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7849982B - 潜望式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潜望式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49982B
CN117849982B CN202410263335.6A CN202410263335A CN117849982B CN 117849982 B CN117849982 B CN 117849982B CN 202410263335 A CN202410263335 A CN 202410263335A CN 117849982 B CN117849982 B CN 1178499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accommodating groove
camera module
type camera
periscope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26333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849982A (zh
Inventor
裴海鹏
邓传奇
李剑虹
陈东明
吴雨榕
林正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26333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49982B/zh
Publication of CN1178499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499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8499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499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9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for automatic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5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using glu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1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by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several lenses, e.g. of varifocal objective le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0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integrated lens units and imaging un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or vehic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潜望式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摄像模组包括:第一镜头,其外周壁凸设有第一耳部;支架,供第一镜头装配于其上,支架设有第一容置槽,第一容置槽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朝内、并与第一镜头的外周壁相对,第二开口朝上,以容许第一耳部经第二开口插配于第一容置槽的内部,且第一耳部的表面与第一容置槽的内壁之间填充有粘接剂;并且,第一容置槽包括第二基部和与第二基部衔接的第二延伸部,第二基部上下延伸,第二延伸部在第一镜头的光轴方向延伸,而在第二基部和第二延伸部的衔接处形成第二阶梯。电子设备应用有前述潜望式摄像模组。

Description

潜望式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摄像模组,具体是涉及一种潜望式摄像模组,还涉及一种应用有前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子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表等越来越多地朝向小型化和高性能的方向发展,在这种发展趋势下,对作为电子设备的标准配置之一的摄像模组的尺寸和成像能力都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造成电子设备行业无不在追求摄像模组的紧凑型和功能集成化,如自动对焦、变焦和防抖功能,远摄功能等。
传统的摄像模组通常包括镜头和感光芯片,该镜头位于感光芯片的感光路径上,使镜头将光线汇聚于感光芯片以成像。为实现摄像模组的自动对焦、变焦和防抖功能,现有的摄像模组通常将感光芯片或部分镜头设置在可移动和/或可偏转的载体上,通过移动和/或偏转载体来带动镜头或感光芯片移动和/或偏转,以调整镜头和感光芯片的相对位置。
为实现摄像模组的远摄功能,现有的摄像模组也引入了长焦镜头。由于长焦镜头通常具有较长的光学总长,依传统的摄像模组组装方式,带有长焦镜头的摄像模组高度过高,难以放入厚度较薄的电子设备中。目前市场上通过在摄像模组内设置光转向元件如棱镜或反射镜,将长焦摄像模组的光学系统进行折叠,使之成为潜望式摄像模组,从而使其能够被横向地放入电子设备如手机中,解决了长焦镜头光学总长过长导致长焦摄像模组高度过高的问题。
以潜望式摄像模组为例,镜头通常采用粘接剂粘接于固定基座或可动载体;具体地,镜头的外周面设有向外延伸的耳部,固定基座或可动载体的侧壁设有竖向延伸的容置槽。在镜头组装时,先在容置槽画胶,再将镜头置于固定基座或可动载体、并使耳部插配于容置槽,待粘接剂固化后,镜头固定于固定基座或可动载体。
随着大像面、大光圈摄像模组的发展,导致与感光芯片、孔径光阑相匹配的镜头尺寸越来越大,也有部分镜头通过集成玻璃镜片来提升光学性能,都会造成镜头越来越重。出于摄像模组中镜头安装可靠性的要求,往往除了在容置槽内填充粘接剂以外,还需要在镜头的外周壁与固定基座或可动载体的表面之间补充粘接剂。然而,粘接剂在固化时会因收缩而存在变异风险,使镜头的外周壁附着的粘接剂在固化时容易造成镜头内部的镜片安装孔变形,从而导致安装于镜片安装孔内的镜片周侧边缘因挤压而变形,最终影响光学系统的光学成像性能。并且,附着于镜头外周壁的粘接剂量越多,粘接剂固化变异对镜头内镜片安装孔变形的影响越明显,即对光学系统的光学性能影响更明显。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一优势在于提供潜望式摄像模组,组装可靠性高,光学性能好,尺寸小。
本申请的另一优势在于提供应用有前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电子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至少一优势或其他优势和目的,本申请提供了潜望式摄像模组,包括:
第一镜头,其外周壁凸设有第一耳部;
支架,供所述的第一镜头装配于其上,所述的支架设有第一容置槽,所述的第一容置槽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的第一开口朝内、并与所述第一镜头的外周壁相对,所述的第二开口朝上,以容许所述的第一耳部经所述的第二开口插配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内部,且所述第一耳部的表面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内壁之间填充有粘接剂;
并且,所述的第一容置槽包括第二基部和与所述第二基部衔接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基部上下延伸,所述的第二延伸部沿所述第一镜头的光轴方向延伸,以在所述第二基部和第二延伸部的衔接处形成第二阶梯。
本申请涉及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通过将第一容置槽设置成第二基部和第二延伸部的结构,该第二延伸部能够增加粘接剂的附着表面面积,使第一耳部与第一容置槽粘接得更牢固,提升第一镜头与支架组装的可靠性,从而能够接近甚至完全满足潜望式摄像模组对第一镜头与支架装配的可靠性要求,进而容许减少甚至避免在第一镜头外周壁和支架表面之间补充粘接剂,使大部分甚至全部的粘接剂集中于离第一镜头外周壁较远的第一容置槽内,能够降低甚至避免由粘接剂固化引起的第一镜头的镜片安装孔变形风险,使潜望式摄像模组能够保持良好的光学性能。并且,该第二延伸部沿第一镜头的光轴方向延伸,而不是沿第一基部的延伸方向,能够避免潜望式摄像模组过宽,利于潜望式摄像模组的小型化设计。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阶梯具有朝下的第二阶梯面,所述的第二阶梯面与所述第一耳部的局部表面相对,第二阶梯面除了能够提供粘接剂的附着面,更重要的是,该第二阶梯面能够在物理上阻挡第一耳部向上移动,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第一耳部向上脱离第一容置槽的风险,使第一镜头和支架装配的可靠性更高。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基部的下端衔接。这样,在装配时,先在第一容置槽内填充粘接剂,再将第一镜头自上而下地装配于支架,同时使第一耳部经第二开口进入第一容置槽内,第一耳部先沿第二基部向下移动,随后沿第二延伸部移动,便于在装配时对第一耳部在第一容置槽内的移动轨迹进行控制,且第一镜头装配到位后,粘接剂因重力主要分布于第一容置槽的底部,能够对第一耳部进行封装,使第一耳部与第一容置槽粘接得更加牢固,从而提升第一镜头和支架装配的可靠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阶梯面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上边缘之间的间距为h1,所述第一镜头的质量为G,则h1和G满足如下关系式:0.4g/mm≤G/h1≤0.6g/mm,从而使第二阶梯面对第一耳部向上移动的物理阻挡效果更好。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镜头的光轴方向上,所述第一耳部的宽度为w1,所述第二阶梯面的宽度为w2,则w1和w2满足如下关系式:0.8≤w1/w2≤1.2,从而能够使第二阶梯面和第一耳部表面的重合面积更大,进而使第二阶梯面对第一耳部向上移动的物理阻挡效果更好。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阶梯具有朝外的第四阶梯面,所述的第四阶梯面与所述第一耳部的局部表面相对。第四阶梯面除了能够提供粘接剂的附着面,更重要的是,该第四阶梯面能够在物理上阻挡第一耳部向内移动,从而使第一镜头的光轴不容易偏离预设位置,使潜望式摄像模组的光学性能更好。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耳部包括第一基部和第一延伸部,所述的第一基部自所述第一镜头的外周壁向外延伸,所述的第一延伸部至少在光轴的延伸方向上凸设于所述第一基部的周侧边缘,从而能够通过第一延伸部增加第一耳部的表面积,从而能够增加粘接剂的附着表面面积,使第一耳部与第一容置槽粘接得更牢固,提升第一镜头与支架组装的可靠性,该第一基部和第一延伸部在衔接处形成第一阶梯,所述的第一阶梯具有第一阶梯面,所述的第一阶梯面与所述的第四阶梯面相对,从而使第一耳部能够形成与第四阶梯面相配合的第一阶梯面。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一基部的外侧衔接,和/或,所述的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基部的外侧衔接,能够在保障第一耳部和/或支架在第一容置槽处的机械强度、可加工性的同时,减小支架在第一容置槽处的壁厚,从而能够减小潜望式摄像模组的宽度尺寸。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竖向上,所述第一容置槽的深度为h2,所述支架的高度为H,则h2和H满足如下关系式:0.25≤h2/H≤0.5;在光轴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容置槽的宽度为W,所述第一镜头的长度为L,则W和L满足如下关系式:0.2≤W/L≤0.4,从而能够兼具第一镜头与支架的粘接牢固性和支架的机械强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支架设有下凹部,所述的第一镜头自上而下地插配于所述的下凹部,且所述的第一容置槽设于所述下凹部的侧壁,从而能够使潜望式摄像模组的结构更加紧凑。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的侧壁设有第三阶梯,所述的第三阶梯具有位于所述的第一容置槽之下的第三阶梯面,且所述的第三阶梯与所述第一镜头的外周壁之间具有间隙。这样,即使第一容置槽内填充的粘接剂过多,多余的粘接剂会从第一容置槽溢出,先沿第三阶梯面流动,再经第三阶梯与第一镜头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流动至支架的底部,能够使自第一容置槽溢出的粘接剂不容易附着在第一镜头的外周面,进而减少甚至避免第一镜头外周面的粘接剂固化引起的第一镜头安装孔变形的风险。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载体,以能移动的方式被约束于所述的支架;第二镜头,装配于所述的载体,所述的第二镜头在光轴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镜头的一侧,且所述的第二镜头轻于所述的第一镜头,从而能够通过载体带动第二镜头移动来实现摄像模组的自动对焦、变焦和防抖功能,并且,由于第二镜头轻于第一镜头,通常第二镜头也被设计成轴向长度短于第一镜头的轴向长度,使第二镜头与载体粘接的可靠性要求更低,该第二镜头和载体既能够采用第一镜头和支架的粘接方式,也能够采用现有的粘接方式。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自所述第二镜头的外周壁向外延伸有第二耳部,所述的载体设有供所述第二耳部插配于其中的第二容置槽,所述的第二容置槽上下延伸,且所述的第二耳部的表面与所述第二容置槽的内壁之间填充有粘接剂;并且,还包括孔径光阑,所述的孔径光阑在光轴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镜头的入光侧,所述的第二镜头在光轴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镜头的出光侧。虽然第二耳部和第二容置槽能够提供的粘接剂的附着面积更小,但是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二镜头和载体的加工难度、组装难度也更低,并且,通过将该第二镜头设计成更远离孔径光阑,从而降低该第二镜头在整个光学系统的敏感性,即使基于第二镜头在载体上装配的可靠性考虑,需要在第二镜头的外周面和载体表面之间填充粘接剂,粘接剂的固化变异引起第二镜头的镜片安装孔变形的影响对摄像模组的光学性能影响较小,使该潜望式摄像模组的综合性能更好。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电子设备,集成有如前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
通过对随后的描述和附图的理解,本申请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
本申请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附图和权利要求得以充分体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中一些示例性潜望式摄像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2A是本申请中一些示例性潜望式摄像模组的俯视图。
图2B是图2A中的局部Ⅰ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中一些示例性潜望式摄像模组的剖视图。
图4A是本申请中一些示例性第一容置槽的立体示意图。
图4B是图4A中的局部Ⅱ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中一些示例性第一镜头的前视图。
图6是本申请中另一些示例性第一镜头的后视图。
图7是本申请中其他一些示例性第一镜头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中另一些示例性潜望式摄像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中另一些示例性潜望式摄像模组的俯视图。
图10A是图9所示结构在C-C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10B是图10A中的局部Ⅲ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1是图9所示结构在D-D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12A是本申请中另一些示例性第一容置槽的立体示意图。
图12B是图12A中的局部Ⅳ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申请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申请。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申请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权利要求和说明书中术语“一”应理解为“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除非在本申请的揭露中明确示意该元件的数量只有一个,否则术语“一”并不能理解为唯一或单一,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属于“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属于“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者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媒介间接连结。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示意性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电子设备,其中电子设备包括一电子设备本体和至少一摄像模组,其中摄像模组被设置于电子设备本体,以用于获取图像。值得一提的是,电子设备本体的类型不受限制,例如电子设备本体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电子书、个人数字助理、相机等任何能够被配置摄像模组的电子设备。参考图1和图8所示,电子设备本体上的其中至少一个摄像模组为潜望式摄像模组。
参考图1和图8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潜望式摄像模组。为了便于对实施例进行描述,参考图1所示,定义该潜望式摄像模组的长度方向沿Z轴布置,宽度方向沿X轴布置,高度方向沿Y轴布置。可以理解的是,该潜望式摄像模组的坐标系设置可以根据具体实际需要灵活设置。在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图中未示出)中,该潜望式摄像模组被组装于电子设备(图中未示出)的外壳内,且该潜望式摄像模组的高度方向与电子设备(图中未示出)的厚度方向(即电子设备的前后方向)一致。
参考图1和图8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潜望式摄像模组包括支架3和光学系统,该支架3呈框状,该光学系统被约束于该支架3。该光学系统包括沿Z轴方向依次分布的光转向元件5、孔径光阑(图中未示出)、第一镜头1、第二镜头2和感光组件(图中未示出),具体是指,该光转向元件5的出光方向、第一镜头1的轴向、第二镜头2的轴向和感光组件(图中未示出)的法向均沿Z轴方向被布置。其中,该光转向元件5、孔径光阑(图中未示出)、第一镜头1、第二镜头2均位于该支架3的内部,该感光组件(图中未示出)位于该支架3的外部。
参考图1和图8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光转向元件5具有入射面和出射面,该入射面和出射面相交,使光线的方向经光转向元件5后被改变,以将光学路径折叠。该孔径光阑(图中未示出)用于调节通光孔径,从而能够对入射至第一镜头1的光线量进行调节。该第一镜头1和第二镜头2均包括镜筒和透镜,该镜筒沿轴向贯通而具有镜片安装孔,该透镜有至少一片,且沿轴向分布于该镜片安装孔内,从而使该第一镜头1和第二镜头2先后对光线进行汇聚。该感光组件(图中未示出)接收汇聚后的光线,并将接收到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以成像。
参考图1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光转向元件5被设于A处,该感光组件(图中未示出)被设于B处。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光转向元件5还可以设置在第二镜头2和感光组件(图中未示出)之间。
本申请对光转向元件5的入射面和出射面之间的夹角不作限制,可以根据实际的安装环境要求选择入射面和出射面的夹角为30°、45°、60°或90°等的光转向元件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光转向元件5的入射面和出射面垂直。本申请对光转向元件5的种类不进行限制,只要能够满足改变光线方向的要求即可。通常,为了便于更好地调控光学路径,光转向元件5可以是棱镜、反射镜或分光镜。可以理解的是,当摄像模组的光学总长(TTL)过长时,可设置更多数量的光转向元件5,以满足摄像模组的尺寸要求,例如可以在摄像模组的物侧和像侧均设置光转向元件5,或者,可以在摄像模组的多个镜头之间设置光转向元件5。
参考图1和图8所示,该支架3具有下凹部30,该下凹部30的开口朝上,而使第一镜头1能够自上而下地被插配于该下凹部30。其中,上下方向指Y轴方向(也即摄像模组高度方向)。该支架3的内部还装配有载体4和用于驱使载体4沿Z轴移动的驱动机构,且该载体4同样具有开口朝上的凹陷,使该第二镜头2能够自上而下地被插配于该载体4,从而使该载体4能带动第二镜头2相对于感光组件(图中未示出)沿Z轴移动,以调节后焦位置,从而实现光学系统的对焦和变焦。该第二镜头2轻于该第一镜头1,从而能够减小驱动机构的输出,降低能耗。
参考图1、图2B、图4B所示,该下凹部30的侧壁设有第一容置槽31,该第一镜头1的镜筒的外周壁凸设有第一耳部11,该第一耳部11插配于该第一容置槽31,且该第一耳部11的表面与第一容置槽31的内壁之间填充有粘接剂(图中未示出),使该第一镜头1和该支架3通过粘接剂粘接固定。该第一容置槽31具有第一开口313和第二开口314,该第一开口313朝内、并与第一镜头1的外周壁相对,该第二开口314朝上,且第一耳部11被配置成经第二开口314插配于第一容置槽31的内部。
参考图1和图8所示,该载体4的侧壁设有第二容置槽41,该第二镜头2的镜筒的外周壁凸设有第二耳部21,该第二耳部21插配于该第二容置槽41,且该第二耳部21的表面与第二容置槽41的内壁之间填充有粘接剂(图中未示出),从而使该第二镜头2和该载体4通过粘接剂粘接固定。该第二容置槽41具有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该第三开口朝内、并与第二镜头2的外周壁相对,该第四开口朝上,且第二耳部21被配置成经第四开口插配于第二容置槽41的内部。
在现有技术中,基于摄像模组中对镜头安装可靠性的要求,通常除了在第一容置槽31和第二容置槽41内部填充粘接剂以外,还需要在第一镜头1的镜筒外周壁和支架3的下凹部30表面之间、以及第二镜头2的镜筒外周壁和载体4的内表面之间填充粘接剂。然而,粘接剂在固化时会因收缩而存在变异风险,使附着于镜头镜筒的外周壁的粘接剂在固化时容易造成镜头内部的镜片安装孔变形,从而导致安装于镜片安装孔内的镜片周侧边缘因挤压而变形,最终影响光学系统的光学成像性能。并且,附着于镜头外周壁的粘接剂量越多,因粘接剂固化变异引起的镜头内镜片安装孔的变形越明显,即对光学系统的光学性能影响更明显。
此外,考虑到第一镜头1相较于第二镜头2更重,使该潜望式摄像模组对第一镜头1装配的可靠性要求更高,且该粘接剂固化变异对第一镜头1产生的影响对整个光学系统的光学性能影响更明显。除此以外,第一镜头1更靠近孔径光阑(图中未示出),且该第一镜头1的镜筒的顶部和底部存在切边(参考图5至图7所示,该切边的设计是为了降低潜望式摄像模组的高度),也会使该粘接剂固化变异对第一镜头1产生的影响对整个光学系统的光学性能影响更明显。因此,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仅对第一容置槽31、第一耳部11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具体是指,第二容置槽41和第二耳部21均保留现有的设计(即,第二容置槽41竖向延伸,第二耳部21自第二镜头2的外周壁向外延伸),仅改进了第一容置槽31的结构,或,改进了第一容置槽31和第一耳部11的结构,具体改进将在后续内容中详细说明。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7、图11所示,该第一耳部11包括第一基部111,该第一基部111自第一镜头1的外周壁向外延伸。参考图4B、图10A-图12B所示,该第一容置槽31包括第二基部311和与第二基部311衔接的第二延伸部312,该第二基部311上下延伸,该第二延伸部312沿第一镜头1的光轴方向延伸,以在第二基部311和第二延伸部312的衔接处形成第二阶梯。其中,图4B示意了一种形状的第一容置槽31,并且图4B中以虚线示意第二基部311与第二延伸部312的交界处,图10A-图12B示意了另一种形状的第一容置槽31。
参考图2B所示,在本申请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耳部11包括第一基部111和与第一基部111衔接的第一延伸部112,该第一基部111自第一镜头1的外周壁向外延伸,该第一延伸部112至少在光轴的延伸方向上凸设于该第一基部111的周侧边缘,以在第一基部111与第一延伸部112的衔接处形成第一阶梯。该第一容置槽31包括第二基部311和与第二基部311衔接的第二延伸部312,该第二基部311上下延伸,该第二延伸部312在第一镜头1的光轴方向上延伸,以在第二基部311和第二延伸部312的衔接处形成第二阶梯。
其中,以图1所示的参考坐标为例,该第一镜头1的光轴方向为Z轴方向,该第二基部311的延伸方向为Y轴方向。
本申请涉及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通过将第一耳部11设置成第一基部111和第一延伸部112的结构、将第一容置槽31设置成第二基部311和第二延伸部312的结构,该第一延伸部112、第二延伸部312能够增加粘接剂的附着表面面积,使第一耳部11与第一容置槽31粘接得更牢固,提升第一镜头1与支架3组装的可靠性,从而能够接近甚至完全满足潜望式摄像模组对第一镜头1与支架3装配的可靠性要求,进而容许减少甚至避免在第一镜头1外周壁和支架3表面之间补充粘接剂,使大部分甚至全部的粘接剂集中于离第一镜头1外周壁较远的第一容置槽31内,能够降低甚至避免由粘接剂固化引起的第一镜头1的镜片安装孔变形风险,使潜望式摄像模组能够保持良好的光学性能。并且,该第一延伸部112的至少局部、第二延伸部312沿第一镜头1的光轴方向延伸,而不是沿第一基部111的延伸方向(即图1中X轴方向),能够避免潜望式摄像模组过宽,利于潜望式摄像模组的小型化设计。
基于前述第一延伸部112、第二延伸部312的设计,使该潜望式摄像模组更加适合引入具有大像面的感光组件、大光圈、具有较大比例切边的镜头。其中,“大像面”是指1.33分之一英寸,“大光圈”是指FNO为1.6以上,“较大比例切边”是指切边在径向上的尺寸为镜头外径的10%以上。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5所示, 该第一延伸部112的周侧边缘仅在第一镜头1的光轴方向(图1所示的Z轴方向)上凸设于该第一基部111的周侧边缘,即该第一延伸部112在第一镜头1的高度方向(即图1所示的Y轴方向)与该第一基部111基本齐平,以在该第一耳部11在第一基部111和第一延伸部112的衔接处形成第一阶梯。
由于第一镜头1的镜筒通常为塑料材质,且第一耳部11仅分布于第一镜头1外周壁的局部区域,使该第一镜头1的镜筒在塑料固化时容易在第一耳部11处产生变异,而造成第一镜头1的镜片安装孔变形。为了改善第一耳部11的存在对第一镜头1的镜片安装孔变形的影响,参考图6所示,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延伸部112的周侧边缘位于第一基部111的周侧边缘外围,这意味着,该第一延伸部112的周侧边缘在第一镜头1的光轴方向(图1所示的Z轴方向)上凸设于该第一基部111的周侧边缘,也在第一镜头1的高度方向(即图1所示的Y轴方向)凸设于该第一基部111的周侧边缘,这样设计能够使该第一延伸部112具有更大的表面,能够为粘接剂提供更大的附着面积,以满足第一镜头1装配的可靠性需求,从而容许在增加该第一耳部11的粘接剂附着面积的同时尽量缩小第一基部111的周向尺寸,进而降低第一耳部11的存在对镜片安装孔的变形影响,满足潜望式摄像模组的光学性能要求。
参考图2B、图5和图6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延伸部112呈片状,使该第一延伸部112具有更大的表面积,从而能为粘接剂提供更大的附着面积,也便于对第一延伸部112进行加工。
参考图10A至图12B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阶梯具有朝下的第二阶梯面315,该第二阶梯面315与第一耳部11的上表面相对,使第二阶梯面315能够提供粘接剂的附着面,更重要的是,该第二阶梯面315能够在物理上阻挡第一耳部11向上移动,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第一耳部11向上脱离第一容置槽31的风险,使第一镜头1和支架3装配的可靠性更高。
具体地,参考图10A至图12B所示,该第二开口314位于第二基部311的上端,第二延伸部312与第二基部311的下端衔接。这样,在装配时,先在第一容置槽31内填充粘接剂,再将第一镜头1自上而下地装配于支架3,同时使第一耳部11经第二开口314进入第一容置槽31内,第一耳部11先沿第二基部311向下移动,随后沿第二延伸部312移动,便于在装配时对第一耳部11在第一容置槽31内的移动轨迹进行控制,且第一镜头1装配到位后,粘接剂因重力主要分布于第一容置槽31的底部,能够对第一耳部11进行封装,使第一耳部11与第一容置槽31粘接得更加牢固,从而提升第一镜头1和支架3装配的可靠性。
参考图10B、图11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阶梯面315与第一容置槽31的上边缘之间的间距为h1,第一镜头1的质量为G,则h1和G满足如下关系式:0.4g/mm≤G/h1≤0.6g/mm,从而使第二阶梯面315对第一耳部11向上移动的物理阻挡效果更好。在第一镜头1的光轴方向(如图1所示的Z轴方向)上,该第一耳部11的宽度为w1,该第二阶梯面315的宽度为w2,则w1和w2满足如下关系式:0.8≤w1/w2≤1.2,从而能够使第二阶梯面315和第一耳部11表面的重合面积更大,进而使第二阶梯面315对第一耳部11向上移动的物理阻挡效果更好。
参考图2B和图4B所示,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阶梯具有朝外的第四阶梯面317,该第一阶梯具有向内的第一阶梯面113,该第一阶梯面113与第四阶梯面317相对。这样,能够使该第一阶梯面113、第四阶梯面317除了能够提供粘接剂的附着面外,更重要的是,该第一阶梯面113和第四阶梯面317的配合能够在物理上阻挡第一耳部11向内移动,从而使第一镜头1的光轴不容易偏离预设位置,使潜望式摄像模组的光学性能更好。
值得注意的是,在X轴方向上,该第一延伸部112可以与第一基部111的任意位置衔接,该第二延伸部312可以与第二基部311的任意位置衔接,但是,考虑到第一耳部11在第一延伸部112的X轴方向的两侧、下凹部30的侧壁在第二延伸部312的X轴方向的两侧在注塑时有最小厚度要求,并且需要预留粘接剂的填充间隙和各壁部加工的公差,因此,为了避免潜望式摄像模组过宽,参考图2B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延伸部112与第一基部111的外侧衔接,该第二延伸部312与第二基部311的外侧衔接,能够在保障第一耳部11和/或支架3在第一容置槽31处的强度、可加工性的同时,减小支架3在第一容置槽31处的壁厚,从而能够减小潜望式摄像模组的宽度尺寸。
参考图2B和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竖向上,该第一容置槽31的深度为h2,该支架3的高度为H,则h2和H满足如下关系式:0.25≤h2/H≤0.5;在光轴的延伸方向上,第一容置槽31的宽度为W,该第一镜头1的长度为L,则W和L满足如下关系式:0.2≤W/L≤0.4,从而能够兼具第一镜头1与支架3的粘接牢固性和支架3的强度。
由于第一开口313的存在,该第一容置槽31内部分粘接剂会从第一开口313流出,若溢出的这部分粘接剂附着于第一镜头1的镜头外周面,也会因固化变异影响第一镜头1的镜片安装孔形状。为了减少甚至避免溢出的粘接剂固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参考图11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下凹部30的侧壁设有第三阶梯,该第三阶梯具有位于第一容置槽31之下的第三阶梯面316,且第三阶梯与第一镜头1的外周壁之间具有间隙X。这样,即使第一容置槽31内填充的粘接剂过多,多余的粘接剂会从第一容置槽31溢出,先沿第三阶梯面316流动,再经第三阶梯与第一镜头1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X流动至该下凹部30的底部,能够使自第一容置槽31溢出的粘接剂不容易附着在第一镜头1的外周面,进而减少甚至避免第一镜头1外周面的粘接剂固化引起的第一镜头1安装孔变形的风险。
考虑到对第一容置槽31、第一耳部11的结构改进,使第一镜头1、支架3的加工难度更大,也会相应地增加第一镜头1和支架3的组装难度。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仅对第一容置槽31、第一耳部11的结构进行了改进,能够在兼具潜望式摄像模组可靠性和光学性能的同时,避免过多地增加潜望式摄像模组的加工难度、组装难度。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二耳部21和第二容置槽41也设置延伸部来增加粘接面积,能够进一步提升潜望式摄像模组的可靠性,并降低粘接剂固化对光学性能的影响。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二镜头2可以设置在孔径光阑(图中未示出)和第一镜头1之间。
本申请对该驱动机构的具体设置不作限制,通常,该驱动机构为电磁马达或压电马达或电机。其中,以电磁马达为例,提供一种驱动机构的具体实现方式。具体地,该支架3的侧壁设有线路板,该线路板以贴装或者模塑的方式与支架3组装;该驱动机构包括线圈和磁石,该线圈设于线路板上,该磁石设于载体4,通过线路板对线圈进行供电,使线圈与磁石之间产生的洛伦兹力以驱使载体4移动,进而带动第二镜头2移动。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增加镜头的数量,使该潜望式摄像模组具有更大的变焦范围。该载体4也可以设置成沿X轴和/或Y轴移动,或者,该感光组件(图中未示出)可以设置成沿X轴和/或Y轴移动,或者,该载体4和/或该感光组件(图中未示出)被设置成可偏转的,从而实现该潜望式摄像模组的防抖功能。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申请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申请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原理下,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14)

1.潜望式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镜头,其外周壁凸设有第一耳部;
支架,供所述的第一镜头装配于其上,所述的支架设有第一容置槽,所述的第一容置槽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的第一开口朝内、并与所述第一镜头的外周壁相对,所述的第二开口朝上,以容许所述的第一耳部经所述的第二开口插配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内部,且所述第一耳部的表面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内壁之间填充有粘接剂;
并且,所述的第一容置槽包括第二基部和与所述第二基部衔接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基部上下延伸,所述的第二延伸部沿所述第一镜头的光轴方向延伸,以在所述第二基部和第二延伸部的衔接处形成第二阶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阶梯具有朝下的第二阶梯面,所述的第二阶梯面与所述第一耳部的局部表面相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基部的下端衔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阶梯面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上边缘之间的间距为h1,所述第一镜头的质量为G,则h1和G满足如下关系式:0.4g/mm≤G/h1≤0.6g/mm。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镜头的光轴方向上,所述第一耳部的宽度为w1,所述第二阶梯面的宽度为w2,则w1和w2满足如下关系式:0.8≤w1/w2≤1.2。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阶梯具有朝外的第四阶梯面,所述的第四阶梯面与所述第一耳部的局部表面相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耳部包括第一基部和第一延伸部,所述的第一基部自所述第一镜头的外周壁向外延伸,所述的第一延伸部至少在光轴的延伸方向上凸设于所述第一基部的周侧边缘,以在所述第一基部和第一延伸部的衔接处形成第一阶梯,所述的第一阶梯具有第一阶梯面,所述的第一阶梯面与所述的第四阶梯面相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一基部的外侧衔接,和/或,所述的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基部的外侧衔接。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在竖向上,所述第一容置槽的深度为h2,所述支架的高度为H,则h2和H满足如下关系式:0.25≤h2/H≤0.5;在光轴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容置槽的宽度为w,所述第一镜头的长度为L,则w和L满足如下关系式:0.2≤w/L≤0.4。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设有下凹部,所述的第一镜头自上而下地插配于所述的下凹部,且所述的第一容置槽设于所述下凹部的侧壁。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侧壁设有第三阶梯,所述的第三阶梯具有位于所述的第一容置槽之下的第三阶梯面,且所述的第三阶梯与所述第一镜头的外周壁之间具有间隙。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载体,以能移动的方式被约束于所述的支架;
第二镜头,装配于所述的载体,所述的第二镜头在光轴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镜头的一侧,且所述的第二镜头轻于所述的第一镜头。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自所述第二镜头的外周壁向外延伸有第二耳部,所述的载体设有供所述第二耳部插配于其中的第二容置槽,所述的第二容置槽上下延伸,且所述的第二耳部的表面与所述第二容置槽的内壁之间填充有粘接剂;
并且,还包括孔径光阑,所述的孔径光阑在光轴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镜头的入光侧,所述的第二镜头在光轴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镜头的出光侧。
14.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集成有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
CN202410263335.6A 2024-03-07 2024-03-07 潜望式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178499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63335.6A CN117849982B (zh) 2024-03-07 2024-03-07 潜望式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63335.6A CN117849982B (zh) 2024-03-07 2024-03-07 潜望式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49982A CN117849982A (zh) 2024-04-09
CN117849982B true CN117849982B (zh) 2024-06-11

Family

ID=90543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263335.6A Active CN117849982B (zh) 2024-03-07 2024-03-07 潜望式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499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778210A (zh) * 2024-09-09 2024-10-15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潜望式马达及其组装方法、潜望式摄像模组
CN118818703B (zh) * 2024-09-18 2025-01-14 厦门市众惠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自动化装配的潜望式镜头及摄像模组
CN119024518B (zh) * 2024-10-25 2025-03-18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一种潜望式摄像模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76999A (zh) * 2020-08-21 2022-02-22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潜望式摄像模组
CN115834997A (zh) * 2021-09-17 2023-03-21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基于液体镜头的光学镜头组件、摄像模组及相应的组装方法
CN116243452A (zh) * 2021-12-08 2023-06-09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潜望式镜头和潜望式摄像模组
WO2023231206A1 (zh) * 2022-05-31 2023-12-07 上海比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潜望式镜头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7348193A (zh) * 2023-09-19 2024-01-05 河南皓泽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潜望式镜头驱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46949B (zh) * 2008-03-24 2012-08-2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弹片及音圈马达致动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76999A (zh) * 2020-08-21 2022-02-22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潜望式摄像模组
CN115834997A (zh) * 2021-09-17 2023-03-21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基于液体镜头的光学镜头组件、摄像模组及相应的组装方法
CN116243452A (zh) * 2021-12-08 2023-06-09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潜望式镜头和潜望式摄像模组
WO2023231206A1 (zh) * 2022-05-31 2023-12-07 上海比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潜望式镜头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7348193A (zh) * 2023-09-19 2024-01-05 河南皓泽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潜望式镜头驱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49982A (zh) 2024-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849982B (zh) 潜望式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07124681U (zh) 一种潜望式摄像模组及移动终端
US11131825B2 (en) Optical element driving mechanism
JP4098813B2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CN115136052B (zh) 分体式变焦镜头、摄像模组及相应的组装方法
CN114531523B (zh) 光学防抖摄像模组
CN114650323A (zh) 摄像模组、制造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WO2021213216A1 (zh) 潜望式摄像模组、多摄摄像模组和摄像模组的组装方法
CN113009749B (zh) 光学组件、潜望式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6349235B (zh) 光学防抖摄像模组
CN116953871A (zh) 一种光学镜头及摄像模组
CN116953873A (zh) 一种光学镜头组件及摄像模组
US12164215B2 (en) Reflective module and camera module comprising same
US20240276088A1 (en) Driving structure for use in optical actuator, corresponding photographing module, and assembly method
CN116953875A (zh) 可变焦距透镜装置和摄像模组
CN114338961B (zh) 镜头固定结构、相应的摄像模组及组装方法
CN115774312A (zh) 光学镜头及其组装方法以及摄像模组
CN116047704A (zh) 摄像模组
CN114554070A (zh) 光学防抖摄像模组
KR102834426B1 (ko) 카메라 엑추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장치
EP4586008A1 (en)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device comprising same
CN119045143B (zh) 潜望摄像模组及其镜头组件
KR102686783B1 (ko) 카메라 모듈
CN221124969U (zh) 镜头驱动装置
CN117896608B (zh) 马达、摄像模组及组装方法、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