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8083742A - 一种顶模体系用升降机搭建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顶模体系用升降机搭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083742A
CN118083742A CN202410443725.1A CN202410443725A CN118083742A CN 118083742 A CN118083742 A CN 118083742A CN 202410443725 A CN202410443725 A CN 202410443725A CN 118083742 A CN118083742 A CN 1180837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chine room
bottom support
standard
building
insta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44372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治帮
彭忠良
闫寒
薄建林
沈益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Tian'aobanmen Construction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Tian'aobanmen Construction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Tian'aobanmen Construction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Tian'aobanmen Construction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44372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083742A/zh
Publication of CN1180837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837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9/00Mining-hoist operation
    • B66B19/002Mining-hoist operation installing or exchanging guide r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9/00Mining-hoist operation
    • B66B19/005Mining-hoist operation installing or exchanging the elevator driv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顶模体系用升降机搭建方法,搭设底托部件,并将其搭接到楼层面上;在顶模平台上固定安装顶部机房;将标准节底部与底托上的可调基座相连接,在底托框架、中间楼层面及顶部机房处安装滚动支架,标准节一侧与滚动支架滚动配合,与顶部机房进行固定并限位;标准节通过附墙与墙壁固定,同时校正标准节的垂直度并依此放样线;在标准节上安装导轨并校正;搭建升降机驱动部分和吊笼部分;在顶部机房安装多个电动葫芦,分别吊装在底托部件和标准节上,可调整标准节和底托部件的高度。本发明在搭建好的顶模平台上安装顶部机房,使得升降机整体可随顶模平台而爬升,支撑架无需从建筑底部搭建,大大减少了标准节的用量,降低了施工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顶模体系用升降机搭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升降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顶模体系用升降机搭建方法。
背景技术
在高层建筑施工中,施工升降机是并不可少的垂直运输工具。目前升降机一般会选择布置在建筑内部预留的电梯井内,与升降机配合的导向装置也选用常规的电梯标准节,电梯标准节需要附墙固定,因此,常用升降机的运输高度受施工混凝土结构层限制,无法运输到结构层上方施工空间。在结构层上方进行顶模施工时,往往需要额外搭建走人楼梯,但是施工人员在走人楼梯上来回走动费时又费力,大大降低了施工效率。
专利2011100328173公开了一种自升式施工电梯,一种自升式施工电梯,包括轿厢、位于轿厢上方的电梯动力系统、连接在轿厢与电梯动力系统之间的钢丝绳、以及与轿厢配合连接的电梯导向装置,所述电梯动力系统放置于电梯机房内,电梯机房位于结构施工层上部、固定放置在所施工的高层建筑顶部的钢平台上;所述电梯导向装置包括移动框架、连接预埋件、电梯导轨和导轨支架;所述电梯导轨的上部位于移动框架内并且电梯导轨的上端位于钢平台的上方,电梯导轨的下部位于核心筒电梯井内。
上述这个装置虽然能够提高施工电梯的运行范围,但是钢平台每次上升时,移动框架随着电梯机房和钢平台一起上升,电梯导轨在移动框架下部与导轨支架上部之间脱节,待移动框架顶升停止后,该处的电梯导轨根据顶升高度进行加节。施工时十分麻烦,且轿厢悬空设置,容易出现滑脱问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顶模体系用升降机搭建方法,将升降机依托于顶模结构,使用更加灵活、安全。
为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顶模体系用升降机搭建方法,在顶模平台搭建好后进行升降机的安装,包括以下步骤:
S1、搭设底托部件,在底托上搭建可调基座和底托框架,并将底托部件搭接到楼层面上,与井道墙壁临时固定;
S2、在顶模平台上吊装顶部机房,并将顶部机房与顶模平台固定在一起;
S3、吊装标准节,并将标准节底部与底托上的可调基座相连接;
S4、在底托框架、中间楼层面及顶部机房处安装滚动支架,标准节一侧与滚动支架滚动配合,与顶部机房进行固定并限位;
S5、校正标准节的垂直度并依此放样线;
S6、在标准节上安装导轨并校正;
S7、搭建升降机驱动部分、吊笼部分及对重平衡装置;
S8、在顶部机房安装多个电动葫芦,分别吊装在底托部件和标准节上;
S9、拆卸标准节的附墙以及底托部件与墙壁固定的连接件;
S10、通过电动葫芦微调标准节、底托部件与楼层面高度,消除楼层层差;
S11、层差调整后,重新进行标准节的附墙,以及将底托部件与墙壁固定连接;
S12、升降机安装完成。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步骤S1中,底托部件一侧设有临时踏板,另一侧设有可伸缩的定位销轴,临时踏板可搭接到楼层面,定位销轴可插入预留洞,实现底托部件的预固定;同时,底托部件为伸缩结构,可根据安装环境调整长度,使得底托部件可与墙壁固定连接。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步骤S2中,顶模平台上设置有贝雷支撑架,顶部机房底部的安装梁可相对贝雷支撑架移动,微调顶部机房的位置。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步骤S3中,可调基座包括互相垂直且滑动配合的两个滑槽,第一滑槽安装在底托部件上,第二滑槽与标准节底部相连接,可调整标准节的垂直度。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步骤S7具体如下:
S7.1)将曳引机及承重梁安装到顶部机房内,并将底部导轨和缓冲器安装到底托部件内;
S7.2)吊装升降机对重架和吊笼架,同时安装部分对重块;
S7.3)以吊笼为安装平台,安装其余导轨;
S7.4)按绕绳比,使得钢丝绳绕过曳引机连接对重和吊笼架;
S7.5)在顶部机房内设置电控柜,敷设电缆,完成电气控制部件的接线工作;
S7.6)调整电气参数慢车运行,安装其余电气部件后快车调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在搭建好的顶模平台上安装顶部机房,底托部件与标准节通过电动葫芦连接顶部机房,使得升降机可随顶模平台的爬升而爬升,底托部件固定在混凝土楼层面上,支撑架无需从建筑底部搭建,大大减少了标准节的用量,降低了施工成本;同时,底托部件可进一步保证吊笼运行的安全性,降低安全隐患。
2、将底托部件设计成可伸缩结构,可适用于不同规格的安装环境;利用临时踏板和定位销轴可实现底托部件的临时固定,方便底托部件调整长度,与墙面固定连接,提高施工效率。
3、标准节利用滚动支架与顶部机房、底托部件固定并限位,支撑架侧面通过附墙支架固定,在解除附墙支架固定后,可利用电动葫芦来调整标准节和底托部件的高度,从而调整楼层层差。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来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施工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顶部机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底托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标准节与可调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施工流程图。
图中标记为:底托部件1、底板11、底托框架12、固定梁13、移动梁14、伸缩套管15、伸缩块16、临时踏板17、定位销轴18、吊装梁19、可调基座2、第一滑槽21、第二滑槽22、顶模平台3、顶部机房4、贝雷支撑架31、安装梁41、标准节5、附墙支架51、滚动支架6、横杆61、滚轮62、导轨7、曳引机及承重梁8、对重架9、吊笼架10。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X)”、“纵向(Y)”、“竖向(Z)”、“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发明的具体保护范围。
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描述中,“数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参见附图。本实施例所述顶模体系用升降机搭建方法,在顶模平台搭建好后进行升降机的安装,包括以下步骤:
S1、搭设底托部件1,底托部件1包括底板11,在底板11上搭建可调基座2和底托框架12,并将底托部件1搭接到楼层面上,与井道墙壁临时固定。所述底托部件1为伸缩结构,为由固定梁13和移动梁14组成的矩形结构,固定梁13两端固定有伸缩套管15,伸缩套管15内穿插有伸缩块16;移动梁14两端与两个固定梁13同侧的伸缩套管15相固定,即伸缩块16可在伸缩套管15内移动,从而调整伸缩块上装配面的位置,使其适应不同尺寸的安装环境。这里的伸缩套管可以与固定梁固定连接或活动连接,固定连接时,移动梁无法移动,当伸缩套管与固定梁活动连接时,移动梁可相对移动,调整位置。而伸缩块不会从伸缩套管中脱离出来,只在有限范围内移动。
其中一移动梁14上设有临时踏板17,另一移动梁上设有可伸缩的定位销轴18,临时踏板17可搭接到楼层面,定位销轴18可插入预留洞,实现底托部件1的预固定;所述临时踏板和定位销轴可随着移动梁调整位置,从而可根据安装环境调整长度,调整底托部件的尺寸规格,使得底托部件可与墙壁固定连接。
S2、在顶模平台3上吊装顶部机房4,并将顶部机房4与顶模平台3固定在一起;顶模平台3上设置有贝雷支撑架31,利用槽钢凹槽特性,顶部机房4底部的安装梁41可相对贝雷支撑架31移动,微调顶部机房4的位置,调整后通过紧固件固定。这里顶部机房4为钢结构,为了安装方便,顶部机房可设计成拼接式结构,方便吊装到顶模平台3上。
S3、吊装标准节5,并将标准节5底部与底托部件1上的可调基座2相连接;标准节5组成升降机的支撑架,用于安装导轨,为吊笼提供运行轨道,因此标准节5的垂直度十分重要。在底托部件1上设置可调基座2,可调基座2包括互相垂直的第一滑槽21和第二滑槽22,第二滑槽22滑动安装在第一滑槽21上方,两者可通过锁紧件固定。所述标准节5底部滑动安装在第二滑槽22上,两者之间通过定位销定位;所述标准节5可通过第一滑槽21、第二滑槽22在前后、左右方向移动,从而调整标准节5的垂直度。
S4、在底托部件1、中间楼层面及顶部机房4处安装滚动支架6,标准节5后侧与滚动支架6滚动配合,与顶部机房4进行固定并限位;所述滚轮支架6包括横杆61和多个滚轮62,两个滚轮62为一组,互相配合夹持在标准节5的竖杆上,标准节5与滚轮62滚动配合。横杆61可安装在顶部机房4、底托部件1、中间的楼层面等位置,方便对标准节5进行固定和限位。
S5、标准节5后侧设有附墙支架51,通过附墙支架51与墙壁固定,同时通过下方的可调基座6来校正标准节5的垂直度并依此放样线;
S6、在标准节5上安装导轨7并校正;
S7、搭建升降机驱动部分、吊笼部分及对重平衡装置;
S7.1)将曳引机及承重梁8安装到顶部机房4内,并将底部导轨和缓冲器安装到底托部件1内;
S7.2)吊装升降机对重架9和吊笼架10,同时安装部分对重块;
S7.3)以吊笼为安装平台,安装其余导轨;
S7.4)按绕绳比,使得钢丝绳绕过曳引机连接对重和吊笼架;
S7.5)在顶部机房内设置电控柜,敷设电缆,完成电气控制部件的接线工作;
S7.6)调整电气参数慢车运行,安装其余电气部件后快车调试。
S8、在顶部机房4安装6个电动葫芦,分别吊装在底托部件1和标准节5上;其中标准节5上设置有吊装支架,用于挂装两个电动葫芦锁链,底托部件1上设置两道吊装梁19,可挂装四个电动葫芦锁链。
S9、拆卸标准节5的附墙支架51以及底托部件1与墙壁固定的连接件;此时标准节5和底托部件1由电动葫芦牵拉住,可将预固定结构拆除。
S10、通过电动葫芦微调标准节5和底托部件1的高度,消除楼层层差;搭建时,吊笼的停靠点与楼层可能会出现高度差,因此通过电动葫芦来消除这个高度差,方便用户正常使用吊笼。
S11、层差调整后,重新进行标准节5的附墙,以及将底托部件1与墙壁固定连接,将标准节5和底托部件1重新固定好。
S12、升降机安装完成,可对其进行运行前的检查,然后进行快慢车调试并记录数据,完成检验工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顶模体系用升降机搭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搭设底托部件,在底托上搭建可调基座和底托框架,并将底托部件搭接到楼层面上,与井道墙壁临时固定;
S2、在顶模平台上吊装顶部机房,并将顶部机房与顶模平台固定在一起;
S3、吊装标准节,并将标准节底部与底托上的可调基座相连接;
S4、在底托框架、中间楼层面及顶部机房处安装滚动支架,标准节一侧与滚动支架滚动配合,与顶部机房进行固定并限位;
S5、校正标准节的垂直度并依此放样线;
S6、在标准节上安装导轨并校正;
S7、搭建升降机驱动部分、吊笼部分及对重平衡装置;
S8、在顶部机房安装多个电动葫芦,分别吊装在底托部件和标准节上;
S9、拆卸标准节的附墙以及底托部件与墙壁固定的连接件;
S10、通过电动葫芦微调标准节、底托部件与楼层面高度,消除楼层层差;
S11、层差调整后,重新进行标准节的附墙,以及将底托部件与墙壁固定连接;
S12、升降机安装完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模体系用升降机搭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底托部件一侧设有临时踏板,另一侧设有可伸缩的定位销轴,临时踏板可搭接到楼层面,定位销轴可插入预留洞,实现底托部件的预固定;同时,底托部件为伸缩结构,可根据安装环境调整长度,使得底托部件可与墙壁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模体系用升降机搭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顶模平台上设置有贝雷支撑架,顶部机房底部的安装梁可相对贝雷支撑架移动,微调顶部机房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模体系用升降机搭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可调基座包括互相垂直且滑动配合的两个滑槽,第一滑槽安装在底托部件上,第二滑槽与标准节底部相连接,可调整标准节的垂直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模体系用升降机搭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7具体如下:
S7.1)将曳引机及承重梁安装到顶部机房内,并将底部导轨和缓冲器安装到底托部件内;
S7.2)吊装升降机对重架和吊笼架,同时安装部分对重块;
S7.3)以吊笼为安装平台,安装其余导轨;
S7.4)按绕绳比,使得钢丝绳绕过曳引机连接对重和吊笼架;
S7.5)在顶部机房内设置电控柜,敷设电缆,完成电气控制部件的接线工作;
S7.6)调整电气参数慢车运行,安装其余电气部件后快车调试。
CN202410443725.1A 2024-04-13 2024-04-13 一种顶模体系用升降机搭建方法 Pending CN1180837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443725.1A CN118083742A (zh) 2024-04-13 2024-04-13 一种顶模体系用升降机搭建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443725.1A CN118083742A (zh) 2024-04-13 2024-04-13 一种顶模体系用升降机搭建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083742A true CN118083742A (zh) 2024-05-28

Family

ID=911653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443725.1A Pending CN118083742A (zh) 2024-04-13 2024-04-13 一种顶模体系用升降机搭建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08374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59409B2 (en) Procedure and apparatus for the installation of an elevator
EP0464312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recting hydraulic elevator rails
US5553686A (en) Installation of elevator rails in a hoistway
CN112252741A (zh) 用于超高层单元体幕墙的全轨式吊车及其安装、使用方法
CN118083742A (zh) 一种顶模体系用升降机搭建方法
EP1647512A1 (en) Working scaffold system of elevator
JP2000086113A (ja) エレベータおよびその据付工法
CN210558769U (zh) 井道内施工升降机安装定位装置
CN222331280U (zh) 一种悬空底托的施工升降机
CN222331279U (zh) 一种升降机用可伸缩底托组件
JPH08245116A (ja) エレベータの据付工法
JP2001335255A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据付工法及びエレベーターの据付用ユニット
EP3907170A1 (en) Jumping elevator system and jumping method used in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building
JP3920527B2 (ja) 工事用エレベータ
CN219314396U (zh) 用于高墩施工的运输结构
JP3104159B2 (ja) クライミングクレーン装置
CN220264848U (zh) 一种楼体内施工电梯
JP2971675B2 (ja) 空中架構体付き建物の構築方法
CN219990876U (zh) 一种便于电梯安装的装置
JPH09165160A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据付工法
JP7372765B2 (ja) ガイドレールの据付方法
JPH10167613A (ja) エレベータガイドレールの据付装置
JP2001163546A (ja) マシンルームレスエレベータの据え付け工法
JP2960823B2 (ja) 空中架構体付き建物の構築方法とそれに用いる吊上げガイド設備
JP2971676B2 (ja) 空中架構体付き建物の構築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