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8293191A - 一种液控双腔前置缓速器的传动系统及其液压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控双腔前置缓速器的传动系统及其液压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293191A
CN118293191A CN202410342654.6A CN202410342654A CN118293191A CN 118293191 A CN118293191 A CN 118293191A CN 202410342654 A CN202410342654 A CN 202410342654A CN 118293191 A CN118293191 A CN 1182931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retarder
oil
branch
torque conver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34265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焕辉
冉子林
戴虎
陈波
邵利江
童燕华
许海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Advance Gearbox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Advance Gearbox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Advance Gearbox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Advance Gearbox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34265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293191A/zh
Publication of CN1182931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2931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1/00Rotary fluid gearing of the hydrokinetic type
    • F16H41/04Combined pump-turbine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57/00Liquid-resistance brakes; Brakes using the internal friction of fluids or fluid-like media, e.g. powd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14Actuating mechanisms for brakes; Means for initiating operation at a predetermined posi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78Features relating to coo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1/00Rotary fluid gearing of the hydrokinetic type
    • F16H41/24Details
    • F16H41/30Details relating to venting, lubrication, cooling, circulation of the cooling mediu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38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 F16H61/48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hydrodynamic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38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 F16H61/48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hydrodynamic
    • F16H61/64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hydrodynamic controlled by changing the amount of liquid in the working circui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控双腔前置缓速器的传动系统及其液压控制方法,通过控制油路控制传动系统动作;传动系统包括输入轴、输出轴、缓速器、变矩器和闭锁离合器;缓速器安装在输入轴上,输入轴与变矩器泵轮罩相连,变矩器涡轮与输出轴相连,输入轴与发动机相连,输出轴与变速箱输入轴相连;控制油路包括主油路、用于控制缓速器的支路一、用于控制闭锁离合器的支路二和用于控制变矩器的支路三。如此设置,通过液压控制方法实现对液力变矩器、液力缓速器的控制,具有相应快速,系统功能全面的特点,并且可以通过合理的控制实现功能的快速切换,可以满足驾驶员驾驶车辆在全坡度路面和全车速段的个性化驾驶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液控双腔前置缓速器的传动系统及其液压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程机械的液力传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控双腔前置缓速器的传动系统及其液压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重型车在长下坡路面的行车制动安全一直影响着驾驶员的生命安全,常采用刹车片和缓速器对其进行制动,车辆长下坡由于高的重力势能将会带来严重的刹车片产热,常常对刹车片连续浇水进行散热,刹车片的产热是固体与固体之间的相互摩擦,是一种急剧的温度变化,会导致刹车片失灵,极大程度威胁驾驶员的生命安全。相反的,缓速器是通过流体进行制动,是一种具有绿色制动功能的元件。
液力缓速器的工作原理大致可以描述为:动力输入端驱动缓速器的转子,转子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将液体甩出转子出口,实现机械能向流体动能转化,转子出口的流体冲击定子,会产生大量的热,实现流体动能向热能的转化,热能通过热流体的流动运输至缓速器出油口,缓速器出油口连接至换热器,通过冷却水的热交换实现热流体向冷流体的转化,缓速器定子出口流体循环流动至转子入口,形成循环流动,这样周而复始的流动和热冷流体交换,最终实现动能的连续耗散,达到制动的目的。
液力缓速器制动的过程中,不会对制动元件造成任何损耗或者破坏,只需要提供一个高换热容量的换热器对缓速器热流体进行热流交换即可实现缓速器循环连续制动。
工程机械领域,液力缓速器常常和液力变矩器放在一起应用,这样不仅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传动系统的轴向空间,还可以同时获得液力变矩器变矩驱动的优点以及获得液力缓速器高效制动的优点。
国内的液力缓速器常常属于中置式和后置式液力缓速器,位于液力变矩器之前位置的前置式液力缓速器国内鲜有报道。
中置式液力缓速器是缓速器放置在液力变矩器和变速箱之间,后置式液力缓速器是缓速器放置在变速箱之后。中置式缓速器因为远离车轮端,经过了变速箱的挡位调控,从车轮传递至缓速器的转速得到了极大程度的升高,提高了车辆低速挡位在长下坡时的制动性能。
中置式缓速器存在着三个比较突出的缺点,第一个缺点就是车辆的制动特性会受变速箱换挡品质的影响,容易产生动力中断与冲击,影响整车制动过程的平顺性,第二个缺点就是缓速器位于本身轴向空间就十分狭窄的变矩器和变速箱之间,轴向用于安装缓速器的空间十分有限,安装的缓速器所能提供的制动功率密度十分有限,第三个缺点就是变矩器和变速箱本身就存在复杂的多油路控制,要为缓速器设计留出单独的控制油路对空间布置要求变得十分苛刻。
后置式液力缓速器因为靠近车轮端,当车辆处于液力制动工况下,发动机停止工作,变速箱切换成空挡,缓速器转子转速和变速箱传动比无关,可以更直接的对缓速器的制动起效程度和车轮速度变化进行制动,控制变量更为清晰直接。
后置式缓速器因为没有经过变速箱挡位增速调控,其制动端的制动功率密度很低,需要的更大尺寸液力缓速器才能提供满足制动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后置缓速器在制动和驱动功能之间切换效率较低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控双腔前置缓速器的传动系统及其液压控制方法,能够提供的液压控制技术还可以实现制动和驱动功能之间的高效切换,可以满足驾驶员在全坡度路面和全车速段进行个性化驾驶的需求。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液压控制方法,通过控制油路控制传动系统动作;传动系统包括输入轴、输出轴、缓速器、变矩器和闭锁离合器;缓速器安装在输入轴上,输入轴与变矩器泵轮罩相连,变矩器涡轮与输出轴相连,输入轴与发动机相连,输出轴与变速箱输入轴相连;
控制油路包括主油路、用于控制缓速器的支路一、用于控制闭锁离合器的支路二和用于控制变矩器的支路三;
第一换向阀、第一电磁阀和缓速器阀设置在支路一上;缓速器阀用于控制缓速器和变矩器内油液流向;
第二电磁阀、第二换向阀和闭锁离合器设置在支路二上;
变矩器和缓速器阀设置在支路三上;
液压油路的控制方法为:主油路抽取油液后向支路一、支路二和支路三供油;
流入支路一的油液分别流向第一换向阀和第一电磁阀,第一电磁阀处于上极限位置时,驱使第一换向阀受压,使第一换向阀接通;而后油液到达缓速器阀的阀芯,油液推动缓速器阀的阀芯移动,调整缓速器阀阀芯的位置;
流向支路二的油液分别流向第二换向阀和第二电磁阀,当第二电磁阀处于上极限位置时,第二换向阀受压,使第二换向阀接通,而后油液流经第二换向阀至闭锁离合器的液压腔,使闭锁离合器闭锁;
流入支路三油液流经变矩器后,通过缓速器阀进入变速箱进行润滑或者流向换热器进行散热;其中,通过支路一调整缓速器阀的阀芯位置,根据缓速器阀的阀芯位置控制从变矩器流出的油液的流向,致使油液流向变速箱进行润滑或者流向换热器进行散热。
作为优选,支路一上还设置有第一减压阀,第一减压阀位于第一换向阀和缓速器阀之间。
作为优选,支路一上还设置有可变节流阀,可变节流阀位于第一减压阀和缓速器阀之间;通过调整可变节流阀的开度,调整缓速器阀的阀芯的位置。
作为优选,支路二上还设置有节流阀,节流阀位于主油路和第二换向阀之间。
作为优选,支路三上设置有安全阀,安全阀设置在变矩器的变矩器进油口处。
作为优选,支路三上设置有第二减压阀;流入支路三油液流经第二减压阀进入变矩器。
作为优选,支路三上设置背压阀,后从流出变矩器的油液依次流经背压阀和缓速器阀进入变速箱进行润滑或者流向换热器进行散热;。
作为优选,主油路上安装有一级过滤器、输送泵和二级过滤器;输送泵能够从油池中抽取油液,进入主油路的油液依次经过一级过滤器、输送泵和二级过滤器后,向支路一、支路二和支路三供油。
作为优选,从缓速器流出的油液在经过换热器后,再回到缓速器。
一种前置缓速器的传动系统应用上述一种液压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液压控制方法实现对液力变矩器、液力缓速器的控制,具有相应快速,系统功能全面的特点,并且可以通过合理的控制实现功能的快速切换,可以满足驾驶员驾驶车辆在全坡度路面和全车速段的个性化驾驶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传动系统的原理图;
图2为传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F处放大图;
图5为图2中C处放大图;
图6为图2中D处放大图;
图7为传动系统的控制系统图;
图8为缓速器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9为图8中E-E向剖视图;
图10为缓速器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1为第一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定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第二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泵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导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涡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闭锁离合器进油口;2、变矩器出油口;3、第三集油环;4、输出法兰;5、输出轴;6、安装座;7、套筒;8、变矩器进油口;9、泵轮连接体;10、第一支撑轴承;11、导轮座;12、泵轮外环壳体;13、泵轮叶片;14、泵轮内环壳体;15、涡轮外环壳体;16、涡轮叶片;17、涡轮内环壳体;18、闭锁离合器;19、闭锁离合器活塞;20、涡轮支撑架;21、箱体;22、端盖;23、定子;231、第三连接部;232、第三油槽;233、第四油槽;24、滑动密封件;25、第一转子;251、第一连接部;252、第一油槽;26、第二转子;261、第二连接部;262、第二油槽; 27、第二连接孔;28、输入轴;29、第二支撑轴承;30、涡轮轮毂;31、导轮叶片;32、导轮内环壳体;33、第一转子叶片;34、定子叶片;35、第二转子叶片;36、泵轮罩;37、缓速器进油孔;38、缓速器出油孔; 39、变矩器;40、缓速器;41、换热器;42、油池;43、一级过滤器;44、输送泵;45、二级过滤器;46、支路一;47、支路二;48、支路三;49、第一换向阀;50、第一电磁阀;51、第一减压阀;52、可变节流阀;53、缓速器阀;54、节流阀;55、第二电磁阀;56、第二换向阀;57、第二减压阀;58、安全阀;59、背压阀;T、涡轮;B、泵轮;S、导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 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液控双腔前置缓速器的液力传动/制动系统,该系统兼具传动和制动的功能,该系统具有高度的集成化和紧凑性的优点。
如图1、图2、图3、图8、图9和图10所展示的一种传动系统,包括输入轴28、输出轴5、缓速器、变矩器和闭锁离合器18;缓速器安装在输入轴28上,输入轴28与变矩器泵轮罩36相连,变矩器涡轮轮毂30与输出轴5传动连接;
缓速器包括定子23、第一转子25和第二转子26,第一转子25和第二转子26分设在定子23两侧,第一转子25和第二转子26均与定子23转动配合,第一转子25和第二转子26固定连接;缓速器内设置有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第一油腔位第一转子25和定子23之间,第二油腔位第二转子26和定子23之间,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相互连通,定子23上开设有缓速器进油孔37和缓速器出油孔38,缓速器进油孔37与第一油腔连通,缓速器出油孔38与第二油腔连通;
缓速器套设在输入轴28上,定子23与输入轴28轴向固定,第一转子25和第二转子26均与输入轴28花键连接。
如此设置,上述传动系统中,动力在经过缓速器后在进入变矩器,进而能够使缓速器能够拥有更高的转速,更大的制动力矩,进而使传动系统能够采用更小规格的缓速器,也使得传动系统的结构更加紧凑;上述缓速器具有双转子双腔,进而使缓速器的轴向长度更大,进而使流经缓速器的流量翻倍。前置式缓速器因为其远离车轮端更加接近于发动机端,经过变速箱挡位增速作用,其制动转速和转矩更大,具有更大的制动功率密度,提供制动转矩所需要的缓速器尺寸更小,前置式缓速器位于变矩器之前位置,油路和轴向空间布置更加宽裕自由。因此,前置式缓速器不仅可以提高缓速器的制动功率密度还可以方便于传动和制动元件更加合理的轴向空间布置。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箱体21,缓速器、闭锁离合器18和变矩器均设置在箱体21内,定子23与箱体21固定连接,输入轴28的一端伸入箱体21,输出轴5的一端从箱体21内伸出,输入轴28和输出中通过第二支撑轴承29转动连接;定子23与箱体21花键连接。如此设置,上述传动系统设置在同一箱体21内,将传动系统集成为一体,进而便于整车装配以及后续的维修。
如图1和图2所示,进一步优选的,箱体21上固定有安装座6,安装座6的一端伸入箱体21内,输出轴5从安装座6内穿过,输出轴5的一端通过轴承与安装座6转动连接,输出轴5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支撑轴承29与输入轴28转动连接,输出轴5上安装有输出法兰4;变矩器安装在安装座6上。
如图和图所示,本实施例中,闭锁离合器18包括闭锁离合器活塞19、闭锁离合器主动盘18-1、闭锁离合器从动盘18-2和涡轮支撑架20;
输入轴28上固定有泵轮罩36,多个闭锁离合器主动盘18-1固定在泵轮罩36的内壁上,多个闭锁离合器主动盘18-1轴向布置;多个闭锁离合器从动盘18-2固定在涡轮支撑架20上,涡轮支撑架20位于泵轮罩36内侧,多个闭锁离合器主动盘18-1和多个闭锁离合器从动盘18-2间隔设置;闭锁离合器活塞19固连在涡轮轮毂30上,闭锁离合器活塞19位于泵轮罩36内侧,涡轮轮毂30套设在输出轴5上,涡轮轮毂30与输出轴5花键配合,涡轮轮毂30和输入轴28之间设置有液压腔,输出轴5上设置有与液压腔连通的离合器进油孔;其中,涡轮支撑架20通过螺丝连接在涡轮外环壳体15上,多个螺丝围绕涡轮轮毂30均匀布置。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变矩器包括泵轮B、涡轮T和导轮S。如图13所示,泵轮B包括泵轮外环壳体12、泵轮内环壳体14和泵轮叶片13;如图所示,涡轮T包括涡轮外环壳体15、涡轮内环壳体17和涡轮叶片16;如图所示,导轮S包括导轮座11、导轮内环壳体32和导轮叶片31。如图所示,泵轮罩36与泵轮外环壳体12固定连接,泵轮外环壳体12上安装有泵轮连接体9,泵轮连接体9通过第一支撑轴承10转动安装在安装座6上;导轮座11安装在安装座6上;涡轮外环壳体15与涡轮轮毂30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安装座6内固定有套筒7;安装座6上设置有与变矩器连通的变矩器进油孔,变矩器进油孔位于套筒7外侧;安装座6上设置有与变矩器连通的变矩器出油孔,变矩器出油孔位于套筒7内侧;安装座6上设置有与变矩器进油孔连通的变矩器进油口8,安装座6上设置有与变矩器出油孔连通的变矩器出油口2;安装座6上还设置有离合器进油口1,多个离合器进油口1通过第三集油环3与离合器进油孔连通。
上述传动系统工作时:发动机驱动输入轴28转动,输入轴28带动缓速器的第一转子25和第二转子26、泵轮罩36、闭锁离合器主动盘18-1进行同转速同向旋转,泵轮罩36带动泵轮B进行旋转;泵轮B旋转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泵轮B内部的流体从泵轮B出口甩出,实现机械能向流体动能转变,而后从泵轮B出口甩出的流体冲击涡轮T,驱使涡轮T运动,实现流体动能向机械能转变,而后涡轮T带动闭锁离合器从动盘18-2旋转,涡轮T通过涡轮轮毂30将动力传递至输出轴5,而后输出轴5传递动力至变速箱。该过程中,当离合器进油口1不供油,泵轮B和涡轮T是没有直接接触的,此时传动系统为液力传动状态。
其中,变矩器的油液流向为:油液从变矩器进油孔进入安装座6,而后油液经过套筒7外侧流向第一支撑轴承10,油液从变矩器导轮S出口和泵轮B入口之间的无叶栅区进入变矩器内部,而后油液从变矩器内部的油从涡轮T出口和导轮S入口之间的无叶栅区流出变矩器,从变矩器内流出的油液通过变矩器出油孔,经安装座6流向套筒7内侧,最后从液力变矩器出油口2流出。
当闭锁离合器18工作时,油液依次经过离合器进油口1和离合器进油孔后进入闭锁离合器活塞19左侧的液压腔,油液使液压腔内压力变大,进而推动闭锁离合器活塞19右移,闭锁离合器活塞19将泵轮罩36上的闭锁离合器主动盘18-1压紧,使闭锁离合器主动盘18-1产生变形,进而使闭锁离合器主动盘18-1和闭锁离合器从动盘18-2进行接触达到固连效果,进而使泵轮B和涡轮T同转速转动。
值得注意的是,液力缓速器工作的时候,闭锁离合器18必须处于闭锁的状态,这样才可以实现缓速器的制动功能,当液力缓速器不工作时,闭锁离合器18可以闭锁也可以不闭锁,视车速情况而定。液力缓速器的充排油控制是通过另外一套阀体进行控制,因为此部分重在说明结构设计,所以此处略过。
上述结构中,缓速器是位于变矩器的前侧,这样的设置方式和传统的中置式和后置式缓速器具有明显的区别。传统缓速器一般可以细分为两种,中置式液力缓速器是缓速器位于变矩器和变速箱之间,后置式液力缓速器是缓速器位于变速箱之后。本发明提供的双腔缓速器进行了前置设计,前置可以带来一个明显的好处就是,缓速器更远离车轮动力端,经过变速箱的挡位增速作用,在相同制动转矩需求的情况下,前置缓速器比中置和后置缓速器尺寸要求更小,更加节约材料成本。
实施例2
应用于上述传动系统的控制油路和控制方法。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控制油路包括主油路、支路一46、支路二47和支路三48。如此设置,一进三出的控制油路使传动系统的结构更加简单,同时也便于控制。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主油路上安装有一级过滤器43、输送泵44和二级过滤器45;输送泵44能够从油池42中抽取油液,进入主油路的油液依次经过一级过滤器43、输送泵44和二级过滤器45后,进入支路一46、支路二47和支路三48。缓速器阀53用于控制缓速器和变矩器内油液流向;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支路一46为液力缓速器的控制油路部分。具体的,第一换向阀49、第一电磁阀50、第一减压阀51、可变节流阀52和缓速器阀53设置在支路一46上;
支路一46的控制方法为:流入支路一46的油液分别流向第一换向阀49和第一电磁阀50,第一电磁阀50处于上极限位置时,驱使第一换向阀49右侧受压,使第一换向阀49接通;而后油液流经第一换向阀49至第一减压阀51减压,而后油液通过可变节流阀52到达缓速器阀53的阀芯,油液推动缓速器阀53的阀芯移动,进而实现缓速器和实现缓速器阀53的控制。
相反的,第一电磁阀50处于下极限位置时,第一换向阀49会切断支路一46,进而阻止油液流向缓速器阀53的阀芯,切断缓速器的供油,使传动系统进入无缓速器状态。
其中,通过调整可变节流阀52的开度,致使缓速器阀53的阀芯产生不同的滑阀位移,进而控制缓速器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支路二47为闭锁离合器18控制部分。具体的,节流阀54、第二电磁阀55、第二换向阀56和闭锁离合器18设置在支路二47上。
支路二47的控制方法为:主油路流向支路二47的油液分别流向节流阀54和第二电磁阀55;当第二电磁阀55处于上极限位置时,第二换向阀56右侧受压,使第二换向阀56接通,而后油液流经第二换向阀56至闭锁离合器18的液压腔,使闭锁离合器18闭锁,实现泵轮B和涡轮T同转速。
相反的,当第二电磁阀55处于下极限位置时,第二换向阀56会将支路二47切断,使闭锁离合器18解锁。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支路三48为液力变矩器控制油路;具体的,第二减压阀57、背压阀59、变矩器和缓速器阀53设置在支路三48上;
支路三48的控制方法为:流入支路三48油液流经第二减压阀57进入变矩器,而后从流出变矩器的油液依次流经背压阀59和缓速器阀53进入变速箱进行润滑或者流向换热器进行散热。其中,通过缓速器阀53不同挡位的切换作用,根据缓速器阀53的阀芯位置控制从变矩器流出的油液的流向,致使油液流向变速箱进行润滑或者流向换热器进行散热。
进一步优选的,变矩器进油口8处设置有安全阀58;当支路三48油压过大时,通过安全阀58进行卸载,从而达到保护支路三48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缓速器阀53控制缓速器上油路的通断,进而控制缓速器是否工作,通过第一换向阀49和可变节流阀5452共同配合调整缓速器阀53的阀芯位置。
缓速器工作时,从缓速器流出的油液进入换热器41,油液在经过换热器41冷却后,回到缓速器进行工作。如果缓速器处于不工作的状态,缓速器内部的油液流回至油箱,整个缓速器处于空转的状态,缓速器逐渐退出工作。具体的,流经缓速器的油液可分为内部循环和外部循环;其中,内部循环为:第一转子25和第二转子26在输入轴28的驱动下进行旋转,油液经由定子23进入第一油腔,第一转子25甩动油液,实现机械能向流体动能转换,而后油液进入第二油腔,第二转子26甩动油液冲击定子23,实现流体动能向热能转换,而后油液从定子23上流出;外部循环中:来自换热器41出口的油液从定子23上的缓速器进油孔37进入缓速器,油液完成内循环后成为高温油液,高温油液被缓速器的外部支路油路输送至换热器41,经过换热器41进行冷却形成冷却油液并且重新供应给缓速器;通过上述内循环和外循环,实现周而复始的产热-换热过程。
如此设置,通过液压控制方法实现对液力变矩器、液力缓速器的控制,具有相应快速,系统功能全面的特点,并且可以通过合理的控制实现功能的快速切换,可以满足驾驶员驾驶车辆在全坡度路面和全车速段的个性化驾驶需求。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的区别点在于,如图2至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双腔前置缓速器结构,还提供了液力变矩器的叶轮结构。
如图8至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子25上凸起有第一连接部251,第二转子26上凸起有第二连接部261,定子23的内壁上向内凸起有第三连接部231;第一转子25和第二转子26相对设置,第一转子25和第二转子26分设第三连接部231两侧,第一转子25和第二转子26位于定子23内侧;第一连接部251和第二连接部261伸入第三连接部231内侧,第一连接部251和第二连接部261固定连接;输入轴28从第一连接部251和第二连接部261上穿过,第一连接部251的内壁上和第二连接部261的内壁上设置有外花键。如图3和图11所示,第一转子25一端设置有第一油槽252,第一连接部251位于第一油槽252内侧;如图3和图13所示,第二转子26一端设置有第二油槽262,第二连接部261位于第二油槽262内侧;如图3和图12所示,第三连接部231的两端分设在第三油槽232和第四油槽233;第一油槽252和第三油槽232配合形成第一油腔,第二油槽262和第四油槽233配合形成第二油腔;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部251和第三连接部231间隙设置,第二连接部261和第三连接部231间隙设置,进而致使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连通;如图12所示,定子23上的缓速器进油孔37与第三油槽232连通,定子23上的缓速器出油孔38与第四油槽233连通。
如此设置,相较于传统的单腔缓速器,本实施例中的缓速器具有制动性能更大、轴向力自平衡、径向尺寸更小的优点。
如图8和图13所示,进一步优选的,第一连接部251和第二连接部261通过多个连接螺栓固定连接;具体的,第一连接部251上设置有多个周向布置的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部261上设置有多个周向布置第二连接孔27;第一连接部251和第二连接部261通过个连接螺栓固定连接,12个螺栓周向均匀布在第一连接部251和第二连接部261上。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子25与定子23间隙设置,第一转子25和第三连接部231间隙设置,;第二转子26和定子23间隙设置,第二转子26和第三连接部231间隙设置;其中,两个滑动密封件24中,一个滑动密封件24设置在第一转子25和定子23之间,另一个滑动密封件24设置在第二转子26和定子23之间。定子23的径向上的外侧面设置有外花键,定子23通过外花键与箱体21上的花键槽进行固连,箱体21左侧采用端盖22进行密封。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多个缓速器进油孔37均匀的周向布置在定子23上,多个缓速器进油孔37与同一第一集油环连接,多个缓速器出油孔38均匀的周向布置在定子23上,多个缓速器出油孔38与同一第二集油环连接。具体的,定子23上缓速器进油孔37有个,缓速器10个圆柱形进油口是通过第一集油环进行连接,缓速器进油孔37呈圆柱形;定子23上缓速器出油孔38个,缓速器进油孔37呈方柱形。缓速器阀53安装在箱体21上,缓速器阀53与缓速器进油孔37和缓速器出油孔38连通。
如图10至图13所示, 本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第一油槽252内设置有多个第一转子叶片33,多个第一转子叶片33围绕第一连接部251设置;如图13所示,第二油槽262内设置有多个第二转子叶片35,多个第二转子叶片35围绕第二连接部261设置;如图12所示,第三油槽232和第四油槽233内设置有多个定子叶片34。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液压控制方法,通过控制油路控制传动系统动作;其特征在于:传动系统包括输入轴(28)、输出轴(5)、缓速器、变矩器和闭锁离合器(18);缓速器安装在输入轴(28)上,输入轴(28)通过闭锁离合器(18)与变矩器相连,变矩器与输出轴(5)传动连接,输入轴(28)与发动机相连,输出轴(5)与变速箱输入轴相连;
控制油路包括主油路、用于控制缓速器的支路一(46)、用于控制闭锁离合器的支路二(47)和用于控制变矩器的支路三(48);
第一换向阀(49)、第一电磁阀(50)和缓速器阀(53)设置在支路一(46)上;缓速器阀(53)用于控制缓速器和变矩器内油液流向;
第二电磁阀(55)、第二换向阀(56)和闭锁离合器(18)设置在支路二(47)上;
变矩器和缓速器阀(53)设置在支路三(48)上;
液压油路的控制方法为:主油路抽取油液后向支路一(46)、支路二(47)和支路三(48)供油;
流入支路一(46)的油液分别流向第一换向阀(49)和第一电磁阀(50),第一电磁阀(50)处于上极限位置时,驱使第一换向阀(49)受压,使第一换向阀(49)接通;而后油液到达缓速器阀(53)的阀芯,油液推动缓速器阀(53)的阀芯移动,调整缓速器阀(53)阀芯的位置;
流向支路二(47)的油液分别流向第二换向阀(56)和第二电磁阀(55),当第二电磁阀(55)处于上极限位置时,第二换向阀(56)受压,使第二换向阀(56)接通,而后油液流经第二换向阀(56)至闭锁离合器(18)的液压腔,使闭锁离合器(18)闭锁;
流入支路三(48)油液流经变矩器后,通过缓速器阀(53)进入变速箱进行润滑或者流向换热器进行散热;其中,通过支路一(46)调整缓速器阀(53)的阀芯位置,根据缓速器阀(53)的阀芯位置控制从变矩器流出的油液的流向,致使油液流向变速箱进行润滑或者流向换热器进行散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支路一(46)上还设置有第一减压阀(51),第一减压阀(51)位于第一换向阀(49)和缓速器阀(53)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支路一(46)上还设置有可变节流阀(52),可变节流阀(52)位于第一减压阀(51)和缓速器阀(53)之间;通过调整可变节流阀(52)的开度,调整缓速器阀(53)的阀芯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支路二(47)上还设置有节流阀(54),节流阀(54)位于主油路和第二换向阀(56)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支路三(48)上设置有安全阀(58),安全阀(58)设置在变矩器的变矩器进油口(8)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支路三(48)上设置有第二减压阀(57);流入支路三(48)油液流经第二减压阀(57)进入变矩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支路三(48)上设置背压阀(59),后从流出变矩器的油液依次流经背压阀(59)和缓速器阀(53)进入变速箱进行润滑或者流向换热器(41)进行散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主油路上安装有一级过滤器(43)、输送泵(44)和二级过滤器(45);输送泵(44)能够从油池(42)中抽取油液,进入主油路的油液依次经过一级过滤器(43)、输送泵(44)和二级过滤器(45)后,向支路一(46)、支路二(47)和支路三(48)供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从缓速器流出的油液在经过换热器(41)后,再回到缓速器。
10.一种液控双腔前置缓速器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应用上述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液压控制方法。
CN202410342654.6A 2024-03-25 2024-03-25 一种液控双腔前置缓速器的传动系统及其液压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829319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42654.6A CN118293191A (zh) 2024-03-25 2024-03-25 一种液控双腔前置缓速器的传动系统及其液压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42654.6A CN118293191A (zh) 2024-03-25 2024-03-25 一种液控双腔前置缓速器的传动系统及其液压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293191A true CN118293191A (zh) 2024-07-05

Family

ID=91673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342654.6A Pending CN118293191A (zh) 2024-03-25 2024-03-25 一种液控双腔前置缓速器的传动系统及其液压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29319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462802A (zh) * 2024-07-10 2024-08-09 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液力偶合器及其工作方法和车用传动系统
CN119196266A (zh) * 2024-11-26 2024-12-27 长沙中传变速箱有限公司 一种大吨位叉车液力传动变速箱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462802A (zh) * 2024-07-10 2024-08-09 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液力偶合器及其工作方法和车用传动系统
CN119196266A (zh) * 2024-11-26 2024-12-27 长沙中传变速箱有限公司 一种大吨位叉车液力传动变速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8293191A (zh) 一种液控双腔前置缓速器的传动系统及其液压控制方法
US5829562A (en) Drive unit
US8545366B2 (en) Shiftable clutch device, particularly friction wet clutch, drive train for a hybrid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drive train and vehicle including the drive train
CN113324006B (zh) 一种液力变矩器总成
CN204113969U (zh) 双腔三涡轮式液力缓速器
CN216715044U (zh) 一种液力缓速机构及车辆
CN108468729B (zh) 一种中小型车辆用的液力缓速器及辅助减速系统
CN222315838U (zh) 一种液控双腔前置缓速器的传动系统
CN113790135B (zh) 一种大功率五缸钻井泵组、固控系统及钻机
CN114151471A (zh) 一种液力缓速机构及车辆
CN113775723A (zh) 一种液力传动装置
CN114838037B (zh) 一种轮毂电液复合驱动总成及控制方法
CN111706625A (zh) 一种高效液力制动装置及运行方法
CN214928967U (zh) 一种双向行驶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
CN217130159U (zh) 外啮合齿轮缓速器及制动系统
CN222702428U (zh) 一种缓速器及传动系统
CN105041910B (zh) 一种锁止离合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12148386U (zh) 一种双电机耦合驱动系统及新能源电动汽车
US3688493A (en) Hydrodynamic torque converters
CN118728924A (zh) 一种传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236977B (zh) 一种带冷却叶片和控制油路的可降工作温度的液力变矩器
CN101103210B (zh) 具有可轴向移动的叶轮的液力涡轮机
CN113531080A (zh) 一种商用车用增强液力缓速器
JP3112836B2 (ja) 特に動力車の駆動系に組み込むための流体動力学ユニット
CN220452673U (zh) 一种静液压变速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