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282597A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及由其执行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及由其执行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282597A CN118282597A CN202310524817.8A CN202310524817A CN118282597A CN 118282597 A CN118282597 A CN 118282597A CN 202310524817 A CN202310524817 A CN 202310524817A CN 118282597 A CN118282597 A CN 11828259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source
- time domain
- signal
- domain resource
- det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downlink, i.e. towards the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4—Rate requirement of the data, e.g. scalable bandwidth, data prior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9—Allocation based on distance or geographical 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 H04W72/56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of the information or information source or recipi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无线通信系统中装置及由其执行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发送物理信号;以及确定与基于物理信号的感知检测相关联的资源,其中,在所确定的资源上,不接收一个或多个下行信号,和/或不发送一个或多个上行信号。本发明能够改进通信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及由其执行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自4G通信系统的部署以来增加的对无线数据通信业务的需求,已经努力开发改进的5G或准5G通信系统。因此,5G或准5G通信系统也被称为“超4G网络”或“后LTE系统”。
5G通信系统是在更高频率(毫米波,mmWave)频带,例如60GHz频带,中实施的,以实现更高的数据速率。为了减少无线电波的传播损耗并增加传输距离,在5G通信系统中讨论波束成形、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全维MIMO(FD-MIMO)、阵列天线、模拟波束成形、大规模天线技术。
此外,在5G通信系统中,基于先进的小小区、云无线接入网(RAN)、超密集网络、设备到设备(D2D)通信、无线回程、移动网络、协作通信、协作多点(CoMP)、接收端干扰消除等,正在进行对系统网络改进的开发。
在5G系统中,已经开发作为高级编码调制(ACM)的混合FSK和QAM调制(FQAM)和滑动窗口叠加编码(SWSC)、以及作为高级接入技术的滤波器组多载波(FBMC)、非正交多址(NOMA)和稀疏码多址(SCMA)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第一节点执行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发送物理信号;以及确定与基于该物理信号的感知检测相关联的资源,其中,在所确定的资源上,不接收一个或多个下行信号,和/或不发送一个或多个上行信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例如,确定与基于该物理信号的感知检测相关联的资源包括确定用于感知检测的第一资源,其中在第一资源上,不接收一个或多个下行信号。确定用于感知检测的第一资源包括:从第二节点接收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指示用于感知检测的第一资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例如,该配置信息指示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用于感知检测的时域资源单元的位置、用于感知检测的时域资源单元的数量、用于感知检测的周期、单个周期内用于感知检测的时域资源单元的位置、单个周期内用于感知检测的时域资源单元的数量、用于感知检测的频域资源单元的位置、用于感知检测的频域资源单元的跳频配置,其中该时域资源单元包括时域符号、时隙或无线帧中的一个或多个,该频域资源单元包括子载波、物理资源块或物理资源块组中的一个或多个。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例如,确定与基于该物理信号的感知检测相关联的资源包括确定用于感知检测的第一资源,其中在所确定的第一资源上,不接收一个或多个下行信号。确定用于感知检测的第一资源包括:基于该第一资源与该物理信号的资源之间的关联,确定该第一资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例如,基于该第一资源与该物理信号的资源之间的关联确定该第一资源包括,基于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确定该第一资源:该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的一个或多个时域资源单元的位置与该物理信号的时域资源的一个或多个时域资源单元的位置相同;该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的一个或多个时域资源单元的位置与该物理信号的时域资源的一个或多个时域资源单元的位置之间有时间间隔;该第一资源的频域资源至少包括该物理信号的频域资源;该第一资源的频域资源与该物理信号的频域资源相同;该第一资源的频域资源的一个或多个频域资源单元的位置与该物理信号的频域资源的一个或多个频域资源单元的位置相同;或该第一资源的频域资源包括该物理信号的频域资源并且该第一资源的频率范围至少包括该物理信号的频域资源的频率范围的频率范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例如,该方法还包括在所确定的第一资源上接收该物理信号的回波信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例如,确定与基于该物理信号的感知检测相关联的资源包括确定第二资源,其中,在该第二资源上,不发送一个或多个上行信号。确定第二资源包括:基于该第二资源与该物理信号的资源之间的关联,确定该第二资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例如,基于该第二资源与该物理信号的资源之间的关联确定该第二资源包括,基于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确定该第二资源:该第二资源的时域资源的一个或多个时域资源单元的位置与该物理信号的时域资源的一个或多个时域资源单元的位置之间有时间间隔;或该第二资源的频域资源与该物理信号的频域资源相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例如,该一个或多个下行信号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下行感知专用信号;与特定的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RNTI)相关联的下行共享信道;下行控制信道、与特定RNTI相关联的下行控制信道、用户专用搜索空间(USS)中的下行控制信道、公共搜索空间(CSS)中的下行控制信道、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同步信号、物理广播信道(PBCH)、或同步信号块(SSB)。例如,所述下行共享信道与特定RNTI的关联关系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下行共享信道的扰码序列根据特定RNTI生成,下行共享信道被特定下行控制信息调度以及所述特定下行控制信息被特定RNTI加扰(例如,携带被特定RNTI加扰的循环冗余校验CRC)。例如,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与特定RNTI的关联关系包括,下行控制信息被特定RNTI加扰(例如,携带被特定RNTI加扰的循环冗余校验CRC)。例如,该特定RNTI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小区(C)-RNTI、配置调度(CS)-RNTI、调制编码方案(MCS)-C-RNTI、系统信息(SI)-RNTI、寻呼(P)-RNTI、随机接入(RA)-RNTI、MSGB-RNTI、感知相关RNTI、或除感知相关RNTI之外的所有RNTI。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例如,该一个或多个上行信号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上行感知专用信号、与特定RNTI关联的上行共享信道、上行控制信道格式0、上行控制信道格式1、上行控制信道格式2、上行控制信道格式3、上行控制信道格式4、随机接入信道、上行共享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上行控制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相位追踪参考信号、或探测参考信号。例如,所述上行共享信道与特定RNTI的关联关系可以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上行共享信道的扰码序列根据特定RNTI生成,上行共享信道被特定下行控制信息调度以及所述特定下行控制信息被特定RNTI加扰(例如,携带被特定RNTI加扰的循环冗余校验CRC)。例如,该特定RNTI可以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小区(C)-RNTI、配置调度(CS)-RNTI、调制编码方案(MCS)-C-RNTI、临时小区(TC)-RNTI、半持续信道状态信息(SP-CSI)-RNTI、或感知相关RNTI、或除感知相关RNTI之外的所有RNTI。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例如,该方法还包括,向第二节点发送指示对该感知检测的对象的距离的需求的信息,和/或指示与感知检测相关的能力的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第一节点执行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与第二节点的感知检测相关联的资源,其中,在所确定的资源上,不接收一个或多个下行信号,和/或不发送一个或多个上行信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例如,确定与第二节点的感知检测相关联的资源包括确定用于第二节点的感知检测第三资源,其中在第三资源上,不发送该一个或多个上行信号。确定用于第二节点的感知检测的第三资源包括:从第二节点接收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指示用于第二节点的感知检测的第三资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例如,该配置信息指示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用于第二节点的感知检测的时域资源单元的位置、用于第二节点的感知检测的时域资源单元的数量、用于第二节点的感知检测的周期、单个周期内用于第二节点的感知检测的时域资源单元的位置、单个周期内用于第二节点的感知检测的时域资源单元的数量、用于第二节点的感知检测的频域资源单元的位置、用于第二节点的感知检测的频域资源单元的跳频配置,其中该时域资源单元包括时域符号、时隙或无线帧中的一个或多个,该频域资源单元包括子载波、物理资源块或物理资源块组中的一个或多个。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例如,确定与第二节点的感知检测相关联的资源包括确定用于第二节点的感知检测的第三资源,其中在第三资源上,不发送该一个或多个上行信号,其中确定用于第二节点的感知检测的第三资源包括:基于第三资源与物理信号的资源之间的关联,确定该第三资源,其中,该第二节点的感知检测基于该物理信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例如,该第三资源基于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确定:该第三资源的时域资源的一个或多个时域资源单元的位置与该物理信号的时域资源的一个或多个时域资源单元的位置相同;该第三资源的时域资源的一个或多个时域资源单元的位置与该物理信号的时域资源的一个或多个时域资源单元的位置有时间间隔;该第三资源的频域资源至少包括该物理信号的频域资源;该第三资源的频域资源与该物理信号的频域资源相同;该第三资源的频域资源的一个或多个频域资源单元的位置与该物理信号的频域资源的一个或多个频域资源单元的位置相同;或该第三资源的频域资源包括该物理信号的频域资源并且具有大于该物理信号的频域资源的频率范围的频率范围。时域资源单元包括时域符号、时隙或无线帧中的一个或多个,该频域资源单元包括子载波、物理资源块或物理资源块组中的一个或多个。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例如,确定与第二节点的感知检测相关联的资源包括确定第四资源,其中,在该第四资源上,不接收该一个或多个下行信号。确定第四资源包括:基于第四资源与物理信号的资源之间的关联,确定第四资源,其中,该第二节点的感知检测基于该物理信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例如,基于第四资源与物理信号的资源之间的关联确定第四资源包括,基于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确定第四资源:该第四资源的时域资源的一个或多个时域资源单元的位置与该物理信号的时域资源的一个或多个时域资源单元的位置之间有时间间隔;或该第四资源的频域资源的一个或多个频域资源单元与该物理信号的频域资源的一个或多个频域资源单元中的第一个频域资源单元或最后一个频域资源单元相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例如,该一个或多个下行信号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下行感知专用信号;与特定的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RNTI)相关联的下行共享信道;下行控制信道、与特定RNTI相关联的下行控制信道、用户专用搜索空间(USS)中的下行控制信道、公共搜索空间(CSS)中的下行控制信道、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同步信号、物理广播信道(PBCH)、或同步信号块(SSB),其中,该特定RNTI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小区(C)-RNTI、配置调度(CS)-RNTI、调制编码方案(MCS)-C-RNTI、系统信息(SI)-RNTI、寻呼(P)-RNTI、随机接入(RA)-RNTI、MSGB-RNTI、感知相关RNTI、或除感知相关RNTI之外的所有RNTI。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例如,该一个或多个上行信号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上行感知专用信号、与特定RNTI相关联的上行共享信道、上行控制信道格式0、上行控制信道格式1、上行控制信道格式2、上行控制信道格式3、上行控制信道格式4、随机接入信道、上行共享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上行控制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相位追踪参考信号、或探测参考信号。特定RNTI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小区(C)-RNTI、配置调度(CS)-RNTI、调制编码方案(MCS)-C-RNTI、临时小区(TC)-RNTI、半持续信道状态信息(SP-CSI)-RNTI、感知相关RNTI、或除感知相关RNTI之外的所有RNTI。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例如,该方法还包括,向第二节点发送指示对该感知检测的对象的距离的需求的信息,和/或指示与感知检测相关的能力的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第二节点执行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与第一节点的感知检测相关联的资源,其中,在所确定的资源上,不发送一个或多个下行信号,和/或不接收一个或多个上行信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例如,与第一节点的感知检测相关联的资源包括用于第一节点的感知检测的第一资源。该方法还包括:向该第一节点发送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指示用于第一节点的感知检测的第一资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例如,该配置信息指示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用于第一节点的感知检测的时域资源单元的位置、用于第一节点的感知检测的时域资源单元的数量、用于第一节点的感知检测的周期、单个周期内用于第一节点的感知检测的时域资源单元的位置、单个周期内用于第一节点的感知检测的时域资源单元的数量、用于第一节点的感知检测的频域资源单元的位置、用于第一节点的感知检测的频域资源单元的跳频配置,其中该时域资源单元包括时域符号、时隙或无线帧中的一个或多个,该频域资源单元包括子载波、物理资源块或物理资源块组中的一个或多个。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例如,用于第一节点的感知检测的第一资源基于该第一资源与物理信号的资源之间的关联来确定,其中该第一节点的感知检测基于该物理信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例如,该第一资源基于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来确定:该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的一个或多个时域资源单元的位置与该物理信号的时域资源的一个或多个时域资源单元的位置相同;该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的一个或多个时域资源单元的位置与该物理信号的时域资源的一个或多个时域资源单元的位置有时间间隔;该第一资源的频域资源至少包括该物理信号的频域资源;该第一资源的频域资源与该物理信号的频域资源相同;该第一资源的频域资源的一个或多个频域资源单元的位置与该物理信号的频域资源的一个或多个频域资源单元的位置相同;或该第一资源的频域资源包括该物理信号的频域资源并且该第一资源的频域资源的频率范围至少包括该物理信号的频域资源的频率范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例如,与第一节点的感知检测相关联的资源包括第二资源,其中,在该第二资源上,不接收一个或多个上行信号,其中,第二资源基于第二资源与物理信号的资源之间的关联来确定,其中该第一节点的感知检测基于该物理信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例如,该第二资源基于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确定:该第二资源的时域资源的一个或多个时域资源单元的位置与该物理信号的时域资源的一个或多个时域资源单元的位置之间有时间间隔;或该第二资源的频域资源的一个或多个频域资源单元与该物理信号的频域资源的一个或多个频域资源单元中的第一个频域资源单元或最后一个频域资源单元相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例如,该一个或多个下行信号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下行感知专用信号、与特定的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RNTI)相关联的下行共享信道、下行控制信道、与特定RNTI相关联的下行控制信道、用户专用搜索空间(USS)中的下行控制信道、公共搜索空间(CSS)中的下行控制信道、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同步信号、物理广播信道(PBCH)、或同步信号块(SSB)。例如,该特定RNTI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小区(C)-RNTI、配置调度(CS)-RNTI、调制编码方案(MCS)-C-RNTI、系统信息(SI)-RNTI、寻呼(P)-RNTI、随机接入(RA)-RNTI、MSGB-RNTI、感知相关RNTI、或除感知相关RNTI之外的所有RNTI。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例如,该一个或多个上行信号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上行感知专用信号、与特定RNTI相关联的上行共享信道、上行控制信道格式0、上行控制信道格式1、上行控制信道格式2、上行控制信道格式3、上行控制信道格式4、随机接入信道、上行共享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上行控制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相位追踪参考信号、或探测参考信号。特定RNTI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小区(C)-RNTI、配置调度(CS)-RNTI、调制编码方案(MCS)-C-RNTI、临时小区(TC)-RNTI、半持续信道状态信息(SP-CSI)-RNTI、感知相关RNTI、或除感知相关RNTI之外的所有RNTI。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例如,该方法还包括,从该第一节点接收指示对该感知检测的对象的距离的需求的信息,和/或指示与感知检测相关的能力的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第二节点执行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发送物理信号;以及确定与基于该物理信号的感知检测相关联的资源。在所确定的资源上,不发送一个或多个下行信号,和/或不接收一个或多个上行信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例如,与基于该物理信号的感知检测相关联的资源包括用于该物理信号的感知检测的第三资源,其中,在该第三资源上,不接收一个或多个上行信号。该方法还包括:向第一节点发送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指示用于该物理信号的感知检测的第三资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例如,该配置信息指示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用于该物理信号的感知检测的时域资源单元的位置、用于该物理信号的感知检测的时域资源单元的数量、用于该物理信号的感知检测的周期、单个周期内用于该物理信号的感知检测的时域资源单元的位置、单个周期内用于该物理信号的感知检测的时域资源单元的数量、用于该物理信号的感知检测的频域资源单元的位置、用于该物理信号的感知检测的频域资源单元的跳频配置,其中该时域资源单元包括时域符号、时隙或无线帧中的一个或多个,该频域资源单元包括子载波、物理资源块或物理资源块组中的一个或多个。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例如,与基于该物理信号的感知检测相关联的资源包括用于该物理信号的感知检测的第三资源。用于该物理信号的感知检测的第三资源基于该第三资源与该物理信号的资源之间的关联确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例如,该第三资源基于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确定:该第三资源的时域资源的一个或多个时域资源单元的位置与该物理信号的时域资源的一个或多个时域资源单元的位置相同;该第三资源的时域资源的一个或多个时域资源单元的位置与该物理信号的时域资源的一个或多个时域资源单元的位置有时间间隔;该第三资源的频域资源至少包括该物理信号的频域资源;该第三资源的频域资源与该物理信号的频域资源相同;该第三资源的频域资源的一个或多个频域资源单元的位置与该物理信号的频域资源的一个或多个频域资源单元的位置相同;或该第三资源的频域资源包括该物理信号的频域资源并且具有大于该物理信号的频域资源的频率范围的频率范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例如,该方法还包括,在第三资源上接收该物理信号的回波信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例如,与基于该物理信号的感知检测相关联的资源包括第四资源,其中,在该第四资源上,不发送该一个或多个下行信号。第四资源基于该第四资源与该物理信号的资源之间的关联确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例如,该第四资源基于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确定:该第四资源的时域资源的一个或多个时域资源单元的位置与该物理信号的时域资源的一个或多个时域资源单元的位置之间有时间间隔;或该第四资源的频域资源的一个或多个频域资源单元与该物理信号的频域资源的一个或多个频域资源单元中的第一个频域资源单元或最后一个频域资源单元相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例如,该一个或多个下行信号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下行感知专用信号、与特定的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RNTI)相关联的下行共享信道、下行控制信道、与特定RNTI相关联的下行控制信道、用户专用搜索空间(USS)中的下行控制信道、公共搜索空间(CSS)中的下行控制信道、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同步信号、物理广播信道(PBCH)、或同步信号块(SSB)。该特定RNTI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小区(C)-RNTI、配置调度(CS)-RNTI、调制编码方案(MCS)-C-RNTI、系统信息(SI)-RNTI、寻呼(P)-RNTI、随机接入(RA)-RNTI、MSGB-RNTI、感知相关RNTI、或除感知相关RNTI之外的所有RNTI。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例如,该一个或多个上行信号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上行感知专用信号、与特定RNTI相关联的上行共享信道、上行控制信道格式0、上行控制信道格式1、上行控制信道格式2、上行控制信道格式3、上行控制信道格式4、随机接入信道、上行共享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上行控制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相位追踪参考信号、或探测参考信号。特定RNTI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小区(C)-RNTI、配置调度(CS)-RNTI、调制编码方案(MCS)-C-RNTI、临时小区(TC)-RNTI、半持续信道状态信息(SP-CSI)-RNTI、感知相关RNTI、或除感知相关RNTI之外的所有RNTI。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例如,该方法还包括,从第一节点接收指示对该感知检测的对象的距离的需求的信息,和/或指示与感知检测相关的能力的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第一节点。该第一节点包括:收发器;和控制器,与收发器耦合并被配置为执行以上可以由第一节点执行的方法中的一个或多个操作。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第二节点。该第二节点包括:收发器;和控制器,与收发器耦合并被配置为执行以上可以由第二节点执行的方法中的一个或多个操作。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其中当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可以实施以上描述的方法中的任意一个。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明显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制。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示例无线网络的示意图;
图2A和图2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示例无线发送和接收路径;
图3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示例用户设备(UE);
图3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示例gNB;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第一物理资源的时域资源分配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第一物理资源的频域资源分配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第二物理资源的时域资源分配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第三物理资源的时域资源分配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第三物理资源的频域资源分配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由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第一节点执行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0示出了根据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由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第一节点执行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1示出了根据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由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第二节点执行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2示出了根据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由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第二节点执行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第一节点(例如,终端)的框图;以及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第二节点(例如,基站)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明显地,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在进行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之前,对贯穿该专利文档使用的某些词语和短语的定义进行阐述可能是有利的。术语“耦合”及其派生词是指两个或更多个元件之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通信,不管这些元件是否彼此物理接触。术语“发送”、“接收”和“通信”及其派生词涵盖直接和间接通信。术语“包括”和“包含”及其派生词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术语“或”是包含性的,意味着和/或。短语“与...相关联”及其派生词意指包括、包括在...内、连接到、与...互联、包含、包含在...内、连接到或与...连接、耦合到或与...耦合、可与...通信、与...协作、交织、并置、接近、绑定到或与...绑定、具有、具有...属性、具有...关系或与...具有关系等。术语“控制器”意味着控制至少一个操作的任何设备、系统或其部分。这样的控制器可以实施在硬件中,或者实施在硬件和软件和/或固件的组合中。与任何特定控制器关联的功能可以是本地或远程的集中式或分布式。短语“...中的至少一个”当与项目列表一起使用时,意味着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所列项目的不同组合,并且可能只需要列表中的一个项目。例如,“A、B和C中的至少一个”包括以下组合中的任何一个:A、B、C、A和B、A和C、B和C、以及A和B和C。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个”包括以下组合中的任何一个:A、B、C、A和B、A和C、B和C、以及A和B和C。
此外,以下描述的各种功能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实施或支持,每个计算机程序由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形成并体现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术语“应用”和“程序”是指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软件组件、指令集、过程、功能、对象、类、实例、相关数据或其适于在合适的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中实施的部分。短语“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包括任何类型的计算机代码,包括源代码、目标代码和可执行代码。短语“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能够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类型的介质,诸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硬盘驱动器、光盘(CD)、数字视频光盘(DVD)或任何其他类型的存储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排除了传输暂时性电信号或其他信号的有线、无线、光学或其他通信链路。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可以永久存储数据的介质和可以存储和稍后重写数据的介质,诸如可重写光盘或可擦除存储器设备。
这里用于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术语并非旨在限制和/或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例如,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应该理解的是,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
如本文所使用的,对“一个示例”或“示例”、“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的任何引用意味着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元件、特征、结构或特性被包括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的不同地方出现的短语“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个示例”不一定都指同一个实施例。
如本文所使用的,某事物“的一部分”意味着该事物“的至少一些”,因此可能意味着少于该事物的全部或该事物的全部。因此,事物“的一部分”包括整个事物作为特例,即,整个事物是事物的一部分的示例。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集合”表示一个或多个。因此,项目的集合可以是单个项目或者两个或更多个项目的集合。
在本公开中,为了确定特定条件是否被满足,诸如“大于”或“小于”之类的表达是作为示例使用的,并且诸如“大于或等于”或“小于或等于”之类的表达也是适用的,并且不被排除。例如,用“大于或等于”定义的条件可以用“大于”代替(或反之亦然),用“小于或等于”定义的条件可以用“小于”代替(或反之亦然),等等。
将进一步理解的是,术语“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以下讨论的用于在本专利文档中描述本公开的原理的各种实施例仅作为说明,并且不应以任何方式解释为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本公开的原理可以实施在任何适当地布置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例如,尽管以下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将针对LTE和5G通信系统,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基本上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本公开的主要要点经过稍微修改也可以应用于具有类似技术背景和信道格式的其他通信系统。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通信系统可以包括全球移动通信(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系统或新无线(new radio,NR)等。此外,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面向未来的通信技术。此外,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面向未来的通信技术。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公开的实施例。应当注意的是,不同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将用于指代已描述的相同的元件。
下面的图1-图3B描述了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或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通信技术来实施的各种实施例。图1-图3B的描述并不意味着对可以实施不同实施例的方式的物理或架构的暗示。本公开的不同实施例可以在任何适当布置的通信系统中实施。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示例无线网络100。图1中所示的无线网络100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能够使用无线网络100的其他实施例而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
无线网络100包括gNodeB(gNB)101、gNB 102和gNB 103。gNB 101与gNB 102和gNB103通信。gNB 101还与至少一个互联网协议(IP)网络130(诸如互联网、专有IP网络或其他数据网络)通信。
取决于网络类型,能够取代“gNodeB”或“gNB”而使用其他众所周知的术语,诸如“基站”或“接入点”。为方便起见,术语“gNodeB”和“gNB”在本专利文件中用来指代为远程终端提供无线接入的网络基础设施组件。并且,取决于网络类型,能够取代“用户设备”或“UE”而使用其他众所周知的术语,诸如“移动台”、“用户台”、“远程终端”、“无线终端”或“用户装置”。例如,术语“终端”、“用户设备”和“UE”在本专利文件中可以用来指代无线接入gNB的远程无线设备,无论UE是移动设备(诸如,移动电话或智能电话)还是通常所认为的固定设备(诸如桌上型计算机或自动售货机)。
gNB 102为gNB 102的覆盖区域120内的第一多个用户设备(UE)提供对网络130的无线宽带接入。第一多个UE包括:UE 111,可以位于小型企业(SB)中;UE 112,可以位于企业(E)中;UE 113,可以位于WiFi热点(HS)中;UE 114,可以位于第一住宅(R)中;UE 115,可以位于第二住宅(R)中;UE 116,可以是移动设备(M),如蜂窝电话、无线膝上型计算机、无线PDA等。gNB 103为gNB 103的覆盖区域125内的第二多个UE提供对网络130的无线宽带接入。第二多个UE包括UE 115和UE 116。在一些实施例中,gNB 101-103中的一个或多个能够使用5G、长期演进(LTE)、LTE-A、WiMAX或其他高级无线通信技术彼此通信以及与UE 111-116通信。
虚线示出覆盖区域120和125的近似范围,所述范围被示出为近似圆形仅仅是出于说明和解释的目的。应该清楚地理解,与gNB相关联的覆盖区域,诸如覆盖区域120和125,能够取决于gNB的配置和与自然障碍物和人造障碍物相关联的无线电环境的变化而具有其他形状,包括不规则形状。
如下面更详细描述的,gNB 101、gNB 102和gNB 103中的一个或多个包括如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2D天线阵列。在一些实施例中,gNB 101、gNB 102和gNB 103中的一个或多个支持用于具有2D天线阵列的系统的码本设计和结构。
尽管图1示出了无线网络100的一个示例,但是能够对图1进行各种改变。例如,无线网络100能够包括任何合适布置的任何数量的gNB和任何数量的UE。并且,gNB 101能够与任何数量的UE直接通信,并且向那些UE提供对网络130的无线宽带接入。类似地,每个gNB102-103能够与网络130直接通信并且向UE提供对网络130的直接无线宽带接入。此外,gNB101、102和/或103能够提供对其他或附加外部网络(诸如外部电话网络或其他类型的数据网络)的接入。
图2A和图2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示例无线发送和接收路径。在以下描述中,发送路径200能够被描述为在gNB(诸如gNB 102)中实施,而接收路径250能够被描述为在UE(诸如UE 116)中实施。然而,应该理解,接收路径250能够在gNB中实施,并且发送路径200能够在UE中实施。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路径250被配置为支持用于具有如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2D天线阵列的系统的码本设计和结构。
发送路径200包括信道编码和调制块205、串行到并行(S到P)块210、N点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块215、并行到串行(P到S)块220、添加循环前缀块225、和上变频器(UC)230。接收路径250包括下变频器(DC)255、移除循环前缀块260、串行到并行(S到P)块265、N点快速傅立叶变换(FFT)块270、并行到串行(P到S)块275、以及信道解码和解调块280。
在发送路径200中,信道编码和调制块205接收一组信息比特,应用编码(诸如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编码),并调制输入比特(诸如利用正交相移键控(QPSK)或正交幅度调制(QAM))以生成频域调制符号的序列。串行到并行(S到P)块210将串行调制符号转换(诸如,解复用)为并行数据,以便生成N个并行符号流,其中N是在gNB 102和UE 116中使用的IFFT/FFT点数。N点IFFT块215对N个并行符号流执行IFFT运算以生成时域输出信号。并行到串行块220转换(诸如复用)来自N点IFFT块215的并行时域输出符号,以便生成串行时域信号。添加循环前缀块225将循环前缀插入时域信号。上变频器230将添加循环前缀块225的输出调制(诸如上变频)为RF频率,以经由无线信道进行传输。在变频到RF频率之前,还能够在基带处对信号进行滤波。
从gNB 102发送的RF信号在经过无线信道之后到达UE 116,并且在UE 116处执行与gNB 102处的操作相反的操作。下变频器255将接收信号下变频为基带频率,并且移除循环前缀块260移除循环前缀以生成串行时域基带信号。串行到并行块265将时域基带信号转换为并行时域信号。N点FFT块270执行FFT算法以生成N个并行频域信号。并行到串行块275将并行频域信号转换为调制数据符号的序列。信道解码和解调块280对调制符号进行解调和解码,以恢复原始输入数据流。
gNB 101-103中的每一个可以实施类似于在下行链路中向UE 111-116进行发送的发送路径200,并且可以实施类似于在上行链路中从UE 111-116进行接收的接收路径250。类似地,UE 111-116中的每一个可以实施用于在上行链路中向gNB 101-103进行发送的发送路径200,并且可以实施用于在下行链路中从gNB 101-103进行接收的接收路径250。
图2A和图2B中的组件中的每一个能够仅使用硬件来实施,或使用硬件和软件/固件的组合来实施。作为特定示例,图2A和图2B中的组件中的至少一些可以用软件实施,而其他组件可以通过可配置硬件或软件和可配置硬件的混合来实施。例如,FFT块270和IFFT块215可以实施为可配置的软件算法,其中可以根据实施方式来修改点数N的值。
此外,尽管描述为使用FFT和IFFT,但这仅是说明性的,并且不应解释为限制本公开的范围。能够使用其他类型的变换,诸如离散傅立叶变换(DFT)和离散傅里叶逆变换(IDFT)函数。应当理解,对于DFT和IDFT函数而言,变量N的值可以是任何整数(诸如1、2、3、4等),而对于FFT和IFFT函数而言,变量N的值可以是作为2的幂的任何整数(诸如1、2、4、8、16等)。
尽管图2A和图2B示出了无线发送和接收路径的示例,但是可以对图2A和图2B进行各种改变。例如,图2A和图2B中的各种组件能够被组合、进一步细分或省略,并且能够根据特定需要添加附加组件。而且,图2A和图2B旨在示出能够在无线网络中使用的发送和接收路径的类型的示例。任何其他合适的架构能够用于支持无线网络中的无线通信。
图3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示例UE 116。图3A中示出的UE 116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并且图1的UE 111-115能够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配置。然而,UE具有各种各样的配置,并且图3A不将本公开的范围限制于UE的任何特定实施方式。
UE 116包括天线305、射频(RF)收发器310、发送(TX)处理电路315、麦克风320和接收(RX)处理电路325。UE 116还包括扬声器330、处理器/控制器340、输入/输出(I/O)接口345、(多个)输入设备350、显示器355和存储器360。存储器360包括操作系统(OS)361和一个或多个应用362。
RF收发器310从天线305接收由无线网络100的gNB发送的传入RF信号。RF收发器310将传入RF信号进行下变频以生成中频(IF)或基带信号。IF或基带信号被发送到RX处理电路325,其中RX处理电路325通过对基带或IF信号进行滤波、解码和/或数字化来生成经处理的基带信号。RX处理电路325将经处理的基带信号发送到扬声器330(诸如对于语音数据)或发送到处理器/控制器340(诸如对于网络浏览数据)以进行进一步处理。
TX处理电路315从麦克风320接收模拟或数字语音数据,或从处理器/控制器340接收其他传出基带数据(诸如网络数据、电子邮件或交互式视频游戏数据)。TX处理电路315编码、复用、和/或数字化传出基带数据以生成经处理的基带或IF信号。RF收发器310从TX处理电路315接收传出的经处理的基带或IF信号,并将所述基带或IF信号上变频为经由天线305发送的RF信号。
处理器/控制器340能够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或其他处理设备,并执行存储在存储器360中的OS 361,以便控制UE 116的总体操作。例如,处理器/控制器340能够根据公知原理通过RF收发器310、RX处理电路325和TX处理电路315来控制正向信道信号的接收和反向信道信号的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控制器340包括至少一个微处理器或微控制器。
处理器/控制器340还能够执行驻留在存储器360中的其他过程和程序,诸如用于具有如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描述的2D天线阵列的系统的信道质量测量和报告的操作。处理器/控制器340能够根据执行过程的需要将数据移入或移出存储器360。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控制器340被配置为基于OS 361或响应于从gNB或运营商接收的信号来执行应用362。处理器/控制器340还耦合到I/O接口345,其中I/O接口345为UE 116提供连接到诸如膝上型计算机和手持计算机的其他设备的能力。I/O接口345是这些附件和处理器/控制器340之间的通信路径。
处理器/控制器340还耦合到(多个)输入设备350和显示器355。UE 116的操作者能够使用(多个)输入设备350将数据输入到UE 116中。显示器355可以是液晶显示器或能够呈现文本和/或至少(诸如来自网站的)有限图形的其他显示器。存储器360耦合到处理器/控制器340。存储器360的一部分能够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而存储器360的另一部分能够包括闪存或其他只读存储器(ROM)。
尽管图3A示出了UE 116的一个示例,但是能够对图3A进行各种改变。例如,图3A中的各种组件能够被组合、进一步细分或省略,并且能够根据特定需要添加附加组件。作为特定示例,处理器/控制器340能够被划分为多个处理器,诸如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单元(CPU)和一个或多个图形处理单元(GPU)。而且,虽然图3A示出了配置为移动电话或智能电话的UE116,但是UE能够被配置为作为其他类型的移动或固定设备进行操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两个或更多个UE 116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旁路信道进行直接通信(例如,不使用基站作为彼此通信的媒介)。例如,UE 116可以使用对等(P2P)通信、设备到设备(D2D)通信、车辆到一切(V2X)协议(例如,其可以包括车辆到车辆(V2V)协议、车辆到基础设施(V2I)协议等)、网状网络等进行通信。在这种情况下,UE 116可以执行调度操作、资源选择操作和/或本文别处描述的由基站执行的其他操作。例如,基站可以经由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无线电资源控制(RRC)信令、媒体接入控制-控制元素(MAC-CE)或者经由系统信息(例如,系统信息块(SIB))来配置UE 116。
图3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示例gNB 102。图3B中所示的gNB 102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并且图1的其他gNB能够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配置。然而,gNB具有各种各样的配置,并且图3B不将本公开的范围限制于gNB的任何特定实施方式。应注意,gNB 101和gNB 103能够包括与gNB 102相同或相似的结构。
如图3B中所示,gNB 102包括多个天线370a-370n、多个RF收发器372a-372n、发送(TX)处理电路374和接收(RX)处理电路376。在某些实施例中,多个天线370a-370n中的一个或多个包括2D天线阵列。gNB 102还包括控制器/处理器378、存储器380和回程或网络接口382。
RF收发器372a-372n从天线370a-370n接收传入RF信号,诸如由UE或其他gNB发送的信号。RF收发器372a-372n对传入RF信号进行下变频以生成IF或基带信号。IF或基带信号被发送到RX处理电路376,其中RX处理电路376通过对基带或IF信号进行滤波、解码和/或数字化来生成经处理的基带信号。RX处理电路376将经处理的基带信号发送到控制器/处理器378以进行进一步处理。
TX处理电路374从控制器/处理器378接收模拟或数字数据(诸如语音数据、网络数据、电子邮件或交互式视频游戏数据)。TX处理电路374对传出基带数据进行编码、复用和/或数字化以生成经处理的基带或IF信号。RF收发器372a-372n从TX处理电路374接收传出的经处理的基带或IF信号,并将所述基带或IF信号上变频为经由天线370a-370n发送的RF信号。
控制器/处理器378能够包括控制gNB 102的总体操作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或其他处理设备。例如,控制器/处理器378能够根据公知原理通过RF收发器372a-372n、RX处理电路376和TX处理电路374来控制前向信道信号的接收和后向信道信号的发送。控制器/处理器378也能够支持附加功能,诸如更高级的无线通信功能。例如,控制器/处理器378能够执行诸如通过盲干扰感测(BIS)算法执行的BIS过程,并且对被减去干扰信号的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码。控制器/处理器378可以在gNB 102中支持各种各样的其他功能中的任何一个。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处理器378包括至少一个微处理器或微控制器。
控制器/处理器378还能够执行驻留在存储器380中的程序和其他过程,诸如基本OS。控制器/处理器378还能够支持用于具有如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2D天线阵列的系统的信道质量测量和报告。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处理器378支持在诸如web RTC的实体之间的通信。控制器/处理器378能够根据执行过程的需要将数据移入或移出存储器380。
控制器/处理器378还耦合到回程或网络接口382。回程或网络接口382允许gNB102通过回程连接或通过网络与其他设备或系统通信。回程或网络接口382能够支持通过任何合适的(多个)有线或无线连接的通信。例如,当gNB 102被实施为蜂窝通信系统(诸如支持5G或新无线电接入技术或NR、LTE或LTE-A的一个蜂窝通信系统)的一部分时,回程或网络接口382能够允许gNB 102通过有线或无线回程连接与其他gNB通信。当gNB 102被实施为接入点时,回程或网络接口382能够允许gNB 102通过有线或无线局域网或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与更大的网络(诸如互联网)通信。回程或网络接口382包括支持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的通信的任何合适的结构,诸如以太网或RF收发器。
存储器380耦合到控制器/处理器378。存储器380的一部分能够包括RAM,而存储器380的另一部分能够包括闪存或其他ROM。在某些实施例中,诸如BIS算法的多个指令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多个指令被配置为使得控制器/处理器378执行BIS过程,并在减去由BIS算法确定的至少一个干扰信号之后解码接收的信号。
如下面更详细描述的,(使用RF收发器372a-372n、TX处理电路374和/或RX处理电路376实施的)gNB 102的发送和接收路径支持与FDD小区和TDD小区的聚合的通信。
尽管图3B示出了gNB 102的一个示例,但是可以对图3B进行各种改变。例如,gNB102能够包括任何数量的图3A中所示的每个组件。作为特定示例,接入点能够包括许多回程或网络接口382,并且控制器/处理器378能够支持路由功能以在不同网络地址之间路由数据。作为另一特定示例,虽然示出为包括TX处理电路374的单个实例和RX处理电路376的单个实例,但是gNB 102能够包括每一个的多个实例(诸如每个RF收发器对应一个)。
除非不同地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或科学术语)具有本公开所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相同含义。如在词典中定义的通常术语被解释为具有与在相关技术领域中的上下文一致的含义,而且不应理想化地或过分形式化地对其进行解释,除非本公开中明确地如此定义。
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信(global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系统或新无线(newradio,NR)等。此外,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面向未来的通信技术。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参数、信息或配置可以预先配置或预定义或者通过基站配置。因此,在一些情况下,参数、信息或配置可以分别称为预定义的参数、预定义的信息或预定义的配置。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在UE中预先配置某信息或参数的含义可以被解释为在制造UE时嵌入UE中的默认信息或参数,或者通过更高层信令(例如,RRC)配置预先获取并存储在UE中的信息或参数,或者从基站获取并存储的信息或参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通信设备的种类日益繁多。除了传统的手机、电脑等设备外,还可包括移动机器人,例如自动驾驶车辆,无人机等。这种类型的移动设备往往需要具备精准定位的能力或能够被精准定位,从而准确的识别当前情况并做出反应,即具备类似雷达技术所能提供的定位能力。一种直接的方式可以是在通信设备中配备雷达模块,然而随着近些年来通信系统的工作频段逐步向更高频段发展,通信频段也逐步接近雷达频段,由此产生的通信系统与雷达系统间的干扰与资源冲突将无法避免。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思路可以是考虑通信与雷达的融合系统,称为通信感知一体化技术,进一步增强通信系统的功能以及提升频谱效率。目前无论是产业界还是学术界,都将通信感知一体化作为未来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
通信感知一体化的核心理念在于使用同一套硬件设备,在保证基本的通信功能的基础之上,以尽可能少的资源开销为代价,实现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功能。感知的内容包括周围环境当中物体或对象的距离、方位、速度甚至种类等等。与传统通信系统当中对接入终端进行定位的技术不同,通信感知一体化技术还可以实现对非接入物体或对象的多种信息的感知,这就大大增加了通信系统根据周围环境动态调整工作状态(调度、波束管理、对接入终端的提前预警等等)的能力。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通信系统为基于3GPP协议的系统,例如,LTE、LTE-A等4G通信系统,以及NR等5G通信系统,这些通信系统所采用的信号波形都是基于OFDM调制的波形。已有研究表明,基于OFDM波形的通信信号作为感知信号可实现较好的性能。因此考虑在现有4G/5G通信系统中增加感知功能,实现通信感知一体化是一个可行的方案。在通信系统中增加感知功能,关键在于通信感知一体化节点(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可以简称通感节点)的接收机需支持感知信号的回波检测,即回波信号检测,其中回波信号指通感节点所发送的感知信号到达目标对象后,被目标对象表面反射回传至通感节点的接收端。通感节点接收回波信号后对其进行检测、估计等处理,得到目标对象与通感节点的距离、目标对象的径向速度、角速度等感知结果。以上所描述的感知过程,实际为信号的接收检测与估计过程,可以预见的是,为提升感知性能,准确地估计目标对象的距离、速度等,需要考虑通信信号的发送和/或接收对时域和/或频域资源上的回波信号的检测的影响。例如,当通感节点为基站,基站可发送用于感知的下行信号,并在感知的检测窗内检测该下行信号的回波信号,此时,若感知的检测窗内还能接收到上行信号,则回波信号的检测可能受到上行信号的干扰从而影响感知检测的性能,尤其是当上行信号的频域资源与下行感知信号的频域资源重叠或部分重叠时。因此在通感系统中,如何保证回波检测不受通信信号传输的干扰是一个亟待解决问题。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物理资源的配置方法。物理资源的配置方法可包括用于感知检测的物理资源的配置方法。例如,在该方法中,通过在所配置的用于感知检测的物理资源上限制或禁止其他非感知目的的通信信号的接收,从而保证通感节点在该物理资源上进行回波信号接收时可不受其他非感知目的的通信信号的干扰,从而提升感知检测性能。附加地或可替换地,物理资源的配置方法可包括用于降低感知检测所受干扰的物理资源的配置方法。例如,在该方法中,通过在所配置的用于降低感知检测所受干扰的物理资源上限制或禁止其他非感知目的的通信信号的发送,可以降低感知节点在进行回波信号接收到的其他非感知目的的通信信号的干扰,从而提升感知检测性能。
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感知信号可以包括上行感知信号和/或下行感知信号。例如,上行感知信号可以至少包括以下之一,上行感知专用信号、上行共享信道、上行控制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随机接入信道(PRACH)等。例如,下行感知信号可以至少包括以下之一,下行感知专用信号、下行共享信道、下行控制信道、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同步信号、物理广播信道(PBCH)、同步信号块(SSB)等。上行感知专用信号可以为专用于感知目的的上行物理信号/信道。下行感知专用信号可以为专用于感知目的的下行物理信号/信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通感节点可以发送物理信号(例如感知信号),和/或接收基于该物理信号(例如感知信号)的回波信号。例如,回波信号可以是物理信号(例如感知信号)经过被感知对象透射、散射和/或反射等产生的电磁反馈信号。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发送物理信号(例如感知信号)的通感节点可以包括终端或网络节点(例如,基站)。在一些示例中,作为通感节点的基站发送下行物理信道/信号(例如下行感知信号),并且作为目标对象的终端接收或不接收该下行物理信道/信号(例如下行感知信号)。在另一些示例中,作为通感节点的终端发送上行物理信道/信号(例如上行感知信号),并且作为目标对象的基站接收或不接收该上行物理信道/信号。在又一些示例中,作为通信感知节点的终端发送上行物理信道/信号(例如上行感知信号),并且作为目标对象的另一终端接收或不接收该上行物理信道/信号(例如上行感知信号)。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场景,包括但不限于,基站与终端之间进行通信的场景、基站与另一基站之间进行通信的场景或终端与另一终端进行通信的场景。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一些实施方式中可能以基站对终端进行配置为例来进行说明。然而,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用于对终端配置的节点可以是另一终端、基站或其它网络节点。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资源(也可以称为物理资源)可以包括时域资源和/或频域资源。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时域资源可以包括时域符号(例如,OFDM符号)、时隙、微时隙或子帧等,频域资源可以包括信道、子信道、载波、子载波、资源块(RB)、资源元素(RE)等。
在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物理资源的配置方法中,终端确定或获取用于上行感知检测的第一物理资源的配置。终端可以在第一物理资源上不预期接收特定下行信号。上行感知检测可以指作为通感节点的终端发送上行感知信号,并接收和检测上行感知信号的回波信号。对应地,基站可以不在配置给终端的第一物理资源上发送特定下行信号,从而保证终端在该物理资源上进行上行感知检测时不会受到特定下行信号的干扰。当终端为旁路设备时,终端所确定或获取用于该终端感知检测的第一物理资源配置可以是由另一终端配置并发送的,即,对应地,另一终端可以不在配置给所述终端的第一物理资源上发送特定下行信号。以及,当终端为旁路设备时,上行信号可以指该终端发送的且被另一终端接收的信号;下行信号可以指被该终端接收的由另一终端发送的信号。物理资源可以包括时域资源或频域资源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些示例中,特定下行信号可以是特定的下行物理信道和/或下行物理信号,例如可以是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下行感知专用信号、与特定的一个或多个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RNTI)(例如,小区(C)-RNTI、配置调度(CS)-RNTI、调制编码方案(MCS)-C-RNTI、系统信息(SI)-RNTI、寻呼(P)-RNTI、随机接入(RA)-RNTI、MSGB-RNTI、感知相关RNTI等)关联(例如,被该RNTI调度;或如,被由该RNTI加扰或携带被该RNTI加扰的循环冗余校验CRC的下行控制信道或下行控制信息(DCI)调度;再如,扰码序列根据该RNTI生成)的下行共享信道、下行控制信道、与特定的一个或多个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RNTI)(例如,小区(C)-RNTI、配置调度(CS)-RNTI、调制编码方案(MCS)-C-RNTI、系统信息(SI)-RNTI、寻呼(P)-RNTI、随机接入(RA)-RNTI、MSGB-RNTI、感知相关RNTI等)关联(例如,被该RNTI加扰、携带被该RNTI加扰的循环冗余校验CRC等)的下行控制信道、用户专用搜索空间(USS)的下行控制信道、公共搜索空间(CSS)的下行控制信道、CSI-RS、同步信号、PBCH、SSB等。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感知相关RNTI可以指与通信感知(上行感知和/或下行感知)相关的RNTI。例如,感知相关RNTI的用途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个:用于感知相关信息/信令的传输(单播或广播);用于感知检测的传输(广播或单播)。
在又一些示例中,特定下行信号可以是以下至少一个:与除感知相关RNTI之外的所有RNTI有关联的下行共享信道、与除感知相关RNTI之外的所有RNTI有关联的下行控制信道。对应地,终端在第一物理资源上仅接收与感知相关RNTI关联的下行共享信道和/或与感知相关RNTI关联的下行控制信道。在通信感知一体化系统中,感知功能可能比通信传输的优先级更高,为保证感知功能,在上行感知检测的第一物理资源上终端仅接收必要的与感知有关的信息或信令,其余通信相关的物理信道或物理信号对所配置的上行感知检测物理资源做规避。
在又一些示例中,特定下行信号可以为被特定RNTI调度(例如,被由该RNTI加扰的下行控制信道或DCI调度)的下行共享信道、和/或USS的下行控制信道。例如,该特定RNTI可以是C-RNTI、CS-RNTI、MCS-C-RNTI中至少一个。在通信感知一体化系统中,感知功能的实现可能需要以不影响通信功能为前提,因此可以仅考虑通信中优先级较低的物理信道或物理信号(例如,与特定RNTI相关联的下行共享信道等)对所配置的上行感知检测物理资源做规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终端确定或获取用于上行感知检测的第一物理资源的配置可以包括,终端通过以下中的至少一个获取第一物理资源的配置信息:高层信令、DCI、或媒体接入控制(MAC)控制元素(CE)。终端根据该方式获取的第一物理资源的配置可以是周期性的或非周期性的。通过该方式获取的第一物理资源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或指示以下中至少一个:用于上行感知检测的时域符号/时隙/无线帧的位置、用于上行感知检测的时域符号/时隙/无线帧个数、单个周期内用于上行感知检测的时域符号/时隙/无线帧的位置、单个周期内用于上行感知检测的时域符号/时隙/无线帧个数、上行感知检测的周期、用于上行感知检测的子载波/物理资源块(PRB)/物理资源块组(RBG)的位置、或用于上行感知检测的子载波/PRB/RBG的跳频相关配置。在一些示例中,当终端确定或获取的第一物理资源的配置为周期性的配置时,终端确定或获取的配置信息内容可以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单个周期内用于上行感知检测的时域符号/时隙/无线帧的位置、单个周期内用于上行感知检测的时域符号/时隙/无线帧个数、或上行感知检测的周期。
在又一些实施方式中,终端确定或获取用于上行感知检测的第一物理资源的配置可以包括,终端根据上行感知信号的物理资源的配置,确定或获取第一物理资源的配置。第一物理资源可以与上行感知信号的物理资源具有关联关系。下面描述第一物理资源与上行感知信号的物理资源之间的关联关系的示例。
作为第一物理资源与上行感知信号的物理资源之间的关联关系的一种示例,第一物理资源时域符号与上行感知信号时域符号位置相同,和/或第一物理资源时域符号位置与上行感知信号时域符号位置有预定的或配置的时间间隔。例如,终端可以确定或获取上行感知信号的时域符号位置,并根据上行感知信号的时域符号位置确定第一物理资源的时域符号位置,其中,第一物理资源时域符号与上行感知信号时域符号位置相同,和/或第一物理资源时域符号位置与上行感知信号时域符号位置有预定的或配置的时间间隔。时域符号位置相同可以指,第一物理资源时域符号与上行感知信号时域符号位于相同的时隙内且二者索引相同。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物理资源时域符号位置与上行感知信号时域符号位置之间有预定的或配置的时间间隔可以指,第一物理资源时域符号的索引值与上行感知信号时域符号的索引值具有预定的或被配置的差值。例如,设上行感知信号时域符号的索引为i0,则第一物理资源时域符号的索引值为i0+δ或mod(i0+δ,N),其中:δ为预定的或被配置的差值,其可以为整数,例如,-1,0,1,2等;N表示时域符号索引值的最大值,为整数,例如,为预定时间(例如,1毫秒)内时域符号的数量减1;mod(.)表示取模运算。附加地或可替换地,第一物理资源时域符号位置与上行感知信号时域符号位置之间有预定的或配置的时间间隔还可以指,当上行感知信号的同一序列在连续L(L可以为大于0的整数)个时域符号上发送时(例如,以重复的方式发送,例如,同一序列被映射到L个时域符号中的每一个),第一物理资源时域符号与连续时域符号中第l个时域符号的索引具有预定的或被配置的差值。在一些示例中,l取值是预定的,例如为1或L,即在其中上行感知信号同一序列被发送的连续时域符号中的起始符号或末尾符号(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可以简称上行感知信号的起始时域符号/末尾时域符号)。在另一些示例中,终端确定或获取预定的或被配置的差值δ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个:终端确定或获取协议预定的δ、终端通过高层信令获取δ、终端通过下行控制信息获取δ、终端通过MAC信令获取δ。所获取的δ的取值可以是一个或多个。
在一些示例中,当在其中上行感知信号同一序列被发送的时域符号为单个(上行感知信号的序列在单个时域符号上发送)时,第一物理资源的时域符号可滞后于上行感知信号的时域符号(例如,上述δ取值为大于0的整数,诸如1,2,…);或,当在其中上行感知信号同一序列被发送的时域符号为L(L可以为大于0的整数)个(上行感知信号的同一序列在L个(例如,连续的)时域符号上发送)时,第一物理资源的时域符号可滞后于上行感知信号的末尾时域符号(例如,l=L,且上述δ取值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诸如1,2,…)。此时,终端可以在滞后于发送上行感知信号的时域符号进行上行感知信号的回波检测,从而满足终端对距离较远目标的感知需求。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一物理资源时域符号可以相比上行感知信号的时域符号提前若干个符号,(例如,上述δ取值为负整数,诸如-1,-2,…)。由于终端的上行发送可以相比下行接收提前(称为定时提前),此时对应(例如,索引相同的)的上行时域符号的起始时间早于下行时域符号的起始时间。当定时提前较大时,较近感知目标的回波信号可能在早于对应的(例如,索引相同的)下行时域符号的起始时间到达通感节点接收端,因此由于第一物理资源时域符号比上行感知信号的时域符号提前若干个符号,可以保证距离较近目标对象的感知性能。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物理资源的时域符号的数量可以被配置为一个或多个,即上述δ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取值。以在其中上行感知信号同一序列被发送的时域符号为单个为例,第一物理资源时域符号可配置为单个,例如,第一物理资源时域符号为发送上行感知信号的时域符号(δ=0);再例如,第一物理资源时域符号可被配置为连续多个(即δ的多个取值为连续整数),例如为自发送上行感知信号的时域符号以及与该符号相邻且时间在前的1个符号(δ=-1,0)。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第一物理资源的时域资源分配的示意图。终端可以确定或获取第一物理资源的连续的时域符号(图4中用于上行感知检测的下行符号)。如图4所示,终端作为通感节点,在索引#i的上行时域符号上发送上行感知信号,其中,上行发送相对相同索引的下行符号上的接收起始时刻有被配置的定时提前。由于上行发送相对相同索引的下行符号上的接收起始时刻有被配置的定时提前,符号索引#i上的上行感知信号的近目标回波信号在早于符号索引#i的下行符号被接收。此时为保证近目标感知结果的准确性,除符号索引#i(δ=0)的下行符号之外,符号索引#i-1(δ=-1)的下行符号也被配置为第一物理资源的时域符号。以这种方式,终端可以在第一物理资源的多个时域符号上进行感知检测,因此可识别距离不同的感知目标对象,达到扩大感知距离的效果。
作为第一物理资源与上行感知信号的物理资源之间的关联关系的另一种示例,第一物理资源的频域资源可以至少包括上行感知信号的频域资源。例如,终端可以确定或获取上行感知信号的频域资源,并根据上行感知信号的频域资源确定第一物理资源的频域资源,其中,第一物理资源的频域资源至少包括上行感知信号的频域资源。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物理资源的频域资源可以与上行感知信号频域资源相同。例如,用于上行感知检测的子载波可以与上行感知信号的子载波索引相同。这种设计频域开销较小,可适用于频域感知检测,例如上行与下行定时同步的终端(与基站距离较近的终端等)可考虑该频域感知检测。此时仅在发送上行感知信号的子载波上进行上行感知检测即可,不会受到下行通信信号的干扰。
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一物理资源的频域资源可以包括且范围大于上行感知信号的频域资源。上行感知信号的频域资源可以是第一物理资源的频域资源的一部分。例如,用于上行感知检测的频域资源可以是包括上行感知信号的所有子载波在内的频域连续的一段频带,如,上行感知信号所在的带宽部分(BWP)/载波等。这种设计可适用于时域感知检测,例如上行与下行定时不同步的终端(与基站距离较远的终端等)需考虑该时域感知检测。此时,作为通感节点的终端接收上行感知信号的回波的时域信号,该信号频率范围与通感节点用于感知检测的射频前端模拟滤波器的频率范围相同。由于模拟滤波器的频率范围大小取决于硬件实现,是频域连续且带宽无法动态调整(例如,模拟滤波器带宽可设计为匹配BWP带宽/载波带宽),相应的,第一物理资源的频域资源可能需要与模拟滤波器的频率范围匹配。
当第一物理资源的频域资源与上行感知信号频域资源相同,即用于上行感知检测的子载波索引与上行感知信号的子载波索引相同时,终端可以在相同的时域符号上同时进行上行感知检测与下行物理信道/物理信号的接收,其中:用于上行感知检测的子载波索引为偶数,以及下行物理信道/物理信号的子载波索引为奇数;或用于上行感知检测的子载波索引为奇数,以及下行物理信道/物理信号的子载波索引为偶数。对应的,在相同的时域符号上,上行感知信号与下行物理信道/物理信号复用,其中,上行感知信号的子载波索引为偶数与奇数中的一个,下行物理信道/物理信号的子载波索引为偶数与奇数中的另一个。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上行感知信号的子载波索引(用于上行感知检测的子载波索引)为0,2,4,6…,并且下行物理信道/物理信号的子载波索引为1,3,5,7…。在另一个具体的示例中,上行感知信号的子载波索引(用于上行感知检测的子载波索引)为1,3,5,7…,并且下行物理信道/物理信号的子载波索引为0,2,4,6…。当通感节点上行与下行定时同步时(例如,距离基站较近的终端等),这种映射方式可保证在通感节点接收端下行通信时域信号与上行感知回波时域信号不混叠,从而保证感知检测的性能。
或者,当第一物理资源的频域资源与上行感知信号频域资源相同,即用于上行感知检测的子载波与上行感知信号的子载波索引相同时,终端可以在相同的时域符号上同时进行上行感知检测与下行物理信道/物理信号的接收,其中:第一物理资源的频域资源(用于上行感知检测的频域资源)/上行感知信号频域资源与下行物理信道/物理信号的频域资源在相同的时域符号上在频率上交错排列,例如,相邻的用于上行感知检测的子载波索引的差可以为大于1的2的幂次(例如,4),相邻的用于上行感知检测的子载波索引与下行物理信道/物理信号的子载波索引的差可以为大于1的2的幂次(例如,2)并且小于相邻的用于上行感知检测的子载波索引的差。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第一物理资源的频域资源分配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时域符号,上行感知检测(与上行感知信号相同)的子载波索引以及下行物理信道/物理信号的子载波索引均为偶数,相邻的用于上行感知检测的子载波索引的差为4,相邻的用于上行感知检测的子载波索引与下行物理信道/物理信号的子载波索引的差为2,以及在该时域符号上索引为奇数的子载波不用于任何上行物理信道/物理信号与下行物理信道/物理信号的传输。当通感节点上行与下行定时同步(例如,距离基站较近的终端等)或者不同步(例如,距离基站较远的终端等)时,这种映射方式均可保证在通感节点接收端下行通信时域信号与上行感知回波时域信号不混叠,从而保证感知检测的性能。
在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物理资源的配置方法中,终端可以确定或获取第二物理资源的配置。终端可以在第二物理资源上不预期发送特定上行信号。对应地,基站可以不在配置给终端的第二物理资源上接收特定上行信号。当终端为旁路设备时,终端所确定或获取第二物理资源配置可以是由另一终端配置并发送的,即,对应地,另一终端可以不在配置给所述终端的第二物理资源上接收特定上行信号。以及,当终端为旁路设备时,上行信号可以指该终端发送的且被另一终端接收的信号;下行信号可以指被该终端接收的由另一终端发送的信号。注意,终端可以既确定或获取以上描述的第一物理资源的配置,又确定或获取第二物理资源的配置;或仅确定或获取第一物理资源的配置与第二物理资源的配置中的一个。当在某些特定物理资源上发送的上行通信信号到达感知目标对象后被感知目标对象反射所形成回波信号落在感知检测资源内时,将对终端的感知检测造成干扰,因此可以通过将这些特定物理资源配置为第二物理资源,来保证终端感知检测的性能。由此,第二物理资源可以用于保护感知检测,避免对感知检测的干扰。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第二物理资源的时域资源分配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终端在符号索引#(i+1)上发送上行通信信号,由于近距离感知目标的存在,符号索引#(i+1)上发送的上行通信信号会产生回波(如,符号索引#(i+1)对应的上行通信信号回波#0)并落入感知检测的时域接收窗内,影响终端对上行感知信号回波#1的检测,其中上行感知信号/上行通信信号回波#0与上行感知信号/上行通信信号回波#1可以分别对应不同的感知目标对象:例如,上行感知信号/上行通信信号回波#1对应的感知目标距离较远,上行感知信号/上行通信信号回波#1对应的感知目标距离较近。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符号索引#(i+1)配置为第二物理资源,以避免符号索引#(i+1)上的上传传输对感知检测的干扰,从而保证终端感知检测的性能。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第二物理资源可以包括时域物理资源与频域物理资源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些示例中,特定上行信号可以是特定的上行物理信道和/或物理信号,例如可以是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上行感知专用信号、上行共享信道、与特定RNTI(例如,小区(C)-RNTI、配置调度(CS)-RNTI、调制编码方案(MCS)-C-RNTI、临时小区(TC)-RNTI、半持续信道状态信息(SP-CSI)-RNTI,或感知相关RNTI等)关联(例如,被该RNTI调度;或如,被由该RNTI加扰或携带被该RNTI加扰的循环冗余校验CRC的下行控制信道或下行控制信息(DCI)调度;再如,扰码序列根据该RNTI生成)的上行共享信道、上行控制信道格式0(例如,PUCCH格式0)、上行控制信道格式1(例如,PUCCH格式1)、上行控制信道格式2(例如,PUCCH格式2)、上行控制信道格式3(例如,PUCCH格式3)、上行控制信道格式4(例如,PUCCH格式4)、随机接入信道、上行共享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上行控制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相位追踪参考信号、或SRS。
在另一些示例中,特定上行信号至少包括与除感知相关RNTI之外的所有RNTI有关联的上行共享信道。对应地,终端在第二物理资源上仅发送与感知相关RNTI关联的上行共享信道。在通信感知一体化系统中,感知功能可能比通信传输的优先级更高,为保证感知功能,在上行感知检测的第二物理资源上终端仅发送必要的与感知有关的信息或信令,其余通信相关的物理信道或物理信号对所配置的上行感知检测物理资源做规避。
在又一些示例中,特定上行信号可以为上行共享信道、和/或特定格式(例如,除格式0与格式1之外的其他格式)的上行控制信道,其中该上行共享信道可以是所有上行共享信道,或与特定RNTI关联的上行共享信道。考虑到在通信感知一体化系统中,感知功能的实现可能需要以不影响通信功能为前提,因此可以仅考虑通信中优先级较低的物理信道或物理信号对所配置的第二物理资源做规避。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终端确定或获取第二物理资源的配置可以包括,终端可以根据上行感知信号的物理资源的配置,确定或获取第二物理资源的配置。例如,第二物理资源与上行感知信号的物理资源具有关联关系。下面将描述第二物理资源与上行感知信号的物理资源之间的关联关系的示例。
作为第二物理资源与上行感知信号的物理资源之间的关联关系的一种示例,第二物理资源时域符号位置与上行感知信号时域符号位置之间可以有预定的时间间隔。例如,终端可以确定或获取上行感知信号的时域符号位置,并根据上行感知信号的时域符号位置确定第二物理资源中时域符号位置,其中,第二物理资源时域符号位置与上行感知信号时域符号位置有预定的时间间隔。例如,第二物理资源时域符号可以被确定为与上行感知信号所占一个或多个连续时域符号中的第一个时域符号相邻且时间在前的时域符号(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可以简称在前时域符号);和/或,第二物理资源时域符号可以被确定为与上行感知信号所占一个或多个连续时域符号中的最后一个时域符号相邻且时间在后的时域符号(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可以简称在后时域符号)。返回参考图6,在前时域符号上发送的上行通信信号可以经过较远感知目标反射后落入终端的感知检测窗内(图6中回波#2)造成干扰;以及由于上行定时提前,在后时域符号上发送的上行通信信号的回波也可能落入终端的感知检测窗内(图6中回波#0)造成干扰,因此将在前时域符号和/或在后时域符号配置为第二物理资源,可提高终端感知检测的性能。终端被配置为第二物理资源的时域符号可以为在前时域符号与在后时域符号两者中的一个或多个。
作为第二物理资源与上行感知信号的物理资源之间的关联关系的另一种示例,第二物理资源的频域资源可以与上行感知信号的频域资源(例如,上行感知信号所占一个或多个频域单元中的最后一个频域单元)相邻。例如,终端可以确定或获取上行感知信号的频域资源,并根据上行感知信号的频域资源确定第二物理资源的频域资源,其中,第二物理资源的频域资源为上行感知信号所占一个或多个频域单元中的最后一个频域单元相邻且频率更高的频带(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可以称为在后频带);和/或,第二物理资源的频域资源为上行感知信号所占一个或多个频域单元中的第一个频域单元相邻且频率更低的频带(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可以简称在前频带)。频域单元可以是以下之一:子载波、物理资源块(PRB)、或物理资源块组(RBG)。第二物理资源的在前/在后频带的带宽可以是协议预定的或被配置的。由于终端功率放大器等模拟器件的非理想因素存在,在上行感知信号的相邻带宽上发送的上行通信信号可能产生非线性分量(例如高次谐波分量等),其中包括泄露在上行感知信号发送的相邻频带上的非线性分量,这些泄露的非线性分量会对终端的感知检测造成干扰。由于距离上行感知信号的频带越近的上行通信信号泄露至上行感知信号频带内的非线性分量功率越高,因此,通过将上行感知信号相邻的一段频带配置为第二物理资源可以限制上行通信信号泄露的非线性干扰,从而保证终端上行感知检测的性能。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在“终端确定或获取用于上行感知检测的第一物理资源的配置”和/或“终端确定或获取第二物理资源的配置”之前,终端还可以发送与感知相关的能力或请求信息。具体地,与感知相关的能力或请求信息可以是终端对感知目标对象距离的需求,例如,需感知远距离目标对象/中距离目标对象/近距离目标对象等。或,与感知相关的能力或请求信息还可以是终端是否有感知的需求或能力。终端可以通过高层信令或上行控制信息发送与感知相关的能力或请求信息。例如,基站可以基于终端发送的能力或请求来对配置第一物理资源和/或第二物理资源。
在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物理资源的配置方法中,终端可以确定或获取用于下行感知检测的第三物理资源的配置。终端可以在第三物理资源上不发送特定上行信号。下行感知检测可以指基站作为通感节点发送下行感知信号,并接收和检测下行感知信号的回波信号。对应地,基站可以不在配置给终端的第三物理资源上接收特定上行信号,和/或配置给终端特定上行信号的发送,从而保证基站在该物理资源上进行下行感知检测时不会受到特定上行信号的干扰。当终端为旁路设备时,终端所确定或获取用于另一终端感知检测(即下行感知检测)的第三物理资源配置可以是由另一终端配置并发送的,即,对应地,另一终端可以不在配置给所述终端的第三物理资源上接收特定上行信号。以及,当终端为旁路设备时,上行信号可以指该终端发送的且被另一终端接收的信号;下行信号可以指被该终端接收的由另一终端发送的信号。物理资源可以包括时域资源与频域资源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些示例中,特定上行信号可以是特定的上行物理信道和/或物理信号,例如可以是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上行感知专用信号、上行共享信道、与特定RNTI(例如,小区(C)-RNTI、配置调度(CS)-RNTI、调制编码方案(MCS)-C-RNTI、临时小区(TC)-RNTI、半持续信道状态信息(SP-CSI)-RNTI,或感知相关RNTI等)关联(例如,被该RNTI调度;或如,被由该RNTI加扰或携带被该RNTI加扰的循环冗余校验CRC的下行控制信道或下行控制信息(DCI)调度;再如,扰码序列根据该RNTI生成)的上行共享信道、上行控制信道格式0(例如,PUCCH格式0)、上行控制信道格式1(例如,PUCCH格式1)、上行控制信道格式2(例如,PUCCH格式2)、上行控制信道格式3(例如,PUCCH格式)、上行控制信道格式4(例如,PUCCH格式4)、随机接入信道、上行共享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上行控制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相位追踪参考信号、探测参考信号(SRS)。
在另一些示例中,特定上行信号至少包括与除感知相关RNTI之外的所有RNTI有关联的上行共享信道。对应地,终端在第三物理资源上仅发送与感知相关RNTI关联的上行共享信道。在通信感知一体化系统中,感知功能可能比通信传输的优先级更高,为保证感知功能,在下行感知检测的第三物理资源上终端仅发送必要的与感知有关的信息或信令,其余通信相关的物理信道或物理信号对所配置的下行感知检测物理资源做规避。
在又一些示例中,特定上行信号为上行共享信道、和/或特定格式(例如,除格式0与格式1之外的其他格式)的上行控制信道。该上行共享信道可以是所有上行共享信道,或与特定RNTI关联的上行共享信道。考虑到在通信感知一体化系统中,感知功能的实现可能需要以不影响通信功能为前提,因此可以仅考虑通信中优先级较低的物理信道或物理信号对所配置的用于下行感知检测的物理资源做规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终端确定或获取用于下行感知检测的第三物理资源的配置可以包括,终端通过以下中的至少一个获取第三物理资源的配置信息:高层信令、下行控制信息、或MAC CE。终端可以根据该方式获取的第三物理资源的配置可以是周期性的或非周期性的。通过该方式获取的第三物理资源的配置信息所包括的具体内容可以是以下中至少一个:用于下行感知检测的时域符号/时隙/无线帧的位置、用于下行感知检测的时域符号/时隙/无线帧个数、单个周期内用于下行感知检测的时域符号/时隙/无线帧的位置、单个周期内用于下行感知检测的时域符号/时隙/无线帧个数、下行感知检测的周期、用于下行感知检测的子载波/PRB/RBG的位置、用于下行感知检测的子载波/PRB/RBG的跳频相关配置。在一些示例中,当终端确定或获取的第三物理资源的配置为周期性的配置时,终端确定或获取的配置信息内容可以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单个周期内用于下行感知检测的时域符号/时隙/无线帧的位置、单个周期内用于下行感知检测的时域符号/时隙/无线帧个数、或下行感知检测的周期。
在又一些实施方式中,终端确定或获取用于下行感知检测的第三物理资源的配置可以包括,终端根据下行感知信号的物理资源的配置,确定或获取第三物理资源的配置。第三物理资源与下行感知信号的物理资源可以具有关联关系。在一些示例中,终端可根据下行感知信号的物理资源的配置接收下行感知信号(例如,下行感知信号可以为可用于感知目的的CSI-RS)。此时,当终端具备同时接收与发送信号的能力(例如,全双工能力)时,根据关联关系确定的第三物理资源与下行感知信号的物理资源可重叠;否则,根据关联关系确定的第三物理资源与下行感知信号的物理资源不重叠。以下说明第三物理资源的配置的获取方法时,将假设终端不接收下行感知信号,或终端虽接收下行感知信号但具备同时接收与发送信号的能力;否则,终端所获取的第三物理资源的配置可能需要排除与下行感知信号的物理资源重叠的部分。下面将描述第三物理资源与下行感知信号的物理资源的关联关系的示例。
作为第三物理资源与下行感知信号的物理资源之间的关联关系的一个示例,第三物理资源时域符号与下行感知信号时域符号位置相同,和/或第三物理资源时域符号位置与下行感知信号时域符号位置有预定的或配置的时间间隔。例如,终端可以确定或获取下行感知信号的时域符号位置,并根据下行感知信号的时域符号位置确定第三物理资源的时域符号位置,其中:第三物理资源时域符号与下行感知信号时域符号位置相同,和/或第三物理资源时域符号位置与下行感知信号时域符号位置有预定的或配置的时间间隔。时域符号位置相同可以指,第三物理资源时域符号与下行感知信号时域符号位于相同的时隙内且二者索引相同。在一些示例中,第三物理资源时域符号位置与下行感知信号时域符号位置之间有预定的或配置的时间间隔可以指,第三物理资源时域符号的索引值与下行感知时域符号的索引值具有预定的或被配置的差值。例如,设下行感知信号时域符号的索引为j0,则第三物理资源时域符号的索引值为j0+Δ,或mod(j0+Δ,N),其中Δ为预定的或被配置的差值,其可以为整数,例如,0,1,2…等;N表示时域符号索引值的最大值,为整数,例如,为预定时间(例如,1毫秒)内时域符号的数量减1;mod(.)表示取模运算。附加地或可替换地,第三物理资源时域符号位置与下行感知信号时域符号位置之间有预定的或配置的时间间隔可以指,当下行感知信号的同一序列在连续M个时域符号上发送时(例如,以重复的方式发送,例如,同一序列被映射到M个时域符号中的每一个),第三物理资源时域符号的索引值与连续时域符号中第m个时域符号的索引具有预定的或被配置的差值。在一些示例中,m取值是预定的,例如可以为1或M,即在其中下行感知信号同一序列被发送的连续时域符号中的起始符号或末尾符号(本公开中,可以简称下行感知信号的起始时域符号/末尾时域符号)。在另一些示例中,终端确定或获取预定的或被配置的差值Δ的具体方式可以是以下至少一个:终端确定或获取协议预定的Δ、终端通过高层信令获取Δ、终端通过下行控制信息获取Δ、终端通过MAC信令获取Δ。所获取的Δ的取值可以是一个或多个。
在一些示例中,当在其中下行感知信号同一序列被发送的时域符号为单个(下行感知信号的序列在单个时域符号上发送)时,第三物理资源的时域符号可滞后于下行感知信号的时域符号(例如,上述Δ取值为大于0的整数,如Δ取值为1,2,…);或,当在其中下行感知信号同一序列被发送的时域符号为M(M可以为大于0的整数)个(下行感知信号的同一序列在M个(例如,连续的)时域符号上发送)时,第三物理资源的时域符号可滞后于下行感知信号的末尾时域符号(例如,m=M,且上述Δ取值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诸如1,2,…),此时,基站可以滞后于发送下行感知信号的时域符号进行下行感知信号的回波检测,从而满足基站对距离较远目标的感知需求。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三物理资源的时域符号被配置为多个,即Δ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取值。以在其中下行感知信号同一序列被发送的时域符号为单个为例,第三物理资源时域符号可配置为单个,例如,第三物理资源时域符号为发送下行感知信号的时域符号(Δ=0);再例如,第三物理资源时域符号可被配置为连续多个(即Δ的多个取值为连续整数),例如为自发送下行感知信号的时域符号起的连续2个符号(Δ=0,1),此时可以支持基站对更远距离目标对象的感知检测。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第三物理资源的时域资源分配的示意图。终端可以确定或获取第三物理资源的连续多个时域符号(图7中用于下行感知检测的上行符号)的示例。在图7的示例中,Δ=0,1。如图7所示,基站作为通感节点,在索引#i的下行时域符号上发送下行感知信号。此时基站可配置符号索引#i(对应Δ=0)与符号索引#(i+1)(对应Δ=1)为用于下行感知检测的第三物理资源时域符号。基站可以在索引#i的上行符号上接收到来自于近距离目标对象的感知信号的回波#0与中距离目标对象的回波#1;并在索引#(i+1)的上行符号上接收到来自于中距离目标对象的回波#1与远距离目标对象的回波#2。基站通过在第三物理资源的多个时域符号上进行感知检测,可识别分别位于远距离位置、中距离位置、近距离位置的三个感知目标对象,达到扩大感知距离的效果。
作为第三物理资源与下行感知信号的物理资源之间关联关系的另一示例,第三物理资源的频域资源可以至少包括下行感知信号的频域资源。下行感知信号的频域资源可以是第三物理资源的频域资源的一部分。例如,终端可以确定或获取下行感知信号的频域资源,并根据下行感知信号的频域资源确定第三物理资源的频域资源,其中,第三物理资源的频域资源至少包括下行感知信号的频域资源。
在一些示例中,第三物理资源的频域资源可以与下行感知信号频域资源相同。例如,用于下行感知检测的子载波可以与下行感知信号的子载波索引相同。这种设计频域开销较小,可适用于频域感知检测。例如,基站的上行与下行定时同步,可实现频域感知检测,此时仅在发送下行感知信号的子载波上进行下行感知检测即可,不会受到下行通信信号的干扰。
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三物理资源的频域资源可以包括且范围大于下行感知信号的频域资源。上行感知信号的频域资源可以是第一物理资源的频域资源的一部分。例如,用于下行感知检测的频域资源可以是包括下行感知信号的所有子载波在内的频域连续的一段频带,如,下行感知信号所在的带宽部分(BWP)/载波等。这种设计可适用于时域感知检测,例如基站在实现上要求时域处理等的情形。此时,作为通感节点的基站接收下行感知信号的回波的时域信号,该信号频率范围与通感节点用于感知检测的射频前端模拟滤波器的频率范围相同。由于模拟滤波器的频率范围大小取决于硬件实现,是频域连续且带宽无法动态调整(例如,模拟滤波器带宽可设计为匹配BWP带宽/载波带宽),相应的,第三物理资源的频域资源可能需要与模拟滤波器的频率范围匹配。
当第三物理资源的频域资源与下行感知信号频域资源相同,即用于下行感知检测的子载波与下行感知信号的子载波索引相同时,基站可以在相同的时域符号上同时进行下行感知检测与(来自终端的)上行物理信道/物理信号的接收,其中:用于下行感知检测的子载波索引为偶数,以及上行物理信道/物理信号的子载波索引为奇数;或用于下行感知检测的子载波索引为奇数,以及上行物理信道/物理信号的子载波索引为偶数。对应的,在相同的时域符号上,下行感知信号与上行物理信道/物理信号复用,其中,下行感知信号的子载波索引为偶数与奇数中的一个,上行物理信道/物理信号的子载波索引为偶数与奇数中的另一个。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下行感知信号的子载波索引(用于下行感知检测的子载波索引)为0,2,4,6…,并且上行物理信道/物理信号的子载波索引为1,3,5,7…。在另一个具体的示例中,下行感知信号的子载波索引(用于下行感知检测的子载波索引)为1,3,5,7…,并且上行物理信道/物理信号的子载波索引为0,2,4,6…。当通感节点上行与下行定时同步(例如基站)时,这种映射方式可保证在通感节点接收端下行通信时域信号与上行感知回波时域信号不混叠,从而保证感知检测的性能。
或者,当第三物理资源的频域资源与下行感知信号频域资源相同,即用于下行感知检测的子载波与下行感知信号的子载波索引相同时,基站可以在相同的时域符号上同时进行下行感知检测与上行物理信道/物理信号的接收,其中:第三物理资源的频域资源/下行感知信号频域资源与上行物理信道/物理信号的频域资源在相同的时域符号上在频率上交错排列,例如,相邻的用于下行感知检测的子载波索引的差可以为大于1的2的幂次(例如,4),相邻的用于下行感知检测的子载波索引与下行物理信道/物理信号的子载波索引差可以为大于1的2的幂次(例如,2)并且小于相邻的用于下行感知检测的子载波索引的差。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第三物理资源的频域资源分配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在时域符号上,下行感知检测(与下行感知信号相同)的子载波索引以及上行物理信道/物理信号的子载波索引均为偶数,以及相邻的下行感知检测的子载波索引之差为4,相邻的下行感知检测的子载波索引与下行物理信道/物理信号的子载波索引之差为2,以及在该时域符号上索引为奇数的子载波不用于任何上行物理信道/物理信号与下行物理信道/物理信号的传输。
在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物理资源的配置方法中,终端可以获取第四物理资源的配置。终端可以在第四物理资源上不预期接收特定下行信号。对应地,基站可以不在配置给终端的第四物理资源上发送特定下行信号。当终端为旁路设备时,终端所确定或获取的第四物理资源配置可以是由另一终端配置并发送的,即,对应地,另一终端可以不在配置给所述终端的第四物理资源上发送特定下行信号。以及,当终端为旁路设备时,上行信号可以指该终端发送的且被另一终端接收的信号;下行信号可以指被该终端接收的由另一终端发送的信号。注意,终端可以既获取第三物理资源的配置,又获取第四物理资源的配置;或仅获取第三物理资源的配置与第四物理资源的配置中的一个。当在某些特定物理资源上发送的下行通信信号到达感知目标对象后被感知目标对象反射所形成回波信号落在感知检测资源内时,将对基站的感知检测造成干扰,通过将这些特定物理资源的配置为第四物理资源,可以保证基站感知检测的性能。由此,第四物理资源可以用于保护感知检测,避免对感知检测的干扰。例如,返回参考图7,如果基站在索引#(i+1)的时域符号上发送下行通信信号,则由于近距离感知目标对象的存在,索引#(i+1)的时域符号上发送的下行通信信号会产生回波(如,符号索引#(i+1)对应的下行通信信号回波#0)并落入感知检测窗#1内,影响基站对较远距离目标对象的下行感知信号回波#1的检测;或,如果基站在索引#(i-1)的时域符号上发送下行通信信号,则由于远距离感知目标对象的存在,索引#(i-1)的时域符号上发送的下行通信信号会产生回波(如,符号索引#(i-1)对应的下行通信信号回波#1和回波#2)并落入感知检测窗#0内,影响基站对较近距离目标对象的下行感知信号回波#0的检测。此时,通过将符号索引#(i-1)和/或符号索引(i+1)的下行符号配置为第四物理资源,能够保证基站感知检测的性能。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第四物理资源可以包括时域物理资源与频域物理资源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些示例中,特定下行信号可以是特定的下行物理信道和/或下行物理信号,例如可以是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下行感知专用信号、与特定的一个或多个RNTI(例如,C-RNTI、CS-RNTI、MCS-C-RNTI、SI-RNTI、P-RNTI、RA-RNTI、MSGB-RNTI、感知相关RNTI等)相关联(例如,被该RNTI调度;或如,被由该RNTI加扰或携带被该RNTI加扰的循环冗余校验CRC的下行控制信道或下行控制信息(DCI)调度;再如,扰码序列根据该RNTI生成)的下行共享信道、下行控制信道、与特定的一个或多个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RNTI)(例如,小区(C)-RNTI、配置调度(CS)-RNTI、调制编码方案(MCS)-C-RNTI、系统信息(SI)-RNTI、寻呼(P)-RNTI、随机接入(RA)-RNTI、MSGB-RNTI、感知相关RNTI等)关联(例如,被该RNTI加扰、携带被该RNTI加扰的循环冗余校验CRC等)的下行控制信道、USS的下行控制信道、CSS的下行控制信道、CSI-RS、同步信号、广播信道PBCH、SSB等。
在又一些示例中,特定下行信号可以是以下至少一个:与除感知相关RNTI之外的所有RNTI有关联的下行共享信道、与除感知相关RNTI之外的所有RNTI有关联的下行控制信道。对应地,终端在第四物理资源上仅接收与感知相关RNTI关联的下行共享信道和/或与感知相关RNTI关联的下行控制信道。在通信感知一体化系统中,感知功能可能比通信传输的优先级更高,为保证感知功能,在下行感知检测的第四物理资源上终端仅接收必要的与感知有关的信息或信令,其余通信相关的物理信道或物理信号对所配置的下行感知检测物理资源做规避。
在又一些示例中,特定下行信号为与特定RNTI(特定RNTI可以是C-RNTI、CS-RNTI、MCS-C-RNTI中至少一个)相关联的下行共享信道、和/或用户专用搜索空间的下行控制信道。在通信感知一体化系统中,感知功能的实现可能需要以不影响通信功能为前提,因此可以仅考虑通信中优先级较低的物理信道或物理信号(例如,与特定RNTI相关联的下行共享信道等)对所配置的第四物理资源做规避。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终端确定或获取第四物理资源的配置可以包括,终端根据下行感知信号的物理资源的配置,获取第四物理资源的配置。第四物理资源与下行感知信号的物理资源之间可以具有关联关系。下面描述第四物理资源与下行感知信号的物理资源之间的关联关系示例。
作为第四物理资源与下行感知信号的物理资源之间的关联关系的一个示例,第四物理资源时域符号位置与下行感知信号时域符号位置可以有预定的时间间隔。例如,终端可以确定或获取下行感知信号的时域符号位置,并根据下行感知信号的时域符号位置确定第四物理资源中时域符号位置,其中,第四物理资源时域符号位置为下行感知信号时域符号位置有预定的时间间隔。例如,第四物理资源时域符号位置为与下行感知信号所占一个或多个连续时域符号中的第一个时域符号相邻且时间在前的时域符号(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可以简称在前时域符号);和/或,第四物理资源时域符号位置为与下行感知信号所占一个或多个连续时域符号中的最后一个时域符号相邻且时间在后的时域符号(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可以简称在后时域符号)。返回参考图7,在前时域符号(图7中索引#(i-1)的时域符号)上发送的下行通信信号可以经过较远感知目标反射后(图7中回波#1与回波#2)落入基站的感知检测窗#0内造成干扰;以及在后时域符号(图7中索引#(i+1)的时域符号)上发送的下行通信信号的回波也可能落入基站的感知检测窗#1内(图7中回波#0与回波#1)造成干扰,因此将在前时域符号和/或在后时域符号配置为第四物理资源,可提高基站感知检测的性能。终端被配置第四物理资源的时域符号可以为在前时域符号与在后时域符号两者中的一个或多个。
作为第四物理资源与下行感知信号的物理资源之间的关联关系的另一个示例,第四物理资源的频域资源可以与下行感知信号的频域资源相邻。例如,第四物理资源的频域资源可以为下行感知信号所占一个或多个频域单元中的最后一个频域单元相邻且频率更高的频带(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可以简称在后频带);和/或,第四物理资源的频域资源可以为下行感知信号所占一个或多个频域单元中的第一个频域单元相邻且频率更低的频带(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可以简称在前频带)。例如,终端确定或获取下行感知信号的频域资源,并根据下行感知信号的频域资源确定第四物理资源的频域资源,其中,第四物理资源的频域资源为与下行感知信号所占一个或多个频域单元中的最后一个频域单元相邻的后频带;和/或,第四物理资源的频域资源为与下行感知信号所占一个或多个频域单元中的第一个频域单元相邻的前频带。频域单元可以是以下之一:子载波、物理资源块(PRB)、物理资源块组(RBG)。第四物理资源的在前/在后频带的带宽可以是协议预定的或被配置的。由于基站功率放大器等模拟器件的非理想因素存在,在下行感知信号的相邻带宽上发送的下行通信信号可能产生非线性分量(例如高次谐波分量等),其中包括泄露在下行感知信号发送的相邻频带上的非线性分量,这些泄露的非线性分量会对基站的感知检测造成干扰。由于距离下行感知信号的频带越近的下行通信信号泄露至下行感知信号频带内的非线性分量功率越高,因此,将下行感知信号相邻的一段频带配置为第四物理资源可以限制下行通信信号泄露的非线性干扰,从而保证基站下行感知检测的性能。
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由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第一节点执行的方法。例如,第一节点可以作为通信感知节点来操作。例如,第一节点可以包括终端或网络节点(例如,基站)。例如,当第一节点为终端时,与第一节点通信的第二节点可以为基站或另一终端。因此,结合图9描述的方法可以用于上行感知检测。
在操作S910中,第一节点发送物理信号。
在操作S920中,第一节点确定与基于物理信号的感知检测相关联的资源。在所确定的资源上,不接收一个或多个下行信号,和/或不发送一个或多个上行信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基于以上描述的各种实施例执行以上操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方法900还可以包括以上描述的各种实施例中的可以由通信感知节点执行的方法或操作。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由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第一节点执行的方法。例如,第一节点可以与通信感知节点(例如,第二节点)通信。例如,第一节点可以包括终端或网络节点(例如,基站)。例如,当第一节点为终端时,与第一节点通信的第二节点可以为基站或另一终端。因此,结合图10描述的方法可以用于下行感知检测。
在操作S1010中,第一节点确定与第二节点的感知检测相关联的资源,其中,在所确定的资源上,不接收一个或多个下行信号,和/或不发送一个或多个上行信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基于以上描述的各种实施例执行以上操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方法1000还可以包括以上描述的各种实施例中的可以由与通信感知节点(例如,基站作为通信感知节点)通信的装置(例如,终端)执行的方法或操作。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由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第二节点执行的方法。例如,第二节点可以与通信感知节点(例如,第一节点)通信。例如,第二节点可以包括终端或网络节点(例如,基站)。例如,当第一节点为终端时,与第一节点通信的第二节点可以为基站或另一终端。因此,结合图11描述的方法可以用于上行感知检测。
在操作S1110中,第二节点确定与第一节点的感知检测相关联的资源,其中,在所确定的资源上,不发送一个或多个下行信号,和/或不接收一个或多个上行信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基于以上描述的各种实施例来执行以上操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方法1100可以包括以上描述的各种实施例中的可以由与通信感知节点(例如,终端作为通信感知节点)通信的装置(例如,基站)执行的方法或操作。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由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第二节点执行的方法。例如,作为通信感知节点的第二节点可以与第一节点通信。例如,第一节点可以包括终端或网络节点(例如,基站)。例如,当第一节点为终端时,与第一节点通信的第二节点可以为基站或另一终端。因此,结合图10描述的方法可以用于下行感知检测。
在操作S1210中,第二节点发送物理信号。
在操作S1220中,第二节点确定与基于所述物理信号的感知检测相关联的资源。在所确定的资源上,不接收一个或多个下行信号,和/或不发送一个或多个上行信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基于以上描述的各种实施例执行以上操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方法1200还可以包括以上描述的各种实施例中的可以由通信感知节点(例如,基站作为通信感知节点)执行的方法或操作。
图13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第一节点(例如,终端)的框图。
参考图13,终端包括收发器1310、控制器1320和存储器1330。控制器1320可以指电路、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至少一个处理器。收发器1310、控制器1320和存储器1330被配置为执行上述通信感知节点或感知对象的操作。尽管收发器1310、控制器1320和存储器1330被示为单独的实体,但是它们可以被实现为单个实体,如单个芯片。或者,收发器1310、控制器1320和存储器1330可以彼此电连接或耦合。
收发器1310可以向其他网络实体(例如,基站)发送信号和从其他网络实体接收信号。
控制器1320可以控制终端执行根据上述实施例之一的功能。例如,根据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控制器1320控制收发器1310和/或存储器1330执行通信感知相关操作。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终端可以作为通信感知节点来操作(例如,发送感知信号),和/或作为通信感知的对象来操作(例如,接收感知信号),和/或与作为通信感知节点的另一网络实体(例如,基站)进行通信。
在一实施例中,终端的操作可以使用存储相应程序代码的存储器1330来实现。具体地,终端可以配备有存储器1330,以存储实现期望操作的程序代码。为了执行期望的操作,控制器1320可以通过使用至少一个处理器或中央处理单元(CPU)来读取和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330中的程序代码。
图14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第二节点(例如,基站)的框图。
参考图14,基站包括收发器1410、控制器1420和存储器1430。控制器1420可以指电路、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至少一个处理器。收发器1410、控制器1420和存储器1430被配置为执行上述基站的操作。尽管收发器1410、控制器1420和存储器1430被示为单独的实体,但是它们可以被实现为单个实体,如单个芯片。或者,收发器1410、控制器1420和存储器1430可以彼此电连接或耦合。
收发器1410可以向其他网络实体(例如,终端)发送信号和从其他网络实体接收信号。
控制器1420可以控制基站执行根据上述实施例之一的功能。例如,根据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控制器1420控制收发器1410和/或存储器1430来执行通信感知相关操作。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基站可以作为通信感知节点来操作(例如,发送感知信号),和/或作为通信感知的对象来操作(例如,接收感知信号),和/或与作为通信感知节点的另一网络实体(例如,终端)进行通信。
在一实施例中,基站的操作可以使用存储相应程序代码的存储器1430来实现。具体地,基站可以配备有存储器1430,以存储实现期望操作的程序代码。为了执行期望的操作,控制器1420可以通过使用至少一个处理器或中央处理单元(CPU)来读取和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430中的程序代码。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上述说明性实施例在本文中被描述并且不意欲为限制性的。应当理解这里所公开的实施例中的任意两个或更多个可以以任何组合被组合。此外,还可以利用其他实施例并且可以进行其他改变,而不脱离本文中所呈现的主题的精神和范围。将容易理解,如在本文中通常描述的并且在附图中示出的本公开的发明的各方面可以按照各种不同的配置被布置、替换、组合、分离以及设计,所有这些在本文中都被设想到。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本申请描述的各种说明性逻辑框、模块、电路、和步骤可被实现为硬件、软件、或两者的组合。为清楚地说明硬件与软件的这一可互换性,各种说明性组件、框、模块、电路、和步骤在上面是以其功能集的形式作一般化描述的。此类功能集是被实现为硬件还是软件取决于具体应用和强加于整体系统的设计约束。技术人员可针对每种特定应用以不同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集,但此类设计决策不应被解释为致使脱离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描述的各个说明性逻辑框、模块、以及电路可用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的门或晶体管逻辑、分立的硬件组件、或其设计成执行本文中描述的功能的任何组合来实现或执行。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但在替换方案中,处理器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还可以被实现为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DSP与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与DSP核心协作的一个或更多个微处理器、或任何其他此类配置。
本申请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直接在硬件中、在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中、或在这两者的组合中体现。软件模块可驻留在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盘、或本领域中所知的任何其他形式的存储介质。示例性存储介质耦合到处理器以使得该处理器能从/向该存储介质读取和写入信息。在替换方案中,存储介质可以被整合到处理器。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驻留在ASIC中。ASIC可驻留在用户终端中。在替换方案中,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作为分立组件驻留在用户终端中。
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设计中,功能可以硬件、软件、固件、或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如果在软件中实现,则各功能可以作为一条或更多条指令或代码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藉其进行传送。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两者,后者包括有助于计算机程序从一地到另一地的转移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能被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可用介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15)
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第一节点执行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发送物理信号;以及
确定与基于所述物理信号的感知检测相关联的资源,
其中,在所确定的资源上,不接收一个或多个下行信号,和/或不发送一个或多个上行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与基于所述物理信号的感知检测相关联的资源包括确定用于感知检测的第一资源,其中在第一资源上,不接收一个或多个下行信号,
其中,确定用于感知检测的第一资源包括:
从第二节点接收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指示用于感知检测的第一资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配置信息指示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用于感知检测的时域资源单元的位置、用于感知检测的时域资源单元的数量、用于感知检测的周期、单个周期内用于感知检测的时域资源单元的位置、单个周期内用于感知检测的时域资源单元的数量、用于感知检测的频域资源单元的位置、用于感知检测的频域资源单元的跳频配置,其中所述时域资源单元包括时域符号、时隙或无线帧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频域资源单元包括子载波、物理资源块或物理资源块组中的一个或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与基于所述物理信号的感知检测相关联的资源包括确定用于感知检测的第一资源,其中在所确定的第一资源上,不接收一个或多个下行信号,
其中,确定用于感知检测的第一资源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资源与所述物理信号的资源之间的关联,确定所述第一资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所述第一资源与所述物理信号的资源之间的关联确定所述第一资源包括,基于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确定所述第一资源:
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的一个或多个时域资源单元的位置与所述物理信号的时域资源的一个或多个时域资源单元的位置相同;
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资源的一个或多个时域资源单元的位置与所述物理信号的时域资源的一个或多个时域资源单元的位置之间有时间间隔;
所述第一资源的频域资源至少包括所述物理信号的频域资源;
所述第一资源的频域资源与所述物理信号的频域资源相同;
所述第一资源的频域资源的一个或多个频域资源单元的位置与所述物理信号的频域资源的一个或多个频域资源单元的位置相同;或
所述第一资源的频域资源包括所述物理信号的频域资源并且所述第一资源的频率范围至少包括所述物理信号的频域资源的频率范围的频率范围。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所确定的第一资源上接收所述物理信号的回波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与基于所述物理信号的感知检测相关联的资源包括确定第二资源,其中,在所述第二资源上,不发送一个或多个上行信号,其中确定第二资源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资源与所述物理信号的资源之间的关联,确定所述第二资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所述第二资源与所述物理信号的资源之间的关联确定所述第二资源包括,基于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确定所述第二资源:
所述第二资源的时域资源的一个或多个时域资源单元的位置与所述物理信号的时域资源的一个或多个时域资源单元的位置之间有时间间隔;或
所述第二资源的频域资源与所述物理信号的频域资源相邻。
9.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第一节点执行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与第二节点的感知检测相关联的资源,
其中,在所确定的资源上,不接收一个或多个下行信号,和/或不发送一个或多个上行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与第二节点的感知检测相关联的资源包括确定用于第二节点的感知检测第三资源,其中在第三资源上,不发送所述一个或多个上行信号,其中确定用于第二节点的感知检测的第三资源包括:
从第二节点接收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指示用于第二节点的感知检测的第三资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配置信息指示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用于第二节点的感知检测的时域资源单元的位置、用于第二节点的感知检测的时域资源单元的数量、用于第二节点的感知检测的周期、单个周期内用于第二节点的感知检测的时域资源单元的位置、单个周期内用于第二节点的感知检测的时域资源单元的数量、用于第二节点的感知检测的频域资源单元的位置、用于第二节点的感知检测的频域资源单元的跳频配置,其中所述时域资源单元包括时域符号、时隙或无线帧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频域资源单元包括子载波、物理资源块或物理资源块组中的一个或多个。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与第二节点的感知检测相关联的资源包括确定用于第二节点的感知检测的第三资源,其中在第三资源上,不发送所述一个或多个上行信号,其中确定用于第二节点的感知检测的第三资源包括:
基于第三资源与物理信号的资源之间的关联,确定所述第三资源,其中,所述第二节点的感知检测基于所述物理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三资源基于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确定:
所述第三资源的时域资源的一个或多个时域资源单元的位置与所述物理信号的时域资源的一个或多个时域资源单元的位置相同;
所述第三资源的时域资源的一个或多个时域资源单元的位置与所述物理信号的时域资源的一个或多个时域资源单元的位置有时间间隔;
所述第三资源的频域资源至少包括所述物理信号的频域资源;
所述第三资源的频域资源与所述物理信号的频域资源相同;
所述第三资源的频域资源的一个或多个频域资源单元的位置与所述物理信号的频域资源的一个或多个频域资源单元的位置相同;或
所述第三资源的频域资源包括所述物理信号的频域资源并且具有大于所述物理信号的频域资源的频率范围的频率范围,
其中,所述时域资源单元包括时域符号、时隙或无线帧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频域资源单元包括子载波、物理资源块或物理资源块组中的一个或多个。
14.根据权利要求9-13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与第二节点的感知检测相关联的资源包括确定第四资源,其中,在所述第四资源上,不接收所述一个或多个下行信号,其中,确定第四资源包括:
基于第四资源与物理信号的资源之间的关联,确定第四资源,其中,所述第二节点的感知检测基于所述物理信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第四资源与物理信号的资源之间的关联确定第四资源包括,基于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确定第四资源:
所述第四资源的时域资源的一个或多个时域资源单元的位置与所述物理信号的时域资源的一个或多个时域资源单元的位置之间有时间间隔;或
所述第四资源的频域资源的一个或多个频域资源单元与所述物理信号的频域资源的一个或多个频域资源单元中的第一个频域资源单元或最后一个频域资源单元相邻。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8/501,568 US20240224324A1 (en) | 2022-12-30 | 2023-11-03 |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PCT/KR2023/017463 WO2024143858A1 (en) | 2022-12-30 | 2023-11-03 |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729630 | 2022-12-30 | ||
CN2022117296303 | 2022-12-30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282597A true CN118282597A (zh) | 2024-07-02 |
Family
ID=91643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524817.8A Pending CN118282597A (zh) | 2022-12-30 | 2023-05-10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及由其执行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40224324A1 (zh) |
CN (1) | CN118282597A (zh) |
WO (1) | WO202414385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659800B (zh) * | 2024-08-19 | 2024-11-01 | 浙江大学 | 一种基于毫米波的全双工通信感知一体化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248448A1 (en) * | 2020-06-12 | 2021-12-1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Wireless sensing indication in new radio communications |
JP2023538994A (ja) * | 2020-06-19 | 2023-09-13 |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ヌ ヴェ | ProSeリモート及び中継エンティティによるQoS管理 |
CN116097833A (zh) * | 2020-08-06 | 2023-05-09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信息发送方法,资源确定方法以及装置 |
US12047935B2 (en) * | 2020-09-21 | 2024-07-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under radar interference |
CN114745755B (zh) * | 2021-01-07 | 2023-12-26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基站、终端及存储介质 |
-
2023
- 2023-05-10 CN CN202310524817.8A patent/CN118282597A/zh active Pending
- 2023-11-03 US US18/501,568 patent/US20240224324A1/en active Pending
- 2023-11-03 WO PCT/KR2023/017463 patent/WO2024143858A1/en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4143858A1 (en) | 2024-07-04 |
US20240224324A1 (en) | 2024-07-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514315B (zh) |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多波束操作的方法和装置 | |
US10582486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 resource set configuration for common control | |
CN109274472B (zh) | 数据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 |
CN111357249B (zh) | 用于pi/2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调制的参考信号 | |
CN116134929A (zh) | 用于ue间协调的侧链路资源的配置和信令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7078887B (zh) | Lte小区在非授权频谱上的高效操作 | |
RU2722683C1 (ru) |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информации, оконеч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етев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 |
EP4236223B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ulti-physical structure system | |
CN114631386A (zh) | 用于快速波束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 |
US10873432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locating of phase 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20230156798A1 (en) |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 |
US12156190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 management and training | |
CN114885416A (zh) | 终端及由终端执行的方法 | |
CN116235416A (zh) | 用于波束测量和报告的方法和装置 | |
US20230246684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 management after channel setup | |
JP2023515767A (ja) | チャネルセンシング閾値を調整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 |
WO2022241603A1 (en) | Wireless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flexible radio frequency chain configurations | |
CN114902617B (zh) | 用于较高频率范围内的ss/pbch块模式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4930923B (zh) | 双连接中的上行链路功率控制 | |
US20240340141A1 (en) | Node and user equip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performed by the same | |
CN118282597A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及由其执行方法 | |
WO2017073084A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ulti-physical structure system | |
KR20230131848A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전송을 위한 방법 및장치 | |
CN115706651A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终端和基站 | |
CN115441998A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基站及由其执行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