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8431810B - 护套、连接器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护套、连接器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431810B
CN118431810B CN202410889652.9A CN202410889652A CN118431810B CN 118431810 B CN118431810 B CN 118431810B CN 202410889652 A CN202410889652 A CN 202410889652A CN 118431810 B CN118431810 B CN 1184318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ath
rocker arm
positioning
assembly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88965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8431810A (zh
Inventor
柯宗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88965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4318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84318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4318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4318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4318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护套、连接器及车辆,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该护套包括护套组件和摇臂。护套组件的两侧均设有第一定位部和导向部。摇臂上同侧具有两个第一连接臂,第一连接臂上设有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对应沿导向部滑动,以与第一定位部对应转动连接,以使摇臂相对于护套组件转动。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护套,摇臂的第一连接臂上的第一连接部通过沿护套组件上的导向部滑动插至护套组件上,仅需克服两个第一连接臂之间弹力造成的较小的阻力即可实现摇臂与护套组件的转动连接,从而便于快速装配。

Description

护套、连接器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护套、连接器及车辆。
背景技术
连接器也称电连接器、电子连接器、电路连接器等,用于对电路进行桥接,满足电流或信号的传输,其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的线路中,如车辆的电路。
连接器可以包括公端护套和母端护套,公端护套和母端护套插接。相关技术中,连接器的母端护套包括壳体和摇臂,摇臂转动连接在壳体上,且摇臂上设置有与公端护套相匹配的助力部,转动摇臂时,通过助力部来驱动母端护套插入或移出公端护套,从而便于对公端护套与母端护套进行连接锁止或分离。
摇臂两侧一般通过轴头与壳体两侧的轴孔形成转动连接,然而,在将摇臂装配在壳体上时,将摇臂两侧外扩超过壳体宽度才能使轴头与壳体两侧的轴孔对齐并完成插装,此外扩过程需要克服摇臂上较大形变力才能实现装配,此过程费时费力。另外,部分护套壳体两侧外壁上还设置防脱护栏,以对摇臂两侧进行限位,防止其转动时脱壳,这样一来,更加影响摇臂的装配与拆卸。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护套、连接器及车辆,以解决现有连接器的护套上摇臂两侧需要克服较大形变力才能与壳体实现装配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护套,包括:
护套组件,护套组件的两侧均设有第一定位部和导向部;
摇臂,摇臂上同侧具有两个第一连接臂,第一连接臂上设有第一连接部;
第一连接部可沿导向部滑动,以与第一定位部对应转动连接,以使摇臂可相对于护套组件转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护套组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臂,导向部和第一定位部对应位于第二连接臂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两个第一连接部分别位于两个第一连接臂的内侧面,两个导向部分别位于两个第二连接臂的外侧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导向部为开设在第二连接臂上的导向槽,导向槽延伸方向的一端与第二连接臂远离护套组件的端部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定位部为开设在第二连接臂上的安装孔,第一连接部对应插设在安装孔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连接部上设有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臂上背离导向部的一侧上设有第二定位部,第二定位部上具有第一止挡部,摇臂上具有第二止挡部;
摇臂相对于护套组件转动,以使摇臂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在第一位置时,第二连接部与第一止挡部抵接;
在第二位置时,第二止挡部与护套组件的上表面抵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连接部为第一定位凸起,第二定位部为第一定位凹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护套组件上设有第三定位部,另一者上设有与第三定位部相匹配的第三连接部;
在第一位置时,第三定位部与第三连接部配合连接,以限制摇臂的自由转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定位部和第三连接部中的一者为第二定位凸起,另一者为与第二定位凸起相匹配的第二定位凹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定位凹槽与安装孔连通,第一定位凸起与第一连接部相连;
第二连接臂上背离导向部的一侧开设有缺口,缺口位于背离第一止挡部的一侧,且与部分第一定位凹槽和部分安装孔连通;
第一定位凸起与缺口的侧壁之间具有预设间距,当摇臂偏离第一位置时,第一定位凸起位于缺口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连接臂上背离导向部一侧具有凹陷部,凹陷部与安装孔和第一定位凹槽连通,使第一连接部插设在所述安装孔内,且第一定位凸起与凹陷部之间形成具有预留间隙的挂台结构,以使摇臂偏离第一位置时,第一连接臂受力向外偏移而不与护套组件脱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护套组件和摇臂中的一者上设有第一锁止部,另一者上设有与第一锁止部相匹配的第二锁止部;
在第二位置时,第二锁止部与第一锁止部配合锁止,以限制摇臂的自由转动;
通过外力按压第二锁止部与第一锁止部解除锁止,以对摇臂进行转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护套组件包括外壳、密封件、端子位置卡扣和内壳,密封件、端子位置卡扣和内壳套设在外壳内。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对配护套和第一方面中提供的任意一种护套,对配护套与护套的护套组件相匹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护套的两个第一连接臂中至少一者上开设有引导槽,引导槽沿靠近或远离摇臂的转动中心的方向布置,对配护套上设有与助力槽相匹配的引导凸起;
对配护套被配置为与护套组件对接,且引导凸起位于引导槽中,转动摇臂驱使引导凸起在引导槽中靠近或远离转动中心,以使对配护套与护套组件插接或分离。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辆本体和设置在车辆本体上的第二方面中提供的任意一种连接器。
本申请提供一种护套、连接器及车辆,该护套包括护套组件和摇臂。通过在护套组件的两侧均设置第一定位部,以便对摇臂的转动轴线进行定位,在摇臂上的同侧设置两个第一连接臂,并在两个第一连接臂上分别设置第一连接部。通过第一连接部可沿导向部滑动,以与第一定位部对应转动连接,以使摇臂可相对于护套组件转动。由此,本申请提供的护套,通过外力将摇臂上两个第一连接臂上的第一连接部沿护套组件上的导向部滑动插到护套组件上,仅需克服两个第一连接臂之间弹力造成的较小的阻力即可实现摇臂与护套组件的转动连接,从而便于快速装配,提高了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分解视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中沿B-B剖面的剖视图;
图5为图1中沿C-C剖面的剖视图;
图6为图5中另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沿D-D剖面且摇臂处于第二位置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00:护套组件;
101:外壳;
102:密封件;
103:端子位置卡扣;
104:内壳;
110:第一定位部;
120:导向部;
130:第二连接臂;
140:第二定位部;
141:第一止挡部;
142:缺口;
150:第三定位部;
160:第一锁止部;
200:摇臂;
201:引导槽;
210:第一连接臂;
211:第一连接部;
212:第二连接部;
213:第三连接部;
220:第二止挡部;
230:第二锁止部。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方法和装置的例子。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相关技术中的母端护套,结构复杂,护套外壳两侧各有一弧形槽,摇臂两侧插入弧形槽内防脱离,摇臂两侧的轴头需要插入护套外壳的轴孔内,迫使摇臂两侧向外扩张,而此时部分摇臂已处于弧形槽内,即弧形槽对摇臂的外扩变形造成干涉,只能靠护套外壳两侧的弹性壁向外弹性扩张,以将摇臂的轴头装入护套的轴孔内。由于护套外壳两侧壁弹性扩张幅度有限,装配非常困难,严重影响装配效率。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护套、连接器及车辆。本申请提供的护套,包括护套组件和摇臂。通过在护套组件的两侧均设置第一定位部,以便对摇臂的转动轴线进行定位,在摇臂上的同侧设置两个第一连接臂,并在两个第一连接臂上分别设置第一连接部。通过第一连接部可沿导向部滑动,以与第一定位部对应转动连接,以使摇臂可相对于护套组件转动。也即,通过外力将摇臂上两个第一连接臂上的第一连接部沿护套组件上的导向部滑动插到护套组件上,仅需克服两个第一连接臂之间弹力造成的较小的阻力即可实现摇臂与护套组件的转动连接,从而便于快速装配,提高了装配效率。
下面以具体的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第一方面,参照图1-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护套,包括护套组件100和摇臂200。护套组件100的两侧均设有第一定位部110和导向部120。摇臂200上同侧具有两个第一连接臂210,第一连接臂210上设有第一连接部211。第一连接部211可沿导向部120滑动,以与第一定位部110对应转动连接,以使摇臂200可相对于护套组件100转动。
本实施例中,护套用于连接器,而连接器可应用于车辆等机械设备的电子电气线路中,该护套包括护套组件100和摇臂200。其中,护套组件100可以是母端护套,其与公端护套通过插接连接,这里所说的公端护套也即与护套组件100相匹配的对配护套。护套组件100大致呈长方体结构状,其内部设置若干个不同类型的插接端子以及用于对各端子进行保护、定位的部件等。
护套组件100两侧的第一定位部110用于形成转动安装点,其可以是圆柱孔、圆锥孔、半球形孔等,第一定位部110也可以是圆柱轴头、圆锥轴头、半球形轴头等。其中,两个第一定位部110可以相对或相背布置。
护套组件100两侧的还分别设置有导向部120,其用于对摇臂200的装配进行导向,导向部120可以是导向槽、导轨、导向凸起等结构,其中,两个导向部120也可以相对或相背布置。
摇臂200用于在护套组件100与对配护套进行插接时,利用杠杆原理增加二者之间的插入力,实现顺利插接并进行锁定。或者,在护套组件100与对配护套拔离时,同样利用杠杆原理增加二者之间的拔出力,实现顺利脱离。
摇臂200上同侧具有两个第一连接臂210,即两个第一连接臂210可以相对布置,二者之间可以通过连接体连接,大致呈“冂”形结构。其中,两个第一连接臂210用于转动助力,二者可以为板状、壳体状等结构。
两个第一连接臂210上的第一连接部211分别用于与两个第一定位部110相匹配,从而形成转动连接。第一连接部211可以是圆柱轴头、圆锥轴头、半球形轴头等,第一连接部211也可以是圆柱孔、圆锥孔、半球形孔等。其中,两个第一连接部211可以相对或相背设置。
总而言之,若第一定位部110和第一连接部211中的一者为轴,则另一者为相匹配的孔。若两个第一定位部110相背,则两个导向部120就相背布置,且两个第一连接部211就相对布置。若两个第一定位部110相对,则两个导向部120就相对布置,且两个第一连接部211就相背布置。
需要说明的是,摇臂200具备一定的弹性变形量,使两个第一连接臂210上靠近第一连接部211的一侧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外扩或内缩预设弹性变形量,以增加或减小两个第一连接部211之间的间距,当移除外力时,第一连接臂21能够恢复原状。其中,预设弹性变形量应该根据第一定位部110和第一连接部211之间轴部的实际凸出高度而定。
具体而言,将两个第一连接部211分别与两个导向部120接触,通过外力使第一连接部211沿导向部120滑动,使两个第一连接臂210外扩或内缩预设弹性变形量,直到第一连接部211滑至与第一定位部110连接为止,从而实现摇臂200与护套组件100之间的转动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护套外壳两侧的弧形槽干涉摇臂插入需要较大的力而言,本实施例中的护套的应用,通过外力将摇臂200上两个第一连接臂210上的第一连接部211沿护套组件100上的导向部120滑动插到护套组件100上,仅需克服两个第一连接臂210之间弹力造成的较小的阻力即可实现摇臂200与护套组件100的转动连接,从而便于快速装配,并提高了装配效率。另外,通过取消护套外壳两侧的弧形槽结构,能够降低模具成本、外壳成本、组装成本等。
由此,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护套,包括护套组件100和摇臂200。通过在护套组件100的两侧均设置第一定位部110,以便对摇臂200的转动轴线进行定位,在摇臂200上的同侧设置两个第一连接臂210,并在两个第一连接臂210上分别设置第一连接部211。通过第一连接部211可沿导向部120滑动,以与第一定位部110对应转动连接,以使摇臂200可相对于护套组件100转动。也即,通过外力将摇臂200上两个第一连接臂210上的第一连接部211沿护套组件100上的导向部120滑动插到护套组件100上,仅需克服两个第一连接臂210之间弹力造成的较小的阻力即可实现摇臂200与护套组件100的转动连接,从而便于快速装配,并提高了装配效率。
在一种可能设计中,护套组件10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臂130,导向部120和第一定位部110对应位于第二连接臂130上。
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二连接臂130用于起到连接以及辅助对第一连接部211进行导向,其可以是板状、壳体状等结构,第二连接臂130的一端连接在护套组件100上,另一端悬空,第二连接臂130可以与护套组件100的外壳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可拆卸连接。其中,导向部120和第一定位部110均布置在两个第二连接臂130相背或相对的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连接臂130也可以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能力,按压两个第二连接臂130可以使两个悬空段相靠近或远离移动一定距离。
这样一来,让两个第一连接部211先搭靠在两个悬空段的导向部120上,在两个悬空段相靠近或远离的情况下,可以减小两个第一连接臂210外扩或内缩的预设弹性变形量,再通过朝靠近第一定位部110的方向推送第一连接臂210,可使第一连接部211更容易滑至第一定位部110中。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一连接部211分别位于两个第一连接臂210的内侧面(即相对的一面),两个导向部120分别位于两个第二连接臂130外侧面(即相背的一面)。
这样设置,继续如图2所示,可以避免第一连接臂210对护套组件100内侧的端子插孔等造成干涉,使结构更紧凑。
再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导向部120为开设在第二连接臂130上的导向槽,导向槽延伸方向的一端与第二连接臂130远离护套组件100的端部连通。
具体地,继续如图2所示,导向槽用于对第一连接部211进行导向,其可以是开口槽,以便第一连接部211能在开口槽中滑动,开口槽在第二连接臂130上沿悬空段向第一定位部110延伸,开口槽与第二连接臂130靠近悬空段的端部相贯通。而且,两个开口槽之间的间距沿悬空段向第一定位部110的方向增大。
这样一来,让两个第一连接部211先搭靠在两个悬空段上的开口槽中,再通过朝靠近第一定位部110的方向推送第一连接臂210,可使第一连接部211在开口槽中滑动,避免脱离第二连接臂130,更容易准确滑至第一定位部110处,降低了装配难度,保证了装配的成功率。
又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110为开设在第二连接臂130上的安装孔,第一连接部211对应插设于安装孔内。
示例性地,继续如图4所示,安装孔为圆柱孔,第一连接部211为圆柱轴头,圆柱轴头对应插接在圆柱孔中。能实现稳定转动,对于孔和轴的具体尺寸、位置等,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定。当然,第一连接部211和安装孔也可以由其它类型的转动结构所代替,满足便于装配即可,本实施例中不作过多限制。
为了对摇臂200的转动进行止位,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211上设有第二连接部212,第二连接臂130上背离导向部120的一侧上设有第二定位部140,第二定位部140上具有第一止挡部141,摇臂200上具有第二止挡部220。摇臂200相对于护套组件100转动,以使摇臂20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在第一位置时,第二连接部212与第一止挡部141抵接。在第二位置时,第二止挡部220与护套组件100的上表面抵接。
示例性地,结合图1、图3、图5、图6、图7所示,第二连接部212位于第一连接部211上,第二连接部212可以是凸齿、凸柱等。对应地,第二定位部140为能够容纳凸齿、凸柱的空腔,且凸齿、凸柱能够在空腔中随摇臂200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第二连接部212也能从安装孔中插入,不干涉装配,如图2所示,则部分空腔应沿轴线方向与安装孔贯通,便于第二连接部212插入或移出。
第一止挡部141为第一止挡面,第二止挡部220可以为摇臂200上的连接杆,当摇臂200转动至第二连接部212与第一止挡部141接触时,如图5所示,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摇臂200,摇臂200处于第一位置,此时,摇臂200处于开锁状态,以便于护套组件100与对配护套之间的分离。
当摇臂200转动至第二止挡部220与护套组件100的上表面(该上表面与第二连接臂130处于同侧)接触时,如图6和图7所示,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摇臂200,摇臂200对对配护套进行助力,将对配护套插紧在护套组件100上,直到摇臂200处于第二位置,第一锁止部160与第二锁止部230配合锁止。此时,摇臂200处于锁定状态,以将护套组件100与对配护套牢牢锁紧。
对于第二连接部212和第二定位部140的具体形状、位置等,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定,本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定。当然,第二连接部212也可以是止位凹槽,对应地,第二定位部140可以为凸齿、凸柱等。这样,也能实现对摇臂200的转动进行止位。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212为第一定位凸起,第二定位部140为第一定位凹槽。
一种示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连接部212为第一定位凸起,第二定位部140为第一定位凹槽。这样一来,便于加工、装配等。
再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护套组件100上设有第三定位部150,第一连接臂210上设置有与第三定位部150相匹配的第三连接部213。在第一位置时,第三定位部150与第三连接部213配合连接,以限制摇臂200的自由转动。
这样一来,当第三定位部150与第三连接部213配合连接时,能限制摇臂200的自由转动,使摇臂200处于打开状态,方便装配或插接。
再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三定位部150和第三连接部213中的一者为第二定位凸起,另一者为与第二定位凸起相匹配的第二定位凹槽。通过外力转动摇臂200偏离第一位置时,第二定位凸起滑出第二定位凹槽,使第一连接臂210向外弹性偏移,并对摇臂200的转动形成阻尼感。
一种示例中,如图2所示,第三定位部150为第二定位凸起,并位于护套组件100的外侧壁上,对应地,第三连接部213为第二定位凹槽,并位于第一连接臂210的内侧壁上。这样一来,当摇臂200转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二定位凸起插入第二定位凹槽中,从而限制摇臂200的自由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当摇臂200向第二位置一侧转动时,第二定位凸起与第一连接臂210的内侧壁相抵,使第一连接臂210产生少量弹性变形而外扩,能够提供一定的阻尼感。
另一种示例中,图中未示出,第二定位凸起也可以位于第一连接臂210朝向护套组件100的内侧壁上,对应地,第二定位凹槽也可以位于护套组件100朝向第一连接臂210的外侧壁上。这样设置,当摇臂200转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二定位凸起也能插入第二定位凹槽中,从而限制摇臂200的自由转动。
而且,护套组件100的两侧和两个第一连接臂210之间均可以设置第二定位凸起和第二定位凹槽的限位结构,对于其具体位置、数量等,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定,本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定。
再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凹槽与安装孔连通,第一定位凸起与第一连接部211相连。第二连接臂130上背离导向部120的一侧开设有缺口142,缺口142位于背离第一止挡部141的一侧,且与部分第一定位凹槽和部分安装孔连通。第一定位凸起与缺口142的侧壁之间具有预设间距L,当摇臂200偏离第一位置时,第一定位凸起位于缺口142中,且预设间距L大于或等于第一连接臂210向外弹性偏移而带动第一定位凸起移动所需的偏移量,以减小摇臂200的转动阻力。
具体的,如图1-图3所示,当摇臂200朝第二位置转动时,第一定位凸起进入缺口142中,并可以与缺口142的侧壁抵接,从而限制第一连接部211的轴向移动,避免第三定位部150对第一连接臂210顶推作用而使摇臂200与护套组件100发生脱离。由于预设间距L的存在,也避免摇臂200朝第二位置转动时第一定位凸起与缺口142的侧壁干涉,从而减小摇臂200的转动阻力。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间距L应该保证不干涉摇臂200的转动,也就是说,结合图2、图3所示,当第三定位部150顶推第一连接臂210外扩时,第二连接部212与缺口142的侧壁抵接,从而保证第一连接臂210不会从护套组件100的外壳上脱离。
对于第二连接部212、预设间距L和第二定位部140的具体形状、位置等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定,本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定。
而且,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臂130上背离导向部120一侧具有凹陷部,凹陷部具有预设深度,凹陷部与安装孔和第一定位凹槽连通,使第一连接部211插设在安装孔内,且第一定位凸起与凹陷部之间形成具有预留间隙的挂台结构,以使摇臂200偏离第一位置时,第一连接臂210受力向外偏移而不与护套组件100脱离。
也即,如图3、图4所示,第二连接臂130内侧壁上的安装孔和第一定位凹槽处向内减胶一半形成挂接槽,第一定位凸起为挂接台,当第一连接部211插设在安装孔内,且第一定位凸起位于第一定位凹槽中时,挂接台就与挂接槽形成挂台结构,使得摇臂200向第二位置转动时,第一连接臂210受力向外偏移,该偏移量由预留间隙提供,而且挂接台始终在挂接槽内,从而使得摇臂200转动过程中始终不会脱壳。
其中,预留间隙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定,本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定。凹陷预设深度也可以是除了减胶一半以外的其它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定,本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护套组件100和摇臂200中的一者上设有第一锁止部160,另一者上设有与第一锁止部160相匹配的第二锁止部230。在第二位置时,第二锁止部230与第一锁止部160配合锁止,以限制摇臂200的自由转动。通过外力按压第二锁止部230与第一锁止部160解除锁止,以对摇臂200进行转动。
示例性地,如图1-图2所示,第一锁止部160位于护套组件100上的一侧,其可以是卡扣,对应地,第二锁止部230位于摇臂200上,其可以是与卡扣相匹配的锁舌,将摇臂200转动至第二位置时,锁舌与卡扣配合锁紧,从而限制摇臂200的自由转动。其中,卡扣具有一定的弹性,按压卡扣时,卡扣与锁舌分离,从而可使摇臂200解锁转动。
当然,第一锁止部160和第二锁止部230可以由其它类型的锁紧结构配合连接,如卡扣和卡槽等,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定,本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定。
另外,本实施例中,护套组件100包括外壳101、密封件102、端子位置卡扣103和内壳104,密封件102、端子位置卡扣103和内壳104套设在外壳101内。
具体地,如图2、图4所示,密封件102为密封圏,端子位置卡扣103即TerminalPosition Assurance(简称TPA)端子位置卡扣,内壳104上设置多个不同类型的插孔。装配时,先将密封件102装入外壳101内,将端子位置卡扣103预装至内壳104上,再将上述两部分进行组装即可,从而形成护套组件。
对于外壳101、密封件102、端子位置卡扣103和内壳104的具体类型等,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定本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定。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对配护套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护套,对配护套与护套的护套组件100相匹配。
其中,护套的结构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说明,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通过配置护套,包括护套组件100和摇臂200。通过在护套组件100的两侧均设置第一定位部110,以便对摇臂200的转动轴线进行定位,在摇臂200上的同侧设置两个第一连接臂210,并在两个第一连接臂210上分别设置第一连接部211。通过第一连接部211可沿导向部120滑动,以与第一定位部110对应转动连接,以使摇臂200可相对于护套组件100转动。也即,通过外力将摇臂200上两个第一连接臂210上的第一连接部211沿护套组件100上的导向部120滑动插到护套组件100上,仅需克服两个第一连接臂210之间弹力造成的较小的阻力即可实现摇臂200与护套组件100的转动连接,从而便于快速装配,并提高了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护套的两个第一连接臂210中至少一者上开设有引导槽201,引导槽201沿靠近或远离摇臂200的转动中心的方向布置,对配护套上设有与引导槽201相匹配的引导凸起。对配护套被配置为与护套组件100对接,且引导凸起位于引导槽201中,转动摇臂200驱使引导凸起在引导槽201中朝靠近或远离转动中心的方向移动,以使对配护套与护套组件100插紧或分离。
具体地,如图4所示,第一连接臂210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弧形的引导槽201,对应地,对配护套的外侧壁上设有引导凸起,如引导柱,图中未示出,对配护套与护套组件100插接时,先将摇臂200转动至开锁位置,将引导柱卡入引导槽201中,再转动摇臂200至锁定位置,此过程中,引导槽201将引导柱逐渐向靠近转动中心的方向拉紧,从而便于对配护套与护套组件100插紧。反向转动摇臂200至开锁位置时,引导槽201将引导柱逐渐向远离转动中心的方向推出,从而便于对配护套与护套组件100分离。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通过配制上述连接器,连接器包括护套,护套包括护套组件100和摇臂200。通过在护套组件100的两侧均设置第一定位部110,以便对摇臂200的转动轴线进行定位,在摇臂200上的同侧设置两个第一连接臂210,并在两个第一连接臂210上分别设置第一连接部211。通过第一连接部211可沿导向部120滑动,以与第一定位部110对应转动连接,以使摇臂200可相对于护套组件100转动。也即,通过外力将摇臂200上两个第一连接臂210上的第一连接部211沿护套组件100上的导向部120滑动插到护套组件100上,仅需克服两个第一连接臂210之间弹力造成的较小的阻力即可实现摇臂200与护套组件100的转动连接,从而便于快速装配,并提高了装配效率。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申请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书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来限制。

Claims (16)

1.一种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
护套组件(100),所述护套组件(100)的两侧均设有第一定位部(110)和导向部(120);
摇臂(200),所述摇臂(200)上同侧具有两个第一连接臂(210),所述第一连接臂(210)上设有第一连接部(211);
所述第一连接部(211)可沿所述导向部(120)滑动,以与所述第一定位部(110)对应转动连接,以使所述摇臂(200)可相对于所述护套组件(100)转动;
所述护套组件(10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臂(130),所述第一连接部(211)上设有第二连接部(212),所述第二连接部(212)为第一定位凸起;
所述第二连接臂(130)上背离所述导向部(120)的一侧开设有缺口(142),所述第一定位凸起与所述缺口(142)的侧壁之间具有预设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120)和所述第一定位部(110)对应位于所述第二连接臂(13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护套,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211)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臂(210)的内侧面,两个所述导向部(120)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臂(130)的外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120)为开设在所述第二连接臂(130)上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延伸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臂(130)远离所述护套组件(100)的端部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110)为开设在所述第二连接臂(130)上的安装孔,所述第一连接部(211)对应插设于所述安装孔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臂(130)上背离所述导向部(120)的一侧上设有第二定位部(140),所述第二定位部(140)上具有第一止挡部(141),所述摇臂(200)上具有第二止挡部(220);
所述摇臂(200)相对于所述护套组件(100)转动,以使所述摇臂(20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连接部(212)与所述第一止挡部(141)抵接;
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止挡部(220)与所述护套组件(100)的上表面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部(140)为第一定位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组件(100)上设有第三定位部(150),所述第一连接臂(210)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定位部(150)相匹配的第三连接部(213);
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三定位部(150)与所述第三连接部(213)配合连接,以限制所述摇臂(200)的自由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定位部(150)和所述第三连接部(213)中的一者为第二定位凸起,另一者为与所述第二定位凸起相匹配的第二定位凹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凹槽与所述安装孔连通,所述第一定位凸起与所述第一连接部(211)相连;
所述缺口(142)位于背离所述第一止挡部(141)的一侧,且与部分所述第一定位凹槽和部分所述安装孔连通;
当所述摇臂(200)偏离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定位凸起位于所述缺口(142)中。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臂(130)上背离所述导向部(120)的一侧具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与所述安装孔和所述第一定位凹槽连通,使所述第一连接部(211)插设在所述安装孔内,且所述第一定位凸起与所述凹陷部之间形成具有预留间隙的挂台结构,以使所述摇臂(200)偏离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连接臂(210)受力向外偏移而不与所述护套组件(100)脱离。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组件(100)和所述摇臂(200)中的一者上设有第一锁止部(160),另一者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锁止部(160)相匹配的第二锁止部(230);
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锁止部(230)与所述第一锁止部(160)配合锁止,以限制所述摇臂(200)的自由转动;
通过外力按压所述第二锁止部(230),与所述第一锁止部(160)解除锁止,以对所述摇臂(200)进行转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组件(100)包括外壳(101)、密封件(102)、端子位置卡扣(103)和内壳(104),所述密封件(102)、所述端子位置卡扣(103)和所述内壳(104)套设在所述外壳(101)内。
14.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对配护套和如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护套,所述对配护套与所述护套的所述护套组件(100)相匹配。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臂(210)中至少一者上开设有引导槽(201),所述引导槽(201)沿靠近或远离所述摇臂(200)的转动中心的方向布置,所述对配护套上设有与所述引导槽(201)相匹配的引导凸起;
所述对配护套被配置为与所述护套组件(100)对接,且所述引导凸起位于所述引导槽(201)中,转动所述摇臂(200)驱使所述引导凸起在所述引导槽(201)中靠近或远离所述转动中心,以使所述对配护套与所述护套组件(100)插紧或分离。
16.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辆本体和设置在所述车辆本体上的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连接器。
CN202410889652.9A 2024-07-04 2024-07-04 护套、连接器及车辆 Active CN1184318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889652.9A CN118431810B (zh) 2024-07-04 2024-07-04 护套、连接器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889652.9A CN118431810B (zh) 2024-07-04 2024-07-04 护套、连接器及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431810A CN118431810A (zh) 2024-08-02
CN118431810B true CN118431810B (zh) 2024-10-29

Family

ID=92326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889652.9A Active CN118431810B (zh) 2024-07-04 2024-07-04 护套、连接器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431810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971000A2 (en) * 2007-03-15 2008-09-17 J.S.T. Mfg. Co., Ltd. Electric connector
CN220138828U (zh) * 2023-06-16 2023-12-05 长春捷翼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组件及杠杆式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67958B2 (en) * 2007-03-22 2008-12-23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lever with protective shroud
EP3392979B1 (en) * 2017-04-19 2020-01-29 Aptiv Technologies Limi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lever and methods of assembling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971000A2 (en) * 2007-03-15 2008-09-17 J.S.T. Mfg. Co., Ltd. Electric connector
CN220138828U (zh) * 2023-06-16 2023-12-05 长春捷翼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组件及杠杆式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431810A (zh) 2024-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46025B2 (en) Compact electrical connector
TWI712221B (zh) 連接器組件
US7232329B1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unitary latch
EP1587178B1 (en) A connector
JP4629772B2 (ja) ロック機構を備えた電気コネクタ
US11456553B2 (en) Low profile high voltage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assemblying thereof
CN103457059B (zh) 电连接器
JP2009038010A (ja) 電気コネクタ
EP0630080A2 (en) Circuit board mounted modular phone jack
US7291034B2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nternal printed circuit board
US10938157B2 (en) High speed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compact electronic systems
CN101170230A (zh) 杆型连接器
JP2000058199A (ja) コネクタモジュ―ル
JP2002305052A (ja) コネクタ
JP2739627B2 (ja) 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結合機構
CN118431810B (zh) 护套、连接器及车辆
KR20010091052A (ko) 전기 커넥터
JP2004047168A (ja) 半嵌合防止コネクタ
JP3355403B2 (ja) 電気コネクタの端子装置
JP3467419B2 (ja) コネクタのロック構造
WO1999050936A1 (en) Electric connecting unit
JP3094009B2 (ja) コンタクト保持装置付き電気コネクタ
WO2005099046A1 (ja) コネクタ
JP2007109595A (ja) 基板用コネクタ
EP1804343A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flexible mating por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