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722929A - 跨骑型电动车辆 - Google Patents
跨骑型电动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722929A CN118722929A CN202410343523.XA CN202410343523A CN118722929A CN 118722929 A CN118722929 A CN 118722929A CN 202410343523 A CN202410343523 A CN 202410343523A CN 118722929 A CN118722929 A CN 11872292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nit
- mounting portion
- straddle
- mounting
- type electr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1/00—Motorcycles, engine-assisted cycles or motor scooters with one or two whee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43/00—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 B62J43/10—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for propulsion
- B62J43/16—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for propulsion on motorcycles or the lik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43/00—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 B62J43/20—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5/00—Axle suspensions
- B62K25/04—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跨骑型电动车辆,可以借由将安装在单元上的前侧零件及后侧零件加以更换来构成不同的车型,所述单元将蓄电池与马达一体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跨骑型电动车辆(10,20,30),其具有将蓄电池(B)与马达(M)构成为一体的单元(1),借由将支承前轮(WF)的前侧零件(F1,F2,F3)安装于单元(1)的前部,并且,将支承后轮(WR)的后侧零件(R1,R2,R3)安装于单元(1)的后部而构成车身,在单元(1)的前部,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前侧零件(F1,F2,F3)的安装部(2,3,4)。前述前侧零件(F1,F2,F3)的安装部(2,3,4),由设置于靠上方的位置的上侧安装部(2)、设置于靠下方的位置的下侧安装部(4)、及设置于前述上侧安装部(2)与前述下侧安装部(4)之间的中间安装部(3)构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跨骑型电动车辆,尤其涉及一种具有作为驱动源的马达及向该马达供给电力的蓄电池的跨骑型电动车辆。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一种以蓄电池的电力驱动马达来行驶的跨骑型电动车辆。近年来,也尝试了将蓄电池与马达作为一体的单元来构成。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电动二轮车,其具有将蓄电池与马达构成为一体的单元,借由将支承前轮的转向系统安装于单元的前部,并且将支承后轮的摇臂安装于单元的后部,而构成车身。
[先前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2015-8975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将蓄电池与马达一体化的单元,仅应对在单元上安装的前侧零件及后侧零件,未涉及作为单元活用来说的自由度。借由提供多个车辆形态,能够提高单元的有用性,希望提高作为电动车来说的单元活用的自由度。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跨骑型电动车辆,可以借由将安装在单元上的前侧零件及后侧零件加以更换来构成不同的车型,所述单元将蓄电池与马达一体化。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实现前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特征在于:一种跨骑型电动车辆(10,20,30),具有至少将蓄电池(B)与马达(M)构成为一体的单元(1),借由将支承前轮(WF)的前侧零件(F1,F2,F3)安装于前述单元(1)的前部,并且,将支承后轮(WR)的后侧零件(R1,R2,R3)安装于前述单元(1)的后部而构成车身,在前述单元(1)的前部,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前述前侧零件(F1,F2,F3)的安装部(2,3,4)。
另外,第二特征在于:前述前侧零件(F1,F2,F3)的安装部(2,3,4),由设置于靠上方的位置的上侧安装部(2)、设置于靠下方的位置的下侧安装部(4)、及设置于前述上侧安装部(2)与前述下侧安装部(4)之间的中间安装部(3)构成。
另外,第三特征在于:前述后侧零件(R1,R2,R3),至少包括支承前述后轮(WR)的摇臂(18,28,40)、及用于将该摇臂(18,28,40)悬挂于前述单元(1)的后缓冲器(17,27,38),在前述单元(1)的后部,设置有将前述摇臂(18,28,40)枢接成摇动自如的枢轴部(7)、及支承前述后缓冲器(17,27,38)的后缓冲器支承部(6)。
另外,第四特征在于:座位(S)配设于前述单元(1)的上部,在前述单元(1)的上部,具有支承前述座位(S)的座位支承部,前述座位支承部至少由两个支承部构成,靠车辆后方的座位后部支承部(5)设置于前述后缓冲器支承部(6)的上方,靠车辆前方的座位前部支承部被作为前述上侧安装部(2)。
另外,第五特征在于:在前述单元(1)的靠上方的位置配设有蓄电池(B),并且,在前述单元(1)的靠下方的位置配设有前述马达(M)。
另外,第六特征在于:在前述蓄电池(B)与前述马达(M)之间,配设有动力控制单元(P)。
进而,第七特征在于:前述单元(1)在车身侧视中为纵长的形状,在前述单元(1)中安装了前述前侧零件(F1,F2,F3)及前述后侧零件(R1,R2,R3)时,前述单元(1)的前倾角度根据前述前侧零件(F1,F2,F3)及前述后侧零件(R1,R2,R3)的形态而改变。
(发明的效果)
根据第一特征,在跨骑型电动车辆(10,20,30)中,具有至少将蓄电池(B)与马达(M)构成为一体的单元(1),借由将支承前轮(WF)的前侧零件(F1,F2,F3)安装于前述单元(1)的前部,并且,将支承后轮(WR)的后侧零件(R1,R2,R3)安装于前述单元(1)的后部而构成车身,在前述单元(1)的前部,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前述前侧零件(F1,F2,F3)的安装部(2,3,4),所以,借由应用共通的蓄电池一体型的马达单元,同时将前侧零件及后侧零件更换为不同形态的零件,并且对安装前侧零件的安装部进行变更,能够构成不同的车型。由此,可以在抑制成本的同时,生产多个车型。
根据第二特征,前述前侧零件(F1,F2,F3)的安装部(2,3,4),由设置于靠上方的位置的上侧安装部(2)、设置于靠下方的位置的下侧安装部(4)、及设置于前述上侧安装部(2)与前述下侧安装部(4)之间的中间安装部(3)构成,所以,借由设置高度不同的三个安装部,能够将前侧零件更换为形态大为不同的零件,可以容易地构成例如踏板(scooter)型、通勤(commuter)型、运动型等车型。
根据第三特征,前述后侧零件(R1,R2,R3),至少包括支承前述后轮(WR)的摇臂(18,28,40)、及用于将该摇臂(18,28,40)悬挂于前述单元(1)的后缓冲器(17,27,38),在前述单元(1)的后部,设置有将前述摇臂(18,28,40)枢接成摇动自如的枢轴部(7)、及支承前述后缓冲器(17,27,38)的后缓冲器支承部(6),所以,能够借由在单元的后部,安装形态不同的摇臂及后缓冲器,来构成各种车型。
根据第四特征,座位(S)配设于前述单元(1)的上部,在前述单元(1)的上部,具有支承前述座位(S)的座位支承部,前述座位支承部至少由两个支承部构成,靠车辆后方的座位后部支承部(5)设置于前述后缓冲器支承部(6)的上方,靠车辆前方的座位前部支承部被作为前述上侧安装部(2),所以,能够有效活用上侧安装部,并与后侧座位支承部一起将座位可靠地固定。
根据第五特征,在前述单元(1)的靠上方的位置配设有蓄电池(B),并且,在前述单元(1)的靠下方的位置配设有前述马达(M),所以,可以应用前后尺寸大的蓄电池来增大充电容量,并且可以降低单元的下部的前后尺寸来提高车身的设计自由度。
根据第六特征,在前述蓄电池(B)与前述马达(M)之间,配设有动力控制单元(P),所以,借由在单元中包含马达驱动所需的动力控制单元,可以获得简洁的外观并且车身的组装变得容易。另外,容易进行蓄电池、马达及动力控制单元间的配线。
根据第七特征,前述单元(1)在车身侧视中为纵长的形状,在前述单元(1)中安装了前述前侧零件(F1,F2,F3)及前述后侧零件(R1,R2,R3)时,前述单元(1)的前倾角度根据前述前侧零件(F1,F2,F3)及前述后侧零件(R1,R2,R3)的形态而改变,所以,例如,借由在将车型设为踏板型的情况下,使单元直立,而在设为运动型的情况下,使单元前倾,而容易更进一步构成外观和驾驶特征不同的车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动二轮车的右侧面图。
图2是从右斜前方观察单元的立体图。
图3是单元的右侧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二轮车的右侧面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动二轮车的右侧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动二轮车10的右侧面图。另外,图2是从右斜前方观察单元1的立体图,图3是单元1的右侧面图。电动二轮车10具有被称为所谓踏板型的形态。
电动二轮车10是具有至少将蓄电池B与马达M构成为一体的单元1,借由将支承前轮WF的前侧零件F1安装于单元1的前部,并且将支承后轮WR的后侧零件R1安装于单元1的后部而构成车身的跨骑型电动车辆。即,单元1为用于驱动后轮WR的驱动源,并且作为车身框架来发挥功能。
单元1构成为在由合成树脂或金属等构成的外壳8的内部,收纳蓄电池B、动力控制单元P、马达M。在单元1的后部,形成有相对于铅垂方向呈后倾的倾斜面9。单元1在侧视中为纵长的形状,在单元1的靠上方的位置配设蓄电池B,并且,在单元1的靠下方的位置配设马达M。由此,可以应用前后尺寸大的蓄电池B来增大充电容量,并且可以降低单元1的下部的前后尺寸来提高车身的设计自由度。另外,借由将马达M配设于单元1的靠下方的位置,可以缩短向后轮的动力传递路径。动力控制单元P有效利用蓄电池B与马达M之间的空间来配设。
在单元1的前部,除了设置有用于安装前侧零件F1的上下一对下侧安装部4,还设置有用于安装图4、图5所示那样的不同形态的前侧零件的上下一对中间安装部3及上侧安装部2。
本实施方式的前侧零件F1由以下构成:支承头管13的前侧框架16、转动自如地枢接于头管13的方向柱12、安装于方向柱12的上部的转向手把11、固定于方向柱12的下部的下横梁(bottom bridge)14、支承于下横梁14的左右一对前叉15、及旋转自如地枢接于前叉15的下端部的前轮WF。在本实施方式中,借由将前侧框架16的后端部安装于下侧安装部4,而构成车身前半部。
另一方面,在单元1的后部设有后缓冲器支承部6与枢轴部7。本实施方式的后侧零件R1由以下构成:由枢轴部7枢接成上下摆动自如的悬臂式的摇臂18、用于将摇臂18悬挂于单元1的后缓冲器17、及旋转自如地枢接于摇臂18的后端部的后轮WR。在本实施方式中,借由将后缓冲器17的上端部枢接于后缓冲器支承部6,并且将摇臂18枢接于枢轴部7,而构成车身后半部。马达M的动力借由未图示的链或带等传递给后轮WR。
在后缓冲器支承部6的上方,设置有对座位S的靠后方的部分进行支承的后侧座位支承部5。座位S的靠前方的部分由上侧安装部2支承。由此,能够有效活用上侧安装部2,并且借由上侧安装部2及后侧座位支承部5将座位S可靠地固定。此外,也可以在单元1的靠下方的位置形成供驾驶者放脚的左右一对踏板,或者安装分体式的踏板。踏板也可以与前侧框架16构成为一体。
在本发明中,有以下特征:借由将前侧零件及后侧零件更换为不同形态的零件,并且对安装前侧零件的安装部进行变更,能够构成不同的车辆。由此,能够在应用共通的单元1的同时,构成不同的车型,可以在抑制成本的同时,生产多个车型。进而,在本发明中,借由设置高度不同的三个前侧安装部,能够将前侧零件更换为形态大为不同的零件,可以容易地构成例如踏板型、通勤型、运动型等车型。
图4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二轮车20的右侧面图。电动二轮车20具有被称为所谓通勤型的形态。本实施方式的前侧零件F2由以下构成:支承头管23的前侧框架26、转动自如地枢接于头管23的方向柱22、安装于方向柱22的上部的转向手把21、固定于方向柱22的下部的下横梁24、支承于下横梁24的左右一对前叉25、及旋转自如地枢接于前叉25的下端部的前轮WF。在本实施方式中,借由将前侧框架26的后端部安装于中间安装部3,而构成车身前半部。
本实施方式的后侧零件R2由以下构成:由枢轴部7枢接成上下摆动自如的悬臂式的摇臂28、用于将摇臂28悬挂于单元1的后缓冲器27、及旋转自如地枢接于摇臂28的后端部的后轮WR。在本实施方式中,借由将后缓冲器27的上端部枢接于后缓冲器支承部6,并且将摇臂28枢接于枢轴部7,而构成车身后半部。马达M的动力借由未图示的链或带等传递给后轮WR。
图5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动二轮车30的右侧面图。电动二轮车30具有被称为所谓运动型的形态。本实施方式的前侧零件F3由以下构成:支承头管33的前侧框架36、转动自如地枢接于头管33的方向柱(未图示)、安装于方向柱的上部的上横梁(top bridge)32、固定于上横梁32的转向手把31、固定于方向柱的下部的下横梁34、支承于上横梁32及下横梁34的左右一对前叉35、及旋转自如地枢接于前叉35的下端部的前轮WF。在本实施方式中,借由将前侧框架36的后端部安装于上侧安装部2,而构成车身前半部。两个上侧安装部2中,下方侧的一个配设于中间安装部3的正上方,而上方侧的一个配设于靠近单元1的上表面的位置,两个安装部远离,由此容易提高前侧框架36的支承刚性。
本实施方式的后侧零件R3由以下构成:由枢轴部7枢接成上下摆动自如的摇臂40、用于将摇臂40悬挂于单元1的连杆机构39及后缓冲器38、用于将后缓冲器38支承于单元1的托架37、及旋转自如地枢接于摇臂40的后端部的后轮WR。在本实施方式中,借由将托架37安装于后缓冲器支承部6及后侧座位支承部5,并且将摇臂40枢接于枢轴部7,而构成车身后半部。马达M的动力借由未图示的链或带等传递给后轮WR。
在本实施方式中,纵长地构成的单元1相对于铅垂方向往前方倾斜。如此,例如,借由在将车型设为踏板型的情况下,使单元1直立,而在设为运动型的情况下,使单元1前倾,而容易更进一步构成外观和驾驶特征不同的车型。
此外,单元的形状和结构、安装前侧零件的安装部的个数和配置、后缓冲器支承部及枢轴部的配置、前侧零件及后侧零件的构造、构成前侧零件及后侧零件的各零件的形状和结构等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而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也可以具备具有两个前轮的前侧零件、和具有两个后轮的后侧零件。
附图标记
10,20,30:电动二轮车(跨骑型电动车辆)
1:单元
2:上侧安装部
3:中间安装部
4:下侧安装部
5:后侧座位支承部
6:后缓冲器支承部
7:枢轴部
17,27,38:后缓冲器
18,28,40:摇臂
B:蓄电池
M:马达
P:动力控制单元
S:座位
F1,F2,F3:前侧零件
R1,R2,R3:后侧零件
WF:前轮
WR:后轮
Claims (7)
1.一种跨骑型电动车辆(10,20,30),其特征在于,具有至少将蓄电池(B)与马达(M)构成为一体的单元(1),借由将支承前轮(WF)的前侧零件(F1,F2,F3)安装于前述单元(1)的前部,并且,将支承后轮(WR)的后侧零件(R1,R2,R3)安装于前述单元(1)的后部而构成车身,
在前述单元(1)的前部,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前述前侧零件(F1,F2,F3)的安装部(2,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骑型电动车辆,其中,前述前侧零件(F1,F2,F3)的安装部(2,3,4),由设置于靠上方的位置的上侧安装部(2)、设置于靠下方的位置的下侧安装部(4)、及设置于前述上侧安装部(2)与前述下侧安装部(4)之间的中间安装部(3)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骑型电动车辆,其中,前述后侧零件(R1,R2,R3),至少包括支承前述后轮(WR)的摇臂(18,28,40)、及用于将该摇臂(18,28,40)悬挂于前述单元(1)的后缓冲器(17,27,38),
在前述单元(1)的后部,设置有将前述摇臂(18,28,40)枢接成摇动自如的枢轴部(7)、及支承前述后缓冲器(17,27,38)的后缓冲器支承部(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跨骑型电动车辆,其中,座位(S)配设于前述单元(1)的上部,
在前述单元(1)的上部,具有支承前述座位(S)的座位支承部,
前述座位支承部至少由两个支承部构成,
靠车辆后方的座位后部支承部(5)设置于前述后缓冲器支承部(6)的上方,
靠车辆前方的座位前部支承部被作为前述上侧安装部(2)。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跨骑型电动车辆,其中,在前述单元(1)的靠上方的位置配设有蓄电池(B),并且,在前述单元(1)的靠下方的位置配设有前述马达(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跨骑型电动车辆,其中,在前述蓄电池(B)与前述马达(M)之间,配设有动力控制单元(P)。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跨骑型电动车辆,其中,前述单元(1)在车身侧视中为纵长的形状,
在前述单元(1)中安装了前述前侧零件(F1,F2,F3)及前述后侧零件(R1,R2,R3)时,前述单元(1)的前倾角度根据前述前侧零件(F1,F2,F3)及前述后侧零件(R1,R2,R3)的形态而改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3-050133 | 2023-03-27 | ||
JP2023050133A JP7641313B2 (ja) | 2023-03-27 | 2023-03-27 | 鞍乗型電動車両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722929A true CN118722929A (zh) | 2024-10-01 |
Family
ID=92864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0343523.XA Pending CN118722929A (zh) | 2023-03-27 | 2024-03-25 | 跨骑型电动车辆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7641313B2 (zh) |
CN (1) | CN118722929A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316976B2 (en) | 2008-11-20 | 2012-11-27 | Mission Motor Company | Frame for a ride-on vehicle having a plurality of battery packs |
DE102011078265B3 (de) | 2011-06-29 | 2012-06-21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 Fahrzeug mit einem als tragende Strukturkomponente ausgebildeten Gehäuse eines elektrischen Energiespeichers |
JP6284746B2 (ja) | 2013-11-06 | 2018-02-28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鞍乗型電動車両 |
-
2023
- 2023-03-27 JP JP2023050133A patent/JP7641313B2/ja active Active
-
2024
- 2024-03-25 CN CN202410343523.XA patent/CN118722929A/zh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24139268A (ja) | 2024-10-09 |
JP7641313B2 (ja) | 2025-03-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151773B2 (ja) | 鞍乗型車両におけるフロントフォーク構造 | |
TWI581997B (zh) | Straddle type electric vehicle | |
JP6001892B2 (ja) | 鞍乗り型車両のフレーム構造 | |
JP4198186B1 (ja) | 子供用前籠付きハンドル操作前二輪自転車 | |
JP4832253B2 (ja) | 自動二・三輪車用レーダー装置 | |
JP2002205679A (ja) | 自動二輪車用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 |
JP4986684B2 (ja) | 鞍乗り型4輪車 | |
CN1091705C (zh) | 机动二轮车的主支架安装机构 | |
JP2018122632A (ja) | 鞍乗り型車両 | |
CN118722929A (zh) | 跨骑型电动车辆 | |
EP2599697A2 (en) | Straddle type vehicle | |
JP2020050306A (ja) | 鞍乗り型車両の転舵構造 | |
JP7046893B2 (ja) | 鞍乗り型車両 | |
CN104627294B (zh) | 电动摩托车 | |
JP6736624B2 (ja) | 鞍乗り型車両の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 |
JP3858656B2 (ja) |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 |
JP3510851B2 (ja) | サイドカー型自動三輪車 | |
JP2013129337A (ja) | 鞍乗型電動車両 | |
JP4144219B2 (ja) | 鞍乗型車両の後輪懸架装置 | |
JP7610698B2 (ja) | 鞍乗型車両 | |
JP4731926B2 (ja) | 自動二輪車のフレーム | |
CN210175050U (zh) | 跨乘型车辆 | |
JP7234279B2 (ja) | 鞍乗型車両 | |
CN118973902A (zh) | 电动车辆 | |
JP7394239B2 (ja) | 鞍乗型車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