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9038130B - 一种钢帘线生产用工字轮转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钢帘线生产用工字轮转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9038130B CN119038130B CN202411495478.6A CN202411495478A CN119038130B CN 119038130 B CN119038130 B CN 119038130B CN 202411495478 A CN202411495478 A CN 202411495478A CN 119038130 B CN119038130 B CN 11903813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edly connected
- frame
- magnetic
- pair
- assemb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22—Devices influenc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r the attitude of articles during transit by conveyors
- B65G47/24—Devices influenc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r the attitude of articles during transit by conveyors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35/00—Mechanical convey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G35/06—Mechanical convey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prising a load-carrier moving along a path, e.g. a closed path, and adapted to be engaged by any one of a series of traction elements spaced along the path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3/00—Indexing code relating to control or detection of the articles or the load carriers during conveying
- B65G2203/02—Control or detection
- B65G2203/0208—Control or detection relating to the transported articles
- B65G2203/0233—Position of the artic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转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帘线生产用工字轮转运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具有安装槽与两条平行设置的上端边沿,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传送带组件,所述基座的两侧均线性阵列固定连接有多个磁力调节器,所述基座的顶部且在磁力调节器的对应位置固定有磁棒,且沿着基座任一长度方向的多个所述磁棒的磁力逐渐降低或增大。通过动力机构中滑轮组件、定位组件与动力轮组件,可以实现利用传送带组件中的动力带动安装框在基座中移动,避免过快的运动导致的机械损伤或不稳定性,使得系统在不同负载下仍能保持良好的工作性能,提高了工字轮转运过程中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帘线生产用工字轮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钢帘线生产中的工字轮转运装置是一种用于在钢帘线生产过程中搬运和运输工字轮的设备,钢帘线生产出来后会缠绕在工字轮上,这些工字轮需要在不同的生产环节(如从生产线到仓库、从仓库到质检区域等)之间进行转运,转运装置可以高效、安全地完成这个任务,例如公开号为CN112340376B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工字轮自动上下料小车。
现有的钢帘线生产用工字轮转运装置,在工字轮转运时,由于工字轮在缠绕满钢帘线时,其重量一般可以在几十公斤到几百公斤之间(具体取决于工字轮的尺寸),从而导致在对工字轮进行转运时,突然的提速、减速或移动速度不均匀都会导致产生较大惯性,会造成转运装置由于受力不均匀,导致转运装置发生形变或工字轮脱离传输轨道,而转运装置的形变会导致整体结构受损,增加后续转运过程中工字轮脱离的概率,而工字轮在转运过程中脱离转运装置,由于重量较大会对周围人员造成伤害,甚至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钢帘线生产用工字轮转运装置,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由于突然的提速、减速或移动速度不均匀都会导致产生较大惯性,而导致转运装置发生形变或脱离传输轨道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发明提供一种钢帘线生产用工字轮转运装置,包括:
基座,所述基座具有安装槽与两条平行设置的上端边沿,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传送带组件,所述基座的两侧均线性阵列固定连接有多个磁力调节器,所述基座的顶部且在磁力调节器的对应位置固定有磁棒,且沿着基座任一长度方向的多个所述磁棒的磁力逐渐降低或增大;
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两条边沿顶部的两对滑轮组件,两对所述滑轮组件的顶部共同设置有安装框,所述安装框的底部对称设置有一对具有定位功能的定位组件,每对所述定位组件的下方线性阵列设置有至少两个为安装框提供动力的动力轮组件;
矫正机构,所述矫正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安装框顶部中心位置的伸缩框,所述伸缩框的顶部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的底部均呈矩阵分布有四个用于检测固定组件倾斜方向与倾斜度的水平检测组件,且水平检测组件位于伸缩框内部,所述安装框顶部关于固定组件对称设置有一对偏移检测组件,每对所述偏移检测组件内部均对称水平设置有一对重力组件;
其中,所述固定组件与一对偏移检测组件的顶部共同设置有工字轮,所述工字轮的外周面缠绕有钢帘线。
优选的,所述滑轮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安装框面向基座一侧的防护框,所述防护框的内中部对称转动连接有一对滑轮,一对所述滑轮之间的距离与长方形板宽度对应,且一对滑轮与长方形板的顶部滚动接触,一对所述滑轮相对面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磁柱,所述磁柱外周面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屏磁圈,所述屏磁圈将磁柱分成两个区域,所述磁柱的两个区域分别与一对磁棒滚动接触。
优选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安装框底部的一对稳定器,一对所述稳定器的底部共同固定连接有受力块,所述受力块的顶部活动连接有距离检测器,且距离检测器位于一对稳定器之间,所述距离检测器的检测探头与受力块接触;
所述动力轮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受力块底部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中心位置转动连接有电控转轴,所述电控转轴的外周面环形阵列固定连接有多个曲形弹片,各所述曲形弹片远离电控转轴的一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橡胶轮,所述橡胶轮的外周面环形阵列具有多组安装区,每组所述安装区中线性阵列固定连接有多组体积逐渐递减的橡胶球。
优选的,一对所述受力块的相对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伸缩器,所述连接块的底部设置有偏心轮组件;
所述偏心轮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连接块底部的防护壳,所述防护壳的内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且转轴与防护壳的内底部转动连接,所述转轴外周面固定连接有偏心轮。
优选的,所述伸缩框内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器,所述伸缩框的内中部固定连接有电流控制器,所述电流控制器具有两对输出端与两对输入端,且两对输出端位于电流控制器的相对面,而两对输入端位于电流控制器面向伸缩框内底部,所述电流控制器的两对输出端均电性连接有第一电线,所述第一电线远离电流控制器的一端与电动伸缩器电性连接,所述电流控制器两对输入端均电性连接有贯穿伸缩框的第二电线。
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伸缩框顶部的凹型固定框,所述凹型固定框的两壁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磁棒,所述凹型固定框的凹面线性阵列开设有多个凹型固定槽,多个所述凹型固定槽与钢帘线的缠绕纹路对应;
所述水平检测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凹型固定框底部的检测框,所述检测框长度方向的两侧内壁对称固定连接有电磁滑轨,所述检测框宽度方向内壁的两侧内壁对称固定连接有两段弹簧,两段所述弹簧的相对端共同固定连接有电阻块,所述电阻块面向电磁滑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一对电滑杆,所述电滑杆远离电阻块的一端插入电磁滑轨且与之电性接触。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该钢帘线生产用工字轮转运装置,通过动力机构中滑轮组件、定位组件与动力轮组件,可以实现利用传送带组件中的动力带动安装框在基座中移动,其中,滑轮组件利用屏磁圈将磁柱分成两部分,从而使磁柱的两部分与不同磁性的磁棒滚动接触,由于磁柱与磁棒滚动接触时,会受到磁棒磁阻力的作用,从而导致滑轮组件减速,而定位组件可以根据工字轮的重量,控制动力轮组件与传送带组件的检测面积,从而控制动力轮组件对传送带组件动力传输的效率,而动力轮组件通过其中可发生形变的橡胶轮,从而使不同规格的橡胶球与传送带组件接触,控制动力轮组件与传送带组件的摩擦系数,从而通过滑轮组件与动力轮组件,实现了有效的减速控制,避免过快的运动导致的机械损伤或不稳定性,同时定位组件能够根据工字轮的重量动态调整,使得系统在不同负载下仍能保持良好的工作性能,提高了工字轮转运过程中的稳定性。
2、该钢帘线生产用工字轮转运装置,通过矫正机构中水平检测组件、固定组件与偏移检测组件,可以实现对转运过程中工字轮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并对转移过程中发生倾斜的工字轮进行矫正,其中,水平检测组件利用其中的电阻块在检测框中的位置变化,从而判断工字轮在转运过程中是否发生倾斜现象,而偏移检测组件与重力组件可以实现对工字轮固定与检测工字轮的倾斜状态,从而控制对应位置的电动伸缩器对工字轮的倾斜方向进行矫正,从而使工字轮恢复原本水平状态,通过水平检测组件和偏移检测组件,能够对工字轮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在转运过程中及时发现倾斜问题,防止因倾斜导致的运行不平衡或设备损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整体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动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动力机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偏心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滑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矫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伸缩框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水平检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偏移检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重力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复位机构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基座;11、传送带组件;12、磁力调节器;13、磁棒;
2、动力机构;21、安装框;22、滑轮组件;221、防护框;222、滑轮;223、屏磁圈;224、磁柱;23、定位组件;231、受力块;232、稳定器;233、距离检测器;24、动力轮组件;241、支撑架;242、转轴;243、曲形弹片;244、橡胶轮;2441、橡胶球;25、连接块;26、伸缩器;27、偏心轮组件;271、防护壳;272、偏心轮;273、电机;
3、矫正机构;31、伸缩框;311、电动伸缩器;32、电流控制器;321、第一电线;322、第二电线;33、水平检测组件;331、检测框;332、滑轨;333、电阻块;334、弹簧;335、电滑杆;34、固定组件;341、固定框;342、电磁棒;343、固定槽;35、偏移检测组件;351、支撑框;352、第一凹槽;353、滑板;354、第二凹槽;36、重力组件;361、连通座;362、弹性筒;363、重量检测器;
4、复位机构;41、外壳;42、磁感线圈;43、弹簧圈;44、磁性杆;45、收纳盒;46、拉绳;
5、工字轮;51、钢帘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参照图1至图13,一种钢帘线生产用工字轮转运装置,包括:
基座1,基座1具有安装槽与两条平行设置的上端边沿,安装槽内设置有传送带组件11,基座1的两侧均线性阵列固定连接有多个磁力调节器12,基座1的顶部且在磁力调节器12的对应位置固定有磁棒13,且沿着基座1任一长度方向的多个磁棒13的磁力逐渐降低或增大;
动力机构2,动力机构2包括对称设置在两条边沿顶部的两对滑轮组件22,两对滑轮组件22的顶部共同设置有安装框21,安装框21的底部对称设置有一对具有定位功能的定位组件23,每对定位组件23的下方线性阵列设置有至少两个为安装框21提供动力的动力轮组件24;
矫正机构3,矫正机构3包括固定连接在安装框21顶部中心位置的伸缩框31,伸缩框31的顶部设置有固定组件34,固定组件34的底部均呈矩阵分布有四个用于检测固定组件34倾斜方向与倾斜度的水平检测组件33,且水平检测组件33位于伸缩框31内部,安装框21顶部关于固定组件34对称设置有一对偏移检测组件35,每对偏移检测组件35内部均对称水平设置有一对重力组件36;
其中,固定组件34与一对偏移检测组件35的顶部共同设置有工字轮5,工字轮5的外周面缠绕有钢帘线51。
利用动力机构2中的动力轮组件24可以将传送带组件11的动力传输到安装框21,而安装框21通过动力轮组件24传输的动力带动滑轮组件22在基座1中滚动,同时,通过矫正机构3中偏移检测组件35可以检测工字轮5在运输过程中是否发生偏移,而当工字轮5在传输过程发生偏移时,伸缩框31与固定组件34可以对发生偏移的工字轮5进行矫正,从而使工字轮5在转运装置中出现恢复水平状态。
参照图3、图6,滑轮组件22包括固定连接在安装框21面向基座1一侧的防护框221,防护框221的内中部对称转动连接有一对滑轮222,一对滑轮222之间的距离与长方形板宽度对应,且一对滑轮222与长方形板的顶部滚动接触,一对滑轮222相对面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磁柱224,磁柱224外周面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屏磁圈223,屏磁圈223将磁柱224分成两个区域,磁柱224的两个区域分别与一对磁棒13滚动接触。
利用滑轮组件22中滑轮222起到限位作用,使滑轮组件22在基座1的顶部滚动时,不会发生脱离现象,而滑轮组件22中磁柱224与不同磁性的磁棒13接触,进而对磁柱224形成不同的磁阻力,进而对滑轮组件22在基座1的顶部的滚动造成阻力,而降低滑轮组件22在基座1顶部的滚动速度。
参照图3至图4,定位组件23包括固定连接在安装框21底部的一对稳定器232,一对稳定器232的底部共同固定连接有受力块231,受力块231的顶部活动连接有距离检测器233,且距离检测器233位于一对稳定器232之间,距离检测器233的检测探头与受力块231接触;
动力轮组件24包括固定连接在受力块231底部的支撑架241,支撑架241的中心位置转动连接有电控转轴242,电控转轴242的外周面环形阵列固定连接有多个曲形弹片243,各曲形弹片243远离电控转轴242的一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橡胶轮244,橡胶轮244的外周面环形阵列具有多组安装区,每组安装区中线性阵列固定连接有多组体积逐渐递减的橡胶球2441。
利用定位组件23中距离检测器233可以检测受力块231与安装框21的间距,从而控制动力轮组件24与传送带组件11的接触面积,进而控制动力轮组件24传输传送带组件11动力的速率,而动力轮组件24通过橡胶轮244的形变,使橡胶轮244中不同规格的橡胶球2441与传送带组件11接触,进而控制传送带组件11带动橡胶轮244的旋转速度,而电控转轴242通过对橡胶轮244的旋转速度造成阻力,从而使橡胶轮244旋转的力传输到安装框21中。
参照图4至图5,一对受力块231的相对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25,连接块2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伸缩器26,连接块25的底部设置有偏心轮组件27;
偏心轮组件27包括固定连接在连接块25底部的防护壳271,防护壳271的内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273,电机27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且转轴与防护壳271的内底部转动连接,转轴外周面固定连接有偏心轮272。
利用偏心轮组件27可以调整动力机构2整体重心,帮助保持转运装置在转运工字轮5时缓慢提速时的平衡,减少脱离的风险。
参照图7、图9,伸缩框31内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器311,伸缩框31的内中部固定连接有电流控制器32,电流控制器32具有两对输出端与两对输入端,且两对输出端位于电流控制器32的相对面,而两对输入端位于电流控制器32面向伸缩框31内底部,电流控制器32的两对输出端均电性连接有第一电线321,第一电线321远离电流控制器32的一端与电动伸缩器311电性连接,电流控制器32两对输入端均电性连接有贯穿伸缩框31的第二电线322。
利用伸缩框31中电流控制器32接收到重力组件36反馈的电流,控制对应电动伸缩器311的伸缩,从而实现对发生倾斜的工字轮5进行矫正。
参照图7至图8,固定组件34包括固定连接在伸缩框31顶部的凹型固定框341,凹型固定框341的两壁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磁棒342,凹型固定框341的凹面线性阵列开设有多个凹型固定槽343,多个凹型固定槽343与钢帘线51的缠绕纹路对应;
水平检测组件33包括固定连接在凹型固定框341底部的检测框331,检测框331长度方向的两侧内壁对称固定连接有电磁滑轨332,检测框331宽度方向内壁的两侧内壁对称固定连接有两段弹簧334,两段弹簧334的相对端共同固定连接有电阻块333,电阻块333面向电磁滑轨33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一对电滑杆335,电滑杆335远离电阻块333的一端插入电磁滑轨332且与之电性接触。
利用不同位置水平检测组件33中电阻块333的滑动方向,从而判断工字轮5的倾斜方向与电动伸缩器311对工字轮5矫正后的检测,进而时时判断工字轮5在转运时的状态。
参照图7至图11,偏移检测组件35包括固定连接在安装框21顶部的支撑框351,支撑框351面向固定组件34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352,支撑框351顶部的中心位置滑动连接有滑板353,滑板353面向固定组件34的一侧开设有与第一凹槽352相同尺寸的第二凹槽354,第一凹槽352与第二凹槽354内共同嵌装有工字轮5接触;
重力组件36包括固定连接在支撑框351内底部的连通座361,第二电线322远离电流控制器32的一端与连通座361电性连接,连通座361的顶部固定连通有弹性筒362,弹性筒362的内中部固定连接有重量检测器363,弹性筒362远离连通座361的一端与滑板353的底部固定连接。
利用偏移检测组件35中可以对转运过程中的工字轮5进行固定,而重力组件36可以检测工字轮5转运过程中是否发生倾斜,并检测工字轮5发生倾斜的倾斜度,从而将检测传输到电动伸缩器311中,从而实现电动伸缩器311对倾斜的工字轮5进行精确矫正。
参照图2至图13,还包括复位机构4,复位机构4包括固定连接在基座1起始端的一对外壳41,外壳41的内中部固定连接有磁感线圈42,外壳41的内壁关于磁感线圈42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弹簧圈43,一对外壳41的相对面共同固定连接有收纳盒45,一对外壳41的相对面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贯穿收纳盒45与外壳41的磁性杆44,且磁性杆44的一端延伸至外壳41内,磁性杆44的两端分别与一对外壳41的内壁转动连接,磁性杆44位于外壳41内部的部分分别贯穿磁感线圈42与两个弹簧圈43,且磁性杆44与两个弹簧圈43的内圈固定连接,位于收纳盒45内部的磁性杆44缠绕有拉绳46,拉绳46远离收纳盒45的一端与安装框21固定连接。
利用复位机构4中磁性杆44、弹簧圈43与拉绳46可以实现对完成转运的设备进行复位操作,从而使设备重新回到初始位置,而磁感线圈42,通过磁性杆44的转动速度,可以判断转运设备在运输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情况。
本实施例的操作原理具体如下:
第一步:首先启动传送带组件11(传送带组件11由带体、支架、驱动装置、滚筒、张紧装置和导向装置组成),随着传送带组件11的启动,此时,通过机器臂、起重机或吊架等方式将缠绕满钢帘线51的工字轮5放入矫正机构3的一对偏移检测组件35与固定组件34中,而一对偏移检测组件35主要用于固定工字轮5,固定组件34则用于固定缠绕在工字轮5中的钢帘线51;
当工字轮5与偏移检测组件35接触时,工字轮5两侧的圆板会嵌入滑板353中的第二凹槽354中,而第二凹槽354起到对工字轮5圆板的限位作用,从而避免工字轮5在转运过程中出现滚动现象而脱离设备(本文的设备指工字轮转运装置);
工字轮5在转运过程中出现滚动现象而脱离设备的情况:
1、工字轮5通常具有较高的重心,当转运过程中发生加速或减速时,重心的偏移可能导致工字轮5失去平衡,从而引发滚动。
2、在停止或改变方向时,工字轮5因转动惯性仍会继续向前运动,这种惯性的保持可能导致工字轮5与设备间的摩擦力不足,从而使工字轮5滚动脱离设备。
3、当负载分布不均匀时,工字轮5一侧的受力可能大于另一侧,这种不平衡会加剧滚动的可能性,并可能导致工字轮5脱离设备。
当工字轮5在滑板353中的重心保持中心垂直状态时,工字轮5的力会均匀分布在两侧的重力组件36中,而当工字轮5的重心发生偏移时,会导致工字轮5对滑板353的作用力不均匀,从而导致工字轮5偏移方向的重力组件36受到的作用力大于另一个重力组件36,当偏移方向的重力组件36受到工字轮5的作用力时,实现位于工字轮5偏移方向的滑板353会呈现下滑状态,进而挤压位于其底部的弹性筒362(弹性筒362主要采用高承载能力、耐疲劳性、弹性的材料(如高碳钢、合金钢、复合材料等)构成,类似于货车避震器弹簧),当弹性筒362受到挤压而且发生压缩时,弹性筒362内部的重量检测器363会同步受到滑板353下滑时的挤压,从而检测出工字轮5重心发生偏移的程度,将此信息传递到控制器中控制器为现有技术,图中未画出),再通过控制器控制电流控制器32,(电流控制器32控制与重力组件36相同位置的电动伸缩器311对偏移方向的工字轮5进行矫正,具体的矫正方式在下文中进行说明;
当工字轮5中缠绕的钢帘线51与固定组件34接触时(固定组件34承受工字轮5与钢帘线51绝大部分重量),缠绕在工字轮5中的钢帘线51(本方案适用于具有铁磁性材料的钢帘线51,如:碳钢、合金钢,而不适用于不具有铁磁性材料的钢帘线51,如:不锈钢)纹路会与固定组件34中固定框341表面的固定槽343接触,而固定框341中又设置有电磁棒342(电磁棒342为现有技术,主要由于线圈、铁心构成与绝缘材料,本方案图中所画的电磁棒342为简易图,具体以现有电磁棒342为准),而电磁棒342通过控制器控制输入到电磁棒342中电流的大小,当钢帘线51与固定槽343接触时,控制器会向电磁棒342中通入电流,此时,电流在通过电磁棒342中线圈时,会产生磁场,形成电磁效应(具体通入电流的大小以工字轮5中缠绕的钢帘线51实际情况为准),所以此时固定槽343中会附着有电磁棒342传递的磁性,从而对钢帘线51起到磁吸作用,使钢帘线51在转运过程中,牢牢吸附在固定框341的固定槽343中,从而进一步防止工字轮5在转运过程中由于惯性作用脱离设备的概率(此处通过固定组件34对工字轮5中缠绕的钢帘线51进行磁吸,通过电流与磁吸力成正比,维持稳定性,从而解决工字轮5脱离设备的第二种情况)。
其中,工字轮5在转运过程由于滚动现象而出现偏移,对偏移检测组件35与固定组件34造成挤压的同时,工字轮5中缠绕的钢帘线51,同样对固定组件34造成挤压,而固定组件34会将挤压力进一步作用于伸缩框31,从而导致伸缩框31发生压缩,但是由于伸缩框31内部的电流控制器32接收到重力组件36的检测数据,所以电流控制器32会通过各第一电线321电性连接的伸缩框31四角处的电动伸缩器311升降(电动伸缩器311的上升高度由伸缩框31的拉伸度决定),矫正伸缩框31由于受到工字轮5转运过程中,由于偏移导致的重心改变而造成的伸缩框31压缩,而随着电动伸缩器311完成对伸缩框31的矫正,此时,磁吸在固定组件34的固定槽343中的钢帘线51也开始矫正,而由于钢帘线51是缠绕在工字轮5中,所以钢帘线51与工字轮5此时可以认为为一个整体,所以钢帘线51矫正完成的同时,工字轮5同样认为矫正完成,进而解决工字轮5转运过程发生的倾斜现象,使工字轮5重新在固定组件34与偏移检测组件35中保持水平状态;
其中,固定组件34是水平状态,在固定组件34中固定框341的四个方向均设有水平检测组件33,当固定框341其中一个角度没有进行矫正或矫正过度,都会导致电阻块333在检测框331中出现位置移动(固定框341矫正完成处于水平状态时电阻块333会位于检测框331的中心位置),而随着电阻块333的位置移动,会同步带动电滑杆335在滑轨332内滑动,而电滑杆335在滑轨332类似滑动变阻器中的滑动触点与固定端子,电阻块333带动电滑杆335在滑轨332中滑动距离检测框331中心位置越远则表示固定框341的倾斜角度越大,而电阻块333会将检测信号同步传输到电流控制器32中,从而通过电流控制器32对各角度的电动伸缩器311进行调整,直到固定框341四个方向的水平检测组件33中的电阻块333均处于检测框331中心位置(此处通过矫正偏移的工字轮5,从而解决工字轮5脱离设备的第三种情况)。
第二步:当工字轮5放入矫正机构3中时,控制器会根据重力组件36检测的当前工字轮5与钢帘线51的重量,控制动力机构2中的伸缩器26下降的距离(当前工字轮5与钢帘线51脱离矫正机构3时,伸缩器26会开始上升),而随着伸缩器26的下降连接块25会同步带动一对定位组件23进行同步下降,而当伸缩器26下降到指定距离后,定位组件23中的稳定器232会对此时受力块231提供支撑,从而避免受力块231出现往回移动的情况,同时,利用定位组件23中的距离检测器233可以检测伸缩器26是否下降到指定位置(距离检测器233为伸缩型距离检测器),同时,也可以检测到定位组件23的下降距离是否相等。
其中,随着定位组件23的下降,定位组件23中受力块231开始向动力轮组件24中的支撑架241施加压力,而支撑架241在受到受力块231的压力后,会通过电控转轴242与曲形弹片243将压力作用于橡胶轮244,从而使橡胶轮244与传送带组件11中带体发生挤压,从而导致橡胶轮244发生形变,而随着橡胶轮244发生形变,曲形弹片243也开始弯曲,从而为橡胶轮244的形变提供形变空间,而橡胶轮244的形变范围受伸缩器26对定位组件23的下压力影响,而受伸缩器26产生的下压力受当前工字轮5与钢帘线51的重量影响,所以通过伸缩器26、定位组件23实现根据当前工字轮5与钢帘线51的重量,控制橡胶轮244的形变范围,而橡胶轮244的不同形变范围决定橡胶轮244中不同规格的橡胶球2441与传送带组件11中带体的接触,规格越小的橡胶球2441在橡胶轮244中分布的数量越多,接触面积相对增大,则橡胶轮244与传送带组件11中带体的摩擦系数越大,而规格越大的橡胶球2441,在橡胶轮244中分布的数量越少,接触面积相对减小,则橡胶轮244与传送带组件11中带体的摩擦系数越小;
橡胶轮244与传送带组件11中带体的摩擦系数决定传送带组件11对动力机构2中安装框21传输的动力大小,而安装框21通过橡胶轮244传输的动力带动安装框21及其顶部的矫正机构3同步运动,从而实现放置在矫正机构3中工字轮5与缠绕在工字轮5中的钢帘线51的转运,同时电控转轴242通过电磁控制与支撑架241的转动阻力,可以控制橡胶轮244对安装框21产生动力的功率,进而使动力轮组件24可以根据工字轮5缠绕钢帘线51的不同规格,调整动力轮组件24的传输功率,进而避免传输过程中,由于突然的加速转运工字轮5,而导致工字轮5由于惯性的原因而导致偏移或脱离设备。
其中,为了进一步保持设备转运工字轮5的稳定性,在连接块25底部设置偏心轮组件27,当设备开始转运工字轮5的过程中,偏心轮组件27中的电机273开始工作,从而驱动偏心轮272发生转动,而偏心轮272的转动,可以提高设备转运工字轮5的稳定性是因为:偏心轮272的设计使得其重心相对于电机273的输出轴线有一定的偏移,这种偏心配置在运动时能够产生离心力,当偏心轮旋转时,会产生一定的动态平衡效应,而偏心轮272转动过程中,会发生不同方向的力矩,从而帮助分散运动过程中的惯性影响,提高设备整体的稳定性,所以通过这些机制,偏心轮272能够有效降低运输过程中的惯性影响,使设备在转运工字轮5时更加稳固。
其中,滑轮组件22在基座1中滚动连接,从而起到支撑整体设备与维持整体设备在基座1顶部水平移动的作用,同时滑轮组件22中滑轮222起到限位作用,使滑轮组件22在基座1的顶部滚动时,不会发生脱离现象,而滑轮组件22中磁柱224与不同磁性的磁棒13接触,进而对磁柱224造成不同的磁阻力,进而对滑轮组件22在基座1的顶部的滚动造成阻力,而基座1初始端(基座1初始端指位于设备装载工字轮5的一端)的磁棒13磁力强,而越往后的磁棒13磁力越弱,从而对滑轮组件22中的磁柱224造成的磁阻力越弱,而接近基座1末端的磁棒13磁力又会逐渐增强(基座1末端指位于设备卸下工字轮5一端),进而避免工字轮5在转运过程中突然的速度变化,而导致工字轮5由于惯性作用发生偏移或脱离设备的概率(此处通过滑轮组件22与基座1中不同磁性的磁棒13配合,从而解决工字轮5脱离设备的第一种情况)。
第三步:由于传送带组件11的动力传输方向单一,所以设备在到达基座1末端时,工字轮5从设备中卸下时,设备无法重新返回基座1初始端,所以通过在基座1初始端设置复位机构4,当设备开始沿着基座1转运工字轮5时,通过拉绳46固定在设备中,使设备在移动时,拉绳46会不断从收纳盒45中拉出,而随着拉绳46不断拉出,使原本缠绕在磁性杆44中的拉绳46,带动磁性杆44转动,而磁性杆44转动时,会将弹簧圈43进行收紧,从而存储磁性杆44转动时的力,同时,磁感线圈42通过感应磁性杆44的旋转速度,从而判断设备的速度变化;
其中,当设备到达基座1的末端,并完成工字轮5侧设备中卸下的操作时,伸缩器26开始收缩,从而使动力轮组件24脱离传送带组件11的带体,而随着动力轮组件24脱离传送带组件11的带体,设备会立刻失去动力,而此时弹簧圈43发生释放存储的力,从而使磁性杆44反向转动,开始回收拉绳46,而随着拉绳46的回收,设备也重新回到基座1的初始端,等待再次的工字轮5转运。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钢帘线生产用工字轮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1),所述基座(1)具有安装槽与两条平行设置的上端边沿,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传送带组件(11),所述基座(1)的两侧均线性阵列固定连接有多个磁力调节器(12),所述基座(1)的顶部且在磁力调节器(12)的对应位置固定有多对磁棒(13),且沿着基座(1)任一长度方向的多个所述磁棒(13)的磁力逐渐降低或增大;
动力机构(2),所述动力机构(2)包括对称设置在两条边沿顶部的两对滑轮组件(22),两对所述滑轮组件(22)的顶部共同设置有安装框(21),所述安装框(21)的底部对称设置有一对具有定位功能的定位组件(23),每对所述定位组件(23)的下方线性阵列设置有至少两个为安装框(21)提供动力的动力轮组件(24);
矫正机构(3),所述矫正机构(3)包括固定连接在安装框(21)顶部中心位置的伸缩框(31),所述伸缩框(31)的顶部设置有固定组件(34),所述固定组件(34)的底部均呈矩阵分布有四个用于检测固定组件(34)倾斜方向与倾斜度的水平检测组件(33),且水平检测组件(33)位于伸缩框(31)内部,所述安装框(21)顶部关于固定组件(34)对称设置有一对偏移检测组件(35),每对所述偏移检测组件(35)内部均对称水平设置有一对重力组件(36);
其中,所述固定组件(34)与一对偏移检测组件(35)的顶部共同设置有工字轮(5),所述工字轮(5)的外周面缠绕有钢帘线(51);
所述伸缩框(31)内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器(311),所述伸缩框(31)的内中部固定连接有电流控制器(32),所述电流控制器(32)具有两对输出端与两对输入端,且两对输出端位于电流控制器(32)的相对面,而两对输入端位于电流控制器(32)面向伸缩框(31)内底部,所述电流控制器(32)的两对输出端均电性连接有第一电线(321),所述第一电线(321)远离电流控制器(32)的一端与电动伸缩器(311)电性连接,所述电流控制器(32)两对输入端均电性连接有贯穿伸缩框(31)的第二电线(322);
所述固定组件(34)包括固定连接在伸缩框(31)顶部的凹型固定框(341),所述凹型固定框(341)的两壁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磁棒(342),所述凹型固定框(341)的凹面线性阵列开设有多个凹型固定槽(343),多个所述凹型固定槽(343)与钢帘线(51)的缠绕纹路对应;
所述水平检测组件(33)包括固定连接在凹型固定框(341)底部的检测框(331),所述检测框(331)长度方向的两侧内壁对称固定连接有电磁滑轨(332),所述检测框(331)宽度方向内壁的两侧内壁对称固定连接有两段弹簧(334),两段所述弹簧(334)的相对端共同固定连接有电阻块(333),所述电阻块(333)面向电磁滑轨(33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一对电滑杆(335),所述电滑杆(335)远离电阻块(333)的一端插入电磁滑轨(332)且与之电性接触;
所述偏移检测组件(35)包括固定连接在安装框(21)顶部的支撑框(351),所述支撑框(351)面向固定组件(34)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352),所述支撑框(351)顶部的中心位置滑动连接有滑板(353),所述滑板(353)面向固定组件(34)的一侧开设有与第一凹槽(352)相同尺寸的第二凹槽(354),所述第一凹槽(352)与第二凹槽(354)内共同嵌装有工字轮(5)接触;
所述重力组件(36)包括固定连接在支撑框(351)内底部的连通座(361),所述第二电线(322)远离电流控制器(32)的一端与连通座(361)电性连接,所述连通座(361)的顶部固定连通有弹性筒(362),所述弹性筒(362)的内中部固定连接有重量检测器(363),所述弹性筒(362)远离连通座(361)的一端与滑板(353)的底部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帘线生产用工字轮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组件(22)包括固定连接在安装框(21)面向基座(1)一侧的防护框(221),所述防护框(221)的内中部对称转动连接有一对滑轮(222),一对所述滑轮(222)之间的距离与长方形板宽度对应,且一对滑轮(222)与长方形板的顶部滚动接触,一对所述滑轮(222)相对面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磁柱(224),所述磁柱(224)外周面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屏磁圈(223),所述屏磁圈(223)将磁柱(224)分成两个区域,所述磁柱(224)的两个区域分别与一对磁棒(13)滚动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帘线生产用工字轮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23)包括固定连接在安装框(21)底部的一对稳定器(232),一对所述稳定器(232)的底部共同固定连接有受力块(231),所述受力块(231)的顶部活动连接有距离检测器(233),且距离检测器(233)位于一对稳定器(232)之间,所述距离检测器(233)的检测探头与受力块(231)接触;
所述动力轮组件(24)包括固定连接在受力块(231)底部的支撑架(241),所述支撑架(241)的中心位置转动连接有电控转轴(242),所述电控转轴(242)的外周面环形阵列固定连接有多个曲形弹片(243),各所述曲形弹片(243)远离电控转轴(242)的一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橡胶轮(244),所述橡胶轮(244)的外周面环形阵列具有多组安装区,每组所述安装区中线性阵列固定连接有多组体积逐渐递减的橡胶球(244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帘线生产用工字轮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受力块(231)的相对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25),所述连接块(2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伸缩器(26),所述连接块(25)的底部设置有偏心轮组件(27);
所述偏心轮组件(27)包括固定连接在连接块(25)底部的防护壳(271),所述防护壳(271)的内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273),所述电机(27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且转轴与防护壳(271)的内底部转动连接,所述转轴外周面固定连接有偏心轮(27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帘线生产用工字轮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位机构(4),所述复位机构(4)包括固定连接在基座(1)起始端的一对外壳(41),所述外壳(41)的内中部固定连接有磁感线圈(42),所述外壳(41)的内壁关于磁感线圈(42)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弹簧圈(43),一对所述外壳(41)的相对面共同固定连接有收纳盒(45),一对所述外壳(41)的相对面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贯穿收纳盒(45)与外壳(41)的磁性杆(44),且磁性杆(44)的一端延伸至外壳(41)内,所述磁性杆(44)的两端分别与一对外壳(41)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磁性杆(44)位于外壳(41)内部的部分分别贯穿磁感线圈(42)与两个弹簧圈(43),且磁性杆(44)与两个弹簧圈(43)的内圈固定连接,位于所述收纳盒(45)内部的磁性杆(44)缠绕有拉绳(46),所述拉绳(46)远离收纳盒(45)的一端与安装框(21)固定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1495478.6A CN119038130B (zh) | 2024-10-25 | 2024-10-25 | 一种钢帘线生产用工字轮转运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1495478.6A CN119038130B (zh) | 2024-10-25 | 2024-10-25 | 一种钢帘线生产用工字轮转运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9038130A CN119038130A (zh) | 2024-11-29 |
CN119038130B true CN119038130B (zh) | 2025-01-21 |
Family
ID=93585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1495478.6A Active CN119038130B (zh) | 2024-10-25 | 2024-10-25 | 一种钢帘线生产用工字轮转运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9038130B (zh)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9980045228A (ko) * | 1996-12-10 | 1998-09-15 | 박병재 | 화물차의 화물평형유지장치 |
CN103395610A (zh) * | 2013-08-13 | 2013-11-20 | 江苏天弓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 新型小车式输送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ATE410382T1 (de) * | 2004-09-03 | 2008-10-15 | Mkf Maschinen Und Systeme Koel | Vorrichtung zum getakteten transport von werkstückträgern |
CN216175477U (zh) * | 2021-10-25 | 2022-04-05 | 武汉同力智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工字轮检测矫正装置 |
CN119117617A (zh) * | 2024-04-17 | 2024-12-13 | 东台市久诺泰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物流运输装置 |
CN118753760B (zh) * | 2024-07-17 | 2024-12-20 | 大力新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 一种唇彩瓶外包装印刷用矫正机构 |
-
2024
- 2024-10-25 CN CN202411495478.6A patent/CN11903813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9980045228A (ko) * | 1996-12-10 | 1998-09-15 | 박병재 | 화물차의 화물평형유지장치 |
CN103395610A (zh) * | 2013-08-13 | 2013-11-20 | 江苏天弓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 新型小车式输送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9038130A (zh) | 2024-11-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50107941A1 (en) | Active guiding and balance system for an elevator | |
CN119038130B (zh) | 一种钢帘线生产用工字轮转运装置 | |
CN116788840B (zh) | 一种钢板分拣纠偏组件 | |
CN118579661B (zh) | 一种重物起吊防摆动的稳定起重装置 | |
JP2712983B2 (ja) | 昇降搬送装置のカウンターウエイト装置 | |
CN216662299U (zh) | 一种不锈钢板的薄膜上料装置及薄膜贴合加工线 | |
CN217626180U (zh) | 一种夹具的防倒装置 | |
CN211205506U (zh) | 一种用于砝码计量检定中的缓降装置 | |
CN112849896B (zh) | 基于穿梭车的倾角调整方法、调整装置及穿梭车 | |
CN209922769U (zh) | 一种绞车补偿装置 | |
JP2532452Y2 (ja) | コンベアベルトの蛇行修正及び張力の調整装置 | |
JPH0859106A (ja) | エレベータの着床誤差修正装置 | |
CN117142356B (zh) | 一种起重机及其防坠落安全装置 | |
CN222647468U (zh) | 一种全自动oht搬运设备 | |
CN116573584B (zh) | 一种提升机 | |
CN206636281U (zh) | 一种摞扳机 | |
CN221894568U (zh) | 一种电动葫芦限位防撞设备 | |
CN221025822U (zh) | 输送装置 | |
CN221604413U (zh) | 一种机械臂升降基座 | |
CN219009135U (zh) | 一种棒材钢筋自动上料装置 | |
CN214527346U (zh) | 一种带束层工字轮卷取防止跑偏装置 | |
CN219238412U (zh) | 一种包裹提升装置 | |
CN219990941U (zh) | 钢化玻璃生产吊起装置 | |
CN212769267U (zh) | 一种用于电梯用涨紧轴的支撑机构 | |
CN217555682U (zh) | 真空感应炉上加料钢丝绳防脱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