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77389C - 介质滤波器、介质双工器和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介质滤波器、介质双工器和通信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389C
CN1177389C CNB01143791XA CN01143791A CN1177389C CN 1177389 C CN1177389 C CN 1177389C CN B01143791X A CNB01143791X A CN B01143791XA CN 01143791 A CN01143791 A CN 01143791A CN 1177389 C CN1177389 C CN 117738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lectric
input
hole
mounting surface
reson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0114379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60359A (zh
Inventor
�ڍ����
広嶋基晴
远田淳
加藤英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603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603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738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38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00Auxiliary devices
    • H01P1/20Frequency-selective devices, e.g. filters
    • H01P1/201Filters for transverse electromagnetic waves
    • H01P1/205Comb or interdigital filters; Cascaded coaxial cavit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00Auxiliary devices
    • H01P1/20Frequency-selective devices, e.g. filters
    • H01P1/201Filters for transverse electromagnetic waves
    • H01P1/205Comb or interdigital filters; Cascaded coaxial cavities
    • H01P1/2056Comb filters or interdigital filters with metallised resonator holes in a dielectric block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00Auxiliary devices
    • H01P1/20Frequency-selective devices, e.g. filters
    • H01P1/213Frequency-selective devices, e.g. filters combining or separating two or more different frequencies
    • H01P1/2136Frequency-selective devices, e.g. filters combining or separating two or more different frequencies using comb or interdigital filters; using cascaded coaxial caviti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ntrol Of Motors That Do Not Use Commut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一种介质滤波器和介质双工器以及采用它们的通信设备,该介质滤波器和介质双工器要改变时,不需要改变电路板的设计,并且提高设计自由度。在一介质块中提供内表面形成内导体的谐振器孔和激励孔,并在该介质块外表面形成电极和外导体。安装表面上相对于电路板的输入/输出耦合电极的位置与电路板上输入/输出耦合电极的位置对准。以不垂直于安装表面的方向设置谐振器孔开口表面上提供的至少一个电极。

Description

介质滤波器、介质双工器和通信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介质滤波器(包括介质双工器)和采用该介质滤波器的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介质滤波器通常用形成多个通孔的矩形平行六面体介质块构成。这些通孔镀有内导体,并且在介质块外表面形成外导体,从而由内导体、外导体和位于这两种导体之间的介质块部分构成多个谐振器。这种滤波器用于工作在微波频段的通信设备中。
有各种外部耦合该谐振器的结构,可根据要得到的特性选择。其中一种布局示于日本专利2885119(日本国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布号8-18306),其中激励孔耦合希望的谐振器。该激励孔平行于谐振器孔延伸。位于谐振孔内表面的内导体在多个开口中的一个连接外导体,并在其他开口连接输入/输出电极。输入/输出电极还延伸到介质块的安装面,以便可进行表面安装。
通过激励孔的外部耦合度主要取决于激励孔与谐振器孔的间隔。同样,相邻谐振器间的耦合度主要取决于相邻谐振器的间隔。因此,介质块的大小取决于谐振器孔的数量,该数量又取决于所需滤波器特性、谐振器间的耦合强度,外部耦合强度等等。同时,将介质滤波器所装电路板上的接触端子的位置设计得与介质滤波器输入/输出电极的位置对准。
当要重新设计介质滤波器和/或介质双工器以具有不同特性时,其谐振器孔和/或激励孔的位置和间隔通常改变。结果,滤波器输入/输出电极的位置通常也改变。这种情况下,最好重新设计电路板,以确保电路板的接触端子与重新设计的介质滤波器上输入/输出电极的新位置对准。
不幸的是往往不可能这样,有时不能改变电路板。这种情况下,需重新设计滤波器而不移动其输入/输出电极的位置。这时,滤波器安装面上输入/输出电极的图案必须符合电路极板上接触端子的图案,而不是让后者符合前者。结果,由于滤波器尺寸受限制,不能进行改进以优化其特性的可能性大。
即使电路板能重新设计,设计约束条件(例如电路板上其他单元的位置)也会限制可设接触电极的位置,使接触电极不能与激励孔的位置对准。这种情况下,必须对输入/输出电极位置相对于激励孔的偏移作些预先准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介质滤波器,该滤波器在要改变设计时不需要改变电路板的设计,并且提高其设计自由度。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提供一种采用该介质滤波器的通信设备。为此,至少一个激励孔具有与其关联的输入/输出电极,该输入/输出电极在介质块安装面上具有接触部分,沿安装面的平面看时,该接触部分所处位置偏离激励孔的位置。该输入/输出电极还具有从接触部分延伸到激励孔的连接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该介质滤波器包含:
具有多个外表面的介质块,该外表面包含前表面和垂直于所述前表面延伸的平面安装表面,所述介质块包含激励孔和谐振器孔,两种孔均以平行于所述安装表面的方向从所述前表面延伸;
在所述激励孔内表面上形成的激励孔导体;
在所述谐振器孔内表面上形成的谐振器孔导体;
电耦合所述激励孔内导体的输入/输出电极,所述输入/输出电极包含位于所述前表面的连接部分和位于所述安装表面的接触部分,沿所述安装表面的平面看时,所述接触部分偏离所述激励孔;
在多个所述外表面上形成与所述输入/输出电极绝缘的外导体。
根据此结构,介质滤波器形成得使输入/输出电极接触部分与电路板上安装端子的位置对齐,从而能根据所要求的滤波器设计特性决定介质块中激励孔的位置,而不拘激励孔与安装端子没有对齐。为用于已有电路板设计新介质滤波器时和为新电路板设计介质滤波器但电路板的设计约束条件限制电路板上接触端子的容许位置时,这种结构都有利。
有些较佳实施例中,在介质块的一侧形成凹部,激励孔的一端开在该凹部中,并在该凹部形成使激励孔内表面上的内导体与安装面上形成的输入/输出电极之间导通的电极。结果,介质滤波器外缘部分不配置输入/输出端子的情况下,也能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该介质滤波器包含:具有多个外表面的介质块,该外表面包含前表面、平行所述前表面并且与其隔开的内凹表面以及垂直于所述前表面和内凹表面延伸的平面安装表面,所述介质块包含以平行于所述安装表面的方向从所述内凹表面延伸的激励孔和以平行于安装表面的方向从所述前表面延伸的谐振器孔;
在所述激励孔内表面上形成的激励孔导体;
在所述谐振器孔内表面上形成的谐振器孔导体;
电耦合所述激励孔内导体的输入/输出电极,所述输入/输出电极包含位于所述内凹表面的连接部分和位于所述安装表面的接触部分,沿所述安装表面的平面看时,所述接触部分偏离所述激励孔;
在所述介质块的多个所述外表面上形成与所述输入/输出电极绝缘的外导体。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该介质滤波器包含:
具有多个外表面的介质块,该外表面包含前表面、垂直于所述前表面延伸的平面安装面和在所述前表面与所述安装表面相交处形成于所述介质块中的凹部,所述凹部包含与所述安装表面隔开并平行于该安装表面的下凹表面,所述介质块包含谐振器孔和激励孔,这两种孔都以平行于所述安装表面的方向从所述前表面延伸;
在所述激励孔内表面上形成的激励孔导体;
在所述谐振器孔内表面上形成的谐振器孔导体;
电耦合所述激励孔内导体的输入/输出电极,所述输入/输出电极包含位于所述前表面的第1连接部分、位于所述下凹表面的第2连接部分和位于所述安装表面的接触部分,沿所述安装表面的平面看时,所述接触部分偏离所述激励孔;
在所述介质块的多个所述外表面上形成与所述输入/输出电极绝缘的外导体。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该介质滤波器包含:
具有多个外表面的介质块,该外表面包含前表面、垂直于所述前表面延伸的平面安装面和在所述前表面与所述安装表面相交处形成于所述介质块中的凹部,所述凹部包含与所述安装表面隔开并平行于该安装表面的下凹表面,所述介质块包含谐振器孔,该孔以平行于所述安装表面的方向从所述前表面延伸;
在所述激励孔内表面上形成的激励孔导体;
形成在所述前表面并且静电耦合所述谐振器孔导体的耦合电极;
电耦合所述耦合电极的输入/输出电极,所述输入/输出电极包含位于所述下凹表面的连接部分和位于所述安装表面的接触部分,沿所述安装表面的平面看时,所述接触表面偏离所述激励孔;
在所述绝缘块的多个所述外表面上形成与所述输入/输出电极绝缘的外导体。
本发明还针对包含以上滤波器的介质双工器。
从以下参照附图说明的较佳实施例会明白本发明的进一步目的,特性和优点。
附图说明
从以下参照附图的本发明的说明会明白本发明的其他特性和优点。
图1A和1B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介质滤波器的立体图;
图2A和2B是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介质滤波器的立体图;
图3A和3B是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介质滤波器的立体图;
图4A、4B和4C示出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介质双工器的结构;
图5A和5B是本发明第5实施例的介质滤波器的立体图;
图6A和6B是本发明第6实施例的介质滤波器的立体图;
图7A和7B是本发明第7实施例的介质滤波器的立体图;
图8A和8B是本发明第8实施例的介质滤波器的立体图;
图9A和9B是本发明第9实施例的介质滤波器的立体图;
图10A和10B是本发明第10实施例的介质滤波器的立体图;
图11A和11B是本发明第11实施例的介质滤波器的立体图;
图12A和12B是本发明第12实施例的介质滤波器的立体图;
图13是本发明第13实施例的介质双工器的立体图;
图14是本发明第14实施例的介质滤波器的立体图;
图15是本发明第15实施例的介质滤波器的立体图;
图16是示出本发明第16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例
现参照图1A和1B说明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介质滤波器的结构。
图1A是介质滤波器的立体图,其中该滤波器的安装面20(安装在电路板上的滤波器表面)朝上。图1B是图1A的介质滤波器在图1A的纸面内旋转180度后的立体图。
该介质滤波器最好包含开6个外表面具有外导体4的介质材料做成的矩形六面平行体块1。该介质块中形成一对谐振器通孔2a、2b,并且使其从该介质块的前表面21延伸到介质块的后表面22。在每一谐振器孔的内表上分别形成内导体。如图1A所示,各谐振器孔2a和2b的内导体的一端直接耦合到外导体4,形成谐振器短路端。如图1B所示,位于通孔中的未电镀间隙g使内导体的另一端对外导体4开路。
激励孔的3a和3b也通过介质块延伸,并且配置得平行于谐振器孔2a和2b。在各激励孔的内表面上分别形成内导体。如图1B所示,这些内导体与介质块1的后表面22上的外导体短路。如图1A所示,激励孔内表面上所形成内导体的外端分别直接耦合到输入/输出电极5a、5b。输入/输出电极5a和5b各自包含位于介质块1的前表面21的连接部分5a’、5b’和位于介质块1的安装面20的接触部分5a″和5b″。外电极5a、5b与外导体4隔开,从而与该导体绝缘。
按照要连接的电路板上的接触端子的对应位置和间隔决定安装面20上接触部分5a″和5b″的位置和间隔。另一方面,激励孔3a和3b的位置则作为滤波器特性的函数决定,该特性包括激励孔3a和3b与其各自的谐振器孔2a和2b之间的所需耦合度。本实施例中,在安装面20的平面中看时,接触部分5b″的位置不和与其关联的激励孔3b对齐。
为了补偿此偏移,连接部分5b’以相对于安装面20的斜角(较广义而言,不垂直于该安装面)延伸。结果,能使接触部分5a″和5b″的位置和间隔不同于激励孔3a、3b的位置和间隔。此灵活性使接触部分5a″和5b″的位置可方便地与电路板上的接触端子符合,从而可重新设计滤波器特性而不重新设计电路板结构。该灵活性还使新滤波器设计能符合电路板设计约束条件限制其接触端子容许位置的新电路板。
根据图1A和图1B所示的结构,两个谐振器都起1/4波长谐振器的作用,并且相互电感耦合。而且,激励孔3a、3b内表面上的内导体以叉指方式相互耦合。结果,所得介质滤波器起2级带通滤波器的作用。
第2实施例
下面,参照图2A和2B说明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介质滤波器的结构。谐振器孔2a、2b分别通过介质块前表面21上形成的耦合电极6a、6b与外电极4电容耦合,而不是第1实施例的直接耦合。除这点外,本实施例与第1实施例相同。本实施例中,谐振器孔上形成的内电极不需要形成间隙g。
与第1实施例一样,输入/输出电极接触部分5a″和5b″的位置可相对于激励孔3a、3b的位置变化,从而获得与上文讨论相同的有利结果。
第3实施例
下面,参照图3A和3B说明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介质滤波器的结构。此例中,外导体4不位于通孔2a、2b端部包围区中介质块1的后表面上,从而形成谐振器的开路端(不形成间隙g)。各谐振器孔2a、2b具有阶梯状结构,其中在谐振器短路端侧,内径较小,而其开路端侧则内径较大。其余的结构与第1和第2的实施例的结构相同。
根据此结构,2个谐振器相互电耦合。与前2个实施例一样,以对安装面20形成斜角(较广义而言,不对其垂直)的方向配置输入/输出电极的至少一个连接部分(本实施例中的连接部分5b’),这点确保上述设计灵活性。
第4实施例
下面,参照图4A、4B和4C说明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介质双工器的结构。
图4B是介质双工器安装面20的俯视图。图4C是对应于谐振器短路端的介质双工器前表面21的图。图4A是对应于谐振器开路端的介质双工器后表面22的图。以具有大致为平行六面体形的介质块1形成双工器。在该介质块1的外表面上形成外导体4。介质块1中形成多个阶梯状谐振器孔2a~2i,从其前表面21延伸到后表面22。介质块1中还配置接地孔7a~7c和激励孔3tx、3ant和3rx,从其前表面21延伸到后表面22。
图4A和4C最佳示出,谐振器孔2a~2i在垂直于介质块1的安装面20的方向伸长。结果,如图4a~4c所示,能减小介质块的尺寸和宽度方向的长度。
图4B最佳示出各谐振器孔2a~2i为阶梯状孔,其顶部(相对于谐振器开路端)较大,底部(相对于谐振器短路端)较小。
谐振器孔2a至2i的内表面上形成各自的内导体。这些导体直接连接后表面21上的外导体4,形成谐振器的短路端。在各谐振器孔的上端形成未电镀的间隙g,以便将谐振器孔的内导体与外导体4隔开,从而形成谐振器的开路端。
各激励孔3tx、3antt和3rx分别由在激励孔整个长度上延伸的内导体被覆。激励孔的一端对介质块1的前表面22上的外导体4短路,激励孔的另一端分别耦合输入/输出电极5tx、5ant和5rx,这些电极形成在介质块的后表面21上,并在介质块1的安装面20延伸,如图4B和4C所示。这些电极与外导体4隔开,以便与其绝缘。输入电极5rx适于连接接收电路,电极5ant适于连接天线,电极5tx适于连接发射机电路。
谐振器2b至2d合作形成发射机带通滤波器,该滤波器允许发射机电路(未示出)产生并加给激励孔3tx的信号经带通滤波后,供给天线激励孔3ant和天线(未示出)。滤波器2e至2h规定接收机带通滤波器,该滤波器使天线接收后加给天线激励孔3ant的信号带通,并将带通信号加到接收机激励孔3rx后,供给接收机电路(未示出)。
谐振器2a起陷波器的作用,该陷波器使在邻近发射频带和接收频带之间的频率边界上由发射机激励孔3tx接收的信号受到衰减。结果,谐振器2a至2d形成发射滤波器部分,使发射信号通过发射频带,并使接收频带的相邻频带内的信号大量衰减。
谐振器孔2i起陷波器的作用,该陷波器使邻近接收频带与发射频带之间的边界的信号受到衰减。结果,形成接收滤波器部分,使信号通过接收频带,并使发射频带的相邻频带中的信号大量衰减。
各接地孔7a、7b、7c内表面上形成的内导体相反端耦合到外导体4与其短路。接地孔7a阻断谐振器孔2a和2b所限定二谐振器间的耦合。接地孔7b阻断谐振器孔2d和2e所定二谐振器间的耦合。接地孔7c阻断谐振器孔2h和2i所定二谐振器之间的耦合。
安装面20上输入/输出电极5tx、5ant和5rx的接触部分5tx”、5ant”和5rx”,其位置与电路板上相应接触端子的位置对准。
激励孔3tx、3ant和3rx的位置取决于期望的发射机滤波器和接收机滤波器的特性。如果电路板不是为此特定介质滤波器设计的,或者电路板的设计约束条件限制接触端子的位置,激励孔的位置就不符合电路板上接触端子相应的位置。为了适应这种差别,接触部分5tx”、5ant”和5rx″的一个或多个位置(本实施例中为全部3个接触位置)对其相应的激励孔3tx、3ant和3rx偏移。通过形成相应的连接部分5tx’、5ant’和5rx’使它们从其对应的激励孔延伸到安装面20上对应的接触部分5tx″、5ant″和5rx″,适应上述偏移。本较佳实施例中,通过以对安装面20的斜角(较广义而言,不对该面垂直)延伸连接部分5tx’、5ant’和5rx’,达到这点。
第5实施例
下面,参照图5A和5B说明本发明第5实施例的介质滤波器的结构。图5A是介质滤波器的立体图,其中安装面20朝上。图5B是图5A的介质滤波器在图5A的纸面旋转180度的立体图。
与图1A和1B所示的例子不同,在介质块1中提供一个激励孔3,输入/输出电极5a则形成在介质块1的旁侧面上。其余结构与图1A和1B所示相同。
具有在内表面上形成的内导体的激励孔3以叉指方式耦合谐振器孔12b规定的谐振器。输入/输出电极5a则电容耦合谐振器孔2a规定的谐振器。
因为以对安装面20的斜角(较广义而言,不对该面垂直)配置输入/输出电极5b的连接部分5b’,能得到前面的实施例所说明的设计灵活性。
第6实施例
下面,参照图6A和6B说明本发明第6实施例的介质滤波器的结构。
图6A是介质波器的立体图,其中安装面20朝上。图6B是图6A的介质滤波器在图6A的纸面内旋转180度后的立体图。
与图1A和1B所示的例子不同,在介质块1的前表面21的相对侧分别形成在激励孔3a和3b的轴向内凹的凹部10,并且激励孔3a和3b各自的一端分别在凹部10开放。在阶梯10各自的表面10-1上分别形成输入/输出电极5a和5b的连接部分5a’和5b’,分别与激励孔3a、3b上形成的导体电接触。连接部分5a’和5b’以对安装面20的斜角(较广义而言,不对该面垂直)从激励孔3a、3b延伸到接触部分5a″、5b″。其余的结构与第1实施例所示的相同。
根据此结构,可在安装面20上以不同于相应激励孔3a、3b的间隔和位置提供接触部分5a″、5b″,从而获得前面的实施例所说明的设计优点。
图6A和6B的例子中,虽然在前表面21的2个相对端形成2个分开的凹部10,但也可采用沿整个前表面延伸的单一凹部。以下说明的实施例也是这样。
第7实施例
下面,参照图7A和7B说明本发明第7实施例的介质滤波器的结构。
图7A是介质滤波器的立体图,其中安装面20朝上。图7B是图7A的介质滤波器在图7A的纸面内旋转180度后的立体图。
与图6A和图6B所示的例子不同,在介质块1的后表面22上形成分别直接耦合谐振孔2a、2b内的内导体的耦合电极6a和6b。这些耦合电极与外导体4隔开并且相互隔开,以便它们之间形成静电电容。其余结构与第6实施例的相同。利用这种结构,与谐振器孔2a和2b对应的两个谐振器相互电容耦合。
本实施例中,如第6实施例那样,采用凹部10。与第6实施例相同,输入/输出电极5a、5b的连接部分5a’、5b’分别以安装面20的斜角延伸,从而能以不同于激励孔3a和3b的位置和间隔对接触部分5a″、5b″定位。
第8实施例
下面,参照图8A和8B说明本发明第8实施例的介质滤波器的结构。
图8A是介质波器的立体图,其中安装面20朝上。图8B是图8A的介质滤波器在图8A的纸面内旋转180度后的立体图。
本实施例中,各谐振器孔2a和2b的一个开口形成为开路端。而且,各介质谐振器形成为阶梯状结构(与图3B相同),其中在短路端一侧,谐振器孔2a和2b的内径较小,在开路端的一侧则内径较大。其余结构与第6和第7的
实施例相同。
根据此结构,与谐振器孔2a和2b对应的两个谐振器相互电容耦合。输入/输出电极5a、5b的连接部分5a’、5b’又是以对安装面20的斜角(较广义而言,对该面不垂直)延伸,从而提供以上实施例讨论过的设计灵活性。
第9实施例
下面,参照图9A和9B说明本发明第9实施例的介质滤波器的结构。
图9A是介质滤波器的立体图,其中安装面20朝上。图9B是图9A的介质滤波器在图9A的纸面内旋转180度的立体图。
本实施例中,在介质块1形成阶梯部分11,使其表面11-1从安装面20内凹。输入/输出电极5a和5b经各自的阶梯部分11从前表面21延伸至安装表面20。其余的结构与第1实施例的相同。
根据此结构,在电路板上装配安装面20时,输入/输出电极的连接部分5a″’、5b″’与电路极隔开,从而减小电路板上形成的任何其他电路或导体在阶梯部分11的相应区中的影响。
第10实施例
下面,参照图10A和10B说明本发明第10实施例的介质滤波器的结构。
图10A是介质滤波器的立体图。其中安装面20朝上。图10是10A的介质滤波器在图10A的纸面内旋转180度的立体图。
与图9A和9B所示的例子不同,在介质块1的后表面22上形成直接连接谐振器孔内的内导体的耦合电极6a和6b。耦合电极6a、6b相互隔开并且也与外电极4隔开,以便它们之间形成静电电容。其余的结构与实施例9的相同。
本实施例中,电极部分5b’以对安装面20成斜角延伸,从而接触部分5b″的位置和其与接触部分5a″的间隔可不同于激励孔3a、3b的相对位置和间隔。这样,取得以上讨论的设计优点。
第11实施例
下面,参照图11A和11B说明本发明第11实施例的介质滤波器的结构。
图11A是介质滤波器的立体图,其中安装面20朝上。图11B是图11A的介质滤波器在图11A的纸面内旋转180度后的立体图。
本实施例中,省略图10A和10B的实施例的耦合电容。各谐振器孔2a和2b的一个开口形成为开路端。而且,各谐振器形成为阶梯状结构(与图3B相同),其中在谐振器的短路端,谐振器孔2a和2b的内径较小,而在其开路端则内径较大。其余的结构与第9和第10实施例的相同。根据此结构,谐振器孔2a和2b规定的两个谐振器相互电容耦合。
第12实施例
下面,参照图12A和12B说明本发明第12实施例的介质双工器的结构。
图12A和12B是两个介质滤波器的立体图,其中安装面20朝上。
图9A和9B至图11A和11B所示的例子中,位于阶梯部分11的表面11-1上的输入/输出电极5a、5b,其连接部分5a’″和5b″’平行于激励孔3a和3b延伸。在图12A和12B所示的两个例子(可替换但密切相关的实施例)中,位于阶梯部分11的表面11-1的连接部分5b″’以对激励孔3a和3b成斜角延伸。图12B所示的例子中,连接部分5b’以对安装面20的斜角(较广义而言,对该面不垂直)从激励孔3b的开口延伸到阶梯部分11,使连接部分5b’和连接部分5b″’都补偿端子部分5b″和激励孔3b的位置偏移。与此相反,图12A的实施例(连接部分5b’垂直于安装面20延伸)中,仅连接部分5b’″达到期望的补偿。
图12A和12B的例子中,虽然位于左侧阶梯部分11的表面11-1上的输入/输出电极5a,其连接部分5a’″以平行于激励孔3a的方向延伸,但如果需要,连接部分5a’″和5b’″均可按对激励孔3a和3b成斜角(较广义而言,不对该孔垂直)延伸。
第13实施例
下面,参照图13说明本发明第13实施例的介质双工器的结构。
图13是介质双工器的立体图,其中安装面20朝上。本实施例中,在介质块1中形成从安装面20下凹的3个阶梯部分11。每一阶梯部分11分别与输入/输出端子5rx、5ant或5tx关联,这些端子分别具有形成在阶梯部分11上的连接部分5rx’″、5ant’″和5tx’″。其余结构与第4实施例的相同。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连接部分5tx’″、5ant’″和5rx’″位于各自的阶梯部分11的表面11-1上,它们与电路板隔开,从而减小位于电路板上的电路和/或导体在阶梯部分11的区域影响双工器的滤波器的特性。
第14实施例
下面,参照图14说明本发明第14实施例的介质滤波器的结构。
图14是介质滤波器的立体图,其中安装面20朝上。在平行六面体形介质块中形成3个谐振器孔2a、2b和2c,并且从该介质块的前表面21延伸到后表面22。
在各谐振器孔的内表面上形成内导体。在介质块1的5个外表面(除前表面21外的全部外表面)形成外导体4。在介质块1的前表面21上形成分别从谐振器孔2a、2b和2c的内导体延续的耦合电极6a、6b和6c,以便相邻耦合电极间形成静电电容。还在介质块1的前表面21形成分别与耦合电极6a和6c电容耦合的输入/输出耦合电极8a和8b。
在介质块1的安装面20上形成一对阶梯部分11。输入/输出端子5a、5b分别从耦合电极8a、8b延伸到安装面20。输入/输出端子5a包含位于左阶梯部分11的连接部分5a’和位于安装面20的接触部分5a”。同样,端子5b包含位于右阶梯部分11的连接部分5b’和位于安装面20的接触部分5b”。
如本实施例所示,本发明可用于不经激励孔进行输入/输出而经输入/输出耦合电极进行输入/输出的介质滤波器。
第15实施例
下面,参照图15说明本发明第15实施例的介质滤波器的结构。
图15是介质滤波器的立体图,其中安装面20朝上。本实施例中,前表面21没有导电被覆。在介质块1邻近前表面21处形成一对阶梯部分11。一对电容耦合谐振孔2a、2b的输入/输出端子超越阶梯部分11延伸到安装面20上。各端子5a、5b包含位于各自的阶梯部分的连接部分5a’、5b’和位于安装面20上的接触部分5a”、5b”,其余结构与图14所示的相同。
如本实施例所示,本发明可用于在谐振器开口端附近与谐振器电容耦合的电极形成在平行安装面20的表面上的介质滤波器。
下面,参照图16说明本发明第16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的结构。参阅图16,参考字符ANT指发射/接收天线。参考字符DPX指双工器。参考字符BPFa和BPFb分别指带通滤波器。参考字符AMPa和AMPb分别指放大电路。参考字符MIXa和MIXb分别指混频器。参考字符OSC指振荡器。参考字符SYN指频率合成器。
混频器MIXa将发射信号的中频信号IF与频率合成器SYN的输出信号进行混频。带通滤波器BPFb仅使混频器MIXa的混频输出信号中的发射频带信号通过。放大电路AMPa对带通滤波器BPFb的输出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后,经双工器DPX从发射/接收天线ANT发射该信号。放大电路放大从双工器DPX提取的接收信号。带电滤波器BPFb仅使放大电路AMPb输出的接收信号中的接收频带信号通过。混频器MIXb对频率合成器SYN输出的频率信号和接收的信号进行混频,并且输出接收信号的中频信号IF。
对图16所示双工器部分DPX而言,最好采用图4或图13所示结构的介质双工器。带通滤波器部分BPFa和BPFb则最好采用图1A和1B至3A和3B、图5A和5B至图12A和12B、图14或图15所示结构的介质滤波器。
根据本发明,可使介质块安装面上输入/输出电极的位置与电路板上输入/输出电极的位置对齐,并且根据满足所需特性的设计决定介质块中激励孔的位置。结果,介质滤波器或介质双工器的特性要改变时或要改变设计时,不需要改变电路板的设计,从而提高介质滤波器的设计自由度。
此外,根据本发明,由于能使介质滤波器或介质双工器安装区中输入/输出耦合电极的布局固定,不需要用装配安装介质滤波器或介质双工器的个别电路板,从而总成本降低。
虽然参照目前认为最佳的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应理解本发明不受所揭示实施例的限制。与此相反,本发明要覆盖所附权利要求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等效布局。应按最广义的解释符合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以包含其全部修改、等效结构和功能。
揭示的实施例中,补偿位置的输入/输出电极连接部分是以对安装面的斜角或对激励孔和/或谐振器孔的斜角延伸的直线部分。然而,本发明不受此限制。例如,如果需要,补偿连接部分可沿曲线和/或曲折路径延伸。
较佳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激励孔具有与其关联的输入/输出电极,该输入/输出电极在介质块安装面具有接触部分,在平行于安装面的平面看时,该接触部分所处位置偏离其关联接触孔的位置。输入/输出电极还具有从接触部分延伸到谐振器孔的连接部分(可包含一个或多个组成部分)。
用于本说明时,词语“大致矩形平行六面体形”指具有6个主外表面的块,其中相邻的外表面对以相互成75度或105度之间的角度延伸,还包含在其全部或部分主表面上具有槽口、凹口和/或凸部的这种块。
虽然结合具体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会明白其他变化、修改和应用。因此,本发明不受这里具体揭示内容限制,仅受所附权利要求书约束。

Claims (11)

1、一种介质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包含:
具有多个外表面的介质块,该外表面包含前表面、垂直于所述前表面延伸的平面安装表面和与所述前表面分离并平行于该前表面的后表面,所述介质块包含激励孔和谐振器孔,两种孔均以平行于所述安装表面的方向从所述前表面延伸到所述后表面;
在所述激励孔内表面上形成的激励孔导体;
在所述谐振器孔内表面上形成的谐振器孔导体;
电耦合所述激励孔内导体的输入/输出电极,所述输入/输出电极包含位于所述前表面的连接部分和位于所述安装表面的接触部分,沿所述安装表面的平面看时,所述接触部分偏离所述激励孔;
在多个所述外表面上形成与所述输入/输出电极绝缘的外导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输出电极连接部分沿对所述安装面形成斜角的直线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质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励孔是第1激励孔,所述激励孔导体是第1激励孔导体,所述谐振器孔是第1谐振器孔,所述谐振器孔导体是第1谐振器孔导体,所述介质滤波器还包含:
在所述介质块中形成的第2激励孔和第2谐振器孔,这两种孔都以平行于所述安装表面的方向从所述前表面延伸;
在所述第2激励孔内表面上形成的第2激励孔导体;
在所述第2谐振器孔内表面上形成的第2谐振器孔导体;
电耦合所述第2激励孔内导体的第2输入/输出电极,所述第2输入/输出电极包含位于所述前表面的连接部分和位于所述安装表面的接触部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介质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输入/输出电极的所述连接部分沿垂直于所述安装表面延伸的直线路径经延伸。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介质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输入/输出电极的所述接触部分沿所述安装表面的平面看时,偏离所述第2激励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介质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输入/输出电极的所述连接部分沿对所述安装表面形成斜角的直线路径延伸。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表面还包含平行所述前表面并且与其分离的内凹表面;所述激励孔以平行于所述安装表面的方向从所述内凹表面延伸;所述连接部分位于所述内凹表面。
8、一种介质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包含:
具有多个外表面的介质块,该外表面包含前表面、垂直于所述前表面延伸的平面安装面、与所述前表面分离并平行于该前表面的后表面和在所述前表面与所述安装表面相交处形成于所述介质块中的凹部,所述凹部包含与所述安装表面分离并平行于该安装表面的下凹表面,所述介质块包含以平行于所述安装表面的方向从所述前表面延伸到所述后表面的谐振器孔;
在所述谐振器孔内表面上形成的谐振器孔导体;
电耦合所述谐振器孔导体的输入/输出电极,所述输入/输出电极包含位于所述前表面的第1连接部分、位于所述下凹表面的第2连接部分和位于所述安装表面的接触部分,所述第2连接部分沿与所述谐振器孔的方向形成斜角的直线延伸;
在所述介质块的多个所述外表面上形成与所述输入/输出电极绝缘的外导体。
9、一种介质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包含:
具有多个外表面的介质块,该外表面包含前表面、垂直于所述前表面延伸的平面安装面、与所述前表面分离并平行于该前表面的后表面和在所述前表面与所述安装表面相交处形成于所述介质块中的凹部,所述凹部包含与所述安装表面分离并平行于该安装表面的下凹表面,所述介质块包含谐振器孔,该孔以平行于所述安装表面的方向从所述前表面延伸;
在所述激励孔内表面上形成的谐振器孔导体;
电耦合所述谐振器孔的输入/输出电极,所述输入/输出电极包含位于所述下凹表面的连接部分和位于所述安装表面的接触部分,沿所述安装表面的平面看时,所述接触表面偏离所述谐振器孔;
在所述绝缘块的多个所述外表面上形成与所述输入/输出电极绝缘的外导体。
10、一种双工器,具有发送滤波器和接收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滤波器和接收滤波器分别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介质滤波器的结构。
11、一种双工器,具有发送滤波器和接收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滤波器和接收滤波器分别具有权利要求8或9所述介质滤波器的结构。
CNB01143791XA 2000-12-19 2001-12-18 介质滤波器、介质双工器和通信设备 Expired - Lifetime CN117738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0385974 2000-12-19
JP385974/2000 2000-12-19
JP385974/00 2000-12-19
JP2001140397A JP2002252503A (ja) 2000-12-19 2001-05-10 誘電体フィルタ、誘電体デュプレクサおよび通信装置
JP140397/2001 2001-05-10
JP140397/01 2001-05-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60359A CN1360359A (zh) 2002-07-24
CN1177389C true CN1177389C (zh) 2004-11-24

Family

ID=26606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43791XA Expired - Lifetime CN1177389C (zh) 2000-12-19 2001-12-18 介质滤波器、介质双工器和通信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686813B2 (zh)
JP (1) JP2002252503A (zh)
KR (1) KR100401969B1 (zh)
CN (1) CN1177389C (zh)
GB (1) GB23749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20454B2 (ja) * 2001-02-19 2005-02-1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誘電体フィルタ、誘電体デュプレクサおよび通信装置
JP3788369B2 (ja) * 2001-04-10 2006-06-2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誘電体フィルタ、誘電体デュプレクサ、および通信装置
JP3788384B2 (ja) * 2001-05-30 2006-06-2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誘電体フィルタ、誘電体デュプレクサ、および通信装置
US6801106B2 (en) 2002-03-29 2004-10-05 Ngk Spark Plug Co., Ltd. Dielectric electronic component and method of adjusting input/output coupling thereof
JP2003298310A (ja) 2002-03-29 2003-10-17 Ngk Spark Plug Co Ltd 誘電体フィルタ
CN101529649B (zh) * 2007-02-09 2016-03-09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介质滤波器
JP2009206506A (ja) * 2008-01-31 2009-09-10 Sanyo Electric Co Ltd 素子搭載用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半導体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これを搭載した携帯機器
JP2013128232A (ja) * 2011-12-19 2013-06-27 Murata Mfg Co Ltd バンドパスフィルタ
KR101782948B1 (ko) 2016-08-25 2017-09-28 (주)파트론 유전체 필터
CN110224205A (zh) * 2019-05-30 2019-09-10 江苏灿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通孔型输入输出结构的表贴式介质滤波器
CN110137656A (zh) * 2019-06-11 2019-08-16 江苏利伟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通信双工器结构件多台阶集成加工工艺
CN110459847B (zh) * 2019-08-02 2021-04-20 成都理工大学 基于多通孔的电磁耦合交指带通滤波器及设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88059B2 (en) * 1994-06-16 2013-07-03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Dielectric filter
JP3123348B2 (ja) 1994-06-28 2001-01-0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誘電体フィルタ
JPH09312506A (ja) 1996-05-23 1997-12-02 Ngk Spark Plug Co Ltd 誘電体フィルタ
JP3412533B2 (ja) * 1998-10-20 2003-06-03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誘電体フィルタ、誘電体デュプレクサ及び通信機装置
JP2000138502A (ja) * 1998-10-29 2000-05-16 Murata Mfg Co Ltd 誘電体フィルタ、デュプレクサおよび通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GB0129860D0 (en) 2002-01-30
US6686813B2 (en) 2004-02-03
KR20020050131A (ko) 2002-06-26
US20020075095A1 (en) 2002-06-20
GB2374985B (en) 2003-03-19
GB2374985A (en) 2002-10-30
CN1360359A (zh) 2002-07-24
KR100401969B1 (ko) 2003-10-17
JP2002252503A (ja) 2002-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65667C (zh) 多谐振天线、天线模块及使用多谐振天线的无线电装置
CN1212690C (zh) 高频线路变换器、部件、组件和通信装置
CN1177389C (zh) 介质滤波器、介质双工器和通信设备
CN1151586C (zh) 多频微带天线和包括所述天线的装置
CN1204774C (zh) 天线装置以及具备该天线装置的无线通信设备
CN1147968C (zh) 表面装贴天线和包含这种天线的通信装置
CN1251407C (zh) 弹性表面波滤波器
CN1257576C (zh) 一种天线装置与一种包括天线装置的无线电通信装置
CN1244969C (zh) 高频电路元件及高频电路模块
CN1507113A (zh) 图形天线
CN1135694C (zh) 滤波器件
CN1510781A (zh) 表面安装型天线和天线装置
CN1819453A (zh) 高频开关、叠层高频开关片、高频无线电装置和高频切换方法
CN1122328C (zh) 介质谐振器装置和高频组件
CN1383591A (zh) 定向耦合器和定向耦合方法
CN1336023A (zh) 两波段传输系统及其天线
CN1182624C (zh) 介质谐振器、介质滤波器、介质双工器以及振荡器
CN1292625C (zh) 印刷电路板、组合衬底、印刷电路板制造方法和电子装置
CN1029340C (zh) 多通带介电滤波器结构
CN1185751C (zh) 介质滤波器、双工器和包含它们的通信设备
CN1871741A (zh) 波导转换装置、波导旋转接头及天线装置
CN1215597C (zh) 高频电路装置以及收发装置
CN1179019A (zh) 横磁模介质谐振器和运用它的横磁模介质滤波器和双工器
CN1691501A (zh) 天线双工器和电子设备
CN1324760C (zh) 三端口非互易电路器件、复合电子部件以及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1124