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8758763B - 一种用于汽车配件的性能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汽车配件的性能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758763B
CN118758763B CN202411239825.9A CN202411239825A CN118758763B CN 118758763 B CN118758763 B CN 118758763B CN 202411239825 A CN202411239825 A CN 202411239825A CN 118758763 B CN118758763 B CN 1187587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upporting plate
engine cover
driving
clamping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123982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8758763A (zh
Inventor
顾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Jinchen Brake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Jinchen Brake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Jinchen Brake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tong Jinchen Brake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123982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758763B/zh
Publication of CN1187587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7587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7587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7587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08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by applying steady tensile or compressive forces
    • G01N3/1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by applying steady tensile or compressive forces generated by pneumatic or hydraulic pressure
    • G01N3/12Pressure test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02Detai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02Details
    • G01N3/04Chuck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2203/0014Type of force applied
    • G01N2203/0016Tensile or compressive
    • G01N2203/0019Compressiv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2203/003Generation of the force
    • G01N2203/0042Pneumatic or hydraulic means
    • G01N2203/0044Pneumatic mea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2203/02Details not specific for a particular testing method
    • G01N2203/04Chucks, fixtures, jaws, holders or anvi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汽车配件的性能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涉及汽车零部件检测的技术领域,其包括检测台以及对称卡设安装于检测台上的两侧围板,两侧围板上放置有待检测的引擎盖,检测台上设有检测装置;检测装置包括限位滑动设于两侧围板之间的托装横梁,托装横梁中部通过工形底座安装有夹持座,检测台上通过内圆柱滑动设置有矩形托板,检测台上开设有供内圆柱滑动安装的弧形滑槽,夹持座上设有固定机构,矩形托板上设有挤压组件;本发明具有能够对汽车引擎盖稳固夹持以对其进行不同方向、角度的强度检测,并且在检测时不受夹持力的制约影响,防止检测结果具有偏差,为检测的准确性提供保障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汽车配件的性能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零部件检测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配件的性能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配件是指用于改善汽车性能、外观、功能或者保养维护的各种零部件。汽车配件种类繁多,包括但不限于发动机零件、底盘零件、车身构件等。其中,发动机盖是汽车上覆盖在发动机上方的部件,也叫做引擎盖。用于覆盖和保护发动机和其他机械部件。若引擎盖强度不足可能会导致在行驶过程中发生变形、断裂或甚至脱落,从而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为了确保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引擎盖在出厂前需要进行相关强度检测,以确保其符合规定的强度标准和安全要求。
如在现有的公开号为CN216284671U的中国专利中,其公开了一种发动机舱前盖板生产用检测装置,其包括底板,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L型板,底板的顶部固定有数量为两个的固定座,L型板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顶仓,顶仓的底部设有数量为两个的套管,套管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升降板,升降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检测板,顶仓的内部设有用以带动套管进行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升降板的底部设有用以固定前盖板的固定机构。通过上述现有技术,启动电机,使套管带动升降板和固定管向下移动,升降板向下移动时,检测板跟随移动,并在与盖板接触后对盖板进行检测,在固定管向下移动时,带动接触板向下移动,在接触板与盖板接触后,接触板对盖板进行固定,达到检测时对盖板进行固定的效果。
然而上述现有技术存在以下技术缺陷:
上述现有技术在运作时,主要是通过检测板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对盖板进行挤压,随后再带动检测板向上移动复位后,查看盖板是否发生变形或断裂以检测其是否为合格。而检测板在对盖板进行抵触挤压检测时,始终只能够垂直从上往下对盖板中部位置进行抵触挤压,检测方向单一,实际盖板安装在汽车上使用过程中,当发生事故时盖板所受到的挤压方向并不固定,具有不确定性,不同的挤压方向和角度导致盖板发生变形或断裂的程度都各不相同。以至于上述装置单一的检测方向所得出的检测结果并不全面;无法检测出盖板的整体强度。
其次上述装置在进行抵触挤压前,接触板会先对盖板进行固定,且固定点位是处于检测板对盖板进行抵触挤压位置处的两侧;进而当检测板向下移动对盖板中部进行抵触挤压时,一方面盖板会受到接触板的抵触固定限制力,另一方面会受到检测板的下压抵触力,两方面作用力会相互制约,从而导致上述装置检测出的结果具有偏差,并不准确。
基于此,在现有的一种发动机舱前盖板生产用检测装置的基础之上,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缺陷,依然还有可提高的空间。
发明内容
为了能够对汽车引擎盖稳固夹持以对其进行不同方向、角度的强度检测,并且在检测时不受夹持力的制约影响,防止检测结果具有偏差,为检测的准确性提供保障,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汽车配件的性能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汽车配件的性能检测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汽车配件的性能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台以及对称卡设安装于检测台上的两侧围板,两所述侧围板上放置有待检测的引擎盖,所述检测台上设有检测装置;
所述检测装置包括限位滑动设于两侧围板之间的托装横梁,两所述侧围板一侧开设有供托装横梁滑动安装的限位滑槽,所述托装横梁中部通过工形底座安装有夹持座,所述检测台上通过内圆柱滑动设置有矩形托板,所述检测台上开设有供内圆柱滑动安装的弧形滑槽,所述夹持座上设有固定机构,所述矩形托板上设有挤压组件。
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底托板、上压板以及限制单元,所述底托板和上压板依次上下限位滑动设于夹持座中,所述夹持座上开设有供底托板安装以及与上压板适配的内凹槽和限制滑口,所述底托板上侧与上压板下侧均安装有橡胶夹板,所述限制单元设于夹持座和上压板上。
优选的,所述限制单元包括限位板、弹簧杆以及驱动组件,所述限位板竖直向上贯穿底托板和上压板安装于夹持座内凹槽中,所述底托板和上压板上均贯穿开设有供限位板穿透的矩形孔,若干所述弹簧杆伸缩端朝下对称贯穿设于上压板中,所述上压板对称贯穿开设有供弹簧杆安装的若干圆通孔,所述弹簧杆伸缩端设有橡胶圆块,所述驱动组件设于夹持座和两侧围板之间。
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安装于夹持座上侧的凸形板,所述凸形板上通过端部圆环限位转动设有螺纹贯穿上压板和底托板的双向螺纹杆,且双向螺纹杆下端穿透夹持座和工形底座向下伸出,所述上压板和底托板上螺纹贯穿开设有与双向螺纹杆适配的内螺纹孔,所述工形底座和夹持座上开设有供双向螺纹杆端部穿透伸出的圆杆孔。
优选的,所述双向螺纹杆下端套设有驱动齿轮,其中一所述侧围板一侧通过装配板安装有与驱动齿轮间歇啮合的驱动齿条。
优选的,两所述侧围板远离矩形托板的一端设置有端部横板,所述端部横板上插设转动设有圆盘转柄,所述端部横板上贯穿开设有供圆盘转柄插设安装的内圆孔,所述圆盘转柄的一端设置有螺纹贯穿托装横梁的驱动螺杆,所述托装横梁螺纹贯穿开设有与驱动螺杆适配的螺纹穿孔。
优选的,所述挤压组件包括螺纹杆柄和挤压器,所述螺纹杆柄穿透检测台螺纹转动设于内圆柱底端,所述检测台上贯穿开设有与弧形滑槽连通供螺纹杆柄安装的弧形口,所述内圆柱上螺纹开设有与螺纹杆柄适配的螺纹圆孔,位于所述检测台下方的螺纹杆柄上套设有锁止块,所述挤压器设于矩形托板上。
优选的,所述挤压器包括设置于矩形托板上的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伸缩端安装有Z形抵块,所述Z形抵块上贯穿开设有内齿插孔。
优选的,所述Z形抵块远离驱动气缸的一端通过适配杆件插设安装有抵触板。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配件的性能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测件放置:首先将需要进行检测的汽车引擎盖搭放在两侧围板上侧,并使得引擎盖一侧处于夹持座中;
第二步,位置调节:通过挤压组件与内圆柱的配合,以将矩形托板锁定在弧形滑槽不同区域处,达到从不同方向对引擎盖进行检测的目的;
第三步,夹持固定:随后通过固定机构驱使托装横梁以及引擎盖向矩形托板方向移动,过程中以对引擎盖进行稳固夹持;
第四步,挤压检测:最后在挤压组件运作下对被夹持固定后的引擎盖进行强度检测。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工作人员转动圆盘转柄能够带动驱动螺杆转动,从而能够驱使托装横梁以及安装在托装横梁上的夹持座抵触待检测的引擎盖向挤压组件方向滑动,在滑移的过程中,驱动齿轮会与驱动齿条相啮合,从而驱动双向螺纹杆转动以驱使底托板和上压板将引擎盖夹持固定。
对引擎盖夹持后,在限位板的作用下,使得只有部分弹簧杆伸缩端连同橡胶圆块抵触在引擎盖上侧起到夹持作用,而会有另一部分弹簧杆伸缩端不与引擎盖抵触,而是会跟随上压板下移处于引擎盖一侧,对引擎盖起到限制转动的效果,以避免引擎盖在进行强度检测时,受力而发生转动。
驱使矩形托板移至弧形滑槽不同位置后,转动螺纹杆柄能够对矩形托板的位置进行锁定,以实现能够对引擎盖进行不同方向的强度检测,而通过适配杆件插设安装的角度不同,以调整抵触板接触引擎盖时的角度,启动驱动气缸便可以实现可以对引擎盖进行不同角度的检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检测装置部分部件爆炸图。
图3是本发明固定机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固定机构部分部件爆炸图。
图5是本发明驱动组件部分部件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驱动组件部分部件爆炸图。
图7是本发明驱动组件剖视图(从下往上看)。
图8是本发明图7中A区域放大图。
图9是本发明挤压组件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挤压组件剖视图(从下往上看)。
图11是本发明图10中B区域放大图。
图12是本发明挤压器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挤压器部分部件爆炸图。
图14是本发明监测单元示意图一。
图15是本发明图14中C区域放大图。
图16是本发明监测单元部分部件爆炸图。
图17是本发明监测单元示意图二。
图18是本发明检测方法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1、检测台;11、侧围板;12、引擎盖;2、检测装置;21、托装横梁;111、限位滑槽;22、工形底座;23、夹持座;24、内圆柱;25、矩形托板;101、弧形滑槽;3、固定机构;4、挤压组件;31、底托板;32、上压板;5、限制单元;231、内凹槽;232、限制滑口;33、橡胶夹板;51、限位板;52、弹簧杆;6、驱动组件;311、矩形孔;321、圆通孔;53、橡胶圆块;61、凸形板;62、端部圆环;63、双向螺纹杆;322、内螺纹孔;221、圆杆孔;64、驱动齿轮;65、装配板;66、驱动齿条;67、端部横板;68、圆盘转柄;671、内圆孔;69、驱动螺杆;211、螺纹穿孔;41、螺纹杆柄;7、挤压器;102、弧形口;241、螺纹圆孔;42、锁止块;71、驱动气缸;72、Z形抵块;721、内齿插孔;73、适配杆件;74、抵触板;8、监测单元;81、弹簧件;82、监测板;741、矩形板槽;742、内凹卡口;83、U形座;84、内圆轴;85、收卷轮;86、发条弹簧;831、弹簧槽;87、方形杆;88、U形卡块;251、限位凹槽;89、复位弹簧;851、监测绳;252、刻度数值。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图18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汽车配件的性能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能够对汽车引擎盖稳固夹持以对其进行不同方向、角度的强度检测,并且在检测时不受夹持力的制约影响,防止检测结果具有偏差,为检测的准确性提供保障。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和图2所示,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汽车配件的性能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台1以及对称卡设安装于检测台1上的两侧围板11,两侧围板11上放置有待检测的引擎盖12,检测台1上设有检测装置2;检测装置2运作能够首先对待检测的引擎盖12进行夹持固定,随后对其可以进行不同方向、角度的强度检测。
检测装置2包括限位滑动设于两侧围板11之间的托装横梁21,两侧围板11一侧开设有供托装横梁21滑动安装的限位滑槽111,当托装横梁21受力时能够在两侧围板11之间滑移。托装横梁21中部通过工形底座22安装有夹持座23,检测台1上通过内圆柱24滑动设置有矩形托板25,矩形托板25与内圆柱24之间为固定连接,且矩形托板25与检测台1接触面为高摩擦力的粗糙面;检测台1上开设有供内圆柱24滑动安装的弧形滑槽101,夹持座23上设有固定机构3,用于对引擎盖12进行夹持固定。矩形托板25上设有挤压组件4,用于对稳固夹持后的引擎盖12进行不同方向和角度的挤压强度检测。
使用时,先将需要进行检测的引擎盖12搭放于两侧围板11上侧,并使得引擎盖12的一边处于夹持座23中,随后根据检测方向的需要,调整矩形托板25在弧形滑槽101中的位置,而后通过挤压组件4中的相应部件与内圆柱24的配合,可以将矩形托板25的位置进行锁定;通过固定机构3可以驱使引擎盖12向矩形托板25方向移动,过程中能够对引擎盖12进行夹持固定,最后配合矩形托板25上的挤压组件4实现能够从不同的方向对引擎盖12进行挤压以检测引擎盖12的整体强度。
参照图3和图4所示,具体而言,固定机构3包括底托板31、上压板32以及限制单元5;底托板31和上压板32依次上下限位滑动设于夹持座23中,夹持座23上开设有供底托板31安装以及与上压板32适配的内凹槽231和限制滑口232,底托板31上侧与上压板32下侧均安装有橡胶夹板33,需要说明的是底托板31的厚度大于上压板32的厚度,且橡胶夹板33受抵触时具有一定的可形变能力,以避免在对引擎盖12夹持时造成损伤;限制单元5设于夹持座23和上压板32上,用于对引擎盖12的位置及转动角度进行限制。
继续参照图3和图4所示,考虑到需要对引擎盖12的夹持位置以及角度进行限制,并能够驱使引擎盖12向挤压组件4方向移动,使得夹持固定后的引擎盖12与两侧围板11分离,以便于进行强度检测,限制单元5包括限位板51、弹簧杆52以及驱动组件6;限位板51竖直向上贯穿底托板31和上压板32安装于夹持座23内凹槽231中,底托板31和上压板32上均贯穿开设有供限位板51穿透的矩形孔311,本实施例优选为十二个弹簧杆52伸缩端朝下对称贯穿设于上压板32中,上压板32对称贯穿开设有供弹簧杆52安装的十二个圆通孔321,弹簧杆52伸缩端设有橡胶圆块53,以提高弹簧杆52伸缩端的摩擦力。驱动组件6设于夹持座23和两侧围板11之间,用于驱使托装横梁21在两侧围板11之间滑移以及带动底托板31和上压板32相对移动。
在将需要进行检测的引擎盖12搭放在两侧围板11上侧,并使得引擎盖12的一边处于夹持座23中时,将引擎盖12的边侧抵触在限位板51一侧以限制对引擎盖12的夹持位置,避免当上压板32受力下移时,十二个弹簧杆52伸缩端全部抵触在引擎盖12上侧。
参照图5和图6所示,为了能够在驱使引擎盖12移动的过程中,对底托板31和上压板32进行驱动,以对引擎盖12进行稳固夹持,驱动组件6包括安装于夹持座23上侧的凸形板61,凸形板61上通过端部圆环62限位转动设有螺纹贯穿上压板32和底托板31的双向螺纹杆63,且双向螺纹杆63下端穿透夹持座23和工形底座22向下伸出,上压板32和底托板31上均螺纹贯穿开设有与双向螺纹杆63适配的内螺纹孔322,工形底座22和夹持座23上均开设有供双向螺纹杆63端部穿透伸出的圆杆孔221。
当双向螺纹杆63受力发生转动时,能够与上压板32和底托板31上开设的内螺纹孔322配合,可以驱使上压板32向下移动,底托板31向上移动,且由于底托板31更接近引擎盖12,当双向螺纹杆63受力发生转动驱动上压板32和底托板31相对移动时,底托板31会首先抵触托起引擎盖12,实现当上压板32和底托板31移动一定程度将引擎盖12夹持时,被夹持后引擎盖12会与两侧围板11分离。
参照图7所示,双向螺纹杆63下端套设有驱动齿轮64,其中一侧围板11一侧通过装配板65安装有与驱动齿轮64间歇啮合的驱动齿条66。侧围板11、装配板65与驱动齿条66之间为固定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根据被检测引擎盖12的厚度不同,更换不同长度的驱动齿条66,以确保当托装横梁21受力被驱动向挤压组件4方向移动的过程中,驱动齿轮64与驱动齿条66啮合的这段时间里,能够通过带动双向螺纹杆63的转动刚好驱使底托板31和上压板32对引擎盖12达到夹持固定的效果。
参照图7和图8所示,两侧围板11远离矩形托板25的一端设置有端部横板67,端部横板67上插设转动设有圆盘转柄68,端部横板67上贯穿开设有供圆盘转柄68插设安装的内圆孔671,圆盘转柄68的一端设置有螺纹贯穿托装横梁21的驱动螺杆69,圆盘转柄68与驱动螺杆69之间为固定连接;托装横梁21螺纹贯穿开设有与驱动螺杆69适配的螺纹穿孔211。
在将待测引擎盖12放置好后,工作人员通过转动圆盘转柄68便能够带动驱动螺杆69进行旋转,在与托装横梁21上开设的螺纹穿孔211的配合下,便能够驱使托装横梁21向矩形托板25上安装的挤压组件4方向移动,过程中,由于限位板51与引擎盖12边侧的抵触,从而可以驱使引擎盖12同步移动。待移动至驱动齿轮64与驱动齿条66啮合时,便能够通过双向螺纹杆63的转动,驱动底托板31向上移动托起引擎盖12,而上压板32则向下移动以对引擎盖12进行夹持固定;夹持的过程中,由于限位板51对引擎盖12的位置限制,导致只会有一部分的弹簧杆52伸缩端抵触在引擎盖12上侧,其他的弹簧杆52伸缩部则跟随上压板32下降处于限位板51的两侧,从而实现对引擎盖12的转动进行限制,避免引擎盖12在受到挤压时而发生转动。
参照图9至图11所示,由于需要对被夹持固定后的引擎盖12进行不同方向、角度的强度检测,挤压组件4包括螺纹杆柄41和挤压器7;螺纹杆柄41穿透检测台1螺纹转动设于内圆柱24底端,检测台1上贯穿开设有与弧形滑槽101连通供螺纹杆柄41安装的弧形口102,内圆柱24上螺纹开设有与螺纹杆柄41适配的螺纹圆孔241,位于检测台1下方的螺纹杆柄41上套设有锁止块42,需要说明的锁止块42的上侧面与矩形托板25的下侧面相同均为高摩擦力的粗糙面;当调整好矩形托板25所在位置后,通过转动螺纹杆柄41可以带动锁止块42上升与检测台1下侧相抵触,配合矩形托板25下侧面抵触在检测台1上侧,进而达到对矩形托板25所处位置进行锁定的目的。挤压器7设于矩形托板25上,用于对引擎盖12施加挤压力。
参照图12和图13所示,为了能够对引擎盖12侧边进行抵触挤压,挤压器7包括设置于矩形托板25上的驱动气缸71,驱动气缸71伸缩端安装有Z形抵块72,Z形抵块72上贯穿开设有内齿插孔721。Z形抵块72远离驱动气缸71的一端通过适配杆件73插设安装有抵触板74。需要说明的是适配杆件73与内齿插孔721内部形状适配;通过不同的插设角度可以调整抵触板74的安装倾斜角度。实现当启动驱动气缸71运作时,能够从不同的方向以及角度对引擎盖12进行挤压,以从不同方向角度检测引擎盖12的整体强度,通过观察引擎盖12的形变及回弹程度而达到检测的效果。
实施例二
参照图14至图16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之上,为了能够便于工作人员实时的了解到受驱动气缸71驱使下,抵触板74在与引擎盖12抵触后的行程数值变化,方便工作人员控制挤压检测的强度,矩形托板25和抵触板74上还设有监测单元8,本实施例优选为监测单元8包括通过四个弹簧件81滑动设于抵触板74一侧的监测板82,监测板82与弹簧件81伸缩端之间为固定连接;抵触板74上开设有供监测板82和弹簧件81安装的矩形板槽741和内凹卡口742,抵触板74远离监测板82的一侧安装有U形座83,U形座83上通过内圆轴84转动设有收卷轮85,内圆轴84上套设有发条弹簧86,发条弹簧86通过内圆轴84能够驱使收卷轮85回转。U形座83上开设有供发条弹簧86安装的弹簧槽831。
当驱动气缸71运作驱动抵触板74对引擎盖12施加抵触挤压力时,首选与引擎盖12接触的会是监测板82,在与引擎盖12抵触后,便会驱使监测板82收缩进入矩形板槽741中与抵触板74的外侧面平行抵触在引擎盖12上。
参照图17所示,矩形托板25上通过方形杆87限位卡设滑动设有U形卡块88,矩形托板25上开设有供方形杆87和U形卡块88安装的限位凹槽251,方形杆87上套设有复位弹簧89,且复位弹簧89的一端与U形卡块88固定连接,并始终具有驱使U形卡块88向驱动气缸71方向滑动的驱动力,需要说明的是,复位弹簧89的力大于发条弹簧86的驱动力;收卷轮85上卷绕有监测绳851,且监测绳851的一端穿过监测板82与矩形板槽741之间与U形卡块88固定连接,矩形托板25上侧位于限位凹槽251一侧还设有刻度数值252。
驱动气缸71运作驱动抵触板74向引擎盖12方向移动在还未接触到引擎盖12时,由于发条弹簧86的力小于复位弹簧89的力,U形卡块88保持不动,此时收卷轮85会转动放出监测绳851,一旦当监测板82与引擎盖12接触并收缩进入矩形板槽741中后,便会将处于矩形板槽741内的监测绳851夹紧,从而可以通过监测绳851拉动U形卡块88滑动,滑行的数值可以通过刻度数值252配合观察。从而便于工作人员控制驱动气缸71驱动抵触板74对引擎盖12施加的挤压强度。
参照图18所示,另一方面,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配件的性能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步骤如下:
第一步,测件放置:首先将需要进行检测的汽车引擎盖12搭放在两侧围板11上侧,并使得引擎盖12一侧处于夹持座23中;且使得引擎盖12的边侧抵触在限位板51一侧以限制对引擎盖12的夹持位置。
第二步,位置调节:通过挤压组件4与内圆柱24的配合,以将矩形托板25锁定在弧形滑槽101不同区域处,达到从不同方向对引擎盖12进行检测的目的;具体的通过转动螺纹杆柄41带动锁止块42上升抵触在检测台1下侧,并与矩形托板25的配合夹紧达到对矩形托板25所处位置进行锁定的目的。
第三步,夹持固定:随后通过固定机构3驱使托装横梁21以及引擎盖12向矩形托板25方向移动,过程中以对引擎盖12进行稳固夹持;通过转动圆盘转柄68便能够驱使托装横梁21向矩形托板25方向移动,移动过程中,驱动齿轮64与驱动齿条66啮合,便能够通过双向螺纹杆63的转动,驱动底托板31和上压板32对引擎盖12进行夹持固定;且部分弹簧杆52伸缩部会处于限位板51的两侧,以对引擎盖12的转动进行限制。
第四步,挤压检测:最后在挤压组件4运作下对被夹持固定后的引擎盖12进行强度检测;当驱动气缸71运作驱动抵触板74向引擎盖12方向移动时,会带动收卷轮85转动放出监测绳851,待监测板82与引擎盖12接触收缩进入矩形板槽741中后,处于矩形板槽741内的监测绳851会被夹紧,此时监测绳851拉动U形卡块88滑动,滑行的数值可以通过刻度数值252配合观察。以便于工作人员控制对引擎盖12施加的挤压强度。
此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用于汽车配件的性能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台(1)以及对称卡设安装于检测台(1)上的两侧围板(11),两所述侧围板(11)上放置有待检测的引擎盖(12),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台(1)上设有检测装置(2);
所述检测装置(2)包括限位滑动设于两侧围板(11)之间的托装横梁(21),两所述侧围板(11)一侧开设有供托装横梁(21)滑动安装的限位滑槽(111),所述托装横梁(21)中部通过工形底座(22)安装有夹持座(23),所述检测台(1)上通过内圆柱(24)滑动设置有矩形托板(25),所述检测台(1)上开设有供内圆柱(24)滑动安装的弧形滑槽(101),所述夹持座(23)上设有固定机构(3),所述矩形托板(25)上设有挤压组件(4);
所述固定机构(3)包括底托板(31)、上压板(32)以及限制单元(5),所述底托板(31)和上压板(32)依次上下限位滑动设于夹持座(23)中,所述夹持座(23)上开设有供底托板(31)安装以及与上压板(32)适配的内凹槽(231)和限制滑口(232),所述底托板(31)上侧与上压板(32)下侧均安装有橡胶夹板(33),所述限制单元(5)设于夹持座(23)和上压板(32)上;
所述限制单元(5)包括限位板(51)、弹簧杆(52)以及驱动组件(6),所述限位板(51)竖直向上贯穿底托板(31)和上压板(32)安装于夹持座(23)内凹槽(231)中,所述底托板(31)和上压板(32)上均贯穿开设有供限位板(51)穿透的矩形孔(311),若干所述弹簧杆(52)伸缩端朝下对称贯穿设于上压板(32)中,所述上压板(32)对称贯穿开设有供弹簧杆(52)安装的若干圆通孔(321),所述弹簧杆(52)伸缩端设有橡胶圆块(53),所述驱动组件(6)设于夹持座(23)和两侧围板(11)之间;
所述驱动组件(6)包括安装于夹持座(23)上侧的凸形板(61),所述凸形板(61)上通过端部圆环(62)限位转动设有螺纹贯穿上压板(32)和底托板(31)的双向螺纹杆(63),且双向螺纹杆(63)下端穿透夹持座(23)和工形底座(22)向下伸出,所述上压板(32)和底托板(31)上螺纹贯穿开设有与双向螺纹杆(63)适配的内螺纹孔(322),所述工形底座(22)和夹持座(23)上开设有供双向螺纹杆(63)端部穿透伸出的圆杆孔(2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配件的性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螺纹杆(63)下端套设有驱动齿轮(64),其中一所述侧围板(11)一侧通过装配板(65)安装有与驱动齿轮(64)间歇啮合的驱动齿条(6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配件的性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所述侧围板(11)远离矩形托板(25)的一端设置有端部横板(67),所述端部横板(67)上插设转动设有圆盘转柄(68),所述端部横板(67)上贯穿开设有供圆盘转柄(68)插设安装的内圆孔(671),所述圆盘转柄(68)的一端设置有螺纹贯穿托装横梁(21)的驱动螺杆(69),所述托装横梁(21)螺纹贯穿开设有与驱动螺杆(69)适配的螺纹穿孔(2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配件的性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组件(4)包括螺纹杆柄(41)和挤压器(7),所述螺纹杆柄(41)穿透检测台(1)螺纹转动设于内圆柱(24)底端,所述检测台(1)上贯穿开设有与弧形滑槽(101)连通供螺纹杆柄(41)安装的弧形口(102),所述内圆柱(24)上螺纹开设有与螺纹杆柄(41)适配的螺纹圆孔(241),位于所述检测台(1)下方的螺纹杆柄(41)上套设有锁止块(42),所述挤压器(7)设于矩形托板(25)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配件的性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器(7)包括设置于矩形托板(25)上的驱动气缸(71),所述驱动气缸(71)伸缩端安装有Z形抵块(72),所述Z形抵块(72)上贯穿开设有内齿插孔(7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配件的性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Z形抵块(72)远离驱动气缸(71)的一端通过适配杆件(73)插设安装有抵触板(74)。
7.一种用于汽车配件的性能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配件的性能检测装置,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测件放置:首先将需要进行检测的汽车引擎盖(12)搭放在两侧围板(11)上侧,并使得引擎盖(12)一侧处于夹持座(23)中;
第二步,位置调节:通过挤压组件(4)与内圆柱(24)的配合,以将矩形托板(25)锁定在弧形滑槽(101)不同区域处,达到从不同方向对引擎盖(12)进行检测的目的;
第三步,夹持固定:随后通过固定机构(3)驱使托装横梁(21)以及引擎盖(12)向矩形托板(25)方向移动,过程中以对引擎盖(12)进行稳固夹持;
第四步,挤压检测:最后在挤压组件(4)运作下对被夹持固定后的引擎盖(12)进行强度检测。
CN202411239825.9A 2024-09-05 2024-09-05 一种用于汽车配件的性能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Active CN1187587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1239825.9A CN118758763B (zh) 2024-09-05 2024-09-05 一种用于汽车配件的性能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1239825.9A CN118758763B (zh) 2024-09-05 2024-09-05 一种用于汽车配件的性能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758763A CN118758763A (zh) 2024-10-11
CN118758763B true CN118758763B (zh) 2024-12-27

Family

ID=92947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1239825.9A Active CN118758763B (zh) 2024-09-05 2024-09-05 一种用于汽车配件的性能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758763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34566A (zh) * 2021-10-07 2022-02-11 陶礼花 一种新能源汽车外壳生产用压力检测装置
CN115436075A (zh) * 2022-11-07 2022-12-06 连云港玮奕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引擎盖耐久试验检测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32610B (zh) * 2020-09-29 2022-02-08 南京迷你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机的检修系统
CN216926098U (zh) * 2022-03-03 2022-07-08 张展 一种双拉锁汽车引擎盖耐久试验检测装置
CN218917078U (zh) * 2022-11-09 2023-04-25 合肥华美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机械设备加工用强度检测装置
CN219265973U (zh) * 2022-11-16 2023-06-27 上海中规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引擎盖检测装置
CN116124610A (zh) * 2022-12-15 2023-05-16 宁波昌扬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防撞梁抗弯折检测机构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34566A (zh) * 2021-10-07 2022-02-11 陶礼花 一种新能源汽车外壳生产用压力检测装置
CN115436075A (zh) * 2022-11-07 2022-12-06 连云港玮奕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引擎盖耐久试验检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758763A (zh) 2024-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8758763B (zh) 一种用于汽车配件的性能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15597895B (zh) 一种汽车减震器加工用质量检测装置
CN212082304U (zh) 一种应用于红外线的导轨直线度检测装置
CN115980187A (zh) 一种混凝土内部缺陷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17451517A (zh) 一种蒸发金工艺合金丝抗拉强度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117250093A (zh) 一种电缆的拉伸性能测试设备
CN110919321A (zh) 一种车灯调光支架的自动装配生产线
CN102744585A (zh) 底盘车装配系统
CN210464423U (zh) 活塞销孔检测上圆度仪前的辅助定位夹持装置
CN113109143A (zh) 一种汽车保险杠抗压检测设备
CN220982905U (zh) 一种汽车紧固件检测装置
CN220346269U (zh) 一种线路板表面喷涂装置
CN112643319A (zh) 一种汽车管路阀体结构装配用的装配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218822012U (zh) 铝压铸工件的多方向孔构造一体式检具
CN211348554U (zh) 电机铆接前跑合检测设备
CN115365799B (zh) 一种汽车油底壳滤清器支架拧紧装置
CN221037288U (zh) 一种汽车电气配件三坐标尺寸检验设备
CN110716139A (zh) 电机铆接前跑合检测方法及检测设备
CN216115716U (zh) 一种用于汽车内饰件的柔性检具
CN219104993U (zh) 半自动气动式电子元器件质量检测装置
CN109396709B (zh) 后端梁夹紧结构
CN220631249U (zh) 一种鞋底弯曲试验机
CN217980789U (zh) 一种激光焊接支架的解锁检测机构
CN219869409U (zh) 一种汽车配件辅助测量工装
CN219574170U (zh) 一种电路板检测组件组装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