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8372574B - 一种转印膜生产工艺及转印膜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印膜生产工艺及转印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372574B
CN118372574B CN202410754494.6A CN202410754494A CN118372574B CN 118372574 B CN118372574 B CN 118372574B CN 202410754494 A CN202410754494 A CN 202410754494A CN 118372574 B CN118372574 B CN 1183725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transfer
transfer film
protective plate
ro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75449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8372574A (zh
Inventor
盛庆华
盛庆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zhou Dingsheng New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uzhou Dingsheng New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zhou Dingsheng New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Quzhou Dingsheng New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75449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372574B/zh
Publication of CN1183725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3725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3725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3725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26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 B41M5/382Contact thermal transfer or sublimation proces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coration By Transfer Pi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印膜生产工艺,包括成型工序,合膜工序,收卷工序以及组装工序;本发明同时提供了基于该转印膜生产工艺生产的转印膜,包括卷筒、收卷于卷筒上并等间隔形成有多个易撕线的转印膜本体、分别设置于卷筒的两端并分别用于保护转印膜本体的两端的第一保护板与第二保护板、设置于第一保护板与第二保护板之间并用于连接第一保护板、第二保护板与卷筒的连接组件以及拆卸设置于第一保护板与第二保护板上并用于夹持固定转印膜本体端部的夹持组件。本发明解决了现有转印膜生产时生产效率低,材料浪费,错版现象,以及使用时易出现污染,结构复杂,稳定性差的问题,尤其适用于转印技术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转印膜生产工艺及转印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印膜生产工艺及转印膜。
背景技术
转印是一项新兴的印刷工艺,该工艺印刷方式分为转印膜印刷和转印加工两大步骤,转印膜印刷采用网点印刷,将图案预先印在薄膜表面,印刷的图案层次丰富,色差小,再现性好,能达到设计图案者的要求效果,并且适合大批量生产;转印加工通过热转印机一次加工(加热加压)将转印膜上精美的图案转印在产品表面,成型后油墨层与产品表面溶为一体,逼真漂亮,大大提高产品的档次。
专利号为CN216610681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多层可更换的热转印膜,包括热转印膜体,所述热转印膜体的端部设置有锯齿撕口;还包括:卷筒,设置在收卷状态下的所述热转印膜体的内侧,且所述热转印膜体远离所述卷筒的一端贴合设置有固定座,并且所述固定座的上方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固定板,安装在所述固定螺栓的下端,且所述固定板位于所述固定座的内侧;移动通道,开设在所述固定座右方的内部,且所述移动通道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本体。该多层可更换的热转印膜,含胶热固白墨层和彩图层均分布有2组,且2组含胶热固白墨层和彩图层之间通过离型膜分隔,可实现热转印膜体的多次图案转印,且利用锯齿撕口,便于热转印膜体分切更换使用,提高转印效率。
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的双层结构的转印膜需要分别将两层结构分别通过转印工艺印刷后再进行合膜,因此生产过程中需要安装多个承载有膜结构的膜卷,原本就安装麻烦的膜结构因为数量的增加大大降低的生产效率,同时合膜的过程中,每个膜卷上的膜结构由于生产原因、特别是安装损耗的原因导致其长度会存在较大误差,因此合膜后会出现一部分膜卷出现剩余而造成材料浪费,合膜时,两个彩图层上的图案需要定位,定位困难,且生产过程中易发生错位,导致后续形成的锯齿撕口易将图案破坏,造成错版现象;另外,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的转印膜卷的两侧会进入脏污造成污染,进而影响转印加工的过程,且转印膜卷的转印膜端部的固定结构存在结构复杂、稳定性差的问题,进而不易生产加工以及组装,降低生产效率,使用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通过成型工序在一张转印层上并排印刷两组图案后得以在合膜工序中直接进行切割合膜形成双层结构,减少了膜卷个数的安装,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材料浪费,并排的两组图案切割翻转后得以直接定位,避免人工定位,定位简单,且避免出现错位移动,造成错版现象,进而合膜成的转印膜本体得以通过收卷工序收卷后在组装工序中通过连接组件与第一保护板以及第二保护板,同时用于夹持固定转印膜本体端部的夹持组件随连接组件连接在转印膜卷上,完成自动组装,保护转印膜卷的两端不受污染的同时,结构简单,便于组装,提高组装效率。从而解决了现有转印膜生产时生产效率低,材料浪费,错版现象,以及使用时易出现污染,结构复杂,稳定性差的问题。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采用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转印膜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成型工序,通过转印机在转印层上并排印刷出两组图案后,通过覆膜机将第一隔离层复合在所述转印层带有图案的一侧并在所述转印层的另一侧涂抹粘合剂,成型出复合膜。
步骤二:合膜工序,所述复合膜通过切割机构从中间切割成两个分别带有一组图案的膜结构后,通过合膜机构将两个所述膜结构翻转至两个所述转印层处于相向位置处并将第二隔离层通过所述粘合剂合膜在两个所述膜结构之间,合膜成转印膜本体。
步骤三:收卷工序,所述转印膜本体通过收卷机构等间隔成型出易撕线后收卷到卷筒上,形成转印膜卷。
步骤四:组装工序,所述转印膜卷通过组装机构在两端分别安装第一保护板件以及第二保护板,并通过连接组件将所述第一保护板、所述第二保护板以及所述卷筒连接,组装成转印膜。
作为优选,所述切割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覆膜机上的支撑板、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并用于将所述复合膜切割成所述膜结构的切刀以及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切刀的两侧并配合所述支撑板抚平所述切刀处的所述复合膜的抚平辊。
作为优选,所述合膜机构包括沿上下方向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下方的安装板、多个沿所述安装板的上下方向间隔倾斜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的两侧且倾斜角度至上而下依次增加直至垂直于所述安装板并用于翻转所述膜结构的翻转辊、两组设置于所述翻转辊的下方并用于迫使两个翻转后的所述膜结构相互远离的扩展辊、设置于两个扩展辊之间并用于支撑卷状所述第二隔离层的支撑辊以及两个设置于所述扩展辊下方并用于夹紧合膜两个所述膜结构与所述第二隔离层的合膜辊。
作为优选,所述收卷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合膜机构外侧并用于输送卷筒的输送组件、设置于所述合膜机构上并用于成型出所述易撕线的压印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合膜机构上并用于在所述输送组件切换所述卷筒时暂存所述转印膜本体的暂存组件;
所述组装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输送组件的外侧并用于固定所述输送组件上收卷的所述转印膜卷的固定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固定组件的两端并分别用于向所述转印膜卷的两端分别安装所述第一保护板件与所述第二保护板的第一安装组件与第二安装组件。
作为优选,所述压印组件包括两个设置于所述合膜机构上并用于将所述转印膜本体牵引至所述输送组件的第一牵引辊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牵引辊上的压印凸起;
所述暂存组件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合膜机构上的支撑架、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一端并用于迫使所述转印膜本体粘贴于所述输送组件上所述卷筒的推动板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架另一端并用于拉出所述合膜机构内的所述转印膜本体暂存在所述合膜机构与所述第一牵引辊之间的第二牵引辊。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安装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输送组件外侧并用于输送所述第一保护板的第一输送带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带上并用于定位所述第一保护板的定位杆;
所述第二安装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带上方并用于输送所述第二保护板的第二输送带、两个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输送带的两侧并用于将所述第二保护板支撑定位在所述第一保护板正上方的支撑杆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输送带上并用于迫使所述第一保护板与所述第二保护板之间的所述连接组件连接的旋紧件。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上下移动地设置于所述输送组件外侧的底座以及两个在所述输送组件与所述第一安装组件之间往复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底座上并得以开合的夹臂。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基于上述转印膜生产工艺生产的转印膜,包括卷筒、收卷于所述卷筒上并沿长度方向等间隔形成有多个易撕线的转印膜本体、分别设置于所述卷筒的两端并分别用于保护所述转印膜本体的两端的第一保护板与第二保护板、设置于所述第一保护板与所述第二保护板之间并用于拆卸连接所述第一保护板、所述第二保护板与所述卷筒的连接组件以及拆卸设置于所述第一保护板与所述第二保护板上并用于夹持固定所述转印膜本体端部的夹持组件;
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两个一端相互连接的弹性夹板,两个所述弹性夹板之间形成有用于夹持所述转印膜本体的夹持区,所述第一保护板以及所述第二保护板上沿所述卷筒的周向间隔设有多个用于连接两个所述弹性夹板的两端并用于迫使两个所述弹性夹板发生形变直至夹紧所述转印膜本体的第一连接槽。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沿所述卷筒的周向等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保护板上的连接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保护板上并螺纹连接于各个所述连接板的连接环,且所述连接环连接于所述连接板时,所述连接板发生形变并支撑所述卷筒的内环面;
所述连接环的内环面上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夹持组件的第二连接槽。
作为优选,所述转印膜本体包括两个间隔设置且图案形成于相互远离一侧的转印层、两个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转印层带有图案一侧的第一隔离层以及设置于两个所述转印层之间的第二隔离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通过成型工序在一张转印层上并排印刷两组图案后得以在合膜工序中直接进行切割合膜形成双层结构,减少了膜卷个数的安装,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材料浪费,并排的两组图案切割翻转后得以直接定位,避免人工定位,定位简单,且避免出现错位移动,造成错版现象,进而合膜成的转印膜本体得以通过收卷工序收卷后在组装工序中完成组装,实现自动化生产,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2)本发明中通过设置连接环连接于多个连接板,使得连接板发生形变支撑卷筒的内环面,稳定性高,且结构简单,便于组装,进而得以将第一保护板以及第二板保护板连接在卷筒两端对卷筒上转印膜本体两端进行保护,避免轻易造成污染,同时通过将两个弹性夹板连接于第一连接槽,得以夹紧转印膜本体的端部,结构简单,便于使用,且稳定性高;
综上所述,该方法具有生产效率高,减少材料浪费,避免出现错版现象的效果,且该方法生产的转印膜不易出现污染,结构简单,稳定性高的效果,尤其适用于转印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转印膜生产设备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切割机构以及合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图3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转印膜本体的合膜状态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暂存组件使用时转印膜本体的状态图。
图8-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组装机构的组装过程图。
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图10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2为本发明提供的转印膜的立体图。
图13为本发明提供的转印膜的爆炸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提供的夹持组件夹持转印膜本体时转印膜的状态图。
图15为本发明提供的转印膜本体撕下时转印膜的状态图。
图16为本发明提供的转印膜本体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图16所示,一种转印膜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成型工序,通过转印机2在转印层131上并排印刷出两组图案后,通过覆膜机3将第一隔离层132复合在转印层131带有图案的一侧并在转印层131的另一侧涂抹粘合剂,成型出复合膜11。
步骤二:合膜工序,复合膜11通过切割机构4从中间切割成两个分别带有一组图案的膜结构12后,通过合膜机构5将两个膜结构12翻转至两个转印层131处于相向位置处并将第二隔离层133通过粘合剂合膜在两个膜结构12之间,合膜成转印膜本体13。
步骤三:收卷工序,转印膜本体13通过收卷机构6等间隔成型出易撕线后收卷到卷筒141上,形成转印膜卷14。
步骤四:组装工序,转印膜卷14通过组装机构7在两端分别安装第一保护板15件以及第二保护板16,并通过连接组件17将第一保护板15、第二保护板16以及卷筒141连接,组装成转印膜。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成型工序在一张转印层131上并排印刷两组图案后得以在合膜工序中直接进行切割合膜形成双层结构,减少了膜卷个数的安装,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材料浪费,并排的两组图案切割翻转后得以直接定位,避免人工定位,定位简单,且避免出现错位移动,造成错版现象,进而合膜成的转印膜本体13得以通过收卷工序收卷后在组装工序中完成组装,实现自动化生产,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实施例二
如图1所示,基于一种转印膜生产工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与该方法相适配的转印膜生产设备,包括用于在转印层131上并排印刷出两组图案的转印机2、设置于转印机2的后方并用于在转印层131的两侧分别复合第一隔离层132与粘合剂涂成型出复合膜11的覆膜机3、设置于覆膜机3上并用于将复合膜11切割成两个膜结构12的切割机构4、设置于覆膜机3上并用于将第二隔离层133通过粘合剂合膜在两个膜结构12之间合膜成转印膜本体13的合膜机构5、设置于覆膜机3外侧并用于将转印膜本体13收卷到卷筒141上形成转印膜卷14的收卷机构6以及设置于覆膜机3外侧并通过连接组件17将第一保护板15与第二保护板16分别安装在转印膜卷14两端的组装机构7。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转印机2、覆膜机3、切割机构4、合膜机构5、收卷机构6以及组装机构7相互配合依次进行成型工序、合膜工序、收卷工序以及组装工序,实现转印膜的自动化生产。
需要说明的是,转印机2以及覆膜机3的本身及安装方式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详细赘述。
进一步,如图3-图4以及图6所示,切割机构4包括设置于覆膜机3上的支撑板41、设置于支撑板41上并用于将复合膜11切割成膜结构12的切刀42以及两个分别设置于切刀42的两侧并配合支撑板41抚平切刀42处的复合膜11的抚平辊43。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支撑板41配合抚平辊43避免切刀42切割复合膜11时,复合膜11发生褶皱。
详细地说,复合膜11通过支撑板41以及抚平辊43之间进行传送,进而支撑板41上的切刀42得以将复合膜11在传送的过程中切割成两个膜结构12。
需要说明的是,切刀42倾斜设置,切刀42与支撑板41之间形成的切割角便于切割复合膜11。
进一步,如图3-图6所示,合膜机构5包括沿上下方向设置于支撑板41下方的安装板51、多个沿安装板51的上下方向间隔倾斜设置于安装板51的两侧且倾斜角度至上而下依次增加直至垂直于安装板51并用于翻转膜结构12的翻转辊52、两组设置于翻转辊52的下方并用于迫使两个翻转后的膜结构12相互远离的扩展辊53、设置于两个扩展辊53之间并用于支撑卷状第二隔离层133的支撑辊54以及两个设置于扩展辊53下方并用于夹紧合膜两个膜结构12与第二隔离层133的合膜辊55。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多个倾斜角度依次增加的翻转辊52,膜结构12得以通过多个翻转辊52逐渐翻转,避免翻转扭矩过大造成膜结构12弯曲折叠同时减少翻转拉力避免发生错位移动,翻转后的两个膜结构12辅以扩展辊53分开后配合支撑辊54以及合膜辊55实现第二隔离层133与两个膜结构12的合膜。
详细地说,膜结构12至上而下依次通过各个翻转辊52进行小角度翻转直至翻转至两个转印层131处于相向位置处,也就是说粘合剂均位于转印层131的内侧,进而得以通过扩展辊53将翻转后的膜结构12分离形成支撑辊54上安装卷状第二隔离层133的空间,便于后续通过合膜辊55夹紧两个膜结构12使得通过粘合剂粘合在第二隔离层133的两侧完成合膜。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板41与安装板51之间设有便于膜结构12转弯输送至翻转辊52的导向辊56;
另外,翻转辊52均抵接于膜结构12带有粘合剂的一侧,进一步避免膜结构12传送翻转过程中发生错位移动。
进一步,如图1-图2以及图5-图11所示,收卷机构6包括设置于合膜机构5外侧并用于输送卷筒141的输送组件61、设置于合膜机构5上并用于成型出易撕线的压印组件62以及设置于合膜机构5上并用于在输送组件61切换卷筒141时暂存转印膜本体13的暂存组件63;
组装机构7包括设置于输送组件61的外侧并用于固定输送组件61上收卷的转印膜卷14的固定组件71以及设置于固定组件71的两端并分别用于向转印膜卷14的两端分别安装第一保护板15件与第二保护板16的第一安装组件72与第二安装组73件。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暂存机构暂存转印膜本体13便于输送组件61切换卷筒141,同时切换后带有转印膜本体13的卷筒141得以输送至固定组件71进行固定,进而辅以第一安装组件72以及第二安装组73件通过连接组件17将第一保护板15、第二保护板16以及卷筒141连接。
详细地说,当卷筒141上收卷一定的转印膜本体13后,输送组件61将新的卷筒141输送至暂存组件63处进行新一轮的收卷,同时输送组件61将带有转印膜本体13的卷筒141输送至固定组件71上进行固定后得以通过第一安装组件72以及第二安装组73件将第一保护板15、第二保护板16以及卷筒141通过连接组件17进行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输送组件61的本身及安装方式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详细赘述;输送组件61得以通过其上的上料结构可以对卷筒141自动上料以及通过其上的封边结构对收卷完成的转印膜本体13进行扯断后封边,其中上料结构以及封边结构在附图中未画出。
进一步,如图2以及图5-图7所示,压印组件62包括两个设置于合膜机构5上并用于将转印膜本体13牵引至输送组件61的第一牵引辊621以及设置于第一牵引辊621上的压印凸起622;
暂存组件63包括转动设置于合膜机构5上的支撑架631、设置于支撑架631的一端并用于迫使转印膜本体13粘贴于输送组件61上卷筒141的推动板632以及设置于支撑架631另一端并用于拉出合膜机构5内的转印膜本体13暂存在合膜机构5与第一牵引辊621之间的第二牵引辊633。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牵引辊621将转印膜本体13牵引至输送组件61的过程中配合压印凸起622得以在转印膜本体13上等间隔成型出多个易撕线;
通过设置支撑架631带动第二牵引辊633将合膜机构5内的转印膜本体13拉出暂存在合膜机构5与第一牵引辊621之间,同时辅以推动板632实现切换卷筒141后转印膜本体13的连接。
详细地说,收卷时,第一牵引辊621发生转动通过压印凸起622使得转印膜本体13上等间隔成型出多个易撕线后向输送组件61方向牵引,便于转印膜本体13收卷在卷筒141上;换卷时,第一牵引辊621停止转动夹紧转移膜本体,支撑架631转动,第二牵引辊633将合膜机构5内的转印膜本体13拉出暂存的同时推动板632推动转移膜本体粘贴于新的卷筒141上,进而支撑架631反向转动的过程中,推动板632逐渐远离新的卷筒141避免干涉收卷,第二牵引辊633逐渐远离转印膜本体13直至新的卷筒141将暂存的转印膜本体13收卷,便于下一次更换卷筒141时进行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卷筒141上自带黏胶,当推动板632将转印膜本体13推动至卷筒141上时实现相互粘贴。
进一步,如图8-图11所示,第一安装组件72包括设置于输送组件61外侧并用于输送第一保护板15的第一输送带721以及设置于第一输送带721上并用于定位第一保护板15的定位杆722;
第二安装组73件包括设置于第一输送带721上方并用于输送第二保护板16的第二输送带731、两个转动设置于第二输送带731的两侧并用于将第二保护板16支撑定位在第一保护板15正上方的支撑杆732以及设置于第二输送带731上并用于迫使第一保护板15与第二保护板16之间的连接组件17连接的旋紧件733。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输送带721配合定位杆722得以定位输送第一保护板15进而便于后续插接于转印膜卷14内,同时辅以第二输送带731配合支撑杆732将第二保护板16定位支撑在第一保护板15的正上方,便于通过旋紧件733将第一保护板15与第二保护板16之间的连接组件17连接。
详细地说,组装时,第一输送带721上的定位杆722定位一个第一保护板15,固定组件71得以将固定的转印膜卷14向第一保护板15方向移动直至第一保护板15上的连接组件17插入转印膜卷14内,进而第二保护板16在第二输送带731上的支撑杆732支撑定位下,得以通过旋紧件733将第二保护板16上的连接组件17插入转印膜卷14内并旋入第一保护板15上的连接组件17上,完成连接组装。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旋紧件733的具体结构不进行限定,以下仅提供一种结构进行参考,例如:旋紧件733上下移动且转动设置于第二输送带731上的两个得以开合的连接臂7331。
进一步,如图8-图11所示,固定组件71包括上下移动地设置于输送组件61外侧的底座721以及两个在输送组件61与第一安装组件72之间往复转动地设置于底座721上并得以开合的夹臂722。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转动的夹臂722夹持转印膜卷14配合上下移动的底座721,得以将输送组件61上的转印膜卷14夹持输送至第一输送组件61上并使得第一保护板15上的连接组件17插接于转印膜卷14内。
详细地说,使用时,夹臂722向输送组件61方向转动后闭合夹紧转印膜卷14,接着夹臂722向第一输送组件61的方向转动将转印膜卷14转动至第一保护板15的正上方,最后底座721向下移动直至第一保护板15上的连接组件17完全插入转印膜卷14内。
实施例三
如图12-16所示,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基于上述转印膜生产工艺生产的转印膜,包括卷筒141、收卷于卷筒141上并沿长度方向等间隔形成有多个易撕线的转印膜本体13、分别设置于卷筒141的两端并分别用于保护转印膜本体13的两端的第一保护板15与第二保护板16、设置于第一保护板15与第二保护板16之间并用于拆卸连接第一保护板15、第二保护板16与卷筒141的连接组件17以及拆卸设置于第一保护板15与第二保护板16上并用于夹持固定转印膜本体13端部的夹持组件18;
夹持组件18包括两个一端相互连接的弹性夹板181,两个弹性夹板181之间形成有用于夹持转印膜本体13的夹持区,第一保护板15以及第二保护板16上沿卷筒141的周向间隔设有多个用于连接两个弹性夹板181的两端并用于迫使两个弹性夹板181发生形变直至夹紧转印膜本体13的第一连接槽151。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连接组件17将第一保护板15以及第二板保护板拆卸连接在卷筒141两端对卷筒141上转印膜本体13两端进行保护,避免轻易造成污染,第一保护板15以及第二保护板16得以多次使用,降低使用成本,同时通过将两个弹性夹板181连接于第一连接槽151,得以夹紧转印膜本体13的端部,结构简单,便于使用,且稳定性高。
详细地说,使用时,将两个弹性夹板181从第一连接槽151内拆卸,转印膜本体13的端部得以从两个弹性夹板181内取出,进而通过易撕线将转印膜本体13撕下进行使用,另外,在撕下转印膜本体13时,两个弹性夹板181得以连接在第一连接槽151内并抵接于转印膜本体13的表面进行限位,便于撕下转印膜本体13,当卷筒141上的转印膜用完后,第一保护板15以及第二板保护板之间拆卸,进而可以更换新的带有转印膜本体13的卷筒141。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槽151上设有便于两个弹性夹板181滑入的倒角或圆角。
进一步,如图13-15所示,连接组件17包括沿卷筒141的周向等间隔设置于第一保护板15上的连接板171以及设置于第二保护板16上并螺纹连接于各个连接板171的连接环172,且连接环172连接于连接板171时,连接板171发生形变并支撑卷筒141的内环面;
连接环172的内环面上设有用于连接夹持组件18的第二连接槽173。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连接环172螺纹连接于多个连接板171迫使连接板171发生形变并支撑卷筒141的内环面,实现第一保护板15、第二板保护板以及卷筒141之间的拆卸连接,拆装方便,便于使用,且连接稳定性高,同时将支撑组件安装在第二连接槽173内,及便于生产时组装,又防止运输过程中支撑组件暴露在外易发生脱落。
详细地说,组装时,夹持组件18连接在第二连接槽173内,旋紧件733的两个连接臂7331夹紧夹持组件18,进而得以将连接环172随夹持组件18旋转连接在连接板171内,安装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板171以及弹性夹板181可以由塑料制成,具有一定强度的同时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
进一步,如图16所示,转印膜本体13包括两个间隔设置且图案形成于相互远离一侧的转印层131、两个分别设置于两个转印层131带有图案一侧的第一隔离层132以及设置于两个转印层131之间的第二隔离层133。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隔离层132配合第二隔离层133避免转印层131受到污染。
详细地说,使用时,将第一隔离层132撕掉,即可对转印层131上的图案进行转印加工。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发明的限制。
当然在本技术方案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个”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技术提示下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7)

1.一种转印膜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成型工序,通过转印机在转印层上并排印刷出两组图案后,通过覆膜机将第一隔离层复合在所述转印层带有图案的一侧并在所述转印层的另一侧涂抹粘合剂,成型出复合膜;
步骤二:合膜工序,所述复合膜通过切割机构从中间切割成两个分别带有一组图案的膜结构后,通过合膜机构将两个所述膜结构翻转至两个所述转印层处于相向位置处并将第二隔离层通过所述粘合剂合膜在两个所述膜结构之间,合膜成转印膜本体;
步骤三:收卷工序,所述转印膜本体通过收卷机构等间隔成型出易撕线后收卷到卷筒上,形成转印膜卷;
步骤四:组装工序,所述转印膜卷通过组装机构在两端分别安装第一保护板以及第二保护板,并通过连接组件将所述第一保护板、所述第二保护板以及所述卷筒连接,组装成转印膜;
所述转印膜本体包括两个间隔设置且图案形成于相互远离一侧的转印层、两个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转印层带有图案一侧的第一隔离层以及设置于两个所述转印层之间的第二隔离层;
所述切割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覆膜机上的支撑板、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并用于将所述复合膜切割成所述膜结构的切刀以及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切刀的两侧并配合所述支撑板抚平所述切刀处的所述复合膜的抚平辊;
所述合膜机构包括沿上下方向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下方的安装板、多个沿所述安装板的上下方向间隔倾斜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的两侧且倾斜角度自上而下依次增加直至垂直于所述安装板并用于翻转所述膜结构的翻转辊、两组设置于所述翻转辊的下方并用于迫使两个翻转后的所述膜结构相互远离的扩展辊、设置于两个扩展辊之间并用于支撑卷状所述第二隔离层的支撑辊以及两个设置于所述扩展辊下方并用于夹紧合膜两个所述膜结构与所述第二隔离层的合膜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印膜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卷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合膜机构外侧并用于输送卷筒的输送组件、设置于所述合膜机构上并用于成型出所述易撕线的压印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合膜机构上并用于在所述输送组件切换所述卷筒时暂存所述转印膜本体的暂存组件;
所述组装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输送组件的外侧并用于固定所述输送组件上收卷的所述转印膜卷的固定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固定组件的两端并分别用于向所述转印膜卷的两端分别安装所述第一保护板与所述第二保护板的第一安装组件与第二安装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印膜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印组件包括两个设置于所述合膜机构上并用于将所述转印膜本体牵引至所述输送组件的第一牵引辊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牵引辊上的压印凸起;
所述暂存组件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合膜机构上的支撑架、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一端并用于迫使所述转印膜本体粘贴于所述输送组件上所述卷筒的推动板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架另一端并用于拉出所述合膜机构内的所述转印膜本体暂存在所述合膜机构与所述第一牵引辊之间的第二牵引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印膜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输送组件外侧并用于输送所述第一保护板的第一输送带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带上并用于定位所述第一保护板的定位杆;
所述第二安装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带上方并用于输送所述第二保护板的第二输送带、两个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输送带的两侧并用于将所述第二保护板支撑定位在所述第一保护板正上方的支撑杆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输送带上并用于迫使所述第一保护板与所述第二保护板之间的所述连接组件连接的旋紧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印膜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上下移动地设置于所述输送组件外侧的底座以及两个在所述输送组件与所第一安装组件之间往复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底座上并得以开合的夹臂。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转印膜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印膜包括卷筒、收卷于所述卷筒上并沿长度方向等间隔形成有多个易撕线的所述转印膜本体、分别设置于所述卷筒的两端并分别用于保护所述转印膜本体的两端的第一保护板与第二保护板、设置于所述第一保护板与所述第二保护板之间并用于拆卸连接所述第一保护板、所述第二保护板与所述卷筒的连接组件以及拆卸设置于所述第一保护板与所述第二保护板上并用于夹持固定所述转印膜本体端部的夹持组件;
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两个一端相互连接的弹性夹板,两个所述弹性夹板之间形成有用于夹持所述转印膜本体的夹持区,所述第一保护板以及所述第二保护板上沿所述卷筒的周向间隔设有多个用于连接两个所述弹性夹板的两端并用于迫使两个所述弹性夹板发生形变直至夹紧所述转印膜本体的第一连接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转印膜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沿所述卷筒的周向等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保护板上的连接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保护板上并螺纹连接于各个所述连接板的连接环,且所述连接环连接于所述连接板时,所述连接板发生形变并支撑所述卷筒的内环面;
所述连接环的内环面上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夹持组件的第二连接槽。
CN202410754494.6A 2024-06-12 2024-06-12 一种转印膜生产工艺及转印膜 Active CN1183725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754494.6A CN118372574B (zh) 2024-06-12 2024-06-12 一种转印膜生产工艺及转印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754494.6A CN118372574B (zh) 2024-06-12 2024-06-12 一种转印膜生产工艺及转印膜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372574A CN118372574A (zh) 2024-07-23
CN118372574B true CN118372574B (zh) 2024-11-08

Family

ID=91904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754494.6A Active CN118372574B (zh) 2024-06-12 2024-06-12 一种转印膜生产工艺及转印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372574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911A (zh) * 1994-05-27 1996-03-20 大卫·约翰·英斯藤斯 标签及其制法
CN103332003A (zh) * 2012-11-30 2013-10-02 尾崎正博 卷筒状转印膜的印刷标签转印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14581A (ja) * 2003-04-17 2004-11-11 Just Renaissance:Kk 段彫りレリーフ彫刻方法
KR101712876B1 (ko) * 2016-05-31 2017-03-08 주식회사 건웅전자 Tv받침대의 경사면 열전사필름 전사장치
CN210026634U (zh) * 2019-02-22 2020-02-07 宁晋县金衣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冷转印用镭射膜放卷装置及印刷用冷转印设备
CN112026392B (zh) * 2020-09-02 2022-09-09 明德新材料科技(浙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转印图案的纹理分割方法
CN114132065A (zh) * 2021-12-08 2022-03-04 深圳特朗商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热转印膜的热转印印刷装置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911A (zh) * 1994-05-27 1996-03-20 大卫·约翰·英斯藤斯 标签及其制法
CN103332003A (zh) * 2012-11-30 2013-10-02 尾崎正博 卷筒状转印膜的印刷标签转印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372574A (zh) 2024-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FI106249B (fi) Menetelmä liittää liitoskohdassa rullan rainan alku toiselta rullalta ulostulevan rainan pään kanssa yhteen
JPH08509671A (ja) 印刷シリンダー用のら旋状キャリヤスリーブを作製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とその製品
JPH0747656A (ja) ウエブ材料の処理装置
CN106444323A (zh) 贴密封件装置及贴密封件方法
CN118372574B (zh) 一种转印膜生产工艺及转印膜
US20020054781A1 (en) Method for environmentally-friendly textile transportation in printing systems and a system thereof cross-reference to related applications
MXPA04004644A (es) Aparato y metodo para aplicar etiquetas sin revestimiento.
JP2017226159A (ja) 転写加工方法、転写加工装置、及び転写加工製品
JP3010368B2 (ja) 金属コイルへの印刷済フイルム連続ラミネート方法
US6619200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flexographic printing sleeves, and the sleeve obtained
CN209973821U (zh) 一种收卷辊筒定位装置
CN114348731A (zh) 一种高效的标签印刷设备
CN217496814U (zh) 贴胶装置及具有该贴胶装置的电池生产线
JP2021523043A (ja) 段ボールプラント
CN205526889U (zh) 一种用于绿色数字印刷机的自动收卷单元
KR200478081Y1 (ko) 원단필름롤 풀림 가이드 수단이 형성된 페인트 커버링 자동화장치
JP2001232696A (ja) 未加硫タイヤのインナーライナの成型方法
CN218456028U (zh) 一种贴片电容的贴胶机上的盖胶机构
JP2006089271A (ja) 積層板製造用の金属箔と絶縁接着フィルムの積み重ね装置及び積み重ね方法
CN110774654A (zh) 一种纸盒全侧高效套夹覆膜机
CN117103830B (zh) 一种异形漂珠复合板自动复合装置
CN209973822U (zh) 一种收卷辊筒轴向定位装置
JPH0858267A (ja) 製本装置及び製本方法
CN215970626U (zh) 一种多色连续印刷的薄膜交叉双面印刷装置
CN115107268B (zh) 一种透气式薄膜贴合压片装置及其实施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