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8434684A - 表面被覆粒子 - Google Patents

表面被覆粒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434684A
CN118434684A CN202280085297.9A CN202280085297A CN118434684A CN 118434684 A CN118434684 A CN 118434684A CN 202280085297 A CN202280085297 A CN 202280085297A CN 118434684 A CN118434684 A CN 1184346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icles
mass
coated
less
part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8529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朝野萌子
手塚光
石山翔午
高井雅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84346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4346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3/00Silic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3/113Silicon oxides; Hydrates thereof
    • C01B33/12Silica; Hydrates thereof, e.g. lepidoic silicic acid
    • C01B33/18Preparation of finely divided silica neither in sol nor in gel form; After-treatment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02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8/0241Containing particulate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shape and/or struct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19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inorganic ingredients
    • A61K8/25Silicon; Compound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72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A61K8/73Polysaccharides
    • A61K8/731Cellulose; Quaternized cellulose derivati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72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A61K8/73Polysaccharides
    • A61K8/736Chitin; Chitosan; Derivative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72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A61K8/84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therwise than those involving only carbon-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72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A61K8/84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therwise than those involving only carbon-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A61K8/89Polysiloxanes
    • A61K8/891Polysiloxanes saturated, e.g. dimethicone, phenyl trimethicone, C24-C28 methicone or stearyl dimethicone
    • A61K8/894Polysiloxanes saturated, e.g. dimethicone, phenyl trimethicone, C24-C28 methicone or stearyl dimethicone modified by a polyoxyalkylene group, e.g. cetyl dimethicone copolyo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19/00Preparations for care of the ski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3/00Silic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3/20Silicates
    • C01B33/22Magnesium silic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3/00Silic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3/20Silicates
    • C01B33/36Silicates having base-exchange properties but not having molecular sieve properties
    • C01B33/38Layered base-exchange silicates, e.g. clays, micas or alkali metal silicates of kenyaite or magadiite type
    • C01B33/42Micas ; Interstratified clay-mica produc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800/00Properties of cosmetic compositions or active ingredients thereof or formulation aids used therein and process related aspects
    • A61K2800/40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functional or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particular ingredients
    • A61K2800/41Particular ingredients further characterized by their size
    • A61K2800/412Microsized, i.e. having sizes between 0.1 and 100 micr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800/00Properties of cosmetic compositions or active ingredients thereof or formulation aids used therein and process related aspects
    • A61K2800/40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functional or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particular ingredients
    • A61K2800/60Particulates further characterized by their structure or composition
    • A61K2800/61Surface treated
    • A61K2800/62Coated
    • A61K2800/624Coated by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800/00Properties of cosmetic compositions or active ingredients thereof or formulation aids used therein and process related aspects
    • A61K2800/40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functional or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particular ingredients
    • A61K2800/60Particulates further characterized by their structure or composition
    • A61K2800/65Characterized by the composition of the particulate/core
    • A61K2800/651The particulate/core comprising inorganic material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rd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Cosmetics (AREA)
  • Fertilizers (AREA)
  • Glanulating (AREA)
  • Lubricants (AREA)
  • Processes Of Treat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表面被覆粒子是粒子(A)的表面的一部分或全部由表面处理剂(B)被覆的粒子,将上述表面被覆粒子的5质量%乙醇分散液以2mg/cm2的量涂布于聚氨酯基板上,在23℃大气压下干燥24小时后,在负荷3.53N、移动速度10mm/s、移动距离50mm、往返次数30次、温度25±2℃的条件下测得的上述表面被覆粒子的动摩擦系数为0.50以下,上述动摩擦系数的标准差为0.020以下。

Description

表面被覆粒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表面被覆粒子、表面改性剂、香妆品、表面改性方法、表面被覆粒子的制造方法、及触感提高粒子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就提高触感的观点而言,存在向化妆品、护肤产品、洗漱用品、香水等香妆品中配合合成聚合物微粒的情况。
此处,由于合成聚合物微粒在自然环境中难以分解,担心对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寻求一种代替合成聚合物微粒的触感提高粒子。
另外,作为配合于香妆品中的触感提高粒子,可列举表面由硅酮化合物被覆的无机物粒子。作为与这种表面被覆粒子相关的技术,例如可列举日本特开平9-301826号公报(专利文献1)及国际公开第2020/230650号(专利文献2)中记载者。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由聚(N-酰基亚烷基亚胺)改性硅酮被覆表面的无机物粒子。
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以无机材料为主体的基材粉体由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及氨基改性硅酮进行有表面处理的复合表面处理无机粉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如下的[1]~[6]。
[1]一种表面被覆粒子,其是粒子(A)的表面的一部分或全部由表面处理剂(B)被覆的粒子,
将上述表面被覆粒子的5质量%乙醇分散液以2mg/cm2的量涂布于聚氨酯基板上,在23℃大气压下干燥24小时后,在负荷3.53N、移动速度10mm/s、移动距离50mm、往返次数30次、温度25±2℃的条件下测得的上述表面被覆粒子的动摩擦系数为0.50以下,
上述动摩擦系数的标准差为0.020以下。
[2]一种表面改性剂,其包含如上述[1]中记载的表面被覆粒子。
[3]一种香妆品,其包含如上述[1]中记载的表面被覆粒子。
[4]一种表面改性方法,其包括将如上述[1]中记载的表面被覆粒子、如上述[2]中记载的表面改性剂、或如上述[3]中记载的香妆品适用于对象表面的工序。
[5]一种如上述[1]中记载的表面被覆粒子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将上述粒子(A)与包含上述表面处理剂(B)及溶剂的表面处理剂溶液进行混合的工序。
[6]一种触感提高粒子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工序:从粒子(A)的表面的一部分或全部由表面处理剂(B)被覆的表面被覆粒子中筛选通过下述方法测定的动摩擦系数为0.50以下且上述动摩擦系数的标准差为0.020以下的粒子作为触感提高粒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业界寻求一种触感良好且可降低合成聚合物微粒的使用量的触感提高粒子。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提供一种触感良好且可降低合成聚合物微粒的使用量的表面被覆粒子、表面改性剂、及香妆品、以及使用上述表面被覆粒子、上述表面改性剂、或上述香妆品的表面改性方法。
此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提供一种触感良好且可降低合成聚合物微粒的使用量的表面被覆粒子的制造方法。
此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提供一种触感良好且可降低合成聚合物微粒的使用量的触感提高粒子的制造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可提供一种触感良好且可降低合成聚合物微粒的使用量的表面被覆粒子、表面改性剂、及香妆品、以及使用上述表面被覆粒子、上述表面改性剂、或上述香妆品的表面改性方法。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可提供一种触感良好且可降低合成聚合物微粒的使用量的表面被覆粒子的制造方法。
此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可提供一种触感良好且可降低合成聚合物微粒的使用量的触感提高粒子的制造方法。
[表面被覆粒子]
本发明的表面被覆粒子是粒子(A)的表面的一部分或全部由表面处理剂(B)被覆的粒子,将表面被覆粒子的5质量%乙醇分散液以2mg/cm2的量涂布于聚氨酯基板上且于23℃大气压下干燥24小时后,在负荷3.53N、移动速度10mm/s、移动距离50mm、往返次数30次、温度25±2℃的条件下测得的上述表面被覆粒子的动摩擦系数为0.50以下,动摩擦系数的标准差为0.020以下。此处,在表面被覆粒子的动摩擦系数及动摩擦系数的标准差的测定中,作为测定治具,例如可使用将聚氨酯基板固定于3cm×3cm的压头而成的测定治具。
本发明的表面被覆粒子的触感良好。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表面被覆粒子,通过配合于香妆品中或用作香妆品,可提高香妆品的触感。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表面被覆粒子,通过用作表面改性剂,可将皮肤、毛发、指甲等的表面改性为良好的触感。
另外,本发明的表面被覆粒子可利用不相当于合成聚合物微粒的粒子作为核心粒子,因此对环境友好,可降低合成聚合物微粒的使用量。
本说明书中,所谓“粒子(A)的表面的一部分或全部由表面处理剂(B)被覆”,是指在粒子(A)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借助分子间力或离子键吸附有表面处理剂(B)的状态。此处所谓的“吸附”不包括粒子(A)与表面处理剂(B)进行共价键合的方式。
是否在粒子(A)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吸附有表面处理剂(B)的判断通过公知的方法进行。例如,在通过实施例中记载的“表面处理剂对于无机物粒子的吸附量的测定”算出的相对于粒子(A)100质量份的表面处理剂(B)的吸附量大于0质量份,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0.5质量份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在无机物粒子(A)的表面吸附有表面处理剂(B)。
本说明书中,所谓“触感”,是指对皮肤、毛发、指甲等涂布粒子时的粒子的滑溜度及无干涩感的程度,更加滑溜且越无干涩感则触感越优异。所谓“滑溜度”,是指很滑溜且无粉体感的触感,所谓“干涩感”,是指使手指在皮肤、毛发、指甲等上接触移动时感觉到牵连的触感。
本发明的表面被覆粒子的上述动摩擦系数为0.50以下,就进一步提高触感的观点而言,优选为0.45以下、更优选为0.43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4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3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3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3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29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28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26以下。
上述动摩擦系数的下限值并无特别限定,例如为0.10以上,也可为0.13以上,也可为0.16以上,也可为0.18以上。
本发明的表面被覆粒子的上述动摩擦系数具体可通过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测定。
本发明的表面被覆粒子的上述动摩擦系数的标准差为0.020以下,就进一步提高触感的观点而言,优选为0.018以下、更优选为0.017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16以下。
上述动摩擦系数的标准差的下限值并无特别限定,例如为0.001以上,也可为0.003以上,也可为0.005以上,也可为0.006以上。
本发明的表面被覆粒子的上述动摩擦系数的标准差具体可通过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测定。
就进一步提高环保性的观点而言,本发明的表面被覆粒子中的25℃下为固体状且为非水溶性的合成聚合物的含量优选小于1质量%、更优选小于0.5质量%、进一步优选小于0.1质量%、进一步优选小于0.01质量%,本发明的表面被覆粒子优选实质上不包含该合成聚合物。本说明书中,所谓“实质上不包含该合成聚合物”,是指未刻意地添加,并不排除以杂质的形式存在少量的该合成聚合物。
本说明书中,所谓“非水溶性的合成聚合物”,是指依据OECD guideline 120的在20℃、pH值7的水1000mL中混合合成聚合物10g且搅拌24小时之时的溶解量为2g以下的合成聚合物。
另外,所谓“25℃下为固体状”,是指在1个大气压下且25℃的环境下,在体相状态下不具有流动性的状态。
就进一步提高触感的观点而言,本发明的表面被覆粒子的体积中位粒径(D50)优选大于1μm、更优选大于2μm、进一步优选大于3μm,并且优选为30μm以下、更优选为2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2μm以下。
此处,本发明的体积中位粒径(D50)是通过利用激光衍射/散射法的粒度分布测定机测定的50%中值径,具体而言,可通过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测定。
就进一步提高触感的观点而言,本发明的表面被覆粒子优选在粒子(A)的表面借助分子间力或离子键吸附有表面处理剂(B)。
本说明书中,粒子(A)与表面处理剂(B)的基于分子间力或离子键的吸附的有无可通过公知的方法、例如将表面被覆粒子利用可溶解表面处理剂(B)的溶剂清洗后的吸附量变化进行确认,具体而言,可通过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确认。
以下,对构成本发明的表面被覆粒子的各成分、及表面被覆粒子的制造方法依次进行说明。
<粒子(A)>
就进一步提高表面被覆粒子的触感及环保性的观点而言,粒子(A)优选包含选自无机物粒子(A1)及多糖粒子(A2)中的至少一种。无机物粒子(A1)及多糖粒子(A2)不相当于合成聚合物微粒,因此具备选自无机物粒子(A1)及多糖粒子(A2)中的至少一种作为核心粒子的表面被覆粒子的环保性提高,更适合作为合成聚合物微粒的代替材料。
就进一步提高表面被覆粒子的触感及环保性的观点而言,粒子(A)中的无机物粒子(A1)及多糖粒子(A2)的合计含量优选为6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7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8质量%以上,并且优选为100质量%以下。
另外,就进一步提高表面被覆粒子的触感及环保性的观点而言,粒子(A)中的合成聚合物微粒的含量优选为4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3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质量%以下,并且粒子(A)进一步优选实质上不包含合成聚合物微粒。此处,所谓“实质上不包含合成聚合物微粒”,是指可以杂质的形式包含非刻意地包含的合成聚合物微粒。
就进一步提高表面被覆粒子的触感的观点而言,无机物粒子(A1)优选包含二氧化硅粒子或硅酸盐矿物粒子,更优选包含选自二氧化硅粒子、滑石粒子及云母粒子中的至少一种粒子,进一步优选包含选自二氧化硅粒子及云母粒子中的至少一种粒子,就进一步抑制半干状态的粘腻的观点而言,进一步优选包含二氧化硅粒子,进一步优选包含多孔质二氧化硅粒子。
就进一步提高表面被覆粒子的触感的观点而言,硅酸盐矿物粒子优选包含选自滑石粒子、云母粒子、绢云母粒子、蒙皂石粒子、蒙脱石粒子、膨润土粒子及高岭土粒子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包含选自滑石粒子及云母粒子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包含云母粒子。
多糖粒子(A2)优选包含纤维素粒子。
在无机物粒子(A1)包含多孔质二氧化硅粒子的情况下,就抑制多孔质二氧化硅粒子的崩解,进一步提高表面被覆粒子的触感的观点而言,该多孔质二氧化硅粒子的比表面积优选为5m2/g以上、更优选为10m2/g以上,并且优选为1000m2/g以下、更优选为900m2/g以下。上述比表面积是依据JIS Z 8830:2013测定的BET比表面积。
在无机物粒子(A1)包含多孔质二氧化硅粒子的情况下,就抑制多孔质二氧化硅粒子的崩解,进一步提高表面被覆粒子的触感的观点而言,该多孔质二氧化硅粒子的孔容优选为0.1mL/g以上、更优选为0.3mL/g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5mL/g以上,并且优选为5mL/g以下、更优选为3mL/g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mL/g以下。另外,就无干涩感的程度的观点而言,优选为0.3mL/g以上、更优选为0.5mL/g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8mL/g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9mL/g以上,并且优选为5mL/g以下、更优选为3mL/g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mL/g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mL/g以下。
上述孔容可通过气体吸附法测定。作为气体吸附法,可列举JIS Z 8831-2:2010(粉体(固体)的细孔径分布及细孔特性-第2部:基于气体吸附的中细孔及大细孔的测定方法)、JIS Z 8831-3:2010(粉体(固体)的细孔径分布及细孔特性-第3部:基于气体吸附的微细孔的测定方法)。
就进一步提高表面被覆粒子的触感的观点而言,粒子(A)中的选自无机物粒子(A1)及多糖粒子(A2)中的至少一种粒子的含量优选为5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6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5质量%以上,并且优选为100质量%以下。
就进一步提高表面被覆粒子的触感的观点而言,无机物粒子(A1)中的选自二氧化硅粒子及硅酸盐矿物粒子中的至少一种粒子的含量优选为5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6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5质量%以上,并且优选为100质量%以下。
就进一步提高表面被覆粒子的触感的观点而言,多糖粒子(A2)中的纤维素粒子的含量优选为5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6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5质量%以上,并且优选为100质量%以下。
作为粒子(A)的形状,例如可列举:球状、板状、薄片状、不定形状等。这些中,就进一步提高表面被覆粒子的触感的观点而言,优选为球状、板状或薄片状,更优选为球状或薄片状。
更具体而言,在粒子(A)为二氧化硅粒子、或多糖粒子(A2)的情况下,更优选为球状,在粒子(A)为硅酸盐矿物粒子的情况下,更优选为薄片状。
就进一步提高表面被覆粒子的触感的观点而言,粒子(A)的体积中位粒径(D50)优选为1μm以上、更优选为2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μm以上,并且优选为30μm以下、更优选为2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2μm以下。
<表面处理剂(B)>
就进一步提高表面被覆粒子的触感及环保性的观点而言,表面处理剂(B)优选包含选自25℃下为液体状的改性硅酮(b1)(以下,也称为“改性硅酮(b1)”)及水溶性阳离子性聚合物(b2)中的至少一种,就进一步抑制半干状态的粘腻的观点而言,更优选包含25℃下为液体状的改性硅酮(b1)。
本说明书中,所谓“25℃下为液体状”,是指在1个大气压下且25℃的环境下,在体相状态下具有流动性的状态。
25℃下为液体状的改性硅酮(b1)及水溶性阳离子性聚合物(b2)不相当于“25℃下为固体状且为非水溶性的合成聚合物”,因此具备选自25℃下为液体状的改性硅酮(b1)及水溶性阳离子性聚合物(b2)中的至少一种作为表面处理剂(B)的表面被覆粒子的环保性提高,更适合作为合成聚合物微粒的代替材料。
就进一步提高表面被覆粒子的触感及环保性的观点而言,表面处理剂(B)优选包含50质量%以上的选自上述改性硅酮(b1)及上述水溶性阳离子性聚合物(b2)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包含7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包含8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包含9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包含95质量%以上,并且优选包含100质量%以下。
就提高表面被覆粒子的触感的观点而言,25℃下为液体状的改性硅酮(b1)优选为包含选自聚醚改性硅酮、聚甘油改性硅酮、支链型聚甘油改性硅酮及烷基甘油醚改性硅酮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包含选自聚醚改性硅酮、聚甘油改性硅酮、及支链型聚甘油改性硅酮中的至少一种。
就进一步提高表面被覆粒子的触感的观点而言,改性硅酮(b1)的HLB(亲水性亲油性平衡)优选为1.0以上、更优选为2.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5以上,并且优选为20.0以下、更优选为18.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6.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以下。
此处,HLB值是表示改性硅酮(b1)的对水及油的亲和性的值,可通过格里芬法由下式求出。
HLB=20×[(改性硅酮(b1)中所含的亲水基的分子量)/(改性硅酮(b1)的分子量)]
作为上述亲水基,可列举羟基、亚乙氧基等。
改性硅酮(b1)的25℃下的粘度优选为50mPa·s以上、更优选为100mPa·s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0mPa·s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0mPa·s以上,并且优选为500,000mPa·s以下、更优选为100,000mPa·s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0,000mPa·s以下。
上述粘度可基于JIS Z 8803:2011“液体的粘度测定方法”,使用布氏粘度计,在25℃下测定。
聚醚改性硅酮是具有硅油的侧链和/或末端的烃基被取代为聚醚基的结构的物质。
作为聚醚改性硅酮的聚醚基,优选为聚亚乙氧基、聚亚丙氧基、亚乙氧基(EO)与亚丙氧基(三亚甲氧基或丙烷-1,2-二基氧基;PO)呈嵌段状或无规地加成而成的聚亚烷氧基,更优选为聚亚乙氧基。作为聚醚改性硅酮,可使用在硅酮主链接枝聚醚基而成的化合物、硅酮与聚醚基呈嵌段状键合而成的化合物等。
就进一步提高表面被覆粒子的触感的观点而言,聚醚改性硅酮的25℃下的粘度优选为50mPa·s以上、更优选为100mPa·s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0mPa·s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0mPa·s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50mPa·s以上,并且优选为3000mPa·s以下、更优选为2000mPa·s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00mPa·s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50mPa·s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00mPa·s以下。
上述粘度可基于JIS Z 8803:2011“液体的粘度测定方法”,使用布氏粘度计,在25℃下测定。
作为聚醚改性硅酮的具体例,可列举:PEG-3聚二甲基硅氧烷、PEG-9聚二甲基硅氧烷、PEG-9甲基醚聚二甲基硅氧烷、PEG-10聚二甲基硅氧烷、PEG-11甲基醚聚二甲基硅氧烷、PEG-12聚二甲基硅氧烷、PEG/PPG-20/22丁基醚聚二甲基硅氧烷、PEG-32甲基醚聚二甲基硅氧烷、PEG-9聚二甲基硅烷氧基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月桂基PEG-9聚二甲基硅烷氧基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鲸蜡基PEG/PPG-10/1聚二甲基硅氧烷、PEG/PPG-30/10聚二甲基硅氧烷、二甲基硅酮单元与聚醚单元交替地进行共聚而成的直链状的聚醚改性硅酮等。
作为聚醚改性硅酮的市售品例,例如可列举: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KF系列(例如:KF-6004、KF-6011、KF-6012、KF-6013、KF-6015、KF-6016、KF-6017、KF-6028、KF-6038、KF-6043、KF-6048)、Dow Chemical Japan株式会社制造的DOWSIL系列(BY25-339、SH3775M、FZ-2203)等。
聚甘油改性硅酮是指在结构内具有1价的聚甘油基的硅酮,例如可列举:聚甘油基-3二硅氧烷聚二甲基硅氧烷、聚甘油基-3聚二甲基硅烷氧基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月桂基聚甘油基-3聚二甲基硅烷氧基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等。此处,本说明书中,聚甘油改性硅酮不包括支链型聚甘油改性硅酮。
作为聚甘油改性硅酮的市售品,例如可列举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KF系列(例如:KF-6100、KF-6104、KF-6106、KF-6105)等。
就进一步提高表面被覆粒子的触感的观点而言,聚甘油改性硅酮的25℃下的粘度优选为500mPa·s以上、更优选为1,000mPa·s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00mPa·s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00mPa·s以上,并且优选为20,000mPa·s以下、更优选为10,000mPa·s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00mPa·s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00mPa·s以下。
上述粘度可基于JIS Z 8803:2011“液体的粘度测定方法”,使用布氏粘度计,在25℃下测定。
作为支链型聚甘油改性硅酮,例如可列举下述式(1)所表示的具有在二甲基聚硅氧烷的两末端经由含有氧亚苯基的连接基团键合有支链型聚甘油链的结构的化合物。
[化学式1]
(式(1)中,R12各自独立地表示支链型聚甘油链,m表示0以上且10000以下的整数)
式(1)中,亚苯基部分的氧原子与三亚甲基(-C3H6-)的键合样式并无特别限定,可为邻位、间位、对位的任一者。m表示0以上且10,000以下的整数,优选为1以上且300以下。R12表示支链型聚甘油链,由下述结构式(2)~(5)所表示的甘油单元构成,具有至少1个结构式(2)所表示的具有分支结构的甘油单元,末端为结构式(5)所表示的甘油单元。另外,支链型聚甘油链中的甘油单元的平均键合总数为3以上且200以下,优选为3以上且30以下。
[化学式2]
就进一步提高表面被覆粒子的触感的观点而言,支链型聚甘油改性硅酮的25℃下的粘度优选为10,000mPa·s以上、更优选为20,000mPa·s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000mPa·s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0,000mPa·s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0,000mPa·s以上,并且优选为500,000mPa·s以下、更优选为100,000mPa·s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0,000mPa·s以下。上述粘度可基于JIS Z 8803:2011“液体的粘度测定方法”,使用布氏粘度计,在25℃下测定。
式(1)所表示的支链型聚甘油改性硅酮例如可通过日本特开2004-339244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以及其他通常所知的方法制造,其中,日本特开2004-339244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是在酸性或碱性催化剂的存在下对两末端具有经羟基取代的苯基的改性硅酮添加2,3-环氧-1-丙醇进行接枝聚合而制造。
另外,作为支链型聚甘油改性硅酮的市售品,例如可列举Sofcare GS-G(花王株式会社制造)等。
作为烷基甘油醚改性硅酮,可列举下述式(6)所表示的物质。
[化学式3]
[式(6)中,Q表示碳数3以上且20以下的二价的烃基,R1~R9可相同,也可不同,表示氢原子、碳数1以上且32以下的直链或支链的烃基或苯基,R10及R11可相同,也可不同,表示氢原子或碳数1以上且32以下的直链或支链的烃基,位于同一分子内的多个R10及R11也可各自不同。p表示1以上且500以下的数,q表示1以上且50以下的数。需要说明的是,p及q优选表示分子中的烷基甘油醚基[-Q-OCH2-CH(OR10)-CH2(OR11)]的含量成为1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的数]
式(6)中,Q所表示的碳数3以上且20以下的二价的烃基,优选为碳数3以上且20以下的直链或支链亚烷基。更具体而言,可列举:三亚甲基、四亚甲基、五亚甲基、六亚甲基、七亚甲基、八亚甲基、九亚甲基、十亚甲基、十一亚甲基、十二亚甲基、十四亚甲基、十六亚甲基、十八亚甲基等直链亚烷基;亚丙基、2-甲基三亚甲基、2-甲基四亚甲基、2-甲基五亚甲基、3-甲基五亚甲基等支链亚烷基等。
另外,R1~R11的定义中,作为碳数1以上且32以下的直链或支链的烃基,可列举: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辛基、癸基、十一烷基、十二烷基、十四烷基、十六烷基、十八烷基、二十烷基、二十二烷基、二十四烷基、二十六烷基、二十八烷基、三十烷基等直链烷基;异丙基、仲丁基、叔丁基、新戊基、1-乙基丙基、1-庚基癸基等支链烷基等。本说明书中,R1~R9优选为碳数1以上且25以下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其中,也可一部分为氢原子),更优选为碳数1以上且22以下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其中,也可一部分为氢原子)。另外,R10、R11优选为氢原子或碳数1以上且5以下的烷基,进一步优选为氢原子。
此外,p及q优选烷基甘油醚基[-Q-OCH2-CH(OR10)-CH2(OR11)]的含量成为1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的数,更优选该含量成为5质量%以上且40质量%以下的数,进一步优选该含量成为10质量%以上且30质量%以下的数。具体而言,就成为原料的有机聚硅氧烷的获取的容易性、制造时的操作性等方面而言,p为1以上且500以下的范围,优选为10以上且30以下的范围,q为1以上且50以下的范围,优选为1以上且30以下的范围。
就进一步提高表面被覆粒子的触感的观点而言,烷基甘油醚改性硅酮的25℃下的粘度优选为1,000mPa·s以上、更优选为2,000mPa·s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00mPa·s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00mPa·s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00mPa·s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000mPa·s以上,并且优选为20,000mPa·s以下、更优选为10,000mPa·s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000mPa·s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000mPa·s以下。上述粘度可基于JIS Z 8803:2011“液体的粘度测定方法”,使用布氏粘度计,在25℃下测定。
这种烷基甘油醚改性硅酮可依据日本特开平4-134013号公报、日本特开2005-194523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通过使具有至少1个硅-氢键的有机氢聚硅氧烷与对应的烯基甘油醚反应而制造。
另外,作为烷基甘油醚改性硅酮的市售品,例如可列举SI-UGE、Sofcare RS-U(以上由花王株式会社制造)等。
这些改性硅酮(b1)可为单独1种,也可组合2种以上。
就进一步提高表面被覆粒子的触感及环保性的观点而言,水溶性阳离子性聚合物(b2)优选为包含选自具有纤维素骨架的阳离子性聚合物、阳离子性乙烯基系聚合物、甲壳素-壳聚糖类、及卤化己二甲铵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包含选自具有纤维素骨架的阳离子性聚合物、阳离子性乙烯基系聚合物、甲壳素-壳聚糖类、溴化己二甲铵及氯化己二甲铵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包含选自具有纤维素骨架的阳离子性聚合物、阳离子性乙烯基系聚合物及甲壳素-壳聚糖类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为包含选自具有纤维素骨架的阳离子性聚合物及阳离子性乙烯基系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本说明书中,所谓“水溶性聚合物”,是指在20℃、pH值7的水1000mL中混合聚合物10g且静置24小时之时的溶解量大于2g的聚合物。
水溶性阳离子性聚合物(b2)优选具有伯氨基、仲氨基、叔氨基、季铵基、肼基等碱性基,更优选具有叔氨基、或季铵基。需要说明的是,碱性基包括经盐酸、硫酸、硝酸、乙酸、甲酸、马来酸、富马酸、柠檬酸、酒石酸、己二酸、乳酸等酸中和的碱性基。
另外,本说明书中,水溶性阳离子性聚合物(b2)不包括水溶性氨基改性硅酮等水溶性阳离子性硅酮。
就提高表面被覆无机物粒子的触感的观点而言,水溶性阳离子性聚合物(b2)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为3,000以上、更优选为5,00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00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00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0,000以上。另外,优选为500万以下、更优选为300万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0万以下。
上述重均分子量Mw可使用聚乙二醇作为标准物质,通过凝胶过滤色谱(GPC)法进行测定。例如,作为水溶性阳离子性聚合物(b2)的阳离子化羟基乙基纤维素的重均分子量Mw通过在以下的条件下进行GPC测定而求出。
<GPC测定条件>
样品浓度:1mg/mL
柱:TSKgelα-M×2根(东曹(株))
洗脱液:0.15mol/L硫酸钠水溶液(含有1%乙酸)
流速:1.0mL/min
柱温:40℃
检测器:示差折光检测器
本说明书中,所谓“具有纤维素骨架的阳离子性聚合物”,是指具有阳离子性基与纤维素骨架,且整体带阳离子电荷的聚合物。另外,所谓阳离子性基,是指阳离子基、或经离子化而能成为阳离子基的基团,例如可列举伯胺基、仲氨基、叔氨基、季铵基等。
作为具有纤维素骨架的阳离子性聚合物,例如可列举阳离子化纤维素、阳离子化纤维素衍生物等,具体而言,可列举:阳离子化纤维素、阳离子化羟基乙基纤维素、阳离子化羟基丙基纤维素、阳离子化羧基甲基纤维素等。
作为具有纤维素骨架的阳离子性聚合物,优选阳离子化羟基乙基纤维素,更优选对羟基乙基纤维素加成氯化缩水甘油基三甲基铵所得的季铵盐的聚合物(INCI名:聚季铵盐-10)。
作为阳离子性乙烯基系聚合物,例如可列举:乙烯基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共聚物二乙基硫酸盐、乙烯基吡咯烷酮/二甲基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月桂基二甲基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共聚物、乙烯基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氨基乙酯/丙烯酸烷基酯/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共聚物、聚氯化二甲基亚甲基哌啶鎓、氯化二甲基二烯丙基铵/丙烯酰胺共聚物、氯化三甲基铵基丙基丙烯酰胺/二甲基丙烯酰胺共聚物、烷基丙烯酰胺/丙烯酸酯/烷基氨基烷基丙烯酰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叔丁基丙烯酰胺/二甲基丙烯酰胺/二甲基氨基丙基丙烯酰胺/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乙烯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二乙基硫酸盐、乙烯基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共聚物、N,N-二甲基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酸二乙酯硫酸盐/N,N-二甲基丙烯酰胺/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铵改性羟基乙基纤维素、丙烯酰胺/丙烯酸DMAPA/甲氧基PEG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等。这些中,优选为含有叔氨基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更优选为丙烯酰胺/丙烯酸DMAPA/甲氧基PEG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
作为甲壳素-壳聚糖类,例如可列举:羟基丙基壳聚糖、羧基甲基甲壳素、羧基甲基壳聚糖等甲壳素-壳聚糖衍生物或甲壳素、壳聚糖等,优选为壳聚糖。
这些水溶性阳离子性聚合物(b2)可为单独1种,也可组合2种以上。
表面处理剂(B)也可包含除改性硅酮(b1)及水溶性阳离子性聚合物(b2)以外的表面处理剂。作为除改性硅酮(b1)及水溶性阳离子性聚合物(b2)以外的表面处理剂,例如可列举施加于香妆品用粒子的表面处理剂等。
就进一步提高表面被覆粒子的触感的观点、及进一步提高环保性的观点而言,表面处理剂(B)中的选自25℃下为液体状的改性硅酮(b1)及水溶性阳离子性聚合物(b2)中的至少一种的含量优选为5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6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5质量%以上,并且优选为100质量%以下。
就进一步提高环保性的观点而言,表面处理剂(B)中的25℃下为固体状且为非水溶性的合成聚合物的含量优选小于10质量%、更优选小于5质量%、进一步优选小于1质量%、进一步优选小于0.1质量%、进一步优选小于0.01质量%,表面处理剂(B)优选实质上不包含该合成聚合物。
本发明的表面被覆粒子中,关于表面处理剂(B)对于粒子(A)的吸附量,就进一步提高触感的观点而言,相对于粒子(A)100质量份,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0.5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7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9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5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5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5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5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5质量份以上,并且优选为5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30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3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5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5质量份以下。
表面处理剂(B)的吸附量可通过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测定。
[表面被覆粒子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表面被覆粒子可通过在粒子(A)被覆表面处理剂(B)而获得。
具体而言,就粒子(A)上的表面处理剂(B)的被覆的观点而言,表面被覆粒子的制造方法优选包括例如将粒子(A)与包含表面处理剂(B)及有机溶剂的表面处理剂溶液进行混合的工序,更优选包括将包含粒子(A)及溶剂A的粒子分散液与包含表面处理剂(B)及溶剂B的表面处理剂溶液进行混合的工序。
作为上述溶剂,可使用水、有机溶剂。作为有机溶剂,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使用甲醇、乙醇、1-丙醇、2-丙醇等醇。该醇中,更优选为选自乙醇及2-丙醇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为乙醇。
上述溶剂A与溶剂B可相同,只要相溶则也可相互不同。
就粒子(A)的分散性的观点而言,上述粒子分散液中使用的溶剂A优选为选自水及乙醇中的至少一种。
在表面处理剂(B)包含改性硅酮(b1)的情况下,就改性硅酮(b1)的溶解性的观点而言,上述表面处理剂溶液中使用的溶剂优选为有机溶剂,就与溶剂A的相溶性的观点而言,更优选为乙醇。
在表面处理剂(B)包含水溶性阳离子性聚合物(b2)的情况下,就水溶性阳离子性聚合物(b2)的溶解性的观点而言,上述表面处理剂溶液中使用的溶剂优选为选自水及乙醇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水。另外,就水溶性阳离子性聚合物(b2)的溶解性提高的观点而言,也可在上述表面处理剂溶液中进而添加乳酸等有机酸。
在使用上述粒子分散液的情况下,就使表面处理剂(B)高效率地吸附于粒子(A)表面的观点而言,上述粒子分散液中的粒子(A)的浓度优选为0.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1.0质量%以上,另外,优选为4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3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质量%以下。
在使用上述表面处理剂溶液的情况下,就使表面处理剂(B)高效率地吸附于粒子(A)表面的观点而言,上述表面处理剂溶液中的表面处理剂(B)的浓度优选为0.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1.0质量%以上,另外,优选为4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3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质量%以下。
就使表面处理剂(B)高效率地吸附于粒子(A)表面的观点而言,将粒子(A)或上述粒子分散液与上述表面处理剂溶液进行混合时的温度优选为5℃以上、更优选为10℃以上,另外,就抑制溶剂的挥发的观点而言,优选为70℃以下、更优选为50℃以下。
另外,就使表面处理剂(B)充分地吸附于粒子(A)表面的观点而言,粒子(A)或上述粒子分散液与上述表面处理剂溶液的混合时间优选为5分钟以上、更优选为10分钟以上,就制造效率的观点而言,优选为12小时以下、更优选为6小时以下。
在将粒子(A)或上述粒子分散液与上述表面处理剂溶液进行混合的工序中,可使用公知的搅拌装置。
可使用例如离心分离、过滤、倾析、干燥等公知的方法,对通过上述工序获得的混合物进行分离而回收表面被覆粒子。
所得的表面被覆粒子也可使用筛等进行分级以调节粒径。
[表面改性剂]
本发明的表面被覆粒子可适用于表面改性剂。
即,本发明的表面改性剂包含本发明的表面被覆粒子。
本说明书中,所谓“表面改性剂”,是指可提高皮肤、毛发、指甲等的表面的触感的物质。
本发明的表面改性剂中的本发明的表面被覆粒子的含量根据表面改性剂的种类适当设定,因此并无特别限定,例如为0.1质量%以上、优选为1质量%以上,并且例如为50质量%以下、优选为3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0质量%以下。
本发明的表面改性剂可在不阻碍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适当含有根据表面改性剂的种类使用的任选成分。作为本发明的表面被覆粒子以外的任选成分,例如可列举:紫外线吸收剂、油剂、表面活性剂、水溶性高分子、增稠剂、中和剂、喷射剂、pH值调节剂、杀菌剂、抗炎症剂、防腐剂、着色剂、螯合剂、美白剂、血流促进剂、冷感剂、止汗剂、驱虫剂、生理活性成分、盐类、保湿剂、抗氧化剂、香料、植物萃取物等。
作为本发明的表面改性剂的形态,例如可列举:液状、乳液状、霜状、糊状、凝胶状、蜡状、固形状、多层状等。本发明的表面改性剂例如也可适用于片剂、喷雾剂、慕丝剂等。
本发明的表面改性剂例如可适用于皮肤(包含口唇)、毛发、指甲等,优选可通过进行涂布而使用。
就进一步提高环保性的观点而言,本发明的表面改性剂中的合成聚合物微粒的含量优选小于0.01质量%,更优选小于0.005质量%,进一步优选小于0.001质量%。
本说明书中,所谓合成聚合物微粒,是指包含25℃下为固体状且为非水溶性的合成聚合物1质量%以上且体积中位粒径(D50)为0.1μm以上且5mm以下的微粒。
本发明的表面改性剂的制造方法并无特别限制,例如可通过以公知的装置对各成分进行搅拌、混合而制造。
[香妆品]
本发明的表面被覆粒子可配合或适用于各种香妆品。
即,本发明的香妆品包含本发明的表面被覆粒子。
本发明的香妆品中的本发明的表面被覆粒子的含量根据香妆品的种类适当设定,因此并无特别限定,例如为0.1质量%以上、优选为1质量%以上,并且例如为50质量%以下、优选为30质量%以下。
本说明书中,所谓“香妆品”,是指化妆品、护肤产品、洗漱用品、香水等与人体直接接触的产品。
本发明的香妆品可在不阻碍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适当含有根据香妆品的种类使用的任选成分。作为本发明的表面被覆粒子以外的任选成分,例如可列举:紫外线吸收剂、油剂、表面活性剂、水溶性高分子、增稠剂、中和剂、喷射剂、pH值调节剂、杀菌剂、抗炎症剂、防腐剂、着色剂、螯合剂、美白剂、血流促进剂、冷感剂、止汗剂、驱虫剂、生理活性成分、盐类、保湿剂、抗氧化剂、香料、植物萃取物等。
作为本发明的香妆品的形态,例如可列举:液状、乳液状、霜状、糊状、凝胶状、蜡状、固形状、多层状等。本发明的香妆品例如也可适用于片剂、喷雾剂、慕丝剂等。
本发明的香妆品例如可适用于皮肤(包含口唇)、毛发、指甲等,优选可通过进行涂布而使用。
就进一步提高环保性的观点而言,本发明的香妆品中的合成聚合物微粒的含量优选小于0.01质量%,更优选小于0.005质量%,进一步优选小于0.001质量%。
本发明的香妆品的制造方法并无特别限制,例如可通过以公知的装置对各成分进行搅拌、混合而制造。
[表面改性方法]
本发明的表面改性方法包含将上述的本发明的表面被覆粒子、上述的本发明的表面改性剂、或上述的本发明的香妆品适用于对象表面的工序。
作为对象表面,例如可列举皮肤、毛发、指甲等,优选为皮肤。
作为将本发明的表面被覆粒子、表面改性剂或香妆品适用于对象表面的方法,例如可列举将其涂布、喷雾或流延于对象表面,或使对象物浸渍于本发明的表面被覆粒子、表面改性剂或香妆品等方法。
[触感提高粒子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触感提高粒子的制造方法包含如下工序:从粒子(A)的表面的一部分或全部由表面处理剂(B)被覆的表面被覆粒子中筛选通过下述方法测定的动摩擦系数为0.50以下且上述动摩擦系数的标准差为0.020以下的粒子作为触感提高粒子。
(方法)
将上述表面被覆粒子的5质量%乙醇分散液以2mg/cm2的量涂布于聚氨酯基板上且于23℃大气压下干燥24小时后,在负荷3.53N、移动速度10mm/s、移动距离50mm、往返次数30次、温度25±2℃的条件下测定。
根据本发明的触感提高粒子的制造方法,可稳定地获得触感良好的触感提高粒子。
另外,通过本发明的触感提高粒子的制造方法获得的触感提高粒子的触感良好。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触感提高粒子,通过配合于香妆品中或用作香妆品,可提高香妆品的触感。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触感提高粒子,通过用作表面改性剂,可将皮肤、毛发、指甲等的表面改性为良好的触感。
另外,本发明的触感提高粒子可利用不相当于合成聚合物微粒的粒子作为核心粒子,因此对环境友好,适合作为合成聚合物微粒的代替材料。
本发明的触感提高粒子的制造方法中的粒子(A)、表面处理剂(B)及表面被覆粒子的优选方式、及上述动摩擦系数及上述动摩擦系数的标准差的优选范围与上述的本发明的表面被覆粒子相同。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实施例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各种测定及评价通过以下的方法进行。
[测定及评价方法]
(1)表面处理剂对于表面被覆前的粒子的吸附量的测定
表面处理剂的吸附量通过使用Rigaku株式会社的热分析装置(Thermo plus EVO2TG-DTA8122),利用试样的热重-差热(TG-DTA)分析进行测定而求出。
测定条件如下所述。
样品制备:通过实施例及比较例获得的表面被覆粒子及表面被覆前的粒子(约30mg(精确称量))
升温速度:10℃/min
测定温度范围:35~800℃
测定气氛:空气(180mL/min)
所得的TG-DTA曲线中,由下式算出相对于表面被覆前的粒子100质量份的表面处理剂的吸附量。此处,将表面被覆粒子中的表面处理剂的吸附量设为x质量%(将表面被覆粒子的总量设为100质量%)。
相对于表面被覆前的粒子100质量份的表面处理剂的吸附量(质量份)=x/(100―x)×100
x由下式算出。
A×x/100+A×(1―x/100)×y=B
A:表面被覆粒子的测定样品的质量(mg)
B:表面被覆粒子的从100℃至800℃的减少质量(mg)
y:表面被覆前的粒子的从100℃至800℃的质量减少率(=表面被覆前的粒子的从100℃至800℃的质量减少量/表面被覆前的粒子的测定样品的质量)
(2)表面被覆前的粒子及表面被覆粒子的体积中位粒径(D50)的测定
使用堀场制作所株式会社制造的激光衍射/散射式粒度分布测定装置LA-960,向测定用槽中添加蒸馏水,在吸光度成为适当范围的浓度下分别测定表面被覆前的粒子及表面被覆粒子的粒径分布,由所得的粒径分布分别算出表面被覆前的粒子及表面被覆粒子的体积中位粒径(D50)。
(3)动摩擦系数的测定
通过经JIS K7125:1999标准化的方法测定。动摩擦系数μk由下述式1表示。此处,F为摩擦力、N为垂直负荷。
F=μkN (式1)
μk的测定中使用表面性试验机(新东科学株式会社制造的“Tribogear TYPE:14”)。在试验机的试验台以双面胶带固定表面改性基板,将未处理的人工皮革(TeijinCordley株式会社制造,聚氨酯基板,产品名:Cordley(注册商标)ST2923NY,3cm×10cm)固定于摩擦元件(3cm×3cm的压头,附属于表面性试验机的本体的“ASTM平面压头”),在摩擦元件的垂直方向放置砝码360g(垂直负荷3.53N),进行使缠绕于摩擦元件的人工皮革与表面改性基板接触并进行往返的往返试验(移动速度10mm/s、移动距离50mm、往返次数30次(将往返次数5次设为1次测定,进行合计6次测定)、温度25±2℃的条件),采用所得的往返第30次的动摩擦系数。此处,每结束1次测定(往返次数5次)更换测定治具的上述人工皮革(聚氨酯基板)。需要说明的是,人工皮革缠绕于摩擦元件,剩余部分弯折固定。
另外,表面改性基板通过以下的方法制造。
首先,向9mL的螺旋管中添加实施例及比较例的粒子5质量%、乙醇95质量%,利用超声波清洗机处理2分钟,获得表面改性剂。
然后,将所得的表面改性剂以2mg/cm2滴加于包含聚氨酯45质量%、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55质量%的组成的人工皮革(Teijin Cordley株式会社制造的“Cordley(注册商标)ST2923NY”)并均匀地涂布开。然后,在室温(23℃)、大气压下干燥24小时,获得表面改性基板。
(4)动摩擦系数的标准差的测定
μk的标准差的测定通过与动摩擦系数的测定同样的方法进行,采用第6次测定(即,往返次数第25~30次)的试验开始41000~45000毫秒的区域(即,第6次测定的往返第30次的区域)的动摩擦系数的标准差。
(5)感官评价
(5-1)无干涩感的程度及滑溜度
在温度20-25℃、湿度25-40%RH的环境下,用手指将通过实施例及比较例获得的粒子0.2g均匀地涂布于前腕内侧部且用手指摩擦涂布物,由此分别评价无干涩感的程度及滑溜度,依据下述的基准进行打分。
将专业感官检查员设为3人,针对下述表所示的各试样,以与基准试样(甲基丙烯酸月桂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钠共聚物粒子,体积中位粒径(D50):2μm,依据日本特开2006-8980号公报的实施例1制造)的比较对“无干涩感的程度”、“滑溜度”的各触感进行评价。对于觉得与基准试样同等,无干涩感的程度及滑溜度非常良好者,评价为“5”,对于觉得稍差于基准试样,但无干涩感的程度及滑溜度良好者,评价为“4”,对于觉得差于基准试样,但无干涩感的程度及滑溜度普通者,评价为“3”,对于觉得差于基准试样,无干涩感的程度及滑溜度较差者,评价为“2”,对于觉得远差于基准试样,无干涩感的程度及滑溜度非常差者,评价为“1”,采用评价者的平均值。需要说明的是,各评价者以包含中间得分的0.5刻度进行打分。
此处,上述甲基丙烯酸月桂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钠共聚物粒子相当于通常用作触感提高粒子的聚合物粒子。
[表面被覆粒子的制造]
实施例1
向500mL烧杯中添加作为表面处理剂的聚甘油改性硅酮1(聚甘油基-3聚二甲基硅烷氧基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KF-6104”,25℃下的粘度:3300mPa·s)2g、乙醇98g,制备聚甘油改性硅酮溶液。
向另外准备的500mL烧杯中添加作为无机物粒子的二氧化硅1(多孔质二氧化硅粒子,日挥催化剂化成株式会社制造的“HCS 160M5”,体积中位粒径(D50):5μm,孔容:0.7mL/g)2g、乙醇98g,使用超声波均质机(日本精机制作所株式会社制造,ULTRASONIC HOMOGENIZERUS-600E),以200W处理5分钟,获得粒子分散液。
向所得的粒子分散液中添加上述聚甘油改性硅酮溶液,利用磁力搅拌器在室温下以600rpm搅拌1小时。使用离心分离机(HITACHI,CR21G III),以3000rpm对所得的混合物处理30分钟,由此分离为粒子(分散质)与溶液(分散介质)。去除上清液后,将沉淀物在50℃减压下整夜干燥,由此获得表面被覆粒子。对所得的表面被覆粒子进行各评价。将结果示于表中。
实施例2、5~6、8及比较例1
将无机物粒子及表面处理剂的种类变更为表中记载者,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分别获得表面被覆粒子。对所得的表面被覆粒子进行各评价。将结果示于下述表中。
实施例3、7、9
将无机物粒子及表面处理剂的种类变更为下述表中记载者,将“乙醇98g”变更为“水98g”,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分别获得表面被覆粒子。对所得的表面被覆粒子进行各评价。将结果示于下述表中。
实施例4
将无机物粒子及表面处理剂的种类变更为下述表中记载者,将“乙醇98g”变更为“水98g”,此外对所得的阳离子性乙烯基系聚合物1溶液添加90%乳酸(产品名:武藏野乳酸90,武藏野化学研究所株式会社制造)40mg,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分别获得表面被覆粒子。对所得的表面被覆粒子进行各评价。将结果示于下述表中。
比较例2
使用“纤维素1(纤维素粒子,大东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CELLULOBEADSD-5”,体积中位粒径(D50):5μm)”代替“二氧化硅1”,使用乙醇代替“聚甘油改性硅酮1”,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处理,获得纤维素粒子。对所得的纤维素粒子进行各评价。将结果示于下述表中。
[表1]
表1
[表2]
表2
表中记载的成分如下所述。
(粒子)
·二氧化硅1(多孔质二氧化硅粒子,日挥触媒化成株式会社制造的“HCS160M5”,体积中位粒径(D50):5μm,孔容:0.7mL/g,球状)
·云母1(云母粒子,YAMAGUCHI MICA株式会社制造的“Y-1800”,体积中位粒径(D50):10μm,薄片状)
·滑石1(滑石粒子,浅田制粉株式会社制造的“JA-13R”,体积中位粒径(D50):6μm,薄片状)
·氧化钛1(氧化钛粒子,Tayca株式会社制造的“MP-100”,体积中位粒径(D50):1μm)
·纤维素1(纤维素粒子,大东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CELLULOBEADSD-5”,体积中位粒径(D50):5μm)
(表面处理剂)
·聚甘油改性硅酮1(聚甘油基-3聚二甲基硅烷氧基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KF-6104”,25℃下的粘度:3300mPa·s)
·支链型聚甘油改性硅酮1(双(聚甘油基-3氧基苯基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花王株式会社制造的“Sofcare GS-G”,25℃下的粘度:77000mPa·s)
·聚醚改性硅酮1(PEG-10聚二甲基硅氧烷,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KF-6017”,HLB:4.5,25℃下的粘度:490mPa·s)
·阳离子化羟基乙基纤维素1(聚季铵盐-10,花王株式会社制造的“Poiz C-150L”)
·阳离子性乙烯基系聚合物1(丙烯酰胺/丙烯酸DMAPA/甲氧基PEG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依据下述制造例1制造)
·溴化己二甲铵(FUJI FILM Wako Pure Chemical株式会社制造的“HCS160M5”,Mw:5,000~10,000)
制造例1
将安装有回流冷凝器、送液装置、温度计、氮气导入管及搅拌装置的四口烧瓶以油浴加热至50℃。使单体(单体的质量比例:N-叔丁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丙烯酰胺/甲氧基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N-(3-二甲基氨基丙基)丙烯酰胺=55/23/20/2)100质量份溶解于乙醇75质量份中,获得单体溶液。另外,相对于单体,以浓度成为5质量%的方式使0.2mol%的引发剂(V-65B)溶解于乙醇中,获得引发剂溶液。在氮气气氛下将所得的单体溶液与引发剂溶液历时130分钟同时滴加至烧瓶中,其后维持50℃130分钟,进一步维持80℃120分钟,进行反应。聚合后,将聚合物的乙醇溶液注入至正己烷中进行再沉淀精制,在80℃下进行真空干燥,获得固体状的阳离子性乙烯基系聚合物1。
(使用试剂)
·N-叔丁基丙烯酰胺(新菱株式会社制造)
·N,N-二甲基丙烯酰胺(KJ Chemicals株式会社制造)
·甲氧基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环氧乙烷的平均加成摩尔数:9(新中村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NK ESTER M-90G))
·N-(3-二甲基氨基丙基)丙烯酰胺(KJ Chemicals株式会社制造)
·V-65B:2,2'-偶氮双-(2,4-二甲基戊腈)(FUJI FILM Wako Pure Chemical株式会社制造)
·乙醇(FUJI FILM Wako Pure Chemical株式会社制造)
·正己烷(FUJI FILM Wako Pure Chemical株式会社制造)
由上述表可知,实施例的表面被覆粒子的滑溜度及无干涩感的程度优异,触感良好。另外,可知,实施例的表面被覆粒子具备不相当于合成聚合物微粒的粒子作为核心粒子,表面处理剂中也不包含25℃下为固体状且为非水溶性的合成聚合物,因此对环境友好,适合作为合成聚合物微粒的代替材料。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可提供一种触感良好且可降低合成聚合物微粒的使用量的表面被覆粒子、表面改性剂、及香妆品、以及使用上述表面被覆粒子、上述表面改性剂、或上述香妆品的表面改性方法。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可提供一种触感良好且可降低合成聚合物微粒的使用量的表面被覆粒子的制造方法。
此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可提供一种触感良好且可降低合成聚合物微粒的使用量的触感提高粒子的制造方法。

Claims (15)

1.一种表面被覆粒子,其是粒子(A)的表面的一部分或全部由表面处理剂(B)被覆的粒子,
将所述表面被覆粒子的5质量%乙醇分散液以2mg/cm2的量涂布于聚氨酯基板上,在23℃大气压下干燥24小时后,在负荷3.53N、移动速度10mm/s、移动距离50mm、往返次数30次、温度25±2℃的条件下测得的所述表面被覆粒子的动摩擦系数为0.50以下,
所述动摩擦系数的标准差为0.020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被覆粒子,其中,所述粒子(A)包含选自无机物粒子(A1)及多糖粒子(A2)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面被覆粒子,其中,所述无机物粒子(A1)包含二氧化硅粒子或硅酸盐矿物粒子。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表面被覆粒子,其中,所述多糖粒子(A2)包含纤维素粒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表面被覆粒子,其中,所述表面处理剂(B)包含选自25℃下为液体状的改性硅酮(b1)及水溶性阳离子性聚合物(b2)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表面被覆粒子,其中,所述表面处理剂(B)包含50质量%以上的选自所述改性硅酮(b1)及所述水溶性阳离子性聚合物(b2)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表面被覆粒子,其中,所述改性硅酮(b1)包含选自聚醚改性硅酮、聚甘油改性硅酮、支链型聚甘油改性硅酮及烷基甘油醚改性硅酮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表面被覆粒子,其中,所述水溶性阳离子性聚合物(b2)包含选自具有纤维素骨架的阳离子性聚合物、阳离子性乙烯基系聚合物及甲壳素-壳聚糖类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表面被覆粒子,其中,相对于所述粒子(A)100质量份,所述表面处理剂(B)对于所述粒子(A)的吸附量为0.1质量份以上且50质量份以下。
10.一种表面改性剂,其包含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表面被覆粒子。
11.一种香妆品,其包含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表面被覆粒子。
12.一种表面改性方法,其包括将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表面被覆粒子、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表面改性剂、或权利要求11的香妆品适用于对象表面的工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表面改性方法,其中,所述对象表面为皮肤。
14.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表面被覆粒子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将所述粒子(A)与包含所述表面处理剂(B)及溶剂的表面处理剂溶液进行混合的工序。
15.一种触感提高粒子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工序:从粒子(A)的表面的一部分或全部由表面处理剂(B)被覆的表面被覆粒子中,筛选通过下述方法测定的动摩擦系数为0.50以下且所述动摩擦系数的标准差为0.020以下的粒子作为触感提高粒子,
方法:
将所述表面被覆粒子的5质量%乙醇分散液以2mg/cm2的量涂布于聚氨酯基板上,在23℃大气压下干燥24小时后,在负荷3.53N、移动速度10mm/s、移动距离50mm、往返次数30次、温度25±2℃的条件下进行测定。
CN202280085297.9A 2021-12-27 2022-12-20 表面被覆粒子 Pending CN11843468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212999 2021-12-27
JP2021212999 2021-12-27
PCT/JP2022/046869 WO2023127598A1 (ja) 2021-12-27 2022-12-20 表面被覆粒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434684A true CN118434684A (zh) 2024-08-02

Family

ID=869988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85297.9A Pending CN118434684A (zh) 2021-12-27 2022-12-20 表面被覆粒子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50049695A1 (zh)
EP (1) EP4458768A1 (zh)
JP (1) JP2023097399A (zh)
CN (1) CN118434684A (zh)
TW (1) TW202341961A (zh)
WO (1) WO202312759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2811B2 (ja) 1990-09-26 1996-03-06 花王株式会社 皮膚外用剤
JP3486052B2 (ja) 1996-05-10 2004-01-13 花王株式会社 被覆粉体及びこれを含有する化粧料
JP4485134B2 (ja) 2002-03-25 2010-06-16 花王株式会社 分岐ポリグリセロール変性シリコーン
JP2004169015A (ja) * 2002-11-01 2004-06-17 Shin Etsu Chem Co Ltd 粉体組成物及び油中粉体分散物.並びにそれらを有する化粧料
JP3979922B2 (ja) * 2002-11-08 2007-09-19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親水化処理粉体及びこれらを含有する組成物
FR2862222B1 (fr) * 2003-11-18 2008-10-10 Oreal Composition cosmetique comprenant de la gomme de gellane ou un de ses derives, un compose solide et un sel monovalent, procedes mettant en oeuvre cette composition et utilisations
JP4584697B2 (ja) 2003-12-10 2010-11-24 花王株式会社 変性ポリシロキサン及び該変性ポリシロキサンを用いた化粧料
JP3880995B2 (ja) 2004-05-28 2007-02-14 花王株式会社 樹脂粒子
JP2006036981A (ja) * 2004-07-28 2006-02-09 Topy Ind Ltd 表面処理非膨潤性合成雲母粉体、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該粉体を配合した化粧料
JP5827079B2 (ja) * 2011-09-02 2015-12-02 ポーラ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粉体含有皮膚外用剤
JP7078402B2 (ja) * 2018-01-10 2022-05-31 三好化成株式会社 表面処理無機粉体、該表面処理無機粉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該表面処理無機粉体を配合した化粧料
KR102138786B1 (ko) * 2018-10-31 2020-07-28 이스트힐(주) 색조 화장료용 코팅 분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JP7555913B2 (ja) 2019-05-10 2024-09-25 テイカ株式会社 複合表面処理無機粉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その無機粉体を配合した油性分散体及び化粧料
CN115413271B (zh) * 2020-04-15 2024-02-27 Agc硅素技术株式会社 羟基磷灰石担载多孔质二氧化硅粒子、其制造方法以及含有其的组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458768A1 (en) 2024-11-06
JP2023097399A (ja) 2023-07-07
TW202341961A (zh) 2023-11-01
WO2023127598A1 (ja) 2023-07-06
US20250049695A1 (en) 2025-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91030B2 (ja) 予め乳化させた製剤を含むヘアケア組成物
CA2879389C (en) Organopolysiloxane polymers
JP5245397B2 (ja) ブロックポリマ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と、このブロックポリマーを含有した化粧料組成物
JP6837989B2 (ja) 粘液性シリコーンエマルジョン
JP5804665B2 (ja) 毛髪化粧料
JP3975907B2 (ja) 毛髪用化粧料
JP5262376B2 (ja) シリコーン含有ブロックポリマーと、このシリコーン含有ブロックポリマーを含む化粧料組成物
JP2020519612A (ja) ポリアクリレートマイクロカプセルの付着が増大されたコンディショナー組成物
JP2023099074A (ja) 毛髪化粧料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毛髪処理方法
JP4736741B2 (ja) 化粧料組成物
JP2010043018A (ja) スキンケア組成物
JP2017518342A (ja) アミドアミンカチオン性界面活性剤及び付着ポリマーを含み、低いpH値を有する、ヘアコンディショニング組成物
CN118434684A (zh) 表面被覆粒子
TW202333644A (zh) 表面被覆無機物粒子
WO2024262560A1 (ja) 粉体組成物
JP6167636B2 (ja) 化粧料組成物及びコンディショニング剤
TW202502294A (zh) 粉體組合物
JP2023097440A (ja) 表面被覆無機物粒子
CN108012525A (zh) 用于热防护的有机硅
WO2006137511A1 (ja) ポリマー及び化粧料
JP4894240B2 (ja) ポリマー及び化粧料組成物
US20200129409A1 (en) Conditioner compositions with increased deposition of polyacrylate microcapsules
US20200129410A1 (en) Conditioner compositions with increased deposition of polyacrylate microcapsules
US20200129391A1 (en) Conditioner compositions with increased deposition of polyacrylate microcapsul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