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8119510A - 打印装置及切断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打印装置及切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119510A
CN118119510A CN202280070244.XA CN202280070244A CN118119510A CN 118119510 A CN118119510 A CN 118119510A CN 202280070244 A CN202280070244 A CN 202280070244A CN 118119510 A CN118119510 A CN 1181195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um
cutting
printing
cutting mechanism
conve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7024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林彰彦
关洋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22/037791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23068095A1/ja
Publication of CN1181195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195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Details Of Cutting Devices (AREA)
  • Nonmetal Cut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打印装置,该打印装置包括对长条的介质进行打印的打印机构和用于在与介质的输送方向正交的介质的宽度方向上切断打印后的介质的切断机构,其中,即使在由切断机构切断介质的过程中,也能够由打印机构对介质进行打印并朝向切断机构输送介质。打印装置(1)具备张力赋予机构(10),该张力赋予机构(10)具有与打印后的介质(2)接触而对介质(2)赋予张力的张力杆(9)。张力杆(9)在介质(2)的输送方向上配置在打印机构(3)和切断机构(7)之间。

Description

打印装置及切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切断长条的介质的切断装置及对长条的介质进行打印并且切断打印后的介质的打印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对长条的片状的介质(记录介质)进行打印的喷墨记录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喷墨记录装置包括:输送介质的输送辊和夹送辊、向介质喷出墨进行打印的记录头、搭载记录头的滑架、配置在与记录头相对的位置的台板、在与介质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切断打印后的介质的刀具、以及沿着介质的输送方向切断打印后的介质的纵切刀具。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喷墨记录装置中,刀具在介质的输送方向上配置在台板的下游侧,纵切刀具在介质的输送方向上配置在刀具的下游侧。刀具包括具有切刀的刀具单元和搭载刀具单元的滑架。刀具单元作为切刀而具备上可动刀和下可动刀。纵切刀具具备两个具有切刀的纵切刀具单元。纵切刀具单元作为切刀而具备上可动刀和下可动刀。两个纵切刀具单元以在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空开间隔的状态配置。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喷墨记录装置中,由刀具和纵切刀具切断的介质被分离为记录物和切断片。在该喷墨记录装置中,在介质的宽度方向上配置在两个纵切刀具单元之间的介质的一部分成为记录物,例如在介质的宽度方向上配置在记录物的两侧的介质的剩余的部分成为切断片。记录物和切断片通过在介质的输送方向上配置在纵切刀具的下游侧的排纸引导件而排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16372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喷墨记录装置中,在利用刀具进行介质的切断时,若利用记录头进行介质的打印而从台板朝向刀具输送介质,则介质的由刀具进行切断的部分有可能松弛,而在与介质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无法恰当地切断介质。因此,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喷墨记录装置中,在利用刀具切断介质的过程中对介质进行打印并朝向刀具输送介质是很困难的。
此外,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喷墨记录装置中,在利用记录头进行介质的打印的过程中无法朝向纵切刀具输送介质。因此,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喷墨记录装置中,在利用记录头进行介质的打印的过程中无法利用纵切刀具进行介质的切断。
于是,本发明的第1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打印装置,其包括对长条的介质进行打印的打印机构和用于在与介质的输送方向正交的介质的宽度方向上切断打印后的介质的切断机构,其中,即使在由切断机构切断介质的过程中,也能够由打印机构对介质进行打印并朝向切断机构输送介质。
此外,本发明的第2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打印装置,其包括对长条的介质进行打印的打印机构和用于沿着介质的输送方向切断打印后的介质的第2切断机构,其中,即使在由打印机构对介质进行打印的过程中,也能够由第2切断机构对介质进行切断。
此外,本申请发明人开发了一种切断装置,其具有像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刀具那样用于在介质的宽度方向上切断介质的切断机构。由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刀具作为切刀而具备在上下方向上重叠的上可动刀和下可动刀,因此刀具的结构变复杂。于是,本申请发明人为了对正在开发的切断装置简化切断机构的结构,研究了这样的做法:设置具有与切断机构相对配置的相对部的切断用的台板(切断用台板),减少切断机构所具有的切刀的数量。在该情况下,若在介质的宽度方向上开始切割介质时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自切断用台板的相对部浮起,则有可能搭载切刀的滑架等与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干扰,而无法恰当地切割介质。
于是,本发明的第3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切断装置,其具备用于在介质的宽度方向上切断介质的切断机构,其中,即使在介质的宽度方向上开始切割介质时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自切断用台板的相对部浮起,也能够利用切断机构恰当地切割介质。
此外,本申请发明人开发了一种切断装置,其具有像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纵切刀具那样用于沿着介质的输送方向切断介质的第2切断机构。本申请发明人研究了在该切断装置设置收纳部的做法,该收纳部收纳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记录物相当的介质的一部分。此外,本申请发明人研究了在该切断装置设置介质卷取机构的做法,该介质卷取机构将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切断片相当的介质的剩余部分以在介质的宽度方向上不切断的方式卷取。即,本申请发明人研究了设置介质卷取机构的做法,该介质卷取机构卷取在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细长的长条状的介质的剩余部分。
根据本申请发明人的研究可明确:在将介质的被收纳的部分设为第1介质部,将介质的被介质卷取机构卷取的部分设为第2介质部时,在该情况下,若被介质卷取机构卷取而朝向介质卷取机构移动的第2介质部向朝向收纳部移动的第1介质部侧倾斜,则在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预定的位置,第1介质部的第2介质部侧的端面和第2介质部的第1介质部侧的端面以过度的接触压力接触,有可能在第1介质部产生褶皱、或者在切断装置的内部发生介质堵塞的卡纸。
于是,本发明的第4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切断机构,其具备用于沿着介质的输送方向切断介质的第2切断机构,并且将被第2切断机构切断的介质分离为第1介质部和第2介质部,其中,即使被介质卷取机构卷取而朝向介质卷取机构移动的第2介质部向朝向收纳部移动的第1介质部侧倾斜,也能够防止第1介质部的第2介质部侧的端面和第2介质部的第1介质部侧的端面以过度的接触压力接触。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的第1课题,本发明的打印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对长条的介质进行打印的打印机构、沿介质的长度方向输送介质的介质输送机构、用于在与介质的输送方向正交的介质的宽度方向上切断打印后的介质的切断机构、以及具有与打印后的介质接触而对介质赋予张力的张力杆的张力赋予机构,介质输送机构在介质的输送方向上配置在比张力杆靠上游侧的位置,张力杆在介质的输送方向上配置在打印机构和切断机构之间。
本发明的打印装置具备张力赋予机构,该张力赋予机构具有与打印后的介质接触而对介质赋予张力的张力杆,张力杆在介质的输送方向上配置在打印机构和切断机构之间。因此,在本发明中,即使在由切断机构切断介质的过程中利用打印机构对介质进行打印并利用介质输送机构朝向切断机构输送介质,也能够利用张力杆维持介质的、被切断机构进行切断的部分的张力,其结果,能够利用切断机构恰当地切断介质。
因而,在本发明中,即使在由切断机构切断介质的过程中,也能够由打印机构对介质进行打印并朝向切断机构输送介质。此外,在本发明中,由于能够利用张力杆抑制被切断机构进行切断时的介质的张力的偏差,因此能够使被切断机构切断时的介质的状态稳定。
在本发明中,打印装置例如包括沿介质的长度方向输送介质的第2介质输送机构和用于沿着介质的输送方向切断打印后的介质的第2切断机构,第2介质输送机构和第2切断机构在介质的输送方向上配置在比张力杆靠下游侧的位置。在该情况下,即便是由打印机构对介质进行打印而使介质的、由打印机构进行打印的部分停止的状态,也能够利用第2介质输送机构将介质的、待由第2切断机构进行切断的部分向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输送与张力杆移动相应的量,而利用第2切断机构对介质进行切断。
此外,为了解决上述的第2课题,本发明的打印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对长条的介质进行打印的打印机构、沿介质的长度方向输送介质的介质输送机构和第2介质输送机构、用于沿着介质的输送方向切断打印后的介质的第2切断机构、以及具有与打印后的介质接触而对介质赋予张力的张力杆的张力赋予机构,介质输送机构在介质的输送方向上配置在比张力杆靠上游侧的位置,第2介质输送机构在介质的输送方向上配置在比张力杆靠下游侧的位置,张力杆在介质的输送方向上配置在打印机构和第2切断机构之间。
本发明的打印装置具备张力赋予机构,该张力赋予机构具有与打印后的介质接触而对介质赋予张力的张力杆,张力杆在介质的输送方向上配置在打印机构和第2切断机构之间。因此,在本发明中,在由打印机构对介质进行打印的过程中,即便是使介质的、由打印机构进行打印的部分停止的状态,也能够利用第2介质输送机构将介质的、待由第2切断机构进行切断的部分向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输送与张力杆移动相应的量,而利用第2切断机构对介质进行切断。
因而,在本发明中,即使在利用打印机构对介质进行打印的过程中,也能够由第2切断机构对介质进行切断。此外,在本发明中,由于能够利用张力杆抑制被第2切断机构进行切断时的介质的张力的偏差,因此能够使由第2切断机构进行切断时的介质的状态稳定。
在本发明中,例如,张力赋予机构包括对张力杆向使其按压于介质的方向施力的施力构件和将张力杆以能够移动的方式保持的杆保持部,张力杆能够相对于杆保持部向由施力构件对张力杆施力的施力方向侧和与施力方向侧相反的那一侧移动。
在本发明中,打印装置例如具备用于加热打印后的介质的加热器,加热器在介质的输送方向上配置在打印机构和张力杆之间。在该情况下,例如,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打印机构和切断机构之间的距离变长,但在本发明中,即使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打印机构和切断机构之间的距离变长,也能够在由切断机构切断介质的过程中由打印机构对介质进行打印并朝向切断机构输送介质。此外,在该情况下,例如,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打印机构和第2切断机构之间的距离变长,但在本发明中,即使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打印机构和第2切断机构之间的距离变长,也能够在利用打印机构对介质进行打印的过程中由第2切断机构对介质进行切断。
在本发明中,打印机构例如包括:向介质喷出墨的喷墨头、搭载喷墨头的滑架、以及使滑架在成为介质的宽度方向的主扫描方向上移动的滑架驱动机构。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张力赋予机构包括用于在施力方向侧检测张力杆的位置的第1传感器和用于在与施力方向侧相反的那一侧检测张力杆的位置的第2传感器。这样构成的话,通过基于第1传感器和第2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控制介质的输送量,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被切断机构进行切断时的介质的张力的偏差、被第2切断机构进行切断时的介质的张力的偏差。
为了解决上述的第3课题,本发明的切断装置用于切断长条的介质,其特征在于,该切断装置包括:沿介质的长度方向输送介质的介质输送机构、用于在与介质的输送方向正交的介质的宽度方向上切断介质的切断机构、以及具有与切断机构相对配置的相对部的切断用台板,切断机构包括:切割介质的切刀、保持切刀的滑架、使滑架在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移动的滑架驱动机构、以及用于朝向相对部按压介质的介质按压构件,介质按压构件安装于滑架,在介质按压构件形成有与相对部相对的相对面,在将切刀切割介质时的滑架的行进方向侧设为第1方向侧时,在相对面的第1方向侧的端部形成有随着朝向第1方向侧去而朝向远离相对部那一侧倾斜的第1倾斜面,第1倾斜面配置在比切刀靠第1方向侧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切断装置中,切断机构具备用于朝向切断用台板的相对部按压介质的介质按压构件,介质按压构件安装于滑架。此外,在本发明中,在介质按压构件形成有与相对部相对的相对面。并且,在本发明中,在将切刀切割介质时的滑架的行进方向侧设为第1方向侧时,在相对面的第1方向侧的端部形成有随着朝向第1方向侧去而朝向远离相对部那一侧倾斜的第1倾斜面,第1倾斜面配置在比切刀靠第1方向侧的位置。
因此,在本发明中,当在介质的宽度方向上开始切割介质时,即使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自切断用台板的相对部浮起(具体而言,即使介质的与第1方向侧相反的那一侧的端部浮起),也能够利用介质按压构件朝向相对部按压自相对部浮起的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并且利用切刀开始切割介质。因而,在本发明中,在介质的宽度方向上开始切割介质时,即使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自切断用台板的相对部浮起,也能够防止滑架等与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的干扰,其结果,能够利用切断机构恰当地切割介质。
在本发明中,切断装置例如具备用于沿着介质的输送方向切断介质的第2切断机构,第2切断机构在介质的输送方向上配置在比切断机构靠上游侧的位置,切断机构以与介质的、被第2切断机构切割的部分交叉的方式切割介质,并且切割在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介质的局部。
在本发明中,在将介质的、被第2切断机构切割的部分设为切割线,将介质的、以切割线为界地配置在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的部分设为第1介质部,将介质的、以切割线为界地配置在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的部分设为第2介质部时,切断装置例如包括收纳第1介质部的收纳部和卷取第2介质部的介质卷取机构。此外,在本发明中,例如,收纳部配置在比切断机构和第2切断机构靠下侧的位置。
在该情况下,在第1介质部与收纳部的底面接触的影响、第1介质部的自重的影响下,第1介质部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有可能易于自切断用台板的相对部浮起,但在本发明中,当在介质的宽度方向上开始切割第1介质部时,即使第1介质部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自切断用台板的相对部浮起,也能够利用介质按压构件朝向相对部按压自相对部浮起的第1介质部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并且利用切刀开始切割第1介质部,因此能够防止滑架等与第1介质部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的干扰,而利用切断机构恰当地切割第1介质部。
在本发明中,切断装置例如具备对介质进行打印的打印机构,打印机构在介质的输送方向上配置在比第2切断机构靠上游侧的位置。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介质按压构件具备形成有第1倾斜面的倾斜面形成部,倾斜面形成部的、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的端部成为随着朝向第1方向侧去而朝向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倾斜的第2倾斜面。这样构成的话,即使在介质以随着朝向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去而远离切断用台板的相对部的方式移动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自相对部浮起的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和倾斜面形成部的第1方向侧的端部的接触,而利用倾斜面形成部按压自相对部浮起的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
在本发明中,在将与第1方向侧相反的那一侧设为第2方向侧时,例如,在相对面的第2方向侧的端部形成有随着朝向第2方向侧去而朝向远离相对部那一侧倾斜的第3倾斜面。
在本发明中,例如,切刀是刀尖尖细的单刃型的刀。在该情况下,若在介质的宽度方向上利用切刀开始切割介质时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自切断用台板的相对部浮起,则有可能切刀的、除了锋利的部分以外的部分与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干扰,而容易无法恰当地切割介质,但在本发明中,即使在介质的宽度方向上利用切刀开始切割介质时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自切断用台板的相对部浮起,也能够利用介质按压构件朝向相对部按压自相对部浮起的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并且利用切刀开始切割介质,因此能够防止切刀的、除了锋利的部分以外的部分与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的干扰,而利用切断机构恰当地切割介质。
此外,为了解决上述的第4课题,本发明的切断装置用于切断长条的介质,其特征在于,该切断装置包括沿介质的长度方向输送介质的介质输送机构和用于沿着介质的输送方向切断介质的第2切断机构,并且,在将介质的、被第2切断机构切割的部分设为切割线,将介质的、以切割线为界地配置在与介质的输送方向正交的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的部分设为第1介质部,将介质的、以切割线为界地配置在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的部分设为第2介质部时,该切断装置包括:收纳第1介质部的收纳部、卷取第2介质部的介质卷取机构、以及在介质的输送方向上配置在收纳部和第2切断机构之间且将第1介质部向远离第2介质部的方向引导的引导构件。
本发明的切断装置具备在介质的输送方向上配置在收纳部和第2切断机构之间的引导构件,引导构件将第1介质部向远离第2介质部的方向引导。因此,在本发明中,即使被介质卷取机构卷取而朝向介质卷取机构移动的第2介质部向朝向收纳部移动的第1介质部侧倾斜,也能够防止被引导构件向远离第2介质部的方向引导的第1介质部的第2介质部侧的端面和第2介质部的第1介质部侧的端面以过度的接触压力接触。
在本发明中,切断装置例如具备用于在介质的宽度方向上切断介质的切断机构,切断机构在介质的输送方向上配置在第2切断机构和引导构件之间。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切断装置具备切断用台板,该切断用台板具有与切断机构相对配置的相对部,切断机构具备:切割介质的切刀、保持切刀的滑架、使滑架在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移动的滑架驱动机构、以及用于朝向相对部按压介质的介质按压构件,介质按压构件安装于滑架,在介质按压构件形成有与相对部相对的相对面,在将切刀切割介质时的滑架的行进方向侧设为第1方向侧时,在相对面的第1方向侧的端部形成有随着朝向第1方向侧去而朝向远离相对部那一侧倾斜的第1倾斜面,第1倾斜面配置在比切刀靠第1方向侧的位置。
在本发明中,由于利用引导构件将第1介质部向远离第2介质部的方向引导,因此当在介质的宽度方向上开始切割第1介质部时第1介质部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自切断用台板的相对部浮起,有可能滑架等与第1介质部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干扰,而无法恰当地切割第1介质部,但这样构成的话,当在介质的宽度方向上开始切割第1介质部时,即使第1介质部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自切断用台板的相对部浮起,也能够利用介质按压构件朝向相对部按压自相对部浮起的第1介质部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并且利用切刀开始切割第1介质部。因而,当在介质的宽度方向上开始切割第1介质部时,即使第1介质部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自相对部浮起,也能够防止滑架等与第1介质部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的干扰,其结果,能够利用切断机构恰当地切割第1介质部。
在本发明中,切断装置例如具备对介质进行打印的打印机构,打印机构在介质的输送方向上配置在比第2切断机构靠上游侧的位置。
在本发明中,切断装置例如具备切断用台板,该切断用台板具有与第2切断机构相对配置的第2相对部,引导构件安装于切断用台板。
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引导构件包括固定于切断用台板的被固定构件和与第1介质部接触的接触构件,接触构件安装于被固定构件,能够调整接触构件相对于被固定构件的、介质的厚度方向上的安装位置。这样构成的话,能够调整引导构件引导第1介质部的方向。因而,即使被介质卷取机构卷取而朝向介质卷取机构移动的第2介质部向朝向收纳部移动的第1介质部侧倾斜,也能够有效地防止被引导构件向远离第2介质部的方向引导的第1介质部的第2介质部侧的端面和第2介质部的第1介质部侧的端面以过度的接触压力接触。
在本发明中,引导构件也可以安装于收纳部或者与收纳部一体地形成。
发明的效果
像以上那样,在本发明中,在包括对长条的介质进行打印的打印机构和用于在与介质的输送方向正交的介质的宽度方向上切断打印后的介质的切断机构的打印装置中,即使在由切断机构切断介质的过程中,也能够由打印机构对介质进行打印并朝向切断机构输送介质。此外,在本发明中,在包括对长条的介质进行打印的打印机构和用于沿着介质的输送方向切断打印后的介质的第2切断机构的打印装置中,即使在利用打印机构对介质进行打印的过程中,也能够由第2切断机构对介质进行切断。
此外,在本发明中,在具备用于在介质的宽度方向上切断介质的切断机构的切断装置中,当在介质的宽度方向上开始切割介质时,即使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自切断用台板的相对部浮起,也能够利用切断机构恰当地切割介质。
此外,在本发明中,在具备用于沿着介质的输送方向切断介质的第2切断机构并且被第2切断机构切断的介质分离为第1介质部和第2介质部的切断装置中,即使被介质卷取机构卷取而朝向介质卷取机构移动的第2介质部向朝向收纳部移动的第1介质部侧倾斜,也能够防止第1介质部的第2介质部侧的端面和第2介质部的第1介质部侧的端面以过度的接触压力接触。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打印切断装置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2是用于说明利用图1所示的打印机构进行的介质的打印例及利用切断机构和第2切断机构进行的介质的切断例的图。
图3是图1的E部的放大图。
图4的(A)是图3所示的切断机构的滑架的局部和介质按压构件等的立体图,图4的(B)是图3所示的切断机构的切刀的前端侧部分的俯视图。
图5的(A)是图4的(A)所示的介质按压构件的主视图,图5的(B)是图4的(A)所示的介质按压构件的俯视图。
图6是图3所示的支承框架的局部和第2切断机构的立体图。
图7是图3所示的支承框架的局部、切割台板的局部及第2切断机构等的侧视图。
图8是用于说明图3所示的引导构件的作用的图。
图9是用于检测图3所示的张力杆的位置的第1传感器和第2传感器的侧视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打印切断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1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介质的打印方法和切断方法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打印切断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1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引导构件的结构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打印切断装置的整体结构)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打印切断装置1的结构的侧视图。打印切断装置1既是打印装置,也是切断装置。图2是用于说明利用图1所示的打印机构3进行的介质2的打印例及利用切断机构7和第2切断机构8进行的介质2的切断例的图。
本方式的打印切断装置1是对长条的介质2进行打印并且将打印后的介质2切断为预定形状的商务用的喷墨打印机,对在打印后切断的长条的介质2进行打印。介质2例如是由聚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树脂形成的树脂制的片状介质。此外,介质2也可以是转印纸、照片用纸等纸制的片状介质。此外,介质2既可以由防水布形成,也可以是窗膜。
打印切断装置1包括对长条的介质2进行打印的打印机构3、从下侧支承打印机构3的支承体4、输送介质2的介质输送机构5、用于加热打印后的介质2的加热器(后加热器)6、用于在与介质2的输送方向正交的介质2的宽度方向上直线性地切断(分切加工)介质2的切断机构7、沿着介质2的输送方向直线性地切断(分切加工)介质2的第2切断机构8、以及具有与介质2接触而对介质2赋予张力的张力杆9的张力赋予机构10。切断机构7和第2切断机构8切断打印后的介质2。张力杆9与打印后的介质2接触而对介质2赋予张力。
张力杆9在介质2的输送方向(介质2的送进方向)上配置在打印机构3和切断机构7之间。加热器6在介质2的输送方向上配置在打印机构3和张力杆9之间。第2切断机构8在介质2的输送方向上配置在张力杆9和切断机构7之间。即,张力杆9在介质2的输送方向上配置在打印机构3和第2切断机构8之间。
打印切断装置1利用切断机构7和第2切断机构8从片状的介质2切下介质2的、包含进行了打印的部分的长方形状或正方形状的被切下部2a(参照图2)。打印切断装置1例如从介质2切下图2的(A)所示的被切下部2a或图2的(B)所示的被切下部2a。在将介质2的被切断机构7切割的部分设为切割线(裁剪线)CL1,将介质2的被第2切断机构8切割的部分设为切割线CL11~CL14时,如图2所示,在被切断机构7切割之后的介质2形成有与介质2的宽度方向平行的切割线CL1,在被第2切断机构8切割之后的介质2形成有沿着介质2的输送方向的切割线CL11~CL14。
在本方式中,在介质2的宽度方向上的被切下部2a的两侧形成有切割线CL11、CL12或切割线CL13、CL14。在图2的(A)所示的例子中,被两条切割线CL1和两条切割线CL11、CL12包围的部分成为被切下部2a,在图2的(B)所示的例子中,被两条切割线CL1和两条切割线CL11、CL12包围的部分和被两条切割线CL1和两条切割线CL13、CL14包围的部分成为被切下部2a。介质2在被第2切断机构8切割之后被切断机构7切割。
切断机构7以与切割线CL11~CL14(即,介质2的、被第2切断机构8切割的部分)交叉的方式切割介质2。即,介质2的宽度方向上的切割线CL1的两端配置在比两条切割线CL11、CL12或两条切割线CL13、CL14靠介质2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位置。此外,切断机构7不是在介质2的整个宽度方向上的区域切割介质2,而是切割在介质2的宽度方向上的介质2的一部分。此外,例如,在如图2的(B)所示的两张被切下部2a在介质2的宽度方向上排列配置的情况下,与两张被切下部2a分别对应的两条切割线CL1以在介质2的宽度方向上空开间隔的状态形成。在本方式中,在介质2的输送方向上的被切下部2a之间有空白部分。此外,在介质2的宽度方向上的被切下部2a的两侧有在介质2的输送方向上细长的空白部分。
打印切断装置1具备保持放出辊13的介质放出部14,该放出辊13是卷绕成卷状的打印前的介质2。此外,打印切断装置1包括:收纳部15,其收纳作为介质2的输送方向上的被切下部2a之间的空白部分的第1空白部2b和被切下部2a;以及介质卷取部17,其保持将第2空白部2c卷绕成卷状的卷取辊16,该第2空白部2c为介质2的宽度方向上的被切下部2a和第1空白部2b的两侧的空白部分。即,打印切断装置1包括:介质放出部14,其安装有朝向打印机构3输送之前的卷绕成卷状的介质2;以及介质卷取部17,其安装有通过了打印机构3之后的卷绕成卷状的介质2(更具体而言是介质2的一部分)。
打印机构3包括向介质2喷出墨的喷墨头20(以下设为“喷头20”。)、搭载喷头20的滑架21、使滑架21在成为介质2的宽度方向的主扫描方向(图1等的Y方向)上移动的滑架驱动机构22、将滑架21以能够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的方式支承的支承框架23、以及配置在滑架21的下侧的打印台板24。喷头20朝向下侧喷出墨。滑架驱动机构22例如包括局部固定于滑架21的带、挂绕有带的带轮、以及用于使带轮旋转的马达。在打印台板24载置有打印时的介质2。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主扫描方向(介质2的宽度方向、Y方向)设为“左右方向”,将与上下方向(图1等的Z方向)及左右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前后方向”。此外,将作为前后方向上的一侧的图1等的X1方向侧设为“前”侧,将作为与其相反的那一侧的图1等的X2方向侧设为“后”侧。在本方式中,打印前的介质2被从后侧向打印台板24的上表面输送,打印后的介质2被从打印台板24的上表面向前侧输送。
此外,在本方式中,在介质2的输送方向上配置有介质放出部14的一侧成为介质2的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在介质2的输送方向上配置有介质卷取部17的一侧成为介质2的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介质2的输送方向表述为“介质输送方向”,将与介质2的输送方向正交的介质2的宽度方向表述为“介质宽度方向”。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介质2的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表述为“输送方向上游侧”,将介质2的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表述为“输送方向下游侧”。
在打印台板24的前侧配置有后台板25。在后台板25的表面形成有引导面25a,该引导面25a用于引导从打印台板24朝向张力杆9输送的介质2。引导面25a形成为凸曲面状。从打印台板24朝向张力杆9输送的介质2与引导面25a接触。加热器6以沿着引导面25a的方式配置在后台板25的内部。
介质输送机构5将长条的介质2沿介质2的长度方向输送。介质输送机构5包括输送辊27和垫辊28,该垫辊28与输送辊27相对配置并且被朝向输送辊27施力。输送辊27和垫辊28在介质2的输送方向上配置在比打印台板24靠上游侧的位置,介质输送机构5在介质2的输送方向上配置在比张力杆9靠上游侧的位置。输送辊27与使输送辊27旋转的驱动机构连结。介质2以被夹在输送辊27和垫辊28之间的状态输送。
张力赋予机构10配置在后台板25的下侧。第2切断机构8配置在张力赋予机构10的下侧。切断机构7配置在第2切断机构8的下侧。张力赋予机构10的具体的结构见后述。此外,切断机构7的结构、第2切断机构8的结构以及切断机构7、第2切断机构8的周边部的具体的结构见后述。
介质放出部14配置在打印机构3的下侧。介质放出部14具备贯穿于放出辊13的内周侧的旋转轴。收纳部15例如形成为上表面开口的长方体的箱状。收纳部15配置在比切断机构7和第2切断机构8靠下侧的位置。此外,收纳部15配置在切断机构7的下侧。
介质卷取部17配置在打印机构3的下侧。此外,介质卷取部17配置在比切断机构7靠下侧的位置。此外,介质卷取部17配置在比切断机构7、第2切断机构8及收纳部15靠后侧的位置。介质卷取部17具备卷取第2空白部2c的介质卷取机构26。介质卷取机构26包括贯穿于卷取辊16的内周侧的旋转轴、使旋转轴旋转的驱动机构、以及用于以卷取于卷取辊16的第2空白部2c的张力不超过预定的张力的方式使卷取辊16空转的转矩限制器。在旋转轴固定有介质2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
在本方式中,介质2的成为被切下部2a和第1空白部2b的部分成为第1介质部,该第1介质部是介质2的、以切割线CL11~CL14为界地配置在介质2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的部分,在收纳部15收纳第1介质部。此外,第2空白部2c成为第2介质部,该第2介质部是介质2的、以切割线CL11~CL14为界地配置在介质2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的部分,介质卷取机构26卷取第2介质部。
(切断机构、第2切断机构及周边部的结构)
图3是图1的E部的放大图。图4的(A)是图3所示的切断机构7的滑架34的局部和介质按压构件44等的立体图,图4的(B)是图3所示的切断机构7的切刀38的前端侧部分的俯视图。图5的(A)是图4的(A)所示的介质按压构件44的主视图,图5的(B)是图4的(A)所示的介质按压构件44的俯视图。图6是图3所示的支承框架35的局部和第2切断机构8的立体图。图7是图3所示的支承框架35的局部、切割台板31的局部及第2切断机构8等的侧视图。图8是用于说明图3所示的引导构件29的作用的图。
切断机构7在介质2的输送方向上配置在比第2切断机构8靠下游侧的位置。即,第2切断机构8在介质2的输送方向上配置在比切断机构7靠上游侧的位置。此外,第2切断机构8在介质2的输送方向上配置在比张力杆9靠下游侧的位置。打印机构3在介质2的输送方向上配置在比切断机构7和第2切断机构8靠上游侧的位置。如上所述,切断机构7配置在第2切断机构8的下侧。在切断机构7和第2切断机构8的后侧配置有作为切断用台板的切割台板31,切割台板31从后侧与切断机构7及第2切断机构8相对。即,打印切断装置1具备从后侧与切断机构7及第2切断机构8相对的切割台板31。
切割台板31包括与切断机构7相对配置的相对部31a和与第2切断机构8相对配置的第2相对部31b。在切割台板31安装有将被切下部2a和第1空白部2b向远离第2空白部2c的方向引导的引导构件29。即,打印切断装置1具备将被切下部2a和第1空白部2b向远离第2空白部2c的方向引导的引导构件29。引导构件29固定在切割台板31的前下端部。
在设置有切断机构7和第2切断机构8的部位,介质2沿着切割台板31的前表面向下侧输送,从第2切断机构8和第2相对部31b之间及切断机构7和相对部31a之间通过。张力杆9在介质2的输送方向上配置在比打印台板24靠下游侧的位置并且配置在比切割台板31靠上游侧的位置。此外,切断机构7和第2切断机构8在介质2的输送方向上配置在比张力杆9靠下游侧的位置。
在介质2的输送方向上的、张力杆9和第2切断机构8之间配置有第2介质输送机构30,该第2介质输送机构30作为介质输送机构,将长条的介质2沿介质2的长度方向输送。即,打印切断装置1具备输送介质2的第2介质输送机构30,第2介质输送机构30在介质2的输送方向上配置在比张力杆9靠下游侧的位置。具体而言,构成第2介质输送机构30的输送辊32和垫辊33(参照图3)配置在介质2的输送方向上的、张力杆9和第2切断机构8之间。
输送辊32和垫辊33配置在第2切断机构8的上侧。垫辊33从前侧与输送辊32相对配置并且被朝向输送辊32施力。输送辊32与使输送辊32旋转的驱动机构连结。介质2以被夹在输送辊32和垫辊33之间的状态输送。
切断机构7包括切割介质2的切刀38(参照图4的(B))、固定切刀38的刀具保持件39、以刀具保持件39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方式保持刀具保持件39的滑架34、以及使刀具保持件39相对于滑架34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螺线管等保持件驱动机构。切刀38借助刀具保持件39保持于滑架34。如图4的(B)所示,切刀38是刀尖尖细的单刃型的刀。另外,在图4的(A)中省略了切刀38的图示。
此外,切断机构7包括将滑架34以能够在左右方向(介质2的宽度方向)上移动的方式支承该滑架34的支承框架35、和使滑架34相对于支承框架35在左右方向上移动的滑架驱动机构36。支承框架35是在左右方向上细长的长条状的框架。支承框架35的左右方向上的两端部固定在侧板37的前端部。侧板37的后端部固定于支承体4。滑架驱动机构36例如包括局部固定于滑架34的带、挂绕有带的带轮、以及用于使带轮旋转的马达。
此外,切断机构7具备用于朝向切割台板31的相对部31a按压介质2的介质按压构件44。介质按压构件44安装于滑架34。具体而言,介质按压构件44安装于滑架34的后表面,从前侧与相对部31a相对。介质按压构件44的后表面成为与相对部31a相对的相对面44a。即,在介质按压构件44形成有与相对部31a相对的相对面44a。在介质按压构件44形成有:贯通孔44b,切刀38的局部配置于该贯通孔44b;以及贯通孔44c,其用于使搭载于滑架34的后述的传感器56的发光部射出的光和朝向传感器56的受光部的光通过。贯通孔44b、44c在前后方向上贯通介质按压构件44。另外,在图3中省略了介质按压构件44的图示。
相对面44a的左右方向上的两端部成为随着朝向左右方向上的外侧去而朝向前侧倾斜的倾斜面44d、44e。即,相对面44a的左右方向上的两端部成为随着朝向左右方向上的外侧去而朝向远离相对部31a那一侧倾斜的倾斜面44d、44e。倾斜面44d、44e形成为平面状。相对面44a的、倾斜面44d和倾斜面44e之间的部分成为与前后方向正交的平面状的介质按压面44f。介质按压面44f形成为长方形状。
在本方式中,在滑架34向左右方向(介质2的宽度方向)的一侧移动时,切刀38切割介质2。在将切刀38切割介质2时的滑架34的行进方向侧设为第1方向侧,将与第1方向侧相反的方向侧设为第2方向侧时,倾斜面44d形成在相对面44a的第1方向侧的端部,随着朝向第1方向侧去而朝向远离相对部31a的一侧(即,朝向前侧)倾斜。倾斜面44d配置在比切刀38靠第1方向侧的位置。倾斜面44e形成在相对面44a的第2方向侧的端部,随着朝向第2方向侧去而朝向远离相对部31a的一侧(即,朝向前侧)倾斜。本方式的倾斜面44d是第1倾斜面,倾斜面44e是第3倾斜面。
在从上下方向观察时,倾斜面44d相对于左右方向的倾斜角度小于倾斜面44e相对于左右方向的倾斜角度。从上下方向观察时的斜面44d相对于左右方向的倾斜角度例如为40°左右,从上下方向观察时的倾斜面44e相对于左右方向的倾斜角度例如为45°左右。在从上下方向观察时,倾斜面44d的长度比倾斜面44e的长度长。
介质按压构件44的、形成有倾斜面44d的第1方向侧的端部成为倾斜面形成部44g。倾斜面形成部44g的下端部成为随着朝向第1方向侧去而朝向上侧倾斜的倾斜面44h。即,倾斜面形成部44g的、介质2的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的端部成为随着朝向第1方向侧去而朝向介质2的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倾斜的倾斜面44h。本方式的倾斜面44h是第2倾斜面。
在滑架34搭载有传感器56(参照图10),该传感器56用于检测打印于介质2的后述的切割位置用标记M1。即,打印切断装置1具备传感器(裁切标记传感器)56,该传感器(裁切标记传感器)56用于检测打印于介质2的切割位置用标记M1。传感器56是反射型的光学式传感器,包括发光部和受光部,该受光部接受从发光部射出并由介质2反射来的光。传感器56的发光部朝向后侧射出光。传感器56与后述的切断控制部63电连接。
第2切断机构8具备切割介质2的切刀。切刀例如是刀尖尖细的单刃型的刀。此外,第2切断机构8包括:刀具保持件41,其固定切刀,并且以能够在左右方向上移动的方式安装于支承框架35;以及夹持机构42,其用于相对于支承框架35固定刀具保持件41。切刀相对于刀具保持件41的前后方向上的固定位置能够手动调整。
在支承框架35形成有用于沿左右方向引导刀具保持件41的引导部35a。引导部35a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细长的长条状。从左右方向观察时的引导部35a的形状例如成为字母L形状。在刀具保持件41形成有与引导部35a卡合的卡合部41a。卡合部41a能够从前后方向上的两侧和上下方向上的两侧与引导部35a接触。
夹持机构42安装于刀具保持件41。夹持机构42例如是使用偏心凸轮的夹持机构。夹持机构42具备杆43,该杆43能够将左右方向作为转动的轴线方向地相对于刀具保持件41转动。杆43能够在刀具保持件41的卡合部41a以预定的接触压力与引导部35a接触的夹持位置和在卡合部41a和引导部35a之间形成有间隙的松开位置之间转动。在本方式中,打印切断装置1的操作者在杆43处于松开位置状态下使刀具保持件41沿着引导部35a移动至预定位置,并且之后使杆43转动到夹持位置而将刀具保持件41固定于支承框架35。
引导部35a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比支承框架35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短(参照图6)。在引导部35a的左右方向上的一端(例如左端)和侧板37之间形成有间隙。该间隙比第2切断机构8的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宽。在本方式中,能够利用该间隙向支承框架35安装第2切断机构8、或者自支承框架35拆卸第2切断机构8。具体而言,通过使配置于间隙的第2切断机构8向右侧移动而使卡合部41a与引导部35a卡合,从而能够向支承框架35安装第2切断机构8。此外,通过使第2切断机构8向左侧移动至间隙,从而能够自支承框架35拆卸第2切断机构8。
因此,在本方式中,能够变更安装于支承框架35的第2切断机构8的数量。例如,在如图2的(A)所示利用第2切断机构8在介质2形成沿着介质2的输送方向的两条切割线CL11、CL12的情况下,在支承框架35的预定位置安装有两个第2切断机构8。此外,例如,在如图2的(B)所示利用第2切断机构8在介质2形成沿着介质2的输送方向的4条切割线CL11~CL14的情况下,在支承框架35的预定位置安装有4个第2切断机构8。
使输送辊32旋转的驱动机构、输送辊32及切割台板31安装于侧板37。垫辊33安装于支承框架35。此外,如上所述,支承框架35固定于侧板37,侧板37固定于支承体4。侧板37利用螺钉固定于支承体4。因此,在本方式中,包含切断机构7、第2切断机构8、第2介质输送机构30及切割台板31的单元能够相对于支承体4拆装。此外,在本方式中,切断机构7和第2切断机构8借助侧板37固定于支承体4,打印机构3、切断机构7和第2切断机构8安装于同一支承体4。
引导构件29配置在比切断机构7靠下侧的位置。此外,引导构件29在介质2的输送方向上配置在切断机构7和收纳部15之间。即,引导构件29在介质2的输送方向上配置在第2切断机构8和收纳部15之间。此外,切断机构7在介质2的输送方向上配置在第2切断机构8和引导构件29之间。引导构件29在左右方向上配置在形成被切下部2a和第1空白部2b的位置。
如上所述,介质卷取部17配置在比切断机构7和收纳部15靠后侧的位置。第2空白部2c从切割台板31的前表面的下端朝向后侧移动。另一方面,收纳部15配置在切断机构7的下侧,被切下部2a和第1空白部2b向下侧移动。引导构件29以被切下部2a和第1空白部2b远离第2空白部2c的方式将被切下部2a和第1空白部2b向前下侧引导。即,引导构件29在成为介质2的厚度方向的前后方向上将被切下部2a和第1空白部2b向远离第2空白部2c的方向引导。
如图3所示,引导构件29包括固定于切割台板31的被固定构件58和与被切下部2a及第1空白部2b接触的接触构件59。被固定构件58在比相对部31a靠下侧的位置固定于切割台板31。此外,被固定构件58固定于切割台板31的前下端部。接触构件59安装于被固定构件58。接触构件59的前表面配置在比切割台板31的前表面靠前侧的位置。接触构件59的前表面例如成为与前后方向正交的平面。被切下部2a和第1空白部2b从接触构件59的前侧通过。
能够调整接触构件59相对于被固定构件58的、前后方向上的安装位置。即,能够调整接触构件59相对于被固定构件58的、介质2的厚度方向上的安装位置。接触构件59例如利用螺栓和螺母固定于被固定构件58。在被固定构件58形成有将前后方向作为长度方向的长孔状的螺栓贯穿孔。
根据本申请发明人的研究,在未设置引导构件29的情况下,若被介质卷取机构26卷取而朝向介质卷取部17移动的第2空白部2c向朝向收纳部15移动的被切下部2a侧倾斜,则如图8的(B)所示,于在介质2的输送方向上比切断机构7靠下游侧的预定的位置P,被切下部2a的端面和第2空白部2c的端面以过度的接触压力接触,有可能在被切下部2a产生褶皱、或者发生被切下部2a或第2空白部2c堵塞的卡纸。
在本方式中,设置有引导构件29,利用引导构件29向远离第2空白部2c的方向引导被切下部2a。因此,即使被介质卷取机构26卷取而朝向介质卷取部17移动的第2空白部2c向朝向收纳部15移动的被切下部2a侧倾斜,也能够防止被向远离第2空白部2c的方向引导的被切下部2a的端面和第2空白部2c的端面以过度的接触压力接触。在设置有引导构件29的情况下,在预定位置P,被切下部2a和第2空白部2c在前后方向上分开,在从前侧观察时,第2空白部2c的端部与被切下部2a重叠(参照图8的(A))。
(张力赋予机构的结构)
图9是用于检测图3所示的张力杆9的位置的第1传感器48和第2传感器49的侧视图。
张力赋予机构10除了张力杆9以外还包括对张力杆9向按压于介质2的方向施力的作为施力构件的拉伸螺旋弹簧46(参照图3)和将张力杆9以能够移动的方式保持的杆保持部47。张力赋予机构10还包括用于检测张力杆9的位置的第1传感器48和第2传感器49。张力杆9配置在比切割台板31的前表面靠后侧的位置。此外,张力杆9配置在比后台板25的引导面25a的下端靠后侧的位置。
张力杆9包括形成为细长的圆柱状的支承轴50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保持于支承轴50的辊51。支承轴50以支承轴50的轴线方向和左右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辊51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细长的圆柱状。辊51的长度(左右方向上的长度)比支承轴50的长度(左右方向上的长度)短。在辊51的内周侧贯穿有支承轴50,辊51能够将左右方向作为旋转的轴线方向地相对于支承轴50旋转。辊51与介质2的前表面侧接触。支承轴50的两端部分别突出到比辊51的两端的各端靠左右方向上的外侧的位置。
杆保持部47分别支承支承轴50的两端部。杆保持部47形成于在辊51的左右方向上的两侧配置的支承构件52。支承构件52的后端部固定于支承体4。在杆保持部47形成有供支承轴50的端部插入的引导槽47a。引导槽47a形成为将前后方向作为长度方向的直线状(狭缝状)。支承轴50能够沿着引导槽47a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即,张力杆9能够相对于杆保持部47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拉伸螺旋弹簧46配置在辊51的左右方向上的两侧。拉伸螺旋弹簧46的一端部与支承轴50的端部卡合,拉伸螺旋弹簧46的另一端部与支承构件52卡合。拉伸螺旋弹簧46对张力杆9朝向后侧施力。即,本方式的后侧(X2方向侧)成为由拉伸螺旋弹簧46对张力杆9施力的施力方向侧。此外,前侧(X1方向侧)成为与施力方向侧相反的那一侧,张力杆9能够相对于杆保持部47向由拉伸螺旋弹簧46对张力杆9施力的施力方向侧和与施力方向侧相反的那一侧移动。
第1传感器48和第2传感器49是具有发光部和受光部的透射型的光学式传感器,发光部和受光部以空开间隔的状态相对配置。第1传感器48和第2传感器49安装于支承构件52。第1传感器48和第2传感器49以在前后方向上空开间隔的状态配置。在本方式中,第1传感器48配置在后侧,第2传感器49配置在前侧。在支承轴50借助预定的构件固定有遮光构件53。在遮光构件53形成有能够将第1传感器48的发光部和受光部之间遮断的遮光部53a和能够将第2传感器49的发光部和受光部之间遮断的遮光部53b。
如上所述,第1传感器48配置在比第2传感器49靠后侧的位置,起到在后侧检测张力杆9的位置的功能。此外,第2传感器49起到在前侧检测张力杆9的位置的功能。即,第1传感器48起到在由拉伸螺旋弹簧46对张力杆9施力的施力方向侧检测张力杆9的位置的功能,第2传感器49起到在与施力方向侧相反的那一侧检测张力杆9的位置的功能。
在本方式中,基于第1传感器48和第2传感器49的检测结果来控制介质输送机构5和第2介质输送机构30,使得张力杆9在前后方向上配置在预定范围内。即,基于第1传感器48和第2传感器49的检测结果来控制由介质输送机构5输送介质2的输送量和由第2介质输送机构30输送介质2的输送量,使得介质2的张力成为预定的范围内的张力。具体而言,基于第1传感器48和第2传感器49的检测结果来控制介质2的输送量,使得张力杆9配置在遮光部53a将第1传感器48的发光部和受光部之间遮断且遮光部53b将第2传感器49的发光部和受光部之间遮断的位置。
(介质的打印方法、切断方法)
图10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打印切断装置1的结构的框图。
本方式的打印切断装置1在利用打印机构3对介质2进行打印时,保持这样的状态不变地利用切断机构7和第2切断机构8切断介质2,从而切下被切下部2a。在本方式中,如图1的实线所示,在打印后通过了后台板25的介质2朝向张力杆9移动。在切下被切下部2a时,通过第2介质输送机构30输送切割台板31上的介质2,从而第2切断机构8在介质2形成沿着介质输送方向的切割线CL11~CL14。此外,通过在切割台板31上的介质2停止的状态下使滑架34在左右方向上移动,从而切断机构7形成与介质宽度方向(左右方向)平行的切割线CL1。
在将打印后被切断机构7在左右方向上直线性地切割的介质2的介质输送方向上的切割位置(即,在介质输送方向上形成切割线CL1的位置)设为介质切割位置时,如图2所示,打印机构3在介质2上打印图像并且在介质2上打印用于指定介质切割位置的切割位置用标记(裁切标记)M1。打印机构3在介质2的左右方向上的一端部打印切割位置用标记M1。
切割位置用标记M1是与左右方向平行的直线(线段),打印在介质2的、成为第2空白部2c的部分。此外,切割位置用标记M1打印在自介质切割位置向输送方向下游侧离开一定的距离的位置。即,打印机构3在自多个介质切割位置分别向输送方向下游侧离开一定的距离的位置打印多个切割位置用标记M1。多个切割位置用标记M1在左右方向上打印在相同的位置。
此外,在将介质切割位置处的介质2的介质宽度方向(左右方向)的切割范围(即,在左右方向上形成切割线CL1的范围)设为介质切割范围,将在打印后被第2切断机构8在介质2的输送方向上直线性地切割的介质2的、左右方向上的切割位置(即,在左右方向上形成切割线CL11~CL14的位置)设为第2介质切割位置时,在与打印切断装置1电连接的个人计算机(PC)61中生成作为打印于介质2的图像(具体而言是打印于被切下部2a的图像)的数据的图像数据、作为用于指定介质切割位置的数据的切割位置数据、作为用于打印切割位置用标记M1的数据的标记打印用数据、作为用于指定介质切割范围的数据的切割范围数据、以及作为用于指定第2介质切割位置的数据的第2切割位置数据。
例如,打印切断装置1的操作者在PC61的显示器上生成上述的数据。在PC61安装有图像生成用的软件等。在本方式中,由打印切断装置1和PC61构成打印系统。当在PC61中生成上述的数据时,操作者例如一边确认显示在PC61的显示器上的第2介质切割位置、一边调整第2切断机构8的左右方向上的位置,并将第2切断机构8固定于支承框架35。
此外,在操作者利用PC61进行预定的操作时,PC61将生成的图像数据、切割位置数据、标记打印用数据及切割范围数据向作为打印机构3的控制部的打印控制部62发送,打印控制部62接收上述的数据。即,打印机构3接收上述的数据。在标记打印用数据中包含标记位置数据,该标记位置数据是用于指定切割位置用标记M1的左右方向上的位置的数据。
接收了图像数据、切割位置数据、标记打印用数据及切割范围数据的打印控制部62基于打印控制部62持有的介质2的左右方向上的位置的数据等来校正切割位置数据、切割范围数据及标记位置数据,将校正后的切割位置数据、切割范围数据及标记位置数据向作为切断机构7的控制部的切断控制部63发送,切断控制部63接收上述的数据。即,切断机构7接收上述的数据。
接收了切割位置数据、切割范围数据及标记位置数据的切断控制部63基于标记位置数据而使滑架34向传感器56能够检测切割位置用标记M1的位置移动。即,滑架驱动机构36基于标记位置数据而使滑架34向传感器56能够检测切割位置用标记M1的位置移动。在由切断机构7对介质2进行切割时,该位置成为滑架34的基准位置,滑架34从该位置开始移动。在该状态下,打印机构3基于图像数据而在介质2上打印图像并且基于标记打印用数据而在介质2上打印切割位置用标记M1。
此外,切断机构7基于切割范围数据而切割介质2。在切断机构7切割介质2时,切割台板31上的介质2停止。基于传感器56的检测结果和切割位置数据来控制介质2的停止位置。具体而言,在传感器56检测到切割位置用标记M1之后利用第2介质输送机构30将介质2输送预定量时,介质2停止,切断机构7切割介质2。
在本方式中,在遮光构件53的遮光部53a将第1传感器48的发光部和受光部之间遮断且遮光部53b将第2传感器49的发光部和受光部之间遮断时,滑架34能够在左右方向上移动。即,在切断机构7形成切割线CL1时,张力杆9配置在遮光部53a将第1传感器48的发光部和受光部之间遮断且遮光部53b将第2传感器49的发光部和受光部之间遮断的位置。此外,在本方式中,即使张力杆9在前后方向上移动预定范围,也能维持遮光部53a将第1传感器48的发光部和受光部之间遮断且遮光部53b将第2传感器49的发光部和受光部之间遮断的状态。
(本方式的主要的效果)
像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方式的打印切断装置1中,被拉伸螺旋弹簧46向后侧施力的张力杆9在介质2的输送方向上配置在打印机构3和切断机构7之间,能够相对于杆保持部47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因此,在本方式中,即使在由切断机构7切断介质2的过程中利用打印机构3对介质2进行打印并朝向切断机构7输送介质2,也能够利用张力杆9维持介质2的、被切断机构7进行切断的部分的张力,其结果,能够利用切断机构7恰当地切断介质2。
因而,在本方式中,即使在由切断机构7切断介质2的过程中,也能够由打印机构3对介质2进行打印并朝向切断机构7输送介质2。另外,在本方式中,由于加热器6在介质2的输送方向上配置在打印机构3和张力杆9之间,因此介质2的输送方向上的、打印机构3和切断机构7之间的距离变长,但在本方式中,即使介质2的输送方向上的、打印机构3和切断机构7之间的距离变长,也能够在由切断机构7切断介质2的过程中由打印机构3对介质2进行打印并朝向切断机构7输送介质2。
在本方式中,张力杆9在介质2的输送方向上配置在打印机构3和第2切断机构8之间,能够相对于杆保持部47在前后方向上移动。此外,在本方式中,在张力杆9和第2切断机构8之间配置有第2介质输送机构30的输送辊32和垫辊33。因此,在本方式中,在由打印机构3对介质2进行打印的过程中,即便是使介质2的、由打印机构3进行打印的部分停止的状态,也能够利用第2介质输送机构30将介质2的、待由第2切断机构8进行切断的部分输送与张力杆9移动相应的量,而利用第2切断机构8对介质2进行切断。
因而,在本方式中,即使在利用打印机构3对介质2进行打印的过程中,也能够由第2切断机构8对介质2进行切断。另外,在本方式中,由于加热器6在介质2的输送方向上配置在打印机构3和张力杆9之间,因此介质2的输送方向上的、打印机构3和第2切断机构8之间的距离变长,但在本方式中,即使介质2的输送方向上的、打印机构3和第2切断机构8之间的距离变长,也能够在利用打印机构3对介质2进行打印的过程中由第2切断机构8对介质2进行切断。
在本方式中,能够利用张力杆9抑制被切断机构7进行切断时的介质2的张力的偏差和被第2切断机构8进行切断时的介质2的张力的偏差。因此,在本方式中,能够使被切断机构7切断时的介质2的状态和被第2切断机构8切断时的介质2的状态稳定。
此外,在本方式中,张力赋予机构10包括用于在前后方向上检测张力杆9的位置的第1传感器48和第2传感器49,基于第1传感器48和第2传感器49的检测结果来控制介质2的输送量,使得介质2的张力成为预定的范围内的张力。因此,在本方式中,能够有效地抑制被切断机构7进行切断时的介质2的张力的偏差和被第2切断机构8进行切断时的介质2的张力的偏差。
此外,在本方式中,在滑架34安装有用于朝向切割台板31的相对部31a按压介质2的介质按压构件44,在介质按压构件44形成有与相对部31a相对的相对面44a。此外,在本方式中,在将切刀38切割介质2时的滑架34的行进方向侧设为第1方向侧时,在相对面44a的第1方向侧的端部形成有随着朝向第1方向侧去而朝向远离相对部31a那一侧倾斜的倾斜面44d,倾斜面44d配置在比切刀38靠第1方向侧的位置。
因此,在本方式中,在利用切刀38在介质2的宽度方向上开始切割介质2时,即使介质2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具体而言,介质2的、成为被切下部2a和第1空白部2b的部分的第2方向侧的端部,以下将介质2的该部分的端部设为“第1介质部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自相对部31a浮起,也能够利用倾斜面44d将自相对部31a浮起的第1介质部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引导至介质按压面44f,其结果,能够利用介质按压构件44朝向相对部31a按压自相对部31a浮起的第1介质部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并且利用切刀38开始切割介质2。因而,在本方式中,在介质2的宽度方向上开始切割介质2时,即使第1介质部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自相对部31a浮起,也能够防止滑架34等与第1介质部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的干扰,其结果,能够利用切断机构7恰当地切割介质2。
另外,在本方式中,由于在比切断机构7和第2切断机构8靠下侧的位置配置有收纳部15,因此在介质2的成为被切下部2a和第1空白部2b的部分与收纳部15的底面接触的影响、介质2的成为被切下部2a和第1空白部2b的部分的自重的影响下,第1介质部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有可能易于自相对部31a浮起,但在本方式中,即使第1介质部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自相对部31a浮起,也能够利用介质按压构件44朝向相对部31a按压自相对部31a浮起的第1介质部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并且利用切刀38开始切割介质2,因此能够防止滑架34等与第1介质部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的干扰,而利用切断机构7恰当地切割介质2。
此外,在本方式中,由于切刀38是单刃型的刀,因此若在介质2的宽度方向上利用切刀38开始切割介质2时第1介质部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自相对部31a浮起,则有可能切刀38的、除了锋利的部分以外的部分与第1介质部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干扰,而无法恰当地切割介质2,但在本方式中,即使在介质2的宽度方向上开始切割介质2时第1介质部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自相对部31a浮起,也能够利用介质按压构件44朝向相对部31a按压自相对部31a浮起的第1介质部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并且利用切刀38开始切割介质2,因此能够防止切刀38的、除了锋利的部分以外的部分与第1介质部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的干扰,而利用切断机构7恰当地切割介质2。
在本方式中,在介质2的输送方向上在切断机构7及第2切断机构8与收纳部15之间配置有引导构件29,引导构件29在介质2的厚度方向上将被切下部2a和第1空白部2b向远离第2空白部2c的方向引导。因此,在本方式中,如上所述,即使被介质卷取机构26卷取而朝向介质卷取部17移动的第2空白部2c向朝向收纳部15移动的被切下部2a侧倾斜,也能够防止被引导构件29向远离第2空白部2c的方向引导的被切下部2a的端面和第2空白部2c的端面以过度的接触压力接触。
在本方式中,引导构件29包括固定于切割台板31的被固定构件58和与被切下部2a及第1空白部2b接触的接触构件59,能够调整接触构件59相对于被固定构件58的前后方向上的安装位置。因此,在本方式中,能够调整引导构件29引导被切下部2a和第1空白部2b的方向。因而,在本方式中,即使被介质卷取机构26卷取而朝向介质卷取部17移动的第2空白部2c向朝向收纳部15移动的被切下部2a侧倾斜,也能够有效地防止被引导构件29向远离第2空白部2c的方向引导的被切下部2a的端面和第2空白部2c的端面以过度的接触压力接触。
另外,在本方式中,由于利用引导构件29将被切下部2a和第1空白部2b向前下侧引导,因此在利用切断机构7在介质2的宽度方向上开始切割介质2时第1介质部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有可能易于自相对部31a浮起,但在本方式中,即使第1介质部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自相对部31a浮起,也能够利用介质按压构件44朝向相对部31a按压自相对部31a浮起的第1介质部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并且利用切刀38开始切割介质2,因此能够防止滑架34等与第1介质部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的干扰,而利用切断机构7恰当地切割介质2。
此外,在本方式中,利用配置在比切断机构7靠下侧的位置的引导构件29将被切下部2a和第1空白部2b向前下侧引导,因此第1介质部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随着朝向下侧去而更加易于自相对部31a浮起,但在本方式中,介质按压构件44的倾斜面形成部44g的下端部成为随着朝向第1方向侧去而朝向上侧倾斜的倾斜面44h。因此,在本方式中,即使第1介质部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随着朝向下侧去而更加易于自相对部31a浮起,也能够防止自相对部31a浮起的第1介质部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和倾斜面形成部44g的第1方向侧的端部的接触,而利用倾斜面形成部44g按压自相对部31a浮起的第1介质部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
[实施方式2]
(打印切断装置的结构及介质的打印方法、切断方法)
图1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介质2的打印方法及切断方法的图。图1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打印切断装置1的结构的框图。
本方式的打印切断装置1与实施方式1的打印切断装置1同样对长条的介质2进行打印并将其切断。在实施方式1的打印切断装置1中,进行由打印机构3对介质2进行的打印和由切断机构7和第2切断机构8对介质2进行的切断。相对于此,在本方式中,例如,介质2由衬纸和以能够剥离的方式粘贴于衬纸的密封材料构成,在打印切断装置1中,除了由打印机构3对介质2进行的打印和由切断机构7和第2切断机构8对介质2进行的切断以外,还进行与打印于介质2的密封材料的图像相应地仅将密封材料切割为预定形状的介质2的半切割。以下,以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为中心地说明本方式的打印切断装置1的结构等。
本方式的打印机构3具备用于半切割介质2的切割头66(参照图1)。切割头66搭载于滑架21,能够在左右方向上移动。切割头66例如包括切刀、以切刀能够将上下方向作为转动的轴线方向地转动的方式将切刀保持为能够转动的刀具保持件、以及使刀具保持件升降的升降机构。在对介质2进行打印后由切割头66对介质2进行半切割。
在将介质2的、被切割头66半切割的部分设为半切割线CL2时,例如,如图11所示,在被切割头66半切割之后的介质2形成包围图像的半切割线CL2。在进行介质2的半切割时,进行介质2向输送方向下游侧的输送、介质2向输送方向上游侧的输送、以及介质2向介质输送方向上的两侧的输送。
在介质2被夹在停止状态的输送辊32和垫辊33之间时,无法利用介质输送机构5将介质2向输送方向上游侧输送预定量以上。此外,即便假设能够使垫辊33退避而成为介质2未被夹在输送辊32和垫辊33之间的状况,在向介质输送方向上的两侧输送介质2的状况下由切断机构7和第2切断机构8对介质2进行切割时,在向输送方向上游侧输送介质2的影响下,也有可能在介质宽度方向和介质输送方向上无法恰当地切割介质2。
于是,在本方式中,不将进行了打印和半切割之后的介质2利用切断机构7和第2切断机构8切割,而暂且利用介质卷取机构26将其卷取成卷状,之后,操作者自介质卷取部17拆卸卷状的介质2并安装于介质放出部14。并且,将卷取成卷状的打印和半切割后的介质2从介质放出部14再次放出,利用切断机构7和第2切断机构8进行切割。即,在将打印机构3进行了打印之后的介质2且是自介质卷取部17拆卸之后的介质2作为打印后介质时,卷绕成卷状的打印后介质安装于介质放出部14。此外,切断机构7和第2切断机构8切断打印后介质。
在本方式中,进行打印和半切割时的介质2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端成为利用切断机构7和第2切断机构8进行切割时的介质2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端,进行打印和半切割时的介质2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端成为切断机构7和第2切断机构8进行切割时的介质2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端。此外,进行打印和半切割时的介质2的右端成为利用切断机构7和第2切断机构8进行切割时的介质2的左端,进行打印和半切割时的介质2的左端成为利用切断机构7和第2切断机构8进行切割时的介质2的右端。
另外,图11的(A)是用于说明在打印和半切割结束之后自介质卷取部17拆卸之前的介质2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的端部的状态的图,图11的(B)是用于说明在打印和半切割结束而自介质卷取部17拆卸了之后安装于介质放出部14的介质2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的状态的图。
在本方式中,由于在进行介质2的打印和半切割时不由切断机构7和第2切断机构8对介质2进行切割,因此在打印和半切割后通过了后台板25的介质2如图1的双点划线所示在从切断机构7、第2切断机构8及张力赋予机构10的前侧通过并且从切断机构7的下侧通过之后被介质卷取机构26卷取。另一方面,在由切断机构7和第2切断机构8对介质2进行切割时与实施方式1同样,通过了后台板25的介质2朝向张力杆9移动(参照图1的实线)。此外,在由切断机构7和第2切断机构8对介质2进行切割时,介质2从打印台板24上通过。
在本方式中,在进行介质2的打印和半切割时,介质卷取部17保持进行了打印和半切割之后的介质2卷绕成卷状的卷取辊16。另一方面,在由切断机构7和第2切断机构8对介质2进行切割时,介质卷取部17与实施方式1同样保持第2空白部2c卷绕成卷状的卷取辊16。
在本方式中,在打印机构3的滑架21搭载有传感器67(参照图12),该传感器67用于检测打印于介质2的后述的第1切割范围用标记M11和第2切割范围用标记M12。即,打印切断装置1具备用于检测第1切割范围用标记M11和第2切割范围用标记M12的传感器67,传感器67配置在比切断机构7靠输送方向上游侧的位置。传感器67与传感器56同样是反射型的光学式传感器,包括发光部和受光部,该受光部接受从发光部射出并由介质2反射来的光。传感器67的发光部朝向下侧射出光。传感器67与打印控制部62电连接。
与实施方式1同样,在将介质切割位置处的介质2的左右方向上的切割范围(即,在左右方向上形成切割线CL1的范围)设为介质切割范围时,本方式的打印机构3在介质2上打印图像和切割位置用标记M1,并且在介质2上打印配置在与介质切割范围的左右方向上的一端对应的位置的第1切割范围用标记M11、配置在与介质切割范围的左右方向上的另一端对应的位置的第2切割范围用标记M12、以及用于指定原点的原点指定用标记M2。
与实施方式1同样,切割位置用标记M1是与左右方向平行的直线(线段),打印机构3在成为第2空白部2c的介质2的左右方向上的一端部打印切割位置用标记M1。此外,本方式的切割位置用标记M1打印在自介质切割位置向输送方向上游侧分开一定的距离的位置(参照图11的(A))。即,打印机构3在自多个介质切割位置分别向输送方向上游侧分开一定的距离的位置打印多个切割位置用标记M1。
第1切割范围用标记M11和第2切割范围用标记M12是与介质输送方向平行的直线(线段)。打印机构3在卷取于介质卷取部17的状态的介质2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的端部打印第1切割范围用标记M11和第2切割范围用标记M12。例如,在如图11所示两张被切下部2a在介质2的宽度方向上排列配置的情况下,打印机构3打印两条第1切割范围用标记M11和两条第2切割范围用标记M12。
在本方式中,打印机构3在比介质切割范围的左右方向上的一端靠左右方向上的内侧的位置打印第1切割范围用标记M11,并且在比介质切割范围的左右方向上的另一端靠左右方向上的内侧的位置打印第2切割范围用标记M12。此外,与实施方式1同样,在将被第2切断机构8沿介质输送方向直线性地切割的介质2的、左右方向上的切割位置(即,在左右方向上形成切割线CL11~CL14的位置)设为第2介质切割位置时,打印机构3在左右方向上的与第2介质切割位置相同的位置打印第1切割范围用标记M11和第2切割范围用标记M12。
另外,打印机构3除了在卷取于介质卷取部17的状态的介质2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的端部打印的第1切割范围用标记M11和第2切割范围用标记M12以外,也有时在介质输送方向上以预定的间距在第1空白部2b打印第1切割范围用标记M11和第2切割范围用标记M12。
原点指定用标记M2是与介质输送方向平行的直线(线段)。打印机构3在卷取于介质卷取部17的状态的介质2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的端部打印原点指定用标记M2。此外,例如,原点指定用标记M2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端与打印在输送方向最上游侧的切割位置用标记M1的左右方向上的内侧端相连,原点指定用标记M2打印在成为第2空白部2c的介质2的左右方向上的一端部。
在本方式中,在进行介质2的打印和半切割之前,在PC61中生成作为打印于介质2的图像(具体而言是打印于被切下部2a的图像)的数据的图像数据、作为用于半切割介质2的数据的半切割用数据、作为用于指定介质切割位置的数据的切割位置数据、作为用于在介质2上打印切割位置用标记M1的数据的第1标记打印用数据、作为用于指定介质切割范围的数据的切割范围数据、以及作为用于指定第2介质切割位置的数据的第2切割位置数据。此外,在进行介质2的打印和半切割之前,在PC61中生成作为用于在介质2上打印第1切割范围用标记M11和第2切割范围用标记M12的数据的第2标记打印用数据、和作为用于在介质2上打印原点指定用标记M2的数据的第3标记打印用数据。
例如,打印切断装置1的操作者在PC61的显示器上生成上述的数据。在PC61中生成了上述的数据之后操作者利用PC61进行预定的操作时,PC61将生成的图像数据、半切割用数据、切割位置数据、第1标记打印用数据、第2标记打印用数据、第3标记打印用数据及切割范围数据向打印控制部62发送,打印控制部62接收上述的数据。即,打印机构3接收上述的数据。
接收了数据的打印机构3基于图像数据而在介质2上打印图像,基于第1标记打印用数据而在介质2上打印多个切割位置用标记M1,基于第2标记打印用数据而打印第1切割范围用标记M11和第2切割范围用标记M12,基于第3标记打印用数据而打印原点指定用标记M2。此外,打印机构3在介质2的打印后基于半切割用数据而半切割介质2。如上所述,在进行介质2的打印和半切割时,以在打印和半切割后通过了后台板25的介质2在从切断机构7、第2切断机构8和张力赋予机构10的前侧及切断机构7的下侧通过之后被介质卷取机构26卷取的方式设置介质2。
进行了打印和半切割之后的介质2被介质卷取机构26卷取成卷状,由操作者自介质卷取部17拆卸。自介质卷取部17拆卸了的打印和半切割后的卷状的介质2由操作者安装于介质放出部14。安装于介质放出部14的卷状的介质2被操作者抽出,介质2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配置在打印台板24上。
之后,传感器67检测原点指定用标记M2,并且检测原点指定用标记M2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端所连接的切割位置用标记M1(即,打印在输送方向最下游侧的切割位置用标记M1)。打印控制部62基于传感器67的检测结果来指定原点位置。在本方式中,例如,原点指定用标记M2和切割位置用标记M1的连接点的位置成为介质2的原点位置。之后,传感器67检测第1切割范围用标记M11和第2切割范围用标记M12。
在传感器67检测原点指定用标记M2、第1切割范围用标记M11及第2切割范围用标记M12时,滑架21在左右方向上移动。此外,在传感器67检测切割位置用标记M1时,介质输送机构5输送介质2。另外,在由传感器67对原点指定用标记M2和切割位置用标记M1进行检测之前,由操作者调整滑架21的左右方向上的位置和介质2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的介质输送方向上的位置。具体而言,在滑架21搭载有朝向下侧射出激光的激光指示器,操作者一边确认从激光指示器向介质2照射的激光、一边调整滑架21的位置和介质2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的位置。
打印控制部62基于由传感器67得到的切割位置用标记M1的检测结果而生成作为用于指定切割位置用标记M1的左右方向上的位置的数据的标记位置数据,并且基于由传感器67得到的第1切割范围用标记M11和第2切割范围用标记M12的检测结果等来校正切割范围数据,生成校正后的切割范围数据。此外,打印控制部62将切割位置数据、标记位置数据及校正后的切割范围数据向切断控制部63发送,切断控制部63接收上述的数据。即,切断机构7接收上述的数据。
接收了切割位置数据、切割范围数据及标记位置数据的切断控制部63基于标记位置数据而使滑架34向传感器56能够检测切割位置用标记M1的位置移动。即,滑架驱动机构36基于切断机构7接收的标记位置数据而使滑架34向传感器56能够检测切割位置用标记M1的位置移动。在由切断机构7对介质2进行切割时,该位置成为滑架34的基准位置,滑架34从该位置开始移动。
此外,操作者例如将打印在左右方向上的与第2介质切割位置相同的位置的第1切割范围用标记M11和第2切割范围用标记M12作为记号地调整第2切断机构8的左右方向上的位置,将第2切断机构8固定于支承框架35。之后,进行由第2切断机构8进行的介质2的切割和由切断机构7进行的介质2的切割。
与实施方式1同样,通过第2介质输送机构30输送介质2,从而第2切断机构8切割介质2。切断机构7基于切割范围数据来切割介质2。在切断机构7切割介质2时,切割台板31上的介质2停止。与实施方式1同样,在本方式中,也基于传感器56的检测结果和切割位置数据来控制介质2的停止位置。具体而言,在传感器56检测到切割位置用标记M1之后利用第2介质输送机构30将介质2输送预定量时,介质2停止,切断机构7切割介质2。另外,在由切断机构7对介质2进行切割时,切割位置用标记M1配置在自介质切割位置向输送方向下游侧分开一定的距离的位置(参照图11的(B))。
这样,在本方式中,切断机构7基于切割范围数据(即,切断机构7从打印控制部62接收的切割范围数据)和传感器56的检测结果而在左右方向上切割介质2,该切割范围数据基于由传感器67得到的第1切割范围用标记M11和第2切割范围用标记M12的检测结果等进行了校正。即,切断机构7基于传感器56、67的检测结果而在左右方向上切割介质2。
另外,在第1切割范围用标记M11和第2切割范围用标记M12打印于第1空白部2b的情况下,也有时在由切断机构7和第2切断机构8对介质2进行的切断开始之后使传感器67再次检测原点指定用标记M2、切割位置用标记M1、第1切割范围用标记M11及第2切割范围用标记M12。在该情况下,打印控制部62再次生成标记位置数据并且校正切割范围数据,将切割位置数据、标记位置数据及校正后的切割范围数据向切断控制部63发送。
此外,在实施方式2中,也可以代替进行介质2的半切割而在打印后的介质2形成与打印于介质2的图像相应的预定形状的易撕线。在该情况下,例如,介质2由纸形成,切割头66在打印后的介质2上形成易撕线。此外,在该情况下,例如,在介质2形成与半切割线CL2相同形状的易撕线的切割线。此外,在实施方式2中,也可以代替进行介质2的半切割而进行出于装饰用途切掉打印后的介质2的局部这样的介质2的切掉。并且,在实施方式2中,也可以代替进行介质2的半切割、在介质2形成易撕线、进行介质2的切掉而对介质2进行预定的处理。在该情况下,也是在对介质2进行预定的处理时进行介质2向介质输送方向上的两侧的输送。
[其他的实施方式]
上述的方式是本发明的较佳方式的一例,但并不限定于此,能够在不变更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实施。
在上述的方式中,引导构件29包括被固定构件58和接触构件59这两个构件,但引导构件29也可以仅由1个构件构成。此外,在上述的方式中,打印切断装置1也可以具备将被切下部2a和第1空白部2b向远离第2空白部2c的方向引导的引导构件79(参照图13)而代替引导构件29。引导构件79例如安装于收纳部15。具体而言,引导构件79安装在收纳部15的后上端部。引导构件79配置在比切断机构7靠下侧的位置,在介质输送方向上配置在切断机构7和收纳部15之间。此外,引导构件79在左右方向上配置在形成被切下部2a和第1空白部2b的位置。
在引导构件79例如形成有以随着朝向前侧去而朝向下侧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79a,被切下部2a和第1空白部2b从倾斜面79a的前侧通过。被切下部2a和第1空白部2b被倾斜面79a以远离第2空白部2c的方式向前下侧引导。此外,在引导构件79形成有以随着朝向后侧去而朝向下侧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79b。倾斜面79b配置在倾斜面79a的后侧,倾斜面79a的上端和倾斜面79b的上端相连。另外,引导构件79也可以与收纳部15一体地形成。
在上述的方式中,也可以在介质2的输送方向上的、张力杆9和第2切断机构8之间配置有切断机构7。此外,打印切断装置1也可以不具备切断机构7。并且,在上述的方式中,也可以在介质2的输送方向上的、打印机构3和张力杆9之间不配置加热器6。此外,在上述的方式中,对张力杆9施力的施力构件也可以是除拉伸螺旋弹簧46以外的弹簧构件。此外,在上述的方式中,也可以不形成介质输送方向上的被切下部2a之间的第1空白部2b。此外,在上述的方式中,打印切断装置1也可以是除喷墨打印机以外的打印机。
此外,在上述的方式中,在介质按压构件44也可以不形成倾斜面44e,还可以不形成倾斜面44h。此外,在上述的方式中,切刀38也可以是双刃型的刀。在该情况下,无论滑架34向左右方向的哪一侧移动,都能够由切刀38对介质2进行切割。在该情况下,例如,在介质按压构件44的相对面44a的左右方向上的两端部形成有与倾斜面44d相当的第1倾斜面,左右方向上的两方向侧成为第1方向侧。
在上述的方式中,切断机构7也可以不具备介质按压构件44。此外,在上述的方式中,打印切断装置1也可以不具备第2切断机构8。在该情况下,切断机构7在介质2的整个宽度方向上的区域切割介质2。在该情况下,例如,打印切断装置1也可以不具备介质卷取部17和引导构件29。并且,在上述的方式中,打印切断装置1也可以不具备切断机构7,还可以不具备打印机构3。
附图标记说明
1、打印切断装置(打印装置,切断装置);2、介质;2a、被切下部(第1介质部);2b、第1空白部(第1介质部);2c、第2空白部(第2介质部);3、打印机构;5、介质输送机构;6、加热器;7、切断机构;8、第2切断机构;9、张力杆;10、张力赋予机构;15、收纳部;20、喷头(喷墨头);21、滑架;22、滑架驱动机构;26、介质卷取机构;29、79、引导构件;30、第2介质输送机构(介质输送机构);31、切割台板(切断用台板);31a、相对部;31b、第2相对部;34、滑架;36、滑架驱动机构;38、切刀;44、介质按压构件;44a、相对面;44d、倾斜面(第1倾斜面);44e、倾斜面(第3倾斜面);44g、倾斜面形成部;44h、倾斜面(第2倾斜面);46、拉伸螺旋弹簧(施力构件);47、杆保持部;48、第1传感器;49、第2传感器;58、被固定构件;59、接触构件;CL11~CL14、切割线;X2、施力方向侧;Y、主扫描方向、介质的宽度方向。

Claims (22)

1.一种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打印装置包括:对长条的介质进行打印的打印机构、沿所述介质的长度方向输送所述介质的介质输送机构、用于在与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所述介质的宽度方向上切断打印后的所述介质的切断机构、以及具有与打印后的所述介质接触而对所述介质赋予张力的张力杆的张力赋予机构,
所述介质输送机构在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上配置在比所述张力杆靠上游侧的位置,
所述张力杆在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上配置在所述打印机构和所述切断机构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打印装置包括沿所述介质的长度方向输送所述介质的第2介质输送机构和用于沿着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切断打印后的所述介质的第2切断机构,
所述第2介质输送机构和所述第2切断机构在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上配置在比所述张力杆靠下游侧的位置。
3.一种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打印装置包括:对长条的介质进行打印的打印机构、沿所述介质的长度方向输送所述介质的介质输送机构和第2介质输送机构、用于沿着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切断打印后的所述介质的第2切断机构、以及具有与打印后的所述介质接触而对所述介质赋予张力的张力杆的张力赋予机构,
所述介质输送机构在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上配置在比所述张力杆靠上游侧的位置,
所述第2介质输送机构在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上配置在比所述张力杆靠下游侧的位置,
所述张力杆在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上配置在所述打印机构和所述第2切断机构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张力赋予机构包括对所述张力杆向使其按压于所述介质的方向施力的施力构件和将所述张力杆以能够移动的方式保持的杆保持部,
所述张力杆能够相对于所述杆保持部向由所述施力构件对所述张力杆施力的施力方向侧和与所述施力方向侧相反的那一侧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打印装置具备用于加热打印后的所述介质的加热器,
所述加热器在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上配置在所述打印机构和所述张力杆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印机构包括:向所述介质喷出墨的喷墨头、搭载所述喷墨头的滑架、以及使所述滑架在成为所述介质的宽度方向的主扫描方向上移动的滑架驱动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张力赋予机构包括:对所述张力杆向使其按压于所述介质的方向施力的施力构件、用于在由该施力构件施力的施力方向侧检测所述张力杆的位置的第1传感器、以及用于在与所述施力方向侧相反的那一侧检测所述张力杆的位置的第2传感器。
8.一种切断装置,其用于切断长条的介质,其特征在于,
该切断装置包括:沿所述介质的长度方向输送所述介质的介质输送机构、用于在与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所述介质的宽度方向上切断所述介质的切断机构、以及具有与所述切断机构相对配置的相对部的切断用台板,
所述切断机构包括:切割所述介质的切刀、保持所述切刀的滑架、使所述滑架在所述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移动的滑架驱动机构、以及用于朝向所述相对部按压所述介质的介质按压构件,
所述介质按压构件安装于所述滑架,
在所述介质按压构件形成有与所述相对部相对的相对面,
在将所述切刀切割所述介质时的所述滑架的行进方向侧设为第1方向侧时,
在所述相对面的所述第1方向侧的端部形成有随着朝向所述第1方向侧去而朝向远离所述相对部那一侧倾斜的第1倾斜面,
所述第1倾斜面配置在比所述切刀靠所述第1方向侧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切断装置具备用于沿着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切断所述介质的第2切断机构,
所述第2切断机构在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上配置在比所述切断机构靠上游侧的位置,
所述切断机构以与所述介质的、被所述第2切断机构切割的部分交叉的方式切割所述介质,并且切割在所述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所述介质的局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介质的、被所述第2切断机构切割的部分设为切割线,将所述介质的、以所述切割线为界地配置在所述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的部分设为第1介质部,将所述介质的、以所述切割线为界地配置在所述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的部分设为第2介质部时,
该切断装置包括收纳所述第1介质部的收纳部和卷取所述第2介质部的介质卷取机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纳部配置在比所述切断机构和所述第2切断机构靠下侧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切断装置具备对所述介质进行打印的打印机构,
所述打印机构在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上配置在比所述第2切断机构靠上游侧的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质按压构件具备形成有所述第1倾斜面的倾斜面形成部,
所述倾斜面形成部的、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的端部成为随着朝向所述第1方向侧去而朝向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倾斜的第2倾斜面。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将与所述第1方向侧相反的那一侧设为第2方向侧时,
在所述相对面的所述第2方向侧的端部形成有随着朝向所述第2方向侧去而朝向远离所述相对部那一侧倾斜的第3倾斜面。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刀是刀尖尖细的单刃型的刀。
16.一种切断装置,其用于切断长条的介质,其特征在于,
该切断装置包括沿所述介质的长度方向输送所述介质的介质输送机构和用于沿着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切断所述介质的第2切断机构,并且,
在将所述介质的、被所述第2切断机构切割的部分设为切割线,将所述介质的、以所述切割线为界地配置在与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所述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的部分设为第1介质部,将所述介质的、以所述切割线为界地配置在与所述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的部分设为第2介质部时,
该切断装置包括:收纳所述第1介质部的收纳部、卷取所述第2介质部的介质卷取机构、以及在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上配置在所述收纳部和所述第2切断机构之间且将所述第1介质部向远离所述第2介质部的方向引导的引导构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切断装置具备用于在所述介质的宽度方向上切断所述介质的切断机构,
所述切断机构在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上配置在所述第2切断机构和所述引导构件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切断装置具备切断用台板,该切断用台板具有与所述切断机构相对配置的相对部,
所述切断机构具备:切割所述介质的切刀、保持所述切刀的滑架、使所述滑架在所述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移动的滑架驱动机构、以及用于朝向所述相对部按压所述介质的介质按压构件,
所述介质按压构件安装于所述滑架,
在所述介质按压构件形成有与所述相对部相对的相对面,
在将所述切刀切割所述介质时的所述滑架的行进方向侧设为第1方向侧时,
在所述相对面的所述第1方向侧的端部形成有随着朝向所述第1方向侧去而朝向远离所述相对部那一侧倾斜的第1倾斜面,
所述第1倾斜面配置在比所述切刀靠所述第1方向侧的位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断装置具备对所述介质进行打印的打印机构,
所述打印机构在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上配置在比所述第2切断机构靠上游侧的位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切断装置具备切断用台板,该切断用台板具有与所述第2切断机构相对配置的第2相对部,
所述引导构件安装于所述切断用台板。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切断用台板的被固定构件和与所述第1介质部接触的接触构件,
所述接触构件安装于所述被固定构件,
能够调整所述接触构件相对于所述被固定构件的、所述介质的厚度方向上的安装位置。
22.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构件安装于所述收纳部或者与所述收纳部一体地形成。
CN202280070244.XA 2021-10-19 2022-10-11 打印装置及切断装置 Pending CN11811951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71043 2021-10-19
JP2021171043A JP7657695B2 (ja) 2021-10-19 2021-10-19 切断装置
JP2021-171042 2021-10-19
PCT/JP2022/037791 WO2023068095A1 (ja) 2021-10-19 2022-10-11 印刷装置および切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119510A true CN118119510A (zh) 2024-05-31

Family

ID=862392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70244.XA Pending CN118119510A (zh) 2021-10-19 2022-10-11 打印装置及切断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657695B2 (zh)
CN (1) CN118119510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00195A (ja) 2002-04-05 2003-10-21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2007268629A (ja) 2006-03-30 2007-10-18 Gunze Ltd 円盤カッター
JP2009018389A (ja) 2007-07-12 2009-01-29 Fujifilm Corp カッタ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1148035A (ja) 2010-01-21 2011-08-04 Hitachi Maxell Ltd スリット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磁気テープ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061198A (ja) 2023-05-01
JP7657695B2 (ja) 2025-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602497B2 (ja) 印刷装置
JP2002144655A (ja) プリンタ
CN110789229B (zh) 印刷装置
US8662659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cutting control method
EP2918418A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4802538B (zh) 记录装置以及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
EP4093614B1 (en) Sheet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sheet feeding device
CN112172332B (zh) 标签印刷机和切割机组件
CN118119510A (zh) 打印装置及切断装置
JP7602988B2 (ja) 印刷装置
EP4385691A1 (en) Printing device and cutting device
US11697297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JP7476621B2 (ja) 記録装置
JP2002254740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記録媒体搬送における汚染防止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629841B2 (ja) 媒体切断装置
US20230286300A1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24118584A (ja)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装置の調整方法
JP4139299B2 (ja) 被記録体切断装置、及び、その被記録体切断装置を具備する画像記録装置
JPH0858168A (ja) 印字装置の用紙検出装置
JP635781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25662A (ja) ロール紙を使用するプリンタ
JP2022090282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07176017A (ja) 搬送機構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記録装置
JP2020059250A (ja) カッティングヘッド付きプリンタ
JPS58145479A (ja) 印刷装置の用紙処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