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8159096B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159096B
CN118159096B CN202410234933.0A CN202410234933A CN118159096B CN 118159096 B CN118159096 B CN 118159096B CN 202410234933 A CN202410234933 A CN 202410234933A CN 118159096 B CN118159096 B CN 1181590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panel
peep
reflecting
light
refle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23493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8159096A (zh
Inventor
魏光平
袁海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K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K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K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K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23493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159096B/zh
Publication of CN1181590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590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1590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590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50OLEDs integrated with light modulating elements, e.g. with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photochromic elements or liquid cryst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发光组件与多个防窥组件,发光组件包括像素限定层,像素限定层开设有多个容置槽,每个防窥组件包括容置元件、溶液与反射元件,容置元件设置于容置槽内,溶液与反射元件设置于容置元件内,溶液将反射元件悬浮,反射元件将射向自身的环境光反射至显示面板的出光侧。当显示面板倾斜时,反射元件相对容置元件转动,使得反射元件的重力线与显示面板出光侧的法线之间具有夹角,使得反射元件反射更多的环境光至防窥区域的一侧,从而增强了显示面板在该侧的防窥效果,且增强防窥效果无需电能驱动。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以及一种具有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面板因其具有自发光、轻薄、色彩饱和度高、宽视角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显示技术领域。
虽然OLED发光元件的发光特性使得OLED显示面板具有更宽的视角,但是,用户有时也希望OLED显示面板显示的视角可根据需要调窄,通过窄视角显示实现了防窥以防止屏幕信息泄漏,从而保护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目前,OLED显示面板一般需要在电能的驱动下才能实现调整其某侧的防窥效果,如此不但增大了OLED显示面板的能耗,而且增加了OLED显示面板的使用成本。
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调整OLED显示面板某侧的防窥效果而导致增大OLED显示面板的能耗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以及一种具有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调整显示面板某侧的防窥效果而导致增大显示面板的能耗以及增加显示面板的使用成本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子像素区域与多个防窥区域,所述防窥区域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子像素区域之间,所述子像素区域用于发出显示光。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发光组件、多个防窥组件、封装层与遮光层。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像素限定层,所述像素限定层的一侧开设有多个容置槽,且至少一个所述容置槽位于一个所述防窥区域内。每个所述防窥组件包括容置元件、溶液与反射元件,一个所述容置元件的至少部分设置于一个所述容置槽内,所述溶液与所述反射元件设置于所述容置元件内,所述溶液用于将所述反射元件悬浮,所述反射元件用于将射向自身的环境光反射至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所述封装层设置于所述像素限定层的一侧,并覆盖多个所述容置元件,所述遮光层设置于所述封装层背对所述像素限定层的一侧并位于所述防窥区域,所述遮光层用于遮挡所述反射元件反射至所述防窥区域出光侧的所述环境光。其中,当所述显示面板倾斜时,所述反射元件相对所述容置元件转动,使得所述反射元件的重力线与所述显示面板出光侧的法线之间具有预设角度的夹角。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防窥组件,所述防窥组件包括容置元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容置元件内的溶液与反射元件,当显示面板倾斜时,所述反射元件相对所述容置元件转动,使得所述反射元件的重力线与所述显示面板出光侧的法线之间具有预设角度的夹角,所述反射元件反射的所述环境光更多地射向所述防窥区域的一侧,增强了所述显示面板在该侧的防窥效果。而且,增强所述显示面板某一侧的防窥效果只要将所述显示面板朝向与该侧相反的方向倾斜即可实现,无需电能驱动,进而不会增大所述显示面板的能耗以及使用成本。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反光元件,多个所述反光元件嵌设于所述封装层背对所述像素限定层的一侧,且至少一个所述反光元件位于一个所述防窥区域内,所述遮光层遮盖多个所述反光元件。所述反光元件用于将所述反射元件反射至所述防窥区域出光侧的所述环境光反射至所述反射元件。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防窥组件还包括遮光元件,所述遮光元件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容置元件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遮光元件内,所述遮光元件用于遮挡所述反射元件反射至所述封装层的所述环境光。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防窥组件还包括限位元件,所述限位元件设置于所述容置元件的内壁,并位于所述反射元件面对所述遮光层的一侧,所述限位元件与所述反射元件接触,所述限位元件用于限制所述反射元件的转动方向。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射元件为金属溶液,所述金属溶液与所述溶液互不相溶,且所述金属溶液的密度大于所述溶液的密度。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射元件的反射面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设置,所述反射面为平面,且所述反射面与所述反射元件的重力线垂直。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射元件的反射面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设置,且所述反射面为弧形的表面。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射元件包括反光部与两个遮光部,所述反光部包括相连接的弧面与平面,所述平面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设置,两个所述遮光部设置于所述反光部的部分平面上,且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反光部露出两个所述遮光部的部分平面为所述反射元件的反射面。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射元件的反射面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设置,且所述反射面的至少部分为螺旋形的表面。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壳体以及上述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防窥组件,所述防窥组件包括容置元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容置元件内的溶液与反射元件,当显示面板倾斜时,所述反射元件相对所述容置元件转动,使得所述反射元件的重力线与所述显示面板出光侧的法线之间具有预设角度的夹角,所述反射元件反射的所述环境光更多地射向所述防窥区域的一侧,增强了所述显示面板在该侧的防窥效果。而且,增强所述显示面板某一侧的防窥效果只要将所述显示面板朝向与该侧相反的方向倾斜即可实现,无需电能驱动,进而不会增大所述显示面板的能耗以及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公开的显示装置的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公开的显示面板的部分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显示面板沿着III-III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公开的防窥组件在防窥区域内的第一种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公开的防窥组件在防窥区域内的第二种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公开的防窥组件在防窥区域内的第三种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公开的防窥组件在防窥区域内的第四种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公开的显示面板处于第一种防窥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公开的显示面板处于第二种防窥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公开的显示面板的反射元件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公开的显示面板的反射元件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公开的显示面板的反射元件的第三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所示的反射元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公开的显示面板的反射元件的第四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公开的显示面板的反射元件的第五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公开的显示面板的反射元件的第六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公开的显示面板的部分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所示的显示面板沿着XVIII-XVIII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19为图18所示的反射元件与限位元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001-第一方向;002-第二方向;003-第三方向;1-显示装置;10-壳体;30-显示面板;31-基板;32-驱动电路层;33-发光组件;34-防窥组件;35-封装层;36-反光元件;37-遮光层;40-显示面板;331-像素限定层;331a-容置槽;331b-像素孔;332-阳极;333-发光元件;334-阴极;341-遮光元件;342-容置元件;343-溶液;344-反射元件;344a-第一弧面;344b-第二弧面;345-限位元件;3441-反光部;3442-遮光部;3443-反射主体;3444-第一螺旋体;3445-第二螺旋体;A1-子像素区域;A2-非子像素区域;A21-防窥区域;A22-非防窥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申请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本申请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申请,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或者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所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可以包括”、“包含”、或“可以包含”表示公开的相应功能、操作、元件等的存在,并不限制其他的一个或多个更多功能、操作、元件等。此外,术语“包括”或“包含”表示存在说明书中公开的相应特征、数目、步骤、操作、元素、部件或其组合,而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目、步骤、操作、元素、部件或其组合,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还需要理解的是,本文中描述的“至少一个”的含义是一个及其以上,例如一个、两个或三个等,而“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或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公开的显示装置的层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1可以包括壳体10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10内的显示面板30,所述显示面板30的出光侧露出所述壳体10。所述显示面板30用于显示图像。
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30可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面板或微米发光二极管(Micro Light-Emitting Diode,MicroLED)显示面板,本申请以所述显示面板30为OLED显示面板为例进行说明。
可以理解地,所述显示装置1可用于包括但不限于电视、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移动电话、车载显示器、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道路指示牌等电子设备。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显示装置1的具体种类不受特别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所述显示装置1的具体使用要求进行相应地设计,在此不再赘述。
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装置1还可以包括驱动板、电源板、高压板以及按键控制板等其他必要的部件和组成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所述显示装置1的具体类型和实际功能进行相应地补充,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1还可以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显示面板30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显示面板30进行显示。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运行所需的程序代码,控制所述显示面板30的显示内容等。
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存储器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所述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NVM),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FM)、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所述存储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包括一个或者多个通用处理器,其中,通用处理器可以是能够处理电子指令的任何类型的设备,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微处理器、微控制器、主处理器以及控制器等等。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各种类型的数字存储指令,例如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软件或者固件程序,其能使计算设备提供较宽的多种服务。
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公开的显示面板的部分俯视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30包括多个子像素区域A1与非子像素区域A2。多个所述子像素区域A1呈阵列分布,即多个所述子像素区域A1沿着第一方向001呈多行设置,并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001垂直的第二方向002呈多列设置,多个所述子像素区域A1相互间隔,所述子像素区域A1用于发光。所述非子像素区域A2设置于多个所述子像素区域A1的周侧,即多个所述子像素区域A1相间隔的区域属于所述非子像素区域A2。所述非子像素区域A2包括多个防窥区域A21以及多个非防窥区域A22,多个所述防窥区域A21呈阵列分布,即多个所述防窥区域A21沿着所述第一方向001呈多行设置,并沿着所述第二方向002呈多列设置。在所述第一方向001,一个所述防窥区域A21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子像素区域A1之间。也即为,沿着所述第一方向001,多个所述子像素区域A1与多个所述防窥区域A21可按照:所述子像素区域A1、所述防窥区域A21、所述子像素区域A1、所述防窥区域A21、所述子像素区域A1、……、所述子像素区域A1、所述防窥区域A21、所述子像素区域A1的方式排列设置。多个所述非防窥区域A22沿着所述第二方向002间隔排列,且沿着所述第一方向001延伸,每个所述非防窥区域A22设置于相邻两行的多个所述子像素区域A1之间以及相邻两行的多个所述防窥区域A21之间。
其他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二方向002,一个所述防窥区域A21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子像素区域A1之间;或者,同时在所述第一方向001与所述第二方向002,一个所述防窥区域A21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子像素区域A1之间,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请参阅图3,图3为图2所示的显示面板沿着III-III方向的截面示意图。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30还包括层叠设置的基板31、驱动电路层32与发光组件33,即所述驱动电路层32设置于所述基板31的一表面,所述发光组件33设置于所述驱动电路层32背对所述基板31表面。部分所述基板31位于多个所述子像素区域A1,部分所述基板31位于所述非子像素区域A2。部分所述驱动电路层32位于多个所述子像素区域A1,部分所述驱动电路层32位于所述非子像素区域A2。部分所述发光组件33位于多个所述子像素区域A1,部分所述发光组件33位于所述非子像素区域A2。所述基板31用于提供所述驱动电路层32形成的表面,所述驱动电路层32用于驱动所述发光组件33发出显示光。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3,所述发光组件33包括像素限定层331,所述像素限定层331设置于所述驱动电路层32背对所述基板31的表面,且部分所述像素限定层331位于多个所述子像素区域A1内,部分所述像素限定层331位于所述非子像素区域A2内。所述像素限定层331背对所述驱动电路层32的一侧开设有多个容置槽331a,且至少一个所述容置槽331a位于一个所述防窥区域A21内,所述容置槽331a可以贯穿或不贯穿所述像素限定层331。所述显示面板30还包括多个防窥组件34、封装层35、多个反光元件36与遮光层37。一个所述防窥组件34的至少部分设置于一个所述容置槽331a内。所述封装层35设置于所述像素限定层331背对所述驱动电路层32的表面,并覆盖多个所述防窥组件34。部分所述封装层35位于多个所述子像素区域A1内,部分所述封装层35位于所述非子像素区域A2。多个所述反光元件36嵌设于所述封装层35背对所述像素限定层331的一侧,且至少一个所述反光元件36位于一个所述防窥区域A21内。一个所述反光元件36的位置与一个所述防窥组件34的位置相对应,即一个所述反光元件36在所述驱动电路层32上的正投影与一个所述防窥组件34在所述驱动电路层32上的正投影重合。所述遮光层37设置于所述封装层35背对所述像素限定层331的一侧,并位于所述非子像素区域A2内,且所述遮光层37遮盖多个所述反光元件36,即所示反光元件36和所述遮光层37均位于所述显示面板30的出光侧。
图3中的实线箭头为环境光的传播方向,环境光射向所述封装层35并透过所述封装层35,且透过所述封装层35的所述环境光的部分射向所示防窥组件34,所述防窥组件34将射向所述防窥组件34的所述环境光反射至所述显示面板30的出光侧,其中所述防窥组件34反射至所述显示面板30出光侧的所述环境光的部分射向所述反光元件36。所述反光元件36将所述防窥组件34反射至所述反光元件36的所述环境光重新反射至所述防窥组件34,提高了所述环境光的利用率。所述遮光层37遮住射向所述防窥区域A21出光侧的所述环境光,使得所述环境光不能从所述防窥区域A21的出光侧射出,避免所述防窥组件34反射的所述环境光从所述显示面板30出光侧的正视角方向方面射出,进而影响正视角方向的画面显示,其中正视角方向与所述显示面板30出光侧的法线平行。所述防窥组件34反射的所述环境光从所述子像素区域A1的出光侧射出所述显示面板30,且射出所述显示面板30的所述环境光的方向与所述显示面板30的宽视角方向相对应,使得从所述显示面板30的宽视角方向不能清楚看到所述显示面板30显示的画面,进而实现了防窥。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显示面板30的出光侧为所述封装层35背对所述驱动电路层32的一侧,所述显示面板30的出光侧包括多个所述子像素区域A1的出光侧与多个所述防窥区域A21的出光侧。从所述显示面板30的出光侧观看所述显示面板30,观看所述显示面板30的方向与所述显示面板30出光侧的法线之间的夹角大于预定角度,则该观看所述显示面板30的方向为所述显示面板30的宽视角方向。观看所述显示面板30的方向与所述显示面板30出光侧的法线之间的夹角小于所述预定角度,则观看所述显示面板30的方向为所述显示面板30的窄视角方向,所述显示面板30出光侧的法线与所述封装层35背对所述发光组件33的方向平行,所述预定角度的范围可以是20度至50度,例如,所述预定角度可以是20度、25度、30度、34度、40度、42度、45度、50度、或其他数值,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3,所述像素限定层331开设有贯穿所述像素限定层331的多个像素孔331b,使得部分所述驱动电路层32露出所述像素孔331b面对所述驱动电路层32的开口。且一个所述像素孔331b位于一个所述子像素区域A1内。所述发光组件33还包括多个阳极332、多个发光元件333以及多个阴极334,其中,一个所述阳极332设置于一个所述像素孔331b内,且所述阳极332位于所述像素孔331b面对所述驱动电路层32的开口处,且多个所述阳极332均与所述驱动电路层32连接,使得多个所述阳极332均与所述驱动电路层32电连接。一个所述发光元件333设置于一个所述像素孔331b内,且所述发光元件333设置于所述阳极332背对所述驱动电路层32的一侧,所述发光元件333与所述阳极332电连接。一个所述阴极334设置于一个所述像素孔331b内,且所述阴极334位于所述发光元件333背对所述阳极332的一侧,所述发光元件333与所述阴极334电连接。所述驱动电路层32驱动多个所述发光元件333发光。所述封装层35设置于所述像素限定层331背对所述驱动电路层32的表面,并罩设所述阴极334背对所述发光元件333。
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发光元件333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元件、多个第二发光元件与多个第三发光元件。位于同一行(沿着所述第一方向001)设置的多个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多个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与多个所述第三发光元件可按照:所述第一发光元件、所述第二发光元件、所述第三发光元件、所述第一发光元件、所述第二发光元件、所述第三发光元件、……、所述第一发光元件、所述第二发光元件、所述第三发光元件的顺序设置。位于同一列的多个所述发光元件为同一类型,即同一列(沿着所述第二方向002)设置的多个所述发光元件为多个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多个第二发光元件或者多个第三发光元件。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用于发出红光,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用于发出绿光,所述第三发光元件用于发出蓝光。其中,所述发光元件可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或微米发光二极管(Micro Light-Emitting Diode,Micro LED)。
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以所述驱动电路层32面对所述像素限定层331的表面为高度的基准面,所述像素限定层331背对所述驱动电路层32的方向为高度增加的方向。所述阴极334的高度低于所述像素限定层331的高度,部分所述封装层35设置于多个所述像素孔331b内并罩设所述阴极334。
请参阅图4至图7,图4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公开的防窥组件在防窥区域内的第一种分布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公开的防窥组件在防窥区域内的第二种分布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公开的防窥组件在防窥区域内的第三种分布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公开的防窥组件在防窥区域内的第四种分布结构示意图。每个所述防窥区域A21内的所述防窥组件34的数量可为一个或多个,相应地,每个所述防窥区域A21内的所述容置槽331a的数量可为一个或多个。例如,图4与图5中所述防窥区域A21内的所述防窥组件34的数量为一个,图6中所述防窥区域A21内的所述防窥组件3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防窥组件34沿着所述第二方向002间隔设置,图7中所述防窥区域A21内的所述防窥组件34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防窥组件34沿着所述第二方向002间隔设置。图4、图6与图7中所述防窥组件34沿所述第二方向002的长度小于所述子像素区域A1的长度,图5中所述防窥组件34沿所述第二方向002的长度等于所述子像素区域A1的长度,其中,所述防窥组件34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002平行。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3,每个所述防窥组件34包括遮光元件341、容置元件342、溶液343与反射元件344,所述遮光元件341设置于所述容置槽331a内且连接所述容置槽331a的内壁,所述遮光元件341的形状和尺寸分别与所述容置槽331a内壁的形状和尺寸相匹配。所述容置元件342整体为中空的密闭元件,其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遮光元件341的内壁,并伸出所述像素限定层331背对所述驱动电路层32的一侧,也即为,所述遮光元件341位于所述容置槽331a的内壁与所述容置元件342之间。所述溶液343设置于所述容置元件342的内部,所述反射元件344设置于所述溶液343内,且所述溶液343和所述反射元件344均密封于所述容置元件342内,所述溶液343用于将所述反射元件344悬浮。射向所述防窥组件34的所述环境光透过所述容置元件342与所述溶液343射向所述反射元件344,所述反射元件344用于将射向自身的所述环境光反射至所述显示面板30的出光侧,所述遮光元件341用于遮挡所述反射元件344反射至所述封装层35的所述环境光。
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置槽331a的内壁可为弧面,所述遮光元件341的整体可为弧形结构。所述容置元件342内底部的形状与所述反射元件344的底部的形状相匹配,所述容置元件342内底部的尺寸与所述反射元件344的底部的尺寸相匹配。
请参阅图3,图3中的所述显示面板30没有倾斜(即处于水平状态),即所述显示面板30的出光侧与重力方向垂直。所述反射元件344具有一重力线,图3中,所述反射元件344的重力线方向与重力方向平行,并与所述显示面板30的出光侧的法线平行。请参阅图8与图9,图8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公开的显示面板处于第一种防窥模式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公开的显示面板处于第二种防窥模式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8所示的显示面板30向一侧倾斜,例如所述显示面板30向左侧倾斜,即所述显示面板30左侧的高度低于右侧的高度(如图8所示);图9所示的显示面板30向另一侧倾斜,例如所述显示面板30向右侧倾斜,即所述显示面板30左侧的高度高于右侧的高度(如图9所示)。所述溶液343将所述反射元件344悬浮,所述显示面板30倾斜时,即所述显示面板30的出光侧不与重力方向垂直,所述容置元件342可相对所述反射元件344转动,由于所述反射元件344的重力线方向与重力方向保持一致,使得所述反射元件344的重力线与所述显示面板30出光侧的法线之间具有预设角度的夹角。由于所述反射元件344的重力线与所述显示面板30出光侧的法线之间具有夹角,使得所述反射元件344反射更多的所述环境光至该防窥区域A21的一侧的所述子像素区域A1的出光侧,以及使得所述反射元件344反射更少的所述环境光至该防窥区域A21相对另一侧的所述子像素区域A1的出光侧。例如,请参阅图8,所述显示面板30逆时针转动,使得左侧的高度低于右侧的高度,在重力的作用下所述反射元件344相对于所述容置元件342顺时针转动,使得所述反射元件344的重力线与重力方向平行,所述反射元件344反射更多的所述环境光至所述防窥区域A21右侧的所述子像素区域A1,增强了右侧的防窥效果,所述反射元件344反射更少的所述环境光至所述防窥区域A21左侧的所述子像素区域A1,减弱了左侧的防窥效果。又例如,请参阅图9,所述显示面板30顺时针转动,使得左侧的高度高于右侧的高度,在重力的作用下所述反射元件344相对于所述容置元件342逆时针转动,使得所述反射元件344的重力线与重力方向平行,所述反射元件344反射更多的所述环境光至所述防窥区域A21左侧的所述子像素区域A1,增强了左侧的防窥效果,所述反射元件344反射更少的所述环境光至所述防窥区域A21右侧的所述子像素区域A1,减弱了右侧的防窥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显示面板30倾斜时,由于重力的作用以及所述溶液343的悬浮作用,所述反射元件344会相对所述容置元件342转动,使得所述反射元件344的重力线与重力方向保持平行,进而所述反射元件344的重力线与所述显示面板30出光侧的法线之间具有一定夹角。所述反射元件344反射更多的所述环境光射向所述防窥区域A21的一侧,增强了所述显示面板30该侧的防窥效果。而且,若要增强所述显示面板30某一侧的防窥效果只要将所述显示面板30朝向与该侧相反的方向倾斜即可实现,无需电能驱动,不会增大所述显示面板30的能耗以及使用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溶液343还具有润滑作用,以减小所述反射元件344相对所述容置元件342转动需要克服的摩擦力。所述预设角度大于0度小于180度,例如,1度、10度、30度、45度、70度、90度、95度、120度、135度、145度、164度、179度、或其他数值,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射元件344为固体。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射元件344可为金属溶液,且金属溶液与所述溶液343互不相溶,且所述金属溶液的密度大于所述溶液343的密度。
请参阅图10,图10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公开的显示面板的反射元件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所述反射元件344整体大致可为半球形结构或半椭球形结构,所述反射元件344包括相连接的弧面与平面,所述平面朝向所述显示面板30的出光侧设置,所述平面为所述反射元件344反射所述环境光的表面,即所述平面为所述反射元件344的反射面。所述显示面板30水平时,所述弧面朝向所述遮光元件341设置,所述平面朝向所述遮光层37设置,且所述平面与所述反射元件344的重力线垂直。
请参阅图11,图11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公开的显示面板的反射元件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所述反射元件344整体大致可为球形结构或椭球形结构,所述反射元件344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弧面344a与第二弧面344b,其中,所述第一弧面344a与所述第二弧面344b的形状相同、尺寸相同,所述第二弧面344b朝向所述显示面板30的出光侧设置,所述第二弧面344b为所述反射元件344反射所述环境光的表面,即所述第二弧面344b为所述反射元件344的反射面。所述显示面板30水平时,所述第一弧面344a朝向所述遮光元件341设置,且所述第一弧面344a与所述第二弧面344b连接的弧线与所述反射元件344的重力线垂直。
请参阅图12与图13,图12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公开的显示面板的反射元件的第三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所示的反射元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所述反射元件344包括反光部3441与两个遮光部3442,所述反光部3441整体大致为半球形结构或半椭球形结构,所述反光部3441包括相连接的弧面与平面,所述平面朝向所述显示面板30的出光侧设置,两个所述遮光部3442设置于所述反光部3441的部分平面上,且相互间隔设置,使得所述反光部3441的部分平面露出两个所述遮光部3442,所述反光部3441露出的部分平面为所述反射元件344反射所述环境光的表面,即所述反光部3441露出的部分平面为所述反射元件344的反射面。所述显示面板30水平时,所述反光部3441的弧面朝向所述遮光元件341设置,所述平面朝向所述遮光层37设置,且所述平面与所述反射元件344的重力线垂直,所述反光部3441的平面朝向所述遮光层37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遮光部3442用于遮挡所述反射元件344的平面反射的所述环境光,使得被遮挡的所述环境光无法射向所述显示面板30的出光侧。例如,图13中,所述反射元件344反射的所述环境光不能从其上下两侧射向所述显示面板30的出光侧,所述反射元件344反射的所述环境光从左右两侧射向所述显示面板30出光侧,实现了所述显示面板30相对的两侧防窥。
请参阅图14,图14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公开的显示面板的反射元件的第四种立体结构示意图。所述反射元件344包括反射主体3443与第一螺旋体3444,所述反射主体3443整体大致可为半圆柱体结构,所述反射主体3443包括相连接的平面与弧面,所述第一螺旋体3444设置于所述平面的左半部分,且与所述反射主体3443的弧面连接,所述第一螺旋体3444与所述平面的右半部分连接的表面为螺旋面(即螺旋形的表面),且所述螺旋面对应的圈数为0.25圈。所述平面的右半部分与所述螺旋面用于反射所述环境光,即所述平面的右半部分与所述螺旋面为所述反射元件344的反射面。所述显示面板30水平时,所反射主体3443的弧面朝向所述遮光元件341设置,所述反射主体3443的平面朝向所述遮光层37设置,且所述平面与所述反射元件344的重力线垂直。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平面的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指的是从图14所示方向由图中虚线将所述反射主体3443的平面划分成左右两部分区域,为了便于理解和描述本申请,将位于左部分的区域定义为所述平面的左半部分,将位于右部分的区域定义为所述平面的右半部分。同理,下述图15和图16中所示的所述平面的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也可由上述方式定义,下文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从外界进入所述显示面板30内的所述环境光具有一定的角度范围,所述第一螺旋体3444的所述螺旋面可以反射更大角度范围的所述环境光,从而增大了所述环境光的利用率,提高了所述显示面板30的防窥能力。
请参阅图15,图15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公开的显示面板的反射元件的第五种立体结构示意图。所述反射元件344包括反射主体3443与第二螺旋体3445,所述反射主体3443整体大致可为半圆柱体结构,所述反射主体3443包括相连接的平面与弧面,所述第二螺旋体3445设置于所述平面的右半部分,且与所述反射主体3443的弧面连接,所述第二螺旋体3445与所述平面的左半部分连接的表面为螺旋面,且所述螺旋面对应的圈数为0.25圈。所述平面的左半部分与所述螺旋面用于反射所述环境光,即所述平面的左半部分与所述螺旋面为所述反射元件344的反射面。所述显示面板30水平时,所述反射主体3443的弧面朝向所述遮光元件341设置,所述反射主体3443的平面朝向所述遮光层37设置,且所述平面与所述反射元件344的重力线垂直。
可以理解的是,从外界进入所述显示面板30内的所述环境光具有一定的角度范围,所述第二螺旋体3445的所述螺旋面可以反射更大角度范围的所述环境光,从而增大了所述环境光的利用率,提高了所述显示面板30的防窥能力。
请参阅图16,图16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公开的显示面板的反射元件的第六种立体结构示意图。所述反射元件344包括反射主体3443、第一螺旋体3444与第二螺旋体3445,所述反射主体3443整体大致可为半圆柱体结构,所述反射主体3443包括相连接的平面与弧面,所述第一螺旋体3444设置于所述平面的左半部分,且与所述反射主体3443的弧面连接,所述第二螺旋体3445设置于所述平面的右半部分,且与所述反射主体3443的弧面连接,所述第一螺旋体3444与所述第二螺旋体3445互相连接的表面均为螺旋面,所述第一螺旋体3444的螺旋面与所述第二螺旋体3445的螺旋面的旋向相反,且所述第一螺旋体3444的螺旋面与所述第二螺旋体3445的螺旋面对应的圈数均为0.25圈。所述第一螺旋体3444的螺旋面与所述第二螺旋体3445的螺旋面用于反射所述环境光,即所述第一螺旋体3444的螺旋面与所述第二螺旋体3445的螺旋面为所述反射元件344的反射面。所述显示面板30水平时,所述反射主体3443的弧面朝向所述遮光元件341设置,所述平面朝向所述遮光层37设置,且所述平面与所述反射元件344的重力线垂直。
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射元件344的材料可包括金属等具有较好反光性能的材料。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反射元件344的材料也还可以包括塑料,所述反射元件344的表面镀反射膜,使得所述反射元件344可以反射所述环境光。
请参阅图17、图18和图19,图17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公开的显示面板的部分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8为图17所示的显示面板沿着XVIII-XVIII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19为图18所示的反射元件与限位元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第三实施例的显示面板40与第二实施例的显示面板30的区别点在于:第三实施例的显示面板40的防窥组件34还包括两个限位元件345。第三实施例的显示面板40与第二实施例的显示面板30相同之处的描述,请参阅第二实施例的显示面板30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为,两个所述限位元件345沿着所述第二方向002间隔设置,并位于所述容置元件342的内壁上。两个所述限位元件345位于所述反射元件344面对所述遮光层37的一侧,并与所述反射元件344接触。所述限位元件345用于限制所述反射元件344相对所述容置元件342在所述第二方向002与第三方向003共同形成的平面转动,使得所述反射元件344相对所述容置元件342在所述第一方向001与所述第三方向003共同形成的平面转动。其中,所述第一方向001可为所述显示面板40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方向002可为所述显示面板40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三方向003可为所述显示面板40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方向001、所述第二方向002与所述第三方向003两两相互垂直。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显示面板40的出光侧不会一直水平,即所述显示面板40的出光侧不会一直与重力方向垂直。请参阅图17,例如,想要所述显示面板40沿着所述第一方向001的两侧实现防窥,但是,所述显示面板40沿着所述第二方向002的两侧倾斜会实现沿着所述第二方向002实现防窥。因此,沿着所述第二方向002设置了两个所述限位元件345,所述反射元件344不会相对所述容置元件342在所述第二方向002与所述第三方向003共同形成的平面转动,所述反射元件344只能相对所述容置元件342在所述第一方向001与所述第三方向003共同形成的平面转动,进而所述显示面板40只能沿着所述第一方向001的两侧实现防窥,即所述限位元件345用于限制所述反射元件344的转动方向。
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8,所述第三方向003上,两个所述限位元件345位于所述容置元件342的中间位置,即所述容置元件342面对所述遮光层37的一端与所述限位元件345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容置元件342背对所述遮光层37的一端与所述限位元件345之间的距离。
其他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限位元件345可以相互连接成为一体。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1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子像素区域A1与多个防窥区域A21,一个所述防窥区域A21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子像素区域A1之间。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发光组件33、多个防窥组件34、封装层35与遮光层37。所述发光组件33包括像素限定层331,所述像素限定层331开设有多个容置槽331a,且至少一个所述容置槽331a位于一个所述子像素区域A1内,一个所述防窥组件34设置于一个所述容置槽331a内。所述封装层35罩设多个所述防窥组件34至所述像素限定层331。所述遮光层37设置于所述封装层35背对多个所述防窥组件34的一侧,并位于每个所述防窥区域A21内。每个所述防窥组件34包括密闭的容置元件342、溶液343与反射元件344,所述容置元件342设置于所述容置槽331a内,所述溶液343设置于所述容置元件342的内部,所述反射元件344设置于所述溶液343内,所述溶液343将所述反射元件344悬浮。射向所述防窥组件34的所述环境光透过所述容置元件342与所述溶液343射向所述反射元件344,所述反射元件344将射向自身的所述环境光反射至所述显示面板30的出光侧,所述遮光元件341遮挡所述反射元件344反射至所述封装层35的所述环境光。所述显示面板处于水平状态时,所述反射元件344的重力线方向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的法线平行。所述显示面板30处于倾斜状态时,所述反射元件344相对所述容置元件342转动,使得所述反射元件344的重力线与所述显示面板出光侧的法线之间具有预设角度的夹角。因此,所述显示面板倾斜时,由于重力的作用以及所述溶液343的悬浮作用,所述反射元件344会相对所述容置元件342转动,使得所述显示面板的重力线与重力方向平行,进而所述反射元件344的重力线与所述显示面板30出光侧的法线之间具有一定夹角。所述反射元件344反射的所述环境光更多地射向所述防窥区域A21的一侧,增强了所述显示面板在该侧的防窥效果。而且,若要增强所述显示面板某一侧的防窥效果只要将所述显示面板朝向与该侧相反的方向倾斜即可实现,无需电能驱动,进而不会增大所述显示面板的能耗以及使用成本。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申请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申请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子像素区域与多个防窥区域,所述防窥区域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子像素区域之间,所述子像素区域用于发出显示光,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像素限定层,所述像素限定层的一侧开设有多个容置槽,且至少一个所述容置槽位于一个所述防窥区域内;
多个防窥组件,每个所述防窥组件包括容置元件、溶液与反射元件,一个所述容置元件的至少部分设置于一个所述容置槽内,所述溶液与所述反射元件设置于所述容置元件内,所述溶液用于将所述反射元件悬浮,所述反射元件用于将射向自身的环境光反射至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
封装层,所述封装层设置于所述像素限定层的一侧,并覆盖多个所述容置元件;
遮光层,所述遮光层设置于所述封装层背对所述像素限定层的一侧并位于所述防窥区域,所述遮光层用于遮挡所述反射元件反射至所述防窥区域出光侧的所述环境光;
其中,当所述显示面板倾斜时,所述反射元件相对所述容置元件转动,使得所述反射元件的重力线与所述显示面板出光侧的法线之间具有预设角度的夹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反光元件,多个所述反光元件嵌设于所述封装层背对所述像素限定层的一侧,且至少一个所述反光元件位于一个所述防窥区域内,所述遮光层遮盖多个所述反光元件,所述反光元件用于将所述反射元件反射至所述防窥区域出光侧的所述环境光反射至所述反射元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防窥组件还包括遮光元件,所述遮光元件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容置元件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遮光元件内,所述遮光元件用于遮挡所述反射元件反射至所述封装层的所述环境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窥组件还包括限位元件,所述限位元件设置于所述容置元件的内壁,并位于所述反射元件面对所述遮光层的一侧,所述限位元件与所述反射元件接触,所述限位元件用于限制所述反射元件的转动方向。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元件为金属溶液,所述金属溶液与所述溶液互不相溶,且所述金属溶液的密度大于所述溶液的密度。
6.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元件的反射面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设置,所述反射面为平面,且所述反射面与所述反射元件的重力线垂直。
7.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元件的反射面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设置,且所述反射面为弧形的表面。
8.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元件包括反光部与两个遮光部,所述反光部包括相连接的弧面与平面,所述平面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设置,两个所述遮光部设置于所述反光部的部分平面上,且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反光部露出的部分平面为所述反射元件的反射面。
9.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元件的反射面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设置,且所述反射面的至少部分为螺旋形的表面。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CN202410234933.0A 2024-02-29 2024-02-2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81590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34933.0A CN118159096B (zh) 2024-02-29 2024-02-2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34933.0A CN118159096B (zh) 2024-02-29 2024-02-2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159096A CN118159096A (zh) 2024-06-07
CN118159096B true CN118159096B (zh) 2025-02-18

Family

ID=912895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234933.0A Active CN118159096B (zh) 2024-02-29 2024-02-2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159096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20826A (zh) * 2019-03-15 2019-06-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背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0137237A (zh) * 2019-06-06 2019-08-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防窥装置和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84139B (zh) * 2020-03-20 2022-10-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防窥膜、显示装置
CN116056491B (zh) * 2022-12-27 2024-03-15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6322132B (zh) * 2023-05-11 2023-08-11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制备方法
CN117479785B (zh) * 2023-12-06 2024-07-09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20826A (zh) * 2019-03-15 2019-06-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背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0137237A (zh) * 2019-06-06 2019-08-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防窥装置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159096A (zh) 2024-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3013491T3 (en) Display panel,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with
CN110190099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883565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951888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2052882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0752241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877495B2 (en)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213071143U (zh)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17545303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277509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6867316A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US20230247891A1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8159096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7440736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25523532A (ja) 表示パネル
CN117479785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8570777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7545302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7560972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7858580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867088A (zh) 像素结构及显示面板
CN117858579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7529184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7881511U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122082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