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8651204B - 一种具有动能回收的新能源汽车制动阀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动能回收的新能源汽车制动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651204B
CN118651204B CN202411144649.0A CN202411144649A CN118651204B CN 118651204 B CN118651204 B CN 118651204B CN 202411144649 A CN202411144649 A CN 202411144649A CN 118651204 B CN118651204 B CN 1186512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seat
piston
brake
guide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114464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8651204A (zh
Inventor
王洪亮
屠立红
王愉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ongliang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ongliang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ongliang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ongliang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114464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651204B/zh
Publication of CN1186512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6512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6512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6512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5/00Construction arrangement, or operation of valves incorporated in power brake systems and not covered by groups B60T11/00 or B60T13/00
    • B60T15/02Application and release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1/0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 F16K11/1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two or more closure members not moving as a uni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Valves And Accessory Devices For Brak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动能回收的新能源汽车制动阀,涉及到刹车制动技术领域,包括上体、下体、上活塞总成、上阀门总成、中活塞总成、下阀门总成、排气导向座和辅助复位组件。本发明通过翻板、顶杆、第一簧片、第一储气部、第二储气部、托环、第二簧片和挡环的配合使用,当车辆解除制动时,将制动阀内高压气体所提供的动能回收并作用于翻板,使得顶杆向上抵顶下阀门,从而辅助下阀门快速复位,提高解除制动的响应速度,随着制动阀快速解除制动,刹车片将快速和车轮脱离,车轮受到的阻力随之减小,降低车辆油耗,并且,随着制动的快速解除,挺杆座能够快速回位,驾驶者可快速进行二次制动,缩短了车辆制动距离,提高制动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动能回收的新能源汽车制动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刹车制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动能回收的新能源汽车制动阀。
背景技术
制动系统是保证车辆安全行驶的最重要的部件,而制动阀是汽车行车制动系当中的主要控制装置。汽车制动阀分为气制动阀和液压制动阀,制动阀的正常工作,对于驻车有着重要的意义。气制动阀是一种常用于汽车或其他大型车辆上的重要气动元件。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控制空气进入制动系统,实现制动力的调节和控制,确保车辆在行驶中的安全性,对于汽车能够平稳制动提供了技术支持。
在先申请的公开号为CN214450887U的一种气制动阀,包括由上壳体和下壳体组成的壳体,壳体内部从上往下依次设有上活塞总成、上阀门总成、下活塞、下阀门总成和排气导向座,上活塞总成包括缸套,缸套可沿上壳体内壁上下移动,缸体与上壳体密封配合,缸套内部设有上下移动的顶杆,顶杆环形侧面固定有导向座,缸套内部上表面设有橡胶弹簧,橡胶弹簧上部抵接导向座下部,缸套内部中间设有导向槽,顶杆下部插入导向槽内,顶杆环形侧面固定有防尘罩,上壳体内壁固定有防尘罩挡圈,防尘罩与防尘罩挡圈扣合连接。通过顶杆与缸套导向配合,使得上活塞运行更加平稳,防尘罩与防尘挡圈扣合,固定更加牢靠,结构简单,实用性好。
在经过长时间的生产、测试以及经验积累后发现,上述气制动阀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无法对解除制动时所排出的高压气体所具备的动能进行回收利用,而且随着使用制动阀的反复使用,其内部为解除制动提供动力的弹性元件会逐渐出现弹力减弱的现象,并且不可避免的会有外界杂质进入到制动阀内部,这将会导致制动阀解除制动时的响应速度变慢甚至丧失功能,造成制动阀的使用性能降低,缩短制动阀的使用寿命。
因此,发明一种具有动能回收的新能源汽车制动阀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动能回收的新能源汽车制动阀,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动能回收的新能源汽车制动阀,包括上体和下体,上体和下体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还包括:
上活塞总成,其包括滑动设置于上体内部的上活塞,且上活塞底部和上体之间设置有回位弹簧;
上阀门总成,其包括滑动设置于上体内部的上阀门,且上阀门位于上活塞的下方,所述上阀门的外周套设有上弹簧座,所述上阀门和上弹簧座之间设有上锥弹簧;
中活塞总成,其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下体内部的中活塞,所述中活塞的顶端插接于所述上阀门的底端内部;
下阀门总成,其包括滑动设置于下体内部的下阀门,且下阀门位于中活塞的下方,所述下阀门的外周套设有下弹簧座,所述下阀门和下弹簧座之间设有下锥弹簧;
排气导向座,其固定密封设置于下体的底部,且排气导向座的顶端插接于所述下阀门的底端内部;
辅助复位组件,其包括翻板,所述翻板转动设置于排气导向座的内部,辅助复位组件能够在排放的气体压力下推动下阀门向上复位。
优选的,所述辅助复位组件还包括导风座和转杆,所述导风座的顶部为斜面结构且固定设置于排气导向座的内部,所述转杆转动设置于排气导向座的内部,且转杆位于导风座的下方,所述转杆的两端均贯穿至排气导向座的外部,且转杆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顶杆,所述顶杆位于下阀门的正下方,所述翻板固定设置于转杆的中部,所述转杆和导风座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一簧片,翻板在第一簧片的弹力作用下对排气导向座进行封堵。
优选的,所述辅助复位组件还包括第一储气部和多个第二储气部,所述中活塞的外圆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一储气部固定设置于安装槽内,多个第二储气部均匀固定设置于中活塞的顶部,且多个第二储气部均位于上阀门的正下方,每个所述第二储气部均通过气体通道与第一储气部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中活塞的内部开设有滑腔,所述滑腔的底部均匀开设有多个竖直设置的滑道,所述中活塞的底部开设有容纳槽,多个所述滑道均贯穿至容纳槽,所述滑腔的内部上下滑动设置有滑动架,所述滑动架的外周固定设置有托环,所述托环抵顶在第一储气部的底部,所述托环和安装槽之间固定设置有多个第二簧片,所述滑动架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多个可在滑道内滑动的滑杆,多个滑杆的底部之间共同固定设置有挡环。
优选的,所述上体的相对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且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均和上阀门所在的腔室相连通;所述下体的相对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且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均和下阀门所在的腔室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上活塞的内部同轴设置有挺杆座,所述挺杆座的外圆面固定设置有导向座,所述导向座的外圆面和上活塞的内圆面滑动连接,所述上活塞的内部设置有橡胶弹簧,所述橡胶弹簧的顶部和导向座的底部相抵顶。
优选的,所述挺杆座的外圆面固定设置有防尘罩,所述上体的内壁固定设置有防尘罩挡圈,所述防尘罩和防尘罩挡圈相卡接,所述上体的内部固定设置有位于防尘罩挡圈上方的弹性挡圈,所述弹性挡圈能够限制防尘罩从防尘罩挡圈内脱出。
优选的,所述上弹簧座的底部设置有限位挡圈,且限位挡圈固定设置于所述上体的底部开口处,限位挡圈能够限制上弹簧座从上体的底部脱出;所述下弹簧座的底部和排气导向座的顶部相抵顶,排气导向座能够限制下弹簧座从下体的底部脱出。
优选的,所述中活塞的外圆面套设有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圈与下体、中活塞密封设置。
优选的,所述上活塞的外圆面中部套设有第二密封圈,第二密封圈与上体、上活塞密封设置;所述上活塞的外圆面位于第二密封圈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导向环,导向环紧贴上体的内壁设置,导向环能够在上活塞在上体内上下运动时对上活塞进行导向限位。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发明通过翻板、顶杆、第一簧片、第一储气部、第二储气部、托环、第二簧片和挡环的配合使用,当车辆解除制动时,将制动阀内高压气体所提供的动能回收并作用于翻板,使得顶杆向上抵顶下阀门,从而辅助下阀门快速复位,提高解除制动的响应速度,随着制动阀快速解除制动,刹车片将快速和车轮脱离,车轮受到的阻力随之减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车辆油耗,并且,随着制动的快速解除,挺杆座能够快速回位,驾驶者可快速进行二次制动,缩短了车辆制动距离,提高制动效果。
2、本发明通过排气导向座的高压气体所提供的动能使翻板带动顶杆将下阀门和上阀门向上抵顶,从而辅助下阀门和上阀门正常回位,以此保证制动阀能够正常解除制动,使得即使在上锥弹簧或下锥弹簧出现弹力减弱的情况下制动阀也能正常解除制动,提高了制动阀的使用性能,延长制动阀使用寿命。
3、本发明通过第一储气部和第二储气部的配合使用,在进行制动的过程中,第一储气部发生膨胀并与下体的内壁紧密接触,从而提高了中活塞和下体之间的密封性,保证车辆能够顺利进行制动;在进行解除制动的过程中,第一储气部的体积缩小,此时第一储气部和下体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减小,保证中活塞能够顺利进行回位。
4、本发明通过翻板和第一簧片的配合使用,当没有高压气体排出时,翻板处于水平状态并对排气导向座进行封堵,避免外界杂质通过排气导向座进入制动阀内,保证制动阀内部的洁净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发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发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三。
图5为本发明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图2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图3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翻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二储气部的位置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活塞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一。
图11为本发明中活塞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二。
图12为本发明滑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体;2、下体;3、上活塞总成;4、上阀门总成;5、中活塞总成;6、下阀门总成;7、排气导向座;8、辅助复位组件;9、挺杆座;10、导向座;11、橡胶弹簧;12、防尘罩;13、防尘罩挡圈;14、弹性挡圈;15、第一进气口;16、第一出气口;17、第二进气口;18、第二出气口;301、上活塞;302、回位弹簧;303、第二密封圈;304、导向环;401、上阀门;402、上弹簧座;403、上锥弹簧;404、限位挡圈;501、中活塞;502、第一密封圈;601、下阀门;602、下弹簧座;603、下锥弹簧;801、翻板;802、导风座;803、转杆;804、顶杆;805、第一簧片;806、第一储气部;807、第二储气部;808、安装槽;809、气体通道;810、滑腔;811、滑道;812、容纳槽;813、滑动架;814、托环;815、第二簧片;816、滑杆;817、挡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如图1至图12所示的一种具有动能回收的新能源汽车制动阀,包括上体1、下体2、上活塞总成3、上阀门总成4、中活塞总成5、下阀门总成6、排气导向座7和辅助复位组件8,上体1和下体2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并组成制动阀的外阀体,上活塞总成3和上阀门总成4均可上下滑动的设置于上体1的内部,且上阀门总成4位于上活塞总成3的下方,中活塞总成5和下阀门总成6均可上下滑动的设置于下体2的内部,且下阀门总成6位于中活塞总成5的下方。
具体的,上活塞总成3包括滑动设置于上体1内部的上活塞301,且上活塞301底部和上体1之间设置有回位弹簧302。回位弹簧30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活塞301底部、上体1内部相抵顶,回位弹簧302用于解除制动时推动上活塞301复位。
更为具体的,上活塞301的外圆面中部套设有第二密封圈303,第二密封圈303与上体1、上活塞301密封设置,第二密封圈303能够保证上体1和上活塞301之间的密封性。
同时,上活塞301的外圆面位于第二密封圈303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导向环304,导向环304紧贴上体1的内壁设置,导向环304能够在上活塞301在上体1内上下运动时对上活塞301进行导向限位,以此保证上活塞301在上体1内的运动稳定性。
具体的,上阀门总成4包括滑动设置于上体1内部的上阀门401,且上阀门401位于上活塞301的下方,上阀门401的顶部设有密封环,提高上阀门401和上活塞301接触时的密封性,上阀门401的外周套设有上弹簧座402,且上阀门401可相对上弹簧座402上下滑动,上弹簧座402圆周两侧均套设有环形密封垫,以此保证上弹簧座402与上体1、上阀门401之间的密封性,上阀门401和上弹簧座402之间设有上锥弹簧403,上锥弹簧403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阀门401的顶端底部、上弹簧座402的顶端相抵接,其用于解除制动时推动上阀门401复位。
更为具体的,上弹簧座402的底部设置有限位挡圈404,且限位挡圈404固定设置于上体1的底部开口处,限位挡圈404能够限制上弹簧座402从上体1的底部脱出。
具体的,中活塞总成5包括滑动设置于下体2内部的中活塞501,中活塞501的顶端插接于上阀门401的底端内部,中活塞501和上阀门401之间可相对上下滑动。
更为具体的,中活塞501的外圆面套设有第一密封圈502,第一密封圈502与下体2、中活塞501密封设置,第一密封圈502能够保证下体2和中活塞501之间的密封性。
具体的,下阀门总成6包括滑动设置于下体2内部的下阀门601,且下阀门601位于中活塞501的下方,下阀门601的顶部设有密封环,提高下阀门601和中活塞501接触时的密封性,下阀门601的外周套设有下弹簧座602,且下阀门601可相对下弹簧座602上下滑动,下弹簧座602的圆周面两侧均套设有环形密封垫,以此保证下弹簧座602与下体2、下阀门601之间的密封性,下阀门601和下弹簧座602之间设有下锥弹簧603,下锥弹簧603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下阀门601的顶端底部、下弹簧座602的顶部相抵接,其用于解除制动时推动下阀门601复位。
具体的,排气导向座7固定密封设置于下体2的底部,且排气导向座7的顶端插接于下阀门601的底端内部,下阀门601可相对排气导向座7上下运动,排气导向座7的顶端外圆面套设有环形密封垫,以提高排气导向座7和下阀门601之间的密封性。
更为具体的,下弹簧座602的底部和排气导向座7的顶部相抵顶,排气导向座7能够限制下弹簧座602从下体2的底部脱出。
具体的,辅助复位组件8包括翻板801,翻板801转动设置于排气导向座7的内部,翻板801为半圆形并可在排气导向座7的内部进行翻转,辅助复位组件8能够在排放的气体压力下推动下阀门601向上复位。
同时,辅助复位组件8还包括导风座802和转杆803,导风座802的顶部为斜面结构且固定设置于排气导向座7的内部,导风座802能够对经过其的气体进行导向,且由于导风座802对排气导向座7进行一定程度的遮挡,因此通过此处的气体压力也会随着增大,即使得推动翻板801转动的气体压力增大,转杆803转动设置于排气导向座7的内部,且转杆803位于导风座802的下方,转杆803的两端均贯穿至排气导向座7的外部,且转杆803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顶杆804,顶杆804位于下阀门601的正下方,翻板801固定设置于转杆803的中部,转杆803和导风座802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一簧片805,当没有气体作用在翻板801上时,第一簧片805处于自然状态,此时在第一簧片805的弹力作用下,翻板801处于水平状态,其与导风座802相互配合,对排气导向座7进行封堵,且此时顶杆804也处于水平状态,不会对下阀门601进行抵顶;当高压气体作用在翻板801上时,翻板801将在气体压力的作用下向下翻转,解除对排气导向座7的封堵,此时顶杆804随之向上转动,从而将下阀门601向上进行抵顶。
并且,辅助复位组件8还包括第一储气部806和多个第二储气部807,第一储气部806和第二储气部807均为弹性材质,且内部均预充有气体,中活塞501的外圆面开设有安装槽808,第一储气部806固定设置于安装槽808内,多个第二储气部807均匀固定设置于中活塞501的顶部,且多个第二储气部807均位于上阀门401的正下方,每个第二储气部807均通过气体通道809与第一储气部806相连通,当第一储气部806受到挤压时,气体将通过气体通道809进入多个第二储气部807内,使得多个第二储气部807向上进行膨胀,同理,当多个第二储气部807受到挤压时,第一储气部806将进行膨胀。
而且,中活塞501的内部开设有滑腔810,滑腔810的底部均匀开设有多个竖直设置的滑道811,中活塞501的底部开设有容纳槽812,多个滑道811均贯穿至容纳槽812,滑腔810的内部上下滑动设置有滑动架813,滑动架813的外周固定设置有托环814,托环814抵顶在第一储气部806的底部,托环814和安装槽808之间固定设置有多个第二簧片815,多个第二簧片815能够推动托环814向上挤压第一储气部806,滑动架813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多个可在滑道811内滑动的滑杆816,多个滑杆816的底部之间共同固定设置有挡环817,挡环817可在容纳槽812内密封滑动连接,当挡环817底端和下阀门601顶端相接触时,两者之间保持密封状态。
具体的,上体1的相对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进气口15和第一出气口16,且第一进气口15和第一出气口16均和上阀门401所在的腔室相连通,第一进气口15和第一出气口16相连通以形成第一制动通路,且上阀门401控制该第一制动通路的通断。下体2的相对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二进气口17和第二出气口18,且第二进气口17和第二出气口18均和下阀门601所在的腔室相连通,第二进气口17和第二出气口18相连通以形成第二制动通路,且下阀门601控制该第二制动通路的通断。
具体的,上活塞301的内部同轴设置有挺杆座9,挺杆座9的外圆面固定设置有导向座10,导向座10的外圆面和上活塞301的内圆面滑动连接,上活塞301的内部设置有橡胶弹簧11,橡胶弹簧11的顶部和导向座10的底部相抵顶,挺杆座9可带动导向座10在上活塞301内滑动,橡胶弹簧11能够在解除制动时推动导向座10和挺杆座9复位。
更为具体的,挺杆座9的外圆面固定设置有防尘罩12,上体1的内壁固定设置有防尘罩挡圈13,防尘罩12和防尘罩挡圈13相卡接,上体1的内部固定设置有位于防尘罩挡圈13上方的弹性挡圈14,弹性挡圈14能够限制防尘罩12从防尘罩挡圈13内脱出,防尘罩12能够有效防止外部杂质进入上体1内部,使上体1内保持洁净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上体1、下体2、挺杆座9、上活塞301、上阀门401、中活塞501、下阀门601和排气导向座7均处于同一中轴线上。
综上,当车辆进行制动时,挺杆座9受到压力带动导向座10向下运动,此时橡胶弹簧11发生形变,并推动上活塞301向下运动,上活塞301的底端将逐渐与上阀门401的顶端接触密封并推动上阀门401向下运动,同时,回位弹簧302受到挤压并处于被压缩的状态;随着上阀门401向下运动,上锥弹簧403处于被压缩的状态,且上阀门401切换为打开状态,第一制动通路处于连通状态,第一进气口15处的气体流向第一出气口16处并进入后续的制动管路内,从而通过第一制动管路对车辆进行制动。
随着挺杆座9的继续向下运动,上阀门401继续向下运动,并对中活塞501进行向下挤压,在此过程中,上阀门401的底部对多个第二储气部807进行挤压,使得多个第二储气部807内的气体通过气体通道809进入第一储气部806内,第一储气部806发生膨胀,使得第一储气部806和下体2的内壁紧密接触,以此提高中活塞501和下体2之间的密封性,并且,在第一储气部806发生膨胀的同时,第一储气部806会通过托环814带动滑动架813向下运动,从而使得滑动架813通过多个滑杆816带动挡环817向下运动,挡环817的底端将逐渐与下阀门601的顶端接触密封并推动下阀门601向下运动,下锥弹簧603处于被压缩的状态,且下阀门601切换为打开状态,第二制动通路处于连通状态,第二进气口17处的气体流向第二出气口18处并进入后续的制动管路内,从而通过第二制动管路对车辆进行制动。
当车辆解除制动时,挺杆座9不再受到向下的压力,此时在橡胶弹簧11和回位弹簧302的弹力作用下,挺杆座9和上活塞301恢复至初始位置,上活塞301和上阀门401相脱离,上阀门401在上锥弹簧403的弹力作用下回复至初始位置,此时第一进气口15和第一出气口16被上阀门401断开,第一制动通路断开,第一制动管路解除对车辆的制动状态;同时,中活塞501和挡环817向上恢复至初始位置处,下阀门601在下锥弹簧603的弹力作用下恢复至初始位置,挡环817和下阀门601相脱离,第二进气口17和第二出气口18被下阀门601断开,第二制动通路断开,第二制动管路解除对车辆的制动状态;并且,上述过程中,随着上阀门401向上运动,上阀门401不再对第二储气部807进行挤压,在第二簧片815的作用下,第一储气部806内的气体将重新流通至多个第二储气部807内,第一储气部806不再紧贴下体2的内壁,即中活塞501和下体2之间的摩擦力减小,有助于中活塞501的顺利复位;而且,由于此时上活塞301和上阀门401相脱离,挡环817和下阀门601相脱离,在制动阀内部的高压气体所提供的动能作用下,翻板801进行翻转,排气导向座7处于打开状态,气体通过排气导向座7排出至外界;同时,在翻板801翻转的过程中,顶杆804将向上推动下阀门601,辅助下阀门601快速复位,加快解除制动的响应速度。
当下锥弹簧603弹力减弱或因杂质存在导致下阀门601无法正常回位,上阀门401可以正常回位时,解除制动后上阀门401在上锥弹簧403的作用下自动回位,此时第一制动管路解除制动状态,对应腔室内的高压气体通过排气导向座7排出,在此过程中,高压气体所提供的动能将迫使翻板801进行翻转,随着翻板801的翻转,顶杆804将向上转动,从而对下阀门601向上抵顶,从而辅助下阀门601向上运动进行复位,进而使第二制动管路解除制动状态。
当上锥弹簧403弹力减弱或因杂质存在导致上阀门401无法正常回位,下阀门601可以正常回位时,解除制动后下阀门601在下锥弹簧603的作用下自动回位,第二进气口17和第二出气口18被下阀门601断开,第二制动通路断开,第二制动管路解除制动状态,而由于此时上阀门401无法正常回位,导致上阀门401仍对第二储气部807及中活塞501造成挤压,挡环817仍和下阀门601处于抵顶状态,因此该状态时下阀门601对应腔室内的气体还无法排出至外界,在下阀门601向上抵顶以及多个第二簧片815向上回弹的双重作用下,托环814将第一储气部806内的气体挤压至第二储气部807内,使得第二储气部807向上膨胀,从而推动上阀门401向上进行复位,且在此过程中,上阀门401与上活塞301相脱离,第一进气口15和第一出气口16被上阀门401断开,第一制动通路断开,第一制动管路解除制动状态,同时,上阀门401对应腔室内的高压气体将通过排气导向座7排出,在此过程中,高压气体所提供的动能将迫使翻板801进行翻转,随着翻板801的翻转,顶杆804将向上转动,从而对下阀门601向上抵顶,从而辅助下阀门601和上阀门401加速向上运动进行复位,进而加快解除第一制动管路和第二制动管路的制动状态,而且,随着上阀门401对应腔室内高压气体的排出,中活塞501将在上下两侧气压的平衡作用下自动恢复至初始位置,在此过程中,中活塞501将带动挡环817与下阀门601相脱离,从而使得下阀门601对应腔室内的气体通过排气导向座7排出,随着该部分高压气体的排出,起所提供的动能将进一步加大对翻板801的翻转力度,使得翻板801翻转的角度进一步增大,从而使得顶杆804对下阀门601的抵顶作用进一步增强,进而进一步加快制动阀解除制动的速度。
综上,通过翻板801、顶杆804、第一簧片805、第一储气部806、第二储气部807、托环814、第二簧片815和挡环817的配合使用,当车辆解除制动时,对制动阀内高压气体所提供的动能进行回收,并将回收的动能作用于翻板801,使得顶杆804转动并向上抵顶下阀门601,从而辅助下阀门601快速复位,提高解除制动的响应速度,而随着制动阀快速解除制动,刹车片将快速和车轮脱离,车轮受到的阻力随之减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车辆油耗,并且,随着解除制动的响应速度的提高,挺杆座9能够快速回位,驾驶者可快速进行二次制动,缩短了车辆制动距离,提高制动效果。
当上阀门401或下阀门601无法正常回位时,通过排气导向座7的高压气体所提供的动能使翻板801带动顶杆804将下阀门601和上阀门401向上抵顶,从而辅助下阀门601和上阀门401正常回位,以此保证制动阀能够正常解除制动,而通过顶杆804辅助下阀门601和上阀门401正常回位,使得即使在上锥弹簧403或下锥弹簧603出现弹力减弱的情况下制动阀也能正常解除制动,提高了制动阀的使用性能,延长制动阀使用寿命。
通过第一储气部806和第二储气部807的配合使用,在进行制动的过程中,第二储气部807内的气体运动至第一储气部806内,第一储气部806发生膨胀并与下体2的内壁紧密接触,从而提高了中活塞501和下体2之间的密封性,保证车辆能够顺利进行制动;在进行解除制动的过程中,第一储气部806内的气体会重新运动至第二储气部807内,此时第一储气部806和下体2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减小,保证中活塞501能够顺利进行回位。
通过翻板801和第一簧片805的配合使用,当没有高压气体排出时,在第一簧片805的弹力作用下翻板801处于水平状态并对排气导向座7进行封堵,避免外界杂质通过排气导向座7进入制动阀内,保证制动阀内部的洁净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具有动能回收的新能源汽车制动阀,包括上体(1)和下体(2),上体(1)和下体(2)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上活塞总成(3),其包括滑动设置于上体(1)内部的上活塞(301),且上活塞(301)底部和上体(1)之间设置有回位弹簧(302);
上阀门总成(4),其包括滑动设置于上体(1)内部的上阀门(401),且上阀门(401)位于上活塞(301)的下方,所述上阀门(401)的外周套设有上弹簧座(402),所述上阀门(401)和上弹簧座(402)之间设有上锥弹簧(403);
中活塞总成(5),其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下体(2)内部的中活塞(501),所述中活塞(501)的顶端插接于所述上阀门(401)的底端内部;
下阀门总成(6),其包括滑动设置于下体(2)内部的下阀门(601),且下阀门(601)位于中活塞(501)的下方,所述下阀门(601)的外周套设有下弹簧座(602),所述下阀门(601)和下弹簧座(602)之间设有下锥弹簧(603);
排气导向座(7),其固定密封设置于下体(2)的底部,且排气导向座(7)的顶端插接于所述下阀门(601)的底端内部;
辅助复位组件(8),其包括翻板(801),所述翻板(801)转动设置于排气导向座(7)的内部,辅助复位组件(8)能够在排放的气体压力下推动下阀门(601)向上复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动能回收的新能源汽车制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复位组件(8)还包括导风座(802)和转杆(803),所述导风座(802)的顶部为斜面结构且固定设置于排气导向座(7)的内部,所述转杆(803)转动设置于排气导向座(7)的内部,且转杆(803)位于导风座(802)的下方,所述转杆(803)的两端均贯穿至排气导向座(7)的外部,且转杆(803)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顶杆(804),所述顶杆(804)位于下阀门(601)的正下方,所述翻板(801)固定设置于转杆(803)的中部,所述转杆(803)和导风座(802)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一簧片(805),翻板(801)在第一簧片(805)的弹力作用下对排气导向座(7)进行封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动能回收的新能源汽车制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复位组件(8)还包括第一储气部(806)和多个第二储气部(807),所述中活塞(501)的外圆面开设有安装槽(808),所述第一储气部(806)固定设置于安装槽(808)内,多个第二储气部(807)均匀固定设置于中活塞(501)的顶部,且多个第二储气部(807)均位于上阀门(401)的正下方,每个所述第二储气部(807)均通过气体通道(809)与第一储气部(806)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动能回收的新能源汽车制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活塞(501)的内部开设有滑腔(810),所述滑腔(810)的底部均匀开设有多个竖直设置的滑道(811),所述中活塞(501)的底部开设有容纳槽(812),多个所述滑道(811)均贯穿至容纳槽(812),所述滑腔(810)的内部上下滑动设置有滑动架(813),所述滑动架(813)的外周固定设置有托环(814),所述托环(814)抵顶在第一储气部(806)的底部,所述托环(814)和安装槽(808)之间固定设置有多个第二簧片(815),所述滑动架(813)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多个可在滑道(811)内滑动的滑杆(816),多个滑杆(816)的底部之间共同固定设置有挡环(81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动能回收的新能源汽车制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体(1)的相对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进气口(15)和第一出气口(16),且第一进气口(15)和第一出气口(16)均和上阀门(401)所在的腔室相连通;
所述下体(2)的相对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二进气口(17)和第二出气口(18),且第二进气口(17)和第二出气口(18)均和下阀门(601)所在的腔室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动能回收的新能源汽车制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活塞(301)的内部同轴设置有挺杆座(9),所述挺杆座(9)的外圆面固定设置有导向座(10),所述导向座(10)的外圆面和上活塞(301)的内圆面滑动连接,所述上活塞(301)的内部设置有橡胶弹簧(11),所述橡胶弹簧(11)的顶部和导向座(10)的底部相抵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具有动能回收的新能源汽车制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挺杆座(9)的外圆面固定设置有防尘罩(12),所述上体(1)的内壁固定设置有防尘罩挡圈(13),所述防尘罩(12)和防尘罩挡圈(13)相卡接,所述上体(1)的内部固定设置有位于防尘罩挡圈(13)上方的弹性挡圈(14),所述弹性挡圈(14)能够限制防尘罩(12)从防尘罩挡圈(13)内脱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动能回收的新能源汽车制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弹簧座(402)的底部设置有限位挡圈(404),且限位挡圈(404)固定设置于所述上体(1)的底部开口处,限位挡圈(404)能够限制上弹簧座(402)从上体(1)的底部脱出;
所述下弹簧座(602)的底部和排气导向座(7)的顶部相抵顶,排气导向座(7)能够限制下弹簧座(602)从下体(2)的底部脱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动能回收的新能源汽车制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活塞(501)的外圆面套设有第一密封圈(502),第一密封圈(502)与下体(2)、中活塞(501)密封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动能回收的新能源汽车制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活塞(301)的外圆面中部套设有第二密封圈(303),第二密封圈(303)与上体(1)、上活塞(301)密封设置;
所述上活塞(301)的外圆面位于第二密封圈(303)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导向环(304),导向环(304)紧贴上体(1)的内壁设置,导向环(304)能够在上活塞(301)在上体(1)内上下运动时对上活塞(301)进行导向限位。
CN202411144649.0A 2024-08-20 2024-08-20 一种具有动能回收的新能源汽车制动阀 Active CN1186512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1144649.0A CN118651204B (zh) 2024-08-20 2024-08-20 一种具有动能回收的新能源汽车制动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1144649.0A CN118651204B (zh) 2024-08-20 2024-08-20 一种具有动能回收的新能源汽车制动阀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651204A CN118651204A (zh) 2024-09-17
CN118651204B true CN118651204B (zh) 2024-10-25

Family

ID=927079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1144649.0A Active CN118651204B (zh) 2024-08-20 2024-08-20 一种具有动能回收的新能源汽车制动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651204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161350U (zh) * 2014-08-26 2015-02-18 王勤黄 一种防失灵车辆气压制动系统
CN113734130A (zh) * 2021-11-08 2021-12-03 杭州非白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制动系统用制动阀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810850A1 (de) * 1978-03-13 1979-10-18 Wabco Fahrzeugbremsen Gmbh Anhaenger-bremsventil
DE3717783A1 (de) * 1987-05-26 1988-12-08 Knorr Bremse Ag Zweikreis-bremsventil, insbesondere fussbremsventil fuer bremsanlagen von fahrzeugen
CN204184342U (zh) * 2014-11-05 2015-03-04 东风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商用汽车线性制动串联阀总成
CN204250027U (zh) * 2014-11-10 2015-04-08 昌通科技有限公司 德龙系列带滤网带缓速器的二级和三级点刹制动总阀
CN207374362U (zh) * 2017-08-12 2018-05-18 浙江宏亮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高寿命气制动阀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161350U (zh) * 2014-08-26 2015-02-18 王勤黄 一种防失灵车辆气压制动系统
CN113734130A (zh) * 2021-11-08 2021-12-03 杭州非白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制动系统用制动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651204A (zh) 2024-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844280U (zh) 一种井盖
CN109624616B (zh) 弹性自充气组合式防爆轮胎
CN106759817A (zh) 一种井盖
CN206635920U (zh) 防臭防堵井盖
CN118651204B (zh) 一种具有动能回收的新能源汽车制动阀
CN106759820A (zh) 防臭防堵井盖
CN113551044A (zh) 放散阀
CN204327955U (zh) 一种密封活塞装置及使用该密封活塞装置的蓄能器
CN208295002U (zh) 一种内呼吸结构弹簧制动气室
CN214929672U (zh) 一种杠杆增力式制动分泵
CN212203144U (zh) 放散阀
CN113525327B (zh) 一种紧急阀
CN203202281U (zh) 一种新型高压时微扭矩球阀
CN207955623U (zh) 一种abs调压继动阀
CN221443378U (zh) 一种带防爆装置的气动隔膜阀
CN106595987A (zh) 一种工件试压密封结构
CN2287240Y (zh) 一种气动切断阀
CN220286534U (zh) 一种新型活门密封结构
CN218440667U (zh) 一种密封性能好的氢氧化钴反应釜用放料阀
CN222633874U (zh) 一种具有双密封结构的浮动球阀
CN218644873U (zh) 一种耐磨抗腐蚀止回阀
CN209012447U (zh) 一种密封性能高的电站用截止阀
CN119508302B (zh) 一种锁芯带有钢球密封结构的液压锁
CN210716070U (zh) 一种带双切断和自动排放功能的球阀
CN222910777U (zh) 快速切断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