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031251A - 一种氢燃料燃气轮机的燃烧室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氢燃料燃气轮机的燃烧室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031251A CN118031251A CN202410312516.3A CN202410312516A CN118031251A CN 118031251 A CN118031251 A CN 118031251A CN 202410312516 A CN202410312516 A CN 202410312516A CN 118031251 A CN118031251 A CN 11803125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uel
- premixing
- hydrogen
- side wall
- groo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R—GENERATING COMBUSTION PRODUCTS OF HIGH PRESSURE OR HIGH VELOCITY, e.g. GAS-TURBINE COMBUSTION CHAMBERS
- F23R3/00—Continuous combustion chambers using liquid or gaseous fuel
- F23R3/28—Continuous combustion chambers using liquid or gaseous fuel characterised by the fuel supply
- F23R3/286—Continuous combustion chambers using liquid or gaseous fuel characterised by the fuel supply having fuel-air premixing devic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R—GENERATING COMBUSTION PRODUCTS OF HIGH PRESSURE OR HIGH VELOCITY, e.g. GAS-TURBINE COMBUSTION CHAMBERS
- F23R3/00—Continuous combustion chambers using liquid or gaseous fuel
- F23R3/02—Continuous combustion chambers using liquid or gaseous fuel characterised by the air-flow or gas-flow configuration
- F23R3/04—Air inlet arrangements
- F23R3/10—Air inlet arrangements for primary air
- F23R3/12—Air inlet arrangements for primary air inducing a vortex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R—GENERATING COMBUSTION PRODUCTS OF HIGH PRESSURE OR HIGH VELOCITY, e.g. GAS-TURBINE COMBUSTION CHAMBERS
- F23R3/00—Continuous combustion chambers using liquid or gaseous fuel
- F23R3/02—Continuous combustion chambers using liquid or gaseous fuel characterised by the air-flow or gas-flow configuration
- F23R3/26—Controlling the air flow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R—GENERATING COMBUSTION PRODUCTS OF HIGH PRESSURE OR HIGH VELOCITY, e.g. GAS-TURBINE COMBUSTION CHAMBERS
- F23R3/00—Continuous combustion chambers using liquid or gaseous fuel
- F23R3/42—Continuous combustion chambers using liquid or gaseous fuel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r form of the flame tubes or combustion cha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ydrogen, Water And Hydri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烧室技术领域,尤其提供一种氢燃料燃气轮机的燃烧室,该氢燃料燃气轮机的燃烧室包括外壳机构、预混机构、燃料引导机构、空气调节机构与燃烧机构,外壳机构内开设有安装腔体,安装腔体的一端开设有第一通入槽,外壳机构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氢燃料通入管,通过预混机构和燃料引导机构使得氢燃料能够与压缩空气更好地混合,通过先后两次混合形成最终的混合氢燃料,当氢燃料的供给过多,压力与温度较高时,燃料调节组件能够封闭第二燃料通槽降低氢燃料的供给,减少燃烧温度太高与压力太大的情况发生,避免了燃烧机构内的压力与温度过高导致的震爆现象,减少震爆的可能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烧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氢燃料燃气轮机的燃烧室。
背景技术
一种氢燃料燃气轮机是一种利用氢气作为燃料的轮机系统,用于产生动力或发电,氢燃料燃气轮机包括氢染料供应系统、燃烧室、涡轮和发电机等组成部分,在燃烧室中,氢染料与空气混合并点燃,在燃烧过程中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这些高温高压气体经过涡轮使其旋转,然后通过轴将动力传输给发电机或者其他设备,从而产生电力,氢燃料燃气轮机具有高效率、低排放等优点。目前,氢燃料燃气轮机的燃烧室在燃烧的过程中产生预料之外过高的温度与压力时,无法自动进行调节氢燃料与空气的供给,过高的温度与压力在不及时进行调节的情况下容易产生震爆从而导致设备损坏的情况发生。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氢燃料燃气轮机的燃烧室,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氢燃料燃气轮机的燃烧室,包括外壳机构、预混机构、燃料引导机构、空气调节机构与燃烧机构,外壳机构内开设有安装腔体,安装腔体的一端开设有第一通入槽,外壳机构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氢燃料通入管,且氢燃料通入管与第一通入槽连通,安装腔体远离第一通入槽的一端开设有管筒连接槽,预混机构固定安装于安装腔体靠近第一通入槽的一端,预混机构靠近第一通入槽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第二通入槽,且第二通入槽与第一通入槽连通,预混机构内开设有第一预混腔体,燃料引导机构包括燃料通入组件与燃料调节组件,燃料通入组件固定安装于第一预混腔体靠近氢燃料通入管的一侧侧壁上,且燃料通入组件靠近氢燃料通入管的一侧周缘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一燃料通槽,燃料通入组件远离氢燃料通入管的一侧周缘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二燃料通槽,燃料调节组件安装于燃料通入组件远离氢燃料通入管的一端,空气调节机构安装于预混机构远离的氢燃料通入管的一侧侧壁上,燃烧机构固定安装于管筒连接槽的侧壁上,且燃烧机构与空气调节机构远离氢燃料通入管的一侧侧壁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外壳机构包括外壳壳体与若干个进气管,安装腔体开设于外壳壳体内,第一通入槽开设于外壳壳体的一端,且管筒连接槽开设于外壳壳体的另一端,氢燃料通入管固定安装于外壳壳体的一端,若干个进气管固定安装于外壳壳体的外侧侧壁上,且进气管与安装腔体连通,进气管用于将压缩空气导入安装腔体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预混机构包括预混连接板、预混连接块与若干个引流切板,预混连接板固定安装于安装腔体靠近第一通入槽的一端,第二通入槽开设于预混连接板的中部,且第二通入槽贯穿预混连接板的相对两侧侧壁,预混连接块固定安装于预混连接板远离第一通入槽的一侧侧壁上,第一预混腔体开设于预混连接块内,且第一预混腔体贯穿预混连接块的相对两侧侧壁,预混连接块的外侧壁周缘开设有若干个空气进气槽,且空气进气槽与第一预混腔体连通,若干个引流切板等距离间隔安装于预混连接块的外侧壁周缘,且若干个空气进气槽与若干个引流切板交替间隔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燃料通入组件包括燃料导入块、连接弧形块、混合引导内管与燃料连接管,燃料导入块固定安装于预混连接板远离氢燃料通入管的一侧侧壁上,且燃料导入块位于第一预混腔体内,燃料导入块靠近氢燃料通入管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贯穿至另一侧侧壁的第三通入槽,且第三通入槽与第二通入槽连通,第三通入槽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入环槽,若干个第一燃料通槽等距离间隔开设于燃料导入块的外侧壁周缘上,且第一燃料通槽与通入环槽连通,连接弧形块固定安装于燃料导入块远离氢燃料通入管的一侧侧壁上,连接弧形块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贯穿至另一侧侧壁的限位通过槽,混合引导内管的内侧侧壁固定安装于连接弧形块的外侧侧壁上,混合引导内管的外径朝远离氢燃料通入管的一侧逐渐减小,燃料连接管固定安装于燃料导入块远离氢燃料通入管的一侧侧壁上,且燃料连接管的一端位于限位通过槽内,燃料连接管靠近氢燃料通入管的一端开设有第四通入槽,若干个第二燃料通槽等距离间隔开设于燃料连接管远离氢燃料通入管一端的外侧壁周缘上,且第二燃料通槽与第四通入槽连通,燃料导入块的外侧壁上安装有预混旋流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燃料调节组件包括缓冲弹性件、滑动套管、压力缓冲板、若干个缓冲连接杆与调节抵持环,缓冲弹性件固定安装于燃料连接管远离氢燃料通入管的一端,滑动套管滑动套设于燃料连接管远离氢燃料通入管的一端,滑动套管靠近氢燃料通入管的一端开设有缓冲腔体,缓冲弹性件远离氢燃料通入管的一端与缓冲腔体的内端固定连接,压力缓冲板固定安装于滑动套管远离氢燃料通入管的一侧侧壁上,缓冲连接杆固定安装于滑动套管靠近氢燃料通入管的一端,且若干个缓冲连接杆呈环形等距离间隔设置,调节抵持环固定安装于若干个缓冲连接杆靠近氢燃料通入管的一端,且调节抵持环滑动设置于燃料连接管的外侧侧壁上,限位通过槽远离氢燃料通入管的一端开设有调节收容槽,调节抵持环部分位于调节收容槽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空气调节机构包括固定环形块、混合引导外管、预混腔管与若干个空气调节件,固定环形块固定安装于预混连接块远离预混连接板的一侧侧壁上,混合引导外管与预混腔管均固定安装于固定环形块的内侧侧壁上,且混合引导外管远离氢燃料通入管的一端与预混腔管固定连接,混合引导外管的内径朝远离氢燃料通入管的方向逐渐减小,混合引导外管的内侧侧壁与混合引导内管的外侧侧壁之间形成有预混流动间隙,空气调节件活动安装于固定环形块内,且若干个空气调节件呈环形等距离间隔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固定环形块的外侧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调节伸缩槽,且调节伸缩槽向连接弧形块的方向延伸并贯穿混合引导外管与预混流动间隙连通,调节伸缩槽的下部开设有方形空槽,固定环形块的外侧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与调节伸缩槽对应的辅助进气槽,且辅助进气槽向混合引导内管的方向延伸并贯穿混合引导外管与预混流动间隙连通,辅助进气槽位于调节伸缩槽远离预混连接板的一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空气调节件包括调节滑杆、复位弹簧与调节封板,调节滑杆滑动安装于调节伸缩槽内,且调节滑杆的一端穿过混合引导内管与连接弧形块延伸至调节收容槽内,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方形空槽远离连接弧形块的一端,且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安装于调节滑杆的侧壁上,调节封板固定安装于调节滑杆远离连接弧形块的一端,调节封板用于封闭辅助进气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调节滑杆位于调节收容槽内的一端形成有调节斜面,调节斜面与燃料连接管之间的距离沿远离氢燃料通入管的方向逐渐增大,调节抵持环用于通过抵持调节斜面使得调节滑杆向远离燃料连接管的方向进行移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燃烧机构包括燃烧管筒与排出管,燃烧管筒固定安装于管筒连接槽的侧壁上,且燃烧管筒与预混腔管远离氢燃料通入管的一侧侧壁固定连接,排出管固定安装于燃烧管筒远离氢燃料通入管的一侧侧壁上,燃烧管筒的外侧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燃烧缓冲孔。
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预混机构和燃料引导机构使得氢燃料能够与压缩空气更好地混合,通过先后两次混合形成最终的混合氢燃料,提高了氢燃料的燃烧效率,当氢燃料的供给过多,压力与温度较高时,燃料调节组件能够封闭第二燃料通槽降低氢燃料的供给,减少燃烧温度太高与压力太大的情况发生,避免了燃烧机构内的压力与温度过高导致的震爆现象,自动降低燃烧机构内的压力与温度,减少震爆的可能性,燃料调节组件的移动能够带动空气调节件移动并打开辅助进气槽,使得更多空气能够进入到预混流动间隙内,从而更快的进入到燃烧机构内,提高了燃烧机构内的空气含量,提高了空气含量的比例,降低了氢燃料的比例,从而提高燃烧机构内的燃烧效率,避免燃烧反应过剩。
2.压缩空气通过进气管进入安装腔体内,部分压缩空气进入安装腔体流向预混连接块的外侧,经过引流切板分流梳理后进入到第一预混腔体内,氢燃料从氢燃料通入管进入外壳壳体的第一通入槽内,再通过预混连接板的第二通入槽、燃料导入块的第三通入槽与第一燃料通槽流向第一预混腔体内,第一预混腔体内的氢燃料与空气通过预混旋流器初步混合,并流向预混流动间隙的方向进行流动,预混旋流器和预混流动间隙促进了氢燃料与空气的初步混合,并向预混腔管内流动,延长了混合路径,一部分氢燃料通过燃料连接管的第四通入槽、第二燃料通槽到达预混腔管内,与初步混合的氢燃料再次混合,最终混合的氢燃料进入燃烧管筒内进行燃烧,燃烧完成后的尾气通过排出管排除,利用燃烧缓冲孔补充燃烧所需的空气,优化燃烧过程,燃烧完成后的尾气通过排出管排除,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3.通过压力缓冲板能够为燃料连接管抵挡部分压力,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避免较大的压力与冲击力对燃料连接管造成损坏从而导致燃料泄露的情况发生,滑动套管的移动能够封闭若干个第二燃料通槽,从而减少氢燃料通过第二燃料通槽流出并进入到预混腔管内,通过减少氢燃料的通入来减少燃烧管筒内的燃烧温度,从而降低燃烧时带来的压力,有利于提高燃烧管筒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4.通过调节抵持环移动实现辅助进气槽的打开和关闭,能够控制空气能否直接流入预混流动间隙内,通过将空气直接导入预混流动间隙内提高燃烧的空气比例,降低了氢燃料的比例,避免燃烧管筒内的温度与压力较大时由于氢燃料占比比例太高导致发生震爆的情况,有助于提高安全性和稳定性,通过复位弹簧的弹力来复位调节滑杆和带动调节封板重新封闭辅助进气槽,完全自动控制,无需人员手动操控,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预混机构、燃料引导机构与空气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预混机构、燃料引导机构与空气调节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0、外壳机构;20、预混机构;30、燃料引导机构;40、空气调节机构;50、燃烧机构;60、燃料通入组件;70、燃料调节组件;111、安装腔体;112、第一通入槽;113、氢燃料通入管;114、管筒连接槽;211、第二通入槽;221、第一预混腔体;611、第一燃料通槽;641、第二燃料通槽;11、外壳壳体;12、进气管;21、预混连接板;22、预混连接块;23、引流切板;222、空气进气槽;61、燃料导入块;62、连接弧形块;63、混合引导内管;64、燃料连接管;612、第三通入槽;613、通入环槽;621、限位通过槽;642、第四通入槽;65、预混旋流器;71、缓冲弹性件;72、滑动套管;73、压力缓冲板;74、缓冲连接杆;75、调节抵持环;721、缓冲腔体;622、调节收容槽;41、固定环形块;42、混合引导外管;43、预混腔管;44、空气调节件;421、预混流动间隙;411、调节伸缩槽;412、方形空槽;413、辅助进气槽;441、调节滑杆;442、复位弹簧;443、调节封板;444、调节斜面;51、燃烧管筒;52、排出管;511、燃烧缓冲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5,一种氢燃料燃气轮机的燃烧室,包括外壳机构10、预混机构20、燃料引导机构30、空气调节机构40与燃烧机构50,外壳机构10内开设有安装腔体111,安装腔体111的一端开设有第一通入槽112,外壳机构10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氢燃料通入管113,且氢燃料通入管113与第一通入槽112连通,安装腔体111远离第一通入槽112的一端开设有管筒连接槽114,预混机构20固定安装于安装腔体111靠近第一通入槽112的一端,预混机构20靠近第一通入槽112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第二通入槽211,且第二通入槽211与第一通入槽112连通,预混机构20内开设有第一预混腔体221,燃料引导机构30包括燃料通入组件60与燃料调节组件70,燃料通入组件60固定安装于第一预混腔体221靠近氢燃料通入管113的一侧侧壁上,且燃料通入组件60靠近氢燃料通入管113的一侧周缘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一燃料通槽611,燃料通入组件60远离氢燃料通入管113的一侧周缘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二燃料通槽641,燃料调节组件70安装于燃料通入组件60远离氢燃料通入管113的一端,空气调节机构40安装于预混机构20远离的氢燃料通入管113的一侧侧壁上,燃烧机构50固定安装于管筒连接槽114的侧壁上,且燃烧机构50与空气调节机构40远离氢燃料通入管113的一侧侧壁固定连接。
外壳机构10包括外壳壳体11与若干个进气管12,安装腔体111开设于外壳壳体11内,第一通入槽112开设于外壳壳体11的一端,且管筒连接槽114开设于外壳壳体11的另一端,氢燃料通入管113固定安装于外壳壳体11的一端,若干个进气管12固定安装于外壳壳体11的外侧侧壁上,且进气管12与安装腔体111连通,进气管12用于将压缩空气导入安装腔体111内。
预混机构20包括预混连接板21、预混连接块22与若干个引流切板23,预混连接板21固定安装于安装腔体111靠近第一通入槽112的一端,第二通入槽211开设于预混连接板21的中部,且第二通入槽211贯穿预混连接板21的相对两侧侧壁,预混连接块22固定安装于预混连接板21远离第一通入槽112的一侧侧壁上,第一预混腔体221开设于预混连接块22内,且第一预混腔体221贯穿预混连接块22的相对两侧侧壁,预混连接块22的外侧壁周缘开设有若干个空气进气槽222,且空气进气槽222与第一预混腔体221连通,若干个引流切板23等距离间隔安装于预混连接块22的外侧壁周缘,且若干个空气进气槽222与若干个引流切板23交替间隔设置。
燃料通入组件60包括燃料导入块61、连接弧形块62、混合引导内管63与燃料连接管64,燃料导入块61固定安装于预混连接板21远离氢燃料通入管113的一侧侧壁上,且燃料导入块61位于第一预混腔体221内,燃料导入块61靠近氢燃料通入管113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贯穿至另一侧侧壁的第三通入槽612,且第三通入槽612与第二通入槽211连通,第三通入槽612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入环槽613,若干个第一燃料通槽611等距离间隔开设于燃料导入块61的外侧壁周缘上,且第一燃料通槽611与通入环槽613连通,连接弧形块62固定安装于燃料导入块61远离氢燃料通入管113的一侧侧壁上,连接弧形块62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贯穿至另一侧侧壁的限位通过槽621,混合引导内管63的内侧侧壁固定安装于连接弧形块62的外侧侧壁上,混合引导内管63的外径朝远离氢燃料通入管113的一侧逐渐减小,燃料连接管64固定安装于燃料导入块61远离氢燃料通入管113的一侧侧壁上,且燃料连接管64的一端位于限位通过槽621内,燃料连接管64靠近氢燃料通入管113的一端开设有第四通入槽642,若干个第二燃料通槽641等距离间隔开设于燃料连接管64远离氢燃料通入管113一端的外侧壁周缘上,且第二燃料通槽641与第四通入槽642连通,燃料导入块61的外侧壁上安装有预混旋流器65。
燃料调节组件70包括缓冲弹性件71、滑动套管72、压力缓冲板73、若干个缓冲连接杆74与调节抵持环75,缓冲弹性件71固定安装于燃料连接管64远离氢燃料通入管113的一端,滑动套管72滑动套设于燃料连接管64远离氢燃料通入管113的一端,滑动套管72靠近氢燃料通入管113的一端开设有缓冲腔体721,缓冲弹性件71远离氢燃料通入管113的一端与缓冲腔体721的内端固定连接,压力缓冲板73固定安装于滑动套管72远离氢燃料通入管113的一侧侧壁上,缓冲连接杆74固定安装于滑动套管72靠近氢燃料通入管113的一端,且若干个缓冲连接杆74呈环形等距离间隔设置,调节抵持环75固定安装于若干个缓冲连接杆74靠近氢燃料通入管113的一端,且调节抵持环75滑动设置于燃料连接管64的外侧侧壁上,限位通过槽621远离氢燃料通入管113的一端开设有调节收容槽622,调节抵持环75部分位于调节收容槽622内。
空气调节机构40包括固定环形块41、混合引导外管42、预混腔管43与若干个空气调节件44,固定环形块41固定安装于预混连接块22远离预混连接板21的一侧侧壁上,混合引导外管42与预混腔管43均固定安装于固定环形块41的内侧侧壁上,且混合引导外管42远离氢燃料通入管113的一端与预混腔管43固定连接,混合引导外管42的内径朝远离氢燃料通入管113的方向逐渐减小,混合引导外管42的内侧侧壁与混合引导内管63的外侧侧壁之间形成有预混流动间隙421,空气调节件44活动安装于固定环形块41内,且若干个空气调节件44呈环形等距离间隔设置。
固定环形块41的外侧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调节伸缩槽411,且调节伸缩槽411向连接弧形块62的方向延伸并贯穿混合引导外管42与预混流动间隙421连通,调节伸缩槽411的下部开设有方形空槽412,固定环形块41的外侧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与调节伸缩槽411对应的辅助进气槽413,且辅助进气槽413向混合引导内管63的方向延伸并贯穿混合引导外管42与预混流动间隙421连通,辅助进气槽413位于调节伸缩槽411远离预混连接板21的一侧。
空气调节件44包括调节滑杆441、复位弹簧442与调节封板443,调节滑杆441滑动安装于调节伸缩槽411内,且调节滑杆441的一端穿过混合引导内管63与连接弧形块62延伸至调节收容槽622内,复位弹簧442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方形空槽412远离连接弧形块62的一端,且复位弹簧442的另一端固定安装于调节滑杆441的侧壁上,调节封板443固定安装于调节滑杆441远离连接弧形块62的一端,调节封板443用于封闭辅助进气槽413。
调节滑杆441位于调节收容槽622内的一端形成有调节斜面444,调节斜面444与燃料连接管64之间的距离沿远离氢燃料通入管113的方向逐渐增大,调节抵持环75用于通过抵持调节斜面444使得调节滑杆441向远离燃料连接管64的方向进行移动。
燃烧机构50包括燃烧管筒51与排出管52,燃烧管筒51固定安装于管筒连接槽114的侧壁上,且燃烧管筒51与预混腔管43远离氢燃料通入管113的一侧侧壁固定连接,排出管52固定安装于燃烧管筒51远离氢燃料通入管113的一侧侧壁上,燃烧管筒51的外侧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燃烧缓冲孔511。
在一实施例中,在使用过程中,氢燃料能够从氢燃料通入管113通入到外壳机构10的第一通入槽112,在从第一通入槽112通过预混机构20的第二通入槽211进入到燃料引导机构30内,燃料引导机构30的燃料通入组件60能够对氢燃料进行引导,部分氢燃料经过引导从第一燃料通槽611进入到第一预混腔体221内,压缩空气能够通过外壳机构10进入到安装腔体111内,再从安装腔体111进入到第一预混腔体221内,使得空气与部分氢燃料进行初步混合,形成初步的混合氢燃料,另一部分的氢燃料能够通过第二燃料通槽641导入空气调节机构40内侧,并与初步的混合氢燃料再次进行混合,形成最终的混合氢燃料,最终的混合氢燃料流动到燃烧机构50内进行燃烧,燃料调节组件70用于在受到较大压力时封闭第二燃料通槽641,并使得空气能够进入到空气调节机构40内,当燃烧所产生的压力较大时,能够使得燃料调节组件70向左进行移动,燃料调节组件70能够对第二燃料通槽641进行局部封闭或完全封闭,从而减少氢燃烧从第二燃料通槽641流出,降低氢燃料的供给从而减少燃烧温度较高与压力较大的情况发生,同时燃料调节组件70的移动能够使得空气调节件44向远离燃料通入组件60的方向进行移动,空气调节件44的移动能够打开辅助进气槽413,使得空气能够通过辅助进气槽413进入到预混流动间隙421内,从而更快的进入到燃烧机构50内,提高了燃烧机构50内的空气含量,提高了空气含量的比例,降低了氢燃料的比例,通过燃烧机构50内的压力自行调节,减少了在燃烧机构50内的压力与温度较高时发生震爆的可能性,通过预混机构20和燃料引导机构30使得氢燃料能够与压缩空气更好地混合,通过先后两次混合形成最终的混合氢燃料,提高了氢燃料的燃烧效率。当氢燃料的供给过多,压力与温度较高时,燃料调节组件70能够封闭第二燃料通槽641降低氢燃料的供给,减少燃烧温度太高与压力太大的情况发生,避免了燃烧机构50内的压力与温度过高导致的震爆现象,自动降低燃烧机构50内的压力与温度,减少震爆的可能性,燃料调节组件70的移动能够带动空气调节件44移动并打开辅助进气槽413,使得更多空气能够进入到预混流动间隙421内,从而更快的进入到燃烧机构50内,提高了燃烧机构50内的空气含量,提高了空气含量的比例,降低了氢燃料的比例,从而提高燃烧机构50内的燃烧效率,避免燃烧反应过剩。
在一实施例中,被压缩的空气通过进气管12进入到安装腔体111内,部分进入到安装腔体111内的空气会向预混连接块22的外侧进行流动,流动中的空气经过若干个引流切板23能够进行分流梳理,分流后的部分压缩空气会从空气进气槽222进入到第一预混腔体221内,氢燃料从氢燃料通入管113 通入外壳壳体11的第一通入槽112内,再从第一通入槽112通入到预混连接板21的第二通入槽211内,再从第二通入槽211通入到燃料导入块61的第三通入槽612内,第三通入槽612内的部分氢燃料会扩散到通入环槽613内,氢燃料再从通入环槽613通过第一燃料通槽611流动到第一预混腔体221内,通过预混旋流器65使得第一预混腔体221内的氢燃料与空气进行初步混合并向预混流动间隙421的方向进行流动,第一预混腔体221内的空气混合后流向预混流动间隙421会使得预混连接块22外侧的空气持续通过空气进气槽222进入到第一预混腔体221内,通过引流切板23的分流能够使得空气更加顺畅的通过空气进气槽222进入到第一预混腔体221内,第三通入槽612内的另一部分氢燃料会流动到燃料连接管64的第四通入槽642内,氢燃料再从第四通入槽642通过第二燃料通槽641流动向连接弧形块62的内侧,且氢燃料会沿着连接弧形块62的内侧流动到预混腔管43内,初步混合的氢燃料也会沿着预混流动间隙421流动到预混腔管43内,从而与氢燃料再次进行混合,形成最终的混合氢燃料,混合氢燃料会进入到燃烧管筒51内进行燃烧,燃烧缓冲孔511能够补充燃烧所需要的空气,且燃烧完成后的尾气能够通过排出管52进行排除,从而完成氢燃料的混合与燃烧,压缩空气通过进气管12进入安装腔体111内,部分压缩空气进入安装腔体111流向预混连接块22的外侧,经过引流切板23分流梳理后进入到第一预混腔体221内,氢燃料从氢燃料通入管113进入外壳壳体11的第一通入槽112内,再通过预混连接板21的第二通入槽211、燃料导入块61的第三通入槽612与第一燃料通槽611流向第一预混腔体221内,第一预混腔体221内的氢燃料与空气通过预混旋流器65初步混合,并流向预混流动间隙421的方向进行流动,预混旋流器65和预混流动间隙421促进了氢燃料与空气的初步混合,并向预混腔管43内流动,延长了混合路径,一部分氢燃料通过燃料连接管64的第四通入槽642、第二燃料通槽641到达预混腔管43内,与初步混合的氢燃料再次混合,最终混合的氢燃料进入燃烧管筒51内进行燃烧,燃烧完成后的尾气通过排出管52排除,利用燃烧缓冲孔511补充燃烧所需的空气,优化燃烧过程,燃烧完成后的尾气通过排出管52排除,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在另一实施例中,燃烧管筒51内进行燃烧时,若因为燃烧产生较大的热量从而导致压力较大或燃烧产生较大的冲击力时,压力或冲击力能够推动压力缓冲板73向预混连接板21的方向进行移动,压力缓冲板73能够为燃料连接管64抵挡部分压力,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避免较大的压力与冲击力对燃料连接管64造成损坏从而导致燃料泄露的情况发生,压力缓冲板73能够带动滑动套管72向预混连接板21的方向进行移动,滑动套管72能够带动若干个缓冲连接杆74向预混连接板21的方向进行移动,若干个缓冲连接杆74能够带动调节抵持环75向预混连接板21的方向进行移动,滑动套管72的移动能够压缩缓冲弹性件71,缓冲弹性件71为弹簧或弹片等被压缩会产生弹力的物体,且具有一定的耐高温性,缓冲腔体721内也能够隔绝一定的热量,能够防止缓冲弹性件71的弹性被高温坏境破坏,滑动套管72的移动还能够封闭若干个第二燃料通槽641,从而减少氢燃料通过第二燃料通槽641流出进入到预混腔管43内,通过减少氢燃料的通入来减少燃烧管筒51内的燃烧温度,从而降低燃烧时带来的压力,当压力与冲击力变小时,被压缩的缓冲弹性件71能够通过弹力使得滑动套管72与压力缓冲板73进行复位,通过压力缓冲板73能够为燃料连接管64抵挡部分压力,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避免较大的压力与冲击力对燃料连接管64造成损坏从而导致燃料泄露的情况发生,滑动套管72的移动能够封闭若干个第二燃料通槽641,从而减少氢燃料通过第二燃料通槽641流出并进入到预混腔管43内,通过减少氢燃料的通入来减少燃烧管筒51内的燃烧温度,从而降低燃烧时带来的压力,有利于提高燃烧管筒51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当调节抵持环75向预混连接板21的方向进行移动时,调节抵持环75移动能够通过抵持若干个调节斜面444使得若干个调节滑杆441向远离燃料连接管64的方向进行移动,调节滑杆441能够带动调节封板443向远离固定环形块41的方向进行移动,从而打开辅助进气槽413,使得空气能够通过辅助进气槽413进入到预混流动间隙421内,再从预混流动间隙421通过预混腔管43进入到燃烧管筒51内进行燃烧,提高了燃烧的空气比例,从而降低了氢燃料的比例,避免了氢燃料占比比例太高且燃烧管筒51内的温度与压力较大导致发生震爆的情况,提高了安全性,调节抵持环75移动的同时能够压缩复位弹簧442,当调节抵持环75复位后不再抵持调节斜面444时,调节滑杆441能够通过复位弹簧442的弹力进行复位,并带动调节封板443重新封闭辅助进气槽413,通过调节抵持环75移动实现辅助进气槽413的打开和关闭,能够控制空气能否直接流入预混流动间隙421内,通过将空气直接导入预混流动间隙421内提高燃烧的空气比例,降低了氢燃料的比例,避免燃烧管筒51内的温度与压力较大时由于氢燃料占比比例太高导致发生震爆的情况,有助于提高安全性和稳定性,通过复位弹簧442的弹力来复位调节滑杆441和带动调节封板443重新封闭辅助进气槽413,完全自动控制,无需人员手动操控,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
安装过程:若干个进气管12固定安装于外壳壳体11的外侧侧壁上,预混连接板21固定安装于安装腔体111靠近第一通入槽112的一端,预混连接块22固定安装于预混连接板21远离第一通入槽112的一侧侧壁上,若干个引流切板23等距离间隔安装于预混连接块22的外侧壁周缘,燃料导入块61固定安装于预混连接板21远离氢燃料通入管113的一侧侧壁上,连接弧形块62固定安装于燃料导入块61远离氢燃料通入管113的一侧侧壁上,混合引导内管63的内侧侧壁固定安装于连接弧形块62的外侧侧壁上,燃料连接管64固定安装于燃料导入块61远离氢燃料通入管113的一侧侧壁上,缓冲弹性件71固定安装于燃料连接管64远离氢燃料通入管113的一端,滑动套管72滑动套设于燃料连接管64远离氢燃料通入管113的一端,压力缓冲板73固定安装于滑动套管72远离氢燃料通入管113的一侧侧壁上,缓冲连接杆74固定安装于滑动套管72靠近氢燃料通入管113的一端,调节抵持环75固定安装于若干个缓冲连接杆74靠近氢燃料通入管113的一端,固定环形块41固定安装于预混连接块22远离预混连接板21的一侧侧壁上,混合引导外管42与预混腔管43均固定安装于固定环形块41的内侧侧壁上,且混合引导外管42远离氢燃料通入管113的一端与预混腔管43固定连接,调节滑杆441滑动安装于调节伸缩槽411内,复位弹簧442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方形空槽412远离连接弧形块62的一端,调节封板443固定安装于调节滑杆441远离连接弧形块62的一端,燃烧管筒51固定安装于管筒连接槽114的侧壁上,排出管52固定安装于燃烧管筒51远离氢燃料通入管113的一侧侧壁上。
本案能够实现:1.通过预混机构20和燃料引导机构30使得氢燃料能够与压缩空气更好地混合,通过先后两次混合形成最终的混合氢燃料,提高了氢燃料的燃烧效率。当氢燃料的供给过多,压力与温度较高时,燃料调节组件70能够封闭第二燃料通槽641降低氢燃料的供给,减少燃烧温度太高与压力太大的情况发生,避免了燃烧机构50内的压力与温度过高导致的震爆现象,自动降低燃烧机构50内的压力与温度,减少震爆的可能性,燃料调节组件70的移动能够带动空气调节件44移动并打开辅助进气槽413,使得更多空气能够进入到预混流动间隙421内,从而更快的进入到燃烧机构50内,提高了燃烧机构50内的空气含量,提高了空气含量的比例,降低了氢燃料的比例,从而提高燃烧机构50内的燃烧效率,避免燃烧反应过剩。
2.压缩空气通过进气管12进入安装腔体111内,部分压缩空气进入安装腔体111流向预混连接块22的外侧,经过引流切板23分流梳理后进入到第一预混腔体221内,氢燃料从氢燃料通入管113进入外壳壳体11的第一通入槽112内,再通过预混连接板21的第二通入槽211、燃料导入块61的第三通入槽612与第一燃料通槽611流向第一预混腔体221内,第一预混腔体221内的氢燃料与空气通过预混旋流器65初步混合,并流向预混流动间隙421的方向进行流动,预混旋流器65和预混流动间隙421促进了氢燃料与空气的初步混合,并向预混腔管43内流动,延长了混合路径,一部分氢燃料通过燃料连接管64的第四通入槽642、第二燃料通槽641到达预混腔管43内,与初步混合的氢燃料再次混合,最终混合的氢燃料进入燃烧管筒51内进行燃烧,燃烧完成后的尾气通过排出管52排除,利用燃烧缓冲孔511补充燃烧所需的空气,优化燃烧过程,燃烧完成后的尾气通过排出管52排除,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3.通过压力缓冲板73能够为燃料连接管64抵挡部分压力,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避免较大的压力与冲击力对燃料连接管64造成损坏从而导致燃料泄露的情况发生,滑动套管72的移动能够封闭若干个第二燃料通槽641,从而减少氢燃料通过第二燃料通槽641流出并进入到预混腔管43内,通过减少氢燃料的通入来减少燃烧管筒51内的燃烧温度,从而降低燃烧时带来的压力,有利于提高燃烧管筒51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4.通过调节抵持环75移动实现辅助进气槽413的打开和关闭,能够控制空气能否直接流入预混流动间隙421内,通过将空气直接导入预混流动间隙421内提高燃烧的空气比例,降低了氢燃料的比例,避免燃烧管筒51内的温度与压力较大时由于氢燃料占比比例太高导致发生震爆的情况,有助于提高安全性和稳定性,通过复位弹簧442的弹力来复位调节滑杆441和带动调节封板443重新封闭辅助进气槽413,完全自动控制,无需人员手动操控,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
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多个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氢燃料燃气轮机的燃烧室,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机构(10)、预混机构(20)、燃料引导机构(30)、空气调节机构(40)与燃烧机构(50),外壳机构(10)内开设有安装腔体(111),安装腔体(111)的一端开设有第一通入槽(112),外壳机构(10)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氢燃料通入管(113),且氢燃料通入管(113)与第一通入槽(112)连通,安装腔体(111)远离第一通入槽(112)的一端开设有管筒连接槽(114),预混机构(20)固定安装于安装腔体(111)靠近第一通入槽(112)的一端,预混机构(20)靠近第一通入槽(112)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第二通入槽(211),且第二通入槽(211)与第一通入槽(112)连通,预混机构(20)内开设有第一预混腔体(221),燃料引导机构(30)包括燃料通入组件(60)与燃料调节组件(70),燃料通入组件(60)固定安装于第一预混腔体(221)靠近氢燃料通入管(113)的一侧侧壁上,且燃料通入组件(60)靠近氢燃料通入管(113)的一侧周缘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一燃料通槽(611),燃料通入组件(60)远离氢燃料通入管(113)的一侧周缘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二燃料通槽(641),燃料调节组件(70)安装于燃料通入组件(60)远离氢燃料通入管(113)的一端,空气调节机构(40)安装于预混机构(20)远离的氢燃料通入管(113)的一侧侧壁上,燃料调节组件(70)与空气调节机构(40)用于调节氢燃料与空气的供给,燃烧机构(50)固定安装于管筒连接槽(114)的侧壁上,且燃烧机构(50)与空气调节机构(40)远离氢燃料通入管(113)的一侧侧壁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燃料燃气轮机的燃烧室,其特征在于,外壳机构(10)包括外壳壳体(11)与若干个进气管(12),安装腔体(111)开设于外壳壳体(11)内,第一通入槽(112)开设于外壳壳体(11)的一端,且管筒连接槽(114)开设于外壳壳体(11)的另一端,氢燃料通入管(113)固定安装于外壳壳体(11)的一端,若干个进气管(12)固定安装于外壳壳体(11)的外侧侧壁上,且进气管(12)与安装腔体(111)连通,进气管(12)用于将压缩空气导入安装腔体(11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氢燃料燃气轮机的燃烧室,其特征在于,预混机构(20)包括预混连接板(21)、预混连接块(22)与若干个引流切板(23),预混连接板(21)固定安装于安装腔体(111)靠近第一通入槽(112)的一端,第二通入槽(211)开设于预混连接板(21)的中部,且第二通入槽(211)贯穿预混连接板(21)的相对两侧侧壁,预混连接块(22)固定安装于预混连接板(21)远离第一通入槽(112)的一侧侧壁上,第一预混腔体(221)开设于预混连接块(22)内,且第一预混腔体(221)贯穿预混连接块(22)的相对两侧侧壁,预混连接块(22)的外侧壁周缘开设有若干个空气进气槽(222),且空气进气槽(222)与第一预混腔体(221)连通,若干个引流切板(23)等距离间隔安装于预混连接块(22)的外侧壁周缘,且若干个空气进气槽(222)与若干个引流切板(23)交替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氢燃料燃气轮机的燃烧室,其特征在于,燃料通入组件(60)包括燃料导入块(61)、连接弧形块(62)、混合引导内管(63)与燃料连接管(64),燃料导入块(61)固定安装于预混连接板(21)远离氢燃料通入管(113)的一侧侧壁上,且燃料导入块(61)位于第一预混腔体(221)内,燃料导入块(61)靠近氢燃料通入管(113)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贯穿至另一侧侧壁的第三通入槽(612),且第三通入槽(612)与第二通入槽(211)连通,第三通入槽(612)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入环槽(613),若干个第一燃料通槽(611)等距离间隔开设于燃料导入块(61)的外侧壁周缘上,且第一燃料通槽(611)与通入环槽(613)连通,连接弧形块(62)固定安装于燃料导入块(61)远离氢燃料通入管(113)的一侧侧壁上,连接弧形块(62)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贯穿至另一侧侧壁的限位通过槽(621),混合引导内管(63)的内侧侧壁固定安装于连接弧形块(62)的外侧侧壁上,混合引导内管(63)的外径朝远离氢燃料通入管(113)的一侧逐渐减小,燃料连接管(64)固定安装于燃料导入块(61)远离氢燃料通入管(113)的一侧侧壁上,且燃料连接管(64)的一端位于限位通过槽(621)内,燃料连接管(64)靠近氢燃料通入管(113)的一端开设有第四通入槽(642),若干个第二燃料通槽(641)等距离间隔开设于燃料连接管(64)远离氢燃料通入管(113)一端的外侧壁周缘上,且第二燃料通槽(641)与第四通入槽(642)连通,燃料导入块(61)的外侧壁上安装有预混旋流器(6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氢燃料燃气轮机的燃烧室,其特征在于,燃料调节组件(70)包括缓冲弹性件(71)、滑动套管(72)、压力缓冲板(73)、若干个缓冲连接杆(74)与调节抵持环(75),缓冲弹性件(71)固定安装于燃料连接管(64)远离氢燃料通入管(113)的一端,滑动套管(72)滑动套设于燃料连接管(64)远离氢燃料通入管(113)的一端,滑动套管(72)靠近氢燃料通入管(113)的一端开设有缓冲腔体(721),缓冲弹性件(71)远离氢燃料通入管(113)的一端与缓冲腔体(721)的内端固定连接,压力缓冲板(73)固定安装于滑动套管(72)远离氢燃料通入管(113)的一侧侧壁上,缓冲连接杆(74)固定安装于滑动套管(72)靠近氢燃料通入管(113)的一端,且若干个缓冲连接杆(74)呈环形等距离间隔设置,调节抵持环(75)固定安装于若干个缓冲连接杆(74)靠近氢燃料通入管(113)的一端,且调节抵持环(75)滑动设置于燃料连接管(64)的外侧侧壁上,限位通过槽(621)远离氢燃料通入管(113)的一端开设有调节收容槽(622),调节抵持环(75)部分位于调节收容槽(622)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氢燃料燃气轮机的燃烧室,其特征在于,空气调节机构(40)包括固定环形块(41)、混合引导外管(42)、预混腔管(43)与若干个空气调节件(44),固定环形块(41)固定安装于预混连接块(22)远离预混连接板(21)的一侧侧壁上,混合引导外管(42)与预混腔管(43)均固定安装于固定环形块(41)的内侧侧壁上,且混合引导外管(42)远离氢燃料通入管(113)的一端与预混腔管(43)固定连接,混合引导外管(42)的内径朝远离氢燃料通入管(113)的方向逐渐减小,混合引导外管(42)的内侧侧壁与混合引导内管(63)的外侧侧壁之间形成有预混流动间隙(421),空气调节件(44)活动安装于固定环形块(41)内,且若干个空气调节件(44)呈环形等距离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氢燃料燃气轮机的燃烧室,其特征在于,固定环形块(41)的外侧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调节伸缩槽(411),且调节伸缩槽(411)向连接弧形块(62)的方向延伸并贯穿混合引导外管(42)与预混流动间隙(421)连通,调节伸缩槽(411)的下部开设有方形空槽(412),固定环形块(41)的外侧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与调节伸缩槽(411)对应的辅助进气槽(413),且辅助进气槽(413)向混合引导内管(63)的方向延伸并贯穿混合引导外管(42)与预混流动间隙(421)连通,辅助进气槽(413)位于调节伸缩槽(411)远离预混连接板(21)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氢燃料燃气轮机的燃烧室,其特征在于,空气调节件(44)包括调节滑杆(441)、复位弹簧(442)与调节封板(443),调节滑杆(441)滑动安装于调节伸缩槽(411)内,且调节滑杆(441)的一端穿过混合引导内管(63)与连接弧形块(62)延伸至调节收容槽(622)内,复位弹簧(442)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方形空槽(412)远离连接弧形块(62)的一端,且复位弹簧(442)的另一端固定安装于调节滑杆(441)的侧壁上,调节封板(443)固定安装于调节滑杆(441)远离连接弧形块(62)的一端,调节封板(443)用于封闭辅助进气槽(41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氢燃料燃气轮机的燃烧室,其特征在于,调节滑杆(441)位于调节收容槽(622)内的一端形成有调节斜面(444),调节斜面(444)与燃料连接管(64)之间的距离沿远离氢燃料通入管(113)的方向逐渐增大,调节抵持环(75)用于通过抵持调节斜面(444)使得调节滑杆(441)向远离燃料连接管(64)的方向进行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氢燃料燃气轮机的燃烧室,其特征在于,燃烧机构(50)包括燃烧管筒(51)与排出管(52),燃烧管筒(51)固定安装于管筒连接槽(114)的侧壁上,且燃烧管筒(51)与预混腔管(43)远离氢燃料通入管(113)的一侧侧壁固定连接,排出管(52)固定安装于燃烧管筒(51)远离氢燃料通入管(113)的一侧侧壁上,燃烧管筒(51)的外侧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燃烧缓冲孔(51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312516.3A CN118031251B (zh) | 2024-03-19 | 2024-03-19 | 一种氢燃料燃气轮机的燃烧室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312516.3A CN118031251B (zh) | 2024-03-19 | 2024-03-19 | 一种氢燃料燃气轮机的燃烧室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031251A true CN118031251A (zh) | 2024-05-14 |
CN118031251B CN118031251B (zh) | 2024-07-09 |
Family
ID=91002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0312516.3A Active CN118031251B (zh) | 2024-03-19 | 2024-03-19 | 一种氢燃料燃气轮机的燃烧室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8031251B (zh) |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84751A (zh) * | 2008-09-22 | 2010-03-31 | 贵州红林机械有限公司 | 涡扇发动机加力燃油调节器断油活门 |
US20110240769A1 (en) * | 2010-03-30 | 2011-10-06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Variable area fuel nozzle |
CN204313309U (zh) * | 2014-11-11 | 2015-05-06 | 北京华清燃气轮机与煤气化联合循环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燃气轮机燃料喷嘴的进气结构 |
CN105074338A (zh) * | 2013-02-27 | 2015-11-18 | 西门子股份公司 | 用于燃烧稳定性的辅助激光点火 |
EP3168536A1 (en) * | 2015-11-13 | 2017-05-17 |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tems, Ltd. | Gas turbine combustor |
CN111947150A (zh) * | 2020-09-03 | 2020-11-17 | 衢州康润智能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根据气压自动调节进气量的燃烧器装置 |
JP2021046951A (ja) * | 2019-09-17 | 2021-03-25 | 三菱パワー株式会社 | ガスタービン燃焼器 |
US20210116127A1 (en) * | 2019-10-17 | 2021-04-22 | Mitsubishi Power, Ltd. | Gas Turbine Combuster |
CN113108313A (zh) * | 2021-04-01 | 2021-07-13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一种单路供油自适应双膜燃油雾化装置 |
CN113108312A (zh) * | 2021-04-09 | 2021-07-13 | 西北工业大学 | 一种无阀自适应气态燃料高频爆震燃烧方案 |
CN113310049A (zh) * | 2021-06-16 | 2021-08-27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微小尺度预混分级燃烧器 |
CN116464990A (zh) * | 2023-04-12 | 2023-07-21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燃烧室及燃气轮机 |
CN117128512A (zh) * | 2023-08-30 | 2023-11-28 | 襄阳中和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氢燃料燃烧器 |
-
2024
- 2024-03-19 CN CN202410312516.3A patent/CN11803125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84751A (zh) * | 2008-09-22 | 2010-03-31 | 贵州红林机械有限公司 | 涡扇发动机加力燃油调节器断油活门 |
US20110240769A1 (en) * | 2010-03-30 | 2011-10-06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Variable area fuel nozzle |
CN105074338A (zh) * | 2013-02-27 | 2015-11-18 | 西门子股份公司 | 用于燃烧稳定性的辅助激光点火 |
CN204313309U (zh) * | 2014-11-11 | 2015-05-06 | 北京华清燃气轮机与煤气化联合循环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燃气轮机燃料喷嘴的进气结构 |
EP3168536A1 (en) * | 2015-11-13 | 2017-05-17 |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tems, Ltd. | Gas turbine combustor |
JP2021046951A (ja) * | 2019-09-17 | 2021-03-25 | 三菱パワー株式会社 | ガスタービン燃焼器 |
US20210116127A1 (en) * | 2019-10-17 | 2021-04-22 | Mitsubishi Power, Ltd. | Gas Turbine Combuster |
CN111947150A (zh) * | 2020-09-03 | 2020-11-17 | 衢州康润智能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根据气压自动调节进气量的燃烧器装置 |
CN113108313A (zh) * | 2021-04-01 | 2021-07-13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一种单路供油自适应双膜燃油雾化装置 |
CN113108312A (zh) * | 2021-04-09 | 2021-07-13 | 西北工业大学 | 一种无阀自适应气态燃料高频爆震燃烧方案 |
CN113310049A (zh) * | 2021-06-16 | 2021-08-27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微小尺度预混分级燃烧器 |
CN116464990A (zh) * | 2023-04-12 | 2023-07-21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燃烧室及燃气轮机 |
CN117128512A (zh) * | 2023-08-30 | 2023-11-28 | 襄阳中和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氢燃料燃烧器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史绍熙: "内燃机燃烧研究的现状和动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no. 05, 20 May 1994 (1994-05-20) * |
陆振岳;顾蓉;陈玉华;: "背压汽轮机组低压透平调节保安系统的改造与应用", 冶金动力, no. 12, 15 December 2017 (2017-12-15) * |
陈炫任;刘爱虢;杨宇东;曾文;: "微型燃气轮机燃烧室燃料空气预混特性对燃烧特性的影响",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no. 01, 25 February 2020 (2020-02-25)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031251B (zh) | 2024-07-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450725A (en) | Gas turbine combustor including a diffusion nozzle assembly with a double cylindrical structure | |
Leonard et al. | Development of an aeroderivative gas turbine dry low emissions combustion system | |
US7631504B2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ssembling gas turbine engines | |
EP2554910B1 (en) | Methods relating to integrating late lean injection into combustion turbine engines | |
US9551491B2 (en) | Method for mixing a dilution air in a sequential combustion system of a gas turbine | |
EP1605208A1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low emission gas turbine energy generation | |
US20100236249A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introducing Gas Turbine Combustion Bypass Flow | |
CN1122409A (zh) | 燃气轮机在负载断开时的转速调节方法 | |
EP2857658A1 (en) | Gas turbine with sequential combustion arrangement | |
EP2889542B1 (en) | Method for operating a combustor for a gas turbine and combustor for a gas turbine | |
EP2515042A2 (en) | Aerodynamic fuel nozzle | |
CN103363547A (zh) | 用于防止燃烧器组件中的回火的系统和方法 | |
JP2014084873A (ja) | シーケンシャル燃焼部を備えたガスタービンの運転方法、及び、当該方法によって運転されるガスタービン | |
WO2012039611A1 (en) | Combustor with a single limited fuel-air mixing burner and recuperated micro gas turbine | |
CN115127123A (zh) | 径向分级燃烧室、燃气轮机发电系统和燃烧调控的方法 | |
CN112594689B (zh) | 一种基于多级射流和旋流的高温高速稳定燃烧方法及装置 | |
Leonard et al. | Development of an aeroderivative gas turbine dry low emissions combustion system | |
JP2008170059A (ja) | ガスタービン燃焼器及びその改造方法 | |
CN118031251B (zh) | 一种氢燃料燃气轮机的燃烧室 | |
KR20090067122A (ko) | 가스 터빈의 연소기 내의 연료 공급 시스템의 제어된 퍼징을 위한 방법 | |
CN213574396U (zh) | 组合循环液体火箭发动机 | |
EP3832090B1 (en) | Gas turbine for power plant applications with pre-heated fuel gas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is gas turbine | |
EP3228939A1 (en) | Method for combusting a fuel, and combustion appliance | |
CN103292354A (zh) | 用于在涡轮发动机中使用的燃料喷嘴及燃烧器组件 | |
KR102212880B1 (ko) | 가스터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