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158670A - 一种远程管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远程管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158670A CN118158670A CN202410230663.6A CN202410230663A CN118158670A CN 118158670 A CN118158670 A CN 118158670A CN 202410230663 A CN202410230663 A CN 202410230663A CN 118158670 A CN118158670 A CN 11815867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ute
- sub
- reverse
- acs
- main rou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2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 H04W40/246—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discover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远程管理方法、设备及系统,涉及EasyMesh组网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ACS平台获取EasyMesh组网中子路由的拓扑关系;ACS平台根据所述拓扑关系向对应主路由发起反向鉴权请求,并通过主路由向子路由中转反向鉴权请求来完成子路由的反向连接的鉴权。本发明充分利用现有的EasyMesh协议框架,基于TR069协议工作的原理,在不引入任何新的协议或新的服务器的情况下,就可以实现子路由的ACS远程管理功能,可大大节省EasyMesh网络的管理开销,安全可靠、可扩展性好,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EasyMesh组网技术领域,具体来讲是一种远程管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EasyMesh由Wi-Fi联盟推出,旨在实现多个AP(Access Point,无线接入点)Wi-Fi网络的相互连接和控制,无论这些网络设备来自哪个厂商。使用EasyMesh标准,不同制造商的Mesh WiFi硬件可以兼容。这样就可以将来自不同品牌的Mesh WiFi设备组合在一起使用,并建立一个统一的、无缝的WiFi网络。EasyMesh使用通用标准,允许来自多个不同品牌的设备加入,从而提高了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
作为Wi-Fi联盟的一项技术标准认证计划,EasyMesh为实现多存取点(AP)Wi-Fi网络提供了一种基于标准的方法,为家居环境、办公室内的所有地方提供易于设置和管理且可延伸的智能Wi-Fi网络。
EasyMesh网络中有一个Controller角色来管理整个网络,俗称主路由,所有Agent角色的AP都与它相连接(包括间接连接),俗称子路由。主路由一般为家庭网络出口的的主无线路由器,需要获取公网地址,作为公网访问的出口。子路由一般为各个供STA(Station,站点)连接的AP,主要用于延伸主路由的无线SSID的覆盖范围,本身因不提供公网服务,所以只需要获取内网地址,作为内网设备进行管理。
EasyMesh作为一种允许多厂商接入的标准协议,天然的会存在各种不同设备类型的网络设备,而对于网络服务提供商来说,又必须能够对网络中的各级网元进行远程管理,以便提供更好的用户服务和网络管理。
常规的ACS平台远程管理(采用TR069协议),对于具备公网地址的主路由设备,可延续网关设备的管理方式,进行直连管理,但是对于内网地址的子路由设备,则需要采用一些新的协议来辅助,才能完成远程管理。
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是借助STUN(Session Traversal Utilities for NAT,NAT会话穿越应用程序)协议,通过STUN服务器和网络设备保持长连接,ACS平台需要对内网设备进行远程管理的时候,由STUN服务器中转远程管理请求。但是,该方案意味着ACS服务提供方必须多部署一套服务器,而且子路由和STUN服务器之间必须保持长连接,对网络资源也是一种消耗。
也有一些厂商提出,在主路由上开启端口映射通道,让子路由通过端口映射方式对外提供远程管理端口。该方案要求根据子路由的TR069反向连接的端口号建立对应的端口映射,由于EasyMesh网络天然要求兼容所有设备厂商,所以必须为此建立主路由和子路由之间一种端口号的通知机制,而且这种通知机制也是必须基于通用协议,才能兼容所有设备厂商。目前只有UPnP协议比较合适,可是UPnP协议在内部网络的使用,又容易引入安全风险。
另一种常规的想法,是利用主路由进行TR069代理,子路由对ACS平台的注册,ACS平台对子路由的远程管理,都由两者之间的主路由设备进行代理。该方案的实施,意味着主路由要全面承担EasyMesh网络内所有子路由设备的TR069管理,一旦要管理的内容是子路由私有或定制的,主路由就必须随之进行一定开发,使得主路由和子路由设备产生了强耦合,不利于不同厂商之间进行EasyMesh组网的可扩展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远程管理方法、设备及系统,能在不引入任何新的协议或新的服务器的情况下,实现子路由的ACS远程管理功能,可大大节省EasyMesh网络的管理开销,安全可靠、可扩展性好,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为达到以上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远程管理方法,该方法包括:ACS平台获取EasyMesh组网中子路由的拓扑关系;ACS平台根据所述拓扑关系向对应主路由发起反向鉴权请求,并通过主路由向子路由中转反向鉴权请求来完成子路由的反向连接的鉴权。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ACS平台获取EasyMesh组网中子路由的拓扑关系时,采用由主路由主动上报的方式,包括:所述ACS平台获取主路由基于通用标准EasyMesh协议和标准节点上报的拓扑关系;并将其与子路由注册时发送的标准Inform消息进行匹配后,将匹配到的子路由所属主路由的SN信息记录到子路由数据库中;
或者所述ACS平台获取EasyMesh组网中子路由的拓扑关系时,采用由子路由主动上报的方式,包括:所述ACS平台获取子路由基于通用标准EasyMesh协议/预设的私有协议以及定制节点上报的拓扑关系;并直接将子路由所属主路由的SN信息记录到子路由数据库中。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ACS平台根据所述拓扑关系向对应主路由发起反向鉴权请求,并通过主路由向子路由中转反向鉴权请求来完成子路由的反向连接的鉴权,包括:当需要对子路由进行远程管理时,ACS平台读取该子路由数据库中记录的主路由的SN信息;ACS平台根据所述主路由的SN信息,向对应的主路由发起反向鉴权请求;待主路由反向鉴权成功后,ACS平台接收主路由发起的正向的Inform消息,建立会话连接;ACS平台通过建立的会话连接,向主路由下发待管理的子路由的反向连接信息;所述子路由的反向连接信息用于待主路由与ACS平台的会话结束后,主路由根据该子路由的反向连接信息组装成http报文,并向对应的子路由发起反向鉴权请求。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远程管理方法,该方法包括:当确定由主路由上报拓扑关系时,主路由向ACS平台上报EasyMesh组网中子路由的拓扑关系,所述拓扑关系用于ACS平台根据该拓扑关系向对应主路由发起反向鉴权请求;所述主路由接收ACS平台发起的反向鉴权请求,并通过向子路由中转反向鉴权请求来完成子路由的反向连接的鉴权。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主路由向ACS平台上报EasyMesh组网中子路由的拓扑关系时,基于通用标准EasyMesh协议和标准节点,向ACS平台上报拓扑关系。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通用标准EasyMesh协议和标准节点,向ACS平台上报拓扑关系,包括:主路由获取由子路由基于标准M1消息告知的子路由的SN信息;主路由基于标准MultiAP节点记录子路由的SN信息;主路由基于标准TR069协议的VALUECHANGE消息将记录的子路由的SN信息上报至ACS平台。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主路由接收ACS平台发起的反向鉴权请求,并通过向子路由中转反向鉴权请求来完成子路由的反向连接的鉴权,包括:所述主路由接收ACS平台发起的反向鉴权请求,所述反向鉴权请求为ACS平台需要对子路由进行远程管理时,读取该子路由数据库中记录的主路由的SN信息,并根据所述主路由的SN信息发起的反向鉴权请求;主路由反向鉴权成功后,向ACS平台发起正向的Inform消息,建立会话连接;所述会话连接用于ACS平台通过该会话连接,向主路由下发待管理的子路由的反向连接信息;待主路由与ACS平台的会话结束后,主路由根据子路由的反向连接信息组装成http报文,并向对应的子路由发起反向鉴权请求。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远程管理方法,该方法包括:当确定由子路由上报拓扑关系时,子路由向ACS平台上报EasyMesh组网中子路由的拓扑关系,所述拓扑关系用于ACS平台根据该拓扑关系向对应主路由发起反向鉴权请求;子路由接收由所述主路由中转的反向鉴权请求,并完成反向连接的鉴权。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子路由向ACS平台上报EasyMesh组网中子路由的拓扑关系时,基于通用标准EasyMesh协议/预设的私有协议以及定制节点,向ACS平台上报拓扑关系。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通用标准EasyMesh协议/预设的私有协议以及定制节点,向ACS平台上报拓扑关系,包括:子路由获取由主路由基于标准M2消息或预设的私有协议告知的主路由的SN信息;子路由基于定制节点记录主路由的SN信息;待子路由、主路由组网完成后,子路由发送标准Inform消息注册ACS平台,同时上报记录的主路由的SN信息。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子路由接收由所述主路由中转的反向鉴权请求,并完成反向连接的鉴权,包括:子路由接收由所述主路由中转的反向鉴权请求,并进行反向连接的鉴权;子路由在反向鉴权成功后,向ACS平台发起正向的Inform消息,建立会话连接。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第一方面实施例中方法的ACS平台设备,所述ACS平台设备包括拓扑获取模块、反向鉴权发起模块。所述拓扑获取模块,用于:控制ACS平台获取EasyMesh组网中子路由的拓扑关系;所述反向鉴权发起模块,用于:控制ACS平台根据所述拓扑关系向对应主路由发起反向鉴权请求,并通过主路由向子路由中转反向鉴权请求来完成子路由的反向连接的鉴权。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第二方面实施例中方法的主路由设备,所述主路由设备包括第一拓扑上报模块、反向鉴权中转模块。所述第一拓扑上报模块,用于:当确定由主路由上报拓扑关系时,控制主路由向ACS平台上报EasyMesh组网中子路由的拓扑关系;所述拓扑关系用于ACS平台根据该拓扑关系向对应主路由发起反向鉴权请求;所述反向鉴权中转模块,用于:控制所述主路由接收ACS平台发起的反向鉴权请求,并通过向子路由中转反向鉴权请求来完成子路由的反向连接的鉴权。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第三方面实施例中方法的子路由设备,所述子路由设备包括第二拓扑上报模块、反向鉴权处理模块。所述第二拓扑上报模块,用于:当确定由子路由上报拓扑关系时,控制子路由向ACS平台上报EasyMesh组网中子路由的拓扑关系,所述拓扑关系用于ACS平台根据该拓扑关系向对应主路由发起反向鉴权请求;所述反向鉴权处理模块,用于:控制子路由接收由所述主路由中转的反向鉴权请求,并完成反向连接的鉴权。
第七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远程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如第四方面实施例的ACS平台设备、至少一个如第五方面实施例的主路由设备以及至少一个如第六方面实施例的子路由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实施例中,ACS平台不仅可获取子路由的拓扑关系,而且在完成子路由的反向连接的鉴权时,将原有的通过STUN中转的方式,改为采用主路由向子路由中转的方式;而对应的主路由、子路由设备则负责完成相应的拓扑关系上报和消息转发功能即可。整体方案充分利用现有的EasyMesh协议框架,基于TR069协议工作的原理,在不引入任何新的协议或新的服务器的情况下,就可以实现子路由的ACS远程管理功能,可大大节省EasyMesh网络的管理开销,安全可靠、可扩展性好,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远程管理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TR069远程管理的标准协议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远程管理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主路由上报拓扑关系时与ACS平台、子路由进行交互的时序图;
图5为标准EasyMesh协议中的组网流程的示意图
图6为标准M1消息报文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远程管理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子路由上报拓扑关系时与ACS平台、主路由进行交互的时序图;
图9为标准M2消息报文的示意图;
图10为一种示例中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方案实现子路由的远程管理的时序图;
图11为本申请远程管理系统一实施例的架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但需说明的是:接下来要介绍的示例仅是一些具体的例子,而不作为限制本发明的实施例必须为如下具体的步骤、数值、条件、数据、顺序等。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远程管理方法。参照图1,图1为本申请远程管理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远程管理方法包括:
步骤A1、ACS平台获取EasyMesh组网中子路由的拓扑关系。
可以理解的是,EasyMesh组网中一个最基础的功能就是组网拓扑的管理,并提供标准的拓扑消息,任何接入EasyMesh网络的厂商设备都必须满足最基本的EasyMesh拓扑关系的上报。但该上报仅会上报给主路由,并不会上报给ACS平台,因此,现有技术中ACS平台不会获取到EasyMesh组网中子路由的拓扑关系。
而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会利用EasyMesh标准协议框架或EasyMesh组网下的拓扑功能,主动将EasyMesh组网中子路由的拓扑关系上报给ACS平台;即,ACS平台将获取EasyMesh组网中子路由的拓扑关系。
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步骤A1中ACS平台获取EasyMesh组网中子路由的拓扑关系时,采用由主路由主动上报的方式,包括:所述ACS平台获取主路由基于通用标准EasyMesh协议和标准节点上报的拓扑关系;并将其(即主路由上报的拓扑关系)与子路由注册时发送的标准Inform消息进行匹配后,将匹配到的子路由所属主路由的SN信息记录到子路由数据库中。可以理解的是,当ACS平台采用由主路由主动上报的方式获取EasyMesh组网中子路由的拓扑关系时,所基于的均为标准协议和标准节点,通用性和兼容性较好。具体的主路由主动上报拓扑关系的过程以及ACS平台进行匹配的过程,可参见实施例二中对图4(图4为主路由上报拓扑关系时与ACS平台、子路由进行交互的时序图)的详细说明,此处不做具体介绍。
进一步地,另一实施例中,步骤A1中ACS平台获取EasyMesh组网中子路由的拓扑关系时,采用由子路由主动上报的方式,包括:ACS平台获取子路由基于通用标准EasyMesh协议/预设的私有协议以及定制节点上报的拓扑关系;并直接将所述上报的拓扑关系中所包含的子路由所属主路由的SN信息记录到子路由数据库中。其中,所述预设的私有协议为子路由与主路由间协商好的私有协议,包括但不限于各厂商自行定义的内部组网协议。例如:当子路由设备与主路由设备均为A厂商的设备,且A厂商内部有自定义的组网协议B,则子路由设备与主路由设备间可基于该组网协议B进行消息交互,从而完成拓扑关系的上报。同样,具体的子路由主动上报拓扑关系的过程以及ACS平台直接记录子路由所属主路由的SN信息的过程,可参见实施例三中对图8(图8为子路由上报拓扑关系时与ACS平台、主路由进行交互的时序图)的详细说明,此处不做具体介绍。
可以理解的是,当ACS平台采用由子路由主动上报的方式获取EasyMesh组网中子路由的拓扑关系时,ACS不需要从海量数据库信息中进行查找匹配,可直接将子路由所属主路由的SN信息记录到子路由数据库中,有效提高ACS平台的运行效率。而且,采用由子路由主动上报的方式不需要主路由参与拓扑关系的上报,相比采用由主路由主动上报的方式,可进一步减少主路由的工作量。
步骤A2、ACS平台根据所述拓扑关系向对应主路由发起反向鉴权请求,并通过主路由向子路由中转反向鉴权请求来完成子路由的反向连接的鉴权。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2所示,TR069远程管理的标准协议流程是:ACS平台先发送反向鉴权请求消息,即一个反向的Connection Request消息(HTTP get请求消息),用于和被管理的设备(图中CPE)完成反向连接的鉴权;鉴权完成后,被管理的设备(图中CPE)自动触发向ACS平台发起正向的Inform消息,建立会话连接;在这个连接建立后,ACS平台就可以在此会话中向被管理设备(图中CPE)发送参数设置等消息,达到对该设备进行远程管理的效果。
本实施例将上述TR069远程管理的标准协议流程应用到对子路由的远程管理中,并且为了完成对于内网地址的子路由设备的远程管理,特别设计采用主路由向子路由中转反向鉴权请求消息的方式,完成子路由的反向连接的鉴权。与现有技术中,采用外网STUN服务器进行中转相比,本实施例改为采用主路由进行中转,内部网络转发效率和可靠性更高,安全性更强;可减少外部STUN服务器的部署和与STUN服务器长连接的网络消耗;并且,所有ACS平台通信方法,包括主路由向子路由转发的反向鉴权请求消息,都基于标准TR069协议,无需要重新开发新的TR069反向连接消息,具备较强通用性。
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ACS平台根据所述拓扑关系向对应主路由发起反向鉴权请求,并通过主路由向子路由中转反向鉴权请求来完成子路由的反向连接的鉴权,具体可包括:
步骤A201、当需要对子路由进行远程管理时,ACS平台读取该子路由数据库中记录的主路由的SN信息;
步骤A202、ACS平台根据所述主路由的SN信息,向对应的主路由发起反向鉴权请求(即反向Connection Request请求);
步骤A203、待主路由反向鉴权成功后,ACS平台接收主路由发起的正向的Inform消息,建立会话连接;
步骤A204、ACS平台通过建立的会话连接,向主路由下发待管理的子路由的反向连接信息;所述子路由的反向连接信息用于待主路由与ACS平台的会话结束后,主路由根据该子路由的反向连接信息组装成http报文,并向对应的子路由发起反向鉴权请求(即反向Connection Request请求)。
可以理解的是,当子路由收到由主路由发起的反向鉴权请求后,会进行反向连接的鉴权,并且子路由在反向鉴权成功后,同样会按照标准TR069协议流程,向ACS平台发送正向Inform消息,请求建立和ACS平台的会话连接。
步骤A3、ACS平台接收到子路由鉴权成功后发来的正向Inform消息后,进行对子路由的远程管理。
可以理解的是,ACS平台接收到子路由鉴权成功后发来的正向Inform消息后,会建立与子路由的会话连接。在该会话连接中,ACS平台可设置子路由任何参数,从而完成远程管理动作。另外,可以理解的是,如果子路由未收到主路由代发的反向鉴权请求,或者子路由反向鉴权失败,则ACS平台可以在等待子路由Inform超时后,重新向主路由发起待管理的子路由的反向连接信息的下发,触发再一次对子路由的反向连接请求。
步骤A1~A3完成了子路由远程管理的全部流程。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实施例中,ACS服务器不仅可获取子路由的拓扑关系,而且在完成子路由的反向连接的鉴权时,将原有的通过STUN中转的方式,改为采用主路由向子路由中转的方式;而对应的主路由、子路由设备则负责完成相应的拓扑关系上报和消息转发功能即可。整体方案充分利用现有的EasyMesh协议框架,基于TR069协议工作的原理,在不引入任何新的协议或新的服务器的情况下,就可以实现子路由的ACS远程管理功能,可大大节省EasyMesh网络的管理开销,安全可靠、可扩展性好,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实施例二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远程管理方法。参照图3,图3为本申请远程管理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一种远程管理方法包括:
步骤B1、当确定由主路由上报拓扑关系时,主路由向ACS平台上报EasyMesh组网中子路由的拓扑关系,所述拓扑关系用于ACS平台根据该拓扑关系向对应主路由发起反向鉴权请求。
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步骤B1中主路由向ACS平台上报EasyMesh组网中子路由的拓扑关系时,可采用基于通用标准EasyMesh协议和标准节点的方式,向ACS平台上报拓扑关系。由于该方式所基于的均为标准协议和标准节点,所以通用性和兼容性较好。
具体来说,主路由基于通用标准EasyMesh协议和标准节点,向ACS平台上报拓扑关系,可包括:
步骤B101、主路由获取由子路由基于标准M1消息告知的子路由的SN信息;
步骤B102、主路由基于标准MultiAP节点记录子路由的SN信息;
步骤B103、主路由基于标准TR069协议的VALUE CHANGE消息将记录的子路由的SN信息上报至ACS平台。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上报过程,下面将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示例性地,参见图4所示,图4为主路由上报拓扑关系时与ACS平台、子路由进行交互的时序图。如图4所示,主路由上报拓扑关系的交互流程包括:
步骤S401、子路由基于标准M1消息,将其SN信息告知主路由。相应地,主路由获取由子路由基于标准M1消息告知的子路由的SN信息。
如图5所示,EasyMesh网络中,所有组网设备遵循Multi-AP协议标准,其中子路由和主路由进行组网的时候,采用的是1905AP-Autoconfiguration。1905AP-Autoconfiguration中,要求子路由和主路由组网,必须上报WPS标准协议中的WSC M1消息。M1消息报文示例参见图6所示,该消息中要求包含注册设备的Model Name(型号名称)、Model Number(型号编号)、Serial Number(序列号),其中Serial Number(序列号)就是设备的SN信息,也是设备注册ACS平台所使用的序列号。
因此,本实施例中利用标准Multi-AP协议,使得子路由可基于标准M1消息,将其SN信息告知主路由。
步骤S402、主路由基于标准MultiAP节点记录子路由的SN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实际应用中,主路由收到子路由的WSC M1消息后,可提取其中的Serial Number,并记录到MultiAP标准拓扑节点Device.WiFi.MultiAP.APDevice.{i}.SerialNumber(以下简写为APDevice.{i}.SerialNumber)中,从而在APDevice节点中建立主、子路由的拓扑关系。其中,标准MultiAP节点定义,可参见下表1所示。
表1
步骤S403、主路由基于标准TR069协议的VALUE CHANGE消息将记录的子路由的SN信息上报至ACS平台。
可以理解的是,实际应用中,主路由可提前设置APDevice节点的主动上报属性,当此节点发生变化的时候(如子路由上线),则自动触发标准TR069协议的VALUE CHANGE消息上报此节点给ACS平台。ACS平台收到主路由上报的,用来记录子路由SN信息的标准MultiAP节点APDevice.{i}.SerialNumber的VALUE CHANGE消息后,记录该节点值到主路由数据库,如图4所示。
步骤S404、主路由、子路由组网完成后,子路由发送标准Inform消息注册ACS平台。
可以理解的是,按照标准TR069协议,子路由发送的标准Inform消息中,主要包括:子路由的SN、IP(内网IP)、ConnectionPort(连接端口)等,ACS平台依赖这些信息才能发起反向连接请求。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子路由发送标准Inform消息的操作与主路由发送VALUE CHANGE消息的操作可能是并行的,或是顺序不定的。因为主路由收到了M1消息后,可能需要花费一段时间后才会把拓扑关系建立好,那么记录到标准MultiAP节点APDevice.{i}.SerialNumber的时间就可能会等于或晚于子路由上报Inform的时间。也就是说,实际应用中,步骤S403与步骤S404是顺序不定的,可能步骤S403在前也可能步骤S404在前,还可能两个步骤同时进行。本实施例仅为一示例进行举例说明,对具体步骤顺序不做具体限定。
步骤S405、ACS平台将所述Inform消息与所述VALUE CHANGE消息进行匹配,并将匹配到的子路由所属的主路由SN号记录到该子路由的数据库中。
可以理解的是,实际应用中,ACS平台收到子路由注册ACS平台的Inform消息后,会记录子路由信息(包括子路由的SN、IP、ConnectionPort等)到子路由数据库,并根据子路由SN在主路由数据库中进行查找,如果找到具备相同APDevice.{i}.SerialNumber信息的主路由,则将主路由的SN号记录到对应子路由的数据库中,记录时可将主路由的SN号作为参数ControlerSN进行保存。
步骤B2、所述主路由接收ACS平台发起的反向鉴权请求,并通过向子路由中转反向鉴权请求来完成子路由的反向连接的鉴权。
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所述主路由接收ACS平台发起的反向鉴权请求,并通过向子路由中转反向鉴权请求来完成子路由的反向连接的鉴权,具体可包括:
步骤B201、所述主路由接收ACS平台发起的反向鉴权请求,所述反向鉴权请求为ACS平台需要对子路由进行远程管理时,读取该子路由数据库中记录的主路由的SN信息,并根据所述主路由的SN信息发起的反向鉴权请求;
步骤B202、主路由反向鉴权成功后,向ACS平台发起正向的Inform消息,建立会话连接;所述会话连接用于ACS平台通过该会话连接,向主路由下发待管理的子路由的反向连接信息;
步骤B203、待主路由与ACS平台的会话结束后,主路由根据子路由的反向连接信息组装成http报文,并向对应的子路由发起反向鉴权请求。
可以理解的是,当子路由收到由主路由发起的反向鉴权请求后,会进行反向连接的鉴权,并且子路由在反向鉴权成功后,同样会按照标准TR069协议流程,向ACS平台发送正向Inform消息,请求建立和ACS平台的会话连接。ACS平台在该会话连接中可设置子路由任何参数,从而完成远程管理动作。
实施例三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远程管理方法。参照图7,图7为本申请远程管理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7所示,一种远程管理方法包括:
步骤C1、当确定由子路由上报拓扑关系时,子路由向ACS平台上报EasyMesh组网中子路由的拓扑关系,所述拓扑关系用于ACS平台根据该拓扑关系向对应主路由发起反向鉴权请求。
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步骤C1中子路由向ACS平台上报EasyMesh组网中子路由的拓扑关系时,可采用基于通用标准EasyMesh协议/预设的私有协议以及定制节点的方式,向ACS平台上报拓扑关系。具体来说,子路由基于通用标准EasyMesh协议/预设的私有协议以及定制节点,向ACS平台上报拓扑关系,可包括:
步骤C101、子路由获取由主路由基于标准M2消息或预设的私有协议告知的主路由的SN信息;
步骤C102、子路由基于定制节点记录主路由的SN信息;
步骤C103、待子路由、主路由组网完成后,子路由发送标准Inform消息注册ACS平台,同时上报记录的主路由的SN信息。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该实施例中,虽然允许采用私有协议和定制节点,但是其充分利用了EasyMesh组网协议,使得子路由先在局域网内部以较小的代价记录子路由的SN信息,并直接通过Inform消息上报给ACS平台,所以ACS不需要从海量数据库信息中进行查找匹配,可提高ACS平台的运行效率。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上报过程,下面将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示例性地,参见图8所示,图8为子路由上报拓扑关系时与ACS平台、主路由进行交互的时序图。如图8所示,子路由上报拓扑关系的交互流程包括:
步骤S801、主路由基于标准M2消息或预设的私有协议,将其SN信息告知子路由。相应地,子路由获取由主路由基于标准M2消息或预设的私有协议告知的主路由的SN信息。
同样如图5所示,EasyMesh网络中,所有组网设备遵循Multi-AP协议标准,其中子路由和主路由进行组网的时候,采用的是1905AP-Autoconfiguration。1905AP-Autoconfiguration中,要求子路由上报WSC M1消息后,主路由必须发送WPS标准协议中的WSC M2消息。M2消息报文示例参见图9所示,该消息中要求包含注册设备的Model Name(型号名称)、Model Number(型号编号)、Serial Number(序列号),其中Serial Number(序列号)就是设备的SN信息,也是设备注册ACS平台所使用的序列号。因此,本实施例中同样可利用标准Multi-AP协议,使得主路由可基于标准M2消息,将其SN信息告知子路由。
当然,在此步骤中,也可以通过预设的私有协议,将主路由的SN信息告知子路由。这是因为对于EasyMesh组网来说,拓扑关系的管理是最基础的功能,所以参与EasyMesh组网的大部分厂商,均已经根据EasyMesh标准拓扑消息以及厂商私有协议消息,构建了完整的拓扑关系图,从这些拓扑信息中提取出主路由的SN即可。
步骤S802、子路由基于定制节点记录主路由的SN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实际应用中,子路由收到WSC M2消息或预设的私有协议消息后,可提取其中的Serial Number,并记录到某个自定义的定制节点中,例如,可自定义该定制节点为ControlerSN。
步骤S803、待主路由、子路由组网完成后,子路由发送标准Inform消息注册ACS平台,同时上报记录的主路由的SN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子路由按照标准TR069协议发送的标准Inform消息时,除了包括:子路由的SN、IP(内网IP)、ConnectionPort(连接端口)等,还需要将已经记录好的ControlerSN信息一起上报给ACS平台。
步骤S804、ACS平台将子路由上报的主路由SN号记录到该子路由的数据库中。实际应用中,ACS平台在子路由注册ACS平台的时候,可直接将Inform消息中携带的ControlerSN信息保存到该子路由的数据库中。
步骤C2、子路由接收由所述主路由中转的反向鉴权请求,并完成反向连接的鉴权。具体来说,步骤C2包括:
步骤C201、子路由接收由所述主路由中转的反向鉴权请求,并进行反向连接的鉴权;
步骤C202、子路由在反向鉴权成功后,向ACS平台发起正向的Inform消息,建立会话连接。该会话连接用于ACS平台在该会话连接中可设置子路由任何参数,从而完成远程管理动作。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中采用主路由向子路由中转反向鉴权请求的方式进行子路由的反向连接的鉴权,从而实现子路由的ACS远程管理功能。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一至三的内容以及附图进行详细说明。示例性地,参见图10所示,采用主路由向子路由中转反向鉴权请求的方式进行子路由的反向连接的鉴权,从而实现子路由的ACS远程管理功能,具体包括以下流程:
步骤S101、当ACS平台需要对子路由进行远程管理时,读取该子路由数据库中记录的主路由的SN信息。如图10所示,实际应用中,当ACS平台需要对子路由进行远程管理时,可直接读取该子路由数据库中用于记录主路由SN信息的参数ControlerSN。
步骤S102、ACS平台根据所述主路由的SN信息,向对应的主路由发起反向鉴权请求(即反向Connection Request请求)。可以理解的是,该请求内容完全基于主路由的反向鉴权信息。
步骤S103、主路由反向鉴权成功后,向ACS平台发起正向的Inform消息,建立会话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0所示,主路由反向鉴权成功后,会按照标准TR069协议流程,启动正向Inform请求建立与ACS平台的会话连接。
步骤S104、ACS平台通过建立的会话连接,向主路由下发待管理的子路由的反向连接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实际应用中,ACS平台向主路由下发待管理的子路由的反向连接信息时,可通过下发自定义的定制节点的参数的方式来实现。
举例来说,可设置自定义的定制节点InternetGatewayDevice.Man agementServer.SubRouterConnectionRequest,来表示待管理的子路由;ACS平台可下发所设置的定制节点InternetGatewayDevice.Manageme ntServer.SubRouterConnectionRequest.下的多个参数,来告知待管理的子路由的反向连接信息。具体来说,待管理的子路由的反向连接信息包括:子路由IP信息(即之前子路由Inform上报的内网IP)、用户名及密码;则ACS平台下发的定制节点InternetGatewayDevice.Mana gementServer.SubRouterConnectionRequest.下的多个参数,可如下示例:
URL=http://192.168.100.8:8081/tr069
Username=RMS
Password=RMS
如图10所示,主路由收到ACS平台下发的上述参数后,会进行相应的定制节点参数设置操作,并在设置完毕后即刻返回response消息,告知ACS平台该参数设置完成。
步骤S105、待主路由与ACS平台的会话结束后,主路由根据子路由的反向连接信息组装成http报文,并向对应的子路由发起反向鉴权请求。
可以理解的是,待主路由和ACS平台的Inform会话结束后,主路由会将上述定制节点的参数信息组装成http报文,并以该http报文向对应的子路由发起反向鉴权请求(即反向Connection Request请求),如图10所示。并且,主路由对子路由发起的反向ConnectionRequest请求是否成功,不需要记录状态,只要完成相关动作即可。
举例来说,组装成的http报文,可如下示例:
http://192.168.100.8:8081/tr069-u RMS:RMS--digest
步骤S106、子路由进行反向连接的鉴权,并在反向鉴权成功后,向ACS平台发起正向的Inform消息,建立会话连接。参见图10所示,子路由接收到主路由发起的反向鉴权请求(即反向Connection Request请求)并鉴权成功后,同样会按照标准TR069协议流程,启动正向Inform请求建立和ACS平台的会话连接。
步骤S107、ACS平台接收到子路由鉴权成功后发来的正向Inform消息后,进行对子路由的远程管理。参见图10所示,ACS平台接收到子路由发来的正向Inform消息后,会建立与子路由的会话连接。在该会话连接中,ACS平台可设置子路由任何参数,从而完成远程管理动作。
实施例四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实施例一的远程管理方法的ACS平台设备。参见图11所示,该ACS平台设备包括:拓扑获取模块和反向鉴权发起模块。
其中,拓扑获取模块,用于:控制ACS平台获取EasyMesh组网中子路由的拓扑关系。反向鉴权发起模块,用于:控制ACS平台根据所述拓扑关系向对应主路由发起反向鉴权请求,并通过主路由向子路由中转反向鉴权请求来完成子路由的反向连接的鉴权。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前述远程管理方法实施例中的各种变化方式和其他具体实例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的ACS平台设备,通过前述方法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的知道本实施例中ACS平台设备的实施方法,所以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不再详述。
实施例五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实施例二的远程管理方法的主路由设备。参见图11所示,该主路由设备包括:第一拓扑上报模块和反向鉴权中转模块。
其中,第一拓扑上报模块,用于:当确定由主路由上报拓扑关系时,控制主路由向ACS平台上报EasyMesh组网中子路由的拓扑关系;所述拓扑关系用于ACS平台根据该拓扑关系向对应主路由发起反向鉴权请求。反向鉴权中转模块,用于:控制所述主路由接收ACS平台发起的反向鉴权请求,并通过向子路由中转反向鉴权请求来完成子路由的反向连接的鉴权。
同样需要说明的是,前述远程管理方法实施例中的各种变化方式和其他具体实例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的主路由设备,通过前述方法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的知道本实施例中主路由设备的实施方法,所以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不再详述。
实施例六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实施例三的远程管理方法的子路由设备。参见图11所示,该子路由设备包括:第二拓扑上报模块和反向鉴权处理模块。
其中,第二拓扑上报模块,用于:当确定由子路由上报拓扑关系时,控制子路由向ACS平台上报EasyMesh组网中子路由的拓扑关系;所述拓扑关系用于ACS平台根据该拓扑关系向对应主路由发起反向鉴权请求。反向鉴权处理模块,用于:控制子路由接收由所述主路由中转的反向鉴权请求,并完成反向连接的鉴权。
同样需要说明的是,前述远程管理方法实施例中的各种变化方式和其他具体实例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的子路由设备,通过前述方法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的知道本实施例中子路由设备的实施方法,所以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不再详述。
实施例七
参见图11所示,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远程管理系统,该远程管理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四的ACS平台设备、至少一个上述实施例五的主路由设备以及至少一个上述实施例六的子路由设备。
注意: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术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描述,是用于区分不同的对象等,其不代表先后顺序,也不限定“第一”、“第二”和“第三”是不同的类型。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示例性的”、“例如”或者“举例来说”等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例如”或者“举例来说”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例如”或者“举例来说”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文本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
在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一些流程中,包含了按照特定顺序出现的多个操作或步骤,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操作或步骤可以不按照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出现的顺序来执行或并行执行,操作的序号仅用于区分开各个不同的操作,序号本身不代表任何的执行顺序。另外,这些流程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操作,并且这些操作或步骤可以按顺序执行或并行执行,并且这些操作或步骤可以进行组合。
Claims (15)
1.一种远程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ACS平台获取EasyMesh组网中子路由的拓扑关系;
ACS平台根据所述拓扑关系向对应主路由发起反向鉴权请求,并通过主路由向子路由中转反向鉴权请求来完成子路由的反向连接的鉴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程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ACS平台获取EasyMesh组网中子路由的拓扑关系时,采用由主路由主动上报的方式,包括:所述ACS平台获取主路由基于通用标准EasyMesh协议和标准节点上报的拓扑关系;并将其与子路由注册时发送的标准Inform消息进行匹配后,将匹配到的子路由所属主路由的SN信息记录到子路由数据库中;
或者所述ACS平台获取EasyMesh组网中子路由的拓扑关系时,采用由子路由主动上报的方式,包括:所述ACS平台获取子路由基于通用标准EasyMesh协议/预设的私有协议以及定制节点上报的拓扑关系;并直接将子路由所属主路由的SN信息记录到子路由数据库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远程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ACS平台根据所述拓扑关系向对应主路由发起反向鉴权请求,并通过主路由向子路由中转反向鉴权请求来完成子路由的反向连接的鉴权,包括:
当需要对子路由进行远程管理时,ACS平台读取该子路由数据库中记录的主路由的SN信息;
ACS平台根据所述主路由的SN信息,向对应的主路由发起反向鉴权请求;
待主路由反向鉴权成功后,ACS平台接收主路由发起的正向的Inform消息,建立会话连接;
ACS平台通过建立的会话连接,向主路由下发待管理的子路由的反向连接信息;所述子路由的反向连接信息用于待主路由与ACS平台的会话结束后,主路由根据该子路由的反向连接信息组装成http报文,并向对应的子路由发起反向鉴权请求。
4.一种远程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当确定由主路由上报拓扑关系时,主路由向ACS平台上报EasyMesh组网中子路由的拓扑关系,所述拓扑关系用于ACS平台根据该拓扑关系向对应主路由发起反向鉴权请求;
所述主路由接收ACS平台发起的反向鉴权请求,并通过向子路由中转反向鉴权请求来完成子路由的反向连接的鉴权。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远程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路由向ACS平台上报EasyMesh组网中子路由的拓扑关系时,基于通用标准EasyMesh协议和标准节点,向ACS平台上报拓扑关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远程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通用标准EasyMesh协议和标准节点,向ACS平台上报拓扑关系,包括:
主路由获取由子路由基于标准M1消息告知的子路由的SN信息;
主路由基于标准MultiAP节点记录子路由的SN信息;
主路由基于标准TR069协议的VALUE CHANGE消息将记录的子路由的SN信息上报至ACS平台。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远程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路由接收ACS平台发起的反向鉴权请求,并通过向子路由中转反向鉴权请求来完成子路由的反向连接的鉴权,包括:
所述主路由接收ACS平台发起的反向鉴权请求,所述反向鉴权请求为ACS平台需要对子路由进行远程管理时,读取该子路由数据库中记录的主路由的SN信息,并根据所述主路由的SN信息发起的反向鉴权请求;
主路由反向鉴权成功后,向ACS平台发起正向的Inform消息,建立会话连接;所述会话连接用于ACS平台通过该会话连接,向主路由下发待管理的子路由的反向连接信息;
待主路由与ACS平台的会话结束后,主路由根据子路由的反向连接信息组装成http报文,并向对应的子路由发起反向鉴权请求。
8.一种远程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当确定由子路由上报拓扑关系时,子路由向ACS平台上报EasyMesh组网中子路由的拓扑关系,所述拓扑关系用于ACS平台根据该拓扑关系向对应主路由发起反向鉴权请求;
子路由接收由所述主路由中转的反向鉴权请求,并完成反向连接的鉴权。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远程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子路由向ACS平台上报EasyMesh组网中子路由的拓扑关系时,基于通用标准EasyMesh协议/预设的私有协议以及定制节点,向ACS平台上报拓扑关系。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远程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通用标准EasyMesh协议/预设的私有协议以及定制节点,向ACS平台上报拓扑关系,包括:
子路由获取由主路由基于标准M2消息或预设的私有协议告知的主路由的SN信息;
子路由基于定制节点记录主路由的SN信息;
待子路由、主路由组网完成后,子路由发送标准Inform消息注册ACS平台,同时上报记录的主路由的SN信息。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远程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子路由接收由所述主路由中转的反向鉴权请求,并完成反向连接的鉴权,包括:
子路由接收由所述主路由中转的反向鉴权请求,并进行反向连接的鉴权;
子路由在反向鉴权成功后,向ACS平台发起正向的Inform消息,建立会话连接。
12.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ACS平台设备,其特征在于,该ACS平台设备包括拓扑获取模块、反向鉴权发起模块;
所述拓扑获取模块,用于:控制ACS平台获取EasyMesh组网中子路由的拓扑关系;
所述反向鉴权发起模块,用于:控制ACS平台根据所述拓扑关系向对应主路由发起反向鉴权请求,并通过主路由向子路由中转反向鉴权请求来完成子路由的反向连接的鉴权。
13.一种基于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主路由设备,其特征在于,该主路由设备包括第一拓扑上报模块、反向鉴权中转模块;
所述第一拓扑上报模块,用于:当确定由主路由上报拓扑关系时,控制主路由向ACS平台上报EasyMesh组网中子路由的拓扑关系;所述拓扑关系用于ACS平台根据该拓扑关系向对应主路由发起反向鉴权请求;
所述反向鉴权中转模块,用于:控制所述主路由接收ACS平台发起的反向鉴权请求,并通过向子路由中转反向鉴权请求来完成子路由的反向连接的鉴权。
14.一种基于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子路由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子路由设备包括第二拓扑上报模块、反向鉴权处理模块;
所述第二拓扑上报模块,用于:当确定由子路由上报拓扑关系时,控制子路由向ACS平台上报EasyMesh组网中子路由的拓扑关系;所述拓扑关系用于ACS平台根据该拓扑关系向对应主路由发起反向鉴权请求;
所述反向鉴权处理模块,用于:控制子路由接收由所述主路由中转的反向鉴权请求,并完成反向连接的鉴权。
15.一种远程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ACS平台设备、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主路由设备以及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子路由设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230663.6A CN118158670A (zh) | 2024-02-29 | 2024-02-29 | 一种远程管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230663.6A CN118158670A (zh) | 2024-02-29 | 2024-02-29 | 一种远程管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158670A true CN118158670A (zh) | 2024-06-07 |
Family
ID=91291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0230663.6A Pending CN118158670A (zh) | 2024-02-29 | 2024-02-29 | 一种远程管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8158670A (zh) |
-
2024
- 2024-02-29 CN CN202410230663.6A patent/CN118158670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060590B2 (en) | Distance-aware service discovery mechanism for determining the availability of remote services in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s | |
JP4068094B2 (ja) | 装置同士の動的なネットワーク構成と資源共用の実現方法 | |
US8458359B2 (en) | System for the internet connections, and server for routing connection to a client machine | |
US7724688B2 (en) |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 |
US7620033B2 (en) | Method for optimal path selection in traversal of packets through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ors | |
US9154378B2 (en) | Architecture for virtualized home IP service delivery | |
JP4081472B2 (ja) | ネットワーク装置のクラスタ管理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
US20100020699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am & p of wireless network | |
JP2005526450A6 (ja) | 装置同士の動的なネットワーク構成と資源共用の実現方法 | |
US20080019367A1 (en) |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Setting Method, Communication Setting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On Which Is Recorded A Communication Setting Program | |
EP2237490A2 (en) | Upnp (universal plug and play) ras (remote access server) device for supporting multiple remote access and method for same | |
WO2007124632A1 (fr) | Procédé de gestion d'un dispositif côté utilisateur par l'intermédiaire d'une passerelle nat | |
CN108738022B (zh) | 一种无线通信网络移动管理方法及系统 | |
JP2008072203A (ja) | 中継サーバ | |
US20060146766A1 (en) | Radio terminal session control and interface set up method | |
CN101702718A (zh) | 用户终端设备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 |
JP2008098888A (ja) | 中継サーバ | |
JP7629020B2 (ja) | 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いてノードデバイスを選択的にコミッショニングする方法及びコーディネータデバイス | |
CN111918306B (zh) | 一种在ip不可达场景下实现网元通信的方法及系统 | |
KR20140101405A (ko) | Nat 통과를 가능하게 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 |
JP2005033250A (ja) | 中継装置とポートフォワード設定方法 | |
WO2004075476A1 (en) | Terminating a session in a network | |
CN118158670A (zh) | 一种远程管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 |
KR20140102280A (ko) | Nat 통과를 가능하게 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 |
US7886078B2 (en) | Connection support server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