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58518A - 一种带有警示功能的易穿脱的安全手套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有警示功能的易穿脱的安全手套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958518A CN117958518A CN202410091152.0A CN202410091152A CN117958518A CN 117958518 A CN117958518 A CN 117958518A CN 202410091152 A CN202410091152 A CN 202410091152A CN 117958518 A CN117958518 A CN 11795851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arable
- area
- warning
- safety
- zo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10000003811 finger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9
- 230000002209 hydrophob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9
- 238000009940 knit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10000003813 thumb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9954 brai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KVNRLNFWIYMESJ-UHFFFAOYSA-N butyronitrile Chemical compound CCCC#N KVNRLNFWIYMESJ-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701 coagul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9941 weav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7598 dipp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10000000707 wrist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CSCPPACGZOOCGX-UHFFFAOYSA-N Acetone Chemical compound CC(C)=O CSCPPACGZOOCGX-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29920002334 Spandex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3365 glass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002 slurr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759 spandex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3 siz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677 Nyl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743 Polypropyle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699 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N acrylic acid group Chemical group C(C=C)(=O)O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5543 nano-size silicon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20001778 nylo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728 polyest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1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20001155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5000012239 silicon dioxide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904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210 therapy by ultrasoun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785 ultra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0618 wire wrap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10000001145 finger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253 clad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QTBSBXVTEAMEQO-UHFFFAOYSA-N Acet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CC(O)=O QTBSBXVTEAMEQ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OKKJLVBELUTLKV-UHFFFAOYSA-N Methanol Chemical compound OC OKKJLVBELUTLK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LFQSCWFLJHTTHZ-UHFFFAOYSA-N Ethanol Chemical compound CCO LFQSCWFLJHTTH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11092 Hand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4000060701 Kaempferia pandur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6390 Uvaria chama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27418 Wounds and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ZCCIPPOKBCJFDN-UHFFFAOYSA-N calcium nitrate Chemical compound [Ca+2].[O-][N+]([O-])=O.[O-][N+]([O-])=O ZCCIPPOKBCJFD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14674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UXVMQQNJUSDDNG-UHFFFAOYSA-L Calcium chloride Chemical compound [Cl-].[Cl-].[Ca+2] UXVMQQNJUSDDNG-UHFFFAOYSA-L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110 calcium chlor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628 calcium chlor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73 cutting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247 han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16 joi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16 latex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126 latex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664 nicotinic ac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825 nitril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14 polyureth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635 polyureth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55 standard tes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98 tes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725 thermoplastic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36 vulcanized rub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C—BRAIDING OR MANUFACTURE OF LACE, INCLUDING BOBBIN-NET OR CARBONISED LACE; BRAIDING MACHINES; BRAID; LACE
- D04C1/00—Braid or lace, e.g. pillow-lace;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 D04C1/06—Braid or lace serving particular purpos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9/00—Gloves
- A41D19/0006—Gloves made of several layers of material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9/00—Gloves
- A41D19/0024—Gloves with accessori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9/00—Gloves
- A41D19/015—Protective glov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9/00—Gloves
- A41D19/015—Protective gloves
- A41D19/0157—Protective gloves with luminous or reflective mea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1/00—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1/18—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performed by dipping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2400/00—Functions or special features of garments
- A41D2400/70—Removability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2500/00—Materials for garments
- A41D2500/20—Woven
-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1/00—Physical properties
- D10B2401/06—Load-responsive characteristics
-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501/00—Wearing apparel
- D10B2501/04—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 D10B2501/041—Glo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Glo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有警示功能的易穿脱的安全手套及其制作方法,所述手套包括手指部和手掌部,所述手套具有可撕裂区域和安全区域,所述可撕裂区域环绕设置于至少一个手指部和/或环绕设置于手掌部;所述可撕裂区域的拉断力小于安全区域的拉断力;所述可撕裂区域与安全区域之间设置有警示区域;和/或,所述可撕裂区域设置有警示区域。本发明的优点是警示区域可以提醒使用者可撕裂区域的设置位置,提醒使用者在发生危险时可撕裂区域能够扯断,使得使用者能够迅速找到快速分离卷入部位的可撕裂区域,主动将可撕裂区域扯断,迅速抽离手部,尽量减少避险时间,能够快速完成避险动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护用品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带有警示功能的易穿脱的安全手套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在诸多机械加工作业中,常有辊轴、运输带等操作场景,此类工业性作业通常被要求禁止佩戴手套,以降低手套被卷入造成手部伤害的风险。但若不佩戴手套,又无法进行基础的机械防护。以金属切削场景为例,切削过程中,会飞出大量锋利且尖锐金属细屑,造成割伤、穿刺等手部伤害。同时,金属切削液飞溅到手部,会使皮肤红肿甚至溃烂。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一种既具备易穿脱功能,又具备高性能机械防护性能的手套是十分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有警示功能的易穿脱的安全手套,该手套具有可撕裂区域和安全区域,可撕裂区域的拉断力小于安全区域的拉断力,在可撕裂区域与安全区域之间设置警示区域,可以提醒使用者可撕裂区域的设置位置,提醒使用者在发生危险时可主动扯断撕裂区域,迅速将手部抽离,实现安全防护。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有警示功能的易穿脱的安全手套,包括手指部和手掌部,所述手套具有可撕裂区域和安全区域,所述可撕裂区域环绕设置于至少一个手指部和/或环绕设置于手掌部;所述可撕裂区域的拉断力小于安全区域的拉断力;所述可撕裂区域与安全区域之间设置有警示区域;和/或,所述可撕裂区域设置有警示区域,可以提醒使用者可撕裂区域的设置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警示区域设置有警示纱线,所述警示纱线包括明亮纱线或者发光纱线,提高辨识度,使所述警示区域更明显。
进一步地,所述警示区域设置于可撕裂区域与安全区域之间时,所述安全区域的拉断力小于警示区域的拉断力。
进一步地,所述安全区域通过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合捻后编织形成或者U2编织形成;所述可撕裂区域通过第二纱线编织形成;所述警示区域通过警示纱线、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合捻后编织形成,或者所述警示区域通过警示纱线、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U3编织形成,所述警示纱线位于外层,提高易撕裂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警示区域通过警示纱线、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合捻后集圈编织形成锯齿型,所述可撕裂区域的编织线圈填充朝向可撕裂区域的锯齿型空间,提高易撕裂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可撕裂区域为警示区域;所述安全区域通过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合捻后编织形成或者U2编织形成;所述可撕裂区域通过第二纱线编织形成,所述第二纱线为明亮纱线或者发光纱线,使可撕裂区域不影响安全性能的同时具有警示提醒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纱线为通过第一线和第二线合捻形成的纱线,所述第一线包括玻纤芯线和包覆于玻纤芯线外的60-90D第一包覆丝;所述第二线为50-100D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线;合捻形成第一纱线的捻度为500-800捻/米;所述第二纱线包括20-40D氨纶丝芯线和包覆于氨纶丝芯线外的50-100D第二包覆丝;所述警示纱线为100-150D夜光线;优选地,所述第一包覆丝和第二包覆丝包括尼龙丝、涤纶丝、丙纶丝或者腈纶丝。
进一步地,所述手套的手指部具有拇指部和四指部;所述可撕裂区域设置于各个手指部的根部指关节处;和/或,所述可撕裂区域设置于拇指第一指关节处;和/或,所述可撕裂区域设置于四指第一指关节处;和/或,所述可撕裂区域设置于四指第二指关节处;和/或,所述可撕裂区域设置于手掌关节处;和/或,所述可撕裂区域设置于拇指根部与手腕部之间的手掌部,便于手套从手指关节处或手掌部位撕裂,并提高手套使用的舒适性,有利于手指关节和手掌关节活动,提升手部操作的灵活性。
进一步地,所述安全区域的外表面设置有耐磨层,提高手套的耐磨耐用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警示区域和可撕裂区域的外表面设置有疏水层,在手套浸渍耐磨胶液时,避免胶液附着在可撕裂区域和警示区域,可以防止可撕裂区域被胶液粘连影响易撕裂性能,并防止警示区域被覆盖失去警示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可撕裂区域的宽度为3-5mm;优选地,设置于拇指第一指关节处的可撕裂区域和设置于四指第二指关节处的可撕裂区域的宽度大于其他可撕裂区域的宽度,或者在拇指第一指关节处和四指第二指关节处设置多组可撕裂区域,提高手套使用的舒适性,有利于手指关节和手掌关节活动,提升手部操作的灵活性。
进一步地,所述安全区域设置有防滑掌纹;优选地,所述掌纹具有Y型纹理、三角纹理、圆形放射纹理或交错条形纹理,提高手套的防滑效果,提高使用舒适性。
进一步地,一种制作带有警示功能的易穿脱的安全手套的方法,用于制作以上所述的手套,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编织手套:
当所述可撕裂区域与安全区域之间设置有警示区域时,按照安全区域、警示区域、可撕裂区域、警示区域和安全区域的顺序依次循环编织;
当可撕裂区域设置有警示区域时,按照安全区域、可撕裂区域和安全区域的顺序依次循环编织,在编织可撕裂区域时,进行警示区域编织;
步骤2、将编织完成的手套的可撕裂区域和警示区域进行疏水预处理,在可撕裂区域和警示区域形成疏水层;
步骤3、将具有疏水层的手套浸渍耐磨胶液,形成耐磨层。
进一步地,形成疏水层的具体方法包括:用重量份5-10%的纳米二氧化硅加入丙酮溶剂,封闭搅拌10-30min,超声处理20-40min,制成疏水浆料,将疏水浆料涂覆在手套的可撕裂区域和警示区域,在50-60℃温度下烘干20-40min,形成疏水层;
形成耐磨层的具体方法包括:将涂覆有疏水浆料的手套浸润凝固剂,预烘后浸渍丁腈胶液,匀胶后烘干形成耐磨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警示区域可以提醒使用者可撕裂区域的设置位置,提醒使用者在发生危险时可撕裂区域能够扯断,使得使用者能够迅速找到快速分离卷入部位、且具有操作空间的可撕裂区域,主动将可撕裂区域扯断,迅速抽离手部,尽量减少避险时间,能够快速完成避险动作。
(2)强化后的警示区域使拉力在可撕裂区域更集中,更有利于撕裂拉断。
(3)手套安全区域具备耐磨、防割以及防水效果,可撕裂区域在发生绞入时易撕裂,便于手部抽离,实现同时满足安全性和耐用性功能,提高需要复杂机械操作和切割风险工况下佩戴手套工作的安全性,并且在不降低安全性的同时提高手套耐用性、防滑性和舒适性。
(4)可撕裂区域设置于手指关节处以及手掌部位,采用低密度纱线编织,可以降低工作时手指弯曲的拉力,提高使用者的佩戴舒适度,降低疲劳感,提升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a-1f为本发明带有警示功能的易穿脱的安全手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V形锯齿型衔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波浪形锯齿型衔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手指部浸胶后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手指部;2-手掌部;3-可撕裂区域;4-安全区域;5-警示区域;6-耐磨层;7-疏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和/或”当用于列举两个或更多个项目时意指本身可以采用所列项目中的任一个,或可以采用所列项目的两个或更多个的任何组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有警示功能的易穿脱的安全手套,参考图1a-1f所示,包括手指部1和手掌部2,所述手套具有可撕裂区域3和安全区域4,所述可撕裂区域3环绕设置于至少一个手指部1和/或环绕设置于手掌部2;所述可撕裂区域3的拉断力小于安全区域4的拉断力;所述可撕裂区域3与安全区域4之间设置有警示区域5;和/或,所述可撕裂区域3设置有警示区域5。
手套的可撕裂区域3的拉断力小于安全区域4的拉断力,使手套在发生机械绞入时,能够从预先设置在手指或手掌处的可撕裂区域3轻松撕裂拉断,使用者可迅速将手部抽离,避免手部被绞入机器,引发严重的危险事故,实现安全防护。进一步在可撕裂区域3与安全区域4之间设置警示区域5;和/或,在可撕裂区域3设置警示区域5,可以提醒使用者可撕裂区域3的设置位置,在发生危险时使用者能够迅速找到快速分离卷入部位、且具有操作空间的可撕裂区域3,主动将可撕裂区域3扯断,迅速抽离手部,尽量减少避险时间,不必被动地等待可撕裂区域3被撕裂拉断。
为了提高辨识度,使所述警示区域5更明显,与安全区域4和可撕裂区域3能够明显区分开,所述警示区域5设置有警示纱线,所述警示纱线可以设置为红色、橙色等颜色鲜艳的明亮纱线。为了在较暗环境中也可以显示警示区域5,所述警示纱线还可以设置为发光纱线,所述发光纱线可以设置为红色、橙色等颜色鲜艳的夜光纱线或者设置为反光纱线。当然,也可以在可撕裂区域3与安全区域4之间或者在可撕裂区域3上印刷或者粘接警示标记。
所述可撕裂区域3和安全区域4可以使用同一纱线编织,也可以使用不同纱线编织,且使可撕裂区域3的密度小于安全区域4的密度,使可撕裂区域3相对于安全区域4更软,更容易撕裂拉断。为了使可撕裂区域3容易撕裂拉断,所述可撕裂区域3的拉断力优选地不超过100N。可以理解的是,可撕裂区域3的密度小于安全区域4的密度包括可撕裂区域3的纱线密度小于安全区域4的纱线密度,可撕裂区域3和安全区域4分别使用低密度纱线和高密度纱线编织;还包括可撕裂区域3的织物密度小于安全区域4的织物密度,可撕裂区域3编织疏松,安全区域4密实牢固;还包括可撕裂区域3的厚度小于安全区域4的厚度等,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编织纱线、编织的紧实度和编织厚度。例如,所述安全区域4可以通过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合捻后编织形成或者U2编织形成;所述可撕裂区域3通过第二纱线编织形成。警示区域5可以通过警示纱线编织,例如,可以通过警示纱线与第一纱线,或者警示纱线与第二纱线,或者警示纱线与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合捻后编织形成,或者分成编织形成,分层编织时,所述警示纱线位于外层,使警示纱线完全显露在外,提高警示效果。为了保持佩戴舒适性,编织时可以保持手套内表面平整。
为了使警示区域5在提供警示、提醒作用时,同时提高安全性能(易撕裂性能),可以对警示区域5进行强化。当所述警示区域5设置于可撕裂区域3与安全区域4之间时,可以使所述安全区域4的拉断力小于警示区域5的拉断力。具体地,所述安全区域4通过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合捻后编织形成或者U2编织形成,经过U2工艺编织形成时,第二纱线在内,第一纱线在外。所述可撕裂区域3通过第二纱线编织形成。所述警示区域5通过警示纱线、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合捻后编织形成,或者所述警示区域5通过警示纱线、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U3编织形成,使用U3工艺编织时,内中外层同时编织,由内到外分别为第二纱线、第一纱线和警示纱线,所述警示纱线位于外层。这样,可撕裂区域3的拉断力<安全区域4的拉断力<警示区域5的拉断力,相对于安全区域4,警示区域5的抗拉能力进一步强化,警示区域5的刚度更大,更硬,可撕裂区域3设置于两个警示区域5之间,警示区域5增加了可撕裂区域3交界处密度,使得拉力更容易集中在可撕裂区域3,更有利于撕裂拉断。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2和图3所示,所述警示区域5通过警示纱线、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合捻后集圈编织形成锯齿型,所述可撕裂区域3的编织线圈填充朝向可撕裂区域3的锯齿型空间。这样,可以增加可撕裂区域3交界处的密度,使得拉力更容易集中在可撕裂区域3,更有利于撕裂拉断。所述锯齿型包括V形锯齿和波浪形锯齿,波浪形锯齿包括梯形锯齿或者弧形锯齿等能够使拉力集中到可撕裂区域3的锯齿状结构。所述安全区域4普通编织,警示区域5的边界通过集圈编织成长锯齿形(V形)或宽波浪形锯齿型衔接边界,朝向可撕裂区域3的锯齿型衔接边界的空间通过可撕裂区域3的低密度纱线普通线圈编织填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撕裂区域3为警示区域5;所述安全区域4通过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合捻后编织形成或者U2编织形成;所述可撕裂区域3通过第二纱线编织形成,所述第二纱线为明亮纱线或者发光纱线。可以将第二纱线染色形成明亮的纱线或者浸渍发光材料形成发光纱线,直接将第二纱线制作成警示纱线编织可撕裂区域3。当然,可撕裂区域3也可以通过第二纱线与警示纱线交替编织形成,在可撕裂区域3中设置警示区域5。这样在可撕裂区域3设置警示区域5,能够提醒使用者可撕裂区域3的设置位置,而且不影响可撕裂区域3的安全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纱线为通过第一线和第二线合捻形成的纱线,所述第一线包括玻纤芯线和包覆于玻纤芯线外的60-90D第一包覆丝;所述第二线为50-100D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线;合捻形成第一纱线的捻度为500-800捻/米;所述第二纱线包括20-40D氨纶丝芯线和包覆于氨纶丝芯线外的50-100D第二包覆丝;所述警示纱线为100-150D夜光线,所述夜光线可以使用红色或者橙色等颜色鲜艳明亮的夜光线,在白天和较暗环境中均清晰明显。所述第一包覆丝和第二包覆丝可以使用尼龙丝、涤纶丝、丙纶丝或者腈纶丝等包覆丝线,优选地,第一包覆丝和第二包覆丝使用相同丝线。高密度的安全区域4起到防割耐磨的作用,防割性能可达到EN388防割性5级,低密度的可撕裂区域3起到基础连接,警示区域5可以提醒可撕裂区域3的设置位置,在发生紧急夹入事故时可以主动扯断可撕裂区域3,手部能够迅速抽离。
具体地,所述手套的手指部1具有拇指部和四指部;所述可撕裂区域3设置于各个手指部1的根部指关节处;和/或,所述可撕裂区域3设置于拇指第一指关节处;和/或,所述可撕裂区域3设置于四指第一指关节处;和/或,所述可撕裂区域3设置于四指第二指关节处;和/或,所述可撕裂区域3设置于手掌关节处;和/或,所述可撕裂区域3设置于拇指根部与手腕部之间的手掌部2。
手套的安全区域4较硬,可撕裂区域3较软,手部操作时,手指各个关节和手掌关节(握拳时手掌弯折的部位)需要活动,将可撕裂区域3设置于手指关节和手掌关节处,有利于关节活动,可以提高手套使用的舒适性,提升手部操作的灵活性。根据使用场景,可撕裂区域3可以设置于至少一个手指部1的至少一个关节处,也可以设置于手掌关节处,还可以设置于拇指根部与手腕部之间的手掌部2,可撕裂区域3的设置位置在各个手指关节处、手掌关节处、手掌其他部位可以分别设置或者互相组合。
在大多使用过程中,手套大部分区域均有被卷入设备的风险,为了提高安全防护效果,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a所示,可撕裂区域3设置于拇指(从指尖向下各个指关节分别设置为第一指关节和根部指关节)和四指的根部指关节处(从指尖向下各个指关节分别设置为第一指关节、第二指关节和根部指关节),当手套的手指部位被卷入设备时,可以从根部指关节处撕裂拉断,使用者的手指更容易脱离手套的手指部1,对手部进行全面防护。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b所示,可以同时在手掌部2设置可撕裂区域3,例如,手部抓握操作时,当手掌部位的背部被卷入设备时,可以从设置于手掌部2的可撕裂区域3撕裂拉断,便于手指抽离手套,尤其是手套的腕部比较长时,可以节省手部从腕部抽出的时间。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使用舒适性,加强防护效果,如图1c-1f所示,还可以在每个手指部1的每个指关节处均设置可撕裂区域3。
在处理金属加工等包含旋转、辊压工作时,手套被机械绞入时,通过警示区域5,使用者不需要过多思考就可以迅速找到卷入部位相应的可撕裂区域3或者找到设置于手掌部位的可撕裂区域3,然后用力撕扯找到的可撕裂区域3,可以迅速将可撕裂区域3扯断,使用者的手可立即抽出,防止机械碾压等重大事故发生。例如,手套的中指指尖部位卷入时,通过警示区域5的提醒,使用者下意识地就会找到中指根部指关节处的可撕裂区域3,拉扯靠近根部指关节处的手掌顶部,迅速扯断该处可撕裂区域3。如果不通过警示区域5提醒使用者撕扯根部指关节处的可撕裂区域3,使用者会下意识地扯住手套的腕部或者手掌底部,拉扯整个手套,对整个手套施力,手套撕裂位置不确定,而拉扯靠近根部指关节处的手掌顶部,可以使应力更加集中于根部指关节处的可撕裂区域3,而且扯断面积小,更容易拉断,拉断时间更短,在发生紧急情况时,更容易逃离危险。例如,操作辊压设备,设备转数为20r/min时,手套的中指指尖部位卷入时,扯住手掌底部,中指根部指关节的可撕裂区域3被拉断,手掌部位的可撕裂区域3也被拉松,手套整体受到拉扯,耗时2.1s;当用力拉扯靠近根部指关节处的手掌顶部时,根部指关节处的可撕裂区域3被拉断,耗时1.5s,缩短了逃离时间0.6s。发生紧急危险时,每一点时间对于逃离危险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撕扯手套的时间稍多一点都可能发生手指绞入设备的重大事故,造成重大人身伤害。通过警示区域5的提醒,可以有效缩短避险动作的时间,从而节省逃离危险的时间,提升逃离机会,提高手套的安全性。
为了提高手套的耐磨耐用效果,可以在所述安全区域4的外表面设置耐磨层6,优选地,可以使用丁腈胶、乳胶或者聚氨酯等胶液浸渍形成耐磨涂层。根据需要,安全区域4可以全部浸胶,也可以部分浸胶,如1/2浸胶、2/3浸胶、3/4浸胶等。例如,可以将所述手套的安全区域4的外表面浸渍丁腈胶液后烘干制成,可以进一步提高安全区域4的耐磨耐用效果,耐磨性能可达到EN388耐磨性4级,并使手套具有一定的防水效果。
形成耐磨层6的胶液大多使用水性胶液,为了避免手套浸渍胶液时水性胶液附着在警示区域5和可撕裂区域3,所述警示区域5和可撕裂区域3的外表面设置有疏水层7。如图4所示,经过疏水预处理的区域能够形成掩膜,对水性胶液疏离,在浸渍胶液过程中,水性胶液不会附着在疏水处理后的区域,可撕裂区域3不会因为被丁腈胶液粘连影响易撕裂性能,掩膜呈透明或略显白色的薄膜,警示区域5不会因为被覆盖失去警示作用。同时,疏水层较薄,其本身的拉断力也小于耐磨层的拉断力,对可撕裂区域3的拉断力产生影响较小。在手套使用时,疏水层7还可以起到防水作用。疏水层7可以涂覆于警示区域5和可撕裂区域3的外表面,也可以浸润到警示区域5和可撕裂区域3的纱线中,在外表面形成疏水隔离层。
为了提高手套使用的舒适性,所述可撕裂区域3的宽度设置为3-5mm,有利于手指关节和手掌关节活动,提升手部操作的灵活性。可撕裂区域3起到基础连接作用,可撕裂区域3宽度可以设置为3mm、4mm、5mm等,设置合适的可撕裂区域3宽度,可以防止可撕裂区域3过大,减少安全区域4的防护效果,并防止可撕裂区域3过小,影响使用舒适性,还可以方便涂覆疏水层7。
一般地,拇指第一指关节和四指第二指关节活动量更大,如图1e和图1f所示,设置于拇指第一指关节处的可撕裂区域3和设置于四指第二指关节处的可撕裂区域3的宽度大于其他可撕裂区域3的宽度,或者在拇指第一指关节处和四指第二指关节处设置多组可撕裂区域3,优选地,设置两组,可以使该区域更软,更容易弯折,从而更容易降低工作时手指弯曲的拉力,提高使用者的佩戴舒适度,降低疲劳感,提升工作效率。
为了提高手套的防滑效果,提高使用舒适性,可以采用仿生掌纹设计,在所述安全区域4设置防滑掌纹,这样,防滑掌纹能够在提供优秀防滑性能的同时,提高佩戴舒适度,减轻使用者手部疲劳,提高工作效率。防滑掌纹可以设置成多种纹理,例如,可以设置成Y型纹理、三角纹理、圆形放射纹理或交错条形纹理等。Y型纹理可以提升多个方向的止滑能力,并使掌心区域具有一定的伸展性;三角纹理对于曲度较高的工件,可以提升抓握性;圆形放射纹理的圆心放射区域为主要接触区域,可以有效加强接触区域的止滑性;交错条形纹理可以加大多个方向的止滑性。
评估手套安全性可以参考《ASTM D412-16(2021)硫化橡胶和热塑性弹性体拉伸的标准试验方法》测试手套的拉断力,拉断力越小,安全性越高,即发生夹入事故时手套更容易撕裂,手部更容易脱离。例如,对普通未设置可撕裂区域3的浸胶手套、进行疏水预处理和浸胶的如图1c所示设置普通警示区域5的手套(警示区域5未强化)和设置强化警示区域5的手套测试拉断力,其中下夹具夹取手掌部位,上夹具夹取中指指尖处,测试手套撕裂的拉断力的大小如表1所示。
表1手套拉断力测试表
可撕裂区域 | 普通警示区域 | 强化警示区域 | 拉断力/N |
无 | 无 | 无 | 291.8 |
有 | 有 | 无 | 82.7 |
有 | 无 | 有 | 70.1 |
由表1可以看出,设置可撕裂区域3和普通警示区域5的手套的拉断力为82N左右,远低于普通丁腈浸胶手套的拉断力291.8N,对警示区域5进行强化后,手套的拉断力进一步下降为70N左右,警示区域5不仅可以提醒使用者可撕裂区域3的设置位置,在发生机械夹入时能够主动将可撕裂区域3扯断,迅速抽离手部,尽量减少避险时间;而且强化后的警示区域5更有利于可撕裂区域3撕裂拉断,能够使可撕裂区域3更容易被撕裂拉断,并且防滑性能优异,舒适度较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作带有警示功能的易穿脱的安全手套的方法,用于制作以上所述的手套,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编织手套:
当所述可撕裂区域3与安全区域4之间设置有警示区域5时,按照安全区域4、警示区域5、可撕裂区域3、警示区域5和安全区域4的顺序依次循环编织;
当可撕裂区域3设置有警示区域5时,按照安全区域4、可撕裂区域3和安全区域4的顺序依次循环编织,在编织可撕裂区域3时,进行警示区域5编织;
步骤2、将编织完成的手套的可撕裂区域3和警示区域5进行疏水预处理,在可撕裂区域3和警示区域5形成疏水层;
步骤3、将具有疏水层的手套浸渍耐磨胶液,形成耐磨层。
形成疏水层的具体方法包括:用重量份5-10%的纳米二氧化硅加入丙酮溶剂,封闭搅拌10-30min,超声处理20-40min,制成疏水浆料,将疏水浆料涂覆在手套的可撕裂区域3和警示区域5,在50-60℃温度下烘干20-40min,形成疏水层;
形成耐磨层的具体方法包括:将涂覆有疏水浆料的手套浸润凝固剂,预烘后浸渍丁腈胶液,匀胶后烘干形成耐磨层。
将手套的可撕裂区域3和警示区域5涂覆疏水浆料后,再浸润凝固剂,如浸润甲醇、乙醇、硝酸钙、氯化钙、乙酸等凝固剂,疏水层对凝固剂进行疏离,凝固剂浸渍在安全区域4,将凝固剂预烘后浸渍丁腈胶液,疏水层对丁腈胶液也进行疏离,丁腈胶液粘接在凝固剂上,匀胶后烘干即可形成耐磨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带有警示功能的易穿脱的安全手套,包括手指部和手掌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套具有可撕裂区域和安全区域,所述可撕裂区域环绕设置于至少一个手指部和/或环绕设置于手掌部;所述可撕裂区域的拉断力小于安全区域的拉断力;所述可撕裂区域与安全区域之间设置有警示区域;和/或,所述可撕裂区域设置有警示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警示功能的易穿脱的安全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警示区域设置有警示纱线,所述警示纱线包括明亮纱线或者发光纱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警示功能的易穿脱的安全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警示区域设置于可撕裂区域与安全区域之间时,所述安全区域的拉断力小于警示区域的拉断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警示功能的易穿脱的安全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区域通过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合捻后编织形成或者U2编织形成;所述可撕裂区域通过第二纱线编织形成;所述警示区域通过警示纱线、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合捻后编织形成,或者所述警示区域通过警示纱线、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U3编织形成,所述警示纱线位于外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有警示功能的易穿脱的安全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警示区域通过警示纱线、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合捻后集圈编织形成锯齿型,所述可撕裂区域的编织线圈填充朝向可撕裂区域的锯齿型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警示功能的易穿脱的安全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撕裂区域为警示区域;所述安全区域通过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合捻后编织形成或者U2编织形成;所述可撕裂区域通过第二纱线编织形成,所述第二纱线为明亮纱线或者发光纱线。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或6所述的带有警示功能的易穿脱的安全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纱线为通过第一线和第二线合捻形成的纱线,所述第一线包括玻纤芯线和包覆于玻纤芯线外的60-90D第一包覆丝;所述第二线为50-100D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线;合捻形成第一纱线的捻度为500-800捻/米;所述第二纱线包括20-40D氨纶丝芯线和包覆于氨纶丝芯线外的50-100D第二包覆丝;所述警示纱线为100-150D夜光线;优选地,所述第一包覆丝和第二包覆丝包括尼龙丝、涤纶丝、丙纶丝或者腈纶丝。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警示功能的易穿脱的安全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套的手指部具有拇指部和四指部;所述可撕裂区域设置于各个手指部的根部指关节处;和/或,所述可撕裂区域设置于拇指第一指关节处;和/或,所述可撕裂区域设置于四指第一指关节处;和/或,所述可撕裂区域设置于四指第二指关节处;和/或,所述可撕裂区域设置于手掌关节处;和/或,所述可撕裂区域设置于拇指根部与手腕部之间的手掌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警示功能的易穿脱的安全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区域的外表面设置有耐磨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有警示功能的易穿脱的安全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警示区域和可撕裂区域的外表面设置有疏水层。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有警示功能的易穿脱的安全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撕裂区域的宽度为3-5mm;优选地,设置于拇指第一指关节处的可撕裂区域和设置于四指第二指关节处的可撕裂区域的宽度大于其他可撕裂区域的宽度,或者在拇指第一指关节处和四指第二指关节处设置多组可撕裂区域。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警示功能的易穿脱的安全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区域设置有防滑掌纹;优选地,所述防滑掌纹具有Y型纹理、三角纹理、圆形放射纹理或交错条形纹理。
13.一种制作带有警示功能的易穿脱的安全手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制作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手套,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编织手套:
当所述可撕裂区域与安全区域之间设置有警示区域时,按照安全区域、警示区域、可撕裂区域、警示区域和安全区域的顺序依次循环编织;
当可撕裂区域设置有警示区域时,按照安全区域、可撕裂区域和安全区域的顺序依次循环编织,在编织可撕裂区域时,进行警示区域编织;
步骤2、将编织完成的手套的可撕裂区域和警示区域进行疏水预处理,在可撕裂区域和警示区域形成疏水层;
步骤3、将具有疏水层的手套浸渍耐磨胶液,形成耐磨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形成疏水层的具体方法包括:用重量份5-10%的纳米二氧化硅加入丙酮溶剂,封闭搅拌10-30min,超声处理20-40min,制成疏水浆料,将疏水浆料涂覆在手套的可撕裂区域和警示区域,在50-60℃温度下烘干20-40min,形成疏水层;
形成耐磨层的具体方法包括:将涂覆有疏水浆料的手套浸润凝固剂,预烘后浸渍丁腈胶液,匀胶后烘干形成耐磨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091152.0A CN117958518A (zh) | 2024-01-23 | 2024-01-23 | 一种带有警示功能的易穿脱的安全手套及其制作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091152.0A CN117958518A (zh) | 2024-01-23 | 2024-01-23 | 一种带有警示功能的易穿脱的安全手套及其制作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958518A true CN117958518A (zh) | 2024-05-03 |
Family
ID=908471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0091152.0A Pending CN117958518A (zh) | 2024-01-23 | 2024-01-23 | 一种带有警示功能的易穿脱的安全手套及其制作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958518A (zh) |
-
2024
- 2024-01-23 CN CN202410091152.0A patent/CN117958518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7032421B2 (ja) | 三次元(3d)編み生地、および同生地を製造する方法 | |
KR910004875B1 (ko) | 보호 가먼트 | |
US5822791A (en) | Protective material and method | |
RU2492779C2 (ru) | Легкая прочная тонкая эластичная перчатка с полимерным покрытием | |
US10349691B2 (en) | Glove | |
US6016648A (en) | Yarn and safety apparel | |
US5113532A (en) | Method of making garment, garment and strand material | |
JP5968315B2 (ja) | 保護手袋 | |
WO2010127123A1 (en) | Knitted gloves having a single layer with a plurality of yarns | |
EP3651941A1 (en) | Hand strength enhancement glove | |
JP2014520971A (ja) | 耐切創性手袋 | |
JP5759572B2 (ja) | 滑止手袋 | |
GB2446866A (en) | Cut resistant yarn | |
CN117958518A (zh) | 一种带有警示功能的易穿脱的安全手套及其制作方法 | |
CN222565177U (zh) | 一种提高安全性能的易穿脱手套 | |
CN222565178U (zh) | 一种带有涂层的易穿脱的安全手套 | |
WO2013156790A1 (en) | Knitted glove | |
CN221729801U (zh) | 一种带有警示功能的易穿脱的安全手套 | |
WO2019104370A1 (en) | Highly cut-resistant composite yarns | |
CN109561743B (zh) | 具有撕裂特征的安全手套 | |
CN219373911U (zh) | 防护手套 | |
KR102651069B1 (ko) | 절단강도, 그립성 및 내약품성이 우수하고 착용감이 향상된 코팅장갑 | |
KR200401841Y1 (ko) | 스테인레스 와이어 피복사 | |
JP3019835U (ja) | 作業用軍手の製法改良 | |
CN209950445U (zh) | 一种防针刺手套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