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8581812A - 一种斜拉桥主墩下塔柱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斜拉桥主墩下塔柱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581812A
CN118581812A CN202410800163.1A CN202410800163A CN118581812A CN 118581812 A CN118581812 A CN 118581812A CN 202410800163 A CN202410800163 A CN 202410800163A CN 118581812 A CN118581812 A CN 1185818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rete
tower column
cable
section
steel ba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80016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文亚
方涛
李志堂
刘正祥
欧阳小新
葛世超
肖玉荣
谢冠东
陈宜平
神健航
马华良
张浪标
刘滨
杨炼刚
黄霜霜
靳新宇
薛宇浩
张文博
姜峰
黄雷
冯卓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ly Changda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ly Changda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ly Changda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ly Changda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80016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581812A/zh
Publication of CN1185818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5818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2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recting or assembling bridg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40/00Processes, in general, for influencing or modifying the propertie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mpositions, e.g. their setting or hardening ability
    • C04B40/0075Processes, in general, for influencing or modifying the propertie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mpositions, e.g. their setting or hardening ability making use of a decrease in temperat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40/00Processes, in general, for influencing or modifying the propertie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mpositions, e.g. their setting or hardening ability
    • C04B40/02Selection of the hardening environ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40/00Processes, in general, for influencing or modifying the propertie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mpositions, e.g. their setting or hardening ability
    • C04B40/02Selection of the hardening environment
    • C04B40/0263Hardening promoted by a rise in temperatur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11/00Suspension or cable-stayed bridges
    • E01D11/04Cable-stayed bridg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19/00Structural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ridges
    • E01D19/02Piers; Abutments ; Protecting same against drifting ic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2101/00Material constitution of bridges
    • E01D2101/20Concrete, stone or stone-like material
    • E01D2101/24Concrete
    • E01D2101/26Concrete reinforce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斜拉桥建造技术领域的一种斜拉桥主墩下塔柱施工方法,该斜拉桥主墩下塔柱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施工准备:墩身施工所用模板、架体、小型机具及钢筋等材料通过吊车进行垂直运输;劲性骨架安装:劲性骨架第一次安装3.2m,以后每次安装1节,每节同该节段塔柱混凝土浇筑高度,在后续骨架安装前,先在前节骨架顶面四个角点放出测量控制点,该种斜拉桥主墩下塔柱施工方法,在钢筋绑扎完成后,在由钢筋组成的结构的内部焊接冷却管,浇筑混凝土时,通过水泵和管道向冷却管内注入温水或者凉水,对混凝土进行保温,能够有效的避免因外部环境的温度影响混凝土的质量,保障了下塔柱的浇筑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斜拉桥主墩下塔柱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斜拉桥建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斜拉桥主墩下塔柱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斜拉桥又称斜张桥,是将主梁用许多拉索直接拉在桥塔上的一种桥梁,是由承压的塔、受拉的索和承弯的梁体组合起来的一种结构体系。其可看作是拉索代替支墩的多跨弹性支承连续梁。其可使梁体内弯矩减小,降低建筑高度,减轻了结构重量,节省了材料。斜拉桥主要由索塔、主梁、斜拉索组成。
斜拉桥主墩下塔柱通过混凝土浇筑而成,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温度对混凝土有着极大的影响,高温环境下的混凝土可能会导致表层裂缝、裂缝等问题,而低温环境下的混凝土可能无法达到预期强度,影响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因此,如何有效的控制混凝土温度,保障混凝土质量,是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斜拉桥主墩下塔柱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温度对混凝土有着极大的影响,高温环境下的混凝土可能会导致表层裂缝、裂缝等问题,而低温环境下的混凝土可能无法达到预期强度,影响混凝土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斜拉桥主墩下塔柱施工方法,该斜拉桥主墩下塔柱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施工准备:墩身施工所用模板、架体、小型机具及钢筋等材料通过吊车进行垂直运输;
S2:劲性骨架安装:劲性骨架第一次安装3.2m,以后每次安装1节,每节同该节段塔柱混凝土浇筑高度,在后续骨架安装前,先在前节骨架顶面四个角点放出测量控制点,同时校核和调节其标高,使之满足设计标高,安装时,节段的四个下角点对准已有骨架的四个顶角控制点,在四个角点用铅垂仪校核偏差,对中后在四角利用螺栓暂时进行定位;
S3:钢筋绑扎:用全站仪在已经接长、加固的劲性骨架上测放出塔柱的纵、横向轴线,钢筋工根据纵、横向轴线在劲性骨架上焊接主筋定位框架,并在定位框架上准确标示出主筋设计位置,而后进行主筋机械接头连接,每一层箍筋由上而下绑扎,绑扎高度按每次混凝土浇筑高度进行,钢筋绑扎完成后在其内部呈S形焊接冷却管;
S4:模板安装:在承台项面放样塔柱四个角点,并用墨线弹出印记,找平塔柱模板底部,清除塔柱钢筋内杂物,模板进行吊装,两肢塔柱最外侧俯斜面模板拆除安装是采用手拉葫芦辅助,防止拆全部约束后自由摆动,且更便于安装就位;
S5:混凝土浇筑:混凝土采用泵车入模,混凝土的浇筑采用沿高度均匀分层连续推移的方式进行,混凝土采用插入式高频振动棒垂直点振方式振捣,振捣过程中应避免重复振捣,防止过振,在混凝土浇筑震荡后,通过水泵向冷却管内注入温水或者凉水,对混凝土进行温度调控;
S6: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衔接下一节段钢筋安装,本节模板暂不拆除,养护时在顶部铺设土工布,洒水养护,保证土工布处于湿润状态,待模板拆除提升后再包裹塑料薄膜养护。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的模板是由面板、工字木梁、连接爪、背楞组成,模板外侧配备操作栏杆及防护栏杆,倒角处钢盒子与顺桥向模板固定使用。
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的劲性骨架采取桁架结构,单肢采用4根立柱,骨架格构立柱采用∠160×160×16角钢做为主受力杆,立柱间连杆及缀杆均采用∠100×100×10角钢,立柱与立柱之间的桁架平连及斜连杆采用∠100×100×10角钢做为主平联,采用连接板焊接,焊缝为三面围焊。
优选的,所述劲性骨架在现场加工制作,分段运输吊装。为保证劲性骨架的加工精度,在专用台座上定型靠模制作,编号堆放,劲性骨架杆件先进行下料,并加工成吊装件,再吊装,杆件采用氧割下料。
优选的,所述钢筋采用HPB300-10、HRB400-16、20、32mm、HRB500-40MM,主筋直径为的钢筋。
优选的,所述钢筋在钢筋加工场下料加工成半成品,然后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安装或绑扎,钢筋垂直运输采用吊车吊装,钢筋加工均采用数控设备进行加工。
优选的,所述钢筋与模板之间设置有垫块,垫块强度大于使用部位的结构混凝土强度,钢筋混凝土构件底面采用梅花形垫块,立面采用绑扎圆饼形垫块或者梅花形垫块,垫块相互错开,分散设置在钢筋与模板之间,垫块与钢筋绑扎牢固。
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钢筋绑扎要求,受力钢筋的连接接头设置在内力较小处,并错开布置,对焊接接头和机械连接接头,在接头长度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直径大于等于25mm的钢筋采用机械连接。
优选的,所述劲性骨架分节高度根据塔柱分节高度确定,第一节劲性骨架高度2.3m,劲性骨架起于主墩承台塔座混凝土,止于塔柱钢混结合段底部位置,其余节段劲性骨架高度同该节段塔柱混凝土浇筑高度,劲性骨架顶面标高高出该节段塔柱顶面标高。
优选的,所述劲性骨架安装采用施工吊车起吊,现场焊接就位,在浇筑混凝土时,标准节浇高度为5.9m,每次安装时,劲性骨架均有部分结构露出在混凝土面以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钢筋绑扎完成后,在由钢筋组成的结构的内部焊接冷却管,浇筑混凝土时,通过水泵和管道向冷却管内注入温水或者凉水,对混凝土进行保温,能够有效的避免因外部环境的温度影响混凝土的质量,保障了下塔柱的浇筑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施工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浇筑分层图;
图3为本发明模板组成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模板平面布置图;
图5为本发明第1-2节段立面图;
图6为本发明第3-6节段立面图;
图7为本发明模板架体平面布置图;
图8为本发明安全梯笼布置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劲性骨架构造图;
图10为本发明钢筋施工工艺流程图;
图11为本发明钢筋操作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种斜拉桥主墩下塔柱施工方法,在钢筋绑扎完成后,在由钢筋组成的结构的内部焊接冷却管,浇筑混凝土时,通过水泵和管道向冷却管内注入温水或者凉水,对混凝土进行保温,能够有效的避免因外部环境的温度影响混凝土的质量,保障了下塔柱的浇筑质量;
该斜拉桥主墩下塔柱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施工准备
墩身施工所用模板架体、小型机具及钢筋等材料通过吊车进行垂直运输,模板部分由面板、工字木梁、连接爪、背楞组成,模板外侧配备操作栏杆及防护栏杆,倒角处钢盒子与顺桥向模板固定使用(如图3所示);
架体平面位置确定后根据模板爬锥等确定立面位置,模板外侧共设置4层作业平台,分别位于侧板底部、2m处、4m处以及顶部,其中底部平台宽2.4m,其它3层宽0.7m,护栏高度不小于1.5m;
人员上下墩柱采用安全梯笼,梯笼进场前必须提供合格证书,梯笼梯道宽度不小于0.9m,坡度不大于1:1,每节段高度不大于2.5m,高度每超过5m设置一道与墩身相连接的水平加强连杆,保证梯笼的稳定性,梯笼投入使用前,进行“双挂牌”验收,梯笼紧供人员上下使用,严禁用作材料运输通道。
测量放样
测量放样前,对施工图提供的导线点、水准点进行复测,桩位坐标进行复核,测量放样所使用的导线点、水准点必须是经过导线控制测量复测且得到监理工程师的批复,必要时要加密控制网,加密点同导线点一起复核测量,复核测量符合规范要求后方可使用,测量采用全站仪对墩柱的角点进行放样,并采用油漆标记在承台上。
凿毛
墩柱施工前对承台.上表面进行凿毛,凿毛采用电镐,凿毛凿除浮浆部分直至露见石子,凿毛完成后清除碎屑,采用高压水枪水冲洗干净。
第1-2节钢管支架安装;
为避免塔柱与承台连接处混凝土出现开裂,第1节50cm下塔柱同承台塔座同步浇筑,第2节施工前需搭设钢管脚手架,便于此节段钢筋、模板安装,脚手架横杆、立杆均采用中钢管,扫地杆距离承台顶高15cm,环向平台共设置3层,步距为160cm、180cm、160cm,立竿间距约200cm,环向平台立竿间距为90cm,平台上满铺9×9cm方木,外侧满布防护绿网。
墩身劲性骨架及钢筋安装
劲性骨架加工及安装
1、劲性骨架加工
劲性骨架采取桁架结构,单肢采用4根立柱,骨架格构立柱采用∠160×160×16角钢做为主受力杆,立柱间连杆及缀杆均采用∠100×100×10角钢,立柱与立柱之间的桁架平连及斜连杆采用∠100×100×10角钢做为主平联,采用连接板焊接,焊缝为三面围焊;
劲性骨架分节高度根据塔柱分节高度确定,第一节劲性骨架高度3.2m劲性骨架起于主墩承台塔座混凝土(埋深250cm),止于塔柱钢混结合段底部位置,其余节段劲性骨架高度同该节段塔柱混凝土浇筑高度,劲性骨架顶面标高高出该节段塔柱顶面标高不少于20cm,如图9所示;
塔柱劲性骨架在现场加工制作,分段运输吊装,为保证劲性骨架的加工精度,在专用台座.上定型靠模制作,编号堆放,加工精度应满足要求,劲性骨架杆件先进行下料,并加工成吊装件,再吊装,杆件采用氧割下料,尺寸偏差控制在10mm以内,立杆尽量选用整根角钢及槽钢,如需接长先将杆件对焊,再采用10×10×1cm钢板贴焊。
2、劲性骨架安装
(1)劲性骨架的作用仅为施工过程中固定钢筋,增加桥墩钢筋在风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桥墩浇筑的模板及其他构件等施工荷载不得在使用劲性骨架承担;
(2)开始劲性骨架的安装,劲性骨架第一次安装3.2m,以后每次安装1节,每节同该节段塔柱混凝土浇筑高度,第一次劲性骨架安装采用施工吊车起吊、现场焊接就位,在浇筑混凝土时,标准节浇筑高度为5.9m,每次安装时均有不小于0.2m在混凝土面以上,由于骨架每次比混凝士面只高出一部分,在安装时利用已浇混凝土作为施工平台,操作安全,连接时易操作;
(3)同时施工过程中,劲性骨架的自由段长度不得大于8米;
(4)在后续骨架安装前,先在前节骨架顶面四个角点放出测量控制点,同时校核和调节其标高,使之满足设计标高,安装时,节段的四个下角点对准已有骨架的四个顶角控制点,在四个角点用铅垂仪校核偏差,对中后在四角利用螺栓暂时进行定位,各角点偏位要求控制在±10mm之内,如果发现某项角点偏位较大,可通过垫高或截断骨架对应弦杆底脚及加焊衬板进行校正,最后焊牢加固。
钢筋加工及安装
下塔柱钢筋采用HPB300-10、HRB400-16、20、32mm、HRB500-40mm,主筋直径为单肢下塔柱钢筋用量为558.7t,用量明细如下表所示;
单肢下塔柱钢筋数量一览表
钢筋在钢筋加工场下料加工成半成品,然后运输至施工现场安装或绑扎,钢筋垂直运输采用吊车吊装,钢筋加工均采用数控设备进行加工,施工前,应对进场的钢筋进行抽样检验,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对凡是参与接头施工的操作工人、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人员,由设备厂家、项目部共同组织进行技术规程培训,操作工人应经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
1、材料
(1)钢筋应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单,进场时除应检查其外观和标志外,尚应按不同的钢种、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批抽取试样进行力学性能检验,检验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钢筋经进场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钢筋分批检验时,可由同一牌号、同一尺寸的钢筋进行组批,每批的质量不宜大于60t,超过60t的部分,每增加40t(或不足40t的余数)应增加一个拉伸和一个弯曲试验试样,钢筋的进场检验亦可由同一牌号、同一冶炼方法、同一浇注方法的不同炉罐号组成混合批进行,但各炉罐号的含碳量之差应不大于0.02%,含锰量之差应不大于0.15%;
(3)钢筋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锈蚀、污染或被压弯,钢筋在钢筋加工场按不同品种、规格存放,分批分别堆置整齐,不得混杂,并应设立识别标志;
(4)HPB300钢筋:抗拉设计强度fsd≥250MPa,标准强度fsk≥300MPa,弹性模量Es=2.1×10MPa;
HRB400钢筋:抗拉设计强度fsd≥330MPa,标准强度fsk≥400MPa,弹性模量Es=2.0×10MPa;
HRB500钢筋:抗拉设计强度fsd≥415MPa,标准强度fsk≥500MPa,弹性模量Es=2.0×10MPa;
(5)钢筋保护
钢筋与模板之间应设置垫块,垫块的制作、设置和固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a、钢筋保护层垫块,其强度不应低于使用部位的结构混凝土强度;
b、钢筋混凝土构件底面应采用梅花型垫块,立面应采用绑扎圆饼形或梅花型垫块,垫块半径应符合保护层设计厚度要求;
c、垫块应相互错开、分散设置在钢筋与模板之间,但不应横贯混凝土保护层的全部截面进行设置,每平方不少于4个,重要部位适当加密,绑扎于箍筋上;
d、垫块应与钢筋绑扎牢固,且其绑丝的丝头不应进入混凝土保护层内;
e、混凝土浇筑前,应对垫块的位置、数量和紧固程度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处理,保证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最外层箍筋净保护层厚度不小于50mm。
2、钢筋加工要求
(1)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成盘的钢筋和弯曲的钢筋均应调直;
(2)钢筋的形状、尺寸应按照设计的规定进行加工。加工后的钢筋,其表面不应有削弱钢筋截面的伤痕;
(3)钢筋的弯制和端部的弯钩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4)箍筋的末端应做弯钩,弯钩的形状应符合设计规定,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被箍受力主钢筋的直径。
3、钢筋连接要求
(1)受力钢筋的连接接头应设置在内力较小处,并应错开布置,对焊接接头和机械连接接头,在接头长度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
(2)直径≥25mm的钢筋采用机械连接,连接区段内的接头率不大于50%。
4、钢筋安装
(1)钢筋转运采用随车吊或平板车进行运输,运至现场后按钢筋安装的先后顺序临时堆放至现场;
(2)当钢筋制作加工完成,经自检合格以后,开始进行钢筋的加工及安装,加工安装全过程派专门的技术员及熟练工人进行施工,另由现场技术员随时进行跟踪检查,待钢筋安装完工,自检合格后,报请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再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3)钢筋采用吊车逐捆吊安就位,通过劲性骨架定位,安装顺序为主筋、箍筋、水平筋;
(4)主筋连接方法为:用全站仪在已经接长、加固的劲性骨架上测放出塔柱的纵、横向轴线,钢筋工根据纵、横向轴线在劲性骨架上焊接主筋定位框架,并在定位框架上准确标示出主筋设计位置,而后进行主筋机械接头连接,锚固入承台的钢筋分2节安装,与承台浇筑方式保持一致,钢筋接头间距不小于35d,标准节钢筋安装斜长为6m;
(5)每一层箍筋由下而上绑扎,绑扎高度按每次混凝土浇筑高度进行,接头绑扎采用直径0.7-2.0mm的铁丝,必要时采用电焊焊牢,绑扎采取逐点改变绕丝方向的8字形方式交错扎结,钢筋绑扎时,箍筋与主筋垂直,绑扎钢筋的铁丝丝头不应进入混凝土保护层内,钢筋安装允许偏差如下表所示。
钢筋安装允许偏差表
(6)钢筋规格、数量、形状、位置、间距、接头等均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并严格做好原材料抽检和接头试验工作;
(7)钢筋骨架应绑扎牢固并有足够的刚度,且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不发生任何松动或大的变形。
5、钢筋操作架
钢筋操作架采用∠80×80×8mm制作,底部支撑于模板顶操作架根部,共设3层操作平台,层与层间高度为1.9m,护栏设置3道横杆,顶部横杆高度为1.5m,钢筋操作架为可移动式,上层混凝土浇筑后次日,将操作架吊放安装与模板顶部,操作架为2个“U”型结构连接,供作业人员绑扎钢筋、焊制劲性骨架作业,完成作业后吊除操作架,拆除上层模板并提升安装。
6、钢筋网制作与安装
墩身外围应均需安装贴面钢筋焊网,网孔间距10×10cm,钢筋网沿墩身外侧四周钢筋从下往上安装,安装此钢筋网时注意网片之间的横竖搭接长度不小于10cm。
7、施工注意事项
(1)钢筋下料时,切口端面应与钢筋轴线垂直,不得有马蹄形或挠曲;
(2)钢筋头不得有与钢筋轴线相垂直的横向裂纹,不合格的钢筋头,应切去后重新检查,检查合格后方能使用;
(3)钢筋加工完成后,根据不同型号堆放,并按计划进行加工,确保先用先加工,避免长时间存放;
(4)焊接和绑扎接头与钢筋弯曲处的距离不应小于10倍钢筋直径,也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钢筋接头应交错布置;
(5)墩身竖向主筋预埋前要标出准确位置,并焊接点位圈钢筋定位,然后再进行安装;
(6)混凝土浇筑前,由专人检查预埋钢筋和其它预埋件的稳固情况,对松动、变形、移位等情况,及时将其复位并固定好;
(7)钢筋绑扎时先接长内、外层主筋,接长时内、外层按同一方向同时进行,接长的钢筋上端采用临时定位框固定于支架上,主筋接长完毕后,进行环向水平钢筋绑扎,形成整体钢筋骨架。
8、冷却管布设
完成钢筋的绑扎后,在绑扎完成后的钢筋框架内焊接冷却管,冷却管呈S形盘绕在钢筋框架内,冷却管为空心管,冷却管的两端延伸出钢筋框架的外部,冷却管的两端通过螺纹或者其他连接结构安装有管道,其中一个管道上远离冷却管的一端安装有水泵,在浇筑混凝土时,通过水泵将温水或者凉水泵取到冷却管内,水的温度根据环境温度进行设定,在冬季,使用温度较高的水,在夏季使用温度较低的水,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根据天数逐渐降低水温,直至混凝土完全凝固成型,能够有效的避免极端的温度对混凝土的影响,保障混凝土的质量,在混凝土完成凝固后,将冷却管内水抽出,并将伸出部分截断,利用冷却管提升下塔柱的抗震能力;
塔柱首节段模板施工
4.5、塔柱首节段模板施工
首先在承台顶面放样塔柱四个角点,并用墨线弹出印记,找平塔柱模板底部,清除塔柱钢筋内杂物,模板外侧自带附着式防护栏,外侧布置梯笼作为施工人员上下通道,对拉杆采用D20高强螺杆,外包PVC管,间距不大于1.35m。
塔柱其它节段模板施工
1、模板加工
钢木组合大模板均有专业厂家制作,模板加工质量标准如下表所示模板加工质量标准表
2、模板堆放
组装完成的模板,需要有规律的堆放在一起,首先,选用一块平坦、坚实的场地,确保模板堆放时不会发生倾斜,将第一块模板面朝上并保持离开地面净高300mm以上,背楞朝下放置平稳,确保水平,不能有晃动余量,然后在面板上放置2-3根长条木方(一般间距为2米),木条长度与模板长边相近即可,接着放第三块模板,一般5、6块为一堆,注意保护面板,防止受雨淋和暴晒,储存期超过一周的应用帆布遮盖起来。
3、模板安装
模板吊装必须专人指挥,两肢塔柱最外侧俯斜面模板拆除安装是采用手拉葫芦辅助,防止拆全部约束后自由摆动,且更便于安装就位,合模前模板用洗衣粉水清洗面板,清洗面板宜用中等硬度的毛刷刷洗,板面要擦干净,否则模板上的灰尘会沾到混凝土的表面,必须确保本工序在混凝土冲毛之后进行,模板干后,用刷子或干净的毛巾,将模板表面刷上脱模剂,不要刷太多,严禁流淌,以有油光而无油痕为最佳,保证脱模剂均匀,雨后可再刷一遍脱模剂,脱模剂采用同一种品种,以保证混凝土表面色泽一致,检查钢筋是否与模板拉杆孔、埋件系统相冲突,有冲突的须调整钢筋位置,模板采用吊车起吊提升;
内模采用2cm厚木模板,竖背肋采用9×9cm方木,间距不大于30cm,横背肋采用双排48×3.5mm钢管,拉杆采用D20螺杆,外包PVC管,间距不大于1.35m,循环交替绑扎钢筋、吊出内模板、外模板爬升,安装内模板、内外模板固定、浇筑混凝土,每次标准节浇筑5.9m,依次周而复始,直至完成整个塔柱空心部分的施工,第6与第7节段与下横梁施工同步;
在墩身空心段内部搭设人员操作平台,平台利用上一节段最顶部四周拉杆孔,穿入通长的钢筋作为支撑,形成90×90cm网格,两端各伸入墩身不小于20cm,钢筋上满铺2cm厚木板。
4、模板维护
模板从安装完毕到混凝土浇筑完毕期间,须有专人对模板进行维护,以保证混凝土实体的形状符合要求,主要工作包括混凝土浇筑前的调整及加固,混凝土浇筑时的值班,混凝土浇筑前必须检查模板顶面尺寸、四个侧面的平顺度和垂直度、连接螺丝和支撑是否打紧等项目,在整改完毕后方可开始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浇筑时重点检查四个侧面的平顺度和支撑是否有松动,并及时进行调整。
5、模板拆除
浇筑完混凝土后,当混凝土强度达到6MPa时,可以松动对拉螺杆一到二扣,当混凝土强度达到10MPa时可以进行拆模,拆模时先卸下拉杆螺母,抽出拉杆,堆放在适当位置,卸下芯带,将模板后移或者吊走。
混凝土施工
1、混凝土搅拌
(1)搅拌工艺要求
a、搅拌站必须严格掌握混凝土配合比,并在搅拌机旁挂牌公布,便于检查,混凝土计量系统应定期检定,每一工班正式称量前,应对计量设备进行检查(用法码校检),并记录检查台帐;
b、拌合,混凝土原材料计量后投入搅拌机,充分搅拌后,再投入外加剂,并搅拌均匀为止,上述每一阶段的搅拌时间卡30s,总搅拌时间不宜少于2min,也不宜超过3min;
c、骨料含水率测试,搅拌混凝土前,严格测定粗细骨料的含水率,准确测定因天气变化而引起的粗细骨料含水量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一般情况下,含水量每班抽测不应少于1次;雨天应随时抽测,并按测定结果及时调整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d、坍落度测试,混凝土拌制过程中,应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进行测定,测定值应符合理论配合比的要求,偏差不宜大于±20mm,每拌制503或每工作班测试应不少于1次,并要求试验人员现场再进行坍落度试验。
e、季节施工
夏季施工:炎热季节搅拌混凝土时,高性能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应控制≥30℃,采取低水温搅拌混凝土等措施降低混凝土拌和物的温度,以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满足规定要求。
(2)搅拌质量控制
混凝土拌制是否均匀,混凝土的拌合物质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一般通过检测其工作性来控制,高性能混凝土出机检查的工作性主要是坍落度、含气量、混凝土温度和泌水状况,不合格时,要查找原因,一般的原因可能是称料的误差、水的计量不准、骨料含水量测试或计算失误等等。不可采取加水的方式增加混凝土的坍落度。
2、混凝土运输
混凝土运输采用不少于12辆混凝土搅拌车运送,以确保浇筑工作连续进行,不得采用机动翻斗车、手推车等工具长距离运输混凝土,对混凝土拌合物运输的基本要求是:不产生离析现象,保证规定的坍落度、含气量和在混凝土初凝之前能有充分时间进行浇筑和捣实,混凝土搅拌车运输、管道泵送运输质量保证措施及注意事项如下:
(1)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保持均匀性,运到浇筑地点时不分层、不离析、不漏浆,并具有要求的坍落度和含气量等工作性能,当运至现场的混凝土发生离析现象时,应利用混凝土运输车强拌20-30s,但不得再次加水;
(2)减少混凝土的转载次数和运输时间,从搅拌机卸出混凝土到混凝土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以不影响混凝土的各项性能为限;
(3)当罐车到达浇筑现场时,使罐车高速旋转20~30s,再将混凝土拌和物喂入泵车料斗或混凝土料斗;
(4)在满足泵送工艺要求的前提下,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尽量小,以免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产生离析和泌水,当浇筑层的高度较大时,控制拌和物的坍落度,并且使用串筒浇筑;
(5)泵送管路起始水平管段长度≤15m,除出口处可采用软管外,管路的其它部位均不得采用软管,管路用支架、吊具等加以固定,不与模板和钢筋接触,高温环境下,管路用湿帘覆盖;
(6)混凝土在搅拌后60min内泵送完毕,且在初凝时间前入泵,并在初凝前浇筑完毕;
(7)因各种原因导致停泵时间超过15min,每隔4-5min开泵一次,使泵机进行正转和反转两个方向的运动,同时开动料斗搅拌器,防止斗中混凝土离析,如停泵时间超过45min,将管中混凝土清除,并用压力水或其它方法冲洗管内残留的混凝土。
3、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模板的标高、尺寸、位置、强度、刚度、牢固性、平整度、内侧的光洁度等内容是否满足要求,不得有缝隙和孔洞。检查模板接缝是否严密,脱模剂是否涂抹均匀,模板中的杂物应清理干净;钢筋及预埋件的数量、型号、规格、摆放位置、保护层厚度等是否满足要求,并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塔柱采用C55海工砼,浇筑前应检查砼的坍落度与和易性。坍落度控制在160~200mm左右。
(1)混凝土浇筑及振捣
a、混凝土入模采用泵车入模;
b、混凝土的浇筑采用沿高度均匀分层连续推移的方式进行,混凝土的一次分层厚度约为30cm,以充分利用混凝土层面散热,间隙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或重塑前浇筑完上层混凝土,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
c、混凝土采用插入式高频振动棒垂直点振方式振捣,振捣过程中应避免重复振捣,防止过振;应加强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和接缝的密合程度,防止在振捣过程中产生漏浆,振捣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插入式振动器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且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宜为50-100mm,与侧模应保持50-100mm的距离,当振动完毕需变换振动棒在拌合物中的水平位置时,应边振动边竖向缓慢提出振动棒,不得将振动棒放在拌合物内平拖。不得用振动棒驱赶混凝土;
2)应避免碰撞模板、钢筋及其它预埋部件;
3)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及时将浇筑的混凝土均匀振捣密实,不得随意加密振点或漏振,每点的振捣时间以混凝土不再沉落、表面泛浆或不冒大气泡为准,振捣延续时间宜为20-30s,避免过振;
4)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修整、抹平混凝土裸露面,待定浆后再抹第二遍并压光,抹面时严禁洒水;
5)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为保证墩身平面位置,要求必须有专业人员盯看模板并随时加固模板,防止跑模、胀模的现象,出现上述情况时立即停止浇筑混凝土,重新加固、重新测量后方可继续浇筑混凝土。
(2)施工缝处理
下一段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对前一段混凝土的顶面进行处理,将表层浮浆清除,使用电镐充分凿毛并湿润,然后再进行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衔接下一节段钢筋安装,本节模板暂不拆除,养生时在顶部铺设土工布,洒水养护,保证土工布处于湿润状态,待模板拆除提升后再包裹塑料薄膜养护,一方面增强养生效果,防止因强风及干燥气候造成表面干裂纹,确保混凝土内实外光,另一方面,可以保护已完工墩身,避免其受到污染,内腔采用人工洒水养生。
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发明所披露的实施例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斜拉桥主墩下塔柱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斜拉桥主墩下塔柱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施工准备:墩身施工所用模板、架体、小型机具及钢筋等材料通过吊车进行垂直运输;
S2:劲性骨架安装:劲性骨架第一次安装3.2m,以后每次安装1节,每节同该节段塔柱混凝土浇筑高度,在后续骨架安装前,先在前节骨架顶面四个角点放出测量控制点,同时校核和调节其标高,使之满足设计标高,安装时,节段的四个下角点对准已有骨架的四个顶角控制点,在四个角点用铅垂仪校核偏差,对中后在四角利用螺栓暂时进行定位;
S3:钢筋绑扎:用全站仪在已经接长、加固的劲性骨架上测放出塔柱的纵、横向轴线,钢筋工根据纵、横向轴线在劲性骨架上焊接主筋定位框架,并在定位框架上准确标示出主筋设计位置,而后进行主筋机械接头连接,每一层箍筋由上而下绑扎,绑扎高度按每次混凝土浇筑高度进行,钢筋绑扎完成后在其内部呈S形焊接冷却管;
S4:模板安装:在承台项面放样塔柱四个角点,并用墨线弹出印记,找平塔柱模板底部,清除塔柱钢筋内杂物,模板进行吊装,两肢塔柱最外侧俯斜面模板拆除安装是采用手拉葫芦辅助,防止拆全部约束后自由摆动,且更便于安装就位;
S5:混凝土浇筑:混凝土采用泵车入模,混凝土的浇筑采用沿高度均匀分层连续推移的方式进行,混凝土采用插入式高频振动棒垂直点振方式振捣,振捣过程中应避免重复振捣,防止过振,在混凝土浇筑震荡后,通过水泵向冷却管内注入温水或者凉水,对混凝土进行温度调控;
S6: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衔接下一节段钢筋安装,本节模板暂不拆除,养护时在顶部铺设土工布,洒水养护,保证土工布处于湿润状态,待模板拆除提升后再包裹塑料薄膜养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拉桥主墩下塔柱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的模板是由面板、工字木梁、连接爪、背楞组成,模板外侧配备操作栏杆及防护栏杆,倒角处钢盒子与顺桥向模板固定使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拉桥主墩下塔柱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的劲性骨架采取桁架结构,单肢采用4根立柱,骨架格构立柱采用∠160×160×16角钢做为主受力杆,立柱间连杆及缀杆均采用∠100×100×10角钢,立柱与立柱之间的桁架平连及斜连杆采用∠100×100×10角钢做为主平联,采用连接板焊接,焊缝为三面围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拉桥主墩下塔柱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劲性骨架在现场加工制作,分段运输吊装。为保证劲性骨架的加工精度,在专用台座上定型靠模制作,编号堆放,劲性骨架杆件先进行下料,并加工成吊装件,再吊装,杆件采用氧割下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拉桥主墩下塔柱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采用HPB300-10、HRB400-16、20、32mm、HRB500-40MM,主筋直径为的钢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拉桥主墩下塔柱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在钢筋加工场下料加工成半成品,然后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安装或绑扎,钢筋垂直运输采用吊车吊装,钢筋加工均采用数控设备进行加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拉桥主墩下塔柱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与模板之间设置有垫块,垫块强度大于使用部位的结构混凝土强度,钢筋混凝土构件底面采用梅花形垫块,立面采用绑扎圆饼形垫块或者梅花形垫块,垫块相互错开,分散设置在钢筋与模板之间,垫块与钢筋绑扎牢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拉桥主墩下塔柱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钢筋绑扎要求,受力钢筋的连接接头设置在内力较小处,并错开布置,对焊接接头和机械连接接头,在接头长度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直径大于等于25mm的钢筋采用机械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拉桥主墩下塔柱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劲性骨架分节高度根据塔柱分节高度确定,第一节劲性骨架高度2.3m,劲性骨架起于主墩承台塔座混凝土,止于塔柱钢混结合段底部位置,其余节段劲性骨架高度同该节段塔柱混凝土浇筑高度,劲性骨架顶面标高高出该节段塔柱顶面标高。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斜拉桥主墩下塔柱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劲性骨架安装采用施工吊车起吊,现场焊接就位,在浇筑混凝土时,标准节浇高度为5.9m,每次安装时,劲性骨架均有部分结构露出在混凝土面以上。
CN202410800163.1A 2024-06-20 2024-06-20 一种斜拉桥主墩下塔柱施工方法 Pending CN11858181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800163.1A CN118581812A (zh) 2024-06-20 2024-06-20 一种斜拉桥主墩下塔柱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800163.1A CN118581812A (zh) 2024-06-20 2024-06-20 一种斜拉桥主墩下塔柱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581812A true CN118581812A (zh) 2024-09-03

Family

ID=925364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800163.1A Pending CN118581812A (zh) 2024-06-20 2024-06-20 一种斜拉桥主墩下塔柱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58181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9195053A (zh) * 2024-11-26 2024-12-27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墩台结构码头工程的施工设备及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67921B1 (ko) * 2005-12-13 2007-01-11 재현토건(주) 프리캐스트콘크리트 가로보를 이용한 케이블교량의 주탑시공방법
CN115075143A (zh) * 2022-07-06 2022-09-20 保利长大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桥梁塔柱施工方法
CN118127920A (zh) * 2023-12-04 2024-06-04 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 连续刚构桥主墩与交界墩承台施工方法
CN118186930A (zh) * 2024-04-08 2024-06-14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劲性骨架辅助施工矮塔斜拉桥h型塔的施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67921B1 (ko) * 2005-12-13 2007-01-11 재현토건(주) 프리캐스트콘크리트 가로보를 이용한 케이블교량의 주탑시공방법
CN115075143A (zh) * 2022-07-06 2022-09-20 保利长大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桥梁塔柱施工方法
CN118127920A (zh) * 2023-12-04 2024-06-04 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 连续刚构桥主墩与交界墩承台施工方法
CN118186930A (zh) * 2024-04-08 2024-06-14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劲性骨架辅助施工矮塔斜拉桥h型塔的施工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朱曙光: "科学技术创新", 科学技术创新, no. 28, 31 December 2021 (2021-12-31), pages 90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9195053A (zh) * 2024-11-26 2024-12-27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墩台结构码头工程的施工设备及方法
CN119195053B (zh) * 2024-11-26 2025-02-28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墩台结构码头工程的施工设备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55855B (zh) 一种双塔单索面矮塔斜拉桥主桥的施工工艺
CN109706846B (zh) 用于斜坡地基的高、窄桥盖梁穿心钢棒施工方法
CN110184941B (zh) 一种桥梁主塔施工方法
CN112049143B (zh) 大型低温储罐大体积混凝土承台建造方法
CN115030064B (zh) 一种高铁高架站改建移梁施工方法
CN110939051A (zh) 一种地铁隐盖梁施工方法
CN112502041A (zh) 一种用于岩溶隧洞中现浇箱梁跨越溶腔方法
CN104894954A (zh) 城市桥梁墩柱钢筋整体安装施工方法
CN113152262A (zh) 一种桥梁独柱墩加固施工方法
CN114109123A (zh) 一种烟囱筒身的施工方法
CN111997066A (zh) 用于边坡加固的装配式预应力锚索框架梁制作及施工方法
CN118581812A (zh) 一种斜拉桥主墩下塔柱施工方法
CN117488692A (zh) 一种桥梁混凝土箱梁施工方法
CN103174095A (zh) 翼缘后展式箱梁混凝土浇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1648256A (zh) 桥墩墩身加固施工方法
CN112726513B (zh) 一种预应力空腹桁架拱设计施工方法
CN111663779A (zh) 冶金工业厂房闭口施工方法
CN111877177A (zh) 一种水中桥墩承台施工方法
CN117944168A (zh) 一种梁板预制施工方法
CN111593888A (zh) 一种现浇砼空心楼盖组合塑料模盒安装控制系统及安装施工方法
CN115890877B (zh) 一种可调节的横隔板模板及其施工方法
CN112030750A (zh) 一种水中系梁施工工艺
CN107586068B (zh) 一种立柱混凝土及混凝土立柱的施工方法
CN114277672B (zh) 一种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盖梁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CN117431839A (zh) 一种跨南水北调干渠管道桥现浇梁的施工工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