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906986B - 行李舱侧饰板 - Google Patents
行李舱侧饰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906986B CN118906986B CN202411198000.7A CN202411198000A CN118906986B CN 118906986 B CN118906986 B CN 118906986B CN 202411198000 A CN202411198000 A CN 202411198000A CN 118906986 B CN118906986 B CN 11890698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aling plate
- air bag
- groove
- plate
- side tri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1—Liners for load platforms or load compartments
- B60R13/011—Liners for load platforms or load compartments for internal load compartments, e.g. car trunk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next to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5/00—Compartments within vehicle body primarily intended or sufficiently spacious for trunks, suit-cases, or the like
- B60R5/04—Compartments within vehicle body primarily intended or sufficiently spacious for trunks, suit-cases, or the like arranged at rear of vehic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7/00—Stowing or holding appliances inside vehicle primarily intended for personal property smaller than suit-cases, e.g. travelling articles, or maps
- B60R7/02—Stowing or holding appliances inside vehicle primarily intended for personal property smaller than suit-cases, e.g. travelling articles, or maps in separate luggage compartmen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5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mechan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54—Yield strength; Tensile strength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605/00—Vehicles
- B32B2605/003—Interior finishing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605/00—Vehicles
- B32B2605/08—Ca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1—Liners for load platforms or load compartments
- B60R2013/016—Liners for load platforms or load compartments integrating other functions or accesso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行李舱侧饰板,属于汽车配件的技术领域。其包括侧饰板本体,所述侧饰板本体包括PET底毡层和毯面层,所述PET底毡层设置在所述侧饰板本体外侧,所述毯面层设置在所述侧饰板本体内侧,所述侧饰板本体向外侧拉伸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侧壁设有相连的第一圆弧面和第二圆弧面,所述第一圆弧面靠近侧饰板本体的中心设置,所述第二圆弧面远离侧饰板本体的中心设置,其中,所述第二圆弧面的圆弧半径为20cm‑40cm。本申请在材料和工艺两者的特殊设计下,侧饰板本体在形成拉伸距离较大的凹槽时不容易被拉破,从而能够成型出较好质量的侧饰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配件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行李舱侧饰板。
背景技术
汽车行李箱为汽车中用于放置行李的空间,位于汽车的后部,通常也叫后备箱,存放备用物品,汽车行李箱的两侧设置有侧饰板结构,该结构能起到隔离汽车钣金的作用,为汽车内饰的一部分。
目前,汽车侧饰板结构基本采用PP双覆布、覆布半固化毡或麻纤维板三种材料制成的板材做为行李舱侧围装饰板的基材,采用这三种材质制备成的基材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行李舱侧围装饰板的重量,同时通过覆布实现行李舱的软触感,提升整车精致感知;但是,采用覆布半固化毡或麻纤维板为基材的装饰板重量比较重,气味性差,且麻纤维板易吸湿变形;采用PP双覆布材料为基材的装饰板刚性差,按压易变形,若增加装饰板强度,需增加玻纤,玻纤在生产过程中对人体有害。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在对上述材料的侧饰板结构进行深拉伸(指拉伸距离大于200mm)以形成较深的容纳槽时,由于材料的特性和工艺问题,材料在成型过程中容易被拉破。
发明内容
为了有助于保证材料在成型过程中不被拉破,本申请提供一种行李舱侧饰板。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行李舱侧饰板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行李舱侧饰板,包括:
侧饰板本体,所述侧饰板本体包括PET底毡层和毯面层,所述PET底毡层设置在所述侧饰板本体外侧,所述毯面层设置在所述侧饰板本体内侧,所述侧饰板本体向外侧拉伸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侧壁设有相连的第一圆弧面和第二圆弧面,所述第一圆弧面靠近侧饰板本体的中心设置,所述第二圆弧面远离侧饰板本体的中心设置,其中,所述第二圆弧面的圆弧半径为20cm-40c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PET材料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并且将第二圆弧面的圆弧半径设为20cm-40cm,在材料和工艺两者的特殊设计下,侧饰板本体在形成拉伸距离较大的凹槽时不容易被拉破,从而能够成型出较好质量的侧饰板。
可选的,还包括:
密封板件,所述密封板件与所述容纳槽槽壁转动连接,所述密封板件能够与所述容纳槽的槽壁合围形成密闭空间;
缓冲气囊,设置在所述密闭空间内,所述缓冲气囊的中心设有用于存放待存放物品的存放腔;
气囊供气装置,设置在所述容纳槽内,所述气囊供气装置与所述密封板件以及缓冲气囊连接,所述密封板件往复转动时,能够通过所述气囊供气装置给缓冲气囊充气以调节所述存放腔的大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存放特殊物品,比如药瓶、酒瓶等时,首先将特殊物品放入存放腔内,接着根据特殊物品的尺寸大小,转动密封板件对缓冲气囊进行充气以调节存放腔的大小,使缓冲气囊能够夹持固定存放物品,最后转动密封板件,使密封板件与容纳槽的槽壁合围形成密闭空间。本发明可以灵活调整存放腔的大小以适配不同尺寸物品,满足不同尺寸物品的减振要求,同时能够将物品存放至密闭空间内,减少水汽、灰尘等因素的影响,有助于长期存放一些对密封性有要求的物品,比如在汽车上长期存放药箱以备不时之需。
可选的,所述气囊供气装置包括:
气筒活塞结构,设置在所述容纳槽内用于给所述缓冲气囊单向充气;
传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密封板件与所述气筒活塞结构组件之间,所述传动组件用于将密封板件的往复转动转变为所述气筒活塞结构的直线往复运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确保密封板件的往复转动能够转变为缓冲气囊的单向充气。
可选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
转动轴,设置在所述密封板件与所述容纳槽槽壁之间,所述密封板件通过所述转动轴与所述容纳槽槽壁转动连接;
拨杆,与所述转动轴的一端连接并且与所述转动轴偏心设置;
传动杆,固定在所述气筒活塞结构的输入端,所述传动杆至少设置为两根,所述拨杆与相邻所述传动杆的相对侧壁滑动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结构简单,运行稳定性强,且在较窄空间内易于安装,能够有效将密封板件的往复转动转变为气筒活塞结构输入端的直线往复运动。
可选的,所述密封板件包括第一密封板与所述第二密封板,所述第一密封板与所述容纳槽槽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密封板远离自身转动端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密封板铰接,所述第一密封板和第二密封板的周侧边能够与容纳槽槽壁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闭空间在未形成时,第一密封板和第二密封板能够折叠以节省占用空间;当需要形成密闭空间时,第一密封板和第二密封板能够与容纳槽槽壁配合以形成所需密闭空间,保障密闭空间具备足够的密封性。
可选的,所述第一密封板与所述第二密封板的周侧边设置有填充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填充棉的作用在于填补可能存在的微小缝隙,确保即使在极端条件下也能维持良好的密封效果。
可选的,所述第一密封板与所述缓冲气囊之间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所述容纳槽槽壁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确保缓冲气囊在充气过程中的位置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容纳槽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用于将所述气囊供气装置与所述缓冲气囊分隔开,所述隔板的侧边能够与所述密封板件的板面抵接以在所述隔板、密封板件以及容纳槽槽壁之间形成密闭空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低气囊供气装置所在空间对密闭空间的影响,进一步提高密闭空间的密封性。
可选的,所述缓冲气囊充气时能够沿高度方向以及沿所述存放腔中心方向膨胀延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灵活适应不同大小的物品。
可选的,所述缓冲气囊上设有泄气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在需要时快速放气,调整存放腔大小或取出物品。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PET材料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并且将第二圆弧面的圆弧半径设为20cm-40cm,在材料和工艺两者的特殊设计下,侧饰板本体在形成拉伸距离较大的凹槽时不容易被拉破,从而能够成型出较好质量的侧饰板。
由于本发明采用密封板件与容纳槽合围形成密闭空间,并在该空间内设置带有存放腔的缓冲气囊,不仅实现了物品的固定与减震,还满足了特定物品对湿度和密封性的要求。
本发明中优选采用气囊供气装置,通过密封板件的往复转动来调节缓冲气囊的充气量,进而调整存放腔的大小,灵活适应不同尺寸和形状的物品存放需求,提升了使用的便利性和物品的存放安全性。
该传动组件方案结构简单,运行稳定性强,且在较窄空间内易于安装,能够有效将密封板件的往复转动转变为气筒活塞结构输入端的直线往复运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展示侧饰板的内侧视角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展示侧饰板的剖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展示密封板件处于开启状态的俯视剖面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展示密封板件处于关闭状态的竖向剖面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展示传动组件的其中一视角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展示传动组件的另一视角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侧饰板本体;11、PET底毡层;12、毯面层;13、容纳槽;111、第一圆弧面;112、第二圆弧面;20、密封板件;21、第一密封板;22、第二密封板;23、填充棉;24、缓冲棉;30、缓冲气囊;31、存放腔;40、气囊供气装置;41、气筒活塞结构;42、传动组件;421、转动轴;422、拨杆;423、传动杆;50、密闭空间;60、限位板;70、隔板;80、泄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行李舱侧饰板,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侧饰板本体10,侧饰板本体10的一侧向外凹陷形成有用于容纳待存放物品的容纳槽13,这里的向外指的是朝向汽车钣金的方向。
为了形成具有较大空间的容纳槽13(较大空间的容纳槽13指的是槽深大于200mm以上的容纳槽13),本实施例中侧饰板本体10由PET底毡层11和毯面层12构成。PET材质具有较强的抗拉强度,毯面层12为针刺毯面。同时容纳槽13侧壁特别设计有相连的第一圆弧面111和第二圆弧面112。其中,第一圆弧面111更靠近侧饰板本体10的中心,而第二圆弧面112则相对远离。特别是第二圆弧面112,其圆弧半径被控制在20cm至40cm之间,其配合侧饰板本体10的PET材质,在其工艺和材质的双层组合作用下,侧饰板本体10在形成拉伸距离较大的容纳槽13时不容易被拉破,从而能够成型出较好质量的侧饰板和形成具有较大空间的容纳槽13。
参照图3和图4,行李舱侧饰板还包括密封板件20、缓冲气囊30以及气囊供气装置40。其中,密封板件20与容纳槽13槽壁转动连接,密封板件20能够与容纳槽13的槽壁合围形成密闭空间50,确保内部物品的隔离与保护。缓冲气囊30设置在密闭空间50内,其中心设有存放腔31,用于直接存放待存放的物品,如陶瓷、酒瓶、药瓶等。气囊供气装置40则布置在容纳槽13内,并与密封板件20以及缓冲气囊30相连接。当密封板件20在外力作用下往复转动时,能够通过气囊供气装置40给缓冲气囊30充气,从而调节存放腔31的大小,以适应不同物品的存放需求。
图1中单独展示的是行李舱侧饰板的示意图,会出现缓冲气囊30和气囊供气装置40悬空的现象,实际上,行李舱侧饰板与汽车钣金组装后,汽车钣金会在缓冲气囊30和气囊供气装置40下方形成底板,利用底板对缓冲气囊30和气囊供气装置40进行承托。
参照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密封板件20由第一密封板21与第二密封板22组合而成。第一密封板21通过转动轴421与容纳槽13槽壁实现转动连接,第一密封板21远离转动轴421的另一侧则与第二密封板22通过铰链等方式相铰接,使两者能够相对折叠或展开。当第一密封板21和第二密封板22处于关闭状态时,它们的周侧边能够与容纳槽13的槽壁紧密抵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密闭空间50。
为了增强密封效果,密封板件20的周侧边还设置有填充棉23,这些填充棉23能够有效填补可能的缝隙,防止外部空气或湿气的侵入。此外,当形成密闭空间50后,第二密封板22的上表面同样可以承托物品,起到进一步充分利用空间的作用。
具体的,气囊供气装置40进一步包括气筒活塞结构41与传动组件42。气筒活塞结构41安装在容纳槽13内,其作用是向缓冲气囊30提供单向的充气功能,气筒活塞结构41为市面上常见的气筒活塞结构41,其结构原理在此不作赘述。
参照图3和图5,传动组件42则设置在密封板件20与气筒活塞结构41之间,由转动轴421、拨杆422和传动杆423组成。转动轴421安装在密封板件20与容纳槽13槽壁的连接处,使密封板件20能够以该轴为支点进行转动。拨杆422与转动轴421的一端相连接,并且与转动轴421呈偏心设置,这样当转动轴421往复转动时,拨杆422能够产生往复的摆动动作。参照图4和图5,传动杆423则固定在气筒活塞结构41的输入端,至少设置为两根,以确保传动的稳定性。拨杆422与相邻传动杆423的相对侧壁之间采用滑动抵接的方式,使得密封板件20的转动能够通过拨杆422转化为传动杆423的直线往复运动,进而驱动气筒活塞结构41进行充气操作。
参照图4,此外,第二密封板22面向密闭空间50的内侧还设置有缓冲棉24。这层缓冲棉24能够为存放在缓冲气囊30内的物品提供额外的减震保护,防止物品在运输过程中因颠簸而受损。
参照图3和图4,同时,在第一密封板21与缓冲气囊30之间还设置有限位板60,该限位板60固定连接在容纳槽13的槽壁上。限位板60的主要作用是限制缓冲气囊30在充气过程中的移动范围,确保其位置的稳定性,从而保障存放腔31的有效形成和物品的安全存放。
此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在容纳槽13内增设了隔板70。该隔板70的主要作用是将气囊供气装置40与缓冲气囊30进行物理分隔,气囊供气装置40与缓冲气囊30之间通过气管连接,气管贯穿隔板70,以确保两者在各自独立的空间内正常工作。
同时,隔板70的侧边设计有与密封板件20板面相匹配的抵接结构,当密封板件20关闭时,隔板70的侧边能够与密封板件20的板面紧密贴合,从而在隔板70、密封板件20以及容纳槽13槽壁之间形成一个独立的密闭空间50。这种设计不仅提升了整体结构的密封性能,还有效隔离了气囊供气装置40可能产生的噪音和热量,为存放在缓冲气囊30内的物品提供了一个更加安静、稳定的存储环境。
此外,缓冲气囊30的结构也进行了优化。特别地,缓冲气囊30在充气时能够沿其高度方向以及沿存放腔31的中心方向实现膨胀延伸,其能够实现的原理在于缓冲气囊30的形状在制作之初就预先设计确定,使其在膨胀时能够沿预定方向膨胀。这种多方向的膨胀能力使得缓冲气囊30能够更加灵活地适应不同形状和尺寸的物品,从而提供了更广泛的适用性。
另外,缓冲气囊30上还配备有泄气阀80,当需要快速放气以调整存放腔31大小或取出物品时,操作人员只需轻拧泄气阀80,即可实现缓冲气囊30内气体的迅速排放,极大提升了使用的便捷性。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在于,通过综合运用密封板件20、缓冲气囊30和气囊供气装置40等组件,实现了对行李舱内存放物品的有效固定、减震及密封。这种设计不仅解决了传统行李舱侧饰板功能单一的问题,还显著提升了物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保护效果。同时,通过增设隔板70和优化缓冲气囊30结构,进一步增强了整体结构的密封性和使用的便捷性,满足了用户对于行李舱存放环境的多样化需求。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行李舱侧饰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侧饰板本体(10),所述侧饰板本体(10)包括PET底毡层(11)和毯面层(12),所述PET底毡层(11)设置在所述侧饰板本体(10)外侧,所述毯面层(12)设置在所述侧饰板本体(10)内侧,所述侧饰板本体(10)向外凹陷形成有容纳槽(13),所述容纳槽(13)侧壁设有相连的第一圆弧面(111)和第二圆弧面(112),所述第一圆弧面(111)靠近侧饰板本体(10)的中心设置,所述第二圆弧面(112)远离侧饰板本体(10)的中心设置,其中,所述第二圆弧面(112)的圆弧半径为20cm-40cm;密封板件(20),所述密封板件(20)与所述容纳槽(13)槽壁转动连接,所述密封板件(20)能够与所述容纳槽(13)的槽壁合围形成密闭空间(50);缓冲气囊(30),设置在所述密闭空间(50)内,所述缓冲气囊(30)的中心设有用于存放待存放物品的存放腔(31);气囊供气装置(40),设置在所述容纳槽(13)内,所述气囊供气装置(40)与所述密封板件(20)以及缓冲气囊(30)连接,所述密封板件(20)往复转动时,能够通过所述气囊供气装置(40)给缓冲气囊(30)充气以调节所述存放腔(31)的大小;
所述气囊供气装置(40)包括:气筒活塞结构(41),设置在所述容纳槽(13)内用于给所述缓冲气囊(30)单向充气;传动组件(42),设置在所述密封板件(20)与所述气筒活塞结构(41)组件之间,所述传动组件(42)用于将密封板件(20)的往复转动转变为所述气筒活塞结构(41)的直线往复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舱侧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42)包括:转动轴(421),设置在所述密封板件(20)与所述容纳槽(13)槽壁之间,所述密封板件(20)通过所述转动轴(421)与所述容纳槽(13)槽壁转动连接;拨杆(422),与所述转动轴(421)的一端连接并且与所述转动轴(421)偏心设置;传动杆(423),固定在所述气筒活塞结构(41)的输入端,所述传动杆(423)至少设置为两根,所述拨杆(422)与相邻所述传动杆(423)的相对侧壁滑动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舱侧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板件(20)包括第一密封板(21)与第二密封板(22),所述第一密封板(21)与所述容纳槽(13)槽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密封板(21)远离自身转动端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密封板(22)铰接,所述第一密封板(21)和第二密封板(22)的周侧边能够与容纳槽(13)槽壁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李舱侧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板(21)与所述第二密封板(22)的周侧边设置有填充棉(23)。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李舱侧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板(21)与所述缓冲气囊(30)之间设置有限位板(60),所述限位板(60)与所述容纳槽(13)槽壁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舱侧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13)内设有隔板(70),所述隔板(70)用于将所述气囊供气装置(40)与所述缓冲气囊(30)分隔开,所述隔板(70)的侧边能够与所述密封板件(20)的板面抵接以在所述隔板(70)、密封板件(20)以及容纳槽(13)槽壁之间形成密闭空间(5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舱侧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气囊(30)充气时能够沿高度方向以及沿所述存放腔(31)中心方向膨胀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舱侧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气囊(30)上设有泄气阀(8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1198000.7A CN118906986B (zh) | 2024-08-29 | 2024-08-29 | 行李舱侧饰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1198000.7A CN118906986B (zh) | 2024-08-29 | 2024-08-29 | 行李舱侧饰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906986A CN118906986A (zh) | 2024-11-08 |
CN118906986B true CN118906986B (zh) | 2025-02-07 |
Family
ID=93299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1198000.7A Active CN118906986B (zh) | 2024-08-29 | 2024-08-29 | 行李舱侧饰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8906986B (zh)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21250982U (zh) * | 2023-09-21 | 2024-07-02 | 浙江汇总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行李舱右侧装饰板结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244878A (ja) * | 1997-03-03 | 1998-09-14 | Nissan Motor Co Ltd | 自動車のサイドボックス構造 |
CN201824965U (zh) * | 2010-09-16 | 2011-05-11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带吸附功能的汽车用行李舱侧装饰板 |
JP5971013B2 (ja) * | 2012-07-31 | 2016-08-17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自動車の荷室構造 |
DE102019118163A1 (de) * | 2019-07-04 | 2021-01-07 | Adler Pelzer Holding Gmbh | Kraftfahrzeug-Bodenverkleidung, Gepäckraumverkleidung oder Ladebodenverkleidung mit strukturgenadelter Teppich-Oberfläche (IV) |
CN217022400U (zh) * | 2022-03-29 | 2022-07-22 | 拓普电动车热管理系统(宁波)有限公司 | 汽车行李箱侧饰板 |
CN118163378A (zh) * | 2024-03-22 | 2024-06-11 | 宁波市阳光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汽车行李箱左侧围饰板的加工方法 |
-
2024
- 2024-08-29 CN CN202411198000.7A patent/CN11890698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21250982U (zh) * | 2023-09-21 | 2024-07-02 | 浙江汇总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行李舱右侧装饰板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906986A (zh) | 2024-11-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284307B1 (ko) | 차량용 수납장치 | |
CN1162287C (zh) | 轻型卡车 | |
JP2012106693A (ja) | ドアトリム | |
CN118906986B (zh) | 行李舱侧饰板 | |
CN206187669U (zh) | 一种防震包装盒 | |
CN114506557A (zh) | 一种用于车门上段的包装箱 | |
WO2013088919A1 (ja) | センターコンソール | |
JP5971013B2 (ja) | 自動車の荷室構造 | |
JP4293208B2 (ja) | 自動車後部の荷室構造 | |
CN113978931A (zh) | 用于腌菜食品的贮存运输的充氮保鲜盒 | |
JP3759997B2 (ja) | ラゲッジボックス | |
CN207631079U (zh) | 一种具有保鲜功能的农产品物流配送车 | |
CN215437929U (zh) | 一种用于集装箱运载汽车的装置 | |
CN213768231U (zh) | 一种车门密封条 | |
CN208683489U (zh) | 一种汽车顶盖包装板 | |
CN211012044U (zh) | 一种车载冰箱 | |
KR20110020669A (ko) | 러기지 박스 | |
JPH11334667A (ja) | 車両用シート配設部構造 | |
CN212529890U (zh) | 一种保护性好的电动车后备箱 | |
CN220447627U (zh) | 一种基于非牛顿流体的密封条 | |
JP2015136981A (ja) | 車両の吸音構造 | |
CN219970630U (zh) | 加固纸箱 | |
JP2001146115A (ja) | 燃料容器の搭載構造 | |
CN220548914U (zh) | 可收纳于汽车门板内的气垫装置及汽车门板 | |
CN219584069U (zh) | 一种用于车辆的储物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