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8728841A - 转轴机构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转轴机构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728841A
CN118728841A CN202310319812.1A CN202310319812A CN118728841A CN 118728841 A CN118728841 A CN 118728841A CN 202310319812 A CN202310319812 A CN 202310319812A CN 118728841 A CN118728841 A CN 1187288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member
cam surface
transmission shaft
transmission
fixed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1981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贺文
王雪婵
廖立
俞磊
伍文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1981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72884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4/080062 priority patent/WO2024193342A1/zh
Priority to CN202480003277.1A priority patent/CN119452178A/zh
Priority to KR1020247034031A priority patent/KR20240160639A/ko
Priority to EP24773910.5A priority patent/EP4488536A1/en
Publication of CN1187288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7288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16Foldable in one direction, i.e. using a one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 H04M1/022The hinge comprising two parallel pivoting ax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10Arrangements for lock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10Arrangements for locking
    • F16C11/103Arrangements for locking frictionally clamp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12Pivotal connections incorporating flexible connections, e.g. leaf spring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05K5/0226Hin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转轴机构及可折叠电子设备。这种转轴机构设置于可折叠电子设备。可折叠电子设备的一个旋转部运动时,通过转轴机构带动另一个旋转部运动。这种转轴机构包括固定支架、传动组件、两个第一传动轴、夹持组件和第一弹性部。固定支架用于与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基座固定连接,固定支架连接第一传动轴以限制第一传动轴和固定支架的相对位置。第一传动轴连接夹持组件和第一弹性部,通过第一弹性部为夹持组件提供弹性力,夹持组件和传动组件之间的摩擦形成阻尼,使得可折叠电子设备具有阻尼感,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转轴机构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折叠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轴机构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柔性折叠屏技术日趋成熟,可折叠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一大趋势,可折叠电子设备(如折叠手机、折叠平板、折叠电脑等电子设备)需要满足较高的可靠性,较好的操作体验及外观,这样才能被消费者所接受。
转轴机构作为可折叠电子设备的核心功能部件,用于带动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各部分相对转动。转轴机构的稳定性以及转轴机构形成的阻尼均与用户体验息息相关。
可折叠电子设备的便携性日益提高,进一步压缩了转轴机构的空间。当转轴机构的体积受到限制时,往往会牺牲转轴机构的稳定性,且降低转轴机构形成的阻尼,导致用户体验不佳。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转轴机构及可折叠电子设备,便于提升转轴机构的阻尼力。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转轴机构。这种转轴机构包括固定支架、传动组件、两个第一传动轴、夹持组件和第一弹性部。固定支架具有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限位孔。传动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位于固定支架两侧的两个第一连接件以及传动齿轮组,每个第一连接件具有一个端部齿轮,传动齿轮组位于两个端部齿轮之间且与两个端部齿轮啮合。每个端部齿轮与位于同一侧的一个第一连接件相对固定,每个第一连接件用于连接位于同一侧的一个旋转部。第一传动轴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两个第一连接件分别通过一个第一传动轴相对固定支架转动,每个第一传动轴穿过对应的端部齿轮和对应的限位孔,以限制传动组件相对固定支架的运动。夹持组件设置第一传动轴。夹持组件相对固定支架绕第一传动轴周向限位地配合。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均套设于两个第一传动轴上,且沿第二方向夹持固定支架和传动组件。第一传动轴与第二夹持件沿第二方向限位地连接,以使得第一传动轴能够驱动第二夹持件沿第二方向相对靠近固定支架。第一弹性部一端作用于第一夹持件,另一端作用于第一传动轴,使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沿第二方向夹紧固定支架和传动组件。
这种转轴机构通过传动齿轮组和两个端部齿轮的配合,使得两个第一连接件带动两个旋转部同步运动。固定支架可以直接设置于固定部(基座),使得固定支架和固定部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通过固定支架上限位孔和第一传动轴的配合,限制了第一传动轴上设置的端部齿轮相对固定架的平移。降低端部齿轮受力和端部齿轮相对固定支架的错位。将固定支架设置于夹持组件之间,在有限的空间内设置固定支架以提高转轴机构的稳定性。第一弹性部作用于第一夹持件以提供第一夹持件向固定支架方向抵紧第一夹持件的挤压力,同时由于第二夹持件与第一传动轴限位连接,使得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能够在弹力作用下夹持固定支架和传动组件。第一弹性部使第一夹持件与端部齿轮接触处、端部齿轮与固定支架接触处、第二夹持件与固定支架之间共形成至少三个接触区域,充分利用了转轴机构的空间以形成至少三个接触区域。当端部齿轮具有转动趋势时,该三个接触区域产生的静摩擦可以形成阻尼,能够限制端部齿轮的转动,从而使得端部齿轮在受到大于该静摩擦力的驱动力时,才能克服静摩擦力以转动。至少三个接触区域扩大了静摩擦力产生的区域,从而增加了静摩擦力的值,形成更大的阻尼以提高用户转动两个旋转部时的使用体验。当两个旋转部位于任意相对角度并停止时,该静摩擦力都能限制两个旋转部再次相对转动,便于实现两个旋转部的悬停。这样,可以在更小的空间内,实现更稳定的转轴机构的阻尼模块。
基于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夹持件位于传动组件背离固定支架的一端,且第一夹持件朝向固定支架的一端具有两个第一凸轮面。每个第一连接件朝向第一夹持件的一端具有第二凸轮面。第一弹性部使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沿第二方向夹紧固定支架和传动组件,且第二凸轮面与第一凸轮面相抵接。
这种转轴机构能够通过第一凸轮面和第二凸轮面的抵接,实现端部齿轮在预设位置的自驱动。例如,若预设位置为两个旋转部呈折叠状态的位置,则可以使得两个旋转部位于折叠状态的位置时,第一凸轮面的凸起部分完全插入第二凸轮面的凹槽部分,当两个旋转部靠近折叠状态的位置时,由于第一弹性部产生的弹性力使得第一凸轮面的凸起部分具有向第二凸轮面的凹槽部分进入的趋势,从而使得第一连接件具有相对第一夹持件转动的趋势,以通过第一连接件驱动两个旋转部具有向折叠状态运动的趋势。
基于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轴机构还包括沿第一方向位于固定支架两侧的两个第二连接件,每个第二连接件用于连接位于同一侧的一个旋转部。第二夹持件位于固定支架背离传动组件的一端,且第二夹持件朝向固定支架的一端具有两个第三凸轮面。每个第二连接件设置于第二夹持件和固定支架之间。每个第二连接件朝向第二夹持件的一端具有第四凸轮面。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沿第二方向夹紧第二连接件、固定支架和传动组件,且第三凸轮面与第四凸轮面相抵接。
这种转轴机构能够通过两个第二连接件提高旋转部与转轴机构连接的稳定性。当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不直接固定连接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可以独立地产生沿第二方向运动的趋势,当旋转部带动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绕第一传动轴的轴心转动时,在第二连接件和固定支架之间形成摩擦区域,在固定支架和第一连接件之间也形成摩擦区域,这两个摩擦区域可以形成更大的阻尼增加端部齿轮的稳定性。当两个旋转部位于任意相对角度并停止时,两个摩擦区域形成的静摩擦力都能限制两个旋转部再次相对转动,便于保持两个旋转部的悬停。当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直接固定连接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能够一起与对应的旋转部连接,便于组装旋转部和转轴机构。而且,通过第三凸轮面和第四凸轮面实现第二连接件在预设位置的自驱动。例如,若预设位置为两个旋转部呈折叠状态的位置,则可以使得两个旋转部位于折叠状态的位置时,第三凸轮面的凸起部分完全插入第四凸轮面的凹槽部分,当两个旋转部靠近折叠状态的位置时,由于第一弹性部产生的弹性力使得第三凸轮面的凸起部分具有向第四凸轮面的凹槽部分进入的趋势,从而使得第二连接件具有相对第二夹持件转动的趋势,以通过第二连接件驱动两个旋转部具有向折叠状态运动的趋势。
基于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或为一体设计。
这种转轴机构中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能够一起与对应的旋转部连接,便于组装旋转部和转轴机构。
基于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固定支架沿第二方向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两个限位孔设置于第一部分。第二部分设置于两个第一传动轴之间,用于与固定部固定连接。
这种转轴机构中第一部分沿第一方向具有较大的尺寸,便于设置两个限位孔,沿第二方向具有较小的尺寸,限位孔起到限制第一传动轴位置的作用即可,减少第一部分沿第二方向的尺寸有利于减小固定支架的空间占用,而第二部分沿第一方向具有较小的尺寸,减小固定支架的空间占用。
基于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传动齿轮组包括中部齿轮。转轴机构还包括第二传动轴,第二传动轴沿第二方向延伸。固定支架还具有限位槽,第二传动轴穿过中部齿轮并插入限位槽,以限制中部齿轮相对固定支架的运动。
这种转轴机构中,第二传动轴连接中部齿轮。固定支架通过限位槽限制第二传动轴的位置,降低中部齿轮受力时,中部齿轮相对固定部的错位。
基于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弹性部包括第一弹性件和第一定位件。第一定位件设置于第一传动轴上,位于第一夹持件背离第二夹持件的一侧。第一弹性件夹持于第一夹持件和第一定位件之间。
这种转轴机构中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作用于第一夹持件,另一端通过第一定位件和第一传动轴的传动,间接地作用于第二夹持件,使得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产生相对靠近的趋势,进而使得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作用于固定支架和传动组件以形成静摩擦力。第一弹性件设置于第一夹持件背离第二夹持件的位置,不占用固定支架和传动组件的空间。
基于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传动轴设置有第一止位件和第二止位件。第一止位件作用于第一定位件,以限制第一定位件沿第二方向脱离第一传动轴。第二止位件作用于第二夹持件,以限制第二夹持件沿第二方向脱离第一传动轴。
这种转轴机构中第一止位件限制第一定位件的位置,第二止位件限制第二夹持件的位置,便于第一弹性件通过第一定位件和第一传动轴的传动,间接地作用于第二夹持件。
基于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轴机构还包括第二弹性部和第三夹持件。第二弹性部和第三夹持件均设置于第二传动轴。中部齿轮夹设于固定支架和第三夹持件之间。第二弹性部作用于第三夹持件,使第三夹持件沿第二方向压向中部齿轮。
这种转轴机构中,第二弹性部作用于第三夹持件,将第三夹持件压向中部齿轮。第三夹持件也能将中部齿轮压向固定支架。在中部齿轮和固定支架之间形成摩擦区域,在第三夹持件和中部齿轮之间也形成摩擦区域。这两个摩擦区域可以形成更大的阻尼。中部齿轮和端部齿轮传动配合,这两个摩擦区域形成更大的阻尼也可以增加端部齿轮的稳定性。
基于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夹持件位于传动组件背离固定支架的一端,且第三夹持件朝向固定支架的一端具有两个第五凸轮面。每个中部齿轮朝向第三夹持件的一端具有第六凸轮面。第二弹性部使第三夹持件沿第二方向压向中部齿轮,且第五凸轮面与第六凸轮面相抵接。
这种转轴机构通过第五凸轮面和第六凸轮面实现中部齿轮在预设位置的自驱动,间接地实现端部齿轮在预设位置的自驱动。例如,若预设位置为两个旋转部呈折叠状态的位置,则可以使得两个旋转部位于折叠状态的位置时,第五凸轮面的凸起部分完全插入第六凸轮面的凹槽部分,当两个旋转部靠近折叠状态的位置时,由于第二弹性部产生的弹性力使得第五凸轮面的凸起部分具有向第六凸轮面的凹槽部分进入的趋势,从而使得中部齿轮具有相对第三夹持件转动的趋势,以通过中部齿轮经由端部齿轮驱动两个旋转部具有向折叠状态运动的趋势。
基于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夹持件与第一夹持件固定连接或为一体设计。
这种转轴机构中,第三夹持件和第一夹持件可以预组装之后,再与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配合。当第三夹持件和第一夹持件为一体设计时,还可以便于第三夹持件和第一夹持件的制造成型,减少转轴机构内的零件数量。
第二弹性部包括第二弹性件和第二定位件。第二定位件设置于第二传动轴上,位于第三夹持件背离中部齿轮的一侧。第二弹性件夹持于第三夹持件和第二定位件之间,第二弹性件作用于第三夹持件和第二定位件,使第三夹持件沿第二方向将中部齿轮压向固定支架。
这种转轴机构中,第二弹性部中的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作用于第三夹持件,另一端作用于第二定位件,使得第三夹持件和第二定位件产生相对远离的趋势,进而使得第三夹持件作用于中部齿轮以形成静摩擦力。
基于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固定连接或为一体设计。
这种转轴机构中,第一定位件已经通过第一传动轴限制了第二方向上的位置,第二定位件与第一定位件固定连接,则也可以限制第二定位件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置。第一定位件与第二定位件一体设计时,还可以便于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的制造成型,减少转轴机构内的零件数量。
基于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固定支架具有螺栓孔,螺栓孔用于螺栓穿过以连接固定支架和固定部。
这种转轴机构中,固定支架通过螺栓可拆卸地连接固定部,便于固定部和固定支架的组装配合。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这种可折叠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折叠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方面任一种实现方式中的转轴机构。第一壳体中一个第一连接件连接,第二壳体与其中另一个第一连接件连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转轴机构相向转动或相背转动。
这种可折叠电子设备通过转轴机构连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使得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能够同步地相向转动或相背转动,从而使得可折叠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或折叠状态。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向转动或相背转动时,通过固定支架上限位孔和第一传动轴的配合,限制了传动轴上设置的端部齿轮相对固定架的移动,降低端部齿轮受力时,端部齿轮相对固定部的错位,使得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转动更加顺畅。而且,第一弹性部使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在固定支架和传动组件的两侧形成两个接触区域,充分利用了转轴机构的空间以形成两个接触区域。当端部齿轮具有转动趋势时,该两个接触区域产生的静摩擦可以形成阻尼,能够限制端部齿轮的转动,从而使得端部齿轮在受到大于该静摩擦力的驱动力时,才能克服静摩擦力以转动。让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停止转动后,在受到足够大的外力以驱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对转动前,保持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相对位置,实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悬停。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可折叠电子设备的装配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可折叠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可折叠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
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可折叠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可折叠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
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转轴机构与旋转部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转轴机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转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转轴机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转轴机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转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转轴机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可折叠电子设备 001
第一壳体 010
第二壳体 030
基座 050
固定部 051
转轴机构 070
卡簧 071
四连体凸轮 073
二连体齿轮 075
旋转部 077
固定支架 100
限位孔 101
限位槽 103
第一部分 110
第二部分 130
螺栓孔 131
传动组件 200
传动齿轮组 210
中部齿轮 211
第一传动轴 220
第一止位件 221
环形槽 223
第二止位件 225
第一连接件 230
端部齿轮 231
第一安装孔 233
夹持组件 300
第一夹持件 310
第二夹持件 330
第一弹性部 400
第一弹性件 410
第一定位件 430
第二凸轮面 511
第一凸轮面 513
第四凸轮面 531
第三凸轮面 533
第六凸轮面 551
第五凸轮面 553
第二连接件 610
第二传动轴 710
第三止位件 711
第二弹性部 800
第二弹性件 810
第二定位件 830
第三夹持件 910
第一方向 X
第二方向 Y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申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申请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申请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申请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申请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申请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申请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申请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以下,如果有用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上”、“下”、“左”、“右”等方位术语是相对于附图中的部件示意置放的方位来定义的,应当理解到,这些方向性术语是相对的概念,它们用于相对于的描述和澄清,其可以根据附图中部件所放置的方位的变化而相应地发生变化。
在本申请中,如果有用到,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在下述实施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局部结构的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可折叠电子设备001的装配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可折叠电子设备001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可折叠电子设备001处于展开状态。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可折叠电子设备001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可折叠电子设备001处于折叠状态。
如图1和图2所示,这种可折叠电子设备001包括第一壳体010、第二壳体030和基座050。第一壳体010和第二壳体030沿第一方向X分别设置于基座050的两侧。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壳体010和第二壳体030可以相向转动或相背转动。通过第一壳体010和第二壳体030相背转动,能够使得可以可折叠电子设备001活动至处于展开状态。通过第一壳体010和第二壳体030相向转动,能够使得可以可折叠电子设备001活动至处于折叠状态。
在第一壳体010、基座050和第二壳体030上可以设置柔性屏。当可折叠电子设备001活动至展开状态时,柔性屏也展开,使用着可以完整地观察整个柔性屏,从而扩大柔性屏的可视面积。当可折叠电子设备001活动至折叠状态时,柔性屏也被折叠,提高可折叠电子设备001的便携性。若柔性屏设置在可折叠电子设备001的内侧,可折叠电子设备001处于折叠状态时,柔性屏被第一壳体010、第二壳体030和基座050遮挡保护,降低柔性屏被损坏的几率。若柔性屏设置在可折叠电子设备001的外侧,可折叠电子设备001处于折叠状态时,柔性屏也分成位于第一壳体010的第一区域和位于第二壳体030的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可以分别显示不同的内容,扩展可折叠电子设备001的功能。
可折叠电子设备001还包括转轴机构070。基座050形成固定部051以连接转轴机构070。转轴机构070设置于基座050。转轴机构070还可以设置有两个旋转部077,第一壳体010与一旋转部077固定,第二壳体030也与另一旋转部077固定。当第一壳体010相对基座050转动时,转轴机构070可以带动第二壳体030同步地相对基座050转动。
可以理解的,若可折叠电子设备001不设置覆盖第一壳体010和第二壳体030之间缝隙的基座050。例如,可折叠电子设备001包括一固定片,该固定片位于第一壳体010和第二壳体030之间,固定片两侧分别与第一壳体010和第二壳体030转动连接,固定片与转轴机构070连接。固定片仅覆盖转轴机构070的一部分,在固定片背离转轴机构070的一侧再设置柔性壳,以覆盖第一壳体010和第二壳体030之间的缝隙。柔性壳可以由皮革制造。
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转轴机构070与旋转部077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转轴机构070的装配示意图。图6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转轴机构070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转轴机构070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请结合参阅图4和图5,这种转轴机构070包括固定支架100。固定支架100包括第一部分110和第二部分130。第一部分110和第二部分130为一体设计,使得第一部分110和第二部分130能够一体成型以保持第一部分110和第二部分130相对位置的固定。固定支架100设置有螺栓孔131。通过螺栓穿过螺栓孔131并与基座050螺纹配合,使得固定支架100与基座050连接,以固定基座050和固定支架100的相对位置。螺栓孔131全部或者部分地位于第二部分130。第二部分130扩充了固定支架100的空间,从而便于螺栓孔131的设置,能够使用尺寸较大的螺栓穿过螺栓孔131并固定于基座050,从而提高固定支架100与基座050的连接强度。
第一部分110和第二部分130沿第二方向Y布置。第二方向Y垂直于第一方向X。可选择性的,第二部分130沿第一方向X的尺寸小于第一部分110沿第一方向X的尺寸。第一部分110沿第一方向X的两端相对于第二部分130凸出。在第一部分110凸出于第二部分130的两个局部区域各设置有一个限位孔101。限位孔101为沿第二方向Y贯穿的通孔。
转轴机构070还包括传动组件200。传动组件200包括沿第一方向X位于固定支架100两侧的第一连接件230。传动组件200还包括传动齿轮组210。每个第一连接件230具有一个端部齿轮231,传动齿轮组210位于两个端部齿轮231之间。两个端部齿轮231分别啮合于传动齿轮组210沿第一方向X的两侧。一个第一连接件230连接第一壳体010侧的旋转部077,另一个第一连接件230连接第二壳体030侧的旋转部07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一个第一连接件230滑动连接第一壳体010侧的旋转部077,另一个第一连接件230滑动连接第二壳体030侧的旋转部077。第一壳体010或第二壳体030相对转轴机构070运动时带动对应的第一连接件230运动,进而带动对应的端部齿轮231转动。传动齿轮组210用于将其中一个端部齿轮231的转动量传递至另外一个端部齿轮231。可选择性的,传动齿轮组210包括两个啮合的中部齿轮211。其中一个端部齿轮231沿第一旋向转动时,通过两个中部齿轮211的传动,另一个端部齿轮231会以第二旋向转动。第一旋向与第二旋向相反,使得第一壳体010和第二壳体030能够以同步地相向转动或相背转动。可选择性的,端部齿轮231为不完全齿轮。端部齿轮231带动第一壳件和第二壳件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活动即可,与之对应的,端部齿轮231也仅需在对应的转动范围内设置轮齿。
请结合参阅图4、图5和图6,转轴机构070还包括两个第一传动轴220。两个第一传动轴220与两个第一连接件230一一对应。第一传动轴220沿第二方向Y延伸。第一传动轴220穿过对应的端部齿轮231的第一安装孔233和固定支架100的限位孔101,以连接第一传动轴220、端部齿轮231和固定支架100。每个第一连接件230分别通过对应的第一传动轴220相对固定支架100转动。固定支架100限制第一传动轴220的位置,使得第一传动轴220难以相对固定支架100沿垂直于第二方向Y的各方向平移。第一传动轴220又限制端部齿轮231的位置,使得端部齿轮231难以相对第一传动轴220沿垂直于第二方向Y的各方向平移。通过固定支架100、第一传动轴220和端部齿轮231的配合,使得端部齿轮231相对基座050的位置稳定。当驱动第一壳体010和第二壳体030相对转动时,端部齿轮231能够稳定转动而不易相对基座050平移。
转轴机构070还包括夹持组件300。夹持组件300包括第一夹持件310和第二夹持件330。第一夹持件310和第二夹持件330均套设于第一传动轴220上。沿第二方向Y,第一夹持件310位于传动组件200背离固定支架100的一端。沿第二方向Y,第二夹持件330位于固定支架100背离传动组件200的一端。固定支架100和传动组件200夹持于第一夹持件310和第二夹持件330之间。第一夹持件310相对固定支架100绕第一传动轴220周向限位地配合,第二夹持件330相对固定支架100绕第一传动轴220周向限位地配合。当端部齿轮231绕第一传动轴220的轴心转动时,第一夹持件310、第二夹持件330和固定支架100均不饶第一传动轴220的轴心转动,使得端部齿轮231和第一夹持件310之间产生相对转动,以便在端部齿轮231和第一夹持件310之间形成阻尼。第二夹持件330还与第一传动轴220沿第二方向Y限位地连接。第一传动轴220平行于第二方向Y沿第二夹持件330到固定支架100的朝向运动时,可以驱动第二夹持件330相对靠近固定支架100。
可选择性的,第一夹持件310套设于两个第一传动轴220上。第二夹持件330套设于两个第一传动轴220上。第一夹持件310对应于两个第一传动轴220的两个部分可以固定连接。比如,第一夹持件310为一个四连体凸轮位于第一方向X两端的部分。两个第一传动轴220的相对位置通过固定支架100固定,从而使得四连体凸轮无法绕任一个第一传动轴220的轴心转动。此时,第一夹持件310均相对固定支架100绕第一传动轴220周向限位地配合。当端部齿轮231绕第一传动轴220的轴心转动时,端部齿轮231和第一夹持件310会产生相对转动,使得第一夹持件310和端部齿轮231之间形成阻尼。第二夹持件330对应于两个第一传动轴220的两个部分也可以固定连接。第二夹持件330为一个二连体凸轮位于第一方向X两端的部分。两个第一传动轴220的相对位置通过固定支架100固定,从而使得两连体凸轮无法绕任一个第一传动轴220的轴心转动。可以理解的,第一夹持件310和第二夹持件330不相对固定支架100绕第一传动轴220转动即可,因此,第一夹持件310和第二夹持件330还可以通过其他形式与第一传动轴220连接。例如,每个第一传动轴220均与固定支架100周向限位连接。第一夹持件310位于第一方向X两端的两部分分体设计,且均与对应的第一传动轴220周向限位连接。每个第一传动轴220均与固定支架100周向限位连接,第二夹持件330对应两个第一传动轴220的两部分分体设计,且均与对应的第一传动轴220周向限位连接。
转轴机构070还包括第一弹性部400。第一弹性部400设置于第一传动轴220。第一弹性部400处于蓄力状态。通过第一弹性部400为第一夹持件310和第二夹持件330提供弹性力,使第一夹持件310和第二夹持件330沿第二方向Y夹紧固定支架100和传动组件200。可选择性的,第一弹性部400包括第一弹性件410和第一定位件430。每个第一传动轴220上套设一个第一弹性件410。第一定位件430设置于第一传动轴220上,且位于第一夹持件310背离第二夹持件330的一侧。第一定位件430与第一夹持件310沿第二方向Y间隔设置,第一弹性件410夹设于第一定位件430和第一夹持件310之间。第一弹性件410处于蓄力状态,第一弹性件410产生使得第一定位件430和第一夹持件310相对远离的弹性力。当第一定位件430和第一传动轴220沿第二方向Y的相对运动被限制,第二夹持件330和第一传动轴220沿第二方向Y的相对运动也被限制,使得第一定位件430和第二夹持件330不能相对远离时,第一弹性件410的弹性力通过第一定位件430和第一传动轴220作用于第二夹持件330,使得第一夹持件310和第二夹持件330具有相对靠近的趋势,进而使得第一夹持件310和第二夹持件330沿第二方向Y夹紧固定支架100和端部齿轮231。
可选择性的,第一弹性件410为压簧,当压簧被压缩时能够储存弹性势能,并产生弹性力。随着压簧被进一步压缩,压簧能产生更大的弹性力。而压簧伸长时,又释放弹性势能,并减小产生的弹性力。可选择性的,当四连体凸轮位于第一方向X的两端形成第一夹持件310时,两个第一弹性件410同时作用于四连体凸轮,以驱动四连体凸轮靠近传动组件200。
可选择性的,第一传动轴220设置有第一止位件221。第一止位件221设置于第一定位件430背离第二夹持件330的一端。第一定位件430上设置有第一导向孔。第一传动轴220穿过第一导向孔以限制第一定位件430和第一传动轴220的相对运动。沿垂直于第二方向Y的投影面,第一止位件221的投影至少部分地位于第一导向孔外。使得第一定位件430运动至接触第一止位件221时,第一止位件221可以限制第一定位件430沿第二方向Y经过第一止位件221,进而限制第一定位件430沿第二方向Y脱离第一传动轴220。
可选择性的,第一止位件221由卡簧071形成。第一传动轴220的杆体上设置有环形槽223,卡簧071具有卡持槽。卡持槽的形状与环形槽223相当,且卡持槽的一侧设置有开口。在组装卡簧071和第一传动轴220的杆体时,先使得卡持槽的开口对准环形槽223,沿垂直于第二方向Y的方向使得卡簧071靠近杆体,并让杆体设置环形槽223的部分从开口进入卡持槽内。开口的尺寸小于杆体设置环形槽223部分的直径,但卡簧071具有一定弹性,通过卡簧071的变形使得开口扩大即可让杆体设置环形槽223的部分通过开口进入卡持槽内。当杆体设置环形槽223的部分进入卡持槽后,卡簧071恢复形状,开口变小以阻止杆体设置环形槽223的部分又从开口滑出。环形槽223的端面限制卡簧071相对第一传动轴220沿第二方向Y的运动。卡簧071作用于第一定位件430,又限制第一定位件430相对第一传动轴220沿第二方向Y的运动。
可以理解的,第一定位件430和第二卡持件也可以固定设置于第一传动轴220。端部齿轮231与第一传动轴220绕第一传动轴220的轴心可转动地连接。第一定位件430和第二卡持件能够与第一传动轴220同步地沿第二方向Y运动。而端部齿轮231则可以相对固定支架100绕第一传动轴220的轴心转动。
可选择性的,请返回参阅图4和图5,第一传动轴220设置有第二止位件225。第二止位件225设置于第二夹持件330远离第一定位件430的一端。第二夹持件330上设置有第二导向孔。第一传动轴220穿过第二导向孔以限制第二夹持件330和第一传动轴220的相对运动。沿垂直于第二方向Y的投影面,第二止位件225的投影至少部分地位于第二导向孔外。使得第二夹持件330运动至接触第二止位件225时,第二止位件225可以限制第二夹持件330沿第二方向Y经过第二止位件225,进而限制第二夹持件330沿第二方向Y脱离第一传动轴220。第二止位件225使得第二夹持件330还与第一传动轴220沿第二方向Y限位地连接。当第一传动轴220平行于第二方向Y沿第二夹持件330到固定支架100的朝向运动时,可以驱动第二夹持件330相对靠近固定支架100。
当第一连接件230带动端部齿轮231绕第一传动轴220的轴心转动时,端部齿轮231相对第一夹持件310运动。而第一弹性部400使得第一夹持件310压紧端部齿轮231,从而使得端部齿轮231和第一夹持件310之间形成阻尼。
可以理解的,若转轴机构070不设置第一定位件430。也可以通过将第一弹性部400背离固定支架100的一端固定于第一传动轴220上。比如,将第一弹性件410背离固定支架100的一端焊接于第一传动轴220上。
可选择性的,第一夹持件310朝向固定支架100的一端具有两个第一凸轮面513。每个第一连接件230朝向第一夹持件310的一端具有第二凸轮面511。第二凸轮面511随着端部齿轮231的转动而转动。由于第一夹持件310相对固定支架100绕第一传动轴220周向限位地配合,第一凸轮面513不跟随端部齿轮231的转动而转动。第二凸轮面511具有绕第一传动轴220周向设置的凸起部分和凹槽部分,第一凸轮面513也具有绕第一传动轴220周向设置的凸起部分和凹槽部分。第二凸轮面511的凸起部分插入第一凸轮面513的凹槽部分时,第一凸轮面513的凸起部分也插入第二凸轮面511的凹槽部分。第一弹性部400作用于第一夹持件310,使得第一夹持件310具有朝向端部齿轮231运动的趋势,进而使得第一凸轮面513压紧第二凸轮面511。当第一凸轮面513的凸起部分并未完全插入第二凸轮面511的凹槽部分时,第一弹性部400提供的弹性力,使得第一凸轮面513的凸起部分具有向第二凸轮面511的凹槽部分进一步插入的趋势。同时,第二凸轮面511和第一凸轮面513的接触也会产生摩擦力,该摩擦力可以限制第一凸轮面513的凸起部分向第二凸轮面511的凹槽部分进一步插入。对应于图2所示的可折叠电子设备001,可折叠电子设备001从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运动过程中,第一壳体010和第二壳体030处于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时,第二凸轮面511与第一凸轮面513之间的摩擦力可以帮助第一壳体010和第二壳体030维持于中间状态,辅助实现第一壳体010和第二壳体030的悬停。
当可折叠电子设备001位于展开状态时,第二凸轮面511的凸起部分完全插入第一凸轮面513的凹槽部分。此时第二凸轮面511和第一凸轮面513若要相对转动,不仅要克服第二凸轮面511和第一凸轮面513之间的静摩擦力,还要克服第一弹性部400阻止第二凸轮面511和第一凸轮面513沿第二方向Y相对远离的弹性力。第二凸轮面511和第一凸轮面513的配合可以限制可折叠电子设备001更加稳定地处于展开状态。
当可折叠电子设备001位于折叠状态时,第二凸轮面511的凸起部分完全插入第一凸轮面513的凹槽部分。此时第二凸轮面511和第一凸轮面513若要相对转动,不仅要克服第二凸轮面511和第一凸轮面513之间的静摩擦力,还要克服第一弹性部400阻止第二凸轮面511和第一凸轮面513沿第二方向Y相对远离的弹性力。第二凸轮面511和第一凸轮面513的配合可以限制可折叠电子设备001更加稳定地处于折叠状态。可以理解的,第二凸轮面511的凸起部分完全插入第一凸轮面513的凹槽部分指,第二凸轮面511绕任何一个旋向相对第一凸轮面513转动,均会使得第二凸轮面511的凸起部分沿第一凸轮面513的凹槽部分滑动,使得第二凸轮面511和第一凸轮面513相对远离。因此,在第二方向Y上,第二凸轮面511的凸起部分的尺寸大于第一凸轮面513的凹槽部分的尺寸时,第二凸轮面511的凸起部分不能完全容置于第一凸轮面513的凹槽部分,但是第二凸轮面511的凸起部分的端部接触第一凸轮面513的凹槽部分的底壁时,也可理解为第二凸轮面511的凸起部分完全插入第一凸轮面513的凹槽部分。
可选择性的,端部齿轮231与第一传动轴220沿第二方向Y可滑动地连接。固定支架100位于端部齿轮231背离第一夹持件310的一端。第一夹持件310压紧端部齿轮231的压力还进一步传递至端部齿轮231和固定支架100之间。当第一连接件230连接的旋转部077运动时,端部齿轮231相对固定支架100绕第一传动轴220转动。端部齿轮231沿第二方向Y压紧固定支架100,使得端部齿轮231与固定支架100相互摩擦。当端部齿轮231具有相对于固定支架100绕第一传动轴220转动趋势时,端部齿轮231与固定支架100之间形成静摩擦力以消减端部齿轮231相对固定支架100的转动,此时可以使得第一连接件230连接的旋转部077相对固定支架100连接的基座050处于稳定的位置关系。对应于图2所示的可折叠电子设备001,可折叠电子设备001从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运动过程中,第一壳体010和第二壳体030处于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时,端部齿轮231与固定支架100之间的静摩擦力可以帮助第一壳体010和第二壳体030于维持于中间状态,辅助实现第一壳体010和第二壳体030的悬停。
可选择性的,请结合参阅图5、图6和图7,转轴机构070还包括第二连接件610。第二连接件610的局部设置于第二夹持件330和固定支架100之间。每个第一传动轴220上对应设置一个第二连接件610。第二连接件610套设于第一传动轴220,使得第二连接件610能够相对固定支架100绕第一传动轴220的轴心转动。第二连接件610用于连接第一壳体010侧或第二壳体030侧的旋转部077。位于同一个第一传动轴220上的第一连接件230和第二连接件610连接同一个旋转部077。
可选择性的,第二连接件610与第一连接件230可以分体式设计,使得第二连接件610和第一连接件230可以独立地连接同一个旋转部077。进而使得位于同一个第一传动轴220上的第二连接件610和第一连接件230还可以具有第二方向Y上的相对位移。第一弹性部400通过第一传动轴220作用于第二夹持件330时,第二夹持件330可以压向第二连接件610,而第二连接件610又可以压向固定支架100的第一部分110。进而在第二夹持件330和第二连接件610之间形成接触区域,在第二连接件610和固定支架100之间也形成接触区域。当第二连接件610相对固定支架100绕第一传动轴220转动时,这两个接触区域都可以产生摩擦力。当第二连接件610连接的旋转部077运动时,带动第二连接件610相对固定支架100绕第一传动轴220转动。第二连接件610也相对第二夹持件330绕第一传动轴220转动。第二夹持件330沿第二方向Y压紧第二连接件610,使得第二夹持件330与第二连接件610相互摩擦。当第二连接件610具有相对于第二夹持件330绕第一传动轴220转动趋势时,第二夹持件330与第二连接件610之间形成静摩擦力以消减第二连接件610相对第二夹持件330转动的趋势,此时可以使得第二连接件610连接的旋转部077相对固定支架100连接的基座050处于相对稳定的位置关系。对应于图2所示的可折叠电子设备001,可折叠电子设备001从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运动过程中,第一壳体010和第二壳体030处于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时,第二夹持件330与第二连接件610之间的静摩擦力可以帮助第一壳体010和第二壳体030维持于中间状态。
可选择性的,第二夹持件330朝向固定支架100的一端具有两个第三凸轮面533。每个第二连接件610朝向第二夹持件330的一端具有第四凸轮面531。第三凸轮面533随着第二连接件610的转动而转动。第四凸轮面531随着第二连接件610的转动而转动。由于第二夹持件330相对固定支架100绕第一传动轴220周向限位地配合,第三凸轮面533不跟随端部齿轮231的转动而转动。第四凸轮面531具有绕第一传动轴220周向设置的凸起部分和凹槽部分,第三凸轮面533也具有绕第一传动轴220周向设置的凸起部分和凹槽部分。第四凸轮面531的凸起部分插入第三凸轮面533的凹槽部分时,第三凸轮面533的凸起部分也插入第四凸轮面531的凹槽部分。第一弹性部400作用于第二夹持件330,使得第二夹持件330具有朝向第二连接件610运动的趋势,进而使得第三凸轮面533压紧第四凸轮面531。当第三凸轮面533的凸起部分并未完全插入第四凸轮面531的凹槽部分时,第一弹性部400提供的弹性力,使得第三凸轮面533的凸起部分具有向第四凸轮面531的凹槽部分进一步插入的趋势。同时,第四凸轮面531和第三凸轮面533的接触也会产生摩擦力,该摩擦力可以限制第三凸轮面533的凸起部分向第四凸轮面531的凹槽部分进一步插入。对应于图2所示的可折叠电子设备001,可折叠电子设备001从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运动过程中,第一壳体010和第二壳体030处于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时,第四凸轮面531与第三凸轮面533之间的摩擦力可以帮助第一壳体010和第二壳体030维持于中间状态,辅助实现第一壳体010和第二壳体030的悬停。
当可折叠电子设备001位于展开状态时,第四凸轮面531的凸起部分完全插入第三凸轮面533的凹槽部分。此时第四凸轮面531和第三凸轮面533若要相对转动,不仅要克服第四凸轮面531和第三凸轮面533之间的静摩擦力,还要克服第一弹性部400阻止第四凸轮面531和第三凸轮面533沿第二方向Y相对远离的弹性力。第四凸轮面531和第三凸轮面533的配合可以限制可折叠电子设备001更加稳定地处于展开状态。
当可折叠电子设备001位于折叠状态时,第四凸轮面531的凸起部分完全插入第三凸轮面533的凹槽部分。此时第四凸轮面531和第三凸轮面533若要相对转动,不仅要克服第四凸轮面531和第三凸轮面533之间的静摩擦力,还要克服第一弹性部400阻止第四凸轮面531和第三凸轮面533沿第二方向Y相对远离的弹性力。第四凸轮面531和第三凸轮面533的配合可以限制可折叠电子设备001更加稳定地处于折叠状态。
可选择性的,第二连接件610相对第一传动轴220沿第二方向Y可滑动地连接。固定支架100位于第二连接件610背离第二夹持件330的一端。第二夹持件330压紧第二连接件610的压力也进一步传递至第二连接件610和固定支架100之间。第二连接件610沿第二方向Y压紧固定支架100,使得第二连接件610与固定支架100相互摩擦。当第二连接件610具有相对于固定支架100绕第一传动轴220转动趋势时,第二连接件610与固定支架100之间形成静摩擦力以消减端部齿轮231相对固定支架100的转动,此时可以使得第二连接件610连接的旋转部077相对固定支架100连接的基座050处于稳定的位置关系。对应于图2所示的可折叠电子设备001,可折叠电子设备001从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运动过程中,第一壳体010和第二壳体030处于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时,第二连接件610与固定支架100之间的静摩擦力可以帮助第一壳体010和第二壳体030维持于中间状态。
组装这种转轴机构070的步骤包括:将第一传动轴220依次穿过第二夹持件330、第二连接件610、固定支架100、第一连接件230的端部齿轮231、第一夹持件310、第一弹性件410和第一定位件430,将第一止位件221设置于第一传动轴220的杆体上。
图8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转轴机构070的装配示意图。图9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转轴机构070的结构示意图。图10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转轴机构070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请结合参阅图8、图9和图10,转轴机构070中第一连接件230和第二连接件610也可以固定连接。当第一连接件230和第二连接件610固定连接时,第一连接件230和第二连接件610在第二方向Y上同步运动。第一连接件230和第二连接件610同步相对于第一传动轴220转动,便于第一连接件230和第二连接件610同时与旋转部077连接。
可选择性的,第一连接件230和第二连接件610一体设计,便于第一连接件230和第二连接件610的制造。
在组装这种转轴机构070时,可以先将固定支架100的第一部分110伸入第二连接件610和端部齿轮231之间。然后再将第一传动轴220依次穿过第二夹持件330、第二连接件610、固定支架100、第一连接件230的端部齿轮231、第一夹持件310、第一弹性件410和第一定位件430。
请返回参阅图5、图6和图7,转轴机构070还包括第二传动轴710。第二传动轴710沿第二方向Y延伸。第二传动轴710与中部齿轮211一一对应。固定支架100具有与中部齿轮211一一对应的限位槽103。可选择性的,中部齿轮211的数量为两个,限位槽103的数量为两个,第二传动轴710的数量也为两个。第二传动轴710插入限位槽103内,通过限位槽103可以限制第二传动轴710与基座050的相对位置。第二传动轴710穿过中部齿轮211的第二安装孔并插入固定支架100的限位槽103,以连接第二传动轴710、固定支架100和中部齿轮211。第二传动轴710的端部容置于限位槽103内,以降低第二传动轴710在转轴机构070内的空间占用,便于固定支架100的第二部分130的放置。在第二夹持件330、两个第二连接件610和固定支架100的第一部分110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固定支架100的第二部分130容置于该容置空间内,能够使得固定支架100的第二部分130紧贴基座050设置,便于连接基座050和固定支架100的第二部分130。
转轴机构070还包括第二弹性部800和第三夹持件910。第三夹持件910套设于两个第二传动轴710,且位于中部齿轮211背离固定支架100的一端。第二弹性部800设置于第二传动轴710。第二弹性部800处于蓄力状态以为第三夹持件910提供弹性力,使第三夹持件910沿第二方向Y将中部齿轮211压向固定支架100。可选择性的,第二弹性部800包括第二弹性件810和第二定位件830。每个第二传动轴710上套设一个第二弹性件810。第二定位件830位于第三夹持件910背离中部齿轮211的一侧。第二定位件830与第三夹持件910沿第二方向Y间隔设置,第二弹性件810夹设于第三夹持件910和第二定位件830之间。第二弹性件810产生使得第三夹持件910和第二定位件830相对远离的弹性力。当第二定位件830和第二传动轴710沿第二方向Y的相对运动被限制时,第二弹性件810的弹性力作用于第三夹持件910,使得第三夹持件910压向中部齿轮211。可选择性的,第二弹性件810为压簧,当压簧被压缩时能够储存弹性势能,并产生弹性力。随着压簧被进一步压缩,压簧能产生更大的弹性力。而压簧伸长时,又释放弹性势能,并减小产生的弹性力。
可选择性的,第二传动轴710设置有第三止位件711。第三止位件711设置于第二定位件830背离第三夹持件910的一端。第二定位件830上设置有第二导向孔。第二传动轴710穿过第二导向孔以限制第二定位件830和第二传动轴710的相对运动。沿垂直于第二方向Y的投影面,第三止位件711的投影至少部分地位于第二导向孔外。使得第二定位件830运动至接触第三止位件711时,第三止位件711可以限制第二定位件830沿第二方向Y经过第三止位件711,进而限制第二定位件830沿第二方向Y脱离第二传动轴710。
可选择性的,第二定位件830与第一定位件430固定连接。第一定位件430和第二定位件830可以一体设计,使得第一定位件430和第二定位件830一体成型以保持第一定位件430和第二定位件830相对位置的固定。第一定位件430和第二定位件830均由一个卡板形成。沿第一方向X,卡板间隔设置有四个通孔。四个通孔中,位于第一方向X两端的两个通孔用于第一传动轴220穿过,使得卡板位于第一方向X两端的部分形成第一定位件430。四个通孔中,位于中间的两个通孔用于第二传动轴710穿过,使得卡板位于中间的部分形成第二定位件830。
可选择性的,第三止位件711与第一止位件221固定连接。第一止位件221相对第一传动轴220沿第二方向Y的相对位置被限制,进而使得第三止位件711相对第一传动轴220沿第二方向Y的相对位置被限制。第一止位件221和第三止位件711可以一体设计,第一止位件221和第三止位件711均由卡簧071形成。卡簧071沿第一方向X的两端各形成一个第一止位件221。每个第一止位件221具有一个卡持槽。每个卡持槽对应配合一个第一传动轴220,从而限制卡簧071与第一传动轴220沿第二方向Y的相对运动。卡簧071位于中间的部分形成两个第三止位件711,当第一止位件221与第一传动轴220的相对运动被限制时,第三止位件711与第一传动轴220的相对运动也被限制。从而使得第三止位件711能够向第二弹性件810施加压力。
可以理解的,在第二传动轴710与固定支架100沿第二方向Y固定连接时,第二定位件830也可以固定于第二传动轴710上。第三夹持件910与第二传动轴710沿第二方向Y可滑动地配合,使得第二弹性件810被第三夹持件910和第二定位件830挤压时,第二弹性件810作用于第三夹持件910,以使得第三夹持件910压紧中部齿轮211。若转轴机构070不设置第二定位件830。也可以通过将第二弹性件810背离固定支架100的一端固定于第二传动轴710上。比如,将第二弹性件810背离固定支架100的一端焊接于第二传动轴710上。
第二弹性件810使得第三夹持件910压紧中部齿轮211,而中部齿轮211也压紧固定支架100。当端部齿轮231带动中部齿轮211具有转动的趋势时,中部齿轮211相对第三夹持件910具有转动的趋势,第三夹持件910和中部齿轮211之间产生摩擦力以消减该趋势。当端部齿轮231带动中部齿轮211具有转动的趋势时,中部齿轮211相对固定支架100具有转动的趋势,固定支架100和中部齿轮211之间产生摩擦力以消减该趋。对应于图2所示的可折叠电子设备001,可折叠电子设备001从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运动过程中,第一壳体010和第二壳体030处于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时。中部齿轮211与固定支架100之间的摩擦力以及中部齿轮211与第三夹持件910之间的摩擦力,均可以帮助第一壳体010和第二壳体030维持于中间状态。
可选择性的,第三夹持件910朝向固定支架100的一端具有两个第五凸轮面553。每个中部齿轮211朝向第三夹持件910的一端具有第六凸轮面551。第六凸轮面551随着中部齿轮211的转动而转动。由于第三夹持件910相对固定支架100绕第二传动轴710周向限位地配合,第五凸轮面553不跟随中部齿轮211的转动而转动。第六凸轮面551具有绕第二传动轴710周向设置的凸起部分和凹槽部分,第五凸轮面553也具有绕第二传动轴710周向设置的凸起部分和凹槽部分。第六凸轮面551的凸起部分插入第五凸轮面553的凹槽部分时,第五凸轮面553的凸起部分也插入第六凸轮面551的凹槽部分。第二弹性部800作用于第三夹持件910,使得第三夹持件910具有朝向中部齿轮211运动的趋势,进而使得第五凸轮面553压紧第六凸轮面551。当第五凸轮面553的凸起部分并未完全插入第六凸轮面551的凹槽部分时,第二弹性部800提供的弹性力,使得第五凸轮面553的凸起部分具有向第六凸轮面551的凹槽部分进一步插入的趋势。同时,第六凸轮面551和第五凸轮面553的接触也会产生摩擦力,该摩擦力可以限制第五凸轮面553的凸起部分向第六凸轮面551的凹槽部分进一步插入。对应于图2所示的可折叠电子设备001,可折叠电子设备001从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运动过程中,第一壳体010和第二壳体030处于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时,第六凸轮面551与第五凸轮面553之间的摩擦力可以帮助第一壳体010和第二壳体030维持于中间状态。
当可折叠电子设备001位于展开状态时,第六凸轮面551的凸起部分完全插入第五凸轮面553的凹槽部分。此时第六凸轮面551和第五凸轮面553若要相对转动,不仅要克服第六凸轮面551和第五凸轮面553之间的静摩擦力,还要克服第二弹性部800阻止第六凸轮面551和第五凸轮面553沿第二方向Y相对远离的弹性力。第六凸轮面551和第五凸轮面553的配合可以限制可折叠电子设备001更加稳定地处于展开状态。
当可折叠电子设备001位于折叠状态时,第六凸轮面551的凸起部分完全插入第五凸轮面553的凹槽部分。此时第六凸轮面551和第五凸轮面553若要相对转动,不仅要克服第六凸轮面551和第五凸轮面553之间的静摩擦力,还要克服第二弹性部800阻止第六凸轮面551和第五凸轮面553沿第二方向Y相对远离的弹性力。第六凸轮面551和第五凸轮面553的配合可以限制可折叠电子设备001更加稳定地处于折叠状态。
可选择性的,第三夹持件910和第一夹持件310固定连接。第三夹持件910与第一夹持件310可以为一体设计,使得第三夹持件910与第一夹持件310能够一体成型以保持第三夹持件910与第一夹持件310相对位置的固定。比如,第一夹持件310为一个四连体凸轮位于第一方向X两端的部分。而第三夹持件910为该四连体凸轮位于中间的部分。该四连体凸轮同时与两个第一传动轴220和两个第二传动轴710连接,以限制四连体凸轮相对固定支架100绕任一个第一传动轴220或任一个第二传动轴710转动。当端部齿轮231和中部齿轮211转动时,则可以使得端部齿轮231相对第一夹持件310转动,中部齿轮211相对第三夹持件910转动。在四连体凸轮上还形成第一凸轮面和第五凸轮面。
这种可折叠电子设备001在使用时,可以通过第一壳体010和第二壳体030的相向转动以进入折叠状态,或通过第一壳体010和第二壳体030的相背转动以进入展开状态。当第一壳体010相对基座050转动时,第一壳体010相对基座050运动,以带动第一壳体010对应的端部齿轮231转动,通过传动齿轮组210的传动,使得第二壳体030对应的端部齿轮231转动,进而带动第二壳体030相对基座050转动。固定支架100与基座050固定连接,第一传动轴220穿过固定支架100的限位孔101,第二传动轴710伸入固定支架100的限位槽103,通过固定支架100可以限制第一传动轴220、第二传动轴710和基座050的相对位置。当第一壳体010相对基座050转动时,可以降低第一传动轴220和第二传动轴710相对基座050的偏移,提高第一壳体010和第二壳体030相对转动的稳定性。固定支架100设置于第一夹持件310和第二夹持件330之间位置,充分利用可折叠电子设备001内的空间。降低转轴机构070在可折叠电子设备001内的空间占用。通过第一夹持件310和第二夹持件330夹持第二连接件610、固定支架100和端部齿轮231的形式,在第一夹持件310和端部齿轮231之间形成阻尼,在第二夹持件330和第二连接件610之间也形成阻尼。从而使得可折叠电子设备001位于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时,提高可折叠电子设备001位于该中间状态的稳定性。第二传动轴710可以导向第二弹性部800的蓄力,通过第二传动轴710的设置可以安装第二弹性部800以提供更大的阻尼,提高可折叠电子设备001位于中间状态的稳定性,辅助实现第一壳体010和第二壳体030的悬停。而第二传动轴710限制于固定支架100的限位槽103中,使得第二传动轴710不从固定支架100的第一部分110伸出,在第二夹持件330、两个第二连接件610和固定支架100的第一部分110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固定支架100的第二部分130容置于该容置空间内,能够使得固定支架100的第二部分130紧贴基座050设置,便于连接基座050和固定支架100的第二部分130。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公开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具有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限位孔;
传动组件,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位于固定支架两侧的两个第一连接件以及传动齿轮组,每个所述第一连接件具有一个端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组位于两个所述端部齿轮之间且与两个所述端部齿轮啮合,每个所述端部齿轮与位于同一侧的一个所述第一连接件相对固定,每个所述第一连接件用于连接位于同一侧的一个旋转部;
两个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两个第一连接件分别通过一个所述第一传动轴相对固定支架转动;每个所述第一传动轴穿过对应的所述端部齿轮和对应的所述限位孔;
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相对所述固定支架绕所述第一传动轴周向限位地配合,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均套设于所述两个第一传动轴上,且沿所述第二方向夹持所述固定支架和所述传动组件,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二夹持件沿所述第二方向限位地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传动轴能够驱动所述第二夹持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靠近固定支架;
第一弹性部,所述第一弹性部一端作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另一端作用于所述第一传动轴,使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沿所述第二方向夹紧所述固定支架和所述传动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夹持件位于所述传动组件背离所述固定支架的一端,且所述第一夹持件朝向所述固定支架的一端具有两个第一凸轮面;
每个所述第一连接件朝向所述第一夹持件的一端具有第二凸轮面;
所述第一弹性部使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沿所述第二方向夹紧所述固定支架和所述传动组件,且所述第二凸轮面与所述第一凸轮面相抵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机构还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位于固定支架两侧的两个第二连接件,每个所述第二连接件用于连接位于同一侧的一个所述旋转部;
所述第二夹持件位于所述固定支架背离所述传动组件的一端,且所述第二夹持件朝向所述固定支架的一端具有第三凸轮面;
每个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夹持件和所述固定支架之间;
每个所述第二连接件朝向所述第二夹持件的一端具有第四凸轮面;
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沿所述第二方向夹紧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固定支架和所述传动组件,且所述第三凸轮面与所述第四凸轮面相抵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或为一体设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沿所述第二方向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两个限位孔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
所述第二部分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传动轴之间,用于与固定部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齿轮组包括中部齿轮;
所述转轴机构还包括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所述固定支架还具有限位槽,所述第二传动轴穿过所述中部齿轮并插入所述限位槽,以限制所述中部齿轮相对所述固定支架的运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部包括第一弹性件和第一定位件;
所述第一定位件设置于所述第一传动轴上,位于所述第一夹持件背离所述第二夹持件的一侧;
所述第一弹性件夹持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一定位件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轴设置有第一止位件和第二止位件;
所述第一止位件作用于所述第一定位件,以限制所述第一定位件沿所述第二方向脱离所述第一传动轴;
所述第二止位件作用于所述第二夹持件,以限制所述第二夹持件沿所述第二方向脱离所述第一传动轴。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机构还包括第二弹性部和第三夹持件;
所述第二弹性部和所述第三夹持件均设置于所述第二传动轴;
所述中部齿轮夹设于所述固定支架和所述第三夹持件之间;
所述第二弹性部作用于所述第三夹持件,使所述第三夹持件沿所述第二方向压向所述中部齿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夹持件位于所述传动组件背离所述固定支架的一端,且所述第三夹持件朝向所述固定支架的一端具有两个第五凸轮面;
每个所述中部齿轮朝向所述第三夹持件的一端具有第六凸轮面;
所述第二弹性部使所述第三夹持件沿所述第二方向压向所述中部齿轮,且所述第五凸轮面与所述第六凸轮面相抵接。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夹持件与所述第一夹持件固定连接或为一体设计。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部包括第二弹性件和第二定位件;
所述第二定位件设置于所述第二传动轴上,位于所述第三夹持件背离所述中部齿轮的一侧;
所述第二定位件与所述第一定位件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弹性件夹持于所述第三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作用于所述第三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使所述第三夹持件沿所述第二方向将所述中部齿轮压向所述固定支架。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固定连接或为一体设计。
14.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电子设备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转轴机构;
所述第一壳体的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壳体与其中另一个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
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通过所述转轴机构相向转动或相背转动以实现相对折叠或展开。
CN202310319812.1A 2023-03-22 2023-03-22 转轴机构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872884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19812.1A CN118728841A (zh) 2023-03-22 2023-03-22 转轴机构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PCT/CN2024/080062 WO2024193342A1 (zh) 2023-03-22 2024-03-05 转轴机构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N202480003277.1A CN119452178A (zh) 2023-03-22 2024-03-05 转轴机构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KR1020247034031A KR20240160639A (ko) 2023-03-22 2024-03-05 힌지 메커니즘 및 폴더블 전자 장치
EP24773910.5A EP4488536A1 (en) 2023-03-22 2024-03-05 Rotating shaft mechanism and folding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19812.1A CN118728841A (zh) 2023-03-22 2023-03-22 转轴机构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728841A true CN118728841A (zh) 2024-10-01

Family

ID=9284088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19812.1A Pending CN118728841A (zh) 2023-03-22 2023-03-22 转轴机构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N202480003277.1A Pending CN119452178A (zh) 2023-03-22 2024-03-05 转轴机构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80003277.1A Pending CN119452178A (zh) 2023-03-22 2024-03-05 转轴机构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4488536A1 (zh)
KR (1) KR20240160639A (zh)
CN (2) CN118728841A (zh)
WO (1) WO202419334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9315132U1 (de) * 1993-10-06 1993-12-23 INA Wälzlager Schaeffler KG, 91074 Herzogenaurach Drehgelenk
US7155265B2 (en) * 2003-09-24 2006-12-26 Medhin Michael S Retractable telephone holding unit
CN201771947U (zh) * 2010-05-10 2011-03-2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铰链结构
CN114585178B (zh) * 2020-11-30 2024-09-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铰链结构及折叠终端设备
CN216057087U (zh) * 2021-06-09 2022-03-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转轴装置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5494913A (zh) * 2021-06-17 2022-12-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转轴结构及折叠电子设备
CN217207307U (zh) * 2022-05-12 2022-08-1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阻尼铰链及折叠式电子设备
CN217582862U (zh) * 2022-07-06 2022-10-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488536A1 (en) 2025-01-08
CN119452178A (zh) 2025-02-14
KR20240160639A (ko) 2024-11-11
WO2024193342A1 (zh) 2024-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842647B1 (en) Rotating shaft mechanism and mobile terminal
WO2020186889A1 (zh) 一种转轴机构及移动终端
CN115388085B (zh) 电子设备和折叠装置
CN112333308B (zh) 折叠装置、折叠机壳及移动终端
CN113542457A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KR20240165395A (ko) 댐핑 메커니즘, 힌지 장치 및 폴더블 전자 장치
US12085123B2 (en) Hinge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1885859A (zh) 可折叠壳体组件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JP2025504960A (ja) ヒンジ機構および電子デバイス
WO2024027423A1 (zh) 一种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16123209A (zh) 一种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
CN217814524U (zh) 铰链
CN116517950A (zh) 一种转轴机构、支撑装置和折叠屏设备
TW202410782A (zh) 鉸鏈
TW201434322A (zh) 耳機
US20240263669A1 (en) Rotating shaft mechanism and foldable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CN118728841A (zh) 转轴机构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WO2024234797A1 (zh) 一种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US20250126730A1 (en) Hinge Mechanism and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220302544U (zh) 转轴机构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6540834A (zh)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EP4474662A1 (en) Hinge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6733829A (zh) 转轴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CN118573760A (zh) 转轴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WO2024131443A1 (zh) 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和铰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