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7774816B - 一种汽车灯光调节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灯光调节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74816B
CN117774816B CN202410200071.XA CN202410200071A CN117774816B CN 117774816 B CN117774816 B CN 117774816B CN 202410200071 A CN202410200071 A CN 202410200071A CN 117774816 B CN117774816 B CN 1177748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gle
lamp
vehicle
car
compens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20007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774816A (zh
Inventor
刘慧敏
曹强
吴龙八
李虎
何永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Kaiwo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Kaiwo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Kaiwo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Kaiwo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20007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74816B/zh
Publication of CN1177748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748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7748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748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灯光调节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涉及车辆安全技术领域,其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车辆的车灯开启且车内有人时,获取车辆的车灯角度;判断车灯角度是否满足设定角度范围,若否,则获取第一集合,第一集合至少包括车内前排座椅承托总重量以及后排座椅承托总重量;计算第一参考值,第一参考值为后排座椅承托总重量与前排座椅承托总重量之差;根据车灯角度和第一参考值调用第一标定数据库以获得第一补偿角度;根据第一补偿角度补偿车灯角度,以使车灯角度满足预设角度范围。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准确、有效地对汽车灯光进行自动调节,防止车灯的倾角过高造成单位区域内亮度较低的问题,同时避免影响对向车辆驾驶员的视线。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灯光调节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车辆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灯光调节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发展,车灯照射的角度调节也需要智能化,因此智能化的控制算法尤为重要。汽车通过可靠的控制方法,可实现车灯高度准确、快速地调节。
常见的,车辆上的近光灯的角度是固定的,虽可支持手动调节,但调节的角度完全是驾驶员主观确定的,不能确保车灯处于客观的适当角度;即无法保证车灯光线在满足该车驾驶员能正常观察路面情况下,同时不影响对向车辆驾驶员的视线;并且现有的车灯角度不能根据车辆所处的环境实现自动调节。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汽车灯光调节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汽车灯光调节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车辆的车灯开启且车内有人时,获取所述车辆的车灯角度,所述车灯角度为车灯光线与所述车辆所处地面的夹角;
判断所述车灯角度是否满足设定角度范围,若否,则获取第一集合,所述第一集合至少包括车内前排座椅承托总重量以及后排座椅承托总重量;
计算第一参考值,所述第一参考值为所述后排座椅承托总重量与所述前排座椅承托总重量之差;
根据所述车灯角度和所述第一参考值调用第一标定数据库以获得第一补偿角度,所述第一标定数据库包括:多组所述车灯角度,与每组所述车灯角度对应的多组所述第一参考值,与每组所述第一参考值对应的第一补偿角度;
根据所述第一补偿角度补偿所述车灯角度,以使所述车灯角度满足预设角度范围。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集合还包括所述车辆的后备箱承托总重量:
根据所述第一参考值调用第一标定数据库以获得第一补偿角度,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第一参考值与所述后备箱承托总重量求和以修正所述第一参考值,根据所述第一参考值调用第一标定数据库以获得第一补偿角度。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获取第一集合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计算第一参考重量,所述第一参考重量为所述后排座椅承托总重量与所述后备箱承托总重量之和;
比较所述第一参考重量与第一重量阈值;
所述计算第一参考值,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当所述第一参考重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重量阈值时,计算所述第一参考值。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根据所述车灯角度和所述第一参考值调用第一标定数据库以获得第一补偿角度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判断所述车辆前侧设定距离内是否有障碍物,
若所述车辆前侧设定距离内无障碍物,则获取第一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车辆地面上光线明暗过渡的位置与所述车辆前端之间的距离;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补偿角度补偿所述车灯角度,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第一距离满足第一距离范围时,根据所述第一补偿角度补偿所述车灯角度。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补偿角度补偿所述车灯角度,具体还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第一距离不满足所述第一距离范围时,根据所述第一距离调用第二标定数据库获得第一修正值;所述第二标定数据库包括:若干组所述第一距离,与每组所述第一距离对应的第一修正值;
根据所述第一修正值修正所述第一补偿角度;根据所述第一补偿角度补偿所述车灯角度。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若所述车辆前侧设定距离内有障碍物,则获取第二距离和第一高度,所述第二距离为所述障碍物与所述车辆前端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高度为所述障碍物上光线明暗过渡位置与所述车辆所处地面之间的距离;
根据所述第二距离和所述第一高度调用第三标定数据库以获得第二修正值;所述第三标定数据库包括:若干组所述第二距离,与每组所述第二距离对应的若干组第一高度,与每组所述第一高度对应的第二修正值;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补偿角度补偿所述车灯角度,具体还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所述第二修正值修正所述第一补偿角度;根据所述第一补偿角度补偿所述车灯角度。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当所述第一参考重量小于所述第一重量阈值时,获取所述预设角度范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计算所述最大值和所述最小值的平均值;
计算第二补偿角度,所述第二补偿角度为所述平均值与所述车灯角度差值的绝对值;
根据所述第二补偿角度补偿所述车灯角度,以使所述车灯角度满足预设角度范围。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汽车灯光调节系统,包括:
角度获取模块,所述角度获取模块配置用于在车辆的车灯开启且车内有人时,获取所述车辆的车灯角度,所述车灯角度为车灯光线与所述车辆所处地面的夹角;
第一处理模块,所述第一处理模块配置用于判断所述车灯角度是否满足设定角度范围,若否,则获取第一集合,所述第一集合至少包括车内前排座椅承托总重量以及后排座椅承托总重量;
第二处理模块,所述第二处理模块配置用于计算第一参考值,所述第一参考值为所述后排座椅承托总重量与所述前排座椅承托总重量之差;
调用模块,所述调用模块配置用于根据所述车灯角度和所述第一参考值调用第一标定数据库以获得第一补偿角度,所述第一标定数据库包括:多组所述车灯角度,与每组所述车灯角度对应的多组所述第一参考值,与每组所述第一参考值对应的第一补偿角度;
补偿模块,所述补偿模块配置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补偿角度补偿所述车灯角度,以使所述车灯角度满足预设角度范围。
可选的,所述调用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一参考值与所述后备箱承托总重量求和以修正所述第一参考值,根据所述第一参考值调用第一标定数据库以获得第一补偿角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具体用于计算第一参考重量,所述第一参考重量为所述后排座椅承托总重量与所述后备箱承托总重量之和;
所述第一处理模块还用于比较所述第一参考重量与第一重量阈值;
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第一参考重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重量阈值时,计算所述第一参考值。
可选的,所述补偿模块,具体用于判断所述车辆前侧设定距离内是否有障碍物,
若所述车辆前侧设定距离内无障碍物,则获取第一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车辆地面上光线明暗过渡的位置与所述车辆前端之间的距离;
所述补偿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一距离满足第一距离范围时,根据所述第一补偿角度补偿所述车灯角度。
可选的,所述补偿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一距离不满足所述第一距离范围时,根据所述第一距离调用第二标定数据库获得第一修正值;所述第二标定数据库包括:若干组所述第一距离,与每组所述第一距离对应的第一修正值;
所述补偿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修正值修正所述第一补偿角度;根据所述第一补偿角度补偿所述车灯角度。
可选的,所述补偿模块还用于若所述车辆前侧设定距离内有障碍物,则获取第二距离和第一高度,所述第二距离为所述障碍物与所述车辆前端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高度为所述障碍物上光线明暗过渡位置与所述车辆所处地面之间的距离;
所述补偿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距离和所述第一高度调用第三标定数据库以获得第二修正值;所述第三标定数据库包括:若干组所述第二距离,与每组所述第二距离对应的若干组第一高度,与每组所述第一高度对应的第二修正值;
所述补偿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修正值修正所述第一补偿角度;根据所述第一补偿角度补偿所述车灯角度。
可选的,所述第二处理模块还用于当所述第一参考重量小于所述第一重量阈值时,获取所述预设角度范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计算所述最大值和所述最小值的平均值;
计算第二补偿角度,所述第二补偿角度为所述平均值与所述车灯角度差值的绝对值;
所述补偿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补偿角度补偿所述车灯角度,以使所述车灯角度满足预设角度范围。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汽车灯光调节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汽车灯光调节方法的步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车辆的车灯开启且车内有人时,对车灯角度是否满足设定角度范围进行判断,使得可确定所述车辆以该车灯角度行驶时,灯光是否保证该车驾驶员能正常行驶且不影响对向车辆司机的视线;通过在所述车灯角度不满足设定角度范围时,根据前排座椅承托总重量和后排座椅承托总重量计算第一参考值,并根据所述车灯角度和所述第一参考值获取所述第一补偿角度,使得以所述车灯补偿角度对所述车灯角度进行补偿时,能克服由于车内后排承托的重量较重时车辆前端上翘引起的灯光角度偏高的情况,防止单位区域内的亮度降低,避免由于亮度较低造成驾驶员无法看清路况的问题,同时避免车灯光线高度过高影响对向车辆驾驶员视线。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汽车灯光调节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的汽车灯光调节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6提供的终端设备的计算机系统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100、计算机系统;101、CPU;102、ROM;103、RAM;104、总线;105、I/O接口;106、输入部分;107、输出部分;108、存储部分;109、通信部分;110、驱动器;111、可拆卸介质;201、角度获取模块;202、第一处理模块;203、第二处理模块;204、调用模块;205、补偿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常见的近光灯角度是固定的,虽可支持手动调节,但是,当车辆的后排在中比较大的情况下,比如说后排坐了三个比较重的人,车辆后端会向下倾斜一定幅度,而前端会自然上升一定角度,这就会导致灯光的角度偏高;在车灯亮度一定的情况下,灯光的角度偏高,灯光的范围越大,单位区域内的亮度越低,不仅存在安全问题,还会影响对向车辆驾驶员的视线。基于此种情况,亟需提供一种用于解决以上问题的汽车灯光调节方法。
实施例1
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灯光调节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在车辆的车灯开启且车内有人时,获取所述车辆的车灯角度,所述车灯角度为车灯光线与所述车辆所处地面的夹角;
S200、判断所述车灯角度是否满足设定角度范围,若否,则获取第一集合,所述第一集合至少包括车内前排座椅承托总重量以及后排座椅承托总重量;
S300、计算第一参考值,所述第一参考值为所述后排座椅承托总重量与所述前排座椅承托总重量之差;
S400、根据所述车灯角度和所述第一参考值调用第一标定数据库以获得第一补偿角度,所述第一标定数据库包括:多组所述车灯角度,与每组所述车灯角度对应的多组所述第一参考值,与每组所述第一参考值对应的所述第一补偿角度;
S500、根据所述第一补偿角度补偿所述车灯角度,以使所述车灯角度满足预设角度范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集合还包括所述车辆的后备箱承托总重量:
根据所述第一参考值调用第一标定数据库以获得第一补偿角度,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第一参考值与所述后备箱承托总重量求和以修正所述第一参考值,根据所述第一参考值调用第一标定数据库以获得第一补偿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第一集合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计算第一参考重量,所述第一参考重量为所述后排座椅承托总重量与所述后备箱承托总重量之和;
比较所述第一参考重量与第一重量阈值;
所述计算第一参考值,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当所述第一参考重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重量阈值时,计算所述第一参考值。
具体的,所述车辆的每个座椅上以及后备箱内至少安装有重量传感器,分别用于检测所述前排座椅承托总重量、所述后排座椅承托总重量以及后备箱承托总重量。通过在所述车辆的座椅上安装重量传感器,即可判断所述车辆内是否有人;当所述车辆内有人且车灯开启之后,获取所述车辆此时对应的所述车灯角度,之后判断所述车灯角度是否满足设定角度范围,当所述车灯角度满足所述设定角度范围时,即表明所述车辆以该车灯角度行驶时,车灯发出的光线既能满足所述车辆的驾驶员正常行驶,又不影响对向车辆驾驶员;当所述车灯角度不满足所述设定角度范围时,获取所述第一集合,即通过重量传感器分别检测所述前排座椅承托总重量、所述后排座椅承托总重量以及后备箱承托总重量;将所述后排座椅承托总重量与所述后备箱承托总重量求和,获得所述第一参考重量,之后将所述第一参考重量与所述第一重量阈值进行比较,当所述第一参考重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重量阈值时,表明所述车灯角度不满足所述预设角度范围是由于所述车辆后排承重与后备箱承重总和过重引起的,进而用所述后排座椅承托总重量减去所述前排座椅承托总重量,获得所述第一参考值;计算出所述第一参考值之后,将所述第一参考值与所述与所述后备箱承托总重量求和,用于修正所述第一参考值;根据修正后的所述第一参考值和所述车灯角度调用第一标定数据库,以获得所述第一补偿角度,所述第一标定数据库内每个所述车灯角度与一个所述第一参考值对应时,都能获得一个所述第一补偿角度;所述第一标定数据库如下表1所示:
表 1 第一标定数据库
获取所述第一补偿角度之后,根据所述第一补偿角度对所述车灯角度进行补偿,具体方法为:
若所述车灯角度小于所述预设角度范围的最小值,则用所述车灯角度与所述第一补偿角度相加以获得新的所述车灯角度;
若所述车灯角度大于所述预设角度范围的最大值,则用所述车灯角度与所述第一补偿角度相减以获得新的所述车灯角度。
补偿后获得的新的所述车灯角度满足所述预设角度范围,保证所述车辆在以补偿之后的所述车灯角度行驶时,避免由于所述车灯的倾角过高或者过低影响所述车辆驾驶员正常驾驶,同时避免影响对向车辆的驾驶员的视线。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汽车灯光调节方法,补偿所述车灯角度的方法与实施例1不同;适用于所述比较所述第一参考重量与第一重量阈值之后,所述第一参考重量小于所述第一重量阈值的情况,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当所述第一参考重量小于所述第一重量阈值时,获取所述预设角度范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计算所述最大值和所述最小值的平均值;
计算第二补偿角度,所述第二补偿角度为所述平均值与所述车灯角度差值的绝对值;
根据所述第二补偿角度补偿所述车灯角度,以使所述车灯角度满足预设角度范围。
具体的,当所述第一参考重量小于所述第一重量阈值时,表明所述车灯角度不满足所述预设角度范围不是由于所述车辆后排承重与后备箱承重总和过重引起的,进而获取所述预设角度范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求取二者的平均值;接着用所述平均值与所述车灯角度相减得到差值,以该差值的绝对值作为所述第二补偿角度;最后根据所述第二补偿角度补偿所述车灯角度,具体方法为:
若所述车灯角度小于所述预设角度范围的最小值,则用所述车灯角度与所述第二补偿角度相加以获得新的所述车灯角度;
若所述车灯角度大于所述预设角度范围的最大值,则用所述车灯角度与所述第二补偿角度相减以获得新的所述车灯角度。
实施例3
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汽车灯光调节方法,具体的,所述根据所述车灯角度和所述第一参考值调用第一标定数据库以获得第一补偿角度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判断所述车辆前侧设定距离内是否有障碍物,
若所述车辆前侧设定距离内无障碍物,则获取第一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车辆地面上光线明暗过渡的位置与所述车辆前端之间的距离;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补偿角度补偿所述车灯角度,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第一距离满足第一距离范围时,根据所述第一补偿角度补偿所述车灯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补偿角度补偿所述车灯角度,具体还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第一距离不满足所述第一距离范围时,根据所述第一距离调用第二标定数据库获得第一修正值;所述第二标定数据库包括:若干组所述第一距离,与每组所述第一距离对应的第一修正值;
根据所述第一修正值修正所述第一补偿角度;根据所述第一补偿角度补偿所述车灯角度。
具体的,为使所述第一补偿角度对所述车灯角度的补偿更精确,在获取所述第一补偿角度之后,还需根据所述车辆的车灯光线的实际位置对所述第一补偿角度进行修正,具体方法为:
首先对车辆前侧设定距离内是否存在障碍物进行判断,存在障碍物时和不存在障碍物时的修正方法不同,本实施例针对所述车辆前侧设定距离内无障碍物时对所述第一补偿角度进行修正;若所述车辆前侧设定距离内无障碍物,车灯开启之后光线会直接向所述车辆前侧发出并照射至地面,此时获取地面上光线明暗过渡的位置距离所述车辆前端的长度,即所述第一距离(车灯光线照射的最远距离);判断所述第一距离是否满足第一距离范围,具体包括:
当所述第一距离满足所述第一距离范围时,表明车灯光线照射距离正常,变相说明车灯光线不会影响到所述车辆驾驶员正产驾驶,且不会影响对向车辆驾驶员,即无需对所述第一补偿角度进行修正,最后根据所述第一补偿角度对所述车灯角度进行补偿即可。
当所述第一距离不满足所述第一距离范围时,表明车灯光线照射距离过近或者过远,此时,根据所述获得的所述第一距离调用第二标定数据库获得第一修正值,所述第二标定数据库中每个所述第一距离都对应有一个所述第一修正值;所述第二标定数据库如下表2所示:
表 2 第二标定数据库
获取所述第一修正值之后,根据所述第一修正值对所述第一补偿角度进行修正,具体方法为:
用所述第一补偿角度与所述第一修正值相加,获得新的第一补偿角度;所述第一修正值远小于所述第一补偿角度,所述第一修正值用于对所述第一补偿角度进行微调;
最后根据所述第一修正值修正后的所述第一补偿角度对所述车灯角度进行补偿。
通过在车辆前侧没有障碍物时获取车灯光线照射的最远距离,并依据最远距离获取对应的第一修正值,最后通过所述第一修正值对所述第一补偿角度进行微调,使得可依据所述车辆后排承重、后备箱承重和车灯光线照射的最远距离同时对所述车灯角度进行调整,进一步提高所述车灯角度调整的有效性。
实施例4
在上述实施例3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汽车灯光调节方法,适用于所述根据所述车灯角度和所述第一参考值调用第一标定数据库以获得第一补偿角度之后,且所述车辆前侧设定距离内有障碍物的情况,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若所述车辆前侧设定距离内有障碍物,则获取第二距离和第一高度,所述第二距离为所述障碍物与所述车辆前端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高度为所述障碍物上光线明暗过渡位置与所述车辆所处地面之间的距离;
根据所述第二距离和所述第一高度调用第三标定数据库以获得第二修正值;所述第三标定数据库包括:若干组所述第二距离,与每组所述第二距离对应的若干组第一高度,与每组所述第一高度对应的第二修正值;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补偿角度补偿所述车灯角度,具体还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所述第二修正值修正所述第一补偿角度;根据所述第一补偿角度补偿所述车灯角度。
具体的,若所述车辆前侧设定距离内有障碍物,车灯开启之后光线无法照射在所述车辆前侧的地面上,而会照射在所述障碍物上,此时获取所述障碍物距离所述车辆前端的距离,即所述第二距离,同时获取所述车灯光线照射在所述障碍物上时光线最高点的位置,即所述第一高度;接着根据所述第二距离和所述第一高度调用第三标定数据库以获得第二修正值,所述第三标定数据库内每个所述第二距离与一个所述第一高度对应时,都能获得一个所述第二修正值;所述第三标定数据库如下表3所示:
表 3 第三标定数据库
获取所述第二修正值之后,根据所述第一修正值对所述第一补偿角度进行修正,具体方法为:
用所述第一补偿角度与所述第二修正值相加,获得新的第一补偿角度;所述第二修正值远小于所述第二补偿角度,所述第二修正值用于对所述第一补偿角度进行微调;
最后根据所述第二修正值修正后的所述第一补偿角度对所述车灯角度进行补偿。
实施例5
请参考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灯光调节系统,包括:
角度获取模块201,所述角度获取模块201配置用于在车辆的车灯开启且车内有人时,获取所述车辆的车灯角度,所述车灯角度为车灯光线与所述车辆所处地面的夹角;
第一处理模块202,所述第一处理模块202配置用于判断所述车灯角度是否满足设定角度范围,若否,则获取第一集合,所述第一集合至少包括车内前排座椅承托总重量以及后排座椅承托总重量;
第二处理模块203,所述第二处理模块203配置用于计算第一参考值,所述第一参考值为所述后排座椅承托总重量与所述前排座椅承托总重量之差;
调用模块204,所述调用模块204配置用于根据所述车灯角度和所述第一参考值调用第一标定数据库以获得第一补偿角度,所述第一标定数据库包括:多组所述车灯角度,与每组所述车灯角度对应的多组所述第一参考值,与每组所述第一参考值对应的第一补偿角度;
补偿模块205,所述补偿模块205配置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补偿角度补偿所述车灯角度,以使所述车灯角度满足预设角度范围。
具体的,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灯光调节系统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1-4所述的汽车灯光调节方法的步骤。
实施例6
请参考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实施例1-4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灯光调节方法的步骤。
具体的,所述终端设备的计算机系统100包括CPU1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ROM1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部分108加载到RAM1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103中,还存储有系统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101、ROM102以及RAM103通过总线104彼此相连。I/O接口105也连接至总线104。以下部件连接至I/O接口105: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106;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107;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108;以及包括诸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109。通信部分1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105。可拆卸介质1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110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存储部分108。
特别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1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发明的实施例6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CPU101执行时,执行本计算机系统100中限定的上述功能。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实施例1-4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灯光调节方法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示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发明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发明中,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发明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上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单元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其中,这些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所描述的单元或模块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例如,可以描述为:一种处理器包括角度获取模块201、第一处理模块202、第二处理模块203、调用模块204、补偿模块205。其中,这些单元或模块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或模块本身的限定,例如,角度获取模块201还可以被描述为“用于在车辆的车灯开启且车内有人时,获取所述车辆的车灯角度”。
作为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一个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汽车灯光调节方法。
例如,所述电子设备可以实现如图1中所示的:S100、在车辆的车灯开启且车内有人时,获取所述车辆的车灯角度,所述车灯角度为车灯光线与所述车辆所处地面的夹角;S200、判断所述车灯角度是否满足设定角度范围,若否,则获取第一集合,所述第一集合至少包括车内前排座椅承托总重量以及后排座椅承托总重量;S300、计算第一参考值,所述第一参考值为所述后排座椅承托总重量与所述前排座椅承托总重量之差;S400、根据所述车灯角度和所述第一参考值调用第一标定数据库以获得第一补偿角度,所述第一标定数据库包括:多组所述车灯角度,与每组所述车灯角度对应的多组所述第一参考值,与每组所述第一参考值对应的第一补偿角度;S500、根据所述第一补偿角度补偿所述车灯角度,以使所述车灯角度满足预设角度范围。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用于动作执行的设备的若干模块或者单元,但是这种划分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或者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或者单元来具体化。
此外,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本发明中方法的各个步骤,但是,这并非要求或者暗示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步骤,或是必须执行全部所示的步骤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附加的或备选地,可以省略某些步骤,将多个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执行,以及/或者将一个步骤分解为多个步骤执行等。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
以上描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发明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发明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8)

1.一种汽车灯光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在车辆的车灯开启且车内有人时,获取所述车辆的车灯角度,所述车灯角度为车灯光线与所述车辆所处地面的夹角;
判断所述车灯角度是否满足设定角度范围,若否,则获取第一集合,所述第一集合包括车内前排座椅承托总重量、后排座椅承托总重量和后备箱承托总重量;
计算第一参考重量,所述第一参考重量为所述后排座椅承托总重量与所述后备箱承托总重量之和;
比较所述第一参考重量与第一重量阈值;
当所述第一参考重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重量阈值时,计算第一参考值,所述第一参考值为所述后排座椅承托总重量与所述前排座椅承托总重量之差;
将所述第一参考值与所述后备箱承托总重量求和以修正所述第一参考值;
根据所述车灯角度和修正后的所述第一参考值调用第一标定数据库以获得第一补偿角度,所述第一标定数据库包括:多组所述车灯角度,与每组所述车灯角度对应的多组所述第一参考值,与每组所述第一参考值对应的第一补偿角度;
根据所述第一补偿角度补偿所述车灯角度,以使所述车灯角度满足设定角度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灯光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车灯角度和修正后的所述第一参考值调用第一标定数据库以获得第一补偿角度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判断所述车辆前侧设定距离内是否有障碍物,
若所述车辆前侧设定距离内无障碍物,则获取第一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车辆地面上光线明暗过渡的位置与所述车辆前端之间的距离;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补偿角度补偿所述车灯角度,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第一距离满足第一距离范围时,根据所述第一补偿角度补偿所述车灯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灯光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补偿角度补偿所述车灯角度,具体还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第一距离不满足所述第一距离范围时,根据所述第一距离调用第二标定数据库获得第一修正值;所述第二标定数据库包括:若干组所述第一距离,与每组所述第一距离对应的第一修正值;
根据所述第一修正值修正所述第一补偿角度;根据修正后的所述第一补偿角度补偿所述车灯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灯光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若所述车辆前侧设定距离内有障碍物,则获取第二距离和第一高度,所述第二距离为所述障碍物与所述车辆前端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高度为所述障碍物上光线明暗过渡位置与所述车辆所处地面之间的距离;
根据所述第二距离和所述第一高度调用第三标定数据库以获得第二修正值;所述第三标定数据库包括:若干组所述第二距离,与每组所述第二距离对应的若干组第一高度,与每组所述第一高度对应的第二修正值;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补偿角度补偿所述车灯角度,具体还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所述第二修正值修正所述第一补偿角度;根据修正后的所述第一补偿角度补偿所述车灯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灯光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当所述第一参考重量小于所述第一重量阈值时,获取所述设定角度范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计算所述最大值和所述最小值的平均值;
计算第二补偿角度,所述第二补偿角度为所述平均值与所述车灯角度差值的绝对值;
根据所述第二补偿角度补偿所述车灯角度,以使所述车灯角度满足设定角度范围。
6.一种汽车灯光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角度获取模块(201),所述角度获取模块(201)配置用于在车辆的车灯开启且车内有人时,获取所述车辆的车灯角度,所述车灯角度为车灯光线与所述车辆所处地面的夹角;
第一处理模块(202),所述第一处理模块(202)配置用于判断所述车灯角度是否满足设定角度范围,若否,则获取第一集合,所述第一集合包括车内前排座椅承托总重量、后排座椅承托总重量和后备箱承托总重量;
第二处理模块(203),所述第二处理模块(203)配置用于计算第一参考重量,所述第一参考重量为所述后排座椅承托总重量与所述后备箱承托总重量之和;比较所述第一参考重量与第一重量阈值;当所述第一参考重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重量阈值时,计算第一参考值,所述第一参考值为所述后排座椅承托总重量与所述前排座椅承托总重量之差;将所述第一参考值与所述后备箱承托总重量求和以修正所述第一参考值;
调用模块(204),所述调用模块(204)配置用于根据所述车灯角度和修正后的所述第一参考值调用第一标定数据库以获得第一补偿角度,所述第一标定数据库包括:多组所述车灯角度,与每组所述车灯角度对应的多组所述第一参考值,与每组所述第一参考值对应的第一补偿角度;
补偿模块(205),所述补偿模块(205)配置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补偿角度补偿所述车灯角度,以使所述车灯角度满足设定角度范围。
7.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灯光调节方法的步骤。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灯光调节方法的步骤。
CN202410200071.XA 2024-02-23 2024-02-23 一种汽车灯光调节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Active CN1177748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00071.XA CN117774816B (zh) 2024-02-23 2024-02-23 一种汽车灯光调节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00071.XA CN117774816B (zh) 2024-02-23 2024-02-23 一种汽车灯光调节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74816A CN117774816A (zh) 2024-03-29
CN117774816B true CN117774816B (zh) 2024-05-17

Family

ID=903820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200071.XA Active CN117774816B (zh) 2024-02-23 2024-02-23 一种汽车灯光调节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74816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78912B1 (en) * 1998-02-02 2001-08-21 Nissan Motor Co., Ltd. Pitch angle calculating device for vehicle
CN1602260A (zh) * 2001-12-10 2005-03-30 金泰克斯公司 防止眩光的前灯控制
KR100818485B1 (ko) * 2007-08-09 2008-04-02 송재근 차량용 헤드램프의 오토 레벨링 장치
JP2011084150A (ja) * 2009-10-15 2011-04-28 Koito Mfg Co Ltd 車両用ヘッドランプのオートレベリング装置
JP2011098578A (ja) * 2009-11-04 2011-05-19 Koito Mfg Co Ltd 二輪車用ヘッドランプ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27430B2 (en) * 2014-08-11 2016-12-27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Vehicle headlight leveling control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78912B1 (en) * 1998-02-02 2001-08-21 Nissan Motor Co., Ltd. Pitch angle calculating device for vehicle
CN1602260A (zh) * 2001-12-10 2005-03-30 金泰克斯公司 防止眩光的前灯控制
KR100818485B1 (ko) * 2007-08-09 2008-04-02 송재근 차량용 헤드램프의 오토 레벨링 장치
JP2011084150A (ja) * 2009-10-15 2011-04-28 Koito Mfg Co Ltd 車両用ヘッドランプのオートレベリング装置
JP2011098578A (ja) * 2009-11-04 2011-05-19 Koito Mfg Co Ltd 二輪車用ヘッドランプ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74816A (zh) 2024-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00339B2 (en) Method and a device for testing a lighting driving assistance system
US8768576B2 (en) Undazzled-area map product,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whether to dazzle person using the same
CN112255627B (zh) Adas标定设备的定位方法、系统、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3492227A (zh) 用于车辆的至少一个前照灯的照明距离调节的方法和灯光控制设备
US10300839B2 (en) Control device for vehicular lamp and vehicle lighting system
CN117774816B (zh) 一种汽车灯光调节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US20180334083A1 (en) Control device for vehicular lamp and vehicle lighting system
DE10354212A1 (de) Beleuchtungsrichtungssteuerungsvorrichtung für Fahrzeugscheinwerfer
US10596954B2 (en) Control device for vehicular lamp and vehicle lighting system
CN114619823A (zh) 车身姿态调整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3147569B (zh) 近光灯照射高度的调节方法和调节系统
KR20190123874A (ko) 차량의 하향등 제어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16558461B (zh) 高度传感器标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US12123801B2 (en) ADAS calibration system for calibrating at least one headlamp of a vehicle
EP4190636A1 (en) A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assisting a vehicle driver to drive safely in foggy conditions
AU2008245165A1 (en)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optical-axes direction of headlights of a vehicle
CN115683570A (zh) 一种汽车灯光检测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JP3820299B2 (ja) 車輌用灯具の照射方向制御装置
CN117022292B (zh) 一种识别眼点位置的方法及装置
US20180334084A1 (en) Control device for vehicular lamp and vehicle lighting system
CN114117324A (zh) 光感传感器感应参数的修正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JPH02164628A (ja) 車両の前照灯装置
JP4086184B2 (ja) 車両用灯具の照射方向制御装置
CN115046617B (zh) 车辆载荷测量方法、控制器、存储介质及汽车
CN118494650A (zh) 车灯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