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8923480A - 一种基于基料繁育微生物的有机土壤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基料繁育微生物的有机土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923480A
CN118923480A CN202411237273.8A CN202411237273A CN118923480A CN 118923480 A CN118923480 A CN 118923480A CN 202411237273 A CN202411237273 A CN 202411237273A CN 118923480 A CN118923480 A CN 1189234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organic soil
soil
inducer
ful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123727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易水根
梁锦富
甘传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la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la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la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la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123727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923480A/zh
Publication of CN1189234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9234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4/0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 A01G24/2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natural organic materi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4/0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4/0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 A01G24/2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natural organic material
    • A01G24/28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natural organic material containing peat, moss or sphagnum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40Bio-organic fraction processing; Production of fertilisers from the organic fraction of waste or refus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Soil Conditioners And Soil-Stabilizing Material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基料繁育微生物的有机土壤,属于有机土壤技术领域,按照重量份计,其制备原料包括:3‑7份诱导剂、3‑7份分解菌、15‑40份死胎鸡蛋、10‑20份生牛乳、50‑60份基土、10‑16份玉米杆、10‑16份传导纤维丝。所述基于基料繁育微生物的有机土壤的制备步骤包括:步骤S1、将死胎鸡蛋、玉米杆依次利用破壁机打碎,控制转速25‑35rps,然后将打碎的死胎鸡蛋以及打碎的玉米杆倒入发酵罐内,再将生牛乳倒入发酵罐内共同发酵,控制时间内30‑50天,控制温度:40‑60℃;借助诱导剂和分解菌对害虫的引诱、杀死以及快速分解,有助于对微生物的繁育、生存进行持续供能,有助于避免有机土壤在使用后内部的营养成分锐减而导致有机土壤对植物的培育能力严重下降。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基料繁育微生物的有机土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土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基料繁育微生物的有机土壤。
背景技术
有机土壤是指富含多种有机营养物质的土壤,包括:微生物,它们对土壤的健康和肥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微生物的繁育主要需要:水、碳源、氮源以及无机盐,而有机土壤生产过程中或生产完成后,在有机土壤内进行培育,则容易导致有机土壤内的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减少,在有机土壤使用时,有机土壤内的营养成分锐减,从而导致有机土壤对植物的培育能力严重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基于基料繁育微生物的有机土壤。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基料繁育微生物的有机土壤,按照重量份计,其制备原料包括:3-7份诱导剂、3-7份分解菌、15-40份死胎鸡蛋、10-20份生牛乳、50-60份基土、10-16份玉米杆、10-16份传导纤维丝。
所述基于基料繁育微生物的有机土壤的制备步骤包括:
步骤S1、将死胎鸡蛋、玉米杆依次利用破壁机打碎,控制转速25-35rps,然后将打碎的死胎鸡蛋以及打碎的玉米杆倒入发酵罐内,再将生牛乳倒入发酵罐内共同发酵,控制时间内30-50天,控制温度:40-60℃,然后将发酵罐内的发酵物取出,获得发酵物;
步骤S2、将发酵物进行自然风干处理,获得含水量20-30%床料;
步骤S3、基土:将泥炭土和淤泥进行充分均匀混合;
步骤S4、将有益菌、床料以及基土进行充分均匀混合,获得基料;
步骤S5、传导纤维丝:将棉花纤维丝和亚麻纤维丝进行充分均匀混合;
步骤S6、诱导剂:昆虫性引诱剂、食物诱导剂、生物诱导剂、辛硫磷颗粒以及高效氯氰菊酯进行充分均匀混合,其中,昆虫性引诱剂、食物诱导剂、生物诱导剂、辛硫磷颗粒以及高效氯氰菊酯的质量比为1:2:0.1、0.2;
步骤S7、分解菌:将绿僵菌、假单胞菌以及芽孢杆菌进行充分均匀混合;
步骤S8、将分解菌、诱导剂、传导限位丝和基料进行充分均匀混合,获得有机土壤。
所述泥炭土和淤泥的质量比为1:0.6。
所述有益菌的具体制备步骤包括:
将乳酸菌、巨大芽孢杆菌、胶冻样芽孢杆菌以及放线菌进行充分均匀混合。
所述乳酸菌、巨大芽孢杆菌、胶冻样芽孢杆菌以及放线菌的质量比为1:1:1:1。
所述棉花纤维丝和亚麻纤维丝的质量比为1:1。
所述食物诱导剂的具体制备步骤包括:
将红糖、含有10%柠檬酸的水溶液、含有42%乙醇的水溶液以及水进行充分均匀混合,控制环境温度15-20℃;
红糖、含有10%柠檬酸的水溶液、含有42%乙醇的水溶液以及水的质量比为3:4:1:2。
所述生物诱导剂的具体制备步骤包括:
将金龟子、地老虎、蝼蛄以及金针虫对的尸体利用破壁机打碎,控制转速25-35rps;
其中,金龟子、地老虎、蝼蛄以及金针虫的尸体的质量比为1:1:1:1。
所述绿僵菌、假单胞菌以及芽孢杆菌的质量比为1:1: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基于基料繁育微生物的有机土壤,借助诱导剂和分解菌对害虫的引诱、杀死以及快速分解,有助于对微生物的繁育、生存进行持续供能,有助于避免有机土壤在使用后内部的营养成分锐减而导致有机土壤对植物的培育能力严重下降,另外,借助传导纤维丝对害虫死亡后养分的传输,尽量避免了地面害虫、土壤内的害虫在死亡后,养分不能快速在土壤内快速传输而影响微生物生存获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申请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一、材料
本发明所用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知晓的常规方法,所用的试剂等材料,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市售购买产品。
(1)本发明中:
水的采用为纯水;
昆虫性引诱剂:采用公开(公告)号CN102726383B中的缓释型害虫引诱剂微胶囊。
二、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基于基料繁育微生物的有机土壤,按照重量份计,其制备原料包括:3份诱导剂、3份分解菌、15份死胎鸡蛋、10份生牛乳、50份基土、10份玉米杆、10份传导纤维丝。
所述基于基料繁育微生物的有机土壤的制备步骤包括:
将死胎鸡蛋、玉米杆依次利用破壁机打碎,控制转速25rps,然后将打碎的死胎鸡蛋以及打碎的玉米杆倒入发酵罐内,再将生牛乳倒入发酵罐内共同发酵,控制时间内30天,控制温度:40℃,然后将发酵罐内的发酵物取出,获得发酵物;
将发酵物进行自然风干处理,获得含水量20%床料;
基土:将泥炭土和淤泥(泥炭土和淤泥的质量比为1:0.6)进行充分均匀混合;
有益菌:将乳酸菌、巨大芽孢杆菌、胶冻样芽孢杆菌以及放线菌(乳酸菌、巨大芽孢杆菌、胶冻样芽孢杆菌以及放线菌的质量比为1:1:1:1)进行充分均匀混合;
将有益菌、床料以及基土进行充分均匀混合,获得基料;
传导纤维丝:将棉花纤维丝和亚麻纤维丝(棉花纤维丝和亚麻纤维丝的质量比为1:1)进行充分均匀混合;
食物诱导剂:将红糖、含有10%柠檬酸的水溶液、含有42%乙醇的水溶液以及水(红糖、含有10%柠檬酸的水溶液、含有42%乙醇的水溶液以及水的质量比为3:4:1:2)进行充分均匀混合,控制环境温度15℃;
生物诱导剂:将金龟子、地老虎、蝼蛄以及金针虫对的尸体(金龟子、地老虎、蝼蛄以及金针虫的尸体的质量比为1:1:1:1)利用破壁机打碎,控制转速25rps;
诱导剂:昆虫性引诱剂、食物诱导剂、生物诱导剂、辛硫磷颗粒以及高效氯氰菊酯进行充分均匀混合,其中,昆虫性引诱剂、食物诱导剂、生物诱导剂、辛硫磷颗粒以及高效氯氰菊酯的质量比为1:2:0.1、0.2;
分解菌:将绿僵菌、假单胞菌以及芽孢杆菌(绿僵菌、假单胞菌以及芽孢杆菌的质量比为1:1:1)进行充分均匀混合;
将分解菌、诱导剂、传导限位丝和基料进行充分均匀混合,获得有机土壤。
实施例2
一种基于基料繁育微生物的有机土壤,按照重量份计,其制备原料包括:5份诱导剂、5份分解菌、28份死胎鸡蛋、15份生牛乳、55份基土、13份玉米杆、13份传导纤维丝。
所述基于基料繁育微生物的有机土壤的制备步骤包括:
将死胎鸡蛋、玉米杆依次利用破壁机打碎,控制转速30rps,然后将打碎的死胎鸡蛋以及打碎的玉米杆倒入发酵罐内,再将生牛乳倒入发酵罐内共同发酵,控制时间内40天,控制温度:50℃,然后将发酵罐内的发酵物取出,获得发酵物;
将发酵物进行自然风干处理,获得含水量25%床料;
基土:将泥炭土和淤泥(泥炭土和淤泥的质量比为1:0.6)进行充分均匀混合;
有益菌:将乳酸菌、巨大芽孢杆菌、胶冻样芽孢杆菌以及放线菌(乳酸菌、巨大芽孢杆菌、胶冻样芽孢杆菌以及放线菌的质量比为1:1:1:1)进行充分均匀混合;
将有益菌、床料以及基土进行充分均匀混合,获得基料;
传导纤维丝:将棉花纤维丝和亚麻纤维丝(棉花纤维丝和亚麻纤维丝的质量比为1:1)进行充分均匀混合;
食物诱导剂:将红糖、含有10%柠檬酸的水溶液、含有42%乙醇的水溶液以及水(红糖、含有10%柠檬酸的水溶液、含有42%乙醇的水溶液以及水的质量比为3:4:1:2)进行充分均匀混合,控制环境温度18℃;
生物诱导剂:将金龟子、地老虎、蝼蛄以及金针虫对的尸体(金龟子、地老虎、蝼蛄以及金针虫的尸体的质量比为1:1:1:1)利用破壁机打碎,控制转速30rps;
诱导剂:昆虫性引诱剂、食物诱导剂、生物诱导剂、辛硫磷颗粒以及高效氯氰菊酯进行充分均匀混合,其中,昆虫性引诱剂、食物诱导剂、生物诱导剂、辛硫磷颗粒以及高效氯氰菊酯的质量比为1:2:0.1、0.2;
分解菌:将绿僵菌、假单胞菌以及芽孢杆菌(绿僵菌、假单胞菌以及芽孢杆菌的质量比为1:1:1)进行充分均匀混合;
将分解菌、诱导剂、传导限位丝和基料进行充分均匀混合,获得有机土壤。
实施例3
一种基于基料繁育微生物的有机土壤,按照重量份计,其制备原料包括:7份诱导剂、7份分解菌、40份死胎鸡蛋、20份生牛乳、60份基土、16份玉米杆、16份传导纤维丝。
所述基于基料繁育微生物的有机土壤的制备步骤包括:
将死胎鸡蛋、玉米杆依次利用破壁机打碎,控制转速35rps,然后将打碎的死胎鸡蛋以及打碎的玉米杆倒入发酵罐内,再将生牛乳倒入发酵罐内共同发酵,控制时间内50天,控制温度:60℃,然后将发酵罐内的发酵物取出,获得发酵物;
将发酵物进行自然风干处理,获得含水量30%床料;
基土:将泥炭土和淤泥(泥炭土和淤泥的质量比为1:0.6)进行充分均匀混合;
有益菌:将乳酸菌、巨大芽孢杆菌、胶冻样芽孢杆菌以及放线菌(乳酸菌、巨大芽孢杆菌、胶冻样芽孢杆菌以及放线菌的质量比为1:1:1:1)进行充分均匀混合;
将有益菌、床料以及基土进行充分均匀混合,获得基料;
传导纤维丝:将棉花纤维丝和亚麻纤维丝(棉花纤维丝和亚麻纤维丝的质量比为1:1)进行充分均匀混合;
食物诱导剂:将红糖、含有10%柠檬酸的水溶液、含有42%乙醇的水溶液以及水(红糖、含有10%柠檬酸的水溶液、含有42%乙醇的水溶液以及水的质量比为3:4:1:2)进行充分均匀混合,控制环境温度20℃;
生物诱导剂:将金龟子、地老虎、蝼蛄以及金针虫对的尸体(金龟子、地老虎、蝼蛄以及金针虫的尸体的质量比为1:1:1:1)利用破壁机打碎,控制转速35rps;
诱导剂:昆虫性引诱剂、食物诱导剂、生物诱导剂、辛硫磷颗粒以及高效氯氰菊酯进行充分均匀混合,其中,昆虫性引诱剂、食物诱导剂以及生物诱导剂的质量比为1:2:0.1、0.2;
分解菌:将绿僵菌、假单胞菌以及芽孢杆菌(绿僵菌、假单胞菌以及芽孢杆菌的质量比为1:1:1)进行充分均匀混合;
将分解菌、诱导剂、传导限位丝和基料进行充分均匀混合,获得有机土壤。
对比例1
一种基于基料繁育微生物的有机土壤,按照重量份计,其制备原料包括:7份诱导剂、7份分解菌、40份死胎鸡蛋、20份生牛乳、60份基土、16份玉米杆、16份传导纤维丝。
所述基于基料繁育微生物的有机土壤的制备步骤包括:
将死胎鸡蛋、玉米杆依次利用破壁机打碎,控制转速35rps,然后将打碎的死胎鸡蛋以及打碎的玉米杆倒入发酵罐内,再将生牛乳倒入发酵罐内共同发酵,控制时间内50天,控制温度:60℃,然后将发酵罐内的发酵物取出,获得发酵物;
将发酵物进行自然风干处理,获得含水量30%床料;
基土:将泥炭土和淤泥(泥炭土和淤泥的质量比为1:0.6)进行充分均匀混合;
有益菌:将乳酸菌、巨大芽孢杆菌、胶冻样芽孢杆菌以及放线菌(乳酸菌、巨大芽孢杆菌、胶冻样芽孢杆菌以及放线菌的质量比为1:1:1:1)进行充分均匀混合;
将有益菌、床料以及基土进行充分均匀混合,获得基料;
传导纤维丝:将棉花纤维丝和亚麻纤维丝(棉花纤维丝和亚麻纤维丝的质量比为1:1)进行充分均匀混合;
食物诱导剂:将红糖、含有10%柠檬酸的水溶液、含有42%乙醇的水溶液以及水(红糖、含有10%柠檬酸的水溶液、含有42%乙醇的水溶液以及水的质量比为3:4:1:2)进行充分均匀混合,控制环境温度20℃;
生物诱导剂:将金龟子、地老虎、蝼蛄以及金针虫对的尸体(金龟子、地老虎、蝼蛄以及金针虫的尸体的质量比为1:1:1:1)利用破壁机打碎,控制转速35rps;
诱导剂:昆虫性引诱剂、食物诱导剂、生物诱导剂以及辛硫磷颗粒进行充分均匀混合,其中,昆虫性引诱剂、食物诱导剂、生物诱导剂以及辛硫磷颗粒的质量比为1:2:0.3;
分解菌:将绿僵菌、假单胞菌以及芽孢杆菌(绿僵菌、假单胞菌以及芽孢杆菌的质量比为1:1:1)进行充分均匀混合;
将分解菌、诱导剂、传导限位丝和基料进行充分均匀混合,获得有机土壤。
对比例2
一种基于基料繁育微生物的有机土壤,按照重量份计,其制备原料包括:7份诱导剂、7份分解菌、40份死胎鸡蛋、20份生牛乳、60份基土、16份玉米杆、16份传导纤维丝。
所述基于基料繁育微生物的有机土壤的制备步骤包括:
将死胎鸡蛋、玉米杆依次利用破壁机打碎,控制转速35rps,然后将打碎的死胎鸡蛋以及打碎的玉米杆倒入发酵罐内,再将生牛乳倒入发酵罐内共同发酵,控制时间内50天,控制温度:60℃,然后将发酵罐内的发酵物取出,获得发酵物;
将发酵物进行自然风干处理,获得含水量30%床料;
基土:将泥炭土和淤泥(泥炭土和淤泥的质量比为1:0.6)进行充分均匀混合;
有益菌:将乳酸菌、巨大芽孢杆菌、胶冻样芽孢杆菌以及放线菌(乳酸菌、巨大芽孢杆菌、胶冻样芽孢杆菌以及放线菌的质量比为1:1:1:1)进行充分均匀混合;
将有益菌、床料以及基土进行充分均匀混合,获得基料;
传导纤维丝:将棉花纤维丝和亚麻纤维丝(棉花纤维丝和亚麻纤维丝的质量比为11)进行充分均匀混合;
食物诱导剂:将红糖、含有10%柠檬酸的水溶液、含有42%乙醇的水溶液以及水(红糖、含有10%柠檬酸的水溶液、含有42%乙醇的水溶液以及水的质量比为3:4:1:2)进行充分均匀混合,控制环境温度20℃;
生物诱导剂:将金龟子、地老虎、蝼蛄以及金针虫对的尸体(金龟子、地老虎、蝼蛄以及金针虫的尸体的质量比为1:1:1:1)利用破壁机打碎,控制转速35rps;
诱导剂:昆虫性引诱剂、食物诱导剂、生物诱导剂、辛硫磷颗粒以及高效氯氰菊酯进行充分均匀混合,其中,昆虫性引诱剂、食物诱导剂、生物诱导剂以及辛硫磷颗粒的质量比为1:2:0.3;
分解菌:将绿僵菌、假单胞菌以及芽孢杆菌(绿僵菌、假单胞菌以及芽孢杆菌的质量比为1:1:1)进行充分均匀混合;
将分解菌、诱导剂、传导限位丝和基料进行充分均匀混合,获得有机土壤。
对比例3
一种基于基料繁育微生物的有机土壤,按照重量份计,其制备原料包括:44份死胎鸡蛋、22份生牛乳、64份基土、18份玉米杆、18份传导纤维丝。
所述基于基料繁育微生物的有机土壤的制备步骤包括:
将死胎鸡蛋、玉米杆依次利用破壁机打碎,控制转速35rps,然后将打碎的死胎鸡蛋以及打碎的玉米杆倒入发酵罐内,再将生牛乳倒入发酵罐内共同发酵,控制时间内50天,控制温度:60℃,然后将发酵罐内的发酵物取出,获得发酵物;
将发酵物进行自然风干处理,获得含水量30%床料;
基土:将泥炭土和淤泥(泥炭土和淤泥的质量比为1:0.6)进行充分均匀混合;
有益菌:将乳酸菌、巨大芽孢杆菌、胶冻样芽孢杆菌以及放线菌(乳酸菌、巨大芽孢杆菌、胶冻样芽孢杆菌以及放线菌的质量比为1:1:1:1)进行充分均匀混合;
将有益菌、床料以及基土进行充分均匀混合,获得基料;
传导纤维丝:将棉花纤维丝和亚麻纤维丝(棉花纤维丝和亚麻纤维丝的质量比为1:1)进行充分均匀混合;
将传导限位丝和基料进行充分均匀混合,获得有机土壤。
对比例4
一种基于基料繁育微生物的有机土壤,按照重量份计,其制备原料包括:7份诱导剂、7份分解菌、40份死胎鸡蛋、20份生牛乳、60份基土、16份玉米杆、16份传导纤维丝(棉花纤维丝占比100%)。
所述基于基料繁育微生物的有机土壤的制备步骤包括:
将死胎鸡蛋、玉米杆依次利用破壁机打碎,控制转速35rps,然后将打碎的死胎鸡蛋以及打碎的玉米杆倒入发酵罐内,再将生牛乳倒入发酵罐内共同发酵,控制时间内50天,控制温度:60℃,然后将发酵罐内的发酵物取出,获得发酵物;
将发酵物进行自然风干处理,获得含水量30%床料;
基土:将泥炭土和淤泥(泥炭土和淤泥的质量比为1:0.6)进行充分均匀混合;
有益菌:将乳酸菌、巨大芽孢杆菌、胶冻样芽孢杆菌以及放线菌(乳酸菌、巨大芽孢杆菌、胶冻样芽孢杆菌以及放线菌的质量比为1:1:1:1)进行充分均匀混合;
将有益菌、床料以及基土进行充分均匀混合,获得基料;
食物诱导剂:将红糖、含有10%柠檬酸的水溶液、含有42%乙醇的水溶液以及水(红糖、含有10%柠檬酸的水溶液、含有42%乙醇的水溶液以及水的质量比为3:4:1:2)进行充分均匀混合,控制环境温度20℃;
生物诱导剂:将金龟子、地老虎、蝼蛄以及金针虫对的尸体(金龟子、地老虎、蝼蛄以及金针虫的尸体的质量比为1:1:1:1)利用破壁机打碎,控制转速35rps;
诱导剂:昆虫性引诱剂、食物诱导剂、生物诱导剂、辛硫磷颗粒以及高效氯氰菊酯进行充分均匀混合,其中,昆虫性引诱剂、食物诱导剂以及生物诱导剂的质量比为1:2:0.1、0.2;
分解菌:将绿僵菌、假单胞菌以及芽孢杆菌(绿僵菌、假单胞菌以及芽孢杆菌的质量比为1:1:1)进行充分均匀混合;
将分解菌、诱导剂、传导限位丝和基料进行充分均匀混合,获得有机土壤。
对比例5
一种基于基料繁育微生物的有机土壤,按照重量份计,其制备原料包括:7份诱导剂、7份分解菌、40份死胎鸡蛋、20份生牛乳、60份基土、16份玉米杆、16份传导纤维丝(亚麻纤维丝占比100%)。
所述基于基料繁育微生物的有机土壤的制备步骤包括:
将死胎鸡蛋、玉米杆依次利用破壁机打碎,控制转速35rps,然后将打碎的死胎鸡蛋以及打碎的玉米杆倒入发酵罐内,再将生牛乳倒入发酵罐内共同发酵,控制时间内50天,控制温度:60℃,然后将发酵罐内的发酵物取出,获得发酵物;
将发酵物进行自然风干处理,获得含水量30%床料;
基土:将泥炭土和淤泥(泥炭土和淤泥的质量比为1:0.6)进行充分均匀混合;
有益菌:将乳酸菌、巨大芽孢杆菌、胶冻样芽孢杆菌以及放线菌(乳酸菌、巨大芽孢杆菌、胶冻样芽孢杆菌以及放线菌的质量比为1:1:1:1)进行充分均匀混合;
将有益菌、床料以及基土进行充分均匀混合,获得基料;
食物诱导剂:将红糖、含有10%柠檬酸的水溶液、含有42%乙醇的水溶液以及水(红糖、含有10%柠檬酸的水溶液、含有42%乙醇的水溶液以及水的质量比为3:4:1:2)进行充分均匀混合,控制环境温度20℃;
生物诱导剂:将金龟子、地老虎、蝼蛄以及金针虫对的尸体(金龟子、地老虎、蝼蛄以及金针虫的尸体的质量比为1:1:1:1)利用破壁机打碎,控制转速35rps;
诱导剂:昆虫性引诱剂、食物诱导剂、生物诱导剂、辛硫磷颗粒以及高效氯氰菊酯进行充分均匀混合,其中,昆虫性引诱剂、食物诱导剂以及生物诱导剂的质量比为1:2:0.1、0.2;
分解菌:将绿僵菌、假单胞菌以及芽孢杆菌(绿僵菌、假单胞菌以及芽孢杆菌的质量比为1:1:1)进行充分均匀混合;
将分解菌、诱导剂、传导限位丝和基料进行充分均匀混合,获得有机土壤。
三、依据HJ 615-2011《土壤有机碳测定的国家标准》对通过实施例1-3以及对比例1-3制备的有机土壤进行分装后,检测有机土壤内有机碳含量;
依据HJ 717—2014《土壤质量全氮的测定凯氏法》对通过实施例1-3以及对比例1-3制备的有机土壤进行分装后,检测有机土壤内全氮含量;
依据HJ 1334-2023《土壤和沉积物全氟辛基磺酸和全氟辛酸及其盐类的测定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对通过实施例1-3以及对比例1-3制备的有机土壤进行分装后,检测有机土壤内无机盐含量;
需要说明的是:实验检测需要采集投入种植地30天后的有机土壤;
表1
由表中测试结果可知:
根据实施例1-3以及对比例1-2制备的有机土壤中,实施例3中制备的有机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以及无机盐含量最优,有助于避免有机土壤在使用后内部的营养成分锐减而导致有机土壤对植物的培育能力严重下降。
四、依据GB/T 39228-2020《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测定熏蒸提取法》对实施例3和对比例4-5制备的有机土壤进行分装后,检测微生物生物量;
需要说明的是:微生物生物量和有机碳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有机碳与微生物生物量具有相互作用,包括:土壤中的有机碳是微生物的主要碳源以及微生物在分解有机物质的过程中形成新的有机碳;
表2
由表中检测结果可知:
根据实施例3和对比例4-5制备的文竹培育的专用菌有机土壤中,实施例3制备的有机土壤内有机碳含量最高,且保持时间最长,尽量避免了地面害虫、土壤内的害虫在死亡后,养分不能快速在土壤内快速传输而影响微生物生存获能。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基料繁育微生物的有机土壤,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计,其制备原料包括:3-7份诱导剂、3-7份分解菌、15-40份死胎鸡蛋、10-20份生牛乳、50-60份基土、10-16份玉米杆、10-16份传导纤维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基料繁育微生物的有机土壤,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基料繁育微生物的有机土壤的制备步骤包括:
步骤S1、将死胎鸡蛋、玉米杆依次利用破壁机打碎,控制转速25-35rps,然后将打碎的死胎鸡蛋以及打碎的玉米杆倒入发酵罐内,再将生牛乳倒入发酵罐内共同发酵,控制时间内30-50天,控制温度:40-60℃,然后将发酵罐内的发酵物取出,获得发酵物;
步骤S2、将发酵物进行自然风干处理,获得含水量20-30%床料;
步骤S3、基土:将泥炭土和淤泥进行充分均匀混合;
步骤S4、将有益菌、床料以及基土进行充分均匀混合,获得基料;
步骤S5、传导纤维丝:将棉花纤维丝和亚麻纤维丝进行充分均匀混合;
步骤S6、诱导剂:昆虫性引诱剂、食物诱导剂、生物诱导剂、辛硫磷颗粒以及高效氯氰菊酯进行充分均匀混合,其中,昆虫性引诱剂、食物诱导剂、生物诱导剂、辛硫磷颗粒以及高效氯氰菊酯的质量比为1:2:0.1、0.2;
步骤S7、分解菌:将绿僵菌、假单胞菌以及芽孢杆菌进行充分均匀混合;
步骤S8、将分解菌、诱导剂、传导限位丝和基料进行充分均匀混合,获得有机土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基料繁育微生物的有机土壤,其特征在于,所述泥炭土和淤泥的质量比为1:0.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基料繁育微生物的有机土壤,其特征在于,所述有益菌的具体制备步骤包括:
将乳酸菌、巨大芽孢杆菌、胶冻样芽孢杆菌以及放线菌进行充分均匀混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基料繁育微生物的有机土壤,其特征在于,所述乳酸菌、巨大芽孢杆菌、胶冻样芽孢杆菌以及放线菌的质量比为1:1: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基料繁育微生物的有机土壤,其特征在于,所述棉花纤维丝和亚麻纤维丝的质量比为1: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基料繁育微生物的有机土壤,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物诱导剂的具体制备步骤包括:
将红糖、含有10%柠檬酸的水溶液、含有42%乙醇的水溶液以及水进行充分均匀混合,控制环境温度15-2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基料繁育微生物的有机土壤,其特征在于,红糖、含有10%柠檬酸的水溶液、含有42%乙醇的水溶液以及水的质量比为3:4:1: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基料繁育微生物的有机土壤,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诱导剂的具体制备步骤包括:
将金龟子、地老虎、蝼蛄以及金针虫对的尸体利用破壁机打碎,控制转速25-35rps;
其中,金龟子、地老虎、蝼蛄以及金针虫的尸体的质量比为1:1:1: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基料繁育微生物的有机土壤,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僵菌、假单胞菌以及芽孢杆菌的质量比为1:1:1。
CN202411237273.8A 2024-09-05 2024-09-05 一种基于基料繁育微生物的有机土壤 Pending CN11892348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1237273.8A CN118923480A (zh) 2024-09-05 2024-09-05 一种基于基料繁育微生物的有机土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1237273.8A CN118923480A (zh) 2024-09-05 2024-09-05 一种基于基料繁育微生物的有机土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923480A true CN118923480A (zh) 2024-11-12

Family

ID=93360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1237273.8A Pending CN118923480A (zh) 2024-09-05 2024-09-05 一种基于基料繁育微生物的有机土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92348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69184B (zh) 一种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86279B (zh) 一种木霉直接发酵作物秸秆制备木霉固体菌种的方法及制备的产品
CN105002116A (zh) 一种微生物秸秆饲料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98420A (zh) 一种香蕉茎叶青贮的微生物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44988B (zh) 米曲霉降解秸秆生产蛋白饲料的方法
CN102599335A (zh) 复合微生物发酵牧草饲料的制备方法
CN104762250A (zh) 一种利用木质纤维素水解液生产益生菌的方法
CN103408335B (zh) 微生物法对葡萄栽培产生的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方法
CN116396888A (zh) 一种适于畜禽粪污和秸秆发酵的微生物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5959931B (zh) 一种畜禽粪污和秸秆深度发酵制备有机肥方法
CN102696916A (zh) 一种生产发酵饲料的复合发酵方法
CN110655422A (zh) 一种促腐熟保氮素的堆肥方法及有机肥料的应用
CN103131652A (zh) 大豆根瘤菌培养基以及采用其制备大豆液体根瘤菌剂的方法
CN105821092A (zh) 一种海南霉素发酵工艺
CN104560817A (zh) 一株产植酸酶的嗜热地衣芽孢杆菌utm102 及其应用
CN101869119A (zh) 一种生防菌微胶囊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8923480A (zh) 一种基于基料繁育微生物的有机土壤
CN102851328A (zh) 一种利用固定化黑曲霉发酵玉米糖液制备柠檬酸的方法
CN106278572A (zh) 一种利用混合微生物降解的海藻肥制备方法
CN105505799A (zh) 一种绿色木霉突变株的发酵方法及应用
KR100306386B1 (ko) 사료첨가제용미생물제제및그제조방법
CN103451161B (zh) 一种米曲霉分泌木质素制备过氧化物酶的方法
CN113717894A (zh) 一种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218688B (zh) 一种除臭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774084A (zh) 一种蟹味菇栽培料的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