6仅示出了所述光学检测器的一种布置方式。各光学检测器还可以有其他布置方式。例如第二检测器4和荧光检测器5相对于光轴可以如图6所示垂直布置,或者以其他角度布置,例如与入射光束以约65°至约115°的角度布置。同样的第一检测器3相对于光轴可以如图6所示布置在一条直线上,或者与入射光束以约1°至约10°的角度布置。
根据对样本的不同处理,各检测器可以收集来自不同试样中各粒子的散射光强度信号和荧光强度信号。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荧光检测器5用于收集来自粒子的结合了溶酶体的溶酶体染料发出的溶酶体荧光强度信号。
处理器70与所述光学检测器50可操作地连接,光学检测器检测到粒子的光信号被传输到处理器70,进行分析。所述信号可被放大器放大后传输到处理器70。
当所述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计算机应用程序被所述处理器70执行时,所述处理器70根据接收到的光信号获得相应的粒子信息,并按照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血液分析方法执行获取感染标志参数的各步骤。
在该实施方式中,当所述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计算机应用程序被所述处理器70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下步骤:处理所述第一光信号获得第一白细胞信息;提取所述第一白细胞信息的至少一个第一白细胞参数;基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白细胞参数获得感染标志参数。与前述血液分析方法的各实施方式相同,第一白细胞信息包括第一白细胞分群粒子团信息和第一白细胞粒子团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第一白细胞分群粒子团信息包括第一淋巴细胞粒子团信息和第一中性粒细胞粒子团信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基于光学信号中的前向散射光信号(或前向散射光强度)FS、侧向散射光信号(或侧向散射光强度)SS和溶酶体荧光信号(或溶酶体荧光强度)FL将试样中的白细胞粒子团WBC(包括所有类型的白细胞)识别出来,同时能够将第一试样中的白细胞中的中性粒细胞粒子团Neu和淋巴细胞粒子团Lym识别出来。
第一白细胞信息包括第一白细胞粒子团信息和第一白细胞亚群粒子团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第一白细胞粒子团信息指第一试样中全部白细胞粒子的信息。第一白细胞亚群粒子团信息包括第一淋巴细胞粒子团信息和第一中性粒细胞粒子团信息。根据较优的实施方式,第一白细胞信息包括第一白细胞粒子团信息和第一中性粒细胞粒子团信息。
应理解的是,第一白细胞参数不包括对白细胞计数或分类的参数,而是包括反映该目标粒子团中的细胞的体积、内部颗粒度、内部溶酶体含量等细胞特征的特征参数。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至少一个第一白细胞参数包括如下参数中的一个:第一白细胞分群粒子团和第一白细胞粒子团中至少一个的前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宽度、前向散射光强度分布重心、前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变异系数、侧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宽度、侧向散射光强度分布重心、侧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变异系数、溶酶体荧光强度分布宽度、溶酶体荧光强度分布重心、溶酶体荧光强度分布变异系数,所述第一白细胞分群粒子团和所述第一白细胞粒子团中至少一个在由前向散射光强度、侧向散射光强度和溶酶体荧光强度中的两种光强度生成的二维散点图中的分布区域的面积,和所述第一白细胞分群粒子团和所述第一白细胞粒子团中至少一个在由前向散射光强度、侧向散射光强度和溶酶体荧光强度生成的三维散点图中的分布区域的体积。
根据较优的实施方式,第一白细胞信息包括第一中性粒细胞粒子团信息和第一白细胞粒子团信息。
具体地,至少一个第一白细胞参数包括如下参数中的一个:
所述第一白细胞粒子团的前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宽度(N_WBC_FS_W)、前向散射光强度分布重心(N_WBC_FS_P)、前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变异系数(N_WBC_FS_CV)、侧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宽度(N_WBC_SS_W)、侧向散射光强度分布重心(N_WBC_SS_P)、侧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变异系数(N_WBC_SS_CV)、溶酶体荧光强度分布宽度(N_WBC_FL_W)、溶酶体荧光强度分布重心(N_WBC_FL_P)、溶酶体荧光强度分布变异系数(N_WBC_FL_CV),
所述第一白细胞粒子团在由前向散射光强度、侧向散射光强度和溶酶体荧光强度中的两种光强度生成的二维散点图中的分布区域的面积,所述第一白细胞粒子团在由前向散射光强度、侧向散射光强度和溶酶体荧光强度生成的三维散点图中的分布区域的体积(例如:第一白细胞粒子团在由侧向散射光强度和前向散射光强度生成的二维散点图中的分布区域的面积(N_WBC_SSFS_Area)、第一白细胞粒子团在由溶酶体荧光强度和前向散射光强度生成的二维散点图中的分布区域的面积(N_WBC_FLFS_Area)、第一白细胞团在由溶酶体荧光强度和侧向散射光强度生成的二维散点图中的分布区域的面积(N_WBC_FLSS_Area));
第一中性粒细胞团的前向散射光强度分布重心(N_NEU_FS_P)、前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宽度(N_NEU_FS_W)、前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变异系数(N_NEU_FS_CV)、侧向散射光强度分布重心(N_NEU_SS_P)、侧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宽度(N_NEU_SS_W)、侧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变异系数(N_NEU_SS_CV)、溶酶体荧光强度分布重心(N_NEU_FL_P)、溶酶体荧光强度分布宽度(N_NEU_FL_W)、溶酶体荧光强度分布变异系数(N_NEU_FL_CV),
所述第一中性粒细胞团在基于前向散射光强度、侧向散射光强度和溶酶体荧光强度中的两种光强度生成的二维散点图中的分布区域的面积,所述第一中性粒细胞团在由前向散射光强度、侧向散射光强度和溶酶体荧光强度生成的三维散点图中的分布区域的体积(例如:第一中性粒细胞团在由侧向散射光强度和前向散射光强度生成的二维散点图中的分布区域的面积(N_NEU_SSFS_Area)、第一中性粒细胞团在由溶酶体荧光强度和前向散射光强度生成的二维散点图中的分布区域的面积(N_NEU_FLFS_Area)、第一中性粒细胞团在由溶酶体荧光强度和侧向散射光强度生成的二维散点图中的分布区域的面积(N_NEU_FLSS_Area));以及
第一淋巴细胞团的前向散射光强度分布重心(N_LYM_FS_P)、前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宽度(N_LYM_FS_W)、前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变异系数(N_LYM_FS_CV)、侧向散射光强度分布重心(N_LYM_SS_P)、侧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变异系数(N_LYM_SS_CV)、侧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宽度(N_LYM_SS_W)、溶酶体荧光强度分布重心(N_LYM_FL_P)、溶酶体荧光强度分布宽度(N_LYM_FL_W)、溶酶体荧光强度分布变异系数(N_LYM_FL_CV),
所述第一淋巴细胞团在基于前向散射光强度、侧向散射光强度和溶酶体荧光强度中的两种光强度生成的二维散点图中的分布区域的面积,所述第一淋巴细胞团在由前向散射光强度、侧向散射光强度和溶酶体荧光强度生成的三维散点图中的分布区域的体积,(例如:第一淋巴细胞团在由侧向散射光强度和前向散射光强度生成的二维散点图中的分布区域的面积(N_LYM_SSFS_Area)、第一淋巴细胞团在由溶酶体荧光强度和前向散射光强度生成的二维散点图中的分布区域的面积(N_LYM_FLFS_Area)、第一淋巴细胞团在由溶酶体荧光强度和侧向散射光强度生成的二维散点图中的分布区域的面积(N_LYM_FLSS_Area))。
优选的至少一个第一白细胞参数包括第一白细胞粒子团的各细胞参数。具体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白细胞参数包括如下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白细胞粒子团的前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宽度、前向散射光强度分布重心、前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变异系数、侧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宽度、侧向散射光强度分布重心、侧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变异系数、溶酶体荧光强度分布宽度、溶酶体荧光强度分布重心、溶酶体荧光强度分布变异系数,所述第一白细胞粒子团在由前向散射光强度、侧向散射光强度和溶酶体荧光强度中的两种光强度生成的二维散点图中的分布区域的面积,和所述第一白细胞粒子团在由前向散射光强度、侧向散射光强度和溶酶体荧光强度生成的三维散点图中的分布区域的体积。
更优选至少一个白细胞参数包括第一白细胞粒子团的溶酶体荧光强度分布宽度、溶酶体荧光强度分布重心和前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宽度中的一个或多个。
使用第一试样中的白细胞粒子团WBC和/或中性粒细胞粒子团Neu的细胞参数对于有效评估感染状态是有利的。更优选的是,将中性粒细胞团Neu和白细胞团WBC的细胞特征参数组合能够给出更加能够真实反映感染状态的感染标志参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感染标志参数由单个第一白细胞参数构成,例如由以上列举的第一白细胞参数之一构成。或者,感染标志参数是单个第一白细胞参数的线性函数或非线性函数。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感染标志参数由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白细胞参数和从所述光学信息获得的不同于此第一白细胞参数的另一个第一白细胞参数组合计算得到,例如由以上列举的参数中的多个第一白细胞参数组合得到、尤其是通过线性函数组合得到。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可通过将单个第一白细胞参数与阈值比较获得感染标志参数。
以下对第一试剂进行详细说明。所述第一试剂包括第一溶血剂和含有溶酶体染料的溶酶体染色剂,所述溶酶体染料对所述待测血液样本中细胞的溶酶体进行荧光染色。
溶酶体染色剂用于对血细胞的溶酶体进行荧光染色。溶酶体染色剂包括溶解在溶剂中的溶酶体染料。
本公开对溶酶体染料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任何对所述方法没有不利影响的溶酶体染料均可使用。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溶酶体染料是红光可激发的溶酶体染料。术语“红光可激发的”指在红色光谱,如波长为600nm~800nm的范围内的光能够激发与溶酶体结合的溶酶体染料,并随后发出荧光。例如可以被633nm的激光所激发的以下详述的通式I的化合物,但不限于此。据另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溶酶体染料是蓝光可激发的溶酶体染料。术语“蓝光可激发的”指在蓝色光谱,如波长为400nm~500nm的范围内的光能够激发与溶酶体结合的染料,并随后发出荧光。例如可以被450nm的激光所激发的以下详述的通式II的化合物,但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具体检测设备(如以下详述的血液分析仪)所装配的光源来选择合适的溶酶体染料。例如,可列举的合适的溶酶体染料可以是可商购的Lyso-Tracker red(结构式如下)等,但不限于此。
根据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溶酶体染料为选自以下通式I和通式II所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X选自-O-、-S-和-CR’R”-,其中R’和R”为C1-C4烷基;R1和R2各自独立选自C3-C20烯基和C3-C20炔烃。
优选地,R1和R2各自独立选自C3-C10烯基和C3-C10炔烃。
其中,R3和R4各自独立地选自H、C1-C12直链烷烃,R5选自氢、和C1-C12直链烷烃。
优选地,R3和R4各自独立地选自H、C1-C6直链烷烃,R5选自氢、和C1-C6直链烷烃。
上述通式I的化合物为红光可激发(如可被约633nm的光激发)的溶酶体染料。上述通式II的化合物为蓝光可激发(如可被约450nm的光激发)的溶酶体染料。
更具体地,所述溶酶体染料为选自以下化合物1~8中的至少一种:
溶酶体染色剂中的溶剂为有机溶剂,本公开对溶剂种类没有特别限制,只要不影响检测,且有利于溶酶体染料溶解的溶剂均可使用。优选的溶剂为选自甲醇、乙醇、甘油、甘醇和二甘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溶酶体染色剂中溶酶体染料的浓度为10-100mg/L,优选为40-60mg/L。可列举的,所述溶酶体染料的浓度可为20、30、40、50、60、70、80、90mg/L。
第一溶血剂用于使待测试样中的红细胞裂解为碎片,从而消除红细胞对检测的影响。同时第一溶血剂还作用于其他血细胞,如白细胞的细胞膜,在短时间内提高血细胞膜的通透性,便于溶酶体染料进入细胞内部与溶酶体结合,但并不破坏其他血细胞的细胞完整形态。
第一溶血剂包括用于裂解红细胞的表面活性剂和缓冲剂。
所述表面活性剂为选自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至少一种。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选自以下通式III所示的季铵盐。
其中,R选自C8-C16烷基,X-为氯离子或溴离子。
可列举的季铵盐实例包括:辛基三甲基氯化铵、辛基三甲基溴化铵、癸基三甲基氯化铵、癸基三甲基溴化铵、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四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等,但不限于此。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所述溶血剂中的浓度为300-800mg/L。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实例包括:十二烷基苯磺酸、十二烷基硫酸钠、乙氧基化脂肪酸甲酯磺酸钠、仲烷基磺酸钠和醇醚羧酸盐,但不限于此。
所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所述溶血剂中的浓度为0.1-2g/L。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选自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优选地,所述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实例包括:长链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如十二烷基醇聚氧乙烯(23)醚、十六烷基醇聚氧乙烯(25)醚、十六烷基醇聚氧乙烯(30)醚等)、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酯和脂肪胺聚氧乙烯醚,但不限于此。
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所述溶血剂中的浓度为1-5g/L。
根据较优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溶血剂含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特别是季铵盐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红细胞裂解剂。
本公开对第一溶血剂中的缓冲剂没有特别限制,可使用任何常用的缓冲对,只要能够稳定第一溶血剂的pH值为3.0~3.5即可。所述缓冲剂还用于在第一试剂与待测样本混合以制备第一试样时稳定混合体系的pH在上述范围内。当混合体系的pH值在3.0~3.5范围内时,有利于所述表面活性剂发挥作用,并有利于溶酶体染料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与溶酶体结合。
可列举的缓冲对包括,但不限于:磷酸-磷酸盐、柠檬酸-柠檬酸盐、Tris-盐酸、水杨酸-水杨酸盐等。
缓冲剂的浓度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所选择的缓冲剂调整。示例性地,缓冲剂的浓度在0.5-5g/L的范围内。
第一溶血剂还包括防腐剂。本公开对第一溶血剂中的防腐剂没有特别限制,常用的防腐剂均可使用。示例性的,防腐剂可以是4-甲氧基苯酚、叠氮钠、ProClin系列等。防腐剂的浓度为0.1~0.5g/L。
第一试剂中的第一溶血和溶酶体染色剂可以分别为单独的试剂,分别包装和储存,仅在使用时混合起来。或者,第一溶血剂和溶酶体染色剂混合为一个试剂包装和存储。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第一试剂仅由上述第一溶血剂和溶酶体染色剂组成。即,使用第一试剂对血液样本进行处理时仅使红细胞裂解以及对其他血细胞的溶酶体染色,而不会对血液样本产生其他作用,例如所述第一试剂不含能够有对溶酶体外的其他细胞器或细胞物质染色或荧光标记的试剂或物质。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所血液分析仪的所述处理器,当所述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计算机应用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进一步执行以下步骤:根据第一光信号进一步识别第一试样中的有核红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进一步地,获得有核红细胞、白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计数。也就是说,使用含有溶酶体染色剂的第一试剂处理血液样本并不影响对白细胞的识别和分类,还能识别有核红细胞。这与传统的使用核酸染色剂和溶血剂来处理血液样本并WNB通道检测获得的分析项目相同。
因此,本公开的血液分析仪使用溶酶体染色剂替代核酸染色剂进行血液分析不但不影响获得传统的血常规检测项目还能获得感染标志参数,以便评估受试者的感染状态,检测快速,并节约了检测费用。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所述血液分析仪的吸样装置进一步配置为吸取待测血液样本的至少另一部分并输送至所述样本制备装置。
所述样本制备装置还包括第二反应池。所述试剂供应部进一步配置为提供第二试剂到所述第二反应池。第二反应池配置为使所述第二试剂与所述血液样本的至少另一部分在其中混合得到第二试样,并将所述第二试样输送到所述流动室。
第二反应池与第一反应池是不同的反应池。同样可以对第二反应池进行加热,以促进第二试剂与待测血液样本的反应。或者,第一反应池和第二反应池是同一个反应池,在制备一个试样后,对反应池进行冲洗,然后制备另一个试样。
第二试剂包括第二溶血剂和含有核酸染料的核酸染色剂,所述核酸染料对所述待测血液样本中细胞的核酸物质进行荧光染色。
流动室进一步配置为使所述第二试样中的粒子逐个通过所述流动室。光学检测器进一步配置为检测通过所述流动室的检测孔的第二试样的各粒子的第二光信号。
当所述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计算机应用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进一步执行以下步骤:处理所述第二光信号获得第二白细胞信息;提取所述第二白细胞信息的至少一个第二白细胞参数;基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白细胞参数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白细胞参数获得所述感染标志参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基于光学信号中的前向散射光信号(或前向散射光强度)FS、侧向散射光信号(或侧向散射光强度)SS和核酸荧光信号(或核酸荧光强度)FL将第二试样中的白细胞分群粒子团识别出来。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第二试样中的白细胞分群粒子团至少包括单细胞粒子团Mon、中性粒细胞粒子团Neu和淋巴细胞粒子团Lym中的一个或多个。根据另一些实施方式,第二试样中的白细胞分群粒子团包括单细胞粒子团Mon、中性粒细胞粒子团Neu、淋巴细胞粒子团Lym和嗜酸性细胞粒子团Eos中的一个或多个。
所述第二白细胞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白细胞分群粒子团信息。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白细胞分群粒子团信息包括第二单核细胞粒子团信息、第二中性粒粒子团信息和第二淋巴细胞粒子团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白细胞参数包括如下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至少一个第二白细胞分群粒子团的前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宽度、前向散射光强度分布重心、前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变异系数、侧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宽度、侧向散射光强度分布重心、侧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变异系数、核酸荧光强度分布宽度、核酸荧光强度分布重心、核酸荧光强度分布变异系数;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白细胞分群粒子团在由前向散射光强度、侧向散射光强度和核酸荧光强度中的两种光强度生成的二维散点图中的分布区域的面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白细胞分群粒子团在由前向散射光强度、侧向散射光强度和核酸荧光强度生成的三维散点图中的分布区域的体积。
具体来说,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白细胞参数包括如下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
第二单核细胞粒子团的前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宽度(D_MON_FS_W)、前向散射光强度分布重心(D_MON_FS_P)、前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变异系数(D_MON_FS_CV)、侧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宽度(D_MON_SS_W)、侧向散射光强度分布重心(D_MON_SS_P)、侧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变异系数(D_MON_SS_CV)、核酸荧光强度分布宽度(D_MON_FL_W)、核酸荧光强度分布重心(D_MON_FL_P)、核酸荧光强度分布变异系数(D_MON_FL_CV),
所述第二单核细胞粒子团在由前向散射光强度、侧向散射光强度和核酸荧光强度中的两种光强度生成的二维散点图中的分布区域的面积,第二单核细胞粒子团在由前向散射光强度、侧向散射强度和核酸荧光强度生成的三维散点图中的分布区域的体积(例如,第二单核细胞粒子团在由前向散射光强度和核酸荧光强度生成的二维散点图中的分布区域的面积(D_MON_FLFS_Area)、第二单核细胞粒子团在由侧向散射光强度和核酸荧光强度生成的二维散点图中的分布区域的面积(D_MON_FLSS_Area)、第二单核细胞粒子在由前向散射光强度和侧向散射强度生成的二维散点图中的分布区域的面积(D_MON_SSFS_Area);
第二中性粒细胞粒子团的前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宽度(D_NEU_FS_W)、前向散射光强度分布重心(D_NEU_FS_P)、前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变异系数(D_NEU_FS_CV)、侧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宽度(D_NEU_SS_W)、侧向散射光强度分布重心(D_NEU_SS_P)、侧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变异系数(D_NEU_SS_CV)、核酸荧光强度分布宽度(D_NEU_FL_W)、核酸荧光强度分布重心(D_NEU_FL_P)、核酸荧光强度分布变异系数(D_NEU_FL_CV),
所述第二中性粒细胞粒子团在由前向散射光强度、侧向散射光强度和荧光强度中的两种光强度生成的二维散点图中的分布区域的面积,中性粒细胞群在由前向散射光强度、侧向散射强度和荧光强度生成的三维散点图中的分布区域的体积(例如:中性粒细胞群在由前向散射光强度和核酸荧光强度生成的二维散点图中的分布区域的面积(D_NEU_FLFS_Area)、中性粒细胞群在由侧向散射光强度和核酸荧光强度生成的二维散点图中的分布区域的面积(D_NEU_FLSS_Area)、中性粒细胞群在由前向散射光强度和侧向散射强度生成的二维散点图中的分布区域的面积(D_NEU_SSFS_Area));以及
第二淋巴细胞粒子团的前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宽度(D_LYM_FS_W)、前向散射光强度分布重心(D_LYM_FS_P)、前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变异系数(D_LYM_FS_CV)、侧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宽度(D_LYM_SS_W)、侧向散射光强度分布重心(D_LYM_SS_P)、侧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变异系数(D_LYM_SS_CV)、核酸荧光强度分布宽度(D_LYM_FL_W)、核酸荧光强度分布重心(D_LYM_FL_P)、核酸荧光强度分布变异系数(D_LYM_FL_CV),
所述第二淋巴细胞粒子团在由前向散射光强度、侧向散射光强度和荧光强度中的两种光强度生成的二维散点图中的分布区域的面积,淋巴细胞群在由前向散射光强度、侧向散射强度和荧光强度生成的三维散点图中的分布区域的体积(例如:淋巴细胞群在由前向散射光强度和荧光强度生成的二维散点图中的分布区域的面积(D_LYM_FLFS_Area)、淋巴细胞群在由侧向散射光强度和荧光强度生成的二维散点图中的分布区域的面积(D_LYM_FLSS_Area)、淋巴细胞群在由前向散射光强度和侧向散射强度生成的二维散点图中的分布区域的面积(D_LYM_SSFS_Area))。
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白细胞参数包括下列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
第二单核细胞粒子团的前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宽度、前向散射光强度分布重心、前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变异系数、侧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宽度、侧向散射光强度分布重心、侧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变异系数、核酸荧光强度分布宽度、核酸荧光强度分布重心、核酸荧光强度分布变异系数,所述第二单核细胞粒子团在由前向散射光强度、侧向散射光强度和核酸荧光强度中的两种光强度生成的二维散点图中的分布区域的面积,和所述第二单核细胞粒子团在由前向散射光强度、侧向散射光强度和核酸荧光强度生成的三维散点图中的分布区域的体积;以及
第二中性粒细胞粒子团的前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宽度、前向散射光强度分布重心、前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变异系数、侧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宽度、侧向散射光强度分布重心、侧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变异系数、核酸荧光强度分布宽度、核酸荧光强度分布重心、核酸荧光强度分布变异系数,所述第二中性粒细胞粒子团在由前向散射光强度、侧向散射光强度和核酸荧光强度中的两种光强度生成的二维散点图中的分布区域的面积,和所述第二中性粒细胞粒子团在由前向散射光强度、侧向散射光强度和核酸荧光强度生成的三维散点图中的分布区域的体积。
根据该实施方式,将至少一个第一白细胞参数和至少一个第二白细胞参数组合,优选通过线性函数组合得到所述感染标志参数,能进一步提高检测的可靠性。
通过线性函数将所述第一白细胞参数和所述第二白细胞参数组合获得感染标志参数,即,通过如下公式计算感染标志参数:
Y=A×X1+B×X2+C
其中,Y表示感染标志参数,X1表示第一白细胞参数,X2表示第二白细胞参数,A、B、C为常数。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非线性函数将所述第一白细胞参数和所述第二白细胞参数组合获得感染标志参数,本公开对此不做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将这两个白细胞参数通过函数计算,而是联合使用所述第一白细胞参数和所述第二白细胞参数,分别与各自的阈值比较,获得感染标志参数。
根据较优的实施方式,所述处理器70执行以下步骤:基于第一白细胞粒子团的溶酶体荧光强度分布宽度和第二单核细胞粒子团的侧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宽度获得感染标志参数。
本公开中提及的术语分布宽度、分布重心、变异系数以及分布区域的面积或体积的含义、它们的计算方法,多个白细胞参数通过函数组合的方法,以及基于一个或多个白细胞参数获得感染标志参数的方法记载在本申请人的在先国际专利申请No.:PCT/CN2022/143965和PCT/CN2022/144177中,这些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本文,在此不再赘述。
以下对第二试剂进行详细说明。所述第二试剂包括第二溶血剂和含有核酸染料的核酸染色剂,所述核酸染料对所述待测血液样本中细胞的核酸物质进行荧光染色。本公开对第二试剂中的第二溶血剂和核酸染色剂没有特别限制,常规用于血液分析中DIFF通道检测的试剂均可使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溶血剂与第一溶血剂相同或不同,可以是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两亲性表面活性剂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溶血剂可以包括烷基糖苷、三萜皂苷、甾族皂苷中的至少一种。
同样的第二溶血剂中还包括缓冲剂、防腐剂等,均可使用已知用于DIFF通道检测的那些化合物。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核酸染色剂为用于实现白细胞分类的荧光染料,例如可以为能够实现将血液样本中的白细胞分类为至少三个白细胞亚群(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荧光染料。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核酸染色剂为核酸染料的溶于有机溶剂中形成的溶液。核酸染料可以包括阳离子花菁化合物,其更多细节可参考申请人于2019年9月28日提交的中国专利申请CN101750274A,其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有机溶剂可以使用适用于溶酶体染色剂的那些。
根据其他实施方式,所述处理器70还执行以下步骤。
处理第一光信号进一步获得有核红细胞和/或嗜碱性粒细胞的信息。进一步地,处理第一光信号获得白细胞、有核红细胞和/或嗜碱性粒细胞的计数。
根据其他实施方式,所述处理器70还执行以下步骤。
处理第二光信号获得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群、中性粒细胞群和淋巴细胞群中至少一个分群的信息。进一步地,处理第二光信号获得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群、中性粒细胞群和淋巴细胞群中至少一个分群的计数。
即,所述血液分析仪可用同时在执行上述检测时,获得感染标志参数和传统的血常规检测项目的结果。
所获得的感染标志参数能够用于对所述受试者进行感染状态评估。所述感染状态评估包括脓毒症早期预测、脓毒症诊断、普通感染与重症感染的鉴别、感染病情监控、脓毒症预后分析、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鉴别、非感染性炎症和感染性炎症的鉴别和脓毒症疗效的评估中的一种或多种。
脓毒症属于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其发生率高,病死率高,每延缓1小时治疗,患者的死亡率上升7%。因此,脓毒症的早期预警显得尤为重要,脓毒症的早期识别和预警,能为患者增加宝贵的诊疗时间,大大提高生存率。
示例性地,在脓毒症早期预测的应用场景中,即,所述感染标志参数被用于脓毒症的早期预测,当感染标志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提示受试者在被采集血液样本之后的一定时间段内可能进展为脓毒症。
在此,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例如可以为感染标志参数的值大于预设阈值。该预设阈值可以根据具体的参数组合和血液细胞分析仪来确定。
进一步参考图1,本公开各实施方式的血液分析仪进一步包括输出装置90。输出装置90包括用户交互界面,以进行人机交互。包括用户交互界面的输出装置90与处理器70可操作地连接。所述用户交互界面配置为显示检测结果和/或向所述血液分析仪输入指令。例如,根据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用户界面向使用者显示所述感染标志参数和/或基于所述感染标志参数输出指示所述受试者的感染状态的提示信息。
此外,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血液分析仪还可具有第一机壳100和第二机壳200(参见图5)。样本制备装置30设置在第一机壳100的内部,输出装置90、吸样装置10布置在第一机壳100的外表面。光学检测器50及处理器70设置在第二机壳200的内部。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血液分析方法。与传统的血液分析方法不同,所述血液分析方法中利用溶酶体染料对诸如白细胞等血细胞的溶酶体染色,来获得目标粒子团的光学参数。
具体的,参考图3,其中示出了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血液分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血液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0,获取受试者的待测血液样本。
S120,制备第一试样,所述第一试样含有所述待测血液样本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一试剂,其中所述第一试剂包括第一溶血剂和含有溶酶体染料的溶酶体染色剂,所述溶酶体染料对所述待测血液样本中细胞的溶酶体进行荧光染色。
S130,使所述第一试样中的粒子逐个通过被光照射的光学检测区以获得所述第一试样中的粒子在被光照射后产生的第一光信号。
S140,处理所述第一光信号获得第一白细胞信息。
S150,提取所述第一白细胞信息的至少一个第一白细胞参数。
S160,基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白细胞参数获得感染标志参数。
在S110中,获取受试者的待测样本。所述待测样本可为来自受试者的血液,尤其是外周血。受试者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是健康受试者,也可以是患者,例如被感染的患者或身体存在炎症的患者。
在S120中,制备第一试样。具体地,将至少部分所获取的待测样本与第一试剂混合,以便对所述待测样本进行处理,从而制备第一试样。
第一试剂如前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S120中,所述第一试剂与所述待测血液样本的至少一部分在例如42℃下混合孵育约30秒,完成对血液样本的处理,获得第一试样。孵育的温度和时间并不限于上述示例的温度和时间,可根据选择的表面活性剂种类和溶酶体染料种类来具体确定。
制备好第一试样后,进行S130,使所述第一试样中的粒子逐个通过被光照射的光学检测区以获得所述第一试样中的粒子在被光照射后产生的第一光信号。
第一光信号可包括每个通过光学检测区的粒子被光源照射后产生的不同角度的散射光信号,如侧向散射光、前向散射光等的光信号,以及与溶酶体结合的溶酶体染料发出的溶酶体荧光信号。
在S140,处理所述第一光信号获得第一白细胞信息。
第一白细胞信息包括第一白细胞粒子团信息和第一白细胞分群粒子团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如前所述,第一白细胞粒子团信息指第一试样中全部白细胞粒子的信息。第一白细胞亚群粒子团信息包括第一淋巴细胞粒子团信息和第一中性粒细胞粒子团信息。根据较优的实施方式,第一白细胞信息包括第一白细胞粒子团信息和第一中性粒细胞粒子团信息。
在S150,提取所述第一白细胞信息的至少一个第一白细胞参数。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至少一个第一白细胞参数包括第一白细胞分群粒子团和第一白细胞粒子团的各参数中的一个。
具体可用第一白细胞参数如前所述,在此不再重复。
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白细胞参数包括第一白细胞粒子团的各细胞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
更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白细胞参数包括所述第一白细胞粒子团的溶酶体荧光强度分布宽度、溶酶体荧光强度分布重心和前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宽度中的一个或多个。
在S160中,基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白细胞参数获得感染标志参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感染标志参数由单个第一白细胞参数构成,;或者,感染标志参数是单个第一白细胞参数的线性函数或非线性函数。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感染标志参数由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白细胞参数和从所述光学信息获得的不同于此第一白细胞参数的另一个第一白细胞参数组合计算得到。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可通过将单个第一白细胞参数与阈值比较获得感染标志参数。
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第一光信号进一步识别第一试样中的有核红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进一步地,可以以获得有核红细胞、白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计数。也就是说,使用含有溶酶体染色剂的第一试剂处理血液样本并不影响对白细胞的识别和分类,还能识别有核红细胞。这与传统的使用核酸染色剂和溶血剂来处理血液样本并WNB通道检测获得的分析项目相同。因此,本公开使用溶酶体染色剂替代核酸染色剂进行血液分析不但能够获得传统的血常规检测项目还能获得感染标志参数,检测快速,并节约了检测费用。
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血液分析方法。参见图4,其中示出了根据另一种实施方式的血液分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实施方式中的血液分析方法包括以上实施方式的步骤S110-S150,这些步骤在此不再赘述,并且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S220,制备第二试样,所述第二试样含有所述待测血液样本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二试剂,其中所述第二试剂包括第二溶血剂和含有核酸染料的核酸染色剂,所述核酸染料对所述待测血液样本中细胞的核酸物质进行荧光染色。
S230,使所述第二试样中的粒子逐个通过被光照射的光学检测区以获得所述第二试样中的粒子在被光照射后产生的第二光信号。
S240,处理所述第二光信号获得第二白细胞信息。
S250,提取所述第二白细胞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第二白细胞参数。
S260,基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白细胞参数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白细胞参数获得感染标志参数。
以上步骤S220~S250可以与步骤S120~S150先后顺序进行。例如,可以按照S110-(S120~S150)-(S220~S250)-S260的顺序进行,也可以按照S110-(S220~S250)-(S120~S150)-S260的顺序进行;或者在设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步骤S220~S250可以与步骤S120~S150可以同时进行。
在S220中,制备第二试样。具体地,将至少部分所获取的待测样本与第二试剂混合,以便对所述待测样本进行处理,从而制备第二试样。
第二试剂如前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第二试剂与所述待测血液样本的至少一部分在例如42℃下混合孵育约30秒,完成对血液样本的处理,获得第二试样。孵育的温度和时间并不限于上述示例的温度和时间,可根据选择的表面活性剂种类和核酸染料种类来具体确定。
在S230中,使所述第二试样中的粒子逐个通过被光照射的光学检测区以获得所述第二试样中的粒子在被光照射后产生的第二光信号。
第二光信号可包括每个通过光学检测区的粒子被光源照射后产生的不同角度的散射光信号,如侧向散射光、前向散射光等的光信号,以及与核酸物质结合的核酸染料发出的核酸荧光信号。
在S240,处理所述第二光信号获得第二白细胞信息。
与前述血液分析仪的各实施方式相同,第二白细胞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白细胞分群粒子团信息。
优选至少一个第二白细胞分群粒子团信息包括第二单核细胞粒子团信息、第二中性粒细胞粒子团信息和第二淋巴细胞粒子团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
可用的各第二白细胞参数与前述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S250中,提取所述第二白细胞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第二白细胞参数。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白细胞参数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白细胞分群粒子团的各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
可用的具体的第二白细胞参数如前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白细胞参数包括
第二单核细胞粒子团和第二中性粒细胞粒子团的各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
在S260中,基于前述至少一个第一白细胞参数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白细胞参数获得感染标志参数。
根据该实施方式,将至少一个第一白细胞参数和至少一个第二白细胞参数组合,优选通过如上所述线性函数组合得到所述感染标志参数,进一步提高检测的可靠性。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非线性函数将所述第一白细胞参数和所述第二白细胞参数组合获得感染标志参数;或者联合使用所述第一白细胞参数和所述第二白细胞参数,分别与各自的阈值比较,获得感染标志参数,本公开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优选地,基于第一白细胞粒子团的溶酶体荧光强度分布宽度和所述第二单核细胞粒子团的侧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宽度获得所述感染标志参数。
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第二光信号识别第二试样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白细胞四分类),并进一步对这些细胞分群计数。即,本公开的血液分析方法还能获得传统检测中通过DIFF通道检测获得的分析项目。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细胞分析试剂在分析血液样本的感染标志参数中的用途。所述试剂,包括溶血剂和溶酶体染色剂,其中所述溶酶体染色剂包括靶向细胞溶酶体的溶酶体染料。
与传统的同类试剂包含核酸染料不同,所述细胞分析试剂包含溶酶体染料,用于在红细胞被裂解的情况下,对诸如白细胞等血细胞进行溶酶体染色。当血液样本经所述细胞分析试剂处理获得试样后,通过上述血液分析仪的检测能够获得试样中目标粒子群的光学信息,并由此提取获得至少一个白细胞参数,并基于所述白细胞参数获得感染标志参数。
所述感染标志参数用于对受试者进行感染状态评估。如前所述感染状态评估包括脓毒症早期预测、脓毒症诊断、普通感染与重症感染的鉴别、感染病情监控、脓毒症预后分析、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鉴别、非感染性炎症和感染性炎症的鉴别和脓毒症疗效的评估中的一种或多种,但不限于此。
所述试剂的溶血剂与前述第一溶血剂相同,溶酶体染色剂也与前述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细胞分析试剂除了能够用于在血液分析中获取感染标志参数外,可以替代传统的WNB通道使用的分析试剂,能够区分白细胞,以及白细胞中的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亚群,还能识别网织红细胞。
本公开还提供上述细胞分析试剂。
根据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试剂中染色剂为含有至少一种上述通式II的溶酶体染料的溶液。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溶血剂和所述染色剂分别为单独的试剂。或者,根据另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溶血剂和所述染色剂混合为一个试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试剂仅由所述溶血剂和所述溶酶体染色剂组成。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及优点。
实施例1
激光显微镜下观察化合物1和商购溶酶体染料(Lyso-Tracker red)对活细胞的染色部位。
将浓度为1mM的化合物1的PBS缓冲液10μL加入于培养好HepG2细胞的六孔板中,在37℃、5%CO2的细胞培养箱中孵育30min。然后,使用PBS缓冲液震荡清洗3次,再加入细胞培养基,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FV1000IX81)观察细胞形态,如图5所示。图5的左上图为化合物1对HepG2活细胞染色的荧光显微照片,右上图为商购溶酶体染料对HepG2活细胞染色的荧光显微照片。左下图是重叠的荧光显微照片,右下图为两者荧光重叠的比例。如右下图显示两者荧光相关性的皮尔斯系数为0.89,表明两种染料的染色部位高度相似,皆为溶酶体。
实施例2
按以下配方配制溶酶体染色剂和第一溶血剂:
A:溶酶体染色剂
化合物1 50mg
乙二醇 950ml
甲醇 50ml
B:第一溶血剂,用HCl将试剂pH值调至3.0
在1mL的试剂B中分别加入经抗凝处理的血液样本20微升和试剂A 20微升,在42℃条件下孵育30秒得到第一试样。采用迈瑞6800plus血液分析仪,其中光源为红光激光光源(波长633nm)进行检测,测定前向低角度散射光强(FS)、侧向高角度散射光强(SS)及侧向荧光强(FL,即溶酶体荧光强度)。按上述方法以健康受试者的血液样本和脓毒症患者的血液样本分别进行检测,获得相应的光信号,并得到两个样本侧向散射光强度和侧向荧光强度SS-FL的散点图,如图6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脓毒症患者的血液样本相比于正常血样具有更高的侧向荧光强度。
对于健康受试者样本和脓毒症患者样本,例如,可以根据前述方法分别提取溶酶体荧光强度分布宽度(N_WBC_SFL_W)参数,通过与阈值比较,高于该阈值提示为脓毒症患者,从而帮助评估患者的感染状态。申请人临床统计的实验结果表明,根据溶酶体荧光强度分布宽度(N_WBC_SFL_W)评估受试者是否患有脓毒症的诊断效力可以达到0.915。
实施例3
按以下配方配制溶酶体染色剂和第一溶血剂:
A:溶酶体染色剂
化合物6 50mg
乙二醇 950ml
甲醇 50ml
B:第一溶血剂,用HCl将试剂pH值调至3.0
在1mL的试剂B中分别加入经抗凝处理的血液样本20微升和试剂A20微升,在42℃条件下孵育30秒得到第一试样。采用迈瑞6800plus血液分析仪,其中光源替换为蓝光激光光源(波长450nm)进行检测,测定前向低角度散射光强(FS)、侧向高角度散射光强(SS)及侧向荧光强(FL,即溶酶体荧光强度)。按上述方法以健康受试者的血液样本和脓毒症患者的血液样本分别进行检测,获得相应的光信号,并得到两个样本侧向散射光强度和侧向荧光强度SS-FL的散点图,如图7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脓毒症患者的血液样本相比于正常血样具有更高的侧向荧光强度。
对于健康受试者样本和脓毒症患者样本,例如,可以根据前述方法分别提取溶酶体荧光强度分布宽度(N_WBC_SFL_W)参数,通过与阈值比较,高于该阈值提示为脓毒症患者,从而帮助评估患者的感染状态。申请人临床统计的实验结果表明,根据溶酶体荧光强度分布宽度(N_WBC_SFL_W)评估受试者是否患有脓毒症的诊断效力可以达到0.910。
实施例4
按以下配方配制溶酶体染色剂和第一溶血剂:
A1~A3:溶酶体染色剂
化合物3 15mg(A1)、30mg(A2)、50mg(A3)
乙二醇 950ml
甲醇 50ml
B:第一溶血剂,用HCl将试剂pH值调至3.0
在1mL的试剂B中分别加入经抗凝处理的脓毒症患者的血液样本20微升和试剂A1,在42℃条件下孵育30秒得到第一试样。采用迈瑞6800plus血液分析仪,其中光源为红光激光光源(波长633nm)进行检测,测定前向低角度散射光强(FS)、侧向高角度散射光强(SS)及侧向荧光强(FL,即溶酶体荧光强度)。按上述方法分别对相同的血液样本将试剂A1替换为试剂A2和A3进行检测,获得相应的光信号,并得到各检测的侧向散射光强度和侧向荧光强度SS-FL的散点图,如图8所示。
由图8所示的结果可知,采用含不同浓度的溶酶体染料的染色剂处理样本后后,脓毒症血样侧向荧光差异较小,相比之下50mg/L细胞散点团边界较为清晰,染色较为充分。
实施例5
按以下配方配制溶酶体染色剂和第一溶血剂:
A:溶酶体染料
化合物6 50mg
乙二醇 950ml
甲醇 50ml
B:第一溶血剂,用HCl将试剂pH值调至3.0
在1mL的试剂B中分别加入经抗凝处理的血液样本20微升和试剂A20微升,在42℃条件下孵育30秒得到第一试样。采用迈瑞6800plus血液分析仪,其中光源替换为蓝光激光光源(波长450nm)进行检测,测定前向低角度散射光强(FS)、侧向高角度散射光强(SS)及侧向荧光强(FL,即溶酶体荧光强度)。按上述方法以健康受试者的血液样本和脓毒症患者的血液样本分别进行检测,获得相应的光信号,并得到两个样本侧向散射光强度和侧向荧光强度SS-FL的散点图,如图9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脓毒症患者的血液样本相比于正常血样具有更高的侧向荧光强度。
由图9结果可知,用含阴离子表活的第一溶血剂处理血液样本后,脓毒症血样与健康血样侧向荧光差异较小。但仍能够获取较为可靠的感染标志参数。对于健康受试者样本和脓毒症患者样本,例如,可以根据前述方法分别提取溶酶体荧光强度分布宽度(N_WBC_SFL_W)参数,通过与阈值比较,高于该值被提示为脓毒症患者,从而帮助评估患者的感染状态;申请人临床统计的实验结果表明,根据溶酶体荧光强度分布宽度(N_WBC_SFL_W)评估受试者是否患有脓毒症的诊断效力可以达到0.910。
实施例6
按以下配方配制溶酶体染色剂和第一溶血剂:
A:溶酶体染色剂
化合物3 50mg
乙二醇 950ml
甲醇 50ml
B:第一溶血剂,用HCl将试剂pH值调至3.0
按照实施例2相同的检测方法对采集的大量脓毒症患者的血液样本和健康受试者的血液样本进行检测。同时采用商业化M-6LD作为第二溶血剂,以M-6FD作为核酸染色剂,按照迈瑞6800plus血液分析仪的规定同时对上述样本在DIFF通道进行检测。按照上述血液分析方法提取第一白细胞参数和/或第二白细胞参数,并绘制如下关于感染标志参数的相关性曲线(即ROC曲线),如图10所示,相应参数同时示于下表1中。根据图10及下表1可发现采用溶酶体染料染色获得的第一白细胞粒子团溶酶体荧光信号(溶酶体荧光强度分布宽度(N_WBC_SFL_W))与感染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AUC系数高达0.927。此外,将WNB通道获得的第一白细胞粒子团溶酶体荧光信号与DIFF通道获得的第二单核细胞侧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宽度进行组合获得的参数(D_MON_SSC_W&N_WBC_SFL_W),与感染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AUC系数高达0.960。
表1各细胞参数与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统计结果
实施例7
按以下配方配制溶酶体染色剂和第一溶血剂:
A:溶酶体溶血剂
化合物3 50mg
乙二醇 950ml
甲醇 50ml
B:第一溶血剂,用HCl将试剂pH值调至3.0
按照实施例2相同的检测方法,区别在于使用本实施例的试剂A和试剂B,分别并对健康受试者的血液样本和含有有核红细胞的异常血液样本进行检测,所得SS-FL散点图如图1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相比于正常血液样本,有核红细胞血样本在低荧光区域会出现(右图中已圈出)。可见使用本发明的溶酶体染色剂还能进一步识别有核红细胞。
实施例8
按以下配方配制溶酶体染色剂和第一溶血剂:
A:溶酶体染色剂
化合物7 50mg
乙二醇 950ml
甲醇 50ml
B:第一溶血剂,用HCl将试剂pH值调至3.0
按照实施例5相同的检测方法,区别在于使用本实施例的试剂A和试剂B,分别并对健康受试者的血液样本和含有有核红细胞的异常血液样本进行检测,所得SS-FL散点图如图1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相比于正常血液样本,有核红细胞血样本在低荧光区域会出现(右图中已圈出)。可见使用本发明的溶酶体染色剂还能进一步识别有核红细胞。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30)

1.一种血液分析仪,包括吸样装置、样本制备装置、光源、流动室、光学检测器、处理器和编程有计算机应用程序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其中,所述吸样装置配置为吸取待测血液样本的至少一部分并输送至所述样本制备装置;
所述样本制备装置包括试剂供应部和至少一个反应池,其中所述试剂供应部配置为提供第一试剂到第一反应池,所述第一反应池配置为使所述第一试剂与所述待测血液样本的至少一部分在其中混合以制备第一试样,并将所述第一试样输送到所述流动室,其中所述第一试剂包括第一溶血剂和含有溶酶体染料的溶酶体染色剂,所述溶酶体染料对所述待测血液样本中细胞的溶酶体进行荧光染色;
所述光源配置为将光束对准与所述反应池相连通的所述流动室的检测孔;
所述流动室配置为使所述第一试样中的粒子逐个通过所述流动室;
所述光学检测器被装配于所述流动室周围,并配置为检测通过所述流动室的检测孔的所述第一试样中的粒子的第一光信号;
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光学检测器可操作地连接,当所述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计算机应用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下步骤:
处理所述第一光信号获得第一白细胞信息;
提取所述第一白细胞信息的至少一个第一白细胞参数;
基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白细胞参数获得感染标志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分析仪,其中,所述第一白细胞信息包括第一白细胞分群粒子团信息和第一白细胞粒子团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第一白细胞分群粒子团信息包括第一淋巴细胞粒子团信息和第一中性粒细胞粒子团信息;
优选地,所述第一白细胞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中性粒细胞粒子团信息和所述第一白细胞粒子团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液分析仪,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白细胞参数包括如下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一白细胞分群粒子团和第一白细胞粒子团中至少一个的前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宽度、前向散射光强度分布重心、前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变异系数、侧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宽度、侧向散射光强度分布重心、侧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变异系数、溶酶体荧光强度分布宽度、溶酶体荧光强度分布重心、溶酶体荧光强度分布变异系数,所述第一白细胞分群粒子团和所述第一白细胞粒子团中至少一个在由前向散射光强度、侧向散射光强度和溶酶体荧光强度中的两种光强度生成的二维散点图中的分布区域的面积,和所述第一白细胞分群粒子团和所述第一白细胞粒子团中至少一个在由前向散射光强度、侧向散射光强度和溶酶体荧光强度生成的三维散点图中的分布区域的体积;
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白细胞参数包括如下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白细胞粒子团的前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宽度、前向散射光强度分布重心、前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变异系数、侧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宽度、侧向散射光强度分布重心、侧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变异系数、溶酶体荧光强度分布宽度、溶酶体荧光强度分布重心、溶酶体荧光强度分布变异系数,所述第一白细胞粒子团在由前向散射光强度、侧向散射光强度和溶酶体荧光强度中的两种光强度生成的二维散点图中的分布区域的面积,和所述第一白细胞粒子团在由前向散射光强度、侧向散射光强度和溶酶体荧光强度生成的三维散点图中的分布区域的体积;
更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白细胞参数包括如下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白细胞粒子团的溶酶体荧光强度分布宽度、溶酶体荧光强度分布重心、和前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血液分析仪,其中,
所述吸样装置进一步配置为吸取待测血液样本的至少另一部分并输送至所述样本制备装置;
所述样本制备装置还包括第二反应池,所述第二反应池与所述第一反应池是同一个反应池或是不同的反应池,其中所述试剂供应部进一步配置为提供第二试剂到所述第二反应池,所述第二反应池配置为使所述第二试剂与所述血液样本的至少另一部分在其中混合得到第二试样,并将所述第二试样输送到所述流动室,其中所述第二试剂包括第二溶血剂和含有核酸染料的核酸染色剂,所述核酸染料对所述待测血液样本中细胞的核酸物质进行荧光染色;
所述流动室进一步配置为使所述第二试样中的粒子逐个通过所述流动室;
所述光学检测器进一步配置为检测通过所述流动室的检测孔的第二试样的各粒子的第二光信号;
当所述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计算机应用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进一步执行以下步骤:
处理所述第二光信号获得第二白细胞信息;
提取所述第二白细胞信息的至少一个第二白细胞参数;
基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白细胞参数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白细胞参数获得所述感染标志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血液分析仪,其中,所述第二白细胞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白细胞分群粒子团信息,
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白细胞分群粒子团信息包括第二单核细胞粒子团信息、第二中性粒细胞粒子团信息和第二淋巴细胞粒子团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血液分析仪,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白细胞参数包括如下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至少一个第二白细胞分群粒子团的前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宽度、前向散射光强度分布重心、前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变异系数、侧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宽度、侧向散射光强度分布重心、侧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变异系数、核酸荧光强度分布宽度、核酸荧光强度分布重心、核酸荧光强度分布变异系数,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白细胞分群粒子团在由前向散射光强度、侧向散射光强度和核酸荧光强度中的两种光强度生成的二维散点图中的分布区域的面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白细胞分群粒子团在由前向散射光强度、侧向散射光强度和核酸荧光强度生成的三维散点图中的分布区域的体积;
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白细胞参数包括下列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单核细胞粒子团的前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宽度、前向散射光强度分布重心、前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变异系数、侧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宽度、侧向散射光强度分布重心、侧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变异系数、核酸荧光强度分布宽度、核酸荧光强度分布重心、核酸荧光强度分布变异系数,所述第二单核细胞粒子团在由前向散射光强度、侧向散射光强度和核酸荧光强度中的两种光强度生成的二维散点图中的分布区域的面积,和所述第二单核细胞粒子团在由前向散射光强度、侧向散射光强度和核酸荧光强度生成的三维散点图中的分布区域的体积;以及所述第二中性粒细胞粒子团的前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宽度、前向散射光强度分布重心、前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变异系数、侧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宽度、侧向散射光强度分布重心、侧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变异系数、核酸荧光强度分布宽度、核酸荧光强度分布重心、核酸荧光强度分布变异系数,所述第二中性粒细胞粒子团在由前向散射光强度、侧向散射光强度和核酸荧光强度中的两种光强度生成的二维散点图中的分布区域的面积,和所述第二中性粒细胞粒子团在由前向散射光强度、侧向散射光强度和核酸荧光强度生成的三维散点图中的分布区域的体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血液分析仪,其中,所述基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白细胞参数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白细胞参数获得感染标志参数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白细胞粒子团的溶酶体荧光强度分布宽度和所述第二单核细胞粒子团的侧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宽度获得所述感染标志参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分析仪,其中,当所述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计算机应用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进一步执行以下步骤:
处理所述第一光信号进一步获得有核红细胞和/或嗜碱性粒细胞的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血液分析仪,其中,当所述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计算机应用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进一步执行以下步骤:
处理所述第二光信号获得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群、中性粒细胞群和淋巴细胞群中至少一个分群的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分析仪,其中,所述溶酶体染料选自红光可激发或蓝光可激发的溶酶体染料。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血液分析仪,其中,所述溶酶体染料为选自以下通式I和通式II所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X选自-O-、-S-和-CR’R”-,其中R’和R”为C1-C4烷基,R1和R2各自独立选自C3-C20烯基和C3-C20炔烃;
优选地,R1和R2各自独立选自C3-C10烯基和C3-C10炔烃;
以及
其中,R3和R4各自独立地选自H、C1-C12直链烷烃,R5选自氢、和C1-C12直链烷烃;
优选地,R3和R4各自独立地选自H、C1-C6直链烷烃,R5选自氢、和C1-C6直链烷烃。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血液分析仪,其中,所述溶酶体荧光染料为选自以下化合物1~8中的至少一种: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血液分析仪,其中,所述溶酶体染色剂为含有10-100mg/L,优选40-60mg/L所述溶酶体荧光染料的溶液,其中溶剂为选自甲醇、乙醇、甘油、甘醇和二甘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分析仪,其中,所述第一溶血剂包括表面活性剂和缓冲剂,其中所述表面活性剂用于溶解红细胞且选自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至少一种,优选所述第一溶血剂的pH值为3.0-3.5。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血液分析仪,进一步包括用户交互界面,所述用户交互界面配置为显示检测结果和/或向所述血液分析仪输入指令。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血液分析仪,其中,所述用户交互界面配置为输出所述感染标志参数和/或基于所述感染标志参数输出指示受试者的感染状态的提示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分析仪,其中,所述感染标志参数用于对受试者进行感染状态评估。
18.根据权利要求17述的血液分析仪,其中,所述感染状态评估包括脓毒症早期预测、脓毒症诊断、普通感染与重症感染的鉴别、感染病情监控、脓毒症预后分析、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鉴别、非感染性炎症和感染性炎症的鉴别和脓毒症疗效的评估中的一种或多种。
19.一种血液分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受试者的待测血液样本;
制备第一试样,所述第一试样含有所述待测血液样本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一试剂,其中所述第一试剂包括第一溶血剂和含有溶酶体染料的溶酶体染色剂,所述溶酶体染料对所述待测血液样本中细胞的溶酶体进行荧光染色;
使所述第一试样中的粒子逐个通过被光照射的光学检测区以获得所述第一试样中的粒子在被光照射后产生的第一光信号;
处理所述第一光信号获得第一白细胞信息;
提取所述第一白细胞信息的至少一个第一白细胞参数;
基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白细胞参数获得感染标志参数。
20.一种细胞分析试剂在分析来自受试者的血液样本的感染标志参数中的用途,其中,所述细胞分析试剂包括溶血剂和溶酶体染色剂,其中所述溶酶体染色剂包括靶向细胞溶酶体的溶酶体染料。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溶酶体染料为选自红光可激发或蓝光可激发的溶酶体染料,
优选地,所述溶酶体染料为选自以下通式I和通式II所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X选自-O-、-S-和-CR’R”-,其中R’和R”为C1-C4烷基,R1和R2各自独立选自C3-C20烯基和C3-C20炔烃;
优选地,R1和R2各自独立选自C3-C10烯基和C3-C10炔烃;
以及
其中,R3和R4各自独立地选自H、C1-C12直链烷烃,R5选自氢、和C1-C12直链烷烃;
优选地,R3和R4各自独立地选自H、C1-C6直链烷烃,R5选自氢、和C1-C6直链烷烃。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溶酶体染料为选自以下化合物1~8中的至少一种:
23.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染色剂为含有10-100mg/L所述溶酶体染料的溶液,其中溶剂为选自甲醇、乙醇、甘油、甘醇和二甘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溶血剂包括表面活性剂,其中所述表面活性剂用于溶解红细胞且选自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至少一种。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选自以下通式III所示的季铵盐:
其中,R选自C8-C16烷基,X-为氯离子或溴离子;优选地,所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所述溶血剂中的浓度为300-800mg/L;
其中,所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选自十二烷基苯磺酸、十二烷基硫酸钠、乙氧基化脂肪酸甲酯磺酸钠、仲烷基磺酸钠和醇醚羧酸盐;优选地,所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所述溶血剂中的浓度为0.1-2g/L;
其中,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选自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优选地,所述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选自长链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酯和脂肪胺聚氧乙烯醚;优选地,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所述溶血剂中的浓度为1-5g/L。
26.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溶血剂进一步包括缓冲剂,且所述溶血剂的pH值为3.0~3.5。
27.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感染标志参数用于对所述受试者进行感染状态评估,
优选地,所述感染状态评估包括脓毒症早期预测、脓毒症诊断、普通感染与重症感染的鉴别、感染病情监控、脓毒症预后分析、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鉴别、非感染性炎症和感染性炎症的鉴别和脓毒症疗效的评估中的一种或多种。
28.一种细胞分析试剂,其中,所述细胞分析试剂根据权利要求20-27中任一项所定义。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试剂,其中溶血剂和染色剂分别为单独的试剂,或者所述溶血剂和所述染色剂混合为一个试剂。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试剂,其中所述试剂由溶血剂和溶酶体染色剂组成。
CN202410714879.XA 2023-06-30 2024-06-03 血液分析仪、血液分析方法及细胞分析试剂和用途 Pending CN11922384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08278 2023-06-30
CN2023108082780 2023-06-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9223849A true CN119223849A (zh) 2024-12-31

Family

ID=940443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714879.XA Pending CN119223849A (zh) 2023-06-30 2024-06-03 血液分析仪、血液分析方法及细胞分析试剂和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922384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840571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a hematological sample
JP4433611B2 (ja) 有核の赤血球の識別方法
JP2613250B2 (ja) 白血球を定量且つ識別する方法
AU750108B2 (en) Fully automated method and reagent composition therefor for rapid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reticulocytes, erythrocytes and platelets in whole blood
US12072330B2 (en) Method for classifying/counting leukocytes, reagent kit for classifying leukocytes, and reagent for classifying leukocytes
JP2001524666A (ja) 赤芽球の識別方法
US9797824B2 (en) Method for hematology analysis
JP4911601B2 (ja) 有核赤血球細胞の計測方法
JP2014219420A (ja) 完全自動化したモノクローナル抗体による広範な識別法
EP0485945A2 (en) Method of classifying leukocytes by flow cytometry
JP2002540426A (ja) 単チャンネル単希釈検出法
WO2019206298A1 (zh) 试剂、分析血小板的方法及血液细胞分析仪
Rico et al. Flow-cytometry-based protocols for human blood/marrow immunophenotyping with minimal sample perturbation
JP4087560B2 (ja) 赤芽球の識別方法
US20230296591A1 (en) Sample analysis method, sample analyzer,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20210033592A1 (en) Blood analyzer and analysis method
CN113125392A (zh) 检测隐球菌的样本分析仪、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Ronot et al. Assessment of cell viability in mammalian cell lines
CN119223849A (zh) 血液分析仪、血液分析方法及细胞分析试剂和用途
CN114270167A (zh) 血液检测方法及血液分析系统
CN115201161A (zh) 试剂、血液细胞分析方法及分析仪
EP3371591A1 (en) Light scatter based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hematology analysis using only three detectors
CN118475833A (zh) 血液细胞分析仪、方法以及感染标志参数的用途
CN114252633A (zh) 样本分析系统、样本检测方法、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424614A (zh) 嗜碱性粒细胞分析试剂及测定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