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02116A - 一种微生物秸秆饲料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生物秸秆饲料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002116A CN105002116A CN201510451089.8A CN201510451089A CN105002116A CN 105002116 A CN105002116 A CN 105002116A CN 201510451089 A CN201510451089 A CN 201510451089A CN 105002116 A CN105002116 A CN 10500211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icrobial inoculum
- bacterium
- candida utilis
- 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
- microbi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80—Food processing, e.g. use of renewable energies or variable speed drives in handling, conveying or stacking
- Y02P60/87—Re-use of by-products of food processing for fodder production
Landscapes
- Fodder In General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生物秸秆饲料菌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菌剂包括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palustris)、产朊假丝酵母菌(Candida?utilis)。所述菌种分别接种到培养基中活化培养,得到一代菌株,接着扩大培养,得到各种菌种菌液,最后将各种液体菌种混合而得。本发明各种微生物快速生长繁殖,产生大量包括胞内酶和胞外酶在内的多种细胞酶,促进分子转化作用,多种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产生并分泌有机酸、醇、醛、酯、维生素、抗生素、微量元素等多种有用物质,发酵秸秆效果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降解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生物秸秆饲料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超过8亿吨的秸杆产生。通过目前已有的诸如秸杆汽化、轻质建材、直接还田、秸杆餐具、秸秆饲料等各种处理方法加以利用后,仍然有31.3%的秸秆因无法妥善处理而作为农业固废被年复一年地大量焚烧,屡禁不止,秸杆焚烧不仅浪费资源,而且造成严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危害。迅速改变并呼吁更好的秸杆处理新技术的尽快问世,早已成为全国人民长期以来极其迫切的共同呼声,更有严重者已经呼吁到地方人大,达到要以立法予以禁止的程度。
与此同时,我国每年要从美国、澳大利亚、西班牙、加拿大等国家进口大量饲草,2014年全年进口10亿千克,消耗外汇3.83亿美元,主要用于奶牛等牲畜饲养,且饲草进口量逐年增加,消耗大量外汇,大量秸秆生物资源的浪费与高品质饲草需求的缺口亟待弥合。
现有的饲料制作技术氨化、碱化、微贮、青贮以及秸杆颗粒饲料等方法应用实践中反映出来的技术缺陷,主要是以下几个问题:①除秸杆颗粒饲料技术以外,其它几种方法仅能在局部地区处理极少部分的新鲜秸杆,不能广泛、大批量解决更多不同含水率秸杆处理问题;②存在着大库容窖(池、罐)存、散乱堆积、一旦开库极易霉变腐败只能抛弃和由此造成浪费大的问题;③霉变腐败造成的饲料质量、适口性下降、难以保鲜久存和无法远距离运输形成市场化经营等方面的问题;④特别是秸杆氨化饲料技术产品在实际应用中更是突出存在着毒性大、口感差,甚至引发中毒或火灾等危险,缺陷极大,面临淘汰;⑤全国各地每年产生的秸杆无法真正得到大批量、资源化利用,秸秆饲料不能打开市场的问题。基于以上实际问题,环境和市场的双重需求正呼唤着全新的、更理想的秸杆饲料新技术的创新突破。
微生物发酵是近年来应用较广的一种生物质饲料转化技术,但是,现有的微生物发酵技术只适用于新鲜秸杆,主要在秸秆收获季节生产,或者其他生物质原料,而且所述的菌种不是活体菌种,菌种种类单一,发酵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生物秸秆饲料菌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一种微生物秸秆饲料菌剂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微生物秸秆饲料菌剂,由包括如下菌种制备而成: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和产朊假丝酵母菌(Candida utilis)。
根据上述的微生物秸秆饲料菌剂,所述的菌剂混合液中植物乳杆菌、沼泽红假单胞菌、产朊假丝酵母菌菌液的体积比为2.5~3.5:1.5~2.5:3~4.5,植物乳杆菌、沼泽红假单胞菌、产朊假丝酵母菌菌液的浓度分别为(4~6.5)×108个/mL,(3~5)×108个/mL,(4~6)×108个/mL。
一种微生物秸秆饲料菌剂,还包括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和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
根据上述的微生物秸秆饲料菌剂,所述的菌剂混合液中植物乳杆菌、沼泽红假单胞菌、产朊假丝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长双歧杆菌菌液的体积比为2.5~3.5:1.5~2.5:3~4.5:1.2~2.5:1~1.5:0.8~1,所述的植物乳杆菌、沼泽红假单胞菌、产朊假丝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长双歧杆菌菌液的浓度分别(4~6.5)×108个/mL,(3~5)×108个/mL,(4~6)×108个/mL,(4~6)×108个/mL,(1.6~5)×108个/mL,(2~4)×108个/mL。
一种上述的微生物秸秆饲料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上述菌种分别接种到培养基中活化培养,得到一代菌株:植物乳杆菌在SL培养基上培养,培养温度30~35 ℃,培养1.5~3天;沼泽红假单胞菌在光合细菌富集培养基上厌氧光照培养,培养温度为25~30 ℃,光照150~200 lux,培养1~3天;产朊假丝酵母菌在蔗糖琼脂培养基培养,培养温度23~26 ℃,培养2~4天;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培养温度25~35℃,培养1~3天;长双歧杆菌在MRS培养基上培养,培养温度25~30 ℃,培养2~4天;
(2)将步骤(1)一代菌株分别在SL培养基上扩大培养得到菌液,培养温度25~35 ℃,培养时间1~2天,置于0~4 ℃保存,备用;
(3)将步骤(2)植物乳杆菌、沼泽红假单胞菌、产朊假丝酵母菌菌液按体积比2.5~3.5:1.5~2.5:3~4.5的比例混合,即得产品菌剂;
或者将步骤(2)植物乳杆菌、沼泽红假单胞菌、产朊假丝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长双歧杆菌菌液按体积比2.5~3.5:1.5~2.5:3~4.5:1.2~2.5:1~1.5:0.8~1的比例混合,即得产品菌剂。
根据上述的微生物秸秆饲料菌剂的制备方法,所述的植物乳杆菌用SL培养基,组成为:酪朊水解物:8~12 g、MgSO4·7H2O: 0.5~0.7 g、酵母提取物:4~6 g 、MgSO4·4H2O:0.1~0.2 g、葡萄糖:15~25 g、K2PO4:5~8 g、柠檬酸二胺:20~30 g、FeSO4·7H2O:0.02~0.04 g、乙酸钠:20~30 g、吐温80:0.5~1.5 mL,FeSO4·7H2O:0.02~0.04 g、琼脂:10~20 g、蒸馏水:1000 mL。
根据上述的微生物秸秆饲料菌剂的制备方法,所述的沼泽红假单胞菌用光合细菌富集培养基,组成为:MgSO4·7H2O:0.1~0.3 g、NH4Cl:0.8~1.5 g、NaHCO3:3~5 g、K2HPO4:0.3~0.6 g、NaCl:1~3 g、蛋白胨:1~2 g、蒸馏水:1000 mL。
根据上述的微生物秸秆饲料菌剂的制备方法,所述的产朊假丝酵母菌用蔗糖琼脂培养基,组成为:蔗糖:45~55 g、K2SO4:3~5 g、(NH2)2HPO4:1~3 g、CaSO4: 2~3 g、琼脂:15~20 g、 (NH2)2HPO4:5~7 g、MgSO4·7H2O:2~3 g、蒸馏水:1000 mL。
根据上述的微生物秸秆饲料菌剂的制备方法,所述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液、地衣芽孢杆菌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15~25 g、蛋白胨:10~20 g、氯化钠:4~6 g、牛肉膏0.4~0.6 g、琼脂:15~25 g,蒸馏水:1000 mL。
根据上述的微生物秸秆饲料菌剂的制备方法,所述的长双歧杆菌用MRS培养基,组成为:蛋白胨:8~10 g、牛肉浸粉:8~12 g、酵母膏:3~5 g,葡萄糖: 5~8 g,乙酸钠: 4~6 g,柠檬酸二胺:1~2 g 吐温-80:1~2 mL, 磷酸氢二钾:1~2 g,七水硫酸镁: 0.2~0.3 g,七水硫酸锰: 0.05~0.25 g,琼脂:10~20 g,蒸馏水:1000 mL。
本发明的积极有益效果:
1. 本发明各种微生物快速生长繁殖,产生大量包括胞内酶和胞外酶在内的多种细胞酶,促进分子转化作用。本发明充分利用活体有益菌群的三重分子转化作用,在高效生物因子的作用下,将秸秆里的粗纤维(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木聚糖长分子链、木质化合物的酯键发生酶解,把动物不能吸收的高分子碳水化合物转化成可吸收利用的低分子碳水化合物,即能量饲料;多种微生物活菌能大量吸取动物难以利用的有机氮、无机氮,使之转化成营养成份较高的多种菌体蛋白质,即蛋白饲料;在多种酶的作用下,还能够促使植物秸杆中各种纤维素分解菌群的生长发育和代谢活性提高,有益于改善动物的整肠功能,增加采食动物肠胃道的协调作用,促使动物采食量和消化率明显提高,起到饲料机械起不到的深度生物加工作用。
2. 本发明的多种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产生并分泌有机酸、醇、醛、酯、维生素、抗生素、微量元素等多种有用物质。这些物质一定条件下又能够彼此成为各种微生物活力作用,相互生长的基质和原料,从而表现出良好的相生互补性和共生增殖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一个复杂而稳定的微生态系统。这个微生态系统在本研究提供的厌氧环境条件下,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的综合作用,发挥出利用秸杆中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糖类等加速改变秸杆物理、化学性质,产生、积累并保存大量营养丰富的微生物菌体蛋白及其它有用的营养物质等多种功能,从而起到提高产品营养价值的作用。
3. 本发明微生物迅速大量生长繁殖还能够在这个过程中被转化成动物容易消化吸收的单糖、双糖、氨基酸、蛋白质等有利于动物消化吸收的小分子物质,从而消除饲料的异状消化,抑制哚、氨等臭气产生,此为第三重分子转化作用。最终使粪便中的氨和硫化氢等污染物排放量明显减少,从而降低粪便的恶臭气味,达到饲养圈所除臭减污,提高动物饲养圈内空气质量的效果。
4. 本发明有益微生物菌群相互间生物、化学等作用外,还能够对秸杆作物中天然糖和辅助糖充分利用。产生并促使另外一些如乳酸、醋酸、乙醇等多种酸类代谢产物量的增加,降低秸杆环境中的pH值。pH值的降低又能够加速饲料的生物化学作用,使饲料产生甜酸之类的果香味,醇香味,改变秸杆口感,提高动物食欲,增加动物采食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一些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微生物秸秆饲料菌剂,由包括如下菌种制备而成: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产朊假丝酵母菌(Candida utilis)。
所述的菌剂混合液中植物乳杆菌、沼泽红假单胞菌、产朊假丝酵母菌菌液的体积比为3:2:3,植物乳杆菌、沼泽红假单胞菌、产朊假丝酵母菌菌液的浓度分别为5×108个/mL,4×108个/mL,4×108个/mL。
一种上述的微生物秸秆饲料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上述菌种分别接种到培养基中活化培养,得到一代菌株:植物乳杆菌在SL培养基培养,培养温度30℃,培养3天;沼泽红假单胞菌在光合细菌富集培养基上培养,厌氧光照培养,培养温度为30 ℃,光照200 lux,培养2天;产朊假丝酵母菌在蔗糖琼脂培养基培养,培养温度25℃,培养4天;
(2)将步骤(1)一代菌株分别在SL培养基上扩大培养得到菌液,培养温度30 ℃,培养时间2天,置于2 ℃保存,备用;
(3)将步骤(2)植物乳杆菌、沼泽红假单胞菌、产朊假丝酵母菌菌液按体积比3:2:3混合,即得产品菌剂;
所述的植物乳杆菌用SL培养基,组成为:酪朊水解物:10 g、MgSO4·7H2O: 0.58 g、酵母提取物:5 g 、MgSO4·4H2O:0.15 g、葡萄糖:20 g、K2PO4:6 g、柠檬酸二胺:25 g、FeSO4·7H2O:0.03 g、乙酸钠:25 g、吐温80:1.0 mL,FeSO4·7H2O:0.03 g、琼脂:15 g、蒸馏水:1000 mL。
所述的沼泽红假单胞菌用光合细菌富集培养基,组成为:MgSO4·7H2O:0.1 g、NH4Cl:0.8 g、NaHCO3:3 g、K2HPO4:0.5 g、NaCl:3 g、蛋白胨:2 g、蒸馏水:1000 mL。
所述的产朊假丝酵母菌用蔗糖琼脂培养基,组成为:蔗糖:50 g、K2SO4:4 g、(NH2)2HPO4:2 g、CaSO4: 2 g、琼脂:15 g、 (NH2)2HPO4:5 g、MgSO4·7H2O: 3 g、蒸馏水:1000 mL。
实施例2
一种微生物秸秆饲料菌剂,由包括如下菌种制备而成: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产朊假丝酵母菌(Candida util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和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
所述的菌剂混合液中植物乳杆菌、沼泽红假单胞菌、产朊假丝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长双歧杆菌菌液的体积比为2.5:1.5:3:1.2:1:0.8,所述的植物乳杆菌、沼泽红假单胞菌、产朊假丝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长双歧杆菌菌液的浓度分别4×108个/mL,3×108个/mL,4×108个/mL,4.7×108个/mL,1.6×108个/mL,2.5×108个/mL。
一种上述的微生物秸秆饲料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上述菌种分别接种到培养基中活化培养,得到一代菌株:植物乳杆菌在SL培养基培养,培养温度32 ℃,培养2天;沼泽红假单胞菌在光合细菌富集培养基上培养,厌氧光照培养,培养温度为25 ℃,光照180 lux,培养1天;产朊假丝酵母菌在蔗糖琼脂培养基培养,培养温度26 ℃,培养2天;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培养,培养温度35 ℃,培养2天;长双歧杆菌培养温度26℃,培养3天;
(2)将步骤(1)一代菌株分别在SL培养基上扩大培养得到菌液,培养温度35 ℃,培养时间1天,置于4 ℃保存,备用;
(3)将步骤(2)植物乳杆菌、沼泽红假单胞菌、产朊假丝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长双歧杆菌菌液按体积比2.5:1.5:3:1.2:1:0.8的比例混合,即得产品菌剂。
所述的植物乳杆菌用SL培养基,组成为:酪朊水解物:8 g、MgSO4·7H2O: 0.7 g、酵母提取物:4 g 、MgSO4·4H2O:0.1 g、葡萄糖:15 g、K2PO4: 8 g、柠檬酸二胺:20 g、FeSO4·7H2O:0.04 g、乙酸钠:20 g、吐温80:0.5 mL,FeSO4·7H2O:0.02g、琼脂:10 g、蒸馏水:1000 mL。
所述的沼泽红假单胞菌用光合细菌富集培养基组成为:MgSO4·7H2O:0.2 g、NH4Cl:1 g、NaHCO3:5 g、K2HPO4:0.6 g、NaCl:2 g、蛋白胨:1.5 g、蒸馏水:1000 mL。
所述的产朊假丝酵母菌用蔗糖琼脂培养基的组成为:蔗糖:45 g、K2SO4:3 g、(NH2)2HPO4:1 g、CaSO4: 2.5 g、琼脂:18 g、 (NH2)2HPO4:6 g、MgSO4·7H2O:2 g、蒸馏水:1000 mL。
所述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液、地衣芽孢杆菌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组成为:葡萄糖:15 g、蛋白胨:10 g、氯化钠:4 g、牛肉膏:0.4 g、琼脂:20 g,蒸馏水:1000 mL。
所述的长双歧杆菌用MRS培养基组成为:蛋白胨:8 g、牛肉浸粉:12 g、酵母膏:4 g,葡萄糖: 5 g,乙酸钠: 4 g,柠檬酸二胺:1 g 吐温-80:1 mL, 磷酸氢二钾:2 g,七水硫酸镁: 0.25 g,七水硫酸锰: 0.05 g,琼脂:10 g,蒸馏水:1000 mL。
实施例3
一种微生物秸秆饲料菌剂,由包括如下菌种制备而成: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产朊假丝酵母菌(Candida util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和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
所述的菌剂混合液中植物乳杆菌、沼泽红假单胞菌、产朊假丝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长双歧杆菌菌液的体积比为3.5: 2.5: 4.5:2.5: 1.5:1,所述的植物乳杆菌、沼泽红假单胞菌、产朊假丝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长双歧杆菌菌液的浓度分别6.5×108个/mL,5×108个/mL,5.6×108个/mL,5.3×108个/mL,2.5×108个/mL,3.4×108个/mL。
一种上述的微生物秸秆饲料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上述菌种分别接种到培养基中活化培养,得到一代菌株:植物乳杆菌在SL培养基上培养,培养温度35 ℃,培养1.5天;沼泽红假单胞菌在光合细菌富集培养基上培养,厌氧光照培养,培养温度为26 ℃,光照150 lux,培养3天;产朊假丝酵母菌在蔗糖琼脂培养基上培养,培养温度23 ℃,培养3天;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培养,培养温度25 ℃,培养3天;长双歧杆菌培养温度30 ℃,培养2天;
(2)将步骤(1)一代菌株分别在SL培养基上扩大培养得到菌液,培养温度25 ℃,培养时间1.5天,置于0 ℃保存,备用;
(3)将步骤(2)植物乳杆菌、沼泽红假单胞菌、产朊假丝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长双歧杆菌菌液按体积比3.5: 2.5: 4.5:2.5: 1.5:1的比例混合,即得产品菌剂。
所述的植物乳杆菌用SL培养基,组成为:酪朊水解物:12 g、MgSO4·7H2O: 0.5 g、酵母提取物:6 g 、MgSO4·4H2O:0.2 g、葡萄糖: 25 g、K2PO4:5 g、柠檬酸二胺:30 g、FeSO4·7H2O:0.02 g、乙酸钠:30 g、吐温80: 1.5 mL,FeSO4·7H2O: 0.04 g、琼脂:20 g、蒸馏水:1000 mL。
所述的沼泽红假单胞菌用光合细菌富集培养基组成为:MgSO4·7H2O:0.3 g、NH4Cl:1.5 g、NaHCO3:4 g、K2HPO4:0.3 g、NaCl:1 g、蛋白胨:1 g、蒸馏水:1000mL。
所述的产朊假丝酵母菌用蔗糖琼脂培养基的组成为:蔗糖:55 g、K2SO4:5 g、(NH2)2HPO4:3 g、CaSO4: 3 g、琼脂:20 g、 (NH2)2HPO4:7 g、MgSO4·7H2O:2.1 g、蒸馏水:1000 mL。
所述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液、地衣芽孢杆菌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组成为:葡萄糖:16 g、蛋白胨:15 g、氯化钠:5 g、牛肉膏:0.6 g、琼脂:25 g,蒸馏水:1000 mL。
所述的长双歧杆菌用MRS培养基,组成为:蛋白胨:10 g、牛肉浸粉:8 g、酵母膏:3 g,葡萄糖: 8 g,乙酸钠: 6 g,柠檬酸二胺:1 g 吐温80:1 mL, 磷酸氢二钾:1.5 g,七水硫酸镁: 0.2 g,七水硫酸锰: 0.25 g,琼脂:15 g,蒸馏水:1000 mL。
上述实施例1~3菌剂的兼容性观察结果见表1,上述实施例1~3菌剂的菌种数目检测结果见表2,上述实施例1~3菌剂发酵得到的玉米秸秆饲料的营养成分检测结果见表3。
兼容性实验过程为:将6种一代菌株分为8个组合,具体为:
植沼:植物乳杆菌+沼泽红假单胞菌
植产:植物乳杆菌+产朊假丝酵母菌
植枯地: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
植长:植物乳杆菌+长双歧杆菌
植沼产:植物乳杆菌+沼泽红假单胞菌+产朊假丝酵母菌
植沼枯地:植物乳杆菌+沼泽红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
植沼产枯地:植物乳杆菌+沼泽红假单胞菌+产朊假丝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
植沼产枯地长:植物乳杆菌+沼泽红假单胞菌+产朊假丝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长双歧杆菌
表1 微生物菌剂的兼容性观察结果
。
由表1 的结果可见,本发明的SL培养基对各种菌种的培养效果都很好,适合本发明的六种菌的扩大和生长,因此选择SL培养基作为本发明扩大培养的培养基。
表2 本发明实施例1~3微生物菌剂的菌种数目检测结果
。
表3 本发明实施例1~3菌剂发酵得到的玉米秸秆饲料的营养成分检测结果
。
Claims (10)
1.一种微生物秸秆饲料菌剂,其特征在于,由包括如下菌种制备而成: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和产朊假丝酵母菌(Candida utilis)。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秸秆饲料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菌剂混合液中植物乳杆菌、沼泽红假单胞菌、产朊假丝酵母菌菌液的体积比为2.5~3.5:1.5~2.5:3~4.5,植物乳杆菌、沼泽红假单胞菌、产朊假丝酵母菌菌液的浓度分别为(4~6.5)×108个/mL,(3~5)×108个/mL,(4~6)×108个/m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秸秆饲料菌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和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生物秸秆饲料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菌剂混合液中植物乳杆菌、沼泽红假单胞菌、产朊假丝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长双歧杆菌菌液的体积比为2.5~3.5:1.5~2.5:3~4.5:1.2~2.5:1~1.5:0.8~1,所述的植物乳杆菌、沼泽红假单胞菌、产朊假丝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长双歧杆菌菌液的浓度分别(4~6.5)×108个/mL,(3~5)×108个/mL,(4~6)×108个/mL,(4~6)×108个/mL,(1.6~5)×108个/mL,(2~4)×108个/mL。
5.一种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微生物秸秆饲料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上述菌种分别接种到培养基中活化培养,得到一代菌株:植物乳杆菌在SL培养基上培养,培养温度30~35 ℃,培养1.5~3天;沼泽红假单胞菌在光合细菌富集培养基上厌氧光照培养,培养温度为25~30℃,光照150~200 lux,培养1~3天;产朊假丝酵母菌在蔗糖琼脂培养基培养,培养温度23~26℃,培养2~4天;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培养温度25~35℃,培养1~3天;长双歧杆菌在MRS培养基上培养,培养温度25~30℃,培养2~4天;
(2)将步骤(1)一代菌株分别在SL培养基上扩大培养得到菌液,培养温度25~35 ℃,培养时间1~2天,置于0~4 ℃保存,备用;
(3)将步骤(2)植物乳杆菌、沼泽红假单胞菌、产朊假丝酵母菌菌液按体积比2.5~3.5:1.5~2.5:3~4.5的比例混合,即得产品菌剂;
或者将步骤(2)植物乳杆菌、沼泽红假单胞菌、产朊假丝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长双歧杆菌菌液按体积比2.5~3.5:1.5~2.5:3~4.5:1.2~2.5:1~1.5:0.8~1的比例混合,即得产品菌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生物秸秆饲料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物乳杆菌用SL培养基,组成为:酪朊水解物:8~12 g、MgSO4·7H2O: 0.5~0.7 g、酵母提取物:4~6 g 、MgSO4·4H2O:0.1~0.2 g、葡萄糖:15~25 g、K2PO4:5~8 g、柠檬酸二胺:20~30 g、FeSO4·7H2O:0.02~0.04 g、乙酸钠:20~30 g、吐温80:0.5~1.5 mL,FeSO4·7H2O:0.02~0.04 g、琼脂:10~20 g、蒸馏水:1000 mL。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生物秸秆饲料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沼泽红假单胞菌用光合细菌富集培养基,组成为:MgSO4·7H2O:0.1~0.3 g、NH4Cl:0.8~1.5 g、NaHCO3:3~5 g、K2HPO4:0.3~0.6 g、NaCl:1~3 g、蛋白胨:1~2 g、蒸馏水:1000 mL。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生物秸秆饲料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产朊假丝酵母菌用蔗糖琼脂培养基,组成为:蔗糖:45~55 g、K2SO4:3~5 g、(NH2)2HPO4:1~3 g、CaSO4: 2~3 g、琼脂:15~20 g、 (NH2)2HPO4:5~7 g、MgSO4·7H2O:2~3 g、蒸馏水:1000 mL。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生物秸秆饲料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液、地衣芽孢杆菌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15~25 g、蛋白胨:10~20 g、氯化钠:4~6 g、牛肉膏:0.4~0.6 g、琼脂:15~25 g,蒸馏水:1000 mL。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生物秸秆饲料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长双歧杆菌用MRS培养基,组成为:蛋白胨:8~10 g、牛肉浸粉:8~12 g、酵母膏:3~5 g,葡萄糖: 5~8 g,乙酸钠: 4~6 g,柠檬酸二胺:1~2 g 吐温-80:1~2 mL, 磷酸氢二钾:1~2 g,七水硫酸镁: 0.2~0.3 g,七水硫酸锰: 0.05~0.25 g,琼脂:10~20 g,蒸馏水:1000 mL。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451089.8A CN105002116B (zh) | 2015-07-29 | 2015-07-29 | 一种微生物秸秆饲料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451089.8A CN105002116B (zh) | 2015-07-29 | 2015-07-29 | 一种微生物秸秆饲料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002116A true CN105002116A (zh) | 2015-10-28 |
CN105002116B CN105002116B (zh) | 2018-11-09 |
Family
ID=543749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451089.8A Active CN105002116B (zh) | 2015-07-29 | 2015-07-29 | 一种微生物秸秆饲料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002116B (zh) |
Cited B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166485A (zh) * | 2015-08-28 | 2015-12-23 | 上海普缇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微生物发酵干性狗粮的制作方法 |
CN105331556A (zh) * | 2015-11-12 | 2016-02-17 | 河南兴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复合微生态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06115938A (zh) * | 2016-07-29 | 2016-11-16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磁性生物炭负载光合细菌材料的制备方法及污水处理方法 |
CN106615831A (zh) * | 2017-01-03 | 2017-05-10 | 西北民族大学 | 用于尾菜和秸秆生产猪用发酵饲料的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 |
CN106666079A (zh) * | 2017-01-03 | 2017-05-17 | 西北民族大学 | 用于尾菜和秸秆生产青贮饲料的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 |
CN107603916A (zh) * | 2017-10-30 | 2018-01-19 | 南京康之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微生物组合菌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
CN110760445A (zh) * | 2019-11-18 | 2020-02-07 | 黄河三角洲京博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植物乳杆菌发酵液的常温保存方法 |
CN112226382A (zh) * | 2020-09-17 | 2021-01-15 |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 抑制秸秆还田时产生硫化氢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 |
CN112471325A (zh) * | 2020-12-11 | 2021-03-12 | 北京浩渺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秸秆生物发酵饲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3133498A (zh) * | 2020-01-17 | 2021-07-20 |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 一种提高青贮饲料品质的复合微生物添加剂及其应用 |
CN113582736A (zh) * | 2021-06-17 | 2021-11-02 | 北京四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采用酶菌复合发酵剂进行四阶段式发酵的堆肥制备方法 |
CN114507621A (zh) * | 2022-02-23 | 2022-05-17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株植物乳杆菌及在降尿酸、减重、抗炎症方面的应用 |
CN116253597A (zh) * | 2023-03-15 | 2023-06-13 | 内蒙古现代农牧研究院 | 一种利用微生物降解污泥制备肥料的方法及产品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998369A (zh) * | 2006-12-27 | 2007-07-18 | 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 | 博根双微生物蛋白饲料 |
CN101066092A (zh) * | 2007-05-23 | 2007-11-07 | 张培举 | 秸秆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1565684A (zh) * | 2009-06-04 | 2009-10-28 | 千智伟 | 一种复合菌种发酵剂制作生态养猪发酵床的方法 |
CN104206828A (zh) * | 2014-08-12 | 2014-12-17 | 成都巨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 发酵制备猪饲料的方法 |
-
2015
- 2015-07-29 CN CN201510451089.8A patent/CN10500211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998369A (zh) * | 2006-12-27 | 2007-07-18 | 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 | 博根双微生物蛋白饲料 |
CN101066092A (zh) * | 2007-05-23 | 2007-11-07 | 张培举 | 秸秆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1565684A (zh) * | 2009-06-04 | 2009-10-28 | 千智伟 | 一种复合菌种发酵剂制作生态养猪发酵床的方法 |
CN104206828A (zh) * | 2014-08-12 | 2014-12-17 | 成都巨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 发酵制备猪饲料的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6)
Title |
---|
凌代文主编: "《乳酸细菌分类鉴定及实验方法》", 31 March 1999 * |
刁治民等编著: "《农业微生物工程学》", 31 December 2007 * |
刘慧主编: "《现代食品微生物学》", 31 May 2011 * |
刘慧主编: "《现代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技术》", 31 July 2006 * |
李双石主编: "《微生物实用技能训练》", 31 August 2014 * |
杨先乐主编: "《新编渔药手册》", 31 July 2005 * |
Cited By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166485A (zh) * | 2015-08-28 | 2015-12-23 | 上海普缇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微生物发酵干性狗粮的制作方法 |
CN105331556A (zh) * | 2015-11-12 | 2016-02-17 | 河南兴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复合微生态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05331556B (zh) * | 2015-11-12 | 2019-02-22 | 河南兴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复合微生态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06115938A (zh) * | 2016-07-29 | 2016-11-16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磁性生物炭负载光合细菌材料的制备方法及污水处理方法 |
CN106115938B (zh) * | 2016-07-29 | 2019-04-05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磁性生物炭负载光合细菌材料的制备方法及污水处理方法 |
CN106666079B (zh) * | 2017-01-03 | 2020-10-02 | 西北民族大学 | 用于尾菜和秸秆生产青贮饲料的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 |
CN106615831A (zh) * | 2017-01-03 | 2017-05-10 | 西北民族大学 | 用于尾菜和秸秆生产猪用发酵饲料的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 |
CN106666079A (zh) * | 2017-01-03 | 2017-05-17 | 西北民族大学 | 用于尾菜和秸秆生产青贮饲料的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 |
CN107603916A (zh) * | 2017-10-30 | 2018-01-19 | 南京康之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微生物组合菌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
CN110760445A (zh) * | 2019-11-18 | 2020-02-07 | 黄河三角洲京博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植物乳杆菌发酵液的常温保存方法 |
CN110760445B (zh) * | 2019-11-18 | 2022-12-23 | 黄河三角洲京博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植物乳杆菌发酵液的常温保存方法 |
CN113133498A (zh) * | 2020-01-17 | 2021-07-20 |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 一种提高青贮饲料品质的复合微生物添加剂及其应用 |
CN112226382A (zh) * | 2020-09-17 | 2021-01-15 |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 抑制秸秆还田时产生硫化氢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 |
CN112471325A (zh) * | 2020-12-11 | 2021-03-12 | 北京浩渺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秸秆生物发酵饲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3582736A (zh) * | 2021-06-17 | 2021-11-02 | 北京四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采用酶菌复合发酵剂进行四阶段式发酵的堆肥制备方法 |
CN114507621A (zh) * | 2022-02-23 | 2022-05-17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株植物乳杆菌及在降尿酸、减重、抗炎症方面的应用 |
CN116253597A (zh) * | 2023-03-15 | 2023-06-13 | 内蒙古现代农牧研究院 | 一种利用微生物降解污泥制备肥料的方法及产品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002116B (zh) | 2018-11-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002116A (zh) | 一种微生物秸秆饲料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173363B (zh) | 以食用菌菌糠为原料分级发酵生产牛羊全价饲料的方法 | |
CN101390566B (zh) | 多种微生物混合发酵剂及用其生产高能蛋白生物饲料的方法 | |
CN101558821B (zh) | 一种动物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010728B (zh) | 一种微生物秸秆饲料的制备工艺 | |
CN102286376B (zh) | 一种高效发酵床用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468594B (zh) | 一种产朊假丝酵母菌株及其应用 | |
CN105918615B (zh) | 一种规模化稻麦秸秆微生物饲料的生产方法 | |
CN106260541A (zh) | 以桑枝为原料二次发酵生产牛羊全价饲料的方法 | |
CN1663422A (zh) | 植物秸秆饲料发酵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918614A (zh) | 高效玉米秸秆生物饲料的集成化加工方法 | |
CN103184174B (zh) | 培养基中含腐植酸钠饲料用枯草芽孢杆菌生物制剂的生产 | |
CN106212916B (zh) | 以甘蔗尾稍为原料分级发酵生产牛羊全价饲料的方法 | |
CN106173364A (zh) |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二次发酵生产牛羊全价饲料的方法 | |
CN105475623A (zh) | 一种生态真菌复合饲料的生产方法及饲喂方法 | |
CN105087421B (zh) | 酵母融合菌混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生产有机肥的方法 | |
CN106234755B (zh) | 以甘蔗渣为原料分级发酵生产牛羊全价饲料的方法 | |
CN105907667A (zh) | 一种加强型发酵床复合菌种 | |
CN104855674A (zh) | 组合菌种联合转化的微生物发酵全价饲料生产方法 | |
CN1934989A (zh) | 一种微生物饲料添加剂 | |
CN112471325A (zh) | 一种秸秆生物发酵饲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1584378A (zh) | 一种以甜高粱秸秆为原料生产高蛋白饲料的方法 | |
CN112544782A (zh) | 一种复合微生态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4190486B (zh) | 一种预防和治疗母猪便秘的微生物发酵饲料及母猪养殖方法 | |
CN104336300A (zh) | 一种动物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