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9082437A - 一种带材智能热处理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材智能热处理生产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9082437A
CN119082437A CN202411210608.7A CN202411210608A CN119082437A CN 119082437 A CN119082437 A CN 119082437A CN 202411210608 A CN202411210608 A CN 202411210608A CN 119082437 A CN119082437 A CN 1190824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ip
heat treatment
hydraulic rod
production line
top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121060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粘崇武
黎智熙
杨雄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Magne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Magne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Magne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Magne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121060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9082437A/zh
Publication of CN1190824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90824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9/00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 C21D9/52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for wires; for strips ; for rods of unlimited length
    • C21D9/54Furnaces for treating strips or wire
    • C21D9/56Continuous furnaces for strip or wire
    • C21D9/60Continuous furnaces for strip or wire with induction hea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11/00Process control or regulation for heat treat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9/00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 C21D9/52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for wires; for strips ; for rods of unlimited length
    • C21D9/54Furnaces for treating strips or wire
    • C21D9/56Continuous furnaces for strip or wire
    • C21D9/561Continuous furnaces for strip or wire with a controlled atmosphere or vacuum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t Treatment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材智能热处理生产线,包括底座、机架以及控制器,底座上相对设有卷筒机构,机架顶部设有移动机构,移动机构底部连接有热处理机构,热处理机构包括保温箱,保温箱设有通道,带材滑动设于通道内,保温箱内设有感应加热管,保温箱内上下相对设有第一液压杆,第一液压杆连接有壳体,壳体上滑动设有多个T形滑杆,T形滑杆上的锥形部和壳体上的锥形通孔相互配合,T形滑杆一端套设有螺旋弹簧一,另一端连接有电磁铁,电磁铁上设有喷气孔,气泵通过气管一以及气管二分别连通于壳体内腔体。本发明设置的电磁铁根据带材加热后磁力的变化驱动T形滑杆,控制惰性气体的通断,自动控制热处理温度,避免带材出现过烧以及表面氧化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带材智能热处理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材智能热处理生产线。
背景技术
在现代工业制造领域,带材产品,特别是磁性带材产品,由于其独特的物理特性,广泛应用在电子、通信、航空航天等领域。磁性带材的性能与其微观结构和材料成分密切相关,而热处理则是调控这些性能的重要手段。传统的带材热处理工艺通常涉及加热、保温和冷却等步骤,通过精确控制这些步骤中的温度和时间参数,以达到改善材料性能的目的。然而,传统的热处理设备结构相对简单,往往只能实现基本的加热和保温功能,无法满足对热处理过程高精度控制的需求。淬火工艺作为一种特殊的热处理方式,对于磁性带材的性能调控具有重要意义。淬火通常是将材料加热至临界温度以上,然后迅速冷却,使材料内部发生相变,从而提高材料的硬度、耐磨性和韧性。
现有技术中,传统的带材热处理生产线采用封闭加热炉进行热处理,加热炉需要保持加热状态,导致生产线能耗较高,带材温度提升相对较慢,热处理效率相对较低。采用高频感应加热设备时,温度提升快、能耗低,但是温度不容易控制,带材容易出现过烧以及表面氧化问题,会导致带材奥氏体晶粒粗化,热处理完成后得到粗大的马氏体组织,增加带材的脆性,容易开裂。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带材智能热处理生产线,可以根据检测带材的磁力大小判断带材热处理出现奥氏体的效果,提升带材热处理的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带材智能热处理生产线,包括底座、机架以及控制器,所述底座上相对设有卷筒机构,所述卷筒机构分别位于底座两端,所述卷筒机构上设有带材,所述机架设于底座顶部,所述机架顶部设有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底部连接有热处理机构,所述热处理机构包括保温箱,所述保温箱设有通道,所述通道贯穿于保温箱两侧,所述带材滑动设于通道内,所述保温箱内设有感应加热管,所述感应加热管位于带材的上下两侧,所述保温箱内上下相对设有第一液压杆,所述第一液压杆的伸缩端均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上滑动设有多个T形滑杆,所述T形滑杆上设有锥形部,所述壳体靠近带材一端的内壁上设有锥形通孔,所述锥形部和锥形通孔相互配合,用于密封壳体内外的连通,所述T形滑杆一端套设有螺旋弹簧一,另一端穿过锥形通孔延伸出壳体侧面且连接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上设有喷气孔,所述螺旋弹簧一一端抵接于T形滑杆顶部,另一端抵接于保温箱顶面,所述保温箱顶面设有气泵,所述气泵通过气管一以及气管二分别连通于壳体内腔体,所述气管一上设有流量阀,所述腔体顶部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监控壳体两侧带材的温度,所述控制器设于机架顶面且与卷筒机构、移动机构、第一液压杆、感应加热管、电磁铁、温度传感器、流量阀以及气泵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卷筒机构包括第二液压杆、U形架、转轴以及第一电机,所述第二液压杆设于底座顶面,所述第二液压杆的伸缩端连接有U形架,所述U形架顶部两端转动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一端转动连接于U形架,另一端穿过U形架且驱接有第一电机。
优选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丝杆、移动块、第二电机以及第三液压杆,所述丝杆转动设于机架顶部,所述丝杆一端转动连接于机架,另一端穿过机架且驱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设于机架侧面,所述移动块设于丝杆上且与机架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液压杆设于移动块底面,其伸缩端连接于保温箱顶面。
优选的,还包括密封机构,所述密封机构包括第四液压杆、滑块、刮板以及螺旋弹簧二,所述通道侧壁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与通道相互垂直,所述容纳槽顶部设有第四液压杆,所述第四液压杆的伸缩端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底部设有刮板,所述容纳槽底部设有螺旋弹簧二,所述螺旋弹簧二一端连接于容纳槽一端连接于滑块,所述滑块顶部设有刮板。
优选的,所述壳体侧面还设有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检测电磁铁和带材的距离,所述距离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第五液压杆、U形支架以及传动辊,所述第五液压杆设于底座顶面且位于保温箱一侧,其伸缩端设有U形支架,所述U形支架顶部相对设有转动辊,所述传动辊和带材底面抵接。
优选的,还包括摄像头、AI识别模块以及优化模块,所述摄像头设置在U形支架上,所述摄像头拍摄带材金相图片并将数据传递于AI识别模块,所述AI识别模块识别出奥氏体和马氏体的比例,然后以奥氏体比例最大为目标函数,利用优化模块对感应加热管功率,带材传输速度、气体流量参数进行优化,以每次热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反馈,不断迭代,从而获得感应加热管功率,带材传输速度、氦气流量参数的优化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①设置的电磁铁和带材进行根据带材加热后磁力的变驱动T形滑杆,控制惰性气体的通断,自动控制热处理温度,避免带材出现过烧以及表面氧化问题采用高频感应加热设备时,温度提升快、能耗低,但是温度不容易控制,带材容易出现过烧以及表面氧化问题,会导致带材奥氏体晶粒粗化,热处理完成后得到粗大的马氏体组织,增加带材的脆性,容易开裂;
②设置有距离传感器,当启动感应加热管对带材进行加热时,首先启动第一液压杆,第一液压杆的伸缩端伸长带动壳体往带材上下两侧进行靠近,距离传感器用于检测电磁铁与带材之间的距离,当电磁铁与带材之间的距离达到预设值后,停止第一液压杆,然后启动电磁铁,电磁铁产生磁力,电磁铁受到带材的反作用力,反作用力大于螺旋弹簧的预紧力,从而驱动T形滑杆向带材一侧移动,此时螺旋弹簧一受到压缩,T形滑杆上的锥形部压紧壳体上的锥形通孔,腔体一为密闭空间,此时,电磁铁与带材存在一定的间隙,当带材移动发生一定偏移量时,也不影响T形滑杆的锥形部贴合在锥形通孔上,腔体保持密封状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带材智能热处理生产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带材智能热处理生产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
图5为图3中C处的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的电控原理图;
附图标记:1、底座;2、第一液压杆;3、U形架;4、转轴;5、第一电机;6、带材;7、机架;8、移动块;9、第二液压杆;10、气泵;11、气管一;12、流量阀;13、保温箱;14、感应加热管;15、壳体;16、第三液压杆;17、通道;18、转动辊;19、支架;20、控制器;21、摄像头;22、第四液压杆;23、第二电机;24、丝杆;25、滑杆;26、距离传感器;27、温度传感器;28、锥形部;29、锥形通孔;30、电磁铁;31、喷气孔;32、腔体;33、气管二;34、螺旋弹簧一;35、容纳腔;36、第五液压杆;37、滑块;38、刮板;39、螺旋弹簧二;40、AI识别模块;41、优化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理解本发明技术内容,下面提供一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至图5,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带材6智能热处理生产线,包括底座1、机架7以及控制器20,所述底座1上相对设有卷筒机构,所述卷筒机构分别位于底座1两端,所述卷筒机构上设有带材6,所述机架7设于底座1顶部,所述机架7顶部设有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底部连接有热处理机构,所述热处理机构包括保温箱13,所述保温箱13设有通道17,所述通道17贯穿于保温箱13两侧,所述带材6滑动设于通道17内,所述保温箱13内设有感应加热管14,所述感应加热管14位于带材6的上下两侧,所述保温箱13内上下相对设有第一液压杆2,所述第一液压杆2的伸缩端均连接有壳体15,所述壳体15上滑动设有多个T形滑杆25,所述T形滑杆25上设有锥形部28,所述壳体15靠近带材6一端的内壁上设有锥形通孔29,所述锥形部28和锥形通孔29相互配合,用于密封壳体15内外的连通,所述T形滑杆25一端套设有螺旋弹簧一34,另一端穿过锥形通孔29延伸出壳体15侧面且连接有电磁铁30,所述电磁铁30上设有喷气孔31,气体通过喷气孔31可以均匀地喷在带材6上,所述螺旋弹簧一34一端抵接于T形滑杆25顶部,另一端抵接于保温箱13顶面,所述保温箱13顶面设有气泵10,所述气泵10通过气管一11以及气管二33分别连通于壳体15内腔体32,所述气管一11上设有流量阀12,具有控制流量功能,所述腔体32顶部设有温度传感器27,所述温度传感器27分别监控壳体15两侧带材6的温度,所述控制器20设于机架7顶面且与卷筒机构、移动机构、第一液压杆2、感应加热管14、电磁铁30、温度传感器27、流量阀12以及气泵10电连接,控制器20采用型号为STM32-L0低功耗微处理器。
当带材6智能热处理生产线运行时,首先将带材6设置在一端卷筒机构上,将带材6穿过通道17后连接于另一端卷筒机构上,卷筒机构将带材6水平设置,一端卷筒机构释放带材6,另一端卷筒机构收纳带材6,移动机构用于将保温箱13移动至需要机进行热处理的位置,启动第一液压杆2,第一液压杆2的伸缩端伸长分别带动壳体15往中间带材6靠近,当电磁铁30和带材6的顶面以及底面的距离达到预设值后,停止,然后启动流量阀12以及气泵10,气泵10将氦气通过气管一11以及气管二33充进壳体15且从锥形通孔29中流进保温箱13内,当流量阀12达到预设值后,此时氦气充满整个保温箱13,将保温箱13内的氧气挤出保温箱13外部,避免热处理过程中带材6出现表面氧化问题,然后启动电磁铁30,电磁铁30产生电磁力和中间的带材6相互吸引,电磁铁30受到带材6的反作用力,反作用力大于螺旋弹簧的预紧力,从而驱动T形滑杆25向带材6一侧移动,此时螺旋弹簧一34受到压缩,T形滑杆25上的锥形部28压紧壳体15上的锥形通孔29,腔体32一为密闭空间,将氦气密封,停止往保温箱13补充,再启动感应加热管14,感应加热管14通过高频电流产生高频磁场,使得带材6内部产生涡流,使得带材6温度快速上升,随着带材6温度的升高,带材6的磁性会不断减小,当壳体15靠近感应加热管14一侧的温度传感器27检测到带材6温度达到热处理温度后,此时带材6的磁性达到最小值,启动移动机构,移动机构带动保温箱13移动,使得感应加热管14缓慢移动,电磁铁30受到带材6的反作用力小于螺旋弹簧的压缩力,从而螺旋弹簧驱动T形滑杆25远离带材6一侧移动,T形滑杆25上的锥形部28和壳体15上的锥形通孔29分开一定距离,使得氦气从壳体15内通过锥形通孔29不断流出,喷出的氦气气流对带材6两侧进行降温,位于壳体15一侧的温度传感器27对带材6温度进行检测,以调节移动机构的移动速度,使带材6的加热时间符合热处理曲线的要求,提高热处理的效率,避免带材6出现过烧导致带材6奥氏体晶粒粗化,热处理完成后带材6得到粗大的马氏体组织,会增加带材6的脆性。
优选的,所述卷筒机构包括第二液压杆9、U形架3、转轴4以及第一电机5,所述第二液压杆9设于底座1顶面,所述第二液压杆9的伸缩端连接有U形架3,所述U形架3顶部两端转动设有转轴4,所述转轴4一端转动连接于U形架3,另一端穿过U形架3且驱接有第一电机5,第一电机5采用可以精确控制转动角度的步进电机。
带材6为带卷的形式设置在一端的卷筒机构上,带材6另一端连接于机架7另一端的卷筒机构上,当带材6智能热处理生产线运行时,启动一端的卷筒机构上的第一电机5,第一电机5转动带动转轴4转动,转轴4转动带动可将带材6进行释放,另一端的卷筒机构对带材6进行收纳,同时,启动第二液压杆9,第二液压杆9的伸缩端伸长带动U形架3升高,从而使得带材6呈水平状态,有利于对带材6进行热处理操作。
优选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丝杆24、移动块8、第二电机23以及第三液压杆16,所述丝杆24转动设于机架7顶部,所述丝杆24一端转动连接于机架7,另一端穿过机架7且驱接有第二电机23,所述第二电机23设于机架7侧面,第二电机23采用可以精确控制转动角度的步进电机,所述移动块8设于丝杆24上且与机架7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液压杆16设于移动块8底面,其伸缩端连接于保温箱13顶面。
当带材6智能热处理生产线运行时,启动第二电机23,第二电机23转动带动丝杆24转动,移动块8与丝杆24螺接,丝杆24转动带动移动块8沿着丝杆24进行移动,移动块8移动带动第三液压杆16进行移动,同时,启动第三液压杆16,第三液压杆16的伸缩端伸长从而可以带动保温箱13移动至需要进行热处理的带材6的位置。
优选的,还包括密封机构,所述密封机构包括第四液压杆22、滑块37、刮板38以及螺旋弹簧二39,所述通道17侧壁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与通道17相互垂直,所述容纳槽顶部设有第四液压杆22,所述第四液压杆22的伸缩端连接有滑块37,所述滑块37底部设有刮板38,所述容纳槽底部设有螺旋弹簧二39,所述螺旋弹簧二39一端连接于容纳槽一端连接于滑块37,所述滑块37顶部设有刮板38。
当带材6智能热处理生产线运行时,首先将带槽穿过通道17,然后启动第四液压杆22,第四液压杆22的伸缩端伸长带动滑块37往带材6一侧移动,滑块37向下滑动带动刮板38向下移动并与带材6顶面抵接,此时。螺旋弹簧二39支撑滑块37,滑块37顶面设置的刮板38与带材6底面抵接,从而保持腔体32为密闭空间,然后启动流量阀12,气泵10将惰性气体氦气充满进腔体32中,然后将保温箱13侧壁的密封机构都关闭,使得在感应加热管14在对带材6进行加热时,避免带材6和氧气发生反应产生氧化;当带材6在移动时,带材6上下表面可以被刮板38进行清理,有利于带材6表面保持干净平整。
优选的,所述壳体15侧面还设有距离传感器26,所述距离传感器26检测电磁铁30和带材6的距离,所述距离传感器26与控制器20电连接。
当带材6智能热处理生产线运行时,带材6滑动穿设于通孔中,当启动感应加热管14对带材6进行加热时,首先启动第一液压杆2,第一液压杆2的伸缩端伸长带动壳体15往带材6上下两侧进行靠近,距离传感器26用于检测电磁铁30与带材6之间的距离,当电磁铁30与带材6之间的距离达到预设值后,停止第一液压杆2,然后启动电磁铁30,电磁铁30产生磁力,电磁铁30受到带材6的反作用力,反作用力大于螺旋弹簧的预紧力,从而驱动T形滑杆25向带材6一侧移动,此时螺旋弹簧一34受到压缩,T形滑杆25上的锥形部28压紧壳体15上的锥形通孔29,腔体32一为密闭空间,此时,电磁铁30与带材6存在一定的间隙,当带材6移动发生一定偏移量时,也不影响T形滑杆25的锥形部28贴合在锥形通孔29上,腔体32保持密封状态。
优选的,还包括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第五液压杆36、U形支架19以及传动辊,所述第五液压杆36设于底座1顶面且位于保温箱13一侧,其伸缩端设有U形支架19,所述U形支架19顶部相对设有转动辊18,所述传动辊和带材6底面抵接。
当带材6完成热处理后,启动第一电机5,第一电机5转动带动转轴4转动,一端的卷筒机构释放带材6,另一端的卷筒机构收纳带材6,带动带材6往一端移动,此时启动第四液压杆22,第四液压杆22的伸缩端伸长带动U形支架19上升,U形支架19上升带动转动辊18上升,转动辊18与带材6抵接,有利于对带材6高度进行限制,带材6保持在水平状态进行移动。
实施例二:
参见图6,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优选的,还包括AI识别模块40、优化模块41以及摄像头21,所述摄像头21设置在U形支架19上,所述转动辊18用于限制带材6位置,避免带材6与摄像头21相互碰撞,所述摄像头21拍摄带材6金相图片并将数据传递于AI识别模块40,所述AI识别模块40识别出奥氏体和马氏体的比例,然后以奥氏体比例最大为目标函数,利用优化模块41对感应加热管14功率,带材6传输速度、气体流量参数进行优化,以每次热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反馈,不断迭代,从而获得感应加热管14功率,带材6传输速度、氦气流量参数的优化解。
AI能够自动识别并计算出图片中奥氏体和马氏体的具体比例。这一步骤对于后续的优化过程至关重要,因为它提供了实时反馈,使系统能够了解当前热处理工艺对带材6微观结构的影响。在获取了AI识别模块40提供的奥氏体和马氏体比例数据后,优化模块41开始工作,目标是最大化奥氏体的比例,因为较高的奥氏体含量可以提高某些材料的韧性、耐腐蚀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优化模块41会运用数学算法(如遗传算法、梯度下降法等)来调整感应加热管14功率、带材6传输速度和氦气流量等参数。这种调整是基于历史数据和实时反馈进行的,以确保每一步调整都能朝着更优的方向进行,每次热处理后,AI识别模块40都会根据新拍摄的金相图片更新奥氏体和马氏体的比例数据,然后优化模块41会根据这些数据调整热处理参数。这个过程会不断重复,直到达到预设的优化目标或达到收敛条件,即参数调整对结果的影响不再显著。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带材智能热处理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机架以及控制器,所述底座上相对设有卷筒机构,所述卷筒机构分别位于底座两端,所述卷筒机构上设有带材,所述机架设于底座顶部,所述机架顶部设有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底部连接有热处理机构,所述热处理机构包括保温箱,所述保温箱设有通道,所述通道贯穿于保温箱两侧,所述带材滑动设于通道内,所述保温箱内设有感应加热管,所述感应加热管位于带材的上下两侧,所述保温箱内上下相对设有第一液压杆,所述第一液压杆的伸缩端均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上滑动设有多个T形滑杆,所述T形滑杆上设有锥形部,所述壳体靠近带材一端的内壁上设有锥形通孔,所述锥形部和锥形通孔相互配合,用于密封壳体内外的连通,所述T形滑杆一端套设有螺旋弹簧一,另一端穿过锥形通孔延伸出壳体侧面且连接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上设有喷气孔,所述螺旋弹簧一一端抵接于T形滑杆顶部,另一端抵接于保温箱顶面,所述保温箱顶面设有气泵,所述气泵通过气管一以及气管二分别连通于壳体内腔体,所述气管一上设有流量阀,所述腔体顶部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监控壳体两侧带材的温度,所述控制器设于机架顶面且与卷筒机构、移动机构、第一液压杆、感应加热管、电磁铁、温度传感器、流量阀以及气泵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材智能热处理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筒机构包括第二液压杆、U形架、转轴以及第一电机,所述第二液压杆设于底座顶面,所述第二液压杆的伸缩端连接有U形架,所述U形架顶部两端转动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一端转动连接于U形架,另一端穿过U形架且驱接有第一电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材智能热处理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包括丝杆、移动块、第二电机以及第三液压杆,所述丝杆转动设于机架顶部,所述丝杆一端转动连接于机架,另一端穿过机架且驱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设于机架侧面,所述移动块设于丝杆上且与机架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液压杆设于移动块底面,其伸缩端连接于保温箱顶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材智能热处理生产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机构,所述密封机构包括第四液压杆、滑块、刮板以及螺旋弹簧二,所述通道侧壁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与通道相互垂直,所述容纳槽顶部设有第四液压杆,所述第四液压杆的伸缩端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底部设有刮板,所述容纳槽底部设有螺旋弹簧二,所述螺旋弹簧二一端连接于容纳槽一端连接于滑块,所述滑块顶部设有刮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材智能热处理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侧面还设有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检测电磁铁和带材的距离,所述距离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材智能热处理生产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第五液压杆、U形支架以及传动辊,所述第五液压杆设于底座顶面且位于保温箱一侧,其伸缩端设有U形支架,所述U形支架顶部相对设有转动辊,所述传动辊和带材底面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所述的一种带材智能热处理生产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摄像头、AI识别模块以及优化模块,所述摄像头设置在U形支架上,所述摄像头拍摄带材金相图片并将数据传递于AI识别模块,所述AI识别模块识别出奥氏体和马氏体的比例,然后以奥氏体比例最大为目标函数,利用优化模块对感应加热管功率,带材传输速度、气体流量参数进行优化,以每次热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反馈,不断迭代,从而获得感应加热管功率,带材传输速度、氦气流量参数的优化解。
CN202411210608.7A 2024-08-30 2024-08-30 一种带材智能热处理生产线 Pending CN1190824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1210608.7A CN119082437A (zh) 2024-08-30 2024-08-30 一种带材智能热处理生产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1210608.7A CN119082437A (zh) 2024-08-30 2024-08-30 一种带材智能热处理生产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9082437A true CN119082437A (zh) 2024-12-06

Family

ID=93692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1210608.7A Pending CN119082437A (zh) 2024-08-30 2024-08-30 一种带材智能热处理生产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9082437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31018A (zh) * 2015-05-13 2015-08-12 广西梧州运龙港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船用曲轴的表面淬火工艺
CN106319163A (zh) * 2016-10-27 2017-01-11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超声振动辅助丝杠感应淬火装置及工艺
CN108851811A (zh) * 2018-09-06 2018-11-23 中山市恒辉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释放冷气的展示墙
CN110229951A (zh) * 2019-07-29 2019-09-13 湖南力方轧辊有限公司 一种冷轧不锈钢在线退火设备及工艺
CN113035484A (zh) * 2021-03-01 2021-06-25 青岛云路先进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晶软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设备
CN113795601A (zh) * 2019-05-07 2021-12-14 Sms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对金属产品进行热处理的方法
CN217398952U (zh) * 2021-12-31 2022-09-09 泰州市鑫中汇金属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带材气氛保护连续高效感应加热器
CN117483432A (zh) * 2023-12-14 2024-02-02 瓯锟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利用电磁感应加热进行退火结合冷轧工艺制备铜钢复合板的方法
CN220619046U (zh) * 2023-08-28 2024-03-19 阳江宏旺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退火炉的密封辊结构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31018A (zh) * 2015-05-13 2015-08-12 广西梧州运龙港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船用曲轴的表面淬火工艺
CN106319163A (zh) * 2016-10-27 2017-01-11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超声振动辅助丝杠感应淬火装置及工艺
CN108851811A (zh) * 2018-09-06 2018-11-23 中山市恒辉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释放冷气的展示墙
CN113795601A (zh) * 2019-05-07 2021-12-14 Sms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对金属产品进行热处理的方法
CN110229951A (zh) * 2019-07-29 2019-09-13 湖南力方轧辊有限公司 一种冷轧不锈钢在线退火设备及工艺
CN113035484A (zh) * 2021-03-01 2021-06-25 青岛云路先进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晶软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设备
CN217398952U (zh) * 2021-12-31 2022-09-09 泰州市鑫中汇金属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带材气氛保护连续高效感应加热器
CN220619046U (zh) * 2023-08-28 2024-03-19 阳江宏旺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退火炉的密封辊结构
CN117483432A (zh) * 2023-12-14 2024-02-02 瓯锟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利用电磁感应加热进行退火结合冷轧工艺制备铜钢复合板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9082437A (zh) 一种带材智能热处理生产线
KR20170123226A (ko) 열처리 장치
CN114029001B (zh) 一种用于液态金属原料自动上料的装置及上料方法
CN221166619U (zh) 一种用于钢丝拉丝生产的无氧化连续退火炉
CN116004955A (zh) 一种多通道镀锌板热处理炉及其热处理方法
CN112094998B (zh) 一种分电机拉丝退火装置
CN210412503U (zh) 一种金锭熔铸系统
CN210427156U (zh) 高低温处理设备
CN111121283A (zh) 一种热水器快速加热和恒温装置
CN108994278B (zh) 一种定量精准的压力铸造设备
JP2808632B2 (ja) 真空炉における被処理物の冷却方法及び真空炉
CN117366060A (zh) 一种液压站温度控制系统
CN205393205U (zh) 磁感应加热式恒保温模具炉
CN207581851U (zh) 高频淬火自动冷却一体机
CN213327707U (zh) 热处理淬火炉
JP2000257800A (ja) 液体循環装置
CN114042895B (zh) 一种铝液加热用双室保温炉
JP3258426B2 (ja) 鋳造装置および鋳造製品の製造方法
CN206088896U (zh) 一种升降台电磁铁电磁力控制系统
US3152794A (en) Means for continuously treating strip
JP2008030489A (ja) 射出圧縮成形方法または射出プレス成形方法
CN117305573B (zh) 一种基于亥姆霍兹线圈的胶囊式张力-磁场耦合退火炉
CN221066949U (zh) 一种聚四氟乙烯带材加热装置
CN219872222U (zh) 一种ccmp生产用温度控制装置
CN113122698A (zh) 带钢入锌锅前温度均匀性的控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