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9134252A - 一种接触器用过电压抑制器及工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接触器用过电压抑制器及工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9134252A
CN119134252A CN202411493399.1A CN202411493399A CN119134252A CN 119134252 A CN119134252 A CN 119134252A CN 202411493399 A CN202411493399 A CN 202411493399A CN 119134252 A CN119134252 A CN 1191342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or
diode
resistor
overvoltage suppressor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149339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兴余
张俊
魏国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Kaitian Railway Electr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Kaitian Railway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Kaitian Railway Electr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Kaitian Railway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149339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9134252A/zh
Publication of CN1191342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91342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9/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limiting excess current or voltage without disconnection
    • H02H9/04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limiting excess current or voltage without disconnection responsive to excess voltage
    • H02H9/045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limiting excess current or voltage without disconnection responsive to excess voltage adapted to a particular application an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not adapted to a particular application of the relay and designed to obtain desired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or to provide energising current
    • H01H47/002Monitoring or fail-safe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7/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 H02H7/22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for distribution gear, e.g. bus-bar systems; for switching devices
    • H02H7/222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for distribution gear, e.g. bus-bar systems; for switching devices for switch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9/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limiting excess current or voltage without disconnection
    • H02H9/005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limiting excess current or voltage without disconnection avoiding undesired transient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9/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limiting excess current or voltage without disconnection
    • H02H9/04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limiting excess current or voltage without disconnection responsive to excess voltage
    • H02H9/044Physical layout, material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9/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limiting excess current or voltage without disconnection
    • H02H9/04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limiting excess current or voltage without disconnection responsive to excess voltage
    • H02H9/045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limiting excess current or voltage without disconnection responsive to excess voltage adapted to a particular application an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2H9/047Free-wheeling circuits

Landscapes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接触器用过电压抑制器及工作方法,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现有应用于接触器的过电压抑制器稳定性仍需要提高的问题。该接触器用过电压抑制器包括第一电阻、发光二极管、浪涌吸收二极管、第二电阻、二极管、防护壳及印制板组件,所述第一电阻、第二电阻、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及浪涌吸收二极管均固定设置在所述印制板组件上,所述印制板组件设置于所述防护壳内,通过与接触器线圈并联连接,在线圈控制电压断电后,可以吸收线圈产生的反向电动势,同时有发光二极管指示动作状态,保护接触器线圈,提高了接触器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接触器用过电压抑制器及工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接触器用过电压抑制器及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接触器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开关电器,主要是通过控制动触头和静触头的吸合与分离,来控制接触器所在负载电路的连通与断开。接触器的正常工作与接触器的吸合稳定性密切相关,动触头和静触头处于分离状态时的间距会对接触器的吸合稳定性产生显著影响,过电压抑制器用于接触器控制回路中,作为接触器的一个组件,并与接触器电磁线圈并联连接,可吸收线圈断电时产生的反向电动势,并有发光二极管显示吸收反向电动势的状态。
现有的过电压抑制器结构,是将一种可变阻抗材料设计于元件结构中,透过可变阻抗材料将讯号导电电极(signal electrode)与接地导电电极(ground electrode)作电性连接,当过电压抑制器处于正常工作电压的范围内时,可变阻抗材料是处于高阻抗状态,此时,讯号导电电极上的电压与电流不会被导入接地导电电极,只是,当讯号导电电极上出现异常的过电压突波时,利用可变阻抗材料的特性会转变成低阻抗状态,此时,突波能量会由讯号导电电极经过可变阻抗材料导入接地导电电极而排入接地端(ground),因此,藉由可变阻抗材料的特性,可将讯号导电电极上的电压维持于不会损坏电路的范围内,进而达到保护电路的目的。
但是,现有应用于接触器的过电压抑制器稳定性仍需要提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应用于接触器的过电压抑制器稳定性仍需要提高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接触器用过电压抑制器及工作方法。
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接触器用过电压抑制器,包括第一电阻、发光二极管、浪涌吸收二极管、第二电阻、二极管、防护壳及印制板组件;
所述第一电阻、第二电阻、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及浪涌吸收二极管均固定设置在所述印制板组件上;
所述印制板组件设置于所述防护壳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二极管与所述浪涌吸收二极管及所述第二电阻串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光二极管与所述第一电阻串联,同时与所述浪涌吸收二极管并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二极管的负端,与直流控制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与直流控制电源的负极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防护壳内安装有紧固件,所述印制板组件通过所述紧固件固定于所述防护壳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防护壳底部还设置有绝缘板,所述防护壳通过所述绝缘板进行封口并绝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紧固件为两个紧固螺栓及螺孔。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接触器用过电压抑制器工作方法,在接触器线圈控制电源电压断电后,吸收接触器线圈产生的反向电动势,同时发光二极管指示动作状态,保护接触器的线圈。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接触器用过电压抑制器及工作方法,通过与接触器线圈并联连接,在线圈控制电压断电后,可以吸收线圈产生的反向电动势,同时有发光二极管指示动作状态,保护接触器线圈,提高了接触器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接触器用过电压抑制器的电气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接触器用过电压抑制器的剖视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接触器用过电压抑制器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接触器用过电压抑制器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第一电阻;2、发光电极管;3、浪涌吸收二极管;4、第二电阻;5、二极管;6、正极;7、负极;8、防护壳;9、印制板组件;10、紧固件;11、绝缘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实施方式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将结合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对于术语的简要说明,仅是为了方便理解接下来描述的实施方式,而不是意图限定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说明,这些术语应当按照其普通和通常的含义理解。
本申请中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类似或同类的对象或实体,而不必然意味着限定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除非另外注明。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用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
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但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组件的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所有组件,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组件。
在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触器用过电压抑制器及工作方法进行解释说明之前,先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场景和实施环境进行介绍。
接触器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开关电器,主要是通过控制动触头和静触头的吸合与分离,来控制接触器所在负载电路的连通与断开。接触器的正常工作与接触器的吸合稳定性密切相关,动触头和静触头处于分离状态时的间距会对接触器的吸合稳定性产生显著影响,过电压抑制器用于接触器控制回路中,作为接触器的一个组件,并与接触器电磁线圈并联连接,可吸收线圈断电时产生的反向电动势,并有发光二极管显示吸收反向电动势的状态。
现有的过电压抑制器结构,是将一种可变阻抗材料设计于元件结构中,透过可变阻抗材料将讯号导电电极(signal electrode)与接地导电电极(ground electrode)作电性连接,当过电压抑制器处于正常工作电压的范围内时,可变阻抗材料是处于高阻抗状态,此时,讯号导电电极上的电压与电流不会被导入接地导电电极,只是,当讯号导电电极上出现异常的过电压突波时,利用可变阻抗材料的特性会转变成低阻抗状态,此时,突波能量会由讯号导电电极经过可变阻抗材料导入接地导电电极而排入接地端(ground),因此,藉由可变阻抗材料的特性,可将讯号导电电极上的电压维持于不会损坏电路的范围内,进而达到保护电路的目的。
但是,现有应用于接触器的过电压抑制器稳定性仍需要提高。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接触器用过电压抑制器及工作方法,其结构紧凑,安装及对外接线方便。在接触器线圈控制电源电压断电后,能吸收接触器线圈产生的反向电动势,同时有发光二极管指示动作状态,保护接触器的线圈,提高接触器可靠性。
接下来,将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具体地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各实施例之间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图1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接触器用过电压抑制器的电气原理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接触器用过电压抑制器的剖视结构的剖视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接触器用过电压抑制器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接触器用过电压抑制器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接触器用过电压抑制器,该装置包括第一电阻1、发光二极管2、浪涌吸收二极管3、第二电阻4、二极管5、防护壳8及印制板组件9;
所述第一电阻1、第二电阻4、二极管5、发光二极管2及浪涌吸收二极管3均固定设置在所述印制板组件9上;
所述印制板组件9设置于所述防护壳8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图2、图3及图4所示,其具体的安装结构包括第一电阻1,发光二极管2,浪涌吸收二极管3,第二电阻4,二极管5,防护壳8,印制板组件9,紧固件10,绝缘板11,所有电子元器件焊接于印制板组件9上,印制板组件9用紧固件10固定于防护壳9内,防护壳9底部用绝缘板11封口并绝缘。
具体来说,二极管5与浪涌吸收二极管2和第二电阻4串联,发光二极管2与第一电阻1串联,同时与浪涌吸收二极管3并联二极管5的负端,接直流控制电源的正极6,第二电阻4的一端接直流控制电源的负极7。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上述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上述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与前述接触器用过电压抑制器的实施例相对应,本申请还提供了接触器用过电压抑制器工作方法的实施例。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该接触器用过电压抑制器工作方法为在接触器线圈控制电源电压断电后,吸收接触器线圈产生的反向电动势,同时发光二极管指示动作状态,保护接触器的线圈。
可以看出,本申请的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接触器用过电压抑制器,其结构紧凑,安装及对外接线方便。在接触器线圈控制电源电压断电后,能吸收接触器线圈产生的反向电动势,同时有发光二极管指示动作状态,保护接触器的线圈,提高接触器可靠性。
关于接触器用过电压抑制器及工作方法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接触器用过电压抑制器及工作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接触器用过电压抑制器及工作方法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接触器用过电压抑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阻、发光二极管、浪涌吸收二极管、第二电阻、二极管、防护壳及印制板组件;
所述第一电阻、第二电阻、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及浪涌吸收二极管均固定设置在所述印制板组件上;
所述印制板组件设置于所述防护壳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用过电压抑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与所述浪涌吸收二极管及所述第二电阻串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器用过电压抑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与所述第一电阻串联,同时与所述浪涌吸收二极管并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触器用过电压抑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的负端,与直流控制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与直流控制电源的负极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触器用过电压抑制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防护壳内安装有紧固件,所述印制板组件通过所述紧固件固定于所述防护壳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触器用过电压抑制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防护壳底部还设置有绝缘板,所述防护壳通过所述绝缘板进行封口并绝缘。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触器用过电压抑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为两个紧固螺栓及螺孔。
8.一种接触器用过电压抑制器工作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接触器用过电压抑制器,其特征在于,在接触器线圈控制电源电压断电后,吸收接触器线圈产生的反向电动势,同时发光二极管指示动作状态,保护接触器的线圈。
CN202411493399.1A 2024-10-24 2024-10-24 一种接触器用过电压抑制器及工作方法 Pending CN11913425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1493399.1A CN119134252A (zh) 2024-10-24 2024-10-24 一种接触器用过电压抑制器及工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1493399.1A CN119134252A (zh) 2024-10-24 2024-10-24 一种接触器用过电压抑制器及工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9134252A true CN119134252A (zh) 2024-12-13

Family

ID=937484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1493399.1A Pending CN119134252A (zh) 2024-10-24 2024-10-24 一种接触器用过电压抑制器及工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913425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726C (zh) 混合开关
EP3550581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c arc detection/suppression
KR20160086910A (ko) Hvdc 컨버터를 위한 보호 전자 모듈
US11373816B2 (en) Circuit breaker
JP2003219661A (ja) サーボアンプ
CN210807067U (zh) 一种固态调制器的负载打火保护电路
CN110875734A (zh) 一种用于固态继电器的输入输出电路及固态继电器
CN119134252A (zh) 一种接触器用过电压抑制器及工作方法
JP4212694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CN117811318A (zh) 驱动器、半导体装置及半导体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7199940A (zh) 一种具有浪涌保护的防水排插
CN110098820B (zh) 一种脉冲晶闸管触发装置
JP5778706B2 (ja) 半導体開閉器
JP5159749B2 (ja) 半導体スイッチング装置
CN201780345U (zh) 开关器件闭合不良检测电路
CN222750141U (zh) 一种直流电源分配单元
US20240013996A1 (en) Circuit breaker and power supply system
KR20160099968A (ko) 신호용 접속단자 서지보호기
US6430111B1 (en) Electronic timepiece
CN100407533C (zh) 过电压控制模块
CN222262146U (zh) 一种本质安全电源防护电路和电气设备
CN220527686U (zh) 一种带直插式防雷模块的电源防护系统
CN218216133U (zh) 一种焊接机器人的控制供电电柜电路
CN217984064U (zh) 一种直流断路器用防雷模块
CN2777815Y (zh) 防干烧的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