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786368A - 偏振膜、层叠偏振膜、图像显示面板及图像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偏振膜、层叠偏振膜、图像显示面板及图像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786368A CN118786368A CN202380023921.7A CN202380023921A CN118786368A CN 118786368 A CN118786368 A CN 118786368A CN 202380023921 A CN202380023921 A CN 202380023921A CN 118786368 A CN118786368 A CN 11878636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larizing film
- film
- transparent protective
- protective film
- image displa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32B7/023—Optical properti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4—Protective coatings, e.g. hard coating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3—Arrangements for polarized light emiss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9/00—Parameters for the laminating or treatment process; Apparatus details
- B32B2309/08—Dimensions, e.g. volume
- B32B2309/10—Dimensions, e.g. volume linear, e.g. length, distance, width
- B32B2309/105—Thicknes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偏振膜,其构成图像显示面板,上述偏振膜依次具备第1透明保护膜、偏光膜、及第2透明保护膜,上述第1透明保护膜及上述第2透明保护膜中的至少一者不经由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而直接与上述偏光膜接合在一起,上述第1透明保护膜是可视侧的透明保护膜,并且厚度比上述第2透明保护膜的厚度厚。该偏振膜即使在湿热环境中也能够抑制正交b值的变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偏振膜、层叠偏振膜、图像显示面板及图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用于液晶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等各种图像显示装置的偏光膜,由于同时具备高透射率和高偏振度,因而已使用了经染色处理的(含有碘、二色性染料等二色性物质的)聚乙烯醇类膜。该偏光膜可通过在浴中对聚乙烯醇类膜实施例如溶胀、染色、交联、拉伸等各处理后实施清洗处理、然后进行干燥而制造。另外,上述偏光膜通常以利用粘接剂在一面或两面贴合有三乙酸纤维素等透明保护膜的偏振膜(偏振片)的形式使用。
上述偏振膜可根据需要层叠其它光学层而以层叠偏振膜(光学层叠体)的形式使用,另外,上述偏振膜或上述层叠偏振膜(光学层叠体)可以以贴合于液晶单元、有机EL元件等图像显示单元而成的图像显示面板的形式使用,进一步,上述图像显示面板经由粘合剂层、粘接剂层贴合于可视侧的前表面透明板(窗口层)、触摸面板等前表面透明构件,用作上述的各种图像显示装置(专利文献1)。
另外,作为上述的偏振膜(偏振片),还已知有偏光膜与透明保护膜不经由粘接剂层或粘合剂层而直接贴合在一起的偏振膜(专利文献2-5)。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02353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05/085918号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303725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2-303726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2-30372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偏光膜、偏振膜而言,薄膜化的要求强烈,在上述的图像显示装置中,例如在可视侧的透明保护膜薄的情况下,存在湿热环境中的正交b值降低、显示器中的偏振膜带有蓝色的问题。
鉴于以上这样的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湿热环境中也能够抑制正交b值的变化的偏振膜。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使用了上述偏振膜的层叠偏振膜、图像显示面板、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解决问题的方法
即,本发明涉及一种偏振膜,其构成图像显示面板,
上述偏振膜依次具备第1透明保护膜、偏光膜、及第2透明保护膜,上述第1透明保护膜及上述第2透明保护膜中的至少一者不经由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而直接与上述偏光膜接合在一起,上述第1透明保护膜是可视侧的透明保护膜,并且厚度比上述第2透明保护膜的厚度厚。
另外,本发明涉及在光学层贴合有上述偏振膜的层叠偏振膜。
另外,本发明一种图像显示面板,其在图像显示单元贴合有上述偏振膜的偏光膜的可视侧的相反侧、或上述层叠偏振膜的偏光膜的可视侧的相反侧。
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在上述图像显示面板的偏振膜或层叠偏振膜侧具备前表面透明构件。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偏振膜的效果的作用机理的详细情况可推定如下。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解释并不限于该作用机理。
本发明的偏振膜涉及一种偏振膜,其构成图像显示面板,上述偏振膜依次具备第1透明保护膜、偏光膜、及第2透明保护膜,上述第1透明保护膜及上述第2透明保护膜中的至少一者不经由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而直接与上述偏光膜接合在一起,上述第1透明保护膜是可视侧的透明保护膜,并且厚度比上述第2透明保护膜的厚度厚。像这样地,可推定,本发明的偏振膜中由于上述第1透明保护膜及上述第2透明保护膜中的至少一者与上述偏光膜不经由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而直接接合在一起,因此,能够防止在湿热环境中偏光膜中的碘向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的流出,进一步,由于作为可视侧的透明保护膜的上述第1透明保护膜的厚度比上述第2透明保护膜的厚度厚,因此是能够在暴露于湿热环境中时防止水分侵入偏光膜、并且水分容易从单元侧脱离的结构,因此,能够抑制湿热环境中的正交b值的变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偏振膜的一个方式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2是示出图像显示面板及图像显示装置的一个方式的示意性剖面图。
符号说明
10:偏振膜
11:偏光膜
12:第1透明保护膜
13:第2透明保护膜
20及30: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
80:前表面透明构件
90:图像显示单元
100:图像显示面板
200:图像显示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偏振膜的一个方式的示意性剖面图。在图1中,示出了可视侧的第1透明保护膜12、偏光膜11、第2透明保护膜13不经由粘接剂层或粘合剂层而依次直接接合在一起的偏振膜10的一个方式。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图像显示面板及图像显示装置的一个方式的示意性剖面图。在图2中,示出了在图像显示单元90经由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30贴合有偏振膜10的偏光膜的可视侧的相反侧的图像显示面板100的一个方式。另外,在图2中,示出了在图像显示面板100的偏振膜侧经由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20而具备前表面透明构件80的图像显示装置200的一个方式。
<偏振膜>
本发明的偏振膜是构成图像显示面板的偏振膜,上述偏振膜依次具备第1透明保护膜、偏光膜、及第2透明保护膜,上述第1透明保护膜及上述第2透明保护膜中的至少一者与上述偏光膜不经由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而直接接合在一起,上述第1透明保护膜是可视侧的透明保护膜,并且厚度比上述第2透明保护膜的厚度厚。需要说明的是,可视侧(可视面)是指上述图像显示面板的可视侧。
<偏光膜>
上述偏光膜是使碘、二色性染料等二色性物质在聚乙烯醇类膜中发生吸附取向而形成的。从偏光膜的初始的偏振性能的观点考虑,上述偏光膜优选为包含碘作为上述二色性物质的碘类偏光膜。
上述聚乙烯醇(PVA)类膜可以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在可见光区具有透光性、并且使碘、二色性染料等二色性物质分散吸附的聚乙烯醇(PVA)类膜。作为上述聚乙烯醇类膜的材料,可举出聚乙烯醇或其衍生物。作为上述聚乙烯醇的衍生物,例如可举出:聚乙烯醇缩甲醛、聚乙烯醇缩乙醛;乙烯、丙烯等烯烃;用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巴豆酸等不饱和羧酸及其烷基酯、丙烯酰胺等进行改性而得到的衍生物等。上述聚乙烯醇的平均聚合度优选为100~10000左右、更优选为1000~10000左右、进一步优选为1500~4500左右。另外,上述聚乙烯醇的皂化度优选为80~100摩尔%左右、更优选为95摩尔%~99.95摩尔左右。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平均聚合度及上述皂化度可以按照JIS K 6726求出。
上述偏光膜可通过现有的偏光膜的制造方法而得到,例如可通过对上述聚乙烯醇类膜实施任意的溶胀工序及清洗工序、并且至少实施染色工序、交联工序及拉伸工序而得到。
从提高偏光膜的初始的偏振度的观点考虑,上述偏光膜的厚度优选为1μm以上、更优选为2μm以上,另外,从防止面板的翘曲的观点考虑,优选为15μm以下、更优选为1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μm以下。特别是,为了得到厚度为8μm左右以下的偏光膜,可以采用以下的薄型的偏光膜的制造方法,在该方法中,作为上述聚乙烯醇类膜,使用包含在热塑性树脂基材上成膜的聚乙烯醇类树脂层的层叠体。
偏光膜(薄型的偏光膜)可通过现有的偏光膜的制造方法而得到,例如可通过实施在长条状的热塑性树脂基材的一侧形成包含聚乙烯醇类树脂(PVA类树脂)的聚乙烯醇类树脂层(PVA类树脂层)而准备层叠体的工序;一边将得到的层叠体沿长度方向运送,一边对上述层叠体实施任选的不溶化处理工序、交联处理工序及清洗处理工序;并至少实施气体氛围中辅助拉伸处理工序、染色处理工序及水溶液中拉伸处理工序而得到。
偏光膜优选在波长380nm~780nm中的任意波长下显示出吸收二色性。偏光膜的单体透射率优选为46.0%以下、更优选为45.0%以下。另一方面,单体透射率优选为41.5%以上、更优选为42.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2.5%以上。偏光膜的偏振度优选为99.990%以上,且优选为99.998%以下。用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偏光膜能够兼顾高单体透射率和高偏振度。代表性地,上述单体透射率是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并进行可见度修正而得到的Y值。另外,单体透射率是将偏振片的一个表面的折射率换算成1.50、将另一个表面的折射率换算成1.53时的值。代表性地,上述偏振度基于可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并进行可见度修正而得到的平行透射率Tp及正交透射率Tc、通过下式而求出。
偏振度(%)={(Tp-Tc)/(Tp+Tc)}1/2×100
此外,偏光膜的正交b值优选大于-10、更优选为-7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以上。正交b值的上限优选为+10以下、更优选为+5以下。正交b值表示将偏光膜(偏振膜)配置于正交状态的情况下的色相,例如,在正交b值为-10以下这样低的情况下,黑显示看起来发蓝,显示性能降低。需要说明的是,正交b值可以通过以LPF200为代表的分光光度计来测定。
<第1及第2透明保护膜>
上述第1透明保护膜是可视侧的透明保护膜,厚度比上述第2透明保护膜的厚度厚。需要说明的是,以下,也有时将第1透明保护膜及第2透明保护膜中的任意透明保护膜简称为透明保护膜。
上述第1透明保护膜的厚度可以适当确定,从在湿热环境中的耐久性、色调变化的观点考虑,优选为10μm以上、更优选为13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μm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20μm以上,另外,从偏振膜的薄型化的观点考虑,优选为100μm以下、更优选为6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μm以下。另外,上述第2透明保护膜的厚度可以适当确定,从湿热环境中的耐久性、色调变化的观点考虑,优选为1μm以上、更优选为3μm以上,另外,优选为50μm以下、更优选为20μm以下。
从湿热环境中的耐久性、偏振片的薄型化的观点考虑,上述第1透明保护膜的厚度与上述第2透明保护膜的厚度之比(第1透明保护膜的厚度/第2透明保护膜的厚度)优选为1.2以上、更优选为2.0以上,另外,从偏振片的卷曲抑制的观点考虑,优选为15.0以下、更优选为10.0以下。
上述第1及第2透明保护膜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在偏振膜中使用的各种透明保护膜。作为构成上述透明保护膜的材料,例如可使用透明性、机械强度、热稳定性、水分阻隔性、各向同性等优异的热塑性树脂。作为上述热塑性树脂,例如可举出:三乙酸纤维素等纤维素酯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等聚酯类树脂、聚醚砜类树脂、聚砜类树脂、聚碳酸酯类树脂、尼龙、芳香族聚酰胺等聚酰胺类树脂、聚酰亚胺类树脂、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这样的聚烯烃类树脂、(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环类或具有降冰片烯结构的环状聚烯烃类树脂(降冰片烯类树脂)、聚芳酯类树脂、聚苯乙烯类树脂、聚乙烯醇类树脂及它们的混合物。另外,上述透明保护膜可以使用由(甲基)丙烯酸类、氨基甲酸酯类、丙烯酸氨基甲酸酯类、环氧类、有机硅类等热固性树脂或紫外线固化型树脂形成的固化层。这些当中,优选纤维素酯类树脂、聚碳酸酯类树脂、(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环状聚烯烃类树脂、聚酯类树脂。
上述透明保护膜可使用具有正面相位差为40nm以上和/或厚度方向相位差为80nm以上的相位差板。通常将正面相位差控制为40~200nm的范围,通常将厚度方向相位差控制为80~300nm的范围。使用相位差板作为上述透明保护膜时,该相位差板也作为透明保护膜发挥作用,因此能实现薄型化。
作为上述相位差板,例如可举出:对高分子原材料进行单向或双向拉伸处理而成的双折射性膜、液晶聚合物的取向膜、用膜支撑液晶聚合物的取向层而成的相位差板等。相位差板的厚度没有特殊限制,通常为1~150μm左右。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不具有相位差的透明保护膜上贴合上述相位差板而使用。
上述透明保护膜中也可以包含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剂、润滑剂、增塑剂、脱模剂、防着色剂、阻燃剂、抗静电剂、颜料、着色剂等任意适当的添加剂。特别是在上述透明保护膜中包含紫外线吸收剂的情况下,能够提高偏振膜的耐光性。
也可以在上述第1及第2透明保护膜的未贴合偏光膜的一面设置硬涂层、防反射层、抗粘连层、扩散层或防眩层等其它层。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硬涂层、防反射层、抗粘连层、扩散层、防眩层等其它层除了可以设置为保护膜本身以外,也可以另外地设置成与保护膜不同的层。
上述第1透明保护膜及上述第2透明保护膜中的至少一者不经由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而直接与上述偏光膜接合在一起。
将上述第1透明保护膜及上述第2透明保护膜中的至少一者不经由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而直接与上述偏光膜接合的方法可举出:进行压接的方法、照射紫外线、电子束等能量射线而进行贴合的方法等,特别是,从提高粘接性的观点考虑,优选在对上述的透明保护膜与上述偏光膜中的任一者、或两者的贴合面照射紫外光而进行了表面处理后,经由挥发性介质进行贴合,并将该挥发性介质干燥的方法。通过存在上述挥发性介质,能够密合于贴合面而不混入气泡等,进一步,通过将挥发性介质干燥,接合面(界面)的粘接力显著提高。作为紫外光,例如,波长优选为250-100nm、更优选为200-100nm,其中,从量产性的观点考虑,特别优选为使用了氙准分子灯的172nm的波长。
另外,从处理能力的观点考虑,上述的紫外光的照度优选为1mW/cm2以上、更优选为50mW/cm2以上。另外,从粘接性的观点考虑,累积光量优选为1mJ/cm2以上、更优选为50mJ/cm2以上,另外,从对膜的损伤的观点考虑,优选为5000mJ/cm2以下、更优选为2000mJ/cm2以下。另外,紫外光照射时的温度没有特别限定,从表面改性的稳定化的观点考虑,优选为0~50℃左右、更优选为10~40℃左右,在偏振膜的生产上,室温是简便的。另外,就紫外光照射时的气氛而言,只要氧浓度为21%以下即可,从处理效率的观点考虑,氧浓度优选为7.0%以下。
上述挥发性介质没有特别限定,从干燥效率的观点考虑,优选为水、乙醇、甲苯、环己烷、丙酮等溶剂,从环境的观点考虑,更优选为水。
上述加热的温度只要能够将上述挥发性介质适当地干燥即可,例如,在上述挥发性介质为水的情况下,优选为40~80℃左右、更优选为50~70℃左右。另外,上述干燥的时间受到偏光膜的温度的影响,因此,不能一概而论,优选为1分钟~60分钟左右,更优选为3~15分钟左右。上述干燥工序可以仅实施1次,也可以根据需要而实施多次。
上述的贴合可以通过辊式层压机等进行。
上述偏光膜与上述透明保护膜的接合界面可以具有源自贴合时的处理的改性层、高弹性层。
在上述偏振膜中,上述的透明保护膜与上述偏光膜在接合面的粘接力(剥离强度)在剥离角度90°、剥离速度1000mm/分的条件下的剥离强度测定中,优选为0.5N/15mm以上、更优选为1.0N/15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2N/15mm以上。
在上述偏振膜中,可以在不是上述接合面的偏光膜的另一面不经由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而如上所述地直接接合有上述的透明保护膜,另外,上述的透明保护膜也可以经由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而贴合。
作为形成上述粘合剂层的粘合剂,可以采用已被用于偏振膜的各种粘合剂,例如可举出:橡胶类粘合剂、丙烯酸类粘合剂、有机硅类粘合剂、氨基甲酸酯类粘合剂、乙烯基烷基醚类粘合剂、聚乙烯醇类粘合剂、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类粘合剂、聚丙烯酰胺类粘合剂、纤维素类粘合剂等。这些当中,优选丙烯酸类粘合剂。
另外,作为形成上述粘接剂层的粘接剂,可以采用已被用于偏振膜的各种粘接剂,例如可举出:异氰酸酯类粘接剂、聚乙烯醇类粘接剂、明胶类粘接剂、乙烯基类胶乳类、水性聚酯等。这些粘接剂通常以由水溶液制成的粘接剂(水性粘接剂)的形式被使用,且含有0.5~60重量%的固体成分而成。作为上述粘接剂,除上述以外,可举出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电子束固化型粘接剂等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作为上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例如可举出(甲基)丙烯酸酯类粘接剂。作为上述(甲基)丙烯酸酯类粘接剂中的固化性成分,例如可举出: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化合物、具有乙烯基的化合物。作为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化合物,例如可举出:烷基碳原子数1~20的(甲基)丙烯酸链状烷基酯、(甲基)丙烯酸脂环式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多环式烷基酯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含羟基(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等含环氧基(甲基)丙烯酸酯等。(甲基)丙烯酸酯类粘接剂也可以包含羟乙基(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甲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乙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基吗啉等含氮单体。(甲基)丙烯酸酯类粘接剂可以含有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1,9-壬二醇二丙烯酸酯、三环癸烷二甲醇二丙烯酸酯、环状三羟甲基丙烷甲缩醛丙烯酸酯、二烷二醇二丙烯酸酯、EO改性二甘油四丙烯酸酯等多官能单体作为交联成分。另外,作为阳离子聚合固化型粘接剂,也可以使用具有环氧基、氧杂环丁基的化合物。具有环氧基的化合物只要是在分子内具有至少2个环氧基的化合物就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通常已知的各种固化性环氧化合物。另外,作为阳离子聚合固化型粘接剂,也可以使用具有环氧基、氧杂环丁基的化合物。这些当中,从固化性、生产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甲基)丙烯酸酯类粘接剂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
上述粘接剂的涂布可以在透明保护膜侧、上述偏光膜侧中的任一侧进行,也可以对两者进行。贴合后,根据需要而实施干燥工序,形成由涂布干燥层制成的粘接剂层。在上述干燥工序之后,可以根据需要照射紫外线、电子束。上述粘接剂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在使用水性粘接剂等的情况下,优选为30~5000nm左右、更优选为100~1000nm左右,在使用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电子束固化型粘接剂等的情况下,优选为0.1~100μm左右、更优选为0.5~10μm左右。
<层叠偏振膜>
在本发明的层叠偏振膜(光学层叠体)中,上述偏振膜被贴合于光学层。上述光学层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1层或2层以上的反射板、半透射板、相位差板(包括1/2、1/4等波片)、视角补偿膜等在液晶显示装置等的形成中有时被使用的光学层。作为上述层叠偏振膜,特别可举出在上述偏振膜上进一步层叠反射板或半透射反射板而成的反射型偏振膜或半透射型偏振膜、在上述偏振膜上进一步层叠相位差板而成的椭圆偏振膜或圆偏振膜、在上述偏振膜上进一步层叠视角补偿膜而成的广视角偏振膜、或者在上述偏振膜上进一步层叠亮度提高膜而成的偏振膜。
可以在上述偏振膜或上述层叠偏振膜的一面或两面设置用于将液晶单元、有机EL元件等图像显示单元、与可视侧的前表面透明板、触摸面板等前表面透明构件等其它构件贴合的粘接剂层。作为该粘接剂层,优选粘合剂层。形成上述粘合剂层的粘合剂没有特别限制,可以适当地选择将例如丙烯酸类聚合物、有机硅类聚合物、聚酯、聚氨酯、聚酰胺、聚醚、氟类、橡胶类等聚合物作为基础聚合物的粘合剂来使用。可以特别优选使用如含有丙烯酸类聚合物的粘合剂那样的光学透明性优异、显示出适度的润湿性、凝聚性和粘接性、且耐候性、耐热性等优异的粘合剂。
粘合剂层向上述偏振膜、上述层叠偏振膜的一面或两面的设置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作为粘合剂层的设置,例如可举出:制备粘合剂溶液,将其通过流延方式、涂布方式等适当的展开方式直接设置于上述偏振膜、上述层叠偏振膜上的方式;或者在隔膜上形成粘合剂层,将其转移至上述偏振膜、上述层叠偏振膜上的方式等。上述粘合剂层的厚度可以根据使用目的、粘接力等适当决定,一般为1~500μm、优选为5~200μm、更优选为10~100μm。将如此地在上述偏振膜、上述层叠偏振膜的至少一面设置有粘合剂层的材料称为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或带粘合剂层的层叠偏振膜。
<图像显示面板及图像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图像显示面板在图像显示单元贴合有上述偏振膜的偏光膜的可视侧的相反侧、或上述层叠偏振膜的偏光膜的可视侧的相反侧。另外,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在上述图像显示面板的偏振膜或层叠偏振膜侧(可视侧)具备前表面透明构件。
作为上述图像显示单元,例如可举出:液晶单元、有机EL单元等。作为上述液晶单元,可使用例如利用外部光的反射型液晶单元、利用来自背光源等光源的光的透射型液晶单元、利用来自外部的光和来自光源的光这两者的半透射半反射型液晶单元中的任意液晶单元。在上述液晶单元利用来自光源的光的情况下,图像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在图像显示单元(液晶单元)的与可视侧相反一侧也配置有偏振膜,还配置有光源。该光源侧的偏振膜与液晶单元优选经由适当的粘接剂层贴合在一起。作为上述液晶单元的驱动方式,可使用例如:VA模式、IPS模式、TN模式、STN模式、弯曲(bend)取向(π型)等任意类型的方式。
作为上述有机EL单元,可以适当使用例如在透明基板上依次层叠有透明电极、有机发光层及金属电极而形成了发光体(有机电致发光发光体)的有机EL单元等。上述有机发光层为各种有机薄膜的层叠体,可以采用各种层结构,包括例如:由三苯基胺衍生物等形成的空穴注入层和由蒽等荧光性的有机固体形成的发光层的层叠体、这些发光层和由二萘嵌苯衍生物等形成的电子注入层的层叠体、或空穴注入层、发光层及电子注入层的层叠体等。
作为配置于上述图像显示单元的可视侧的前表面透明构件,例如可举出:前表面透明板(窗口层)、触摸面板等。作为上述前表面透明板可使用具有适当的机械强度及厚度的透明板。作为这样的透明板,可使用例如丙烯酸类树脂、聚碳酸酯类树脂这样的透明树脂板、或玻璃板等。作为上述触摸面板,可使用例如电阻膜方式、静电电容方式、光学方式、超声波方式等的各种触摸面板、具备触摸传感器功能的玻璃板、透明树脂板等。在使用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作为上述前表面透明构件的情况下,优选在比触摸面板更靠近可视侧的一侧设置由玻璃、透明树脂板制成的前表面透明板。
实施例
以下,举出实施例对本发明更详细地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偏光膜的制作>
对在非晶性PET基材成膜有9μm厚的PVA层的层叠体通过拉伸温度130℃的气体氛围中辅助拉伸而生成拉伸层叠体,接下来,对拉伸层叠体通过染色而生成着色层叠体,进一步,对着色层叠体通过拉伸温度65度的硼酸水中拉伸而生成了包含以总拉伸倍率达到5.94倍的方式与非晶性PET基材一体地拉伸而成的5μm厚的偏光膜的光学膜层叠体。通过这样的两步拉伸,得到了在非晶性PET基材上成膜的PVA层的PVA分子发生了高阶取向、且通过染色而吸附的碘以多碘离子络合物的形式在一个方向上发生了高阶取向的包含厚度5μm的偏光膜的光学膜层叠体。
<偏振膜的制作>
在氧浓度约2.5%的氮气置换气氛中,使用准分子UV处理装置(牛尾电机株式会社制、SVC342S-1N2-MN3-KWO1、氙准分子灯),对上述得到的包含偏光膜的光学膜层叠体的偏光膜面、以及作为第1透明保护膜的厚度25μm的环烯烃类树脂膜(日本瑞翁株式会社制、ZF12)照射准分子UV光(波长172nm、峰值照度75mW/cm2、累积光量450mJ/cm2),实施了表面改性。接下来,在各膜的表面改性面涂布水,在水干燥之前,使用层压机使偏光膜与透明保护膜贴合后,在60℃的烘箱干燥5分30秒,得到了偏光膜与第1透明保护膜直接接合而成的偏振膜。另外,将该偏振膜的PET基材剥离,按照与上述同样的顺序贴合作为第2透明保护膜的厚度3μm的环烯烃类树脂膜(如下所述地得到的带剥离衬的环烯烃类树脂膜:在2,4-三氯苯与甲苯的2:3混合溶剂90g中添加环烯烃类聚合物(COP)膜(商品名“ZEONOR Film ZF14”)10g而制备了COP溶液后,使用线棒涂布器#13,在PET膜(剥离衬)上涂敷所制备的COP溶液,然后在60℃的烘箱中干燥3分钟,由此在剥离衬上层叠了厚度3μm的COP膜。),得到了在偏光膜的两面直接接合有透明保护膜的偏振膜。
<湿热环境中的正交b值的变化的评价>
将上述得到的偏振膜暴露于60℃95%RH的环境中240小时,使用带积分球的分光光度计(日本分光株式会社制的V7100)对投入前和投入后的正交b值进行测定,求出了正交b值的变化量Δb=(投入前的正交b值)-(投入后的正交b值)。正交b值的变化量Δb越小,则判断在严苛的湿热环境中的耐久性越优异。Δb优选为4.0以下,更优选为2.0以下。
<第1透明保护膜的粘接力(剥离强度)的评价>
在上述的偏光膜与第1透明保护膜及第2透明保护膜直接接合而成的偏振膜的第1透明保护膜侧贴合双面带(No.500、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制)。进一步,切出与偏光膜的拉伸方向平行地为200mm、在正交方向上为15mm的大小,用切刀在偏光膜与第1透明保护膜之间切入切痕后,将双面带的剥离膜剥离,将粘合剂面贴合于玻璃板。通过角度可变型粘合/被膜剥离分析装置(VPA-2、协和界面化学株式会社制),以剥离速度1000mm/min沿着90度方向将偏光膜与第1透明保护膜剥离,对其剥离强度(N/15mm)进行了测定。
<第2透明保护膜的粘接力(剥离强度)的评价>
将上述的偏光膜与第1透明保护膜及第2透明保护膜直接接合而成的偏振膜的第2透明保护膜侧PET基材剥离,在剥离面贴合双面带(No.500、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制)。进一步,切出与偏光膜的拉伸方向平行地为200mm、在正交方向上为15mm的大小,用切刀在偏光膜与第2透明保护膜之间切入切痕后,将双面带的剥离膜剥离,将粘合剂面贴合于玻璃板。通过角度可变型粘合/被膜剥离分析装置(VPA-2、协和界面化学株式会社制),以剥离速度1000mm/min沿着90度方向将偏光膜与第2透明保护膜剥离,对其剥离强度(N/15mm)进行了测定。
<实施例2>
作为第1透明保护膜,使用了厚度13μm的环烯烃类树脂膜(日本瑞翁株式会社制、ZF14),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得到了在偏光膜的两面直接接合有透明保护膜的偏振膜。
<实施例3>
作为第1透明保护膜,用线棒涂布器在厚度25μm的环烯烃类树脂膜(日本瑞翁株式会社制、ZF12)涂布下述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使用层压机,与在实施例1中得到的包含厚度5μm的偏光膜的光学膜层叠体的偏光膜面贴合,在该状态下从透明保护膜侧进行活性能量射线照射,使粘接剂固化,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得到了在偏光膜的一面直接接合有透明保护膜的偏振膜。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
2-羟乙基丙烯酰胺(KJ化学株式会社制、商品名:HEAA)16.5重量份、4-乙烯基苯基硼酸(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1重量份、丙烯酸2-羟基-3-苯氧基丙酯(东亚合成株式会社制、商品名:Aronix M-5700)30.5重量份、1,9-壬二醇二丙烯酸酯(共荣社化学株式会社制、商品名:LIGHT ACRYLATE 1,9ND-A)25重量份、羟基特戊酸二丙烯酸酯(共荣社化学株式会社制、商品名:LIGHT ACRYLATE HPP-A)13重量份、使(甲基)丙烯酸酯聚合而成的低聚物(东亚合成株式会社制、商品名:ARFON UP-1190)15重量份、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代丙烷-1-酮(IGM resins公司制、商品名:Omnirad907)3重量份、2,4-二乙基噻吨酮(日本化药株式会社制、商品名:KAYACURE-DETX-S)3重量份
[活性能量射线]
作为活性能量射线,使用了可见光(封入有镓的金属卤化物灯)照射装置:Heraeus公司制Light HAMMER10阀:V阀峰值照度:800mW/cm2、累积照射量800/mJ/cm2(波长380~440nm)。需要说明的是,可见光的照度使用Solatell公司制Sola-Check系统进行了测定。
<实施例4>
使用线棒涂布器,在作为第2透明保护膜的厚度3μm的环烯烃类树脂膜(如下所述地得到的带剥离衬的环烯烃类树脂膜:在2,4-三氯苯与甲苯的2:3混合溶剂90g中添加环烯烃类聚合物(COP)膜(商品名“ZEONOR Film ZF14”)10g而制备了COP溶液后,使用线棒涂布器#13,在PET膜(剥离衬)上涂敷所制备的COP溶液,然后在60℃的烘箱中干燥3分钟,由此在剥离衬上层叠了厚度3μm的COP膜。)上涂布上述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使用层压机,与在实施例1中得到的偏光膜与第1透明保护膜直接接合而成的偏振膜的偏光膜面贴合,在该状态下从透明保护膜侧进行活性能量射线照射,使粘接剂固化,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得到了在偏光膜的一面直接接合有透明保护膜的偏振膜。
<实施例5>
<偏光膜的制作>
将平均聚合度2400、皂化度99.9摩尔%的厚度45μm的聚乙烯醇膜在30℃的温水中浸渍60秒钟,使其溶胀。接下来,浸渍于碘/碘化钾(重量比=1/7)的浓度0.3%的水溶液中,一边拉伸至2.6倍一边对膜进行了染色。然后,在65℃的4重量%硼酸水溶液中,以使总的拉伸倍率达到6倍的方式进行了拉伸。拉伸后,在55℃的烘箱中进行1分钟的干燥,得到了PVA类偏光膜。该偏光膜的厚度为18μm,水分率为15重量%。
<偏振膜的制作>
使用上述得到的偏光膜,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得到了在偏光膜的两面直接接合有透明保护膜的偏振膜。
<比较例1>
使用线棒涂布器,在作为第1透明保护膜的厚度25μm的环烯烃类树脂膜(日本瑞翁株式会社制、ZF12)上涂布上述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使用层压机,与在实施例1中得到的包含厚度5μm的偏光膜的光学膜层叠体的偏光膜面贴合。在该状态下从透明保护膜侧进行活性能量射线照射,使粘接剂固化。另外,将位于第1透明保护膜的相反面的PET基材剥离,按照与上述同样的顺序贴合作为第2透明保护膜的在实施例1中记载的厚度3μm的环烯烃类树脂膜,得到了透明保护膜经由活性能量射线粘接剂与偏光膜的两面相接的偏振膜。
<比较例2>
作为第1透明保护膜,使用了厚度13μm的环烯烃类树脂膜(日本瑞翁株式会社制、ZF14),除此以外,通过与比较例1同样的操作得到了透明保护膜经由活性能量射线粘接剂与偏光膜的两面相接的偏振膜。
<比较例3>
作为第1透明保护膜,使用了厚度3μm的环烯烃类树脂膜(如下所述地得到的带剥离衬的环烯烃类树脂膜:在2,4-三氯苯与甲苯的2:3混合溶剂90g中添加环烯烃类聚合物(COP)膜(商品名“ZEONOR Film ZF14”)10g而制备了COP溶液后,使用线棒涂布器#13,在PET膜(剥离衬)上涂敷所制备的COP溶液,然后在60℃的烘箱中干燥3分钟,由此在剥离衬上层叠了厚度3μm的COP膜。),作为第2透明保护膜,使用了厚度13μm的环烯烃类树脂膜(日本瑞翁株式会社制、ZF14),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得到了在偏光膜的两面直接接合有透明保护膜的偏振膜。
<比较例4>
使用辊式层压机,以145℃的温度在实施例1中得到的包含偏光膜的光学膜层叠体的偏光膜面压接作为第1透明保护膜的厚度40μm的环烯烃类树脂膜(日本瑞翁株式会社制、ZF14)而进行层叠,得到了偏光膜与第1透明保护膜直接接合而成的偏振膜。另外,将该偏振膜的PET基材剥离,使用辊式层压机,以145℃的温度压接作为第2透明保护膜的厚度40μm的环烯烃类树脂膜(日本瑞翁株式会社制、ZF14)而进行层叠,得到了偏光膜与透明保护膜直接接合而成的偏振膜。
使用上述的各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的偏振膜,进行了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需要说明的是,比较例4中得到的偏振膜在上述的<湿热环境中的正交b值的变化的评价>中于60℃95%RH的环境中暴露240小时时,产生了褶皱、裂纹。
Claims (8)
1.一种偏振膜,其构成图像显示面板,
所述偏振膜依次具备第1透明保护膜、偏光膜、及第2透明保护膜,
所述第1透明保护膜及所述第2透明保护膜中的至少一者不经由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而直接与所述偏光膜接合在一起,
所述第1透明保护膜是可视侧的透明保护膜,并且厚度比所述第2透明保护膜的厚度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膜,其中,
所述第1透明保护膜的厚度为10μm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偏振膜,其中,
所述偏光膜的厚度为20μm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膜,其中,
所述第1透明保护膜的厚度与所述第2透明保护膜的厚度之比(第1透明保护膜的厚度/第2透明保护膜的厚度)为1.2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膜,其中,
所述第1透明保护膜及所述第2透明保护膜不经由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而直接与所述偏光膜接合在一起。
6.一种层叠偏振膜,其在光学层贴合有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膜。
7.一种图像显示面板,其中,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膜的偏光膜的可视侧的相反侧、或权利要求6所述的层叠偏振膜的偏光膜的可视侧的相反侧贴合于图像显示单元。
8.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在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显示面板的偏振膜或层叠偏振膜侧具备前表面透明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2055692 | 2022-03-30 | ||
JP2022-055692 | 2022-03-30 | ||
PCT/JP2023/010847 WO2023189810A1 (ja) | 2022-03-30 | 2023-03-20 | 偏光フィルム、積層偏光フィルム、画像表示パネル、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786368A true CN118786368A (zh) | 2024-10-15 |
Family
ID=88201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80023921.7A Pending CN118786368A (zh) | 2022-03-30 | 2023-03-20 | 偏振膜、层叠偏振膜、图像显示面板及图像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WO2023189810A1 (zh) |
KR (1) | KR20240162027A (zh) |
CN (1) | CN118786368A (zh) |
TW (1) | TW202346919A (zh) |
WO (1) | WO2023189810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303726A (ja) | 2001-04-06 | 2002-10-18 | Nitto Denko Corp | 偏光フィルム、偏光子用保護フィルム、偏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フィルムを用いた光学フィルムならびに液晶表示装置 |
JP2002303727A (ja) | 2001-04-06 | 2002-10-18 | Nitto Denko Corp | 偏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
JP2002303725A (ja) | 2001-04-06 | 2002-10-18 | Nitto Denko Corp | 偏光フィルム、偏光フィルムを用いた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CN100422772C (zh) | 2004-03-09 | 2008-10-01 | 株式会社可乐丽 | 光学元件 |
JP2008122502A (ja) * | 2006-11-09 | 2008-05-29 |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
JP6071459B2 (ja) | 2012-11-19 | 2017-02-01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ならびに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
JP6077618B2 (ja) * | 2014-09-30 | 2017-02-08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片保護偏光フィルム、粘着剤層付偏光フィルム、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連続製造方法 |
JP2017003906A (ja) * | 2015-06-15 | 2017-01-05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両面粘着剤層付偏光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JP6798136B2 (ja) * | 2016-04-28 | 2020-12-09 | ウシオ電機株式会社 | 接合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
KR20220112592A (ko) * | 2021-02-04 | 2022-08-11 |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 보호필름을 포함하는 편광판 및 그 보호필름의 박리방법 |
-
2023
- 2023-03-20 WO PCT/JP2023/010847 patent/WO202318981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3-03-20 JP JP2024511875A patent/JPWO2023189810A1/ja active Pending
- 2023-03-20 KR KR1020247020468A patent/KR20240162027A/ko active Pending
- 2023-03-20 TW TW112110240A patent/TW202346919A/zh unknown
- 2023-03-20 CN CN202380023921.7A patent/CN118786368A/zh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240162027A (ko) | 2024-11-14 |
JPWO2023189810A1 (zh) | 2023-10-05 |
TW202346919A (zh) | 2023-12-01 |
WO2023189810A1 (ja) | 2023-10-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787442B1 (ko) | 편광판의 제조 방법 | |
JP6122337B2 (ja) | 偏光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
JP6403936B2 (ja) | 偏光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パネル | |
CN113906321B (zh) | 偏振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 |
WO2020100845A1 (ja) | 偏光フィルム、積層偏光フィルム、画像表示パネル、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
JP6043315B2 (ja) | 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
JP6481059B2 (ja) | 偏光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
JP6481728B2 (ja) | 偏光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パネル | |
TW201640160A (zh) | 附黏合劑層的偏光薄膜組、液晶面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 |
CN112596142B (zh) | 圆偏振板 | |
JP2024045312A (ja) | 反射防止層付円偏光板および該反射防止層付円偏光板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 |
CN114966935B (zh) | 偏振膜、层叠偏振膜、图像显示面板、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 |
JP2017134413A (ja) | 偏光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
CN118786368A (zh) | 偏振膜、层叠偏振膜、图像显示面板及图像显示装置 | |
JP2023007352A (ja) | 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偏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 |
JP2018092187A (ja) | 偏光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
CN118786369A (zh) | 偏振膜、层叠偏振膜、图像显示面板及图像显示装置 | |
CN101410735A (zh) | 椭圆偏振片、其制造方法及采用它的液晶显示装置 | |
JP7382450B2 (ja) | 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 |
CN118805103A (zh) | 偏振膜及图像显示装置 | |
US20240132760A1 (en) | UV-Curable Adhesive Agent Composition, Adhesive Film Including Same, Polarization Film Including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Polarization Film | |
JP6609075B2 (ja) | 偏光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
CN118786372A (zh) | 偏振膜及图像显示装置 | |
CN118696256A (zh) | 偏振膜的制造方法 | |
CN118786367A (zh) | 偏振膜层叠体及图像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