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8830032A - 绝缘电线和信息传输用电缆 - Google Patents

绝缘电线和信息传输用电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830032A
CN118830032A CN202380025917.4A CN202380025917A CN118830032A CN 118830032 A CN118830032 A CN 118830032A CN 202380025917 A CN202380025917 A CN 202380025917A CN 118830032 A CN118830032 A CN 1188300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ing layer
resin component
mass
parts
antioxid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8002591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藤田太郎
町中翔太
越智祐司
松田基
小林优斗
四野宫笃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88300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8300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1/00Communication cables or condu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1/00Communication cables or conductors
    • H01B11/02Cables with twisted pairs or qua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2Disposition of insulation

Landscapes

  • Organic Insulating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一个方案的绝缘电线(1、11)具备:线状的导体(2);以及绝缘层(3),层叠于上述导体的外周面,上述绝缘层含有树脂成分、抗氧化剂以及铜毒抑制剂,上述树脂成分是嵌段聚丙烯,上述树脂成分的乙烯单位相对于全部单体单位的含量为0.5摩尔%以上且25.0摩尔%以下,上述抗氧化剂具有受阻酚结构,上述抗氧化剂的含量相对于上述树脂成分100质量份为0.05质量份以上且0.50质量份以下,上述铜毒抑制剂具有三唑结构或酰肼结构或肼结构,上述铜毒抑制剂的含量相对于上述树脂成分100质量份为0.05质量份以上且0.50质量份以下。

Description

绝缘电线和信息传输用电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绝缘电线和信息传输用电缆。本申请主张基于2022年5月26日提出申请的日本申请第2022-086446号的优先权,并援引记载于所述日本申请的全部记载内容。
背景技术
伴随汽车的自动驾驶技术、驾驶辅助功能的需求,在车载信息电线中,要求更进一步的信息传输的容量的增大和高速化。为了信号传输的高速化,需要减小绝缘层的介电损耗角正切。
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81132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含有不具有受阻酚结构的酚系的抗氧化剂的电绝缘材料。此外,公开了一种将该电绝缘材料用于绝缘体层的通信电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811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一个方案的绝缘电线具备:线状的导体;以及绝缘层,层叠于上述导体的外周面,上述绝缘层含有树脂成分、抗氧化剂以及铜毒抑制剂,上述树脂成分是嵌段聚丙烯,上述树脂成分的乙烯单位相对于全部单体单位的含量为0.5摩尔%以上且25.0摩尔%以下,上述抗氧化剂具有受阻酚结构,上述抗氧化剂的含量相对于上述树脂成分100质量份为0.05质量份以上且0.50质量份以下,上述铜毒抑制剂具有三唑结构或酰肼结构或肼结构,上述铜毒抑制剂的含量相对于上述树脂成分100质量份为0.05质量份以上且0.50质量份以下。
本公开的另一个方案的绝缘电线具备:多个线状的导体;以及绝缘层,层叠于上述多个线状的导体各自的外周面,上述绝缘层含有树脂成分、抗氧化剂以及铜毒抑制剂,上述树脂成分是嵌段聚丙烯,上述树脂成分的乙烯单位相对于全部单体单位的含量为0.5摩尔%以上且25.0摩尔%以下,上述抗氧化剂具有受阻酚结构,上述抗氧化剂的含量相对于上述树脂成分100质量份为0.05质量份以上且0.50质量份以下,上述铜毒抑制剂具有三唑结构或酰肼结构或肼结构,上述铜毒抑制剂的含量相对于上述树脂成分100质量份为0.05质量份以上且0.50质量份以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绝缘电线的示意性的横剖视图。
图2是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双轴电缆的示意性的横剖视图。
图3是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同轴电缆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图4是图3的同轴电缆的示意性的横剖视图。
图5是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双轴电缆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图6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多芯电缆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所要解决的问题]
传输损耗(传输损失)与信号的频率和信号传输电缆的绝缘层的介电损耗角正切具有正相关,因此为了信号传输的高速化,需要减小绝缘层的介电损耗角正切,减少传输损耗,从而稳定地进行信号的传输。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若绝缘层含有抗氧化剂等,则介电损耗角正切恐怕会变大。在上述车载信息电线中,作为传输线路,介电损耗角正切对信号衰减的影响更大。另一方面,在车载信息电线中使用的绝缘材料中,具备耐热性并且进行车载信息电线的布线时的弯折性也很重要。
本公开是基于这样的情形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耐热性,并且传输损耗的减少效果和弯折性优异的绝缘电线。
[本公开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提供具有耐热性,并且传输损耗的减少效果和弯折性优异的绝缘电线。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案来进行说明。
本公开的一个方案的绝缘电线具备:线状的导体;以及绝缘层,层叠于上述导体的外周面,上述绝缘层含有树脂成分、抗氧化剂以及铜毒抑制剂(copper inhibitor),上述树脂成分是嵌段聚丙烯,上述树脂成分的乙烯单位相对于全部单体单位的含量为0.5摩尔%以上且25.0摩尔%以下,上述抗氧化剂具有受阻酚结构,上述抗氧化剂的含量相对于上述树脂成分100质量份为0.05质量份以上且0.50质量份以下,上述铜毒抑制剂具有三唑结构或酰肼结构或肼结构,上述铜毒抑制剂的含量相对于上述树脂成分100质量份为0.05质量份以上且0.50质量份以下。
此外,本公开的另一个方案的绝缘电线具备:多个线状的导体;以及绝缘层,层叠于上述多个线状的导体各自的外周面,上述绝缘层含有树脂成分、抗氧化剂以及铜毒抑制剂,上述树脂成分是嵌段聚丙烯,上述树脂成分的乙烯单位相对于全部单体单位的含量为0.5摩尔%以上且25.0摩尔%以下,上述抗氧化剂具有受阻酚结构,上述抗氧化剂的含量相对于上述树脂成分100质量份为0.05质量份以上且0.50质量份以下,上述铜毒抑制剂具有三唑结构或酰肼结构或肼结构,上述铜毒抑制剂的含量相对于上述树脂成分100质量份为0.05质量份以上且0.50质量份以下。
在该绝缘电线中,上述绝缘层含有嵌段聚丙烯来作为树脂成分,上述树脂成分的乙烯单位相对于全部单体单位的含量为0.5摩尔%以上且25.0摩尔%以下,由此能提高耐热性和弯折性。此外,上述绝缘层含有具有受阻酚结构的抗氧化剂,上述抗氧化剂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由此树脂成分的由热导致的劣化和介电损耗角正切的抑制效果优异,能提高成为绝缘层在高温环境下的耐久性的指标的耐热性。上述绝缘层含有具有三唑结构或酰肼结构或肼结构的铜毒抑制剂,上述铜毒抑制剂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由此起因于铜离子的上述绝缘层的树脂成分的氧化劣化的抑制效果优异,能进一步减小绝缘层的介电损耗角正切。因此,该绝缘电线具有耐热性,并且传输损耗的减少效果和弯折性优异。在此,“铜毒”一般是指由于所接触的金属的催化性的作用而材料的氧化劣化被促进。
“弯折性优异”是指即使反复进行弯折操作,也不易产生裂纹、白化等外观变化的性质。
也可以是,上述抗氧化剂的分子量为400以上,上述铜毒抑制剂的分子量为500以下。上述抗氧化剂的分子量为400以上,由此抗氧化性能变得良好,能提高该绝缘电线的耐热性。此外,上述铜毒抑制剂的分子量为500以下,由此铜的俘获性能变得良好,能进一步抑制上述绝缘层的上述树脂成分的氧化劣化。上述抗氧化剂和铜毒抑制剂的分子量可以通过场解吸质谱法等来测定。
也可以是,上述绝缘层的熔体流动速率为0.10g/10分钟以上且10.00g/10分钟以下。上述绝缘层的熔体流动速率为0.10g/10分钟以上且10.00g/10分钟以下,由此能提高上述绝缘层的成型性。上述熔体流动速率(MFR:Melt Flow Rate)是表示树脂的流动性的指标。MFR是通过按照JIS-K7210-1:2014(A法:质量测定法)的方法,在测定温度230℃下,施加2.16kg重量,使用熔融指数测定仪测定的值。
也可以是,上述绝缘层的20℃下的弹性模量为2000MPa以下,上述绝缘层的150℃下的弹性模量为1MPa以上,上述绝缘层的10GHz下的介电损耗角正切为3.0×10-4以下。上述绝缘层的20℃下的弹性模量为2000MPa以下,由此能进一步提高上述绝缘层的弯折性。上述绝缘层的150℃下的弹性模量为1MPa以上,由此能进一步提高上述绝缘层的耐热性。此外,也可以是,施加了10GHz频率的高频电场的情况下的上述绝缘层的介电损耗角正切为3.0×10-4以下。施加了10GHz频率的高频电场的情况下的上述绝缘层的介电损耗角正切在上述范围内,由此能充分地提高传输损耗的减少效果。
在此,“弹性模量”是基于JIS-K7161:2014测定的值。具体而言,弹性模量是指使用精密万能试验机(拉伸试验机)向长方形导体和绝缘膜施加了拉伸变形时的SS曲线(应力-应变曲线)的上升的斜率。在该弹性模量的测定中,将拉伸试验机的样品抓持(卡盘)间隔设为50mm,以50mm/min进行拉伸。不过,在长方形导体的弹性模量测定时,考虑到试样与试验机的夹具之间的滑动的影响,因此设为将能对微小位移进行测定的应变计装配于试样来进行测定。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该弹性模量的测定直接求出的是(试验力[N]-移动距离[mm]曲线),但如下述公式(1)和公式(2)所示,可以使用样品尺寸和卡盘间隔来将其变换为(应力[Pa]-应变[%]曲线),从而求出弹性模量。此外,在长方形导体和绝缘膜是多层结构体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上述的方法来求出弹性模量。而且,“一对绝缘膜的平均弹性模量”是指两张绝缘膜各自的弹性模量的测定值的平均。以下,在“平均厚度”或“弹性模量”这样的情况下同样地被定义。
应力[Pa]=试验力[N]÷宽度[mm]÷厚度[mm]……(1)
应变[%]=移动距离[mm]÷卡盘间隔[mm]×100……(2)
本公开的另一个方案是具备一个或多个该绝缘电线的信息传输用电缆。
该信息传输用电缆具备该绝缘电线,因此具有耐热性,并且传输损耗的减少效果和弯折性优异。因此,该信息传输用电缆能谋求高温环境下的耐久性的提高和传输性能的提高。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
以下,适当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绝缘电线和信息传输用电缆进行详细说明。
<绝缘电线>
该绝缘电线具备:线状的导体;以及绝缘层,层叠于上述导体的外周面。图1是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绝缘电线的示意性的横剖视图。如图1所示,绝缘电线1具备:线状的导体2;以及一层绝缘层3,层叠于该导体2的外周面。
[导体]
导体2例如被设为截面为圆形的圆线,但也可以是截面为正方形的方线或截面为长方形的扁平线、使多个线材绞合而成的绞线。
作为导体2的材质,可以是导电率高并且机械强度大的金属。作为这样的金属,例如举出铜、铜合金、铝、铝合金、镍、银、软铁、钢、不锈钢等。导体2可以使用将这些金属形成为线状而得到的材料、进一步用其他金属被覆于这样的线状的材料而得到的多层结构的材料,例如镍被覆铜线、银被覆铜线、铜被覆铝线、铜被覆钢线等。
作为导体2的平均截面积的下限,可以为0.01mm2,也可以为0.1mm2。另一方面,作为导体2的平均截面积的上限,可以为10mm2,也可以为5mm2。若导体2的平均截面积小于上述下限,则绝缘层3相对于导体2的体积变大,使用该绝缘电线而形成的线圈等的体积效率恐怕会变低。反之,若导体2的平均截面积超过上述上限,则为了使介电常数充分地降低而必须将绝缘层3形成得厚,该绝缘电线恐怕会不必要地大径化。需要说明的是,导体的“平均截面积”是指在任意部位对十根导体的截面积进行测定并进行平均而得到的值。
[绝缘层]
绝缘层3形成于导体2的外周面。形成于导体2的外周面的绝缘层3可以由一层绝缘层构成,此外,也可以由两层以上的多个绝缘层构成。
绝缘层3含有树脂成分、抗氧化剂以及铜毒抑制剂。
作为绝缘层3的平均厚度的下限,可以为50μm,也可以为100μm。另一方面,作为绝缘层3的平均厚度的上限,可以为1500μm,也可以为1000μm。在绝缘层3的平均厚度小于上述下限的情况下,绝缘性恐怕会降低。反之,在绝缘层3的平均厚度超过上述上限的情况下,使用该绝缘电线而形成的电缆等的体积效率恐怕会变低。需要说明的是,绝缘层的“平均厚度”是指对任意部位的绝缘层的厚度进行十点测定并进行平均而得到的值。
作为绝缘层3的20℃下的弹性模量的上限,可以为2000MPa,也可以为1900MPa,还可以为1600MPa。若绝缘层3的20℃下的弹性模量超过2000MPa,则常温下的柔性降低,从而绝缘层3的弯折性恐怕会降低。另一方面,作为绝缘层3的20℃下的弹性模量的下限,可以为500MPa,也可以为1000MPa。若绝缘层3的20℃下的弹性模量小于500MPa,则绝缘层3的耐热变形性恐怕会降低。
作为绝缘层3的150℃下的弹性模量的下限,可以为1MPa,也可以为2MPa。若绝缘层3的150℃下的弹性模量小于1MPa,则上述绝缘层的耐热变形性恐怕会降低。
作为施加了10GHz频率的高频电场的情况下的上述绝缘层的介电损耗角正切的上限,可以为3.0×10-4,也可以为2.9×10-4。上述绝缘层的介电损耗角正切的范围在上述范围内,由此能充分地提高传输损耗的减少效果。
(树脂成分)
绝缘层3含有嵌段聚丙烯来作为树脂成分。就嵌段聚丙烯而言,在作为主要成分的均聚聚丙烯(homopolypropylene)之中分散地加入乙烯-丙烯橡胶,或者作为主要成分的均聚聚丙烯的周围被乙烯-丙烯橡胶包围并分散地加入聚乙烯(以下,称为“聚乙烯/乙烯-丙烯橡胶”)。作为相结构,是均聚聚丙烯为海且以乙烯-丙烯橡胶或聚乙烯/乙烯-丙烯橡胶为岛的海岛结构。在该绝缘电线中,上述绝缘层含有嵌段聚丙烯来作为树脂成分,由此能提高耐热性和弯折性。需要说明的是,“主要成分”是指含量最多的成分。
作为绝缘层3的熔体流动速率(MFR)的下限,可以为0.10g/10分钟,也可以为0.5g/10分钟。另一方面,作为绝缘层3的熔体流动速率的上限,可以为10.00g/10分钟,也可以为7.0g/10分钟。若绝缘层3的熔体流动速率小于0.10g/10分钟,则成型性恐怕会由于流动性的降低而降低。另一方面,若绝缘层3的熔体流动速率超过10.00g/10分钟,则流动性变得过高,从而成型性恐怕会降低。
作为上述嵌段聚丙烯的乙烯单位相对于全部单体单位的含量的下限,可以为0.5摩尔%,也可以为1.0摩尔%,还可以为1.5摩尔%,其中,上述嵌段聚丙烯是树脂成分。另一方面,作为上述嵌段聚丙烯的乙烯单位相对于全部单体单位的含量的上限,可以为25.0摩尔%,也可以为20.0摩尔%,还可以为18.0摩尔%。在上述嵌段聚丙烯的乙烯单位相对于全部单体单位的含量少于0.5摩尔%的情况下,绝缘层3变得过硬,从而弯曲性能恐怕会降低。另一方面,若上述乙烯单位相对于全部单体单位的含量超过25.0摩尔%,则耐热变形性恐怕会降低。
在上述嵌段聚丙烯中,为了提高弯折性,可以在1质量%至40质量%的范围内添加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乙烯-丙烯橡胶等。
作为绝缘层3中的树脂成分的含量的下限,可以为95.0质量%,也可以为98.0质量%。若上述树脂成分的含量少于上述下限,则恐怕会难以良好地减小绝缘层3的介电损耗角正切。另一方面,作为树脂成分的含量的上限,可以为99.95质量%,也可以为99.90质量%。若上述树脂成分的含量超过上述上限,则绝缘层3中的抗氧化剂等的含量变得不足,绝缘层3的耐热性的提高效果恐怕不会充分地变高。
绝缘层3也可以含有上述树脂成分(嵌段聚丙烯)以外的树脂。例如为了改善加工性,可以使用聚四氟乙烯、丙烯酸树脂、氟橡胶等来作为上述树脂成分以外的树脂。上述树脂成分以外的树脂可以在与抗氧化剂、铜毒抑制剂等添加剂的合计为0.1质量份至5.0质量份的范围内进行添加。
(抗氧化剂)
抗氧化剂防止绝缘层3的氧化。上述抗氧化剂具有受阻酚结构。若绝缘层3的抗氧化剂的含量变多,则存在介电损耗角正切变高的趋势。然而,上述抗氧化剂具有受阻酚结构,由此即使为少量的含量,也会获得高的抗氧化性能,因此该绝缘电线的耐热性优异。
此外,该绝缘电线能获得传输损耗的减少效果。
作为具有受阻酚结构的抗氧化剂,例如举出十八烷基-3-(3,5-2-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分子量531,BASF日本股份公司制“IRGANOX1076”)、1,3,5-三[[3,5-双(1,1-二甲基乙基)-4-羟基苯基]甲基]-1,3,5-三嗪-2,4,6(1H,3H,5H)-三酮(分子量784,BASF日本公司制“IRGANOX3114”)、2,2’-硫代二乙基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分子量643,BASF日本公司制“IRGANOX1035”)、N,N’-(己烷-1,6-二基)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胺](分子量637,BASF日本公司制“IRGANOX1098”)、辛基-3,5-二叔丁基-4-羟基-氢化肉桂酸(分子量390,BASF日本公司制“IRGANOX1135”)等。上述抗氧化剂可以使用一种或两种以上。
作为上述抗氧化剂的分子量的下限,可以为400,也可以为500。另一方面,作为上述分子量的上限,可以为1500,也可以为1300。若抗氧化剂的分子量小于上述下限,则容易移动至绝缘层的表面并起霜,绝缘层内的含有率降低,从而抗氧化性能容易降低。另一方面,若抗氧化剂的分子量超过上述上限,则难以移动至树脂分子的氧化劣化部位,从而抗氧化性能恐怕会降低。
作为绝缘层3中的抗氧化剂的含量的下限,可以相对于上述树脂成分100质量份为0.05质量份,也可以相对于上述树脂成分100质量份为0.10质量份。若上述抗氧化剂的含量少于上述下限,则恐怕会难以提高对树脂成分的由热导致的劣化和介电损耗角正切的增大的抑制效果。另一方面,作为抗氧化剂的含量的上限,可以相对于上述树脂成分100质量份为0.50质量份,也可以相对于上述树脂成分100质量份为0.40质量份。若上述抗氧化剂的含量超过上述上限,则对介电损耗角正切的增大的抑制效果会降低,从而恐怕会损害该绝缘电线的传输性能。
(铜毒抑制剂)
上述铜毒抑制剂通过螯合物形成来使铜离子稳定化,抑制起因于铜离子的树脂成分的劣化、所谓的铜毒。上述绝缘层含有铜毒抑制剂,由此能抑制铜毒,能抑制上述树脂成分的铜毒劣化。因此,能进一步减小上述绝缘层的介电损耗角正切。上述铜毒抑制剂具有三唑结构或酰肼结构或肼结构。上述铜毒抑制剂具有三唑结构或酰肼结构或肼结构,由此铜毒的抑制效果优异。
作为具有上述三唑结构的铜毒抑制剂,例如举出以2-羟基-N-1H-1,2,4-三唑-3-基苯甲酰胺为主要成分的复合物(产品名:ADK STAB CDA-1M,分子量204)。
作为具有上述酰肼结构的铜毒抑制剂,例如举出十亚甲基二羧酸二水杨酰基酰肼(产品名:ADK STAB CDA-6S,分子量499)、间苯二甲酸双(2-苯氧基丙酰肼)(产品名:CUNOX,分子量491)等。
作为具有上述肼结构的铜毒抑制剂,例如举出NN’-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基]肼(产品名:IRGANOX MD1024,分子量553)、1,2-双(3,5-二叔丁基-4-羟基氢化肉桂酰基)肼(产品名:ADK STAB CDA-10,分子量553)。上述铜毒抑制剂可以使用一种或两种以上。
作为上述铜毒抑制剂的含量的分子量的上限,可以为500,也可以为400。另一方面,作为上述分子量的下限,可以为100,也可以为200。若铜毒抑制剂的分子量小于上述下限,则容易移动至绝缘层3的表面,从而铜的俘获性能恐怕会容易降低。另一方面,若铜毒抑制剂的分子量超过上述上限,则难以在绝缘层3内移动,从而铜的俘获性能恐怕会容易降低。
作为绝缘层3中的铜毒抑制剂的含量的下限,可以相对于上述树脂成分100质量份为0.05质量份,也可以相对于上述树脂成分100质量份为0.1质量份。若上述铜毒抑制剂的含量少于上述下限,则恐怕会难以提高铜毒的抑制效果。另一方面,作为铜毒抑制剂的含量的上限,可以相对于上述树脂成分100质量份为0.50质量份,也可以相对于上述树脂成分100质量份为0.40质量份。若上述铜毒抑制剂的含量超过上述上限,则会产生绝缘层3中的添加剂从树脂中析出至表面并结晶化的、所谓的起霜,从而恐怕会损害绝缘层3的品质。
(其他成分)
除了上述树脂成分、抗氧化剂以及铜毒抑制剂以外,绝缘层3例如还可以含有阻燃剂、阻燃助剂、颜料等来作为其他成分。
上述阻燃剂是对绝缘层3赋予阻燃性的材料。作为阻燃剂,例如除了举出氯系阻燃剂、溴系阻燃剂等卤系阻燃剂之外,还举出氢氧化镁这样的金属氢氧化物等无卤系阻燃剂。
阻燃助剂是进一步提高绝缘层3的阻燃性的材料。作为阻燃助剂,举出三氧化锑等。
颜料是对绝缘层3进行着色的材料。作为颜料,可以使用众所周知的各种颜料,例如举出氧化钛等。
[绝缘电线的制造方法]
接着,对该绝缘电线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该绝缘电线的绝缘层3通过挤压成型来形成。该绝缘电线的制造方法具备将绝缘层形成用树脂组合物挤压被覆于导体2的外周面的工序(挤压工序)。上述绝缘层形成用树脂组合物的构成与上述的绝缘层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该绝缘电线具有耐热性,并且传输损耗的减少效果和弯折性优异。
<信息传输用电缆>
该信息传输用电缆具备一个或多个该绝缘电线。作为该信息传输用电缆,例如举出差动传输用电缆、同轴电缆等。
[差动传输用电缆]
差动传输用电缆作为传输差动信号的电缆,适合在要求高速的通信的领域中使用。作为差动传输用电缆,例如举出具有双轴结构的双轴电缆。
图2是作为该信息传输用电缆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双轴电缆的示意性的横剖视图。如图2所示,双轴电缆10具备双轴结构,该双轴结构具有由第一绝缘电线1a和第二绝缘电线1b构成的一对绝缘电线。第一绝缘电线1a具备:线状的第一导体2a;以及一层第一绝缘层3a,层叠于该第一导体2a的外周面。第二绝缘电线1b具备:线状的第二导体2b;以及一层第二绝缘层3b,层叠于该第二导体2b的外周面。该绝缘电线被用于第一绝缘电线1a和第二绝缘电线1b。此外,双轴电缆10具备成为第三导体的加蔽线8以及被配置为覆盖第一绝缘电线1a、第二绝缘电线1b以及加蔽线8的屏蔽带30。
在使用双轴电缆来作为该信息传输用电缆的情况下,能高效地进行高精度并且高速的信号传输。此外,加蔽线8被接地,由此能防止双轴电缆10的带电。而且,通过包括屏蔽带30,能防止来自外部的电磁噪声的干扰,此外,能减少一对绝缘电线中的第一导体2a与第二导体2b间相互的干扰。
屏蔽带30是在由聚氯乙烯、阻燃聚烯烃、聚酯等树脂构成的绝缘膜的单面设有导电层的带。例如可以使用铜蒸镀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带等带状体来作为屏蔽带30。在本实施方式中,屏蔽带30被配置为被覆第一绝缘层3a和第二绝缘层3b的外周侧。屏蔽带30以一边包裹第一绝缘电线1a、第二绝缘电线1b以及加蔽线8,一边将第一绝缘电线1a与第二绝缘电线1b的位置关系相对固定的方式配置于第一绝缘层3a和第二绝缘层3b的外周侧。
[双轴电缆的制造方法]
在作为该信息传输用电缆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双轴电缆的制造方法中,例如,对第一绝缘电线和第二绝缘电线进行捆扎,配置加蔽线,并在其外周卷绕屏蔽带,由此制造双轴电缆。
[同轴电缆]
作为该信息传输用电缆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同轴电缆具备:上述的该绝缘电线;外部导体,被覆上述绝缘电线的周面;以及外皮层,被覆上述外部导体的周面,上述绝缘电线包括一个上述导体和被覆该导体的周面的一个上述绝缘层。参照图3和图4对上述同轴电缆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3和图4的同轴电缆4具备:绝缘电线1,具备导体2和被覆该导体2的周面的绝缘层3;外部导体5,被覆绝缘电线1的周面;以及外皮层6,被覆外部导体5的周面。即,在截面形状中,同轴电缆4具有导体2、绝缘层3、外部导体5以及外皮层6被层叠成同心圆状的构成。该信息传输用电缆是同轴电缆4,由此能实现细径化。绝缘电线1、导体2以及绝缘层3与图1的绝缘电线1相同,因此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外部导体5起到作为地线的作用,作为用于防止来自其他电路的电干扰的屏蔽部来发挥功能。该外部导体5被覆绝缘层3的外表面。作为外部导体5,例如举出编织屏蔽部、横向卷绕屏蔽部、带屏蔽部、导电性塑料屏蔽部、金属管屏蔽部等。其中,从高频屏蔽性的观点出发,优选编织屏蔽部和带屏蔽部。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编织屏蔽部、金属管屏蔽部来作为外部导体5的情况下的屏蔽部数量根据所使用的屏蔽部、作为目的的屏蔽性来适当决定即可,可以是一重屏蔽部,也可以是双重屏蔽部、三重屏蔽部等多重屏蔽部。
外皮层6是保护导体2、外部导体5,并且除了赋予绝缘性之外,还赋予阻燃性、耐候性等功能的层。该外皮层6包含热塑性树脂来作为主要成分为好。
作为上述热塑性树脂,例如举出聚氯乙烯、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泡沫聚乙烯、聚丙烯等烯烃系树脂、聚氨酯、氟树脂等。其中,从成本和加工容易度的观点出发,优选烯烃系树脂、聚氯乙烯。举例示出的上述热塑性树脂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两种以上热塑性树脂并用,根据应该通过外皮层6实现的功能来适当选择即可。
[同轴电缆的制造方法]
同轴电缆4通过用外部导体5和外皮层6被覆绝缘电线1来形成。
通过外部导体5进行的被覆可以通过与要应用的屏蔽方法相应的众所周知的方法来进行。例如,编织屏蔽部可以通过在管状的编织件内插入了绝缘电线1之后使编织件缩径来形成。横向卷绕屏蔽部例如可以通过将铜线等金属线缠绕于绝缘层3来形成。带屏蔽部可以通过将铝和聚酯的层压带等导电性的带缠绕于绝缘层3的周围来形成。
通过外皮层6进行的被覆可以通过与绝缘电线1的通过绝缘层3进行的导体2的被覆相同的方法来进行。此外,也可以将上述热塑性树脂等涂布于绝缘电线1和外部导体5的周面。
该信息传输用电缆具备该绝缘电线,因此具有耐热性,并且传输损耗的减少效果和弯折性优异。因此,该信息传输用电缆能谋求高温环境下的耐久性的提高和传输性能的提高。
[其他实施方式]
应该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都是示例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而由权利要求书示出,意图在于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信息传输用电缆,举例示出了图2所示那样的具备一对导体被一对绝缘层被覆而成的一对绝缘电线的双轴电缆10,但作为双轴电缆,还举出图5所示那样的双轴电缆12。图5的双轴电缆12具备一对导体被一个绝缘层被覆而成的一个绝缘电线。以下,对该双轴电缆12进行说明。
双轴电缆12与上述的双轴电缆10相比,在以下方面不同:第三绝缘层3c以被覆第一导体2a和第二导体2b这两方的周面的方式一体地形成而形成一个绝缘电线11;在该绝缘电线11和加蔽线8的外周侧配置屏蔽带30;以及具备外皮层(护套层)50来作为表面层。在该双轴电缆12中,对与双轴电缆10相同的构成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如图5所示,双轴电缆12具备线状的第一导体2a、线状的第二导体2b、第三绝缘层3c、加蔽线8、屏蔽带30以及外皮层50。在双轴电缆12中,绝缘层被一体地成型,第三绝缘层3c被配置为被覆第一导体2a和第二导体2b各自的周面。
屏蔽带30被配置为覆盖绝缘电线11和加蔽线8。
外皮层50被配置为覆盖屏蔽带30的外周面。通过具有外皮层50,第一导体2a、第二导体2b以及加蔽线8被保护而免于暴露于外部环境。如此,通过具有外皮层50,双轴电缆12的耐久性、耐候性、阻燃性等提高。而且,通过具有外皮层50,双轴结构的形状保持性提高。根据这一点,双轴电缆12优选具备外皮层50。
第三绝缘层3c例如如以下这样形成。即,在并列地配置有第一导体2a和第二导体2b的状态下,一边输送第一导体2a和第二导体2b,一边对用于形成第三绝缘层3c的上述的该绝缘层用树脂组合物进行挤压成型。通过进行挤压成型,获得以被覆第一导体2a和第二导体2b这两方的周面的方式形成的第三绝缘层3c。
此外,信息传输用电缆也可以是多个双轴电缆进一步被外皮层被覆而成的多芯电缆。如此,通过信息传输用电缆是多芯电缆,与双轴电缆相比,能传输更大容量的信号。作为这样的多芯电缆,例如举出图6所示那样的多芯电缆20。图6的多芯电缆20具备多个子单元14和被覆该多个子单元14的外皮层51,各子单元14是双轴电缆。可以使用与上述的外皮层51相同的构成的层来作为外皮层51。在图6所示的方案中,使用上述的双轴电缆10来作为子单元14。需要说明的是,子单元14不限定于该双轴电缆10,除此之外,也可以是上述的双轴电缆12等。
在该绝缘电线中,可以使绝缘层发泡。通过使绝缘层发泡,能降低介电常数,能以更薄的绝缘层与既定的特性阻抗(50Ω、100Ω等)匹配,从而能实现电缆的细径化。
导体也可以由使多个金属线绞合而成的绞线形成。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使多种金属线组合。作为捻数,一般被设为七根以上。
该绝缘电线也可以具有直接层叠于导体的底漆层(primer layer)。可以优选使用使不含有金属氢氧化物的乙烯等树脂交联而得到的层来作为该底漆层。通过设置这样的底漆层,能防止绝缘层与导体的剥离性随时间而降低,并能防止接线作业的效率降低。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验例来对本发明进行更具体的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下的实验例。
[绝缘层No.1~No.18]
用于绝缘层No.1~No.18的绝缘用树脂组合物是将下述所示的树脂成分、抗氧化剂以及铜毒抑制剂以含量(质量份)成为如表1那样的方式进行混合而获得的。对上述绝缘层用树脂组合物进行压力成型,制作出片状的绝缘层No.1~No.18。压力成型的条件是在180℃下预加热5分钟之后,进一步在该温度下进行加压,在保持了5分钟之后进行冷却直至室温并取出。而且,No.14在照射剂量200kGy的条件下进行了电子束交联。
(树脂成分)
(1)嵌段聚丙烯A(乙烯单位的含量为12.0摩尔%)
(2)嵌段聚丙烯B(乙烯单位的含量为1.5摩尔%)
(3)嵌段聚丙烯C(乙烯单位的含量为18.0摩尔%)
(4)嵌段聚丙烯D(乙烯单位的含量为0.1摩尔%)
(5)嵌段聚丙烯E(乙烯单位的含量为26.0摩尔%)
(6)均聚聚丙烯(乙烯单位的含量为0摩尔%)
(7)无规聚丙烯(乙烯单位的含量为21.0摩尔%)
(8)聚乙烯(乙烯单位的含量为95.0摩尔%)
(抗氧化剂)
(1)BASF日本股份公司制“IRGANOX1076”
受阻酚系抗氧化剂(分子量531)
十八烷基-3-(3,5-2-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
(2)BASF日本股份公司制“IRGANOX1135”
受阻酚系抗氧化剂(分子量390)
辛基-3,5-二叔丁基-4-羟基-氢化肉桂酸
(铜毒抑制剂)
(1)ADEKA公司制“ADK STAB CDA-6S”
具有酰肼结构的铜毒抑制剂(分子量499)
十亚甲基二羧酸二水杨酰基酰肼
(2)ADEKA公司制ADK STAB CDA-10
具有肼结构的铜毒抑制剂(分子量553)
1,2-双(3,5-二叔丁基-4-羟基氢化肉桂酰基)肼
[绝缘电线No.1~No.18]
使用上述绝缘层No.1~No.18,按以下的过程制作出具有表1所示的外径的绝缘电线和双轴电缆。
通过辊混合机(设定温度180℃)将抗氧化剂和铜毒抑制剂混入表1中所记载的树脂成分,将呈带状地取出的物质剪断而制作出成为颗粒状的树脂组合物。使用该树脂组合物,在50mmφ挤压机中使用模具2.0mmφ、浇口(point)0.6mmφ,以线速度50mm/分钟,在直径0.45mmφ的镀锡软铜线上以厚度0.575mm进行被覆,从而制作出绝缘层的外径为1.6mmφ的绝缘电线。
而且,对制作出的两根绝缘电线进行捆扎,配置加蔽线(直径0.30mmφ的镀锡软铜线),并在其外周卷绕屏蔽带,由此获得了图2所示的具有双轴结构的双轴电缆。使用铝蒸镀PET带来作为屏蔽带。
<评价>
针对如以上那样获得的具备No.1~No.18的绝缘层的绝缘电线和双轴电缆进行了评价。
(绝缘层的熔体流动速率)
从各绝缘电线剥取绝缘层部分,通过按照JIS-K7210-1:2014(A法:质量测定法)的方法,在测定温度230℃下,施加2.16kg重量,使用熔融指数测定仪测定出绝缘层的熔体流动速率。
(挤压加工性)
对于挤压加工性,通过挤压机以线速度50mm/分钟进行挤压,测定出绝缘层的外径变动。将绝缘层的外径变动收敛于1.6mmφ±10%的情况设为“A”(合格),将绝缘层的外径变动超过1.6mmφ±10%的情况或在挤压时超出挤压机的压力上限的情况设为“B”(不合格)。
(弹性模量)
对于20℃下的弹性模量[Mpa],如上所述,通过拉伸试验机测定出SS曲线的上升的斜率。此外,对于150℃下的弹性模量[Mpa],通过带恒温槽的拉伸试验机测定出SS曲线的上升的斜率。
(介电损耗角正切)
针对绝缘层No.1~No.18,制作出片状的试样。然后,按照依据JIS-R1641(2007)的方法,测定出施加了10GHz频率的高频电场的情况下的介电损耗角正切(tanσ)。进行三次测定,求出平均值。
(传输损耗)
针对双轴电缆No.1~No.18,将传输损耗[dB/m]收敛于(使用网络分析器测定出的)-4.0dB/m的情况设为“A”(合格),将不收敛于-4.0dB/m的情况设为“B”(不合格)。
(耐热变形试验)
针对绝缘电线No.1~No.18,在温度150℃的环境下,在保存100小时之后,通过网络分析器测定出传输损耗。对于短期耐热性(150℃,100小时)的评价基准,将传输损耗的恶化率为10%以内的情况设为“A”(合格),将传输损耗的恶化率超过10%的情况设为“B”(不合格)。
(长期耐热试验)
(1)长期耐热性(105℃,一万小时)
针对绝缘电线No.1~No.18,按照JASO-D611标准,按下述的过程实施了长期耐热试验。从绝缘电线拔出导体,由此对管状的各绝缘层进行了评价。在设定为105℃的恒温槽保存一万小时之后,求出到拉伸伸长率达到100%为止的时间来作为寿命。基于结果进行阿伦尼乌斯图(Arrhenius plot),在一万小时的老化试验中,推定拉伸伸长率成为100%时的温度来作为一万小时耐热温度。对于长期耐热性(105℃,一万小时)的评价基准,将耐热温度为105℃以上的情况设为“A”,将耐热温度为100℃以上的情况设为“B”,将耐热温度为小于100℃的情况设为“C”,将“A”和“B”设为合格。
(2)长期耐热性(100℃,三千小时)
针对绝缘电线No.1~No.18,按照JASO-D611标准,按下述的过程实施了长期耐热试验。
绝缘电线No.1~No.18的长期耐热性(100℃,三千小时)的评价是依据ISO6722-1(2011)的长期热老化等级B(Long Term Heat Ageing CLASS B)(100℃×三千小时)进行的。具体而言,在将绝缘电线保存于设定为100℃的恒温槽三千小时之后,在直径为绝缘电线的外径的1.5倍的金属制心轴缠绕三圈,将没有由绝缘层的裂纹导致的导体露出并且在耐压试验中(在浸渍于盐水十分钟之后1kV×1分钟)合格的情况设为“A”,将没有导体露出但在耐压试验中破损的情况设为“B”,将有导体露出的情况设为“C”,将“A”设为合格。
(弯折性能)
对于弯折性能,在拉伸试验中装接压缩试验用夹具,将绝缘电线No.1~No.18固定于夹具,对以弯曲半径25mm弯曲时的反作用力进行测定并进行了评价。对于弯折性能的评价基准,将弯曲反作用力为1N以下的情况设为“A”(合格),将弯曲反作用力超过1N的情况设为“B”(不合格)。
将介电损耗角正切的测定以及耐热老化试验的结果示于表1。
[表1]
[表2]
根据上述表1和表2的结果,具备No.1~No.11的绝缘层的绝缘电线的长期耐热性和弯折性优异,其中,该No.1~No.11的绝缘层是如下的绝缘层:树脂成分是嵌段聚丙烯,上述树脂成分的乙烯单位相对于全部单体单位的含量为0.5摩尔%以上且25.0摩尔%以下,抗氧化剂具有受阻酚结构,抗氧化剂的含量相对于树脂成分100质量份为0.05质量份以上且0.50质量份以下,铜毒抑制剂具有三唑结构或酰肼结构或肼结构,铜毒抑制剂的含量相对于上述树脂成分100质量份为0.05质量份以上且0.50质量份以下。此外,具备No.1~No.11的绝缘层的双轴电缆的传输损耗少,且耐热变形性优异。
另一方面,对于上述抗氧化剂的含量少于0.05质量份,且上述铜毒抑制剂的含量少于0.05质量份的No.12而言,电线的一万小时和三千小时的长期耐热性差。
对于上述抗氧化剂的含量超过0.50质量份,且上述铜毒抑制剂的含量超过0.50质量份的No.13而言,电缆的传输损耗大。
对于上述树脂成分的乙烯单位相对于全部单体单位的含量少于0.5摩尔%的No.14而言,电线的弯折性能差。
对于上述树脂成分的乙烯单位相对于全部单体单位的含量超过25.0摩尔%的No.15而言,电缆的耐热变形性大。
对于上述树脂成分包含均聚聚丙烯的No.16而言,电线的三千小时的长期耐热性和弯折性能差。
对于上述树脂成分包含无规聚丙烯的No.17和上述树脂成分包含聚乙烯的No.18而言,电缆的耐热变形性差到无法测定。
根据以上可知,本公开的绝缘电线具有耐热性,并且传输损耗的减少效果和弯折性优异。
附图标记说明
1、11:绝缘电线
1a:第一绝缘电线
1b:第二绝缘电线
2:导体
2a:第一导体
2b:第二导体
3:绝缘层
3a:第一绝缘层
3b:第二绝缘层
3c:第三绝缘层
4:同轴电缆
5:外部导体
6、50、51:外皮层
8:加蔽线
10、12:双轴电缆
14:子单元
20:多芯电缆
30:屏蔽带。

Claims (7)

1.一种绝缘电线,具备:
线状的导体;以及
绝缘层,层叠于上述导体的外周面,
上述绝缘层含有树脂成分、抗氧化剂以及铜毒抑制剂,
上述树脂成分是嵌段聚丙烯,
上述树脂成分的乙烯单位相对于全部单体单位的含量为0.5摩尔%以上且25.0摩尔%以下,
上述抗氧化剂具有受阻酚结构,
上述抗氧化剂的含量相对于上述树脂成分100质量份为0.05质量份以上且0.50质量份以下,
上述铜毒抑制剂具有三唑结构或酰肼结构或肼结构,
上述铜毒抑制剂的含量相对于上述树脂成分100质量份为0.05质量份以上且0.50质量份以下。
2.一种绝缘电线,具备:
多个线状的导体;以及
绝缘层,层叠于上述多个线状的导体各自的外周面,
上述绝缘层含有树脂成分、抗氧化剂以及铜毒抑制剂,
上述树脂成分是嵌段聚丙烯,
上述树脂成分的乙烯单位相对于全部单体单位的含量为0.5摩尔%以上且25.0摩尔%以下,
上述抗氧化剂具有受阻酚结构,
上述抗氧化剂的含量相对于上述树脂成分100质量份为0.05质量份以上且0.50质量份以下,
上述铜毒抑制剂具有三唑结构或酰肼结构或肼结构,
上述铜毒抑制剂的含量相对于上述树脂成分100质量份为0.05质量份以上且0.50质量份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绝缘电线,其中,
上述抗氧化剂的分子量为400以上,上述铜毒抑制剂的分子量为500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绝缘电线,其中,
上述绝缘层的熔体流动速率为0.10g/10分钟以上且10.00g/10分钟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绝缘电线,其中,
上述绝缘层的20℃下的弹性模量为2000MPa以下,上述绝缘层的150℃下的弹性模量为1MPa以上,上述绝缘层的10GHz下的介电损耗角正切为3.0×10-4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绝缘电线,其中,
层叠于上述导体的外周面的绝缘层为多个绝缘层。
7.一种信息传输用电缆,具备一个或多个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绝缘电线。
CN202380025917.4A 2022-05-26 2023-03-01 绝缘电线和信息传输用电缆 Pending CN11883003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86446 2022-05-26
JP2022-086446 2022-05-26
PCT/JP2023/007537 WO2023228500A1 (ja) 2022-05-26 2023-03-01 絶縁電線及び情報伝送用ケーブ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830032A true CN118830032A (zh) 2024-10-22

Family

ID=889189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80025917.4A Pending CN118830032A (zh) 2022-05-26 2023-03-01 绝缘电线和信息传输用电缆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501797B2 (zh)
CN (1) CN118830032A (zh)
WO (1) WO202322850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63343A (ja) * 2005-08-30 2007-03-15 Fujikura Ltd 耐磨耗性難燃樹脂組成物及び絶縁電線
US11912850B2 (en) 2018-04-09 2024-02-27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Resin composition for insulating layer, insulated electric wire, and cable
JPWO2021015121A1 (zh) * 2019-07-23 2021-01-28
JP7212018B2 (ja) * 2020-10-05 2023-01-2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ツイスト線及びこれを含むケーブ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28500A1 (ja) 2023-11-30
JPWO2023228500A1 (zh) 2023-11-30
JP7501797B2 (ja) 2024-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63012B2 (en) Shielded cable
JP4916590B1 (ja) 伝送ケーブル用絶縁電線及び伝送ケーブル
WO2012074006A1 (ja) 絶縁電線及びケーブル
US12230414B2 (en) Vehicle cable
US11912850B2 (en) Resin composition for insulating layer, insulated electric wire, and cable
JP4916574B1 (ja) 伝送ケーブル用絶縁電線及び伝送ケーブル
WO2021015121A1 (ja) 絶縁層用樹脂組成物、絶縁電線及びケーブル
JP2009200003A (ja) 高電圧電子機器用ケーブル
JP6113823B2 (ja) GHz帯域の周波数の信号を伝送する絶縁電線用絶縁樹脂組成物、絶縁電線及びケーブル
TW201530569A (zh) 絕緣電線及同軸電纜
JP5687024B2 (ja) 絶縁電線用絶縁樹脂組成物、絶縁電線及びケーブル
JP7524734B2 (ja) 絶縁電線及び情報伝送用ケーブル
CN118830032A (zh) 绝缘电线和信息传输用电缆
JP4951704B1 (ja) 伝送ケーブル用絶縁電線及び伝送ケーブル
EP3731242B1 (en) Cable
US20240002636A1 (en) Insulated electric wire and cable for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WO2022209876A1 (ja) 同軸ケーブル
US20240145129A1 (en) Cable
US11763962B2 (en) Cable
JP2006196209A (ja) 同軸ケーブル及び絶縁ケーブル
JP5926827B2 (ja) 絶縁電線用絶縁樹脂組成物、絶縁電線及びケーブル
JP2023069558A (ja) 太物電線
WO2023157766A1 (ja) 絶縁電線および車載用ケーブル
JP4916575B1 (ja) 伝送ケーブル用絶縁電線及び伝送ケーブル
JPH11353942A (ja) 電力ケーブ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