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9069163A - 多芯电缆 - Google Patents

多芯电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9069163A
CN119069163A CN202311678778.3A CN202311678778A CN119069163A CN 119069163 A CN119069163 A CN 119069163A CN 202311678778 A CN202311678778 A CN 202311678778A CN 119069163 A CN119069163 A CN 1190691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or
cable
coaxial
coaxial cables
ba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7877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得天
渡部考信
矢口敦郎
工藤纪美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meiliche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meiliche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meiliche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meiliche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90691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90691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9/00Power cables
    • H01B9/02Power cables with screens or conductive layers, e.g. for avoiding large potential gradients
    • H01B9/025Power cables with screens or conductive layers, e.g. for avoiding large potential gradients composed of helicoidally wound wire-condu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1/00Communication cables or conductors
    • H01B11/18Coaxial cables; Analogous cables having more than one inner conductor within a common outer conductor
    • H01B11/20Cables having a multiplicity of coaxial lin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17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external factors, e.g. sheaths or armou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1/00Communication cables or conductors
    • H01B11/18Coaxial cables; Analogous cables having more than one inner conductor within a common outer conduc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1/00Communication cables or conductors
    • H01B11/18Coaxial cables; Analogous cables having more than one inner conductor within a common outer conductor
    • H01B11/1808Construction of the conductors
    • H01B11/183Co-axial cables with at least one helicoidally wound tape-conduc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2Disposition of in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009Details relating to the conductive co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4Flexible cables, conductors, or cords, e.g. trailing cables
    • H01B7/041Flexible cables, conductors, or cords, e.g. trailing cables attached to mobile objects, e.g. portable tools, elevators, mining equipment, hoisting cables

Landscapes

  • Communication Cables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细径化且具有高弯曲性的多芯电缆。多芯电缆(1)具有多根同轴电缆(2)。同轴电缆(2)具有内部导体(21)、覆盖内部导体(21的周围的绝缘体(22)以及配置在绝缘体(22)的周围的外部导体(23),外部导体(23)露出。多根同轴电缆(2)中的一部分同轴电缆(2)的外部导体(23)被电接地的接地用导体(3)覆盖。多根同轴电缆(2)各自的外部导体(23)通过与接地用导体(3)或其他同轴电缆(2)的外部导体(23)接触而电接地。

Description

多芯电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多根同轴电缆的多芯电缆。
背景技术
以往,具有多根同轴电缆的多芯电缆例如用于通信。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多芯通信电缆具有:作为由多根纤维构成的纤维丝或将该纤维丝束集而成的纤维束的芯材、配置于芯材的外周的多根同轴电线、将多根同轴电线覆盖并束集的按压卷绕带、覆盖按压卷绕带的屏蔽层以及覆盖屏蔽层的管状的护套。同轴电线具有中心导体、绝缘体、将多个金属细线以螺旋状横向卷绕而成的外部导体以及将带有熔接层的树脂带的熔接层作为外部导体侧进行横向卷绕而成的外罩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2171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例如作为多关节机器人的体内电缆、内窥镜或医疗用导管的电缆使用的多芯电缆要求弯曲性高和细径。本发明是为了应对这样的要求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细径化且具有高弯曲性的多芯电缆。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以解决上述课题为目的,提供一种多芯电缆,其具有多根同轴电缆,上述同轴电缆具有内部导体、覆盖上述内部导体的周围的绝缘体以及配置于上述绝缘体的周围的外部导体,上述外部导体露出,多根上述同轴电缆中的一部分上述同轴电缆的上述外部导体被电接地的接地用导体覆盖,多根上述同轴电缆各自的上述外部导体通过与上述接地用导体或其他上述同轴电缆的上述外部导体接触而电接地。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细径化且具有高弯曲性的多芯电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多芯电缆的截面图。
图2中,(a)是说明同轴电缆的构成的构成图,(b)是(a)的A-A线截面图。
图3中,(a)是用于说明第一同轴线缆和接地用导体的构成的构成图,(b)是(a)的B-B线截面图。
图4是省略了带部件、屏蔽层以及护套的图示,从与多芯电缆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观察第一同轴电缆至第八同轴电缆的说明图。
图5中,(a)是表示一端侧装置与另一端侧装置通过使用多根多芯电缆构成的复合多芯电缆而电连接的装置系统的构成例的概略图,(b)是(a)的C-C线处的复合多芯电缆的截面图。
图6是表示一根多芯电缆的同轴电缆的内部导体及接地用导体分别与设置于另一端侧装置的基板的多个电极连接的状态的一例的构成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多芯电缆的截面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多芯电缆的截面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多芯电缆的截面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复合多芯电缆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A~1J…多芯电缆,10、10A…复合多芯电缆,2、2A~2H…同轴电缆,21…内部导体,23…外部导体,230…外部导体裸线,3…接地用导体,30…接地导体裸线,6…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多芯电缆1的截面图。在图1中,示出了与多芯电缆1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多芯电缆1例如用作内窥镜或医疗用导管的电缆、多关节机器人的体内电缆。
多芯电缆1具有多根同轴电缆2、用于电接地的接地用导体3、在多根同轴电缆2及接地用导体3的周围以螺旋状卷绕的带部件4、在带部件4的周围以螺旋状横向卷绕的由多根屏蔽裸线50构成的屏蔽层5、被覆屏蔽层5的外周的管状的护套6。在本实施方式中,8根同轴电缆2与接地用导体3一起一并收容于护套6中。
作为带部件4,例如能够使用由织布、纸或树脂等构成的部件。屏蔽裸线50例如由经镀银或镀锡的软铜线或铜合金线构成,配置在带部件4与护套6之间。护套6例如由经挤出成型的包含氟树脂或者聚氯乙烯树脂的树脂组合物构成,保护其内容物。护套6的外径,即多芯电缆1的外径D1(电缆外径)为1.0mm以下。
图2的(a)是用于说明同轴电缆2的构成的构成图。图2(b)是图2(a)的A-A线截面图。同轴电缆2具有内部导体21、覆盖内部导体21的周围的绝缘体22以及配置在绝缘体22的周围的外部导体23。同轴电缆2的外部导体23的外周未被绝缘体覆盖,同轴电缆2的最外层为外部导体23。即,同轴电缆2是外部导体23露出的非被覆型的同轴线。同轴电缆2的外径D2为0.2mm以下。
内部导体21是将多个内部导体裸线210捻合而成的捻线。在本实施方式中,将7根内部导体裸线210捻合而构成内部导体21。内部导体裸线210例如是铜合金线或镀锡铜合金线。内部导体21的外径D21为0.1mm以下。内部导体裸线210的外径D210为0.033mm以下。
绝缘体22例如由氟树脂、聚乙烯或聚丙烯等构成。作为用于绝缘体22的氟树脂,更具体而言,例如能够优选使用PFA(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内部导体21埋入于绝缘体22的中心部。
外部导体23由在绝缘体22的外周以螺旋状横向卷绕的多个外部导体裸线230构成。多个外部导体裸线230以与绝缘体22的外周面22a接触的方式以螺旋状横向卷绕。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由30根外部导体裸线230构成外部导体23。外部导体裸线230例如是铜合金线或镀锡铜合金线。外部导体裸线230的外径D230与内部导体裸线210的外径D210相同,为0.033mm以下。
多芯电缆1、同轴电缆2、内部导体21、内部导体裸线210、外部导体裸线230以及接地导体裸线30的外径例如能够使用游标卡尺、千分尺或显微镜,通过依据JIS C 3005的方法进行测定。后述的接地用导体3及接地导体裸线30的外径也是同样的。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多芯电缆1中的多根同轴电缆2的粗细、材质等规格是相同的,但不限于此,一部分同轴电缆2的规格也可以与其他同轴电缆2的规格不同。
从同轴电缆2的长度方向观察的多个外部导体裸线230的横向卷绕的方向与内部导体21的多个内部导体裸线210的捻合的方向相同。在图2的(b)中,用箭头A21表示内部导体裸线210的捻合方向,用箭头A23表示外部导体裸线230的横向卷绕方向。内部导体裸线210的捻合方向以及外部导体裸线230的横向卷绕方向在各同轴电缆2中是相同的。
以下,欲将8根同轴电缆2分别指定的情况下,将各同轴电缆2作为第一~第八同轴电缆2A~2H来进行说明。同轴电缆2是第一至第八同轴电缆2A~2H的总称。
第一同轴电缆2A配置于护套6的中心部,第二至第八同轴电缆2B~2H配置于护套6的附近。另外,第二至第八同轴电缆2B~2H以包围第一同轴电缆2A的方式配置。带部件4与第二至第八同轴电缆2B~2H接触并以螺旋状卷绕。
接地用导体3覆盖多根同轴电缆2中的一部分同轴电缆2的外周。多根同轴电缆2各自的外部导体23通过与接地用导体3或其他同轴电缆2的外部导体23接触而电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同轴电缆2A的外周被接地用导体3覆盖,第二至第八同轴电缆2B~2H未被接地用导体3覆盖。第二至第八同轴电缆2B~2H中,相邻的同轴电缆2彼此的各自的外部导体23在多芯电缆1的长度方向的至少一部分相互接触。另外,第二至第八同轴电缆2B~2H各自的外部导体23在多芯电缆1的长度方向的至少一部分与接地用导体3接触。
图3的(a)是用于说明第一同轴线缆2A和接地用导体3的构成的构成图。图3的(b)是图3的(a)的B-B线截面图。接地用导体3由以螺旋状横向卷绕的多个接地导体裸线30构成。多个接地导体裸线30例如由铜合金线或镀锡铜合金线构成,在第一同轴电缆2A的外部导体23的外周以螺旋状横向卷绕。接地导体裸线30的外径D30为外部导体裸线230的外径D230的1.0倍以上且1.5倍以下。由此,能够降低外部导体23的接地电阻并且抑制电缆外径增大。更优选地,接地导体裸线30的外径D30大于外部导体裸线230的外径D230的1.0倍且为1.5倍以下。由此,能够进一步降低外部导体23的接地电阻,并且使得在多芯电缆1的末端处理时容易将外部导体裸线230与接地导体裸线30分离。接地用导体3的外径(即,第一同轴电缆2A的外径)D3为同轴电缆2的外径D2的1.2倍以上且1.4倍以下。
在图3的(b)所示的例子中,外部导体裸线230的数量与接地导体裸线30的数量相同,接地导体裸线30的外径D30为外部导体裸线230的外径D230的1.25倍,但外部导体裸线230的数量与接地导体裸线30的数量也可以不同。
从第一同轴电缆2A的长度方向观察的多个接地导体裸线30的横向卷绕的方向与外部导体23中的多个外部导体裸线230的横向卷绕的方向相反。在图3的(b)中,用箭头A3表示接地导体裸线30的捻合方向。通过使接地导体裸线30的横向卷绕的方向与外部导体裸线230的横向卷绕的方向相反,从而在多芯电缆1的末端处理时容易将外部导体裸线230与接地导体裸线30分离,提高作业性。另外,多个接地导体裸线30的横向卷绕的间距(以螺旋状横向卷绕时的第一同轴电缆2A的长度方向的间距)与构成外部导体23的多个外部导体裸线230的横向卷绕的间距不同。例如,接地导体裸线30的横向卷绕的间距可以大于外部导体裸线230的横向卷绕的间距。由此,在多芯电缆1的末端处理时容易将外部导体裸线230与接地导体裸线30分离。
图4是省略了带部件4、屏蔽层5以及护套6的图示,从与多芯电缆1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观察第一至第八同轴电缆2A~2H的说明图。在图4中,用实线表示覆盖第一同轴电缆2A的接地用导体3,用假想线(双点划线)示意地表示第二至第八同轴电缆2B~2H。
第一同轴电缆2A沿着护套6的中心轴C配置于护套6的中心部。第二至第八同轴电缆2B~2H以包围第一同轴电缆2A和接地用导体3的方式以螺旋状配置。从多芯电缆1的长度方向观察的第二至第八同轴电缆2B~2H的螺旋卷绕的方向与多个接地导体裸线30的横向卷绕的方向相反(即,与多个外部导体裸线230的横向卷绕的方向相同)。在图4中,用箭头A2表示第二至第八同轴电缆2B~2H的螺旋卷绕的方向。通过使第二至第八同轴电缆2B~2H的螺旋卷绕的方向与多个接地导体裸线30的横向卷绕的方向相反,从而使得在第二至第八同轴电缆2B~2H中,多个外部导体裸线230的横向卷绕变得难以散开,能够抑制电磁屏蔽功能的降低。但是,也可以使第二至第八同轴电缆2B~2H的螺旋卷绕的方向为与多个接地导体裸线30的横向卷绕的方向相同的方向。
第一同轴电缆2A的外部导体23通过与接地用导体3接触而电接地。其他的同轴电缆2(第二至第八同轴电缆2B~2H)只要其中至少任一个同轴电缆2的外部导体23与接地用导体3接触即可,可以不必全部的同轴电缆2的外部导体23与接地用导体3接触。即,第二至第八同轴电缆2B~2H各自的外部导体23通过与接地用导体3接触或者与在第二至第八同轴电缆2B~2H的螺旋卷绕的方向上相邻的其他同轴电缆2的外部导体23接触,从而进行电接地。
图5的(a)是表示通过使用多根本实施方式的多芯电缆1构成的复合多芯电缆10,将与复合多芯电缆10的一端部连接的一端侧装置71和与复合多芯电缆10的另一端部连接的另一端侧装置72进行电连接的装置系统7的构成例的概略图。图5的(b)是图5的(a)的C-C线处的复合多芯电缆10的截面图。复合多芯电缆10在长度方向的多个部位反复进行弯曲。另一端侧装置72例如是插入到人体内的内窥镜系统的摄像头或导管系统的导管头。另外,另一端侧装置72也可以是多关节机器人、机床的致动器、传感器等。
一端侧装置71和另一端侧装置72分别具有壳体部件711、721和收纳于壳体部件711、721的基板712、722。多根多芯电缆1各自的多根同轴电缆2的内部导体21和接地用导体3与设置于基板712、722的电极连接。基板712、722例如可以是具有挠性的薄膜状柔性基板,也可以是刚性比柔性基板高的固体基板。但是,作为另一端侧装置72的基板722,优选使用能够实现另一端侧装置72的小型轻量化的柔性基板。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多个多芯电缆1各自的屏蔽裸线50的两端部与一端侧装置71以及另一端侧装置72的壳体部件711、721电连接。壳体部件711、721为金属制,对基板712、722等进行电磁屏蔽。
如图5的(b)所示,复合多芯电缆10具有多根多芯电缆1、多根电源线11、在多根多芯电缆1和多根电源线11的周围以螺旋状卷绕而成的带部件12、在带部件12的周围以螺旋状横向卷绕的由多根屏蔽裸线130构成的屏蔽层13以及被覆屏蔽层13的外周的管状的外部护套14。多根多芯电缆1及多根电源线11以螺旋状捻合。电源线11是具有将多根裸线110捻合而成的导体线111和覆盖导体线111的绝缘体112的简单线。作为一例,导体线111与设置于基板712、722的背面的电源电极连接,该背面是基板712、722中与设置有用于连接至多根同轴电缆2的内部导体21以及接地用导体3的多个电极的面相反侧的面。
多个多芯电缆1各自的同轴电缆2中的内部导体21在一端侧装置71与另一端侧装置72之间传输电信号。外部导体23作为电磁屏蔽件来发挥功能。电源线11将用于另一端侧装置72的电气动作的电力供给到另一端侧装置72。在图5的(b)所示的例子中,复合多芯电缆10具有7根多芯电缆1以及6根电源线11。但是,复合多芯电缆10中的多芯电缆1以及电源线11的根数可以根据装置系统7的用途、功能等适当选择。
图6是表示一根多芯电缆1的同轴电缆2的内部导体21及接地用导体3分别与设置于另一端侧装置72的基板722的多个电极722a连接的状态的一例的构成图。需要说明的是,一端侧装置71的基板712与多芯电缆1的连接也与图6所示的构成同样地进行。
如图6所示,同轴电缆2的绝缘体22在电极722a的附近被除去,露出内部导体21。接地用导体3中,多个接地导体裸线30在从护套6露出的部分束集并与电极722a连接。同轴电缆2的内部导体21和接地用导体3例如通过钎焊与多个电极722a分别连接。在图6中,省略了该钎焊的图示。与接地用导体3连接的电极722a是接地电极。
需要说明的是,内部导体21与电极722a的连接不限于钎焊,也可以使用导电性粘接剂来进行,还可以通过焊接来进行。另外,接地用导体3中,可以不是全部多个接地导体裸线30与电极722a连接,例如也可以30根接地导体裸线30中的一半的接地导体裸线30与电极722a连接,其他接地导体裸线30在护套6的端面6a附近被切断。即,接地用导体3只要多个接地导体裸线30中的至少一部分接地导体裸线30与电极722a连接即可。另外,也可以将多个(例如30根)接地导体裸线30分割成多个束,使各个接地导体裸线30的束分别与多个电极722a连接。由此,能够进行与基板722的各种结构对应的接地。
带部件4在护套6的端面6a附近被切断。多根同轴电缆2各自的外部导体23的多个外部导体裸线230在带部件4的端面4a附近被切断。即,多根同轴电缆2各自的多个外部导体裸线230以彼此相等的长度在带部件4和护套6的端部附近两端被切开。
多芯电缆1的多根屏蔽裸线50从带部件4与护套6之间导出并束集,并通过钎焊8与壳体部件721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通过压紧将多个屏蔽裸线50压接于连接端子,通过例如螺栓紧固、压紧将该连接端子连接于壳体部件721。或者,也可以将多个屏蔽裸线50压紧于形成在壳体部件721上的压紧部。
(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由于各同轴电缆2的外部导体23的外周未被覆盖,因此能够减小同轴电缆2的外径,进而能够减小多芯电缆1的外径以及复合多芯电缆10的外径。另外,由于同轴电缆2的外部导体23未被覆盖,从而也提高了多芯电缆1的弯曲性。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多根同轴电缆2各自的外部导体23通过与接地用导体3或其他同轴电缆2的外部导体23接触而电接地,因此与例如将各同轴电缆2各自的外部导体23与一端侧装置71及另一端侧装置72的基板712、722的电极连接而接地的情况相比,能够使装置构成简洁,还能够削减作业工时。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多根同轴电缆2各自的外部导体23的多个外部导体裸线230在带部件4和护套6的端部附近以相等的长度被切断,因此能够防止各同轴电缆2的阻抗不匹配,能够抑制信号质量的劣化。即,假设将第一同轴电缆2A的外部导体裸线230不在带部件4和护套6的端部附近切断而从带部件4较长地引出并与电极722a连接的情况下,由于被引出的部分的外部导体裸线230的电影响而有可能产生阻抗不匹配,但如第一实施方式那样,通过在带部件4和护套6的端部附近切断多芯电缆1中的全部的同轴电缆2的外部导体裸线230,从而能够抑制产生这样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接地用导体3,不限于如图3的(a)和(b)所示将多个接地导体裸线30以螺旋状横向卷绕于外部导体23的外周而成的接地用导体,例如也可以是将多个接地导体裸线编织成格子状的筒状的编织线。对于后述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的接地用导体也是同样的。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7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7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多芯电缆1A的截面图。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第一至第八同轴电缆2A~2H中的配置于护套6的中心部的第一同轴电缆2A被接地用导体3覆盖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除了第一同轴电缆2A之外,配置于比第一同轴电缆2A靠近护套6的位置的第二同轴电缆2B也被接地用导体3覆盖。覆盖第一同轴电缆2A的接地用导体3和覆盖第二同轴电缆2B的接地用导体3相互接触。多芯电缆1A的其他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多芯电缆1相同。
第一同轴电缆2A和第二同轴电缆2B的外部导体23分别通过与接地用导体3接触而电接地。第三至第八同轴电缆2C~2H的外部导体23通过与覆盖第一同轴电缆2A或第二同轴电缆2B的外周的接地用导体3、或其他同轴电缆2的外部导体23接触而电接地。第一至第八同轴电缆2A~2H各自的内部导体21、覆盖第一同轴电缆2A的接地用导体3以及覆盖第二同轴电缆2B的接地用导体3在多芯电缆1A的端部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与基板的电极连接。
根据该第二实施方式,除了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之外,通过在多芯电缆1A的端部使第二同轴电缆2B接近基板地配置,从而容易将覆盖第二同轴电缆2B的接地用导体3与基板的电极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将覆盖第二同轴电缆2B的接地用导体3与基板的电极连接而电接地,则覆盖第一同轴电缆2A的接地用导体3也可以不必与基板的电极连接。在该情况下,通过覆盖第一同轴电缆2A的接地用导体3与覆盖第二同轴电缆2B的接地用导体3的接触,使得覆盖第一同轴电缆2A的接地用导体3电接地。
另外,除了配置于护套6的附近的第二至第八同轴电缆2B~2H中的第二同轴电缆2B以外,还可以进一步在其他同轴电缆2的外周配置接地用导体3。即,多根同轴电缆2中的位于护套6附近的至少一根同轴电缆2被接地用导体3覆盖即可。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8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8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多芯电缆1B的截面图。在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多芯电缆1具有8根同轴电缆2,在配置于中心部的一根同轴电缆2(第一同轴电缆2A)的周围配置有7根同轴电缆2(第二~第八同轴电缆2B~2H)的情况,但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被接地用导体3覆盖的一根同轴电缆2(第一同轴电缆2A)的周围配置有5根同轴电缆2(第二~第六同轴电缆2B~2F)。
在这5根同轴电缆2之间,配置有保持同轴电缆2彼此的间隔而抑制同轴电缆2偏置的介在物9。作为介在物9,可以使用丝状或纤维状的介在物。需要说明的是,介在物9也可以是导电性的。通过配置介在物9,能够使护套6的外形形状接近圆形,能够提高多芯电缆1B的布设性、弯曲耐久性。各同轴电缆2A各自的外部导体23通过与接地用导体3接触而电接地。
根据该第三实施方式,也能够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优选在配置于中心部的一根同轴电缆2(第一同轴电缆2A)的周围配置至少五根同轴电缆2。这是因为,若配置于中心部的一根同轴电缆2的周围的同轴电缆2的根数为四根以下,则同轴电缆2的根数相对于电缆外径过少而导致配线效率降低,并且配置于一根同轴电缆2的周围的同轴电缆2的间隔容易大于接地用导体3的外径D3,容易产生位置偏移。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9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9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多芯电缆1C的截面图。第四实施方式的多芯电缆1C与第三实施方式的多芯电缆1B同样地,在配置于中心部的1根同轴电缆2(第一同轴电缆2A)的周围配置有5根同轴电缆2(第二至第六同轴电缆2B~2F),但不是配置于中心部的1根同轴电缆2(第一同轴电缆2A),而是位于护套6的附近的第二同轴电缆2B的外部导体23被接地用导体3覆盖的构成,这与第三实施方式的多芯电缆1B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同轴电缆2A的外部导体23、第二同轴电缆2B的外部导体23、第三同轴电缆2C的外部导体23以及第六同轴电缆2F的外部导体23通过与接地用导体3接触而电接地。第四同轴电缆2D的外部导体23通过与第一同轴电缆2A或第三同轴电缆2C的外部导体23接触而电接地。第五同轴电缆2E的外部导体23通过与第一同轴电缆2A或第六同轴电缆2F的外部导体23接触而电接地。
根据该多芯电缆1C,通过使第二同轴电缆2B接近基板地配置,从而容易将覆盖第二同轴电缆2B的接地用导体3与基板的电极连接。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以除了第二同轴电缆2B的外部导体23之外,还覆盖第一同轴电缆2A的外部导体23的方式配置接地用导体3。
[第五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0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0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复合多芯电缆10A的截面图。该复合多芯电缆10A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复合多芯电缆10的变形例,具有位于中心部的第一多芯电缆1D、配置于第一多芯电缆1D的周围的第二至第七多芯电缆1E~1J、多个电源线11、带部件12、由多个屏蔽裸线130构成的屏蔽层13以及外部护套14。电源线11、带部件12、屏蔽层13以及外部护套14的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复合多芯电缆10相同。
第一多芯电缆1D省略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多芯电缆1的带部件4、屏蔽层5以及护套6。第一多芯电缆1D的多根同轴电缆2中的位于中心部的同轴电缆2被接地用导体3覆盖。配置于该同轴电缆2及接地用导体3的周围的多根同轴电缆2的外部导体23通过与接地用导体3接触或者与相邻的其他同轴电缆2的外部导体23接触而电接地。
第二至第七多芯电缆1E~1J是将多根同轴电缆2捻合而成的。第二至第七多芯电缆1E~1J的多根同轴电缆2均未被接地用导体3覆盖。第二至第七多芯电缆1E~1J各自的多根同轴电缆2的外部导体23通过相互接触而电导通。
第二至第七多芯电缆1E~1J各自的多根同轴电缆2中的至少任一根同轴电缆2的外部导体23与第一多芯电缆1D的多根同轴电缆2中的至少任一根同轴电缆2的外部导体23接触,通过该接触,多根同轴电缆2各自的外部导体23进行电接地。
根据该复合多芯电缆10A,通过将第一多芯电缆1D的接地用导体3电接地,从而第一至第七多芯电缆1D~1J的全部同轴电缆2的外部导体23进行电接地。因此,不需要使所有同轴电缆2的外部导体23与接地电极连接的作业,能够容易地进行末端处理的作业。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五实施方式的复合多芯电缆10A中,设为仅位于中心部的第一多芯电缆1D具有接地用导体3的结构,但例如也可以设为在第一至第七多芯电缆1D~1J的至少1个具有接地用导体3的结构。
(实施方式的总结)
接着,引用实施方式中的附图标记等来记载从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掌握的技术思想。但是,以下记载中的各符号并没有将权利要求书中的构成要素限定为实施方式中具体示出的构件等。
[1]一种多芯电缆1、1A~1D,其具有多根同轴电缆2,其中,上述同轴电缆2具有内部导体21、覆盖上述内部导体的周围的绝缘体22以及配置在上述绝缘体22的周围的外部导体23;上述外部导体23露出,多根上述同轴电缆2中的一部分上述同轴电缆2的上述外部导体23被电接地的接地用导体3覆盖,多根上述同轴电缆2各自的上述外部导体23通过与上述接地用导体3或其他上述同轴电缆2的上述外部导体23接触而电接地。
[2]根据上述[1]所述的多芯电缆1、1A~1D,其中,上述接地用导体3是将多个接地导体裸线30以螺旋状横向卷绕而成的。
[3]根据上述[2]所述的多芯电缆1、1A~1D,其中,上述一部分上述同轴电缆2的上述外部导体23是将多个外部导体裸线230在上述绝缘体23的外周以螺旋状横向卷绕而成的,上述多个接地导体裸线30的横向卷绕的方向与上述多个外部导体裸线230的横向卷绕的方向相反。
[4]根据上述[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芯电缆1、1A~1D,其中,以包围被上述接地用导体3覆盖的至少一根上述同轴电缆2、2A的方式,将至少5根其他上述同轴电缆2、2B~2F以螺旋状配置。
[5]根据上述[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芯电缆1、1A~1D,多根上述同轴电缆2收容于护套6中,多根上述同轴电缆2中,位于上述护套6的附近的至少一根上述同轴电缆2、2B被上述接地用导体3覆盖。
(附记)
以上,对本发明的第一至第五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定权利要求书所涉及的发明。另外,应当注意,在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特征的全部组合并不一定是用于解决发明的课题的手段所必需的。
另外,本发明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变形来实施。例如,在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中,对多芯电缆1、1A~1C具有带部件4及屏蔽层5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根据所使用的环境、使用条件,也可以省略带部件4、屏蔽层5。

Claims (5)

1.一种多芯电缆,具有多根同轴电缆,其中,
所述同轴电缆具有内部导体、覆盖所述内部导体的周围的绝缘体以及配置于所述绝缘体的周围的外部导体,
所述外部导体露出,
多根所述同轴电缆中的一部分所述同轴电缆的所述外部导体被电接地的接地用导体覆盖,
多根所述同轴电缆各自的所述外部导体通过与所述接地用导体或其他所述同轴电缆的所述外部导体接触而电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芯电缆,其中,
所述接地用导体是将多个接地导体裸线以螺旋状横向卷绕而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芯电缆,其中,
所述一部分所述同轴电缆的所述外部导体是将多个外部导体裸线在所述绝缘体的外周以螺旋状横向卷绕而成的,
所述多个接地导体裸线的横向卷绕的方向与所述多个外部导体裸线的横向卷绕的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芯电缆,其中,
以包围被所述接地用导体覆盖的至少一根所述同轴电缆的方式,至少五根其他所述同轴电缆以螺旋状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芯电缆,其中,
多根所述同轴电缆收容于护套中,
多根所述同轴电缆中,位于所述护套附近的至少一根所述同轴电缆被所述接地用导体覆盖。
CN202311678778.3A 2023-05-31 2023-12-08 多芯电缆 Pending CN11906916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3-090315 2023-05-31
JP2023090315A JP2024172533A (ja) 2023-05-31 2023-05-31 多芯ケーブ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9069163A true CN119069163A (zh) 2024-12-03

Family

ID=93634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78778.3A Pending CN119069163A (zh) 2023-05-31 2023-12-08 多芯电缆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404732A1 (zh)
JP (1) JP2024172533A (zh)
CN (1) CN119069163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404732A1 (en) 2024-12-05
JP2024172533A (ja) 2024-1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14579B1 (ko) 다심 케이블
US5834699A (en) Cable with spaced helices
JP6188504B2 (ja) 多芯ケーブルおよび多芯ケーブルの製造方法
JP2007188738A (ja) 多心ケーブル
US7361831B2 (en) Coaxial cable and multi-coaxial cable
CN101110283A (zh) 同轴电缆及多芯同轴电缆
KR200477214Y1 (ko) 다심 케이블
JP4569300B2 (ja) ケーブルハーネス
CN202205509U (zh) 多芯电缆
CN119069163A (zh) 多芯电缆
US9431726B2 (en) Multi-core cable
JP7476767B2 (ja) 複合ケーブル
CN119028639A (zh) 多芯电缆
JP7407627B2 (ja) 複合ケーブル
US20240170183A1 (en) Composite cable
WO2016002812A1 (ja) 複数回路ケーブル
JP4268172B2 (ja) 同軸ケーブル
CN112837853A (zh) 医用线缆组件、医用线缆及其制造方法
JP2585591B2 (ja) 光ファイバ複合単心電力ケ−ブル
JP2014143015A (ja) 多芯ケーブル
CN214336384U (zh) 一种内窥镜用五芯模组电缆
JP7649275B2 (ja) 2芯ツイストシールドケーブル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US20240055153A1 (en) Multicore cable and multicore cable assembly
KR200467508Y1 (ko) 다심 케이블
JP2024148544A (ja) 複合ケーブ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