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8367089A - 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367089A
CN118367089A CN202310074297.5A CN202310074297A CN118367089A CN 118367089 A CN118367089 A CN 118367089A CN 202310074297 A CN202310074297 A CN 202310074297A CN 118367089 A CN118367089 A CN 1183670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unit
emitting element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7429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宏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olux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nolux Displa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olux Display Corp filed Critical Innolux Display Corp
Priority to CN20231007429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367089A/zh
Priority to TW112109193A priority patent/TW202431225A/zh
Priority to US18/401,726 priority patent/US20240248344A1/en
Publication of CN1183670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3670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 G02F1/133607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the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 including light directing or refracting elements, e.g. prisms or lens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HINORGANIC LIGHT-EMIT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10H20/00Individual inorganic light-emit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10H2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H20/85Packages
    • H10H20/855Optical field-shaping means, e.g.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3Direct backlight with LED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G09F9/335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being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OL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5/0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subclasses H10B, H10F, H10H, H10K or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 H01L25/04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subclasses H10B, H10F, H10H, H10K or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 H01L25/075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subclasses H10B, H10F, H10H, H10K or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10H20/00
    • H01L25/075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subclasses H10B, H10F, H10H, H10K or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10H20/00 the devices being arranged next to each oth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发光装置,发光装置朝向出光方向出光。发光装置包括基板、第一发光元件以及第二发光元件。第一发光元件设置在基板上,第一发光元件包括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一光调控单元,其中第一光调控单元在出光方向上设置在第一发光单元上,且第一发光元件提供具有第一光型的第一光线。第二发光元件设置在基板上,第二发光元件包括第二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元件提供具有第二光型的第二光线,且第一光型和第二光型为不同。

Description

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防窥功能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装置的演进与发展,电子装置在现今社会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物品,其中发光装置(如,显示器)等电子装置可提供更方便的信息传递或影像显示。然而,为了提高观看电子装置时的隐蔽性及/或为了防止特定人员观看电子装置而提升安全性,电子装置需具有能够控制光路径的设计,以使电子装置具有所需的防窥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窥功能的电子装置。
在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发光装置,发光装置朝向出光方向出光。发光装置包括基板、第一发光元件以及第二发光元件。第一发光元件设置在基板上,第一发光元件包括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一光调控单元,其中第一光调控单元在出光方向上设置在第一发光单元上,且第一发光元件提供具有第一光型的第一光线。第二发光元件设置在基板上,第二发光元件包括第二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元件提供具有第二光型的第二光线,且第一光型和第二光型为不同。
在另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发光装置,发光装置朝向出光方向出光。发光装置包括基板、多个光调控单元、第一发光元件以及第二发光元件。光调控单元设置在基板上。第一发光元件设置在基板上,第一发光元件包括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一光调控单元,第一光调控单元设置在第一发光单元的侧向方向上,侧向方向不平行于出光方向,多个光调控单元包括第一光调控单元,第一发光元件提供具有第一光型的第一光线。第二发光元件设置在基板上,第二发光元件包括第二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元件提供具有第二光型的第二光线,且第一光型和第二光型为不同。在多个光调控单元中,和第二发光单元的距离最接近者为参考光调控单元,第一发光元件或第二发光元件包括参考光调控单元,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一光调控单元之间的第一距离以及第二发光单元和参考光调控单元之间的第二距离为不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发光元件的多个示例性设计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发光装置在第一发光模式与第二发光模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发光装置在第一发光模式与第二发光模式的视角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发光元件的多个示例性设计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A、20A、30A、40A、50A、60A、70A、80A-电子装置;100、200、300、400、500、600、700、800-发光装置;110-基板;120-发光单元;120a、120a1、120a2、120a3-第一发光单元;120b、120b1、120b2、120b3、120bb-第二发光单元;130f-参考光调控单元;130u-光调控单元;130u1-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2-第二光调控单元;1371、1381-内表面;1372、1382-外表面;1374、1384-底部;1376、1386-侧壁;AG-空气间隙;BLM-背光装置;CA1-第一光调控列;CA2-第二光调控列;CL1-第一发光列;CL2-第二发光列;D1-第一距离;D2-第二距离;D3-第三距离;D4-第四距离;D11、D22-距离;DF-光扩散片;DP-显示面板;DSN1、DSN2、DSN3、DSN4、DSN5、DSN6、DSN7、DSN8-示例性设计;H1-第一高度;H2-第二高度;L0、L1、L2、L3、L4、L5、L6、L7、L8-光线;LE-发光元件;LE1、LE1_1、LE1_2、LE1_3-第一发光元件;LE2、LE2_1、LE2_2、LE2_3-第二发光元件;LL1-第一光线;LL2-第二光线;M、X、Y、Z-方向;RA1-第一光调控行;RA2-第二光调控行;RL1-第一发光行;RL2-第二发光行;S1-第一发光模式;S2-第二发光模式;TL1-第一光型;TL2-第二光型;VA1-第一视角;VA2-第二视角;α-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参考以下的详细描述并同时结合附图可以理解本发明,须注意的是,为了使读者能容易了解及附图的简洁,本发明中的多张附图只绘出显示装置的一部分,且附图中的特定元件并非依照实际比例绘图。此外,图中各元件的数量及尺寸仅作为示意,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通篇说明书与所附的权利要求中会使用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元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电子设备制造商可能会以不同的名称来指称相同的元件。本文并不意在区分那些功能相同但名称不同的元件。
在下文说明书与权利要求书中,“包括”、“含有”、“具有”等词为开放式词语,因此其应被解释为“含有但不限定为…”之意。因此,当本发明的描述中使用术语“包括”、“含有”及/或“具有”时,其指定了相应的特征、区域、步骤、操作及/或构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相应的特征、区域、步骤、操作及/或构件的存在。
本文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而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在附图中,各附图绘示的是特定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方法、结构及/或材料的通常性特征。然而,这些附图不应被解释为界定或限制由这些实施例所涵盖的范围或性质。举例来说,为了清楚起见,各膜层、区域及/或结构的相对尺寸、厚度及位置可能缩小或放大。
当相应的构件(例如膜层或区域)被称为“在另一个构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构件上,或者两者之间可存在有其他构件。另一方面,当构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个构件上”时,则两者之间不存在任何构件。另外,当一构件被称为“在另一个构件上”时,两者在铅直方向上有上下关系,而此构件可在另一个构件的上方或下方,而此上下关系取决于装置的取向(orientation)。
应当理解到,当构件或膜层被称为“连接至”另一个构件或膜层时,它可以直接连接到此另一构件或膜层,或者两者之间存在有插入的构件或膜层。当构件被称为“直接连接至”另一个构件或膜层时,两者之间不存在有插入的构件或膜层。另外,当构件被称为“耦接于另一个构件(或其变体)”时,它可以直接地连接到此另一构件,通过一个或多个构件间接地连接(例如电性接)到此另一构件。
应当理解到,在说明书与权利要求书中,术语“水平方向”表示为平行于水平面的方向,术语“水平面”表示为平行于附图中方向X与方向Y的表面,术语“铅直方向”表示为平行于附图中方向Z的方向,且方向X、方向Y与方向Z彼此垂直(即,水平方向垂直于方向Z)。在说明书与权利要求书中,术语“俯视上”表示沿着铅直方向的观看结果。在说明书与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剖面”表示结构沿着铅直方向切开并由水平方向观看的观看结果。
应当理解到,在说明书与权利要求书中,术语“重叠”表示两个构件在方向Z上的重叠,且在未指明的情况下,术语“重叠”包括部分重叠或完全重叠。
术语“近似”或“相同”一般解释为在所给定的值的正负20%范围以内,或解释为在所给定的值的正负10%、正负5%、正负3%、正负2%、正负1%或正负0.5%的范围以内。
说明书与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序数例如“第一”、“第二”等的用词用以修饰元件,其本身并不意含及代表该(或该些)元件有任何之前的序数,也不代表某一元件与另一元件的顺序、或是制造方法上的顺序,该些序数的使用仅用来使具有某命名的元件得以和另一具有相同命名的元件能作出清楚区分。权利要求书与说明书中可不使用相同用词,据此,说明书中的第一构件在权利要求中可能为第二构件。
须知悉的是,以下所举实施例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下,可将数个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进行替换、重组、混合以完成其他实施例。各实施例间特征只要不违背发明精神或相冲突,均可任意混合搭配使用。
在本发明中,电子装置可包括发光装置、显示装置、背光装置、天线装置、感测装置、拼接装置或其任意组合,但不以此为限。发光装置可依据需求而具有可弯折性及/或可挠性。显示装置可依据需求而为非自发光型显示器或自发光型显示器,并可依据需求而为彩色显示器或单色显示器。适用于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例如可为液晶显示装置、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显示装置、次毫米发光二极管(mini LED)显示装置、微发光二极管(micro LED)显示装置,但不以此为限。天线装置可为液晶型态的天线装置或非液晶型态的天线装置,感测装置可为感测电容、光线、热能或超声波的感测装置,拼接装置可为显示器拼接装置或天线拼接装置,但不以此为限。发光装置中的电子元件可包括被动元件与主动元件,例如电容、电阻、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二极管可包括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或光电二极管(photodiode)。发光二极管可例如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次毫米发光二极管、微发光二极管或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LED),但不以此为限。晶体管可例如包括顶闸型(top gate)薄膜晶体管、底闸型(bottomgate)薄膜晶体管或双闸(dual gate)薄膜晶体管,但不以此为限。发光装置也可依据需求而包括荧光(fluorescence)材料、磷光(phosphor)材料、量子点(quantum dot,QD)材料或其它合适的材料,但不以此为限。发光装置可具有驱动系统、控制系统、光源系统、…等周边系统以支持发光装置中的装置与元件。发光装置的形状可为多边形(如,矩形)、具有曲线边缘的形状(如,圆形、椭圆形)或其他适合的形状,但不以此为限。
在本发明中,发光装置可具有发光区而用以发光(如,显示画面),而发光装置的发光区朝向出光方向出光。为了方便说明,在附图中,本发明的出光方向举例可平行于方向Z,但不以此为限。
请参考图1至图4,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A的俯视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发光元件的多个示例性设计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发光装置在第一发光模式与第二发光模式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发光装置在第一发光模式与第二发光模式的视角示意图。如图1所示,电子装置10A包括发光装置100,发光装置100可包括基板110和多个发光元件LE,多个发光元件LE设置在基板110上。其中基板110可为硬质基板或可挠式基板,并可依据其类型而对应包含例如玻璃(glass)、石英(quartz)、陶瓷(ceramic)、蓝宝石(sapphire)、聚合物(如,聚酰亚胺(polyimide,PI)、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其他适合的材料或其组合。
如图1所示,发光装置100可包括多个发光元件LE,设置在基板110上。在图1中,各发光元件LE可包括设置在基板110上的发光单元120,用以发射出光线,其中发光单元120可为任何适合的发光单元。举例而言,发光单元120可为发光二极管,但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光元件LE中的发光单元120可向多个方向发射光线,以作为散光源,但不以此为限。另外,在本发明中,发光单元120所发射的光的颜色可依据需求而设计。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发光单元120可都发射同一种颜色的光线(如,白光、蓝光或其他适合颜色的光)。
依据一些实施例,多个发光元件LE可包括发出不同颜色光线的发光元件。详细而言,例如,多个发光元件LE可包括发出不同颜色光线的发光单元120,例如,可包括红色发光单元、绿色发光单元、蓝色发光单元。详细而言,另一种方式为,多个发光元件LE中的发光单元120可发出相同颜色光线,可经由颜色转换层将发光单元120进行颜色转换,而使得多个发光元件LE可包括发出不同颜色光线的发光元件,例如,包括红色发光元件、绿色发光元件、和蓝色发光元件。依据一些实施例,发光装置可为显示装置,红色发光元件、绿色发光元件、和蓝色发光元件可构成一个像素(pixel)。依据一些实施例,发光单元可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次毫米发光二极管、微发光二极管、或其组合。
如图1所示,发光装置100中的多个发光元件LE可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元件LE1与多个第二发光元件LE2。详细而言,第一发光元件LE1和第二发光元件LE2设置在基板110上。第一发光元件LE1所包括的发光单元120,称为第一发光单元120a,第二发光元件LE2所包括的发光单元120,称为第二发光单元120b。须说明的是,依据一些实施例,虽然第一发光单元120a与第二发光单元120b具有不同名称,但第一发光单元120a的结构与发光效果可相同于第二发光单元120b。依据一些实施例,第一发光单元120a与第二发光单元120b可为相同。依据一些实施例,第一发光单元120a与第二发光单元120b可为不同。
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发明中,第一发光元件LE1与第二发光元件LE2可通过所产生的光线的光型而区分。发光装置100朝向一方向Z(出光方向)出光。第一发光元件LE1包括第一发光单元120a和一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1,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1在方向Z(出光方向)上设置在第一发光单元120a上。第一发光元件LE1可提供具有一第一光型TL1的一第一光线LL1。第二发光元件LE2包括一第二发光单元120b。第二发光元件LE2可提供具有一第二光型TL2的一第二光线LL2。第一光型TL1和第二光型TL2为不同。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元件LE1的第一光线LL1具有第一视角VA1,第一光线LL1造成发光装置100具有第一视角VA1。第二发光元件LE2的第二光线LL2具有第二视角VA2,第二光线LL2造成发光装置100具有第二视角VA2。第一视角VA1可小于第二视角VA2,但不以此为限。也就是说,相较于第二发光元件LE2的第二光线LL2,第一发光元件LE1的第一光线LL1的准直化程度较高,但不以此为限。须说明的是,视角为使用者可以清楚地观看到发光装置100的光线(如,显示画面)的角度范围,因此,当第一视角VA1可小于第二视角VA2时,表示第一视角VA1所造成的观看范围小于第二视角VA2所造成的观看范围。须说明的是,在光线的准直化程度比较中,当光线的准直化程度越高,则光线与方向Z之间的夹角在一特定角度(如,10°)之内的光强度总和与光线的总光强度之间的比值则越高,而光强度的测量可通过适合的亮度测量仪器(如,分光辐射计(spectroradiometer)、视角亮度计(Conometer)或其他适合的仪器)来进行。
在本发明中,可通过任何适合的方式以使第一发光元件LE1所产生的第一光线LL1具有第一光型TL1,并可通过任何适合的方式以使第二发光元件LE2所产生的第二光线LL2具有第二光型TL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将图2所示的发光元件LE的示例性设计应用于图1所示的第一发光元件LE1及/或第二发光元件LE2。在图2的示例性设计DSN1中,发光元件LE包括发光单元120,但并未包括其他用以调整光路径的结构,因此,发光单元120所产生的光线L0即为发光元件LE所产生的光线L1。在图2的示例性设计DSN2与示例性设计DSN3中,发光元件LE可包括发光单元120与光调控单元130u,光调控单元130u在方向Z(即,出光方向)上设置在发光单元120上,以对从发光单元120所发射出光线L0进行调整而形成具有另一种光型的光线L2或光线L3。在一些实施例中,示例性设计DSN2与示例性设计DSN3的光调控单元130u可为光学膜层,且光调控单元130u可由任何适合的材料形成。举例而言,光调控单元130u可包括玻璃、聚合物(如,树脂)、水晶、其他适合的材料或其组合,以使光调控单元130u成为被动(passive)的光调控单元,但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图2的示例性设计DSN2的光调控单元130u与示例性设计DSN3的光调控单元130u可包括由液晶形成的液晶透镜,使得光调控单元130u可通过电信号来控制光线的调控而成为电控光调控单元(或称为主动的光调控单元)。
举例而言,图2的示例性设计DSN2的光调控单元130u可包括透镜(如,凸透镜或者是菲涅耳透镜(Fresnel lens)),图2的示例性设计DSN3的光调控单元130u可包括棱镜(如,三棱镜),但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若图2的示例性设计DSN2的光调控单元130u包括液晶分子,则示例性设计DSN2的光调控单元130u可包括液晶透镜,但不以此为限。在图2中,由于示例性设计DSN2与示例性设计DSN3相对于示例性设计DSN1还额外具有能够调整发光单元120所产生的光线的光调控单元130u,因此,相较于示例性设计DSN1的发光元件LE所产生的散射的光线L1,示例性设计DSN2的发光单元120与示例性设计DSN3的发光单元120所产生的光线L2与光线L3具有相对准直的光型。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光调控单元130u可包括属于第一发光元件LE1的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1(即,第一发光元件LE1还包括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1),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1在方向Z(即,出光方向)上设置在第一发光单元120a上(第一发光单元120a在基板110与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1之间),以对从第一发光单元120a所发射出光线进行调整,使得第一发光元件LE1产生具有第一光型TL1的第一光线LL1。举例而言,可将图2的示例性设计DSN2应用于图1的第一发光元件LE1。亦即,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1可包括透镜,使得第一发光元件LE1产生具有第一光型TL1的第一光线LL1(如图3所示),但不以此为限。可将图2的示例性设计DSN1应用于图1的第二发光元件LE2,使得第二发光元件LE2产生具有第二光型TL2的第二光线LL2(如图3所示),但不以此为限。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发光元件LE2可不包含光调控单元130u。亦即,第二发光单元120b上不设置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1。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1在方向Z上不设置在第二发光单元120b上,使得第二发光元件LE2的具有第二光型TL2的第二光线LL2即为第二发光单元120b所发射出的光线。举例而言,可将图2的示例性设计DSN1应用于图1的第二发光元件LE2,使得第二发光元件LE2产生具有第二光型TL2的第二光线LL2(如图3所示),但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第一发光元件LE1所产生的具有第一光型TL1的第一光线LL1可为准直光,第二发光元件LE2所产生的具有第二光型TL2的第二光线LL2可为散射光,但不以此为限。
依据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在第一发光元件LE1包括在方向Z(即,出光方向)上设置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1的情况下,虽然在第二发光元件LE2中,在第二发光单元120b的出光方向(方向Z)上没有设置光调控单元,但在第二发光单元120b的侧向方向(方向X或方向Y),仍可设置其他的光调控单元(虽然图1中未显示)。其他的光调控单元中包括的材料,例如可为包括光吸收材料、光反射材料、或其组合。其他的光调控单元可为和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1具有不同形状、具有不同材料、或具有不同形状且不同材料。
在本发明中,第一发光单元120a与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1之间的对应可依据需求而设计,以使第一发光元件LE1所产生的第一光线LL1具有适合的第一光型TL1。举例而言,在图1与图3的第一发光元件LE1中,第一发光单元120a与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1在方向Z上以一对一的方式对应设置,但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在图1与图3中,一个第一发光元件LE1中可包括一个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1,但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在图1的第一发光元件LE1中,第一发光单元120a在方向X与方向Y上可设置在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1的中心,使得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1可对第一发光单元120a所产生的光线进行均匀的准直化,并对发光装置100在方向X与方向Y上的视角进行控制,但不以此为限。
如图3与图4所示,在发光装置100的操作上,发光装置100可具有第一发光模式S1(或称为小视角模式或防窥模式)与第二发光模式S2(或称为大视角模式或分享模式),而发光装置100可在第一发光模式S1与第二发光模式S2之间切换,其中发光装置100在第一发光模式S1下的可观看视角(即,第一视角VA1)可小于发光装置100在第二发光模式S2下的可观看视角(即,第二视角VA2)。
如图3与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发光模式S1下,第一发光元件LE1的第一发光单元120a可为开启,而使第一发光元件LE1提供具有第一光型TL1的第一光线LL1,第二发光元件LE2的第二发光单元120b可为关闭。在第二发光模式S2下,第二发光元件LE2的第二发光单元120b可为开启,而使第二发光元件LE2提供可具有第二光型TL2的第二光线LL2,第一发光元件LE1的第一发光单元120a可为关闭,但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图未示),在第一发光模式S1下,第一发光元件LE1的第一发光单元120a可为开启,第二发光元件LE2的第二发光单元120b可为关闭;在第二发光模式S2下,第一发光元件LE1的第一发光单元120a与第二发光元件LE2的第二发光单元120b可都为开启,但不以此为限。
依据一些实施例,在第一发光模式S1下,开启基板110上的所有第一发光单元120a,且关闭基板110上的所有第二发光单元120b。依据一些实施例,在第二发光模式S2下,开启基板110上的所有第二发光单元120b,且关闭基板110上的所有第一发光单元120a。
依据一些实施例,在第一发光模式S1下,开启基板110上的多个第一发光单元120a中的第一部分,且关闭基板110上的多个第二发光单元120b的一部分(但开启多个第二发光单元120b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中发光单元的数量大于第二部分中发光单元的数量。依据一些实施例,在第二发光模式S2下,开启基板110上的多个第二发光单元120b中的第三部分,且关闭基板110上的多个第一发光单元120a的一部分(但开启多个第一发光单元120a的第四部分)。第三部分中发光单元的数量大于第四部分中发光单元的数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光装置100可通过电连接于发光元件LE的发光单元120的驱动电路(未显示)来进行发光模式的切换,而驱动电路可设置在发光装置100中任何适合的位置。举例而言,驱动电路可设置在发光装置100的发光区外的周边区,但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光装置100还可包括电连接在发光单元120与驱动电路之间的导电走线,而导电走线可设置在基板110上或基板110中。驱动电路可包括数据电路(data circuit;dataIC)、闸极电路(gate circuit;gate IC)、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软性印刷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FPC)、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或其组合,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在本发明中,可对第一发光元件LE1与第二发光元件LE2的数量与排列进行适当的设计,使得发光装置100在第一发光模式S1与第二发光模式S2的情况下都具有均匀的发光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元件LE1的数量可相同于第二发光元件LE2的数量,以使发光装置100在第一发光模式S1下的亮度可相同或近似于发光装置100在第二发光模式S2下的亮度,但不以此为限。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元件LE1与第二发光元件LE2可均匀地分布在发光装置100中,以使发光装置100在第一发光模式S1与第二发光模式S2的情况下都具有均匀的发光功能。如图1所示,第一发光元件LE1可排列成多个第一发光列(column)CL1与多个第一发光行(row)RL1,第二发光元件LE2可排列成多个第二发光列CL2与多个第二发光行RL2。详细而言,第一发光列CL1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元件LE1,第一发光元件LE1沿着方向Y(第一方向)排列。第二发光列CL2包括多个第二发光元件LE2,第二发光元件LE2沿着方向Y(第一方向)排列。第一发光列CL1中的第一发光元件LE1和第二发光列CL2中的第二发光元件LE2在一方向X(第二方向)上为错开设置。方向Y(第一方向)和方向X(第二方向)彼此不平行,例如可为垂直。
如图1所示,第一发光行RL1所包括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LE1与第二发光行RL2所包括的多个第二发光元件LE2可沿着方向X(第二方向)排列,第一发光列CL1与第二发光列CL2可在方向X(第二方向)上并排,第一发光行RL1与第二发光行RL2可在方向Y(第一方向)上并排,而第二方向可不平行于第一方向,但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如图1所示),第一发光列CL1与第二发光列CL2在方向X(第二方向)上交替排列,第一发光行RL1与第二发光行RL2在方向Y(第一方向)上交替排列,但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如图1所示),第一发光列CL1中的第一发光元件LE1和第二发光列CL2中的第二发光元件LE2在方向X(第二方向)上为错开设置,第一发光行RL1中的第一发光元件LE1和第二发光行RL2中的第二发光元件LE2在方向Y(第一方向)上为错开设置,但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如图1所示),第一发光元件LE1可在方向X(第二方向)与方向Y(第一方向)上排列成阵列,第二发光元件LE2可在方向X(第二方向)与方向Y(第一方向)上排列成阵列,但不以此为限。
如图1所示,多个第一发光元件LE1中的多个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1可排列成多个第一光调控行RA1与多个第一光调控列CA1,第一光调控列(column)CA1所包括的多个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1可沿着方向Y(第一方向)排列,第一光调控行RA1所包括的多个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1可沿着方向X(第二方向)排列,但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如图1所示),多个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1可在方向Y(第一方向)与方向X(第二方向)上排列成阵列,但不以此为限。
图5显示电子装置10A。电子装置10A包括背光模块BLM和显示面板DP。背光模块BLM可提供光源给显示面板DP。背光模块BLM可依据上述的发光装置100而设计,在此不再赘述。如前述,背光模块BLM(即,发光装置100)可依据不同模式而提供视角较小的背光(如,第一发光模式S1)或视角较大的背光(如,第二发光模式S2)。如此,使用此背光模块BLM(即,发光装置100)的电子装置10A可具有视角较小的防窥模式(第一发光模式S1)以及视角较大的共享模式(第二发光模式S2)。如图5所示,显示面板DP可为液晶显示面板,但不以此为限。
在图5中,电子装置10A可包括光扩散片DF,设置在显示面板DP与背光装置BLM之间,以使得背光模块BLM所产生的背光(即,第一发光元件LE1与第二发光元件LE2所产生的光线)均匀化,并减少背光装置BLM中发光的发光元件LE的密度不足而可能导致的不良显示现象。在图5中,为了更提升背光均匀化的效果,光扩散片DF与背光装置BLM之间可存在有空气间隙AG,而空气间隙AG在方向Z上的尺寸可依据需求而设计。举例而言,空气间隙AG在方向Z上的距离,例如可在0.1至10mm的范围内,例如可在2至7mm的范围内,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综合上述,在传统的具有防窥功能的电子装置中,通常需要额外设置含有防窥介质层的防窥单元(privacy cell),如此会造成光穿透率的下降。相反地,在本发明的电子装置中,通过发光元件的设计而使得发光元件提供不同光型的光线,使得电子装置具有防窥模式和分享模式。因此,本发明的电子装置中不存在含有防窥介质层的防窥单元,因此,相较于传统的电子装置,本发明的电子装置的设计可使光穿透率明显提升,具有良好的显示效果。
本发明的发光装置不以上述实施例为限,下文将继续揭示其它实施例,然而为了简化说明并突显各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之间的差异,下文中使用相同标号标注相同元件,并不再对重复部分作赘述。
请参考图6,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装置20A的俯视示意图。电子装置20A包括发光装置200。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差异在于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1的设计。如图6的发光装置200所示,第一发光元件LE1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单元120a和一个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1。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1在方向Z(出光方向)上设置在多个第一发光单元120a上。在图6中,一个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1设置在三个第一发光单元120a上,且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1沿着方向Y(第一方向)延伸。亦即,第一发光单元120a与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1以三对一的方式对应设置。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1在俯视上可为沿着方向Y延伸的条状结构。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1可覆盖多个第一发光单元120a。为方便说明,图6中仅显示第一发光单元120a与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1以三对一的方式对应设置,其他实施例中,与一个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1对应的第一发光单元120a的数量,并没有限制,并不限于三个。
根据图6的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1的设计,在第一发光单元120a所发射的光线中,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1可对光线中平行于方向X的光分量进行方向上的调整而使其接近方向Z,但可不对光线中平行于方向Y的光分量进行方向上的调整。据此,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1可对光线中平行于方向X的光分量进行准直化,以对在方向X上的视角进行控制。
在本发明中,第一发光元件LE1与第二发光元件LE2的排列可依需求设计,且第一发光单元120a与第二发光单元120b的排列可依需求设计。举例而言(如图6所示),第一发光单元120a与第二发光单元120b可在方向X与方向Y上排列成阵列,但不以此为限。依据一些实施例,第一发光单元120a与第二发光单元120b可在方向X上交替排列,但不以此为限。依据一些实施例,如图6所示,第一发光单元120a与第二发光单元120b可在方向X上对齐,但不以此为限。
请参考图7与图8,图7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电子装置30A的俯视示意图,电子装置30A包括发光装置300。图8为本发明的发光元件的多个示例性设计的示意图。如图7与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差异在于光调控单元130u的设计。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将图8所示的发光元件LE的示例性设计以及图2所示的发光元件LE的示例性设计DSN1应用于图7所示的第一发光元件LE1及/或第二发光元件LE2。在图2的示例性设计DSN1的说明可参考上文,在此不重复赘述。在图8的示例性设计DSN4、示例性设计DSN5、示例性设计DSN6、示例性设计DSN7、示例性设计DSN8中,发光元件LE可包括发光单元120与光调控单元130u。光调控单元130u可在水平方向(即,发光单元120的侧向方向)上设置在发光单元120的至少一侧,以对从发光单元120所发射出光线进行调整而形成具有另一种光型的光线L4、光线L5、光线L6、光线L7或光线L8。
在图8的示例性设计DSN4、示例性设计DSN5与示例性设计DSN6中,光调控单元130u可包括挡墙,用以吸收发光单元120所产生的光线中与方向Z之间的夹角大于一特定值的光线。在一些实施例中,挡墙可包括一光线吸收材料。举例而言,光调控单元130u的挡墙的吸光材料可包括黑色光阻、黑色油墨、黑色树脂(resin)、黑色色料(pigment)、其他适合的吸光材料或上述的组合,以使光调控单元130u成为被动的光调控单元130u,但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光调控单元130u的挡墙的材料可包括聚合物分散型液晶单元(polymerdispersed liquid crystal,PDLC)、聚合物网状型液晶单元(polymer network liquidcrystal,PNLC)、其他适合的材料或其组合,使得光调控单元130u可通过电信号来控制光线的调控而成为电控光调控单元130u(或称为主动的光调控单元130u)。
如图8所示,可将示例性设计DSN4、DSN5、DSN6作为本发明中第一发光元件LE1和第二发光件LE2。示例性设计DSN5的光调控单元130u的第一高度H1大于示例性设计DSN4的光调控单元130u的第二高度H2,使得发光元件LE在示例性设计DSN5中所产生的光线L5的准直化程度高于发光元件LE在示例性设计DSN4中所产生的光线L4的准直化程度。示例性设计DSN6中光调控单元130u和发光单元120之间的距离D22大于示例性设计DSN5中光调控单元130u和发光单元120之间的距离D11。如此,示例性设计DSN5的所产生的光线L5的准直化程度可高于DSN6中所产生的光线L6的准直化程度。须说明的是,在本文中,光调控单元130u和发光单元120之间的距离为两者之间的最短距离。
根据图8的示例性设计DSN7、DSN8,光调控单元130u可包括反射结构,以反射发光单元120所产生的光线。在一些实施例中,示例性设计DSN7、DSN8的光调控单元130u可包括反射材料(如,金属),使得光调控单元130u具有反射表面,以成为反射结构。举例而言,示例性设计DSN7、DSN8的光调控单元130u可包括曲面反射结构(如,曲面反射镜),但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曲面反射结构的曲面举例可为球面、抛物面或其他适合的曲面。举例而言,示例性设计DSN7中,光调控单元130u的内表面1371包括曲面,可用于反射光线,光调控单元130u的外表面1372包括曲面。示例性设计DSN8中,光调控单元130u的内表面1381包括曲面,可用于反射光线,光调控单元130u的外表面1382包括平面,例如,垂直于基板110的平面,但不以此为限。据此,在示例性设计DSN7、DSN8中,光调控单元130u可将发光单元120所产生的光线中与方向Z之间的夹角大于一特定值的光线进行反射,使得发光元件LE产生经过准直化的光线L7、L8。在本发明中,示例性设计DSN7、DSN8可应用在本发明任何实施例的第一发光元件LE1或第二发光元件LE2。依据一些实施例,示例性设计DSN7和DSN8也可应用于本发明任何实施例的第二发光元件LE2中,以提供视角较大(如第二视角VA2)的第二光线LL2,如图3所示。
依据一些实施例,在图8的示例性设计DSN4、示例性设计DSN5与示例性设计DSN6中,光调控单元130u的材料不存在于发光单元120底部所接触的表面,也就是说,发光单元120底部所接触的表面的材料不同于光调控单元130u的材料。依据一些实施例,在图8的示例性设计DSN7与示例性设计DSN8,发光单元120可设置在光调控单元130u的一部分(例如底部1374、1384)上,且光调控单元130u的另一部分(例如侧壁1376、1386)可在水平方向(即,发光单元120的侧向方向)上设置在发光单元120的至少一侧。
如图7所示,发光装置300包括多个光调控单元130u,设置在基板110上。第一发光元件LE1设置在基板110上,第一发光元件LE1包括第一发光单元120a和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1,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1设置在第一发光单元120a的侧向方向(水平方向、XY平面方向)上,以对从第一发光单元120a所发射出光线进行调整,使得第一发光元件LE1产生具有第一光型TL1的第一光线LL1。举例而言,可将图8的示例性设计DSN4、示例性设计DSN5或示例性设计DSN6应用于图7的第一发光元件LE1,但不以此为限。多个光调控单元130u包括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1。第二发光元件LE2设置在基板110上,第二发光元件包括第二发光单元120b。第一发光元件LE1可提供具有第一光型TL1的一第一光线LL1,如图8的示例性设计DSN5所示。第二发光元件LE2可提供具有第二光型TL2的一第二光线LL2,如图2的示例性设计DSN1所示。第一光型TL1和第二光型TL2为不同。如图7所示,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1可包括一光线吸收材料。光线吸收材料可为挡墙,用以吸收发光单元120所产生的光线中与方向Z之间的夹角大于一特定值的光线。光线吸收材料可包括黑色光阻、黑色油墨、黑色树脂(resin)、黑色色料(pigment)、其他适合的吸光材料或上述的组合。
如图7所示,在多个光调控单元130u中,和第二发光单元120b的距离最接近者为一参考光调控单元130f。第一发光元件LE1或第二发光元件LE2包括参考光调控单元130f。以图7中标示的第二发光单元120bb以及其最接近的参考光调控单元130f为例作说明。在此实施例中,参考光调控单元130f即为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1。第一发光单元120a和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1之间的第一距离D1以及第二发光单元120bb和参考光调控单元130f(最接近的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1)之间的第二距离D2为不同。例如,图7中所示,第一距离D1可小于第二距离D2,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在图7中,第一距离D1可沿方向X(或,方向Y)测量,第二距离D2可沿方向M测量,其中方向M为不平行于方向X与方向Y的水平方向(垂直于方向Z),但不以此为限。须说明的是,方向M与方向X之间的夹角α可大于0度且小于90度(即,锐角)或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即,钝角),图7的夹角α以锐角为例。须说明的是,第一距离D1与第二距离D2的测量方向可依据光调控单元130u的设计与发光元件LE的排列而改变。
举例而言,在图7中,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1可环绕第一发光单元120a,以吸收第一发光单元120a所产生的光线中与方向Z之间的夹角大于一特定值的所有光线,以对在方向X与方向Y上的视角进行控制,但不以此为限。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发光元件LE2可不包含光调控单元130u,使得第二发光元件LE2的具有第二光型TL2的第二光线LL2即为第二发光单元120b所发射出的光线。举例而言,可将图2的示例性设计DSN1应用于图7的第二发光元件LE2,使得第二发光元件LE2产生具有第二光型TL2的第二光线LL2,但不以此为限。第一发光元件LE1所产生的第一光线LL1的准直化程度高于第二发光元件LE2所产生的第二光线LL2的准直化程度,但不以此为限。
请参考图9,图9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电子装置40A的俯视示意图。电子装置40A包括发光装置400。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的主要差异在于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1的设计。在图9的发光装置400中,第一发光元件LE1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单元120a和一个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1,而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1设置在多个第一发光单元120a的侧向方向(水平方向、XY平面方向)上。在图9中,一个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1设置在三个第一发光单元120a的侧向方向(水平方向、XY平面方向)上,且沿着方向Y(第一方向)延伸。亦即,第一发光单元120a与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1以三对一的方式对应设置。如图9所示,一个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1可包括两个沿着方向Y延伸的条状结构(挡墙),而此两个条状结构在方向X上并排,但不以此为限。根据图9的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1的设计,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1可在方向X上对第一发光单元120a所发射的光线进行吸收与调整,以达到在方向X上准直化的效果,以对在方向X上的视角进行控制。
在本发明中,第一发光元件LE1与第二发光元件LE2的排列可依需求设计,且第一发光单元120a与第二发光单元120b的排列可依需求设计。举例而言(如图9所示),第一发光单元120a与第二发光单元120b可在方向X与方向Y上排列成阵列,但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如图9所示),第一发光单元120a与第二发光单元120b可在方向X上交替排列,但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如图9所示),第一发光单元120a与第二发光单元120b可在方向X上对齐,但不以此为限。在图9中,第一距离D1与第二距离D2可沿方向X测量,但不以此为限。
请参考图10,图10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电子装置50A的俯视示意图。电子装置50A包括发光装置500。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发光装置500的光调控单元130u可分为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1与第二光调控单元130u2。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1可被包含在第一发光元件LE1中,以对从第一发光单元120a所发射出光线进行调整,使得第一发光元件LE1产生具有第一光型TL1的第一光线LL1。第二光调控单元130u2可被包含在第二发光元件LE2中,以对从第二发光单元120b所发射出光线进行调整,使得第二发光元件LE2产生具有第二光型TL2的第二光线LL2。上述示例性设计(如图2与图8所示)或上述实施例(如图1、图6、图7、图9所示)可依据需求而实施在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1及/或第二光调控单元130u2。
如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元件LE1的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1可在方向Z(即,出光方向)上设置在第一发光单元120a上,第二发光元件LE2更包括一第二光调控单元130u2,在方向Z(出光方向)上,第二光调控单元130u2设置在第二发光单元120b上。在图10中,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1可不同于第二光调控单元130u2,使得第一发光元件LE1所产生的第一光线LL1的第一光型TL1不同于第二发光元件LE2所产生的第二光线LL2的第二光型TL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1与第二光调控单元130u2可为不同的光学膜层。举例而言,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1包括图2的示例性设计DSN2的透镜,第二光调控单元130u2包括图2的示例性设计DSN3的棱镜,但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1与第二光调控单元130u2可包括不同的透镜,但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1与第二光调控单元130u2可包括液晶透镜,而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1与第二光调控单元130u2通过不同的电信号来驱动各自的液晶透镜,但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第一发光元件LE1所产生的第一光线LL1的准直化程度可高于第二发光元件LE2所产生的第二光线LL2的准直化程度,但不以此为限。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第一发光单元120a与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1在方向Z上以一对一的方式对应设置,第二发光单元120b与第二光调控单元130u2在方向Z上以一对一的方式对应设置,但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第一发光单元120a在方向X与方向Y上可设置在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1的中心,第二发光单元120b在方向X与方向Y可设置在第二光调控单元130u2的中心,但不以此为限。
在多个第二发光元件LE2的多个第二光调控单元130u2的排列上,第二光调控单元130u2可排列成多个第二光调控行RA2与多个第二光调控列CA2,第二光调控列CA2可在方向X上并排,第二光调控行RA2可在方向Y上并排,第二光调控列CA2所包括的多个第二光调控单元130u2可沿着方向Y排列,第二光调控行RA2所包括的多个第二光调控单元130u2可沿着方向X排列,但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如图10所示),多个第二光调控单元130u2可在方向X与方向Y上排列成阵列,但不以此为限。
请参考图11,图11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电子装置60A的俯视示意图。电子装置60A包括发光装置600。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五实施例的主要差异在于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1与第二光调控单元130u2的设计。在图11所示的发光装置600中,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1的说明可参考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图7),在此不重复赘述。在图11中,第二发光元件LE2包括第二光调控单元130u2,第二光调控单元130u2设置在第二发光单元120b的侧向方向(水平方向、XY平面方向)上。侧向方向不平行于方向Z(出光方向)。例如,第二光调控单元130u2可环绕第二发光单元120b,以吸收第二发光单元120b所产生的光线中与方向Z之间的夹角大于另一特定值的所有光线,以对在方向X与方向Y上的视角进行控制,但不以此为限。由于发光装置600具有第二光调控单元130u2,因此,以图11中标示的第二发光单元120bb以及其最接近的参考光调控单元130f为例,参考光调控单元130f为第二光调控单元130u2。
在本发明中,第一光线LL1的第一光型TL1与第二光线LL2的第二光型TL2可通过光调控单元130u与发光单元120之间的距离及/或光调控单元130u的高度来调整。如图8和图11所示,依据一些实施例,第一发光元件LE1可采用图8中所示的示例性设计DSN5,第二发光元件LE2可采用图8中所示的示例性设计DSN4。亦即,在方向Z(出光方向)上,第一发光元件LE1中的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1具有第一高度H1,如图8的示例性设计DSN5所示,第二发光元件LE2中的第二光调控单元130u2具有第二高度H2,如图8的示例性设计DSN4所示,第一高度H1和第二高度H2不同。依据一些实施例,第一高度H1大于第二高度H2。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1的第一高度H1对于第二光调控单元130u2的第二高度的H2比值可为1.5至5之间,例如2至3之间,但不以此为限。
如图8和图11所示,依据一些实施例,图11中的第一发光元件LE1可采用图8中所示的示例性设计DSN5,第二发光元件LE2可采用图8中所示的示例性设计DSN6。详细而言,在图11中,第一发光元件LE1中的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1和第一发光单元120a之间有第一距离D1(或参考图8的示例性设计DSN5的距离D11)。在图11中,第二发光元件LE2中的第二光调控单元130u2(即,参考光调控单元130f)和第二发光单元120b之间有第二距离D2(或参考图8的示例性设计DSN6的距离D22),第一距离D1和第二距离D2可为不同。依据一些实施例,第一距离D1可小于第二距离D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距离D2对于第一距离D1的比值可为1.5至5之间,例如2至3之间,但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如图11所示),第一距离D1与第二距离D2可沿方向X(或,方向Y)测量,但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元件LE1所产生的第一光线LL1的准直化程度可高于第二发光元件LE2所产生的第二光线LL2的准直化程度,但不以此为限。
如图11所示,第二发光单元120b与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1之间有第三距离D3,而第一距离D1可小于第三距离D3,但不以此为限。如图11所示,第一发光单元120a与第二光调控单元130u2之间有第四距离D4,而第二距离D2可小于第四距离D4,但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如图11所示),第三距离D3与第四距离D4可沿方向M测量,而方向M与方向X之间的夹角α以钝角为例,但不以此为限。
请参考图12,图12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电子装置70A的俯视示意图。电子装置70A包括发光装置700。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五实施例(图10)的主要差异在于第二光调控单元130u2的设计。在图12所示的发光装置700中,第一发光元件LE1的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1可在方向Z(即,出光方向)上设置在第一发光单元120a上。第二发光元件LE2还包括一第二光调控单元130u2,第二光调控单元130u2设置在第二发光单元120b的侧向方向(水平方向、XY平面方向)上,但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1可包括光学膜层(如,透镜、棱镜),第二光调控单元130u2可包括用以吸收光线且包含光线吸收材料的挡墙,但不以此为限。
在一些实施例的发光装置中(图未示),第一发光元件LE1的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1可设置在第一发光单元120a的侧向方向(水平方向、XY平面方向)上,第二发光元件LE2的第二光调控单元130u2可在方向Z(即,出光方向)上设置在第二发光单元120b上,但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1可包括用以吸收光线且包含光线吸收材料的挡墙,第二光调控单元130u2可包括光学膜层(如,透镜、棱镜),但不以此为限。
请参考图13,图13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电子装置80A的俯视示意图。电子装置80A包括发光装置800。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差异在于发光单元120的设计。图13所示的发光装置800可包括多种第一发光元件LE1与多种第二发光元件LE2,不同种的第一发光元件LE1可各自包括发射不同颜色光线的第一发光单元120a,不同种的第二发光元件LE2可各自包括发射不同颜色光线的第二发光单元120b。举例而言(如图13所示),发光装置800可包括三种第一发光元件LE1(如,第一发光元件LE1_1、第一发光元件LE1_2与第一发光元件LE1_3)与三种第二发光元件LE2(如,第二发光元件LE2_1、第二发光元件LE2_2与第二发光元件LE2_3),其中第一发光元件LE1_1的第一发光单元120a1与第二发光元件LE2_1的第二发光单元120b1可发射第一颜色(如,红色)的光线,第一发光元件LE1_2的第一发光单元120a2与第二发光元件LE2_2的第二发光单元120b2可发射第二颜色(如,绿色)的光线,第一发光元件LE1_3的第一发光单元120a3与第二发光元件LE2_3的第二发光单元120b3可发射第三颜色(如,蓝色)的光线,但不以此为限。
举例而言(图未示),一个第一发光元件LE1可包括多个发射不同颜色光线的第一发光单元120a,此第一发光元件LE1中的一个第一光调控单元130u1可对应此些发射不同颜色光线的第一发光单元120a,一个第二发光元件LE2可包括多个发射不同颜色光线的第二发光单元120b,并且,若此第二发光元件LE2中具有一个第二光调控单元130u2,此第二光调控单元130u2可对应第二发光元件LE2中这些发射不同颜色光线的第二发光单元120b,但不以此为限。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电子装置中,通过发光元件的设计而使得发光元件提供不同光型的光线,可使得电子装置具有防窥模式和分享模式。依据一些实施例,可通过发光元件中光调控单元对于光线的调整,使得第一发光元件与第二发光元件提供具有不同光型的光线。并且,可通过第一发光元件与第二发光元件的开启与关闭的控制,以使发光装置具有不同的发光模式,进而使发光装置具有防窥功能。相较于传统的电子装置,本发明的电子装置中不存在含有防窥介质层的防窥单元,可使光穿透率明显提升,具有良好的显示效果。
虽然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其优点已发明如上,但应该了解的是,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更动、替代与润饰。此外,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未局限于说明书内所述特定实施例中的制程、机器、制造、物质组成、装置、方法及步骤,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可从本发明揭示内容中理解现行或未来所发展出的制程、机器、制造、物质组成、装置、方法及步骤,只要可以在此处所述实施例中实施大抵相同功能或获得大抵相同结果皆可根据本发明使用。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包括上述制程、机器、制造、物质组成、装置、方法及步骤。另外,每一权利要求构成个别的实施例,且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也包括各个权利要求及实施例的组合。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包括一发光装置,所述发光装置朝向一出光方向出光,所述发光装置包括:
一基板;
一第一发光元件,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包括一第一发光单元和一第一光调控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光调控单元在所述出光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上,且所述第一发光元件提供具有一第一光型的一第一光线;以及
一第二发光元件,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包括一第二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发光元件提供具有一第二光型的一第二光线,且所述第一光型和所述第二光型为不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出光方向上,在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上不设置所述第一光调控单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还包括一第二光调控单元,在所述出光方向上,所述第二光调控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还包括一第二光调控单元,所述第二光调控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一侧向方向上,所述侧向方向不平行于所述出光方向。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调控单元包括一透镜。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所述第一光线具有一第一视角,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所述第二光线具有一第二视角,所述第一视角小于所述第二视角。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一第一发光模式下,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为开启,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为关闭。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一第二发光模式下,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为开启,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为关闭。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装置包括:
一第一发光列,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发光元件,所述第一发光元件沿着一第一方向排列;以及
一第二发光列,包括多个所述第二发光元件,所述第二发光元件沿着所述第一方向排列;
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列中的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列中的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在一第二方向上为错开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彼此不平行。
10.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包括一发光装置,所述发光装置朝向一出光方向出光,所述发光装置包括:
一基板;
多个光调控单元,设置在所述基板上;
一第一发光元件,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包括一第一发光单元和一第一光调控单元,所述第一光调控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一侧向方向上,所述侧向方向不平行于所述出光方向,所述多个光调控单元包括所述第一光调控单元,所述第一发光元件提供具有一第一光型的一第一光线;以及
一第二发光元件,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包括一第二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发光元件提供具有一第二光型的一第二光线,且所述第一光型和所述第二光型为不同;
其中在所述多个光调控单元中,和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距离最接近者为一参考光调控单元,所述第一发光元件或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包括所述参考光调控单元,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一光调控单元之间的一第一距离以及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和所述参考光调控单元之间的一第二距离为不同。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光调控单元为所述第一光调控单元。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包括一第二光调控单元,所述第二光调控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一侧向方向上,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所述侧向方向不平行于所述出光方向,所述参考光调控单元为所述第二光调控单元。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出光方向上,所述第一光调控单元的一第一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光调控单元的一第二高度。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调控单元包括一光线吸收材料。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调控单元环绕所述第一发光单元。
CN202310074297.5A 2023-01-19 2023-01-19 电子装置 Pending CN1183670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74297.5A CN118367089A (zh) 2023-01-19 2023-01-19 电子装置
TW112109193A TW202431225A (zh) 2023-01-19 2023-03-13 電子裝置
US18/401,726 US20240248344A1 (en) 2023-01-19 2024-01-02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74297.5A CN118367089A (zh) 2023-01-19 2023-01-19 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367089A true CN118367089A (zh) 2024-07-19

Family

ID=918752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74297.5A Pending CN118367089A (zh) 2023-01-19 2023-01-19 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248344A1 (zh)
CN (1) CN118367089A (zh)
TW (1) TW202431225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31225A (zh) 2024-08-01
US20240248344A1 (en) 2024-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30711B2 (en) Backlight assembly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using the same
US5931555A (en) Background lighting apparatus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4314157B2 (ja) 面状光源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CN111983850B (zh) 显示装置
US7901102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same
US7728343B2 (en) Light source apparatus and display apparatus and white resist layer
JP4335891B2 (ja) バックライトアセンブリー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JP5702741B2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US10424623B2 (en) Display panel and a display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9091882B2 (en) Light emitting module, surface light sourc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illuminating device
CN104976584B (zh) 光学元件
CN115857221A (zh) 具有直接照明式背光单元的显示模块
CN110875347A (zh) Led发光模块及应用该led发光模块所制成的显示器
US11353740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2008071560A (ja) 照明装置、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01281321B (zh) 背光组件及具有此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器
KR20150011174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표시 장치
CN118367089A (zh) 电子装置
KR20140132259A (ko) 광학 시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JP2016081928A (ja)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101276098A (zh) 背光单元和具有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
KR20080029386A (ko) 발광원, 이를 이용한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표시장치
US11809041B2 (en) Display device
CN114647111B (zh) 显示装置
US20220206333A1 (en) Touch display pane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