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8214205B -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用安装底座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用安装底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214205B
CN118214205B CN202410632918.1A CN202410632918A CN118214205B CN 118214205 B CN118214205 B CN 118214205B CN 202410632918 A CN202410632918 A CN 202410632918A CN 118214205 B CN118214205 B CN 1182142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new energy
arc
energy automobile
shap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63291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8214205A (zh
Inventor
朱栋
刘华磊
李义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Sanfeng Metal Die Cas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Sanfeng Metal Die Cas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Sanfeng Metal Die Cas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Sanfeng Metal Die Cas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63291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214205B/zh
Publication of CN1182142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2142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2142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2142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24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ression or reduction of noise or vib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2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for measuring, monitoring, testing, protecting or switch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on from ingress, e.g. water or fing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26Means for adjusting casings relative to their suppo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机安装底座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用安装底座,本申请通过将防护板滑动安装在弧形杆内开设的滑槽中,配合第一回拉件和第二回拉件的驱动,使得常态下防护板处于下方,对新能源汽车电机底部进行防护,当车辆前端发生碰撞后,防护板则会转移至新能源汽车电机的前方,自动对电机进行防护,按需触发对防护板位置进行调整,可以有效提升单块防护板的利用效率,且可以有效降低碰撞发生后电机损坏的概率,有利于降低碰撞发生后的损失。

Description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用安装底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机安装底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用安装底座。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电机通常是指安装在电动汽车上,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于驱动车辆行驶的电机装置,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进步,电动汽车技术也日渐成熟,这使得日常生活中电动汽车的保有量大幅度增加。
通常情况下,新能源汽车电机会通过安装底座固定安装在车辆前端,安装底座设置在电机底部,不仅可以保障电机与车体间连接的牢固稳定性,还可以自底部对电机进行防护,避免行驶过程中车辆底盘磕碰导致电机损坏,现有技术中安装底座虽然可以对电机底部进行有效防护,但是当车辆前端发生严重碰撞时,车辆前部结构受碰撞挤压后会向电机方向侵入,设置在底部的安装底座无法在碰撞发生时对电机的正面进行防护,导致碰撞发生后电机损坏的概率大幅度增加。
为此,提出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用安装底座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目的在于提升安装底座的防护效果,在车辆发生碰撞后,安装底座可以通过结构的改变来对电机的正面进行防护,降低碰撞发生后电机损坏的概率,相比现有技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用安装底座,包括对称设置在新能源电机两侧的侧框架,侧框架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方杆,且第一方杆的顶端正面固定安装有纵向设置的第二方杆,第一方杆的下端和第二方杆的正面一端之间固定连接有弧形杆,左右两个弧形杆相互靠近的一侧开设有对应设置的滑槽,左右两个侧框架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横向设置的横梁,新能源汽车电机固定安装在多个横梁上,左右两个滑槽之间滑动安装有设置在新能源汽车电机下方的防护板,位于正面的横梁上固定安装有电动限位组件,且电动限位组件与新能源汽车的ECU电性连接,第一方杆内设置有第一弹性拉件,且第一弹性拉件包括固定安装在第一方杆底端的第一固定块,第一方杆的内部顶端滑动安装有第一滑动块,且第一滑动块与第一固定块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拉簧,第一拉簧处于拉伸状态,第一滑动块与防护板之间连接有活动穿插在第二方杆和滑槽内的拉索。
进一步,防护板包括弧形方框,且弧形方框的左右两端固定安装有滑动安装在滑槽内的滑块,弧形方框内固定安装有X形支架,且X形支架设置为与弧形方框相适配的圆弧形结构。
进一步,弧形方框靠近新能源汽车电机的一侧固定覆盖有弧形板,且弧形板上最低位置处开设有排水孔。
进一步,电动限位组件包括转动安装在正面横梁上的限位杆,且限位杆的正面一端卡合在滑块外侧,位于正面的横梁上固定安装有电动拉杆,且电动拉杆的伸缩端与限位杆的背面一端转动连接。
进一步,电动拉杆横向固定安装在正面横梁的背面端壁上,限位杆的背面一端开设有贯通槽,且贯通槽内滑动穿插有与电动拉杆伸缩端固定连接的铰接柱。
进一步,第二方杆内设置有第二回拉件,且第二回拉件包括固定安装在第二方杆内部背面一端的第二固定块,第二方杆的内部正面一端滑动安装有第二滑动块,且第二滑动块与第二固定块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拉簧,第二拉簧处于拉伸状态,第二滑动块内开设有前后贯通的通孔,第二滑动块的底部开设有与通孔竖直贯通的第一插接孔,第二方杆的底部贯通开设有与第一插接孔对应设置的第二插接孔,第一插接孔内滑动安装有竖直插设至第二插接孔内的插销,拉索上固定安装有与通孔相适配的柱形卡块,且柱形卡块上开设有与第一插接孔相适配的第三插接孔,柱形卡块内固定安装有与插销磁性相吸的磁石。
进一步,第二方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设置于第二插接孔正下方的磁控单元,且磁控单元与新能源汽车的ECU电性连接。
进一步,通孔的内部尺寸自前向后逐步缩小,柱形卡块的外端壁上固定安装有凸块,通孔的内端壁上开设有与凸块相适配的凹槽。
进一步,第一方杆、第二方杆和弧形杆之间固定连接有十字形支架,且十字形支架的中心位置与弧形杆的圆心位置相重合。
进一步,十字形支架的底端与弧形杆之间固定连接有纵向设置的第三方杆,十字形支架的正面配合弧形杆构成扇形溃缩区,且扇形溃缩区内安装有纵向固定在弧形杆和十字形支架中心位置之间的溃缩杆,溃缩杆的内部设置为中空结构,溃缩杆的外端壁上自前向后均匀分布有多个环槽。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申请通过将防护板滑动安装在弧形杆内开设的滑槽中,配合第一回拉件的驱动,使得常态下防护板处于下方,对新能源汽车电机底部进行防护,在车辆前端发生碰撞后,防护板转移至新能源汽车电机的前方,自正对电机进行防护,按需触发对防护板位置进行调整,可以有效提升单块防护板的利用效率,且可以有效降低碰撞发生后电机损坏的概率,有利于降低碰撞发生后的损失。
(2)通过将X形支架固定安装在弧形方框内,可以有效提升防护板的结构强度,同时,通过将X形支架设置为与弧形方框相适配的圆弧形结构,使得X形支架受到冲击后,可以通过形变将正面向后的冲击力向左右两侧分散,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正面碰撞挤压后方电机的概率,有效提升了防护板调整后对电机正面防护的性能。
(3)通过设置有第二回拉件,在第一回拉件内第一拉簧回缩完成后自动触发第二回拉件内第二拉簧的回缩,借助二次回拉,可以有效保障防护板沿滑槽滑动至新能源汽车电机正面的稳定性。
(4)通过将磁控单元固定安装在第二插接孔的正下方,磁控单元不通电时对插设在第二插接孔内的插销磁性吸引,磁控单元通电后则磁性吸引消除,可以有效常规情况下插销插设在第二插接孔内的稳定性,避免第二回拉件因意外而非正常触发,并且可以保障碰撞发生时第二回拉件触发的稳定性。
(5)通过将通孔的内部尺寸设置前端大后端小的结构,并将柱形卡块的外侧尺寸设置的与通孔内部尺寸相适配,使得第一回拉件触发拉动拉索移动时,柱形卡块可以顺畅地插入通孔内,配合凸块和凹槽的适配引导,有利于保障插销插接在第一插接孔和第三插接孔之间的精准稳定,进一步保障了第二回拉件触发时的运行稳定性。
(6)通过将十字形支架和第三方杆固定安装在侧框架内,不仅可以有效提升该装置对新能源汽车电机左右两侧的防护性能,还可以有效提升碰撞发生时,对调整至正面的防护板的支撑强度,同时,通过十字形支架、第三方杆配合弧形杆构成扇形溃缩区,受碰撞挤压时借助溃缩杆的主动溃缩吸收来自正面的冲击力,可以进一步提升该装置对新能源汽车电机的防护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防护板处于底部时的立体图;
图2为本申请图1中结构的俯视图;
图3为本申请图2中A-A处的剖面图;
图4为本申请图1中结构的右视图;
图5为本申请图4中B-B处的剖面图;
图6为本申请图1中结构拆除新能源汽车电机后的立体图;
图7为本申请防护板调整至正面时的立体图;
图8为本申请图7中结构的俯视图;
图9为本申请图8中C-C处的剖面图;
图10为本申请弧形方框和弧形板的拆分图;
图11为本申请第二滑动块和柱形卡块的立体图;
图12为本申请溃缩杆的剖切图。
图中标号说明:
1、第一方杆;101、第二方杆;102、弧形杆;103、滑槽;
2、横梁;
3、弧形方框;301、滑块;302、X形支架;303、弧形板;304、排水孔;
4、限位杆;401、电动拉杆;402、贯通槽;403、铰接柱;
5、第一固定块;501、第一滑动块;502、第一拉簧;503、拉索;
6、第二固定块;601、第二滑动块;602、第二拉簧;603、通孔;604、第一插接孔;605、第二插接孔;606、插销;607、柱形卡块;608、第三插接孔;609、磁控单元;
7、凸块;701、凹槽;
8、十字形支架;801、第三方杆;802、溃缩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用安装底座,请参阅图1-图12,包括对称设置在新能源电机两侧的侧框架,侧框架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方杆1,且第一方杆1的顶端正面固定安装有纵向设置的第二方杆101,第一方杆1的下端和第二方杆101的正面一端之间固定连接有弧形杆102,左右两个弧形杆102相互靠近的一侧开设有对应设置的滑槽103,左右两个侧框架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横向设置的横梁2,新能源汽车电机固定安装在多个横梁2上,左右两个滑槽103之间滑动安装有设置在新能源汽车电机下方的防护板,位于正面的横梁2上固定安装有电动限位组件,且电动限位组件与新能源汽车的ECU电性连接,第一方杆1内设置有第一弹性拉件,且第一弹性拉件包括固定安装在第一方杆1底端的第一固定块5,第一方杆1的内部顶端滑动安装有第一滑动块501,且第一滑动块501与第一固定块5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拉簧502,第一拉簧502处于拉伸状态,第一滑动块501与防护板之间连接有活动穿插在第二方杆101和滑槽103内的拉索503。
该装置使用过程中,新能源汽车电机通过该装置与车体固定连接,新能源汽车电机通过螺栓牢固安装在多个横向设置的横梁2上,并处于左右两个侧框架之间,常规情况下,受电动限位组件的阻挡,防护板处于新能源电机的底部,新能源汽车行驶过程中,处于底部的防护板可以在下方形成遮挡,对新能源汽车电机的底部进行防护,当车辆发生碰撞时,新能源汽车的ECU根据碰撞情况判定是否触发对防护板位置的调整,可以在车辆前端安装碰撞传感器,通过碰撞传感器结合ECU对碰撞程度进行分析判定,当车辆碰撞严重,会发生前部结构侵入新能源汽车电机的情况时,新能源汽车的ECU控制电动限位组件启动,解除对防护板前端的阻挡,失去阻挡后,借助第一拉簧502的回拉,拉动第一滑动块501在第一方杆1内向下移动,通过拉索503的连接,拉动防护板沿滑槽103向上滑动,这使得原先处于底部的防护板在滑动后调整至新能源汽车电机的正面,第一拉簧502具有较强的弹性复位能力,可以拉动防护板瞬间调整改变位置,在车辆前部结构侵入前将防护板调整至正面位置,此结构下,防护板在左右两个侧框架的支撑下,可以在新能源汽车电机的正面构建一层新的防护结构,降低车辆前端碰撞时,前部结构侵入损坏新能源电机的概率,同时,碰撞发生时,由于防护板自底部调整至正面,这使得电机底部的防护大幅度减弱,当碰撞过于严重导致防护板也无法对新能源汽车电机进行有效保护时,在碰撞挤压下,新能源汽车电机与横梁2之间的连接断裂,新能源汽车电机可以向下方脱落,可以大概率避免电机直接受正面撞击损坏,有利于降低财产损失。
请参阅图8和图10,防护板包括弧形方框3,且弧形方框3的左右两端固定安装有滑动安装在滑槽103内的滑块301,弧形方框3内固定安装有X形支架302,且X形支架302设置为与弧形方框3相适配的圆弧形结构,该装置使用过程中,X形支架302固定连接在弧形方框3内部的四角位置处,自内部对弧形方框3进行支撑,X形支架302与弧形方框3配合构成多个三角形结构,可以有效提升防护板的结构牢固性,由于X形支架302的外形设置为与弧形方框3相适配的圆弧形结构,常规情况下,防护板处于新能源汽车电机的底部,这使得X形支架302的中间位置呈现为向下凸起的圆弧形结构,当碰撞发生时,防护板偏转调整至新能源电机的正前方,此时X形支架302的中间位置呈现为向正前方凸起的圆弧形结构,当车辆前部结构挤压到X形支架302中间位置时,由于左右两个侧框架的支撑,X形支架302受冲击后会从原先圆弧形的结构形变为平直结构,即X形支架302中间凸起的位置会向后凹陷,通过形变将正面向后的冲击力向左右两侧分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正面碰撞挤压后方电机的概率,有效提升了防护板调整后对电机正面的防护性能。
请参阅图6和图10,弧形方框3靠近新能源汽车电机的一侧固定覆盖有弧形板303,且弧形板303上最低位置处开设有排水孔304,该装置使用过程中,通过将弧形板303固定安装在弧形方框3上,可以对新能源汽车电机进行更加严密的防护,常规情况下防护板处于新能源汽车电机的底部,在弧形板303的防护下,可以降低行驶过程中路面雨水泥渍溅射到电机底部的概率,有利于降低电机外表面氧化磨损的概率,同时,通过将排水孔304开设在弧形板303上最低位置处,使得弧形板303上积存的雨水可以及时排出,之所以将弧形板303固定安装在弧形方框3靠近新能源汽车电机的一侧,是因为该结构下,X形支架302处于弧形板303的底部,可以借助X形支架302对弧形板303进行防护,降低行驶过程中较薄的弧形板303被地面异物割裂的概率,并且在保障防护效果的情况下,还可以有效降低防护板上积存杂物的概率,有利于保障防护板运行时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5,电动限位组件包括转动安装在正面横梁2上的限位杆4,且限位杆4的正面一端卡合在滑块301外侧,位于正面的横梁2上固定安装有电动拉杆401,且电动拉杆401的伸缩端与限位杆4的背面一端转动连接,电动拉杆401横向固定安装在正面横梁2的背面端壁上,限位杆4的背面一端开设有贯通槽402,且贯通槽402内滑动穿插有与电动拉杆401伸缩端固定连接的铰接柱403,该装置使用过程中,常规情况下,限位杆4的正面一端卡合在滑块301的外侧,将防护板限制在新能源汽车电机的底部,当碰撞发生后需要对新能源汽车电机正面进行防护时,新能源汽车ECU控制电动拉杆401通电启动,其伸缩端移动后拉动限位杆4偏转,使得限位杆4的正面一端退出对滑块301的阻挡,随后防护板在第一回拉件的作用下快速滑动至新能源汽车电机的正面进行防护,电动拉杆401在拉动限位杆4旋转时,与电动拉杆401伸缩端固定连接的铰接柱403不仅可以在贯通槽402内滑动,还可以在贯通槽402内相对地旋转,有效保障了通过电动拉杆401拉动限位杆4偏转时的操控稳定性,由于电动拉杆401固定安装在限位杆4的背面,在发生碰撞时,可以避免电动拉杆401直接受到正面冲击,从而有利于降低电动拉杆401受碰撞损坏的概率。
请参阅图3和图9,第二方杆101内设置有第二回拉件,且第二回拉件包括固定安装在第二方杆101内部背面一端的第二固定块6,第二方杆101的内部正面一端滑动安装有第二滑动块601,且第二滑动块601与第二固定块6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拉簧602,第二拉簧602处于拉伸状态,第二滑动块601内开设有前后贯通的通孔603,第二滑动块601的底部开设有与通孔603竖直贯通的第一插接孔604,第二方杆101的底部贯通开设有与第一插接孔604对应设置的第二插接孔605,第一插接孔604内滑动安装有竖直插设至第二插接孔605内的插销606,拉索503上固定安装有与通孔603相适配的柱形卡块607,且柱形卡块607上开设有与第一插接孔604相适配的第三插接孔608,柱形卡块607内固定安装有与插销606磁性相吸的磁石。
该装置使用过程中,为避免第一回拉件的回拉行程不足以拉动防护板调整,设置第二回拉件配合第一回拉件协同运行,保障碰撞发生时防护板可以被稳定地调整至新能源汽车电机的正前方,碰撞发生时,电动限位组件解除对防护板的限制,第一回拉件开始运行,通过第一拉簧502的回拉和拉索503的连接,拉动防护板移动,拉索503被拉动移动过程中,带动固定安装在其外侧的柱形卡块607同步移动,当柱形卡块607跟随拉索503的移动进入第二滑动块601中开设的通孔603内时,在柱形卡块607内磁石的磁性吸引下,插销606自第二插接孔605中退出,卡合在第一插接孔604和第三插接孔608之间,此时,第二滑动块601因插销606退出第二插接孔605而解除限制,第二滑动块601可以在第二方杆101内正常滑动,而第二滑动块601和柱形卡块607之间则由于插销606的插接协同移动,这使得第二拉簧602回缩拉动第二滑动块601向后移动时,会拉动柱形卡块607同步向后移动,对拉索503二次施加弹性拉力,拉索503与滑块301固定连接,在二次拉动下,驱使防护板沿滑槽103稳定向上滑动调整,有利于保障碰撞发生时防护板调整至新能源汽车电机正面进行防护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3,第二方杆10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设置于第二插接孔605正下方的磁控单元609,且磁控单元609与新能源汽车的ECU电性连接,该装置使用过程中,磁控单元609安装在第二插接孔605的下方,为插入至第二插接孔605内的插销606提供磁性吸引,避免新能源汽车正常行驶过程中插销606因意外退出第二插接孔605而导致的第二回拉件非正常触发,磁控单元609由磁铁和缠绕在磁铁外的线圈构成,线圈通电后的磁场和磁铁的磁场方向相反,常规情况下磁控单元609不通电,其内线圈不通电,磁控单元609内的磁铁可以对插销606进行磁性吸附,保障插销606下端插设在第二插接孔605内的稳定性,当发生高强度碰撞需要触发防护板时,新能源汽车的ECU控制磁控单元609通电启动,磁控单元609内的线圈通电后产生的磁场与磁铁的磁场相互抵消,使得磁控单元609通电后失去对插销606的磁性吸引,第二回拉件可以正常触发,上述结构的设置,可以有效保障碰撞发生时第二回拉件触发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11,通孔603的内部尺寸自前向后逐步缩小,柱形卡块607的外端壁上固定安装有凸块7,通孔603的内端壁上开设有与凸块7相适配的凹槽701,该装置使用过程中,在第一回拉件触发拉动拉索503移动,带动拉索503上固定的柱形卡块607移动时,由于通孔603的内部尺寸自前向后逐渐减小,且柱形卡块607的外侧尺寸与通孔603的内部尺寸相适配,这使得在第一回拉件的作用下,柱形卡块607可以稳定地停留在通孔603内,避免柱形卡块607因移动过快而穿过通孔603,且上述结构设置使柱形卡块607靠近第二滑动块601的一端尺寸较小,这使得柱形卡块607可以更加顺畅地插入通孔603内,并且在柱形卡块607插入通孔603内的过程中,由于柱形卡块607的外端壁上固定安装有凸块7,通孔603的内部开设有与凸块7相适配的凹槽701,借助凸块7和凹槽701的对接定位,使得柱形卡块607插入通孔603后第三插接孔608可以与第一插接孔604精准对齐,进一步保障了第二回拉件被触发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4和图12,第一方杆1、第二方杆101和弧形杆102之间固定连接有十字形支架8,且十字形支架8的中心位置与弧形杆102的圆心位置相重合,十字形支架8的底端与弧形杆102之间固定连接有纵向设置的第三方杆801,十字形支架8的正面配合弧形杆102构成扇形溃缩区,且扇形溃缩区内安装有纵向固定在弧形杆102和十字形支架8中心位置之间的溃缩杆802,溃缩杆802的内部设置为中空结构,溃缩杆802的外端壁上自前向后均匀分布有多个环槽,该装置使用过程中,由于在侧框架内设置有十字形支架8和第三方杆801,可以进一步提升碰撞发生时侧框架对正面防护板支撑的强度,有利于降低防护板防护过程中向后移动的概率,同时,在碰撞发生导致弧形杆102正面形变向后挤压时,扇形溃缩区内的溃缩杆802自受挤压过程中,可以自环槽处形变,进一步吸收来自前方的冲击力,降低新能源汽车电机受撞击损坏的概率,有利于提升该装置对电机的防护性。
工作原理:新能源汽车正常行驶过程中,在电动限位组件的限制下,防护板处于新能源汽车电机的底部,可以自下方对新能源电机进行防护,当新能源汽车前端发生碰撞时,电动限位组件解除限制,在第一回拉件和第二回拉件的配合下,防护板沿弧形杆102内的滑槽103快速滑动至新能源汽车电机的正前方,自正面对电机进行防护,降低碰撞发生后电机损坏的概率。
以上,仅为本申请结合当前实际需求采用的最佳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Claims (8)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用安装底座,包括对称设置在新能源电机两侧的侧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框架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方杆(1),且第一方杆(1)的顶端正面固定安装有纵向设置的第二方杆(101),所述第一方杆(1)的下端和第二方杆(101)的正面一端之间固定连接有弧形杆(102),左右两个所述弧形杆(102)相互靠近的一侧开设有对应设置的滑槽(103),左右两个所述侧框架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横向设置的横梁(2),新能源汽车电机固定安装在多个横梁(2)上;
左右两个所述滑槽(103)之间滑动安装有设置在新能源汽车电机下方的防护板,所述防护板包括弧形方框(3),且弧形方框(3)的左右两端固定安装有滑动安装在滑槽(103)内的滑块(301),所述弧形方框(3)内固定安装有X形支架(302),且X形支架(302)设置为与弧形方框(3)相适配的圆弧形结构;
位于正面的所述横梁(2)上固定安装有电动限位组件,且电动限位组件与新能源汽车的ECU电性连接,所述电动限位组件包括转动安装在正面横梁(2)上的限位杆(4),且限位杆(4)的正面一端卡合在滑块(301)外侧,位于正面的所述横梁(2)上固定安装有电动拉杆(401),且电动拉杆(401)的伸缩端与限位杆(4)的背面一端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方杆(1)内设置有第一弹性拉件,且第一弹性拉件包括固定安装在第一方杆(1)底端的第一固定块(5),所述第一方杆(1)的内部顶端滑动安装有第一滑动块(501),且第一滑动块(501)与第一固定块(5)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拉簧(502),所述第一拉簧(502)处于拉伸状态,所述第一滑动块(501)与防护板之间连接有活动穿插在第二方杆(101)和滑槽(103)内的拉索(5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用安装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方框(3)靠近新能源汽车电机的一侧固定覆盖有弧形板(303),且弧形板(303)上最低位置处开设有排水孔(30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用安装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拉杆(401)横向固定安装在正面横梁(2)的背面端壁上,所述限位杆(4)的背面一端开设有贯通槽(402),且贯通槽(402)内滑动穿插有与电动拉杆(401)伸缩端固定连接的铰接柱(40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用安装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方杆(101)内设置有第二回拉件,且第二回拉件包括固定安装在第二方杆(101)内部背面一端的第二固定块(6),所述第二方杆(101)的内部正面一端滑动安装有第二滑动块(601),且第二滑动块(601)与第二固定块(6)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拉簧(602),所述第二拉簧(602)处于拉伸状态,所述第二滑动块(601)内开设有前后贯通的通孔(603),所述第二滑动块(601)的底部开设有与通孔(603)竖直贯通的第一插接孔(604),所述第二方杆(101)的底部贯通开设有与第一插接孔(604)对应设置的第二插接孔(605),所述第一插接孔(604)内滑动安装有竖直插设至第二插接孔(605)内的插销(606),所述拉索(503)上固定安装有与通孔(603)相适配的柱形卡块(607),且柱形卡块(607)上开设有与第一插接孔(604)相适配的第三插接孔(608),所述柱形卡块(607)内固定安装有与插销(606)磁性相吸的磁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用安装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方杆(10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设置于第二插接孔(605)正下方的磁控单元(609),且磁控单元(609)与新能源汽车的ECU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用安装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603)的内部尺寸自前向后逐步缩小,所述柱形卡块(607)的外端壁上固定安装有凸块(7),所述通孔(603)的内端壁上开设有与凸块(7)相适配的凹槽(70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用安装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杆(1)、第二方杆(101)和弧形杆(102)之间固定连接有十字形支架(8),且十字形支架(8)的中心位置与弧形杆(102)的圆心位置相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用安装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字形支架(8)的底端与弧形杆(102)之间固定连接有纵向设置的第三方杆(801),所述十字形支架(8)的正面配合弧形杆(102)构成扇形溃缩区,且扇形溃缩区内安装有纵向固定在弧形杆(102)和十字形支架(8)中心位置之间的溃缩杆(802),所述溃缩杆(802)的内部设置为中空结构,所述溃缩杆(802)的外端壁上自前向后均匀分布有多个环槽。
CN202410632918.1A 2024-05-21 2024-05-21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用安装底座 Active CN1182142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632918.1A CN118214205B (zh) 2024-05-21 2024-05-21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用安装底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632918.1A CN118214205B (zh) 2024-05-21 2024-05-21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用安装底座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214205A CN118214205A (zh) 2024-06-18
CN118214205B true CN118214205B (zh) 2024-09-17

Family

ID=914539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632918.1A Active CN118214205B (zh) 2024-05-21 2024-05-21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用安装底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214205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12328A (zh) * 2019-12-03 2020-03-24 深圳市微语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用安装底座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32610B (zh) * 2020-09-29 2022-02-08 南京迷你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机的检修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12328A (zh) * 2019-12-03 2020-03-24 深圳市微语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用安装底座
CN112671142A (zh) * 2019-12-03 2021-04-16 深圳市微语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用安装底座的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214205A (zh) 2024-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8214205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用安装底座
CN216881993U (zh) 一种可防止轧线推钢曲柄式飞剪装置
CN215154036U (zh) 一种防撞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CN213502163U (zh) 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汽车保险杠
CN212315357U (zh) 一种岸桥俯仰机构的自动锚定装置
CN115263077A (zh) 公路桥梁施工路面防护结构
CN114023532A (zh) 一种变压器的防撞保护装置
CN212496392U (zh) 一种汽车尾门撑杆总装设备
CN221519350U (zh) 一种充电桩
CN222406972U (zh) 一种注塑模具顶板自动复位机构
CN216162571U (zh) 一种电机内芯安装整形台
CN118046779B (zh) 一种充电桩
CN221441381U (zh) 一种防撞装置
CN221776044U (zh) 一种无杆飞机牵引车
CN222290119U (zh) 一种多功能抽屉式存放零件笼
CN220107313U (zh) 一种快速高压断路器的新型电源组件
CN212128407U (zh) 一种用于纺织机的防夹装置
CN213538767U (zh) 一种自动收费的车辆出入口道闸
CN216339117U (zh) 一种不规范停车提示的蓝牙道钉
CN221219920U (zh) 一种高层停车设备升降横移后松绳检测装置
CN112531950B (zh) 一种新能源纯电动汽车驱动电机
CN222313870U (zh) 一种基于车牌识别的新能源充电桩防占位装置
CN220501806U (zh) 一种拉带装置的单轨移动带
CN213502171U (zh) 一种便于快速拆装的全包围汽车保险杠
CN210795611U (zh) 绞盘绞索引导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